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高诱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

期刊简介期刊名称:课程教育研究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办单位: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出版周期:旬刊国际刊号:2095-3089国内刊号:15-1362/G4邮发代号:16-129期刊级别:省级期刊描述:《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创办于2012,是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联合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省级期刊,影响因子0.181,现被万方收录(中)等权威机构收录,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社征稿杂志介绍刊社简介《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系内蒙古社科联主管,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主办,面向国内公开发行的教育类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 CN15-1362/G4,旬刊。《课程教育研究》突出反映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和新经验,探索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新思路、新特点。以"科学、新颖、实用、交流"为办刊目标,系国际性、学术性、综合性的教育研究类刊物。《课程教育研究》宗旨:以新科学、新知识、新方法培养新人才,让人才以创新的实践建设美好的未来;为创新教育理论、方法、信息提供展示的平台,交流的通道,让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共同开创中国科学教育的新时代。期刊收录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栏目设置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投稿须知1、《课程教育研究》文稿应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实用性。应立论新颖、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责自负(严禁抄袭),文字要精炼。 2、《课程教育研究》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列应在投稿时确定。作者姓名、单位、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务必写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录稿通知后不再改动。 3、《课程教育研究》文章要求在2000-2400字符,格式一般要包括:题目、作者及单位、邮编、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文章标题字符要求在20字以内。 4、文章中的图表应具有典型性,尽量少而精,表格使用三线表;图要使用黑线图,绘出的线条要光滑、流畅、粗细均匀;计量单位请以近期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为准,不得采用非法定计量单位。 5、为缩短刊出周期和减少错误,来稿一律使用word格式,并请详细注明本人详细联系方式。 6、编辑部对来稿有删修权,不同意删修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我刊同时被国内多家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不同意收录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投稿邮箱:tougaoyun@163.com在线投稿:tougaoyun.cn

神隐

《课程教育研究》属于什么级别正规期刊上知网吗可以评职吗版面费

《课程教育研究》省级期刊《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国内统一发行号:CN15—1362 / G4,国际标准发行号:ISSN2095-3089,邮政编码:16-129)已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并获得科学联合会内蒙古学会理事,由中国外语学习研究协会主办的全国性教育学术期刊。以研究为导向的教育学术期刊,旨在以“科学,新颖和实用”为刊物,在国内公开发行。《课程教育研究》反映了新时代教育过程中的新观点,新经验和新方法。为广大教育科研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平台,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欢迎高校,成人学院,职业学院,技术学校,国家中小学,学前教育和其他教育战线的各级和各类一线教师,科研工作者,行政和党员,后勤经理,图书馆和青少年校园和活动中心等校园外教育单位的各种教育者。栏目设置教育研究,高等教育,德育建设,项目研究,教学管理,创新教育,风格和艺术,阅读和写作,综合论坛等。投稿须知1.文稿应具有可靠的材料,准确的数据,新颖的论据,足够的论据,可靠的数据,并对作品负责(严禁抄袭),新颖,实用和科学。文字要精炼2.如果论文的研究工作得到省部级以上基金项目的支持,请注明基金名称和项目编号。3.文章的标题应在20个字符以内,文章应在2000-2400个字符以内。格式包括:标题,作者和单位,邮政编码,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4.本文的计量单位应当以国务院最近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为准,不得使用非法定计量单位;图形应该是典型的,尽可能少的和精确的,并且表格应使用三行表格;线条应平滑,平滑且厚度均匀;黑线图应用于图形。5.所有参赛作品均为文字格式,为了缩短出版时间并减少错误,请详细说明我的联系方式。

损之又损

教师职称论文发表在哪些期刊上合适?

期刊名称: 教育发展研究刊频: 半月刊ISSN:1008-3855CN:31-1772/G4简介: 本刊涵盖各级各类教育,注重决策参考和分析,适合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育、科研人员阅读。期刊名称:教育探索 刊频:月刊ISSN:1002-0845CN:23-1134/G4简介: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理论期刊。突出理论性、学术性、管理性和探索性。主要读者对象为大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人员,各级教育的人员等。期刊名称:考试周刊刊频:半周刊ISSN:1673-8918CN:22-1381/G4简介:《考试周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主管主办、教育部有关部门重点指导的教育类优秀期刊,是“吉林省一级期刊”,“吉林省精品期刊”前十强。曾荣获2010年度中文期刊网络传……期刊名称: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ISSN:1992-7711CN:14-1307/G4主管:山西省教育厅主办:山西教育教辅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期刊名称: 课程教育研究刊频: 旬刊ISSN:2095-3089CN:15-1362/G4简介《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系内蒙古社科联主管,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主办,面向国内公开发行的教育类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 CN15-1362/G4,旬刊。怎么查找浏览以上期刊呢?查询以上期刊论文内容地址:zhangqiaokeyan.com/LBJH-2020062201操作流程如下:以上就是关于教师职称论文发表的核心期刊分享了,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何休

号外!中国教育报刊社所属媒体全新改版!

