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大数据时代让造假无处可藏,复旦大学研究生抄袭华科研究生论文美容院

大数据时代让造假无处可藏,复旦大学研究生抄袭华科研究生论文

大数据时代的尴尬大数据背后的尴尬随着中国网络流媒体的爆发性增长,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上网用户最多的国家,特别是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让信息传媒的速度变得更加快速和及时,然而在大数据时代的背后却有很多尴尬,例如,商家利用大数据进行杀熟,同样的产品曾现给客户是两种不同的价格,曾经的微商和传销组织被曝光的速度加快,实名制的电商邮寄服务,让个人隐私安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在科研学术方面,中国学术造假由于网络的不断曝光,已经起到了约束的作用,从翟天临式的造假博士被网络曝光,越来越多的学术造假被网络大数据挖出来,最近网络曝光了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抄袭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的丑闻,而且更为恶劣的是,两篇硕士论文从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几乎一模一样。由于两名硕士研究生毕业答辩时间相差一年,基本判定为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抄袭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复旦大学躺枪从天津大学到复旦大学的丑闻虽然网络曝光后,复旦大学官方回复正在核查,但是有言论说这名抄袭论文的复旦大学毕业生并不是本校的学子,属于在北京学习的在职研究生,这和2018年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2008届硕士毕业生李瑞锋抄袭内蒙古农业大学武欣慧的硕士学位论文《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普通混凝土强度预测的研究》有相似之处,由于天津大学和内蒙古农业大学的两篇硕士论文从目录到正文内容都高度雷同,74条参考文献从书名、出版时间到引用的页码都毫无差别。这名天津大学抄袭的硕士也被曝光为在职研究生,但是不论在职研究生水平如何,既然高校给予发放学位证书,就应该为学生的学术道德负责,在职研究生也是拿着名校的学历。作为天津大学的硕士居然靠抄袭普通高校的硕士毕业论文照样毕业,也就是天津大学和普通高校学术水平并无差异,复旦大学学术相对较好,要抄袭也需要抄袭一所实力相差不多高校的毕业论文,2018年在美国USNes学科排名,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位居全球高校第6,也说明复旦大学作为名校学子很有眼光,抄袭论文也需要找高标准论文抄袭!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全国第三高校学术实力不进则退随着中国教育部推出的建设双一流高校的目标,中国各大高校之间的差距出现分化,有一些高校改革力度大,很早就提升师资人才队伍,搭建优秀的科研平台,促进学科发展,因此最近几年中国高校排行榜发生巨大变化,一些进步大的高校在各项数据上纷纷超越传统老校,例如2000年由四大工学院之首的华中理工和百年同济医合并的华中科技大学,经过学科合并,华中科技大学综合实力非常强,在工科和医学排名中名列前茅,甚至在综合学科排名中也可以进入榜单前十,特别是严谨的学风饱受热议,全国最早施行本科降级制,只要本科努力,直接会以985的高考分数线,毕业后只能拿专科毕业证,这也是华科大在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人才质量排名中高居第三的重要原因,这也是华中科技大学硕士毕业论文会被老牌名校复旦大学硕士生抄袭的重要原因之一

