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陈琛、梁红霞近日,研究生院组织召开研究学分课程建设经验交流会,30余位课程责任教授、教学团队成员参会,就如何以研究学分课程教学为牵引,进一步加强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夯实研究生学术基础、提升科研能力进行分享、交流与探索。来自经济与管理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院、测绘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第一临床学院、文学院等8家培养单位的“研究学分课程”主讲教师做主题交流报告。他们结合学科特色与人才培养目标,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团队组建、考核方式创新等方面,分享了课程建设经验,展示了阶段性建设成果——经济与管理学院的《电力市场管理机制设计》课程,聚焦学科建设需求与社会发展需求,邀请国内外知名高校专家联合授课,拓宽学生研究视域,强化学生对交叉学科的认识与信息经济学方法的系统掌握,以培养问题导向的思考方式,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双一流”建设与高校治理现代化研究》课程,分九个专题,对一流大学建设进行系统研究与探讨,依托学生课堂报告、教师点评及讲授、专题讨论、自我研修等形式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并结合实地调研、学术会议学习、师门例会组会研讨、专题论文讨论等科研实践形式,全方位提升研究生学术素养。测绘学院《大数据与高性能计算》课程,围绕大数据理论和方法、高性能技术等主题,以学术讲座方式开展教学,并建设了飞行测量机器人实验环境,以支持飞行测量机器人原创性研究。该课程建设支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研究,并推动获批“现场四维重建与信息融合技术研究”“高分遥感智能主动调查监测技术研发”“全球典型要素信息提取技术”三项课题。生命科学学院《表观遗传与肿瘤调控》课程,在前期本门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基础上,以生命科学前沿论坛为依托,进一步强化前沿技术与科研训练的结合,将研究生从被动的知识吸收者转变为主动去认知和领悟。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性能计算支持下的时空大数据管理与分析》课程,引导选课研究生结合在研项目,选择常见时空大数据进行具体场景下的存储管理与分析挖掘,并支持他们参加学科赛事,课程教师向隆刚教授组建的团队获得“2020数字中国创新大赛——大数据赛道”二等奖,课程教师关雪峰副教授还出版专著《高性能时空计算及应用》。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现代城市环境污染防治生态技术》课程,将前沿讲座教学与学生研究实验有机结合,支持选课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进行学术交流。第一临床学院《基于医学的交叉学科科研思路启发》课程,聚焦各交叉学科与医学相结合的研究现状,扩展学生对交叉学科的认识,指导选课研究生设计一个以医学为基础的交叉学科科研课题,开展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文学院《论语>古抄本与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课程结合学科特色,在指导选课研究生认真研读日本、韩国与中国本土《论语》古抄本同时,组织他们进行读书会报告,以找准自己的兴趣方向点,展开有针对性的研究。同时,增强选课研究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海外传播的认识,已有3名选课研究生获得国家汉办公费资助出国交流。交流会上,与会教师还就如何推进实验类研究学分课程共享平台建设,落实研究学分课程建设制度化、规范化,优化本硕博阶段课程衔接,加强对选课研究生的联合指导,激发师生共同科研成果产出,以高质量的课程推动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等话题,进行了热烈探讨与交流。据介绍,研究学分课程建设于2017年启动,是我校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是现有研究生“精品课程”的升级版,旨在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尤其是课程体系改革,强化课程教学在研究生培养中的全面、综合和基础性作用,切实激发研究生科研兴趣,培育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以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在新一轮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中,我校正探索将研究学分制度纳入培养必修环节,加强交叉领域知识教学,将社会需求、科学技术与工程时间问题嵌入课程教学,加强研究生科学问题选择、研究设计、研究实施、研究交流、研究评估等方面的训练,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截至目前,参加研究学分课程学习的师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课程建设成果,在本课程教学与学习实践基础上,发表400余项高水平学术成果,参与解决重要技术问题,授课教师获批一批国家级研究项目等。