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桀溺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

期刊简介期刊名称:课程教育研究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办单位: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出版周期:旬刊国际刊号:2095-3089国内刊号:15-1362/G4邮发代号:16-129期刊级别:省级期刊描述:《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创办于2012,是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联合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省级期刊,影响因子0.181,现被万方收录(中)等权威机构收录,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社征稿杂志介绍刊社简介《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系内蒙古社科联主管,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主办,面向国内公开发行的教育类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 CN15-1362/G4,旬刊。《课程教育研究》突出反映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和新经验,探索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新思路、新特点。以"科学、新颖、实用、交流"为办刊目标,系国际性、学术性、综合性的教育研究类刊物。《课程教育研究》宗旨:以新科学、新知识、新方法培养新人才,让人才以创新的实践建设美好的未来;为创新教育理论、方法、信息提供展示的平台,交流的通道,让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共同开创中国科学教育的新时代。期刊收录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栏目设置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投稿须知1、《课程教育研究》文稿应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实用性。应立论新颖、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责自负(严禁抄袭),文字要精炼。 2、《课程教育研究》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列应在投稿时确定。作者姓名、单位、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务必写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录稿通知后不再改动。 3、《课程教育研究》文章要求在2000-2400字符,格式一般要包括:题目、作者及单位、邮编、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文章标题字符要求在20字以内。 4、文章中的图表应具有典型性,尽量少而精,表格使用三线表;图要使用黑线图,绘出的线条要光滑、流畅、粗细均匀;计量单位请以近期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为准,不得采用非法定计量单位。 5、为缩短刊出周期和减少错误,来稿一律使用word格式,并请详细注明本人详细联系方式。 6、编辑部对来稿有删修权,不同意删修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我刊同时被国内多家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不同意收录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投稿邮箱:tougaoyun@163.com在线投稿:tougaoyun.cn

浮城记

期刊推荐:课程·教材·教法┃双核心,发论文不收费,知网全文收录

本号持续推荐更多适合中小学幼儿园老师发表文章的优质期刊,欢迎关注。【基本信息】期刊名:课程·教材·教法刊号查询:11-1278/G4出刊周期:月刊(每月1日出刊)期刊页码:146页主办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是否核心:CSSCI+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是否收费:不收任何费用知网收录:知网全文收录【期刊封面】封面【栏目设置】学科教学与教研教学理论与方法学科课程教材与教学课程研究研究与借鉴中小学各科课程教材与教学学科课程与教材研究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教师教育学术动态核心素养研究百年教科书梳理【投稿方式:在线投稿】在线投稿网址:bkstg.pep.com.cn

理迹

《当代教研论丛》杂志征稿函

《当代教研论丛》创刊于2013年,月刊,是由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主管、主办的教育期刊,公开发行。中文名称《当代教研论丛》主管单位: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主办单位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出版周期月刊国内刊号23-1586/G4 国际刊号2095-6517 邮发代号14—352《当代教研论丛》主要设有教研专题、教改新论、学术争鸣、课程与教学、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现代学校领导与管理、班主任工作、教师发展论坛、自然科学、思品教育、外语教学、职教幼教、体育美育、阅读写作、检测评价、比较教育等栏目。阅读对象《当代教研论丛》主要读者是大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人员、教育工作者、师范院校学生等。内容简介1、理论探索教改新论、学术争鸣2、管理科学校长论坛、班主任论坛、教师论坛、教研员论坛3、学科教研(小、初、高、大学,含中职、学前)文史政教研,数理化教研,地生外教研 音体美教研等4、专题教研教育技术,比较教育,教材研讨,考试探究5、教研动态经验交流,会议活动传统文化办刊宗旨贯彻教育方针,推动教学研究,交流教研成果,促进教学改革,推动教育教学科研成果转化,提高教学质量。期刊投稿欢迎各类大中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中小学教学专家、学者、教师、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踊跃投稿征稿要求:1.文稿论点明确,无政治性错误;立论正确新颖,说明通畅,论据充分,资料详 实,数据可靠。2.来稿请用WORD排版,并通过《当代教研论丛》邮箱投寄。3.来稿文责自负;切勿一稿多投,严禁抄袭剽窃。文稿中摘编或引用他人作品, 请在参考文献中列出其作者和文献来源。本刊有权对拟用文稿作文字上的修 改、删节、对图表有权按规定、标准等要求做技术处理;凡不同意者,请在来 稿时申明。4.作者请自留底稿,刊用与否恕不退稿。5. 来稿请按标题(不超过20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作者、单位(外加圆括 号)、摘要(不超过150字)、关键词(3-5个)、正文和参考文献的顺序撰 稿。若是基金项目,请注明课题全程和批准文号。6.来稿请附作者真实姓岩、出生年月、性别、籍贯、民族、工作/学习单位全 程、最后学历/学位、职称、职务、学术经历、主要研究领域和详细通讯地址 (包括邮政编码、电话和电子邮箱等,以便及时联系)。《当代教研论丛》特殊说明:1.本刊封二、封三、封底承接广告,欢迎有需求客户与我们联系。2.本刊对荐稿者,待遇从优j有意者请与本刊联系、来源:无忧文秘新学术 微信公众号无忧文秘新学术更多价值资讯请来,无忧文秘新学术

第一鬼

以评促教,以评促学,教学相长,提高质量

——浅议初中汉语课堂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评价 摘要:新的《汉语课程标准》对汉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置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目标”。在汉语学习中,学生的性格取向,兴趣爱好,认知能力、生活环境等存在差异,教师应充分考虑这种个体差异,并能通过评价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教师客观地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在教学中设计出不同层次的评价目标,以实现评价的公正、公平。在吉林省延边州汉语教学模式:“学习—积累—体验—整合—达标”五环节课堂教学过程中,以评促教;在独学——对学——群学过程中,以评促学,教学相长,提高质量。 关键词:以评促教 以评促学 教学相长 提高质量 初中汉语课堂教学活动评价 新的《汉语课程标准》对汉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置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目标”。在汉语学习中,学生的性格取向,兴趣爱好,认知能力、生活环境等存在差异,教师应充分考虑这种个体差异,并能通过评价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教师客观地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在教学中设计出不同层次的评价目标,以实现评价的公正、公平。评价时应注意采取不同的方式,以利于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成功的机会,都能体会进步的喜悦。在吉林省延边州汉语教学模式:“学习—积累—体验—整合—达标”五环节课堂教学过程中,以评促学,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记录、学会互学、学会展示、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合作、学会交流,教师在课堂上的辅以恰当评价可以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热情,树立学习的信心,培养学困生的创新实践意识,挖掘其内心潜在的动力,使其奋发向上,将内在的动力转化为外在的行动。我依据不同内容,不同课时,不同方法的教学评价更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我们的做法如下:一、以评促教:(一)教师评价“学习、积累”环节。在这个环节,教师设置了有效的评价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学习的快乐,如:在“学习、积累”环节,让学生能主动地体会到学习汉字、词语的快乐,依据测试完成质量的结果按小组加分评比(5分、4分、3分、2分、1分),让学困生马上就知道自己不会的字与词,并主动学会,在下次考试时就不会出现错误。(二)教师评价“体验”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激励要抓住最佳时机,才能产生最佳效果,起到表扬一个而教育全体的作用。学生的知识是积累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学困生经常会在“体验”过程中闪烁出思想的火花。教师要学会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适时进行评价,充分肯定学困生的学习成果。如,学生在《我的同学》习作中,只差30字,就能达到习作要求了,教师说,你看应该加些什么样的《人物描写的妙招》才更好?学生马上能用语言表达出来,教师说,你能说出来,再写出来不就可以了吗?他马上就做到了。这样,受肯定的学困生会有成就感,其他同学也会以他为榜样,争取受老师表扬肯定的机会并加分奖励。(三)教师评价“整合、达标”环节。教师对学困生的评价要讲究方式方法,以增强评价的教育效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也是学生课堂学习的观察者。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到理解字义、词义的重要性,一点一点地引导学困生在学中体验到一点一滴地进步。在不断的“整合”中,培养学生主动“达标”,完成汉语各项任务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不再只是简单的肯定或表扬,应该在正确处激发潜力,在错误处激发信心,为学困生指明前进的方向。例如:在教学《松鼠》一文时,教师让学困生通过阅读课文来探讨“松鼠有什么特点?”这一问题。同学们结合文本各抒己见,所执观点不一,畅述了对该问题的见解。教师肯定了学困生的探究精神,针对学困生的观点作出了深入的分析,使学困生懂得在阅读过程中对文本理解的多向性。通过课堂的评价,为学困生指出解读文本的方向,并字迹工整地完成任务。二、以评促学课堂这一特定的教学场合,师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只是发挥的作用不同,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鼓励学困生对教师在课堂的教学活动作出评价,充分显示出互动教学模式下的评价互动性,突出学困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如果能真正组织实施和认真分析学生的评价意见,在教学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课堂上才能激起人人参与讨论的勇气和积极向上的信心,这对教师业务发展无疑是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的。1、独学——自己评价自己。引导学困生参与课堂评价,是给学困生提供了发现、研究、交流的空间,为学困生有所发展、有所创造创设条件。所以,当学困生在课堂上成为了主人后,教师不再拥有评价的“专利”,学生人人都有机会参与评价,都可以畅所欲言,都可以自由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在这样一个和谐民主的氛围里,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完成自己必做题时内容有会的,不会的也能学会,有标准,有办法,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容易成功,作业等各项任务最好是已经说过的,写学过的,已经会了的。作业只是巩固旧知。学会检查方法,按照相应的评分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如:课后作业以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主,如:写日记、整理升格习作等等。这一点对于每天都要上一节课的汉语主科来讲非常重要!这样能增强学困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再投入全部的热情。2、对学——学生评价学生。课堂评价是依据一定的目标和结果对师生的行为给予价值判断。在对学“交流—展示”体验环节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是把评价的权利交还给学生,是把学困生看作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关注学困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生的潜力发展,真正体现学困生是学习主体。学生有想法,要放手让学生去做。在汉语课上,让学生每个有想法的学生都说说,同样的问题,每个人的角度不一样,看法不同,因为学困生不是什么方面都是困难的,这样,就能发现学困生的优点,抓住闪光点表扬,让学困生学会认真地听,认真地想,认真地思考后,认真地写,这样,教师也能听到学生真实的想法,不只是停留在哪个学生认识的表面层次,让教师能更好地听到学困生的心声,语言表达能力,掌握知识的程度,困难在哪个方面,是基础知识,还在基本技能,还是字不工整,如果是口语或是语言表达能力,那还需要怎样有针对性地指导才能提高,还需要提高多少,才能脱离学困。也是需要教师及时更正,更改,更新目标,让教师每上一节的汉语课的教学更有实效,更切合实际。3、群学——组内、班内评价。让学生参与教师的课堂评价,教师可以依据学困生的评价意见及时反馈,因势利导,有效地把课堂上“不懂”、“不会”的问题逐一解决,提高教学效率。在一节课的 “整合—达标”环节,不要着急让学生知道结果,应该先让学困生说一说,背一背,记一记,然后再以考试的形式来完成,这样有了自己的小目标后写,就可以让学生知道自己哪里还不会,哪个题还不太明白。教师可以让学困生有了自己要努力的方向,把每个小题的要求和正确的答案都及时用PPT展示出来,达到“你讲我听见,你学我看见”的目的,这样才能真正在提高质量,学困生在上完一节课后,能主动地自我反思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投入精力等,做到“堂堂清,课课清”,及时做好“防差”,不会让学困生再出现。三、教学相长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必须自觉对自我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并结合学困生反馈的信息,把对自我判断和评价以及改进课堂教学的措施反馈给学困生,身体力行,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反思是多方面的。教师可以从课堂教学的环境、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动机、教学内容、学生的互动过程、师生的行为等方面进行反思、总结。在此基础上形成教学后记或教学心得,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使自己在教学上长足的进步,进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在新《汉语新课程标准》指导下建构的互动课堂充分展现了学困生学习过程的主体性和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由补差到防差,它充分为教师的教和学困生的学构建了多层次的互动空间,展示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魅力。“以评促教,以评促学,教学相长,提高质量”,结合互动教学的互动特点展开的课堂教学评价是全方位的。互动的课堂评价,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到达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是对教师的成长、 学生的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1、《汉语语言交际技巧与演练》七、八、九上下册 总主编:廉哲学 延边教育出版社2、义务教育朝鲜族学校教科书《汉语》七、八、九上下册 延边教育出版社汉语编辑室 东北朝鲜文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3、《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4、《珲春教育杂志》 主编:郎延文5、《初中汉语学习积累体验整合达标指南》七、八、九上下册 吉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重点课题《延边州初中汉语教学模式推广研究》成果丛书 主编:廉哲学 延边人民出版社6、《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解读》 主编:赵晓非 王世友 责任编辑:田睿2014.5 人民教育出版社7、《汉语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