砉然响然

啥?硕士论文研究“屁”?!网友吵翻了……

昨晚,话题#硕士毕业论文研究屁#登上热搜榜第四名,一时间引起不少网友的议论。据了解,该论文写于2007年,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在职硕士高建伟。彼时,高建伟不仅凭借这篇论文通过硕士论文答辩,还被评为“优秀”。而且,目前在中国知网也可以搜索到该论文。原来,早在2015年,该论文就曾引发舆论关注,高建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大学教授李亚雄彼时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生活中其实有很多方面都值得挖掘,没必要总去重复一些意义不大的选题,一些看上去另类或小众的选题往往更值得思考,也会有更多有意思的发现。”论文曾受导师赞赏“我经常被身边的人提及这样一个问题:你怎么会做这么一个题目呢?”高建伟在其论文《关于屁的社会学研究》开头解释,选择该题目源于自己偶然在网上看见的两篇关于屁的故事。两个故事中,主人公都因为一个屁而使自己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改变,由此引发了高建伟的思考。高建伟认为,“屁”不仅是一种生理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与社会关系有着种种对应。通过对大量历史资料的研究,他指出,无论是在西方文化还是在东方文化中,屁是作为一种社会忌讳而存在的,这种忌讳不仅弥散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广泛地存在于教育、礼俗、习惯、道德甚至法律等上层建筑领域之中。高建伟从社会发生学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屁行为及现象如何从一种生理行为转化为一种社会忌讳的过程,从中揭示了这一运作过程的复杂机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屁从无差别的人类行为到更经常地发生在部分社会成员中的行为,再到道德评价中的否定性行为,最终演化为一种社会忌讳的存在形态。论文提及,在人类早期阶段,分工和阶级还未出现,放屁行为是原始人类——即我们的先民最频繁而最普通不过的生理现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关系发生变化,富人的饮食种类和饮食习惯发生变化,不再频繁放屁。至此,人类放屁经验完成第一次历史性的转变,即从人类普遍的一种生理现象成为一种更经常地、更普遍地发生于部分社会成员(更多是穷人)中的行为。经由这种转变,放屁行为获得了部分社会性意义,反映了社会上下层并存对立的事实。上层阶层为维护其优势地位,不仅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建立绝对的控制地位,而且也努力“形塑”适应其优势地位的社会状态。用礼仪、修养、品味之类的东西来区分上下层,上层社会往往被认为是有礼貌教养的,而下层社会成员则是普通、粗俗甚至下贱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放屁被贴上否定性的道德标签。在规训权力下,“屁”从一种上层社会所界定的否定性社会行为转变为一种社会忌讳的存在形态,并获得全体社会成员的认可和遵从。他认为这个发生学过程来源于权力运作的诡异特性,即两面性、依附性和公共性。并且接着探讨了“无所忌讳”的屁行为及现象,认为这种现象本质上反映了屁行为及现象的忌讳存在形态,并与权力运作的诡异特性相联。记者注意到,这不是该论文第一次被网友关注。2015年,《北京晚报》曾就此事进行报道。高建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李亚雄接受采访时,对该论文颇为赞赏。据他回忆,论文开题时,老师们刚看到这个题目都笑了起来,但“笑”过之后,大家还是很快从专业角度探讨它的学术价值,不是简单地就事论事,而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进行分析。李亚雄彼时告诉《北京晚报》记者,高建伟的研究另辟蹊径,在重复性研究泛滥的情况下,“显得珍贵”,老师们普遍比较支持。“答辩效果也很好,还被评了优秀。他(高建伟)文笔很不错,思路也很清楚。”李亚雄称,因为不方便做实际调查,高建伟通过文献分析、引经据典,把屁的发生学、在不同时代的纵向发展、背后的社会含义呈现出来。 “很欢迎这种来源于生活、有人文关怀的选题。”对此,记者近日多次联系李亚雄教授采访,对方以在外出差为由婉拒。硕士论文研究“屁”?!网友吵翻了......看到这篇论文的内容,瞬间就有网友被震惊了,表示大开眼界。也有网认为这样的论文很可笑,毫无意义。调侃的同时,表示这种低级趣味的选题,难登大雅之堂。不过,有网友却不不同意以上观点。他们认为只要研究做得好,没有什么不可以。对未知领域的大胆探索,总比造假和“假、大、空”的论文要好的多。这样的论文值得点赞,而不是嘲讽。而对于论文只有30页的情况,也有人猜测这么短的篇幅,字数会不会不够?而且还建议查一下。但也有网友表示,这样的论文一定不怕查重,因为根本没得抄!而且大家不应该妄下结论,可以先到知网查询一下,具体了解后,靠真凭实据发表观点。高校教师:态度端正了,题目再“怪”也能成经典事实上,近年来因选题独特而受到大众关注的论文不少。此前,《乌有之猫:云吸猫迷群的认同与幻想》《八角茴香对卤鸡肉挥发性风味的影响极其作用机制》等论文都曾引起热议。“这是选题多样化的问题,我觉得是好事。”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生导师刘锐认为,现在学科发展呈现“专门化”和“交叉融合”双重特点,“很多我们以前不觉得可作研究的问题,现在也冒出来了”。“个人认为,研究这样一些比较另类的问题是很有必要的,这可以覆盖很多以往的知识盲点,给社会以启发。”刘锐近日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称。对此,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周婷婷认为,当下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或对新媒体较为熟悉,确实可以关注到一些新的现象。“很多现象都可以作为我们论文研究选题,但要基于学科找到深入观察的角度,而不仅仅是描述‘现象’,做一个简单分析,那就没有意义了。”周婷婷说。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谈松华表示,自己没有看过上述几篇论文,无法对其作出评价。“毕业论文应该如何去写,这很难有统一的说法。不同专业、不同爱好、不同精力的学生,做选题时考虑的因素有所差异。”谈松华称,就他指导研究生而言,选择论文题目时考虑较多的是现实意义,比如能对国家的发展、改革、社会进步等方面有促进价值。对于越来越多的“独特选题”,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郑作彧表示“没什么不可以”。“学术研究本来就该关心自己的生活、自己所处的社会。现在学子所处的时代,既然就是充满这些现象,那么研究这些现象,是理所当然的。”郑作彧认为,问题不在于研究的选题是“另辟蹊径(讲好听点是创新)”还是“正经(讲难听点就是老调重弹)”,而是研究的态度是否端正。郑作彧称,个别学生“过得浑浑噩噩”,写论文时“选的是最不费脑袋的主题”。“这样的题目,就算听起来高大上,实际上其实也是空泛的。”郑作彧称,对写论文而言,更重要的是态度。“我参加保研面试时,会问学生对什么领域比较兴趣、有钻研。”郑作彧发现,农村来的学生,大部分会说“想做农村研究”,或者女学生多会说“想做性别研究”。 “但这些学生里头,并没有多少真的钻研过相关方面的知识。他们只是觉得,因为身份原因,再不济都可以掰出些道理来。”郑作彧认为,这种情况下,就算选题高大上,但态度不端正,“一样白搭”;相反,如果学术态度端正,题目“再怎么光怪陆离”,也一样可以讲成经典。对于论文选题,学生怎么看?湖南某高校研究生李勇(化名)告诉记者,据其观察,选题来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结合曾经的实践活动,二是结合兴趣,三是来自导师。“我偏好感兴趣的选题,同时考虑研究意义,写起来有动力。”李勇认为,兴趣是很好的切入口。“当学校通知你要写论文时,往往会感觉一头雾水,继而选择熟悉的领域入手。”编辑 | 孙志成(温馨提示:欢迎点击每经微信菜单栏“每经整点”栏目,掌握最新最热财经资讯,财经新闻整点报。)综合自:澎湃新闻记者 何利权 实习生 胡天依、中国知网、微博网友评论等

人之所引

武汉科技大学开启研究生远程毕业论文答辩新模式

(抗击新冠肺炎)武汉科技大学开启研究生远程毕业论文答辩新模式中新网武汉2月28日电 (程毓)武汉科技大学博士生党章28日使用QQ视频方式,在家中顺利通过了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这是该校开启的首个远程视频论文答辩。当天8时40分,党章坐在家里的电脑前,打开“临时-武科大党章答辩”QQ群,发起了通话。担任本次答辩委员会主席的武汉理工大学陈定方教授,答辩委员武汉大学程志毅教授,武科大曾良才、王志刚、王涛教授等5位专家,党章的导师李友荣教授,以及旁听师生陆续上线。答辩会开始后,党章汇报论文,用时70分钟。在汇报了针对论文盲评中3位专家提出意见的修改情况后,5位专家开始提问,用时1小时。进入评议环节,导师李友荣教授介绍党章博士学习期间的课程成绩、科研工作和科研成果。“答辩委员会一致同意通过党章工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建议授予党章工学博士学位。”为了确保视频答辩的真实、完整、可查,整个答辩过程做录屏截屏,作为答辩记录留存。答辩结束,党章兴奋地说:“顺利通过视频答辩非常高兴,我录制了答辩的全过程,将作为一生最重要的印记。我相信,只要付出努力,疫情一定能战胜。”指导本次答辩的李友荣教授强调:“线上答辩与线下答辩的流程、要求是一样的。但是,线上答辩需要做更多更细的前期准备工作,至少要提前一周将论文、PPT、外审意见等发给专家们,以保证视频答辩的顺利进行。”武科大研究生院院长吕勇介绍,该校要求做到“三严格、三确保”,即严格执行学校研究生学位论文视频答辩工作方案,确保论文答辩的公开性和真实性;严格按照论文盲审评阅意见和答辩委员会意见修改完善论文,确保学位论文质量;严格执行学校研究生学位授予标准和程序,确保学位授予质量不降低。(完)

