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IDC行业研究报告,部分内容如下,下期(K12在线教育行业研报)2020年中国IDC行业概览.pdfIDC—数字中国发展的基石.pdfIDC系列报告一:数字产业基石,关注卡位核心地区的IDC企业.pdfIDC系列报告三:数据中心中各类IT硬件占比拆分.pdfIDC系列报告之六:从DCF角度看IDC行业的长期投资价值.pdfIDC系列报告二:还原IDC行业的真实盈利能力.pdfIDC行业展望:发展确定性高,2020是机遇之年.pdfIDC行业投资标的梳理.pdfIDC行业报告: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核心基础设施-搜搜报告.pdfIDC行业深度报告之一:中美对比研究:哪些因素在影响IDC企业估值.pdfIDC行业深度报告:以美为鉴,腾飞在即_搜搜报告.pdfIDC行业研究框架报告:IDC-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设施.pdf云计算数据中心产业链专题:短期需求叠加长期逻辑,IDC及云计算产业链投资图谱-搜搜报告.pdf从三大边际变化再论本轮IDC投资三要素.pdf从全球IDC龙头Equinix看中美IDC发展路径:乘数字化之浪潮,REITs助力成长.pdf全球IDC价值重估系列报告之五:与流量巨头共舞,尽享景气提升红利.pdf全球IDC价值重估系列深度之一:流量将第三次爆发增长,从“收入-成本”视角看全球IDC企业价值重估.pdf全球IDC价值重估系列深度之二:回顾全球IDC发展史,寻找下一个Equinix.pdf印制电路板行业深度:头部通讯PCB厂商深度受益IDC基站建设.pdf掘金数据中心系列深度报告(一):IDC大变革时代,紧握优质核心资产.pdf数据中心IDC行业深度研究报告:数据中心:沧海流量,信息基石-搜搜报告.pdf数据中心专题报告:关注上游设备及深耕一线商圈的IDC服务商.pdf数据中心深度报告(二):IDC投资快速增长,成就IC变革引擎.pdf文件名清单.TXT新三板TMT专题报告:数据中心景气下能耗问题爆发,IDC节能降耗行业腾飞在即.pdf申万宏源-通信周报:IDC投资建议聚焦头部互联网企业的供应商.pdf获取本文件夹所有文件名(不含子文件夹).bat计算机行业2020年中期策略报告:关注IDC板块的投资机会.pdf通信行业2020年下半年投资策略:新基建政策推动下,5G和IDC赛道开启加速跑.pdf通信行业深度分析:5G和IDC“新基建”促温控技术革命性升级,散热行业迎量价齐升大发展.pdf钢铁企业涉足IDC业务的可能性:钢企发展IDC:生产要素再利用.pdf钢铁企业涉足IDC业务的可能性:钢企发展IDC:生产要素再利用.pdf钢铁行业深度报告:当钢铁遇上IDC.pdf钢铁行业深度研究:钢厂IDC——新势力崛起搅动IDC行业.pdf部分报告内容展示:注明:报告内容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删,行研君作为内容整理方,仅作为学习使用,下载后请在24小时内删除,否则后果自负。更多细分领域报告请查看星球。目前星球的报告已经按资料类型、细分行业、发布机构进行了整理,目前已经整理了200+、30000+精品报告,也持续更新了570+天。往期推荐5G行业研究报告(合集)从阅读行研报告开始了解一个行业(内附260+行业30000+份最新行研报告资源)-搜搜报告-每天分享50+研报的社群从阅读研报开始了解一个行业交个朋友。
中国IDC业务市场规模达1562.5亿元北京2020年3月18日 /美通社/ -- 2019年对于中国的IDC产业而言可以说是意义深远。从国内环境来看,在深化数字转型以及5G商用和新基建的刺激下,全社会的IDC需求进一步提升。但另一方面,为了有效降低能耗,各一线城市对于新建和旧有机房的限制政策却进一步收紧。与此同时,放眼全球,在中国互联网企业出海,海外巨头布局国内的双重需求带动之下,北美,欧洲以及亚太的IDC市场也展现出了勃勃生机。那么2019年的IDC产业具体呈现了哪些变化?对于未来又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呢?科智咨询(中国IDC圈研究中心)日前正式对外发布了《2019-2020年中国IDC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是基于超过2000家IDC服务商,以及10000余家各类型客户、数十家投融资机构进行问卷调研和访谈之后获得了全面而详实的数据,经过多名资深分析师的缜密研究总结后最终成型。报告站在行业整体的高度上,深入研究了国内外IDC市场的现状,并对新基建大潮之下行业即将形成的新格局做了系统分析。在具体内容方面,该报告共分为定义,结论以及说明三个部分。除对2019年中国IDC业务市场现状以及行业客户的分析之外,还涵盖了海外(北美,欧洲,亚太)等市场的分析。并对新基建下数据中心产业的发展格局做出了深入研究。2019年中国IDC市场增长放缓,整体趋于成熟报告指出,中国IDC业务市场规模在日益增长的客户需求带动下仍保持稳定增长。2019年,中国IDC业务市场规模达到1562.5亿元,同比增长27.2%,增速放缓2.6个百分点,市场规模绝对值相比2018年增长超过300亿元。但由于2019年一线城市不断出台能耗限制政策,依托存量数据中心资源市场,中国IDC业务市场规模增速仍处于放缓阶段。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区政府相继出台相关数据中心能耗指标管控政策,制约周期内新建数据中心投产规模,再加上新兴行业客户需求尚未形成规模,而现有行业客户需求难以扩大中国IDC业务市场规模增速。所以整体市场逐步趋于成熟。与此同时,报告还强调:“互联网行业客户仍然是中国IDC业务市场规模继续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在区域市场中,中国IDC业务市场已逐渐形成以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为代表的城市群发展格局,以此承载区域内日益增长的客户需求,拉升IDC业务市场规模。数据来源:科智咨询(中国IDC圈),2020.03未来三年中国IDC市场还将迎来爆发期虽然2019年市场整体处于稳健状态,但得益于5G、工业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纷纷加强了数据中心的建设及网络资源业务整合力度。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IDC行业客户需求的充分释放,拉升了IDC业务市场规模的持续增长。报告强调:“预计2019-2022年,中国IDC业务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6.9%”。目前,IDC业务市场发展的基础设施资源保障条件非常有利。其中2020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时,明确强调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3月2日国家广电总局召开电话会议,推动全国一网整合进程,促进5G和数据中心业务发展;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调整互联网骨干网网间结算政策的通知》,提出要加快推进网络资源整合力度,促进互联网产业和数字经济发展。 与此同时,在2020年初,由于冠状病毒疫情爆发,出于防控需要,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大量使用科技防疫。与此同时,基于云计算的远程办公、远程教育、电子商务以及各类生活措施也培育了大量新兴客户需求。这些都已经成为了中国IDC行业客户需求规模量级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预计2022年,中国IDC业务市场规模将超过3200.5亿元,同比增长28.8%,进入新一轮爆发期。数据来源:科智咨询(中国IDC圈),2020.03
核心摘要:批发、零售型各有优势:数据中心分为批发型和零售型两种模式。在国外,两种模式均取得了成功。国内,受政策影响,跑马圈地的批发型当前更受资本青睐;但从长期看,零售型更具有成长韧性。与云计算是竟合关系:云计算是数据中心的下游客户。因此,当前来看,云计算促进了数据中心尤其是批发型数据中心的快速发展。但从长期看,云计算与数据中心亦存在竞争关系。产业高速增长:2019年,测算数据中心机架规模达到288.6万架,市场规模超过千亿。受益于云计算、5G、人工智能、VR等,数据中心产业未来仍将高速发展。产业进入整合期:受政策影响、PUE限制、技术迭代,数据中心产业进入整合期。大型互联网公司和大型国企将会更多进入该产业,产业内部“大吃小、强吃弱”的并购将会更加频繁发生。数据中心概述生命周期及产业链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数据中心按自身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四个阶段,在每个阶段,均有不同的产业链上下游,其中,建设阶段涉及面较广,包含用地、用电、用水、用网、IT设备、非IT设备、土建及其他工程、软件系统等多个方面。数据中心业务模式批发和零售数据中心的业务模式包括批发型和零售型两种。批发型主要针对大客户,一般以模块为最小出租单位。针对超大型客户的订制型数据中心可以看作是批发型的延伸,近几年发展较为迅速。零售型主要针对小客户,一般以机柜为最小出租单位,早期也有服务商以机柜单元(U)为出租单位服务微型客户,但目前这种微型客户多以web自助服务的形式,转向公有云。一般来说,批发型考验的是资源整合能力、快速建设和扩张能力,而零售型考验的是精细运维及运营能力。从国内外厂商来看,批发和零售均可取得成功。目前国内,受新基建政策等影响,批发型更受快进快出的资本市场青睐。但从长期看,零售型更具有成长的韧性。数据中心与云计算关系云计算IaaS是其下游客户,但长期看仍有竞争当前,数据中心的主要客户为互联网客户(含云计算厂商),其次为金融、政企等。云计算的高速发展,致使数据中心的需求量和上架率都大幅提升,机柜租金也稳中有升。因此,短期来看,云计算对数据中心产业是利好要素。但从长期看,两者仍存在竞争:目前微型客户(指租不满单机柜,只租用几个U的客户)已经大量从传统数据中心转向公有云,未来,随着公有云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的逐渐提升,以及规模优势的逐渐显现,可能会有更多、更大规模的客户选择公有云。当前,国内由于市场形态和政策影响,企业一旦上规模(如美团、字节跳动和快手等),仍会租用、建设数据中心,政务、金融等也会谨慎使用公有云,但在美国,存在大型企业直接完全使用公有云(如Netflix使用AWS)的先例,这有可能成为未来中国IT的发展方向。此时,公有云会挤压传统IDC的市场空间。目前,国内已有不少IDC厂商,通过Openstack或Kubernetes积极布局专有云、混合云和云MSP。当然,根据电信分类目录(2015版),IDC产业包括IT资源协作业务,而云计算需要该类业务许可,因此广义的IDC包括云计算。数据中心政策、技术及市场国家政策作为数字底座被纳入新基建,强调布局优化和绿色节能重点政策解读—新基建数据中心被写入新基建,将有更多“国家队”上场投资、外贸和内需,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三大要素。受制于美国单方挑衅,一段时间内外贸具有较大程度不确定性。受新冠疫情影响,内需短期内也难以大幅提升。投资的地位变得尤其重要。不管是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还是在抗疫中对云和数据的应用,国家已享受到早期新型基础建设的红利,这也客观上促进了政府对新基建的重视程度。在2020年4月,官方明确给出了新基建的范围,其中包括数据中心。这对数据中心整体利好,但也带来阿里巴巴、腾讯等大型互联网公司,以及更多国企的高举高打,原有小型且低端的数据中心不仅难以吃到红利,而且会加快淘汰出局。重点政策解读—REITs对IDC整体利好,同时加剧马太效应REITs(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是一种金融工具,是不动产证券化的重要手段。不动产证券化是把流动性较低的、非证券形态的不动产投资,直接转化为资本市场上的证券资产的金融交易过程。从回报形式看,主要为租金分红。目前,国外头部数据中心运营商Equinix、Digital reality等均以REITs形式发行。2020年4月30日,证监会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了《 关于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相关工作的通知》,标志着境内基础设施领域公募REITs试点正式起步。从美国REITs市值占比看,数据中心排位靠前,因中国的REITs试点聚焦于基础设施领域(排除了商业地产等),因此,占比或将更高。REITs有助于盘活已有资源,降低企业杠杆,降低融资难度,因此,可以有助于优质项目的更快发展,同时拉大与不被市场看好的项目的差距,加剧业内的马太效应。地方政策一线城市整体偏负向,一线周边及西部偏正向市场规模2019年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已超千亿2019年,中国IDC业务的总体营收已达1132.4亿元。未来,受益于5G技术的日益成熟与普及、互联网行业的持续高速发展等,国内IDC行业仍将保持30%以上的年复合增长率。产业链图谱数据中心建设考量要素需求端:C端流量用户量和用户时长稳步增长,数据量快速增长数据中心需求量与数据流量相关。当前C端的主要数据流量来自于(娱乐性)长视频和短视频、游戏和电商,在疫情背景下,协同办公和在线教育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未来,超高清视频、云游戏、云VR都将进一步促使流量快速增长。