2021,以更坚定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中国教育报刊社所属媒体全新改版与时代同变 与教育同新——中国教育报刊社改版致读者中国教育报刊社当新年第一缕阳光洒在我们身上,亲爱的读者,您的老朋友——中国教育报刊社所属媒体欣然赴约,再次以崭新形象呈现在您眼前。先让我们互道一声:新年快乐!历史在2020年着墨颇多。这一年,有许多动人的故事,我们还记忆犹新;有许多温暖的瞬间,我们还刻骨铭心;有许多挺身而出的人们,我们还要再次说声谢谢。这一年,我们各媒体平台为您送去1.2万篇文图音视频原创报道,感谢您送来的9.3亿次注视。这9.3亿次注视背后,是你我共同走过的2020。携着2020的期许,奔向2021的梦想。2021年,我们将共同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共同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中国教育面貌也正在发生格局性变化,进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新阶段。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技术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我们将深入把握全媒体时代新变革新趋势,以更坚定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推进媒体融合,从夯基垒台、架梁立柱迈向深度融合、提质增效的新阶段。时代浪潮,滚滚而来。惟有中流击水,方能鼓浪勇进!2021年全新改版,是我们努力应变局、开新局的战略抉择,是我们作为党的教育新闻舆论宣传重要阵地的初心使命,是我们“打造一流新型主流教育媒体、建设一流新型主流教育媒体集团”的责任担当。这是一次聚力高质量发展的内容变革。好的内容永远是根本。我们始终保持内容定力,把推进高质量发展要求落实到策采编发各环节。不断深化内容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原创优质内容产能,移动优先、视频引领,把正能量与大流量结合起来,用心用情制作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文图音视频内容,聚力打造更多师生喜爱、刷屏热传的原创作品,为教育而歌、为师生而鼓。这是一次着眼深度融合的全媒变革。主力军要全面挺进主阵地。我们顺应全媒体趋势规律,让分散在传统报刊的力量进军网上、深入网上。全力打造“全天候中国教育报”,以报纸为龙头和支点,报网端微有机整合、协同高效、差异发展,相互借力、相互赋能,为您提供一张有影响力、专业性、服务力、互联网感、全介质的中国教育报;着力建设“中教传媒智库”,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支撑,创新提升《人民教育》《中国高等教育》《神州学人》《中国民族教育》和《中国教师报》的专业服务能力,研发媒体智库型产品,构建基于行业服务的用户生态,为您提供全新、专业、独特的服务,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服务。这是一次立足体制机制创新的深层变革。媒体融合已进入深水区,必须向改革要出路要效益。我们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建立适应媒体深度融合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在组织方式上,整合成立11个融媒体采编发中心和10个专业智库中心;在媒体功能上,推动从传统纸媒向全方位、立体化、纵深型的媒介聚合体拓展,从传统的采编出版向新媒体运营、智库建设、产品研发拓展;在运行机制上,中央编辑部常态运行,报刊网端微采编一体化统筹指挥,优化新闻生产流程,形成集约高效全媒体传播体系,更好引导师生、服务师生、凝聚师生。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奋斗者的征程有湍流也有险滩,但我们心有所持、搏浪前行,迎着阳光、向着美好便是方向。亲爱的读者,新的一年新的气象,我们怀揣一份初心、一己责任和一方梦想,和您携手相约——2021,与时代同变,与教育同新!中国教育报刊社2021年1月1日《中国教育报》聚力全天候 启航新征程按下启航2021的按钮,这一次,我们朝向一个明确的彼岸:聚力打造“全天候中国教育报”。置身于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时代大潮,聚力全天候在中国教育报的发展历程中有着里程碑式的特殊意义。它不仅是改变一个个版面,更是重塑一种新闻生产和传播的生态。这是一个全新的发展蓝图:拥有多种媒介形态和终端的媒介聚合体;具备专业化的内容生产能力,传播主流价值和主流意识形态;拥有全方位、立体化、纵深型的传播能力;构建基于行业服务的用户生态;拥有独特的专业服务能力和全新服务模式。这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愿景。我们以此为旗帜,集中优势力量,义无反顾地从四个方面开始“施工”:完善体系,构筑融媒生态。以报纸为龙头和旗帜,网端微各司其职差异化发展,构建全介质、全渠道、全天候的深度融合传媒体系。这是一次阵地的拓展,最终实现报网端微融为一体、相互成就。优化布局,培育新增长点。这是一次报网端微内容布局的全新调整。这次调整,既有传统内容的优化,突出专业深度;更有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而开发的新的内容板块。比如,设立党建、高校思政、民办教育、智库、美育、教育装备等专刊和频道、栏目,作为未来内容生产的重要领域。做大影响,聚焦品牌塑造。在“全天候中国教育报”布局下,不同的内容板块都专注于自己的核心领域,通过转变生产方式,整合各方资源,聚焦关键要素,尽全力生产出有互联网基因的新闻产品,借力各种媒介和渠道,实现多元传播。强化服务,深度连接用户。用户的需求就是“全天候中国教育报”的着力点,我们将在专业化的内容生产、平台化的生态圈层、品牌化的推广提升、产品化的解决方案等方面探索媒体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新形态,着力解决用户的需求痛点。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带着“为教育而鼓,为教师而歌”的初心,坚持“方向性引领、专业化服务”的宗旨,我们坚信,以理性塑造有品质的新闻产品,一个心中有人、有专业性、有服务力、有互联网感的“全天候中国教育报”将呈现在您的面前。我们期待,这是一次壮阔的启程。《人民教育》做基础教育人最需要的媒体时光像高速列车呼啸而过。这已是我们陪伴你的第71个新年。从1950年的百废待兴,到2021年的全面小康,中国迈入了鼓舞人心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从此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我们知道,你对高质量教育的渴求,对高质量专业成长的渴求,对高质量精神生活的渴求,将超过以往任何时候。我们只有以更强大的引导力,更深刻的思想力,更贴心的服务力,办出更高质量的媒体,才能无愧于读者,无愧于时代。我们将矢志不渝坚持“红色基因 人民性质 教育特色”的宗旨,秉持“方向性引领、专业化服务”的理念,努力打造一流新型主流教育媒体和高端教育专业媒体智库,一心一意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鼓与呼。正确政治方向引导是我们的第一要务。我们将以“核心议题”等品牌栏目为载体,在权威政策深度解读、重大工作部署落实落地等方面下功夫,努力提升理想信念引导力、办学方向引导力、全面育人引导力,帮助基础教育工作者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当好党的主流媒体。适应媒介发展需要是我们的创新动力。我们将以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为基点,在原创力、传播力上下功夫,进一步搭建《人民教育》线上阅读平台,拓展传播链条,打造随时在手的“人民教育”,办好时代的新兴媒体。做好教育改革服务是我们的职责使命。基础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专业品质是媒体的立身之本。我们将坚持“顶天立地”的优势和特色,全方位建设“高端媒体智库”,在研究宣传新思想新理念、总结推广新典型新经验上下功夫,在推动教育创新最先一公里、解决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等关键环节上发挥作用,关注基层的需要,关注需要的基层,依托杂志、微信和新型智库产品,疏通堵点、化开热点、破解难点,为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当好助手和参谋,做好教育的专业媒体。2021,一个崭新的时代已经来临。《人民教育》杂志、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人民教育智库,三足鼎立,三驾马车,朝着精品化、专业化、高端化方向进发,愿始终与你同行,共同创造美好小康生活!《中国高等教育》坚持思想引领 打造主流教育媒体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人类的一场大考,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经受住了考验。2021年,中国共产党历经风雨、在波澜壮阔的奋斗中迎来百年华诞。《中国高等教育》紧紧围绕建党百年这个重要历史节点,深入学习宣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系统挖掘高教人在建党百年的突出贡献,充分展现高教人在建党百年的巨大作用。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坚持思想引领,与高教管理者和研究者共同成长。“卷首评论”“本期关注”“理论视野”“党建思政”“大学教学”“高教探索”“高职教育”“域外视角”“高教智库”等栏目,带来最及时的政策解读、最深刻的理论阐述。“微研讨”“深度访谈”“高教人物”“创新创业”等栏目,带来最实用的实践指南、最丰富的阅读体验。我们精准对标,落实中央部署。“本期关注”等栏目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围绕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开设专栏,深入阐释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等重大部署,做有历史担当的主流教育媒体。我们聚焦热点,把握三个逻辑。“理论视野”等栏目遵循理论逻辑,以精准的理论阐释引导学术方向;把握历史逻辑,对时代热点进行深刻洞察;找准现实逻辑,回应高校关切和百姓期待。我们强化服务,解决实际问题。“调研报告”等栏目,坚持问题导向,开辟以现实需求引领精准选题,切实展现基层的鲜活做法和成功经验,推动解决基层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我们聚力发声,打造高教智库。“高教智库”等栏目,以敏锐的视角发现关键问题,以强大的平台凝聚各方力量,持续输出高质量对策建议和战略分析,为建成教育强国贡献独特智慧。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作为理论研究高地,《中国高等教育》聚拢顶尖专家,强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从而推动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我们坚信,深刻的思想,永远是高教人的最爱。建党百年的高教贡献,改革发展的高教华章,《中国高等教育》将为您呈上更多的精彩!《神州学人》追求高质量 提升影响力2021年,神州学人各媒体平台将坚持“神州站位、学人定位”发展新理念,继续擦亮“神州学人”金字招牌,以“追求高质量,提升影响力”为主攻方向,继续在留学工作战线暨教育对外开放工作战线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神州学人》杂志将以不断谋新求变的态度,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在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我们的态度一贯明确,我们的目标始终清晰,那就是打造一本留学工作战线暨教育对外开放工作战线的精品杂志。2021年,《神州学人》杂志将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刊物内容,通过“观察”“封面”“留学”“来华”“人才”“创新”“环球”“人物”“文苑”“智库”“广角”等板块和栏目进行内容设计和选题策划,并在融媒体报道和新媒体传播方面作出新探索。2021年,《神州学人》杂志将更加突出专业性和深度,向智库型转型,实现从融媒向智媒的新跨越。我们将以新产品、新服务体现新能力、新价值。我们将以内容为基石,以栏目创特色,让新闻作品成为思想作品,让新闻生产成为文化创新。2021年,神州学人网将坚持“网聚留学人员”,发出北京声音,带动海内外回响。我们要在纪念建党一百周年、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时刻,担起媒体责任,守正创新,再创佳绩。2021年,神州学人网的新闻频道将在坚持主线的同时,聚焦对象需求,主动发声,强化正声。我们要让历史照亮现实,让现代化目标深入学子心田,鼓舞更多留学人员汇入创新发展大潮。2021年,神州学人网资讯频道将重视留学全链条,拓宽出国留学服务,贴近在外留学服务,深化留学回国服务。我们要做留学人才及项目供需服务的精品,以优质信息助力留学人员发展。2021年,神州学人网数据频道将细磨砺提质量。我们将紧盯5G、大数据,运用最新信息技术成果,加快信息咨询库建设,产出更多专业成果,聚合各类平台,为留学人员提供更多更好服务。《中国民族教育》携手助力民族教育艰难而不平凡的2020年已成过往,2021年迎面而来。《中国民族教育》杂志会以一个全新的面貌面对读者。在新的一年,杂志将一如既往,体现“民族特色,教育情怀”的办刊宗旨,发挥杂志服务读者的功能。杂志会最大限度体现教育性与教育的专业性,服务于整个民族教育战线和关心民族教育的广大读者,重点服务少数民族及民族地区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广大从事民族教育工作的管理者、研究者及教育教学一线教师。杂志的空间向所有从事教育工作的您开放。我们想传达一个认识,即民族教育不仅是少数民族的教育,不仅是民族地区的教育,更是中国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民族教育》承担特殊使命,围绕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主线,突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特色,发挥杂志独有的凝聚作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滋养,传承与传递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也将是杂志的特色之一。杂志的视角将围绕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关注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全链条,关注理论研究到实践全链条,体现综合性服务功能。简言之,杂志的内容可以服务于所有从事教育工作的读者。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大历史节点。我们将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服务读者上做好文章,精准定位板块与栏目内容,紧扣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脉搏,从基层实践中找经验、找需求、找痛点与难点;从民族教育研究者中寻找思想与智慧,用更好的质量提升为读者服务的品质。新的一年,我们的努力一如既往——把一本好看、有用的杂志呈现给读者。我们也需要您以各种方式参与其中,和我们携手为中国民族教育更好的明天而奋斗!《中国教师报》与一线教师同频生长《中国教师报》——1700万教师的“娘家报”。从创刊之初便秉承“为教师说话,让教师说话,说教师的话”的办报理念,始终以“零距离贴近教师”的精神坚持贴地行走,守望课改田野,助力教师成长。“让中国教育因你而改变”是这份媒体的行动宣言。诞生于课改年代的《中国教师报》一直以简约、清新的风格,为教师代言,为课改记事,为教育开新风,努力做“有立场、有方法、有故事”的内容生产者,被读者誉为“中国课改报”“没有围墙的教师进修学校”。2021,《中国教师报》继续坚守“教师视角”和“课改立场”,传播课改好声音,为教师专业成长服务,为读者提供全新的阅读体验和服务体验。2021,在原有“现代课堂”“课改研究”“教师成长”“班主任”“教育家”“区域教育”“文化”七大周刊基础上,推出“研学旅行”专刊,更好地落实“五育融合”理念。2021,继续加强原创报道采写,以封面人物、温度、非常教师三个栏目突出以教师为主的人物报道,让报道具有故事感。以特别报道、发现课堂改革创新样本和发现美好课程三个栏目突出课改报道,让课改报道更具独特视角。2021,在推进课改进程上,我们通过举办课改中国行、创课进校园、课堂改革风向标年度论坛等一系列高水平公益会议,进一步发现并推介典型课改经验,发布年度课改观察报告,继续推动教育教学深度转型。2021,在助力教师成长上,我们继续以“流程即课程、学员即资源”“输出是更好的输入”为培训理念,升级课改培训、研发教师阅读与写作培训课程,为一线教师成长提供全新的服务。生于改革,推动改革,引领改革,《中国教师报》致力于做现代教育的倡导者、课堂教学的引领者,不断贴近一线,引领成长,服务教师,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更多智力支持。诚者行远,行者常新。新的一年,我们继续真诚对待每一篇来稿,真诚办好每一场直抵心灵的活动,真诚陪伴一线教师过一种专业的教育生活。读《中国教师报》,做中国好教师!期待越来越多的教师行动起来,我们共同成长在路上!内容来源 | 《中国教育报》2021年1月1日第4版责任编辑 | 高众

