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这个过程非常漫长困难,但对每一个真正用心经历的人来说或许是一次重生。我希望自己的经历能带给你们一些有用的帮助。预备阶段:一、关于考哪个学校,选择哪个专业我建议你认真衡量,去想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未来就业机会和前景,还是生活环境,或者一个硕士的学历,考研是人生一个很好的机遇和向上的平台,他对人生不能说有决定性作用,但确实有着重要意义,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才能为以后的生活多积攒一些努力,所以一定要知道自己考研的真正目标是什么,再来选择地区、学校、专业。二、确定了学校和专业之后,一定要广泛的搜集学校信息,从报录比到分数线,最好能够看到学校真题,这样你可以大概知道这个学校的考试题是否适合你的思维,对你来说是不是更容易回答,报录信息,分数线等等网上都可以找到。三、通过自己意愿和搜集到的信息确定自己报考的专业后,一定要从厦大官网上找考研参考书目,如果学有余力的同学也可以参考下其它相关书籍。备考阶段:第一阶段:我大概是在17年十月就开始进行一轮复习,第一轮复习主要是看书,了解书有多少章节,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以《中国文学史》为例子,每一章又都会有小标题,在第一轮看的时候一定要留意小标题,小标题对于提示本章主要内容有很大作用,对每章主要内容有了大致了解后,在看到后面内容时会联想到之前内容,知识更容易衔接,对后期背书有很大帮助。第二阶段:18年四月开始就已经开始背书。《中国古代史》:是直接背了配套的辅导书,但要注意的是《中国文学史》一共有八编,每一编都会有绪论,绪论一定要背,近几年来厦大常从绪论里出题,13年出过文学与经学双向互动、魏晋南北朝发展历程;14年明代俗文学发展与文学特性认识的变化;18年宋词兴盛原因。除此之外《中国文学史》里的小标题一定!要注意,很多时候厦大的题目都倾向于用小标题直接作考题,不过虽然文学史内容多,但厦大不必重点,一定要好好研究真题,近年考过的真题可能不会考,但是考过的人物、时代、或者与以往考题有相似之处的知识点会考,仔细分析真题会发现考试的偏重点,比如人物、作品艺术成就或价值、文学作品等,也会发现朝代里,汉、唐、宋、明考过的题目很多,也很少会连着考一个朝代,但也有例外,比如去年和今年都考了宋朝。现当代文学:现代文学考题又难又偏,有一点不方便的就是现当代文学没有小标题作提示,所以要自己把握内容和重点。现当代文学建议同时参照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可以弥补一下朱栋霖版现当代文学史中遗漏的内容,此外个人认为对现当代文学的把握,最主要还是要依据真题,根据真题分析现当代文学史中最重主要的内容,如对比真题会发现鲁迅先生一直是考试重点、小说相对于其他文学体裁而言也更受重视,新感觉派小说、新历史小说等等都格外重要。外国文学史:外国文学的题目经常出人意料,比如今年简答题就是“垮掉的一代”,对于外国文学史的复习要比任何一个科目都要细致,每一个细小的细节都可能变成考题。可以参考真题猜测考试的重点时代,流派和内容,但一定不要侥幸,一定要细致复习。对于真题的分析,可以给予参考的如对比真题会发现,近年考试开始重视文学流派,如今年考了浪漫主义文学,之前考了批判现实主义,俄国文学、苏联文学、20世纪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也经常被用来考试如《第二十二条军规》、“垮掉的一代”、《等待戈多》等。友情提示一点,鉴于厦大喜欢从0几年的题目里出题,莎士比亚在0几年多次考过,而现在好多年没有考过所以可以给予一定关注。语言学:跟其他语言学专业比,701的语言类题目更常出一些能作为论述题的大知识点,考点也更加基础,《现代汉语》参照真题我重点看了上册,其中词汇、文字考的频率更高,《语言学概论》对照着辅导书和从学姐那里买来的题库背了背,只有最后一章做了笔记。而《古代汉语》对应的翻译其实没有那么难,保持翻译的敏感度就好,也可以休息的时候用《太平广记》一类的书练练手感。802《文学理论》:先看了一遍,当然只是看根本就不够,要弄清楚每一章节内容,有的时候一章就可以出成一道题,此外课后题也要给予重视,课后题中的名词解释,问答都可能在考试中原题出现。文学理论我建议自己要看一遍弄清每一章逻辑关系,然后根据课后题尝试自己梳理笔记,这样再次与学姐笔记或者其它辅导书对比时,既可以补充自己的笔记,也不至于在没有把知识点变成自己语言习惯的情况下,机械的背诵别人的笔记。对于真题,文学理论经常会出相似的或者几年之前出过的知识点,而最后80分的文学评论我是听了学姐卖的文学评论课程,对于文学评论的立题和评论方式也有一定启发,除此之外也可以多看些文学评论类的杂志,或者平时限时练练手。近些年来厦大的文学评论开始偏重于散文、随笔类,如今年叔本华美学随笔《论文学》、之前的《忠义水浒传序》等美学:美学太难看懂,是直接买了学姐笔记来背,同时也看了易中天的《破门而入》帮助理解。总体来说美学的题基本上都考的是重要人物或者重要观点如亚里士多德、柏拉图、黑格尔都是重点,具体的可以参照真题来决定复习的重点。第三阶段11月---12月这一个阶段分析了厦大考试的重点与出题规律外,我只进行了一次模拟考试来练习掌控时间,和答题技巧,之后主要还是背书,只不过背书开始有了侧重点,【有一点要注意哦!虽然猜到考过的题再考的几率很小,但我还是会背!也还会背其它不像重点的知识点,只不过不再是强求精准!】这一时期背书我通常是背一个朝代或者时代,然后第二天复习前一天内容并重新再背新内容。11月-12月具体时间安排是:7:00-8:00:古代文学(昨天朝代+今天)8:00-9:00:现当代(昨天时代+今天)9.00--10.00外国文学(昨天两个时代+今天)11.00-12.00文学理论(昨天三章+今天三章)13.30--14.00美学14.00---17.00英语17.00--19.00政治19.00--20.00语言20.00--21.00复习到了后期基本就是古代文学一次性过两个朝代,现当代两个时代,文学理论五章等等。最最最最重要:1、每个人的记忆力和习惯不一样,所以时间要根据自己习惯调整哦2、每一门课程都要踏踏实实背书,不要自己押题,分析真题和押题是不一样的,分析真题只是为了确定哪个重点背,而不是哪个不用背~~对于真题的分析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在的分析只能作为参考,一定要好好背书,自己琢磨!3、考研都很难,但一定保持好的心态,慌了,累了就休息休息,不要强迫自己,这样大脑可能会拒绝学习的。公共课:我公共课考的并不好,所以也不敢怎么传经验,但是考虫的课可以考虑,肖秀荣的“圣经”就不用多说了。考研很累,我很幸运自己有足够的动机,也非常感激有一个能和我一起考研的伙伴,如果没有她的鼓励和陪伴我想我的考研之路会非常难熬,我希望每一个考研的小伙伴都能成功,也祝愿每一个我身边的考研人能一帆风顺。