需求端:B端流量B端数据蓄势待发,但当下仍不宜赌注5G网络的峰值速率、流量密度、连接密度等显著优于4G,且原生标准支持网络切片以便企业独立组网。IPv6使得每一个元器件都可以拥有独立的IP地址,两者使得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得以落地。未来,B端的生产性数据,占比将会大幅提升。但考虑数据中心的投资回报周期、折旧速度和整个生命周期等,当下仍不宜将全部赌注押在制造等B端流量,短期内互联网客户仍为绝对主力。若从长期产业布局考虑,而不考虑短期上电率,则可积极布局。需求端:客户占比及需求特征互联网企业仍为主要客户,各行业需求不同IDC数据中心主要终端客户有互联网(含云计算)厂商、金融行业、制造行业、政府机构等客户。目前互联网客户(含云计算厂商)仍为主要客户群体,占60%以上份额。互联网企业数据量多,终端用户规模庞大,对机房规模、设备等级、选址集中、低时延等各方面指标要求均较高。大型金融企业一般拥有自己的数据中心,外采仅作为“两地三中心”的备用机房;中小型数据中心一般采用长期合作的、有丰富运维、运营经验的IDC服务商以及T3及以上级别的机房。政府机构、制造业数据中心特点为数量多、规模小,且政务类一般有默认的“数据不出省、不出市”规则,数据中心在当地建设。供给端:用电各地用电量、PUE标准、电价和用电指标均有差异数据中心2020年用电量约占全社会总用电量的2.7%,随着数据中心投产规模的增加,这一占比将持续上升。数据中心能耗主要包括四部分:IT设备能耗、制冷系统能耗、供配电系统能耗、照明及其他能耗。总能耗比IT设备能耗,即为PUE值。即使采用相同技术,数据中心在各地的能耗也不相同,年平均气温较低区域,用于制冷系统的能耗大幅降低,PUE值较低。另外,各地的PUE要求也不同,一线城市和东部地区更为严格。除PUE外,不同地区电价也不相同。对数据中心约束性最强的是用电指标,一线城市的新规划数据中心往往难以拿到该指标,不管PUE多低、电价多高。因此,从电力单要素考虑,向一线城市周边区域、边远区域发展是大势所趋。除大型互联网公司外,传统IDC(尤其是零售型)向外布局仍有阻力:客户上架、运维都更复杂,客户与其他数据中心联动复杂,政务客户等受不出省限制,等等。供给端:网络受物理距离和节点时延影响从供给侧看,数据的传送时延包括传输时延和传输节点时延,而传输节点时延与单根据节点时延和节点数量有关。从需求侧看,根据业务敏感度,可以分为高时延敏感业务、中时延敏感业务和低时延敏感业务。对于中低时延敏感业务,可以从成本出发,选择建立在边远地区的大规模、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而对于高时延业务,则选择位于核心城市核心地段的数据中心,或选择离用户侧更近的边缘数据中心。目前,如果将业务进行分级,则核心城市、核心地段的数据中心可以满足金融等业务需求,因此边缘计算的风口尚未真正来临。当前一线城市数据中心抢手,更多是从上架、运维、资源协调性、高可靠性等多方面考虑,并非单独从时延考虑。从长期看,随着自动驾驶、工业互联网、医疗等发展,边缘计算有较大发展机会。供给端:成本电力支出与折旧费用占成本支出的最大比重数据中心整体成本(TCO)分为建设支出(CAPEX)和运营支出(OPEX)两部分。建设支出指前期必要的建设投资及一段期限折旧后的再投资,一般指一次性投入。运营支出指的是每月运行设备的实际花费,主要包括电费支出、折旧、房租、设备租赁,以及现场工作人员的工资等。对IDC服务商而言,电力成本占整体运营支出中的一半以上。每种设备的不同选型都会影响数据中心的成本,动态近似评估可参考在线版的“施耐德数据中心成本计算模型”。数据中心趋势与展望技术趋势:非IT类UPS→高压直流相较于UPS,HVDC 在备份、工作原理、扩容以及蓄电池挂靠等方面存在显著的技术优势,因而具有运行效率高、占地面积少、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低的特点。风冷→液冷在能耗占比中,温控系统是除IT系统外最大的一部分,直接关系到PUE值的高低,以及整体运营成本。在选址时,不少数据中心选择温度更低区域,如北极圈(Facebook)、张北(阿里巴巴,腾讯)、海底(微软)、湖边(阿里巴巴千岛湖数据中心)、山洞中(贵安),但这些选址本身即受到严格限制,除张北、贵安外,其他TCO也并不更低,一般IDC运营商难以借鉴。从常规节能技术来看,空调机组逐渐由风冷型和水冷型向冷冻水型、双冷源型转化,从气流组织看,冷热通道分离已广为普及,并从机房级细化到机柜级。从长期看,最具有革命性的节能技术为液冷技术,其中浸没式液冷技术可以将PUE降到1.2以下,联合其他技术,可以趋近于1。目前国内已有中科曙光、绿色云图(网宿子公司)、联想、浪潮和华为等涉足液冷领域。目前,由于适应场景、冷却液价格和改造成本,液冷技术并未大面积普及。未来随着GPU运算占比的增加和服务器密度的不断增加,液冷将是代替风冷的必然选择。技术趋势:IT类传统树形架构→胖树架构→叶脊架构在传统树状架构中,带宽逐级收敛,“根”部成为瓶颈。随着计算规模的扩大,改进型树状网络——胖树架构产生,数据中心演变成传统的三层架构。随着数据中心中东西向流量和大象流的增多,采用STP协议的胖树架构仍容易导致阻塞。于是,更加扁平化的架构——叶脊架构诞生。叶脊架构更偏于网状化(两层仍然保持了树的特点,如单层则为网),且由ECMP(Equal Cost Multi Path)动态选择多条路径,从而使得带宽利用率更高、网络延迟可预测、扩展性好、安全性和可用性高。叶脊架构产生了两方面的作用:第一,由于全部采用光纤,使得光模块的需求量大幅上升。第二,网络更加扁平,突破了传统物理结构的限制,使得被提出多年但无实质性进展的SDN得以真正落地、快速发展。产业趋势数据中心产业将进入整合期随着新基建政策的出台,互联网企业和大型国企均加码在数据中心产业的布局,数据中心产业将进入整合期。首先,随着一线城市禁限令的相继出台,以及REITs等金融工具的试点,老、旧、小数据中心将难以适应未来发展,数据中心产业必然进入大鱼吃小鱼的横向整合期。其次,随着公有云的不断发展,云厂商和传统数据中心运营商的竟合关系越来越明显,不少数据中心运营商寻求专有云、混合云的转型之路。再次,数据中心产业链本身,也呈现出更明确的分工(如建设和运营分工)和大厂商向上游延伸(如云计算厂商开始研发芯片、白盒交换机、电源设备等)两种不同的现象。
2019年,测算数据中心机架规模达到288.6万架,市场规模超过千亿。受益于云计算、5G、人工智能、VR等,数据中心产业未来仍将高速发展。我国数据中心的布局渐进完善,新建数据中心,尤其是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逐渐向中西部以及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深圳市周边的城市转移。截至2018年年底,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的3个数据中心聚集区在用机架数的全国占比降低到31%,中西部地区的数据中心在用机架数的全国占比接近39%。2019年,中国IDC业务的总体营收已达1132.4亿元。未来,受益于5G技术的日益成熟与普及、互联网行业的持续高速发展等,国内IDC行业仍将保持30%以上的年复合增长率。新浪VR知识星球报告库上万份报告,所有新浪VR报告都将由管理员上传(包含部分未在其他平台发布的非互联网相关报告)VIP用户福利不定时开启,前1000名还能领领优惠券性价比更高! 新浪VR,早一天看见未来。
在本篇专题报告中,我们将对钢铁行业转型“钢铁+IDC”路径进行分析探讨,重点回答两个核心问题。(1)分析IDC行业发展现状,未来发展趋势和与钢铁业务的 盈利能力对比,以分析钢铁行业转型的必要性;(2)从政策、资金、能耗和土地四 个方面出发,探讨钢企布局IDC业务的充分性、可行性,并结合钢企自身特点探讨 转型升级具体路径。一、IDC 行业:市场增速高、空间广,规模化、绿色化、 业态升级、区域统筹进行时,盈利能力好于钢铁行业(一)全球 IDC 业务市场:总规模高速增长,中国产业信息网预计全球 IDC 业务 2019-2020 年 CAGR 保持 20%以上全球IDC业务市场总规模高速增长,2014-2018年CAGR为22.0%、中国产业信 息网预计2019-2020年CAGR为20.9%。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2018年全球IDC 业务市场规模达到6253.1亿元,2014-2018年CAGR为22.0%,年增长率稳定在 19.3%以上,市场整体呈高速扩张趋势。目前全球IDC业务市场仍处上升期,预计 2020年全球IDC业务市场规模将达到9143.8亿元,2019-2020年CAGR为20.9%,维 持在较高水平。(二)我国 IDC 业务市场:规模增速超全球水平、云业务为主要增长点, 大型及以上数据中心规模大幅扩张,第三方 IDC 厂商高速成长1. 我国IDC业务市场规模及结构:全球第二大市场,中国IDC圈预测我国IDC 规模增速约30%,预计2020年起进入新一轮增长期;云服务市场增速保持50%以 上、是增长主要驱动力根据中国IDC圈数据,2019年我国IDC业务市场规模占全球比例达20.3%,仅次 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市场规模增速超全球平均水平,2014-2019年CAGR达33.2%、 但增速边际放缓,预计2020-2022年CAGR达27.0%且增速边际抬升、进入新一轮增 长期。(1)存量:根据中国IDC圈数据,2019年我国IDC业务市场规模达1562.5亿 元,约占全球IDC业务市场总规模的20.3%,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2)变化 趋势:2014年以来我国IDC业务市场规模逐年快速增长,占全球市场份额稳定上升。 具体而言,2014-2019年CAGR达33.2%,年增长率稳定在27.2%以上,远高于全球 平均增速水平、但增速边际放缓。据中国IDC圈预测,2020年起我国IDC业务市场将 迎来新一轮增长,2020-2022年市场规模CAGR将达27.0%、到2022年超过3200.5 亿元,年增长率逐年上升,行业景气度持续上行。参考广发计算机小组观点,一方 面5G商用促进移动数据流量爆发,大幅提升IDC服务需求;另一方面,云计算等技 术快速发展使数据中心作为数字化基础设施的重要地位凸显,赋予IDC业务新内涵, 助推IDC业务市场规模提速。传统业务份额约80%,IDC云服务市场年增长率高于50%、是超传统业务两倍, 已成为整体市场规模扩张的核心动力。(1)业务结构: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 2018年我国IDC传统业务和IDC云服务市场规模分别占总体规模的80.3%和19.7%。 (2)变化趋势:2014-2018年,IDC传统业务市场规模占比逐年下降、IDC云服务 市场规模占比逐年上升。2015-2018年IDC云服务市场规模CAGR达到68.5%,超IDC 传统业务CAGR 30.3%两倍,年增长率边际走弱但均高于50.0%,成为驱动整体业 务市场增长的核心驱动力。预计未来云服务将成为带动行业提速的重要子板块。2. 在用数据中心机架规模及结构:总规模2016-2019年CAGR达22.3%但边际 放缓,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机架规模占比约74%,增速超平均水平三倍在用数据中心机架规模:总规模高速增长,2016-2019年CAGR达22.3%、边际 呈放缓趋势。(1)存量: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2019年我国在用数据中心机 架总体规模达227万架。(2)变化趋势:2016-2019年,我国在用数据中心的机架 总规模逐年增长,CAGR达22.3%,整体增速较高但边际增速呈下降趋势。在用数据中心机架结构: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为主、占比74.0%,近年大型 及以上数据中心规模高速增长、增速超整体水平三倍。(1)规模结构:根据工信部 《全国数据中心应用发展指引(2019)》,截至2018年底我国超大型数据中心、大 型数据中心和中小型数据中心机架规模分别为83.2、84.0和58.7万架,占在用数据 中心机架总规模比例分别为36.8%、37.2%和26.0%,大型数据中心机架规模占比最 大。(2)变化趋势:2016-2018年,中小型数据中心的规模累计减少21.7%,而大 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的规模累计增长241.4%,远超总体机架规模累计增长水平82.3%,大规模服务商已逐渐成为增长主力。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官方界定,中小型数据中机架数小于3000;大型数据中心标准机架数3000-10000;超大型数据中心标 准机架数超过10000。标准机架为换算单位,以功率2.5千瓦为一个标准机架。3. 数据中心区域分布:大型数据中心主要分布于经济发达地区、“北上广”占 比43.2%,未来布局适当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大型数据中心集聚经济发达地区、“北上广”总计占比43.2%,中西部地区数 据中心机架规模增速领先。(1)现有格局:根据产业信息网数据,2018年我国大 规模数据中心主要分布在IT采纳水平较高、客户更集中、市场需求更旺盛的“北上 广”等经济发达地区。具体而言,广东、上海和北京占比分别为20.8%、12.8%和9.6%, 位列全国前三位,合计占比近五成。部分大型数据中心分布在自然环境适宜和国家 政策利好的内蒙古和贵州等地区。(2)变化趋势:根据工信部《全国数据中心应用 发展指引(2018)》,预计2019年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数据中心机架规模增长最快、 超越“北上广”地区,同比增长30.7%、23.6%。4. 我国IDC业务产业链:IDC服务提供商位于产业链中游上游:主要包括基础电信运营商和前端服务商(硬件设备制造商、数据中心设 计司、软件服务开发商、数据中心施工方等),为IDC机房建设提供了网络带宽、 电力、计算机软硬件等资源;为IDC机房稳定运营配置消防、监控、应急发电等设施。