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聪学习网考研真题精选一、名词解释1爱智[厦门大学2011研]答:爱智即哲学,从语义上来说,在希腊语中,“哲学”一词的本义是“爱智慧”。从哲学本身来说,所有的科学都按照一定的规则来运行,哲学是对这种规则的反思,也就是对其“思想前提”的。只有这种探寻事物的一般原理和原因、自然万物的本原和根据的知识,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智慧”,对这种“智慧”的热爱与追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哲学。2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武汉大学2015研]答: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是指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苏格拉底通过提问帮助对方把观点明确的方法。苏格拉底在同别人讨论问题时,往往总是说自己对任何问题都不懂,只好向别人请教。但当别人回答他的问题时,苏格拉底却对别人的答案进行反驳,使对方矛盾百出。最后通过启发,诱导别人把他的观点说出来。但苏格拉底认为这些观点不是自己的,而是对方心里本来就有,只是由于肉体的阻碍未能显现出来。他的作用是通过提问帮助对方把观点明确。苏格拉底把最后这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形象地称为“思想助产术”。这个教育思想在世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启发式教育的典型。3感性[北京师范大学2015研]答:感性是指人的认识的接受性,是一种被动接受的认识能力,是最起码的认识能力。康德把知识分为感性、知性和理性三个层次。感性知识由两种成分构成:①用来接受的先天直观形式,即空间和时间形式;②通过自在之物刺激感官而后天获得的直观的质料,包括知觉、印象、感觉等。康德认为空间是外感官的形式,时间是内感官的形式,一切外部现象最终都要纳入到内部来感知,时间是感知一切内外现象的先天直观条件。4人是万物的尺度[北京师范大学2015研]答:“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普罗泰戈拉提出的著名哲学命题,是指对每个感知者而言,事物就是他所感知的那个样子。命题中的“人”主要是指单个的人,也可指某类的人。普罗泰戈拉认为衡量事物的尺度是单个人的个体感觉,带有明显的主观主义、感觉主义和相对主义色彩。但他反对“神是万物尺度”的神话传统和“人是自然产物”的自然哲学传统,把神、物、人的关系颠倒过来,使人成为衡量存在的标准、主宰万物的力量。这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强调主体能动性的典型命题,对于破除外在的限制与束缚,启发人们重视自身价值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5方法论原则[北京师范大学2015研]答:方法论原则是笛卡尔提出的哲学概念,其观点主要有:①决不接受我没有确定为真的东西;②把每一个考察的难题分析为细小部分,直到可以适当地、圆满解决的程度为止;③按照顺序,从最简单、最容易认识的对象开始,逐渐上升到对复杂对象的认识;④把一切情况尽量完全地列举出来。第一条说明分析的必要性是为了找到无可怀疑的、确定的“阿基米特点”;第二条说明分析是由复杂到简单的过程,分析的结果要尽可能地细致;第三条是指综合的过程,从分析的结果出发,由简单的、确定的真理推导到复杂的道理;第四条是指分析和综合的过程,分析要彻底,综合要全面,才能达到完全的真理。在方法论原则基础上,笛卡尔建立起理性演绎法。6存在就是被感知[北京师范大学2015研;四川大学2014研]答:“存在就是被感知”由贝克莱在《人类知识原理》中提出,是指既然观念的存在就在于被感知,就意味着感觉事物的存在就在于被感知,一切事物的存在就在于被感知。贝克莱以不同的感官印象为出发点,把事物说成是来自不同感官的各种观念的集合。他认为事物都是可感物,可感物由各种可感性质集合而成,可感性质不可能离开感觉而独立存在,观念是可感性质与感觉的统一,事物是观念的集合。贝克莱是把洛克的经验论原则向前推进一步,否定不可感知的“物质实体”,把观念的原因和支撑者归结为“精神实体”。他把事物说成是观念的集合,又把观念说成是精神、心灵、自我的结果,整个世界只不过是精神或自我的一种感知。贝克莱陷入与常识相悖逆的主观唯心主义。7启蒙运动[河北大学2014研]答:启蒙运动是18世纪兴起于欧洲的思想解放和历史进步的运动,这场运动以哲学为核心且声势浩大。“启蒙”是用光明驱散黑暗,以理性代替蒙昧的意思。启蒙理性是17世纪的哲学与科学精神的继续,是乐观主义的历史进步观,是现代理性。启蒙主义的纲领就是现代主义和现代化的纲领。启蒙运动是遍及全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有苏格兰、德国等国的启蒙运动,但法国的启蒙运动最为彻底,影响最大,法国大革命是它的直接结果。法国的启蒙学者可分为以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为代表的温和论者和以百科全书派其他成员为代表的激进论者。启蒙运动启迪了人们的思想,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基础。