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艺术设计考研之中国服装史考研笔记:清代服饰玫瑰谷

艺术设计考研之中国服装史考研笔记:清代服饰

整理作者:美博思远艺术考研机构-邵CM在东方土地上生活的人们,用服饰来妆办自己的身体,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和彰显着自己的身份,用服饰来标示彼此关系、融入共同的社会生活......历代服饰的传承不仅在服饰艺术上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高峰同时也像活的化石一样反映着特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和民俗......今天我们将进入Chapter10 清代服饰Point 1:历史背景①、清朝是以满族为核心建立的中国最后一个君主集权制王朝。17世纪下半叶到18世纪末,清王朝统治者按照汉民族政权形式进行运作,采取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的积极措施,并通过恢复社会秩序、重新肯定士绅在中国社会中地位等措施,同时清王朝扩大中国版图,由此出现了一个国家统一、政权稳固、社会安定、经济文化都比较繁荣的时期-“康乾盛世”。②、又是一个骑在马背上的民族入主中原,又是一场以服饰为首要臣服表征的朝代更迭。这一次,历经千余年的中原服饰系统终于轰然坍塌。留下的,只是从冕服上移植到大清帝龙袍上的十二章纹。③、在中国服饰史上,清代服饰体系是最繁缛的,服饰规章制度也是最庞杂的。尽管服饰款式形制与穿着方式不同,但以服饰等级作为重要管理手段的秩序社会,或许是任何一个统治者都无法拒绝的。三百年后,当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中央集权即将覆灭之时,断发易服的服制改革也绝不仅仅只是一场服饰革命。Point 2:清代服饰清初改制与清末易服公元1644年,满洲世祖爱新觉罗·福临率群臣于天坛既祀天地,同时宣告清王朝的建立。满洲为女真后裔,在衣冠服饰及风尚习俗方面,都保留着女真族的习惯。清军入关后,立即采用金代的作法,强令汉族男子依照满族习俗改变发式:剃去额发,结发垂辫。清朝政府还强迫汉族军民改穿满族人的服装,唯妇女、儒生、徒隶、伶人、和尚、道士以及穿婚服、丧服之人不在禁限范围之内。定都北京后,清政府将本族服装定为法服(法服:根据礼法规定的不同等级的服饰),绵延两千多年、经历变迁的汉民族冠服制度,在清代遂告终结。清朝服制拟定于入关之前,定都北京后,又吸收了部分汉族服制进行修订。沿袭了礼服、吉服、常服等制式,承袭了象征皇权的十二章纹,保留了满族马蹄袖右衽窄袖紧身直身袍的形式。公元1652年,《服色肩舆永例》经世祖钦定后颁行天下。从此,清朝服制正式确立。从整个的服装服展历史来看,清代服饰形制在中国历代服饰中最为庞杂繁缛,规章制度也多于任何朝代。对皇帝、亲王、皇后、皇妃以及百官的朝服、冠帽、饰品各有规定,根据等级、身份、场合、季节的不同,需要穿着的服装也各有不同。冠服制度作为政治体系的组成部分,成为清王朝政治、文化生活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清朝晚期,封建社会已濒临崩溃的境地。甲午战争之后,西方文化伴随着列强武力入侵向中国渗透,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890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的百日维新是近代对“衣冠之治”的第一波冲击。虽然服制改革没有以政府诏令的形式在全国推行,但是各省学堂中纷纷出现了效仿西式服装、短衣皮靴,文武无别的着装风格。此后,关于服饰变革的要求便在采用西式服装、剪掉发辫、放弃缠足三个主要方面展开。 清代男子服饰①、男子服装主要有:袍、褂、袄、衫、裤等。常服主要为褂、袍。满族袍为上衣连下裳形制。圆领或立领,衣襟有对襟、大襟、琵琶襟等,皆用纽扣系合;袍身窄紧,袍长至脚背。官员礼服是袍褂,长袍多开衩,官吏士庶开二衩,皇族宗室开四衩。②、袍服:满族开衩之袍,也叫“箭衣”。袖口装有箭袖,以便骑马射箭。为便于行动,满族袍服常有功能上的补充,如朝服腰下有襞bì积(衣服上打的褶子,泛指衣服上的皱纹),常服袍衣裾开二衩,皇族开四衩,行袍为乘骑所穿,形制同常服而长度减短十分之一,右面的衣裾下短一尺,因此,行袍又称作“缺襟袍”,下乘骑时则把这短的一尺用纽扣拴上。③、箭袖:礼服的袖口有突出其外的宛如 马蹄的箭袖,亦称“马蹄袖”。翻卷自如,既有利于在北方恶劣天气中御寒,也不妨碍弯弓射箭。清入关后成为礼服中的特殊形制,男女皆有。不与衣服相连的箭袖俗称龙吞口,穿时将其藏在衣袖夹缝中用纽扣系在衣上。 ④、褂:褂即为汉族所谓的上衣 ,褂子多穿在外,也叫外挂,颜色用石青,也叫绯色—即黑中透红的颜色,素服用元青色,即黑色。其料因季节而变,有单、夹、棉、皮。职官外褂,又在胸背正中位置,缀以补子,俗称“补褂”或称“补服”。⑤、马褂:马褂是穿着于长袍衫之外,衣长及脐的一种行褂(短褂),长不过腹,袖仅掩肘,便于骑马,故又叫“马褂”。领袖边缘多有滚边。对襟马褂当做礼服,大襟马褂多作常服。⑥、马甲:又叫背心、坎肩,有单、棉甲、纱都有,式样似马褂而无袖。清男女皆可穿,有对襟、大襟、琵琶襟诸式,且四周和襟领镶有异色边缘。最具特色的是一字襟马甲,也叫“军机坎”,共13粒纽扣。⑦、衫、袍:清代士庶常服衫、袍居多,为圆领、大襟、平袖,襟上用纽扣系结。衣长和袖宽时常更易。衫、袍颜色大多为月白、湖色、枣红、雪青、蓝、灰诸色。⑧、裤子:有单、夹、棉、皮之分,身份之人多穿于衣内,走卒农夫则穿于外,上着短衫,短袄、头戴毡帽、斗笠。北方穿着常扎紧裤脚。⑨、披领:披领形似菱角,有冬夏两种,冬天用紫貂或石青甲海龙缘镶,夏天用石青加片金缘边,男女通用。⑩、领衣:清朝礼服无领,需要在袍内另衬领衣服,领衣形似牛舌头的衣片,俗称“牛舌头”。领衣质料随季节而变,春秋用湖色的缎子,夏天用纱,冬天用皮毛或绒,遇丧事用黑。、帽:清代男子冠帽有礼、便帽之别。礼貌有二式:暖帽和凉帽。礼帽上有顶珠和花翎,这是清代特有的品级标志。暖帽中间有红色帽纬,并装顶珠,用宝石制成。、朝珠:朝珠是挂在颈项间的垂珠,随官品而用,质料各不相同,共108颗圆珠,后引垂于背后,称为“背云”。珠串上另附有三串小珠子,其中两串小珠子难在左面,女在右面,另一小串反之。、腰带:有朝带、吉服带、行带,仅朝带在版饰上及版型的方圆有定制。腰带为丝织,带色根据身份而定。腰带上除镂金衔玉,镶嵌珠宝外,还带有带扣和环。带扣用金、银、铜,考究的用玉、翡翠等。环左右用以系带帨(汗巾,因上有忠孝二字,汉族又称为“忠孝带”)、刀、荷包、觿(xi,古代一种解结的锥子。用骨、玉等制成。也用作佩饰。)清代代女子服饰1、满式女服:清代命妇冠服式样大体与男子类似,有朝褂、龙袍、蟒袍、朝服、披领、领衣、彩帨、霞帔、朝珠等。除冠服之外,满族女子日常所着长袍、马甲和马褂。①、长袍:满族女子着直身长袍,袖口平且大,圆领、右衽、捻襟,有五粒纽扣,长可掩足。长袍有二式,衬衣和氅衣,衬衣无开褉xiè(又叫开气儿,衣服有开缝没有缝合死的地方)氅衣左右开褉至腋下且纹饰华美。长袍衣领较低,后逐渐加高,无领时在颈间围一条围巾。起初腰身极为宽大,后腰身渐收。领托、袖端衣裾都镶嵌各色贴边。滚边是清女装装饰的重要元素。后期有“十八镶滚”。②、马甲:又名坎肩、紧身、搭护、背心。春秋穿的长坎肩又名褂襕。门襟有对襟、一字襟、琵琶襟、大襟等。有如意头式镶滚。马甲有无领和有领之分,高低随时令而变。③、马褂:女马褂有挽袖、舒袖之分,全身施有文彩(艳丽而错杂的色彩),花边镶嵌。④、鞋:底极高,上宽下圆,形似花盆,俗称花盆底。又有底的中部凿成马蹄式,踏地时印痕若马蹄,也叫马蹄底。2、汉式女服:汉族女子服装继承明朝服饰,以上身着袄、衫、下身束裙为主。清初有比甲、背子,后期又流行上衣下裤,此外还有一裹团、一扣钟、云肩等。①、袄、衫:清初汉族女子袄、衫以对襟居多,上有高约寸许的领子,领上装有一两枚领扣,这种领扣形似蝴蝶,多以金银做成,。清后期衣裙装束日趋繁复,女装衣袖宽一尺许,镶绣于袖端,衣缘越来越阔,花边越滚越多,从“三镶三滚”到“十八镶十八滚”。②、裙装:清初的裙子都系在上衣之内。有月华裙、弹墨裙、凤尾裙、金泥簇蝶裙、百蝶裙等。苏州妇女崇尚“百裥裙”其裙前面裙门绣花加花边栏杆,左右打细裥,数目刚好为一百。③、一裹团:妇女的便服四面不开叉者,叫做一裹团。男子亦有之,及前后不开叉者,如后世的长衫。④、裤子:清后期女子着裤子为常服日益盛行,裤子也更为华美,裤边亦有镶滚。⑤、一扣钟:一扣钟又名“一扣衷”、“蓬蓬衣”,就是今天所谓的斗篷。为御寒所用,男女都穿,官员可穿于补服之外,但蟒服不许用,行礼时必须脱去。女子所穿的一扣钟多以鲜艳的绸缎为表,以裘皮为衬。⑥、云肩:女子领下多罩云肩,自明代起已用之,形式为“四合如意”。有剪彩作莲花形、结线为璎珞,周垂排须,汉族新妇结婚者有披此者。Point 2:清文化与服饰①、清王朝时期,中国文化亦日趋保守。保守思潮开始取代明中期以后盛行的浪漫主义思潮,满族统治者和士绅阶层合力采用强硬措施,迫使民众接受旧的、以等级秩序为核心的道德原则和社会规范,传统小农经济、压抑商品生产、全面闭关自守成为明确的国家指导思想。②、保守的趋势进而表现在文化的各个领域,复古主义、禁欲主义盛极一时。至乾隆时期,明末清初的突破传统的解放潮流已成历史陈迹,文化界不再有人性的呼喊,也不再有思维的爆发。③、明朝市民文艺至清变为感伤主义弥漫,一种对人生的空幻感层层折射出一个表面繁荣平静、实际颓唐没落的时代。服饰风格受到宫廷贵族、官僚地主、商人市民审美趣味的影响,注重技巧,注重纹饰,呈现出可类比于欧洲洛可可式的纤细、繁缛、富丽、矫揉造作的风格。Point 2:清代服饰变革过程:清代帝王因其以马上得天下,所以坚持满族的紧身易于骑射的装束。清朝建立之初,满族贵族马上推行剃发制度。因南方反抗起伏不定,统治者未能强行推行。第二年天下初定,强制汉族剃发易装,掀起轩然大波,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便是强迫汉民臣服的严酷手段。民族矛盾尖锐,围绕剃发改装的斗争激烈,后为缓和矛盾,清采用了十从十不从的建议,缓和了当时的紧张局势,对中国服饰的流变有着极大的影响。清末,留学生接触到西方的文化科学,始开剪辫发穿西装的先风,后来军队和学生的服饰也逐渐采用西方服制。清王朝迫于形势,准许自由剪发,但积习太深,顽固派也加以阻挠,未能实行。意义:清朝服饰变革(以男子服饰为主)是中国两千余年君主集权制中一次大的服饰变革。统治者以强制手段迫使汉族剃发易服,并且因此杀人无数为史上罕见。此次变革是一场完全从统治阶级意愿出发,以维护其权威、征服为目的的强硬改革。“剃发留辫”、“长袍箭袖”是满族人方便骑马狩猎和保暖御寒而产生的实用性服饰形式,这次变革将一个表现民族风俗的符号最终上升为赋予政治含义的象征性符号,逐渐演变成满族征服汉族的一种政治性符号。“剃发易服”不仅是一个民族的发式风俗和简单的穿衣问题 , 而是涉及到清初政治变革和社会变迁的大问题,这种习俗和文化一旦确立为传统 , 就会有极强的传承性 , 并往往在下一次新旧交替过程中表现出巨大的惯性 , 尽管有时也会表现出某种变异性。这些惯性在民国政府“剪辫通令”下的汉族民众护卫“辫服”时的反应中得到了清晰的体现。汉从满制:虽然清朝以武力统治中原,使汉族人臣服于自己,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生产力、工艺技术和文化教育上,汉族都超过满族,并且汉族的社会制度也较为完备。满族统治者入主中原大地后,要统治比自己先进得多的汉民族,以少数民族的心态审视远远高于自己的大汉民族,忧虑汉族文化会危及满族政权也是合情合理,自然会产生防范和遏制打压甚至毁灭的心理 , 满清政府为维护其统治治地位而采取一些非常手段来改变汉族人的风俗习惯便不足为奇。满族统治集团认为从外在表现的着装形态上实行“汉从满制”是行之有效的措施,在生活习俗、文化礼仪上使其与之趋同化,让汉族人穿上满族服饰,留满族发式,遵满族习俗,这些都成为区别满汉两族的首要视觉形式和身体依据,成为征服汉人的重要手段以及汉人是否接受满族统治的身体标志,“汉从满制”的剃发留辫和穿着满服便具有了深刻的政治象征意义。Point 2:清代丝织印染清代染织工艺的空前发展,为面料的精细繁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清代三大织造江宁、苏州、杭州等。棉织业在此时有较大发展,产棉地区扩大,棉布也成为大宗出口的手工业品。清代染织工艺的空前发展,为面料的精细繁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将丝绸产品的精致华贵发展到登峰造极的程度。民间所有的面料制作也极为精美,而且种类繁多,数不胜数。当时的面料有锦、绸、缎、绫、罗、绢、绒、葛、布、缂丝、纳纱等锦中的江宁云锦更是名品。面料早期以花纹雅丽、色调清新为主,宫廷纹样配色多仿汉、晋、唐、宋各代而加以变化。纹样在继承明代纹样的基础上,更为精致细密,甚至发展到堆砌雕琢的程度,意蕴以富贵、吉祥、如意的含义居多。早期多用暗蟒、拱璧、汉瓦当纹、富贵不断、江山万代等。后期纹样日趋写实。清代的服饰是中国服饰发展的顶峰,服饰图案在这时的装饰作用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如果说历史服饰图案都有一定的发展,都有尚可创造的余地,那么,到了清代,服饰的装饰纹样就是繁杂堆砌。如果说清代服饰的发展与历代服饰也有不同的话,就是各种服饰配件的完善、图案的繁琐,以及等级观念在图案上的反映更加森严明确。Point 2:明清时期“补子”异同从补子大小上来区分:清朝的补子比明朝补子略小,明朝的补子大者达40公分,而清朝的补子一般都在30公分左右。由于清朝补子是缝在对襟褂上的,与明朝织在大襟袍上有所不同,所以明朝补子前后都是整块,而清朝补子的前片都在中间剖开,分成两个半块,宗室的圆补有的不仅饰胸,还有的饰于两肩之上。从色彩和纹样上区分:明代的补子一素色为多,底子大多为红色,上用金线盘成各种规定的图案,五彩绣补比较少见。清代的补子则大多用彩色,底子颜色很深,有绀色、黑色及深红色等。明朝补子的四周,一般不用边饰,而清朝补子的周围,则全部饰有花边。另外,明朝有些文官(如四品、五品、七品和八品)的补子常织绣一对禽鸟,而清朝的补子全部织绣单只。明清时期的“补子”是随着官职而存在的,因而受到朝廷的限制,不能大量制作。因此它有着极高的工艺价值和历史价值。