在考研中,最让人头疼的是那些文学性大题,无论是分析、名词解释还是简答,如果背过还好,没背过,基本上就要凉凉的节奏了,因为一道分析题的分值是20分,丢掉一个还拿什么考呢?但是每年的文学考研题中都会出一两道不在"编内“的题,这该怎么办呢?别急,北大中文系422分学姐说,即便是遇到没背过的大题,但只要掌握以下几个技巧,一样能够得分,下面我就将技巧分享给你,希望对你有用。因为每道题的问法不一样,答题方法也不一样,我们以这道2018年某师范大学古代文学考研题为例进行回答。问题:鲁迅曾经评论《红楼梦》是在思想和写法上都冲破了以往的才子佳人小说,试谈谈你的理解。首先,我们从问题中得知,这道题主要回答的是《红楼梦》在思想和写作手法上与传统的才子佳人小说的不同,那么,我们应该先回忆一下,传统才子佳人小说在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上的特点是什么。如果不知道的话,这里就用到了联想法。可以联想一下古代的那些有名的才子佳人小说,比如《西厢记》、《倩女幽魂》等,这些小说在内容上,只是简单的描述了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在写作上,除了语言优美,生动形象,也没有太多出奇之处。知道了传统才子佳人的特点之后,要回答的是《红楼梦》与它们有什么不同,那么此时此刻,就要回忆《红楼梦》在思想内容与写作手法上的特点,如果记得的话,将这些点清晰的列在草稿上。不记得的话,照样使用联想法回忆。第一,先从《红楼梦》的性质进行回忆,大家都知道《红楼梦》是一部批判封建社会的小说,这在性质上就与传统的才子佳人小说不一样。第二,再从《红楼梦》的内容上进行回忆,《红楼梦》不仅讲述了才子佳人之间的爱情,还有阶级、官僚、建筑、饮食、医药、民俗等方面的详细描写,这是传统才子佳人小说也不能比的。第三,《红楼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栩栩如生,看完就让人忘不掉,性格十分的鲜明,像泼辣的王熙凤,睿智的探春,圆滑的宝钗等,这种写作手法比传统小说也更胜一筹。第四,《红楼梦》有众多的心理描写,像林黛玉写《秋风秋雨词》的时候,宝钗偷听小红和坠儿说话的时候,这些也是才子佳人小说没有。第五,《红楼梦》中有很多地方都暗示着人物的结局,除了判词,它们元宵节所作的谜语谜底也都是,这在传统才子佳人小说中也是没有的。这样,一一对比下来,就知道《红楼梦》在思想和写法上与以往的才子佳人小说不同的地方。此外,还要告诉你的是,虽然题面上说的是,从内容、写作两大方面来说,但是内容上又可以分为好几个小点,所以在答题的时候一定要标好序号,做到简约明了。
面对考不考研这个问题,学长也是思考了很久,经过漫漫一年的修炼,对于考不考研这个问题我也想得更加透彻吧!面临着放寒假,越来越多的学弟学妹们来问我要不要考研,考研该如何选择学校,考研又该怎么准备。2019届已经考完,2020届确实要开始了。那么面对考不考研这个问题,学长今天就对它做出细致的解答。第一、考研是一个很好的提升学历的机会大家应该都知道,在如今的社会,学历就像一块敲门砖,没有足够高的学历,你根本没机会去触碰。就比如说,你考公务员,学历高的同学一定比学历低的同学升迁地更快,进企业时,HR首先就是根据学历来做第一轮地筛选,记得曾经有一则报道,某个大公司的HR,对于非985学历的简历基本看都不看就扔进垃圾桶。如果你的本科并未很好的985学校,那么考研可以让你更加接近这个目标,考研的竞争其实是远远低于高考的,曾经你望而却步的学校,也许可以通过考研稍微努力一下就够着了。现在社会对于学历的要求可以说是越来越高,如果你去做一些大家都能做的工作,那么确实不需要学历,但是你要是想要在某一行业有所建树,想要当领导,那么你的学历就尤为重要。很多人会说,我叔叔是某企业的领导,而他只是一个大专学历,你别说,那时候的大专可也是高学历。曾经听别人讲过一个真实的例子,有个人在某国有企业任职,那个企业产出效益很好,因此福利也很好,该公司的职工子女都能毕业包分配,但是大专需要到响应地本科学校进修两年;如果是本科毕业,那么就是毕业包分配;如果是研究生学历,那么三年内必升职。由此可见,在当前中国的形势下,学历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你不能规避它所带来的效应。第二、考研是一个很好的换专业的机会其实有很多人很有学文科的天赋,却莫名其妙爱高中时因为说更好考大学,更好就业而选择了理科,也有很多人在高考选专业时根本啥都不懂,随意选了一些名字好听的专业。学长那时候也不知道有什么专业,自己喜欢什么专业,最后因为自己高中时化学比较好一点选择了化学,最后因为材料化学名字比较好听就选择了材料化学。直到现在我才发现,学化学的人都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在工作,稍有不慎那就得一命呜呼。而且化学是传统行业,市场趋于稳定,化工企业也都在偏僻得工业园区。然而这些东西过去我都是不知道的,如果我知道,我肯定不选什么材料化学。只是自己文科也不咋地,也不敢换,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但是我上一届有个直系学长,爱好文学,通过考研直接考上了武汉大学中文系,想想也是很厉害了,从今以后就能和自己喜欢的东西打交道,那也算是人生得一大幸福之事吧。但是,一定要记住的一点就是理科转文科比较容易,文科转理科就算是兴趣再高,那基本上也会失败吧!第三、考研是一个很好的换学校得机会从一个比较差的学校换到一个比较好的学校这是每一个考研人的动机之一,也许是高考没考好,也许是仅仅为了那个名校梦。一般来说,考研人都不会选择考本校,因为都希望自己考的学校能够更加好一些,不然对于他们来说考研就没什么意义了,而那些考本校的那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平常没有好好学习,对于考更好的学校没有信心,而考自己学校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一个好的学校其实就是我们个人的名片,这对我们将来的就业起着很大的作用,让我们接触的层次也很不一样。有一个很明显的就是在招聘会上,如果你的学校很好,那么就会有很多世界500强来你们学校校招,但是如果你们学校不怎么样,那么来的肯定是一些小企业。所以说从一个差一点的学校换成一个好学校是人生的一大飞跃,同时考研相对于高考来说简单太多了,曾经记得我们一个老师说过,你考研只要付出你高考三分之一得努力那么你就一定能考上,经过学长的体验,虽说考研也苦,但那句话是绝对没错的,因为你高考需要努力三年,但是考研你能努力一年就可以了。第四、考研是一个拓展人脉得地方不知你是否听说过一句话:“你所处得圈子就决定了你的高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圈子,有大有小,只是圈子的层次不同。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你初中毕业后没有继续读书,然后出去工厂打工,那么你的圈子就是初中那一群人;如果你上了高中,你又会认识一大群人,他们将来会在各个大学;你上了大学之后,你又会认识一大群人,他们将来会在各个岗位。我有一个很深刻的感受,那就是高中毕业后来到大学,你会发现你的高中同学遍及全省甚至全国,说到哪都好像可以想到有同学在,而我如果毕业后,那么估计会有很多同学在各个高中教书,也就是说我目前的圈子基本还在教师的圈子,而我考研后,圈子又将不一样,因为我将会有一群研究生学历的同学。你读完一个大学你会发现,你新认识的人在大一最多,在大二少一些,到大三更少,到了大四基本没有认识新的朋友。其实人都是一样,你想要拓展人脉,你必须不断走到新的地方,这样你认识的人就会越来越多。有人可能会说,认识人多有什么用,别人又不会帮你,但是你一定要知道,除了你父母没有水会全心全意为你着想,只要你有足够的价值,同时你认识的人多,其实很多人都愿意为你服务。学长觉得考研人主要是这4个动机,这也是考研的意义,面对已经决定考研的同学,一定要坚定自己的信念,走到最后,笑到最后的那就是胜利者。而面对不想考研的同学也要明白自己将来要干什么,为自己的梦想每天前进一点点。多选|你是因为什么而决定要考研的呢?提升学历换专业换学校拓展人脉打开百度APP进行投票
