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简佳音(07):研究小课题 专业大成长 济南市章丘区曹范学区学校 邢介进2020年6月,我校课题《“1+4”式教研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在区教研中心成功立项。课题立项促使我们的智简课堂教学研究加速推进。它是一个支点,可以撬动智简课堂;它是一个龙头,引领课改方向。故课题组全体成员立足课堂,深钻勤研,善思多想,不停深耕。一、在磨课中历练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二、在“优课”中展示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远航三、在常态课中追求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四、在“证、书”中显露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1.高芸、王秀峰、丁美芸三位老师获得济南市“优课”;2.孟献美老师获得章丘区优质课一等奖;3.丁美芸、单体宁老师在青年教师素质大赛中获得一、二等奖;4.高芸老师、丁美芸、孟献美老师在《未来教育家》、《山东教育》、《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当代教科研》、《学校管理》、《山东青年报》、《齐鲁晚报》等刊物上发表文章;5.高芸老师获得山东省第一届班主任成果一等奖;丁美芸老师获得山东省百佳论文三等奖。区教研中心郭道胜主任说,只要是真实的教研,教师一定会成为教研的真正受益者,业务水平一定在研究中提高,教育事业一定会在研究中发展。我们一学期的教学研究就得到了实实在在的证明。壹点号智简课堂
2019年5月16日,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2019·春)(简称“高博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高教司原司长张大良,中国科学院院士、学会实验室管理工作分会理事长、北京大学程和平,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二级巡视员、综合处处长吴爱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王小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郝清杰,北京工业大学校长柳贡慧,福建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张文东,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陆国栋,学会教学研究分会秘书长吴博,学会产教融合研究分会副理事长焦殿成,国药励展展览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英军出席新闻发布会,20余家新闻媒体参加此次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事业发展部主任吴英策主持。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成效显著,各类型、各层次的课程和教材建设工作稳步推进,总体质量持续提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进入新时代,高等教育课程教材建设面临着新形势和新任务。如何紧紧围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这一主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着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是广大高校、教师和出版单位需要重点研究和狠抓落实的重要工作。会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学研究分会秘书长吴博介绍第二届中国大学课程教材报告论坛筹备情况。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学研究分会秘书长吴博他表示,本届论坛围绕“金课”课程教材建设的创新与实践,邀请了教育部和相关教指委的领导,及来自全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名师名课主持人、名教材作者和出版社、数字公司的代表,从三个主题角度深入研讨课程教材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推动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课程教材的建设、应用及研究,促进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和教材新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努力将其打造成研讨高等教育课程教材的品牌论坛。三大研讨主题:1.推进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打造“两性一度”的中国“金课”;2.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背景下的“金课”课程教材建设;3.“金课”课程教材建设办法、建设模式与建设机制的融合创新。据悉,教学研究分会成立于1998年,是在教育部高教司的直接领导下,在全国高等教育教材建设研究会基础上组建的。20多年来,教学研究分会在高教学会的领导下,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
本号持续推荐更多适合中小学幼儿园老师发表文章的优质期刊,欢迎关注。【基本信息】期刊名:课程·教材·教法刊号查询:11-1278/G4出刊周期:月刊(每月1日出刊)期刊页码:146页主办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是否核心:CSSCI+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是否收费:不收任何费用知网收录:知网全文收录【期刊封面】封面【栏目设置】学科教学与教研教学理论与方法学科课程教材与教学课程研究研究与借鉴中小学各科课程教材与教学学科课程与教材研究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教师教育学术动态核心素养研究百年教科书梳理【投稿方式:在线投稿】在线投稿网址:bkstg.pep.com.cn