明希

服装设计考研辅导:戏说中国五次服装业变革

作者 / 宸子 美博思远服装设计考研专业学员作为美博思远艺术设计研习社研习喵的一员,本期作者宸子与你聊聊“中国服装五次变革”。作者兼运动会主持人(宸子)猜大家肯定不爱看通篇古文历史,所以开了个脑洞,还请大家愉快耐心的读历史。这杯历史我干了,你们随意!“当当当~当当当~”(运动会开幕式必备曲目)“现在向我们走来的是一号种子队!他们是先秦时期代表队,队长身穿具有时代特色的’队服’——上衣下裳,我们看到其他队员有穿着冕服的,有穿深衣的,甚至有人穿了元端……”主持人慌忙普及知识点:“还请大家注意本主持特意为大家准备的五毛钱PPT(图片按顺序排列)!上衣下裳:上衣多为交领右衽,窄袖短身(商代)和长大宽博式(周代);深衣:有直裾式和曲裾式(图为曲裾式);领口和袖口(祛):通常为宽缘;腰间:束丝织物大带,流行佩玉;冕服:由冕冠、玄衣及纁裳等组成,是帝王臣僚参加典礼时最贵重的一种礼冠,所以后有人用“冠冕堂皇”形容人人的仪态。元端:仅限天子与士大夫服用,是一种正式的上衣一种正式的上衣。穿着元端时戴冠或者弁下身则着裳。裳的颜色随穿衣者身份变,素裳规格最高(恕本主持无能没有找到元端的图片)。“下面我们有请嘉宾赵武灵王代表发言!”“本王,对,是本王,本王就是中国服装史上第一次变革的领头羊,不,人……”(主持人内心Os:请您言简意赅!)主持人听不下去,关掉某王话筒,总结:“赵武灵王发起胡服为了骑射(胡服骑射由此而来),废去下裳而着裤,因而有了第一次变革”,(内心:只涉及到军服,不知道在得意什么)“让我们把目光投向二号代表队!他们来自魏晋南北朝时期,大家看他们的男队员穿了衫、裤褶以及裲裆,而女队员穿着襦裙,深衣和帔……”主持人手忙脚乱,打开百度百科,翻出垫桌脚的新华字典(这是我主持过最难得一届):男子服饰:衫:为汉族男子服饰,主要是衫子,衣无袖端,敞口,通常制成对襟,两襟之间用襟带相连。裤褶:上衣为短身大袖或小袖;下衣喇叭裤,有在膝弯处用长带系扎。裲裆:一般前后两片,其一挡胸,其一挡背,比半臂短小,质以布帛,肩部用皮质的搭襻连缀,腰部用皮带系扎。男女都穿。女子服饰:襦裙:上俭而下丰,上衣短小,下群宽大,交领上襦,束腰较紧。深衣:与汉代差异较大,在衣服的下摆部位,加一些饰物;其特点是上宽下尖形如三角,且层层相叠。到了南北朝时期,去掉了曳地的飘带,而将尖角加长,使二者合为一体(没图,本主持乏了,请大家根据上面的深衣自行想象)。帔:始于晋代女子衣物,形似围巾。(主持人,运动会啥时候结束,我饿了)(某王,这不是刚开始吗,我作为第一次变革的领头羊……)(主持人,反手一个盐汽水飞脚)“接下来!伸出你们的双手为第三支来自隋唐时期的朋友们打call!男队员身着圆领袍衫,头戴幞头,女队员……”(哇……女队员就不一样了,唐代风格很明显啊……咳咳,这不是去幼儿园的车)“女队员身穿裙襦,半臂,披帛,头戴胡帽、幂篱、帷帽”主持人已经从筋疲力尽中清醒:圆领袍衫:上衣下裳连属的深衣制,圆领右衽,领袖及襟出有缘边。幞头:用黑色纱罗做的软胎帽(圆领袍衫旁边就是幞头)。裙襦:初唐,平民一般小袖长裙,裙束襦外,腰节线提高,收裙束至乳上,甚至腋下。盛唐后,女装袒胸(袒胸没图,本主持是有原则的)。唐时裙色以红裙最为流行,“石榴裙”由此而来。半臂:一种无袖或翻领对襟或套头的短外衣。通常袖长及肘,衣长及腰,对襟则胸前结带。披帛:通常由轻薄纱罗制成,上或印花,或加泥金银绘画。胡帽、幂篱、帷帽:胡帽是西域少数民族所带帽子的总称;幂篱、帷帽都是女子外出遮蔽容颜之物。(主持人敲黑板!)“胡服在初、盛唐广泛流行了!”(委屈的某王,就说本王很厉害的!)“请大家把目光从唐代女孩子的身上拉回来,人家不要面子的啊,我要介绍清朝队员了!清朝!清……”(微笑)“清朝的队员们穿的品种就比较多了,男队员有穿……”嗯,请大家直接看主持人的小本本~据主持人小本本记载:(清朝服饰的特点,图片依“如图”的出场顺序)男子:袍服:满族的开衩之袍,袖口装有箭袖,也叫箭衣。箭袖:礼服的袖口有突出其外宛如马蹄的箭袖,也称马蹄袖。褂:汉族所谓的上衣,多外穿,也叫外褂。其颜色多用石青(也叫绯色),素服用黑色(元青)。职管外褂,在胸背正中直接绣补子于其上(如下图-左)。马褂:长袍衫之外长及肚脐的一种短褂,长不过腹,袖仅掩肘。有对襟、大襟、缺襟。领、袖边缘多有镶滚,分阔边与狹边(如下图-中)。马甲:式样似马褂无袖,男女皆服。衫、袍:圆领、大襟、平袖,襟上用纽扣系结。裤子:有单、棉、皮之分,身份之人多穿于衣内,走卒民夫多穿于外。还有一种套裤,上口尖而下裤管平。披领与领衣:披领形似菱角,有冬夏两种,男女通服。清朝礼服无领,需要在袍内另衬领衣(如下图-右)。帽:冠帽有礼、便帽之别。礼帽暖帽和凉帽。礼帽上有顶珠和花翎,这是清代特有的品级标志。暖帽中间有红色帽纬,并装顶珠,用宝石制成。凉帽制同暖帽。朝珠、腰带:朝珠是挂在颈项间的垂珠,随官品而用,质料各不相同,共有108颗圆珠,后引垂于背后,称为“背云”珠串上还另附三串小珠,其中两小串男在左面女在右面,另一小串反之。腰带:有朝带、吉服带、常服带、行带,仅朝带在版饰上及版形的方圆有定制。腰带为丝织,除镂金衔玉镶嵌珠宝外,还带有带扣和环。女子(满族):长袍:直身长袍,袖口平且大,圆领,右衽,捻襟,有五颗纽扣,长可掩足。有衬衣和氅衣,衬衣无开褉而氅衣左右开褉高至腋下且纹饰华美。马甲:穿长袍时外罩马甲,有对襟、一子襟、琵琶襟、大襟等式样。马褂:与男式马褂类似,有挽袖、舒袖两种,女式马褂全身有文采和花边镶滚。鞋:“花盆底”或“马蹄底”女子(汉式):袄、衫:多对襟,领子高约半寸,领上装有一两枚形若蝴蝶的领扣。裙装:系在上衣之内。清初,苏州妇女崇尚“百褶裙”,另有“月华裙”“丁当裙”等。裤子:清后期女子着裤盛行。一裹圆:妇女便服四面不开叉者。男子前后不开叉者(如下图-左)。一扣钟:如今的斗篷。云肩:领下多罩云肩(如下图-右)。(主持人,请大家不要嫌长,毕竟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最后”哈哈哈哈,没错了,是最后“是民国时期代表队,他们斗志昂扬,迈着整齐的步伐向我们走来,他们身穿中山装,学生装,列宁装,旗袍,婚…婚礼服……”画风突然怪怪的,转接民央电视台,为大家打手语解释。(下面是主持人的手语粗略翻译,这年头主持人真的什么都做)(本主持相信,以大家的聪明才智肯定了解一些民国服饰了,就不列图啦)民国服饰都有西服、中山装、学生装(通常年轻学生和进步青年穿着。形制简洁立领,左胸前缀有一袋)。长袍马褂:民国时期法定礼服。民国时期马褂崇尚狭窄,一般多以黑色丝麻棉毛织品为质料,对襟窄袖,长至腹部,前襟钉纽扣五粒。长衫多用蓝色,一般是大襟右衽,长至踝上两寸,袖长与马褂并齐。袄裤:上袄下裤,通常是下层人穿着,中式裤宽大松垮;大氅:斗篷。袄裙:袄以大襟、七分倒大袖,镶滚减少,下摆圆角,裙下摆上升。“文明新装”:上穿窄而修长的高领衫袄,下穿黑色长裙,不施绣纹朴素淡雅。旗袍,西式时装,婚礼服。“本主持宣布,本次运动会圆满结束,秉承着历史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比赛结果以及比赛详情请大家仔细翻阅相关书籍,若本主持有什么说错记错的地方,请大家张贴大字报并用大喇叭重复喊7遍主持人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即可召唤出本主持为其更改”本主持PS:(本主持在这里给大家鞠躬)感谢大家还能有耐心看到这里,历史厚重,无法把所有详细内容写出来让大家了解,希望大家看了本主持的运动会之后能对我国服装史五次变革时的服饰特点能有细微了解,如有疏漏疑错还请见谅,以上!(注:上述图片均来自网络)