神何由降

研究生论文选题及创新:我的个人体会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社科学术圈,ID:shkxquan】经微信公众号授权转载,如需转载与原文作者联系 01 . 如何确定研究方向和选题? 不管是研究型硕士还是专业型硕士,如何确定一个好的论文选题恐怕是几乎所有研究生都或多或少困惑过的事情。记得当年自己读硕士时,为确定论文研究题目和内容绞尽脑汁,最后选中了指数基金业绩评价的话题。基金业当时(2000年)在我国刚刚兴起,而指数基金更是一个新生事物。由于指数基金不以超越市场收益为目的,引起了国人的很多争论,但在美国以指数基金为载体的被动投资已经相当流行。应该说这个选题相当新颖,也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可惜囿于文献和资料的欠缺(当时互联网还很不普及,无法查阅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我感觉论文在创新方面做得还很不够,一直引为憾事,但硕士论文写作给我的感觉是创新并不难。在澳大利亚读博士时,导师鼓励我研究中国证券市场的相关问题。我博士论文的题目是:关联交易和公司业绩:中国的掏空和支持证据。这一论文题目最终得以确定,除了我一直关注中国证券市场的热点问题,还因为我看到了中国证监会和国资委2003年8月联合下发的文件:《关于规范上市公司与关联方资金往来及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若干问题的通知》。除了选题上的帮助,该通知还对我论文中核心变量(掏空和支持)的计量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可以说,政府部门发布的法律、规章和制度等监管文件绝对是我们研究方向和选题可以借鉴的宝库,大家一点要重视。实际上,大家如果阅读本专业重要期刊上发表的文章,也会发现这些文章具有上述特点。最近引起广泛社会争议的吴英案,应该说对我们经管法专业方研究生来说就是非常好的一个选题。关注政府部门所关注的,除了保证选题比较新颖外,论文的实际应用价值也比较好。在中国这样一个新兴市场大国,各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各种社会热点数不胜数,我的上述经验说明,只要大家关注本专业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是不愁找到好的选题,并做出相应创新的。论文选题是有捷径的。现在,国家大力提倡社会科学研究,全国哲学和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每一年都发布如《国家社科基金指南》等国家最关心、最希望解决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教育部、科技部等部门也会发布类似的项目指南。研究生确定研究方向、论文选题要瞄准国家社会最关心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尤其像我们这样的经管法专业,一定要有现实意识、问题意识,才能使研究真正有价值。大家可以在研究这些指南的基础上,把相关问题细化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选题,这一方面可以顺利通过开题,少走弯路;另一方面,相关的研究成果也比较容易发表。总之,研究工作只有适应国家重大理论和实践需要才有前途,才容易创新和创造价值。我去年能够在前期成果较少的情况下,中标自科面上项目,其主要原因是选题新,契合了人民币汇率改革以及中国企业走出去等国家关注的问题,有相当的实用价值。当然,中信泰富澳元投机导致巨亏的事件也给我很大的启发。近年来,我们学校不少老师中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等不同部门和不同层次的课题,研究生如果能够主动借鉴和参与导师的研究课题,一方面能够尽快确定研究方向和选题,导师指导起来也得心应手;另一方面,也能够在和老师一起做课题的过程密切关系,研学相长;合作的研究成果一旦发表,对研究生本人的学术生涯也会带来积极的影响。即使自己的导师暂时没有主持相关课题,也往往有他们专注和擅长的研究领域。在结合自己的个人兴趣和专业特长的基础上,研究生如果能够从中挖掘值得研究的方向和选题,对导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双赢的局面。研究生确定研究方向和选题要尽可能与自己的本科专业、过去的工作实践、就读院校的学术优势联系起来考虑。要热爱和立足于自己所学的专业方向,努力实现研究生学习与自己以往的知识和行业实践的最佳结合,发挥自己的优长,在大量积累的基础上早出成果。除非特殊需要,一般来讲,不要去搞自己不懂或不熟悉的东西,也不要见异思迁,远离自己所学的专业方向。如果将来要考博士,就要尽可能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选题与考博的专业方向、博士生导师的研究方向相接近,以便捷足先登。如果要去机关或者企业,就要有意识地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选题与就业方向挂钩,对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尤其如此。选题除要有时代特色和学术前沿性外,选题更要明确,切记论文选题不能等同于导师的课题。选题应明确所要研究的一个问题,如果涉及面过于宽泛,包含问题过多,研究将难以顺利进行和完成。选题范围要适度。一般应在硕士学位水平范围内尽可能缩小研究范围,要“小题大做”,写深写透;不要“大题小做”,宽泛无物。这主要是因为研究生三年的学习时间有限,硕士学位论文的容量也有限,论文里能够将一两个问题论述清楚,有一定新意,就很不错了。02 . 如何进行学术创新? 关于创新,其实一点都不难,但切忌为创新而创新。几乎所有的学术文章最后都会指出文章不足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这就是很好的创新切入点。创新有大有小,从思想上来说,大家一定不要盲从,一定要问个为什么,特别是那些想在学术领域做出成就的人来说,尤其如此。其次,创新离不开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学习和借鉴,特别是发达国家学者的研究思路、方法和手段。因此,研究生一定要及时关注专业内最新的外文文献。由于国外正式期刊上的文章往往是两三年前写好的,所以要跟踪比较新的东西,可以参考国外研究者写作的工作论文(working paper)。大家可以通过在www.ssrn.com、scholar.google.com(谷歌学者)以及国外大学网站上通过关键词来直接搜索。创新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如变量代理和测度,变量多样性,样本跨度和广度,计量方法改进等等。另外,在论文写作中,大家要把自己有特色的地方、与以往研究不同的地方详尽描述出来,使自己的创新得以体现。处处留心皆学问,广大研究生一方面不能等、靠、要,要做一个有心人,平时多阅读相关专业文献,多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和讲座,多思考,多动笔。另一方面,要多与自己的导师及师兄师姐交流,努力学习他们的经验,不断增长创新能力,等待合适的机会厚积薄发。虽然由于专业的限制,我的建议不可能关注到非经管以外的学科,但是基于中国这样一个转型国家的特点,应该说每一个学科值得研究的问题都很多。广大研究生要做的,就是睁开双眼,多看、多想、多写就可以了。最后,祝全体研究生身心健康,学有所成。