近日,教育部数字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简称:数字中心)工作机构正式成立,并根据数字中心工作安排召开了第一次工作会议,围绕《教育部数字课程教材研究中心工作机构章程》、《数字教材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讨论相关事宜,数字中心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常务副秘书长和副秘书长参加本次会议。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共同颁布《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将"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作为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之一,其中对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并创新课程教材体系,增强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民族性、时代性、系统性,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等提出了要求。在国家政策背景下,教育部数字课程教材研究中心于去年成立,数字中心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和首都师范大学牵头,教育部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和中教云集团8家单位共建,旨在共同推进数字教材标准体系研究和运用,以及相关平台建设工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中小学教学带来深刻变革,是由教育的时代性所决定的客观必然。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今年疫情席卷全球的特殊背景下,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倡议下,线上线下教育融合发展趋势不可阻挡,数字课程教材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教育部数字课程教材研究中心聚焦于数字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学生学习中的应用研究、学校课程教材管理中的实践研究,致力于探索数字教材应用于中小学课堂教学实践新模式,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反映时代特征的数字教材话语体系。相关研究课题顺应web2.0时代教育行业数字化发展新趋势,在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引领课程与教学变革,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据了解,教育部数字课程教材研究中心将依托"中教云数字课程教材云平台"提供的丰富的数字教材、数字资源和数字应用,通过实践研究,探索中小学数字教材育人育才新模式;充分挖掘信息技术的赋权增能功效,初步建立起教学、学习、练习、测评、管理等一体化的云端学习生态圈;结合数字教材强大的资源与灵活性、多样性的特点,转变教学方式、重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重构学习空间、培育教学文化,满足全面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加强信息技术与数字教材、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开创数字课程教学改革新局面。
舞蹈艺术是人体的造型艺术,是通过人体动作表达思想感情和塑造艺术形象的一种艺术形式。当今,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舞蹈艺术在提高学生的美感,提高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舞蹈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教师的身授言传,加强学生的基本训练和感觉训练,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肢体语言表达情感,让学生的可塑性得到一定的提升。在舞蹈教学中舞蹈教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材的质量直接决定着舞蹈教学的质量。一个优秀的舞蹈教学教材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并且其在音乐的选取上应该与舞蹈的默契度非常高。利用舞蹈教材能够让学生掌握舞蹈的基本技巧和动作,这样在以后的舞蹈实践中学生就可以熟练地运用出来。舞蹈教学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能否熟练地运用肢体表达思想感情和塑造艺术形象。舞蹈组合是舞蹈教学一个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内容。它可以有效提高舞蹈教程的训练价值。所谓舞蹈教学组合即在音乐和某种节奏的伴奏下,经过科学和艺术的构思,将若干动作串联、组织起来的一种短小的训练型小品。舞蹈教学组合都有着自身独特的训练方式和结构,在帮助学生理解舞蹈动作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这种舞蹈组合的方式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舞蹈教学组合也是提高舞蹈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方法,舞蹈教师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将“教”与“学”贯穿于课堂中间,通过组合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热情,一个优秀的舞蹈教学组合需要教师认真探讨组合的方式和内容,对提高自己的舞蹈教学质量具有极大的帮助,有利于教师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也有利于学生充分吸收所学的知识。因此,在舞蹈教学中为了要让学生充分理解教学活动的目的,明确教学活动树立的目标,加强对舞蹈教学组合的研究尤为重要。