鱼丽

奋力书写教育发展的时代答卷

近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仁多玛小学学生在进行课间体育运动。本报记者 单艺伟 摄看到村里小学建起有阳光房、浴室的新校舍,西藏民族大学学生格桑美宗十分感慨。“我上小学的时候,家乡失学的孩子比较多,在很长一段时间,老师的工作就是劝学。如今,随着西藏自治区教育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学校的办学条件越来越好,群众的教育观念也转变了,越来越多的藏族孩子走出了大山,用知识改变个人甚至家庭的命运。”格桑美宗说,党的教育政策越来越好,西藏农牧民子女也享受到15年免费教育。如今,她的妹妹在内地西藏班读书,弟弟在拉萨中学就读。格桑美宗切身感受到教育的巨变。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十三五”期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开启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历史新征程,教育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人民群众享有更好更公平教育的获得感明显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立德树人为新时代教育打好鲜亮的精神底色“老师,你胸前那个光亮的东西是什么?怎么总是戴着这个?”“这是党徽,它可以时刻提醒老师,不忘把你们教育好。”在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全县中小学党员教师,每天必须佩戴党徽入校园、进课堂,亮明党员身份。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定海神针”。“十三五”时期,教育系统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这5年,党领导教育工作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各级党委把教育改革发展纳入议事日程。各项工作的开展,关键靠过硬的队伍,靠基层党组织建设。从中组部、教育部党组联合出台的《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再到教育部党组出台《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从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再到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5年来,一系列措施加快推进了中小学校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补齐高校党建工作制度短板。各级各类学校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这5年,思想政治工作成了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2016年12月,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两个月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一时间,全国教育系统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浪潮。“我是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护士长张素真,我身后就是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重症病房,里面工作的护士跟同学们年纪差不多。”这不是记者报道的现场,而是厦门大学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线上思政课堂上的情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厦门大学通过连线抗疫一线等方式,以鲜活的事例和生动的教学,给学生带来一场场思想上的洗礼。这5年,全国教育系统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一根本遵循渗透在各级各类学校的教材中、课堂上,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打好人生底色,补好精神之钙。教材建设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建设什么样的教材体系,核心教材传授什么内容、倡导什么价值,体现国家意志,是国家事权。2019年,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统编教材实现所有年级“全覆盖”。统编教材的一大亮点,就是注重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语文教材所选古诗文数量有所增加、体裁多样。2019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各地各校不断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历练青年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和本领。“踩球、拉球、拨球、跨球、运球……”重庆市南岸区珊瑚鲁能小学学生每天都在不一样的足球与其他体育活动中参加体育锻炼,并在活动中增强了体质,提高了技能,还在户外活动中学会了保护眼睛预防近视的方法。今天,“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聚焦破解“小胖墩”“小眼镜”问题,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创新举措,以足球和眼球两个“球”作为撬动学生体质健康的支点。截至2019年,我国每周都有2000多万名在校生上1节足球课,近3万所学校组织开展经常性的课余训练和校内联赛,这也让扩大足球人口的理想照进现实。为扭转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的局面,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建立了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与31个省份签订近视防控工作责任书,健全工作责任制。“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教育”交出满意答卷“到了学校就安心读书,有什么事可以和我们沟通!”在广西桂平市油麻镇安平村第一书记卢广和挂村干部徐谨斯的陪同下,2019年秋季开学时,辍学打工的小姚和小安重新回到校园。“义务教育有保障”,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任务,也是“两不愁三保障”的底线目标之一。“十三五”时期,全国各地齐心协力密织控辍保学网,持续提高义务教育普及和巩固水平。为压实责任,教育部与13个省份签订《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合作备忘录》,全国95%的县“一县一案”出台了控辍保学工作方案。为摸清辍学学生底数,教育部进一步完善了中小学生学籍系统与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等相关数据库的比对机制,建立了控辍保学工作台账在线管理平台,实时更新和销号管理,保证“一网打尽”。一组数字浓缩着教育系统接力攻坚的艰辛历程:截至2020年9月15日,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由去年的约60万人降至2419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辍学学生完成清零,义务教育有保障的目标基本实现。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十三五”期间,全国教育系统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雷波县地处四川省凉山州最东边,是国家级贫困县,今年2月刚脱贫摘帽。今年高考,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彝族少年阿杜拉林通过国家专项计划,考进西南石油大学。阿杜拉林也因此成了坪头乡第一位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越来越多的农村娃通过国家专项计划,圆了大学梦。数据显示,5年来,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专项计划累计招生近52万人。更好的教育,就是兜牢民生底线的优质教育。这5年,教育事业发展始终聚焦困难群体、薄弱环节,瞄准农村、山区和贫困地区,强弱项、补短板。这5年,我国全面改造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使全国99.8%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达到“20条底线”要求,全国95.3%的县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数据的背后,折射了党中央、国务院推进教育公平、发展人民满意教育的意志与决心。这5年,教育公平的阳光洒向每一个孩子。85%的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或享受政府购买学位服务,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3%。在中国大地上,“不能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已成为党和国家对人民的一份庄严承诺。今天,一套覆盖从学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已经建立起来,实现所有学段、所有学校、所有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全覆盖。5年来,资助各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9亿人次,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惠及4000万名农村学生。从“上得了学”到“上好学”,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成为所有家长的期盼。而要实现这样的梦想,关键是要千方百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5年来,国家安排“特岗计划”教师42.8万人,95%的特岗教师在乡镇及以下学校任教,其中30%在村小和教学点,这极大缓解了乡村教师短缺问题。为了解决乡村教师“留不下”的现实问题,国家实行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惠及中西部8万多所乡村学校近130万名教师。推动城镇优秀教师、校长向乡村学校流动,农村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改善。经过不懈努力,“十三五”期间,我国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各级各类教育全面提质增效,有力推动了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一组组数据无声地讲述着过去这5年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人民的受教育机会不断增加。2019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53.01万所,在校生2.82亿人,各级教育普及程度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83.4%,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4.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89.5%。——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中职、高职已分别占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2019年高职扩招116.45万人,百万扩招已如期“交卷”。——高等教育一脚跨进普及化阶段。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4002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1.6%,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第一大国。2016—2019年,高校毕业生累计达3200多万人,中高职毕业生累计达3400多万人。2019年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0.7年,新增劳动力中有50.9%接受过高等教育,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3.7年……一个个数字,串成一串串美丽的音符,奏响了中国向教育现代化进军、努力让13亿多人民享有更加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最强音。持续改革为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装上强大引擎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当前的中国教育正站在时代的新起点上。世界正摒住呼吸,注视着中国,时代也考验着中国——如何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破解社会普遍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如何呼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如何激活创新思维,实现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历史性跨越?唯改革者强,唯创新者进。“要深化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经费投入体制、考试招生及就业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深化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人事薪酬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及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使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对深化教育改革指出了明确方向。这5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有了更加明确的路线图——从《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到《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到《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一系列上下贯通、关涉教育改革全局的顶层设计方案,陆续由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由国务院和相关部委具体实施。改革力度之大,为历来教育改革之所未有,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不断增强。天下之事,非新无以为进。哪里是痛点,哪里就是教育改革的发力处。这5年来,从老百姓最关心的领域着眼,从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各项改革次第展开——考试招生制度是人才培养的枢纽,是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继上海、浙江后,北京等四地第二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平稳落地。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高考改革正朝着这些目标不断向前探索。不破不立。以国家和时代需求为参照,高等教育适时启动“强基计划”,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破”“立”之间,无不体现着新高考的改革方向——向下连接中学教育阶段,向上衔接高等教育阶段。教育评价是指挥棒,有什么样的评价导向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这5年,国家接连出台关于改革高校教师评价制度的文件,改变“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人才评价标准,破除论文“SCI至上”,有意识地拨慢评价“时针”,努力扭转不科学的评价导向,让研究成果经得起时间检验。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针对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5类关键主体,分类设计,破立并举,提出了相关改革思路、措施和实施路径,推进教育评价关键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质量!质量!还是质量!这5年,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命题,全国教育系统不断发力。2019年,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等基础教育3个重要文件相继印发,教育部加强教研、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实验教学等系列配套文件先后出台,对课程内容、人才培养模式等进行一系列改革布局,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大力推进。“十三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努力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推动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洪流奔涌向前。2017年9月,“双一流”建设名单公布,我国“双一流”建设进入“施工期”。随后一年内,教育部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印发“新时代高教40条”,推出了“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版本……一系列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举措密集出台。从出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到“双高计划”、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1+X”证书制度试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等重大改革有序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步伐日渐清晰。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为了推动教育督导“长牙齿”,中央深改委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旨在建设“全领域、全口径、全支撑、全保障”的督导新体系,为教育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目标,也需要打破以往板块化的改革推进方式,创新思维、与时俱进,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十三五”期间,教育领域进一步深化“放管服”,从“越位点”退出,主动下放该放的权,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近日,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依法赋能,凭借一个车头带动的“绿皮火车”模式,将被校校都有内驱力的“动车组”时代所取代,从而真正释放基层教育改革的活力和创造力。教育牵引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今年5月份,北京大学彭练矛院士团队在《科学》杂志发布了最新研究成果——碳基半导体材料纯度提升。这一成果,也将为碳基半导体进入规模工业化奠定基础,成功突破了长期以来阻碍碳纳米管电子学发展的瓶颈。“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集合精锐力量,作出战略性安排,尽早取得突破。”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掷地有声。当下,高校已成为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重要阵地。“十三五”期间,我国高校在攻破这些“卡脖子”技术难题上,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首次完全用“中国芯”制造的中国最快的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在以清华大学为主体的科研团队带领下,两次摘得了世界高性能计算应用领域最高荣誉“戈登·贝尔奖”。——历经近10年研制,2017年国产C919大型客机首飞成功,离不开36所高校的科研支撑。——2018年被誉为“世纪工程”的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背后是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等数十所高校的默默支持。……每一个高光时刻,所有破除万难的科技攻坚行动,都离不开基础研究。这5年,教育系统瞄准基础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改革举措,为基础学科发展营造良好氛围。2018年,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提出在高等院校布局建设前沿科学中心,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基础研究重大项目,推动产出一流原创成果,布局建设了脑科学、量子信息等7个前沿科学中心,锦屏深地实验室、海底观测网、模式动物等大设施建设也不断取得突破。有数据显示,高校聚集60%以上的全国高层次人才,承担60%以上的国家基础研究和重大科研任务,承建60%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60%以上的国家科技三大奖,产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有力推动了创新型国家建设。“十三五”时期,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上,各高校发挥自身在人文交流、资源共享、创新合作等方面的独特作用,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引擎。教育系统立足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纵深推进以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海南自贸区、“一带一路”和中西部地区“四点一线一面”为重点的区域教育创新试验,形成点线面结合、东中西呼应的新时代教育发展空间格局。高等院校通过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科技成果转化、人才输送等一系列工作,将科技成果应用于国民生活改善的方方面面,推动中国水电火电核电、国防工业、农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全线发展,充分体现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针对我国高教资源分布不均这一问题,教育部创新部省合建新模式,在尚无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省份重点支持建设14所高校,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部省合建首先瞄准产业,着力提升支持地方能源化工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农业生态产业等的服务能力。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伟大进程中,产学研协同创新、深度融合正发挥着关键作用。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和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文件相继强调,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进一步要求,探索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全链条、网络化、开放式协同创新联盟。随着《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印发,搭建高校与政府、科研机构、企业深度合作的平台,直接服务于创新驱动发展、制造强国、军民融合等国家战略,正在有序推进。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向时代作出的庄严承诺。为了实现这个梦想,这5年,教育系统尽锐出战,最大限度调动资源,最大程度地动员各方力量,落实“义务教育有保障”和通过“发展教育脱贫一批”,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基础。“同济大学给我们修好桥铺好路,我们再也不用为出门担心了!”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诺邓镇永安村的杨奶奶,拉着同济大学校长陈杰的手激动地说,“过去没有桥,我们到镇上去赶街、办事要绕远,蹚着河走过去,来回要多走两三个小时,一到雨季四五个月出不了山。现在有了新桥,几分钟就到对面公路上了。”“现在到云龙县,可以看到最好的房子就是学校和医院。”云龙县委书记段冬梅感慨地说。这,只是新时代中国教育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古炉

