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夫何修焉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

期刊简介期刊名称:课程教育研究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办单位: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出版周期:旬刊国际刊号:2095-3089国内刊号:15-1362/G4邮发代号:16-129期刊级别:省级期刊描述:《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创办于2012,是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联合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省级期刊,影响因子0.181,现被万方收录(中)等权威机构收录,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社征稿杂志介绍刊社简介《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系内蒙古社科联主管,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主办,面向国内公开发行的教育类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 CN15-1362/G4,旬刊。《课程教育研究》突出反映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和新经验,探索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新思路、新特点。以"科学、新颖、实用、交流"为办刊目标,系国际性、学术性、综合性的教育研究类刊物。《课程教育研究》宗旨:以新科学、新知识、新方法培养新人才,让人才以创新的实践建设美好的未来;为创新教育理论、方法、信息提供展示的平台,交流的通道,让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共同开创中国科学教育的新时代。期刊收录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栏目设置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投稿须知1、《课程教育研究》文稿应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实用性。应立论新颖、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责自负(严禁抄袭),文字要精炼。 2、《课程教育研究》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列应在投稿时确定。作者姓名、单位、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务必写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录稿通知后不再改动。 3、《课程教育研究》文章要求在2000-2400字符,格式一般要包括:题目、作者及单位、邮编、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文章标题字符要求在20字以内。 4、文章中的图表应具有典型性,尽量少而精,表格使用三线表;图要使用黑线图,绘出的线条要光滑、流畅、粗细均匀;计量单位请以近期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为准,不得采用非法定计量单位。 5、为缩短刊出周期和减少错误,来稿一律使用word格式,并请详细注明本人详细联系方式。 6、编辑部对来稿有删修权,不同意删修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我刊同时被国内多家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不同意收录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投稿邮箱:tougaoyun@163.com在线投稿:tougaoyun.cn

《课程教育研究》属于什么级别正规期刊上知网吗可以评职吗版面费

《课程教育研究》省级期刊《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国内统一发行号:CN15—1362 / G4,国际标准发行号:ISSN2095-3089,邮政编码:16-129)已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并获得科学联合会内蒙古学会理事,由中国外语学习研究协会主办的全国性教育学术期刊。以研究为导向的教育学术期刊,旨在以“科学,新颖和实用”为刊物,在国内公开发行。《课程教育研究》反映了新时代教育过程中的新观点,新经验和新方法。为广大教育科研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平台,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欢迎高校,成人学院,职业学院,技术学校,国家中小学,学前教育和其他教育战线的各级和各类一线教师,科研工作者,行政和党员,后勤经理,图书馆和青少年校园和活动中心等校园外教育单位的各种教育者。栏目设置教育研究,高等教育,德育建设,项目研究,教学管理,创新教育,风格和艺术,阅读和写作,综合论坛等。投稿须知1.文稿应具有可靠的材料,准确的数据,新颖的论据,足够的论据,可靠的数据,并对作品负责(严禁抄袭),新颖,实用和科学。文字要精炼2.如果论文的研究工作得到省部级以上基金项目的支持,请注明基金名称和项目编号。3.文章的标题应在20个字符以内,文章应在2000-2400个字符以内。格式包括:标题,作者和单位,邮政编码,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4.本文的计量单位应当以国务院最近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为准,不得使用非法定计量单位;图形应该是典型的,尽可能少的和精确的,并且表格应使用三行表格;线条应平滑,平滑且厚度均匀;黑线图应用于图形。5.所有参赛作品均为文字格式,为了缩短出版时间并减少错误,请详细说明我的联系方式。

体尽无穷

课程教育研究等众多教育类杂志征稿推荐

教育类文章可以发表在《文理导航》,《中国农村教育》,《科教文汇》,《课程教育研究》等杂志上。期刊简介:《文理导航》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登记,内蒙古社会科学联合会主管、中国外语学习研究会主办的综合教育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 15-1355/G4、国际标准刊号2095-3879、邮发代号:16-126。出版数据收录于维普网、万方数据、龙源期刊网。期刊信息: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周期:旬刊期刊级别:省级收录方向:万方国际标准刊号:2095-3879国内统一刊号:15-1355/G4期刊简介:由教育部城市与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办公室、全国农村教育改革专业委员会、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理论部合办,是全国唯一面向农村各类教育,为推动农村教育改革发展服务的刊物。期刊信息:主管单位:教育部城市与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办公室 周期:月刊期刊级别:国家级收录方向:知网,维普期刊简介:《科教文汇》遵循"严谨、唯实、公开、优质"的方针,力求体现"现代"、"实用"、"综合"三大特色。其主要任务是宣传党和国家有关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发展的态势、全面提高科教文工作者的素质,从而推动我国科教文化事业的发展。 为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教育、科研工作者,为其提供科研成果交流、学习的平台,《科教文汇》欢迎广大教育及理论工作者踊跃来稿。期刊信息:主管单位: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单位:科教文汇杂志社 安徽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周期:旬刊期刊级别:省级收录方向:知网 龙源 万方国际标准刊号:1672-7894国内统一刊号:34-1274/G期刊简介:《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系内蒙古社科联主管,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主办,面向国内公开发行的教育类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 CN15-1362/G4,旬刊。本刊突出反映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和新经验,探索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新思路、新特点。以"科学、新颖、实用、交流"为办刊目标,系国际性、学术性、综合性的教育研究类刊物。本刊宗旨:以新科学、新知识、新方法培养新人才,让人才以创新的实践建设美好的未来;为创新教育理论、方法、信息提供展示的平台,交流的通道,让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共同开创中国科学教育的新时代。期刊信息: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办单位: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周期:周刊期刊级别:国家级收录方向:知网 万方国际标准刊号: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15-1362/G4投稿邮箱:tougaoyun@163.com在线投稿:tougaoyun.cn教育类文章投稿:tougaoyun.cn/qikan/jiaoy

笔记本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杂志社社长一行永州调研

红网时刻8月13日讯(通讯员 刘维)8月12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杂志社地方调研工作座谈会在永州市教育局举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基础教育课程》杂志社社长郑疆对永州市基础教育现状及一线教师用书情况等进行了调研座谈。永州市教育局主任督学杨兰荣、基础教育科科长欧阳军,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徐正祥,湖南省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课程》湖南工作站副站长谢龙等出席调研会。座谈会现场。会上,徐正祥院长向大家介绍了永州市一线教师的用书情况。他介绍,以前一线教师获取课程改革及教育相关信息都是通过互联网,网络信息虽然获取便捷,但准确性、权威度都不够。现在,更多老师选择通过《基础教育课程》这样的杂志获得专业、权威、前沿的教育教学信息,为他们的教学实践提供科学指导。交流互动。杨兰荣提出,希望《基础教育课程》杂志社发挥课程中心的专家优势,以杂志为引领,搭建起永州基层教育工作者与教育部权威专家互动互通的桥梁,帮助永州市一线教师快速成长,助力永州市基础教育事业向前发展。郑疆表示,此次调研,杂志社听到了基层一线教师的心声,接下来,将发挥杂志社、教育部课程中心的专家优势,在基层教师专业培训及基础教育教研等领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更好地推介服务湖南基础教育。【来源:红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砂月

教师职称论文发表在哪些期刊上合适?