8实践知识[四川大学2014研]答:实践知识即实践智慧,是亚里士多德关于知识分类的一种。实践知识是为着行动而被追求的知识,只考虑具体环境和事实,其对象是个别的事件。它还是长期经验和积累的结果。实践知识包括伦理学和政治学知识,思虑和选择是其明显特征,其作用是在生活的具体境遇中,为我们在处理与道德有关的事务方面提供行动指导。9哲学是神学的婢女[四川大学2014研]答:哲学是神学的婢女是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的观点。哲学是神学的婢女是指哲学成为了神学的附庸,哲学的作用被限定在证明、解释和保护信仰的范围中,神学借助哲学是为了把它的义理讲得更清楚些。这句话表面上探讨的是神学和哲学的关系,实际上表现的中世纪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即理性和信仰的关系问题。阿奎那把理性变为信仰的驯服工具,理性是信仰的补充;坚持神学高于哲学,信仰高于理性的立场。这虽然遵循了中世纪基督教哲学的一贯特点,带有浓厚的信仰主义特点,但是逐渐肯定了理性的作用,有助于近代理性哲学的崛起。10作为思想和作为存在是一回事情[四川大学2014研]答:“作为思想和作为存在是一回事情”是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的观点,阐释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巴门尼德以“存在”为认识对象,通过对“是”具有表述思想和指示存在的功能的分析而得出这一结论。思想的对象是存在而不能是非存在,而存在也只能由思想把握而非靠感觉。在感性认识中不能确立知识与对象的同一性,唯有理性认识才能达到这一点。该命题不仅是他对概念性认识的本质的第一次规定,还对西方哲学史上理性主义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1我思故我在[中山大学2013研]答:“我思故我在”是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的著名思想,是笛卡尔哲学认识论的起点,也是他“普遍怀疑”的终点。其意为:当我怀疑一切事物的存在时,我却不能怀疑我本身的思想,因为此时我唯一可以确定的事就是我自己思想的存在。笛卡尔反对经院哲学和神学,提出怀疑一切的“系统怀疑的方法”,然而他的怀疑不是对某些具体事物、具体原理的怀疑,而是对人类、对世界、对上帝的绝对怀疑。该理论被认为是极端主观唯心主义的代表。12主体和主体性[复旦大学2015年研]答:①主体是指实践和认识的人。主体作为现实的社会存在物,属于统一的物质世界。主体在改造客体过程中也改造着自身。主体不同于主观,主观是主体的属性;②主体性是指主观主义思想作风。表现为片面夸大主观作用,轻视客观实际;对人对事只凭主观印象,不作深入全面的调查研究,凭想当然办事。其特点是片面性、表面性、直线性。13认识[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研]答: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包括感性和理性认识。①认识的基础是实践。这主要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和目的,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②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活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活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原则,就是坚持认识论的可知论,坚持认识论的唯物论;③认识活动的根本任务是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即主体正确地反映客体。14反映论与可知论[河南师范大学2014年研]答:反映论与可知论统一于认识论这一哲学范畴。①反映论承认认识对象的客观实在性,承认认识能够如实反映对象固有的性质和规律,是唯物主义哲学的认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能动的反映论。②可知论是指世界是可以为人所认识的,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不存在不能认识的事物。彻底的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就坚持可知论。前者坚持意识的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后者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的第二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原则,坚持可知论,坚持认识论的唯物论。