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期刊名称:课程教育研究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办单位: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出版周期:旬刊国际刊号:2095-3089国内刊号:15-1362/G4邮发代号:16-129期刊级别:省级期刊描述:《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创办于2012,是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联合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省级期刊,影响因子0.181,现被万方收录(中)等权威机构收录,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社征稿杂志介绍刊社简介《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系内蒙古社科联主管,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主办,面向国内公开发行的教育类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 CN15-1362/G4,旬刊。《课程教育研究》突出反映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和新经验,探索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新思路、新特点。以"科学、新颖、实用、交流"为办刊目标,系国际性、学术性、综合性的教育研究类刊物。《课程教育研究》宗旨:以新科学、新知识、新方法培养新人才,让人才以创新的实践建设美好的未来;为创新教育理论、方法、信息提供展示的平台,交流的通道,让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共同开创中国科学教育的新时代。期刊收录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栏目设置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投稿须知1、《课程教育研究》文稿应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实用性。应立论新颖、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责自负(严禁抄袭),文字要精炼。 2、《课程教育研究》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列应在投稿时确定。作者姓名、单位、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务必写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录稿通知后不再改动。 3、《课程教育研究》文章要求在2000-2400字符,格式一般要包括:题目、作者及单位、邮编、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文章标题字符要求在20字以内。 4、文章中的图表应具有典型性,尽量少而精,表格使用三线表;图要使用黑线图,绘出的线条要光滑、流畅、粗细均匀;计量单位请以近期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为准,不得采用非法定计量单位。 5、为缩短刊出周期和减少错误,来稿一律使用word格式,并请详细注明本人详细联系方式。 6、编辑部对来稿有删修权,不同意删修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我刊同时被国内多家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不同意收录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投稿邮箱:tougaoyun@163.com在线投稿:tougaoyun.cn
《课程教育研究》省级期刊《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国内统一发行号:CN15—1362 / G4,国际标准发行号:ISSN2095-3089,邮政编码:16-129)已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并获得科学联合会内蒙古学会理事,由中国外语学习研究协会主办的全国性教育学术期刊。以研究为导向的教育学术期刊,旨在以“科学,新颖和实用”为刊物,在国内公开发行。《课程教育研究》反映了新时代教育过程中的新观点,新经验和新方法。为广大教育科研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平台,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欢迎高校,成人学院,职业学院,技术学校,国家中小学,学前教育和其他教育战线的各级和各类一线教师,科研工作者,行政和党员,后勤经理,图书馆和青少年校园和活动中心等校园外教育单位的各种教育者。栏目设置教育研究,高等教育,德育建设,项目研究,教学管理,创新教育,风格和艺术,阅读和写作,综合论坛等。投稿须知1.文稿应具有可靠的材料,准确的数据,新颖的论据,足够的论据,可靠的数据,并对作品负责(严禁抄袭),新颖,实用和科学。文字要精炼2.如果论文的研究工作得到省部级以上基金项目的支持,请注明基金名称和项目编号。3.文章的标题应在20个字符以内,文章应在2000-2400个字符以内。格式包括:标题,作者和单位,邮政编码,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4.本文的计量单位应当以国务院最近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为准,不得使用非法定计量单位;图形应该是典型的,尽可能少的和精确的,并且表格应使用三行表格;线条应平滑,平滑且厚度均匀;黑线图应用于图形。5.所有参赛作品均为文字格式,为了缩短出版时间并减少错误,请详细说明我的联系方式。
教育类文章可以发表在《文理导航》,《中国农村教育》,《科教文汇》,《课程教育研究》等杂志上。期刊简介:《文理导航》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登记,内蒙古社会科学联合会主管、中国外语学习研究会主办的综合教育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 15-1355/G4、国际标准刊号2095-3879、邮发代号:16-126。出版数据收录于维普网、万方数据、龙源期刊网。期刊信息: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周期:旬刊期刊级别:省级收录方向:万方国际标准刊号:2095-3879国内统一刊号:15-1355/G4期刊简介:由教育部城市与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办公室、全国农村教育改革专业委员会、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理论部合办,是全国唯一面向农村各类教育,为推动农村教育改革发展服务的刊物。期刊信息:主管单位:教育部城市与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办公室 周期:月刊期刊级别:国家级收录方向:知网,维普期刊简介:《科教文汇》遵循"严谨、唯实、公开、优质"的方针,力求体现"现代"、"实用"、"综合"三大特色。其主要任务是宣传党和国家有关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发展的态势、全面提高科教文工作者的素质,从而推动我国科教文化事业的发展。 为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教育、科研工作者,为其提供科研成果交流、学习的平台,《科教文汇》欢迎广大教育及理论工作者踊跃来稿。期刊信息:主管单位: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单位:科教文汇杂志社 安徽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周期:旬刊期刊级别:省级收录方向:知网 龙源 万方国际标准刊号:1672-7894国内统一刊号:34-1274/G期刊简介:《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系内蒙古社科联主管,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主办,面向国内公开发行的教育类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 CN15-1362/G4,旬刊。本刊突出反映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和新经验,探索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新思路、新特点。以"科学、新颖、实用、交流"为办刊目标,系国际性、学术性、综合性的教育研究类刊物。本刊宗旨:以新科学、新知识、新方法培养新人才,让人才以创新的实践建设美好的未来;为创新教育理论、方法、信息提供展示的平台,交流的通道,让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共同开创中国科学教育的新时代。期刊信息: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办单位: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周期:周刊期刊级别:国家级收录方向:知网 万方国际标准刊号: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15-1362/G4投稿邮箱:tougaoyun@163.com在线投稿:tougaoyun.cn教育类文章投稿:tougaoyun.cn/qikan/jiaoy
本网讯 10月14日,马路镇碧丹完小开展六年级课堂教学研究活动。活动紧扣“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坚守生本理念”的主题展开。仇孟姣、张爱国俩资深老师执教本次活动的课堂教学研究课。 仇孟姣的数学课《分数除法解决问题(2)》,由“口头列式”“分析条件”“小明的体重比爸爸的体重轻8/15”很自然地导入到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教学,一步步诱导学生,达成“找出题中数量间的等量关系,设未知量x,列出方程”之学习目标。张爱国的语文课《故宫博物院》,把学生和听课老师引入故宫金碧辉煌、富丽堂皇的美境之中。两位老师的课轻重、主次、详略分明,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的时间安排、知识点分布十分妥当。两堂课生动活泼,教学效果很好,听课领导、老师们赞不绝口。 学校全体教师全程参加本次研究活动。(通讯员 张中国)【来源:安化县教育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一现代教学的指导思想已经贯彻落实了几十年,然而目前仍有很多教师习惯于把教学理解为: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学生的主体性被压抑,自主性与独创性缺失,学生的综合素养无法得到提高。在当前学校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学得太累,教师教得非常辛苦,教学质量又不高的问题。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通过教学模式改革打造“高效课堂”已经成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之一。“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它的出现反映了人们对教与学的关系的深层次思考和对以往教学实践的反思,并且准确地概括出了当代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趋势。“先学后教,少教多学”触摸到了教育的核心——为什么教,教什么和怎样教。“先学后教,少教多学”呼吁教育工作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更具弹性的发挥空间,让学生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并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好准备。“先学后教,少教多学”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思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培养上具有明显优势,其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我校由于建校历史短,规模小,属市区三类普通高中,周边紧邻实力雄厚的省重点名校开滦二中,因此学生生源质量很差。