莫富于地

中国服装史袁仄笔记和习题详解——才聪学习网

袁仄《中国服装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绪论1.1复习笔记考点一:走进中国服装历史★★1服装服装,俗称“衣裳”、“衣服”。它不仅起着遮体、护体、保健、御寒、防暑等作用,而且还起着装饰、美化、标志等作用,通过衣质、色彩、和造型等的变化,能够充分显示人的体态和仪容的美感,或表现人的社会地位、职业和个性。服装是一种带有工艺性的生活必需品,在一定生活程度上反映着国家、民族和时代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水平以及社会风尚面貌的重要标志。2服装的整体特点中国服装的整体特点是色彩鲜明、工艺精美、重视细节装饰,各民族服饰的风格、款式迥然不同,不同的生存环境、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审美情趣无不体现在其民族服饰中。3服装的民族性特征中国民间服饰深深植根于民间生活与民俗活动中,带着浓郁的乡土气息,生命力也非常旺盛,比如农历新年的红绒头花,端午节的老虎耷拉,情人互赠的服饰信物,用天然植物编织的箬笠、蓑衣,还有手工制作的虎帽、虎鞋、猪鞋、猫鞋、屁股帘儿等,这些服饰都具有典型的民族性特征。4服装的发展历程中国自古以来就被誉为“衣冠王国”,从“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易·系辞下》)中可见中国服饰与文明同步。(1)一千万年前,古猿人用树叶兽皮御寒、蔽体遮身。(2)几十万年前,氏族公社时期,人们用骨针简单缝纫而初具服装轮廓。(3)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氏族人和大汶口人已开始广泛种麻、养蚕,男耕女织、缝纫初兴,衣裳(服装)初步形成。比较原始的服装是无袖、无领、无裤的裙衣式。(4)经过不断地完善和改进,逐步形成各有特色的各个朝代的服装:开始讲究的商代服装;服饰齐全的春秋战国服装;分类定名的汉代服装;工艺精湛的唐代服装;品目繁多的元代服装;等级严明的清代服装;以及品种齐全、绚丽多彩的现代服装等。考点二:中国服装史中的五次变革★★★中国的服饰文化是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服饰文化。服装史专家周锡保总结了中国服装史上的五次重大变革。1战国时期这次变革是出于政治和军事的目的,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废弃传统的上衣下裳,将西北狩猎民族的裤褶、带钩、靴等服饰引入中原,其中,最重要的改革是将下裳改为裤。2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蛮夷入主中原”,民族间的交流、交融十分普遍,受魏晋玄学思想的影响,宽衣博袖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服饰风格。佛教流入中原,佛教艺术也影响着服饰形制和纹样。3唐朝时期因外来文化交流频繁,唐朝盛行穿胡服和其他受西域影响的服饰,服装样式丰富多彩,成为中国服装史上吸纳异族服装的自觉时期。4清朝时期清政府以强硬的政治手段强令汉人剃发、蓄辫、着满装,这次大规模的服饰变革使满族的服饰形式成为中国服装的主流,长辫、马褂、凉帽也成为西方人眼里的中国服饰。5民国时期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首次以西方的服饰作为中国礼服,对中国传统服饰产生深刻影响,中国传统服装审美、着装观念等深受冲击。这是最深刻的一次变革,影响至今。6总结由上述五次变革可见,中国的服饰文化并非始终保守封闭,而是不断地融合外来文化,以异族服饰丰富和完善汉文化。历史表明,任何民族都会在发展过程中与异族文化交流,“传统”并非一成不变。考点三:东西方服装的比较★★★早期西方服饰形态与东方相似,中世纪之后,欧洲推行以塑造人体美为核心的窄衣文化,东西方开始形成不同的服饰形态与审美观念。1东西方服装差异的成因东西方的民族、文化、心理因素是造成二者服装差异的主要原因,历史、地理、气候等客观因素也会造成东西方对服装功能需求的不同。(1)西方文化将人与自然置于对立面;而东方文化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长期受封建文化影响。(2)东西方地理和气候的差异,导致生存需求的不同,对服装宽松度和材质的取向也不同。2东西方服装的差异(1)服饰形制西方在服装样式上突出人体特征,强调性别差异;而东方受长期的封建文化影响,在服饰中弱化人的本体,模糊性别。(2)服装材料不同的地理气候条件决定了东西方服装的材料也多有不同:①东方普遍采用吸湿性、透气性强的纤维材料,如丝绸、麻、棉。②西方则更多采用保暖性强的羊毛纤维。(3)服装裁剪技术由于功能审美的不同取向,东西方服装技术采用不同的结构、裁剪、装饰等工艺手段:①欧洲采用窄衣文化,在裁剪上采用“省道”技术,服装立体,趋向贴身、合体。②东方服饰始终采用平面剪裁的方法,使服装宽松舒适、飘逸自如。考点四:中国服装史的研究现况★★★中国服装史研究始于20世纪50~60年代。1《中国古代服饰研究》20世纪80年代,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是中国服装史研究领域的起点,全书对中国古代服饰制度的沿革与当时社会环境的关系,作了广泛深入的探讨。见解独到,至前人未至之境,发前人未发之论,为沈从文从事文物研究以来成果之结晶。该书在学术界享有崇高的声誉,是目前最具权威的服装史论著作。2《中国历代服饰》20世纪80年代,、高春明的《中国历代服饰》以文物为依据,结合文献记载,综合比较和介绍了中国历代的服饰沿革、服饰特点和服饰制度。全书图文并茂,是中国服饰史著作中最受欢迎的读本。本文由才聪学习网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北服服装设计考研初复试第一 艺术设计考研是一种修行

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设计与创新初试第一 综合第一大家好!我是美博思远2018届学生王馨,今年顺利考入北京服装学院服装专设计与创新专业。 考研的日子就这样结束了。 真正塌下心来备考是在大四刚开学的时候,那时候返校回到寝室之后发现空无一人,后来才知道室友们都去图书馆复习了。那个时候我就深深意识到,考研的大幕已经拉开,战鼓已经敲响,我必须百分百地投入到备战之中,因为我害怕,害怕在发表成绩的那一天,我是哭着度过的。 毫无悬念的,我的流水账生活就这样开始了:早九点到图书馆学习,中午休息两个小时,晚上十点闭馆回寝,洗漱完毕后在寝室楼的自习室画画,大概十二点回去睡觉,每天大概学习十二个小时左右。我不喜欢起太早,曾经试过两次六点起床,结果一上午在图书馆都昏昏沉沉,所以还是算了。我会给自己制定长期的计划和每天的任务量,一天下来任务完成就可以了,我不喜欢在固定的时间学习哪门科目,特别死板。日子都已经这样千篇一律了,要是“课程表”再一模一样估计没等考试我就无聊致死了。 关于四门科目的复习,我想把我的一些小经验偷偷告诉大家,但学弟学妹们要记住:别人的学习方法说得再“天花乱坠”那也是别人的,真正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服装史:服装史必须要背,这是毫无疑问的,谁都逃不掉这一关。对待中国服装史,我是按照每个朝代的历史背景、文化、服装形制,传统工艺顺序记忆;对待外国服装史,基本就是历史背景、服装形制、配饰外加各种艺术风格,各种运动。但是考试的时候我们不可能就只是单纯罗列这些知识点,这只是第一步。 第二步,等到这些基础知识烂熟于心之后就要学会将这些琐碎的点组成一段文字,像是写一篇简短的小文章一样,每天一个中国朝代,一个外国时期这样默写,要达到别人问你一个朝代你大脑中就有一个清楚的框架的程度。第三步,做历年真题,模拟实战,补充自己的不足,考试不会问请你写出唐代的服装形制这种问题,它会换种隐晦的方式,你要明确地知道你要答什么。 此外,服装史还有画图题,不要轻视,建议背诵每个朝代服装形制的时候顺便就把图画下来整理成一个本子,时常画一画加深记忆。效果图和制版: 学习效果图这门科目一定要稳扎稳打,夯实基础,不要着急,人体画好了再穿衣服,试想一个扭曲的人穿得再美也会觉得奇怪。其次就是要不厌其烦地反复练习,量变引起质变,当然你不能盲目地刷数量,要学会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改正,这样才能有进步,让数量的积累变得有意义。效果图每天都要练习,我大概是两天完成一张A3的画,最开始临摹一些自己比较喜欢的风格的图,后来就需要自己找秀场图练习,可以按照职业装、休闲装、运动装、礼服等几个大类练习。 我觉得制版的学习是一个由难而易的过程。最开始学习的时候大家都会感觉很迷惑,但是不久就会豁然开朗。这里有几点小建议,大家不妨看看对自己是否有帮助: 一、上制版课时要注意记步骤,因为初学者很难一次就能清楚地记住绘图的先后顺序,没有步骤的话复习笔记的时候就很困难。 二、当天就整理好笔记千万不要拖,每天都要复习前一天的内容。大家不要觉得麻烦,千万不要学完就把笔记扔一边不管了,等你再想捡起来那是相当浪费时间,会像看天书一样,事倍功半。 三、注意画面流畅,线条干净。在作图中不断总结一些小问题,例如:复杂的弧线怎么画圆顺;怎样不把纸弄脏;标记的数字和文字怎么写、写哪里更美观等。这都是一些小细节,但大家也不要忽视,一幅精致的作品是一个个完美的细节组成的。英语: 我考的是英语二,考了78分。因为英二的真题比较少,我觉得不太够做,所以最开始复习时主要做的是英语一的阅读部分。最开始做阅读要精做,我平均一天做两篇阅读,做完后每段每句都要翻译(简单地句子口译,复杂的、结构混乱的句子或者生词很多的句子单拿出来整理到一个本子上,旁边标注知识点,时常复习。)英一的阅读都精做之后,自己的词汇量增加不少,语感也有了较大的提升,这个时候再做英二的阅读会轻松很多。 这种感觉就像是一个腿上绑着沙袋的人每天跑步,跑了一个多月,突然有一天,他把沙袋都扔掉再跑的时候,就会觉得脚底生风,健步如飞。作文一定早点复习,拜托,别等到最后剩一个月的时候手忙脚乱。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临时抱佛脚分数不会太高。最开始我是大小作文各背了十篇左右(讲真,背完了大部分都忘了,而且自己写的时候总想不起来好句子),后来发现机械背诵没用,必须边背边练习,形成自己的模板,具体方法就是: 第一段都是分析图表,背下来两种分析方式就足以了; 第二段,从优秀文章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用的原因或者意义总结出大概二三十条,考试的时候加以修改就可以了; 第三段,自己要总结出来比较高大上的万能的结尾句,最好再结合文章谈一谈自己的看法。虽然说盲目地背诵没有用,但是千万别一点也不背啊!背就要背自己能用得上的最最精华的部分,这样效率高节省时间。至于其他的题型新题型,翻译,完形填空,大家就要根据自己的水平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大概说一下,新题型很简单,最好得满分。英二翻译主要看重语句是否通顺,别写出来的句子自己读着都别扭。完形填空别放弃了,如果水平还可以就能拿个七八分,稍微弱了一点的同学也挨个空看看,实在不会再蒙。政治: 政治没有什么特别想说的,我高中是理科生,大学是工科生,文科和我沾不上什么边儿。我对政治了解的不是很多,也不喜欢背,(捂脸)但是没办法啊,考试就是考,该学的还是得学。做题顺序是肖秀荣一千题,历年题的选择题,各大机构押题卷子(肖八肖四等)的选择题。 大题就是背了肖四还有网上各种押题的重点句。(没有一字不差地背诵,文字性的东西太多了,要是都背下来我会疯,只背了每道题的关键句)考试的时候注意写满(写不满就合理地摘抄材料再融入自己背诵的内容)、分点、字一定要工整,如果字还好看那就更棒了,锦上添花。 人生中我最讨厌的两个阶段:一是高考,二是考研。但我觉得这也是人生中最有意义最难忘的日子,人生总要有点坎坷,太平坦的日子过于平淡,索然无味。不管怎么样,做了决定就义无反顾地走下去吧,你想要去看绝美的风景,注定风雨兼程。美博思远艺术考研