期刊名称: 教育发展研究刊频: 半月刊ISSN:1008-3855CN:31-1772/G4简介: 本刊涵盖各级各类教育,注重决策参考和分析,适合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育、科研人员阅读。期刊名称:教育探索 刊频:月刊ISSN:1002-0845CN:23-1134/G4简介: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理论期刊。突出理论性、学术性、管理性和探索性。主要读者对象为大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人员,各级教育的人员等。期刊名称:考试周刊刊频:半周刊ISSN:1673-8918CN:22-1381/G4简介:《考试周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主管主办、教育部有关部门重点指导的教育类优秀期刊,是“吉林省一级期刊”,“吉林省精品期刊”前十强。曾荣获2010年度中文期刊网络传……期刊名称: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ISSN:1992-7711CN:14-1307/G4主管:山西省教育厅主办:山西教育教辅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期刊名称: 课程教育研究刊频: 旬刊ISSN:2095-3089CN:15-1362/G4简介《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系内蒙古社科联主管,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主办,面向国内公开发行的教育类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 CN15-1362/G4,旬刊。怎么查找浏览以上期刊呢?查询以上期刊论文内容地址:zhangqiaokeyan.com/LBJH-2020062201操作流程如下:以上就是关于教师职称论文发表的核心期刊分享了,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今宪贫也

基础教育课程杂志社领导班子“结对子”联系指导都江堰市5位校长和教师

中华志愿者网四川讯 日前,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程教材研究所下发《关于印发落实一线规则工作备忘录的通知》,确定由基础教育课程杂志社社长郑疆对口联系都江堰市八一聚源高级中学和友爱学校,具体指导贺章勇校长和刘晓春校长,基础教育课程杂志社主编付宜红具体指导都江堰中学教师王晓、塔子坝中学教师孙远林,基础教育课程杂志社研究员李文辉具体指导北街小学教师宿杨。基础教育课程杂志社领导将进课堂、进班级,帮助学校和校长教师发展提升,每年对“结对子”的学校和教师开展调研或访谈,深入沟通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并指导学校课题研究,指导提炼教育教学成果。课程教材中心、基础教育课程杂志社为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落实一线规则,加强实验区建设,以“结对子”的方式密切与实验区联系,为实验区建设提供问诊把脉、指明方向、指导路径、推广成果等服务,对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都江堰实验区建设的稳步推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孙娟