文学院是福建师范大学最好的学院之一,在全国排名约20名,省内排名第一,在福建省内口碑尚可,师资方面在省内较为突出,有一些想报考文学院的同学都有担忧,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的考研难度怎么样?嘟嘟整理了三年的报录比和各项数据,供你们参考哟~学院简介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可溯源至1907年创建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之国文系科,至今已有113年的光荣历史。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持续保持省内高校同类系科的龙头地位,处于全国中文学科的先进行列,在2017年教育部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中国语言文学进入全国同类学科的前20%,入选B+档,位居全省高校中文学科第一名,已被省政府列为“双一流建设”的高峰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是国家重点学科。戏剧与影视学入选福建省高原学科。目录一、18-20年报录比情况二、18-20年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三、文学院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四、文学院2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目一、18年-20年报录比情况学科教学(语文):该专业的报考人数逐年大幅递增,录取名额小幅扩招,历年来无调剂生,全为一志愿生,推免人数在3-6人,报录比也呈现逐年大幅递增的趋势。20年报录比高达8.85:1,是文学院报考人数最多的热门专业,也是竞争最大的专业。文艺学:该专业的报考人数逐年递减,录取名额在6-8人,无推免生,20年均为调剂生,报录比呈现波动的趋势,20年为该专业报录比最低的一年,低至4.43:1。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该专业的报考人数逐年递减,录取名额也在小幅减少,无推免生,除20年均为调剂生以外,18/19年均为一志愿生。报录比呈现稳定波动的趋势,20年为历年来报录比最低,低至4:1。汉语言文字学:该专业的报考人数呈现波动较大的趋势,录取名额维持在13-14人,除18/19年均为一志愿生以外,20年调剂生占大部分,有1-2个推免生,报录比最高是19年,高达8.38:1,20年为历年来最低报录比,低至3.83:1。中国古典文献学:该专业的报考人数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录取名额一直维持在7人,我也图暖白色,除18年均为一志愿生,19/20年调剂生占大部分名额,报录比逐年递减,20年为历年来报录比最低,低至1.86:1,竞争较小,推荐报考。中国古代文学:该专业的报考人数呈现波动较大的趋势,录取名额在20+左右,有少量推免生,18/19年均为一志愿生,20年调剂生占大部分名额,报录比最高是19年,高达11.75:1,最低是20年,低至4.22:1。中国现当代文学:该专业的报考人数呈现稳定波动的趋势,录取名额在20+,含少量推免生,18/19年均为一志愿生,20年一志愿生和调剂生对半,报录比也呈现波动的趋势,最高是19年,高达11.5:1,最低是20年,低至5.18:1。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该专业的报考人数呈现稳定波动的趋势,录取名额在10-11人,除19年有1个,其他无推免生,18/19均为一志愿生,20年出现少量调剂生,平均报录比在6:1左右。台湾文化研究:该专业的报考人数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录取名额也在扩招,无推免生,三年录取人数均为调剂生。报录比在1.3:1左右,竞争力较小,推荐报考。戏剧与影视学:该专业的报考人数逐年递增,录取名也在扩招,无推免生,19/20年均为一志愿生,平均报录比在3.5:1。戏曲:该专业已不在21年招生目录之中,报考人数逐年递增,录取名额也在扩招,无推免生,平均报录比在1:1左右,竞争较弱。二、18-20年初试成绩基本要求18年学术学位:18年专业学位:19年学术学位:19年专业学位:20年学术学位:20年专业学位:综上所述,学术学位中的文学19年和20年都保持在355分,学科教学(语文)和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的分数线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三、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1.“Y214M20”,表示“学院拟招生214人,其中拟接收推免20人”;2.目录中的拟招生人数为计划招生数,学术学位、专业学位及相应的专业(领域)实际招生数将在国家下达招生计划后综合各专业生源、学科实际和推免生接收情况确定;3.本目录所有专业只招收非定向就业硕士研究生(“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除外),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4.专业代码中含“含“J”的专业为交叉学科专业;5.该学院专业都是全日制,无非全日制专业。四、2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目
从好考取的方面来看,河师大更加容易一些,因为河师大的复试分数线总体来说相对低一些,郑州大学的文学院复试分数线更高一些,如果想考211的郑大,如果有二战的心态和准备,还是可以一试的。尤其是平时基础就很不错,考研备考阶段的测试成绩又非常稳定的徘徊在370+的分数,那么考郑大还是非常合适的。郑州大学文学院2020考研复试分数线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河南师范大学(后文简称河师大),作为国家重点大学之一,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等等很多专业领域都处于全国顶级水平,一直以来,报考热度居高不下。虽然河师大不是自主划线,所以分数线以国家线为标准,但是有的专业的分数线要比国家线稍微高一些,并不是考到国家线就万事大吉了。文学院的报录比有的专业是4:1,因此,报考竞争还是很激烈的,我们看到20考研的调剂数量一共是5个,说明第一志愿的录取率还是蛮高的。2020考研河师大文学院报名上线情况郑大作为A区唯一上榜双一流的211院校,而且是河南省唯一的211院校(最高水平),其发展实力不容小觑。郑大每个学院复试情况也不一样,一般来说,复试比重为30-50%,即例如复试比重40%初试比重60%,某同学初试350分,复试70分,计算方法为350/5*0.5+70*0.4(初试成绩除以5换算为百分制),所以复试也是很拉分的。综合排序就是这样计算的,例如某专业收10人,12人进复试,综合初试+复试谁排第11.12名就是被刷了。各专业复试比例原则上按1:1.2进行控制,各个院系不进行破格复试。整体来说,河师大的考研及录取的难度系数要低于郑大,三本考研求稳的话建议报考河师大,如果通过近期的几次模拟考,估测初试能够超过370分,并且排名靠前,那么,考郑大还是可以的。
