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制造:科创板创新科技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有事

中国制造:科创板创新科技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核心摘要:从2003年算起,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中国从不知电子商务为何物的鸿蒙时期,到互联网产业经济位列世界先列,创造了难以想象的经济成就。然而时至今日,无论是国际态势,还是产业发展的自身需要,都将我国数字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重心向科技本身转移。基于此,本报告以科创板为契机,梳理中国制造2025所辖6大板块,梳理我国科技行业发展近况以及面临的问题,为社会各参与方提供数据及观点层面的帮助。铁幕:世界的规则竞争的制高点人类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国家战略变化和平是人类为之奋斗的崇高目标之一,但矛盾冲突又是物质发展的必要条件,所以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交锋始终是伴随人类历史的一对双生子。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形式不同,但所有国家在不同时期所采取的行动,其战略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领先全球并抑制他人。科技硬件为基础全球合作下的科技基础设施建设2000年以后,中国高科技产品的出口规模飙升,这源于之前数年中国工业基础和技术能力的上升。但在这一表象的背后,是全球全面科技化的宏观环境,尽管高科技出口总额飙升,但高科技出口占比却始终保持在20%-30%之间。所以这是一轮硬需求拉动的上升。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到一个数据背后的现象是,在目前大企业全球化战略多年的浸润下,全球贸易已经从过去的制成品贸易变成了半成品贸易,以全球为尺度的供应链,任何国家都无法占据绝对领导地位。这一点在美国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2000年后,美国高科技出口占制成品的百分比逐年下降,但全球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认为美国的科技属性在下降。过去,互联网产业大放异彩,这源于全球各国对市政基础设施的投入,使之完全可以承载互联网发展所必须的硬件能力。而现在,在新一轮技术急待落地应用的时间关口,高科技产品的普及就是新一轮全球合作下基础设施建设的开端。信息软件为核心下一个国际角力主战场的酝酿物理战争阴云笼罩下的世界已经成为历史,随着军事装备信息化的进程,武力作为国家间竞争的最后手段,若想发挥最大优势,信息与通信自然成为先于武器装备,制约彼此的竞争领域。在这一领域里中国一直在跟随美国的脚步迅速壮大,同样是在2000年后,我国ICT服务出口总规模起升,并始终与美国保持同步。但在占比上,中国在2005年后反超了美国并进一步上升。这种现象背后隐含的信息非常庞大,正向去看的话,这是由中美之间产业差距造成的,中国借鉴了各国已经成型的先进经验,在信息和通信领域发力形成了跨代竞争的态势。而从负面的角度去看的话,这或许是由于中国对外服务本身就很局限,导致信息和通信异军突起。不过无论如何,信息和通信技术已经被推上了历史舞台,在可见的5-10年内,都将成为国际角力的重要战场。外柔而内刚的自强多方作用下促使科技真正成为第一生产力在所有科技类国际贸易的背后,是一个国家综合科研能力的体现,1996年后,中国研发支出占GDP的比例上升幅度非常明显,这种数据结果多少佐证了前文正向视角下的结论。而2016年,中国科技期刊文章数量首次超越美国。种种数据都说明,在后工业时代的科技制高点的竞争中,中国表现出的方向性和落地性无可置疑的正确。1988年,中国国内首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口号,在当时冷战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出于国土安全和军事势力两方面的迫切需求,不得不向科技寻求解决的方法,这也给中国今天的科技腾飞打下了制度性的基础。时至今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已有细微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理论向实践的转变;其二,专业领域向泛领域的转变。而这两个方面,也将对中国今天的社会经济形态产生巨大影响。方向变革中国商业面临学研向落地的问题2018年全球销售额最高的前200家公司中,毛利率水平前20中(阿里集团位列21,而没能入选),有6家中国公司,除了腾讯一家之外,其余全是银行。而美国不但上榜公司数量最多,且包揽前三名,前三名中没有一家是金融机构。除了中国自身产业结构调整,将金融机构的能量向国家战略支撑的方向转移以外,学术研究向落地应用之间的制度保障,也是摆在当下最迫切的问题之一。好的是,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科创板鼓励行业的从业企业,均与各大科研机构之间存在合作关系。制高点的含义30年间国际法则的悄然变化如果说科技除了强国本身的象征意义外,最为实际的恐怕就是知识产权的国际收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记录以来,1970年美国就已经产生了知识产权使用收入。而到了1997年,这个数字已经达到332.28亿美元。而同期中国这一数字才被记录,而且仅为0.55亿美元。而前文中国高科技产品出口,信息与通信服务出口,科技期刊文章以及科研投入占比等数字,无不让人欣喜。但在实打实的知识产权使用费层面,中国在2015年后才有小幅度的跃升。这和2000年后我国科技投入的跃升之间,整整晚了15年。时至2018年,美国知识产权使用费收入高达1304.51亿美元,而中国只有55.61亿美元,比20年前,增长了100倍。所以国际间的竞争已经进入到一个看不见硝烟的脑力时代,一切都促使中国在经济制度改革领域,不得不有所变革,这或许是中国科创板成立的一个历史理由。冷战:科技所需的基础设施中国的脑力2009年的二次科技腾飞一个国家的工业基础或许可以依靠人力,但是一个国家的科技腾飞却要依赖顶级的大脑。东方哲学和自然环境与西方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这导致两种不同文明集团理解和看待世界的视角存在天壤之别。也因此东西方在彼此擅长的领域各自大放异彩。2000年后,全球进入到一个多极融合的时代,技术与文化上的交流穿插,尤其邓小平时代中国外派的大量学习人才,使得中国受益匪浅。中国科研人员和专利申请量二者稳步提升,并在2009年加速上升。但不得不承认,中国选拔人才的制度亦需要做出调整。1977年恢复高考后,中国的脑力在宏观层面上得到强化,这虽然是新时代的制度,却或多或少的是旧时代的产物。经过40年的发展,中国科学界也爆出了学术造假、唯职称论等诸多弊端,进一步释放中国的脑力和创造力,目前来看是更加迫切的问题。改革开放40年来,证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或许解决中国脑力二次腾飞的金钥匙,就藏在社会主义市场化的模式中。研发的加速应用率逐年降低意味着新一轮内生的科技创新正在进行2013年后,中国重大科技成果应用率从88.5%的峰值开始呈现出一定的下降趋势,直到2018年,我们预估这一数字将下降到86.6%。这一方面源自前文多次提到的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问题,另一方面也源自中国科研力量的提升。高校和科研机构与商业团体不同,他们的科研成果大多不考率市场化和商业化的问题,所以一级产出品普遍消耗比较大,这就造成了商业机构对技术应用的天然门槛,商业团体在拿到技术后,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使一级产出品更加经济。虽然有国家的大量补贴,但在诸如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技术成果转化为民生产品尚需时日。科研的制度性阻碍科研经费申请难并且很难用在实际科研上除了商业化这个科研自身的问题以外,在科技研发制度上的亦存在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科研经费的申请和使用两个方面,科研经费申请难,申请通过后又不能有效使用,审批机构像对待骗子一样对待申请人,使得大量的科研经费无法投入到鼓励创造性劳动本身上,转而只能应用在诸如差旅等常规支出方面。但这个问题不能单纯的归咎于科研经费申请机制本身,这是一个应该加强多方合作的问题。科研经费审核机构身上的责任在于,他们要替国家把资源准确的投入在实际需要的地方,而他们擅长的领域是事务性的,所以必然会在差旅等方面制定明确而严格的标准,而忽视或者说无力评估实际创造性劳动的价值。而科研机构在申请经费的时候,亦过度的追求技术的卓越性,对于开销和技术未来能够产生的市场价值,以及对国家宏观战略的促进等层面知之甚少。这里面充当润滑剂的第三方人才长期缺失,导致双方均无法有效说服对方,让机制更健康的运作。历史的关卡软服务谢幕,硬科技登上历史舞台如果回看2010年后中国国内的双创热潮,就能发现2017年后的资本寒冬到来是必然事件,只是在当时那个时间关口上,没人拥有那个战略高度,能看到国家推动双创背后的意图。2014年后,中国VC创业基金投资强度陡然上升,从平均每个1000万左右,骤然上升到2017年的3000万以上。这一方面是由于创业者胃口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也源自社会各界对科创这个词认知的转变。2010年后,由于互联网巨头平台战略前所未有的成功,导致所有创业者甚至于资本方都产生了一种,只要做平台就可以高枕无忧的错误认识,导致大量的资本被倾注到毫无意义的项目里,仅有的几个明星项目,也大部分集中在互联网服务方面。而当下国际形式的变化,让所有人恍然大悟,原来科技的制高点并不是服务,而是硬科技。而且很多设想很好的项目,也势必需要科技硬件等产品作为基础设施,而这一进程不可能凭空完成,技术升级的道路无法逾越。而不幸的是,技术是一件非常消耗资源的事,种种一切变化,均导致中国创业投资强度的骤然攀升。项目品质的老生常谈资本市场存在的目的是服务国家战略,而非圈钱与投资强度遥相呼应的是所有以上市为退出方式项目数量的占比,从2012年近乎30%,一路下滑到2017年的13.7%。这一方面由于市场鸡犬升天过后必然一地鸡毛。另一方面也由于资本市场,尤其国内资本市场的独特特性。中国的资本市场不是垃圾站,并不会对项目毫无鉴别的予以支持,尽管这种体制带来了大量的诟病,但在中国整体金融实力有限的前提下,要集中使用在国家战略方向上。所以2017年后的资本寒冬,也是之前双创市场看不清大方向所带来的必然结果之一。一如前文所述,技术的重要性,以及科技产业的特性,都注定了这是一个耗资大,且投资回报周期长的产业,目前从国际级产业基金体现出来的投资方向和特性来看,资本在科技领域已有布局,预计未来5年内,以上市为退出方式的项目比例会有所回升。