课题名称:农村高中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的有效途径研究

一、选题依据:㈠选题背景当前世界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交流。很多国家都以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战略重点,力图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中作用日益突出。科技力的竞争最终在于培养和造就创造性人才的教育上的竞争。纵观世界教育改革,强化科技教育已是当今世界教改不可阻挡的趋势。党的十九大提出“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的指示精神,聚焦“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两翼同等重要”的重大议题。这充分说明一个国家创新发展离不开科学普及。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虽然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总体水平在上升,但发展依然不平衡,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依然较大,这已经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之一。在中学大力加强科学教育,让孩子们热爱科学、崇尚科学,长大后投身科学,实现科技创新的接力和传承,是科学普及的重中之重。㈡国外研究状况美国科技教育在硬件、软件、理念上处于领先位置,具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建立众多的科学教育场馆。美国科学教育场馆拥有许多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展品,提倡参观者动手动脑、共同参与,是孩子们体验与互动的好去处。大量的动手实践机会,能有效提高孩子们的科学素养。这些教育场馆有专门培训科技教师的工作坊。工作坊内设备齐全、材料充足、资源丰富、教材多样,可供美国各中、小学校的科技教师进行实验、开展活动。同时,工作坊每周都有与场馆展品相关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活动,支持美国科技教师专业化发展。二是借助互联网技术为科技教育打造了便捷平台。在ISTE 2017美国教育科技展上,谷歌教育(Google Ecation)工具如今已占领美国课堂,旗下智能办公套件G Suite的用户多达七千万。谷歌展出了Pioneer先锋项目的升级版Expeditions,该版本使得学生在多个不同设备上体验虚拟现实技术。三是倡导学生“动手”。在美国国家技术教育标准中明确提出,对于许多学生来说,亲身体验---通过动手,而不仅仅是看和听---的学习效果最好,而技术学习强调并利用这种能动方式。㈢国内研究状况我国在科技教育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安徽省庐江二中束义福老师在《中小学科技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一文中就科技教育目标、内容、原则、途径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论述。在文章中,科技教育可以利用校广播站、黑板报、刊栏、阅览室、科技节或科技周、科技成果展、专题报道等形式开展科技教育宣传。通过开设高质量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课外科技活动形成一种最优化的科技教育活动新格局。另外,华东师大的任友群教授和上海易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徐少权认为,STEAM教育是破解中国科技教育难题的一剂良方。所谓STEAM教育指的是一种融合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人文(Art)和数学(Mathematics)等学科的新型教学方式,它强调学生在项目和问题引领下,运用多学科知识创新地解决真实问题。㈣研究价值当前,我国科技教育存在问题较多。学生科技思想意识薄弱;教材无法体现科技教育的科学施教问题;学生科技素养薄弱;教学方法老化,与学生各方面发展不相适应;教学评价手段制约等 。尤其是农村中学,这些问题更为突出。1.理论价值: 通过本课题研究,改变传统科技教育重知识、轻活动的局面。在科技教育实践中,以探究科技为手段,以科技活动为载体,以创造为目标,让学生不仅活动科技知识,更主要建立科技价值观和道德观,活动探究规律的方式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2.现实意义:本课题将对农村中学科技教育的途径、方法、评价做理论研究和实践验证,总结实践经验,为农村科技教育的本地化、校本化、特色化、实效化、前沿化做出有益的探索。形成一套具有我校特色的科技教育校本课程资源,探索出具有学校特色的科技教育活动和实践模式。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科技教育活动体系、活动方法和评价体系。为其他农村学校的科技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研究内容㈠研究对象1.开发以科技教育为主题的校本课程2.组织教师挖掘整理校本课程资源,编写系列校本课程资料。全校各班级开设科技校本课程,普及科技教育。3.制定全校、小组、个人各类活动方案。根据学生特点,组织观察实验类、制造类、科技文艺类、科普创作类、论文撰写类、科技竞赛类、科学实践类、创新类以及科技主题活动。4.让学生走出校门,到科技活动站或者科技场馆进行调查研究、参观访问、生产实践等活动。5.学生生活科技化,加强科技创新的培养和开发。把现实生活作为科技教育的资源,带学生融于生活,通过观察、探究、实验、操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体验科技价值,研究科技实质,养成科学精神。6.建立科技教育效果评价体系。㈡总体框架课题项目设计科技教育五个层次,依次进行实践和研究。1、科技思想道德教育。包括科技目的、科技品质、科技价值、科学精神等内容,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学会科学思想,掌握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态度,善于区别真伪,破除迷信,追求真理,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教育学生进行科技活动是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有报效祖国、振兴民族的气节。在科技活动中,特别是在发明创造中以独立的人格为基础,依靠正当的、独创的劳动获得成果;要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创造精神、竞争意识以及严谨、质疑、奉献等品质。2.科学知识教育。由于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能提高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所以科学知识教育成为现代科技教育的一个基本要素。尤其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越来越重视科学知识的教育,现代科技知识的教育内容应作适时、适度高速和补充,增大科技含量。3.科技技能的培养。科技技能包括动作和心智两个方面。在中小学科技教育中让学生多动脑动手,加强练习,形成一定的科技技能,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归纳、演绎、假设、抽象、分析等方面的知识,动脑动手形成设计、操作、反馈等一系列科学研究的技能。4.科学思维的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多元性、辩证性,逆向性、主体性、创造性等。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收敛思维、整体思维等。㈢重难点1.具有科技教育特色思想的骨干教师队伍的培训研究。具有科技教育思想的骨干教师队伍培训是科技教育的前提和决定力量,关系着科技教育工作的成果,决定着科技教育的成败。农村学校这方面师资力量较为缺乏。2.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的建设是科技教育的关键和重要内容。它们既是研究的重点,也是研究中要突破的难点。3.改革师生评价为创新性的开展好科技教育,首先将改革师生评价模式,包括实施过程中的各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科技教育课程教学设计、科技教育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科技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和科技教育教研模式研讨。㈣主要目标1.通过课题研究实施,探索出具有学校特色的科技教育活动目标层次和实践模式;2.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科技教育活动体系、活动方法和评价体系;3.形成一套适合学校进行科技创造教育的校本课程资源;4.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素质;5.造就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研究型师资队伍。三、思路方法: ㈠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1.以科学实验活动深化科技教育科学实验是科技工作者取得科学依据的重要手段,也是青少年深化科技知识、培养严谨科学态度的重要手段。青少年对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怀有新鲜感和好奇心,根据这一心理特点,在学生原有认识水平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学生常见的、感兴趣的自然现象进行实验操作,把劳动教育与科技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并有意创设生动地展示科学意境,揭示科学知识奥秘,诱导学生进入一个认识自然、探索科学原理的境地,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2.以科技竞赛活动激发科技教育科技竞赛活动是激发学校开展科技教育和学生参加科技活动的动力。科技竞赛活动也符合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好胜心和求知欲的心理特征。科技竞赛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学校更加重视科技教育,也可以使学生在选定的科技活动项目上或在完成各项实验过程中能较深入地钻研有关知识。学生参赛的积极性越高,就会越深入学习,就越会感到学有所用,从而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3.以科技基地建设充实科技教育科技基地是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是科技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由于观察和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基本途径。科技基地建设的目的是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参加观察和实验活动,从而获得知识和锻炼的机会。4.以科技讲座、录像、展览拓展科技教育通过科技讲座、科技录像、科技展览等拓展学生的科技视野,让他们了解自然,了解科学技术。了解科学技术在现代经济建设中的巨大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科技兴趣,培养科技意识。㈡具体研究方法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手段 1、文献研究:对近几年来有关科技教育工作方面的文献资料、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归纳比较,筛选出有效的经验,为本课题的研究所借鉴。 2、调查研究:通过调研、测试、开座谈会等手段,了解目前学校科技教育的现状分析研究,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使实验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 3、实验研究:通过对实验因素和无关因素的控制,探索农村高中校科技教育的实施途径,优化科技教育效果。 4、研讨法: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加强对变量的研究,不断改进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操作质量。 5、行动研究法。即行动者用科学的方法为解决自己实践中的问题而进行研究。其主要环节包括计划、行动、考察和反思。㈢研究计划研究项目实施计划(含分阶段完成工作任务的指标) 1、第一阶段(2018.11--2019.2)实验准备阶段。 成立课题组,通过调查收集资料,对资料进行初步整理,制订实验方案,提出实验假设以及完成实验的总体设计。 2、第二阶段(2019.3--2020.2)实验研究阶段。 按实验方案组织实施,抓好实验过程的数据收集,整理,加强实验过程管理,不断提高操作体系,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做好阶段性成果的总结和经验推广。 3、第三阶段(2020.3--2021.10)实验总结阶段。 对整个实验研究进行系统总结,整理实验材料,写好实验报告,邀请有关领导及专家对实验成果作出科学的鉴定,积极做好实验成果推广和深化研究。㈣可行性1.课题组师资力量雄厚,师资结构合理。学校现为省级规范化学校,课题组成员是区级教育骨干,业务精、素质好,勤于钻研,乐于奉献,有开拓创新精神,参与过多项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研究实施小组成员对科技教育有较深入的研究,在指导学生科技活动方面成绩突出,是一个优秀的科研团队。2.课题研究基础扎实。学校十分重视课题研究,先后承担多项市级教育科学重点课题,全校教师人人参与教改行动,现已有多项课题结题。3.硬件建设及研究经费满足研究需要。四、创新之处:1.注重通过真实的任务,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学以致用,永远是教育的最直接目的。因此,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让学生参与更多的实践操作,是开展科技教育的必要条件。学生在课党上、书本里所学到的理论,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只有经过自已的亲身实践,知识才能变得丰满、深刻。2.建立以资源为支持的科技教育体系完善科技教育硬件,建立科技教育站,利用城市科技教育场馆,在学校中建立实验室。不仅为科技教育提供仪器设备和教具学具,而且提供自主学习探究所需要的丰富的资源支恃。包括活动方案、图书资料、网络资源、工具、仪器设备、材料、学习的认知工具等。同时,建立系列立足于科技教育场馆的活动方案和评价体系。五、预期成果:1.学生通过系统的科技教育与创造力的培养,科学素养得到全面提升,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2.教师在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将该笔传统的管理手段、教学方式,确立新的教学行为模式,在实践与反思过程中不断探索,得到锻炼和提高;3.一系列的研究活动深入挖掘和系统全面整合将带动教育管理水平、学校教研水平、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4.成果主件:结题报告。六、研究基础和条件保障1.学术简历:课题主持人先后担级部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对科技教育有丰厚的一线经验,也多次参加课题研究培训班培训,多次深入北京、上海、浙江等省内外名校参观考察,带回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并对学校科研队伍进行培训,引导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进行实践,使学校科研工作水平不断提高2.研究基础:课题组主要成员均承担过课题研究任务,且顺利结题。课题研究成果成为本课题组的重要参考资料,对新课题的研究作好了必要的准备。课题负责人在课程建设和实践活动方面有一定深度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方法和经验。课题组成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组织能力强,能够保证承担课题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3.承担项目:从2015年开始,课题组负责人开始主持校级研究课题《高中分层教学下的选课走班的实践和研究》。经过努力,课题成功结题并取得多项实践成果。在2016年莱西市中小学课程建设现场会,2015级学生的分层选课走班实践成果做了全面展示并进行典型交流发言。2017年课题组成员承担研究青岛市十三五规划课题《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和研究》(课题编号:QJK135C322)和省基础教育科学规划管理办公室课题《基于高中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教学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SDJG13517134)。在课题研究和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三篇。其中,《高中定制类课程的实践和反思》在《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社论文评选中获得优秀论文二等奖。其中基于高中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教学变革实践与研究成果《打造选择性课程体系 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获得2017年青岛市教学成果评选三等奖。4.条件保障:⑴技术支持:邀请青岛及省外专家为课题的理论指导,进行具体指导。在课题组的组织下,调动学校一线有经验的教学能手和优秀班主任进行实验,保证实验的实效性。⑵经费支持:我校领导一直以“科研兴校”为理念,在教学科研方面一直给与大力支持。可以为本次实验提供足额活动经费和设备,并从政策方面给与支持和帮助。⑶时间保证:课题组成员均有充足的时间参加本课题研究工作。⑷科研条件:本课题将集全校科研力量进行综合研究。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兵娃