2021考研复习备考强化阶段,有的考生考研状态很佛系,而有的考生每天复习时间能达到15h+。小编觉得,复习表面时间数不重要,重要的是复习实际时间数。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分享2021考研时间安排,暑期是重要的复习时间,一定要抓住好好备考,提高自己的复习效率!2018年7月著名篮球运动员姚明从上海交大本科毕业。队负责人章明基对姚明的学习态度作了如下评价:“每个星期有一半时间他都不允许安排任何事,他就是用来读书”。所以,一位成功人士他必定是有着一套属于自己的时间管理方法。在备考的过程中经常看到有人关心别人复习几个小时,还特别焦虑自己的这种心态,着急地问道:“这是不是不正常的心理呀?!”这不是不正常,只不过我们人类是社会性动物,很容易产生竞争、攀比等心态,而你之所以特别关心别人复习几个小时,很有可能就是这些心理在作祟罢了。还有就是对自己的计划没有十足的把握,不自信,担心自己制定的计划产生不出好效果,甚至害怕自己是不是多睡了?还不够努力?小编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关于复习时间的问题。佛系考研人士(此佛系非彼佛系)首先,来认识一下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奖的几位大牛所研究出来的人类最佳生物节律。7:00起床,温开水一杯;7:20——8:00早饭;8:30——9:00避免剧烈运动;9:00——10:30做困难性工作;10:30休息一下,马上回来;11:00吃点水果;12:00——12:30午餐,加点豆类食物会更好哦;13:00——14:00午睡30分钟啦;14:00——16:00做创意性工作;16:00酸奶来一杯;16:10——19:00细致性工作干起来;19:00锻炼去;20:00看书,看电视;22:00洗个热水澡;22:30上床睡觉!是不是觉得这个生物钟不要太养生的感觉呀,考研人怕是做不到哦。不过大家伙还别不信,有些上岸的师兄师姐的作息时间和以上最佳生物钟的时间是很相似的,相似度99.99%,可以说是很佛系了!@北大法律专业林师姐说:“我就是佛系考研党啦。没办法呀,身体不好,熬不了夜,试了一下熬夜复习,发现第二天效率极低,整个人都不舒服,后来也就按照平常自己的规划走,没跟着舍友们熬夜,感觉跟着计划走更加安心了,也不会把精力放在别人复习多少个小时身上了!”考虑到自身的身体情况,大家伙也不妨选择加入佛系考研队伍。不过要注意的是林师姐所提到的自己的作战计划呀!“兄弟,咱拼了”考研人士(平均15h/天)我们每天有24小时可供自由支配,如果没有其他琐事的话,我们的复习时间除去平常的吃饭、睡觉和正常的一些日常事务(比如信息回复、洗衣服、上厕所等)真的是可以达到15个小时了。从早上六点起床到晚上二十四点躺下,这就有18个小时了,除去早中晚预留的3小时杂事处理时间的话,的确是有15个小时!6:30准备起床;6:30—7:00晨跑,边跑边回顾知识点或是制定今天的复习计划呢;7:00—7:10洗漱、收拾,有时候五分钟就好了;7:10—7:30早餐,可以边吃边听英文广播;7:35—12:30复习专业课;12:35—13:00吃个午餐;13:10—13:30散散步,之后站着看一会课外书,多半是学术刊物、小说之类,或者看一下有没信息需要及时回复的;13:35—14:00可以午休;14:10—17:30午休过后公共课复习起来;17:30—19:00吃晚餐,然后看看相关考研新闻,掌握考研动态;19:10—21:30在图书馆复习到闭馆;21:40—23:30宿舍太吵看不下去,搬个小板凳,承包整个过道了;23:30熄灯了,躺着想一下知识点或是听听广播,半小时后自动入睡。@厦大中文系陈学姐说:“我的这个复习时间还算把时间排得满满的了,粗略算下来,每天绝对是能够平均达到15小时的,因为有些天真的是无法入睡呀,尤其是暑假那会,直接被热醒了,经常是半夜三更的睡不着,但也不能吵醒舍友们,那怎么办呢?我后来想到了一个办法,悄悄搬个小板凳就在过道里看书,看着看着就靠在墙上睡着了,第二天也照常六点半起床,所以每天的睡眠时间很少,但每次睡都属于深度睡眠那种,只要睡着了,身旁的一切都感受不到了!我想自己当时应该是有一种破釜沉舟的信念,总之不破楼兰终不还!”她其实就是在说“拼了!”“复习时间比想象的短”考研人士7:10起床吃饭;8:00——12:00泡图书馆;12:00吃个午饭;14:00——17:00自习;17:00吃晚餐;18:00——21:00自习室复习,做一下明日的复习计划;21:30到寝室玩手机,和舍友聊天;23:00——23:30入睡;@福大计算机专业胡师兄说:“学弟学妹们别学我啦,我是那种复习太长时间效果反倒不好的那种,我也想多复习一些时间,但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可能还是这样的复习时间适合自己吧!”大家发现没有,无论是哪一种复习时间计划,师兄师姐们绝对是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那种。所以无论你是哪种考研人士,在关心别人每天复习多少时间的时候,要抓紧找到适合自己的复习时间了。怎么找呢,以下这几个要素不妨考虑一下:1.一定是要适合自己!什么叫适合自己?简单而言就是效率高,自己很享受复习的那个过程!2.复习时间长短不能决定考研胜负就像前面给大家举的那几位前辈的例子,总有一种情况描述的是你吧?是佛系那位师姐,还是拼命的那位师姐?还是那位看似悠闲的师兄?无需不安,太累了,就给自己放个假,状态好可以多安排一些复习内容。3.坚持自己的作战计划大家伙发现没有几位前辈都是很有自信地矢志不渝地坚持自己的复习计划的,在不断调整计划后找到适合自己的并坚持按照此计划走下去,这才是最重要的!4.分配好专业课和公共课的复习时间大家发现没有前辈们对自己的复习科目是有着合理安排的,上午复习什么,下午复习什么,晚上又该复习什么,都是明晰清楚的!5.善用碎片时间,做到今日事今日毕吃饭的时候还可以听听英文广播呢,这就是善用碎片时间;他们也有着每日的复习计划,今天的事今天做完,不拖延。6.劳逸结合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考研是一场持久战,所以前辈们都有留一些时间给自己锻炼呢!小伙伴们也要注意哦,不能一屁股坐下去就不起来了,那样子很伤身体的,多眺望远方,出去跑跑步,散散步,这都是极好的呢!7.了解自己坦然地接受和面对真实的自己,比如你是一个天生觉多的人,那你如果非跟着觉少的人睡7个小时,你第二天的复习效率可能会很低,而别人照样状态很好,然后你就懊悔不开心,自己跟自己生气。这样其实很不利于复习,不妨晚上少玩会儿手机少看会儿书,早睡一个小时,第二天精神饱满去复习,会学的更好。8.忘记吃喝玩乐有的同学非常注重生活品质,都考研后期了,还每天想着去吃哪家新开的火锅很不错,对于这样的人,还能考上是真的厉害!虽然要注意营养,吃的也要跟上,但是学校食堂就够了,考研真的不是品尝美食的时候。能以小积大,这是时间的独特之处。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以上为小编为考研小伙伴们整理的考研三种学习状态,记忆复习时间安排,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那一种,才会事半功倍!