(编辑:肖珊)【来源:研究生院】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刚刚接触教育学考研的朋友们可能并不了解课程与教学论和学科教学这两个专业的区别,毕竟二者都涉及教学方法的研究,也同样细分为不同的学科方向(语数英数理化史地生音美体),这导致很多考生在选择专业时不知道该选哪个好。本文就由文都比邻小编为您简单介绍一下这两个专业的不同,在了解完之后同学们再做选择也许就不会那么困难了。学位类型不同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的二级学科,属于学术型硕士,学制3年,专业代码为040102。学科教学也属于教育学二级学科,是专业型硕士,学制2年,专业代码为045102-04513(各学科不同)。研究方向的不同课程与教学论的主要研究方向有三个,分别是: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学科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成人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研究。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和学习的内容偏向理论,主要致力于课程、教学理论、教师、课堂、学习问题及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换句话说,就是从宏观的角度对课堂教学设计等问题进行理论性研究。但这是不是意味着课程与教学论不分学科?事实上,这个专业下还分语文学科教学论、数学学科教学论等具体的学科方向。所以,对于那些喜欢某一具体学科的同学们来说,课程与教学论也是可以考虑的。而比起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教学更突出以某个学科为基础的实践性研究,也就是教学实践,一般会将重点放在课堂的具体教学方法方式上,还会涉及很多具体学科的知识及其应用。喜欢实际操作的同学可能更适合学科教学。考试科目不同课程与教学论的专业课考试科目只有一个教育综合,统考还是自命题要看具体的院校。学科教学的考试科目除了333教育综合以外,一般还包括这个学科的教学论和其他知识考查,而且有学科背景的学生在面试时可能会更有优势,老师也可能会更偏向有学科背景的考生,跨考太大的容易被刷。毕竟除了教育学知识以外,具体学科的知识在短短一年备考期间是很难有什么真正的收获的,除非像是语文、英语这种我们从小就学的文科学科可能可以拼一拼,像数理化的学科教学就可能需要你具备本专业的背景了。就业方向不同从就业方向来讲,课程与教学论就业面更广一些。因为学的是理论,所以做高校老师也可以,教研也可以,还可以做杂志社编辑或从事其他教育相关的工作。而学科教学的就业方向相对单一,这个专业的方向就是专门培养中小学教师的,所以学科教学大多只有师范类院校才开。除了教师以外,其他方面就没有教育学学硕好找工作了。因为小伙伴们如果不是很确定自己要做老师的话,就没必要报教育硕士的学科教学啦。
陆伯鸿|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 副主任如何建设体现课改要求的国家课程?如何使国家课程转化为教师理解与实施的课程,进而转化成学生经历与获得的课程?这是一个教育难题,也是教研系统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近30年来,“上海教研”持续审视教研职能,聚焦教研价值、教研内容、教研方法、教研机制,不断探索保障课程转化的教研机理,逐步构建了上海教研实践范式。一、上海教研实践范式的结构特征上海教研实践范式,是在价值取向指引下,以内容范畴为载体,以实证方法为手段,以运行机制为保障的常态化运作模型。实践范式通过文本编制和现场指导,发挥连通作用,有效服务课程改革,充分支持学校、教师、学生发展。▲ 上海教研实践范式再塑“上海教研”的价值取向:拓宽课程视域,强调证据意识,树立团队观念。创新“跨界联动”的运行机制:建立结构形态多样的合作共同体,创建项目运作方式,完善教研员发展评估制度。拓宽“课程视域”的内容范畴:通过文本与实践的持续互动,构建强化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相互关联的教研内容范畴。形成“基于规准”的实证方法:研发以标准引领、路径明晰、证据支持、信息技术融入为特征的系列教研工具,提升教研质量。上海教研实践范式诠释了对教研内涵的认识,提升了教研的理论高度,揭示了“团队智慧,经验分享”的教研机理,充分支持教师专业成长,体现出引领性、操作性和公认性。二、上海教研实践范式的推展应用以上海教研实践范式为引领,点面结合,以事引思,以思促研,以研促思,以思引事,持续优化完善各类教研活动,形成课程教学调研、课例研修与主题教研活动等教研模式,实现上海教研实践范式的推展与应用。▲ 上海教研实践范式的推展过程以课程教学调研模式促进调研发现:对资料分析、方法设计、证据收集、数据处理、结果形成等,进行细致周密的安排,建立“调研准备、现场观察、数据分析、结果反馈”的规范流程。基于“规准”的课程教学调研体现了方法创新,促进了基于证据的教学反馈与反思改进,提升了教研品质,提高了教学质量。▲ 课程教学调研模式以课例研修模式优化日常教研:改进日常教研活动设计,明确备课、上课、听课、说课、评课等环节实施要求。课例研修模式促进教师主动参与,增加教师思考深度,增进教师互助合作。▲ 课例研修模式以主题教研活动模式提升教研品质:确立活动的基本流程和环节,并对每一个环节的要素和规格进行了具体的阐释。主题教研活动体现主题的针对性、活动的持续性、参与的深入性、信息化支持等特征,促进学校教师和教研员的专业发展。▲ 主题教研活动模式三、未来发展方向“上海教研”立足本土,面向全国,走向世界。未来已来,我们将继续努力。让信息化成为上海教研实践范式新的要素,促进“上海教研”在传承中持续创新与发展。让文化内涵成为“上海教研”的生态追求,实现“教研支持教师专业成长,教师促进教研品质提升”的愿景与目标!