用100天完成艺术设计考研的艺术考研玩家

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设计大家好我是美博思远2018届学生Crystal,今年顺利考入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设计专业,下面我按照我的学习方法聊一聊一些关于这所学院的考研经验。 除去被录取的喜悦,也想对考研经历做一个复盘,这是对自己的总结,也希望可以对学弟学妹们有些帮助。 考研就像一个通关游戏,一定要有目标,一个无论路上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咬牙坚持的目标。这有多重要呢?在无数个崩溃的时候,这就是你坚持下去的最后一根保险丝。所以,大家一定要想清楚呀,可以为了提升学历,为了更好的平台,为了不那么快社会工作,为了…… 先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方便大家参考。我是二战考上北服的,本身基础不是很好,英语没有过四级。两年的经验合在一起写了,对于基础差的同学帮助可能会大一些。第一年308,二战359,政治52 62,英语52 52,手绘115 128 服装史89 115。去年九月半开始辞职复习,100天内根据一战的缺点不足,针对性的制定了复习计划,大家也要根据自己的优缺点制定适合自己的。 首先是公共课,英语和政治可以买一些网课,各大机构的风格可以稍微听一下,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有些老师讲课幽默,听课不困,但是听完可能对段子印象更深,有些老师可能稍微带口音,听起来费劲。不要太相信网上神化某个老师或机构,一方面是老师的输出,另一方面每个人接受能力不同。 政治第一年我什么机构题都做了,但是不深入,分数不理想,第二年主攻肖1000(2017刷两遍2018刷两遍),肖八主要刷选择,肖四背+默写N遍,肖大神两年都压中题,虽然不能逃过答案在材料中的命运,但是见到卷子会感觉很熟悉,肖四大约三四万字,一定要背,考试时候才不会没话写,知识点我看的是风中劲草,肖老师的太厚看不下去。 虽然分数提升幅度不是很大,有些同学考前突击都会比我分数高,但是一分努力一分收获,若同学基础像我这么弱的,可以取得保险分数,基础好的认真复习会有更好的结果,而且政治等肖四考前突击,那么多陌生的信息量很难短时间接受,会非常辛苦。 英语小白两年52不退步已经很开心了,甚至不敢去查分,以为分数重复错了。基础弱的可以像我一样主要将真题刷N遍主要是阅读,提前预备作文模板,总结一套,我是参考市面作文书变为简单句来背的。基础好的可以参考我男朋友的办法,英语一83,扇贝刷单词,熟悉真题阅读,近十年大小作文仿写。英语和个人基础有很大关系,没办法短时间突击,大家要早早踏实学习,其次是关于专业课:一、手绘: 今年是专业更改名称的第一年,卷子和题目都有很大的改动。以前的卷子是一张大约4开画板的纸,答题在一面上,左边是画效果图,右边制版。今年变成两张A3纸,一张效果图,一张制版,右上角写专业名称,左下角为个人信息,最后会被胶带缠上,最好不要在这个区域答题。题目更是出乎意料的考了一个角色(女主持)的正背面效果图,有些同学当时对题目理解有误,没有画背面效果图,有些同学看懂了,但是对背面的效果图也不是很熟悉。 我手绘基础很差,两年加一起画的效果图都没50页,不是画的很丑比例不对,是画画很拘谨,不太懂得笔触,手绘简单来说就是比例动态没问题,就是效果不大出彩,感觉这次是靠着卷面完整度得分。针对手绘除了老师教的几个大类型需要画熟练(运动/传统/礼服……)之外,有几个小技巧可以分享给大家: 1.设计说明提前准备,内容最起码要有条理,不要给人感觉是现场随便组织的话,字写得漂亮,有时间可以简单打几条横线,不打也无所谓,只要整齐就好。我是按照灵感来源,色彩,款式,以及着装场合等写的,内容逻辑还行,但是字迹并不是很好,字写的漂亮无论在哪个科目都是加分项。 2.遇到题目中出现“纹样”的字眼,展现设计“图案”的,在设计图旁边画一个5*5cm的小正方形,将图案放大画清楚,显得很精致,具体大小要根据你卷面比例调整。例如这次题目中要求是带有中国传统元素女主持,可以表现纹样。我就选择了传统的海浪纹,在效果图中局部运用一下,为了节省时间画的比较大概,但我在旁边空白处拉横线,画小格子将图案放大很仔细的画了一遍,并表明使用海浪纹的元素。 3.把马克笔或者其他作画颜色排列好,要熟悉,考试不允许用色卡,收上去否则算作弊。淘宝搜马克笔盒子,可以按常用顺序排好配色,考试哪怕收了色卡也不慌张。马克笔自带的笔袋没办法固定每只笔的位置,在考试时候找颜色是很浪费时间的。 手绘不限制用具,马克笔,水彩都可以,可以多买一些手绘书籍临摹,前期大量的临摹学习,找到画画的感觉,后期在重点默画。考试尽量不要用大家都临摹烂大街的图,很容易撞,要准备自己的模板,找一些秀场图或者自己修改。二 、制版: 根据刘老师TPO书本目录,每个大类准备一到两个的基础版型,不需要特别难很复杂的,否则很容易画不完。在基础版画熟练的基础上,在练习一些变形。本专业有制版基础的同学,需要将线条画的精致(干净and流畅and层次分明),提高自己的速度,多留一些时间将款式图也尽量画的精致。跨专业刚学制版的同学也不要怕,因为5个方向初试内容一样,为了考虑到所有方向的学生,对于制版考试都是相较于基础的版型,可以总结一套常用版型的数据,考试就不用计算了(但是对应公式一定要写上)。 制版反而没什么特别的技巧,主要是对线条的把握,看的是细节与耐心。所有数据打个格子,规规整整的标好比例/规格/B/H/W……款式图非常能看出来人的水平,我考试时间太紧张了,是徒手画的款式图,效果很不理想。大家有时间尽量用尺子,画对称,可以带硫酸纸,每个考场不一样,有些会收,有些不收。三 、服装史: 今年史论115,不算高分,唐朝题又跪了,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认为某个朝代连续考好几年了今年可能不考了吧?我两年都是跪在了唐朝,写了明朝,一方面真的是今年知识量不够不知道朝代,另一方面是在猜测时候觉得不会这么巧又考唐朝吧,总要换换年代?2017是唐朝女装,2018是唐朝佛教……这血的教训同学们一定要记得,每个年代都好好准备,并且对相关的名画,名家,名言名句,都要有知识储备 服装史技巧:第一是画图题,每个年代的男女装要单独总结出来,人物大小半页A4就可以,因为考试卷面纸很多,有些一页画一个人物,我考试时一面画两个,并且写清楚对应的简述,有时间最好在拉一个横杠标明,中国服装史就写部件,比如马蹄袖/琵琶襟……外国服装史就中英文都写。考试前多默写几遍小稿,记熟练,能省很多时间。 简答题:除去上面说的知识面要广,答题首先字好看,卷面整洁干净,让老师看着赏心悦目,其次是内容要有逻辑,切忌书本上的一字不差的默写,例如题目考唐朝女装了,将书上的服饰特点直接默写不是不可以,但是分很低,要先阐述时代的历史背景文化,以及对其服饰的影响,可以多运用“一/二/三……”这样,增加文章的条理性,让老师找得分点也方便。 论述题:一定要多看书,考试无论有多少技巧,内容终究是大于形式的。多看一些论文,里面会有很多对服装历史专业的表述,中西横向纵向的对比,摘抄一些自己能用得上的。论述题考的是一个学生的想法,没有特别死的答案,要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去论述它,总结升华,所以要多准备案例,了解时尚趋势。最后,就是关于考研生活中的一点建议: 1.时间,考试时候需要带表,方便对答题节奏的把控。平时练习也尽量控制,提高速度。但是在初期,还是以打好基本功为目标,3小时练习在最后一个月冲刺时候练习。 2.打格尺,对于政治/服装史这种空白卷面,横线对于我这种字不好看就算了还写得歪的人简直是救命神器。我政治前几题都用了,后面没时间就写一起,效果真的很不一样,服装史是每道题都老老实实打横线,不算作弊。 3.研友,考研期间会认识很多志同道合朝着一个目标努力的朋友,好好相处,这时候的友谊不亚于抗战的战友,你们是同样要跨越国家线的人,相互竞争但更多的是相互帮助,鼓励,一起背书,订考试房间。 以上就是关于考研初试的一些建议,初试的分越高越好,今年压分严重,359没想到成了一个保险的成绩,之前三百八九的大神很多。希望大家对自己的要求严格一些,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拼一年命比二战要划算的多。 今年三月的复试,在招生情况没有参照不明朗的情况下,我很努力很紧张,考研英语二两年都是52,对于英语口试很恐惧,回想一下正是这份恐惧促使我认真的背每一个问题,连回答问题的表情动作都很注意,最后英语口试取得8分,非常高兴。问题都是很常见的,遇到不会的不要怯场,状态要好。 复试笔试时间比较紧张,制版专业考试内容为解释专业名词/画款式图/画传统服饰结构图,笔试最后为55分。面试时,各位专业导师坐在下面,不要怕,进去之前紧张的要死,站在那里之后反而不紧张了,按照准备的慢慢讲出来就好,老师不会问很偏激的问题,如实回答就好。还有就是要讲礼貌,进门先敲门问老师好,老师同意之后在坐下,哪个老师问问题要目光看着对方,临走时候要说再见等等,这也体现了一个人的基本素养。 初试+复试通关以后,就慢慢的等待录取通知书啦,二战考研,有无数个失眠崩溃的夜晚,但是熬过去就是黎明。希望大家都可以如愿以偿,每个付出都得到回报。美博思远艺术考研