10月18日,北京大学中文系公布了北京大学中文系2020年推荐免试研究生拟录取名单从公布的名单来看2020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接收了推免的硕士研究生26人,直博研究生13人。推免的硕士研究生就是三年制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直博生就是直接本科毕业直接攻读博士学位,一般为五年,达到毕业条件直接授予博士学位,二者都是推免的研究生。不过,从生源学校来看,大部分都是本校学生,共计有34人,其中硕士22人,直博士12人。在北大中文系拟录取推荐免试直博生中,只有1人来自校外,这位同学来自武汉大学人文科学试验班,其余的12人都是北京大学生源。在北大中文系拟录取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中只有4人来自校外,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以及四川大学各1人,其余的22人也都全部来自北大本校。可以看出,外校生源要想推免进入北大中文系读研非常困难。从北大中文系2020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来看,硕士研究生计划招生46人,接收硕士研究生推免人数23人,最后还有统考名额23人。
视频中国供图关于高考的记忆就像一本心爱的旧书,每次拿出来翻阅都会有不一样的感悟。遗憾是成长旅途中必经的站点,不要让遗憾成为执念,它不代表失败,也无法决定一生。耿耿于怀三道选择题白简简高考都过去十几年了,之后我遇到过更大的挫折、更深的遗憾,为什么总是对这三道题念念不忘?说到高考的最遗憾,我再一次搜出了那年浙江高考的文综卷,翻到那9~11题选择题。尽管我知道,当时就没看明白的题,如今看来更是不知所云,但我清晰地记得题干上哈尔滨和阿拉斯加的日偏食是如何困扰我多年。以至于不久前出现日食,朋友圈被刷屏时,我脑子中闪过的依然是那三道连环选择题。高一结束分科时,班上同学大部分都选择了理科,这也是全校大多数学生的选择,毕竟这所高中的理科升学重点率要高于文科。然而,我发现老师讲的我都懂,就是做不对物理题,而且历史地理不是更有趣吗?于是,经过一个下午的深思熟虑,我果断选择了文科。之后,顺风顺水,尤其对地理,一直以满分选手要求自己,自觉对地球的了解比对家乡还熟。世事难料,高考文综卷的第一页就是当头一棒。三道选择题是连环的,一题错,按照这个逻辑做下去,就是题题错,一题4分,三题就是12分,12分,估计得有几千个学生吧。当时脑子里瞬间闪过无数个念头,包括稳住、别人是不是也不会、考不好怎么办、怕是要复读吧、要不读个某大算了……当把其他所有题都做完,再次回到这三题,依然没有任何思路,只得蒙上三个答案,垂头丧气地出了考场。考完回家吃饭,我无精打采地说没考好,12分不会做,我妈表现得十分淡定,简直就跟教科书上的“考生家长须知”一般专业,都没怎么接话茬,就说吃饭吃饭,休息休息,明天继续。之后的考试过程平平无奇,并无太多记忆点,我依然上了不错的大学,看来心态的确比12分来得更加重要。因为当时是出分填志愿,所以我也没去对答案。照理说,高考都过去十几年了,之后我遇到过更大的挫折、更深的遗憾,就连那年高考本身,别的科目有错哪儿我都不知道的扣分,文综也并没有考砸,为什么总是对这三道选择题念念不忘?自我分析后,遗憾的来由应该是这样的:当时自诩“地理小天使”的我不接受自己怎么会出现完全的知识盲点,这个事儿已经不仅关系到分数,还关系到我的追求啊——至少18岁时的我是这么想的。小学时候,有一门名叫《常识》的课,属于副科,不考试,地位大概仅高于体育课,教的是除了语数外之外所有科目的启蒙汇总,其中也讲到日食。《常识》的授课老师是一个年轻帅气的小伙儿,他给我们发了一张表格,上面是20年间中国能看到的所有日食的时间。十来岁的我视若珍宝,拿回家小心翼翼地夹在书桌的玻璃板下,不时算算还要多少年我才能看到——那是很久很久以后。对当时的我来说,获取知识本身就是一种快乐的行为,如果还能考个高分,获得老师家长等各方评论的认可,那就稳赚不亏。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我在大学之前的12年学生生活都十分顺畅。高考考完后,我并没有向老师去那三道题的解题过程,因为我无意中发现,三道题我都蒙对了……这就很尴尬,不知如何开口,我赢了考试,却丢了知识,当然,对于那一场大考来说,结果更重要。这种纠结一直延续到了大学。我选修过天文学、人类学等我感兴趣但不擅长的课程,都因学分绩那个“更重要”的结果而中途退课,当然,最终也在大四时以不错的学分绩保研。只是有时候想,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愿意去触碰一些也许结果不愉快但过程很有趣的东西呢?我的房间自我离家上大学后就没有什么变化,连书桌上的那块玻璃板都没动。那张表格上的日食我已经一个一个看完了,最近的这次并没有出现在表格上,因为这已经是20年后的事情了。时间快得猝不及防,大学毕业多年,工作中又遇到新的选择。尤其最近很流行的“30岁”话题,我想任何事情,在任何时候做都不晚。就像每年高考时节,我都会想起那三道日食选择题,想了十几年,现在我真的想解开它。不说了,做题去了。提起中文系已没有刺痛感逐犀它们是一本本、一张张我高三时写下的“不知所云”,它们曾是让别人认为我会去考中文系的“铁证”。记忆中,2012年夏天的那场考试和高三参加过的数不清的考试也没什么区别,走出考场抬头望,天空没有异象,世界也没有重启。半个多月后成绩公布,我考上了填写在第一志愿位置上的那所大学的那个专业,没有一点悬念。在距离高考还有3个月的时候,我被学校推荐参加了某大学外语专业的提前批次招生考试,心态平和却也全力以赴,最终入选。高考成绩超过一本线即可录取,这对于当时挣扎在高三“苦海”中的自己来说,就像是一种“赦免”。父母与老师感到欣慰,朋友为我开心,甚至羡慕。我想,我的高考提前结束了。直到一位朋友问我:那你是不是就不考中文系了?我抬起头茫然地看着他,停下正在笔记本上写小说的手。是的,我会考中文系,这在我的一些朋友心中,是比他们自己将要考什么专业还要确定的事实。然而这场提前了3个月的“胜利”,却让我忘了对自己还有这样一个“不像样”的承诺。犹豫,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敏锐地察觉到我犹豫的父母也曾与我深夜长谈,他们说,“放弃这个机会太过可惜”,他们说,“这个专业未来更好就业”,他们说,“你有把握考上那所大学的中文系吗?”在高三后来的日子里,我如往常一样刷着刷不完的题,背诵着大段的答题要点,在每天晚自习结束前的一点时间里,在本子上写着天马行空的幻想和矫情的思绪。我想用剩下的时间去测量这份承诺的重量,决定是否将其兑现。我也没有想过自己会陷入这种略显俗套的抉择:鼓起勇气追逐自己的梦想,或是享用已经收获的果实。最终,我的勇气余额不足。高考成绩公布那天,我的内心很平静,结果意料之中。向老师和家人报告完毕之后,我回到房间,开始收拾高三这一年的学习资料。说是收拾,实际上就是扔。那一摞摞做过的习题集和试卷此刻正颓然地看着我,仿佛在说“你来了?” 我一一拿起来,快速翻阅一遍作为告别,接着放在“确认扔掉”的一边。最后我看到了它们。它们是一本本、一张张我高三时写下的“不知所云”,它们曾是让别人认为我会去考中文系的“铁证”。我把它们放在了另一边,然后故作轻松地在心里对自己说,这些并不能证明什么。大学4年过得算是精彩。其间我也去听过中文系的课,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认真地做一些笔记。那种想法大概就是——虽然后来很多人都告诉我,中文系和我想象中的不一样,但我还是很想去看看如何不一样。顺便弥补一些遗憾。那年的高考在所有人看来我都没有输,但“遗憾”这个词说出来,又仿佛自己真的输了那么一点点。大学毕业后,我进入了喜欢的媒体工作。我一边向人解释着为什么大学读这个专业却选择了做文字工作,一边努力地证明自己和那些科班出身的人一样可以胜任。于是我发表的作品越来越多,随之得到的肯定也逐渐令我内心深处的不安偃旗息鼓。