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具有一定的结构性和层次性。因此在开展舞蹈教学活动时要有条理,就如同芭蕾舞中富有变化的节奏一样,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设计舞蹈教学组合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好编排工作,要充分展现组合在层次处理和结构上的艺术效果。教师应当根据舞蹈教学组合课程的需要,注重教学组合编排的内容,制定好各种形式,做好层次处理的工作。组合的结构要严谨、材料布局要合理,要有明显的层次,开始和结束都要体现艺术的魅力。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教学组合的内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教学组合产生好奇,从而对舞蹈教学产生兴趣。另外在设计组合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尝试加一些其他的元素到组合里去,例如现代的组合元素,因为添加新的元素不仅能够丰富组合的内容,还让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可以有更多的思维空间,因为思维是不受限制的,这样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发挥,学生在学习舞蹈中就能够体会到舞蹈的魅力所在,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由此可以看出舞蹈教学组合的应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还能够让学生保持对舞蹈的一份好奇心和对学习的热情。其次教师在设计组合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舞蹈和音乐的完美统一。在设计舞蹈过程中要注意与音乐的紧密结合,使每一个舞蹈动作都要有准确的小节,从而实现舞蹈音乐的韵味和节奏的统一。在设计时要将音乐的速度与节奏保持一致,情调与风格保持一致,层次和结构上要追求统一。舞蹈组合中动作的舒展与音乐的起伏要保持统一。舞蹈的风格、内容和表达的情感都需要通过音乐传达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够将音乐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学生在舞蹈训练之中才可以感受到音乐所表达的内容,从而提高舞蹈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学习效率。因此不难看出,舞蹈教学组合的充分利用,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基本动作的理解,又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舞蹈教学组合是在一个个基本动作的基础上组合而成的,是将基本动作进行有效的编排,而不会冲淡舞蹈教学组合的基本风格和基本动作,舞蹈动作的进行和连接正是舞蹈教学的魅力所在。舞蹈教学组合是通过动作的有序编排产生的,而不是错综复杂、无序展开的。如果错乱无序,只会降低舞蹈教学的教学效率,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偏离舞蹈教学组合的教学轨道。因此,舞蹈教学组合的顺利进行,可以将不同层次的舞蹈知识进行准确的讲解,通过对深浅难易程度编排舞蹈课程,可以使学生在理解课程时更具有条理性、系统性。而且教师在编排舞蹈教学课程时,还要尽量做到凝练和具体,制定的教学目标要明确,选用的教材要更能体现教学目标,要具有典型性,结构要严谨,风格要独特,段落要分明清楚。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在舞蹈教学的训练中利用组合的形式具有重要的意义,既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积极性有所提高,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而且学生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让学习的过程不再枯燥,因此有利于舞蹈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提高。另外,组合的形式可以让原有的教材知识丰富起来,它能够拓展舞蹈教学的内容,让教材训练的价值得到体现。舞蹈教学中,教材训练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要想提高教学质量,让教材训练价值得到体现,必须编排具有训练价值的教学组合,这样才能够提高舞蹈教学的效率和水平。
如何用数字教材讲好一堂课?看完直播,内心猛懂!为集中展示数字教材教学的应用案例、交流教学成果、分享先进经验,共同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新思路,从而推进“中小学数字教材实践研究”项目的深入实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程教材研究所将于11月20日,面向17个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开展基于数字教材平台的课例展示活动。课例展示活动以《正负数》、《看图找关系》、《一元一次方程》、《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四课为例,展示数字教材在真实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活动现场设在成都市天涯石小学、成都七中育才学校。各实验区教研员和教师,将通过中教云数字课程教材云平台观看直播,并就课例展示活动进行互动交流。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课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长陈云龙,教育部数字课程教材研究中心副理事长赵子莹,成都锦江实验区领导,将出席活动,并发表开幕式致辞。这么给力的课例展示直播,千万别错过哦,记得邀更多的教育同行来观看直播,我们11月20日不见不散!直播观看地址:1.注册用户登录地址:http://guopei.necibook.com/#/login登录后,点击页面上方右侧按钮:研修社区2.游客点击登录地址:http://www.necibook.com/play.html