贵因

多名院士、教授论文涉嫌造假?科技部调查结论及处理意见来了

(图片截自科技部官网)有关论文涉嫌造假调查处理情况的通报针对网络反映的南开大学曹雪涛院士、中科院裴钢院士、中科院上海药物所耿美玉研究员、首都医科大学饶毅教授、武汉大学李红良教授等的相关论文涉嫌造假问题,在21个部门参加的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框架下,科技部会同教育部、卫生健康委、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委,建立分工负责、协同配合的联合工作机制,组建高层次复核专家组,依据《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规则(试行)》等有关规定,严肃开展调查处理。在单位调查、部门审核的基础上,复核专家组赴实地检查、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集体讨论形成复核结论,最后联合工作机制审议形成处理意见。调查处理结果通报如下。一、对曹雪涛院士论文的调查结论及处理意见对网络质疑曹雪涛院士的63篇论文,经调查未发现有造假、剽窃和抄袭,但发现较多论文存在图片误用,反映实验室管理不严谨。经联合工作机制审议,决定取消曹雪涛院士申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资格1年,取消作为财政资金支持的科技活动评审专家资格1年,取消招收研究生资格1年,责成其对被质疑的论文回应质疑并进行勘误,对存在的问题作出深刻检查,在工程院相应学部通报批评。二、对李红良教授论文的调查结论及处理意见对网络质疑李红良教授的21篇论文,经调查未发现有造假,但发现较多论文存在图片误用,反映实验数据处理不严谨。经联合工作机制审议,决定取消李红良教授申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资格2年,取消作为财政资金支持的科技活动评审专家资格2年,取消招收研究生资格2年,责成其对存在的问题作出深刻检查。三、对耿美玉研究员论文的调查结论及处理意见对网络质疑耿美玉研究员的5篇论文,经调查未发现有造假,但发现论文存在少量图片误用。经联合工作机制审议,决定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和科研诚信提醒谈话。四、对裴钢院士论文的调查结论对网络质疑裴钢院士的1篇论文,经调查未发现有造假。五、对饶毅教授论文的调查结论对网络质疑饶毅教授用于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的2篇论文,经调查未发现有造假。本次调查发现相关科研人员在数据管理、实验室管理、团队管理等方面存在漏洞和不足,暴露出对科研作风学风建设重视不够、要求不严。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联合工作机制2021年1月21日

故天下归

研究生写作科研论文的工作经验总结

科技论文是报道自然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创新性工作成果的论说文章,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证明或反驳等逻辑思维手段,分析表达自然科学理论和技术开发研究成果。蓝译认为,研究生撰写科技论文,要在学习、积累和交流上动脑筋、下功夫,要在研究和探索中做文章,要在选题和撰稿时下功夫,而且撰写要恒、撰写要精、撰写要新。一般来说,写作科技论文从选题入手,选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题方向与专业对口,筛选出符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和研究专长的典型问题作为论题。结合导师的科研方向,勤于思考,注意积累,有了想法立刻记下来,为进行筛选或提炼论题做好准备。2.选题要充分了解学术界的研究现状,如本课题研究已有的成果,还存在哪些问题,尚待研究、解决的问题及迫切程度,社会需要和科学发展的趋势等,选出最适合自己的课题来。3.选题时间适宜,选题要尽量早些,以便有充分的时间积累材料,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深入探讨。4.课题难易、大小要适度。根据本人的专业基础和时间及其它相关因素,如资料条件、经费等,综合考查以选择大小适当的课题。课题过大,问题难以研究深入;题目过小,不能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论文达不到应有的水平和深度。详细地占有资料,是科技论文写作的前提条件。如果只有论点,资料贫乏而论据不足,就不能明确、具体、有力地证明论点,论点会显得苍白无力。有了相当数量的资料,搞清在研题目的范围内有哪些问题尚待解决,有哪些问题未曾提出。围绕这些问题收集了更大数量的资料,找到问题的正确答案。我们可以通过参加有关实验、试验、调查研究,取得第一手资料。参加学术报告会学术交流会等有关会议,并索取相关资料。并在在图书馆检索、阅读、复制并索取或借阅有用资料。或通过一些电子资源平台取得有关科技文献进行研读。在选题过程中要形成一个清晰的研究思路。题目选定了,我们就围绕论文进行深入的论述,思路最重要,思路决定出路。论文写作,总有一个思路,是按时间顺序,历史发展顺序,还是空间顺序,这根据自己论文的实际情况而定,只有做到研究思路清晰,才能围绕主体开展论述,这也是从总体上对论文的一个把握,不会让论文写作偏离主题。通过一段时间的学术研究和掌握一定的实验数据并整理分析后,应尽早整理成文,一篇科技论文一般由标题、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引言、资料与方法、结果、结论)、参考文献等部分组成。标题的大小应当根据论文的内容而定,既要概括全文内容,又要引人注目,便于记忆和引用,做到恰当、确切、简短、鲜明,起到一种画龙点睛的作用,以引起读者的注意与兴趣。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应当扼要地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研究方法和最终结论等,语言要精炼、准确,英文摘要通常使用被动语态。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核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有英文摘要的论文,应在英文摘要的下方著录与中文关键词相对应的英文关键词。引言一般包括研究的理由、目的、背景等,简单来说就是从已知的研究现状、进展到未知的问题,再提出问题,然后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有时还需要陈述选择某个方案的理由,最后给出研究的结果和价值。引言应与结论相呼应,在引言中提出的问题,在结论中应有解答,这样才能使论文逻辑严谨,前后照应。引言中不用插图列表和有关公式、结构式,避免使用夸大论文意义或炫耀自己的词语。对于理论性科技论文正文的写作要求用理论分析或计算分析来证明论文观点的正确。对于研究对象进行精确的描述,定量地揭示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在写作方法上,常用举例、推理、反证、类比、对比、因果分析、归谬法等。在写作要求上,应论点明确,论据充分,层次清楚、结构合理,逻辑性强。科技论文的结果是整个论文最实际的东西,我们应当是客观地描述,一般不加任何讨论,主要是图表的集中。开始撰写论文时,各种结果都应该总结出来,然后根据需要去取舍结果的描述,当然也要注意层次之间的安排,按照条理性的要求分别描述。在结果分析与讨论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结论的语言要精炼、准确。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文献要精选,应当是有必要的、最新的文献,而且要注意采用规范化的格式。其实,要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进行高水平的学术研究,仅仅遵守写作格式和体例规范是不够的,除了必要的知识要求和技巧方面的要求外,还要有良好的学风和治学态度。