二家之议

艺术设计考研之中国服装史考研笔记:清代服饰

整理作者:美博思远艺术考研机构-邵CM在东方土地上生活的人们,用服饰来妆办自己的身体,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和彰显着自己的身份,用服饰来标示彼此关系、融入共同的社会生活......历代服饰的传承不仅在服饰艺术上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高峰同时也像活的化石一样反映着特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和民俗......今天我们将进入Chapter10 清代服饰Point 1:历史背景①、清朝是以满族为核心建立的中国最后一个君主集权制王朝。17世纪下半叶到18世纪末,清王朝统治者按照汉民族政权形式进行运作,采取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的积极措施,并通过恢复社会秩序、重新肯定士绅在中国社会中地位等措施,同时清王朝扩大中国版图,由此出现了一个国家统一、政权稳固、社会安定、经济文化都比较繁荣的时期-“康乾盛世”。②、又是一个骑在马背上的民族入主中原,又是一场以服饰为首要臣服表征的朝代更迭。这一次,历经千余年的中原服饰系统终于轰然坍塌。留下的,只是从冕服上移植到大清帝龙袍上的十二章纹。③、在中国服饰史上,清代服饰体系是最繁缛的,服饰规章制度也是最庞杂的。尽管服饰款式形制与穿着方式不同,但以服饰等级作为重要管理手段的秩序社会,或许是任何一个统治者都无法拒绝的。三百年后,当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中央集权即将覆灭之时,断发易服的服制改革也绝不仅仅只是一场服饰革命。Point 2:清代服饰清初改制与清末易服公元1644年,满洲世祖爱新觉罗·福临率群臣于天坛既祀天地,同时宣告清王朝的建立。满洲为女真后裔,在衣冠服饰及风尚习俗方面,都保留着女真族的习惯。清军入关后,立即采用金代的作法,强令汉族男子依照满族习俗改变发式:剃去额发,结发垂辫。清朝政府还强迫汉族军民改穿满族人的服装,唯妇女、儒生、徒隶、伶人、和尚、道士以及穿婚服、丧服之人不在禁限范围之内。定都北京后,清政府将本族服装定为法服(法服:根据礼法规定的不同等级的服饰),绵延两千多年、经历变迁的汉民族冠服制度,在清代遂告终结。清朝服制拟定于入关之前,定都北京后,又吸收了部分汉族服制进行修订。沿袭了礼服、吉服、常服等制式,承袭了象征皇权的十二章纹,保留了满族马蹄袖右衽窄袖紧身直身袍的形式。公元1652年,《服色肩舆永例》经世祖钦定后颁行天下。从此,清朝服制正式确立。从整个的服装服展历史来看,清代服饰形制在中国历代服饰中最为庞杂繁缛,规章制度也多于任何朝代。对皇帝、亲王、皇后、皇妃以及百官的朝服、冠帽、饰品各有规定,根据等级、身份、场合、季节的不同,需要穿着的服装也各有不同。冠服制度作为政治体系的组成部分,成为清王朝政治、文化生活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清朝晚期,封建社会已濒临崩溃的境地。甲午战争之后,西方文化伴随着列强武力入侵向中国渗透,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890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的百日维新是近代对“衣冠之治”的第一波冲击。虽然服制改革没有以政府诏令的形式在全国推行,但是各省学堂中纷纷出现了效仿西式服装、短衣皮靴,文武无别的着装风格。此后,关于服饰变革的要求便在采用西式服装、剪掉发辫、放弃缠足三个主要方面展开。 清代男子服饰①、男子服装主要有:袍、褂、袄、衫、裤等。常服主要为褂、袍。满族袍为上衣连下裳形制。圆领或立领,衣襟有对襟、大襟、琵琶襟等,皆用纽扣系合;袍身窄紧,袍长至脚背。官员礼服是袍褂,长袍多开衩,官吏士庶开二衩,皇族宗室开四衩。②、袍服:满族开衩之袍,也叫“箭衣”。袖口装有箭袖,以便骑马射箭。为便于行动,满族袍服常有功能上的补充,如朝服腰下有襞bì积(衣服上打的褶子,泛指衣服上的皱纹),常服袍衣裾开二衩,皇族开四衩,行袍为乘骑所穿,形制同常服而长度减短十分之一,右面的衣裾下短一尺,因此,行袍又称作“缺襟袍”,下乘骑时则把这短的一尺用纽扣拴上。③、箭袖:礼服的袖口有突出其外的宛如 马蹄的箭袖,亦称“马蹄袖”。翻卷自如,既有利于在北方恶劣天气中御寒,也不妨碍弯弓射箭。清入关后成为礼服中的特殊形制,男女皆有。不与衣服相连的箭袖俗称龙吞口,穿时将其藏在衣袖夹缝中用纽扣系在衣上。 ④、褂:褂即为汉族所谓的上衣 ,褂子多穿在外,也叫外挂,颜色用石青,也叫绯色—即黑中透红的颜色,素服用元青色,即黑色。其料因季节而变,有单、夹、棉、皮。职官外褂,又在胸背正中位置,缀以补子,俗称“补褂”或称“补服”。⑤、马褂:马褂是穿着于长袍衫之外,衣长及脐的一种行褂(短褂),长不过腹,袖仅掩肘,便于骑马,故又叫“马褂”。领袖边缘多有滚边。对襟马褂当做礼服,大襟马褂多作常服。⑥、马甲:又叫背心、坎肩,有单、棉甲、纱都有,式样似马褂而无袖。清男女皆可穿,有对襟、大襟、琵琶襟诸式,且四周和襟领镶有异色边缘。最具特色的是一字襟马甲,也叫“军机坎”,共13粒纽扣。⑦、衫、袍:清代士庶常服衫、袍居多,为圆领、大襟、平袖,襟上用纽扣系结。衣长和袖宽时常更易。衫、袍颜色大多为月白、湖色、枣红、雪青、蓝、灰诸色。⑧、裤子:有单、夹、棉、皮之分,身份之人多穿于衣内,走卒农夫则穿于外,上着短衫,短袄、头戴毡帽、斗笠。北方穿着常扎紧裤脚。⑨、披领:披领形似菱角,有冬夏两种,冬天用紫貂或石青甲海龙缘镶,夏天用石青加片金缘边,男女通用。⑩、领衣:清朝礼服无领,需要在袍内另衬领衣服,领衣形似牛舌头的衣片,俗称“牛舌头”。领衣质料随季节而变,春秋用湖色的缎子,夏天用纱,冬天用皮毛或绒,遇丧事用黑。、帽:清代男子冠帽有礼、便帽之别。礼貌有二式:暖帽和凉帽。礼帽上有顶珠和花翎,这是清代特有的品级标志。暖帽中间有红色帽纬,并装顶珠,用宝石制成。、朝珠:朝珠是挂在颈项间的垂珠,随官品而用,质料各不相同,共108颗圆珠,后引垂于背后,称为“背云”。珠串上另附有三串小珠子,其中两串小珠子难在左面,女在右面,另一小串反之。、腰带:有朝带、吉服带、行带,仅朝带在版饰上及版型的方圆有定制。腰带为丝织,带色根据身份而定。腰带上除镂金衔玉,镶嵌珠宝外,还带有带扣和环。带扣用金、银、铜,考究的用玉、翡翠等。环左右用以系带帨(汗巾,因上有忠孝二字,汉族又称为“忠孝带”)、刀、荷包、觿(xi,古代一种解结的锥子。用骨、玉等制成。也用作佩饰。)清代代女子服饰1、满式女服:清代命妇冠服式样大体与男子类似,有朝褂、龙袍、蟒袍、朝服、披领、领衣、彩帨、霞帔、朝珠等。除冠服之外,满族女子日常所着长袍、马甲和马褂。①、长袍:满族女子着直身长袍,袖口平且大,圆领、右衽、捻襟,有五粒纽扣,长可掩足。长袍有二式,衬衣和氅衣,衬衣无开褉xiè(又叫开气儿,衣服有开缝没有缝合死的地方)氅衣左右开褉至腋下且纹饰华美。长袍衣领较低,后逐渐加高,无领时在颈间围一条围巾。起初腰身极为宽大,后腰身渐收。领托、袖端衣裾都镶嵌各色贴边。滚边是清女装装饰的重要元素。后期有“十八镶滚”。②、马甲:又名坎肩、紧身、搭护、背心。春秋穿的长坎肩又名褂襕。门襟有对襟、一字襟、琵琶襟、大襟等。有如意头式镶滚。马甲有无领和有领之分,高低随时令而变。③、马褂:女马褂有挽袖、舒袖之分,全身施有文彩(艳丽而错杂的色彩),花边镶嵌。④、鞋:底极高,上宽下圆,形似花盆,俗称花盆底。又有底的中部凿成马蹄式,踏地时印痕若马蹄,也叫马蹄底。2、汉式女服:汉族女子服装继承明朝服饰,以上身着袄、衫、下身束裙为主。清初有比甲、背子,后期又流行上衣下裤,此外还有一裹团、一扣钟、云肩等。①、袄、衫:清初汉族女子袄、衫以对襟居多,上有高约寸许的领子,领上装有一两枚领扣,这种领扣形似蝴蝶,多以金银做成,。清后期衣裙装束日趋繁复,女装衣袖宽一尺许,镶绣于袖端,衣缘越来越阔,花边越滚越多,从“三镶三滚”到“十八镶十八滚”。②、裙装:清初的裙子都系在上衣之内。有月华裙、弹墨裙、凤尾裙、金泥簇蝶裙、百蝶裙等。苏州妇女崇尚“百裥裙”其裙前面裙门绣花加花边栏杆,左右打细裥,数目刚好为一百。③、一裹团:妇女的便服四面不开叉者,叫做一裹团。男子亦有之,及前后不开叉者,如后世的长衫。④、裤子:清后期女子着裤子为常服日益盛行,裤子也更为华美,裤边亦有镶滚。⑤、一扣钟:一扣钟又名“一扣衷”、“蓬蓬衣”,就是今天所谓的斗篷。为御寒所用,男女都穿,官员可穿于补服之外,但蟒服不许用,行礼时必须脱去。女子所穿的一扣钟多以鲜艳的绸缎为表,以裘皮为衬。⑥、云肩:女子领下多罩云肩,自明代起已用之,形式为“四合如意”。有剪彩作莲花形、结线为璎珞,周垂排须,汉族新妇结婚者有披此者。Point 2:清文化与服饰①、清王朝时期,中国文化亦日趋保守。保守思潮开始取代明中期以后盛行的浪漫主义思潮,满族统治者和士绅阶层合力采用强硬措施,迫使民众接受旧的、以等级秩序为核心的道德原则和社会规范,传统小农经济、压抑商品生产、全面闭关自守成为明确的国家指导思想。②、保守的趋势进而表现在文化的各个领域,复古主义、禁欲主义盛极一时。至乾隆时期,明末清初的突破传统的解放潮流已成历史陈迹,文化界不再有人性的呼喊,也不再有思维的爆发。③、明朝市民文艺至清变为感伤主义弥漫,一种对人生的空幻感层层折射出一个表面繁荣平静、实际颓唐没落的时代。服饰风格受到宫廷贵族、官僚地主、商人市民审美趣味的影响,注重技巧,注重纹饰,呈现出可类比于欧洲洛可可式的纤细、繁缛、富丽、矫揉造作的风格。Point 2:清代服饰变革过程:清代帝王因其以马上得天下,所以坚持满族的紧身易于骑射的装束。清朝建立之初,满族贵族马上推行剃发制度。因南方反抗起伏不定,统治者未能强行推行。第二年天下初定,强制汉族剃发易装,掀起轩然大波,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便是强迫汉民臣服的严酷手段。民族矛盾尖锐,围绕剃发改装的斗争激烈,后为缓和矛盾,清采用了十从十不从的建议,缓和了当时的紧张局势,对中国服饰的流变有着极大的影响。清末,留学生接触到西方的文化科学,始开剪辫发穿西装的先风,后来军队和学生的服饰也逐渐采用西方服制。清王朝迫于形势,准许自由剪发,但积习太深,顽固派也加以阻挠,未能实行。意义:清朝服饰变革(以男子服饰为主)是中国两千余年君主集权制中一次大的服饰变革。统治者以强制手段迫使汉族剃发易服,并且因此杀人无数为史上罕见。此次变革是一场完全从统治阶级意愿出发,以维护其权威、征服为目的的强硬改革。“剃发留辫”、“长袍箭袖”是满族人方便骑马狩猎和保暖御寒而产生的实用性服饰形式,这次变革将一个表现民族风俗的符号最终上升为赋予政治含义的象征性符号,逐渐演变成满族征服汉族的一种政治性符号。“剃发易服”不仅是一个民族的发式风俗和简单的穿衣问题 , 而是涉及到清初政治变革和社会变迁的大问题,这种习俗和文化一旦确立为传统 , 就会有极强的传承性 , 并往往在下一次新旧交替过程中表现出巨大的惯性 , 尽管有时也会表现出某种变异性。这些惯性在民国政府“剪辫通令”下的汉族民众护卫“辫服”时的反应中得到了清晰的体现。汉从满制:虽然清朝以武力统治中原,使汉族人臣服于自己,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生产力、工艺技术和文化教育上,汉族都超过满族,并且汉族的社会制度也较为完备。满族统治者入主中原大地后,要统治比自己先进得多的汉民族,以少数民族的心态审视远远高于自己的大汉民族,忧虑汉族文化会危及满族政权也是合情合理,自然会产生防范和遏制打压甚至毁灭的心理 , 满清政府为维护其统治治地位而采取一些非常手段来改变汉族人的风俗习惯便不足为奇。满族统治集团认为从外在表现的着装形态上实行“汉从满制”是行之有效的措施,在生活习俗、文化礼仪上使其与之趋同化,让汉族人穿上满族服饰,留满族发式,遵满族习俗,这些都成为区别满汉两族的首要视觉形式和身体依据,成为征服汉人的重要手段以及汉人是否接受满族统治的身体标志,“汉从满制”的剃发留辫和穿着满服便具有了深刻的政治象征意义。Point 2:清代丝织印染清代染织工艺的空前发展,为面料的精细繁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清代三大织造江宁、苏州、杭州等。棉织业在此时有较大发展,产棉地区扩大,棉布也成为大宗出口的手工业品。清代染织工艺的空前发展,为面料的精细繁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将丝绸产品的精致华贵发展到登峰造极的程度。民间所有的面料制作也极为精美,而且种类繁多,数不胜数。当时的面料有锦、绸、缎、绫、罗、绢、绒、葛、布、缂丝、纳纱等锦中的江宁云锦更是名品。面料早期以花纹雅丽、色调清新为主,宫廷纹样配色多仿汉、晋、唐、宋各代而加以变化。纹样在继承明代纹样的基础上,更为精致细密,甚至发展到堆砌雕琢的程度,意蕴以富贵、吉祥、如意的含义居多。早期多用暗蟒、拱璧、汉瓦当纹、富贵不断、江山万代等。后期纹样日趋写实。清代的服饰是中国服饰发展的顶峰,服饰图案在这时的装饰作用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如果说历史服饰图案都有一定的发展,都有尚可创造的余地,那么,到了清代,服饰的装饰纹样就是繁杂堆砌。如果说清代服饰的发展与历代服饰也有不同的话,就是各种服饰配件的完善、图案的繁琐,以及等级观念在图案上的反映更加森严明确。Point 2:明清时期“补子”异同从补子大小上来区分:清朝的补子比明朝补子略小,明朝的补子大者达40公分,而清朝的补子一般都在30公分左右。由于清朝补子是缝在对襟褂上的,与明朝织在大襟袍上有所不同,所以明朝补子前后都是整块,而清朝补子的前片都在中间剖开,分成两个半块,宗室的圆补有的不仅饰胸,还有的饰于两肩之上。从色彩和纹样上区分:明代的补子一素色为多,底子大多为红色,上用金线盘成各种规定的图案,五彩绣补比较少见。清代的补子则大多用彩色,底子颜色很深,有绀色、黑色及深红色等。明朝补子的四周,一般不用边饰,而清朝补子的周围,则全部饰有花边。另外,明朝有些文官(如四品、五品、七品和八品)的补子常织绣一对禽鸟,而清朝的补子全部织绣单只。明清时期的“补子”是随着官职而存在的,因而受到朝廷的限制,不能大量制作。因此它有着极高的工艺价值和历史价值。