2021年各学科C刊重点选题!

管理学01管理学刊2021年《管理学刊》面向国内外经济、管理领域专家学者征集下列研究方向的高水平学术稿件:建党100周年以来,中国经济、管理科学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全球治理、大国治理、公共治理、公司治理乡村振兴与脱贫成果巩固城市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经济、共享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健康中国与应急管理供应链管理、组织管理、创新管理互联网+、区块链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研究中国本土化经济管理思想研究02宏观质量研究质量驱动我国消费升级的理论与路径基于供应链的质量安全治理新发展格局下进口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升脱贫质量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公平竞争、反垄断与产品质量提升国内大循环与区域高质量发展提升我国教育质量的理论与路径03会计与经济研究2021年重点关注的选题公告如下:新技术变革、新经济与会计财务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变革对企业会计、财务的影响;数字经济对企业会计、财务的影响;商业模式变革、会计系统重构、经营管理变革与企业价值创造;新技术变革下的审计创新、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资本市场财务与会计资本市场改革(科创板、注册制、新《证券法》等)对上市公司财务与会计的影响;资本市场改革与审计功能;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效果;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绿色经济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公司治理中国社会制度、中华文化与公司治理;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与公司治理创新;民营企业治理与传承;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绿色经济与公司治理。政府会计政府资产治理及其财务与会计问题;政府财务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社会和经济后果;政府财务报告审计;政府成本核算与报告;政府财务治理理论框架与实践。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会计信息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决策有用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微观价值体现;经济结构优化对微观企业行为的作用机制;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企业会计财务;国际贸易摩擦、全球价值链、产业链变革对企业会计、财务的影响。金融·经济·贸易·财税反垄断与资本无序扩张;金融开放与金融安全;区块链、科技创新与经济新动能;金融新业态与新模式;VUCA环境下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自贸区建设的经济增长效应;中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企业税务的数字化转型;供应链重构与税收政策。04经济管理本刊在管理学领域征集以下重大选题,作者可根据研究内容自拟题目:百年来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中的领导与管理实践探索及理论创新百年视域下东方管理学的发展与创新国资国企业改革与加快打造世界一流企业新发展格局下的企业战略选择与经营管理创新新经济社会背景下的劳动就业与企业发展数字经济与管理理论创新新型举国体制与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新形势下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与管理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研究乡村振兴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05科学学研究2021年除常规栏目外,将对以下选题诚向专家学者征求稿件。科学学理论科技治理科技伦理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研究科技自立自强与建设科技强国研究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研究经济学01财经科学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经济思想研究迈向现代化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十四五”时期国际经济环境不确定性与应对研究创新性国家与科技支撑体系相关问题研究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水平的路径机制研究高质量发展的供给引领与需求导向研究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格局研究稳杠杆、防风险与货币调控改革研究反垄断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研究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全面促进消费需求的制度政策研究减税降费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研究粮食安全与全面振兴乡村研究能源、环境与绿色发展研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区域协同发展研究全面提升民生福利水平的经济学分析“新财经”服务全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研究构建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的学科体系研究02广东财经大学学报疫情时代的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研究扩大内需、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研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研究金融风险、宏观杠杆率及经济稳定运行问题研究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与完善、上市公司质量研究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全球经济治理变革研究产业链供应链、粮食安全问题研究经济体制、国资国企改革研究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问题研究减污降碳和新能源发展问题研究创新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研究新型城镇化、住房问题研究贫困治理、农村改革及乡村振兴研究数字经济、“互联网+”经济研究数字货币、区块链及人工智能问题研究粤港澳大湾区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研究03国际经济评论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经济会带来哪些长期影响?新冠肺炎疫情是否带来系统性金融风险?如何避免?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挫折和危机?如何推动国际经济体系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如何看待和应对中美经济关系重构?如何建设开放和安全的现代产业体系?如何在金融开放中维护金融安全?如何协调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的关系?如何实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如何对发展中国家进行主权债务处置?新形势下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与挑战?04经济学家本刊近期将重点关注以下选题内容的研究: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理论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完善现代市场体系与政府职能转变的相关问题研究;健全宏观调控制度体系研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研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相对贫困问题研究;“三农问题”研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相关问题研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研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建设开放型经济、创新开放模式、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变革研究;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港建设问题研究;深化金融改革的重点领域和政策选择研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建立国家创新体系问题研究;区域经济与城镇化问题研究;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当代垄断资本主义基本理论研究;世界经济周期波动的特点及其变动趋势问题研究;西方学者对当代资本主义新趋势的研究;国外关于当代中国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研究;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新发展格局研究。05世界经济1.世界经济长期低增长的原因是什么围绕世界经济长期处于低增长,以及一些国家经济增长处于长期停滞的现实背景,进行理论创新性分析研究,包括人口结构、收入分配、技术进步、全球化等角度。2.发达国家为什么会长期处于低通胀状态发达国家的双宽松宏观经济政策为什么没有带来显著的通货膨胀,而是长期处于低通胀的状况,对此提出理论分析,并进行相关的验证。对于双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有哪些新的认识?3.如何认识政府债务的可持续性政府债务的上限在哪里,财政赤字货币化的结果会怎样,如果看待新货币理论(MMT),对此展开理论创新分析和研究。4. 如何认识负利率的边界、成因及影响后果围绕以下三方面进行理论创新:负利率的边界在哪里,有没有边界?长期负利率产生的原因是什么?长期负利率的实际影响和后果有哪些?5. 如何认识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和后果一些发达国家收入极化的原因和主要后果有哪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收入差距收敛和扩大的内在机制在哪里?技术进步,全球化对不同国家收入差距的影响。6. 如何认识数字经济发展对国际经济理论的影响数字经济的渗透如何改变了传统的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理论?如何对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理论进行新的扩展来解释数字经济的影响?比如,在数字经济快速渗透的情形下,不可贸易品变成了可贸易品,服务业的生产率也可能高于制造业,等等。7. 全球产业链分布的主导因素是什么?供应链安全因素对全球产业链会造成哪些影响在全球产业链面临深刻调整的背景下,深入发掘产业链分布的主导因素,包括比较优势,规模经济,后发优势,人力资本等等。供应链安全会对产业链的重新分布造成哪些影响?国内产业链和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之间的互动关系。8. 货币国际化的收益和风险有哪些新形势下人民币的国际化趋势和必要性有所增强,人民币国际化面临不确定性,需要结合其它主要国际货币的国际化过程展开理论研究。货币国际化的主要收益和福利有哪些?货币国际化会带来哪些损失和风险?06税务研究一、税收基础理论国家治理视角下的税收职能作用等基础性研究国家治理视角下的税收制度完善研究税收中性与税收经济调节职能的关系税收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研究优化税制结构问题研究宏观税负相关问题研究税收收入质量问题探析二、经济与税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现代化经济体系建立的税收政策积极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中的税收政策研究服务“六稳”“六保”、促进新发展格局的税收政策研究推动实体经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鼓励创新、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税收政策研究推动区域经济(如长三角一体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等)协同发展的税收问题研究税收对扩大内需、培育内需体系的作用研究减税降费效应评价研究三、税制改革“十四五”时期税制改革趋势研究新发展格局下的税制改革研究国家治理视野下适应高质量发展的税制改革研究健全以所得税和财产税为主体的直接税体系研究健全地方税体系研究减税降费背景下的增值税制度完善研究消费税改革及消费税职能作用的发挥研究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效应评估及进一步完善研究房地产税立法和改革研究四、税收法治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的相关问题研究民法典与税收相关问题研究实质课税原则的范畴与边界研究国家治理视野下的《税收征管法》修订研究税收强制执行制度、税务救济制度的建设与规范纳税人权益保护制度研究国际税法基础理论探讨数字经济财税法律制度重构研究五、税收管理科技创新+高质量税收现代化方案设计与研究发挥税收在创新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中的作用研究科学化的税基评估、税源管理问题研究持续优化我国税收营商环境研究完善自然人税收征管制度研究税收专业化管理、税收风险管理相关问题研究数字经济税收征管问题研究区块链、人工智能与税收相关问题研究智能税务的实现与探索偷逃税与大数据追踪相关问题研究六、环球税收后BEPS时代相关国际税收问题研究数字经济背景下国际税收规则探讨转让定价框架下有关税收问题分析“一带一路”有关税收问题研究全球反避税规则研究典型国家税制改革经验及启示07证券市场导报本刊2021年推出以下重点选题方向(包括但不限于),向广大作者长期征稿:1.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数字经济、数字化转型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与多层次市场支持体系;优质创新资本中心与“双区”(粤港澳大湾区与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科创板、创业板创新与发展;场外市场(含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创新与发展;多层次市场转板制度;债券市场互联互通与创新发展等。2.金融改革与市场开放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与扩大直接融资;资本市场推动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的内在机制;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改革与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建设;民营经济发展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绿色经济的金融支持体系改革;普惠金融与小微金融的深化与发展;资本市场开放与金融安全;“一带一路”投融资模式与金融支持;资本市场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与资产定价权;交易所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跨境上市与境内外证交所互联互通等。3.金融科技与市场创新金融科技发展与金融风险防范;区块链技术应用与证券交易结算制度变革;私募证券发行与转让机制;交易制度创新(含T+0、涨跌幅限制、融资融券等);投资者多元化与行为模式;天使投资、VC和PE行业创新与发展;引导长期资金入市与发展长期业绩导向的机构投资者;基础设施R E I T s试点与资产支持证券创新等。4.公司治理与市场监管注册制下多层次市场法律监管体系的完善;商业文明的治理机制;多重股权结构制度演进与治理效果;家族企业传承与治理;股权激励制度实践成效与改进;公司内控制度规范与有效性;会计信息质量与信息披露监管;金融科技监管;公司并购重组监管;债券违约处理机制及监管;新型市场操纵行为规制;上市公司退出机制配套建设等。08中国工业经济创新驱动发展与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新发展格局下畅通国内大循环与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与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与统筹产业发展和安全数字经济时代的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协同发展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健康发展宏观经济治理与现代财税金融体制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金融安全与现代金融监管体系建设新时代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研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研究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新发展阶段相对贫困问题研究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与收入分配改革研究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研究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政治学01俄罗斯研究规划重大选题如下:1. “苏联解体三十周年”专栏苏联解体是20世纪全球最重要的政治事件之一,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当代世界政治的基本模式,尽管已经过去30年,但对于影响苏联解体的很多深层次因素,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在新的历史阶段重新思考苏联解体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对此后欧亚地区国际政治经济的影响,仍然十分必要。杂志计划的选题包括:(1)苏联解体后各国政治经济体制转型的多样化选择、路径转换及其重新评价;(2)俄罗斯国家建构和社会转型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3)当代各国保守主义的比较及其在俄罗斯的历史渊源;(4)苏联解体以来西方各国对俄罗斯研究的主题、方法、研究者队伍等变化及其对决策体系的影响等问题。(5)其他与苏联解体相关但尚未得到充分论述的重要问题。2.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二十周年”专栏上海合作组织是在后冷战时代欧亚区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地区性国际组织,其20年的发展历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亚洲区域安全机制建设的缩影,回顾上合组织二十年发展历程,总结其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对于理论研究与外交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杂志计划选题包括:(1)分析后冷战时期欧亚区域化进程中的地缘政治与意识形态博弈;(2)国际政治经济学在上海合作组织的合作实践中的运用与创新;(3)未来上合组织在欧亚区域治理和国际政治中的地位与作用;(4)俄罗斯参与亚洲区域化进程的机会与路径等问题;(5)其他与上合组织相关但尚未得到充分论述的重要问题。3.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二十周年”专栏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设是21世纪以来,对于欧亚地区乃至世界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的重要进程。