研讨会|数字历史如何成为可能:理论、路径与实践

2021年1月10日,由《探索与争鸣》杂志社主办、上海师范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承办的“数字历史如何成为可能:理论、路径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光启国际学者中心召开。来自南京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探索与争鸣》杂志社和上海师范大学的数十位学者,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展开了热烈的学术讨论。此次研讨会既是《探索与争鸣》杂志社所举办的“全国优秀青学术年度论坛”第十讲,也是上海师范大学数字人文中心成立以来举办的首场学术活动。会议现场理论探索首先,南京大学历史学院的王涛教授进行了题为《历史书写的数字化转向》的报告。王涛教授总结了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认知变化,从最早认为数字史学仅仅是一种方法,到近期发现数字史学促成了新的数字生产转型、能够改变学者们的思维方式和问题意识。他认为数字人文带来的这些改变,对历史研究乃至整个人文学科的研究都产生了影响。王涛在接下来的报告中重点探讨了两个问题:即数字史学中的数字化转型与史料外延的改变,以及跨学科与研究方法的改变。他认为,这个时代正如德国学者茂尔所言:“没有什么东西是不能进行数字化的”。2019年,国家图书馆将2000亿条公开发表的微博进行了收藏,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显示了史料的形态其实是多元的。可以想象,这2000亿条微博在被收藏之后,就可以进入未来历史学家的研究视野当中。随着数字化的发展,史料的外延在扩大,历史学者也越来越可能实现“史料自由”。数字化技术也擅长将不同类型的史料进行关联。对此,王涛以一项美国历史早期政治意识形态的研究为例进行了讨论。在该研究中,研究者将图书馆借阅材料、借阅者身份信息、选举报告中的借阅者政治立场等几种材料结合起来。研究得出了一些有趣的结论,如美国早期民主共和党人的意识形态偏向于孟德斯鸠、卢梭等思想家,而联邦党人者认同休谟、伯克等人的理念;两党人阅读对象的范围非常广,但如果对其阅读网络结构进行勾画,则可以发现两党人彼此之间虽有疏离,但又被一些阅读的内容和对象勾连在一起。这本来是很复杂的意识状态,但借助数字化方法可以进行清晰的描述。王涛也指出,数字化不一定就是好的,有“硬币的另一面”。有时有了数字化的材料之后,我们也许会只关注那些已经被数字化的材料,而忽视了那些没有被数字化的材料。一个很有趣的例子是,在加拿大的学者当中,从二十一世纪初开始,突然有许多学者开始使用一种十九世纪的报纸作为研究材料,因为在当时这种报纸受到了数字化开发。学者们因为这是一种很容易使用的材料,开始大量使用,反忽视了其它可能性,认为非数字化的东西是不存在的,这就带来了一个盲点。除此之外,王涛强调,普通意义上,我们认为数字化处理就是将文献进行扫描,进行结构化处理。但事实上,我们也可以从超越的角度进行理解,数字化意味着一种跨学科的合作方式,或者说一种新的问题意识,这也和“新文科”具有联系性。正如美国历史学家学会的主席麦克尼尔所认为的那样,纸质文献为王的高峰时期已经消退了,历史研究要展开更多可能性,用更多方法、更多材料来进行历史解读。举例而言,用激光雷达数据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更多的历史真相,如还原玛雅文明活动范围。对此,王涛呼吁学者们应该跳出舒适圈,充分运用更多技术手段。某种意义上来讲,技术可以改变世界,也可以改变我们的世界观。正如麦克卢汉所讲的那样,“媒介即是信息”。数字史学帮助研究者创造了新的问题域,帮我们发现问题、打磨问题。但找出的问题只是一种可能性,并不是研究工作的全部。对此,王涛认为对于这些问题需要经过历史学者的继续研读和分析,基于学者的学识和立场展开解释,才有可能将研究进行推进。此后,南京大学历史学院的梁晨教授以《从微观数据到宏观历史:作为桥梁的数字史学》为题进行了报告。梁晨教授认为,数字史学发展到今天,学者们已经在概念与内涵、理论与方法、效用与限度等诸多进行了讨论和研究。但是,在历史学家普遍关注的一些核心议题上,比如如何在理论与方法两个层面将数字史学研究与传统史学研究结合起来,仍缺少研究与对话。在他看来,历史学者不必将数字史学视为异类似的新范式,实际上,它与传统史学在理论和方法上都有很强的一致性。梁晨教授指出,史学虽然有不同的解释和理解,但如果我们回顾现代史学一百多年来的发展历程,会发现似乎存在一条线索,即微观史和宏观史的相互竞争及交替领先。19世纪兰克史学兴起后,实证史学逐步大行其道。20世纪以后,学者们已经不再满足于愈发细碎化的实证研究,这也就有了20世纪30年代年鉴学派的异军突起,长时段和整体史成为学界热潮。再历三、四十年,到了20世纪70年代前后,新文化史、社会史研究兴起,宏大叙事走向式微,微观史称谓新潮。直到最近的几年间,学界又开始反思微观史学。吉尔迪、阿米蒂奇在《历史学宣言》中,认为现在的微观史学完全抛弃了宏大叙事,是有问题的。他们提出了一个很有启发性的解决方案,即“微观史档案研究与宏观史框架的完美结合”。百余年间,微观和宏观已有数番争锋,背后反映的其实是历史学者力图沟通“求实”与“求是”的价值观和难以克服的困难。梁晨认为,过往学界主要是通过“拉长时段”和“拉低眼光”两种方法来平衡微观与宏观研究。这些方法固然有用,但取得的效果也不能完全令人满意。实际上,在微观个案和宏观规律与认识之间,还存在中观群体。刘子健先生曾有言:“大题小作,未免可惜。小题大做,那又何必?”他认为唯有中层问题是“既可以从大处着想,又不会困于细项”的选择,所以史学研究应该走向中层,由中观来沟通宏观和微观,而数字技术或数字史学恰在这方面具有独到的效能。因为走向中观并非易事。中观研究既涉及到规模性的群体,也涉及到长时段,由此就产生了三维的分析数据,无论是资料的获取还是分析都具有很大挑战。但数字技术,特别是量化数据库构建,可以为学界提供一些新的解决思路。学者可以从大量史料中找到各种各样的微观历史数据,这种微观历史数据既可能存在于结构化史料之中,也可以通过新技术方法去主动挖掘,比如从数据库的海量数据中挖掘人物数据等。这些微观数据本身可能没有结构,但被收集起来之后就成为结构化的数据集合,这种数据集合背后所反映的通常就是一个具有时间延续性的群体,这为连续和深入的中观研究提供了可能。梁晨以自己所在的“李——康”研究团队近年来的研究举例,介绍了由不同数据库连接形成多代人物信息数据库,以及构建时间轴上的动态数据两种对历史学发展有意义的研究方法。梁晨指出,无论是历史研究还是社会科学的研究,重要的目的都是观察“人”,观察人类社会和行为的变化。他认为,虽然观察和分析变化有各种各样的方法,但无论如何,在“可能”的前提下,定量方法依然是一个最佳途径。要进行定量分析,就一定要有群体和时间轴,没有这两个因素作为基础,定量研究是无法开展的。中观数据库的好处恰在于能够在这个层面为我们提供帮助,特别是有了时间轴的概念之后,“变异”可以被连续被观察,这就可能会得到统计意义上的规律,从而可能促进史学理论的演进。如此一来,就能从中观的“求实”研究,走向宏观的“求是“研究。正如何兆武所讲的那样,历史研究有两个层次,一个是史实的认知,一个是对历史的理解和诠释。量化方法可以帮助解决第一层面的问题,但正如王涛教授所言,第一层面问题的完成不等于是好的历史研究,也不等于历史研究的完成,但仍然非常重要。有了新的史实认知,对于后一层次的理解可能会有帮助。当这种认知是连续的,本身就和理解与阐释更加接近,而不再依靠想象或更多跨越时,我们所做的历史阐释就更有基础。梁晨认为,在这个层面上,数字史学更好地沟通了微观研究和宏观研究。数字史学虽然是新方法,但它和传统史学的价值及目的是契合的,并且能更好地推动传统史学研究。在本单元的最后,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的赵思渊副教授就《嵌入史学的数字人文研究》这一主题进行了报告。赵思渊指出,早在2009年,中文学界就有许多对数字人文进行探讨的文章,但“数字人文”作为一种学术理念和方法,进入制度性的学术体制之内,尤其是进入到文史学科的学术体制之内,相对来说比较晚。赵思渊表示,如何将数字人文作为一种方法嵌入人文学科的既有教学科研体系,如何在不同学科话语中论述数字人文方法的价值,令不同学科的参与者在各自学科推进原创研究,令数字人文项目在学术共同体中获得公开的评价,均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赵思渊认为,数字人文对历史学来说意味着研究环境的改变。