15真理[广西民族大学2014年研]答:真理是指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①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认为真理与客观事物之间的符合关系,是建立在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基础上的,是通过人的能动的反映活动而实现的,它必然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而拓展和深化。从总体上看,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和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人类认识会更加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②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真理的本质属性是它的客观性。真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真理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任何真理都是客观真理,主观真理是不存在的。本文由才聪学习网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21考研已经落下帷幕,不管考得如何,我们都应该铭记这段难忘的回忆,感谢这段我们曾经为了梦想或者向往的并为之努力、不顾一切的拼搏、废寝忘食的学习。(一)学姐也已经拿到今年21考研611哲学史的真题,从题目来看,有两个趋势。1. 以后会更加注重基本功的考察。2. 仅仅靠背资料与寥寥几本参考书是得不到高分的。从2017年开始,辽大就不指定哲学考研的参考书了,现用参考书延续2017年之前的,但是题目没有太大变化,考题也基本没有考出延续的旧参考书的范围。但是却有略微变动,然而今年却不一样,611中西哲加起来有占比30分的陌生题目。中哲考了佛教僧肇的物不迁论,在冯达文版的《新编中国哲学史》中没有相应的内容。在西哲考题中有一道论述大题,考查的是黑格尔与形而上学的内容,这道题在各大机构资料中以及赵老师的《西方哲学简史》中没有明显或者总结式的内容。对于跨考学生而言,由于基础知识不足,或者说不够系统,可能对于这种综合性,考察基本功与总结能力的题目更为不利。从另外一面也说明今年的611高分同学不会很多,分数可能会集中在90-110之间。(二)对于2022年辽大哲学考研的建议1.参考书不仅仅是那几本,多买几本补充着看。2.能早点开始复习,就早点考试复习(最迟6 7月份),你复习的时间长短与上岸的几率基本成正比。3.资料可以晚点买,但是参考书课本必须看完,复习几遍都不为过(特别是对于跨考同学而言)。4.611哲学史真题尽量购买近20年的,2001-2021年。真题必须看,多看几遍都不为过,尽量购买带答案的。自己整理很费时间。下面我来讲一下辽大哲学的真题与资料的情况。(三)目前市面上在售的辽大哲学资料分为三种(不含真题),1. 一种是几年前某位学长细心总结编写的资料(往后可能会不够用,除非再进行更新)2. 第二种是机构自己找人(上岸考生)编写的资料,这种资料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编写人员的认真程度与水平。而这种资料大部分是根据某点或者某才或者网上能搜到的资料的改编精简而来,针对性不强!属于于大通货(写到这我感觉会得罪很多人)。但是不排除有个别机构用心编写,有的机构是认真在做,而不仅仅是当做生意,口碑很重要。3. 第三种就是上岸学长学姐的自己的资料,这种资料因人而异,但是这种也是复习效果较好但是质量也是参差不齐,购买时多注意一下。后续的问题也是需要及时与学长学姐沟通。但是有一点好处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问,基本上辽大的学姐学长都会回答你,而且有些口口相传的信息是网上查不到的。比如复试内容,题目,哲学院的相关情况,到时的相关情况等等。(四)历年真题对于历年真题而言,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让你看到出题趋势以及出题规律。但是现在的真题都是回忆版,在真题方面,机构的就比学长学姐的有优势,编写的更全面。基本上学长学姐自己的资料真题可能是没有答案的(除非他也是买的机构的真题资料)。由于真题都是回忆的,因此就存在回忆不全,残缺问题。备考购买的时候尽量购买全一点的。转载请注明出处----考研人哲学
2021年复旦大学哲学学院《826外国哲学史(从古希腊到现代)》考研全套资料第一部分复习笔记第1章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一、希腊哲学的非宗教精神1希腊神话世界观的特征(1)自然力和社会活动的人格化希腊神话表达的是自然神的多神崇拜观念,把自然的运行和人的命运全部归之于神的主宰。(2)神人同形同性①奥林匹斯诸神与凡人有着相同的体态相貌、七情六欲。②神以及神与人共同生下的英雄具有人的一切恶行,行为受灼热而不可遏制的感情与意志的支配。③神随心所欲地支配着自然,诸神争斗的结局决定了社会进程和人的命运;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都没有自身的秩序和规则,在世界中起决定作用的只是神的情欲和意志。(3)迷狂的宗教精神希腊神话对神和英雄的激情和意志的无度的推崇,激发出迷狂亢进的宗教追求。代表:崇拜酒神的奥尔弗斯教派。