在《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年之际,梳理新世纪以来中俄关系发展历程中的脉络,对中俄关系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展开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杂志计划选题包括:(1)中俄关系的内生动力和未来发展方向,特别需要关注在逆全球化和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中俄关系的展开方式;(2)“一带一路”在新时期的中俄欧合作与竞争中的地位、功能与问题等问题;(3)其他与中俄关系相关但尚未得到充分论述的重要问题。此外,本刊还将在2021年推动对拜登政府时期的中美俄关系、新科技革命的地区影响、欧亚地区社会思潮演变、欧亚国家与气候变化等议题的专栏设计,希望推动这些领域深入研究的开展。02国际安全研究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构建研究国家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研究中国国家安全思想与理论研究发展与安全关系研究中美安全合作与风险管控机制研究大国安全战略竞争与战略稳定重大疫情防控与国际政治经济安全研究新科技革命与新兴领域安全研究国际安全秩序与治理研究国家安全重大风险的防范与化解新时代的军事安全研究03国际展望2021年第1期目前,大国竞争加剧,而且大国关系出现意识形态阵营化倾向。美对华战略遏制升级,对俄战略挤压加大;欧洲大国及欧盟强化权力政治诉求,美欧矛盾扩大;美大选后的内政外交政策也可能出现新变化。中国需以自身的确定性应对大国关系的不确定性。对中国在新技术领域实力上升的忧心是一些大国对华政策转变的重要原因,折射出新技术对国际关系的影响。随着“技术民族主义”不断抬头,国际科技合作和产业协同网络断裂之虞加剧,需从交叉学科角度思考新问题。本期拟讨论大国关系、新技术与国际关系。2021年第2期当前,美国的战略调整使国际秩序面临重大挑战,国际体系的调整与变革将是长期的、曲折的。霸权国和传统大国仍将长期掌握主导权并影响国际秩序,中国需兼顾长期趋势和短期挑战来应对该问题。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也在发生变化,需要关注主要战略方向战略态势的新特点、地区政策、地缘安全等。本期拟讨论国际体系与国际秩序的调整,大国的地区战略态势、地缘政治发展,以及中国的外部环境变化。2021年第3期目前,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受到一些因素的干扰,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增加。中国应综合分析、把握其发展趋势,有效开展经济外交,维护世界经济秩序稳定,构筑合理的国际经济体系。同时,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国际生产格局、创新格局、竞争格局加速重构,数字经济时代出现的新问题以及渐成体系的全球数字经济国际秩序值得关注。本期拟讨论国际经济秩序的稳定与发展。2021年第4期个别大国将经济问题政治化进一步助推了逆全球化趋势,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面临碎片化挑战。一方面,从近期来看全球化正受到冲击,全球价值链分工越深的地区,受到的影响越大。另一方面,从长远来看全球化的状况或许并不悲观。当然,全球化本身将因大环境的变化而出现新特点,这种“新全球化”新在何处?有何特点?如何因应?本期拟讨论全球化、逆全球化、“新全球化”问题。2021年第5期战略环境的变化使全球治理体系面临新的压力,在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元化和新科技革命带来新问题和新挑战的背景下,国际社会如何形成符合时代潮流、体现公平正义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如何让多样化的治理理念为全球治理提供新思路和新指引,如何推动全球治理机制的改革和发展,如何发掘全球治理发展的新动力,提升全球治理能力,以应对挑战和危机。本期拟讨论全球治理的相关问题。2021年第6期当前,社会心理是国际关系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一些国家总体的社会心理变化、广大青年群体对国家及国际关系演变的心理认知。这些将对社会心理结构的重塑产生影响,并影响国际关系。另外,已有研究多基于传统西方文明视角讨论国际问题,但从非西方文明的视角理解国际关系更值得关注。本期拟讨论社会心理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多元文明视角下的国际关系的发展等相关问题。04太平洋学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百年大变局、“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体系与重大实践问题研 究、大变局中的海洋大课题(如空间安全、环境生态、资源维护)关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与中国贡献国际法运用、国际秩序的问题和未来动向疫情可能对全球经济地理布局产生深远影响、未来亚太地区是否会成为全球经济的发动机、世界经济秩序将发生的变化、双循环与中国外交战略转型加强国际法运用,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十四五”规划与周边外交对接路径:以亚太命运共同体为视角、开放的区域主义研究、包容的多边主义研究、大国“印太战略”博弈对“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美新政府上台后中美关系、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三十周年、着眼中日建交50周年两国关系全球海洋治理的文明根基、亚太区域的海洋秩序、欧洲或美国的海洋政策、中美海洋博弈的走向、新技术的发展对于传统海权理论的冲击、中国的碳中和之路与全球(海洋)环境发展海洋命运共同体、全球海洋治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冰上丝绸之路的中欧合作可行性研究、蓝色伙伴关系、海洋经济发展的理论与现实重大问题及其相互关系问题可持续安全与发展、“一带一路”供应链安全国家战略与中国对策、后疫情时代数字“一带一 路”的机遇与挑战05探索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究(1)“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重大任务(2)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成就和宝贵经验(4)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阶段我国发展环境(5)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栏目(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系统性、整体性、学理性研究(2)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3)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发展新动态新趋势(4)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5)当代资本主义新发展新动态新趋势(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进程的理论总结与宝贵经验政治学研究栏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3)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4)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研究(5)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国家治理现代化(6)基层协商民主与城乡社区治理创新(7)中国政治学的理论创新与学科发展前沿问题(8)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重要政治概念的变迁(9)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公共治理研究栏目(1)社会建设与共同富裕(2)美好生活与社会保障(3)政府治理体系与政府治理现代化(4)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与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5)超大城市治理与城市群协同发展(6)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7)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8)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9)城乡基层治理体系研究(10)“三农”问题研究(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与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农村改革与乡村治理、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相对贫困治理等)政党治理研究栏目(1)中国共产党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3)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4)新时代党的领导制度体系(5)建党百年依规治党的制度建设与实践推进(6)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的宝贵经验思想文化建设与传播研究栏目(1)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4)政治传播与舆论引导研究(5)中国国家治理和中国话语权的建构与传播(6)弘扬中国精神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科学精神、工匠精神、革命精神、劳模精神、抗疫精神等)艺术学01美术本刊近期将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1.传统中国画与中国美术现代性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民族传统文化的转型过程、历史书写、价值判断及其未来前景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在历史层面进一步呈现中国画在20世纪面对的现代性语境,在理论层面重审中西二元框架下被制约或被忽视的美术现象与理论延展,进而总结百余年来中国画在探索民族美术主体性价值方面的丰富成果与经验,这些命题都为当下的中国美术研究提供了巨大的学术空间。本选题旨在从具体的美术现象、群体、思想中折射出20世纪以来中国画在创作实践与理论建构方面的努力,围绕中国画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关系命题提供新的学术思考。2.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当代性该选题作为本刊连续开展的系列学术选题,一方面,与21世纪以来美术界在主题性美术创作方向上的持续推动与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密切关联;另一方面,则是针对主题性美术在当下创作热潮中存在理论建设的滞后与学术思考的缺位等问题。选题自发起以来,从主题性美术的中外历史、美术创作中的叙事模式、主题性美术创作的价值与意义等多个方面为当代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开展提供了全面的理论支撑。为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积极配合中国美协“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大型美术创作工程及美术界一系列主题性创作项目,本刊将进一步推进对当代主题性美术创作相关现象及问题的学术探讨。3.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纪念碑性雕塑?纪念碑性雕塑创作在不同文化场域和不同历史时期都被赋予了特殊的历史使命。无论中外,纪念碑性雕塑都诞生了一批经典力作。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在题材拓展和语言丰富诸层面都呈现出了鲜明的时代风貌。特别是当代装置艺术、多媒体艺术对纪念碑性雕塑产生了强烈冲击。如何看待纪念碑性雕塑的当代价值,我们当下需要什么样的纪念碑性雕塑?随着“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等大型美术创作工程纪念碑性雕塑作品的创作产生,中国当代雕塑实践为这一课题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野。4.十年中国美术(2010-2019)过去十年,历历在目。在踏入新世纪第三个十年之际,本刊拟组发十年中国美术(2010-2019)研究专题,目的是以鲜活的记忆、真实的描绘、及时的记录,来回顾过去十年中国美术发展,理脉络、明得失、知菁芜,以期推动中国美术的未来发展。该选题既可以十年各门类美术创作做一个具有学术深度的历史研究,也可以对十年美术成就进行宏观的状态分析和理论阐发。5.社会美育实践研究美育是当代社会不可缺少的一种美感教育。相对于中国现代校园教育的完备和发达,社会教育,尤其是社会美育在理念与实施上存在诸多缺失。社会美育的实质即是终身教育,这就需要在社区、博物馆、美术馆以及各公共文化教育机构进行“浸泡式”、“零散式”的审美教育,以此提升全民审美水平。此专题涉及当下中国校园艺术教育现状、艺术教材和课程结构调研分析,美术馆、博物馆公共教育创设与目标,社区美术教育的形态与路径等。法学01行政法学研究2021 年重点关注以下选题:习近平法治思想行政法法典化宪法与行政法的对话民法与行政法的对话刑法和行政处罚法的衔接个人信息保护监察法专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立法行政复议法修改区域法治合作行政处罚法的实施网络数据法与政府数据开放非诉强制执行园区法治部门行政法民族学与文化学01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本刊2021年重点选题如下: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事务治理的中国方案;民族交往交流交融;mrai新时代中国特色民族理论话语体系建设;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文化软实力;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产业体系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生态文明与生态治理;乡村振兴与高质量发展;全球治理与文明互鉴;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中国文学谱系;mraimrai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现代化。新闻学与传播学01编辑学报现将用稿的参考选题罗列如下:科技期刊的本质属性与时代使命科技期刊的功能与定位及分类评价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发展模式、路径及评价标准入选“卓越计划”科技期刊办刊成效与经验非“卓越计划”科技期刊在科技强国和现代化建设中大有作为科技期刊出版应贯彻落实“四个面向”的科研方针新时代科技期刊“造船出海”的历史必然及实现对策高校科技期刊的特殊功能及其与“双一流”建设的关系科普期刊的功能与作用科技期刊专业化、特色化、数字化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加快科技期刊集团化发展步伐,创建国际化期刊出版“航空母舰”媒体融合背景下科技期刊新媒体传播和运营的创新实践科技期刊出版与科学研究的共生环境建设理论与实践科技期刊的出版伦理与版权保护编校标准化及其在科技期刊出版中的价值实现加强标准化意识,准确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规范,摒弃不科学的“国际惯例”科技期刊编辑的核心素养、能力训练及职责分工破“SCI至上”和“四唯”背景下,如何打造能全面客观反映期刊水平的学术评价指挥棒其他值得发表的有关科技期刊学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成果02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学术交流系统变革与科技期刊的变革开放科学环境下科技期刊的定位与要求我国一流科技期刊建设的战略与路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卓越计划”对我国科技期刊发展深层次的影响英文科技期刊提升国际影响力的措施科技期刊对学科建设的支撑能力研究科技期刊平台建设与运营模式科技期刊与学术社区的互动机制科技期刊的“e-only”趋势及其影响语义出版与科技期刊的知识服务研究科研人员投稿时选择期刊的动机分析重大公共疫情对学术出版的影响与应对科技期刊治理方式与期刊的合法权益科技期刊传播能力与影响力的关系新型传播方式对科技期刊影响力提升和经营模式的影响中国免费获取期刊与国际开放获取期刊的异同科技期刊评价指标比较与学术评价优秀编辑人才吸引政策与路径设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期刊运营人才教育学01大学教育科学高等教育基本理论及改革与发展前沿问题研究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国际经验与中国路径教育供给侧改革与“十四五”至2035高等教育展望高等教育评价与改革问题研究“双一流”建设评估推进机制与建设情况动态监测机制研究一流学科的生态建设问题研究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研究研究生培养机制及其现存问题与对策研究学位与学生管理中的权能分析与立法检视破“五唯”背景下大学教师专业发展、职称评审与薪酬制度改革研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研究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等教育合作成效与存在的问题研究后疫情时代国际高等教育合作问题研究大学“课程思政”与“四史”教育研究古代书院教育传统与现代大学书院制、本科生导师制研究我国高等教育立法的历史审视与未来路向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百年发展审视及新时期国际教育史学发展的新动向02电化教育研究1.教育信息化与乡村教育发展主要包括技术支持的乡村教育发展的理论研究、教育信息化推进乡村教育发展的策略与机制研究、技术支持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乡村教育信息化监测评估研究等。2.智能教育基本理论主要包括智能教育基础理论、智能技术变革的教育学理论体系、智能时代知识生成与进化规律、智能环境下学习者认知与发展规律、智能时代教师素养、智能技术驱动的教育组织体系演化机制、基于人工智能的教育研究范式研究等。3.大数据与智能技术教育应用主要包括大数据在教育决策、教育治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自适应学习系统、智能导学系统等智能教学系统研究;人机协同教育机制研究;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发展趋势研究;智能时代教育数据安全与伦理研究等。4.学习环境开发与应用主要包括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相关研究;促进深度学习的认知工具设计与开发;智能学习环境设计、学习交互设计研究;多模态学习资源组织、ARNR资源设计与开发、开放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等。03教育研究百年中国共产党教育方针研究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研究新发展阶段高质量教育体系研究新发展格局中教育功能与贡献研究未来15年教育强国关键指标研究中等收入人口扩大与教育供需变化研究城市群教育空间布局研究乡村教育振兴研究教育公平评估研究素质教育评价研究学生健康人格与公共品格研究学生高阶能力培养研究教材驱动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高质量教师供给研究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标准研究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研究义务教育学校品质研究高中阶段教育多样化发展研究中等职业教育转型研究理工农医类人才培养研究世界一流大学课程体系研究专业学位研究生质量保障研究中国教育普及理论研究在线教育教学设计研究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教育对外开放研究26.教育法治与教育治理现代化研究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研究社会的教育心态与信任研究教师教育学科建设研究算法时代教育研究范式研究04现代教育技术1.