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考研可谓是辛苦而且压力又大,好不容易经历完一个高考,结果又迎来第二个“高考”,对于这些考研的大学生来说简直就是拼尽全力挤进考研大军中,而在2019年考研报名人数达到290万,这是有史以来人数最多的一次,可见其中的压力有多大,那么如此大的压力下为何还有如此多的大学生挤入考研大军呢?据调查,考研学生大多为了这四个原因。第一,提升学历这类学生达到所有考研学生中人数的58%,很多的大学生认为以本科生的学历去找工作的话,不仅找不到好的工作,必须要面对非常激烈的竞争压力,对此他们通过考研来提升自己的学历,用的话在寻找工作时又多了一份敲门砖。第二类是名校情结何为名校情结?当时在高考时很多的学生因为没有考到理想的大学,因此想通过考研再一次考上自己心目中理想的那所大学,据不完全统计,对于这类学生占总考研人数的20%。第三类为就业缓冲就业缓冲指的是很多的大学生,因为在大学毕业时没有想到更好的去路,也不打算毕业后就去工作,因此他们想借助考研来缓解自己心中的迷茫,这类学生的话大多都为女学生。第四类为热爱科研这类学生的话占到总考研人数的6%左右,对于这类学生来说他们在大学学习成绩非常优秀,个人有高尚的情节,以及对科研方面非常的感兴趣,因此他们选择毕业前考研。去调查采访大部分的大学生想法是当时高考时所填专业以及学校并不是非常的确定,导致他们一上大学之后就非常的后悔,对于学校以及专业并不是非常的满意,因此他们会选择考研。从研究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其实都是因为专业以及学历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选择考研。因此很多的考研师姐建议:高考过后填志愿,千万要选对专业,以及你自己满意的学校,这样的话就不会导致你毕业后找不到自己喜欢满意的工作。对此,笔者建议:考研并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考研是一条非常好的出路,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是第二次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当你毕业后,对自己的未来有很多不确定性时,那么考研将是你非常不错的选择。对此你有何看法?欢迎留言评论
近几年考研人数激增,而考研的主力军一直都是普通高校的学生,因为本科学历难以满足他们的就业需求。但正是因为本科学历或许不是很有竞争力,因此考研时应该选择一所比较好的211985高校,这样似乎更加的合理一些。而现实却是有一部分考研学生的第一志愿便是二本院校。那么为什么一部分考研学生的第一志愿就是二本院校呢?原因很无奈!原因之一:大学四年荒废,无法保证复习的效果。在普通院校读大学,你一定会有这样的感受,那就是在众多学生中找到一个学霸极为难,但是在众多学生中找一个不学习的却是极为的容易。这是很多普通院校学生的常态,因此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学期间没有很丰富的学业成果,甚至是没有一点的专业知识积累。同时选择考研也是因为马上要毕业了,一方面是找不到工作,不知道路在何方,所以先考研;另一方面是在大学期间,挂科次数太多,很有可能拿不到学位证和毕业证,于是选择考研,这样就还有希望拿到这两个证书。在这样的状态下,报考普通二本院校的硕士研究生似乎更加的有现实意义,一方面是这些学校的要求较低,门槛不高,机率更大一些;另一方面是学生只求考上,只求有学读,于是普通二本院校也成为了考研的目标院校。原因之二:211985这样的高校,门槛高,要求细致。在考研中绝大多数的985高校都是34所自主划线院校中的一员,先不说其试题的难度,仅仅是从其需要通过的各种分数线就令很多考研人望而生畏,例如需要通过国家线、复试线、英语和政治的单科复试线以及二级学院的复试线,只有顺利的通过这些分数线方可获得复试机会。再有这些高校非常重视学生的生源,如果你是“双一流”高校的学生那么你在复试中便天然具有优势。此外,对考生的本科经历有很强的关注度。例如四六级有没有通过、有没有学干经历、有没有参与过课题和有没有自己的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所以,这些学校对考研学生的要求不仅仅是你考研这场考试考的怎么样,同时还关注你大学四年的表现如何,只有两方面都比较好时,我们才大概率的有希望被录取。那么面对这样的高门槛,高要求,身为普通院校的学生必然会有一部分学生,根本不会考虑这些高校,毕竟可望不可即。总之,虽然有一部分考研学生的第一志愿依然是普通二本院校,但你不得不承认的是,在考研这场战役中,只有你顺利的被录取了才能称之为是胜利者。即使你报考再好的高校,没有被录取,那就是失败者。