下游:主要是各行业对数据中心服务有需求的企业、机关单位,包括企业、金 融机构、政府机关等。下游需求方既可以直接付费购买服务,也可以通过购买服务 器、租赁机架来获得使用权。中游:主要由基础电信运营商、网络中立的第三方IDC厂商、IaaS服务商和IT 外包服务商/系统集成商组成。详细情况如下:(1)电信运营商:电信运营商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以托管、外包或者集中 等方式为企业客户提供大型主机管理服务,其天然的网络和带宽资源、显著的品牌 优势、丰富的大客户资源为实现规模经营、低成本高效率经营提供了相对先发优势。 国内主要电信运营商包括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2)网络中立的第三方IDC厂商:2012年工信部印发《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 本进一步进入增值电信业的实施意见》,明确对民间资本开放因特网数据中心业务, 引导民间资本参与IDC业务的经营经营活动。网络中立的第三方IDC厂商可以与不同 的基础电信运营商合作,租用基础电信运营商的托管设施、带宽及光纤等,可提供 多接口的网络接入,能够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对于市场需求的反应也更加迅速, 与基础电信运营商在业务上形成有效互补。根据经营模式,第三方IDC厂商可分为 批发型和零售型。主流第三方IDC厂商中,光环新网、世纪互联等以提供零售型数 据中心业务为主;数据港、万国数据、宝信软件等以提供批发型数据中心业务为主。(3)IaaS服务商、IT外包服务商/系统集成商:均对批发型数据中心具有一定 需求;IaaS服务商以租赁数据中心的方式建设其云平台向最终用户提供云服务解决 方案,IT外包服务商或系统集成商向最终用户提供整体IT解决方案,IDC服务作为一 揽子解决方案的构成部分交付给最终用户。5. 竞争格局:三大电信运营商市占率超七成,第三方IDC厂商占比上升且营收 增速更高、市场格局趋于集中、主流厂商迅速成长囿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我们根据三大运营商、部分美股上市的国内第三方IDC 厂商及SW计算机、SW通信、SW电气设备三个行业板块所有开展IDC业务的上市公 司历年IDC业务收入计算市场份额,以不完全统计数据分析IDC市场竞争格局。从行业整体市场看,三大电信运营商市场份额超70%,第三方IDC厂商份额占 比上升、业务收入增速更高。(1)结构:根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中国电信、中 国联通、中国移动的IDC业务收入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33.6%,24.1%和13.8%,电 信运营商总体市场份额达71.4%,占据市场垄断地位。(2)变化趋势:从市场份额 看,2016-2019年,行业整体竞争格局相对稳定,但第三方IDC厂商市场份额呈上升 趋势,由2016年的27.1%上升至2019年的28.6%。增速看,2017-2019年, 第三方IDC厂商业务收入CAGR为29.1%,高于三大电信运营商IDC业务收入CAGR 26.0%。其中,2017、2018、2019年第三方IDC厂商的IDC业务收入增速分别为29.5%、 34.1%和21.9%,均高于同期电信运营商营收整体增速,但增速差距有所缩小。从第三方IDC市场来看,CR7占比为75.9%;市场格局趋于集中,6家厂商复合 增速高于市场整体水平。(1)结构:根据纳入统计范围的上市公司IDC收入数据, 2019年第三方IDC市场CR7占比75.9%;市场份额排名前三的第三方IDC厂商为万国 数据、世纪互联和易华录,占比分别为18.6%、17.1%和9.6%。(2)变化趋势:从 市场份额看,根据纳入统计范围的上市公司IDC收入,2016-2019年第三方IDC市场 集中度逐年上升,CR7市场份额由2016年的70.9%上升至2019年的75.9%。从收入 增速看,主流厂商迅速成长。2016-2019年IDC业务收入CAGR超过市场整体水平 (26.9%)的上市公司共6家,分别为科华恒盛、易华录、万国数据、证通电子、宝 信软件和光环新网,CAGR分别为71.7%、69.0%、57.2%、50.1%、32.1%和30.6%。纳入统计范围的第三方IDC厂商共18家。其中,SW计算机板块共9家,分别为 证通电子、易华录、奥飞数据、首都在线、浙大网新、宝信软件、中科金财、云赛 智联和数据港;SW通信板块共6家,分别为ST高升、ST新海、网宿科技、光环新网、 立昂技术和鹏博士;SW电气设备共1家,为科华恒盛;美股上市共2家,为万国数据 和世纪互联。因统计的不完全性,第三方IDC厂商市场份额实际值高于测算结果。(三)IDC 发展趋势:数据中心规模化、绿色化趋势显著,长期看新技术 催生“云边”协同新业态、需求驱动区域分布分层化1. IDC主要业务模式:由基础设施出租向IT资源服务演变 IDC业务模式可大致划分三阶段,目前正围绕云计算技术进行业务转型升级。2. 规模化发展:全球数据中心总量降、超大型数量增,主要发达国家率先步入 整合升级进程;我国规模数量双增、增速边际走弱,大型及以上为增长主力。全球范围:数据中心总量降、超大型数据中心数量增,印证规模化发展趋势。根据Gartner数据,2015-2020年全球数据中心数量整体呈下降趋势,CAGR为-1.3%, 预计到2020年全球数据中心总量将下降至42.2万个。根据Synergy Research数据, 全球由超大规模厂商运营的超大型数据中心数量稳步提升,截至2019Q3达504座, 尚有151座处于规划建设阶段,确保未来这一数量继续上行。全球数据中心总量下降、 超大型数据中心数量上升,印证大型化、集约化的发展趋势。主要发达国家:率先推进数据中心整合升级。以美国为例,美国数据中心整合 计划始于2010年。2010-2015年,美国先后发布《美国联邦数据中心整合计划 (FDCCI)》、《联邦信息技术采集办法改革法案(FITARA)》,促使1900多个 联邦数据中心关停。2016年,《数据中心优化倡议(DCOI)》出台,对数据中心总 量及规模做出限制。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从过去十年看,系列政策促使美国数据 中心数量减少约7000个,减少约50%,部分服务器利用率从5%提升到65%以上。我国:处于数据中心规模、数量双增长阶段、增速逐年下降,以大型以上数据 中心为增长主力,规模化发展大势所趋。(1)规模、数量双增长,增速边际放缓:从规模看,如前文所述,根据工信部 和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2016-2019年我国在用数据中心的机架总规模CAGR达 22.3%;从数量看,2019年底我国在用互联网数据中心总计2213个,CAGR达10.5%, 数量逐年递增但边际放缓。整体来看,我国数据中心规模化进程落后于美国,未达 数量拐点、但已呈现出规模增速高于数量的特征。(2)大型以上数据中心成为增长主力:如前文所述,2017年我国大型、超大 型数据中心的机架规模增速达68.0%,远超同时段机架总规模增长水平(33.4%)。 数据中心机架分布正向大型及以上数据中心集聚,印证规模化发展趋势。(3)未来,政策引导下,IDC服务商规模化发展为大势所趋。2015年8月,国 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要求整合分散的数据中心资源,充分利用 现有政府和社会数据中心资源,运用云计算技术,整合规模小、效率低、能耗高的分散数据中心。政策引导下,规模较小、服务低劣的IDC服务商或被淘汰,实力雄厚、 资源充足的大型服务商将迎来更大利好,数据中心规模化已成主要发展趋势之一。3. 绿色化发展:全球能耗强度年均降幅达20%,我国PUE水平低于全球平均水 平,政策持续推动准入标准提高IDC为能源密集型行业、年用电量超八成一级行业,预计2018-2025持续上升、 CAGR达14.8%。(1)数据中心全年耗电量远超80%一级行业全行业全年用电量: 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及Wind各行业用电量数据,2019年数据中心 耗电量约与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全行业用电量相当,高于20个一级行业中16个 一级行业的全行业年用电量(仅次于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采 矿业),体现出IDC行业高耗能特征。(2)从变化趋势看,根据中国产业信息据,在数据应用需求激增的背景下,预计2018-2025年我国数据中心的耗电量CAGR 将达14.8%,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例也将持续增长。预计2025年,数据中心总耗电 量将达到3952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4.1%。巨大的能耗使建设绿色数据中心、 促进能源效率提升成为IDC行业面临的重要任务。数据中心能耗来源分为IT设施能耗和基础设施能耗,占比约为45%和55%。根 据王继业等《数据中心能耗模型及能效算法综述》和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IT设施 指服务器系统(包含服务器和存储)、网络系统等信息技术设施,能耗约占数据中 心整体能耗的45.0%;基础设施包括冷却系统、供电系统和照明系统,能耗占比分 别为40.0%、10.0%和5.0%。IDC行业广泛使用电能利用效率(Power Usage Efficiency,简称“PUE”)作为衡量数据中心能源利用效率的核心指标。根据《互 联网数据中心技术及分级分类标准》,PUE被定义为数据中心的总输入能耗占输入 到IT设备子系统的总能耗的比值,衡量数据中心用于实现计算功能的有效能耗。全球:数据服务需求高速增长背景下,数据中心能耗量相对平稳,2019年PUE 约为1.67,能耗强度年均下降20%(1)需求与能耗增速差距印证全球数据中心能效提升逻辑。根据美国西北大学 学者于2020年2月在Science杂志发表的相关研究,2018年全球数据中心服务需求与 2010年相比增幅超550.0%,而同期数据中心能量消耗总量增长幅度仅为6.0%,需 求与能耗增幅的巨大差距印证能效水平高速提升。(2)“绝对值+变化率”刻画全球能效水平大幅、持续提升。从绝对值看,根 据美国西北大学学者于2020年2月在Science杂志发表的相关研究和上市公司公告, 2010-2018年,全球PUE平均水平下降0.75,至2019年约为1.67;从变化率看,全 球数据中心能耗强度(单位计算实例消耗的能量)的年均降幅约为20.0%,这是因 为积极的政策引导、核心技术的节能化突破和数据中心运营效率的提高促使能源使 用效率不断升级。我国:数据中心能效水平不断提升、PUE1.6低于全球水平,政策面驱动能耗准限制门槛不断提高(1)PUE水平稳步下降至1.6,低于全球水平: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2013年 以前,全国对外服务型数据中心平均PUE在2.5左右,2019年下降至1.6,低于全球 平均水平,数据中心能效水平稳定提升。(2)中央、地方政策齐发力,准入及改建能耗限制趋严:从国家层面看,根据 2013年2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通信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意见》,现行新建 大型数据中心的PUE值准入值为1.5,力争使改造后数据中心的PUE值下降到2.0以 下。根据2019年2月发布的《关于加强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到2022年 我国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的PUE值降至1.4以下;力争通过改造使既有大型、 超大型数据中心使PUE值低于1.8。从地方层面看,我国主要发达经济圈核心城市均 出台相关文件,一线城市能耗限制明显趋严,“北上广”地区新建数据中心PUE值 为全国最严格水平、准入门槛设定为1.3。4. 新技术催生新业态:传统IDC向“云计算+边缘计算”协同转型2015年,工信部出台《电信业务分类目录(2015年版)》,对互联网数据中心 业务定义进行拓展。除了数据中心租赁、服务托管等传统IDC业务之外,IaaS和PaaS 云计算业务被首次纳入IDC业务范畴。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提供可用、便捷、按需的网络访问,帮注 用户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 务)。根据基础设施拥有者与算力需求方的关系,云计算可以分为公有云、私有云、 社区云、混合云四种类型。公有云运营商在不同的区域建立多个数据中心,通过虚 拟化和网络将所有的资源整合到巨大的资源池,再通过云平台和互联网向用户提供 服务。按服务模式,公有云市场分为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 及SaaS(软件即服务)三个子市场。(1)公有云市场进入爆发期:预计2020-2022年我国公有云市场CAGR达36.9%、 超全球两倍,IaaS子市场增长最快;预计2025年85%大型企业将实现应用云化、约 75%寻求外包云服务市场层面:公有云市场高速增长,预计2020-2022年全球市场CAGR达到18.1%、 我国增速超全球两倍;IaaS市场占比在全球和我国范围内分别为22.4%和63.3%、 均为扩张速度最快的子市场。①全球:从总量看,根据Gartner数据,2019年全球公 有云市场总体规模达1720亿美元,预计2020-2022年CAGR可达18.1%,到2022年 总体规模将突破2832亿美元。