国际教育技术的最新动态包括但不限于对欧美发达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技术最新政策、最新实践、最新经验的综述和对比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2.技术支持的教与学实证研究包括但不限于运用量化研究、质性研究、行动研究等方法开展的实证研究。特别期待采用设计型研究范式,具有多轮迭代过程的研究成果。3.教育技术领域的立项课题包括但不限于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F0701(教育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等立项资助的教育技术类研究。4.“智能+教育”包括但不限于“AI+教育”、“5G+教育”、“VR/AR/MR+教育”、教育机器人、教育智能体、智能教学助手、智能学习伙伴、人工智能实验室建设、人工智能教育伦理规范、高等教育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基础教育人工智能教学等。5.“互联网+教育”包括但不限于在线教育、慕课与在线“金课”、翻转课堂与混合式教学、移动学习与泛在学习、区块链技术与学分银行建设等。6.教育大数据与精准教学包括但不限于教育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学习分析与测评、学习者画像、知识图谱、自适应个性化推送、精准教学、智慧课堂。7.教育技术学专业研究包括但不限于教育技术发展史研究、教育技术专业现状调研与发展建议、教育技术专业的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围绕“南国农之问”的思考与对策、智能时代教育技术专业的发展路径、教育技术专业发展的创新研究等。8.学习科学与教育神经科学研究包括但不限于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学习研究、不同境脉中的学习研究、元认知、学习动机、情绪智力、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研究、教育认知工具设计、学习科学成果走出实验室的实践案例等。9.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与运营包括但不限于智慧教室建设与应用、国家标准框架下的智慧校园建设与治理、未来学习空间的探索与实践、信息化教学环境中的视听健康保护等05现代远程教育研究1.国际前沿发展研究人工智能教育、教育信息化、学习科学、在线与混合学习、终身教育的重大政策、战略、报告解读,领域内国家社科、自科课题研究成果,促进教育与学习变革的跨学科交叉研究。2.人工智能教育研究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与创新研究;智能时代教育系统与教学范式的变革研究,如智慧教育、智能评价、智能教学系统、机器人教学、智慧学习空间、教师与学生发展、人工智能伦理等。3.在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互联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混合学习研究,在线教育治理研究,高质量课程建设与保障研究,在线学习的环境与技术、理念与模式、方法与评价研究。4.技术赋能教育研究5G、AR/VR/MR、区块链、脑机接口、学习分析等新技术下教育技术学科建设、教育模式、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育评价的创新研究,如5G+教育、区块链+教育、人机协同、教育智能体、多模态学习分析、STEAM教育、创客教育、计算思维培养、深度学习、自适应学习等。5.教育大数据研究大数据支持下的教育教学决策研究,教育大数据的国家政策和领域发展,教育大数据创新融合应用,教育数据的规范使用、隐私保护等研究,数据驱动的教育治理。6.远程与终身教育研究远程教育、终身教育的前沿理论、方法及热点问题,新兴技术背景下的老年教育、社区教育、乡村教育发展与实践。06中国电化教育教育评价改革机制与实施措施研究立德树人、五育并举落实机制及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及落实措施研究职业教育、终身教育、各学段教育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机制研究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与教师教育发展研究教育“十三五”规划重大研究成果及教育“十四五”规划重大课题研究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治理现代化、教育公平、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智慧教育、未来教育发展及伦理研究后疫情时代在线教育与混合教学研究脑科学、学习科学、认知科学等最新研究成果及其教育应用研究不同教育主体信息素养研究5G、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AR/VR等新技 术赋能教育教学变革研究07中国高教研究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高等教育发展研究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研究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高等教育普及化研究总结“十三五”规划和《教育规划纲要》实施经验,展望“十四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研究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双一流”建设与评价研究高等教育区域一体化研究高考综合改革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研究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研究高校教师发展与评价研究高等教育法治研究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民办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研究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研究08中国教育学刊一、基础教育重大理论、政策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与基础教育发展加强党对基础教育的全面领导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构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十四五”时期基础教育发展规划新时代教育基本理论创新与发展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教育中小学德育工作时代性与实效性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加快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幼小衔接研究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与区域教育创新发展创新性人才培养新时代儿童研究以适宜融合为目标办好特殊教育三、基础教育治理现代化研究基础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高素质专业化创新性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普职融通改革发展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新时代中小学教科研体系及教研队伍建设四、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素养为本的课程改革实践探索.课堂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新时代教材建设与教材使用五育融合育人体系的理论与实践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以育人为导向的课程教学评价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体育学01首都体育学院学报一、体育治理与体育管理:体制与机制全国性及地方性单项体育协会治理机制研究基层体育管理体制机制研究(乡镇(街道)体育管理体制机制、社区健康促进机制、社会体育指导员健身服务长效机制等)足球、篮球、排球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改革发展中深层次制约因素,后备人才培养途径、机;制等)冰雪运动竞赛研究(竞赛体系、多元主体办赛机制等)城市马拉松研究(旅游效应、创新发展、赛事评价体系等)新兴体育项目管理有关问题研究二、体育产业:高质量与融合发展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体育旅游、体育会展等相关业态融合发展,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足球产业、冰雪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等)区域特色体育产业发展研究竞赛表演业研究(体育赛事市场开发和运作模式、大型单项国际性赛事影响力与市场价值评估、消费者的体育赛事消费意愿研究)三、运动训练:备战奥运我国冰雪项目运动员选材体系构建研究2022年冬奥会里点项目中国竞技能力提升的备战策略国外备战奥运会的经验总结与启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四、体育话语权:国际传播与提升中国体育学术语规范与传播研究我国体育学国际话语权提升的研究北京2022年冬奥会中中国体育话语权的提升策略研究体育传媒研究五、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价值与保护武术在运动康复、健康养生等方面的特色作用与价值研究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保护、传承与展示研究政府购买武术公共服务的机制研究武术社会组织内部治理结构及运行机制研究(武术类社会团体、基金会、民胁非企业单位等)六、学校体育:校园活动与校园足球体育运动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的一体化教育体系构建新型足球学校建设现状及路径研究体教结合下运动员培养模式研究冰雪运动进校园推进策略武术进校园活动研究七、健康中国:不同人群的身体活动促进体育运动对幼儿基本动作技能及体质健康的促进体育锻炼促进儿童与青少年视力健康研究基于心理理论促进儿童与青少年身体活动的干预研究超重与肥胖儿童与青少年的身体活动促进研究我国老年人身体活动与体质健康促进研究八、体育人工智能:新科技在体育中的应用探索人工智能应用于体育传播方式的变革研究人工人工智能在体医融合中的作用大数据在运动训练体系中的应用大数据在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机制中的应用在运动训练中应用的实证研究移动健身App对成年人身体活动促进作用的研究统计学01统计与信息论坛一、特色栏目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及理论问题研究统计调查与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研究统计数据分析理论与方法创新研究二、重点方向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经济、管理和金融等领域的相关统计问题研究“十四五”期间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关于“十四五”发展规划实施及2035年远景目标进展监测评估问题研究“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相关统计问题研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关统计问题研究“双循环”与开放经济新格局相关统计问题研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相关统计问题研究新经济相关统计问题研究防范金融风险与稳定经济增长关系研究新时代产业体系、供应链现代化等相关统计问题研究新时代统计学在环境、科技、人口等领域的应用研究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格局相关统计问题研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关统计问题研究以创新、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研究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01档案学通讯档案与中共建党一百周年档案学基础理论新《档案法》实施背景下档案法规体系建设新《档案法》实施背景下档案开放利用档案治理体系档案解密与鉴定档案工作责任制档案所有权电子档案凭证价值保障档案工作数字转型档案智能化管理档案与数据管理档案与数字人文计算档案学企业境外档案管理破产企业档案处置科学数据与科研档案管理档案叙事古文书学/历史文书档案与文化遗产保护(世界记忆工程)档案学与相关学科交叉选题02情报科学新环境、新技术、新需求下情报学理论、技术和方法创新情报学理论体系的建构新技术、新方法对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影响图书情报学理论基础中的知识论研究情报学与其它学科的融合与发展大数据背景下情报学的发展趋势健康中国战略的情报学研究国家总体安全观视角下的应急情报体系研究信息应用层面的国家治理体系研究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创新与应用智慧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平台建设数据时代图书馆学学科建设与创新研究新环境下(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图书馆学的机遇与挑战面向优秀传统文化全球化传播的数字人文理论与实践图情档学科视角下数字人文研究大数据时代主流融媒体信息资源管理机制研究文化传承数据资源的管理与服务政府开放数据的管理与服务健康医疗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政府数字资源保存与利用信息协同创新社会发展新动能情报学视角下的公共信息安全融媒体建设与公共文化资源服务智慧社会背景下的信息服务工作智库创新服务模式研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相关研究虚拟社区的信息用户行为研究社交媒体隐私信息的泄露风险评估、保护及追溯机制研究大数据环境下用户隐私风险与隐私保护新媒体环境下用户学术搜索行为机理研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信息组织与管理研究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社交媒体用户信息行为及利用研究重大突发事件中社交媒体用户的情感体验及引导机制研究重大突发事件演变机制研究多模态知识图谱构建及其在特定领域中的应用03情报理论与实践1.理论与探索事业规划业务探索教育创新情报战略情报学理论方法体系探索学科建设的中国特色问题研究情报学跨学科交叉研究数据科学与情报学数字技术与人文的相互影响智库与情报研究适应新发展的学术评价研究数据—信息—知识—情报(智能)转化研究数据智能驱动的情报研究范式情报能力体系研究情报生态研究信息伦理信息安全管理2.实践研究情报协同与融合情报场景应用信息迷雾情报感知与数据洞见情报刻画与信息表达情报响应与智能保障竞争情报国家/科技/装备/数据治理研究数据发现与重用行为情境任务分析方法资源建设规划方法业务评估管理方法科技对象评估分析方法科技风险的发现与应对领域信息风险跨媒体分析与理解开源情报开发利用研究不确定性应对研究信息行为研究3.情报技术突发事件中情报应急响应系统与技术情报实践中的新技术应用研究细粒度数据分析技术情报画像分析多源数据融合情报技术应用探索情报系统与工具知识工程技术(知识组织、知识融合、知识发现等)智能情报分析技术4.装备科技信息研究装备科技信息理论方法研究装备科技信息工作国内外对比研究装备科技信息资源深度开发与利用装备科技信息咨询研究装备科技信息产品开发服务装备科技信息技术手段应用装备科技信息精准服务国防科技信息体系能力国防科技信息工作实践04情报资料工作新文科背景下的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建设图书情报机构面向“十四五”发展规划与未来发展战略图书馆学情报学视野下的数字人文重大突发事件中的信息管理与数据治理图书情报学视角下新型智库研究与智库服务回应国家发展需求的学术评价研究数据驱动的图情领域理论创新数据治理理论、方法、工具与体系数字资源的保存、开放、版权保护大数据、AI、AR等技术在图情领域的应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行为嬗变研究数据环境下用户需求特点与内容数据科学理论与人才培养智慧图书馆、智慧服务阅读推广的理论与实践科学数据的监管、利用、服务数字阅读、移动阅读研究健康中国战略下的健康信息学研究在线健康社区用户行为及其影响机理媒体融合环境下用户健康信息搜索行为数字公共文化资源理论、平台建设开放政府数据政策、法律、策略智慧政府建设中信息交换、协同行为媒介融合背景下数字资源管理与服务在线学术资源的组织、开放与共享平台建设大数据环境下信息资源多维评价研究服务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情报学理论社科情报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05图书情报工作编辑部整理形成2021年选题指南,供图情档研究和论文写作选题参考(标注▲为重点选题)。同时,往年的“选题指南”仍具有参考意义。后疫情时代学术信息交流模式的改变与影响▲图书馆“十四五”规划与2035远景目标▲关键核心技术重大突破情报监测与识别理论与方法▲服务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图书情报工作研究▲国家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融合发展与服务创新▲当前国际形势下国家文献资源保障策略研究▲面向实体清单机构的信息资源封锁与反封锁研究▲情报学视角下的公共信息安全▲智能情报分析技术与平台建设▲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智库建设与开放数据治理▲新技术、新方法在政府数据开放中的应用面向用户认知的政府开放数据管理与服务政务社交媒体知识发现理论及方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建构公共文化数字资源服务策略研究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研究图书馆文化传承与传播服务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与关键问题图书馆总体安全与高质量发展研究应急管理的情报协同机制设计健康信息行为和个人健康信息管理重大应急响应事件中的信息组织与管理▲面向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公众健康信息素养培育▲国家情报工作制度创新研究▲不同情境下数据管理与利用开放科学数据、数据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数据识别、情报监测与公共舆情科学预警知识产权信息开放利用机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能力与策略公共危机治理政策与策略▲政府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新一代元数据研究智慧图书馆标准与规范研究▲智慧图书馆平台/第三代图书馆系统平台建设▲数字图书馆的扩展/增强现实技术应用研究全球学习工具互操作性(LTI)开放标准研究数字包容与图书情报服务科研评价改革与创新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知识图谱构建与应用云服务支撑下下一代数字学术环境研究新《档案法》与档案治理研究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视野下数字人文与新文科建设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图情档学科发展数字人文实践中图情档的定位和价值数字人文视域下的特藏技术应用新文科与数字人文背景下的图书馆服务创新图情档学科数字转型研究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专业教育的现状与未来重新审视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研究方法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核心能力构建06现代情报“十四五”规划与图情档学科发展新文科与图情档学科建设中国情报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交叉学科与情报学学科建设面向科技创新的"十四五”国家科技情报发展战略研究国内外情报工作的比较研究国家情报工作制度创新研究我国科技情报机构情报能力提升研究公共安全情报支持拓新研究情报与智库的融合与发展研究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在图书情报领域的应用数据驱动的信息分析理论与方法创新研究关键核心技术内容识别与监测的理论与方法数字环境下老年人的信息行为研究“健康中国”引导下的健康信息学研究数据资源建设与智慧服务政府数据开放共享与治理研究科学数据与图书情报的关系研究“五计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国家重大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与数据治理