为促进教师教学改革,建设一支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新型教师队伍,进一步将中小学数字教材教学实践项目落实、落细。11月20日,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主办,成都市锦江区教育局、锦江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中教云数字课程教材云平台、成都市天涯石小学协办的“中小学数字教材实践研究项目课例展示活动”正式拉开帷幕。中小学数字教材实践研究项目数学课例展本次活动在成都市天涯石小学隆重举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课程教材研究所副处长陈云龙,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程副处长王杉杉,国家教材委数学学科专家委员会委员王尚志,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特级教师李维明等领导专家亲临现场,为授课教师进行专业评课指导、解答疑惑。活动中,第一节课由天涯石小学数学组廖莉老师执教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正负数》。廖老师依托丰富的数字教材资源,为现场来宾呈现出一堂以学生为主体的团结合作、积极思考的教学课堂。接着,由天涯石小学数学组教师骆洪亮老师执教北师大版六年级《看图找关系》。骆老师借助多元的数字教材呈现方式,让学生在直观生动的情境中建构知识,获取意义。学校数学组廖莉老师执教北师大版四年级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回答问题数学组教师骆洪亮老师执教北师大版六年课例展示结束后,授课教师紧扣“数字教材”进行说课,各位专家依据实际课例进行点评,并基于数字教材教学理念提出宝贵建议。专家们表示,数字教材可以帮助教学跨平台的获取更多资源,能够在内容框架里有效整合起来,数字教材是符合发展要求、顺应时代趋势的必然产物,希望大家齐心协力,创造出国际经验。专家们依据本次活动课例进行点评此次课例展示以及专家的精准指导,有效地推动了教师形成互联网时代新的知识观、学生观、教师观和学习观,帮助教师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引下,实现教学模式创新,进而推动课堂教学的深度改革。作为教育部课程中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示范区的项目学校,相信天涯石小学未来将进一步依托中教云数字教材云平台,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助推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作者:李梅)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魏海政 通讯员 徐淑晨)10月22日至23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程教材研究所在山东二七一教育集团举办实验区劳动教育课程研讨会。会议旨在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文件精神和要求,探索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和实施,加强劳动教育经验与成果分享,进一步提升各实验区课程教学改革的能力和水平。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课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长陈云龙介绍,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程教材研究所(以下简称教育部课程中心)与一些改革意愿强烈的地区合作建立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区,从规划引领、项目带动、专家指导、交流培训等各个方面展开工作。陈云龙希望各个实验区通过本次研讨会,充分认识劳动育人的重大意义和劳动在五育当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领会精神注重落实,坦诚交流,用心参会,找到各自劳动教育发展的特色和个性,找到自己发展的路径、特色和方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发展劳动教育。会上,山东二七一教育集团总校长赵丰平作《271劳动教育课程的探索与实践》的报告,从271劳动教育课程观、271劳动教育课程优化升级、271劳动教育课程实施和271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效果四个方面进行汇报。他认为,劳动教育是学生生命成长中不可或缺的课程。山东二七一教育集团以国家有关劳动教育政策方针为总统领,在教育部课程中心专家指导下,系统优化升级原有课程,创编完善新劳动教育课程文本,最终形成了纵向十二年一体化整体设计、横向四大模块有效融合的271劳动教育课程体系。271劳动教育课程可以帮助学生转变劳动观念,提升劳动技能,让学生强化职业认知,明确生涯规划发展方向,并能在劳动中磨砺学生坚毅品质,树立博爱人文情怀。赵丰平示,通过271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让学生在获得新知的基础上增强心智,提升对自我、生活、社会、未来和生命的认知高度,反哺其他学科的课程学习。下一步,271教育将紧跟时代步伐,严格落实国家《意见》和《纲要》精神,打造优质劳动教育课程,实现每一位学生的生命成长。昌乐二中、以及来自四川、重庆、江苏、北京、浙江等地的与会代表就劳动教育课程进行了典型经验交流。22日下午,在潍坊峡山双语小学和潍坊实验中学,两校分别作了学校劳动教育课程探索与实践报告,与会专家学者和各实验区参会代表现场观摩了两校劳动教育课程,通过报告与观摩,大家更深入地了271教育集团十二年一体化设计的劳动教育课程。据介绍,山东二七一教育集团作为教育部课程中心16个课程改革实验区之一,将劳动教育与育人充分结合,通过“任务驱动,情景体验”的方式,强化学生的操作实践和体验认知,让学生在劳动教育课程学习与实践中,树立劳动最光荣的正确观念,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习得劳动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品质和劳动习惯,拥有劳动精神,传承劳动文明,用劳动培育人性光辉,生成人生智慧,在劳动教育与实践中出力流汗,体验过程,走向劳动创造,实现生命成长。早在2005年,271教育集团旗下学校昌乐二中就探索建设了第一个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设西瓜嫁接采摘课程,开启了271教育集团劳动教育新篇章。