2021年1月斯玛特教育集团携手哥伦比亚大学全球中心丨北京、北师大- ANOBO少儿全球素养课題组、纽约 ANOBO国际教育研发团队共同推出了少儿全球素养课程系列主题活动。日前以“1个世界”为主题,由“空气”“陆地”、“海洋”和“星球或塑料”四个子主题构成的学习计划正式在京启动。它以展览任务为驱动设置课程及配套创作材料包,以艺术科技跨界教育,培养少儿全球素养。斯玛特教育集团与哥伦比亚大学全球中心丨北京、北师大- ANOBO少儿全球素养课題组的合作由来已久,各方曾多次在国际国内教育峰会以及论坛上就少儿素养教育方面进行过深入的交流和探讨,有着深厚的合作基础。而本次再度携手,斯玛特教育集团将以官方授权的中国首批教学研究基地的身份,全程参与,共同深耕课程内容研发,搭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各方也将以此为契机,在教研学术领域谋求更深度的合作,包括共建“全球少儿全球素养”背景下的美育与教师评价体系,研发系列主题课程和教学教具、为孩子构建习得全球少儿素养能力的环境、国内外社科艺术巡展等多层面多渠道的长久合作。少年兴则国可自立于世界之林少儿全球素养作为一种核心能力风靡全球,那么何为少儿全球素养呢?斯玛特和北京师范大学——ANOBO少儿全球素养课题组给出的答案是:少儿全球素养是孩子为了迎接一个全球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未来而必须具备的拼个和关键能力,是一个需要终身习得的过程。核心素养“新坐标”下强调要有新思维、新作为、新气象。那么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日常的教与学,潜移默化地渗透与内化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让核心素养落地呢?斯玛特教育集团携手北师大-ANOBO少儿全球素养国际课题组研发推出的少儿全球素养系列课程以小主题树大视野,帮助学生建立起世界的概念,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世界公民。斯玛特十年来也一直践行“培养一个具有未来世界观的高素养的引领世界的小小公民”的教育价值观。成为中国首批全球素养教学研究基地,斯玛特教育集团靠的是什么?斯玛特是国内领先的专业儿童综合素质教育企业,在业内拥有极高的社会美誉度,并在美育行业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此次能够达成全面合作,是国际社会对斯玛特教育在课程模式、专业化程度、创新能力以及教研成果方面的充分肯定。斯玛特教育集团,成立于2010年,是国内首家独创SMART教育模式的专业儿童综合素质教育连锁机构。成立以来,斯玛特立足本土,以艺术教育为载体,总结十年来的美育成果在业内率先提出“SMART综合素质教育模式”,将学科教育(Subject)、美德教育(Morality)、艺术教育(Art)、陪伴教育(Relationship)、户外体验教育(Travel)结合起来,通过“艺术+学科”的课程设置,将艺术融入学科教育之中,不断自主研发,推出深受市场好评的艺术教育课程。如艺术+国学的线上课程,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的民间手艺课程,助力共青团中央举办美丽家乡的作品征集活动,同节水办公室举办的我绘节水作品活动等。斯玛特正用本土的核心素养教育模式影响更多的家庭和孩子。除此之外,斯玛特还积极将“SMART教育”模式推向世界。2019年3月,斯玛特教育集团参加全美艺术教育大会(NAEA)向世界介绍SMART教育模式;同年发起“向未来”GAE全球儿童与青少年美育发展峰会;2020年9月作为北京丰台区文化创意代表单位亮相2020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2020年9月19日、12月20日两次受邀参加“重启·未来:少儿全球素养教育云峰论坛”,集团创始人武志同国内外权威艺术教育学者,基于“少儿全球素养”的艺术教育展开的积极地探索和交流。剑指未来,斯玛特教育集团将总结十年来的美育成果,以艺术教育为载体,担当起中国全球少儿素养教学研究基地的使命与职责,携手北京师范大学- ANOBO少儿全球素养国际课题组从不同的侧面和智能维度研发课程,为社会培养顺应时代需求的、具有全球公民理念、全球胜任能力的新一代人才,向世界展现新时代特色教育的中国底色。