(4)生成演化的世界图式希腊神话的世界生成图式对后来的希腊哲学的宇宙生成论发生直接的影响;但是,这种图式以神人同形同性观念为基础,用人类的生殖力比拟自然的生成,它只是安排了自然物的时间次序,并没有表达自然界的内在联系、活动秩序和变化原因。2希腊哲学的背景和环境(1)外来文化和自身积累的经验技术相结合,孕育出新思想的萌芽。(2)在从事海外殖民和贸易的航海活动中,人们开始发现自然现象的规律性。人们开始有了变化的观念,有了秩序和原因的观念,并且认识到,秩序和原因就在运动变化的事物之中。3自然哲学的基本观念(1)“自然”意义接近于现代西文中的“本性”(nature),特指事物运动变化的本性。亚里士多德明确把自然定义为“运动和变化的本原”。(2)“本原”本义是“太初”。事物的最初状态或者是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或者是事物存在和运动的缘由,即“基质”或“原则”。(3)“宇宙”①含义一是指天地之间一切事物的总和,更重要的是指这些事物的秩序。②“本原”和“宇宙”的联系宇宙是本原(最初状态)分化演变的产物,本原(基质或原则)是在宇宙内部起作用、并赋予宇宙万物特定的秩序的原因。(4)神认为自然是非人格的本原。虽然有时自然被等同为神,但这不是神话里与人同形同性的神,而是统摄世界的最高抽象原则。并且,作为本原的自然是运动变化的自因,就是说,世界依其本性而变化,并不受外在的神的任意支配。二、希腊哲学的思辨精神1诧异与思辨哲学家出于本性的求知是为知而知、为智慧的思辨活动,不服从任何物质利益和外在目的,因此是最自由的学问。哲学的思辨最初表现为“诧异”,诧异就是好奇心。最早的哲学家出于好奇心对眼前的一些现象感到诧异,然后一点点推进,提出关于宇宙起源和万物本原的哲学问题。2希腊哲学思辨的特点(1)静观希腊哲学家习惯于用不变的原则统摄运动变化的世界,万事万物都被归结为静止的、永恒的存在。希腊哲学的这种静观特征并不是现实生活的直接反映,毋宁说,它反映的是超越现实的理想。(2)辩证希腊哲学的基本范畴,如一和多、静和动、本质和现象、必然和偶然、永恒和变化、存在和生成、原因和结果、纯粹和杂多、理智和感觉、形式和质料,等等,都是对子。对子就是矛盾,解决矛盾的途径是辩证法。辩证法的原意是指对话,为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所提倡,后来亚里士多德把它发展为辩证推理。希腊哲学的理性特征是二元对立与一元中心的统一。(3)演绎①希腊哲学的样板是欧几里德几何学。演绎逻辑是几何公理体系的形式化。希腊哲学中的论证很多,但万变不离其宗,各种形式的论证都是逻辑推理。②三段论演绎是希腊哲学论辩的主要形式,这一形式有时是明显、严格的,有时是暗含、模糊的。(4)理智“理智”是希腊哲学的一个基本范畴。“理智”即希腊文的“奴斯”(nous),又译作“心灵”(Mind)。希腊哲学家认为,理智是无形的、纯粹的实体,它推动万物而不被任何事物所推动,弥漫于世界而能保持自身的统一。本文由才聪学习网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首先,下图是全国哲学专业高校排名情况。哲学专业前30强排名另外,A区和B区的学校排名,此处不分先后。全国哲学学校不过,C区的在这里是没有写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前18排名,以及其他院校。小编整理统计了,以下几所大学,硕士研究生报录比,以及报名人数和推免人数,还有最高分最低分,可以对照参考,然后进行20考研的报名情况。数据仅供参考,也是全网唯一计算出来的。复旦大学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报录比,以及报名人数和推免人数,还有最高分最低分苏州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云南大学南宁农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云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苏州大学湖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其他院校会在后期,陆续更新在上。希望考研的同学,多多关注我这个。也希望,这些数据,给今年哲学专业考研的同学一些帮助。考研加油!哲学专业考研的同学,加油!相信自己,考研的道路虽然艰苦,但是,坚持下来,必定成功!相信自己,相信明天,相信未来!
欢迎评论留言或关注!才聪学习网——中国哲学史考研复习笔记第1编先秦时期的哲学绪论一、原始社会产生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萌芽1劳动创造人类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同时推动了人类思维能力的发展。原始社会的人们在劳动生产中,在征服自然的斗争中,发展了他们的思维认识能力。2唯心主义萌芽在原始社会中,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虽然想尽办法企图克服自然力带来的灾祸,但人类的力量是有限的,因此产生了对捉摸不定的自然力和自身构造的各种错误、幻想的观念。魔鬼、神怪、灵魂不死等即是这种幻想观念的一部分。灵魂不死的观念或灵魂崇拜是最原始的哲学唯心论的萌芽。3唯物主义萌芽原始社会的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和在与自然界的斗争中,也逐渐地积累了一些实际经验,对自然界的一些简单规律、物质现象也有一些朴素的了解,对客观世界在一定程度上采取现实的态度。