大巧

钟楼教育“牵手”中国教育报刊社,为高质量发展引最强“智库”

4月10日上午,钟楼区举行“新时代发展素质教育”高层论坛暨中国教育报刊社基础教育中心智库服务项目签约启动仪式。中国教育报刊社党委书记、社长翟博,省教育厅副厅长顾月华,省教育学会会长朱卫国,副市长陈正春,区领导沈东、周庆、汤杰、何海平出席仪式。据了解,为推动“十四五”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国教育报刊社基础教育中心(《人民教育》杂志)成立了《人民教育》智库。依据平等互利、优势互补、共赢发展原则,钟楼区教育局与中国教育报刊社共同成立“《人民教育》智库工作坊(常州·钟楼)”。该项目将聚集国内一流专家团队,以高站位的引领、高质量的指导、高标准的服务,助力钟楼教育高质量发展。未来,双方将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智库团队将指导修订钟楼区“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2021-2025);协助培养卓越教师团队;引领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深度参与区域课程教学研究;提炼教育教学成果,帮助总结钟楼发展素质教育的典型经验、创新举措与发展样本;指导学校个性化发展,辐射钟楼教育成效。双方将共同探索国家级教育媒体智库与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及基础教育领域学校合作的新模式。区委书记沈东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钟楼牢固树立“教育先行”理念,持续深化教育改革,先后获得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区、全国责任督学挂牌督导示范区等荣誉。沈东说:高层论坛的举行和智库项目的签约,必将为钟楼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巨大助力,希望各位专家以论坛为媒深入交流,为“钟楼教育”把脉支招,区委区政府也将一如既往地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区域教育水平实现新提升。中国教育报刊社党委书记、社长翟博在讲话中表示:希望通过中国教育报刊社自身影响力及优势,充分整合教育智库专家及教育资源力量,在课程教学改革、卓越教师培养、区域教育经验提炼、前瞻性项目建设等方面与钟楼区进行深度合作,共同探索国家级教育媒体智库与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及基础教育领域学校合作的新模式。省教育厅副厅长顾月华对钟楼素质教育发展提出两点期望:一是充分发挥高层次智库专家团队作用,进一步推动钟楼素质教育深度发展,为钟楼培养更多“四有”好教师,培植更多教育鲜活案例,进一步提升钟楼教育影响力。二是提炼总结更多教育综合改革经验,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以实际行动回应百姓关切,创造素质教育“钟楼样本”。活动现场,中国教育报刊社基础教育中心(《人民教育》杂志)与钟楼区教育局就智库服务项目进行签约。中国教育报刊社党委书记、社长翟博,区长周庆共同为《人民教育》智库工作坊揭牌。智库工作坊聘请国内知名教育专家作为钟楼教育顾问,中国教育报刊社党委书记、社长翟博,省教育厅副厅长顾月华共同为受聘专家颁发聘书。“新时代发展素质教育”高层论坛上,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局长杨文娟作项目成果汇报。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教授石中英作专题报告。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作专题报告。中国教育报刊社基础教育中心主任、《人民教育》总编辑余慧娟,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陆岳新,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杭永宝,市教育局副局长戚宝华,市教育局相关处室负责人,高新园(邹区镇)、各街道以及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近200人参加启动仪式。