解决问题的资本市场每一轮上涨,都要帮助中国经济解决问题股市被称为经济的晴雨表,股市的好坏反应着实体经济的好坏。从宏观尺度上看,这句话并没有错。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几乎每一轮资本市场的大动作,背后都隐藏着制约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因素,而为了解决这个因素,国家不得不对资本市场进行有组织的运作,进而达成战略目标。在历史上中国资本市场为中国经济的正规化,国际化等问题解决了若干个不得不解决的制度性问题,每一轮制度性问题的解决,都在资本市场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上涨行情。所以如今开新的科创板,背后的目的亦不言自明。市场孕育的问题,最终也势必由市场所解决。更宏观尺度上的风向国民对本国战略的认可程度体现在最终消费端科技产业是一件事关居民生活方方面面的问题,在很大层面上它并不可见。宣传和民意引导在国家意志和战略面起的作用固然不可或缺,但听明白了和实际行为之间的鸿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硬化指标。这不仅仅体现在科技类产品民族品牌的拥戴程度,还体现在一个国家居民整体的消费品牌倾向上。出口、投资和消费,宏观经济三驾马车中,消费者在最终消费的领域,是一个国家工业基础,民族品牌形象和信任度的指标。这种消费倾向虽然不能直接影响科技产业,但对于科学技术的商业化存在近乎决定性的影响。市场经济一切以供需关系作为市场考量,而用户的消费倾向则直接影响着对国产和进口的信心,如果民族品牌得不到足够重视,那么科学技术的商业化将受到严重的制约。多极:中国科技产业的努力中国制造2025资本市场的目的是服务实体经济,这是亘古不变的本质《中国制造2025》于2015年提出,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其中,指出“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重点,引导社会各类资源集聚,推动优势和战略产业快速发展。”按照中国制造2025的分类,科创的内涵可以分成六大板块,但实际上每个板块所包含的内容极其庞杂,几乎每一个板块都可以独立成为支撑一方产业的支柱。也因此科创板以科技创新为旗帜的行业,大多服务于中国更庞大的制造业,服务于中国的工业基础,实体经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新产业的大杂烩,要注重硬件设备的基础设施作用2018年,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开始出现大规模变现,在此之前的商业化进程相对缓慢。所以对整个行业有很强的提振作用,不过与此同时带来的结果也有一定负面影响,即人工智能逐渐背离其“仿生学”的内核,转而在应用场景上做了过多的尝试,有些尝试已经超越了人工智能的范畴,这对这个行业未来发展方向产生了影响。除此之外,信息技术以软件为核心,但面对物联网、商业与生产智能化等多重实体商业的影响,软件能够迅速成长的先决条件是硬件设备基础设施的完备,所以这个行业未来增速处于相对温和的状态,5-10年内实体智能化普及率如果能上升到一定程度,那么行业会迎来更疯狂的爆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结构企业服务格式化的大门将因为新一代信息技术而启动过去几年互联网产业的高速发展除了通信基础设施的完备以外,还有赖于个人服务的标准化和规模化。之所以能做到标准化,源于个人数据的易得性和需求的同质化。但是企业服务完全不同,一方面企业数据获取难度大幅提升,另一方面不同行业企业需求千差万别,所以难以便准化进而规模化。而这一切有可能因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落地而改善。高端装备制造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转型的战略要地制造业是强国之基,在此基础上,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这件事本身还充满了战略意味。高端装备制造业所包含的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深海钻采等领域,无一不是系统性工程,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工业实力和科技能力。随着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基础工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在上述领域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突破,但仍存在显著差异,比如:核心零部件,设备核心系统等尚需国外进口。为了更好的与社会资源实现整合,帮助创新驱动、军民融合等战略的深入执行,可以尝试采用PPP(公私合营模式)和产学研模式作为高端装备业的发展路径,在保证国家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同时,调动企业、科研机构的积极性辅助我国顺利转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结构除高铁产业相对体系化,其他产业处在成长期,潜力巨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其战略意义突出。我国除了高铁产业相对成熟、产业体系相对完善外,其他产业仍处在成长期,个别产业处在试验阶段,一旦正式实现规模化量产,产生的商业价值巨大。由于高端装备制造业会在下游创造更大价值,加上研究条件所限,本报告只涉及了六类产业规模的核算,理论上还有其它产业规模。新材料材料加工能力是材料大国到材料强国的最大阻力新材料是很多高新科技产业的基础设施,制约我国从材料大国到材料强国转型的最大阻力,并不是资源上的不足,而是材料加工能力的不足。材料加工能力落后的内在原因,是我国相对落后的工业制造基础,使得哪怕是已经在性能上与国外一致甚至超越的材料,也无法规模化应用到工业环境中。而外部原因则是国外对于加工工艺和材料配方的严防死守。至于添材制造技术,为人类加工材料开创了另一种思路,但现阶段该技术受到材料选择范围少、工业稳定性差和加工技术不成熟等阻碍,此外,添材制造技术也无法作为解决我国材料行业面临的问题的良策,原因在于添材制造技术也依附在一国的工业基础能力上。新材料产业结构新材料种类繁多,材料应用下游情况复杂且市场庞大新材料种类繁多,并且材料的下游应用领域存在单一材料重复使用和同时使用多种材料的情况,所以在计算山给存在大量重复计算的可能性。因此本报告采用回归材料产业的上游来核算市场规模。但由于新材料种类多样,加上研究条件所限,本报告只涉及了八类产业规模的核算,理论上还有其它产业规模。医药行业医疗改革的阵痛在中国,看病难,没好药,没好械,这九个字归根结底就是“没技术”这个本质原因造成的。而医药行业庞大繁冗的供应商体系,又进一步加剧了企业利润与民计民生之间的矛盾,因此2017年,国务院医改办会同国家卫生计生委等8部门联合推行“两票制”大幅削减了盘根错节的供应商体制,而一系列药品价格的强制下调,以及医疗保险对药品报销机制的调整等惠民措施,使2017和2018两年,医药行业的规模增速下滑。不过,在优化老问题的同时,国家也通过一系列手段,在鼓励创新,这会给大量国内药企的新药上市带来方便,新的市场增量可以迅速弥补产业规模的下滑。医药行业产业结构医药短期发展优于医疗器械,但想解决根本问题尚需时日中国大部分肿瘤药和特效药这种制造工艺比较复杂的药品均由国外提供,而医疗器械在某些专利领域可以自给自足,但生产医疗器械的材料,却受制于人。而对本土药品的扶植与促进,也尚需数年的临床试验。所以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涉及国家生物学整体的进步,和医药领域的研发,是一大系统工程。节能环保现有城市与未来城市之间过度桥梁性的产业节能环保在当下的中国,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因为过去几年,粗狂式的工业和跑马圈地资源型的建设,都使中国人在“地大物博”这件事上缺乏必要的战略眼光。而对于目前被市场广泛熟知的节能环保主要行业中,基本都属于服务非常成熟产业的附庸。而随着诸如汽车、铸造、铁路等被环保服务行业增速不再强劲,导致传统的节能环保产业的增速也开始下滑。但除此之外,随着生活垃圾分类的严格执行,垃圾源更加精细的区分,将会给垃圾回收和再生提供极大便利。以及打造更加清洁居住城市建设理念的推广,未来节能环保大主题下辖的更前沿科技将会得到长足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结构服务对象千差万别,短期内很难有效行成产业整合产业链十分丰富,但每个细分领域都相对细碎,由于行业差异较大,技术不统一,服务对象也千差万别。所以目前尚不能行成有效的产业整合。条件所限,本报告只涉猎了四类产业规模的核算,理论上还有其它产业规模,但未来市场规模结构不会有显著变动。新能源行业不得不被国家意志强迫的梦想能源不同与其它科技行业,它更多的是一种基础设施,所以在中国就必然具备行业最终零售端无法市场化定价,以及生产与流通端存在一定阻隔的弊端,但这理论上也同时是新技术应用风险最小化的策略。目前除了常规的火力发电以外,水、风、光、核和生物质能,在能源领域整体存在的弊端是发电能力不稳定以及发电成本高于火电,所以国家不得不采取综合运用各类能源和补贴的策略予以应对。不过整体上看,落后且污染严重的能源将被逐渐替代,中国终将过渡到清洁新能源的时代。除了能源本身,制度和智能电网的发展,也是中国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标志,精细化的数据和运营,可以使任何普通家庭的发电设备与主网链接,实现自产自销。新能源行业产业结构核电的国家博弈与自然能源的不确定性由于本数据讨论的仅是当年增量,所以其占比的大小,并不代表能源本身的重要性,只代表不同阶段的建设重点偏移。星火:可见的未来智能制造的重要性未来的智能化会发生在各制造环节的连接处2012到2017年间,中国重大科技成果按领域划分,年复合增长率最高的三个为制造业、金融业和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这说明我国的科研成果主要服务于庞大工业基础,无论是制造还是技术服务,都是支撑中国一系列战略运作的核心。但是在走访大量被冠以科技之名的企业时,尤其是制造业企业,会发现国内科技能力的获取比较依赖于收购国外企业这种方法,这种演变路径,导致我国的工业相对割裂,只是单纯的实现了功能上的可行,并没有完成整合,行成合力更无从谈起。因此未来,技术应用领域会向精耕细作渗透,力求在制造各环节连接处智能化,这也是中国智能制造的核心要义。学术落地的重要性制度化的保障科研与商业化中间的润滑和衔接如前文所述,中国自1996年起,在科研领域的投入和深度奋起直追。在一些独特的领域,已具备国际领先地位,整体而言相较过去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和其它国家一样,仍然不可避免的存在科研成果商业化过程中,不得不考率的可行性要素。主要体现在产品成本构成上,科研成果直接商业化行成的产品,是市场可接受商业产品成本的3倍以上。也就是说,商业公司在获得某产品专利或核心技术后,需要将成本降低到原来的三分之一以下,这个高科技产品才能被市场接受。