这可以说是无神论、唯物主义思想发展的萌芽。二、社会分工导致阶级分化1奴隶制社会的建立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开始出现分化。原始社会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原则遭到破坏,出现了人剥削人的现象,形成了阶级的对立。夏王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进入了阶级社会。我国奴隶制经过夏、商,到西周时期得到了高度的发展。2奴隶制社会阶级矛盾我国奴隶制的经济特点是奴隶主贵族占有土地和奴隶,通过井田制和分封制分给各亲族和同盟的民族或部落,建立许多大小不等的诸侯国,以保卫整个奴隶制的经济制度。到了周代,在政治上则是采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世袭制度,实行奴隶主贵族世卿世禄的等级制。各级奴隶主享有种种经济、政治、法律上的特权。奴隶社会中阶级矛盾激烈和尖锐。3哲学为统治阶级服务在阶级社会中,哲学往往被打上阶级的烙印。夏代的奴隶主为了论证自己统治的合理性,声称自己的政权是得之于“天命”的。到商代更抬出了一个至高无上的神,叫作“帝”或“上帝”,形成一种与巫术密切结合的早期宗教。这种宗教认为“上帝”是整个自然、社会的主宰。奴隶主贵族统治者经常利用“天罚”来威吓人民,假托神意来迫使奴隶等去从事战争、耕作和贡纳财物。西周统治者对这些传统的宗教又有所发展,他们用统治者的道德行为作为补充,以说明“上帝”不断更换统治者的理由,总之,这时的宗教已不同于原始社会的迷信了,它已经发展成为奴隶主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形态。4奴隶制社会自然科学的初步发展在奴隶制社会中,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现象和规律也有进一步的认识,发展起了初步的自然科学知识。(1)夏代已有了纪年的历法,商代在夏代历法的基础上,已有了隔若干年置闰月来调整季节的办法,而且采用干支纪日法;(2)在数学上商代已采用了十进位,并且有了“规”“矩”等字,说明当时数学的发展情况;(3)在农业上商代人已懂得培土壅苗、流水灌溉等,还有了酿酒、缫丝、绩麻等生产技术,到西周时期,在农业生产上发明了轮流休耕,保护土地肥力的“三圃法”,初步懂得了施肥、中耕、治虫、选种等;(4)在天文方面建立了专职人员,《诗·小雅·十月之交》中记载的一次日食,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日蚀记录,生产发展促进自然科学知识的丰富,为哲学思想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资料。三、铁器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生产力发展1封建制度开始形成西周末年,奴隶制开始崩溃。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由于生产工具的改革,特别是铁器农具的使用和用牛耕田,生产力进一步得到发展,旧奴隶制生产关系已成了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私田的大量出现,封建依附关系也开始出现和发展起来。新的封建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公元前594年,鲁国的“初税亩”是我们历史上第一次承认实行按亩收税的制度,承认分封地之外的私田的合法性。随后,封建地主阶级逐步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取得了优势,经过长期的反复斗争,我国的封建制在战国时期正式确立。2封建地主阶级与旧奴隶主阶级矛盾激化春秋时期,新兴封建地主势力和奴隶主贵族势力之间的矛盾逐渐激化。在这个社会大转变的斗争中,新兴地主阶级主要是依靠和利用了奴隶和平民的力量才战胜奴隶主贵族的。他们采用各种方法,如减轻赋税,灾年贷粮,论功行赏等以争取逃亡的奴隶,笼络人心,扩大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实力。3社会现实的需要推动哲学发展春秋时期经济的发展,农业、商业、手工业及科学的进步以及复杂而尖锐的阶级矛盾、社会矛盾,推动了哲学的发展。奴隶主统治者为了维护其统治,竭力鼓吹有意志的天,要人们听从于“天命”的安排。新兴地主阶级及其同盟者小生产者则运用当时自然科学的成就,结合本阶级的利益,开始对“天命”论的宗教有神论展开批评,掀起一股强劲的人文主义思潮。这时哲学上的主要代表有:(1)以孔子为代表,提出“仁”与“礼”的学说及“中庸”观念,发展了殷周及春秋以来的传统哲学思想及伦理观念,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学术流派儒家;(2)以老子为代表,提出“道”和“无为”的学说,开创了中国古代哲学中宇宙论的传统,以及影响深远的道家学派;(3)以墨子为代表,提出“兼爱”“非命”等十大主张,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代表了小生产者的利益和愿望;(4)春秋末年还出现了我国古代的军事理论家孙武,在他所著的《孙子兵法》一书中,总结了我国古代的作战经验,包含有丰富的古代朴素军事辩证法思想。