从结构看,2019年全球IaaS市场规模占比为22.4%, 预计2022年将增长至26.2%,是增速最快的细分市场。②我国:从总量看,2019年 我国公有云市场整体规模达675.4亿元,同比增速达54.2%,预计2020-2022年CAGR达36.9%,超全球增长水平两倍。从结构看,2019年我国IaaS市场规模达427.8亿元, 占比从2013年的22.1%上升至63.3%,已成为我国公有云第一大子市场。预计未来, 在云计算市场规模高速扩张背景下,IaaS底层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将进一步提升。企业层面:到2025年超八成大型企业应用将云化,云服务外包成大势所趋。根 据Gartner预测,到2025年全球85%以上的大型企业将应用云化,与2019年相比上 升42PCT;75%的大型企业将寻求外部专业化云服务,与2019年相比上升35PCT。 云计算能力将成为将企业发展和应用升级的核心竞争力。从云计算到云计算中心:云计算市场扩张及企业云化需求驱动数据中心“云化” 进程。云计算共享的软硬件、数据资源需依托数据中心进行存储、维运。在云计算 市场高速增长、企业云化需求激增背景下,传统数据中心的租赁维护服务正逐渐转 向基于虚拟化等云计算技术的软件平台与网络平台服务,并将形成更为成熟的按需 供给、促进信息技术和数据资源充分利用的全新业态。(2)新型信息技术提振边缘计算需求,催生“云边协同”新业态除云计算外,5G、自动驾驶、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快速发展, 创造出大量新业务场景,对数据中心的数据存储容量、采集技术、网络时延、存储 周期、计算能力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云计算+边缘计算”新型数据处理模式应运而 生。边缘计算是指将IT资源(计算、存储等)从传统的云数据中心向用户侧迁移, 拉近用户和IT资源的物理距离,实现更低的数据交互时延、节省网络流量,从而为 用户提供低延时、高稳定性的IT解决方案,依赖边缘数据中心来完成。云计算与边缘计算的核心区别体现在架构模式和计算方式。①从架构模式看, 云计算实现了计算服务的集中化,通过虚拟化和网络将所有的资源整合到巨大的资 源池后再按需分发;边缘计算则采用分布式架构,在边缘节点对数据就近处理,减 少了网络带宽资源占用、降低了对云端的依赖性。②从计算方式看,云计算完全在 云端进行,数据被传输到云端进行处理或提取;边缘计算可以发生在边缘设备和云 平台之间的各个节点,数据处理及计算过程可直接在本地进行,赋予了设备在缺少 云中心支持的环境下高效稳定运行的能力。边缘数据中心与云数据中心可分别满足不同时延、带宽、交互性需求的应用场 景。边缘数据中心和云数据中心分别满足不同应用的业务需求:时效不敏感、带宽 消耗不大、交互性不强的业务可以借助云数据中心完成,而低时延、高带宽、高交 互的应用场景可采用边缘数据中心解决方案。边缘计算数据中心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具备广阔的需求空间,“云边”协同为 大势所趋。当前边缘基础设施建设部署仍处于初期阶段。根据Gartner预测,2020 年,50%的大型企业将会把边缘计算列入规划;到2022年,50%以上的企业数据会 在数据中心或云之外产生或处理,对边缘数据中心的需求将迅猛增长。未来传统的 数据中心将会向超大规模云数据中心+边缘数据中心进行转移,依靠边缘计算与处于 中心位置的云计算之间的算力协同实现信息资源更高效快捷的共享与分配。5. 统筹区域分布:短期内仍集聚经济发达城市圈,中长期趋于需求导向的分层 化布局发达国家:存量数据中心集中分布在经济发达、用户聚集地区。在全球第一大 数据中心市场美国,截止2019年底,数据中心供给主要聚集在北弗吉尼亚(华盛顿)、 芝加哥、达拉斯-沃斯堡等主要城市。我国:存量大型数据中心主要聚集在北京、长三角、珠三角及其他经济发达地 区。这主要是因为,从需求端看,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密度较大、网络访问量大,政 府机构、金融机构、互联网企业等数据中心需求方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对于数据 存储计算、访问时延、运维便捷以及安全性有较高要求;从供给端看,经济发达地 区信息通讯基础设施条件优越、网络节点覆盖率高,提供了数据中心厂商发展布局 的有利环境。发展趋势:预计短期内IDC区位竞争围绕一线城市圈展开,中长期将趋于需求 导向的分层化布局(1)短期:一线城市圈IDC昂贵紧缺、监管趋严,区域产业协同布局引导叠加 “新基建”红利下,经济发达城市及周边仍是区位竞争主战场我国一线城市土地、能耗资源昂贵,政策监管趋严。①从能源价格看,“北上 广”经济发达区域平均销售电价显著高于全国及中西部地区水平,开展IDC业务需面 对较高能耗成本。②从政策面看,2013年以来,中央及地方政府相继出台数据中心 能耗指标管控及区域优化政策,制约数据中心投产规模和区位选择,引导数据中心 向土地充足、能源成本较低的中西部地区布局,以实现更合理的地区资源分配及产 业空间规划。近年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新基建”政策下,数据中心资源仍将主要围绕 重点城市圈协同布局。①围绕发达经济圈布局在现阶段具有更高的投资乘数效应和 战略意义。“十九大”以来,我国进入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 设创新型国家、重点发展新兴产业成为重要目标,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不断深入。从 IDC战略性布局看,围绕重点区域布局数据中心、实现区域一体化统筹发展,不仅贴 近用户市场、有利于获得更大产业投资收益,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核心城市资源 紧缺的现状。从政策面看,近年来相关政策不断出台,促进区域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数据中心和存算资源协同布局。②2020年以来,“新基建”助推数据中心加速 落地,一线城市能耗指标限制力度或有所下降。以上海市为例:《上海市推进新一 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助力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提出,到2020年新建机架控制在6万个,总规模控制在16万个。根据2020年6月最新 发布的《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关于支持新建互联网数据中心项目用能指标的通知》, 2020年上海市共释放数据中心机架指标数36000个、超2019年实际量及规划量,获 批企业数为2019年2倍。“新基建”政策背景下,一线城市指标限制或稍趋宽松。(2)中长期:结合数据中心“云边”协同的业态发展趋势,数据中心将逐步实 现需求导向的分层化布局。中长期来看,数据中心布局将进一步结合应用场景需求、 客观要素资源进行优化调整。对于要求不高、数据处理量较大的大型及超大型 数据中心,将更多布局中西部土地充裕、能源富集区域;对于时延较为敏感、支持 实时应用的大中型数据中心,可围绕主要市场和用户聚集地进行部署;对于时延极 为敏感的边缘数据中心,可按需贴近用户场景重点部署。(四)IDC 与钢铁盈利能力对比:IDC 业务毛利率水平显著高于钢铁业务我们将对比IDC业务与钢铁业务的盈利水平,探究钢铁行业转型IDC业务后盈利 能力的整体变化方向,以探讨转型的必要性。在指标口径选取方面,我们使用申万 钢铁板块财务数据反映钢铁行业层面的整体盈利能力;IDC行业方面,我们以IDC业务作为主业的上市公司(万国数据、世纪互联、数据港、首都在线、中科金财、易 华录、奥飞数据、科华恒盛、证通电子、ST高升和宝信软件)历年财务数据计算整 体财务指标,评估IDC业务整体盈利能力。从毛利率水平看,IDC业务毛利率显著高于钢铁业务。具体而言,2019年IDC 业务销售毛利率为28.6%,高于钢铁板块的11.2%。从2014-2019年来看,IDC业务 历年毛利率稳定在28.0%左右、均显著高于钢铁业务,反映出更稳定、更强的盈利 能力。钢铁行业转型发展IDC业务具备较大的盈利边际改善空间。二、钢企布局 IDC 展望:政策、资金、土地、能耗铸 造转型升级相对优势,自建、收购形成转型升级双通道2016 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以来,钢铁行业“去产能”、去杠杆、降成本、提 集中度、补短板成效显著,2017-2018 年行业基本面显著向好,钢企盈利大幅提升。 2019 年以来,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作为典型的强周期性行业,钢铁行业的 发展与宏观经济密不可分。在经济下行周期,钢材需求增速放缓,粗钢产量创历史 新高,致使主要钢材品种均价下跌,原料强势下,钢企盈利大幅回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钢铁行业回暖是阶段性的,而非长期趋势性的。从宏 观来看,在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与我国经济“结构性减速”的历史交汇背景下,我 国经济发展亟待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从行业面看,随着“十 三五”去产能目标提前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进入深化期。钢铁供给端弹性依旧 较大、难以在短期内实现实质性收缩,宏观经济压力不减加之国内外疫情冲击致使 终端钢需增速放缓,多重因素导致钢铁行业供需格局趋弱。从中长期来看,钢企盈 利状况或将难以持续性改善,成长性不足的发展瓶颈逐渐浮现。对钢企而言,在做 精做强钢铁主业的同时,可适时通过跨行业布局等路径实现转型升级,以迎来新机 遇、发掘新增长点。我国 IDC 市场成长空间广阔,5G 商用和新基建有望助力产业进入新一轮爆发 期。当前,钢铁行业具备布局 IDC 的历史机遇和要素优势。“钢铁+IDC”的转型升 级路径,一方面有利于钢企提升自身智能化水平,以优化生产服务效率、铸造信息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也是钢企跨行业开拓新盈利点、培育发展新动能 的前瞻性布局和战略性选择。在本章中,我们将从政策、资金、能耗、土地四方面探讨分析钢铁行业转型 IDC 的充分性,并结合钢企特点探讨具体可行的转型路径。(一)政策支持:产业红利叠加“新基建”促 IDC 景气持续上行,政策 助力钢铁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1. IDC行业:重点扶持行业享政策持续利好,“新基建”提速数据基础设施布 署进程政策面:我国密集出台系列产业扶持政策促进IDC行业高速发展。随着互联网、 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应用不断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大数据产 业”迅速崛起、前景广阔。作为大数据产业的基础设施,数据中心迎来历史性发展 机遇,产业政策密集出台。2020年以来,多场会议、多个文件涉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 相关内容,数据中心建设正式纳入“新基建”范畴。2018年12月,“新基建”首次 在国家层面文件中被提及。2020年以来,多场会议、多个文件涉及“新基建”建设 发展相关内容。2020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明确指出“加 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首次将数据中心明确纳入“新基 建”范畴。2020年5月,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 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数据中心”。受益于政策扶植,IDC景气度将 进一步上行。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2020年数据中心投资有望超过3000 亿元,带动投资近万亿元。2. 钢铁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智能制造提升经营效率,新增长点培育助力转型升级从钢铁行业看,2016年2月国务院出台《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 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6号,以下简称《意见》),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 中钢铁业务产能退出、人员安置、金融支持、资产重估和结构转型等方面提出要求。 其中,《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智能制造,引导钢铁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 寻求外延式转型升级路径。此后,钢铁行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系列产业政策文 件陆续出台。总体来看,钢铁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相关产业政策可分为两个层次。 (1)以实现智能制造和两化深度融合为重点,鼓励搭建钢铁工业互联网平台,汇聚 钢铁生产企业、下游客户、配送商、服务商、贸易商等各方资源,实现共同经营和 生产经营效率提升。