荀融

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升级

科技的发展正在深刻影响和重塑人们的文化生活,文化力量也在不断丰富科技的应用和表达。第十二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中,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文化赋能,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成为文化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大数据是数字经济的重要基础。2019年中国华录集团有限公司立足于自身优势资源,积极拓展大数据技术在文化基础平台建设领域的应用。着力推进城市“数据湖”基础设施建设,已在全国26个城市实现数据湖项目落地,总投资超过375亿元,可容纳文化类大数据存储规模超过2000PB。2019年华录集团入选“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十强”。目前,华录集团共获得授权专利956项,其中发明专利177项、实用新型专利622项、专利157项;办理登记软件著作权1291项。近年来,华录集团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了一批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时代的精品力作,实现了经济和口碑双丰收,累计获得“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飞天奖、金鹰奖、白玉兰奖等各类奖项330余项。华数数字电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国有文化传媒产业集团,也是国内领先的有线电视网络和新媒体运营商,拥有全媒体和宽带网络业务牌照资源,覆盖海量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用户,与阿里巴巴、华为、海康威视、索尼、Discovery等全球知名互联网企业及上下游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业务遍及30个省(区、市)。近年来,华数聚焦技术研发,推进“三网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及改造。加快网络改造优化,以百兆宽带和4K视频服务落地为目标,确定以“铜轴+光纤同时进单元”为接入网的主要升级改造模式,逐步提升高清互动视频服务能力。规模部署实施IPv6,建设全球首个IPv6行业根服务器系统。华数所有的城域网、广播电视光缆干线传输网也均已完成IPv6改造。华强方特文化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文化科技领军企业,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方特坚持“文化科技旅游”融合战略,大力发展“文化科技主题公园”和以特种电影、动漫产品、主题演艺等为主的“文化内容产品及服务”,构建了优势互补的全产业链。参与多项国标起草与修订,承担多个国家科技项目研究,拥有专利474项、商标694项、著作权584项。方特自有创意院、研究院、设计院三大机构,将中华文化核心元素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攻克影视仿真科技、超感体验、虚拟交互娱乐系统等全领域核心技术,提升文化创新传播力,推动行业向更高层次发展。2019年,浙报传媒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营收49.35亿元,同比增长11.60%,净利润6.78亿元,同比增长34.99%。公司连续7年入选“世界媒体500强”,整体实力位居国内报业品牌第一。2019年3月,被科技部、中宣部等认定为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单体类);10月,被评为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单体类)十强。浙报传媒通过优化完善“一核多平台多集群”媒体布局,主流媒体传播阵地进一步拓展,新媒体680多个,日均发稿约9000条。全力打造的浙江新闻、天目新闻、小时新闻三大客户端融合新闻生产能力显著提高,传播力位居国内同类媒体前列。近年来,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探索“文化+”模式,深耕文化产业、旅游产业、新型城镇化、电子科技及相关业务投资,现已在全国布局60余座城市,管理和运营近80家文化旅游景区,2019年主营业务收入1309.82亿元,净利润182.11亿元,净资产1665.53亿元。围绕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华侨城布局文化旅游和新型城镇化项目。深度参与了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建设运营文旅综合项目近30项,全球最大会展中心——深圳国际会展中心落成并投入使用;积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造以合肥空港国际小镇为代表的“文化创意+科技创新+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全力助推云南全域旅游,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为加速文旅融合,创新文旅产品,华侨城还将商业、文旅体验、生态环保等融为一体,顺德欢乐海岸PLUS、昆明世博园改造提升、深圳欢乐港湾等项目顺利推进。用先进技术手段提升文化传播效果,始终是江苏省广电有线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目标。2019年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56590.42万元、净利润37510.12万元,年末有线网络数字化率96.38%,净资产2233340.38万元。江苏有线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进行业态创新,“孝乐工程”“地方新闻”“电影院线”等一批有影响力的精品内容陆续上线,智慧党建、政府云计算中心、广电物联网等民生服务项目进一步推广应用,全省应急广播平台系统、省益农信息社项目等示范性工程顺利推进实施。为了进一步强化技术研发创新,公司紧抓南京入选全国广电5G试验建设16个试点城市的契机,谋划推动公司5G网络试点建设,抢占行业技术高地。研发以电视大屏为中心、以手机屏和电脑屏为入口的新一代视频通话能力系统,更好地支撑智能语音相关内容业态的推广。在刚刚落幕的第三届进博会上,东方明珠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参与推出的“B+心选 进博好物”计划,遴选进博会优质商品,为旗下大小屏用户打造“所见即所得”的消费体验,就是加快推进媒体融合转型发展,展现文化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坚强韧性的生动实例。作为全国广电行业产业门类最多、产业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东方明珠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在2019年聚焦重大项目、重大任务,紧抓“牛鼻子”,勇啃“硬骨头”,挑战“不可能”。其中包括,取得东方有线控股权,助推5G背景下智慧广电版图新拓展;全国首个8K影像实验室的揭幕,明晰超高清规划线上线下联动布局;全国首个智慧媒体示范园区东方智媒城等多个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承载文化产业要素集聚……通过多元化经营,公司2019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23.4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43亿元,收入、利润规模居行业前列。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敬老床

《全国科技创新百强指数报告2020(企业、高校及研究机构篇)》有哪些看点?