小鸠

《教育改革情报》刊发坊子区学校课程改革典型经验

2020年12月18日,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的《教育改革情报》(基教版)第941期“学校改革”栏目,头条刊发了《山东潍坊市北海学校实验学区用理解力课程构建教育新样态》,全面介绍了学校课程改革经验做法。用理解力课程构建教育新样态马效伟 张秀芳学校作为师生工作学习不可或缺的“场”,新时期应有哪些责任与担当?怎样为师生装上自主成长的“发动机”?近年来,山东省潍坊市北海学校实验学区以理解力课程为“引擎”,通过“观念聚合、逆向设计、真实情境、深度探究”的课程实践,构建出师生校园生命发展的新样态。变革与重构,学校成为直面未来教育的“设计者”“赋能者”理解力课程是通过单元设计、实践体验使学生使形成观点、产生思想,理解力得到发展的课程体系。以“形式、功能、原因、变化、联系、观点、责任、反思”等概念实现单元内容设计的聚合,在学习中,学生对事物的认知从局部走向整体、从事实走向观念、从文本走向生活,倡导“世界即教材,学习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他人即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基于此,潍坊市北海学校实验学区重新定义学校的功能,在教育教学观、课程的变革、角色的塑造、与相关方协同融合等维度进行重构。一是重构学习框架。运用理解力课程“我与自然、我与社会、我与自己”三大关系,学校建构起打破学科界限、以主题探究为框架的大单元学习主题。二是重构教学方式。学校引导教师改变教的方式,由主要以教师讲授的“主角独白”,变为师生共同探究体验的浸润式学习。三是重构学习空间。学校赋予传统教室多元的功能,将教室划分为学习区域、阅读区域、展示区域、活动交流区域、教师办公区域五大功能区,重构的教室,秧田式桌椅摆放变为便于合作、根据组员人数随时变化的摆放;绘本、图书“走出”图书馆,放到每个教室学生随手就能够到的区域,便于随时阅读。同时,学校还延伸学习空间的链条,将家庭、社会、大自然都变成学习场域,让真实的情景不再虚拟。四是重构融合关系。与家庭、社区、企业、场馆等相关管理者、服务者建立起开放、合作、协同的合作伙伴关系,便于师生在不同的学习场域中深度学习探索。协同与指导,教师成为专业发展坐标中的“思想者”“陪伴者”理解力课程的实施,让北海学校实验学区所有学科教师成为研究的“共同体”,大家为同一大单元目标寻找各自学科的概念要素,如在二年级的大单元《家乡》主题中,语文学科包含的是构字规律、角色、搜集信息、讲述;数学包含的是方向、乘法;道法包含调查;科学包含位置、方向、地图;美术用到的是设计、创造;音乐涵盖的是欣赏、演唱。理解力课程还促进教师成为发展中的思想者,而课程的“逆向设计”成为重要的“催化剂”。所谓逆向设计,即以终为始的评价设计,教师在搭建完大单元框架后,首先思考学生达成目标的“证据”,这就是什么样的形式、数据、表现,能证明学生对目标的实现真正达成了,这与传统备课将评价设计做为最后环节的做法恰恰相反。评价环节的前移,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变化,重要的是引发了教师教育观、学生观的变革。同时,在课程设计之前,教师要做大单元主题前测,利用KWL、CSI、头脑风暴等工具评估学生现有的认知,确定基本的理解和概念,避免学习设计的过易或过难,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被发现”“被看见”。评价指标也决定了教师在学习的角色。自主与挑战, 学生成为主题真实探究的“发现者”“创造者”学生的主题学习探究是整个理解力课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基于问题解决的驱动学习,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产生新问题—再探究解决问题”的探索循环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得到螺旋上升。例如一年级上学期的“家”主题,设计了如下问题:1.家在哪里?家是什么样子的?家为我们提供了什么?2.你家有几口人?彼此怎么称呼?他们在家时都会做什么?3.大家为这个家做了什么?我为家里做了什么?我以后还可以为家里做些什么?4.你家的家风家训是什么?学生在以上问题的驱动下,展开探究学习。基于真实情境的探究学习使学生成为发现者、创新者。在动物主题“金宝动物园探究行”活动中,学生化身为小小调查员、记录员、观察员,通过阅读不同区域的动物介绍牌、询问动物饲养员、记录观察收获等方式对各类动物展开了研究;返校后,结合学生的观察、记录以及自己查阅的各种动物资料,师生从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等的多个方面进梳理、交流收获、进行创作。在不同形式的展示中,识字、口语表达、写绘创作、绘本阅读、调查统计、音乐律动,多种学科的知识在真实情境中自然产生并有机地融为一体,实现了真实情境下的合作探究和深度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蓬头突鬓

曾军良:魅力教育的实践及其影响(下)