由于地方财政不景气,师资基础相对薄弱,老师们的教学方式大多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罐”模式。这种教学方式严重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从上课到下课,始终处在被动的状态;课堂上学生不动手、不动脑,似乎轻轻松松,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鉴于上述原因,我们课题研究小组决定从研究基础条件较好的七大学科中进行课堂模式改革,力争形成一套适合学校实际、学科实际的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保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逐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大幅度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调动全体师生的参与性、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努力摸索出一套适合我校实际的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二、有关参考文献综述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曾指出:教学论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正是为了探索“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途径,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入手,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从而不断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它是适应学生自身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需要。它所倡导的理念反映了当今时代的要求和课程改革的总体趋势。山东昌乐二中271课堂教学模式,即课堂45分钟按照2:7:1的比例对课堂教学的“预习、互动、测评”三大模块进行科学的分割,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强调导学案和训练案“两案并举”,实施“分层要求”——分层学习、分层目标、分层达标、分层训练,从而实现“271”课堂教学模式的高效运行。这一教学模式为我们课题组在课堂时间、师生活动方面提供了可行的借鉴。江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高效课堂模式:“先学”不是让学生泛泛地学,面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学;“后教”不是教师慢无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学习;“当堂训练”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进行的分层训练,加深理解课堂上所学重点、难点。戴荣老师在《洋思经验与新课程改革》一书中也率先提出并一直坚持洋思经验包括办学思想、德育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办学体制改革、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管理等6个方面内涵;率先阐述洋思经验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吻合之处和必须与时俱进的有关要求,匡正一时的模糊认识和正反两方面错误倾向,对其探索出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给予肯定和介绍,更是为我们课题组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有价值的资料参考。山东杜郎口中学——“三三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前“三”为该模式的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后“三”为自主学习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六”即展示模块六大环节,分别是: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这对于我们课题在理念和操作层面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作用。本课题主要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河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的重要精神和教育的四大支柱的教育思想,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教学最优化理论做支撑,用教学过程理论、教学模式理论、教学评价理论来解决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通过教学实践,探索一条高中阶段各学科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模式。建构主义理论。该理论对发展和完善我国的课程和教学理论、指导和促进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灵魂就是认为,人的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地建构的,指出教学应当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而不是要求他们复制知识、叠加知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具有主动选择、发现、思考、探究、应答、质疑的需要与可能。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①习得新信息。②转换,把知识整理成另一种形式,以便超越所给予的信息。③评价。布鲁纳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积极的信息加工者。他十分强调学生学习时对学科知识结构的掌握。知识结构也就是某一学科领域的基本观念,不仅包括一般原理,而且也包括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他认为,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结构有助于更容易地理解学科的基本原理、提高记忆的效果、促进学习迁移、缩短“高级”知识和“初级”知识之间的间隙。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从全人教育的视角阐释了学习者整个人的成长历程,以发展人性;注重启发学习者的经验和创造潜能,引导其结合认知和经验,肯定自我,进而自我实现。该理论认为: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知识,也不是教学生如何学习知识,而是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手段,至于应当如何学习则应当由学生自己决定。教师的角色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学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认为: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就必须分析学生状况和教学任务,明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方式,拟定教学进度,对教学结果加以测定和分析等等。要达到最优化的关键:一是分析教材中主要的和本质的东西,确保学生能掌握这些内容;二是选择能有效地掌握所学内容、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方式,进行有区别的教学。我课题组成员在学习以上先进改革经验和先进教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分别在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地理、物理、化学等研究基础相对比较好的七大学科开始了“先学后教,少教多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目的是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学会自学、学会质疑、学会合作、学会探究,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最终达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从而不断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率,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三、课题研究的方法根据课题特点,我们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资料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课堂行动研究法等资料文献研究法。课题组成员通过理论著作、报刊杂志、媒体网络等渠道吸收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国内外对该课题研究和实践的相关资料和做法,通过归纳、分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形式吸收和借鉴先进理念,深入挖掘课题理论的深厚底蕴,及时洞悉研究的最新情况,得出适合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模式,进而开展自己的实践、研究工作。调查研究法。去相关兄弟学校实地考察,了解实验校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借鉴;通过对各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访谈、测评等活动,寻求学生最喜欢的教学方式。每学期由课题组负责人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二次课堂教学效果调查。主要调查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态度、策略与效果,掌握教学活动的基本状况,以不断调整教学与管理。调查后,由课题组成员一起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其结果与任课教师见面,并有整改措施,从而研究出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行动研究法。教师作为研究者和实践者,着重在自然状态下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现场实验或实践研究,包括“计划、实施、反思评价”三个环节,不以事前想好的理论或强加的结构来限制研究者,从事实本身寻找其意义。通过实验、实践研究法不断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下一步的课堂改革提供宝贵的经验。四、课题研究过程和步骤1、课题准备阶段进行专业引领,分类培训确定目标,精选内容。我们认为首先应该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和正确的把握,其次是提高教师对有效教与学的理解和研究能力,再次是提高教师基本的科研能力。因此,我们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及课题研究的要求进行选择:一方面是科研方法的学习,另一方面是新课程理念及各科有效教学策略的理论学习。我们开出了有关书目、有关文章,让教师阅读,让教师写心得体会,并进行读书交流活动;还采用让教师走出去、请专家走进来的形式开拓教师的眼界。明确定位,分层培训。形成了二级培训机制:第一级为课题领导小组的培训。就课题的管理、相关理论及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交流探讨,领导和推进各学科的研究。定期组织学习,主要学习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有效教学基本理论。第二级为面向全体教师的培训。