无论是开发数据库、分析工具、专业软件还是建设数字人文研究平台,都是在改变研究环境。数字人文的方法与理念,也需要与人文学科的课程体系结合,真正帮助学生实现能力提升。掌握数字分析工具的过程的确有困难,面对未来更多样化的史料形态,这对历史学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有点痛苦但必须跨过的门槛”。他还指出,在“新文科”建设中,“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与数字人文关系密切,但具体应该怎样做,仍需要学者们一起寻找答案。在数字人文研究的方法论上,赵思渊指出做“中观”的研究时,所整理的数据可能已经包含了立场。以自己的研究为例,对于明清时期的史料,从非结构化的形态转换为结构化的形态,从描述性资料中提取数据,这本身就包含了研究者对史料的认知。除此之外,赵思渊还特别提到,史料数字化工作的根基仍然应当是史料学。在第一场讨论的点评中,赵思渊指出,每个时代的历史学家有不同的方法论,对于今后的历史学者来说,如微博、网络原生文本等都会成为史料,这和传统的史料形态有很大不同,但历史学家均要想办法进行处理。同时,历史学家也面对一个危机,即数字化的材料迭代、消散更快。如何保存数字原生文本,也是历史学需要考虑的问题。在最后的讨论环节,王涛表示,历史学者的研究收获与使用的工具有关,使用数字史学的方法,获得的研究成果也会与传统史学的研究有所区别。但数字史学的工具也不是万能的,不可能面面俱到,也具有局限性和适用范围。无论是《历史学宣言》、年鉴学派、数字史学还是具体到量化方法层面提出的长时段研究,均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除此之外,王涛认为无论是量化史学、数字史学还是“新文科”,从史学史的角度来看,其实都不是全新的,早在上世纪,就已有学者比如鲁滨孙认识到要将其它学科的知识应用到历史学研究中来。一方面,我们要把数字史学当成一种可能性,另一方面也不能将它当成“万能药”。历史研究需要“对症下药”,根据具体的问题进行展开。他指出,正如梁晨教授所讲得那样,要把宏观、微观、中观的研究结合起来,未来的历史研究才是更有说服力的。梁晨则针对赵思渊提出的问题分享了个人的体会,例如跨学科研究开展时困难重重,成果如何认定、合作经费的支持等,都面对诸多限制;在和技术专家的合作中,大家理念上的冲突、对申请经费渠道认识上的不一致等等,也都是非常现实的问题。这些问题对新学科的发展方向都会有限制。但是,无论存在怎样的困难,学科总会发展,数字史学是一种不可回避的发展方向。就中国史而言,无论是古代史还是近现代史,史料都在被不断数字化。史料的样态已经发生改变,研究方法是很难不变化的,如果拒绝这种变化,反而可能影响自己的研究成果。数字化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现在的生存环境,数字史学是必须要回应和关注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培养下一代学者,就成为重要的问题,目前以南京大学为例,王涛在这个方面已有开拓性的工作。但这样的课程仅仅有一门显然是不够的,怎样建立一个培养体系,将不同学科纳入进来培养学生,将技术和史料的考定结合起来,都需要进一步考虑。蒋杰副教授就课程建设方面进行了补充。在2008年,上海师范大学本科已经开设数字历史方法论课程,研究生亦开设相关课程。他认为赵思渊提出的“数字人文究竟是方法还是学科”,不仅是一个要思考的问题,更是一件要做的事。他认为对于八零后和九零后的学者来说,这可能是一个历史机遇。数字历史未来可能仅仅作为一个方法,但也可能成为一个“门派”。除此之外,数字人文的研究工具,比如GIS、R语言Python,历史学者究竟要不要学,要学到什么程度,例如数据分析到底是自己做还是请专业人士来做,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董建波副教授则认为,对于蒋杰提出的“要不要学”这个问题,他认为“学还是要学的”。对数据挖掘、文本结构化、史料量化等方面,如果不学,那么在阅读材料时,对哪些材料能用,哪些材料能挖掘就会无法感知。至于要学到什么程度,董建波认为能尽量学到什么程度,就要学到什么程度。例如,做计量分析要用到统计学,则要尽量达到统计学专业的水平,用ArcGIS,就要尽量达到地理学的专业水平。董建波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在研究完成之后,可以咨询专业领域的专家对研究成果进行检查,以纠正错误、获得建议。空间与历史第二单元的讨论围绕“空间与历史”这一主题展开。首先,来自四川大学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的霍仁龙副研究员,以《基于GIS的南方丝绸之路交通路线网络重建与研究》为题进行了报告。霍仁龙副研究员介绍到,一提到丝绸之路,大家想到的通常是北方的丝绸之路,但丝绸之路还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南方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是从成都出发,经过云南出境的交通网络体系。南方丝绸之路研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有一个热潮,但是现在由于资料和研究方法的限制归于沉寂。霍仁龙副研究员的研究正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GIS平台,重建了汉晋至明清时期4个时间断面的南方丝绸之路交通路线网络体系,并量化分析了自然和人文因素对古代交通路线走向的影响。霍仁龙副研究员介绍,他的研究中主要使用四种资料。其一是历史文献资料。许多官私文献中记录了交通节点、交通路线走向,以及交通节点之间距离的信息,如唐代《云南志》记载了从成都到云南大理每一站的里程数。但是这个里程数到底是怎样形成的,现在的研究还很不足。其二是当代历史地理学与考古学等的研究成果,比如谭其骧先生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以及方国瑜、蓝勇、陆韧、郭声波、杨正泰等几位老师的研究,这些研究考证出了许多汉晋至明清时期南方丝绸之路的交通节点和路线走向。其三是实地调查资料。现在的历史文献中关于交通路线具体走向的记载较为缺乏,所以对交通路线走向的复原也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大量的田野工作。其四是当代交通路线和遥感影像数据,如全国基础地理数据、谷歌影像数据等。除此之外,研究中还用到DEM数据。在这些资料的收集与处理之上,霍仁龙的研究重建了汉晋至明清时期四个时间段的交通路线网络体系。研究还分析了自然环境,如海拔高度、坡度等因素对西南山区交通的影响。此外,霍仁龙还研究了古代交通里程的问题,比较了不同时期文献资料记载的里程数与实测距离之间的偏差值,研究了影响这些偏差值的自然影响因素。随后,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余开亮助理研究员进行了题为《清代中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市场整合及地区分工模式的转变(1738-1820)》的报告。余开亮研究员介绍到,早在二十年前,学术界就有明清经济的“大分流”和“内卷化”论之争,两种观点的主要分歧点在于明清经济发展水平是有发展的增长还是无发展的增长。对于费惟恺教授所提出的广泛型、斯密型、库兹涅茨型三种经济增长模式,学术界已有观点认为明清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属于“斯密型增长”。余开亮所讨论的问题,则是在此之上进一步讨论两个问题:第一,明清“斯密型增长”何时达到极限;第二,在达到极限之后经济发展又有怎样的表现。其中,“斯密型增长”的极限又可具体为市场扩展的极限,因此余开亮的研究通过分析市场扩张现象的过程,来研究“斯密型增长”的发展过程。余开亮提到,目前关于市场研究的发展,学术界主要通过计量分析的方法开展,他的研究同样采用计量分析的方法。