吸血鬼

服装设计考研辅导:戏说中国五次服装业变革

作者 / 宸子 美博思远服装设计考研专业学员作为美博思远艺术设计研习社研习喵的一员,本期作者宸子与你聊聊“中国服装五次变革”。作者兼运动会主持人(宸子)猜大家肯定不爱看通篇古文历史,所以开了个脑洞,还请大家愉快耐心的读历史。这杯历史我干了,你们随意!“当当当~当当当~”(运动会开幕式必备曲目)“现在向我们走来的是一号种子队!他们是先秦时期代表队,队长身穿具有时代特色的’队服’——上衣下裳,我们看到其他队员有穿着冕服的,有穿深衣的,甚至有人穿了元端……”主持人慌忙普及知识点:“还请大家注意本主持特意为大家准备的五毛钱PPT(图片按顺序排列)!上衣下裳:上衣多为交领右衽,窄袖短身(商代)和长大宽博式(周代);深衣:有直裾式和曲裾式(图为曲裾式);领口和袖口(祛):通常为宽缘;腰间:束丝织物大带,流行佩玉;冕服:由冕冠、玄衣及纁裳等组成,是帝王臣僚参加典礼时最贵重的一种礼冠,所以后有人用“冠冕堂皇”形容人人的仪态。元端:仅限天子与士大夫服用,是一种正式的上衣一种正式的上衣。穿着元端时戴冠或者弁下身则着裳。裳的颜色随穿衣者身份变,素裳规格最高(恕本主持无能没有找到元端的图片)。“下面我们有请嘉宾赵武灵王代表发言!”“本王,对,是本王,本王就是中国服装史上第一次变革的领头羊,不,人……”(主持人内心Os:请您言简意赅!)主持人听不下去,关掉某王话筒,总结:“赵武灵王发起胡服为了骑射(胡服骑射由此而来),废去下裳而着裤,因而有了第一次变革”,(内心:只涉及到军服,不知道在得意什么)“让我们把目光投向二号代表队!他们来自魏晋南北朝时期,大家看他们的男队员穿了衫、裤褶以及裲裆,而女队员穿着襦裙,深衣和帔……”主持人手忙脚乱,打开百度百科,翻出垫桌脚的新华字典(这是我主持过最难得一届):男子服饰:衫:为汉族男子服饰,主要是衫子,衣无袖端,敞口,通常制成对襟,两襟之间用襟带相连。裤褶:上衣为短身大袖或小袖;下衣喇叭裤,有在膝弯处用长带系扎。裲裆:一般前后两片,其一挡胸,其一挡背,比半臂短小,质以布帛,肩部用皮质的搭襻连缀,腰部用皮带系扎。男女都穿。女子服饰:襦裙:上俭而下丰,上衣短小,下群宽大,交领上襦,束腰较紧。深衣:与汉代差异较大,在衣服的下摆部位,加一些饰物;其特点是上宽下尖形如三角,且层层相叠。到了南北朝时期,去掉了曳地的飘带,而将尖角加长,使二者合为一体(没图,本主持乏了,请大家根据上面的深衣自行想象)。帔:始于晋代女子衣物,形似围巾。(主持人,运动会啥时候结束,我饿了)(某王,这不是刚开始吗,我作为第一次变革的领头羊……)(主持人,反手一个盐汽水飞脚)“接下来!伸出你们的双手为第三支来自隋唐时期的朋友们打call!男队员身着圆领袍衫,头戴幞头,女队员……”(哇……女队员就不一样了,唐代风格很明显啊……咳咳,这不是去幼儿园的车)“女队员身穿裙襦,半臂,披帛,头戴胡帽、幂篱、帷帽”主持人已经从筋疲力尽中清醒:圆领袍衫:上衣下裳连属的深衣制,圆领右衽,领袖及襟出有缘边。幞头:用黑色纱罗做的软胎帽(圆领袍衫旁边就是幞头)。裙襦:初唐,平民一般小袖长裙,裙束襦外,腰节线提高,收裙束至乳上,甚至腋下。盛唐后,女装袒胸(袒胸没图,本主持是有原则的)。唐时裙色以红裙最为流行,“石榴裙”由此而来。半臂:一种无袖或翻领对襟或套头的短外衣。通常袖长及肘,衣长及腰,对襟则胸前结带。披帛:通常由轻薄纱罗制成,上或印花,或加泥金银绘画。胡帽、幂篱、帷帽:胡帽是西域少数民族所带帽子的总称;幂篱、帷帽都是女子外出遮蔽容颜之物。(主持人敲黑板!)“胡服在初、盛唐广泛流行了!”(委屈的某王,就说本王很厉害的!)“请大家把目光从唐代女孩子的身上拉回来,人家不要面子的啊,我要介绍清朝队员了!清朝!清……”(微笑)“清朝的队员们穿的品种就比较多了,男队员有穿……”嗯,请大家直接看主持人的小本本~据主持人小本本记载:(清朝服饰的特点,图片依“如图”的出场顺序)男子:袍服:满族的开衩之袍,袖口装有箭袖,也叫箭衣。箭袖:礼服的袖口有突出其外宛如马蹄的箭袖,也称马蹄袖。褂:汉族所谓的上衣,多外穿,也叫外褂。其颜色多用石青(也叫绯色),素服用黑色(元青)。职管外褂,在胸背正中直接绣补子于其上(如下图-左)。马褂:长袍衫之外长及肚脐的一种短褂,长不过腹,袖仅掩肘。有对襟、大襟、缺襟。领、袖边缘多有镶滚,分阔边与狹边(如下图-中)。马甲:式样似马褂无袖,男女皆服。衫、袍:圆领、大襟、平袖,襟上用纽扣系结。裤子:有单、棉、皮之分,身份之人多穿于衣内,走卒民夫多穿于外。还有一种套裤,上口尖而下裤管平。披领与领衣:披领形似菱角,有冬夏两种,男女通服。清朝礼服无领,需要在袍内另衬领衣(如下图-右)。帽:冠帽有礼、便帽之别。礼帽暖帽和凉帽。礼帽上有顶珠和花翎,这是清代特有的品级标志。暖帽中间有红色帽纬,并装顶珠,用宝石制成。凉帽制同暖帽。朝珠、腰带:朝珠是挂在颈项间的垂珠,随官品而用,质料各不相同,共有108颗圆珠,后引垂于背后,称为“背云”珠串上还另附三串小珠,其中两小串男在左面女在右面,另一小串反之。腰带:有朝带、吉服带、常服带、行带,仅朝带在版饰上及版形的方圆有定制。腰带为丝织,除镂金衔玉镶嵌珠宝外,还带有带扣和环。女子(满族):长袍:直身长袍,袖口平且大,圆领,右衽,捻襟,有五颗纽扣,长可掩足。有衬衣和氅衣,衬衣无开褉而氅衣左右开褉高至腋下且纹饰华美。马甲:穿长袍时外罩马甲,有对襟、一子襟、琵琶襟、大襟等式样。马褂:与男式马褂类似,有挽袖、舒袖两种,女式马褂全身有文采和花边镶滚。鞋:“花盆底”或“马蹄底”女子(汉式):袄、衫:多对襟,领子高约半寸,领上装有一两枚形若蝴蝶的领扣。裙装:系在上衣之内。清初,苏州妇女崇尚“百褶裙”,另有“月华裙”“丁当裙”等。裤子:清后期女子着裤盛行。一裹圆:妇女便服四面不开叉者。男子前后不开叉者(如下图-左)。一扣钟:如今的斗篷。云肩:领下多罩云肩(如下图-右)。(主持人,请大家不要嫌长,毕竟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最后”哈哈哈哈,没错了,是最后“是民国时期代表队,他们斗志昂扬,迈着整齐的步伐向我们走来,他们身穿中山装,学生装,列宁装,旗袍,婚…婚礼服……”画风突然怪怪的,转接民央电视台,为大家打手语解释。(下面是主持人的手语粗略翻译,这年头主持人真的什么都做)(本主持相信,以大家的聪明才智肯定了解一些民国服饰了,就不列图啦)民国服饰都有西服、中山装、学生装(通常年轻学生和进步青年穿着。形制简洁立领,左胸前缀有一袋)。长袍马褂:民国时期法定礼服。民国时期马褂崇尚狭窄,一般多以黑色丝麻棉毛织品为质料,对襟窄袖,长至腹部,前襟钉纽扣五粒。长衫多用蓝色,一般是大襟右衽,长至踝上两寸,袖长与马褂并齐。袄裤:上袄下裤,通常是下层人穿着,中式裤宽大松垮;大氅:斗篷。袄裙:袄以大襟、七分倒大袖,镶滚减少,下摆圆角,裙下摆上升。“文明新装”:上穿窄而修长的高领衫袄,下穿黑色长裙,不施绣纹朴素淡雅。旗袍,西式时装,婚礼服。“本主持宣布,本次运动会圆满结束,秉承着历史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比赛结果以及比赛详情请大家仔细翻阅相关书籍,若本主持有什么说错记错的地方,请大家张贴大字报并用大喇叭重复喊7遍主持人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即可召唤出本主持为其更改”本主持PS:(本主持在这里给大家鞠躬)感谢大家还能有耐心看到这里,历史厚重,无法把所有详细内容写出来让大家了解,希望大家看了本主持的运动会之后能对我国服装史五次变革时的服饰特点能有细微了解,如有疏漏疑错还请见谅,以上!(注:上述图片均来自网络)