(2)鼓励传统钢铁行业与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协同发展, 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融合、发展新兴产业等方式,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产业 完成转型升级。(二)资金来源:钢铁板块现有资金、融资能力满足转型 IDC 行业高资本开支需求1. IDC行业:资本密集型行业,单机柜投资额12.4-26.0万元/个,回报期不少于 5年,厂商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占总资产的比重超三成、资本性支出高速增长IDC行业为资本密集型行业,全生命周期的总所有成本分为固定资产支出和运 营支出两部分、占比约3:7。(1)固定资产支出(CAPEX):用于工程建设费用、 土建装修、供配电设备、冷源空调暖通系统、机柜设备购置及安装等。当前,行业 处于高速发展期、技术迭代周期较短,数据中心服务商业务要持续发展,必须在新 建、扩建、改建大规模及高规格数据中心中不断投入资本。(2)运营支出(OPEX): 数据中心日常经营运营需要资金规模较大,包括电力采购、技术研发、市场营销等。 根据顾大伟《数据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固定资产支出只占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项 目全生命周期成本的20%-30%,运维成本则达到70%-80%。从项目投入看,数据中心项目普遍投资额较高,建设周期、投资回报期较长。根据主流第三方IDC厂商部分数据中心项目数据,(1)从投资额看,单位机柜资本 投入处于12.4-26.0万元/个;(2)从建设周期看,每1000个机柜建设周期在2.6-9.6 个月不等;(3)从投资回报期看,数据中心建设到收回成本的时间较长,通常不少 于5年(包含建设期)。整体来看,数据中心项目一次性资本投入较高,项目周期较 长,具有高额、稳定的资金需求。不同厂商、不同数据中心项目的投资规模、项目 周期存在一定差异,主要是受到不同客户类型、建设标准、项目选址、厂商技术及 资源等因素的影响。从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来看,主流第三方IDC厂商中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占总 资产的比重基本均在30%以上(首都在线为轻资产运营模式,采用租赁机房的模式 开展IDC和云服务业务,故占比相比其他IDC厂商较低)。其中,数据港固定资产及 在建工程占总资产比重最高,基本稳定在60%左右水平,2019年大幅上升至74.2%。从资本性支出增速来看,近5年主流第三方IDC厂商资本开支整体呈高速扩张趋 势。其中,龙头厂商万国数据2014-2019年资本性支出CAGR达79%。备注:此处以IDC业务收入占总营收比例高于90%为标准对第三方IDC厂商进行 筛选,满足这一标准的上市公司包括万国数据、世纪互联、数据港和首都在线。2. 钢铁行业:现有资金、债权融资空间均处十年内较优水平,股权融资渠道畅 通、募资总额大幅提升(1)现有资金:钢铁板块货币资金、速动资产均位于十年内高位钢铁行业现有资金处于近十年较高水平。一方面,受益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 下游需求阶段性复苏,行业盈利修复显著;另一方面,因新增产能受限,行业未进 入新一轮产能周期,资本开支未明显扩张,盈利好转传导至资金水平。2019年,申 万钢铁板块货币资金达1836.1亿元,速动资产达4661.3亿元,均位于近十年高位。 行业现有资金充裕稳健,为投资布局新业务提供了基础。(2)融资能力:行业去杠杆成效显著、发债成本低,2019年资产负债率56.5%、 发债平均利率2.6%;股权融资环境宽松,2019年股权募资总额上升286%债权融资:申万钢铁板块去杠杆成效显著、2019年资产负债率为56.5%,发债 成本为2012年以来最低水平。从资产负债率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钢铁行业加 速去杠杆,盈利改善有效传导至资产负债表端。2019年,申万钢铁板块资产负债率 为56.5%,处于十年内最低位,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下降至60%的目标。钢铁 行业偿债能力整体向好,存在一定的加杠杆空间。从发债成本看,我们对申万钢铁 板块上市钢企2010-2019年实际发债利率进行测算,2019年申万钢铁板块上市公司 发债平均利率为2.6%,为2012年以来最低水平。从政策面看,2020年7月人民银行 联合银保监会在北京召开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座谈会,提出“要落实有扶有 控的差异化信贷政策,重点支持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提高制造业中长期贷 款占比”,预计债权融资市场环境更趋宽松。股权融资:政策面促进股权融资环境宽松向好,行业股权融资募资总额大幅提 升286%。2019年7月国家发改委发布《2019年降低企业杠杆率工作要点》,提出要 “大力发展股权融资,完善交易所市场股权融资功能,改革股票发行制度,提升上 市公司质量;按照投资者适当性原则,有序促进社会储蓄转化为股权投资,拓宽企 业资本补充渠道;鼓励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多元化投资主体发展,丰富股权融资市场投资者群体。”政策面为钢企积极开展股权融资、促进自身产业升级铺设良好环 境。受政策面利好影响,2019年申万钢铁板块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总额达261亿元, 同比上升286%,为2016年以来最好水平,行业股权融资整体环境及表现良好。3. 申万钢铁板块上市钢企资金状况:马钢股份现有资金最充裕,永兴材料、柳钢股份发债条件较优(1)现有资金:马钢股份现有资金最为充裕马钢股份现有资金居行业领先水平。个股层面,2019年申万钢铁板块35家上市 钢企中,货币资金占总资产比例最高的十家分别是马钢股份、本钢板材、武进不锈、 西宁特钢、常宝股份、ST抚钢、三钢闽光、盛德鑫泰、新兴铸管和杭钢股份;速动 资产占总资产比例最高的十家分别为盛德鑫泰、马钢股份、金洲管道、八一钢铁、沙钢股份、武进不锈、三钢闽光、重庆钢铁、新钢股份和常宝股份。以上上市钢企 资金充足程度居行业领先地位,能够较好支撑其未来投资布局新业务。(2)融资能力:永兴材料、柳钢股份债权融资空间最大永兴材料、柳钢股份债权融资能力居行业领先水平。2019年,申万钢铁板块35 家上市钢企中,资产负债率最低的十家是永兴材料、武进不锈、杭钢股份、常宝股 份、重庆钢铁、金洲管道、沙钢股份、三钢闽光、甬金股份和鞍钢股份;有息负债 占比最低的十家为柳钢股份、永兴材料、金洲管道、沙钢股份、西宁特钢、中信特 钢、马钢股份、新钢股份、甬金股份和广大特材。以上钢企偿债能力优,具有较好 的债权融资能力。在本报告中,有息负债是指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 应付短期债券、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应付票据和其他流动负债。(三)能耗指标:自发电占比高、钢铁业务高能耗特征铸造钢企转型 IDC 核心优势1. IDC行业:能耗水平超80%一级行业用量、且继续增长,厂商电力开支占比 近五成、能耗指标获取能力受政策制约(1)电力开支:数据中心耗电量超80%一级行业用电量,电力成本占IDC厂商 成本开支近50%IDC行业整体电力能耗高企且总量持续上升,电力开支占厂商营运成本50%。数据中心365×24小时不间断运行的运营特点决定了其庞大的电力消耗。从全行业来 看,如前文所述,2019年我国数据中心耗电量及占全社会耗电量比例约为2.4%,超 80%的国民经济一级行业年用电量,预计到2025年占比上升至4.1%。从厂商来看, 数据中心运营支出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电费,大约占公司营业成本的50%,费用水平 主要取决于数据中心PUE水平和当地电费价格。以光环新网和数据港为例, 2016-2019年光环新网和数据港的电费成本占IDC业务营业成本比例均保持在 40%-60%范围内。(2)能耗指标获取能力制约IDC厂商长期规模扩张除了具备承担高昂电力成本的能力,能否获取能耗指标也是制约IDC厂商扩大 业务规模的关键。如上文所述,我国IDC行业呈绿色化发展趋势,需求集中的一线 城市政策监管趋严、准入门槛提升,能耗指标处于紧平衡状态,成为IDC厂商新建数 据中心、扩大业务规模的重要制约因素。如上文所述,“新基建”政策红利下,预 计一线城市能耗指标供给紧张程度将有所缓解、或实现分批次稳定释放。2. 钢铁行业:传统高能耗行业、钢厂自发电比例均高于50%,现有能耗水平远 满足转型IDC需求(1)电力:钢铁行业整体用电水平高于IDC,钢厂自发电比例高于50%钢铁行业用电量占比高于IDC行业、转型将促进节能化发展,钢厂自发电比例普遍高于50%。从全行业来看,钢铁行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例基本在5%-6% 区间内波动,整体高于IDC行业用电水平。因此,一方面钢铁用电规模能满足转型IDC 需求;另一方面,转型IDC业务也助力钢铁行业自身节能化发展进程。从钢厂来看, 根据已公开用电数据的上市公司来看,钢厂综合电耗水平整体较高,自发电比例均 在50%以上,配电系统完善,若转型发展IDC业务具备天然供电优势。(2)能耗指标测算:钢企现能耗水平可支撑的满载数据中心机柜数超存量水平作为传统高能耗行业,钢铁生产商已具备的综合能耗水平后超存量水平。数据的可得性,我们基于申万钢铁板块16家上市钢企的综合能耗数据进行测算,得 到每家钢企现存或历史综合能耗水平能够支撑的满载数据中心机柜数量。从测算结 果看,钢企已具备的综合能耗水平能够支撑的满载数据中心机柜数远超 表2 中第三 方IDC厂商的现有水平。短期来看,钢厂综合能耗水平能够满足其布局IDC业务的需 求;长期来看,钢企能否获取更多能耗指标受政策面影响较大,与IDC厂商的竞争 存不确定性。(四)土地储备:优质区位、土地要素为城市钢厂转型 IDC 稀缺优势资源1. IDC行业:核心城市为热门选址地、单个机柜占地4.0-15.6平方米,行业发展 趋势决定未来一线城市土地资源稀缺性主流第三方IDC厂商数据中心多集聚于核心城市,单位机柜占地面积在4.0-15.6 平方米之间。(1)从主流IDC厂商数据中心分布看,数据中心多分布在核心城市, 主要为一线及新一线城市;(2)从占地面积看,单个数据中心建筑面积与机柜规模 等因素有关,一般不超过10万平方米;单位机柜占地面积在4.0-15.6平方米之间。经济发达地区、适合大面积数据中心建设的选址必将逐渐成为稀缺的优势资源,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将决定未来区域内IDC厂商的竞争格局。如上文所述,数据中心呈现“云边”协同化、规模化、区域统筹化发展趋势。(1)“云边”协同趋势:使下游需求端对时延敏感、支持实时应用的大中型数据中心需求高速上升,急需围 绕主要市场和用户聚集地布局。(2)规模化发展趋势:单个数据中心的机房建设规 模对厂商拿地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3)区域统筹化趋势:在一线城市土地资源稀 缺的背景下,一线城市政策对于机房选址、建设规模监管趋严。2. 钢铁行业:多家钢厂坐拥优质区位、搬迁城市钢厂尚余原址用地,可依托土 地资源要素优势培育新增长点(1)钢企区位:16家分布在“京津冀”、“长三角”地区,6家分布在一线、 新一线城市,土地资源满足IDC需求核心区位助力多家钢企享IDC紧缺要素优势。从地域分布来看,申万钢铁板块 35家上市钢企中,有3家分布在“京津冀”地区、13家分布在“长三角”地区。从 城市分布来看,2家分布在一线城市,4家分布在新一线城市;其中,分布在一线、 新一线城市的钢厂土地资源充足,满足布局IDC工业用地需求。以上地区及城市的通讯基础设施完善,互联网用户集聚、商业价值高,是数据中心布局理想的选址地。 结合经济发达地区工业用地资源紧缺、审批趋严的发展趋势,在以上地区分布的钢 厂转型IDC具备核心区位优势。(2)搬迁钢厂土地:转型IDC助力城市钢企盘活原址工业用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明确提出“盘活土地资源”,迁出或关停的城市钢厂原址工业用地支持布局IDC再分配。2016年2月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 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盘活土地资源”。其中,钢铁产能退出后的工 业用地在符合城乡规划的前提下,可用于转产发展第三产业;其中转产为生产性服 务业等国家鼓励发展行业的,可在5年内继续按原用途和土地权利类型使用土地。原在核心经济圈分布的传统钢企依托自身土地资源优势转型布局IDC业务,有 利于盘活原址工业用地、废旧厂房,化要素优势为新增长动力。案例一:杭钢股份2015年底,杭钢股份所处的杭钢集团半山生产基地钢铁生产线全部关停。根据 2019年7月18日《杭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变更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公告》, 杭钢股份收购杭州杭钢云计算数据中心有限公司(简称“云数据公司”)并以其为 主体投资建设运营杭钢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一期。云数据公司原先从事高强度机械 用钢生产加工、钢铁轧制、金属压延业务,自杭钢集团半山基地2015年底关停后处 于转型状态。