这件事我后来也曾与不少朋友和同事提起过,其中一位在外企做销售的朋友还颇为严肃地对我说:“我觉得即使中文系毕业也不一定适合做文字工作,比如我。”也是自那时起我开始相信,热爱与用心足以替代“科班出身”的标签,最终成就那个自己暗暗许下的目标。如今被问到高考有什么遗憾的事,我还是会回答说没能报考中文系,但这样说时,内心再不会有任何的刺痛感。有点遗憾,仅此而已。我甚至会感激这个小小的遗憾,因为它让我在之后的日子里更加努力,以不再辜负少年时的“雄心壮志”。关于高考的记忆就像一本心爱的旧书,每次拿出来翻阅都会有不一样的感悟。很想对那些刚刚结束以及尚未接受高考洗礼的朋友们说,遗憾是成长旅途中必经的站点,不要让遗憾成为执念,它不代表失败,也无法决定一生,而证明自己和实现理想,永远都不会太晚。“随便选”绝不是四年后才起作用刘晶晶我拼命想抓住考研这个可以再次改变命运的机会,把目标定在了想去的大学和专业,目标高到所有人都劝我冷静。但这一次,我没有退让。时隔多年,我还记得高考成绩公布的那个下午。班主任在出成绩半小时内打来电话:“你再说一遍,你考了多少?!”我语气平静地回答:“601。”相对于我的“平静”,电话那头不肯接受现实的班主任反倒更像是高考生本人。我找了个借口迅速挂断电话,害怕再多说一句就要哭出来。这个分数于我而言算超级失常发挥。我不敢相信地一次次看成绩条,看了3遍才肯接受现实。习惯遇到问题先自我处理的我,没有哭,没有抓狂,只是默默地说了句:好像,我去不成想去的大学了。由于从小憧憬当律师,我高一便坚定了学法学的念头,把目标定在了北方政法名校,梦想着在未来穿着帅气的制服,给人们带去正义和公理。然而高考失利,一切瞬间成空。当时的我并没有想到,由于灰心而随便选择的志愿,会导致久久未能弥补的遗憾——就像有人要用一生来治愈童年伤痛一样,我要用很多年来治愈选错志愿这个痛。出成绩的那天,偌大的客厅里没有一个人讲话,我看着爸妈的脸,一边掉泪一边苦笑着想:“是吧,你们也觉得我的人生完蛋了吧,你们也觉得我这段路失败了吧。”一直沉浸在悲痛中的我,没有心情查看适合这个分数的学校和专业,只是一直躲在房间里哭。直到不得不填报志愿时,爸妈否决了我原本想学的法律,理由是女生不要学容易产生纠纷的专业,况且又不是政法类名校,“干得好是何以琛,干不好是张益达”,甚至不惜搬出家里德高望重的伯伯来劝我。没有高考分数作为底气,我放弃了自己的想法,问:“我能选什么?”他们给了两个选择:师范和金融。老师是他们眼里百分之二百的“铁饭碗”,被认为是最适合女生的工作,没有之一;而金融,现在想来,是因为2015年金融大热。我不想当老师,所以果断选择了金融;因为“考砸了”这个事实,我觉得自己已不配拥有追梦的资格,也不配选择省外的学校。我的高考志愿,便在自我否定与全家的意见中,草草作了决定。我安慰自己,学校虽然不是名牌,好在找工作还占据一定优势。但我忘了,占据优势的前提,是无数个限制语——省内的、金融类的、毕业后金融还是大热,也没想到今后如果要读研、留学,这个院校还会有诸多限制。而“随便选”造成的影响,绝不是在4年后才起作用。它从我入学第一天起,就在时时提醒我——你不够优秀,你并不喜欢这个专业,你的大学注定要废了。种种不如意导致我一度消沉。看到舍友们拿奖学金、参加活动,我刷着微博吸着麻辣烫无动于衷,放弃专业课学习,旁听着其他系的课和老师侃天侃地,却连自己专业的老师名字都没记住。唯一有所悸动的时候,是某天熬夜到凌晨3点躲在被窝刷微博,看到一个话题:“如果时光倒流,你想回到什么时候?”我仔细思考了这个问题,不想回到无忧无虑的幼儿园,也不想回到和旧时恋人初相识之时,只想回到2015那个夏天,坚定地握住当时自己的手,告诉她:“高考失利不意味着你很差,你也可以去外地,选择很不错的学校,也可以大胆挑战长辈的意见,选择喜欢的专业。不要‘随便选’,请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拜托了。”我第一次认识到,我才20岁,是人生才刚刚开始的年纪,为什么要因为一个暂时的结果与选择而自我放弃?我明明依旧可以做出改变。于是,我拼命想抓住考研这个可以再次改变命运的机会,把目标定在了想去的大学和专业,目标高到所有人都劝我冷静,但这一次,我没有退让,坚定地回复:“我要选择我想要的。”虽然后来以一分之差惜败,我没有气馁,如今正在一边工作,一边为出国读研做准备,想弥补当年高考志愿填报的遗憾。时光不会倒流,但它会向前走。我拥有不了改变过去的能力,但我拥有改变现在和未来的努力。有人说,应该学会和自己和解,学会释怀,但你不得不承认,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释怀的。艺术品存在缺憾美,是因为弥补不了,而我人生的艺术品,还在制作烧制中,所以我相信,缺口会有机会弥补。而我,会在成功的那一天,拍拍自己的肩膀,说一声:辛苦了,我知道你做得到。如果你心仪一座城,就朝着它出发吧何屿要是我填高考志愿时能多坚持一下,那么我大学四年青春,是不是能多一点肆意潇洒的快感?多一些与有趣人群交往的机会?而不只是默默接受目前的轨迹。高考过去很久了,有时候回想那一场考试,我感觉,每个人经历的选择、面临的考验,都是你和未来的自己进行的某种“置换”。曾经反复犹豫的你,也是未来要承受一切的你。未来的你,也许会欢喜,也许会遗憾,但所有的选择都教会我们:只要自己想要的,都值得去坚持一下。我们在每个年龄未必能作出“最优选”,但一定值得遵从内心去冒个险。如今回望,我还是感觉有些遗憾,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应该坚持自己当时对于一座城市的执念,而不是被家人说服、妥协,去一座有点无趣的城市读书。还记得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的那个夏天,我们在学校上暑期班,比赛期间,每天只要一下课或者自由活动,班长都会打开电视,同学们一起看奥运会。从那起,我就对北京萌生出一种遥遥的向往。家乡小城市所具有的精神丰富度并不高,在我的概念里,北京就像一个有魅力的符号,是一个会吸引很多有意思的灵魂跃入其中的文化大熔炉。高考分数出来,我考得还不错,能在省会城市填报名牌大学。但我直接说,我想选北京,结果遭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他们觉得,北京离家太远,和家乡气候、生活习惯差异太大,以及——我的分数只能去一个“牌子凑合”的学校。妈妈说辞简单粗暴:“北京一个亲戚都没有,你从小到大一直都特别需要人照顾。在一座巨型城市,你出点事、生个病都找不到人管,不能去。”我爸爸则等妈妈噼里啪啦一通扫射后,才缓缓开口:“到强手如林的北京,你能填报的学校,肯定不如其他城市的名牌大学。毕业后找工作怎么办?大学4年是为了求职打基础的,在北京找份好工作多难!”不仅父母,我班级里其他同学的想法也大同小异。填报北京学校的同学太少了,大多数人选择省会城市,或者临近家乡的地区。在周围人不理解的目光中,习惯了以父母意见为指令的我,内心也产生了动摇。尤其是爸爸的那一套“目的论”,让我尤其无法反驳。若是真如他们所说,任性北上结果毕业时找不到好工作,岂不是很丢人?所以,在交高考志愿表时,我违背了心里真实而强烈的心愿,去了一座不太喜欢的城市。那一天,我看到班级有两个男生填报了北京的高校,一群同学还围着他们大呼小叫,觉得把未来4年和那座城市绑定的决定,简直和勇士一样令人震撼。看着他们一副无怨无悔的表情,我心情有点复杂,感觉自己还是懦弱了一点。但为了“证明”选择的合理性,我还是找了各种理由:“也许我会很喜欢那座城市呢!”“从那个名牌大学毕业,未来找工作肯定会顺风顺水的!”秋天,高中同学们四散,开启为期4年的青春剧本。那所大学校风的确很好,室友和同学们都不错,在校的学习和生活品质无可挑剔。只是,看着都“挺不错”的一切,在我眼中似乎多少缺了一点“极致的满足”。这座城市相对“安分守己”,像一个没有多少棱角的乖宝宝,生活足够舒适安逸,可是不会有那种让你心潮澎湃的惊喜生长出来。