得车数乘

国家级期刊《中国教师》杂志征稿啦

《中国教师》杂志(月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1-4801/Z;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2-2051)创刊于2003年,是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出版的国家级综合性教育期刊。自创刊以来,《中国教师》杂志秉承“把握中国教育脉搏,服务中国教师群体”的办刊理念,以“服务中国最大的知识群体,感悟教师全新的职业人生”为己任,关注教师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关注中国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关注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和课程建设,关注“立德树人”的教育实践,展现新时代“四有”好老师敬业进取的精神风貌。杂志以其权威性、前瞻性、专业性和实践性特点,成为全国广大中小学教师的良师益友和精神家园。2021年,《中国教师》杂志将继续坚持贴地而行,坚持记录政策诠释、前沿理论、课堂教学和教师发展,坚持为教师服务、为新时代中国基础教育发展服务。杂志常设栏目有大家关注、名师工作坊、课程与教学、教师与发展、学前教育、博览与叙事,期待关心、支持、从事基础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的“您”不吝赐稿。大家关注开大家言路,发大家之声。“大家关注”栏目主要刊登涉及教育热点、前沿研究、政策解读、管理方略、教育理论、教育时评等具有一定理论高度与实践新意的文章。 2021年,“大家关注”栏目重点关注选题:五育融合、教育评价、教育“十四五”规划、教育政策、心理健康教育、学校管理方略、新高考以及其他教育热点、难点、创新点,5300字或6600字左右(含摘要、关键词)。栏目编辑:孙 昕 邮箱:由于平台限制,不允许出现联系方式,请投稿的朋友们自行前往微信搜索【投稿征文驿站】或者【《中国教师》】媒体账号,获取投稿邮箱名师工作坊“名师工作坊”栏目关注、展示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或有突出成果的优秀教师的成长之路。该栏目已开设多年,深受读者喜爱,2021年,本栏目的定位将更加明确——让名师的成长路径更加透明,给更多普通教师以有益启迪。本着这个定位宗旨,“名师工作坊”栏目将突出体现以下方面: 体现名师教育、教学思想形成过程——发现、生成、转变、反思等。 体现名师与学生之间不断生成的教与学的矛盾、反思、转化、改变等。 展示名师如何将教育理论转化为具体教学实践,突出教学目标、策略方法、实施要点、注意事项等。 突出名师的教材解读与教学设计、对学生问题意识的激发与启迪能力等。写作要求:由三篇文章组成。第1篇是名师本人对自己教育教学思想或成果的阐述,4500字左右;第2篇是课例,可以是名师本人的教学实录,也可以是其教学团队中其他教师的实际运用,4500字左右;第3篇是对课例或教学思想、成果的点评,撰写者为高校专家、教研员或名师工作团队中的其他优秀教师,3000字左右。栏目编辑:孙 昕 李 莎 投稿邮箱:请看文末课程与教学“课程与教学”栏目关注基础教育(包括学科教育) 课程与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问题,针对课程改革与建设、学科教学实践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探索及总结,4500-5500字(含摘要、关键词)。 2021年,“课程与教学”栏目重点关注选题:课标解读与落地、教材分析与教学、全学科阅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堂融入、主题单元整体设计与教学、学科核心素养落地、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评价研究(学业质量水平测试与评价、学科核心素养评价、教—学—评一体化)、学科教学中德(美)育融入、深度学习与高阶思维培养、学科融合教学、综合实践课、教学方式实践与探索(问题式教学、情境教学、项目式学习等)。栏目编辑:李 莎 胡玉敏教师与发展“教师与发展”栏目关注教师个人成长和专业发展, 探讨教师教研改革方向, 记录优秀教师成长轨迹。 观点呈现:关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教育的重点、热点问题的观点,4500字或6000字左右(含摘要、关键词)。 研训实践:区域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培训及学校层面校本研修、工作室建设的实践经验总结,4500字左右(含摘要、关键词)。 方法探讨:对教师教研、写作、阅读、素养提升、评价等方面的方法指导,4500字或6000字左右(含摘要、关键词)。新锐教师子栏目展现“85后”教师对课程建设、课堂形态、教育技术的探索,对教学的新看法,对教师职业的新理解,对个人成长、师德修养的新认识,彰显年轻教师的“新”风貌、“锐”气质,欢迎各位老师自荐或他荐。参选对象全国中小学校85后教师推荐方式机构推荐:各地教育主管部门、教科研院(所)、教研室、教育学会、协会、名师工作室等机构推荐。学校推荐:拟参与的学校推荐。教师自荐或他荐:拟参与的教师自行报名或他人推荐。 请扫码获取自(推)荐表,填写并发送至编辑邮箱,耐心等待编辑与您联系。栏目编辑:李 莎 邮箱:请看文末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栏目反映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新动态与新探索,汇集优秀研究成果,共同探讨学前教育,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4500字或6000字左右(含摘要、关键词)。 2021年,“学前教育”栏目重点关注选题:学前教育发展理论的探索研究;幼儿园的管理;乡村幼儿园发展;幼儿安全教育、美育等专题探索;幼儿教师的职前培养、职后培训;新教师、男幼师、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幼儿园环境创设;园本课程开发与建设;幼儿园课程资源建设与课程质量提升;教育信息化与幼儿园课程建设。栏目编辑:高 珊 博览与叙事博览围绕国际基础教育的热点话题,进行国外教育考察和评论、教学研究和国际教育政策解读,如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STEAM教学等,通过政策解析、理论剖析,或某一具体实例深入了解域外教育的现状,反映国外教育动态及其对我国教育发展的启示,4500-5500字。读书以书评形式向读者推荐一本(套)2015-2020年度发行出版的优秀教育类图(丛)书或者教育经典著作,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发展。要求能反映所评图书的主要观点及其意义和不足,同时有自己的观点与思想,4500-5500字。叙事注意观察细节,留心教育生活,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富有教育智慧的真实故事,有创新性、启发性,3000-4000字。栏目编辑:胡玉敏稿件内容:应具有真实性、实用性和先进性,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逻辑严谨、文字通顺、配图清晰。稿件构成:1.文题(20字以内,可带副标题);2.作者姓名(一般不超过3个);3.作者简介(姓名、工作单位、联系方式);4.正文;5.注释或参考文献;6.若为教科研基金项目成果,请附项目编号。参考文献按照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要求。稿件说明:邮件主题请以“姓名+作者单位+稿件题目”命名,稿件请以word附件形式,三个月未收到用稿通知,可另行投稿。各个栏目投稿邮箱:由于平台限制,不允许出现联系方式,请投稿的朋友们自行前往微信搜索【投稿征文驿站】或者【《中国教师》】媒体账号,获取投稿邮箱由于平台限制,不允许出现联系方式,请投稿的朋友们自行前往微信搜索【投稿征文驿站】或者【《中国教师》】媒体账号,获取投稿邮箱。期待您的来稿~We are waiting for you~tips:请您按照稿件所属栏目,投稿至各栏目编辑的邮箱。