5月30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由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支持指导,八月瓜创新研究院主持研发的《全国科技创新百强指数报告2020(企业、高校及研究机构篇)》(下称报告)在北京发布。多家中央级媒体进行了多方位报道,科技创新领域诸多知名公众号纷纷跟进转载,相关报道和转载量不断刷新,阅读点击量持续攀升。报告发布为什么会引起如此大反响,据了解,主要源于报告具有如下研发特点:(一)根据现代科技创新特点构建了以专利信息为核心的指数指标体系。根据现代科技创新的内涵和特点,本指数项目构建了以专利信息为核心指标的科技创新指数指标体系。因为专利作为科技创新最有效、最灵敏的信息载体,囊括了全球95%以上的科技创新最新情报信息,且相关信息立体、详实、准确。以相关专利指标数据作为反映科技创新的核心指标构建指数评价指标体系,既是我们进行科技创新指数研发的独特探索方向,也有符合逻辑的科学依据。通过以专利信息为核心的科技创新指数的科学评测和深入分析,有助于揭示创新主体的研发动向、技术开发格局、科技创新路线、行业科技创新态势。(二)指数研究对象覆盖了我国主要微观创新主体。企业是中国创新主力军,高校和研究机构是中国创新精锐力量。本指数项目以企业、高校、研究机构为研究评测对象,可以说覆盖了全国主要微观创新主体。由于本项目指标体系以专利信息为核心,因此,凡是有公开专利信息披露的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都进入了指数项目研究监测范围。该指数项目研究成果,从总体上观测分析了我国微观创新主体的科技创新格局和动态。该项目根据指数评测结果,遴选出的全国企业科技创新500强、全国高校科技创新50强、全国研究机构科技创新50强,对于观测创新格局、树立创新标杆、优化创新导向,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三)完善了三级指标体系构架。本科技创新指数是以专利申请与授权等知识产权创造指标为主要内容构建指标体系、利用相关统计数据、采用线性加权的评价方法计算形成复合指数,用来反映国内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科技创新能力与水平的综合指标。本科技创新指数研究项目,根据科学性原则、完整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导向性原则,在对2019年创新指数项目研发进行总结改进的基础上,对创新指数指标体系结构进行了大幅度的优化,通过积极拓展可靠数据源,构建完善了三级指标体系,分类别编制了企业科技创新指数、高校科技创新指数、研究机构科技创新指数3个指标体系(各指标体系构成要素相同,权重有所差异)。指标体系基于创新能力、创新影响力、创新市场化、创新成效(即四个一级指标)4个维度,对全国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科技创新实力开展评价。在现有可开发数据源的条件基础上,指数指标体系设计力求层级构架更健全,维度覆盖更广泛。各科技创新指数指标体系在4个一级指标下设置了9个二级指标和24个三级指标。总指数与各级指标是一个总体系,各同级指标构成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四)克服数据采集诸多难点,促进指标体系设计的合理化。对微观创新主体进行指数研发,在数据的采集、清洗、整理,数据加工分析等方面,其难度和工作量都较大。项目研发团队努力克服数据采集加工的诸多不利因素,在较短时间内,结合国家最新政策导向,完成了企业、高校、研究机构三种类型微观主体科技创新指数三级指标体系架构。在构建指标体系过程中,项目组在确保数据采集加工可操作性的前提下,对指标体系层级和结构做了尽可能的优化。如针对不同创新主体实行差异化指标统计,在创新成效指标体系中引入反映创新主体受到的技术和品牌关注度指标;在高校指标体系中,根据教育部等三部门新发布的《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的相关精神,降低了与专利数量相关指标权重,提高了市场化运用方面的指标权重;在研究机构指标体系中,基于与高校的不同特点,对于指标权重,给予差异化赋值。(五)报告分析层次增加,数据时效提高。在全国总体情况分析方面,报告分企业、高校、研究机构三个部分,以2015-2019年为时间跨度,对专利申请量、授权量、有效专利数量的存量和增量态势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按专利类型、法律状态、运营情况等几个维度,进行了结构分析、行业分布分析和国别分布分析,对各类创新主体和有关部门在宏观层面了解掌握专利发展态势和格局提供了深加工信息。报告分企业篇、高校篇、研究机构篇,以2015-2019年全国专利信息为核心数据源,对全国企业科技创新500强,全国高校科技创新50强,全国研究机构科技创新50强,就“总体情况、区域分布情况、主要城市或区域内对比情况、行业分布情况”四个分析模块,对创新主体科技创新指数排序情况、分布格局、发展态势、指数结构,进行了全面对比分析,提供了大量详实的分析信息、排序数据和可视化图表,有助于经营管理、科研开发、投资创业等各方面人士,观察了解我国主要微观主体的科技创新实力、创新布局、竞争态势和优化方向。八月瓜负责人介绍到,目前,八月瓜开展的面向微观主体的科技创新指数研发活动还仅仅是起步,尚有很多不足和改进空间,在评测对象选择,数据源开发,指标体系完善,指数报告结构的合理性,报告内容的丰富化等许多方面,都有待努力探索和提高。在此诚恳希望各有关方面专家、高校院所和企业多提宝贵意见,帮助我们改进和完善。我们后续的指数研发工作,将会积极吸纳各方建设性意见,努力打造开放合作研发格局,不断提高科技创新指数研发水平,为指数研发更好地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延伸阅读:八月瓜发布《全国科技创新百强指数报告2020(企业、高校及研究机构篇)》

高相

15页PPT!赛迪发布《新时期产业科技创新趋势与对策》

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研究院)主办的首届赛迪产业经济论坛上,科技与标准研究所何颖发布了《新时期产业科技创新趋势与对策》。以下为具体内容PPT:123456789101112131415更多内容,请关注公众号“ccid-2014”

好闺女

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引领产业发展

阳江市科技发展十四五规划经过前期准备工作初步确定基本框架,4月中旬广东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聚焦我市优势产业和重点领域,就我市科技发展十四五规划开展深层次调研,进一步推动我市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广布局,科技项目引领打造千亿产业集群。我市科技发展十四五规划围绕本地科技创新战略,支持海上风电新兴产业、合金材料、五金刀剪传统优势产业科技发展,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作用打造千亿产业集群;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依拓海水种苗地域优势产业支持农业科技计划项目,带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深调研,科学制定产业规划。一是以大数据支撑研究基础。横向对比省内发展水平相近地市,了解发展短板,纵向对比阳江市十三五规划期间科技发展情况,在充分认识我市科技发展基础较差、财政投入不足的基础上科学规划,以有限资金发挥最大作用、取得最大效益;二是深入基层企业调研,了解产业现状和发展规划。4月14日,广东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到我市省实验室、明阳科技、十八子集团、金源生物科研、恒生水产合作社等重点产业的代表性企事业单位,了解产业发展情况,力求十四五规划符合我市发展实际。政策支持,变“自发”为“有序”。整合科技资源,加强对我市重点行业、优势产业的政策支持。一是支持产业规范化发展协会发展,如海水种苗产业发展协会,最大限度整合企业分散的、自发形成的科研资源,促进行业内部科技与人才资源有序地深层次交流;二是科技财政资金向重大专项倾斜,重点向海上风电、合金材料和五金刀剪行业倾斜,以科技项目引导企业有目标、有方向地增加科技投入,争取早日形成重大科研成果,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一系列“卡脖子”难题。阳江市科学技术局2021年4月16日【来源:阳江市科学技术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越迹

高科技行业的职业发展研究(含华为案例分析)