我的教育信念(下)魅力教育的实践及其影响一、推进魅力管理,实现快速发展围绕魅力教育,从教育管理改革、创新教师培养、转变教育理念、构建魅力课程、探索魅力课堂、创设魅力环境、争做魅力家长、培育魅力学生、承担社会使命、拓展国际视野等十个方面,我开展了七十五项实验改革,并取得重大改革成果,其中有48项获全国、市、区一等奖,尤其是在魅力管理、魅力课程、魅力课堂、魅力学生等方面收获颇丰,打通了基础教育十五年链条,更好促进学生生命的持续成长;通过魅力教育,打造普适新品牌。即创造一种教育可以有效迁移,无论地域差异、无论哪个学段、无论何类生源、无论条件优劣,都能激活师生精气神,培育真善美,促进师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实现在原有起点上的快速发展。1.引入战略管理理念,促进学校长足发展。在第一个五年十一大战略的基础上,研制出十五大发展战略,推进战略管理。围绕教育实践,着眼理论思考;凝聚干群智慧,强化领导担当;健全管理体系,提升管理能力,以十五年一体化战略为核心,辐射到集团化战略、文化兴校战略、人才强校战略、魅力课程战略、魅力课堂战略、魅力家长战略、高考战略、招生战略、对外辐射战略、影响战略、体育战略、智慧校园战略、艺术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战略。力求通过战略管理,推动学校乃至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创新发展。2.实现校务委员会集体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推进学部领导负责制、教师双向选择制,副校长任学部主任,由幼儿园园长、小学校长、初中校长、高中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对学部的教育、教学、行政、科研全面负责,实施学部的德育、教学、课程科研、人事、后勤、安全保卫等工作一体化、扁平化管理。实现按责任大小、工作量多少、质量高低,决定收入多少的新绩效工资制度,有力促进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3.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分开,防止外行领导内行成立学术委员会,围绕专题培训、研讨交流、总结反思,促使骨干教师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通过干部、教师、职员三个序列进行职业发展规划,实现职位晋升、岗位晋级,实现员工价值和北实价值的共同提升。实施人才管理五大工程:发挥基地校示范、辐射作用的“中国好老师”优质学校建设工程;依托特级教师工作室的高端拔尖型人才引进与使用工程;依托王冬梅工作室的青年才俊培养和开发工程;依托班主任工作室的班主任专业素养提升工程;依托北师大系列培训的人才队伍素质整体提升工程,培养魅力名师,建设学者型教师队伍,为我校改革创新实验提供雄厚而强大的师资力量。学校现有特级教师20人,硕士、博士教师100余人,市区学带、骨干教师近百人,堪称“师德高品位、专业高学识、能力多方位、科研高水平、工作高成果”。4.创新魅力培训,落实立德树人开展有个性需求的教师培训活动,成立特级教师工作室、班主任工作室、王冬梅工作室、北京市周清华教科研名师工作室,成为培养教师的发动机;开展全员科学研究。进行四级课题联动研究,任课教师人人参与研究,研究呈现多样化形态;实行全员导师制。每位领导与教师都要承担导师工作,开展“五个一”工程,每天与孩子见一次面;每周简短交流一次;每两周发送一条激励短信;每一个月开一次集体会议;每一个月进行一次深度对话与交流;开展全员读书交流活动,每年寒暑假都要开办幼小初高教师高端研修班、教育管理高端研修班;学校成立“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研究”课题组,始终把科研活动与常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促进教师全职业属性发展。5.构建家、校与社会合作体系,打造家校合作品牌。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合作体系,始终把家代会作为一级管理机构,成立家长学校,定期举办家长论坛,促进家校共同育人。通过联席议事制度、家长培训制度、监督评议制度、家长讲坛制度、表彰奖励制度,让家长成为学校管理的参与者、监督者、评议者和受益者,使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开展多彩活动,培养魅力家长。小学部开展“陪伴守望成长”《朗读者》活动,家长深度参与魅力教育,助力孩子成长,打造全国家校合作品牌。二、塑造魅力文化,促进特色发展2011年6月,我来到当年的立新学校后,确立了“文化兴校”的发展战略,并实施了众多改革举措,成效显著。1.营造凝心聚力文化。为了促进学校发展,构建优秀的“理念文化”、建设和谐的“家庭文化”、创新优雅的“网络文化”、打造高雅的“魅力文化”、营造服务的“奉献文化”、严于律己的“廉政文化”、优雅舒适的“环境文化”、相互依存的“生态文化”、注重援助的“关爱文化”、营造“等距文化”、“激励文化”“微笑文化”“民主文化”“包容文化”、“尊重文化”“团队文化”“创新文化”“业绩文化”。特别是构建激励文化,定期评选魅力教师,魅力党员,魅力员工,魅力学生,魅力家长,争取人人上榜,人人受到关注与激励。这样的文化环境宽松、包容、公平、奋进,为师生的心理健康、和谐向上营造文化氛围。打造和谐文化,成立心理工作坊,定期为学生、教师减压;打造幸福工程,开展系列活动,促进教师身心和谐。2.创新班级管理文化。推行班级项目制管理改革,实现全员干部制,有效激发了每一个同学的内在潜能,带来了孩子阳光向上的精神,促进了孩子的主动成长。3.推进主题教育文化。主题教育更具魅力,承载塑造真善美、激发学生精气神,培育责任感、提升凝聚力、增强内驱力,促进集体关系和谐,激活集体发展动能,促进集体持续成长。4.打造公平教育文化。倡导让学生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学校每一个孩子:配备成长导师;都有担任学生干部的经历与体验;都能在小组合作中发展;参加一个以上社团活动;拥有一门体育特长;拥有一门艺术特长;每一学年参加一次游学活动;在一个学期内上一次以上学校宣传窗;不需要参加任何校外的学科辅导班;不给孩子成绩排名,在过程评价中促发展。唤醒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影响每一个人的精神世界。这种刚柔并济的管理,促进了师生的自觉发展、主动发展。三、建构魅力课程,实现整体育人以区、市、国家课程计划为指导,以“魅力教育”为特色,立足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素养,进一步关注课程改革“四新”变化:新高考、新方案、新课标、新教材,进一步加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研究,构建了“横向集群”课程与“纵向螺旋”课程及纵横交织的立体式课程结构,育人目标,指向学生终身发展;课程结构,促进学生整体成长;课程供给,满足学生个性需求;学科融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课程评价,关注学生全面素养;社会实践,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纵深感受,传承传统文化价值;抱团发展,创建魅力课程文化。学校共开设230多门校本课程,实现了课程知识的广度包容与课程深度的纵向衔接,建构了更加适合学生发展的“幼小初高”十五年一贯魅力课程体系,为推进基础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新课改普适范例。通过积极推进魅力课程的科研与实践,这对进一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打造魅力教育品牌,具有独特的现实意义。《中国教育报》《教育家》《北京教育》《北京晨报》《北京晚报》《北京教育教学研究》《课程教育研究》《新课程》等报刊、杂志60多次报道我校的魅力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新成果,学校十五年一贯魅力课程体系连续被评为北京市、教育部科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成果一等奖。四、打造魅力课堂,培养魅力教师1.魅力课堂的认识与实践。魅力课堂由“知识课堂”走向“生命化课堂”,尊重学生自然天性、成长规律,激发学生内在动力,让学生在激情快乐、趣味幸福中学习成长,从而推动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分享学习、迁移学习、总结学习、系统学习中主动成长、创新发展。魅力课堂是“引力场”“思维场”“情感场”,是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生命发展场”。它的核心就是坚持立德树人,落实核心素养。2.魅力课堂落实核心素养。学校关注课堂常态,落实核心素养。成立由特级教师、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等组成的55人督学团队,这一团队纵跨小初高三个学段,横跨所有学科。组建学科督学教学资源库,及时获取督学计划、督学反馈、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等资源。所有督学聚焦魅力课堂建设,着力于魅力课堂流程设计、学习活动设计、学习问题设计、学习活动评价、教学语言设计等五个方面,通过听、评、看,进行教育会诊,研究学生、研究方法。立足课堂教学,汇聚反思18个核心问题,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的研究力。3.魅力课堂与魅力科研相结合。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科研制度。以课例为载体,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教学型科研活动;以课题为载体,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研究型科研活动;以读书为载体,以读书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型科研活动。与区、市、全国科研管理部门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立教师与专家学者相互沟通的平台,建设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教师队伍,全面开展校、区、市、全国四级课题联动研究,切实发挥基于魅力课堂重点课题引领作用,形成全员科研、全面科研,所有教师都参与校本课题或区市级以上课题研究。近三年来,学校教师已在区、市、国家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相关论文200余篇。近八年来,学校连续被评为海淀区教育科研先进学校、北京市教育科研先进学校、北京市教育特色品牌研究推广先进学校、全国课题研究先进学校、全国科研兴校先进单位、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学校。五、培育魅力学生,促进全纳发展魅力学生从哪里来?我认为,就学校而言,从魅力课程而来,从魅力课堂而来,从多彩活动而来,从艺体科教而来。我一直秉承“顺应孩子天性、张扬孩子个性、激发孩子灵性”的原则来设计丰富多彩的艺体课程,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共开设60多门以实践活动类为主的艺体选修课程,着眼学生兴趣,发展学生特长。重视学生艺术团体开展,挖掘学生艺术潜能,让每一位学生熟练掌握一项体育艺术特长。校金帆管乐团在国际、国内、北京市、海淀区比赛中多次荣获金奖。校京剧团多次参加市、区级展演,在近五年的“国戏杯”比赛中均获一等奖。学生京剧团、合唱团、舞蹈队多次登上央视舞台参加戏曲频道、少儿频道、中学生频道和中国教育电视台节目录制和晚会演出。我校还在各项活动中创新性地融入艺术元素,比如课间操引入华尔兹的舞蹈艺术和太极扇的武术艺术,激发了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提升莘莘学子精气神;培养学生终生体育锻炼习惯,完全实行选修制模块化教学,让每一位学生熟练掌握一项体育特长;机器人社团参加“BTV科技创新大赛”获一等奖;单片机社团参加“2018单片机国赛”获一等奖;航模队、海模队参加全国比赛获得多枚奖牌,模拟飞行社团连续多年荣获全国冠军,学校被评为北京市和全国航空特色学校。六、承担社会使命,创造普适品牌围绕学校办学优势与特色,传播魅力教育理念;发扬社会奉献精神,提升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运用多种方法与策略,增强对外辐射能力,扩大社会影响;凝聚领军教师团队智慧,促进资源共享,不断扩大学校影响力。1.编写国家教材。有我担任总主编,学校38位教师承担了教育部新疆、西藏内地高中预科班教材的编写任务,成功编写出25本国家教材,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并获得全国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本套国家教材的编写,既是一种担当,也是一次挑战,还是一个机遇,既填补了新疆、西藏内地高中预科班没有教材的问题,也为民族稳定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教育保障,还充分展示出立新教师的敬业和充满探索的精神。2.承办平谷四个分校我遵照北京市领导的指示,2015年6月承办远郊区县平谷的四所学校,并承担四所学校的法人,最大限度地整合两个校区的优质资源,充分发挥管理团队和特级教师、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提升师资整体素质水平,实现魅力教育,较好地实现了四所学校的平稳过渡,也赢得了平谷区领导与百姓的充分肯定。3. 集团化办学不断收获佳绩。我统筹集团各校发展,成立了15人的集团委员会,定期调研会诊,加强顶层设计,把握方向,加强问题沟通,集团联动,取得系列重要成果。承办平谷四所学校四年来,成功举办两届魅力教学节,赢得广泛赞誉;成立各类社团,艺术体育特色教育成果斐然,参加各级各类活动喜报频传;高考本科上线率提高近40个百分点,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喜获佳绩,师生精神风貌大有改观,每所学校都实现跨越发展,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平谷百姓的高度认可,为平谷教育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各校分别获得“北京市示范性幼儿园”“首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首都文明校园”“北京市冰雪特色学校”“全国名校教研联盟示范学校”“全国中小学优秀中华文化传承学校(书法)”“民族非遗与课程融合创建工程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此外,承办“京藏优质教育资源远程互动共享项目”,与拉萨师生互动交流;前往湖北省丹江口市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为首都-水都教育协作拉开新篇章。4.致力于完成十大品牌建设近八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 “中国魅力学校”“京城最具加工能力领军中学”北京市“身边好学校”“全国科研兴校先进单位”“特色发展最具影响力学校”“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试验项目学校”,学校的办学成就得到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与广泛赞誉。新时代,新作为,新成果,通过魅力教育综合改革实验,致力于完成新品牌学校十大品牌建设,即:教育思想品牌、现代治理品牌、特色文化品牌、魅力课程科研品牌、魅力教师品牌、魅力学生品牌、家校合作品牌、艺体科教品牌、多元激励教育品牌、普适推广品牌。我坚信,学校将为京津冀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先行先试”提供鲜活样板,为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提供普适模式和创新先锋,北京实验学校一定能够建成国际水准、中国示范、北京领先、海淀窗口的中国基础教育现代化的普适新品牌!(作者:北京实验学校校长 曾军良)