>begin--> 为有效实施课程理念,加强学校特色课程研究,提升教师自主开发课程能力,以课程带动学校特色发展,提高教学质量,近日,淄川区小学特色课程教学研讨活动在昆山学校举行。全区90余名分管教学领导及骨干教师参加了研讨交流。首先昆山学校的刘丹老师执教了《淄川本土文化之旅》,课堂通过淄川方言、淄川名人、淄川名胜古迹、淄川陶瓷文化四个方面引领学生深入了解淄川,孩子们热爱家乡的情感油然而生。实验小学南校区的罗玮玮老师执教了《诗经·小雅·鹿鸣》,通过吟诵的方式引导学生感悟《诗经》的意境及教育内涵,在吟诵的过程中体会“仁”与“礼”的处世之道。杨寨中心小学的刘红玉老师作专题发言--《阳光成长 筑梦启航》。刘老师的报告充分展示了学校“阳光、知礼、乐读、博艺”四个门类21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情况,为全区各小学特色课程开发做了较好的示范。会上,区教研员结合三个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情况及两节课进行了总结,对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学校要有真正意义上的课程,要有效实施课程,要积累好过程,要展示好成果。本次研讨活动的举行,展示了淄川区小学段的特色课程成果,在提高全区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质量,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陈静)【来源:淄川区教育和体育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从各种资讯到实操的技术支持,从网络直播培训到微信群随时不厌其烦地答疑解惑,从教员、教务、助教,再到学生,每个环节都在努力”,在顺利进行第一次网课后,从没有网络教学经验的考古文博学院吴小红老师这样感慨道。为了有效保证疫情期间的教学科研,学校提出了“延期不停教,延期不停学,延期不停研”原则,目前全校共有约1900门研究生课程采用在线教学模式,占总体开课门数的90%,近24000人次研究生参与在线课程学习。大规模的在线教学对老师使用网络平台的技巧和对教学网的熟悉程度等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在开学前的准备工作中,如何将每门课程的教学组织方式及时通知到每一位学生,如何保障每个学生都能够提前做好学习准备,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为此,研究生院积极响应学校的工作要求,开展了一系列紧张而有序的工作。2月7日,召开全体教务老师会议,发布《关于推迟开学期间研究生教学管理与培养工作的通知》;2月8日,以问答形式回应师生密切关注的问题,发布《北大即将线上教学,研究生们注意的事项来了》;2月10日,紧急起草方案,发布《关于启动2020年春季学期助教相关工作的通知》,解决在线教学对增加助教和助教培训的需求;2月11日,发布《2020年春季学期北京大学助教通用培训通知》,提前启动助教培训工作,为在线教学提供技术支持保障;2月12日,学校英文官微、研究生院官微发布了延迟开学期间研究生课程在线教学、培养、学位的问答英文版“Q&A for Postgraate Students on Teaching and Degree Affairs of 2020 Spring Semester”;2月13日,发布了《2019—2020学年春季学期研究生选课通知(延迟开学版)》;2月 15日,向授课教师发布《研究生课程在线教学特别提示》;2月16日,发布《致春季学期授课教师的一封信》及《北京大学延迟开学期间研究生教学、培养、学位工作Q&A(更新版)》。与此同时,为了做好在线教学准备工作,研究生院工作团队就全校研究生课程开课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摸底工作,准确了解每门课程的具体安排,针对可能存在的网络承载能力、教辅技术支持等问题,积极同教学网、计算中心等部门沟通联络,保障在线教学的平稳推进。在线教学筹备期间,研究生院工作团队坚持24小时不下线工作,及时处理线上各类教学咨询,解答教学准备工作中涉及的选课、外请任课教师等涉及线上教学的各类问题;从明确网络教学要求、调整教学执行计划到发布各类通知及问答,为研究生和老师更好地理解各项工作安排提供支持和服务;全天候的沟通协调、信息发布与书面答复成为研究生院工作团队的工作常态。研究生院工作人员及时在线处理各类教学咨询2月17日,在线教学全面开启,研究生院密切关注教学情况,保持与各个院系的及时沟通,详细了解授课情况,并进入ClassIn系统,使用管理员账号对研究生课程授课情况进行全面查看,对有问题的课程逐一与对应院系核实。与本科教学相比,研究生教学具有其独特性。一方面是每门课程的选课人数相对较少,另一方面,研究生课程更加注重研讨,师生互动的需求更大。数据分析也显示,教师们往往会倾向于选择直播以及研讨的形式授课,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更多的教师会根据教学需要采用多种在线教学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因此,研究生院在做好教学管理的同时,不断发掘授课教师在网络授课方面的经验体会,邀请多位老师分享网络授课的经验,形成“在线教学进行时”系列微信推送栏目,供师生参考。吴小红使用ClassIn平台直播教学疫情当前,充分细致的教学管理工作为整个教学体系的正常运行提供保证。开学四周以来,研究生网络教学工作平稳有序开展。各院系在开展在线教学工作的同时,也在不断总结优化,鼓励教师使用多种平台,并对未来教育教学改革进行思考。授课教师在使用在线教学平台方面不断探索新方法,细节方面也考虑得更加周全:不少选择直播课的老师都事先准备了预案,一部分老师周末提前建立微信群,及时沟通问题;录播老师大部分在授课时间内实时采用微信群答疑方式解答问题;短时间的网络中断和数据堵塞的问题,大部分老师也通过转换直播平台等方式迅速启动备选方案,保障了课程的顺利开展。开展在线教学工作,虽是疫情防控时期的无奈之举,也为我们提供了探索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机遇,为了更好地保证后续研究生教学工作的开展,目前,研究生院正在对在线教学开展调查工作,全面搜集院系、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期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教学工作,探索教学模式的创新。