统待

中国服装史袁仄笔记和习题详解——才聪学习网

袁仄《中国服装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绪论1.1复习笔记考点一:走进中国服装历史★★1服装服装,俗称“衣裳”、“衣服”。它不仅起着遮体、护体、保健、御寒、防暑等作用,而且还起着装饰、美化、标志等作用,通过衣质、色彩、和造型等的变化,能够充分显示人的体态和仪容的美感,或表现人的社会地位、职业和个性。服装是一种带有工艺性的生活必需品,在一定生活程度上反映着国家、民族和时代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水平以及社会风尚面貌的重要标志。2服装的整体特点中国服装的整体特点是色彩鲜明、工艺精美、重视细节装饰,各民族服饰的风格、款式迥然不同,不同的生存环境、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审美情趣无不体现在其民族服饰中。3服装的民族性特征中国民间服饰深深植根于民间生活与民俗活动中,带着浓郁的乡土气息,生命力也非常旺盛,比如农历新年的红绒头花,端午节的老虎耷拉,情人互赠的服饰信物,用天然植物编织的箬笠、蓑衣,还有手工制作的虎帽、虎鞋、猪鞋、猫鞋、屁股帘儿等,这些服饰都具有典型的民族性特征。4服装的发展历程中国自古以来就被誉为“衣冠王国”,从“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易·系辞下》)中可见中国服饰与文明同步。(1)一千万年前,古猿人用树叶兽皮御寒、蔽体遮身。(2)几十万年前,氏族公社时期,人们用骨针简单缝纫而初具服装轮廓。(3)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氏族人和大汶口人已开始广泛种麻、养蚕,男耕女织、缝纫初兴,衣裳(服装)初步形成。比较原始的服装是无袖、无领、无裤的裙衣式。(4)经过不断地完善和改进,逐步形成各有特色的各个朝代的服装:开始讲究的商代服装;服饰齐全的春秋战国服装;分类定名的汉代服装;工艺精湛的唐代服装;品目繁多的元代服装;等级严明的清代服装;以及品种齐全、绚丽多彩的现代服装等。考点二:中国服装史中的五次变革★★★中国的服饰文化是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服饰文化。服装史专家周锡保总结了中国服装史上的五次重大变革。1战国时期这次变革是出于政治和军事的目的,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废弃传统的上衣下裳,将西北狩猎民族的裤褶、带钩、靴等服饰引入中原,其中,最重要的改革是将下裳改为裤。2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蛮夷入主中原”,民族间的交流、交融十分普遍,受魏晋玄学思想的影响,宽衣博袖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服饰风格。佛教流入中原,佛教艺术也影响着服饰形制和纹样。3唐朝时期因外来文化交流频繁,唐朝盛行穿胡服和其他受西域影响的服饰,服装样式丰富多彩,成为中国服装史上吸纳异族服装的自觉时期。4清朝时期清政府以强硬的政治手段强令汉人剃发、蓄辫、着满装,这次大规模的服饰变革使满族的服饰形式成为中国服装的主流,长辫、马褂、凉帽也成为西方人眼里的中国服饰。5民国时期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首次以西方的服饰作为中国礼服,对中国传统服饰产生深刻影响,中国传统服装审美、着装观念等深受冲击。这是最深刻的一次变革,影响至今。6总结由上述五次变革可见,中国的服饰文化并非始终保守封闭,而是不断地融合外来文化,以异族服饰丰富和完善汉文化。历史表明,任何民族都会在发展过程中与异族文化交流,“传统”并非一成不变。考点三:东西方服装的比较★★★早期西方服饰形态与东方相似,中世纪之后,欧洲推行以塑造人体美为核心的窄衣文化,东西方开始形成不同的服饰形态与审美观念。1东西方服装差异的成因东西方的民族、文化、心理因素是造成二者服装差异的主要原因,历史、地理、气候等客观因素也会造成东西方对服装功能需求的不同。(1)西方文化将人与自然置于对立面;而东方文化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长期受封建文化影响。(2)东西方地理和气候的差异,导致生存需求的不同,对服装宽松度和材质的取向也不同。2东西方服装的差异(1)服饰形制西方在服装样式上突出人体特征,强调性别差异;而东方受长期的封建文化影响,在服饰中弱化人的本体,模糊性别。(2)服装材料不同的地理气候条件决定了东西方服装的材料也多有不同:①东方普遍采用吸湿性、透气性强的纤维材料,如丝绸、麻、棉。②西方则更多采用保暖性强的羊毛纤维。(3)服装裁剪技术由于功能审美的不同取向,东西方服装技术采用不同的结构、裁剪、装饰等工艺手段:①欧洲采用窄衣文化,在裁剪上采用“省道”技术,服装立体,趋向贴身、合体。②东方服饰始终采用平面剪裁的方法,使服装宽松舒适、飘逸自如。考点四:中国服装史的研究现况★★★中国服装史研究始于20世纪50~60年代。1《中国古代服饰研究》20世纪80年代,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是中国服装史研究领域的起点,全书对中国古代服饰制度的沿革与当时社会环境的关系,作了广泛深入的探讨。见解独到,至前人未至之境,发前人未发之论,为沈从文从事文物研究以来成果之结晶。该书在学术界享有崇高的声誉,是目前最具权威的服装史论著作。2《中国历代服饰》20世纪80年代,、高春明的《中国历代服饰》以文物为依据,结合文献记载,综合比较和介绍了中国历代的服饰沿革、服饰特点和服饰制度。全书图文并茂,是中国服饰史著作中最受欢迎的读本。本文由才聪学习网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生而长大

北服服装设计考研初复试第一 艺术设计考研是一种修行

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设计与创新初试第一 综合第一大家好!我是美博思远2018届学生王馨,今年顺利考入北京服装学院服装专设计与创新专业。 考研的日子就这样结束了。 真正塌下心来备考是在大四刚开学的时候,那时候返校回到寝室之后发现空无一人,后来才知道室友们都去图书馆复习了。那个时候我就深深意识到,考研的大幕已经拉开,战鼓已经敲响,我必须百分百地投入到备战之中,因为我害怕,害怕在发表成绩的那一天,我是哭着度过的。 毫无悬念的,我的流水账生活就这样开始了:早九点到图书馆学习,中午休息两个小时,晚上十点闭馆回寝,洗漱完毕后在寝室楼的自习室画画,大概十二点回去睡觉,每天大概学习十二个小时左右。我不喜欢起太早,曾经试过两次六点起床,结果一上午在图书馆都昏昏沉沉,所以还是算了。我会给自己制定长期的计划和每天的任务量,一天下来任务完成就可以了,我不喜欢在固定的时间学习哪门科目,特别死板。日子都已经这样千篇一律了,要是“课程表”再一模一样估计没等考试我就无聊致死了。 关于四门科目的复习,我想把我的一些小经验偷偷告诉大家,但学弟学妹们要记住:别人的学习方法说得再“天花乱坠”那也是别人的,真正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服装史:服装史必须要背,这是毫无疑问的,谁都逃不掉这一关。对待中国服装史,我是按照每个朝代的历史背景、文化、服装形制,传统工艺顺序记忆;对待外国服装史,基本就是历史背景、服装形制、配饰外加各种艺术风格,各种运动。但是考试的时候我们不可能就只是单纯罗列这些知识点,这只是第一步。 第二步,等到这些基础知识烂熟于心之后就要学会将这些琐碎的点组成一段文字,像是写一篇简短的小文章一样,每天一个中国朝代,一个外国时期这样默写,要达到别人问你一个朝代你大脑中就有一个清楚的框架的程度。第三步,做历年真题,模拟实战,补充自己的不足,考试不会问请你写出唐代的服装形制这种问题,它会换种隐晦的方式,你要明确地知道你要答什么。 此外,服装史还有画图题,不要轻视,建议背诵每个朝代服装形制的时候顺便就把图画下来整理成一个本子,时常画一画加深记忆。效果图和制版: 学习效果图这门科目一定要稳扎稳打,夯实基础,不要着急,人体画好了再穿衣服,试想一个扭曲的人穿得再美也会觉得奇怪。其次就是要不厌其烦地反复练习,量变引起质变,当然你不能盲目地刷数量,要学会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改正,这样才能有进步,让数量的积累变得有意义。效果图每天都要练习,我大概是两天完成一张A3的画,最开始临摹一些自己比较喜欢的风格的图,后来就需要自己找秀场图练习,可以按照职业装、休闲装、运动装、礼服等几个大类练习。 我觉得制版的学习是一个由难而易的过程。最开始学习的时候大家都会感觉很迷惑,但是不久就会豁然开朗。这里有几点小建议,大家不妨看看对自己是否有帮助: 一、上制版课时要注意记步骤,因为初学者很难一次就能清楚地记住绘图的先后顺序,没有步骤的话复习笔记的时候就很困难。 二、当天就整理好笔记千万不要拖,每天都要复习前一天的内容。大家不要觉得麻烦,千万不要学完就把笔记扔一边不管了,等你再想捡起来那是相当浪费时间,会像看天书一样,事倍功半。 三、注意画面流畅,线条干净。在作图中不断总结一些小问题,例如:复杂的弧线怎么画圆顺;怎样不把纸弄脏;标记的数字和文字怎么写、写哪里更美观等。这都是一些小细节,但大家也不要忽视,一幅精致的作品是一个个完美的细节组成的。英语: 我考的是英语二,考了78分。因为英二的真题比较少,我觉得不太够做,所以最开始复习时主要做的是英语一的阅读部分。最开始做阅读要精做,我平均一天做两篇阅读,做完后每段每句都要翻译(简单地句子口译,复杂的、结构混乱的句子或者生词很多的句子单拿出来整理到一个本子上,旁边标注知识点,时常复习。)英一的阅读都精做之后,自己的词汇量增加不少,语感也有了较大的提升,这个时候再做英二的阅读会轻松很多。 这种感觉就像是一个腿上绑着沙袋的人每天跑步,跑了一个多月,突然有一天,他把沙袋都扔掉再跑的时候,就会觉得脚底生风,健步如飞。作文一定早点复习,拜托,别等到最后剩一个月的时候手忙脚乱。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临时抱佛脚分数不会太高。最开始我是大小作文各背了十篇左右(讲真,背完了大部分都忘了,而且自己写的时候总想不起来好句子),后来发现机械背诵没用,必须边背边练习,形成自己的模板,具体方法就是: 第一段都是分析图表,背下来两种分析方式就足以了; 第二段,从优秀文章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用的原因或者意义总结出大概二三十条,考试的时候加以修改就可以了; 第三段,自己要总结出来比较高大上的万能的结尾句,最好再结合文章谈一谈自己的看法。虽然说盲目地背诵没有用,但是千万别一点也不背啊!背就要背自己能用得上的最最精华的部分,这样效率高节省时间。至于其他的题型新题型,翻译,完形填空,大家就要根据自己的水平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大概说一下,新题型很简单,最好得满分。英二翻译主要看重语句是否通顺,别写出来的句子自己读着都别扭。完形填空别放弃了,如果水平还可以就能拿个七八分,稍微弱了一点的同学也挨个空看看,实在不会再蒙。政治: 政治没有什么特别想说的,我高中是理科生,大学是工科生,文科和我沾不上什么边儿。我对政治了解的不是很多,也不喜欢背,(捂脸)但是没办法啊,考试就是考,该学的还是得学。做题顺序是肖秀荣一千题,历年题的选择题,各大机构押题卷子(肖八肖四等)的选择题。 大题就是背了肖四还有网上各种押题的重点句。(没有一字不差地背诵,文字性的东西太多了,要是都背下来我会疯,只背了每道题的关键句)考试的时候注意写满(写不满就合理地摘抄材料再融入自己背诵的内容)、分点、字一定要工整,如果字还好看那就更棒了,锦上添花。 人生中我最讨厌的两个阶段:一是高考,二是考研。但我觉得这也是人生中最有意义最难忘的日子,人生总要有点坎坷,太平坦的日子过于平淡,索然无味。不管怎么样,做了决定就义无反顾地走下去吧,你想要去看绝美的风景,注定风雨兼程。美博思远艺术考研