妃蕊

报刊是很好的教材

12月21日,贵阳市教科所开展的以“文化品格视角下的报刊阅读”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在贵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举行,贵阳市乐玲名师工作室成员,贵师大附中教师黄子轩结合秋天的特点,为在场的200多名多师生展示了一场报刊教学的示范课。本次报刊教学示范课选用的教材来自中国日报社的子报---二十一世纪英文报。该报紧扣新闻主题,每一期报纸都是当下最新,最热的话题,依托强大的外专团队进行质量把关,促使在阅读过程中更好培养学生英语思维习惯。据了解,目前使用的高中英语教材修订已经超过10年,课本内容有一部分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的教学需求。因此,贵阳市鼓励教师开展创新教学设计,倡导课本教学到教材教学转变,让更多丰富的教学资源走入课堂,为教学服务。黄子轩表示,通过报刊教学展示中西方秋天的特点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依托话题,让学生一步步感知、体验、理解中西方文学作品的相似性,并自然渗透对学生逻辑思维性、批判性和创造性的培养。贵阳市教科所高中教研室主任代钊模表示,“二十一世纪报内容新颖,现在最新的话题,像电影《奇梦环游记》、新中国的四大发明这些最热的话题都在报纸提及,是很好的教材。”据了解,“乐玲高中英语名师工作室”在贵阳市教育局的统一领导和成员所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由贵阳市首批名教师、贵州省第十二批特级教师乐玲老师带领,由贵阳市高中英语学科教研员、各学校骨干教师、教学新秀等组成教学科研团队,紧紧围绕高中英语课改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学术活动,旨在积极培养名师后备梯队,进一步提升名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理论素养,努力培养一支贵阳市区域教育专家,努力为贵阳市英语教育教学做出积极贡献。工作室成员们在乐老师的带领下,教学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严谨的工作作风,善于专研和探索适合新课程改革英语教学法且撰写教学论文,曾在国家、省级比赛中多次获奖。“我们希望通过不断的创新实践,探索出更好更适合贵州英语教学的路子,目前,我们还开展了以21世纪报为母本的报刊教学省级课题研究,相信课题结束,一定会有很多新的教学火花出现,我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带动贵州英语教学的腾飞”乐玲表示,对于报刊教学融入课堂非常值得尝试。(中国日报贵州记者站)