孟婆汤

研究生论文选题及创新

01 如何确定研究方向和选题?不管是研究型硕士还是专业型硕士,如何确定一个好的论文选题恐怕是几乎所有研究生都或多或少困惑过的事情。记得当年自己读硕士时,为确定论文研究题目和内容绞尽脑汁,最后选中了指数基金业绩评价的话题。基金业当时(2000年)在我国刚刚兴起,而指数基金更是一个新生事物。由于指数基金不以超越市场收益为目的,引起了国人的很多争论,但在美国以指数基金为载体的被动投资已经相当流行。应该说这个选题相当新颖,也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可惜囿于文献和资料的欠缺(当时互联网还很不普及,无法查阅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我感觉论文在创新方面做的还很不够,一直引为憾事,但硕士论文写作给我的感觉是创新并不难。在澳大利亚读博士时,导师鼓励我研究中国证券市场的相关问题。我博士论文的题目是:关联交易和公司业绩:中国的掏空和支持证据。这一论文题目最终得以确定,除了我一直关注中国证券市场的热点问题,还因为我看到了中国证监会和国资委2003年8月联合下发的文件:《关于规范上市公司与关联方资金往来及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若干问题的通知》。除了选题上的帮助,该通知还对我论文中核心变量(掏空和支持)的计量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可以说,政府部门发布的法律、规章和制度等监管文件绝对是我们研究方向和选题可以借鉴的宝库,大家一点要重视。实际上,大家如果阅读本专业重要期刊上发表的文章,也会发现这些文章具有上述特点。最近引起广泛社会争议的吴英案,应该说对我们经管法专业方研究生来说就是非常好的一个选题。关注政府部门所关注的,除了保证选题比较新颖外,论文的实际应用价值也比较好。在中国这样一个新兴市场大国,各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各种社会热点数不胜数,我的上述经验说明,只要大家关注本专业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是不愁找到好的选题,并做出相应创新的。论文选题是有捷径的。现在,国家大力提倡社会科学研究,全国哲学和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每一年都发布如《国家社科基金指南》等国家最关心、最希望解决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教育部、科技部等部门也会发布类似的项目指南。研究生确定研究方向、论文选题要瞄准国家社会最关心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尤其像我们这样的经管法专业,一定要有现实意识、问题意识,才能使研究真正有价值。大家可以在研究这些指南的基础上,把相关问题细化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选题,这一方面可以顺利通过开题,少走弯路;另一方面,相关的研究成果也比较容易发表。总之,研究工作只有适应国家重大理论和实践需要才有前途,才容易创新和创造价值。我去年能够在前期成果较少的情况下,中标自科面上项目,其主要原因是选题新,契合了人民币汇率改革以及中国企业走出去等国家关注的问题,有相当的实用价值。当然,中信泰富澳元投机导致巨亏的事件也给我很大的启发。近年来,我们学校不少老师中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等不同部门和不同层次的课题,研究生如果能够主动借鉴和参与导师的研究课题,一方面能够尽快确定研究方向和选题,导师指导起来也得心应手;另一方面,也能够在和老师一起做课题的过程密切关系,研学相长;合作的研究成果一旦发表,对研究生本人的学术生涯也会带来积极的影响。即使自己的导师暂时没有主持相关课题,也往往有他们专注和擅长的研究领域。在结合自己的个人兴趣和专业特长的基础上,研究生如果能够从中挖掘值得研究的方向和选题,对导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双赢的局面。研究生确定研究方向和选题要尽可能与自己的本科专业、过去的工作实践、就读院校的学术优势联系起来考虑。要热爱和立足于自己所学的专业方向,努力实现研究生学习与自己以往的知识和行业实践的最佳结合,发挥自己的优长,在大量积累地基础上早出成果。除非特殊需要,一般来讲,不要去搞自己不懂或不熟悉的东西,也不要见异思迁,远离自己所学的专业方向。如果将来要考博士,就要尽可能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选题与考博的专业方向、博士生导师的研究方向相接近,以便捷足先登。如果要去机关或者企业,就要有意识地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选题与就业方向挂钩,对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尤其如此。选题除要有时代特色和学术前沿性外,选题更要明确,切记论文选题不能等同于导师的课题。选题应明确所要研究的一个问题,如果涉及面过于宽泛,包含问题过多,研究将难以顺利进行和完成。选题范围要适度。一般应在硕士学位水平范围内尽可能缩小研究范围,要“小题大做”,写深写透;不要“大题小做”,宽泛无物。这主要是因为研究生三年的学习时间有限,硕士学位论文的容量也有限,论文里能够将一两个问题论述清楚,有一定新意,就很不错了。02 如何进行学术创新?关于创新,其实一点都不难,但切忌为创新而创新。几乎所有的学术文章最后都会指出文章不足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这就是很好的创新切入点。创新有大有小,从思想上来说,大家一定不要盲从,一定要问个为什么,特别是那些想在学术领域做出成就的人来说,尤其如此。其次,创新离不开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学习和借鉴,特别是发达国家学者的研究思路、方法和手段。因此,研究生一定要及时关注专业内最新的外文文献。由于国外正式期刊上的文章往往是两三年前写好的,所以要跟踪比较新的东西,可以参考国外研究者写作的工作论文(working paper)。大家可以通过在www.ssrn.com、scholar.google.com(谷歌学者)以及国外大学网站上通过关键词来直接搜索。创新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如变量代理和测度,变量多样性,样本跨度和广度,计量方法改进等等。另外,在论文写作中,大家要把自己有特色的地方、与以往研究不同的地方详尽描述出来,使自己的创新得以体现。处处留心皆学问,广大研究生一方面不能等、靠、要,要做一个有心人,平时多阅读相关专业文献,多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和讲座,多思考,多动笔。另一方面,要多与自己的导师及师兄师姐交流,努力学习他们的经验,不断增长创新能力,等待合适的机会厚积薄发。虽然由于专业的限制,我的建议不可能关注到非经管以外的学科,但是基于中国这样一个转型国家的特点,应该说每一个学科值得研究的问题都很多。广大研究生要做的,就是睁开双眼,多看、多想、多写就可以了。最后,祝全体研究生身心健康,学有所成。