主要学习新课程理念及有效教学课堂实施策略,更多地利用实例研究开展培训。 在此基础上,我们分析了我校课堂教学的现状和学生的主要学习行为,初步确定了 “先学后教,少教多学”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拟定了课题研究方案,确定了课题组成员,申报了立项;召开了开题会,搞好宣传发动,做好课题分工,实验学科教师上报了实验方案。2、课题研究实施阶段跟踪指导,及时诊断依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进行实践探索、过程调控,通过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地理、物理、化学七个实验学科的尝试、反馈、分析、调整,建立完善了各学科“先学后教,少教多学”课堂模式的基本教学环节、操作程序及一些基本策略,我们坚持每周教师听课制,突出“三个到位”,即教师的理念和认识到位;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和问题点评到位;改进的措施到位。落实教学常规检查,即每学期分三次对课题实践老师的备、讲、批、辅、改、听、思进行统一检查,并进行记录;对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笔记检查;对教研组活动记录和听课记录检查。通过教学流程的跟踪指导和监测调控,研究用恰当的评价方式来评价学习效果,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学习成果。加强了日常沟通,不定期地组织了参加研究的教师研讨、分析实验情况,及时地进行诊断,完善实践方案,并将研究资料及时汇总使用,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交流推进,使各项教学研究工作扎扎实实、有条不紊的健康发展。3、课题深入研究阶段以点代面,整体推进首先,在研究条件较好的七大学科前期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分管研究任务,对各环节进行细致地具体步骤研究,重点设计好“先学后教,少教多学”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同时对该模式下的师生关系和角色转变进行探讨,归纳和整理出该模式操作中的好的经验与方法,在实践中对各环节再进行不断地完善与优化,形成比较成熟的理论和操作模式。其二,对全员进行培训,动员其他教师运用“先学后教,少教多学”这一课堂教学模式。在培训的形式上,既有以校为单位的教育理论专题学习,还有教研组和个人的分散学习;既有自主学习,讲座式的理论学习,又有课题观摩式的实例学习;我们采取同伴合作,相互促进的合作方式。一是寻找课题研究合作伙伴,随时进行交流对话。每人都有1—2名伙伴协作。二是研究团体结伴,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的课题研究合作小组,集中突破研究重、难点。三是师徒结伴,开展校内拜师学艺活动,新老结合,攻克研究难题。四是定期开展教学研究交流和研讨,每学期开展二到三次。五是提倡集体备课、集体评课活动,一人主备,同伴合作,反复实践,举一反三;评课畅所欲言,谈问题,谈修改意见,开展“假如我上这一课”活动。其三,经过长时间的培训、实践、推广,在课堂上,教师们慢慢地就改“先讲后学”为“先学后教”,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中获取知识。同时变“知识教学”为“目标教学”,以三维目标为准则,确立准确、简明、可操作的课时目标,使每节课教师清清楚楚的教,学生明明白白的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了师生的认可,全校各年级、各学科都实践了这一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4、课题总结、结题阶段自我反思,有效实践课题组成员通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撰写了大量的有关论文,汇集了成功教学设计和案例,进行了多次课堂教学展示,将有关教学成果推广普及。在此阶段,我们更加提倡整体反思,即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功底是否适应了课程改革和课题研究的需求?每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成功与失败在哪些方面,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同时对自己的每堂课进行专题反思,即突出四个问题思考,即特点是什么?精彩在哪里?偶得有哪些?缺失在何处?通过老师们认真地反思教学行为, “先学后教,少教多学”这一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了广泛地实践和推广。全校各个学科、各个班级采用此种教学模式进行了课堂教学比武和课例、论文评比等活动, 最终形成了本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模式和特色。然后我们汇总了课题资料,完成了结题报告;申请结题,举办研究成果展览;召开验收鉴定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五、课题研究成果经过两年多的研究,三年来的实践,本课题组已完成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上的成果,达到预先的假设。1、“先学后教,少教多学”理念得到落实,教学模式由“单一的教学模式”转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在课题组成员的带领和推动下,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采用的“填鸭式”的方式有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精心设计每堂课,课堂上突出了引导作用,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津津有味地去探索、研究,自主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教师树立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充分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把学习的权利真正还给了学生。在课题研究、实践过程中,把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转变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首先,教师做好了角色定位,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引导者。对于易于接受的知识、问题等,为了节约学生时间,教师做好引导,避免学生耗时费力地去探究。例如,对于约定俗成的概念、规律,教师只要适当引导就可解决。其次,给予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进行自学和实践操作。因为中学生的思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间接经验或直观感受,利用简单的实践操作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知识。学生通过体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从而更加清晰地掌握知识之间的关系,最终达到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次,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各学科的学习是对外界知识的内化过程,因此发挥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欲望是很重要的,并且在探究过程中进行合作式学习也能够提高学习效果,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2、“先学后教,少教多学”课堂教学模式基本形成课题组成员长达两年多研究、实践和探索,基本上构建出了一条有效的“先学后教,少教多学”的高效课堂教学操作模式。即每堂课的四个基本环节:环节一:利用导学案做好课前自学指导,即学生的课前预习。提前1-2天把设计好的导学案下发,要求各组各成员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导学案上要有明确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有自学提纲,课上需要小组讨论的问题要提前做好小组分工。环节二:课上学生自学、展示,师生合作学习。课上教师出示学习目标和任务,然后学生根据导学案上的内容可以个体自主学习,可以小组合作学习,可以相互展示学习。教师深入学生中,随时对学生提出的个性问题进行个别指导、解答。环节三: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解、答疑。课堂上教师在学生讨论、展示学习内容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中的共性问题进行适当地讲解或答疑。环节四:当堂训练,拓展延伸。教师讲解、答疑之后,要针对课堂的学习目标和任务,有针对性对学生布置练习、作业,最好能当堂达标检测,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所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我们把上述教学模式概括为“先学后教再练”的教学模式,虽然教无定法,但这一教学模式的整体思路在于侧重学生的“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人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规律,符合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分类教学的原则,有利于提高课堂的实效。3、课堂教学环节得到优化,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整体教学成绩教师教学目标用不同形式展现给学习者,使学生人人明确学习方向和学习任务,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环节,大部分教学内容都可以有效地解决。课堂上教师善于倾听学生回答问题,并给予必要的指导,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讲的内容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多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也多了,课堂效率明显提高,全校教学质量也稳步提升。以近四年高考成绩为例:纵向比较:宏文中学近五年高考成绩统计表连续四年,三项指标(一本、二本上线率,本科上线率,高考升学率)都大幅度提升,尤其2017年,一本、二本上线率达到3.45%,创下建校以来最高记录。横向比较:与市区同类校和部分省重点高中进行比较作为市区20所高中里最后一个批次、最后一所录取的学校,入学成绩距离最后的省重点高中录取分数相差百分之多,但经过三年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我们高考许多学科的成绩都明显高于至少两所以上的省重点高中,高考升学率达到100%。有的学科尽管没有超过部分重点高中,但我们之间的距离已经明显拉近,这些数据进一步说明我们的“先学后教,少教多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推行是有效的。(以上表中文史、理工、体艺文成绩数据均来自于河北省教育考试院研究室)4、课题组成员坚持开展专题研讨活动,带动并促进全校教科研水平的提升两年多来我们先后举行了骨干教师的示范教学活动和全员同课异构研讨活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有力推进了校本教研和课题研究的健康发展。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申报至结题期间,在教科研方面取得较为显著的成绩:多节课例、多篇论文、教学设计在省、市、区级评比中获奖。其中张艳梅老师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课例获得唐山市2014度优质课评比三等奖,刘海全老师的《等差数列》和郭瑞英老师的《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课例获得唐山市2015度优质课评比三等奖,甄彩霞老师的《椤次定律》课例获得唐山市2015度优质课评比二等奖;王玉廷老师的《“先学后教,少教多学”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论文获得2014年河北省中小学学科教学评比高中语文学科市级一等奖,郭瑞英老师的《新课改小组合作学习的困惑与解决策略》论文获得唐山市2014年度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该文还被发表在《中学化学教学参考》杂志上。