4战国时期封建制度最终确立(1)诸侯国新兴地主阶级掌权“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形成和确立时期。战国初期至中期在多数诸侯国中已建立了地主阶级的政权,正在为巩固新政权而斗争,而尚有部分诸侯国则正处于新兴地主阶级夺取政权的过程之中。随着广大奴隶群众反抗奴隶主的斗争、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的进一步深入,各诸侯国新兴地主阶级向奴隶主统治者展开了激烈的斗争。(2)地主阶级对待社会变革的态度不同“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大转变的时期,当时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复杂。地主阶级是新生产关系的代表者。这个阶级来源比较复杂,因此,他们对这场社会变革的态度也有所不同。有的主张用激进的暴力的办法打击奴隶主阶级,建立封建制度;有的则主张用缓和的改良的办法解决问题。(3)知识分子阶层的活跃在这复杂的阶级斗争中,作为各阶级思想上的代言人,知识分子阶层十分活跃。他们不是独立的一个阶级,而是按其政治、经济地位和思想倾向,依附于各个不同的阶级。(4)“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在这一时期中,围绕着新旧生产关系、社会制度、文化教育的斗争,以及通过什么办法来建立封建制等问题,在思想战线上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思想派别,形成了我国历史上有名的“百家争鸣”的局面。齐国地主阶级政权建立后,新统治者田氏为了招纳为地主阶级服务的人才,在国都临淄的稷门下设立学官,招徕了各国不同学派的知识分子到这里讲学、著书,成了当时“百家争鸣”的一个中心。考研真题精选一、名词解释1化性起伪[武汉大学2014、2015年研]答:化性起伪是荀子的观点,是指用礼义法度等去引导人的自然本性,改造人的本性,使之树立道德观念。荀子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化性起伪”的性恶论认为凡是善的、有价值的东西都是人努力的产物,凡是没有经过教养的东西不会为善。价值来自文化,文化是人的创造。2四书[武汉大学2015年研]答:四书,又称四子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合称。朱熹取《礼记》中《中庸》《大学》两篇文章单独成书,与《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四书的作者包括孔子、子思、孟子、程子、朱熹等。四书蕴含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儒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宋元以后,《大学》《中庸》成为学校官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以及社会生活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武汉大学2015年研]答:“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指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也不要去启发他。语出《论语·述而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愤”是指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悱”是指想说而又不知道怎么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经常用来说明对学生要求严格,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时启发,孔子还要求学生能举一反三,这些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仍具有借鉴意义。4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武汉大学2015年研]答:“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指天地不会偏爱任何事物,在天地眼中,万物与刍狗没有分别,即世界上万事万物其实都是平等的,出自老子《道德经》。刍狗是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河上公对这句有注:“天施地化,不以仁恩,任自然也。”其意是指天地不讲仁恩,只是任其自然,将万物看作刍狗。“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也是庄子齐物论思想的滥觞,对后世具有重大的启迪意义。5性者,本始材朴[武汉大学2015年研]答:“性者,本始材朴”是战国时期荀子的哲学用语,出自《荀子·礼论》。“本始”是指原始,本初。“材朴”是指资质朴素。人的本性其本质是没有经过雕饰的,是自然的,换言之,人的本性是无所谓善恶的“本始材朴”的自然之性,它既有转化为恶的可能,也有发展为善的机会。