高科技行业的发展得益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这些创新都来源于人,因此人力资源特别是人才资源是高科技企业的核心资源。员工职业发展体系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留人才、激励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对高科技企业员工职业发展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及特点进行分析,并以华为公司为例,就高科技企业员工职业发展体系建设展开研究。高科技企业建立员工职业发展体系的必要性分析01高科技企业人才特点高科技企业人才呈现“知识型”和“年轻化”两大特征,他们具有相应的专业特长和较高的个人素质,从内部激励角度,员工渴望拥有充分展示自身才能的工作环境,乐于从事具有挑战性、创造性的工作来实现自我价值并得到认可。但从人员流动角度,由于高科技企业面临技术创新压力和与同类企业的人才争夺战,专业性和稀缺性较强的人力资源呈现出极大流动性。02高科技企业建立职业发展体系的意义人才是高科技企业最主要的资源,人才的频繁流动增加了高科技企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同时,高科技企业的主要发展动力是创新,员工需要确保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能够跟得上技术变革的步伐。除大环境的原因外,高科技企业内部存在的诸如工作职责不清晰、缺少有效系统的培训学习机会、未提供可行的职业发展通道、缺乏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等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缺陷,也导致了公司内部发展动力不足、高素质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因此,高科技企业为了能够在行业内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有效的人才的职业发展机制,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高科技行业员工职业发展体系特点职业发展体系能指导和帮助员工实现个人职业目标、为企业人才决策提供参考、实现有效员工激励。职业发展体系需清晰定义员工在企业内部的职业发展路径,明确不同层级的专业技能、能力等要求,使员工可以明确获知自身在企业内部发展的路径及评价标准。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职业发展管理体系不是单一割裂的,它需要绩效管理、薪酬激励、选拔聘任等其他模块的联动和支持,一般包括职业发展通道、任职资格标准和职等职级认证等板块。高科技企业在职业发展体系中应提供多职业发展通道、充分的职业上升空间,其职业发展体系具有以下特点。01管理和专业双职业发展通道科学设计职业发展通道可以协助企业做好人才管理,帮助员工进行职业规划。常见的职业发展通道模式有以下几种:I型,即单一发展通道模式。该模式下的管理成本较低,适用于初创期公司或小型企业,但只有管理线一条发展通道,故必须通过在管理岗位任职才能晋升到较高职级,发展通道较窄。h型,即单一人才发展通道,代表公司为顺丰速运。新员工在入职初期就开始区分管理与专业线的不同发展方向,并随着在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可以选择由专业线向管理线发展。但是专业线的定位高度一般低于管理线,员工必须通在管理岗位任职才能晋升到较高职级,专业型人才上升空间有限。H型,即多渠道人才发展模式,适用于管理线与专业线并重的公司,代表公司为腾讯科技。管理型人才与专业型人才的培养与发展通道并存,员工进入企业时区分专业线与管理线,根据不同的发展路径晋升;在积累一定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后,根据组织的发展需要和员工的专业技能、能力、意愿等综合评价进行发展方向的二次选择,为管理型人才和专业型人才均提供了培养和发展的通道。同时,专业线的定位高度取决于公司的战略要求,可与管理线平齐甚至高于管理线。但在该模式下综合性人才的培养需要通过轮岗等方式完成,成本较高。Y型,即专业通道和管理通道分列的双通道模式,是目前高科技企业普遍采用的职业发展通道模式,代表企业为中国移动、华为技术、阿里等高科技企业。在该模式下,新员工在入职初期不严格区分管理线与专业线的发展方向,积累一定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后,再根据组织的发展需要和员工的能力、意愿区分不同发展方向。通常而言,专业通道覆盖全部职级,而管理通道仅覆盖中高职级,专业线确定后不再向管理线转换。专业线定位高度取决于公司战略要求。02划分更细致的专业序列高科技企业拥有更多的专业序列人才,故应根据公司业务价值链,结合各类型岗位的知识技能要求的差异,对专业序列进行更细致的划分,给予员工足够的机会、资源和支持。在实际操作中,高科技企业通常根据工作内容、工作性质不同,将常见岗位分为4大序列:1.管理序列,从事管理工作并拥有一定下属,组织、指导他人开展工作,并对组织经营与管理系统的高效运行和各项经营管理决策承担责任;2.专业序列,运用专业知识为公司运营和管理提供支撑,包括业务、职能等岗位;3.技术序列,主要包括从事技术研发、开发及技术支持等支撑公司核心竞争力构筑的岗位,例如IT技术、结算技术、运营技术等岗位;4.客服序列,即进行客服服务、后勤服务工作以有效维护和拓展客户并促进公司业务稳定发展的岗位,包括客服主任、客服岗、前台、司机等。03给予专业人才充分的职业晋升空间和渠道高科技企业管理者应该全面打通晋升渠道,确保不同岗位、不同能力、不同素养的员工都能够认清自身未来的发展方向。晋升渠道通常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纵向晋升,即在本职岗位所在的序列内争取上升的机会;二是横向发展,即在同一层级、不同岗位间流动,培养全面的工作能力;三是向核心业务转移,即在企业核心业务方面发展技能和专长,为向高层发展奠定基础。高科技企业员工的晋升通道应当根据工作的任务和难度划分为多个等级,并且明确标明每个级别的知识、技术和经验等要求,建立人才任职资格体系。04突出业绩和能力导向结合高科技行业员工的具体情况,应树立“业绩+能力”的评估导向,搭建各类人员脱颖而出的发展平台,使各类专业人才各得其所、各展所长。05持续优化“公平、透明”的评审机制企业需要明确评审的周期与流程,建立评审与认证的组织机构,对于不同层级员工的晋升设置差异化的评审流程和评审规格,使评价更加易于操作,且公平透明。通常来说评审认证流程可分为以下几步:1.员工申请。认为自己符合某管理/专业资格等级标准的员工,可向人力资源部(或所在部门)提出晋升评价申请。人力资源部向申请人发放相关材料,并指导员工填写;2.部门初步评估。员工将申请材料交予部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根据员工平时工作情况和晋升评价标准进行初步评估;3.人力资源部初审。人力资源部依据各等级晋升评价标准,对申请材料进行初步审查,并就员工硬性条件是否符合标准进行审核判断,同时签署人力资源部门意见,审核通过后将相关材料提交评审小组评审;4.评审小组审核。综合考虑员工各方面素质能力,评审小组给出具体评审意见并报总经理审批;5.总经理审批。按照审批权限,总经理在听取各专家评审小组对员工的评审过程及结论汇报后,逐个确认待晋升人员的资格等级,必要时,提出复审,复审后审批;6.反馈。人力资源部对通过评审的员工下发晋升通知书,按标准从下月起调整薪资。同时,由人力资源部及员工所在部门负责人对未通过评审的员工进行沟通并反馈信息,为员工指明未来的发展方向。华为员工职业发展体系华为创立于1987年,是中国极具代表性的大型高科技企业。作为全球领先的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拥有员工约19.4万人,其人才数量之庞大是大部分企业所无法企及的。而在其中,华为所构建的员工职业发展体系帮助公司储备和留存人才,值得高科技企业学习借鉴。01建立背景1995年,华为自主研发的C&C08交换机占据国内市场,年销售额达到了15亿,从此华为结束了以代理销售为主要赢利模式的创业期,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但创业期涌现的一批管理“干部”无法跟上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管理水平低下的问题制约了公司的继续发展。1996年1月,华为内部采取“集体辞职”的方式,市场部所有正职干部,从市场部总裁到各个区域办事处主任,都要提交一份述职报告和一份辞职报告进行竞聘考核,在此过程中大约30%的干部被替换下来。就本质而言,此次“集体辞职”是一种“群众运动”的新老接替模式,但是对元老级员工采取的态度和做法存在着如改革成本高昂、行业内名誉受损等明显弊端。1997年,华为与NVQ(英国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合作,开始设计公司员工职业化发展的制度体系。后来华为又与Hay集团合作,设计了任职资格制度,主要包括职业发展通道、任职资格标准和资格认证三大部分。02建立职业发展体系的目的和原则1.进行员工职业发展规划的主要目的(1)稳定员工队伍,增加员工满意度,留住现有优秀人才,吸引外来优秀人才加入。(2)使每个员工的职业发展目标与组织发展目标相一致,减少因个人职业发展规划与组织发展规划相违背而给企业发展带来的损失。(3)合理配置企业人力资源,保证企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避免企业人才断档和后继无人情况的出现。2.实施职业发展体系的原则(1)利益结合原则。其关键是处理好员工个人发展和组织发展的关系,寻求高素质人才发展与企业发展的结合点。(2)公平、公开原则。指企业利用各种渠道向员工发布有关职业发展的信息,创造培训等教育契机、公开晋升职位资格条件等措施,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就业环境。(3)协作进行原则。指企业在制定与实施职业发展体系时采取共同参与、共同制定、共同实施的方法。(4)发展创新原则。由于职业发展是非常复杂的过程,故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运用新的方式方法去处理新问题。03职业发展管理机构和职责公司设立人力资源管理委员会(HRMC),负责管理、监督公司级人力资源决策与活动,为业务发展提供支持。在委员会人员安排方面,由人力资源总裁担任主任,成员包括人力资源部主管、华为大学主管、各大部门主管及干部主管,秘书机构为人力资源部。在职责分配方面,委员会成员各司其职,做好公司职业发展体系建设和维护工作。人力资源管理委员会负责建立、完善并推行有利于员工成长的职业发展机制,通过培训、培养和任职资格管理,促进员工能力的提升和人岗匹配;人力资源部门主管负责引导下属着手制定职业发展程序,组织并参与员工职级职档认证,承担员工职级职档认证申请的审核及员工轮岗评价等工作;而员工本人要依据自身特点主动规划职业方向,承担职级职档认证、轮岗的申请等工作。04划分职位体系、设计职位等级华为的任职资格体系包含三大部分(如图1所示),分为专业任职资格(六级)、技术任职资格(五级)和干部任职资格(三级)。以专业任职资格为例(如图2所示),5个级别分别为初做者、业务实施的基层主体、经验丰富的骨干、专家和资深专家。而每个级别又分为四等,分别为职业等、普通等、基础等和预备等。图源:儒思HR人力资源网图1:华为任职资格体系图源:泽平宏观图2:专业任职资格等级示意图05确立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地位1.任职资格标准任职资格标准是基于岗位的基本责任和要求,对岗位上长期综合绩效优秀员工的成功行为和能力要素进行归纳而形成的评价指南。专业任职资格从三个方面进行衡量(如图3所示),分别为基本条件、资格标准和参考项。基本条件包括:学历、现职状况(从事工作专业类别以及工作的难度和复杂度)以及专业经验(华为内和华为外的专业经验)。资格标准包括:知识、业务技能(做好本职工作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分别为专业知识、相关知识、公司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及行为。参考项包括:绩效(例如最近绩效考核2个D以上降级)、品德(一票否决制)以及素质(通过建立素质模型、进行访谈、确认素质、比对素质模型完成)。图源:儒思HR人力资源网图3:专业任职资格标准体系任职资格标准是岗位聘用的重要依据,应根据岗位要求聘用有资格的人员上岗,如新员工经过培训后获得“预备等”资格方能上岗,上岗三个月后需获得“基础等”资格,才能转正或者调岗成果,否则退回。2.任职资格认证任职资格认证包括华为任职资格管理人员对任职资格认证程序的审核和认证结果的评议,是华为任职资格质量保证体系中的重要一环。相同工作性质(职类)的人员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程序公正的认证,能够保证认证质量,提升认证结果的客观性,以真实反映员工持续贡献的任职能力。资格评审分为二级评审,按照部门级和公司级的顺序进行,待公司级评审通过后,由人力资源委员会最终审核颁证。部门级评审由各系统任职资格管理处负责组织,旨在保证系统内各部门对标准掌握的一致性;公司级评审则由公司任职资格管理部负责组织,以保证公司各系统对标准掌握的一致性。任职资格证书的有效期为两年,每两年公司组织一次资格复审或标准修订,复审通过,证书将继续有效。06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在高科技公司中,技术和管理分属于两个序列,一个人往往不能同时成为管理和技术专业人才,但是两个职位工资待遇的差别,会直接影响科研技术人员的努力程度。为了解决了这一困境,华为设计了任职资格双向晋升通道(如图4所示)。图源:华为中文网站图4:职业发展通道新员工先从基层业务人员做起,然后上升为骨干,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管理人员或者技术专家作为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在达到高级职称之前,基层管理者和核心骨干、中层管理者与专家之间的工资相同,两个职位之间还可以相互转换。而到了高级管理者和资深专家的职位时,管理者职位和专家职位不能互换。07岗位升降与轮换1.晋升华为在人力资源流动上推行“一般员工能进能出,管理人员能上能下”的制度,每个员工通过努力工作及在工作中增长才干,都可能获得职务或任职资格的晋升机会。华为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依据客观公正的考评结果,“让最有责任心的明白人担负重要的责任”,同时不拘泥于资历与级别,按公司组织目标与事业机会的要求,依据制度性甄别机制,对有突出才干和贡献的员工实施破格提升。2.降职员工被降职的原因主要归结为以下三种类型:一是违反公司规定或犯了重大错误;二是绩效不佳;三是不可抗拒的外部原因所致等。对于违反公司规定或犯了重大错误的员工,按照规定进行降职,以达到惩戒本人、警示他人的效果。对于绩效不佳的员工,应从态度、能力等方面找出问题的根源,帮助员工解决困难或按照能力匹配进行调岗。对于因机构改革、部门合并等不可抗拒的外部原因而降职的员工,应该视实际情况给予安抚和补偿。3.岗位轮换岗位轮换有利于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形成均衡发展,同时有利于优秀干部的快速成长。“轮岗制”是华为实行的一种体验式的“之”字型提升方式,现已成为华为培养后备人才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其中,按照轮岗内容可划分为业务轮岗和岗位轮岗,比如让研发人员去搞中试、生产和服务,让他真正理解什么叫产品,是业务轮岗;而岗位轮岗是让高中级干部职务发生变动。而按照轮岗对应级别可分为平级轮岗、晋升轮岗和降级轮岗。总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高科技企业只有做到“以人为本”,重视人才,逐步完善员工职业发展体系,为员工创造充分的发展空间和展示才华的舞台,看到未来的发展可能性,才能不断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提升高科技企业的竞争力,保障企业各项战略的顺利实施。