孙叔敖曰

在首都师大能跟随哪些大牛老师学习?2020小可爱,快来报考了!

首都师范大学已拥有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学校的大牛老师们欧阳中石著名书法家我国的高等书法教育体系是由中石先生创立的,相信你一定看过中石先生的各种题字吧!欧阳中石,中央文史馆馆员,著名书法家,书法教育家,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欧阳中石先生是我国当代高等书法教育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他提出“作字行文,文以载道;以书焕采,切时如需”的书学理念,在书法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勤勉笃行,影响深远。1985年欧阳中石先生在我校首创书法专业,三十多年来,逐步形成了本、硕、博、博士后完整的高等书法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为我国高等书法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先后获得中国书法家协会“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教育特别贡献奖”、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人民教师”“首都杰出人才”奖等多项荣誉和奖励。2007年他获得教育部、人事部联合颁发的“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2010年获得中华全国总工会颁发的“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方复全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界的牛人,从事微分几何与微分拓扑学的研究方复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首都师范大学教授。1983年9月考入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工学院)应用数学系,1986年3月破格提前毕业,留校任教。1988年9月以同等学力考入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1991年6月毕业,获理学博士学位。1998年获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1999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0年入选教育部“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3年独立获得天津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03年当选天津市“十大杰出青年”,2014年独立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同年获邀在第二十七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做45分钟特邀报告,201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物理学部)。主要从事微分几何与微分拓扑学的研究。在数学顶尖杂志Acta Math、Invent. Math以及Duke Math. J, GAFA, JDG, Topology等数学权威杂志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在微分与拓扑范畴彻底解决了“四维流形到七维欧氏空间中的嵌入问题”,将Haefliger-Hirsch、吴文俊等人的工作中遗留下来多年悬而未决的重要公开问题画上句号。与人合作,证明了正曲率流形的π2有限性定理(同时独立得到的还有Petrunin-Tuschmann),被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数学会Steele终生成就奖得主Cheeger主编的权威综述报告列为有关领域有史以来九个主要定理之一,并被法国著名几何学家Berger写入历史性综述报告《二十世纪下半叶的黎曼几何》。与人合作,首次发现了Grove问题的反例,被国外权威专家作为牛津大学研究生教材丛书的重要内容,并以“方-戎方法”冠名标题。与人合作,首次建立了Tits几何与一类正曲率流形之间的联系,并得到了完整的拓扑分类。黄天树国内甲骨学领域影响重大的著名学者我们亲切称他为“黄爷爷”,他关爱学生,因材施教。黄天树,首都师范大学荣誉资深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2011计划“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甲骨文研究平台主任。曾经担任第5、第6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文学科评议组成员。主要从事古文字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出版学术著作9部,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专著多次获得教育部、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项,是当今国内甲骨学领域影响重大的著名学者。他热爱教育事业,对学生关爱有加,因材施教。多年来,为北京乃至全国中小学培养了不少优秀教师,同时也培养了一批成果斐然的青年学者,为首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劳凯声教育学科首席专家参与国家重大教育政策和法律起草工作,为教育改革发展资政建言。劳凯声,首都师范大学荣誉资深教授,教育学科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首都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院院长,中国教育政策评估与研究中心主任,首师大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会理事长,北京市法学会教育法学研究会理事长,教育部法律顾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专家组成员兼副组长,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师从著名教育家王焕勋、黄济先生在职攻读教育学博士学位,成为我国第一个教育法学博士。2007年起曾连续多届获评中国杰出社会科学家,2017年获评当代教育名家。曾参与多项国家重大教育政策与法律的调研起草工作,被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起草小组成员、《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专题组组长,为教育改革发展资政建言,许多建议被中央决策层采纳。主要学术专长为教育基本理论、教育政策学与教育法学等。主持国家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多项。发表论文百余篇,著有专著多部。研究成果曾获第四、六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三等奖、第五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奖项。吴可长期从事数学物理专业与理论物理方向把数学和物理相结合,探寻未知的奥秘!吴可, 首都师范大学荣誉资深教授,北京市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数学物理专业与理论物理方向的研究,从事过非线性方程的延拓结构理论、Kaluza- Klein 理论、量子场论的大范围性质、弦理论、共形场论、二维诱导引力等方面研究,是所在研究方向上的国内外知名专家。主要研究方向有量子群的几何理论、离散群上的规范理论和与量子场论有关的物理及数学问题以及经典可积系统的几何理论和计算方法在理论物理中应用。徐蓝国家级教学名师统编高中历史教材总主编,你从小到大的历史学教材可能就是她编写的。徐蓝,首都师范大学资深荣誉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务委员,国家级教学名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及统编高中历史教材总主编,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组召集人之一。一直在第一线从事世界近现代史、国际关系史的教学与研究。1993年获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被国家教委和人事部评为首届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200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和北京市优秀教师。13次获得省部级教学奖励。2006年获北京市第二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出版专著4部(独著2部),译著3部(独译1部),教材4部(合编),发表论文80余篇。6次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英国与中日战争1931-1941》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国家教委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如今高考分数已出,2020年高考的小可爱们,如果想跟这些大牛老师们学习,就赶快报考首都师范大学呀!首都师大,等你来

蹉跎行

专著和教材的区别,职称评审中专著比发期刊更有优势的5点理由

专著是著作的别称,是指发出的文章或者书籍中的观点和言论是有创造性的,前无古人,后来者还没提出过的思想、科技、方法、技术等等,不是众家之言,是一已之论。但他又是针对某一方面进行的专门研究,形成的全面、系统地论述,内容广博。因为要将复杂性问题的研究过程、形成的成果与成熟观点进行系统论述,因此专著的篇幅一般会比较长。专著体现了科学研究的成果,学术参考价值一般很高。如果著作出版了的话,是有出版书号的,因为有了书号著作权就有了保障。教材我们一般理解的就是课本,以书本为载体,向学生们传授知识、技能及传承思想文化。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教师自己编写或设计的材料也可称之为教学材料另外,计算机网络上使用的学习材料也是教学材料总之,广义的教材不一定是装订成册或正式出版的书本凡是有利于学习者增长知识或发展技能的材料都可称之为教材 ;狭义的教材就是教科书两者的区别:1教材的方式只有主编,专著的著作方式可以有著编著编译译著2专著一般不挂参编,教材有参编3教材的前言上是不写编写字数的,专著一定要写明;看书的目录和内容,教材是从基础深入的那种,偏向于教学内容,专著直接讲前沿科技或某一问题,不在如何教学上做文章图书专著相较于期刊在职称评审中的优势是什么?1.可操作难度小准入要求低现在的职称晋升一般要求发表3-5篇论文,且其中必须有一篇有价值的核心期刊类论文此类论文要求高,操作难度大,而核心期刊量少,审稿严谨,价值也不菲而专著出版工作由出版社全权代理,出版社级别低需求是主编或者副主编编委,字数要求,相对容易操作为解决学术著作出版难的问题,以快捷科学的办法运作出版,降低出版成本,提高出版质量与效率,为医护等工作者提供个性化的全程式的出版服务2.操作时间发表论文发表至少3篇省级正规期刊,需要投至不同杂志社,再有杂志社进行审稿杂志社面对四面八方的投稿,质量要求自然会提高,你的稿子稍有瑕疵,就会有石沉大海,不仅浪费了时间还浪费了精力而选择出本著作,从申请书号到印刷出版,周期一般是数月左右,操作周期比核心发表短很多3.更省心省力学术著作惟有出版才能彰显它的价值,作者的真知灼见才为人知晓出版学术著作是医护等最大的心愿,也是他们晋升的重要筹码然而,医护工作者往往潜心进行学术研究,而无暇顾及学术著作的出版工作,更别说为自己花费了大量心血的著作找个合适的出版社了著作的出版流程全权交付与出版商代理,从组稿到编辑校对到印刷出版整个过程实际投入时间与精力要交论文省得多4.相比期刊论文更有法律保障专著有书号所以凭借书号就可以在法律上保证专作者的著作权。5.专著在各种职称评审中加分比较多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如果对这一方面感兴趣,可以留言,或者进入北京正易文化网站进,会给你专业的意见啊!