荀子主张性恶论,他认为,人性中本无善端。非但无善端,且有恶端。虽然他认为人性本恶,但荀子认为人具有接受道德教育的聪明才力,积学既久,成为习惯,圣即可积而致也。这与注重道德修养自觉性的性善论既相对立,又相辅相成,对后世的人性学说产生了重大影响。6“尚贤”“尚同”[武汉大学2015年研]答:“尚贤”“尚同”是墨子在政治方面的主张,二者的结合反映了墨子独特的治国理念。①“尚贤”是指任用人才,不计出身贵贱,一切以能力为准。墨子认为,尚贤是政治根本。这种思想直接冲击了宗法世袭制,为战国时期平民阶层的广泛崛起奠定了理论基础。②“尚同”是指一切有关善恶、是非的意见及行动上都必须统一、服从于上级。墨子独到地揭示出国家这种变化的客观必然性,但“尚同”说的专制色彩太浓厚,会引起暴政和集权。这一思想经过法家的吸收和改造,成为中国古代极为盛行的专制主义思想的理论源头之一。7竹林七贤[武汉大学2015年研]答:竹林七贤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王戎、刘伶、阮咸七位名士,因他们七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所以世称“竹林七贤”。在哲学思想上,竹林七贤以嵇康、阮籍为代表,其哲学主张是“越名教而任自然”。在文学上,这七人的作品基本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竹林七贤的生平遭遇,不仅向后人指出了从事文学艺术活动要保持精神和思想上一定的自由的必要性,更促使后来的文人认真思考自己的文学艺术创作和政治的关系,从而自觉慎重地摆正自己的社会位置,有所选择、有一定目的的去进行创作,且后者更为重要和深远。8《复性书》[武汉大学2015年研]答:《复性书》是中国唐代哲学家李翱关于人性学说的哲学著作,是宋代理学的根本,它融合老子与道家的复性论,发扬《中庸》思想,反对佛教,因而是融合儒道两家的产物。《复性书》认为“人之性皆善”“百姓之性与圣人之性弗差”。同时又认为“人之所以惑其性者,情也。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皆情之所为也”。作者主张性善情恶,认为人们由于受到七情的蒙蔽,所以本性藏而不露。唯有除去情欲,善性才能恢复,并可以超凡入圣。这是取名《复性书》的主要含义,而去情复性的方法,是教人“忘嗜欲”,即排除物欲的干扰,加强内心修养,以达到空寂安静的“至诚”境界。9“天下惟器”“道在器中”(王夫之)[武汉大学2015年研]答:“天下惟器”“道在器中”是明末思想家王夫之的哲学观点,批评了宋明理学“离器而言道”的倾向。王夫之认为,道与器是统一不可分的,“道”标志事物的共同本质或普遍规律,“器”标志个别、特殊的具体事物。“天下惟器而已矣。道者器之道,器者不可谓道之器也。”其意是指道与器是物质世界的两个方面,而不是截然分开的两体。“天下惟器”表明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具体的存在,表达事物本质或事物类本质的哲学抽象都只是个别某一方面的本质,这种本质不能脱离具体的事物而存在。因此只能说“道在器中”,“道”是“器之道”,而不能说“器者道之器”。王夫之的“道器观”是他关于世界统一性问题所作的较为深入的阐发。麻烦大家关注+点赞,谢谢!!考研真题、考资格证、考试题库就选才聪学习网!本文由【才聪学习网】原创,关注我了解更多考试资料!#中国哲学史#
2020考研初试已经结束了,紧张复习了一年时间,终于可以稍微放松下了,紧绷的神经也得到了休息,休息过后,大家还有好好准备下复试,不管知不知道考试成绩,也要好好准备下,本校本专业的考生可能不需要过多准备,但是那些跨专业跨地区跨院校考试的考生,可是要好好的准备了。初试过后,各种真题资源及答案满天飞,不过有的题目不准,有的没有答案,有的缺少试题。今天给大家来过来的也是真题,完整高清版本,可以拿去打印。想要获取历年真题资料PDF版的可以评论留言获取。2020考研真题: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高清完整版来源:文都(免责及版权声明:仅供个人研究学习,不涉及商业盈利,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号立场)
2021考研政治初试已经于12月26日上午8点半到11点半结束,文都考研考后为大家整理了2021考研政治初试真题及答案解析,方便考研人在考研结束之后核对估分,下面一起来看下2021考研政治初试真题及答案解析。2021考研政治初试真题及答案解析文都考研也会在考后为大家带来更多2021考研初试真题及答案解析,大家持续关注文都考研资讯,有什么问题大家也可以一起留言讨论。我们也会给大家带来考后名师直播解析和复试相关的备考攻略。