来源:中国网原标题:中国发布丨教育部将发布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 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中国网9月22日讯(记者 董小迪)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在教育部22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教育部将发布《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规范研究生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洪大用指出,今年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了近一百万,对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带来挑战,教育部将做到研究生教育的供给精准、硬件配套、软件提质、监管到位,确保质量型扩招方向不变、质量不下降。洪大用介绍,教育部将结合今年的学位授权工作,在确保质量的条件下,继续向中西部地区、专业学位、关键学科增加授权点,充分保障供给的精准;会同相关部委,积极筹措资源,强化教室、宿舍、食堂、图书馆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研究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条件。在导师队伍方面,即将下发的研究生教育会议配套文件中,将对导师岗位管理和指导行为,以及导师培训等作出相应政策安排。在创新教学模式方面,教育部将发布《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规范研究生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此外,教育部还将进一步完善政策和制度设计,压实培养主体责任,加强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加强学风建设。
中国网9月22日讯(记者 董小迪)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在教育部22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教育部将发布《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规范研究生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洪大用指出,今年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了近一百万,对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带来挑战,教育部将做到研究生教育的供给精准、硬件配套、软件提质、监管到位,确保质量型扩招方向不变、质量不下降。洪大用介绍,教育部将结合今年的学位授权工作,在确保质量的条件下,继续向中西部地区、专业学位、关键学科增加授权点,充分保障供给的精准;会同相关部委,积极筹措资源,强化教室、宿舍、食堂、图书馆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研究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条件。在导师队伍方面,即将下发的研究生教育会议配套文件中,将对导师岗位管理和指导行为,以及导师培训等作出相应政策安排。在创新教学模式方面,教育部将发布《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规范研究生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此外,教育部还将进一步完善政策和制度设计,压实培养主体责任,加强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加强学风建设。【来源:中国网资讯】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全国中小学教科研能力与课程教学执行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培训有感教学研究室 于娟随着新时期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与现代教育思想在不断地碰撞,教育教学理念、课程建设与实施、课堂教学、教育科研等都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作为一名教研员,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我也在不断更新观念,在学习方式的改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等方面有了一些思考和探索,但总感觉是雾里看花,效果并不明显。