秉持“文化同根,理念同源,行为同步,目标同一”的理念,271教育集团旗下十六所学校同步开展校园岗位劳动体验课程、家政课程、校园种植课程、卫生保洁课程、新农村劳动体验课程、现代企业岗位体验课程和“今周我当家”课程,形成了涵盖了生产、生活、服务的271教育集团劳动课程体系,学生们的劳动教育从课堂、校园延展到家庭、社区,做到了理论实践融合、校内校外融合、城市乡村融合。《意见》和《纲要》发布后,271教育集团立即组建劳动教育课程研究团队,抽调由教师发展中心、学生成长中心、后勤、餐厅领导以及劳动教育课程实施骨干教师90余人,组建了15个团队,系统梳理完善271原有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十二年一体化设计,涉及小学一二年级、小学三到六年级、初中、高中四个学段,针对学生认知特点分别创编出课程文本,实现了内容螺旋递进。在课时安排上,综合利用必修课、综合实践活动、寒暑假劳动周等方式灵活落实,同时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在其他学科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如将物理与木工金工电工技术课程相结合,美术与手工艺术制作课程相融合,生物与校园种植课程贯通,家政课程与食育课程相融合,从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到冬至的饺子,都由学生自己制作。通过家政课程、校园种植等课程的学习,学生真正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和价值,认识到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劳动最光荣,并在生活中亲力亲为,提升了基本的家庭生活技能。家长充分感受到了学生的变化,学生能自主规划、生活自理、自立,主动承担家务、帮助父母建设文明家庭。同时,学生通过各种岗位职业体验,深刻理解父母劳动辛劳、正确理解尊重社会各种劳动从业者,为社会文明建设带来了新风尚,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学生在出力流汗的劳动体验中,不断形成吃苦的坚毅品格和乐观的生活态度。通过各种劳动体验,学生人文素养不断提升,更加尊重劳动者和珍惜劳动成果。作者:魏海政 徐淑晨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2016年初以来,中国高教学会教学研究分会聚焦课程思政与课程教材,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与实践。4年来,教学研究分会承担中国高教学会“十三五”重大攻关项目课题“互联网+课程——在线开放课程群建设的创新与实践”,与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李向东团队共同打造《宇宙简史》课程,打造中国大学课程教材报告论坛,与江苏省高教学会、江苏省高校教学管理研究会以及江苏高校共同创建江苏高校“金课”工作坊。在具体研究与实践中,中国高教学会教学研究分会紧紧抓住课程思政这一核心与关键,紧密结合“金课”与一流课程建设,凝练出课程思政是方法不是“加法”的深刻认识。课程思政是方法不是“加法”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立德树人,根在课程。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提出,“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关键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众所周知,而关键环节建设的深刻内涵尚待深入思考与研究。课程思政是什么?课程思政是方法,是高校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体现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是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方法。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实事求是,课程思政把实事求是的精神与高校课程建设的基本规律和丰富内容有机融合,与思政课程建设同向同行,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方法。2018年6月21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真正把“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随后,教育部印发通知,要求各高校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课程思政成为广大高校与教师在“金课”与一流课程建设中关注、思考与研究的重点、焦点与难点。“金课”与一流课程是建立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基础上的新时代高校精品课程,其核心与关键是课程思政。具体而言,课程思政是凝练思政教育元素,把思政教育元素融进各类课程中,贯穿到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方法;是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消除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现象的方法;是挤干“水课”水分,打造“金课”与一流课程的方法。“金课”与一流课程建设,实际上既是一场课程教学改革,也是一场课程教学革命。课程思政建设不仅仅是课程教学内容的增减和课程体系的调整变化,还强调明确课程建设目标与凝练思政元素,要求围绕课程建设目标、聚焦课程思政元素遴选课程知识点、构建课程知识体系,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这个意义上说,课程思政是方法,不是“加法”。课程思政是方法不是“加法”的一个生动案例就是《宇宙简史》课程。2016年5月,李向东开始着手思考如何为互联网的原住民——在校大学生构建一门以“树立正确的宇宙观”为目标的天文基础课程。两年多的课程建设实践中,李向东始终聚焦课程思政元素,构建《宇宙简史》课程知识体系。2018年9月26日,《宇宙简史》课程在中国大学MOOC(慕课)平台上线,引起强烈反响。《宇宙简史》课程实际上是将“金课”的“两性一度”标准与要求与“三进”目标一体化设计的课程思政建设案例。