适来

2019年中国产业创新孵化器行业研究报告

核心摘要:孵化器行业概述:孵化器作为创业服务的重要载体,与众创空间、加速器等形式在软硬件条件、服务对象及服务门槛方面具有显著区别。中国孵化器行业发展历经4个阶段,目前主要分为产业型孵化器、创投型孵化器、空间/物业型孵化器、媒体型孵化器和地产型孵化器等5种类型。中国孵化器行业发展外部环境总体较好,从政策、技术、区域经济和社会等维度评价,均具备良好的引导效应与正向价值。孵化器行业供给和需求量未来都将保持增长,资本赋能效应会被逐步弱化,更多依靠的是大企业产业资源整合与商业模式创新。中国孵化器发展特点与国外同行相比具有典型区别,具体体现为受政策驱动影响较大,运营成本主要来自政策性补贴和业务营收等。产业创新孵化器发展现状:产业创新孵化器有别于传统孵化器形式,表现为在政府扶持下由大型企业主导运营,政府和外部机构对应提供引导扶持与相关服务。产业创新孵化器在孵化器行业整体链条中所占话语权比较大,成为驱动行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中国产业创新孵化器核心覆盖新科技领域,同时联动辐射各细分赛道。产业创新孵化器的核心价值体现为既是区域核心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解决企业创新探索失灵的制度设计,其商业化路径根据不同类型的母公司主体形成分化,多依靠组合模式灵活增收。目前,中国产业创新孵化器在运营、资金及自身创新方面仍面临一系列发展困境。趋势展望:未来,中国产业创新孵化器应首先基于宏观背景明确定位,定位赋能辅助角色,提振产业发展动能并优化创新方式;其次,产业创新孵化器应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助力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融合进程,作为企业和创新的核心链接点发挥更大价值;最后,产业创新孵化器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与愿景,形成差异化服务模式与发展路径。孵化器概念界定孵化器对比众创空间、加速器等概念具有显著差异在初创企业服务市场及创业圈中,孵化器与众创空间、加速器等概念经常被同时提起。从定位及服务形式来看,三者都聚焦于为初创团队及创业个人提供包括办公场地、社交空间、外包服务及资源共享等多维度的周边服务,助力初创公司快速成长。但三者无论从软硬件条件、服务对象及服务门槛上来看都存在明显区别:孵化器更多定位于服务新创办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基于此类企业的发展特点为其提供较为规整优质的办公环境,并配套政府及运营母公司丰富优质的产业资源与资金支持,入孵筛选规则相对严格;加速器是在孵化器孵化基础上,对具备一定发展基础的初创企业进行技术与商业模式的快速升级迭代,加速其成长过程并与资本紧密对接;众创空间组织相对灵活,面向所有创新创业群体开放,与传统意义的孵化器相比门槛更低。中国孵化器分类及商业延展性商业化途径存在困境,产业型孵化器接替产业革新重担通过对比孵化器属性和核心服务模式,可将中国整体孵化器行业分为五类,它们分别为产业型孵化器、创投型孵化器、空间/物业型孵化器、媒体型孵化器和地产型孵化器,此外由于孵化器行业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整体服务模式与盈利模式并不完全成熟,也存在例如产业+地产、创投+空间等复合型孵化器类型。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红利淡出行业舞台,孵化器服务逐渐回归商业本质,即如何依托自身运营能力实现稳定发展,从而达到投资回报或商业落地的目的成为行业核心探讨问题。在各类孵化器中,由于产业型孵化器多由企业主导,且与企业业务结合较为紧密,所以具有更高的商业落地可能性,成为行业核心探索方向之一。中国孵化器行业发展历程虽已历经四次迭代,但行业仍处于较为初期的发展阶段中国孵化器行业发展起步较早,最初主要以提供基础的空间租赁作为核心服务,多依存于高校和研究院所发展。而在近十年期间由于国家双创政策和资本的双重推动,行业先后经历了政策赋能阶段和资本赋能阶段。在政策赋能阶段孵化器服务在空间租赁基础上,除提供政策申报外,延伸出提供代记账、人才招聘等多样化服务。而后行业进入资本赋能阶段,在此期间由于资本的大量涌入,针对企业资金需求直接入股投资或其他资本对接的孵化模式逐渐成熟。现阶段以企业为主导的产业创新型孵化器,通过企业自身丰富的产业资源赋能入孵企业发展成为行业发展核心探索模式。虽然中国孵化器行业已经历4个发展阶段,但从国内孵化器整体的盈利情况、运营稳定性和品牌影响力来看,整体行业的仍处于较为初期的发展阶段,如何结合中国特色政策与商业环境,构建稳定可持续的商业化服务模式仍需未来持续探索。中国孵化器行业PEST分析外部环境基础良好,有利于孵化器行业发展中国孵化器行业供需分析新增企业保持持续稳定增长,为孵化器市场带来广阔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实有企业数量和注册资本(金)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6.7%和27.9%,市场主体得以充分发展。大量初创企业的持续涌现,对各类型孵化器的需求日趋明显,推动其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有孵化器4063家,场地面积接近1.2亿平方米,带动创业就业人数接近260万人,在孵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7.75万家,在孵企业总收入6335.7亿元,累计毕业企业达11.1万家。未来,随着政策的不断利好与产业集聚创新趋势深化,中国孵化器行业市场想象发展空间仍然可期。中国孵化器行业投融资情况资本投资逐步恢复理性,聚焦于早期孵化团队扶持2015年至2019年4月,国内孵化器行业累计发生融资事件78起,呈逐年下降趋势,孵化器行业已由资本热炒阶段进入依靠实力打磨与商业模式创新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全新发展阶段。另一方面,由于产业创新孵化器的崛起,大型国有、民营及外资企业倾向于内部整合资源对孵化器进行投入,商业资本投资空间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从融资轮次来看,国内孵化器行业的融资主要集中于天使轮和A轮,说明投资机构普遍看好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的优秀孵化团队,希望通过资本布局加速科技企业的孵化进程。中外孵化器服务对比分析(1/2)国外孵化器重视技术前沿探索,国内同行受政策驱动影响大1959年第一家孵化器诞生于美国纽约,为中小企业快速发展打开了一扇全新窗口。随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微电子、新型材料和生物工程为支柱的一系列最新科学技术的突破和应用,全世界范围内进入科技革命高潮,小微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核心力量,借助孵化器将最新科技成果快速商业化落地,形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新增长极。相对比而言,国内外孵化器行业发展的驱动因素有所不同:国外孵化器的兴起反映的是信息技术产业逐渐形成的市场化过程,加速技术与资本流动成为核心诉求;国内孵化器演进过程受国家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意志影响较大,以探索技术实现首次商业化与提供适配产业发展的管理咨询、投融资等周边服务为主要目标。此外,国外孵化器产业商业化程度普遍较高,孵化链条可锁定至新兴产业发展的科技前期,国内孵化器更多关注技术应用领域的发展期企业,对种子期企业的孵化效果有限。中外孵化器服务对比分析(2/2)国外孵化器重视企业价值收益,国内同行依赖补贴与营收国内外孵化器的目标客户都锁定在早期、特定行业、具有商业前景的初创企业,致力于为其提供成长初期缺乏的资源,以协助其实现商业价值快速增长。根据价值链管理理论,可将商业模式内涵拆分为价值定位、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与价值传递等维度。尽管在这四个维度内国内外孵化器存在普遍的核心诉求,但受限于体制、经济与文化等方面差异,国内外产业创新孵化器的探索方向及落地形式有所不同。国外孵化器更注重创客文化以及高技术投资回报,倾向于以获取在孵企业股份或抛售在孵企业股票收获溢价作为主要的盈利方式,并形成持续自主经营能力,通过技术累积与项目展示收获口碑;国内孵化器紧密围绕政策导向和产业价值定位制定预期发展目标,通过打通产学研环节以加速资源交换与集聚,为被孵企业提供空间租赁、申请政府补贴、获得税收分成、组织各类培训等获得收益,并不断积累资源与品牌影响力形成雪球效应。产业创新孵化器概念界定产业创新孵化器由企业主导运营并提供完整商业服务随着初创企业及创业团队快速涌现,既有的孵化器数量与运营模式已很难满足市场需求。