则民

质量大计,教研为先

近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对新时代教研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教研”——这一中国特色将在新时代彰显新的价值。新时代教研的基本方向和核心任务是什么,如何理顺新时代教研管理体制,如何加强教研队伍建设?今天,中国教研网带您一起听听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刘月霞怎么说。我国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教研体系和教研工作制度,在保障国家课程政策转化落地、促进教师团队建设和专业发展、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把“教研”作为“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关键领域,提出要“发挥教研支撑作用”,并对教研管理体制、工作体系和机构设置、队伍建设、工作方式等进行了全面部署。《意见》不仅是我国第一次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对提高义务教育质量进行的整体部署,也是党中央、国务院第一次对中小学教研工作的具体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教研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对于澄清对教研的模糊认识,推动教研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并实现创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01重视教研是我国基础教育最具中国特色的优良传统和基本经验我国的基础教育是在一穷二白的起点上发展起来的。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中学教师学历合格率很低。1980年,我国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仅为47%、10.6%、50.8%。虽然在其后的30年,中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随着“普九”进程不断提升,但是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专业水平仍然难以满足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在我国以“中国速度”(30年时间)完成全面“普九”的进程中,并没有因为教育的快速发展造成教育质量的滑坡,而是始终保持着较高的教育质量和水平。这一“中国奇迹”中,日臻成熟的教研体系发挥着十分重要的质量保障作用,作出了独特贡献。一支学术造诣较深、教学经验丰富、业务指导能力较强、近10万人的专兼职教研员队伍作为教师队伍中的“关键少数”,始终与广大教师一道认真研究解决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新方向、新方法和新模式,“从历史角度来看,教研系统的存在应该是保障我们国家基础教育基本质量的一个重要前提和基础”。2017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调研发现,88.37%的校长和教师认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教研。有学者认为,教研是一种中国特色,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上海连续两届取得PISA测试排名第一的好成绩,很多知名专家学者在充分研究后认为,中国独一无二的教研制度所生成的严密教研管理系统和教学常规是十分重要的原因。现在全世界对上海的教研体系都感到很有兴趣。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证明,教研已成为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中小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机制,是研究解决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专业服务与指导的基础性工作,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自上而下、一以贯之的教研制度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最具中国特色的优良传统和独特经验。教育大计,质量为重;质量大计,教研为先。教研制度建设是新中国基础教育取得的基本成就和重要经验之一,必须从战略的高度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新时期教研工作。在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时代,要进一步明确教研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新的目标和职能定位,继承发扬我国一贯重视中小学教研工作的优良传统,总结并传承好以教研保质量、以教研促改革的宝贵经验,切实发挥好教研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中的独特作用。02进一步明确新时代教研的基本方向和核心任务教研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动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导向,强化课程育人、学科育人、活动育人的基本理念,把教研工作的根本目标集中在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与均衡,整体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上来。第一,教研机构应把研究国家课程的区域实施、整体谋划区域课程改革作为己任。教研机构应成为地区课程发展中心,承担参与决策、专业引领与质量监测的角色,积极配合教育行政部门认真研究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别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情况,在更高的平台上,在更宽的视野下,深度研究课程改革的关键领域和难点热点问题,形成有较强指导性、操作性的实施策略和行动方略,推动区域课程实施水平的整体提升。第二,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是教研机构的天职。一是应充分挖掘各门课程内在的育人价值。要按照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引导教师充分研究各学科的本质特点,进一步明确各学科在核心知识、思想方法、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教学要求,准确把握各学科课程内在的、独特的育人功能。二是应认真研究培育学科素养的有效路径。只有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深度变革,才能把各学科蕴含的核心素养落实到学生身上,进而达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目的。因此,教研员应与广大教师一道认真研究并准确把握各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以任务解决为重点的实践性教学以及跨学科的综合化教学,积极创设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项目学习、合作学习创造条件。三是探索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积极关注并主动研究新一代科技革命尤其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带给教育的挑战和机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穿越课堂边界、可以突破学校围墙这样一种优势,创设一种合作学习、个性化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的条件,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和深度融合”。第三,深入开展教学评价研究。评价始终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牛鼻子”,也是较为薄弱的环节,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指挥棒”。在教育战线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努力破“五唯”的大好形势下,教研系统应主动适应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业水平考试、中高考等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给教学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对教学评价内容和标准、评价方法和手段、评价结果反馈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引导学校注重对教学全过程的评价,逐步建立基于事实和数据分析的教学诊断、反馈和指导系统,促进基于课程目标的教学、学习、评价一体化教学格局的形成,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第四,协助做好教学管理。在我国教师队伍学历合格率相对较低的历史时期,教研的核心任务之一是研究建立教学常规,使每位教师都能够在基本教学规范之下组织教学,以此来保障教学的基本质量。如今,虽然广大教师学历整体水平较高,我们也更多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但严密的教研管理系统和严格的教学常规仍然是我国保障基础教育具有较高质量的重要经验。教研机构应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直接领导下,“分学科制定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指导学校“健全教学管理规程,统筹制订教学计划”,监督学校按照中小学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通过集体教研推动学校认真落实教学基本要求和教学管理规程,引导广大教师坚持集体备课、认真编写教案和学案的优良教学传统,与教师共同研究和把握教学难度,控制教学进度。作业是教学系统中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更是学生“温故而知新”的学习过程,对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培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研员应与广大教师一道深入系统地研究作业类型、作业设计、作业数量和时间、作业批改等与学生学习结果、教学质量间的内在联系,不断转变传统观念和惯性做法,适当增加实践性作业、探索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不断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03下大力气理顺新时代教研管理体制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探索建立了从国家到省、市、县并延伸至每一所学校的五级教研体系,形成了面向中小学教育教学第一线、与教学改革实践融为一体、上下联动开展教学研究的工作机制,在促进教育内涵发展、服务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整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进入新世纪,随着机构改革的推进以及对教研工作定位的一些模糊认识,逐渐出现了教研管理体制不顺,工作体系不完善,教研职能淡化、窄化、弱化等一系列问题,有的地方甚至直接撤销了教研机构,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为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切实理顺教研管理体制,特别要理顺教育行政部门与教研机构、教研机构与学校的关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教研机构及其教研工作的全面领导,研究解决教研机构的准确定位和科学设置问题,有条件的地方应独立设置教研机构。应进一步明确教研机构的公益服务性质和研究、指导、服务的职能定位,切实尊重教研机构的相对独立性和专业性,通过完善机制发挥好教研机构的专业作用。同时,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协调好与中小学教育教学相关的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鼓励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等参与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工作,建立以教学研究部门为主体,教师培训、科研院校、电化教育、教育装备、中小学校等部门协同配合的教学研究协作共同体,发挥各自优势,开展多方深度合作,形成推动课程教学改革的合力,整体提高服务教育教学质量的综合效益。04进一步健全教研工作体系国家、省、市、县、校五级教研体系举全国之力、积淀70年的建设结果,为保障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作出了历史性贡献。进入新时代,在教育全面走向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的新阶段,必须坚定制度自信,坚守70年改革发展的成果和经验,讲好“中国教研故事”。进一步完善国家、省、市、县、校教研体系,系统研究国家、省、市、县、校五级教研的职责定位、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指导方式,保障五级教研上下贯通、运行有序、工作高效。在五级教研体系中,学校教研组具有基础性地位。应通过不断强化学校教研组建设带动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充分发挥教师作为校本教研的主体作用,引导教师突破“施教者”角色的传统定位,以“施教者”和“教学研究者”的双重角色主动研究解决教学改革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营造民主、平等、共享的教学研究文化,让教学研究成为每一位教师的基本工作方式。同时,国家、省、市、县各级教研机构均需要进一步下移教研重心,以学校为基地,与中小学教师结成教学研究共同体,为学校的校本教研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专业指导,使教研工作真正根植于学校,深耕于课堂,服务于教学改革和质量提升。05全面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对于教研工作而言,队伍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中小学教研员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直接影响教研工作的水平,决定我国基础教育的整体质量。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近10万名专兼职教研员,与教师之比为1∶154。这是我国唯一能长期深入中小学教学第一线进行教学研究、给予教师持续性教学指导、为基层学校提供专业服务的专业队伍。广大教研员深入学校,根植课堂,建立教研共同体,通过教学调研、上示范课、听评课、专题讲座、区域教研等形式,一方面自上而下对教育教学理论和政策进行课堂转化,发挥“桥梁”作用,另一方面自下而上对教学改革经验和成果进行研究、总结、提升和分享,促进教学改革点上深化、面上推广,不仅研究解决了课程与教学改革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也全面带动并促进了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可以说,教研员是国家和地方课程教学政策的转化者,课程改革的推动者,区域教学研究的组织者,学校教学改革的指导者,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者。然而,一个时期以来,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教研员队伍陷入了数量不足、结构不尽合理、整体素质有待提升的困境。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的调研估算,全国约有3万余个教研员编制被占用,缺编、有编不补、在编不在岗等现象普遍存在。同时,就整体而言,对教研员的遴选缺乏专业标准,而面向教研员的专业培训也十分匮乏,致使教研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滑坡,难以适应岗位职责的实际需要,严重制约了教研对于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关键作用的发挥。为此,要“明确教研员工作职责和专业标准,健全教研员准入、退出、考核激励和专业发展机制。建立专兼结合的教研队伍,省、市、县三级教研机构应配齐所有学科专职教研员”。第一,要研究制定《中小学教研员专业标准》,从政治站位、专业素养、研究能力、服务精神等方面设定必要的、统一的专业门槛,把好教研队伍的入口关,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专业精湛、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热爱教研、锐意改革的专业队伍,为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支撑。第二,强化教研队伍管理。根据本地区事业规模和国家课程设置方案及编制配齐配足各学段各学科教研员,严禁挤占、挪用、截留教研机构编制或有编不补,杜绝教研员在编不在岗的现象。应积极推进教研员准入、退出、考核等制度的建立,遴选政治素质过硬、职业道德优良、教育理念先进、教学与研究素养高、组织与管理能力强的中小学学科带头人进入教研队伍,逐步形成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教研专业团队,不断提升教研队伍的工作水平和整体活力。第三,建立健全教研员专业发展机制,实行教研员研修制度。调动各方面力量研发适合教研员专业发展的培训课程,实施教研员轮训,根据教研工作的核心任务并结合教研员的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专项培训。应鼓励教研员把教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定期深入教学一线执教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第四,根据教研工作的基本特点和队伍的实际状况,研究制定教研员专业职称评定办法,同时建立健全教研员荣誉表彰机制,激励教研员把主要时间和精力用于教学研究工作。06大力推进教研转型发展近70年来,教研系统克服重重困难,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和工作方式,团结带领广大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研究工作,探索了诸如课题研究、示范观摩、课例研修、教学论坛、行动研究等一系列教学研究活动形式,形成了区域教研、联片教研、网络教研、校本教研、主题教研、项目教研等行之有效的教研模式,积累了生动丰富的教研实践经验。当前,随着基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全面深化改革、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然成为新时代的中心任务,教育系统各条战线紧紧围绕中心任务转型发展必将成为新常态。教研战线必须加快与时俱进的步伐,继续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基本原则,进一步聚焦教研的核心任务,全面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教研转型是继承与发展的过程。既要充分尊重和继承近70年来教研所取得的优秀成果和宝贵经验,也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直面教研工作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改革创新,整体提升教研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一是更加重视研究教育教学全要素,强化课程意识和评价意识,统筹好课程、教材、教学、评价和考试等与人才培养密切相关的各个环节,使其协同配合,相互促进,形成育人合力。二是更加重视研究全面育人。教育的功能不仅仅在于知识的传承,更重要的是要下力气培育学生的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品德修养、奋斗精神,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三是更加重视研究学生的学习,注重研究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基于学生健康发展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引导教师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创设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教学环境。四是更加重视研究基于信息化的教学变革,高度关注并主动应对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带给教育特别是教学的全方位影响和冲击,研究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设计、教学组织、作业设计与批改、考试评价乃至学校的教学管理等全过程中的科学应用。五是更加重视研究基于实证和数据的教研,改变过去更多依靠经验的传统教研方式,引导教学研究工作走向更加科学化和专业化的轨道。六是更加重视指导来自学校和教师的个性问题,在关注研究区域范围内教学共性问题的同时,进一步下移教研重心,使教研工作覆盖每一所学校特别是偏远地区和农村学校,建立教研员乡村学校联系点制度,在指导学校办学特色和发挥教师教学个性上下更大功夫。(作者刘月霞,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 原文刊载于《人民教育》杂志2019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