刘海全老师的《“先学后教再练”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张艳梅老师的《“先学后教再练”教学模式在政治教学中的探究与实践》、赵凤丽老师的《“先学后教再练”的教学模式对老师提出的新要求》论文分别获得唐山市2014年度和2015年度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王玉廷老师提交的《庖丁解牛》、《蜀相》教学设计分别获得唐山市2014年度和2015年度优秀教案评比一等奖;课题组成员除了在教科研方面取得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其他方面也获得了一定的荣誉。课题组主持获山市先进教学工作者荣誉称号,多考核中获区政府嘉奖。六、对课题研究的思考课堂教学行为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综合体,我们不可能也不必要求每一个教师都熟练掌握每一种教学策略,有些能力并非依靠培训能获得,它取决于教师本人的课堂经验与人格素养。教师是一个群体,在共性与个性上如何体现课堂有效教学策略,设计自己个性化的教学,创造独特的教学风格将是我们下一步要研究的问题。1.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水平还有待加强。教师对高效课堂模式的理解不够透彻全面,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不能完全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而且有的教师思想上放不开,课堂教学不能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牵着学生走的迹象常显端倪。因此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至关重要。但是高中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教学压力较大,如果不采取必要的相关改革措施,在短时间内,想要改变教师过于注重传统教学模式的现状是有困难的。2.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就是主体性原则,给学生最大可能的自学机会,展示机会,勤加鼓励,善于指导,巧加点拨。而在课堂上,因为经常性的遇到未在预设中的问题,或学生讲解的时间较长,节奏缓慢,这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往往难以完成。一节课拉成一节半,或两节,或三节。也就是一个预计5分钟就可完成的任务,有时要用10分钟或更多,课堂进程不能很好控制也是制约“先学后教再练”这一教学模式实施的关键问题。3.小组合作学习上存在一定问题,研究仍需继续:有的班级人数多,分小组教学时小组也多,组与组间的交流就少;小组内部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合作学习时,少数后进生不热心参与、不善于倾听,对小组内其他成员有依赖性,不利于自主性的培养;小组讨论的内容有时候价值性不高;有时候因为激烈讨论,占用了授课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这些都我们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4.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更关注教学的实施策略。选择教学行为的依据主要有教学的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准备程度等。那么怎样从学生的角度来进行教学的准备呢?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评价呢?那是我们正在思考的问题。我们期待着2017年秋季河北省高考改革中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出台,也许会给我们提供借鉴。总之,我们在课题研究与实践中做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印证了理论,两者相互促进,产生出了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基本实现了课改目标,使学生会学、乐学,并完善学生的品质,为其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教师个人也在不断地研究与实践中得到专业能力提升,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同学生一起成长,在教会学生学习的同时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成为适应时代所需的研究型教师。尽管我们在课题研究与实践中还存在一些未解决的问题,但是我们相信在各级教育科研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和指导下,我们会逐渐探索出一条更加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的……
组长:胡文娟组员:肖芳、陈杰、谢拂岚、刘晓丽、熊红翠、熊红艳、薛淑霞、王丽、张云飞、吕红霞、张金萍为了进一步探索高效课堂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于2015年申报了该课题。两年多来,我们课题组成员努力工作,认真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将课题研究成果报告如下: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新课程的呼唤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 新课程改革强调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接受式学习,而更多的是互动式学习,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统一。《现代教学论》也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2、课堂教学研究的需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也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师生关系是学校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师生交往也是学校社会交往的最重要形式。因而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如何交往,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成败,影响着学校功能的实现。对师生交往的本质、特征、方式及功能等方面的研究将有助于教师的角色定位,提高教师素质,从而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民主。3、现有课堂教学的偏差 在现有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存在着四个方面的偏差:首先是形式单调,多师生交往,少生生交往;其次是内容偏颇,多认知交往,少情意交往和行为交往;再次是深度不够,多浅层次交往,少深层次交往;最后是交往作用失衡,多“控制——服从”的单向型交往,少交互平行的成员型交往。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展开,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状况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据此,我们申请并着手研究此课题,以期探寻更为有效的师生交往方式,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关于师生交往的理论,在国外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体系。这种研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首先,研究视角的多学科化。其次,从静态描述走向动态过程研究。第三,师生交往研究的人本主义价值趋向。但是,目前国内关于师生交往问题的研究仍有不足之处。第一,在研究方法上,研究者大多进行概念分析和理论建构,只有少数研究者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分析。因而研究多停留在描述层面,缺乏实证性和可操作性。第二,在研究内容上,大多数研究还属比较抽象的认识论上的研究,很少对实践课题进行研究。关于师生交往的理论研究较多,具体涉及到操作层面,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交往模式,即方法和途径的研究就较为鲜见了,这种研究对具体的教学实践缺乏实践指导意义。因此我们针对此课题的研究是有必要的。三、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1、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教育科研中的指导地位,以交往理论、互动理论、对话理论为基础,拓宽师生交往的研究领域,采取“问题取向”进行整合性研究,补充和丰富新课程理念以及有关师生交往的理论研究。2、课题研究的实践价值 本课题研究将立足教育教学一线,以行动研究法为主,通过长期的跟踪调查、现场观察、个人访谈、数据统计和情景分析,掌握大量第一手的材料,在此基础上归纳整理,了解师生交往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索出更为有效的师生交往方式、途径与策略。本课题研究将对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3、课题研究的发展价值 本课题不仅可以对师生交往从不同角度进行横向拓展性研究,如“师生冲突研究”、“特定师生交往方式研究”等,今后还可以纵向拓展为和谐校园文化、和谐教育等方面的研究。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1、基础优势 我校语文组参与的市“十二五”规划课题《课堂上如何使学生获得生动发展的实践研究》和《农村小学中高段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创新与实践》均已顺利结题,,以往这些课题研究为本课题奠定了很好的实践与理论基础。2011年以来,我校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就和谐师生交往的构建进行了实践性研究。如成立了教师青蓝工程,实行一对一的师徒结对;每学年定期开展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大比武、优质课竞赛;参加“寻找身边的美丽”“创新在路上”等系列主题活动;每学期开展了学生演讲、朗诵、征文、社团、科技节、读书节等大量的课外实践活动。这些教育教学工作都为本课题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条件优势 近年来,学校投入几百万元加强硬件建设,有班班通、校园网、电脑房等全套现代信息网络系统及多功能教室,研究资料齐全,搜集方便。本课题切合学校发展需求,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科研经费有保障、各部门全力协调,课题研究工作有望顺利开展。 3、人员优势 本课题组成员事业心强、业务能力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1人,市级骨干教师3人,全部为大学学历,都主持或参与过市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在国家级、省市级报刊发表多篇教研成果。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一)研究目标1.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建立以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多边交往多向互动的课堂活动范式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发挥学生的潜能,学会合作,学会交往。让师生动起来,鼓励全员参与,在参与中体验、感悟,在感悟中发现、提高。使学生具备敢想、敢说、敢问、敢创新的精神,激发学生创造性发展的素质。2.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由机械模仿变为“体会感悟性学习”,实现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善于合作、勤于创新的最高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中的师生交往发挥交往双方互通信息,共同发展的交互作用,符合教学的最终目标,有利于培养善思考,高质素的人才,适应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3.