这座城市缺少新潮的文化空间,学校里年轻人的内心单纯,目标明确。比如我室友的规划就很清晰:找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尽快在这里买房。这些规划没问题,很好,但不是我想要的。与此同时,在社交网络上,我看到选择去北京的高中男同学,在开辟着一片令我心驰神往的美好疆土。他们交往的朋友,参加的活动,交流的空间,以及分享出来的大学生活心得,都是我当前不曾接触的。尤其是大三放寒假时,我去北京旅游,他们带着我在这座城市到处闲逛,去他平时爱去的书店、剧场、胡同、咖啡店,听他说到很酷炫的实习工作,我内心的遗憾不可抑制地生长出来:啊,要是我填报高考志愿时能多坚持一下,义无反顾奔向北京,那么我大学4年青春,是不是能多一点肆意潇洒的快感?多一些与有趣人群交往的机会?而不只是默默地被迫接受目前的轨迹。然而,我和本属于我的快乐擦肩而过了。偶尔和父母提起,他们还是不以为然:“同事家孩子去北京打拼有多辛苦你知道吗?工作好多年也过得一般,这样有啥好的?”这种对话就迅速以一句“你现在这样最好”终止了。青春这条单行道,选了就走下去了,也没必要纠结最终的结果孰优孰劣。只不过现在,每当有年轻孩子们咨询高考志愿时,我都会对他们说:“如果你有向往的城市,有心仪的答案,那就朝这个答案出发吧。”高考志愿留下的遗憾,也改变了我后来工作、生活的态度。信你听见的最清晰的心声,才是最不会遗憾的做法。如果当年更努力一下李帆我对世界一直抱有好奇,再努力一下,就会攀升到更高的平台,见识到更多的风景,结交更多有趣的人,给自己带来更多的机缘……读大学之前,我没见识过晚自习,深夜路过教学楼,看到那里灯火通明时,穷极想象力,莫过于“夜校还没下课呀”?地处西北,人口总数不大,竞争压力也小很多,我在的省份,一直是高考移民的圣地。教导主任曾经考虑过高三学生课后自习的事情,还做了很多事先动员工作,响应者寥寥,最终因夜路安全原因作罢。整个高考阶段,大家优哉游哉,当然,假期也是补过课的,但强度嘛,也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大环境如斯,小环境呢?反正在我家没人逼我读书。读到高中,我已经是整个家族的最高学历。钳工、电工、裁缝、水暖工,在以手艺人为主的家庭中,作为读书的那一个,我多少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好在对知识的基本尊敬是有的,我也因此豁免做很多家务,副作用是一直到结婚,我都笨手笨脚,动手能力近乎于无,仿佛背叛了我的家族。实际上并没有,相反,我一直给家人以惊喜。他们对我的期望,开始是读个中专,毕业找个办公室的工作,完全脱产,否则三班倒太辛苦了。后来是混个大专文凭,有干部编制更好。再往后,对我调高了期望值——要是能上某某大学就好了。某某大学,物理距离我家只有3站路,在家人心目中,这个距离已是遥不可及。好在这个愿望,在3天高考后,也无惊无险地实现了。我妈的原话是:“就像做梦一样。”我们一家过着本本分分的生活,对子女没有什么太高的要求,更谈不上野心。而我的自我怀疑,在上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开始。外省的同学们成绩都好得出奇,了解到他们之前经过怎样的学习强度,我释然了一些,继而对自己之前虽不能算吊儿郎当,但确属不思上进的高三生涯进行了反思,反思的结果是跟他们一道去上晚自习,彻底把“大学比高中轻松”这种邪说抛到了脑后。然后,我的成绩逐渐提上来一些,并没有很高,不过,足以让我不再担心自己的智商原因。而事情不止于此。大三的时候,我校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交流活动。学院派出精锐学生,插班进入某东部省份大学同专业院系,一个学期后,纷纷包揽了所在班级的垫底。为了照顾鄙校的尊严,调整了一下政策,交流生就不参与排名了。与之对照,对方交流到我校的学生,在与其相处中,觉得衣食住行也属寻常,但为啥见识还有成绩都那么棒呢?我的年纪已经很大了。在我读书那会儿,网络不像现在这么发达,信息流通龟速,了解世界的窗口,就是从身边这些异乡、异校的同学开始。他们为我缓缓展开了一个新的世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这种差距,似乎每天上晚自习也弥补不了。我就想,当初高考时,再努力一把,考去这些学校,是不是自己也会有质的提高?坦白地说,我对奋斗这件事情,还是充满了怀疑。可我对世界一直抱有好奇,再努力一下,就会攀升到更高的平台,见识到更多的风景,结交更多有趣的人,给自己带来更多的机缘……想到曾经还是有这样的机会,说没有后悔,也是不诚实的。
一、考研初试篇考研政治7月下旬开始过政治的知识点,并没有花太大的精力,每天跟着视频课过两节到三节的内容,之后再把肖秀荣的1000题进度跟上。此外在10月份之前,我都没有在政治上花更多的时间了。11月开始过第二遍知识点,对照之前1000题上的错题,进行标注、对照、改正。大概11月的时候肖八和肖四来了,就开始背大题,所有的题目都背了3到4遍。在12月份的时候我便丢了教材开始疯狂刷选择题,市面上所有的政治冲刺卷的选择题我都做了一遍,最后我的选择题分数应该是在42分左右。考研英语八月份开始接触英语真题,在这之前一直都是以背单词为主,顺便买了本考研阅读的模拟题当作练手,到这个时间我的单词量已经足够,于是减少背单词的时间,转移到做阅读题和完形填空上面来。一开始正确率非常不理想,不过在9月之后我便熟悉了考研英语的套路和模式,正确率也稳步提高。10月份开始二刷。11月份开始背作文,新东方的模板书有很多经典的句子可以做参考,但是切忌全文背诵摘抄,作文练笔不花费很多时间,我一般是中午去吃饭之前20分钟模拟写大作文或者小作文一篇,写得越多就会写的越顺,同理,也写的越来越好。文学基础华师大文学基础属于大综合考试,从中国古代文学到西方文艺理论几乎雨露均沾。并且真题试卷的题量不小,第一次给自己模拟考的时候差点没做完。因此可以说,华师大的文学基础对于文学基本功的要求是很高的。对于扎实基本功,首先是熟悉教材,整理文学史的线索以及框架,由此可以获得的对于整体文学发展和其中相关人物地位的准确把握,明白文学史之所以为“史”的起承转合。在看教材的时候一定要记得记笔记。这时候起复习的关键和背书的法宝--因为是自己手写或者机打下来的资料,首先心里面就会有一个自然而然的熟悉。再加上额外在网上、新祥旭机构、学长学姐那里得到的资料作为补充,整一个复习资料的准备,可谓足矣。背诵永远不嫌早,切忌在考前抱佛脚,那么多的内容,是不可能在一个多月内就全部背下来的,后期时间相当紧张,也不可能把所有的时间全部都花在这一科专业课上面。同时,背了又忘是文科学习的必经之路,请不要因为遗忘而放弃,重复、坚持,最终才能精进。写作写作段炼的关键是段炼自己对于文字的驾驭能力,不应该拘泥于具体题目。在此建议大家提早开始提锻炼。在练笔的时候不需要刻意要求写作的题目、类型、文体,当时学姐告诉我可以把最近的所想所见、所感或者是突发奇想想到的故事用文学语言叙述出来,同一个故事可以用不同的视角、写法写很多遍,也可以仿写相同题材的经典文章。建议大家把作品给学校老师或者熟识的前辈点评。我当时报了新祥旭的专业课辅导,专业课老师就是华东师大古代文学直系的研二学姐,对专业课的复习和命题也比较了解,指导起来更加权威。二、考研面试篇成功进入面试不代表你就“稳了”,在面试中被淘汰的同学大有人在,今年华师大进入复试个人,最终只有10个人留下来了。所以在得知自己进入复试之后一定要戒骄戒躁,踏踏实实的在过完年之后,找回考研复习的学习状态,准备复试中的笔试和面试环节。复试的准备也得到了学姐的辅导,真是很感谢她。笔试的题目会比初试笔试更难-些,不过内容会集中在自己所选择的专业上,比如我是古代文学专业,我的复试笔试试卷上就不会有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等的内容。