大阴谋

研究“屁”的硕士论文又火,专家:态度端正,怪题也能成经典

近日,一篇题为《关于屁的社会学研究》的硕士毕业论文在网上流传,引发争议。有网友“讥讽”:寒窗苦读那么多年,还真是研究了个“屁”。也有网友读后评论称,看似无意义的被嗤之以鼻的事物,“深究起来,是严肃的事”。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该论文写于2007年,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在职硕士高建伟。彼时,高建伟不仅凭借这篇论文通过硕士论文答辩,还被评为“优秀”。《关于屁的社会学研究》早在2015年,该论文就曾引发舆论关注,高建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大学教授李亚雄彼时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生活中其实有很多方面都值得挖掘,没必要总去重复一些意义不大的选题,一些看上去另类或小众的选题往往更值得思考,也会有更多有意思的发现。”对此,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郑作彧认为,论文能否写好,关键在于态度是否端正。在他看来,就算选题高大上,但态度不行,“一样白搭”;相反,如果学术态度端正,题目“再怎么光怪陆离”,也一样可以讲成经典”。论文曾受导师赞赏“我经常被身边的人提及这样一个问题:你怎么会做这么一个题目呢?”高建伟在其论文《关于屁的社会学研究》开头解释,选择该题目源于自己偶然在网上看见的两篇关于屁的故事。两个故事中,主人公都因为一个屁而使自己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改变,由此引发了高建伟的思考。高建伟认为,“屁”不仅是一种生理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与社会关系有着种种对应。通过对大量历史资料的研究,他指出,无论是在西方文化还是在东方文化中,屁是作为一种社会忌讳而存在的,这种忌讳不仅弥散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广泛地存在于教育、礼俗、习惯、道德甚至法律等上层建筑领域之中。高建伟从社会发生学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屁行为及现象如何从一种生理行为转化为一种社会忌讳的过程,从中揭示了这一运作过程的复杂机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屁从无差别的人类行为到更经常地发生在部分社会成员中的行为,再到道德评价中的否定性行为,最终演化为一种社会忌讳的存在形态。论文提及,在人类早期阶段,分工和阶级还未出现,放屁行为是原始人类——即我们的先民最频繁而最普通不过的生理现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关系发生变化,富人的饮食种类和饮食习惯发生变化,不再频繁放屁。至此,人类放屁经验完成第一次历史性的转变,即从人类普遍的一种生理现象成为一种更经常地、更普遍地发生于部分社会成员(更多是穷人)中的行为。经由这种转变,放屁行为获得了部分社会性意义,反映了社会上下层并存对立的事实。上层阶层为维护其优势地位,不仅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建立绝对的控制地位,而且也努力“形塑”适应其优势地位的社会状态。用礼仪、修养、品味之类的东西来区分上下层,上层社会往往被认为是有礼貌教养的,而下层社会成员则是普通、粗俗甚至下贱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放屁被贴上否定性的道德标签。在规训权力下,“屁”从一种上层社会所界定的否定性社会行为转变为一种社会忌讳的存在形态,并获得全体社会成员的认可和遵从。他认为这个发生学过程来源于权力运作的诡异特性,即两面性、依附性和公共性。并且接着探讨了“无所忌讳”的屁行为及现象,认为这种现象本质上反映了屁行为及现象的忌讳存在形态,并与权力运作的诡异特性相联。澎湃新闻注意到,这不是该论文第一次被网友关注。2015年,《北京晚报》曾就此事进行报道。高建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李亚雄接受采访时,对该论文颇为赞赏。据他回忆,论文开题时,老师们刚看到这个题目都笑了起来,但“笑”过之后,大家还是很快从专业角度探讨它的学术价值,不是简单地就事论事,而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进行分析。李亚雄彼时告诉《北京晚报》记者,高建伟的研究另辟蹊径,在重复性研究泛滥的情况下,“显得珍贵”,老师们普遍比较支持。“答辩效果也很好,还被评了优秀。他(高建伟)文笔很不错,思路也很清楚。”李亚雄称,因为不方便做实际调查,高建伟通过文献分析、引经据典,把屁的发生学、在不同时代的纵向发展、背后的社会含义呈现出来。 “很欢迎这种来源于生活、有人文关怀的选题。”对此,澎湃新闻近日多次联系李亚雄教授采访,对方以在外出差为由婉拒。高校教师:态度端正了,题目再“怪”也能成经典事实上,近年来因选题独特而受到大众关注的论文不少。此前,《乌有之猫:云吸猫迷群的认同与幻想》、《八角茴香对卤鸡肉挥发性风味的影响极其作用机制》等论文都曾引起热议。“这是选题多样化的问题,我觉得是好事。”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生导师刘锐认为,现在学科发展呈现“专门化”和“交叉融合”双重特点,“很多我们以前不觉得可作研究的问题,现在也冒出来了”。“个人认为,研究这样一些比较另类的问题是很有必要的,这可以覆盖很多以往的知识盲点,给社会以启发。”刘锐近日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称。对此,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周婷婷认为,当下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或对新媒体较为熟悉,确实可以关注到一些新的现象。“很多现象都可以作为我们论文研究选题,但要基于学科找到深入观察的角度,而不仅仅是描述‘现象’,做一个简单分析,那就没有意义了。”周婷婷说。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谈松华表示,自己没有看过上述几篇论文,无法对其作出评价。“毕业论文应该如何去写,这很难有统一的说法。不同专业、不同爱好、不同精力的学生,做选题时考虑的因素有所差异。”谈松华称,就他指导研究生而言,选择论文题目时考虑较多的是现实意义,比如能对国家的发展、改革、社会进步等方面有促进价值。对于越来越多的“独特选题”,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郑作彧表示“没什么不可以”。“学术研究本来就该关心自己的生活、自己所处的社会。现在学子所处的时代,既然就是充满这些现象,那么研究这些现象,是理所当然的。”郑作彧认为,问题不在于研究的选题是“另辟蹊径(讲好听点是创新)”还是“正经(讲难听点就是老调重弹)”,而是研究的态度是否端正。郑作彧称,个别学生“过得浑浑噩噩”,写论文时“选的是最不费脑袋的主题”。“这样的题目,就算听起来高大上,实际上其实也是空泛的。”郑作彧称,对写论文而言,更重要的是态度。“我参加保研面试时,会问学生对什么领域比较兴趣、有钻研。”郑作彧发现,农村来的学生,大部分会说“想做农村研究”,或者女学生多会说“想做性别研究”。 “但这些学生里头,并没有多少真的钻研过相关方面的知识。他们只是觉得,因为身份原因,再不济都可以掰出些道理来。”郑作彧认为,这种情况下,就算选题高大上,但态度不端正,“一样白搭”;相反,如果学术态度端正,题目“再怎么光怪陆离”,也一样可以讲成经典”。对于论文选题,学生怎么看?湖南某高校研究生李勇(化名)告诉澎湃新闻,据其观察,选题来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结合曾经的实践活动,二是结合兴趣,三是来自导师。“我偏好感兴趣的选题,同时考虑研究意义,写起来有动力。”李勇认为,兴趣是很好的切入口。“当学校通知你要写论文时,往往会感觉一头雾水,继而选择熟悉的领域入手。”