各行业内头部企业(国企/民企/外企)与知名商业机构利用自身特色资源集聚与行业认知优势,从内部项目孵化起步,逐步发展为对外提供初创企业综合孵化服务的产业创新孵化器模式。与传统孵化器由政府或成熟科技园区发起、设立并提供资源支持的运营模式不同,产业创新孵化器指在政府扶持下由企业主导运营,为经过一定筛选条件的初创企业提供固定办公场所,并以商业规划、投融资撮合、工商税外包、人才招聘等服务模式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的运营机构,可为被孵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可以有效推动被孵企业商业化进程,并加速产业整体高质量发展。中国产业创新孵化器分类及特征不同类型产业创新孵化器具备各自核心优势特征产业创新孵化器由于主导企业的类型不同,又可分为国企主导型、央企主导型、外企主导型、传统私企主导型和互联网巨头主导型,其中前两类主要通过政策倾斜和产业资源集聚的方式来赋能创业企业发展,外企主导类则利用其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全球化市场资源,帮助创业企业高效对接业务拓展,加速其市场化进程和产品实践,传统私企主导类和互联网巨头主导类则在自身产业生态基础上,系统性推进创业企业商业落地的良性转化。现阶段由于国央企改革仍在进程中,虽然国央企主导类产业创新孵化器在赋能产业创新的过程中动力十足,但由于企业机制的复杂性,创业企业的商业实践与原产业结合过程中仍存在多方位掣肘,面临较大挑战。对比之下以传统私企主导和互联网巨头主导的产业创新孵化器则更为灵活。未来传统私企主导类和互联网巨头主导类将优先于其他产业创新孵化器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国央企主导类仍是行业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主体。中国产业创新孵化器相关产业链剖析产业参与主体大浪淘沙,共同建构行业转型升级新引擎中国孵化器产业链参与主体不断丰富,产业生态逐渐健壮。位于产业链中游的产业创新孵化器区别于其他孵化器,由于其客户定位不同,核心服务对象是母公司,价值服务也更加关注如何为母公司带来价值,即提供何种机制和组织安排,协助母公司践行开放式创新。作为创业团队与公司内部机构之间的缓冲区,产业创新孵化器不但可以降低彼此间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可以藉此引入外部技术资源,加快技术的商业化进程,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同时,也可以为内部闲置的创新成果提供外部商业化路径从而激发公司内部的“企业家精神”,并与外部资源方共同分担创新风险。正因如此,其中的大型企业对于产业创新孵化器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在其细分产业链中具有绝对话语权。但也正是这部分大型企业不断驱动着现阶段中国孵化器行业的转型升级征程。中国产业创新孵化器服务领域聚焦核心覆盖新科技领域,联动性辐射各细分赛道中国产业创新孵化器覆盖领域由于多依托于大型企业,现阶段主要聚焦在新科技领域,例如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此外由于互联网巨头的参与,覆盖领域持续增加包括社交、电商、营销、视频和教育等。随着科技创新及技术落地加速实践,未来产业创新孵化器生态将进一步健硕和丰富,但其中新科技将仍为发展道路上的核心主旋律。中国产业创新孵化器服务核心价值作为市场创新系统的核心中介扮演多种角色与发达国家不同,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市场体系并不十分完善,存在一定的商业制度缺失,孵化器服务能够起到制度中介作用。产业创新孵化器在客户定位上偏重于对母公司负责,更多定位于服务母公司的创新战略,对于母公司而言孵化器是其践行开放式创新理念的重要平台。此外产业创新孵化器对企业具有潜在的实际商业价值,例如租金现金回报、投资回报、收并购提高企业市值回报、降低研发成本并提高产能效率的技术回报、提高企业短期影响力及公益性回报等。总体来看产业创新孵化器作为市场创新系统核心中介,既是区域核心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解决企业创新探索失灵的制度设计。随着科技创新与技术创业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经济重要力量,产业创新孵化器正在成为整合技术、知识与资本的重要工具,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正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产业创新孵化器商业化探索两条路径下的多种盈利选择,但机构多采用组合模式灵活增收目前中国产业创新孵化器服务机构主要通过空间租赁、政府补贴、培训/咨询费、持股孵化辅导、投资回报和税收分成等方式实现盈利。其中以空间租赁、政府补贴和税收分成作为主导盈利方式的产业创新孵化器,核心竞争优势来自于资源获取能力和政府关系维护能力,对于国央企主导类有更高的适应性;而将持股孵化辅导、投资回报、培训/咨询作为主要盈利模式的产业创新孵化器,核心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于自身市场化运作能力,私企主导类、外企主导类和互联网巨头主导类更具发展优势。但目前产业创新孵化服务机构多采用组合盈利模式,以丰富孵化器营收途径。中国产业创新孵化器行业发展困境中国产业创新孵化器渐入发展期面临的转型困境孵化器作为特殊经济技术组织形态,对科技成果转化、新创企业扶植、区域经济繁荣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中国产业创新孵化器作为产业服务核心环节的中坚力量,正由探索期逐步进入多元发展期,尽管总体上发展良好但也面临诸多困境。宏观层面,我国整体创新能力不足,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缺乏创新的动力和机制;企业层面,我国产业创新孵化器仍面临运营、资金和创新等发展困境。发展趋势-基于宏观背景明确定位未来定位赋能辅助角色,提振产业发展动能并优化创新方式当前,中国经济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特殊时期,随着劳动力成本和资源耗费的增加,传统行业增长动力与盈利能力开始下降,宏观经济整体面临下行风险。与此同时,由科技创新推动的产业升级将成为未来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将逐步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传统产业赋能改造的同时,裂变催生出全新的产业赛道与商业模式。产业创新孵化器作为承接技术转移与资源外溢的优质载体,应定位于赋能辅助者。一方面,产业创新孵化器可以快速集聚一批产业链上中下游初创技术企业,为产业结构优化与质量提升带来新鲜血液,补齐关键缺失环节,强化主导企业在相关产业领域的布局力度;另一方面,产业创新孵化器可通过主导企业的集聚效应和示范带动,打通创新要素流动渠道,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强化底层通用技术与产品研发,推动创新模式由单一领域的离散式突破向跨领域的群体性突破转变,构建新型创新应用生态环境。发展趋势-产业国际化融合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助力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融合进程中国作为世界后发经济体在国际化过程中一直以来都面临市场和技术双重劣势的窘境,这两种后发劣势长期积累的情况下,模式和技术创新是现阶段中国企业国际化探索的关键。产业创新孵化器作为中国企业和国际创新的核心承载者,一方面不断引进国外头部企业产业资源和创新服务模式,另一方面积极推动中国企业国际化融合探索创新机制的建立与改革,持续助力中国企业加速实现从模仿者到引领者的转化,未来产业创新孵化器在中国企业国际化融合过程中的价值将进一步凸显。发展趋势-差异化发展带来更多想象空间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与愿景,形成差异化服务模式与发展路径当前,产业创新孵化器提供的服务内容比较有限,且大部分产业创新孵化器缺乏差异化服务能力与商业模式活力。同时,产业创新孵化器在发展路径选择上还有待明确,与政府、资本以及其它合作方的纽带需进一步研究梳理。未来,产业创新孵化器会逐步明确目标市场,对不同入孵企业进行分项研究与差异化战略制定,不断发掘企业成长过程中产生的新型需求,创新变现及盈利模式,实现良性“造血式”运营发展;在发展路径选择上,也会向产业生态、资本合作、平台对接以及政府服务等细分方向延伸,提供差异化的创业企业服务价值。