观摩不少教师的课堂,教师精心做了问题设计、活动设计,但还是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打造高效课堂模式,设计了“先学后教”的“五环”“六环”“七环”,但总感觉形式大于内容,不能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学,进行真实的教;观察我们的课题研究,还存在着选题不当、方法不对,效果不佳等许多问题……这种种现象的存在,让我有了“山重水复疑无路”之困惑。为了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带着太多的疑问,我们来到了山城重庆,近距离地接触了教育专家,一场场精彩的报告让我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眼前一束亮光,引领我走进了一个新天地。我只在乎你“教学,是帮助学生学的事业。”“学习必须经由个体建构!!”“合作学习: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科书的处理,而作为专家型的教师,其责任在于在课堂中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重庆市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李大圣院长《教学关系变革与高质量学习》的报告句句箴言,冲击着我的思想。当前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要调整(变革)教与学的关系,凸现学的地位和作用,赋予学生权力和责任,激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课堂四要素的内在统整——高质量的教;主动的学:学习质量的根本保障!!亲密的师生关系;优质的教学内容。如何才能“高质量的教”?如何实现“高水平的学”?如何达到“要素统整”……高质量学习五大系统 20 个原则让我们茅塞顿开:“宜学”“想学”“易学”“会学”“成学”,始终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为中心,学习为中心,变“教师怎么教”的思考为“学生想我怎么教”的思考,让“良好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真正做到为“成功的学”服务,为我们在乎的学生服务。点亮一盏盏心灯“教育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约翰·奈斯比特课堂的中心,应该是一个问题的提出、理解及解决的过程,是一个知识作为问题解决的工具被探索、被发现的过程。优秀的课堂教学,要重现这一神奇的创造过程。——朱永新重庆市沙坪坝教师进修学院龚雄飞院长在《学本教学:新时代教学改革的趋势解析与路径分析——从传统教学到学本教学的转型升级》的报告中从另一个层面阐释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龚院长总结了中国教学改革的四个阶段:教学型—导学型—学导型—学本型。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部分课堂教学正在从前两个阶段向“学导型”的课堂转变。学导型课堂既强调教学预设,同时强调教学生成。生成性资源主要指学生自学中反映出来的创造性的思路、特色性的设计、多样性的解题方法,以及学生暴露的错误、发现的疑难、提出的问题……老师根据这些真实问题实施有针对性的引导或教学,把“创造变成最美的教育风景”,更把“错误变成最好的教育资源”。而学本型课堂则是我们今后一段时间努力的方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老师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利用学习共同体的方式(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之间互助式解决问题,其实质就是“以学定教,学生主教”。这样的课堂实现由“教”为中心转向“学”为中心的变革,教学方法由讲授式教学转向启发式教学,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才能点亮一盏盏心灯。而这一系列的变革源于“核心素养”的提出。好好向上,天天学习“核心素养是教学目标的来源,也是确保教学改革万变不离其宗的‘DNA’”。在核心素养改革的背景下,传授式教学重在对知识的记忆和复制,弱化了智力开发和思维训练,不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不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所以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式教学不适合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学的需要,我们必须要予以改革。