破除教师中心论,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互相尊重、互相负责的交往式师生关系 努力创设开放的、宽松的育人环境,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交往模式,为学生创新人格的养成、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创造适宜的气候和条件。 (二)研究内容两年多来,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研究:1、调查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现状,分析构建和谐师生交往方式的影响因素。2、小学课堂中教师交往方式优化的研究。有效的教学需要通过有效的交往方式将教学理念与策略操作化,即研究用具体的“课例”来鲜活地呈现什么是“以人为本的师生交往方式”。3、小学课堂中学生交往方式转变的研究。通过观测与调查,对课题实施前课堂教学中学生交往能力及交往方式进行研究,探求高效课堂教学中转变学生交往方式的措施与途径。我们在本阶段就是以以上三个方面为研究内容。通过研究,深化了课堂教学改革,促成了课堂教学师生全方位参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全校范围内初步实现了民主平等、和谐高效的师生课堂交往。六、课题研究的过程、方法1、过程:研究过程历时两年,在此期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①搞清课题研究背景,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把握好理论依据,拟定实验方案。②组织教师学习,提高认识。③在专家指导下进行课题申报和开题。④课题组积极搜集、整理开展实验所需的材料。⑤建构“以人为本的师生交往”基本模式,将问题提出、研讨、解决、交流、反馈。⑥每学期举行两节观摩课,一节汇报课。⑦每学期召开两次课题研讨会。⑧学期末进行必要的测试和评价、搜集、整理有关数据,做好阶段小结,每人撰写一份课例和一篇论文。⑨在全校各年级实施课题研究。⑩积极整理材料,撰写实验成果,写出终结报告、积极申请课题结题。2、步骤:①选题准备阶段(2015.4 - 2015.5) 成立课题组,采取文献法和调查法,搜集师生交往的相关资料,调查分析课堂教学中的现状,提炼课题,并对课题提出的背景、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研究价值进行全面的论证。完成课题的申报工作。②开题论证阶段 (2015.10 - 2015.12) 进行前期培训,开展师生交往相关理论和现阶段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学习研讨活动,进—步分析和理清相关研究题目的内涵和外延,对课题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及研究内容、思路、过程与方法等方面达成共识,完成课题研究方案,调查报告和开题论证报告。 ③组织实施阶段(2016.1- 2017.9)确立课题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撰写课题方案,组织实施课题研究。课题组明确分工职责。各成员根据本课题的主要任务和研究重点,制订子课题的研究方案和子课题的工作计划。各成员根据实施方案进行广泛深入的教学实践,围绕“以人为本的师生交往方式”,以行动研究法和个案分析法等方法,坚持边实践、边探索、边研究,边总结,坚持撰写课堂教学反思随笔。不断收集典型教师的典型课例及课中的典型教学细节,从中发掘和提炼有效的实施举措,及时予以推广。不断修正和完善实施方案,举行校、片范围内的课堂教学示范观摩,及时进行资料的整理并进行阶段小结。④总结验收阶段( 2017.10 - 2017.11)汇编研究论文集、教学案例集,展示课题研究的相关成果,完成结题报告,为课题的结题鉴定作好充分的预备。3、人员分工:胡文娟负责课题的总设计、实施、总结;谢拂岚、负责对课题协调、督促;陈杰负责本课题成果质量和宣传;肖芳、熊红艳、刘晓丽、熊红翠、张云飞、王丽、吕红霞、薛淑霞、张金萍、负责课题的研究与成果推广工作。4、方法(1).观察法: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实地观察教师与学生的情绪、态度、心理等,了解师生交往的现状及影响因素。(2).个案研究法:对某一典型的学生个体、小组和有关师生冲突的事件进行追踪研究,透过典型案例分析探索和谐高效的师生交往方式。(3).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调研究的探究性和可操作性。坚持边实践、边探索、边研究,边总结,坚持撰写课堂教学反思随笔。立足于每一天的教育、学习生活,在写随笔的过程中,体验生活,反思自己,做到总结成果和推广运用相结合。本课题主要采用以上方法进行研究,并辅之以文献法、调查法、谈话法、数据统计和情景分析法等方法。七、课题研究的成果与结论(一)、理论研究成果1、概念的研究1.1交往“交往”作为心理学和哲学的一个概念,有着不尽相同的意义。心理学对“交往”的研究,主要是一种事实研究,即弄清“交往”与发展的关系;哲学对“交往”的研究,主要是一种价值研究,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应然的人道关系。目前,教育工作者对“交往”作出过如下几种表述:1交往是人类传递符号信息、分享思想情感的过程。2交往是通过言语、非言语信息的交流进行相互影响的过程。3“交往是活动的最基本形式,也是人最基本的精神需要之一,交往是动态的表现出来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这是人的基本存在式”。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Edward Gardner)提出了一个着名的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又称MI理论,单独把交往能力划分为一种智能。在现代社会中,交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交往是人类生存的技能,孩子在交往中成长,社会在交往中前进,没有交往就没有我们人类文明的进步。1.2教学交往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师生围绕教与学进行的一种双边活动,结合教学性,对教学交往也有不同的表述:(1)教学交往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具有一定意义的语言为中介的师生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活动。(2)教学交往以人为对象,它通过载有精神价值和情感态度的信息交流来实现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3)“教学过程的人际交往是在继承和传播人类文化科学知识和智慧成果的同时,并以此为媒介,以个人的品质修养、智慧才能、情感体验、社会观念、人生价值和行为规范作为信息而进行的人际之间的交流过程”。1.3对师生交往及其方式的理解根据教学交往的定义,我们对教学交往内涵的理解主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交往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2)教学交往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服务于教育目标;(3)教学交往的功能是通过信息的交流实现双方互动,达到双方共识、共享、共进;(4)教学交往的内容既包括知识信息,也包括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念等方面的信息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信息;(5)交往的媒介有言语和非言语两种方式。从师生交往的媒介来看,我们又把教学交往分为显性交往和隐性交往。显性交往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言语交往。隐性交往则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非言语交往,包括在课堂教学中双方的手势、表情、眼神交流以及双方人格的影响。1.4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认为学生的学习是通过一定的情境,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该理论还强调学生认知的主体作用,认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体建构者,但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协助者和促进者。该理论认为良好的课堂教学交往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二者达到最完美的结合。以往的教学观念认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是单向型的,视教学为教师把信息传递给学生的过程,教师是信息的发出者,学生是信息的接受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不仅强调教学交往是师生之间互动:在课堂教学交往中教师给学生以知识的传授、人格的感化,同时学生的反应与合作对教师也有重大的教育教学影响;更突出教学中的生生互动:建构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知识的获得是通过自己的意义建构而获得,因此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合作——生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交往中显得尤为重要。2、教学交往理论基础的研究课堂教学交往是教育的手段,也是教育的一种途径,它并不等同于教育。从外延上讲,教育的范围要大于教学交往。“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而课堂教学交往只局限于课堂教学上,其外延要比教育小的多。因此,只能说教学交往是教育的一种有效的形式、手段或途径。(二)、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的研究成果1、课堂教学中交往活动的条件1.1学生需要掌握人际交往的方法人际交往是一种艺术,涉及许多交往的方式、方法,如机会的寻找与把握、沟通的技术、交往障碍的处理技术、言语技术、表达技术、气氛营造方法等,常常是学科课程课堂教学较少涉及的内容,需要结合情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渗透和指导。 1.2、教师要学会交往教师要充分地与学生进行理解与沟通,而不是把学生看做是任意改造的,也不能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灌输的容器。1.3、师生在交往过程中要坦诚、平等教师要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必须真正地理解学生,要能够与学生平等地展开对话,平等地进行交往。1.4、熟悉不同课堂背景下人际交往的礼仪、习俗和规范不同课堂背景有不同的交往特点,这是交往技术方法的特殊性。只有把握其特殊性,才能处理特殊交往背景下的具体交往问题。1.5、有交往安全意识交往会随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变化,无论是网上交往、还是现实活动交往,都难以避免安全问题。对于涉世不深的学生而言,注意交往安全是至关重要的。虽然交往安全能力的获得要在安全活动中逐步形成,树立安全的意识却是首要的。我们很难想象,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处在一种不安全的意识中,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能完全实现。2、课堂教学中交往活动过程的特点我们比较了课堂教学中的几种交往方式,发现课堂交往表现出以下特点:2.1、共生性在教学中,交往存在着师生间的交往和生生间的交往之分。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交往论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这是教学相长的真谛。对学生来说,交往便是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彰显,创造性的解放;而对教师来说,交往便是分享与理解,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的上课不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2.2、平等性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论承认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即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之分。