所重

专业成长路上的那些“神秘人”兼忆在海安实小的岁月

从教二十余载,回首自己的专业成长之路,总觉身后有一群人默默关注着我,无私帮助着我,悉心托举着我……他们是助力我专业成长的“神秘人”,是我生命中的贵人。一1998年7月,我毕业于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三二分段”文科大专班,同年8月分配至江苏省海安县实验小学工作。这是一所有着“学者型教师摇篮”美誉的百年老校,是一所学养丰厚的教育沃土,学校先后走出了金沙、翟书烈、华应龙、许卫兵、贲友林、徐金贵、许习白、仲广群、焦顺华、周振宇、储冬生、吴丽娟等十多位特级教师。草,掉进沃土里总能结它的种子。很神奇的,那一年和我一起毕业分配至实小工作的15位年轻同志,很快就在各自的专业上找到了幸福生长的感觉。大家常在一起聊前辈的骄人战绩(比如实小老师的论文在《江苏教育》上连载23篇;某某老师又在省“教海探航”中获得一等奖,还要到颁奖大会上执教公开课),常在一起聊最近读了什么书、做了多少张文摘卡,也常在一起聊又发表了一篇“豆腐块儿”……那个时候,日子好像过得很慢、很慢!董卿在《朗读者》中说:“遇见,仿佛是一种神奇的安排,它是一切的开始。”我很庆幸在海安实小这所“共生”的校园里,遇见了一群迷恋他人专业成长的人。在我看来,真正迷恋他人成长的人,自成大师!还记得工作后,我参加的第一次学校教研活动是一次演讲。那一次,我得了全校第一名。当时的学校教科室主任顾荣走到我身边说:“剑峰,你的嗓音像上海电影译制厂的施融老师,多找一点他朗读的作品听一听……”我不敢想!真的,是顾主任第一个让我知道,爹妈给了我一笔做好一名语文老师如此珍贵的“财产”。后来,我在语文课上总会于文本阅读的“细节研磨处”“重点锤击时”用上自己这一技之长。许多学生在回忆我的语文课时,也总会忆起我当年为他们朗读的那些课文……爱读书、爱藏书的顾荣主任博闻强记,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家里手。他也许并不知道自己的这一句颇具“专业自觉地随口一说”,却让当年的毛头小伙儿珍藏了这么多年,也受益了这么多年。第一年工作,我与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校长搭班。他每天的数学课总像被施了魔法一般能牢牢吸引住孩子们的心,我很羡慕,也很“嫉妒”,因为我是班主任,在班上却没有华老师有威信。他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只要我有时间,就让我搬张凳子去听他的随堂课。每次外出参加教研活动,他也总是不忘给我带一两本教育教学类的书籍……潜移默化中,孩子们渐渐喜欢上了我的语文课。一天,分管教学工作的华校长把我喊到他的办公室,是让我去扬州参加于永正老师的一个教学研讨活动。最后,他拍拍我的肩,笑呵呵地说:“剑峰,好好干,大家看好你!”华校长言语中的那份真诚,总是那么催人向上。回教室的路上,我只觉耳畔的春风一个劲儿地吹。的确,很多别人对你的评价是值得用一辈子去努力的。当年的老校长金沙,后来分管教学的校长许卫兵、景盛都曾在全校的教职工大会上表扬我:“剑峰老师往讲台前一站,他就是‘语文’。”我知道这是他们在肯定我课堂上的那份“投入”的态度,他们是在希望我不断丰厚自己、提升自己,朝着这个方向去生长。事实证明,迷恋青年教师成长的他们都是大师。在海安实小,成长就是人与人之间温情的点亮。在后来的工作中,我常会忆起那段岁月,那些人,我告诉自己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真诚地赏识别人。二汪曾祺曾说:“人的第一次,往往需要勇气。”我们专业成长路上的许多第一次都是非常宝贵和难忘的,因为它们确证着我们的成长。在海安实小,对我语文课堂教学影响最深的是原教导处主任李永柏,大家都习惯尊称他“老李”。老李磨课很灵!经他打磨的课常会给人眼前一亮之感。2002年,我代表县里去通州参加市里的一次赛课,那是工作第四年的我第一次参加市级赛课,执教的是四年级课文《卜算子 咏梅》。在赏析“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一句时,老李主张用多媒体先给学生展现一幅春暖花开的美景图——山坡上遍布着五颜六色的野花儿,让学生去感受“山花烂漫时”的绚丽多彩,继而再给一枝梅花来一个特写,最好是梅由含苞到怒放的动态画面,以充分展现“她在丛中笑”的效果!他强调诗词教学一定要重体验、重感悟,要根植学生的生活经验去生长言语思维力。当时,在梅花的影像资料极少的基础上要做出这样的效果谈何容易?找不到现成的,大家只好自己动手做。学校多媒体制作中心的许映连主任找来一幅很漂亮的梅花图片,将其扫描进电脑,然后再一瓣一瓣地拆开,用三维动画的形式完成了这项任务,那天晚上前后整整用去了三四个小时,就是这样一个历经千辛万苦才做出的效果却在后来的试讲中遭受了种种质疑。许多人认为春天到了,百花盛开,争奇斗艳,而此时正是梅花快要凋谢之时,做出这样的效果是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这是我们备课过程中都未曾考虑过的)。可老李却始终认为这个环节不会影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如果跳出来看,这也是一种艺术的加工(蒙太奇手法)。还很稚嫩的我徘徊于两种意见之间,想法极其单纯与无知——去掉这个环节有道理,因为原本这就是一个错误;不去这个环节也有道理,因为那些要求去这一环节的人并不知道它的来之不易。现在想来这些想法稚嫩的可笑。后来这个环节就在我糊里糊涂的理解之中留了下来。比赛的前一天晚上,我的想法突然变得多起来:我是被那些面色凝重的评委给“唬”懵的。我想,要是评委也认为我们犯了一个科学性错误,那此前付出的一切不就打水漂了吗?比赛的前一天晚上我向老李提出了将这一环节拿掉的想法,他不同意可又很难打消我担心评委看出这一破绽的顾虑。也许是大赛前,人的心里极其焦虑的缘故,我与老李之间的意见分歧竟多了几许火药味,声音也提高了八度。最后老李给我撂下了一句话:“你明天要是把这个环节拿掉,以后你就别叫我‘老李’。”我这才丢了幻想。后来回忆这次争论,对我吃透这一环节是极其关键的,一定程度上讲这次“争论”也使得老李对这一环节的思考得到了澄清。原本他的想法说服不了我,可是在“争论”中我捕捉到他的一句话:“出错”也可以变为“出奇”,梅花谢了可毛主席为什么却说“她在丛中笑”呢?呵,老李也承认一开始是想“错”了。但是他在坚持什么?他在思考什么?他在思考毛主席写梅,一改古人之遗风:惜梅、叹梅,而是反其道行之——咏梅。我们为什么在课件上就不能反其道而行之呢?我的头脑中似乎有了一点眉目。后来,我又想了好久,笼罩在心头的疑云渐渐散开了,实际上对这一效果的理解,“对”与“错”仅仅是虚与实的一念之差而已。课堂上如果轻轻点破这层窗户纸,原先的“出错”不就“出奇”了吗?没想到的是,第二天的课上有孩子竟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师,明明是梅花快要谢了,可为什么这里播放的却是梅花开放时的样子呢?我顺势一导:是啊,老师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学生们做出了自己个性化的解答——有人说:“老师是想让梅花开放时那美好的样子永远珍藏在我们的记忆里。”还有人说:“老师是想告诉我们数九寒天,大地冰封的时候,百花早已凋谢,而梅花却俏立枝头,现在百花盛开,梅花要走了,人们舍不得她走,在回忆她盛开时的样子呢。”……听课的老师啧啧称赞。教室一角,原南通市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唐铁生老师满脸漾着会心的笑。我发现原先的出“错”,现在不仅出了“奇”,还出了“彩”。或许也正因为这次“出彩”,我获得了那次比赛的一等奖,实现了我县小语赛课在市里获一等奖零的突破。后来,翟书烈老校长指导我如何整理实录,如何写教学反思,很快我的第一篇教学论文和教学反思很快在《教师之友》《小学教学》发表。这是一次让我终生难忘的经历,不是因为第一次发表论文,也不是因为一等奖背后我与老李之间的一次“争论”,而是因为我知道了什么情况下该坚持自己,什么情况下该否定自己。不是凭感觉,不是为做秀,而是应建立在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基础之上的一种理性选择。2006年,我代表南通参加江苏省第六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执教的课题是《船长》。这是海安小学语文人又一个“第一次”,学校上下高度重视。为了上好这节课,老李带我观摩了那一年的全国小语在山西会场的赛课。白天我们辗转多个会场听课,晚上我们在宾馆聊课。后来,在他的邀请下南通市教科院小学语文教研员王爱华老师、通师二附的施建平校长加入了磨课团队。现在想来,当年能受到这些大师的指导,我是多么的幸运。最终,我们确定了基于小说这一文本体例而教的策略——扣环境,复习导入;抓情节,体悟对话;品人物,心灵补白,课堂努力做到根植学生思维,接通学生情感,发展学生言语。比赛是在无锡的大众剧院,全省3000多名小学语文同仁现场观摩。因为我的这节课在“情”与“理”上发力,学生在充分体验感悟文字的基础上,对“船长”这一人物形象的思考更深刻了,他们的发言赢得了现场老师一次又一次掌声。课上完后,我发现舞台一隅的王爱华老师竖起了大拇指。走出会场,老李兴冲冲地走过来,慈祥的脸庞笑得像一朵盛开的花。直到现在,我常带一些青年教师参加各类教研活动,才真正体会,每一个年轻教师的成长,他的背后都默默地站着一群人。三培根说:“我们不应该像蚂蚁单是收集,不应该像蜘蛛只从肚里抽丝,我们应该像蜜蜂,既收集又整理,酿出香甜的蜜。”在漫漫求索中,我逐渐体悟到教育的真谛: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该有两个轮子,一个叫做“情感”,另一个叫做“反思”。只有在言说和行动中思考,在反思批判中成长,教师的专业追求才能真正得以发展。“做反思型的教师”似乎是海安实小人的共同追求,在这种“卷入式”的研究场境中,总觉随意不得,懈怠不得。因为,总有一种神秘的力量时刻引领着你、启发着你。我想起了执教《月光启蒙》的那段经历。《月光启蒙》是苏教版第十册的一篇课文,原题《月光母亲》,选入教材时作了一些改动,原文的第一小节被编者删去了:“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在试教时我用上了这段话,放在学生理解、品读课文之后出现,与课文中聪颖善良能干的母亲形象,形成强烈的对比,对学生的心灵形成较大的冲击,引领他们体验作者内心对母亲深厚的无法言说的爱,也再次感受母亲无私的付出。本以为是个创意,但当年的教导处主任许习白却不赞同,他一连说出了三个考虑:首先,他觉得加入这个环节有违编者的意图。编者为什么删去这一段话?课题为什么由《月光母亲》改成《月光启蒙》?他觉得原文侧重于表达孙友田对母亲、对家乡的依恋与感激、思念与颂扬,改编后的课文重在表现母亲充满爱的启蒙教育对儿子一生的影响。从尊重编者的角度,教学重点应该是引导学生理解母亲对作者进行启蒙教育的方式及内容,体验母亲的爱,体会母亲对作者一生的深刻影响。其次,加上这个环节可能妨碍对课文进行更深挖掘。课文中的月光亦实亦虚,“月是故乡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轮明月,溶溶月色,早已成了游子心中故乡的化身。“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黄河故道孕育了淳朴甜美的歌谣,更孕育了千万个朴实善良的母亲。月光下母亲给予孙友田的是歌谣,更是家乡的爱,是文化的根。我们虽然不必要也不可能引导学生如此深入挖掘文本,但是体会一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应该可以的。因此,在学生感知母亲对作者一生的深刻影响后,可以再读第五小节,扣住“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这句话,让学生知道是家乡养育了外婆、父亲、母亲这样的人,而他们又用家乡的文化浸染了作者。如果把目光投向晚年的母亲,那课上就没有时间去回顾第五小节、品味月光启蒙的更深意义。第三,他觉得这个环节是把“双刃剑”,它所带来的冲击与课文情感基调不太协调,可能破坏课堂原有的氛围。《月光启蒙》是一篇写得很美的课文,如水的月色,带篱笆的小院,高高的干草堆,相依而坐的母子,犹如天籁的歌谣……这是多么优美,多么温馨的画面!教学活动应是在教师借助多媒体创设的如诗如画的情境里进行,那课堂仿佛就是月光下的农家小院,学生们正和儿时的孙友田一起听歌谣、说童谣、猜谜语,一起品味歌谣中包蕴的家乡的爱,一起接受母亲的启蒙……插入被删去的这一段文字后,原有的温馨荡然无存,原来的情趣杳无踪迹了。许主任的观点引发了我的反思:从课文中的温馨美好到补上去的泪流满面,从文中母亲的聪颖能干到补上去的老年痴呆……将幸福美好的东西,在一些十一二岁的孩子面前撕毁,实在是一件残忍的事情。孩子们可用一辈子去读的书,真不应苛求他们一下子读完,一下子读懂!最终,我放弃了这一环节。后来,特级教师焦顺华老师、许主任和我有关这节课的教学实录和教学思考在《四川教育》发表。在海安实小,助推我专业成长的神秘人还有很多。徐金贵校长鼓励和指导我以课题为抓手研究语文教学,从2013年至今,我先后主持了江苏省十二五和十三五两项规划课题研究,使自己的语文教学逐渐明晰了风格追求。2017年2月,我非常幸运地成为了南通市第一梯队名师培养对象,实小的老同事陈萍、成志全、王亚、戴亚兵、王立新、陈克东等听闻消息发信息鼓励我、鞭策我……我发现自己专业成长路上的每一点进步依然在大家关怀的目光里。“滴答、滴答”……打开微信,是许卫兵校长给我发来了崔允漷的《学习素养通过项目化学习培养》,以及吴永军的《关于深度学习的再认识》两篇好文。一张笑脸,彼此会意……就是这样,你的成长过程中总有一群人在默默地关注着、帮助着,陪伴你扎根,笑看你向上……这群我专业成长路上的“神秘人”是我生命中的贵人。倏地,想起了一句诗:“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吹它的叶子”。(本文刊载于《教育评论与研究》理论版2020年第2期)个人简介仲剑峰,1977年7月出生,海安市教师发展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员,海安市实验小学副校长;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南通市园丁奖获得者,南通市第一梯队名师培养对象,南通市学科带头人,南通市小学学科基地专家组成员,南通市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小学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南通市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命题专家组成员;曾获全国第六届苏教版教材课堂教学大赛特等奖,全国第八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赛课一等奖,多次获省市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主持或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省级教育规划课题研究,积极践行“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研究;在《教学与管理》《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小学教师培训》《基础教育课程》《江苏教育研究》等报刊发表文章70多篇。作者:仲剑峰责任编辑:崔宏林