简单人

硕士论文研究“屁” 被评为优秀论文

近日,一篇题为《关于屁的社会学研究》的硕士毕业论文在网上流传,受到广泛关注。专家表示,态度端正,怪题也能成经典。而网友看后却吵翻了......研究“屁”的硕士论文又火昨晚,话题#硕士毕业论文研究屁#登上热搜榜第四名,一时间引起不少网友的议论。据了解,该论文写于2007年,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在职硕士高建伟。彼时,高建伟不仅凭借这篇论文通过硕士论文答辩,还被评为“优秀”。而且,目前在中国知网也可以搜索到该论文。原来,早在2015年,该论文就曾引发舆论关注,高建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大学教授李亚雄彼时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生活中其实有很多方面都值得挖掘,没必要总去重复一些意义不大的选题,一些看上去另类或小众的选题往往更值得思考,也会有更多有意思的发现。”论文曾受导师赞赏“我经常被身边的人提及这样一个问题:你怎么会做这么一个题目呢?”高建伟在其论文《关于屁的社会学研究》开头解释,选择该题目源于自己偶然在网上看见的两篇关于屁的故事。两个故事中,主人公都因为一个屁而使自己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改变,由此引发了高建伟的思考。高建伟认为,“屁”不仅是一种生理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与社会关系有着种种对应。通过对大量历史资料的研究,他指出,无论是在西方文化还是在东方文化中,屁是作为一种社会忌讳而存在的,这种忌讳不仅弥散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广泛地存在于教育、礼俗、习惯、道德甚至法律等上层建筑领域之中。高建伟从社会发生学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屁行为及现象如何从一种生理行为转化为一种社会忌讳的过程,从中揭示了这一运作过程的复杂机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屁从无差别的人类行为到更经常地发生在部分社会成员中的行为,再到道德评价中的否定性行为,最终演化为一种社会忌讳的存在形态。论文提及,在人类早期阶段,分工和阶级还未出现,放屁行为是原始人类——即我们的先民最频繁而最普通不过的生理现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关系发生变化,富人的饮食种类和饮食习惯发生变化,不再频繁放屁。至此,人类放屁经验完成第一次历史性的转变,即从人类普遍的一种生理现象成为一种更经常地、更普遍地发生于部分社会成员(更多是穷人)中的行为。经由这种转变,放屁行为获得了部分社会性意义,反映了社会上下层并存对立的事实。上层阶层为维护其优势地位,不仅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建立绝对的控制地位,而且也努力“形塑”适应其优势地位的社会状态。用礼仪、修养、品味之类的东西来区分上下层,上层社会往往被认为是有礼貌教养的,而下层社会成员则是普通、粗俗甚至下贱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放屁被贴上否定性的道德标签。在规训权力下,“屁”从一种上层社会所界定的否定性社会行为转变为一种社会忌讳的存在形态,并获得全体社会成员的认可和遵从。他认为这个发生学过程来源于权力运作的诡异特性,即两面性、依附性和公共性。并且接着探讨了“无所忌讳”的屁行为及现象,认为这种现象本质上反映了屁行为及现象的忌讳存在形态,并与权力运作的诡异特性相联。记者注意到,这不是该论文第一次被网友关注。2015年,《北京晚报》曾就此事进行报道。高建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李亚雄接受采访时,对该论文颇为赞赏。据他回忆,论文开题时,老师们刚看到这个题目都笑了起来,但“笑”过之后,大家还是很快从专业角度探讨它的学术价值,不是简单地就事论事,而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进行分析。李亚雄彼时告诉《北京晚报》记者,高建伟的研究另辟蹊径,在重复性研究泛滥的情况下,“显得珍贵”,老师们普遍比较支持。“答辩效果也很好,还被评了优秀。他(高建伟)文笔很不错,思路也很清楚。”李亚雄称,因为不方便做实际调查,高建伟通过文献分析、引经据典,把屁的发生学、在不同时代的纵向发展、背后的社会含义呈现出来。 “很欢迎这种来源于生活、有人文关怀的选题。”对此,记者近日多次联系李亚雄教授采访,对方以在外出差为由婉拒。硕士论文研究“屁”?!网友吵翻了......看到这篇论文的内容,瞬间就有网友被震惊了,表示大开眼界。也有网认为这样的论文很可笑,毫无意义。调侃的同时,表示这种低级趣味的选题,难登大雅之堂。不过,有网友却不不同意以上观点。他们认为只要研究做得好,没有什么不可以。对未知领域的大胆探索,总比造假和“假、大、空”的论文要好的多。这样的论文值得点赞,而不是嘲讽。而对于论文只有30页的情况,也有人猜测这么短的篇幅,字数会不会不够?而且还建议查一下。但也有网友表示,这样的论文一定不怕查重,因为根本没得抄!而且大家不应该妄下结论,可以先到知网查询一下,具体了解后,靠真凭实据发表观点。高校教师:态度端正了,题目再“怪”也能成经典事实上,近年来因选题独特而受到大众关注的论文不少。