无论是高考志愿填报还是考研择校,城市要素通常都是考虑的第一原则。一、为什么城市要素是第一原则?有人说本科在哪儿上学并不代表你就要留在哪里工作、生活,但是,你研究生在哪儿上学你大概率就会在这地儿工作、生活(至少是一段时间),而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深究。研究生阶段与本科阶段最大的一个区别,便在于自身专业知识的精细化与自身职业定位的形塑化。这是因为进入研究生阶段后,无论是你的导师,还是授课老师,都会对你的专业学习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指标,而基于此,你也将会对某个方面的知识学得更加深入与透彻(当然同时也会导致知识的广度暂时无法兼顾)。再加上法学本身就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随着专业知识的扩充,实践方面的需求也逐渐萌发,而与此同时,你将会接受在当地工作、生活十几、二十几年的老师们的传道授业,他们除了会给你讲解法学理论方面的知识,而且大多还会结合当地的一些自己亲身经历过的研讨、案件予以展开分析,从案件中的“事实”到案件外的“事实”,在这个过程中,你将会了解到极具“地方性知识”的相关内容。因此,当你选择一个城市后,在生活、学习、实习等过程中,你将会逐渐融入这个区域的社会中,在这个过程中你会认识一些前辈、同行或者朋友,在交流过程中你会逐渐扩展当地的人脉,也对当地的某些职业、某些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伴随着对这些事情的熟悉,也为你今后在当地发展奠定了很不错的基础,而这些基础是那些即便学校比你优秀、但并非在当地读研的同学所无法比拟的。二、城市并非越“大”越“好”有人说当下的中国,发展很快,但是最大的问题就是非均衡性发展,确有一种一线城市比欧洲,西部农村比非洲的景象。因此,发展不平衡所带来的问题就是大公司、非政府组织、人才、良好基础设施等要素的集中,而这些要素的集中又会使得信息更加集中,一旦信息集中之后,选择成本就会下降,导致选择错误的客观因素也会减少。因此,优先选择高校林立、交流互动频发的城市便成为优先之举,而一个城市只有一座本科高校,也许你是当地人眼中的骄子,是当地企事业单位招聘员工绕不开的单位。但是这种缺乏交流的生活环境只会让你的眼界越来越狭窄,误以为世界本该如此。上述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尤其是对于高考考生填报大学志愿时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但是,对于考研考生来说,其合理性貌似并不充足。作为研究生,个人可自由支配时间并没有本科期间充足。也许有人会问,本科要上的课比研究生多,那为什么可自由支配时间还少了呢?答案很简单,本科阶段的课程,往往是老师单向输出,同学们上课记一下笔记、下课后提几个问题,很少会有布置具有一定难度作业的本科课程。因此,本科阶段下课后的时间是完全属于你自己支配的,选择去图书馆、去操场还是出去玩,选择看书运动还是去其他学校听讲座,都取决于你自己的合理安排。而研究生阶段不同,特别是针对学硕的同学,课业压力本身就比较“沉重”,再加上跟着导师做课题,或者自己选择实习等原因,下课并非真正的“下课”,在课后的时间中,每个人往往在自己选择的规划里继续“上课”,将这些事情能应付得过来已实属不易,可以完全掌控则根本不可能(小编在此仅讨论大概率下的情况)。由此可知,即便建议去大城市的理由,听起来多么合理、多么美好,但现实却往往是残酷的,大部分同学其实不一定有时间去做这些事情(并非他们不想,而是真的没时间、没精力)。-本文首发于青法在线公众号
眼下考研报名已经结束,距离2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仅仅剩下最后不到50天的时间了。完成考研报名的小伙伴们一定都清楚,考研和高考填报志愿存在很大的区别。在高考中,大家需要根据自己的成绩排名来挑选心仪的院校,而且一次可以选择6~12个平行志愿。而到了考研,大家只能报考一个志愿。虽然20年考研的报名总人数还没有正式发布,但是很多机构都预测今年将会突破330万,达到报名人数历史之最。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大家只能报考一所学校,那么假如我们没有被目标院校录取,反而被心仪院校拒绝了,应该怎么办?今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这个话题。即便没有被心仪院校录取,我们仍然有机会通过考研调剂,成为一名研究生在考研报考时,不少同学都将目光聚焦在了名校上,认为考研就要冲击名校,以圆了自己的名校梦想。但毕竟名校的招生名额有限,而且有一半左右的名额都已经留给了推免生,大部分报考名校的小伙伴,最后都有可能面临着被心仪院校拒绝的风险。