在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罗生全博士《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的报告中,我们不仅明确了“核心素养”“学生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这些基本的概念,也对核心素养引发的教学改革有了更深层的认识。核心素养的提出及相应的课程改革,共同引导教学趋向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以及设计并开展基于问题或基于项目的学习。教师要成为学生创新能力和独立自主学习过程的激励者,成为学习条件的创造者和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促使教学活动中每一学生都可以表现兴趣和才能,从而帮助学生掌握一种通用能力,使之能够在未来的职业、个人和社会生活中有效地适应各种情境。情境创设的作用是在学生与问题情境的有效互动中生成核心素养。教师教学的核心问题是要把什么样的教学情境及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哪些核心素养的养成作为教学设计思考的重要问题。伴随核心素养融入原学科课程,基于真实生活情境选取跨学科主题,与学科课程内容一起共同支撑核心素养的培养,学与教的方式也随之发生变革。如:主题、合作、探究、情境体验、案例等,实现教学方法的多向融合。而要落实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教学改革,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师核心素养的提升是关键。要提高教师的课程领导力和教学胜任力,就得不断学习,不断提升,在课程开发、活动设计、教学创新等方面实现职业发展和专业提升。化用重庆市巴川中学校郭洪校长的《“顶天立地”抓管理》报告中“好学生都是学生自主出来的”这句话,我说“好教师也是教师自主出来的”,我们要“好好向上,天天学习”。
未来网高校频道3月4日讯(记者 杨子健 通讯员 侯倩)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2月24日以来,西南交通大学2020春季学期研究生课程在线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本学期该校共有22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开设的591个教学班以线上教学的方式开展授课工作。师生相聚“云端”,真正实现了“在家如在校,网络做课堂”。通过第一周的线上教学运行总体情况来看,师生精神饱满、热情高涨。各位授课教师的教学态度端正,准备充分、应急有效,能够利用至少两个平台达到教学目的;学生到课率高,听讲认真,线上互动积极、体现了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在线教学整体效果良好。一、督查督导,保证质量为了全面了解新学期研究生课程线上教学工作运行情况,切实保障教学运行秩序和教学质量,3月2日上午10时,校党委书记王顺洪,校长杨丹,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周仲荣,及研究生院相关负责人在犀浦校区综合楼272会议室,对该校研究生课程在线教学工作进行了检查和指导。在听取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周先礼关于新学期研究生在线教学安排、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情况的汇报后,王顺洪、杨丹仔细查看了教师通过腾讯课堂、腾讯会议、钉钉、Zoom、超星学习通、雨课堂、智慧树等数字平台实时开展线上教学的情况,听取教师课堂讲授,了解学生在线学习情况,感受线上教学课堂氛围。校领导在线抽查了《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基础》、《研究生学术英语读写译》、《中国建筑文化概论》等研究生课程。对任课教师充分准备、直播课堂流畅、课堂互动效果良好等方面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也对线上教学提出希望。王顺洪指出,特殊时期开办在线课堂,对于老师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意味着老师们要花更多的时间进行准备,也需要摸索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非常感谢各位老师们的付出。学校也十分重视老师们提出的反馈,帮助老师们解决线上课堂的实际问题。杨丹认为,此次疫情对于国家、对于学校都是一次重大考验。经过这次疫情,学校开展线上课堂,在解决疫情时期教学问题的同时,也是一次提升该校教学质量的机遇。开展线上课程的时候,每个学院要有针对性地注重课程结构设置,重视基础课。利用好公共资源,找寻短板,提高水平。课程结束后,周仲荣在线联系了该校武汉籍土木学院研究生一年级学生赵雨佳,详细了解了学生在家进行疫情防控和在线学习的情况,对赵雨佳同学表示关心慰问,并勉励她利用好线上课堂,努力学习,收获成长。