相当于复范围缩小,而难度加深,更加考察基本功。我的建议是,再认真过一遍文学史教材,作为“初试狂欢”之后的回归,之后就在文学史的基础上看一些有难度的专著和原典,提高自己的视野和文本功底。学姐当时推荐我看了两本罗宗强先生的文学思想史,感觉对我的帮助是非常大的,最终在答题的时候,也把书中的一些观点带入进了答案。面试是一个让人紧张的环节。总体时间是半个小时,包括25分钟的专业面试和5分钟的英语面试(古代文学英语面试时间较少,与其他几个方向不同。老师主要会根据你的自我介绍和带去的本科阶段的论文还有你所选的研究方向(先秦、魏晋、唐宋这种)对你进行提问,建议大家在准备的时候多看看学校老师的相关论文,不是因为老师会问到论文的内容,其目的是能够熟悉整个的学术动态和学校老师的学术方向,这样面试的时候不会显得“高分低能”。面试后的同学出来交流经验后我发现,“你看过那些原典/那些人的集子?”这个问题是问得最多的,所以有信心的同学们不妨多看些原典和古籍,增加自己的原典阅读量和阅读能力。古代文学英语的面试其实是很简单的,老师问的郁是-些家常话题:"how are you”/please share one of your hbby"这样的问题,对于大家应该问题不大,只要在考前几天多开口念念文章,或者模拟面试下就可以。三、考研专业课时间规划篇下面向各位读者分享我2018一年的考研时间规划和相关的准备。仅供学弟学妹参考:1~3月:调整学习状态与心态,着重搜集资料年初的时候还在准备大三上学期的期末考试,大部分的精力也都花在了那边,所以这段时间只是保持好一个学习的状态,适当每天看一些专业相关的书籍,一周背一两次单词,基本就没有别的学习安排了。期间大量的搜集资料,各个学校的真题、各大机构、网站为不同学校准备的应试资料以及学校本身的学科建设与师资力量,这些都是我当时关注的重点,一个是看不同学校的出题风格的差异,用不同学校的题目作为参考,同时在看题的时候本身也是一种学习,因为题目会带动思维去调动知识,在不知不觉间就可以吸收到一部分的知识。另一方面搜集我以后可以用到复习资料,但是华师大考的是大综合,覆盖的知识面很广且难度不低,加上市面上各种资料水平不一,所以当时也咨询了不少机构,后来报了新祥旭的专业课辅导课程,感觉挺不错的,资料齐全、老师也很负责给力。4~6月:加大学习量,效率过教材四月份之后学习环境基本稳定了(学校自习室或者图书馆)我制定好详细的计划,开始每天严格的规律作息,当时的分配是:早上7~9点背单词,下午复习文学史,晚上复习文学理论。要是时间段有课,会把那一段时间空出来,等到晚上回宿舍之前再看一遍英语。这个时间段里跟着新祥旭学姐把文学史与文学理论的参考书相全部过了一遍,并且做好了详细的笔记,自己做的笔记会更熟悉,记忆起来不会有太大的障碍,机构的资料可以帮助查漏补缺,同时扩展视野。6月末的时候有期末考试,我当时直接停下了考研复习,空出约两周时间专心准备期末考试,等期末考试结束之后。我决定放一一个小长假:在7天之内不接触考研相关的书籍,完全地放松,准备迎接接下米个阶段更加艰难的复习。7-9月:昏天黑地背知识点在基础的知识点过完一遍之后就开始背诵,我属于记忆力较差的学生,所以决定笨鸟先飞,与自己的记忆力“死磕到底”。学姐给制订的计划是在考试之前完完整整背三遍资料与笔记,事实证明学姐还是很了解我的。。。第一遍记忆就用完了这整整三个月。分享一个背书的技巧:很多人都会有背了又忘的烦恼,我的解决方式是:工作日背新知识,周末复习本周背过的内容,月求最后四天时间拿来复习本月背过的所有知识。对我来说挺有效的,不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还请大家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10-12月:模拟冲刺,放平心态最后这三个月便是决胜冲刺的阶段了,不过对于这个时候的我来说是比较轻松的,因为大部分相关的知识已经在我的脑子里有了完善的框架结构,只是具体细节还有待继续完善。我把文学基础的时间稍微缩短了两个小时,匀给政治复习。再继续重复记忆背过的知识点的同时,再一次回到教材,以一个更加成熟的视野重新过了一遍文学史和文学理论的教材,事实证明这样做是非常有收获的。与此同时,我也成功的按照计划,在考前背完了三次资料与笔记。写在最后,考研是一条充满了荆棘坎坷的路,其间充满着各种诱惑、怀疑和否定,可是当最后回过头来看着一路奋斗的时光的时候,却感觉充满了美好和成就的回忆。希望这篇经验贴可以帮助各位读者,也祝大家在接下来的备考中快乐,耐得住寂寞,也打得住压力,并在最终取得好的结果。
考研已经进入了冲刺阶段了吧,今天回到学校宿舍,看着室友们都在奋笔疾书,只有我这个要出国的人还在悠哉悠哉,必经程序不一样,我的材料和成绩都准备齐全了,所以我只剩下在家等录取通知书了。而在此期间有很多学弟学妹都来问我关于考研的事情,其中七成的人居然是大一新生,有的甚至直接买好了专业书准备大二就开始备考。现在的孩子啊!都这么好高骛远,你们上本科就是为了考研啊?即便考研很有必要,可你们根本没必要这样做,因为我所见过的真正的大神根本没有怎么复习,只是最后把知识梳理了一遍,就完事儿了。辛苦复习的考研党这个人就是我们学院的团委书记,他是励志故事后来还被我们学生会主席复制了,并且证明行之有效,而且最适合低年级学生,且一石二鸟。这位老师有着极其牛逼的过去,武汉大学保送生,大学就读中文系,本科毕业后考研考到我们这里。他自曝自己从来都没有像很多考研党一样可以去复习,因为他平时都有认真学,只是早就深入骨髓了。老师本科期间发觉自己不喜欢金融专业,所以修了一个双学位,也就是他现在硕士就读的专业,学霸与学渣“考研无非四项,政治外语还有两门专业课。我外语本科期间因为老师们都是留学回来的,所以建议我考完四六级以后去考考剑桥商务英语,等我复习完考过高级证书后,才发现考研英语简直弱爆了。”“本科期间很多人都会逃课,其中主要被逃的课就是马哲毛概思修,其实他们亏大发了,只要在大一大二两年时间认真听一听马哲毛概思修,你就会发现考研政治就是这些内容,没什么变化,最后再去背很痛苦的,干嘛不平时好好学一下呢?这样最后期末成绩也不低,一举两得啊!”“两门专业课基本就是基础知识,我双学位课上老师都讲到了,平时就好好看书,多看看论文和相关书籍,到最后只需要复习梳理一下就可以上考场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最后我们学生会主席也有模有样的照着老师的方法去做了,最后很可惜差了两个名额没拿到保送名额,但因为平时理论知识扎实,考研还是考到了理想的学校。并非不鼓励大家过早备考,但是备考的方式其实可以放在平时,因为大部分人还是要考自己的本专业的研究生吧,那么,考试内容其实就是你们四年学的东西啊!那干嘛不平时好好学啊,能拿个高分,如果够资格还能保研,那比考研轻松多了。即便不能保研,把知识吸收,纳为己用,到最后也会发现这些知识自己都会,根本不需要像那些天天泡图书馆的考研党一样抓耳挠腮,几近崩溃。功夫就要下在平时,反正这就像全款付费和分期付款;平时不好好学,到最后如同一张白纸,只能从零开始,而且是在半年内把四年的知识都学会,没有极高的智商和才智,恐怕很难考到理想的学校吧。而像我们这位老师一样的话,不说别的,平时就是比别人多用功一半,最后就会轻松很多,基本就是生活和平时没什么变化,大四没课的时候,周一到周五梳理梳理知识,写一篇论文发表一下,然后周末和朋友出去看看电影或者在宿舍打打游戏,什么也不耽误,对了,老师还说那一年还顺便练了一个DNF的满级号,考上研究生就把那个号卖了300块钱,然后出去大吃了一顿。感谢阅读,有兴趣欢迎关注“学长吐槽志”,走心校园文章,有疑问可私信,我会整理问题并以文章形式发布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