研究中使用了“清代粮价资料库”和CHGIS数据库中的数据,通过相对价格法研究市场整合问题,通过GIS空间统计分析研究价格的空间自相关性,并通过地区差价研究贸易动力和套利空间。研究发现18世纪后半期市场分割程度越来越严重、粮价与空间自相关性降低、地区之间贸易套利空间减小等结论。接下来,华东师范大学的董建波副教授以《附寄人口与农家生计——1944年浙江新登县<户口清册>分析》为题进行了报告。董建波副教授及团队近年来在从事关于近代地权相关的研究。关于近代地权存在集中论、分散论、稳定论三种观点。董建波的团队通过对地籍册、地价册、田赋清册、承粮户折等材料的比较,对浙江杭县和新登县农地产权进行研究,其结果支持稳定论的观点,同时也发现两地土地流转方式等方面的差异。目前,董建波及其团队正在利用土地册记、地价登记、户地印图等,开展对更多地区地权配置、地权结构的计量分析。董建波指出,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人口数量、结构与土地经营之间的关系,主要关注附居和寄居人口。在研究过程中,主要使用到的文献资料包括人口资料《户口清册》,土地资料《田赋清册》、《承粮户折》等,通过对人口、土地数据的比对,分析附居和寄居人口特征和人口整体特征,讨论附居和寄居人口中各类家庭所占比重,以及附居和人口农户家庭生计等问题。他在研究结论中提到,附寄习俗都是具有社会保障功能的“制度性”安排,对于附寄人口生存、附寄主户家庭生计,以及区域农村经济都具有积极作用。在第二单元的点评环节中,董剑波副教授指出,霍仁龙副研究员的研究给出了古代文献中记载的交通里程数与实测距离之间的精确差异值、量化分析了自然环境对交通路线走向的影响、使用不同截面的数据对同一区域长时段的交通线变化进行对比,其研究成果对于许多研究都具有启发意义。霍仁龙则认为余开亮研究员的研究解决了一个经典的大问题,用量化方法呈现了怎样判断中国社会已经达到“斯密型增长”的极限,以及达到极限之后有什么经济上的表现。研究中使用了经济学领域的相对价格方法和地理学领域的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区域研究进行了结构,得出了具有创新性研究的结论。他进一步讨论到,在数字史学的研究中,要注意时间维度的运用,同时也应该将空间维度加入到研究中,以获得更有价值的结论。余开亮则认为,董建波的研究可以再注意基尼系数等问题,并进一步提出其研究与传统地权分配研究的比较、以及阶层差异问题。在随后的自由讨论中,各位老师就数字化工作工作量、计算机代替人工建立数据库、OCR识别等问题进行了发言。文本与历史第三单元的主题为“文本与历史”。在本单元中,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欧阳剑教授首先以《数字人文视野下的古籍开发与应用实践》为题进行了报告。欧阳剑教授回忆,他对于古籍的数字化研究始于2013年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那时大家还没有意识到“数字人文”这个概念。古籍的数字化其实已经进行多年,学者对于古籍的开发应用,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和理解。他的报告分别从“数字人文视野下的古籍开发应用思路”、“古籍基础数据建设”、“古籍应用平台建设”三个角度出发进行探讨。欧阳剑首先介绍了数字人文视野下的古籍开发应用思路。他认为,数字人文研究对人文数据提出了独特的要求。过去的古籍,侧重于“读”的一面,对古籍的“分析”是有限的。目前,在“读”的方面其实仍有可以发展之处,主要在于古籍全文检索、古籍存真阅读、古籍文献数的数据之间融合等。在此之上,则来到了数字人文的层次,侧重于文本化、数字化、知识化的研究。目前,古籍数字化虽然已经开展多年,但很多还集中在传统的阅读状态,知识较为分散。他自己的研究目标,就在于实现古籍数据多元化、整体化的研究对比与分析,用大数据的理念探索古籍文献研究方法,创建古籍分析工具及平台,并进行典籍知识化。在古籍基础数据建设方面,欧阳剑认为数据是数字人文研究的基础和核心之一,必须开发具有完整性、可计算性、重用性等重要特征的数据,以体现数字人文方法和传统方法的差别。他强调,古籍的数据化是一个过程,首先是数字化,其后是文本化、数据化和知识化。在数据构建中,要考虑到时间、空间以及事物关系三个角度,构建“三位一体”的数据。他的研究,是从文本分析与挖掘、到古籍阅读、再到典籍知识图谱,慢慢放大,其核心在于古籍及其编纂者的数据,这些数据关联起来就形成了一个网络。除了在实践方面,欧阳剑也在理论方面进行了探索,挖掘数据之间的关联、进行数据复原并进行知识发现。目前,他的团队已经积累超过250万条古籍目录和22万条古籍信息。在古籍平台建设方面,欧阳剑及其团队主要关注“精读”和“泛读”的问题。他介绍到,平台建设的目的,在于满足人文学者古籍精度需要的同时,也辅助人文学者古籍泛读的要求。平台将图像、文本、数据和知识组织起来,支持古籍阅读、知识服务、量化分析、文本挖掘及分析需求。随后,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的朱军研究员开展了题为《观点挖掘与情感机器:由AI诗歌的AI分析谈起》的报告。朱军研究员介绍到,他的这项研究缘起于一次参与人工智能方面的经历。在文章的撰写过程中,他发现人工智能领域也存在广泛的跨学科研究,其中数字人文可能是人文学者们重要的研究突破口。他的研究,关注如何从“情感机器”走向诗性语言之思。朱军指出,情感分析关注文章的观点,往往被作为一个“迷你自然语言处理任务”来理解,更加聚焦于限定范围,不需要“理解”句子或者篇章中的全部语义信息。而人工智能在学习诗歌语言时往往只需要理解到“属性级”或“句子级”,这也使得人工智能在“剪句”创作中游刃有余,而在“篇章级”的理解中能力较弱。此外,朱军对“情感机器”的维度和“心智社会”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AI诗歌的技术进展进行了介绍。朱军认为,需要通过进一步开启生物与日常世界打交道时的行为方式研究,使得人工智能在可能的情境中直接把握意义,不断探索、熟悉、改进与世界交往的方式,打开算法时代情感与文学的拓展路径,才能促进学界对人类“知情意”的重新理解。本单元的最后一位报告人是上海师范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的蒋杰副教授。他的报告题目为《人以群分:中国国民党军事将领的群体传记研究》。作为由法国埃克斯—马赛大学安克强教授团队所从事的“近代中国精英人物”研究的一个子课题,他的此项研究需要利用数字人文的方法开展一个群体人物的研究。具体而言,需要借助数字人文的一些新工具、新方法,提取国民党军事将领的年龄、晋升时间、派系、教育背景、籍贯等基本信息,然后展开分析,并由此给国民党的军事将领绘制一幅群体“画像”。他同时也希望通过这一研究检测数字人文的理念与方法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有效性和局限性。在第三单元的讨论环节中,由王贺副教授对三位老师的研究进行了点评。圆桌讨论在三个单元的报告结束后,会议进行了简短的圆桌讨论。主持人蒋杰副教授指出,这次会议的题目已经纵然已经缩小到“数字历史”,并划分为三个专场,但即便如此,各位学者相互之间形成理解和对话还是存在困难,这可能需要大家更多参与学术会议和撰写文章,深入沟通,来突破学术壁垒。王涛教授认为除了理论上的研究之外,还需要更多开展研究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梁晨教授表示,目前无论是做实证还是理论研究,大家已经在许多问题上有共鸣,例如对霍仁龙副研究员所提到的将空间因素放在时间序列中成为动态研究,他自己亦深有体会,对蒋杰教授的研究也很有兴趣。赵思渊副教授也表达了对动态历史研究的期待。霍仁龙副研究员表示了对本次会议的感谢,他认为无论是理论探讨还是案例分享,都使自己收获颇丰,并表达了对进一步交流学习的期待。余开亮研究员表达了对会议的感谢,并既期待更多具有建设性的看法出现,也期待上海师大数字人文中心未来有更多研究突破。董建波副教授表示对于自己来说,这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对自己的研究很有帮助。欧阳剑教授表示,交流机会来之不易,令人意犹未尽,希望在未来能够与大家有更多交流。朱军研究员对跨学的研究表示了期待。(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黄飞鸿