不过大家没有必要过度焦虑,只要我们能够在最后的冲刺期稳住状态,调整心态,按部就班复习,是有很大的希望可以考上名校研究生的。即便是到了最后,大家的成绩没有达到名校的自划线,或者在复试中被刷掉,仍然可以通过参加调剂的方式,成为一名研究生。一般来说,考研调剂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校内调剂,第二种是校外调剂。校内调剂的要求比较严格,如果我们达到了标准,可以调剂到名校的其他专业就读研究生。相比之下,校外调剂的选择面就很广了,我们可以选择的学校也很多。考研并不是我们唯一的出路,省考、事业编考试都是不错的机会如果大家的成绩没有过国家线,不能参加考研调剂成为一名研究生,并不意味着我们的人生就“完蛋了”。其实考研只是人生中众多道路中的一条,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即便是考研失利,被心仪院校拒绝,我们仍然有很多路可以走。虽然大家因为考研,错过了国考,但是这并不影响大家参加省考和事业编考试。如果你因为错过了太阳而流泪,你也会错过满天的繁星。过完年后,很多省份都会发布省考公告,以及事业编招考公告,这些都是值得把握的好机遇。有时候考研的目标是为了就业,那么我们完全可以先找到一份好工作嘛。抓住春招的“小尾巴”,先找一份心仪的工作实现经济独立,未来再去尝试考研考研的复试工作,一般是在每年的3~4月份举行,这一时期如果大家已经明确得知,自己没有被心仪的院校录取,并且也没有很好的调剂机会,不妨就先去选择就业吧。大学毕业后,即便是父母愿意给我们提供经济支持,但是我们作为一个成年人,应该要自己工作,实现经济独立养活自己了。这一时期恰逢春季招聘的末期,我们可以趁着这一机会,去找一份不错的实习,争取留在一家大企业。至于考研的梦想,当然还是要坚持的,不过等大家经济独立后再去参加考研,压力就小了很多,心态也可以放得更轻松了。人生道路千万条,考研只是其中之一。考上研究生,并不代表着我们就一定能走上人生巅峰,只意味着我们要去一个新的城市,开启新的求学旅程。即便是没有被心仪院校录取,也仍然有很多机会可以选择的。考研最后冲刺期,大家打起精神来,祝愿每一个考研的小伙伴都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
考研一志愿院校选择的依据是什么?很多时候,它不单单只是在衡量自己的实力之后作出的决定。因为对本科生来说,尤其是考研的本科生来说,彼此之间纵然有差距,这差距也不会很大。因为选择考研并把211院校作为目标的,主要是本科为普一普二的大学生,顶尖985/211的考生反而占比很小。在这种情况下,将一志愿定为211院校的考生,很多时候更是源于一种名校情结,源于一种对更好条件的追求,才做出了这种决定。按正常情况来说,目标为211院校的考生,在冲刺院校线(学校自身根据过线名额划线)失败,却又过了国家线的情况下,会降一个档次调剂到普通本科院校。而目标本身就是普通本科院校的考生,很难调剂到211工程高校。然而,自国家教育部处于公平公正的考虑,规定所有高校在调剂的时候必须严格按照分数高低遴选考生进入复试的情况下,很多一志愿为普通本科尤其是初试科目中不包含数学的考研人就有了在调剂时向211工程院校冲刺的机会。考研的试卷通常为四门:思想政治理论、外语(多数是指英语)、数学(或者文科专业课)、专业课(或指专业课二)。在这四门科目中,政治、外语与数学往往是国家统一出题,专业课由院校自己出题。初试科目不含数学的话,两门专业课(合计300分)都是由学校自己出题,也由学校自身组织批改。出于公正考虑教育部要求学校调剂时安分选人的本质是好的,但对于初试不考数学的考生就不那么友好了……首先,各个院校出题难度是不同的,再者改卷的松紧程度往往也有不少差别。211院校,尤其是其某们学科在国家第四次学儿科评级较高的院校,在该学科方面给分通常是比较严谨的,试卷难易程度每年也比较稳定。但是普一普二院校(甚至包括极少数211院校中学科评估登记较低的专业)就不一样了,他们的卷纸往往难易程度波动较大,给分也更加宽松。这时一名一志愿211的考生与一名一志愿普一的考生,公共课可能相差不大,但专业课能拉开数十分的距离!在这种情况下,调剂时完全按照分数筛选考生真的就很容易出现问题。在今年,这种例子在公共管理专业中就很显眼。包括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在内的部分院校,专业课能给出145+乃至150分满分(高考时全国考生那么多也没见几个人语文满分……)的成绩,使那些公共课并不非常突出的考生总分一下达到了400分以上。而贵州大学、广西大学、福州大学等院校公共管理专业流出来的调剂名额就在以初试分数论高低的情况下由这些人轻松摘走了。那么,参照这种例子。对于实力不是很强,且对一战上岸211没多大信心的考生来说,他们是否可以选择一个一志愿给分向来很宽松的普通院校,然后放弃一志愿这个普通院校或者把它作为候选,然后调剂进入211高校就读呢?或许对于部分人而言这是个更为合适的进入名校方式?