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这种关系得以建立和表征的最基本形式和途径便是交往,离开了交往,师生关系就只是外在的,而不能成为教育力量的真正源泉,甚至反倒成了教育的阻力。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任何真正的教育活动都是一种交往的实践活动。离开交往的教育,不可能对人的发展注入实质的意义。不同交往现场涉及不同的交往主体,不同交往对象有不同程度的知识、经验、能力、情感等的交流。尽管如此,师生之间仍然在一个平台上交流,师生双方均属于平等的对话者,双方保持倾听意向,积极发表,互相吸收,在没有内在与外在压力现制约的情况下,彼此真诚相待,心灵沟通。2.3、开放性在交往过程中,没有时间的“最后”。交往主体没有自始至终不变的立场,每一个个体保持着相互理解与心灵沟通,知识信息的传播、生命内涵的领悟、行动规则与规范在交往中自然地生成,主体间共同分离意义,相互印证自我的存在与成长。在交往中彼此学会从对方立场考虑问题,分享对方对事物的理解。在辩论中双方想方设法辩护自己的见解,尽可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并留意对方的思想流向。在合作中,为了共同的目标,个体见解与想象力相互激发,彼此之间分工协作、分享目标达成的快乐、领悟失败的教训。3、影响师生课堂交往的因素3.1、师生的同理心同理心是实现师生课堂交往的最重要的一个条件,也是课堂教学效能得以实现的首要条件。同理心包括三个条件:一是双方要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对方;二是双方都要了解导致各种情形的因素;三是双方把这种为对方设身处地的了解让对方了解。同理心不等于了解,不等于赞同或者认同,不等于同情。同理心是沟通方暂时放弃自身的主观参照标准,尝试设身处地地从对方的参照标准来看事物,使我们能够从对方的处境来体察他的思想行为,了解他因此而产生的独特感受;同理心是对对方有一种亲密的了解,像感受自己一样去感受对方的内心世界,由此产生共鸣同感。在同理心的心理活动中,沟通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无高低之分。在沟通中,当同感出现时,给予者与接受者的地位是相等的,同时彼此不一定要有所认同。在师生的课堂交往关系中,如果双方能够从同理心的角度,去感受对方的感受、信念和态度,并有效地将这些感受传递给对方,对方会感到得到理解和尊重,从而产生温暖感和舒畅的满足感。这种感受可以诱发出彼此充满体谅和关心爱护的沟通氛围。同理心的培养是教师与学生进行良好沟通的前提。当一个教师不能或不愿同理时,与学生的交往也就必然受阻,会产生很多不良的后果。因此,在教育中,教师对学生的同理心是开启学生内在心智世界的钥匙,是教育效能产生的前提。3.2、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期望是一种重要的潜在因素,有高期望和低期望之分。教师的期望是强化学生行为的根据,而学生又根据教师的期望和强化来认识自己,调整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期望是真实存在的,期望会引起与这个期望相一致的认知方式和行为方式,它直接影响到了对他人行为的理解,同时影响到本人的行为。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期望经常会采取以下四种行为方式:(1)制造出不同的心理气氛,如亲切的或紧张不安的;(2)具体的反馈不一致,表现在师生交往频率的变换、师生交往时目光接触的次数、教师的赞扬或批评等方面;(3)教师向学生输出的信息不同,如教师所提供的学习材料难度不同、数量不等;教师对一些提出的问题的说明或解释的程度不同等;(4)教师听取学生回答问题的耐心程度不一样,其对学生的消极影响是多方面的,如剥夺了部分学生的学习机会,减少了学习内容;或者总有一部分学生较少体验成功的喜悦。3.3、教师的影响力与交往水平教师自身的影响力直接表现为教师的权威,有权威的教师具有进行权威性交往的能力。比如,说的话学生特别容易接受;与学生交流时特别能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容易被学生当做行为的榜样等,即常言所说的“亲其师,信其道”。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教师人格的核心是“促进”人格,“促进”是一个人对他人的行为随时随地能有所帮助。如:能提高别人的学习能力;能增强别人的自尊与自信;能形成和巩固别人待人接物的积极态度等。师生之间要达到情感相融的境界,关键的是教师能否把爱生之情转化为满足学生的多方面需要,如认知的需要、依恋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理解的需要等,从而使学生产生奋发向上的行为。缺乏交往能力的老师在交往过程中往往会采取一些简单粗暴的方式,这样不但不利于师生交往的顺利进行,而且还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甚至于出现教学事故。主要表现在:(1)、命令、控制、指挥式。这种信息会给学生造成一种印象:他(她)的感受、需求或问题并不重要,他(她)必须顺从老师的感受与需要,比如“不许你打球了,去把学习抓好!”这也就是在告诉学生,他(她)此刻不能被接受,这使学生产生对教师权力的内在害怕和自己内心的软弱感。例如“:你上课为什么大声讲话?给我闭嘴!”因为没有顾及学生的感受,只是教师单方面在发出信息,学生在没有得到尊重的状况下,有可能对教师产生怨恨、恼怒和一些敌对的情绪,比如顶撞、抗拒,故意考验教师的决心,甚至大发脾气。(2)、警告、威胁式。这种信息与命令、控制、指挥很相似,只是再加上不服从的效果。例:“如果你再这样(上课说话)下去,我就要对你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了!”它们可能使学生感到恐惧和屈从。比如:“如果你再不改,我就打电话给你的家长,叫你的家长来见我!”警告与威胁也可能引起学生的敌意。学生有时可能对此做出老师不希望的反应:“好啊,不管你说什么,我都不在乎!”或者像前面的例子中的那个学生的反应,即使老师叫来了家长,学生的态度也会是完全保持消极状态的沉默,干脆与他们不交流。(3)、训诫、说教式。这种信息的表达,预先设立了立场,使学生感受到与老师地位的不平等,感受到老师在运用老师的权威,导致学生对老师产生防卫心。当教师运用这些沟通模式的时候,常会使用这些短语:“你将会…… ”“你应该…… ”“如果你听从我说,你就会…… ”“你必须…… ”等。这类训诫的信息在向学生表达老师不信任对方的判断,并认为对方最好接受别人所认为正确的判断。越是年级高的学生,“应该”和“必须”的话越容易引起抗拒心理,并更容易激起他们强烈地维护自己的尊严。(4)、过度忠告式。这样的信息是在向学生证明老师不信赖他们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们有时使学生变得对教师产生依赖心理,不再自己思考,每临紧要关头便向外界权威求助。这种信息的传递,会不仅仅削弱学生独立判断的能力和创造力,还会养成“人云亦云”的心态。(5)、中伤、揶揄式。“你以为你很聪明吗?不要自以为懂得很多了!”“你怎么这么贪玩,一点也不像快要上中学的人!”“我就知道你不行!”这样的语言都是属于中伤、揶揄类的沟通障碍。它的后果是让学生感到自尊心受到伤害,随之出现反攻击的心态。4、目前课堂教学过程中交往失当的分析目前,在我校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和本身的素质限制,常常忽视教学交往,导致教学过程中对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往失当。进而使交往的本质价值没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地发挥和体现。使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这种交往失当主要表现在:4.1、交往的单一性。一般而言,教学交往主体主要有:教师个体、学生个体、教师群体、学生群体。因而会形成不同的课堂交往形式,这些不同的交往形式又可以分为两大类:师生间的交往和生生间的交往互动。我国目前的课堂交往的主要形式是师生问的交往,这种师生间的交往也主要是教师主动和个别学生或整体学生的知识传授的交往,而缺乏学生与教师的主动的多方面的交往,缺乏师生之间的配合。在学生小组和小组之间的、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往则是很少的。目前,倡导合作教学、小组学习,但是小组在教学中并没有真正地成为实质性的具有交往价值的功能实体。即使有,也是更多的流于形式。这样,在学习中,学生无法成为学习和交往的主体,其能动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能很好的发挥。4.2.交往的不公平性。(1)、教师与学生个体交往对象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教师与学生群体交往的比例差异上,而且更多地表现在教师与学生个体交往的对象差异上 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多次被提问,而有的学生却“无人问津”。从性别上看,在课堂中,教师与男生的互动多于女生,其差别大到就纪律交换意见,小到教学内容的交流。尤其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和女生的成熟,这种差异逐渐扩大;从互动对象的职务上看,教师与学生干部的互动就明显多于非学生干部的交往,普通学生和教师的交往相对而言是较少的;从互动对象的地位上看,班级中地位较高的学生与教师交往的机会要比地位低的学生多得多,教师往往会聆听地位高的学生的意见而忽略了地位低的尤其是不善于表达的学生的意见;从互动对象的成绩上看.教 师显然更愿意与成绩好的学生交往。有时也会也成绩较差的学生交往,而成绩中等的学生同教师交往的机会是最少的。(2)、教师与不同成就水平学生交往的差异。教师对于在课堂交往中所运用的时间根据不同的学生而有所不同.对 于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会用较长的时间进行启发诱导。而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缺乏耐心,较少给他们思考和表达的机会。因为,在教师的心目中已经有这样的思维定式:认为即使给予成绩差的学生更多的时间也是无用的。而事实上.对于中等生和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更多的机会和时间进行启发诱导。同时,教师通常会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成绩的学生来回答。例如,选择性的、是非性的、描述性的问题教师通常选择成绩较差的学生来回答,而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教师则选择较难的或者较为辩证问题让他们回答。虽然说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选择简单的问题有利于学生的自信心,但是前提是在教师心中认为学习差的学生是没有能力来回答比较难得问题的。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不同的学生其擅长方面是不同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来选择学生回答问题,而不是根据学生的成绩来定。4.3、交往的控制性。目前,我国的课堂交往还体现出明显的控制特征。虽然目前大力提倡自主交往.但在现实中,课堂交往还主要以被动交往占主要地位。其主要表现在:首先,大多数交往都是教师发起的,学生只是被动的接收者。一项研究表明.在课堂交往中由教师发起的占 93.8% ,而由学生主动提出的仅占 1.7%,主动对 同学和教师的思想观点提出异议的占 2.7%。这项 数据表明:目前,我国课堂中依然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占主导地位.而对于学 生和教师间的交往以及学生和学生间的交往,小组间的交往仍然缺乏。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和学生的观念还没有转换过来,尤其是教师, “师道 尊严 ” 的传统思想仍占重要的地位,仍然要求学生对教师和课堂的服从。其次,由于教师对课堂的控制,在多数情况下,学生对于课堂交往没有选者权。例如一堂课中只有被老师允许的情况下,学生才有发言的权利。在课堂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状况,教师在提出一个问题之后,全班几乎没有学生作出反应。这时,教师不顾学生的思维和想法就点名叫学生回答。这样,学生是被动的进入交往过程中的。教师不尊重学生,有时会伤及到学生的自尊心,而学生往往会因此对交往产生恐惧心理。这也是为什么年龄越大的学生越不愿意进行课堂交往,主动回答教师的提问,即使是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很清楚明白。而年龄小的同学却能在课堂上主动积极地同老师进行交往,反馈。