《新课程评论》2019中学校长公益论坛举办 专家校长共论“新高考与创新人才培养”

人民网长沙12月23日电 “新高考”改革后,关于优化育人方式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问题受到高度关注。12月21日至22日,由中南传媒、湖南省新教材有限责任公司《新课程评论》杂志主办的“新高考与创新人才培养——2019中学校长公益论坛”在海口举办。来自全国30余省区的500多位校长、局长汇聚海口,共同研讨“新高考与创新人才培养”的话题。此次论坛上,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先生,以《新高考与创新人才培养》为题,从教育如何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如何理解和应对新高考,大学先修课程等方面带来了精彩的报告。海亮教育集团总校长、原杭州二中校长叶翠微,从“摆渡人”的教育隐喻出发,认为新高考是学生、教师和家长的一次远行,而教育者自己应该肩负起“摆渡人”的使命。浙江省温州市龙湾中学校长蔡朝晖立足于选择性教育的人才培育,就新高考背景下选课走班的具体实践进行了详细介绍,理论性与操作性兼具。上海交通大学招生办主任王琳媛从国际高等教育的最新发展趋势出发,就构建多维多层可选择的课程体系,选择性教育的具体操作等问题进行了重点介绍,并向高中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建议。广州中学党委书记、执行校长彭建平,以“激扬生命教育”为主题,对广州中学的整体育人方式进行了介绍。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副院长罗基鸣对海南省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探索进行了全面介绍,特别是关于新高考的系列课题研究给了听众有力的启发。青岛实验高级中学校长孙睿,以学生个性成长为核心,从新高考考核方向、课程设置、制度设计等方面,做了精彩的分享。在圆桌讨论环节,围绕着“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办学”这个主题,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徐贵亮,山西省吕梁市高级中学校长时利民,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中学校长王伟,陕西省汉中市龙岗学校校长高翔,从各自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探索出发,就高中的课程转型、学校管理变革、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等问题进行了对话和讨论,现场气氛热烈、新观点频出。在两天的论坛里,每位报告专家都从自己的研究专长出发,立足新高考精神和教育实践需要,力图为听众呈现更有价值的内容。专家们的报告重点不同、风格各异,但都紧扣论坛主题,理论联系实际,思想光芒频现。“新高考与创新人才培养之间有着天然的关联,选拔具有较强的创新意愿和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无疑是高考的一个重要目标。”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副总经理、《新课程评论》杂志总编辑彭兆平说,一本期刊、一个论坛的声音是有限的,但如果能因此而引发更多的教育者投入到教育的真思索和教育的进一步改善中,便有价值了。湖南省新教材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张健,在致辞中对湘版教材在全国的使用情况和《新课程评论》的发展进行了介绍。(余孟孟)