大家都知道当考研第一志愿被刷掉的时候,可以填三个平行志愿的考研调剂,有点类似于高考的征集志愿,主要是对第一志愿不能录取的一种补充。但是有很多同学却没有正确理解考研调剂,简单一点来说,第一志愿报考院校就像你的初恋,当你的初恋抛弃你的时候,你去寻找调剂学校就像找备胎,这个时候学校和学生之间是双向选择的关系。调剂生和第一志愿报考生是处在不同待遇的竞争中。基本上所有的学校都有一个潜规则:首先满足第一志愿报考生的招录,然后再考虑调剂生,无特殊情况不得刷掉第一志愿报考生而去录取一个调剂生,甚至有的学校会出台一些相关的规定,来鼓励学生报考自己学校的研究生,提高报考率。为什么会这样呢?要知道学校的每个硕士点,每隔三年都会进行一轮评估,而第一志愿报考率,是硕士点评估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如果一个硕士点常年报考率不足,要靠调剂生来满足招生要求,那么在评估的时候,这个硕士点就会受到影响。所以很多学校,对第一志愿报考生和调剂生是分开对待的,就拿研究生奖学金来说,首先满足第一志愿报考生拿到一等奖学金,其次再考虑调剂生。也就是说调剂生的分数比第一志愿报考的同学要高,但是第一年在评选奖学金时,获得的奖学金等次却低于第一志愿报考生。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调剂生是受到一些限制的,谁叫你第一志愿没有报考人家学校呢?说这些的意思是告诉大家,调剂的时候我们应当放下身段,并不是以你的考研初试成绩论英雄。那么在考研调剂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哪些呢?小编给大家6条建议:第一条,考虑从热门专业调剂到冷门专业。热门专业自然报考的人多,保研的加上第一志愿上线的多了就基本上没有调剂名额了,相对来说只有那些冷门的专业会拿出部分调剂名额。其实一个专业是热门还是冷门要结合自己的兴趣来考虑,有的专业你读的时候是热门,等到你毕业那天,也有可能就变成了冷门。第二条,考虑同一个大学科下不同专业之间的调剂。举一个例子,法学专业研究生很多人都会选择诉讼法、民商法,相对来说法理学、法制史这些专业就比较冷门。在历史学院中历史学当然是热门,考古学就相当冷门了,如果学校能够录取你,但要把你调剂到冷门专业,其实也是值得考虑的。第三条,考虑接收不同录取单位。有很多科研院所也是招生研究生的,但是他们招生的人数不多,也不够知名,很多同学不知道,所以相对来说竞争力比较小,事实上这些科研单位的科研能力和今后就业的方向都不错。还有一些学校,由于宣传力度不够,或者所处的地理位置相对偏僻,这些学校也可以作为调剂生重点考虑的对象。第四条,考虑学硕向专硕方向调整。在研究生考试中,学硕的考试难度比专硕要大,所以学硕可以调到专硕,但是专硕不能调到学硕。就读研的体验来说,大部分学校学硕和专硕的上课老师都是差不多的,甚至培养方案也没有很大的区别,毕业之后找工作,有些用人单位更倾向于招专硕,就算以后想考博士也不受任何限制,这一点值得大家重点考虑。第五条,考虑调剂到西部和地区的学校。“北上广”大城市的学校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报考的人也多,而新疆、西藏、甘肃、广西等这些地区有些大学也相当不错,调剂选择去这类学校,反而有更大的竞争优势,值得同学们重点考虑。第六点,考虑全日制调剂到非全日制。自从工程硕士取消以后,现在很多大学都办起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模式,非全日制的同学生也可以拿到双证,上课时间也相对比较灵活。但是非全日制的同学不能享受国家给予全日制研究生的相关奖励政策,比如没有奖学金助学金,学费也比较贵,所以这条建议只是针对不想二战的同学的保底选择,请大家谨慎考虑。研究生调剂打的就是一场信息战,争取的是时间,我们要时刻关注目标院校发布的调剂信息,第一时间跟学校取得联系,通过多方的途径打听有没有调剂的机会,让自己能够顺利考研上岸。