4.4、交往的对抗而非合作性。在课堂交往中,不仅强调师生间的交往和互动,在更大的程度上也应强调学生问的交往和互动。但是从目前来看,课堂中的学生间的交往是竞争大于合作。课堂交往中的竞争有个人间的、个人与群体间以及群体与群体间的竞争。最常见的是个人间的竞争,尤其是考试竞争。这种局面,既与我国的教育和考试制度有关。也与老师不正确的教学观念有很大的联系 。大多数教师偏爱成绩好的同学,为了博得教师的“优待”和在班级中的较高的地位,学生会把班级内的多数看作是竞争对手,而不是合作伙伴。这种竞争不利于同学问的合作交往。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和正常发展。此外,师生之间的对抗也是普遍存在的,这种对抗绝大多数是由于教师知识储备不多,上课准备不充分,教学方法选择不恰当,教师对学生不公平等引起的。因此,提高教师素质、更新教学观念是减少对抗的主要方式。5、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的正确模式既然课堂交往互动中存在这么多的问题,那么,真正的课堂交往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课堂交往互动的方式,是由教学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我们通过上述的分析和研究发现新的课堂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它是一种开放的、以直接经验的获取为中心的整合性教学活动,这种活动是建立在对信息共有的基础上的师生之间的情感的交流互动。因此,在新的课堂教学中,传统的师生关系、师生交往方式势必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对孩子而言,他们不再是被动的接收者、静坐者,而是主动地发现者、选择者、行动者与探索者。对教师来说,教师主要是孩子学习欲望的激发者与促进者、知识经验的激活者、提供学习活动条件的服务者、为他们学习提供指导的参谋或咨询者、与他们一起进行探究的合作伙伴等。在师生交往中,交往双方都希望自己能准确把握对方行为的意义,同时也期望对方能真正理解自己行为的意义。所以,课堂教学中正确的师生交往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5.1、师生间平等交流,彼此尊重。首先,教师要认识到,师生之问,学生之间在人格上都是平等,是互助合作的关系。这种平等是建立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的,是对对方思想行为的接受。现在提倡公平教育,虽然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公平,但是要有相对意义上的平等,不仅是结果的公平,更是过程的公平。给每个学生同等的机会,公平地看待每个学生,认识到学生只有喜好、兴趣的不同,没有好坏之分,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不会只因为成绩的高低而偏爱学生,努力建立与学生平等的关系,不会尝试追求控制、支配或社会距离。要和学生平等的交流,只有师生问常于交流,善于交流,才能真正实现互动教学。其次,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看作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思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首先要从尊重学生开始。尊重不仪是老师对学生的尊重,也要包括学生对教师的尊重。要使学生尊重教师,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素质,不仅包括专业上的,更重要的教师的道德和教育理论素养。总之.只有 师生间相互尊重,才能在课堂交往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交往。5.2、师生间实现合作交往。自从孔子提出 “教学相长”之后, “教学 相长 ”已成为 我国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要实现教学相长,师生之间的合作交往是必不可少的。而今,在实际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对抗仍然存在。在一个对抗的课堂上实现互动教学是不可能的,实现教学相长更是不可能的。合作交往不是一句口号,是实实在在的在新课程改革中大力执行的。现实的信息传媒的快速发展,使教师的权威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果教师不改变观念。改变教学方式,那么在课堂上就只有对抗而没有合作了。合作,不仅是师生之间的,同时也要培养同学间的合作学习,当然。合作并不是意味着没有竞争,而是在竞争中的合作,要通过竞争来培养合作的意识。5.3、创设情境,在活动中交流。教学情境是指激发学生从认知发展和参与行动中,促成对所学内容进行意义构建的内外环境。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对学习活动的组织不再是严谨的教学流程,而是对动态的、生成的过程的规划和预测,是对当下的、实态的、过程的有效的对策。此时,师生之间的交往便是在活动中完成的,是建立在对共同客体的认识和改造的基础上的。这需要教师与学生深入接触,了解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了解学生的个性、特长和爱好;需要教师对自己有比较清楚地认识 能明白自己的教学方式和专业特长;需要教师充分挖掘利用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创造性地用好教材.要根据 学生的需要来运用教材而不是根据教材来死教学生;需要教师制作和利用各种教具和多媒体课件,优化教学环境:需要教师能灵活地掌握课堂。要有应对教学事件的能力。5.4、创建良好的班级环境 .实现师生互动。众所周知,在我国的普通课堂上,通常是一个班级往往容纳有六七十人,甚至更多。而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交流是要求在小班教学中才能实现。因此,在大班教学的环境中要实现课堂的互动交流是很难的。缩小班级容量,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同时,改革教材内容、教学目标,使教材更为贴近生活,更具有实用价值,是实现班级互动教学的必要条件。同时,创造良好的班级交往氛围、班级互动文化,使交往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需要和习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师生的互动。5.5、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实现愉快的课堂交往。课堂交往是伴随着特定的情感进行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课堂交往互动的首要条件。只有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融洽的关系。学生才能在课堂中积极的和老师配合,才能充分的发挥主动性。教师只有和学生建立好的关系,才可能把对课堂的控制变为对课堂的引导。建立一种和谐、平等、愉快的教学氛围,只有这样,教师和学生才能以一种自由、轻松、开放的精神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的发挥,才能实现师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才能得到实现教学目标。综上所诉,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互动是构建新的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我们要努力克服课堂交往的弊端,按照课堂教学中正确的师生交往模式,使课堂教学返归交往本真,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一种合理的、理想的动态交往过程,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八、课题研究效果初现1、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1)、促进了学生生动、全面发展 ,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两年来,教师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强了师生交往,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得到激发。学生的学习习惯、作业良好率有了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合格率稳步上升。以我校2015~2016学年度五年级语文成绩为例:第一学期五年级语文五个班的平均综合指数为0.682。到第二学期,经过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模式的改变后,五年级语文五个班的平均综合指数为0.841,比第一学期提高了23.3%,学业成绩大幅度提高。(2)、提高了学生自主管理水平 。高效课堂中的小组长管理制度和小组间的竞争关系,丰富了课堂教学中的生生关系。为学生提供了实践自主管理的机会,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与能力。组长、每日班长等岗位设置充分激发了小干部和同学们的角色意识以及工作的主动、积极性,形成示范、监督相结合的氛围,发挥了榜样示范作用,促进了学生自主管理,确立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星级生的评选中更注重集体荣誉感的培养和学生的自主参与。目前,所有班级都能在早自习、午自习的时间做到自主管理,或在有序地朗读,或在安静地自习,为班级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3)、发展了学生的不同智能强项。孙瑞哲同学的书信作品襄阳市第十届校园大赛活动中荣获一等奖;申锦亿同学在樊城区2015年度中小学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二等奖;马瑞阳、冯若琦、许子心、孙瑞哲在2017年度樊城区读书征文比赛中,分获一个一等奖和三个二等奖。郭美辰同学在2016年樊城区教育局举办的调查报告评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王博等四名同学在市科技馆和区教育局联合举办的四驱车竞赛活动中荣获4个一等奖。2、教师专业能力不断发展(1)、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进一步提高 。两年来,通过课题研究,学校为教师向书本学、向同行学、向实践学搭建了广阔的平台,每堂公开课都坐满了 20 多位听课的老师,这种模式让教师走进同行的教室,了解到了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联系,学习到了他人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教师间优势互补,加强学习、合作、交流,激发了更多的教师对自己专业成长的内在需求,许多教师确定了更高的目标。他们注重学习,钻研业务,善于总结与反思,努力提高自己的学历与业务能力。(2)、老师们研究教材,研究学情,整合学生与教材资源、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资源,聚焦课堂,备课、听课、评课成为全体教师的积极的自觉的行为。通过认真备课,让课程资源创设出形象生动的课堂情景,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听课老师们看到了教材资源、学生资源、现代化信息资源在课堂得到合理开发与利用的有效性。(3)、教师的教学方法有进一步改进,教师树立“不放弃一个学生,平等尊重每一位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积极努力”的职业精神,关注学习困难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方法的探索,帮助困难学生树立自信,建立彼此尊重彼此支持的师生关系,形成面对压力,积极进取,共同奋斗的校园氛围。 教师们在实践中想方设法从实际出发,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努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有些教师注重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同伴互助,使学生在团体学习中能分享成功的乐趣,减轻学习压力,减轻紧张和焦虑,同时使一部分学习困难学生得到同伴的帮助,并在同伴的帮助下解决学习上的困难。