从第一周的上课情况来看,各任课教师能够根据自身课程情况灵活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绝大部分老师在开课前均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能够利用至少两个平台达到教学和管理的目的。如果出现平台卡顿或崩溃的情况,老师都能及时安抚学生,并转换到备选平台,保证正常授课。如采用公共课程平台进行直播授课,或通过直播课程与腾讯会议(微信群、QQ 群)相结合的形式,或通过群文件分享、课件下载等方式开展学生自学+教师网上答疑+网上评教的方式进行授课。同时,各培养单位能够科学组织、教务员老师认真负责,确保了研究生课程能够顺利开展在线教学工作。若出现各种突发情况,各相关培养单位和任课教师根据研究生院发布的《研究生在线教学突发事件的应急建议》进行了及时的调整,确保了新学期研究生课程“在线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二、多元授课,在线学习研究生课程在线教学以来,各位授课老师使出“洪荒之力”,为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线上线下课程同质等效的目标而竭尽全力。任课老师选择直播授课模式,以超星学习通、雨课堂、腾讯会议、腾讯课堂、钉钉、ZOOM、QQ群、智慧树等直播平台为载体,进行直播授课。比如,电气工程学院的符玲老师,选用QQ群直播直播讲授,提前将教学资源传到QQ群,上课前提前进入QQ群试音;机械学院的吴文海老师选择雨课堂作为优先线上直播教学平台,使用QQ群视频课堂互动效果不错;外语学院的罗素常老师,选择腾讯会议为学生讲授课程《研究生学术英语读写译》等,平台稳定流畅,课堂互动有效,效果良好。信息学院侯进老师利用QQ群直播形式,在QQ群内出题,能够和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外语学院周琳老师利用腾讯课堂进行《研究生学术英语视听说》的讲授,进入课堂后学生签到,上课流畅,音质清晰,可以互动打开举手功能,和学生进行交流。信息学院邸志雄老师利用腾讯会议进行讲授课程《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基础》,提前通知学生测试平台,课前播放上课铃声,有利于学生进入上课状态,课程讲解有条理,师生互动积极。土木学院申玉生老师、刘大刚老师负责讲授研究生课程《隧道与地下工程施工方法》,老师提前半小时准备好电脑,调试好了视频设备,并在QQ群里通知了学生进行短暂的演练,让大家迅速进入上课状态,课前在QQ群里通知了三套方案:超星学习通、QQ屏幕共享、PPT截图QQ群语音讲授。在超星学习通出现卡顿情况下,随即通知学生转入QQ共享屏幕,顺利完成了120人的教学活动,在授课过程中刘大刚老师负责协助群内的文字答疑和声音的处理,确保了课程的顺利进行,并在课后QQ群里与同学进行互动与答疑。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杨红薇老师利用智慧树平台结合QQ群进行课程《生态工程与污染生态学》的讲授。任课老师提前10分钟就进入QQ群提醒同学们准时上课,课后任课老师在QQ群发布作业,并在线检查了同学们的听课的笔记。土木学院任东亚老师QQ视频会议+QQ群的授课形式,对针对留学生开设的研究生全英文课程《Pavement Analysis and Design》进行讲授。利用QQ群“电话”功能与同学们面对面交流,直播讲解本门课的教学内容等,然后让同学们自行观看提前录制的PPT讲解视频和电子讲义材料,并约定随后返回线上教学的时间,调整课题节奏,实现学生学习主动性。待同学们重新返回QQ线上平台后,进行在线提问、讨论与解答;随后总结归纳本节内容,并预留一些开放式思考题作业。三、多措并举,共战疫情“如期开课”“顺利开展”的背后,是全体老师的辛勤付出。为了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教学工作,校内各单位按照学校要求,做了周密思考、周密谋划和周密安排。研究生院于2月4日向全校发布《关于做好2020年春季学期研究生课程线上授课技能培训工作的通知》,在2月10日发布《关于做好疫情期间2020年春季学期研究生教学组织工作的通知》,并与2月11日召开全校研究生培养单位教学负责人视频工作会议,对疫情防控期间研究生在线教学进行再研究、再部署,在2月19日发布《2020年春季学期疫情防控期间研究生教育教学实施方案》。此后发布一系列工作安排,并与各大公共教育平台密切配合,开展一系列培训会,顺利完成研究生在线选课工作和课程教学试运行工作。开课后,及时收集在线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汇同各大平台等技术部门积极加以解决。为保障教学质量,实行研究生课程在线教学情况日报制度,统计每日全校研究生在线课程开设及运行情况。组织专门人员,对研究生在线课程进行听课和抽查,及时发现各位问题,确保课程质量。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学校及研究生院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研究生教育教学,在确保校园公共卫生安全的同时,尽一切努力克服困难,确保线上教学的有序开展。各开课单位紧密部署,措施得力,严格按照上级和学校相关要求,更新教育与教学理念,挖掘在线教育优势,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严抓教学质量管理不放松。真正实现了线上有进度,线下有温度,千里“师生情”一线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