考研第一志愿若被刷掉,还可以参加调剂吗?调剂越早参与越好吗?调剂的前提就是,初试分数上了国家线(包括总分线和单科线),然后选择还有调剂名额的院校进行调剂。既然能进入第一志愿院校的复试,初试成绩自然是通过了国家线的。如果第一志愿没有成功,当然可以进行调剂。不过,从考研实际录取的情况来看,研招网通常是在国家线公布的一两天内就会开通调剂系统,很多打算进行调剂的学子就会填报调剂志愿(三个平行志愿),然后等待填报的院校给出意见,或接受调剂申请,或拒绝调剂申请。由于现在考研很热,调剂也相应地竞争很大,调剂系统开通后,大家都会去“抢”相对较好的院校;同时,有调剂名额的院校也会高度重视调剂工作,也会尽快“抢生源”。所以,往往在调剂系统开通后的几天内属于调剂的“黄金时间”,在这期间,很多人都能获得自己申请调剂的院校的接受通知,同时不少有调剂名额的院校也往往会在几天之内就敲定接受申请调剂的人员名单,然后组织复试工作。一般而言,开通调剂系统的几天之内,不少院校并没有完成复试工作,那些进入了第一志愿复试的人,这个时候并不知道自己会不会被刷掉,但这个时候调剂竞争已经如火如荼,如果等待第一志愿院校复试结果出来后,发现自己被刷掉了才去参与调剂,往往时间上就有点晚了。应对这个情况的通常办法是:对于那些不能确定是否能进入第一志愿院校复试,以及即便可以进入,但往往是踩线进去的考生,建议提前两手准备,调剂系统开通后就参与调剂,同时准备第一志愿的复试,这样就不会因为第一志愿失利而错过调剂的“黄金时间”。当然,对于某些开始并不打算调剂,但因为第一志愿院校复试意外失利的考生而言,在第一志愿院校复试结果出来后,又想要参与调剂的话,依然是有机会调剂成功的。这个时候,虽然往往已经过了调剂的“黄金时间”,但依然会有不少可供选择的调剂院校。理论上说,从三月中旬到四月底,都属于调剂有效期,这个期间都是有机会参与调剂的。对于招生单位而言,也难免会遇到调剂申请者通过了自己组织的复试,但是放弃了录取的情况,那么,可能就会组织第二轮调剂工作。此外,某些院校因为地域较远,或者专业相对比较冷门等原因,不太容易接收到足够的调剂名额,就会在四月底之前一直保持“接受调剂”的状态。参加这类院校调剂,就不会很赶时间,而且难度也不大,可以给参与调剂时间较晚的申请者予机会。总之,如果打算参与考研调剂,尽量趁早,机会较多也较好。不过,即便参与较晚,只要在四月底调剂系统关闭之前,理论上说,都是有机会参与调剂并获得成功的。以上就是小编的分享,觉得有帮助就点个赞,点个关注吧。谢谢大家。
可能现在高校中的考研学生已经忙疯了,在职这距离20考研初试仅剩三个多月的时间里,要完成自己所有的考研复习规划,要完成自己的中期复习和冲刺复习,作为一个考研过来人能够理解所有的考研学生,现在的压力一定是在不断地增加,这其实是一种常态,或者说这是所有考研人必须经历的。而接下来便是考研学生的报名了,一般是在10月分左右开始这一项工作,而这也意味着考研学生距离战场真正的越来越近了,毕竟报名工作一结束似乎意味着考研也就真正意义上的而进入了决胜期,但是在考研报名还有一些问题可能要和考研学生交代一下。所有的考研学生只能填写自己的一个志愿,也就是说我们的考研志愿志愿一个,在2006年之前是可以填写两个目标志愿高校,但是2007年开始只能填写一个志愿,所以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所有的考研学生都很慎重的选择自己的第一志愿高校,既不能选择档次太低的,又不能选择档次太高的,只能是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大程度地保证自己能够顺利的一战成硕,才能够顺利的考研成功。