从土地资源再部署看,杭钢股份充分利用钢厂原址土地、厂房资源优 势,加快自身业务升级和战略转型。(1)根据2019年7月30日《杭钢股份2019年第 二次临时股东大会会议资料》,云数据公司所处的杭钢集团半山基地尚有1700余亩可用地及众多大型工业厂房等丰富资源,可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条件,保障项目的 实施。(2)根据2020年7月1日《杭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关于租赁土地的关联交易 公告》,杭钢股份与杭钢集团于2020年6月29日签署了《土地租赁协议》,公司向 杭钢集团租赁206674平方米的土地,用于分期实施浙江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案例二:宝信软件背靠宝武,宝信软件享受独有的土地资源优势。(1)根据2012年9月《宝山钢 铁股份有限公司关于罗泾区域情况的公告》,宝钢股份罗泾厂区宣布停产止亏。根 据2013年7月《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宝信软件向 宝钢股份在内的不超过十名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股票,拟利用闲置的工业厂房建筑 构建宝之云IDC产业基地。宝之云IDC一期至四期项目建设运营均依托宝钢股份罗泾 厂区,占地面积2.82平方公里,并享受厂区工业厂房、公辅配套房屋、供配电、给 排水等资源。(2)根据2020年1月《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合资设立武钢大数 据产业园暨关联交易公告》,宝信软件拟与武钢集团、宝地资产、青山国资共同在 武汉市青山区合资设立武钢大数据产业园有限公司(武钢集团和宝地资产均系公司 实际控制人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合资公司将投资建设武钢 大数据产业园,IDC中心区规划选址位于武钢集团转型后闲置厂区,总面积135亩, 计划分三阶段建设18000个20A机柜,建成后可成为华中区域单体规模最大的大数据 和云计算中心。背靠宝武集团资源,宝信软件IDC业务迎来走出上海、向全国扩张的 发展加速期。(五)转型路径:自主探索+收购重组铸造钢企转型 IDC 业务双通道通过前四节的探讨,我们认为产业政策为钢铁行业转型IDC营造了良好的外生环 境,资金、能耗、土地铸造了显著的内生优势。综合来看,钢企开展IDC业务具备可 行性。在第五节中,我们将结合案例分析,探讨钢企布局IDC业务的具体路径。总体而言,钢企转型IDC业务的路径主要包括自主探索和收购重组。1. 自主探索:最大程度盘活要素资源,面临技术、运营、客户资源挑战,适宜 区位优越、能耗及客户资源充足的钢厂,代表为杭钢股份自主探索能够实现资源的深入整合和灵活的发展路径调整,但要面对技术突破、 运营效率、客户资源等方面的挑战,代表钢企为杭钢股份。自主探索发展IDC业务 的钢企能在最大程度上盘活现有能耗及土地资源,并可按照自身情况和发展思路灵调整经营路线。但除资金、能耗、土地外,IDC业务要求服务商具备较高的技术水 平、运营能力和客户资源,在数据中心建设及运营能力方面对进行自主探索的钢厂 提出较高要求。总体而言,自主探索路径更适合地方政策利好、区位优越、土地及 能耗指标充足、具备客户资源的钢企,以杭钢股份为代表。2. 收购重组:无区位束缚,回报期短,延续技术、品牌、客户优势,但存在收 购审批和业务整合的不确定性,适合区位受限、资金充足的钢企,代表为沙钢股份收购重组能够打破区位约束、缩短投资回报周期、延续原有技术、品牌、客户 优势,但要面对收购审批和业务整合的不确定性,适合区位欠佳、资金充沛的钢企, 代表为沙钢股份。通过收购重组进入IDC行业的钢企能挣脱自身区位束缚、在较短 的周期内获得投资收益从而实现业务结构转型、并可享有原技术团队、品牌优势及 客户资源。但因为当前国内外投资及经营环境不确定性加剧,收购审批及限制趋严, 提升了交易难度;同时,收购标的的业务和管理能否实现有效整合存在一定不确定 性。总体而言,收购重组路径更适合自身不具备核心区位优势、但资金更充沛的钢 企,以沙钢股份为代表。……(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作者:广发证券,李莎)如需完整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
廊坊讯云数据中心二期项目 1、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廊坊讯云数据中心二期项目。 (2)项目投资:本项目总投资为34,379.95万元,其中建设投资包括机房设计、装修工程费和硬件设备购置费等33,903.70万元,预备费211.80万元, 铺底流动资金264.45万元。 (3)项目实施主体:该项目由全资子公司廊坊市讯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实施主体。 (4)项目建设周期:整个项目建设期为18个月。 (5)项目经济效益预测:本项目计划建设1500个8KW标准机柜,待建成并完全达产后,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项目主要收入为设备托管的IDC服务收入, 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后)为15.39%,含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税后)为6.59年。 2、项目实施的背景 历经多年发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逐年提升,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29亿,全年新增网民5653万,互联网普及率达59.6%。互联网的全面普及以及5G、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商用,使得我国IDC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根据中国IDC圈的数据,2018年中国IDC业务市场总规模达1228亿元。 在整体市场规模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公司业务规模持续增长,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9,780.92万元、37,870.83万元和41,102.49万元。 IDC企业的收入规模主要受制于两个因素,一是行业的市场规模,二是自身数据中心规模,具体为机柜数量和带宽资源等。截至目前,奥飞数据已经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多个数据中心,具有丰富的建设和运营经验。京津冀为IDC机柜需求最旺盛的地区,廊坊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下,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公司已经启动廊坊讯云数据中心一期工程的建设,计划建设1500个4.4KW标准机柜。为抢占行业优势资源,公司计划启动廊坊讯云数据中心二期工程的建设,计划建设1500个8KW标准机柜。待廊坊讯云数据中心一期和二期建设完成后,廊坊讯云数据中心将拥有1500个4.4KW标准机柜和1500个8KW标准机柜,发挥较大的规模效应及协同效应,不断提高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行业竞争力和资本市场价值。 3、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1)顺应产业发展趋势和产业政策指导方向 产业发展方面,根据中国IDC圈的数据,2014年-2018年全球IDC市场规模的增长率平均在20%左右,2014年-2018年中国IDC业务的增长率平均在30%以上,中国已成为全球IDC增长较快的市场。国内IDC市场的特点和趋势包括:为第三方提供服务的IDC提供商受益于政策支持,以及业务布局较为专一,业务重点更为清晰,服务专业化为最大优势,业务规模逐步扩大;根据客户需求,为第三方提供服务的IDC提供商机房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较小规模IDC服务商已经被重组或者淘汰,大规模IDC服务商已逐渐成为发展趋势。 政策方面,根据2016年国务院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互联网深度广泛应用,带动生产模式和组织方式变革,形成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产业发展新形态。积极推进云计算和物联网发展。鼓励互联网骨干企业开放平台资源,加强行业云服务平台建设,支持行业信息系统向云平台迁移。根据2017年工信部制定的《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到2019年,我国云计算产业规模达到4,300.00亿元,积极发展工业云服务,协同推进政务云应用,云计算在制造、政务等领域的应用水平显著提升。在政策的支持下,数据中心、云存储、云平台等为代表的公共云服务规模开始扩大,由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网络基础设施服务商、软硬件服务商,以及终端设备厂商等组成的云计算行业生态链正在逐步形成,技术服务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本项目顺应了上述产业发展的趋势以及政策的引导方向,本项目的实施有助于进一步扩大公司业务规模、增强公司在数据中心服务市场上的竞争力,为未来的行业整合及公司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实施升级转型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5G、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商用,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对公司的既有市场结构、业务模式以及技术能力提出了诸多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公司制定了相应的发展战略并明确了具体的实施路径。 凭借多年来的经营经验,公司根据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市场需求,结合自身特点与宏观经济环境,制定了明确的公司发展目标。为顺应IDC迅速发展的市场行情,抓住云计算、大数据发展契机,根据业务需求扩大自建机房的建设规模,不断增强公司的业务服务能力,不断优化数据中心的区域布局,这将成为公司重要业绩增长点和未来发展的契机,有利于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 (3)提升竞争力,抢占行业优势资源 国内数据中心的分布具有区域间不均衡的特征,根据数据中心白皮书的数据,2018年北京及周边、上海及周边和广州及周边的数据中心可用机架数量和位列全国前三名。根据工信部统计,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互联网企业前100强中有62%的企业都分布在北京、上海和广东等地区。一线城市信息产业更为发达, 使得IDC需求强烈。目前北京、上海、广州为控制能耗指标加大限建政策执行力度。IDC服务商选择向北京、上海、广州的周边区域布局,在地理位置上尽可能接近核心城市。京津冀是IDC机柜需求最旺盛的地区,廊坊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下,作为河北省唯一的“大数据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具有建立京津冀区域高级数据中心,承接北京高等级数据中心外溢的区位优势。目前华为云、京东、联通、阿里等大型互联网公司已入驻廊坊,运行机柜超过3万个,客户在廊坊布局IDC需求强烈。为不断提升公司的竞争力,巩固先发优势,抢占行业优势资源,公司计划启动廊坊讯云数据中心二期项目的建设。 4、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1)IDC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客户需求旺盛 根据中国IDC圈的数据,2018年全球IDC业务市场(包括托管业务、CDN业务及公共云IaaS/PaaS业务)整体规模达到6,253.10亿元人民币,较2017年增长23.6%;2018年,中国IDC业务市场总规模达1228亿元,主机托管/租赁业务占比最大并超过40%,预计2021年,中国IDC业务市场规模将超过2700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 (2)具有良好的品牌知名度、运营管理能力和技术基础 公司为拥有较强综合实力的数据中心服务提供商,具备良好的项目实施基础:①公司具有较好的品牌知名度。以服务质量、客户口碑为基础,公司通过积极开展品牌推广和运营管理服务工作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品牌知名度。公司获得2017年和2018年全球互联网大会颁发的“互联网最佳服务提供奖”、2018年12月获得中国IDC产业年度大典组委会颁发的“2018年度中国IDC产业最具影响力企业奖”等奖项。②公司具有较完善的管理和服务体系。经过多年的经营,公司已建立起一整套包括建设、运营、服务的管理体系,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管理研发运营管理团队。公司的核心管理团队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专业基础强,管理经验丰富。同时,公司注重人才梯队的建设,培养了一批拥有坚实技术基础的研发、运营管理人员和市场敏锐度的市场人员,拥有强大的数据中心专业技术团队。③公司具有较强技术研发实力。公司在技术革新、改善客户体验、提高运营效率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研发体系,培养了优秀的研发团队,具备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帮助公司在数据中心能耗精细化管理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进一步节省了能耗成本,降低运营PUE,建造绿色节能数据中心,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3)丰富的客户资源为项目实施提供了客户基础 经过多年的精细化运营和稳步发展,以及公司丰富的网络资源、完善的解决方案和优质专业的服务,公司已积累了一大批客户,形成了以网络游戏、流媒体、门户网站、电子商务为主体,覆盖多个行业的客户结构。 6、项目备案及其他手续 廊坊讯云数据中心二期项目已经完成了廊坊市安次区行政审批局的立项备案程序(备案编号:廊安审批项目备字[2019]41号),并且已获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编号:201913100200000172)。