荷兰版

刘家义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重点行业产业生态和重大科技创新项目规划情况

02:30刘家义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重点行业产业生态和重大科技创新项目规划情况打造优良产业生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努力推动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李干杰出席5月18日下午,省委书记刘家义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重点行业产业生态和重大科技创新项目规划情况。省委副书记、代省长李干杰出席会议。会议听取了打造重点行业产业生态总体思路汇报,听取了我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规划情况汇报。刘家义在讲话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民族工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山东要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产业生态至关重要,要通过打造制造强省“四梁八柱”产业生态和实施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优化和重塑产业结构,打造以龙头企业为牵引的优良产业生态,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刘家义强调,要优化产业布局,紧紧围绕八大发展战略,“十强”优势产业集群和科技教育、制度创新、基础设施三大支撑,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条。要强化科技创新,走产学研融合发展之路,着力打造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增强核心竞争力。要深化改革,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灵活运用改造、新建、培育、重组、整合等方式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支持企业聚焦主责主业,既“强身壮体”,又“瘦身健体”。要把重点企业、重大产业、重大科研项目与“十四五”规划、2035战略规划紧密衔接、超前谋划,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大科学平台和企业有机融合。要围绕服务企业,加大有效政策供给,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加强组织领导,健全领导机制。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加压奋进,共同努力打造优良产业生态,推动我省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省领导王书坚、凌文、孙继业、于杰和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国栋 孙先凯 房贤刚 报道)

加快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并把创新放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要位置做出部署。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科技创新为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赋予了新的动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对于坚持新发展理念和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大意义。随着各领域不断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我国部分科技创新成果已达世界领先水平。科技创新由量变到质变,由点的突破到系统升级,高铁、北斗、天宫等众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我国已进入由效率驱动转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与此同时,国内外环境正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地缘政治等对全球产业链分工协作产生冲击,部分核心技术出现“卡脖子”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均衡不充分等突出问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能,科技创新必须立足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多维度、多层次驱动经济社会全面高质量发展。构建科技创新发展格局首先,科技创新必须立足国内大循环驱动经济社会全面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我国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完善供给侧和需求侧间的人才链、资金链、供应链、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建立以本土人才为主、引进人才为辅的高水平队伍,整合以国内资源为主、国际资源为辅的要素市场,完善以自主研发为主、国际引进为辅的技术体系,确保科技创新资源要素在各链条上的安全可控。其次,科技创新必须融入国际大循环驱动经济社会全面高质量发展。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宗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提高科技创新国际化水平。通过加强与国外科技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的交叉合作,建立国际科技创新共同体;通过自贸区建设,加强多边科技合作,建立区域科技创新共同体;通过共享科技创新基础设施、数据信息等全球科技资源,实行开放式创新和科技研发合作,通过点(创新联盟)、线(一带一路)、面(区域创新)、球体(全球视野)的逐层递进和联动升级建立全球科技创新共同体。再次,努力构建起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科技创新发展格局。科技创新国内循环要依托国内创新主体,吸引国外创新主体参与,提高国内循环水平;科技创新国际循环要加入全球创新体系,利用国外创新资源,增强内生科技创新能力;统筹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加入国内国际两种创新体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以驱动经济社会全面高质量发展。完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首先,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一是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将市场基础调节与政府宏观调控有机结合,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对科技创新型企业给予财政扶持,进行国家驱动的战略性投资,推动创新资源向国家重点产业集聚,有效利用全要素资源实现核心技术突破,将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结合,提高创新供给能力。二是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完善现代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制度,重视产学研在科技创新中的联动作用,建立产学研联盟,增强创新主体活力。三是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深化区域协同创新,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打造区域创新发展动力源,形成具有区域优势的产业集群,以区域创新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其次,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科技创新发展战略。一是加强创新主体对外开放。以世界科技前沿为标准,坚持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协同发展,整合全球创新资源,以开放的视野、全面的认知加强科技创新主体的国际交流合作。二是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创新合作。鼓励企业在国际规则范式的基础上统筹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开展“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三是以国内国际双循环畅通国际科技创新网络。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实现商品和服务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保证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的深度融合和动态升级。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2020年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其中全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由40条减至33条,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由37条减至30条。这将吸引更多优质的要素资源和国际商品进入中国市场,实施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再次,坚持把加强基础研究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点。一是加强基础研究。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通过政府引导和税收杠杆等政策对基础研究提供财政支持,同时推动企业和社会力量等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基础研究是长期积累的过程,我国基础研究投入从2011年的411.8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1335.6亿元,累计投入总额与发达国家尚有差距,仍然要保持对基础研究的高度重视和投入。二是注重原始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推动科技要素资源向企业集聚,进行产品、技术、品牌、商业模式的创新,为顾客、企业、政府、社会等各利益相关方创造经济、社会和环境价值。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首先,科技创新赋能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一是科技创新赋能传统产业,驱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改善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有效集聚全产业链要素资源,提升传统产业智能化水平。二是科技创新催生新兴产业,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高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性,加大对产品和品牌等的创新,形成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打造发展新优势,实现新兴产业在设计研发、智能制造、服务营销等多方面以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其次,建立产业互联网,打造创新产业集群。一是组建产业互联网。通过全链路业务数据进行线上精准分析,实现端到端的信息及时触达和高效协同,优化全产业链向协同化、移动化、智能化发展。例如数字技术赋能产业生态服务平台,实现企业间连通,为企业合作伙伴提供数字化、柔性化的服务。二是打造创新型高端产业集群。以产业链核心技术为依托,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和机构等通过空间集聚形成柔性生产综合体,降低制度成本,创造规模经济效益和范围经济效益,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例如以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知识密集型的信息产业,促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使信息在产业集群内透明,建立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精准匹配的生产服务体系,推进产业集群向协同、高端、规模、智能化发展。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首先,科技创新赋能企业转型,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智能技术应用到企业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营销管理等各个环节,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同时重构企业自身边界和客户关系、合作伙伴关系,改善企业生态环境,打造更加灵活的以顾客为中心的数字化组织。例如近年互联网技术催生的共享经济、个性化定制等模式使消费者和供给者、平台等实时连接,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其次,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一方面,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环境,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人才引进和评价机制,优化人才激励和服务办法,构建开放、系统、多维度、多层次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另一方面,要弘扬科学家精神,鼓励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以国家重大需求和重大科学问题为导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我国近年来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加强,人才结构持续优化,青年科技人才正逐渐成为科研主力军。(原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王永贵 王 帅)来源:经济日报

处女星

聚焦科技创新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

12月22日,代省长冯飞赴三亚崖州湾科技城调研,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科技创新,打造科技高地,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冯飞来到三亚崖州湾科技城规划展示中心、隆平生物技术(海南)有限公司、南繁起步区等地,实地了解园区规划建设及产业发展、企业落地运营和起步区建设等情况。冯飞指出,要加快推进重点产业园区建设,找准功能定位,搭建开放平台,努力实现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切实扛起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责任担当。要充分发挥海南特色和自贸港政策优势,聚焦南繁、深海等科技创新领域,吸引科技优质资源,打造科技高地。要构建高新技术全产业链,加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推动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深度融合,引进高水平团队,打造标志性项目。要完善办公场所、医疗、教育等配套资源设施,为加快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项目落地提供服务保障。倪强参加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