此前,《乌有之猫:云吸猫迷群的认同与幻想》《八角茴香对卤鸡肉挥发性风味的影响极其作用机制》等论文都曾引起热议。“这是选题多样化的问题,我觉得是好事。”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生导师刘锐认为,现在学科发展呈现“专门化”和“交叉融合”双重特点,“很多我们以前不觉得可作研究的问题,现在也冒出来了”。“个人认为,研究这样一些比较另类的问题是很有必要的,这可以覆盖很多以往的知识盲点,给社会以启发。”刘锐近日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称。对此,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周婷婷认为,当下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或对新媒体较为熟悉,确实可以关注到一些新的现象。“很多现象都可以作为我们论文研究选题,但要基于学科找到深入观察的角度,而不仅仅是描述‘现象’,做一个简单分析,那就没有意义了。”周婷婷说。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谈松华表示,自己没有看过上述几篇论文,无法对其作出评价。“毕业论文应该如何去写,这很难有统一的说法。不同专业、不同爱好、不同精力的学生,做选题时考虑的因素有所差异。”谈松华称,就他指导研究生而言,选择论文题目时考虑较多的是现实意义,比如能对国家的发展、改革、社会进步等方面有促进价值。对于越来越多的“独特选题”,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郑作彧表示“没什么不可以”。“学术研究本来就该关心自己的生活、自己所处的社会。现在学子所处的时代,既然就是充满这些现象,那么研究这些现象,是理所当然的。”郑作彧认为,问题不在于研究的选题是“另辟蹊径(讲好听点是创新)”还是“正经(讲难听点就是老调重弹)”,而是研究的态度是否端正。郑作彧称,个别学生“过得浑浑噩噩”,写论文时“选的是最不费脑袋的主题”。“这样的题目,就算听起来高大上,实际上其实也是空泛的。”郑作彧称,对写论文而言,更重要的是态度。“我参加保研面试时,会问学生对什么领域比较兴趣、有钻研。”郑作彧发现,农村来的学生,大部分会说“想做农村研究”,或者女学生多会说“想做性别研究”。 “但这些学生里头,并没有多少真的钻研过相关方面的知识。他们只是觉得,因为身份原因,再不济都可以掰出些道理来。”郑作彧认为,这种情况下,就算选题高大上,但态度不端正,“一样白搭”;相反,如果学术态度端正,题目“再怎么光怪陆离”,也一样可以讲成经典。对于论文选题,学生怎么看?湖南某高校研究生李勇(化名)告诉记者,据其观察,选题来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结合曾经的实践活动,二是结合兴趣,三是来自导师。“我偏好感兴趣的选题,同时考虑研究意义,写起来有动力。”李勇认为,兴趣是很好的切入口。“当学校通知你要写论文时,往往会感觉一头雾水,继而选择熟悉的领域入手。”来源:中国青年报

其孰是邪

工科研究生该如何涉足科技论文领域

现在国内大部分高校对研究生都有一定的毕业硬性要求,比如要求在毕业前发表多少篇科技论文,松一点的要求核心期刊,而稍微严格一点的是发表英文SCI论文。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工科生,来简单地谈谈自己对初次涉足英文SCI论文领域的一些看法。很多高校研究生一年级时要上很多的理论课程,可是我们要明确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是以探索性和实验性为主的。就像我导师说的要明白研究生的意义,要把握住主要方向。所以,即使课程再多也要抽空去做实验,在低年级的时候把一些基本操作尽快上手为研二做铺垫。还要多看该领域内相关的英文论文,从高影响因子的期刊开始看,中文核心和中科院三区之后就别看了。掌握基本操作之后要尽快和老师沟通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争取早日出成果。研究生无论是做实验还是写论文必须要赶早,为自己留下充裕时间,否则等到研三你真的会捉襟见肘。刚开始写论文的时候如果你无从下笔,可以尝试着先从本领域内的综述文献看起,从宏观上把握发展方向。然后再结合自己的课题去数据库搜索贴近的研究型文献。像笔者写第一篇SCI的时候,根据老师的要求,会先把论文的大框架搭好,把需要的图和表提前做好(要能保证足够的分辨率),据我的经验一些高质量的论文除了精准的表征之外,还需要一个漂亮、高颜值的机理图,这绝对能增加命中的概率。而行文时一般是先从实验部分写起,紧接着结果与讨论,下一步是摘要和结论,最后便是前言。每写一部分都要从头阅读一次以便找出低级错误,这个过程也需要导师参与,提醒导师给你修改一下文章。写作的过程中就可以使用Endnote文献管理软件来实时插入参考文献,需要注意的是在没有定稿之前千万不要去掉Endnote链接,否则等到后面再想插入某篇文献的时候就改变不了文献的序号了。当去掉Endnote链接之后便可以对个别文献中的小瑕疵进行针对性地修改了。每个领域的研究生都不容易,都需要付出很多心血,从开始便形成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无论何时多阅读总是有益的,多去看看自己领域内的文献和最新进展对自己的研究工作一定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