同时,一旦自己对待第一志愿没有被录取,也就是说自己的初试成绩达到了国家线,但是没有达到第一志愿高校的复试线,那么只能是参加考研调剂,一般来说是在每年的4月份左右,研招网的考研调剂系统正式开始,与此同时很多有缺额的大学会公布自己所接受的校外调剂的专业,考生便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的理想调剂院校。当然,考研调剂这项工作时间会比较长,而且可以一次性填写的志愿是三个目标高校,只要你想调剂的高校给你发送了复试通知,那么也就意味着你顺利的调剂了,更大可能地成为一名硕士研究生了。总之,考研学生只能填写一个志愿,所以在选择目标院校时,一定认真地思考自己的复习效果究竟在哪一个程度上,然后核定自己的考研目标院校,同时一旦需要调剂时也要随时关注研招网的信息,并且积极的调剂,及时的掌握所有高校的调剂信息,这样才能够顺利的一战成硕,顺利拿到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1、提前复试抢生源不少学校提前进行了调剂面试,为的就是争抢优质生源。当研招网系统开放后,已经提前面试过的学生仅仅是填报志愿,就收到了拟录取通知。说白了,这仅仅只是走了一下了流程而已。2、调剂复试通知12小时内发放当考生填报完毕志愿后,招生单位一般会在查看后的12小时之内发放复试通知。如果你的调剂志愿显示的是被查看,但是12个甚至24个小时都还没有反应的话,那么很可能就是希望渺茫了。这个时候你要主动联系研招办的老师确认,如果真的是没有希望,那么请他们立即取消掉申请,这样不需要等到36个小时就可以填报下一个学校了。3、调剂会不会影响第一志愿?理论上来说,调剂不会影响第一志愿的复试。但如果学校明确要求考生不可以申请调剂,那么自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4、调剂招生单位有什么权限?每个人最多在调剂中填报三个志愿。5、调剂生能pk第一志愿吗?不要奢望你的分数很高从而能够干掉第一志愿的考生。
各位学弟学妹大家好。又到了每年硕士研究生复试阶段,几家欢喜几家愁,首先恭喜拿到第一志愿复试资格的各位学弟学妹。但是如果你过了学校分数线或国家线,但是没有拿到第一志愿的复试资格或者因为专业原因不想去等等,先不要担心,你们还有调剂可以选择。如果你决定调剂,那么有几个方面一定要注意,至关重要。接下来小赵就为大家分析一下调剂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如果校内有机会,最好先进行校内调剂很多学校在保护第一志愿方面还是做得不错的,什么叫保护第一志愿?简单来说就是你第一志愿报考的该校,但是同专业报考人数较多,竞争较大,在复试的时候落选了,那么这部分考生一般会在该校有一次校内调剂的机会。请注意,校内调剂的时间一般要比校外调剂的时间早,这也是学校保护第一志愿的一种措施,毕竟一志愿报考该校是对学校的一种认可。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结合自身经验给各位学弟学妹提一些建议:在第一次复试结束后,自己心里一般都会有一个大致的判断,或者尽快联系导师,明确自己是否落选,如果落选,尽早联系学校研招办负责人,询问是否有名额空缺专业,打的就是一个时间差。不要轻信谣言、不要报团调剂、不要迷信高分每个学校的各个专业一般是没有权利独自发布调剂信息的,所以各位学弟学妹不要轻信别人说的一些调剂信息,心情可以理解,但因为别人的一句话就跑东跑西,自己乱了方寸,还浪费了时间,得不偿失。建议一定要以研究生招生考试官网信息为准,密切关注,一般会有复试机会的。另外不要抱团调剂,本身调剂就是僧多粥少,抱团调剂无疑是给自己增加难度。另外,不要迷信高分,往年就有好多高分调剂被刷下来的例子,各位学弟学妹一定要密切关注相关调剂信息,抓住先机。最后,预祝各位学弟学妹都能进入自己心仪的院校,我是小赵,欢迎在下方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