经典哲学常识真题1.作家肖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学者周国平则说:“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和创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去品味和体验。”从哲学角度看,两个观点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认识过程 B.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 C.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客观对主体的作用决定的 D.意识对于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 2.在全球化趋势下,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一国安全问题解决得好可以惠及别国,反之,则会殃及他国,国家安全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特点。 下列选项中与上述特点无关的哲学道理是( )。 A.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B.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C.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D.事物处于因果联系的链条之中 3.从哲学角度看,成语“守株待兔”中,农夫的错误是在于( )。 A.把偶然当必然 B.把现象当本质 C.把可能当现实 D.把原因当结果4.“飞鸟之景,未尝动也”的观点属于( )。 A.朴素唯物论 B.朴素辩证法 C.形而上学 D.唯心论5.从哲学上思考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就是要( )。 A.扶持新生攀物,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B.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C.充分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D.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1.D【解析】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只有当人们的实践活动需要时,人们才会去主动地反映它。从哲学角度来看,肖伯纳和周国平观点不同的主要原因是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故答案为D。 2.B【解析】题于所反映的哲学道理是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这指的是一种外因而非内因。故选B。 3.A【解析】这是一道哲学的题目。“守株待兔”的故事表层寓意是讽刺那些企图不经过艰苦努力而侥幸获得成功的人;中层寓意是嘲笑那些“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的政治上的保守派;深层寓意则是告诫人们认识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必然性和偶然性作为事物联系和发展中相互区别和对立的两种趋势,是辩证统一的:第一,必然性总要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的必然性。必然性是通过偶然性来为自己开辟道路的。第二,偶然性背后总是隐藏着必然性,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的偶然性。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和补充,偶然现象中贯穿着必然性的规律。第三,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区分是相对的,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过渡、相互转化。这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从事物存在的范围来看,对一个过程来说是必然性的东西,相对于另一个过程来说则是偶然的;二是从事物发展的过程来看,随着事物发展过程的推移,必然性和偶然性也可相互转化(新事物:偶然一必然;旧事物:必然一偶然)。在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中,既要反对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只承认必然而否认偶然),也要反对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只承认偶然而否认必然)。在“守株待兔”这则成语故事中,农夫只看到了一次兔子撞到树上的偶然性,同时将其视为必然性,是把偶然当必然,是错误的,故答案为A。4.C【解析】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联系,不承认运动的客观性,这是形而上学的观点。故选C。5.B【解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课题,促使人们从事新的探索。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是人们主动采取的认识行为,但根本动力和根源还是必须来自实践。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