1、项目概况首都在线一体化云服务平台作为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依托安全、可靠的计算和数据处理能力,为游戏、电商、视频、教育、大数据等互联网细分领域及传统政企客户提供云网一体化的产品和服务。本次云平台升级主要包括:结合历年销售情况及未来发展需要对核心业务节点进行扩容,完善配套功能;基础产品架构迭代升级、算力和算法的优化、混合云及灾备系统四个方面的建设和研发。项目建设旨在持续满足下游客户应用需求,扩大服务范围,提升公司业务响应速度及市场占有率,进而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实力。2、项目实施的背景和必要性(1)云网一体化符合国家战略导向,受到产业政策指引扶持宽带网络正推动新一轮信息化发展浪潮,众多国家纷纷将发展宽带网络作为战略部署的优先行动领域,作为抢占新时期国际经济、科技和产业竞争制高点的重要举措。宽带网络发展对拉动有效投资、促进信息消费、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为了加强战略引导和系统部署,推动我国宽带基础设施快速健康发展,国务院等各级政府先后发布的《2006-2020 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及《“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等重要纲领性文件,提出加快互联网骨干节点升级、优化互联网骨干网间互联架构、扩容网间带宽、保障连接性能、升级国家骨干传输网等战略引导和系统部署,着力提升网络业务承载能力、增强网络安全可靠性,推动我国宽带基础设施快速健康发展。除发布政策指引外,各级政府也积极采取行动,推动我国通信网络升级。2019 年 5 月,工信部、国资委按《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开展了深入推进宽带网络提速降费、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9 专项行动,强调持续完善网络架构,持续做好互联互通工作,进一步推进骨干网网间带宽扩容,优化我国骨干网络架构和流量调度机制,实现网间扩容 2,500G;同时,鼓励基础电信企业积极开展试点示范,利用 SDN(软件定义网络)、NFV(网络功能虚拟化)、云计算、边缘计算等多种技术,持续提升网络效率和服务能力。(2)传统企业上云释放增长动能,云市场发展空间广阔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云计算技术与政府、大型企业的业务不断融合,用户已经充分认识到云计算的价值,传统政企上云已成为普遍共识。政企上云将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各类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可以有效整合优化设计、生产和市场资源,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高效对接和协同创新;借助云上的软件应用和数据服务,能够更迅速、更便捷、更高效地提高服务和生产管理效率、优化业务流程,加速培育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根据中国信通院统计,中国各行业企业上云率不到 40%。在数字化经济时代,传统行业如金融、制造业、交通业等面临数字化转型挑战,企业上云已经成为普遍共识。根据《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预测,未来中国政企上云率将大幅上升,预计到 2023 年达到 61%,但仍低于美国企业(85%以上)和欧盟企业(70%左右)上云率。中国在云计算核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企业上云需求仍待进一步释放,上云深度将有较大提升,政企的业务创新、流程重构、管理变革将不断深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需求将提升,上述情况最终将带动政府和大型企业上云加速发展,上云将进入常规化阶段。 数据来源:《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3)云平台成为云计算厂商竞争焦点企业上云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云化的基础设施带来了卓越的计算性能、丰富的网络与存储资源,提升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为企业奠定了数字化转型的基础。然而,基础设施的虚拟化仅仅是上云的前提,庞大而繁杂的底层资源需要通过上层云平台对其进行精细化调度才能发挥云计算的价值。此外,要把资源直接映射到企业的应用及业务系统,中间需要经历大量繁杂琐碎的工作,企业需要一个覆盖应用生命周期所有环节的服务平台来保证业务应用的快速部署和上线。同时,大型企业还希望把成熟优质的行业应用和服务能力打包、封装和输出给产业链上的子公司与上下游合作伙伴,打造高效协同的一体化生态,实现资源的组合式创新,因此云平台应时而生。云平台使企业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其 IT 硬件和软件。企业可以通过云平台打破相互隔离的系统中固有的物理障碍,实现对多个应用集群的统一管理。云平台对于提供信息服务、降低 IT 管理复杂性、促进创新以及通过实时工作负载均衡来提高响应能力而言,都是最好的选择。综上所述,云平台承载着资源调度、应用部署、能力输出等核心功能,成为云计算厂商竞争的焦点。(4)原有节点扩容,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当前,首都在线国内云计算节点主要包括北京、上海、无锡、广州等地,上述节点良好支撑了客户业务的发展。随着客户业务的增长以及新客户的拓展,部分节点存在成本高、覆盖效果差、服务器资源不足等问题,上述问题将直接导致公司不能快速响应云计算市场持续增长的需求,尤其是疫情影响下催生的云计算众多下游行业诸如云办公、云教育、云诊疗等 SAAS 应用需求。首都在线一体化云服务平台升级,对原有节点进行扩容,旨在进一步满足上述需求,以及由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的需求增长。(5)网络基础架构迭代升级,准备迎接数据爆炸引发的网络需求首都在线建设了覆盖全球的 GPN 骨干网,构成了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随着音视频的普及、AI引发的大数据应用等重载业务的发展,客户对 GPN也提出了新的需求。首都在线将对当前的网络基础架构进行迭代升级。其中,数据中心网络从 10G 向 25G/100G 演进,公网出口从 100G 向 T 级演进,公网网关从10G 向 100G 演进,骨干网络从 10G 向 100G 演进。同时,首都在线还采用了先进的软件定义和网络质量测量技术实现网络的智能化调度。首都在线将依托新的网络基础架构为客户提供兼具容量、质量和成本的网络产品,实现客户网络的平滑扩展,满足客户业务不断扩张的网络需求。3、项目实施的可行性(1)公司具备卓越的技术开发、管理及运维服务能力技术开发方面:首都在线能够为互联网企业提供整体 IT 架构上云的完整解决方案和服务,旗下全球云平台采用云网一体化的技术架构设计,具有广泛适用性。公司在计算虚拟化、软件定义网络、分布式存储方面均具有较强实力,可以使客户灵活、便捷地将整体 IT 架构上云,满足客户计算、存储、数据库、负载均衡、大数据、数据传输等方面的需求。此外,首都在线不断在云平台自助服务、IDC 在线管理系统、新一代虚拟化平台、运维自动化等方面投入研发,增强公司公有云服务水平。研发及管理团队方面:公司 80%以上骨干研发人员具有 10 年以上研发经历;公司核心管理团队及研发团队稳定,公司通过建立研发、产品与客户的多方沟通及协作机制,在不断丰富产品线的同时,逐步提升了产品及服务的客户满意度;同时,公司通过持续完善云平台自助服务,有效地降低了订单受理、产品发布和运维响应时间,大大地提升了公司运营效率、降低了公司运营成本。运维服务能力方面:公司拥有完善的运维服务体系及客户响应制度,能够采用自动化技术、数据分析技术提前预判 IT设施的风险点。在 IT信息技术服务管理方面,公司已获得 ISO20000-1IT服务管理体系认证、ISO27001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及中国可信云认证,能够保证服务的稳定、安全。(2)稳定优质的客户资源为项目实施奠定坚实基础首都在线作为一家覆盖全球的互联网数据中心服务提供商,主要服务于游戏、电商、视频、教育、大数据等领域的企业用户,为其在全球提供快速、安全、稳定的云计算服务及 IDC 服务。截至目前,公司积累了哔哩哔哩、绿洲游戏、唯品会、蘑菇街、快手、VIPkid、汇量科技等一批行业优质客户和成功案例。优质品牌用户提升了公司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影响力,具有较强的示范效应。数量众多且优质的客户资源,使得公司在推广新的产品及服务时更容易被市场接受。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下游客户的业务规模扩大,项目市场需求日益凸显,高质稳定的客户群体、较高的客户粘性和日益提升的品牌认可度为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新基建”带动云计算市场需求强劲服务器是计算产业的基础产品,为全球计算产业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持,也是推动数字经济的重要载体。2020 年 3 月 4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强调“加快 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2020 年 4月 20 日,国家发改委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个方面。其中,信息基础设施包括以 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领域。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全球云计算市场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19 年,以 IaaS、PaaS 和 SaaS 为代表的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1,883 亿美元,增速 20.86%。预计未来几年市场平均增长率在 18%左右,到2023 年市场规模将超过 3,500 亿美元。2019 年我国云计算整体市场规模达 1,334亿元,增速 38.60%。4、项目建设规划(1)项目实施主体本项目的实施主体为公司,实施地点为北京市和广东省佛山市。(2)项目投资额本项目的投资额为36,875.84万元,拟使用募集资金36,875.84万元,募集资金将主要投资于项目建设期间办公场地租赁费用、软硬件设备购置费用、带宽及机柜租赁费用、核心技术人员薪资及福利费用。(3)项目建设内容本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结合历年销售情况及未来发展需要对核心业务节点进行扩容,完善配套功能;基础产品架构迭代升级、算力和算法的优化、混合云及灾备系统四个方面的建设和研发。