(4)、骨干教师队伍进一步壮大:我校现共有3位市级骨干教师,5位课改名师,32位课改先锋,13位课改之星,这支队伍在学校中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成为了学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5)、提高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素质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小组的教师们为保证实验的顺利实施,自己不断加压,认真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水平,认真总结实践经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绩。谢拂岚、熊红艳老师和肖芳老师分别主持了一个十二·五市级课题并顺利结题。谢拂岚、薛淑霞等老师的教研论文在国家级和省、市级刊物上发表。吕红霞、刘晓丽等老师的教案和论文在国家级和省级比赛中获奖。熊红艳老师获得市级“优秀辅导教师”称号,自制教具获市级二等奖。九、结束与反思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采用了新的师生交往方式,取的了很好的效果,但是也有一些困惑:1、如何更好的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将新的师生交往方式具体化,使之更好的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2、课堂教学中,认知、情感、能力教学三维目标的落实,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体性的最大发挥,小组合作时效性的确保都受到40分钟的时间限制。如何在短暂的课堂教学双边活动中,实现目标与过程,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的和谐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3、在小组探究学习中,如何更科学地分组,培养小组内部和小组间的生生交往,平衡学生之间的互助与竞争。这些都是有待进一步探索的问题。有一位大师曾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相互交换,每个人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相互交换后,每个人则都有两种思想。这话很值得品味。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交往,就是一种思想的交换。只要我们认真体会新课标相关精神,在思想上重视,在行动上落实,互动交流,畅所欲言,师生就能共享知识,共同发展。这样,课堂教学就会出现生动活泼的动态局面,新的课堂教学就会在好的师生交往的过程中显现出最大的效果。
央广网北京12月17日消息(记者 于闻)全国教育信息技术课题研究十三五规划专项课题《基于个性化学习平台的教学应用研究》,近日开题。该课题按照新课程改革目标,旨在基于个性化学习平台的教学应用研究。一是通过个性化学习的大数据为学生制订符合学生发展的个性化学习计划,有效控制学生的学习进程,指导学生正确学习;二是根据个性化学习中学生情况反馈进行课程分层设计,自动生成适合学生自己的课程内容;三是个性化学习平台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相应配备符合目前学习能力的课程,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完成学习任务。本课题是新课程改革中应用个性化学习理念、方法和平台技术,对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进行突破的有效探索。为深化课题研究,将聘请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一批教授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课题专家指导委员会,在中小学、职业院校等不同类型学校选点进行深入研究。针对目前众多学习平台不能满足个性化学习的现状,通过改进传统教学模式,真正把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与教学实践进行对接;实现教师在教学中、在课堂上、在一切教育的时空中,由过去关注学科本位转到关注尊重每一位学生,教学活动以促进每一位不同学习者个性发展为终极目的,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并在实践中丰富完善基于网络化、个性化特色的学生学习平台和教师教学模式。
来源:中国网近日,多位学科教研专家莅临斑马AI课 “十三五”教育部重点课题开题发布会,共同听取斑马AI课教育研究院院长、课题组负责人修佳明老师就《基于人工智能的少儿教育发展研究》这一课题的初步成果展示,并给予指导建议。随着技术的迭代,教育行业对于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探索从未停止。著名语文学科专家、首批国家级骨干教师崔琪老师在谈到课题时表示:“少年儿童的教育非常重要,我看到斑马AI课以后觉得非常欣喜,而且非常欣慰,终于有企业关注最重要的少儿成长,而且从2017年开始到现在已经成绩斐然。我觉得这当中有几点特别值得我们欣慰和期待:斑马AI课对学生的习得、动手和空间建模能力的培养做的非常好,同时我也希望斑马AI课未来能够对少年儿童的思维品质养成做重点关注。”著名英语教研专家张鲁静老师也表示:“AI教育是教育领域的大势所趋,是非常好的教学辅助,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实现很多传统教育中无法实现的内容。斑马AI课的教研课题关注AI的浸入式学习环境对儿童英语学习的影响,从而为孩子们呈现更好的教学形式。人工智能技术与动画等多种视频方式的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提升第二语言习得的效果,我们非常欢迎这样的教研和创新。”斑马AI课《基于人工智能的少儿教育发展研究》所涵盖的内容包括人工智能在少儿教育中的应用探索、自适应学习在少儿教育中的应用、视觉手段对少儿综合素质培养的影响探索、AI互动课程对少儿学习动机的研究、数据驱动的教学研究、语言学层级网络模型等诸多方面,对这些研究的探索和提升将有效帮助孩子实现有意义的习得,特别是斑马AI课教研及教学应用环节中的重要案例同样受到了专家们的高度赞誉。数学教研学科专家薛文叙老师在谈到斑马AI课的课题时评价到:“21世纪能力的发展更加关注学习者的核心素养发展,儿童的综合素质是儿童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国内外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我国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在线教育不应只关注单纯的知识学习,还应该注重孩子多种核心能力的培养。比如在儿童数学能力的培养中不应该只关注计算,而不重视数感能力的培养,我们应该认识到数学教育的目的是提升孩子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法,精心设计课程,或通过有效的互动方式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斑马AI课的研究、从教学理论、教学方法等方面对课程设计进行科学的指导和尝试,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可以突破传统教育的发展瓶颈。”TIP(全封闭公益英语师资培训)课程设计专家、《牵手冬奥—市民实用外语手册》作者、《牵手冬奥》系列公益讲座负责人周敏研究员评价到:“斑马AI课所表现出的通过卓越课程能力对孩子实现潜移默化的改变让我十分感动,我们有幸见到教育的“千人千面”真正得以实现,斑马AI课的成就展现了极强的企业社会责任感。”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原调研员、教授、《中国考试》杂志副主编、教育部国家教师科研规划课题教师发展专业研究卓越教师素养研究与评价专题课题组负责人、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负责人王大赫教授表示:“我们将斑马AI课《基于人工智能的少儿教育发展研究》纳入到教育部“十三五”重点课题的研究,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研究,该项研究以教育的本质为基础追根寻源,从教育的角度探寻技术的加持力,用AI的手段促进教育流程再造,提高教育服务的精准化水平,提升教育对象的习得效果,这些领域的研究将促进在线教育行业在教研和科研领域的创新,更好的将AI技术的先进性融入到对孩子的教育中来。课题组也衷心的希望斑马AI课做好研究,把更多有意义的教研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来,帮助更多孩子接受越来越好的教育。”
“基于青少年核心素养发展的普通中学学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专题培训在中国卧龙特区耿达一贯制学校开班为了进一步推动以研促教方针,引领教师成长,提高教师科研素养。8月13日,省级课题“基于青少年核心素养发展的普通中学学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专题培训在中国卧龙特区耿达一贯制学校开班,温江二中66名教职人员参与了此次培训。上午9点,课题开班典礼正式开始。首先,卧龙自然保护区、社会事业发展局副局长魏勇先生致欢迎辞,并从人、文、地、产、物等方面详细地介绍了卧龙特区的发展史,分享了布局错落有致、具有民族风貌的耿达一贯制学校的办学理念。其次,四川西部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李鹏飞先生发言,李院长表示为此次培训做到“三好”,即设计好的课题、邀请好的专家、提供好的服务。最后,温江二中校长季玲女士发表讲话。季校长首先感谢了所有参训人员的付出,同时回顾了学校成绩,提出我们要紧跟课改的方向,追求更高的教学效益,实现教学从量到质的飞跃,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希望大家严守纪律,调动思维,做好笔记,参与活动,注意安全。同时预祝此次培训取得圆满成功。开班仪式结束后,成都市武侯区教科院副院长汪翼先生作题为《学本课堂的实证研究与建议》的讲座。下午,成都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王秉蓉女士作了《今天的课堂,明天的生活》的讲座。14日上午,成都43中教科室主任李靖宜作了题为《学本课堂下的学校教学方向转变》的专题讲座。随后,成都43中数学备课组长陈容作了题为《学本课堂与中学课堂有机结合探究分析》的专题讲座。14日下午,进入老师的实践环节,按照学校教科室唐应树主任的安排,各个学科在学本课堂理论指导下开展相应研究并策划教学设计。8月15日,全国模范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 核心成员、重庆市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学本课程”的创始人龚雄飞为温江二中全体参培教师带来了第三场头脑风暴 ----“学本教学——新时代教学改革的趋势解析与路径分析”。在下午的讲座中,龚院长结合导学案为老师们做了“中小学深度自学问题诊断与策略重构”专题讲座。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课堂是老师教学的主阵地,更是现今课改的主阵地,必须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效率。课程改革任重道远,势在必行,愿教育者们在路上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勇敢前行!本文来源:本文综合整理自温江二中官方微信公众号。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本网讯(通讯员 孙莉)11月12日,株洲八达小学组织开展了荷塘区科学折子课程专题教学展示暨《小学科技创新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课题研讨活动。八达小学老师李腾执教了《纸飞机》折二,让学生初步认识纸飞机、学会折苏珊纸飞机,给学生们奠定了简单的空间飞行启蒙知识。黄塘小学老师黄战东执教了《纸飞机》折三,通过苏珊纸飞机创造吉尼斯世界记录这一事实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设计并创作未来的飞行器。戴家岭小学老师吴明新从折子课程开发的内涵、《纸飞机》折子课分析、《纸飞机》课例解读、美好的愿景四个方面进行了解析,并且介绍了2016年底八达小学立项了湖南省规划课题《小学科技创新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在李教授、袁教授、蔡教授的精心策划与指导下,创造性地开发了校本折子课程,2018年后,折子课程逐步在全区推广实验。活动的最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丁文平教授对本次研讨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也对“折子课程”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