李向东站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高度,围绕“树立正确的宇宙观”的课程建设目标,构建创新性的课程体系,打造高阶性的课程,实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课程思政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研究与课程团队“金课”与一流课程建设的痛点实际上是课程研究,而高校课程研究的关键是高校课程团队。近30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广泛运用,高校课程团队发生了重大变化。新时代高校“金课”与一流课程的课程团队以高校教师为主体。与此同时,高校还要激发和调动校内其他单位、出版公司与互联网公司等各方成员参加课程建设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新时代高校“金课”与一流课程的课程研究不仅是教师的课程教学研究,还有课程与教材知识产权的研究,有高校、出版社、互联网公司共同参与的一体化融合创新研究。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不是高校教师研究课程教学与课程建设、出版社研究教材出版、互联网公司研究互联网运维的简单相加,而是高校课程团队基于“互联网+课程”开展的一体化课程教材融合创新研究。新时代高校“金课”与一流课程的课程团队要把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融入“金课”与一流课程的建设机制、建设模式以及管理机制中。课程团队要站在同类课程优秀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分析、运用,避免重复建设。新时代高校课程研究的重点是课程思政;难点是凝练与聚焦思政元素,遴选课程知识点,构建与思政元素紧密相关、密不可分的课程知识体系;成果是课程团队一体化设计的“金课”、一流课程与课程教材。课程思政的重要载体:课程教材教材又称课本,是一课之本。今天,“课”可以是线下的课堂,也可以是线上的课程;“本”可以是纸质的文本,也可以是数字化的文本。纸质文本可以融进线下课堂,也可以通过二维码连接线上的课程,数字化的文本可以融进线上的课程,也可走进线下的课堂。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华夏大地,教育部的“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部署得到学校和互联网公司的积极响应和全力支持。亿万师生齐聚互联网进行在线教学,推进了互联网+教育革命,中国特色的互联网+课程迈开了前所未有的步伐。课程教材究竟是什么?首先,它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其次,它是高校课程团队实现课程思政、教材思政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一体化设计的重要载体;再次,它是新时代中国特色高校课程与教材内容一体化设计、融合创新的重要载体。打造新时代中国特色高校课程教材,应该注意:其一,要组建高校课程团队,遴选课程团队主持人;其二,课程团队主持人与课程团队要从课程研究开始,探索课程思政、教材思政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一体融合,凝练课程教材的思政元素;其三,课程团队要聚焦思政元素,遴选课程教材的知识点,构建一体化设计、深度融合的知识体系,避免出现“两张皮”现象;最后,要通过课程思政,实现课程与教材一体化设计、线上线下课程教材内容一体化设计,打造出新时代中国特色高校课程教材体系。【作者:杨祥,中国高教学会教学研究分会理事长,高等教育出版社原总编辑;王强,中国高教学会教学研究分会副秘书长,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教学研究室主任;高建,中国高教学会教学研究分会副秘书长,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理工出版事业部副主任】来源:新华号 中国教育新闻网
2019年4月19-22日,统编新教材阅读策略与评价体系研讨暨全国“阅读成长”课程研究联盟高峰论坛拉开帷幕,来自全国各个省、市的语文教研员、小学校长、小学语文骨干教师以及阅读推广人共聚四川省成都市石室外语学校,展开了为期三天的讨论。四川师范大学教师培训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曹正善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词。他说,一个人在其成长过程中需要各种锻炼,在阅读的过程中同样需要锻炼,成长和阅读密切相关,因为成长和阅读是相辅相成的。本次活动分为主题讲座、专家对话与名师课堂三个板块。在主题讲座中,著名儿童阅读专家朱自强从儿童文学的语言观、阅读的整体性出发,借助不同的文体示例,分享了提问教学和选择教学两种有效提升学习能力的儿童阅读策略。统编新教材核心编委、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生导师伍新春在讲座“阅读策略及其教学”中指出,阅读理解不等于原音重现,而是意义追寻的过程,因此,老师教学,要常教常新。部编教材教师用书编写者,成都市教科院课程与教材研究中心副主任、语文教研员罗良建代表其带领的《小学生阅读素养整体提升与评价研究》课题组,从课题提出的背景、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课题关键词界定、课题探究的目标和内容、成果概述等几个方面展示并汇报了课题的阶段研究成果。此外,靳彤、张建、刘晓军等统编教材与儿童阅读研究专家,也从不同角度全面阐释统编语文教材的编写原则与评价体系。成都市教科院小学语文教研员罗良建在专家对话板块中,远川阅读研究院院长张建作为嘉宾主持,与朱自强、伍新春、刘晓军针对“新教材阅读策略”如何有效实施进行了有力讨论,并与朱自强、李海容、罗良建就“新教材背景下的儿童阅读”展开了深入交流。多位专家围绕阅读策略各抒己见,剥丝抽茧,坚定了与会嘉宾实施阅读策略的信心。在名师课堂板块中,正高级教师、四川省特级教师李海容执教二年级绘本阅读《蚯蚓日记》,使用图文结合的教学方法,融入提问、对比策略,教会学生在文本中找到线索来论证自己的答案。远川教育阅读研究员、儿童阅读指导师王丽带来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围绕带领学生认识神话故事的基本结构展开教学。远川教育阅读研究员、儿童阅读指导师宋雪松执教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总也到不了的老屋》,带着学生编写出一个个精彩绝伦的故事片段。此外,还有九位各具专长的明星老师,通过直观的课堂,呈现了与新教材密切相关、充分体现新教材阅读策略的典型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