变身

用100天完成艺术设计考研的艺术考研玩家

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设计大家好我是美博思远2018届学生Crystal,今年顺利考入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设计专业,下面我按照我的学习方法聊一聊一些关于这所学院的考研经验。 除去被录取的喜悦,也想对考研经历做一个复盘,这是对自己的总结,也希望可以对学弟学妹们有些帮助。 考研就像一个通关游戏,一定要有目标,一个无论路上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咬牙坚持的目标。这有多重要呢?在无数个崩溃的时候,这就是你坚持下去的最后一根保险丝。所以,大家一定要想清楚呀,可以为了提升学历,为了更好的平台,为了不那么快社会工作,为了…… 先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方便大家参考。我是二战考上北服的,本身基础不是很好,英语没有过四级。两年的经验合在一起写了,对于基础差的同学帮助可能会大一些。第一年308,二战359,政治52 62,英语52 52,手绘115 128 服装史89 115。去年九月半开始辞职复习,100天内根据一战的缺点不足,针对性的制定了复习计划,大家也要根据自己的优缺点制定适合自己的。 首先是公共课,英语和政治可以买一些网课,各大机构的风格可以稍微听一下,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有些老师讲课幽默,听课不困,但是听完可能对段子印象更深,有些老师可能稍微带口音,听起来费劲。不要太相信网上神化某个老师或机构,一方面是老师的输出,另一方面每个人接受能力不同。 政治第一年我什么机构题都做了,但是不深入,分数不理想,第二年主攻肖1000(2017刷两遍2018刷两遍),肖八主要刷选择,肖四背+默写N遍,肖大神两年都压中题,虽然不能逃过答案在材料中的命运,但是见到卷子会感觉很熟悉,肖四大约三四万字,一定要背,考试时候才不会没话写,知识点我看的是风中劲草,肖老师的太厚看不下去。 虽然分数提升幅度不是很大,有些同学考前突击都会比我分数高,但是一分努力一分收获,若同学基础像我这么弱的,可以取得保险分数,基础好的认真复习会有更好的结果,而且政治等肖四考前突击,那么多陌生的信息量很难短时间接受,会非常辛苦。 英语小白两年52不退步已经很开心了,甚至不敢去查分,以为分数重复错了。基础弱的可以像我一样主要将真题刷N遍主要是阅读,提前预备作文模板,总结一套,我是参考市面作文书变为简单句来背的。基础好的可以参考我男朋友的办法,英语一83,扇贝刷单词,熟悉真题阅读,近十年大小作文仿写。英语和个人基础有很大关系,没办法短时间突击,大家要早早踏实学习,其次是关于专业课:一、手绘: 今年是专业更改名称的第一年,卷子和题目都有很大的改动。以前的卷子是一张大约4开画板的纸,答题在一面上,左边是画效果图,右边制版。今年变成两张A3纸,一张效果图,一张制版,右上角写专业名称,左下角为个人信息,最后会被胶带缠上,最好不要在这个区域答题。题目更是出乎意料的考了一个角色(女主持)的正背面效果图,有些同学当时对题目理解有误,没有画背面效果图,有些同学看懂了,但是对背面的效果图也不是很熟悉。 我手绘基础很差,两年加一起画的效果图都没50页,不是画的很丑比例不对,是画画很拘谨,不太懂得笔触,手绘简单来说就是比例动态没问题,就是效果不大出彩,感觉这次是靠着卷面完整度得分。针对手绘除了老师教的几个大类型需要画熟练(运动/传统/礼服……)之外,有几个小技巧可以分享给大家: 1.设计说明提前准备,内容最起码要有条理,不要给人感觉是现场随便组织的话,字写得漂亮,有时间可以简单打几条横线,不打也无所谓,只要整齐就好。我是按照灵感来源,色彩,款式,以及着装场合等写的,内容逻辑还行,但是字迹并不是很好,字写的漂亮无论在哪个科目都是加分项。 2.遇到题目中出现“纹样”的字眼,展现设计“图案”的,在设计图旁边画一个5*5cm的小正方形,将图案放大画清楚,显得很精致,具体大小要根据你卷面比例调整。例如这次题目中要求是带有中国传统元素女主持,可以表现纹样。我就选择了传统的海浪纹,在效果图中局部运用一下,为了节省时间画的比较大概,但我在旁边空白处拉横线,画小格子将图案放大很仔细的画了一遍,并表明使用海浪纹的元素。 3.把马克笔或者其他作画颜色排列好,要熟悉,考试不允许用色卡,收上去否则算作弊。淘宝搜马克笔盒子,可以按常用顺序排好配色,考试哪怕收了色卡也不慌张。马克笔自带的笔袋没办法固定每只笔的位置,在考试时候找颜色是很浪费时间的。 手绘不限制用具,马克笔,水彩都可以,可以多买一些手绘书籍临摹,前期大量的临摹学习,找到画画的感觉,后期在重点默画。考试尽量不要用大家都临摹烂大街的图,很容易撞,要准备自己的模板,找一些秀场图或者自己修改。二 、制版: 根据刘老师TPO书本目录,每个大类准备一到两个的基础版型,不需要特别难很复杂的,否则很容易画不完。在基础版画熟练的基础上,在练习一些变形。本专业有制版基础的同学,需要将线条画的精致(干净and流畅and层次分明),提高自己的速度,多留一些时间将款式图也尽量画的精致。跨专业刚学制版的同学也不要怕,因为5个方向初试内容一样,为了考虑到所有方向的学生,对于制版考试都是相较于基础的版型,可以总结一套常用版型的数据,考试就不用计算了(但是对应公式一定要写上)。 制版反而没什么特别的技巧,主要是对线条的把握,看的是细节与耐心。所有数据打个格子,规规整整的标好比例/规格/B/H/W……款式图非常能看出来人的水平,我考试时间太紧张了,是徒手画的款式图,效果很不理想。大家有时间尽量用尺子,画对称,可以带硫酸纸,每个考场不一样,有些会收,有些不收。三 、服装史: 今年史论115,不算高分,唐朝题又跪了,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认为某个朝代连续考好几年了今年可能不考了吧?我两年都是跪在了唐朝,写了明朝,一方面真的是今年知识量不够不知道朝代,另一方面是在猜测时候觉得不会这么巧又考唐朝吧,总要换换年代?2017是唐朝女装,2018是唐朝佛教……这血的教训同学们一定要记得,每个年代都好好准备,并且对相关的名画,名家,名言名句,都要有知识储备 服装史技巧:第一是画图题,每个年代的男女装要单独总结出来,人物大小半页A4就可以,因为考试卷面纸很多,有些一页画一个人物,我考试时一面画两个,并且写清楚对应的简述,有时间最好在拉一个横杠标明,中国服装史就写部件,比如马蹄袖/琵琶襟……外国服装史就中英文都写。考试前多默写几遍小稿,记熟练,能省很多时间。 简答题:除去上面说的知识面要广,答题首先字好看,卷面整洁干净,让老师看着赏心悦目,其次是内容要有逻辑,切忌书本上的一字不差的默写,例如题目考唐朝女装了,将书上的服饰特点直接默写不是不可以,但是分很低,要先阐述时代的历史背景文化,以及对其服饰的影响,可以多运用“一/二/三……”这样,增加文章的条理性,让老师找得分点也方便。 论述题:一定要多看书,考试无论有多少技巧,内容终究是大于形式的。多看一些论文,里面会有很多对服装历史专业的表述,中西横向纵向的对比,摘抄一些自己能用得上的。论述题考的是一个学生的想法,没有特别死的答案,要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去论述它,总结升华,所以要多准备案例,了解时尚趋势。最后,就是关于考研生活中的一点建议: 1.时间,考试时候需要带表,方便对答题节奏的把控。平时练习也尽量控制,提高速度。但是在初期,还是以打好基本功为目标,3小时练习在最后一个月冲刺时候练习。 2.打格尺,对于政治/服装史这种空白卷面,横线对于我这种字不好看就算了还写得歪的人简直是救命神器。我政治前几题都用了,后面没时间就写一起,效果真的很不一样,服装史是每道题都老老实实打横线,不算作弊。 3.研友,考研期间会认识很多志同道合朝着一个目标努力的朋友,好好相处,这时候的友谊不亚于抗战的战友,你们是同样要跨越国家线的人,相互竞争但更多的是相互帮助,鼓励,一起背书,订考试房间。 以上就是关于考研初试的一些建议,初试的分越高越好,今年压分严重,359没想到成了一个保险的成绩,之前三百八九的大神很多。希望大家对自己的要求严格一些,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拼一年命比二战要划算的多。 今年三月的复试,在招生情况没有参照不明朗的情况下,我很努力很紧张,考研英语二两年都是52,对于英语口试很恐惧,回想一下正是这份恐惧促使我认真的背每一个问题,连回答问题的表情动作都很注意,最后英语口试取得8分,非常高兴。问题都是很常见的,遇到不会的不要怯场,状态要好。 复试笔试时间比较紧张,制版专业考试内容为解释专业名词/画款式图/画传统服饰结构图,笔试最后为55分。面试时,各位专业导师坐在下面,不要怕,进去之前紧张的要死,站在那里之后反而不紧张了,按照准备的慢慢讲出来就好,老师不会问很偏激的问题,如实回答就好。还有就是要讲礼貌,进门先敲门问老师好,老师同意之后在坐下,哪个老师问问题要目光看着对方,临走时候要说再见等等,这也体现了一个人的基本素养。 初试+复试通关以后,就慢慢的等待录取通知书啦,二战考研,有无数个失眠崩溃的夜晚,但是熬过去就是黎明。希望大家都可以如愿以偿,每个付出都得到回报。美博思远艺术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