进城记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阅读育人不忘初心使命

M豆人偶在中国国际动漫节余杭分会场现场。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供图少儿报刊既要办好、发行好,更要让少年儿童读好、用好,只有这样,才能落实阅读育人的根本任务。浙江教育报刊总社紧紧抓住国家开展全民阅读、少儿报刊阅读季活动,建设书香中国、书香校园的契机,融阅读基地建设、导读活动推进和社属期刊特色品牌活动的创建于一体,着力构建“三位一体”的少年儿童阅读指导体系,践行立德树人的初心使命。共建阅读基地 强化导读活动“千百工程”是由浙江教育报刊总社出资1000万元,从2018年起至2022年,用5年时间与全省100所中小学校共建100个校园阅读基地,改善学校的阅览室,添置合适的图书。共建项目按年度实施,总社每年选择20所左右的学校,提供给每所学校10万元资金,一次性完成共建任务,此项工程目前受益的中小学生已经超过5万人。为更好地推进《中学生天地》《小学生时代》等优秀刊物的阅读指导工作,总社以“一个评比、三个窗口”为抓手,依靠广大中小学教师,鼓励和调动他们的导读、促读积极性,使得导读工作向面上覆盖。“一个评比”,是总社每年面向浙江全省中小学开展课外阅读先进集体、导读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导读员的评选活动。2018年5月,经各地通讯站(课外阅读指导中心)推荐,由总社审定,共评出2018年度省课外阅读先进集体265个。“三个窗口”分别是为导读工作推出的专版、专辑、专著:在《浙江教育报》上策划专版,刊登导读信息和经验;每年总社内部资料《浙江教育宣传通讯》向全省中小学广泛征集《中学生天地》《小学生时代》导读工作的典型经验和教师导读课程的优质案例,并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刊载于当年的导读专辑,向全省各地推广;总社为在《中学生天地》《小学生时代》优秀阅读指导案例评选活动中获小学、中学一等奖的原创导读案例出版专著。创建品牌活动 实现IP价值总社所属的《中学生天地》《小学生时代》等杂志,每年都会开展以促进少儿阅读为导向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一些活动逐步形成特色和品牌。比如《中学生天地》“新青年·真人图书馆”活动,被列入浙江省教研室编写的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材的案例中。“新青年·真人图书馆”的核心是将一个人的经历看作是一本“书”,中学生可以通过面对面“借阅”这本“书”,来了解自己所不了解的领域。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实现对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活动源于《中学生天地》的《人生规划局》专栏。13所知名高中的1万名学生参与活动,80多位各个行业的人士成为志愿者。又如《小学生时代》漂流的绘本馆项目,自2016年9月正式启动至今共筹集2000多册绘本,通过漂流共读的方式,到2019年年底已为100所城乡学校提供阅读服务,组织了60余次现场分享活动,阅读受益人数超过5万。再如《小学生时代》M豆IP创建和系列活动。M豆是一颗种子,是一个虚拟化的人格形象,是《小学生时代》的LOGO,象征着小学生成长的无限可能性和成长的烦恼。由此出发,构想了M豆“一家人”、M豆小镇和M豆世界,演绎M豆“一家人”的故事。与浙江师范大学动画系合作,制作了M豆系列表情包,完成三维动漫形象设计,制作了动漫视频短片,实现了M豆IP形象从平面到立体、从静态向动态的跨越。强化内容导向 坚持育人为本少儿报刊阅读季活动和少儿期刊进校园相辅相成,阅读进校园其实也是期刊进校园,阅读越有效,少儿报刊也越有生命力,这是一个常识。开展少儿报刊阅读季活动,这是少儿报刊的责任。社办期刊秉承一个执念,坚持立德树人的办刊导向,自觉承担起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职责使命。办刊就是办教育。坚持原创,坚持原创策划、名家原创作品、少儿原创作品的用稿原则,“以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要求,处理好贴近和引领的关系。《中学生天地》组文《青春史——40年来那些年轻人的爱与梦》入选第三届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小学生时代》“时代少年寻访时代故事”活动和专栏也受到读者好评。同时,阅读推广活动进校园要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本,真正为孩子着想,对孩子有用有利,进校园而不干扰校园;纯公益性,不能收费,不能急功近利。只有这样,才能走得长远。【来源:人民在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