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IDC)是集中计算、存储数据的场所,是为了满足互联网业务以及信息服务需求而构建的应用基础设施,可以通过与互联网的连接,凭借丰富的计算、网络及应用资源,向客户提供互联网基础平台服务(服务器托管、虚拟主机、邮件缓存、虚拟邮件)以及各种增值服务(场地的租用服务、域名系统服务、负载均衡系统、数据库系统、数据备份服务等)。1、政策分析数据中心行业是国家鼓励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国务院连续颁布了鼓励扶持该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性文件,包括《关于加强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和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等,为数据中心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此外,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云计算产业的发展,先后发布了《国务院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等政策文件。随着云计算业务推广范围不断扩大及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小微企业基于自身发展需求与采购成本,更倾向采购云计算业务。当前国内云计算产业在发展阶段上显著滞后于海外市场,预计将保持更快的发展速度,受益于国内云计算产业的长周期和高景气度影响,IDC市场将获得最为坚实的支撑。2、市场分析数据中心作为信息化的重要载体,提供信息数据存储和信息系统运行平台支撑,是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资源,其承担着数据流通中心的关键作用,是网络数据交换最为集中的节点所在。(1)国内流量激增,数据中心供不应求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我国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消费达1,220亿GB,同比增长71.6%。海量数据也带来了大量的储存和处理需求,拉动了我国数据中心服务的高速增长。据IDC圈《2018-2019年中国IDC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我国IDC市场规模较2017年增长超过280亿元,增速达29.8%。随着5G及物联网商用的到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ICT行业对数据中心的需求量越发庞大,对IDC服务的依赖性不断加强,中国IDC市场将迎来广阔的发展良机。(2)牌照化管理形成新市场格局我国IDC行业实行牌照化管理,运营商凭借雄厚财力与网络基础资源优势,在行业发展初期大规模建设数据中心,奠定了当前市场地位。2012年11月,工信部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因特网数据中心业务和因特网接入服务业务市场准入工作的实施方案》,重启了已关闭多年的IDC牌照,专业IDC服务商进入加速发展阶段。(3)市场需求呈现多元化,定制化需求增加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进步,国内的IDC市场已经从简单的资源型需求转向技术和服务结合的多元化需求。客户需求从最初的域名注册、空间、邮箱、托管、租用等基础业务,发展到现在的以主机托管、主机租赁为基础的数据管理、网络通信、系统集成、网络安全、应用外包、专家咨询等各类技术服务。市场需求的多元化为IDC市场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IDC服务商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联网经营者提供的网络服务将更加个性化、定制化以及专业化,以满足用户上网、电子商务、5G等应用的不同需求,为其提供大规模、高质量、安全可靠的服务。3、竞争企业分析我国数据中心行业已经形成了由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三大运营商所组成的电信基础运营商以及众多的专业IDC服务商共同提供数据中心服务的竞争格局。国内三大运营商依托政策、资源等天然优势,占据国内IDC市场主要份额,专业IDC服务商业务体量相对较小,主要包括万国数据、网宿科技、数据港等公司。图表1:行业内竞争企业基本情况(单位:万元)数据来源:公司年报,尚普华泰咨询整理4、风险分析(1)运营商政策可能导致的风险公司采购的带宽、IP地址等基础电信资源主要由基础运营商掌握,IDC服务提供商在基础电信资源尤其是带宽资源获取方面,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基础电信运营商的市场政策。未来,如基础运营商市场政策出现变化导致带宽等基础电信资源提价或受到限制,将会给IDC行业公司经营带来不利影响。(2)IDC行业准入门槛降低可能导致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近年来,随着视频、5G、云计算和AI等需求的不断提升,数据中心作为互联网应用发展的信息基础设施,市场需求不断增加,许多企业进入IDC行业扩建数据中心机房,数据中心服务提供商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竞争主要集中在服务和专业技术、安全性、可靠性和功能性、声誉和品牌知名度、资金实力、所提供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以及价格上。2014年1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发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取消基础电信和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备案核准”,使得IDC服务准入门槛进一步降低,更多的资金可能进入该行业,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市场竞争的加剧,一方面使得公司面临市场份额被竞争对手抢夺的风险;另一方面,竞争加剧可能导致整个IDC行业的整体毛利率下降。本节选资料出自尚普华泰发布的《数据中心建设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投资要点国内IDC企业逐渐从建设期迈向收获期当前全球IDC行业以第三方数据中心-Equinix公司为市占第一,但对于中国市场而言,头部仍被电信运营商霸占。随着IDC市场规模不断扩张,网络中立的第三方IDC服务商逐步占据市场,并通过差异化经营实现突围。虽然基础电信运营商拥有资源、资金及技术等天然优势,但IDC并非电信运营商的核心业务,电信运营商建造的数据中心多为自用,在区域规划方面需要匹配公司自身网络覆盖的实际情况,灵活性较低。而云厂商对IDC供应商的预期一般讲究深度的客制化服务,电信运营商在这方面难以匹配云厂商的需求。相反,运营商网络中立数据中心在其设施中提供与多家电信运营商的连接,客户可以根据成本及/或网络和应用需求灵活选择合适的运营商。作为专业的数据中心服务提供商,运营商网络中立数据中心公司也根据服务标准、数据中心性能以及对客户需求的回应能力进行竞争。我们认为,即使现时第三方IDC服务商处于劣势,该企业可以通过加大资本支出与提供差异化服务,匹配云厂商对数据中心爆发式增长的需求,从而实现突围。西方的行业发展具参考价值,第三方IDC正透过提供客制化服务急起直追。国内IDC企业例如万国数据与世纪互联正处于生存期向收获期过渡的阶段,未来有望追赶海外企业成为国际领先的第三方IDC供应商。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推动IDC产业发展数字经济深刻改变了全球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数据已经成为了数字经济时代的最核心生产要素。云计算发展至今,其特点主要体现于几个方面,分别是虚拟化(支持用户在任意位置、使用各种终端获取应用服务)、规模化整合(例如,一个公有云中可以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台服务器)、高可靠性(使用了多副本容错技术、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等措施来保障服务的高可靠性)、高可扩展性(云计算具有高效的运算能力,在原有服务器基础上增加云计算功能能够使计算速度迅速提高)、按需服务(云计算是一个庞大的资源池,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来进行购买),要做到以上效果,需要以数据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作为「底层基础」。数据中心作为基础设备,其市场规模持续扩张。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2019年按收入计中国数据中心服务市场的总规模为人民币334亿元,其中运营商中立市场为人民币188亿元,占市场总额的56.3%。艾瑞咨询预计,从2019年到2024年,中国运营商网络中立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为31.8%,而同期美国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为9.3%。在「新基建」时代下,我国首次明确数据中心作为新基建七大重要领域之一的地位。作为互联网产业的基石,中国IDC行业有望获得更多政策红利。IDC行业成长故事不变自身建设并不足以满足IDC行业尤其是行业龙头的高速增长要求。包括Equinix和Digital Realty在内,都需要依靠 M&A 来打开新市场或扩大新市场份额。为了支持收入及机柜利用率保持在高水平,IDC公司近年来在新市场和技术领域进行收购,例如CyrusOne于2018年通过收购Zenium进入欧洲市场;Digital Realty通过在2020年收购Interxion来增加其在欧洲的业务;Equinix通过在2020年首季度对祼机自动化平台Packet Host的收购来增强其技术能力。 Equinix的裸机解决方案有助云端合作伙伴缩短推出巿场的部署时间。据Synergy Research Group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面向数据中心的并购交易数量首次突破100笔大关,并购交易规模约145亿美元。 2015-2019年期间,最大的投资者是Digital Realty和Equinix这两家全球领先的IDC企业,这两家公司的并购交易额占总交易额的31%。全球并购可让IDC公司扩展服务范围及提升技术水平,长远可避免行业出现恶性价格竞争。零售型数据中心龙头Equinix以及定制型数据中心龙头Digital Realty,自2008年以来股价皆大幅跑赢指数,而国内方面,万国数据作为定制型数据中心也录得亮丽升幅,因此证明商业模式无论是零售型还是批发型,均可獲得投資者青睞。未来国内行业将参照海外发展路径,透过REITs化提升直接融资比例、降低资产负债率、并以长期稳定资金来并购实现规模扩张,届时具备高品质服务能力的IDC将进一步取替低端或传统型IDC,长远会以提供更全面服务及布局国际市场为目标,实现盈利持续优化。总括而言,国内IDC公司无论在规模、盈利前景及估值上有着发展空间。展望未来,国内IDC行业,尤其是第三方IDC公司,会受惠1) 中国数字化转型、2)新兴技术的应用以及云计算迅速普及、3) 政府政策支持、4) Reits化等利好因素推动。优质IDC有迹可寻从Equinix和Digital Realty的历来股价涨幅及收入增长速度来看,IDC股价与收入增幅成正比。同时EBITDA增速愈快,公司EV/EBITDA愈高,反映处于成长期的公司会享受估值溢价。以海外成功例子作参考,我们得出1) 盈利能力、2) 客户留存率、3) 技术水平、4) 并购能力、5) 稳定现金流、6) 派息比率为挑选IDC标的时的重要考虑因素。此报告对全球多家IDC企业作出了详尽分析及比较。(文章来源:凤凰网港股)
作者:寒露来源:GPLP犀牛财经(ID:gplpcn)6月3日,市场研究公司IDC发布了智能手机出货量预计数据。IDC数据显示,预计2020年全年的智能手机总出货量将达到12亿部,与2019年相比将下降11.9%,这一预测是基于第一季度的出货结果。同时,IDC预测2020年上半年的出货量或将下降18.2%。IDC表示,出货量下降主要是由于全球经济下行,消费者对于智能手机的需求降低所致。IDC表示,从世界区域来看,由于中国最先从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中走出来,因此中国2020年的出货量下降幅度会在10%以内,下降幅度较小。而欧洲、美洲等地区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还在持续,因此智能手机的销量跌幅较为明显。特别是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家受影响相当严重,下滑将会达到10%以上。长期来看,IDC认为随着5G网络的普及,手机市场的需求会逐步恢复,预计2021年的出货量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反弹,出货量将恢复每年10%的增长,并在接下来的几年中螺旋下降至5%的范围。据IDC发布的2020年我国第一季度智能手机销量数据显示,一季度出货量6660万台,较上年同期下降了20.3%。其中,占10.6%市场份额的小米出货量约为700万台,同比下降33.8%;占18.1%市场份额的vivo出货量约为1200万台,同比下降24.5%。可知,一季度,除了五大智能手机厂商出现了增长下滑,其他品牌也一定程度上遭遇了下滑。根据研究公司TrendForce曾预计,今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的产量将同比下降16.5%。这样看,手机厂商的糟心日子,还要继续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