白丝线

必收藏|每到寒假这些免费线上学习网站就会火出圈!含金量惊人,连报班钱都省了

身为妈妈总是会很矛盾,不想太鸡娃,怕孩子苦读压力大,产生焦虑情绪,但如果不狠心抓一抓,又怕孩子贪玩落后别人,而那些续费的网课,又担心花了钱孩子不愿坚持,思来想去自己都焦虑了。后来,小爱想到了给娃找找实用又有趣的学习网站,既能吸引孩子关注,也能有知识上的收获,学起来轻松愉快无压力,也没有时间限制,还省了不少报班的钱,一举多得。于是问了不少妈妈,也有自己收集来的,全是免费的线上资源,内容涉及了方方面面,海洋、地理、航天、科技、历史、数学、手工等等,还能解惑孩子们各种“奇奇怪怪”的问题。建议先收藏起来,在放假的时候陪娃一起看。E-learning for kids这是一个面向全世界小朋友的线上学习网站,因为网站是非营利性质的,所以都是免费资源。可提供小学程度的基础课程帮助孩子掌握基础的阅读能力、科学、数学、计算机等技能,让孩子在自由有趣的环境下高效学习,同时也是一个鼓励家长与教育者,一起分享交流儿童教育见解的网站。在首页上就能看到很多视频课程,比如进入Sheep Farm-Length&Mass看看,是个Flash动画游戏,通过放置小羊的游戏,学习长度等数学常识。也可以进入“科学世界”页面和“数学世界”页面,里面的课程主要面向K-6年级孩子。比如“数学世界”可提供213门课程,首先呈现的是一个卡通地图,可以在地图线路上点击进入,也可以通过列表视图进入课程。科学世界页面:https://science-world.e-learningforkids.org/en/grade-1/map数学世界页面:https://math-world.e-learningforkids.org/en/grade-1/map旧课程页面:https://en.e-learningforkids.org/math/图片来源:E-learning for kidsNational Geographic Kids这是国家地理儿童杂志网站,可以查看到最新的《国家地理儿童杂志》的内容介绍,比如有一期,孩子可以了解猫头鹰如何从无助的小宝宝成长为厉害的捕食者,了解鸟类狩猎的秘密武器。在网站中还能了解有关动物、地理、历史、科学的奇妙故事,比如动物系列中包括了哺乳动物、鸟类、爬虫类、两栖动物、无脊椎动物、鱼类,可以了解大熊猫、猎豹、海豚、企鹅等动物的生活是怎样的。还有多种类型的影片可以看,比如“Destination World”,能观看有关世界各地的短片,“Amazing animals”系列包括了有关世界各地奇特动物的故事,“Party Animals”系列很有趣,参加“动物派对”,逗趣的画面、Parry Gripp的歌曲,把音量调高,和朋友一起嗨皮。在游戏栏目中有多种好玩的游戏,比如测试类游戏、填空类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科普知识。网址:https://kids.nationalgeographic.com图片来源:National Geographic KidsNASA Kids'Club美国宇航局儿童俱乐部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安全的“游戏场所”,在这个网站上,可以找到从幼儿园至4年级不同程度的游戏,这些游戏支持STEM中的国家教育标准。在网站首页上就能找到很多游戏,比如太空午餐版的消消乐、拼图游戏、找不同、迷宫、设计自己的火箭队、给混乱的飞机排序等,在“Kids'Club”里可以看到游戏的说明介绍。儿童俱乐部的图片库中有一些NASA的图片,包括官方摄影师记录的最新动态,比如NASA总部图片、最新的火箭、猎户座飞船、探月、太空披萨派对等有趣又很酷的图片资料,让孩子们看到最真实的太空情景。同时还有一些视频影片,向孩子们介绍了国际空间站上绕地球运行的机组人员的生活。网址:https://www.nasa.gov/kidsclub/index.html图片来源:NASA Kids'ClubAsk Dr. Universe这个网站是基于华盛顿州立大学市场与传播学院的科学教育项目,网站所说的宇宙博士是一只聪明的小猫咪,它能解决世界各地孩子们提出的棘手问题,虽然科学很难,但宇宙博士总能把它变有趣。家长们也可以帮助孩子向宇宙博士提出问题,它会尽可能多地解答问题。在网站首页上,展示了最新解答的问题,比如宇宙中有多少个黑洞?为什么树木有汁液?为什么打哈欠时会流泪?我们可以按照类别来查找已回答的问题,包括历史地理、地球和天空、身体和大脑、食物与健康、文化、植物/动物和虫子、技术/工程/数学。除了浏览各种小朋友的问题外,还有有趣的资源可以下载,比如画风可爱的Ask Dr. Universe海报,还有涂色纸,可以下载打印出来进行涂色游戏,然后发送回网站,与大家分享自己的作品。播客栏目可以直接收听问题的回答,每一集里会涉及多个问题,小朋友可以一边听一边记笔记,把感兴趣的内容和学到的知识记录下来。网址:https://askdruniverse.wsu.e图片来源:Ask Dr. UniverseSmithsonian Ocean Portal史密森尼海洋门户网站就好比一个线上海洋博物馆,可以惊喜地发现各种神奇的海洋动物和我们不太了解的生态系统,包括了海洋事实、多媒体、史密森尼海洋研究与收藏等。网站就像一本大百科全书,可以搜索到关于海洋生物的一切内容,有很多我们难以见到的海洋动物,可作为孩子的海洋知识的科普站。网站首页上已罗列了一些如鲨鱼、鲸鱼、企鹅、珊瑚、水母等最热门的搜索关键词,内容介绍得特别详细,信息量很大,比如鲨鱼的介绍里涉及了鲨鱼的演化种类、成长繁殖、感官特征、生存困境及保护等内容,还有相关的书籍推荐、新闻文章等资源,一次把鲨鱼了解个透。“穿越时空”栏目里的内容很有意思,海洋在随着时间推移经历了巨大变化,在这里可以了解远古时期的海洋环境,最早的生命形式、三叶虫的故事、中生代海上爬行动物等,还能了解到很多有趣的小知识,比如海狮如何游泳?鲸鱼是什么时候变那么大的?在“环境保护”栏目中可以了解气候变化是如何影响海洋环境的,了解垃圾对海洋的危害,海洋酸化对海洋生物乃至生态环境的巨大威胁,以及科学家是如何利用生物声学保护海洋哺乳动物等知识,激发孩子对环境保护的意识。网址:https://ocean.si.e图片来源:Smithsonian Ocean PortalMystery Science有句话说“人生的头十年是好奇的高峰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好奇心最强,并且会在这几年内养成思考的习惯,Mystery Science这个网站保护孩子们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探索世界的未知,并且帮助他们发展培养出认清事情的能力。孩子们总会有很多问题,动物会晒伤吗?头发是如何长出来的?为什么人们的口音会不同?为什么火烈鸟是红色的?相信很多问题大人们也不知道如何回答,那么就把解答问题的任务交给Mystery Science,这里会以有趣且引人入胜的方式回答这些“奇怪”的问题。建议先注册账号,之后就可以免费观看这些在线课程视频。这里按照分类可以找到适合孩子年龄的话题课程,包括K-2年级、3-5年级,还有5分钟的迷你课程,有些课程需要家长或小伙伴一起完成体验活动。网址:https://mysteryscience.com/图片来源:Mystery ScienceHistory for KidsHistory for Kids是个帮助孩子学习历史很不错的网站,从网站介绍上得知,创始人是名14岁的孩子,他在12岁时创立的这个网站,为了创建这个网站专门学习了网站编程知识,同时也阅读了很多历史相关的书籍。目前网站上已有的标签包括埃及、中世纪、希腊、罗马、亚洲、中国、美国,可以查看到相关的历史知识,比如埃及栏目里面涉及到了埃及历史发展、艺术文化、埃及法老、宗教、日常生活等内容。在详情页的右侧列表可以查看其他相关内容,比如“古埃及彩页”里可以下载打印埃及主题的涂色纸。在测验栏目里,有一些线上测试题,题目都是跟网站里涉及到的历史知识有关,可以通过小测试验证下自己记住了多少。网址:https://www.historyforkids.net图片来源:History for KidsCreativebugCreativebug是个有趣的手工制作网站,比如缝纫、折纸、拼贴、针织、烘培、串珠等,还有节日派对主题的手工制作。注册用户后可以无限制地观看在线手工艺术课,还可以了解知名艺术家和顶级设计师的创作过程和故事,既有适合成年人的手工教程,也有适合孩子们的各类手工课。孩子们的课程按照年级和手工类别进行分类,有难有易,都是视频课程,有详细的清单和分步骤说明,可以发表评论和提出问题。在视频下方还有相关课程列表,方便找到同类型的手工教程。在CBTV栏目中可以看到网站独家的记录片,了解艺术家们的日常生活,线上游览他们的工作室,还可以了解艺术家们的创作思路和过程。网址:https://www.creativebug.com图片来源:Creativebug以上就是这次推荐的免费线上学习资源,小爱看了后觉得很有意思就来推荐给大家,可以根据自家孩子喜好来选择,希望孩子们都能用得到~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