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考研政治,哲学原理汇总初登场

考研政治,哲学原理汇总

下面是考研政治,哲学原理的汇总。最后的几天,童鞋们继续坚持,努力哦!不要放弃,

神秘眼

考研政治:选择题常考成语哲学原理汇总

考研政治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部分经常考这一类的题目,就是给你一个成语或者是俗语,然后让你选择题目给出的成语或者俗语说明了什么样的哲学原理。可能是单选题,也可以是多选题,这两种考察方式都是可能的。上面的五十条呢,就是选择题经常会考的成语或俗语的哲学原理的汇总,对这些不太熟悉的童鞋们,自己马住看起来哦!还有最后的二十多天,你们就考试了,加油呀!就还有最后二十多天,坚持坚持坚持,胜利就在前方了,希望你们都有一个好结果!

本地人

考研政治:徐涛老师带你解析马原哲学大题

哲学大题的基本解题思路:一般我们可以从哲学原理找出相关的方法论从而指导实践。而大题给的题目一般是反着来的,材料一般都是发生的事即实践,然后问考生涉及的原理。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反着推从这件事你分析它的方法论,然后再去找哲学原理。以这道题为例子。特别要说明一点,不要想当然,一定要看清楚问题问的是什么?正如这道例题,问的是材料为什么能去指导其他的事情,换句话说也就是对这一方法的应用,也就是举一反三。这里给出一些方法所涉及的原理。请读者自行记忆,在这里正好用于解题。分析:从发生的事情(实践)分析出运用的方法(方法论)找出相应的原理(哲学原理)。这样的话,一道材料题就大致分析清楚了,就可以展开书写了。这里给出徐涛老师提供的答案的书写,先给出分析出的原理,然后把原理展开写,然后结合材料加以说明即可。说明一点:马原的哲学大题一般都是结合材料给出两个问题,考生大题篇幅最好达到相应答题纸给出范围的2/3,字数大概在200-300为最佳。另外还有一些会有所涉及的哲学原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法两大特征、质变量变定律、辩证法五大范畴、真理与价值、历史规律与人的主体选择、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请读者自行记忆。

其往无崖

关于考研政治,你必须知道的3点知识!

在考研中,政治这一门算是比较容易的了,不用拉锯战,如果是之前有一定基础的文科生,其实从9月份开始复习就考研了。下面是一位政治考了79分的学长的经验分享:考研政治复习时间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如下图:考研政治课程考研政治考试的课程科目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这基本。考试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考研政治课程怎么学马克思注意基本原理:马原分析题的难度主要是在于提问不明确考的到底是什么原理,所以首先要在头脑中对各种原理有一定的框架(我当时是用xmind做了一个思维导图),有了框架之后就锁定考核的是什么原理。可以把《知识点提要》里的哲学逻辑图好好看看,理清层次和框架。毛概+史纲+思修:这些考核的内容算是笔记简单的,完成基本的背诵其实也差不多了。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需要跟时政进行结合,注意答题的语言组织的问题。多看看真题里面的参考答案的答题语言,基本能解决这个问题。当代:这个考核的内容相对偏少,复习下《命题人形势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这本书基本就OK了。以上就是关于考研政治的相关复习内容了,

德荡乎名

20考研政治之唯物论之哲学的基本问题和不同流派

哲学其实就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里面包含两个方面:思维和存在(也可以表述为意识和物质)何为第一性,即谁是世界的本原。这是区分唯物和唯心的标准。第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这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如此,还是科学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虽说如此,但马克思主义哲学运用起来总觉简单机械。不过,我觉得把物质和意识分开,似乎把人类这种智慧生物想得太简单了,很多哲学都把物质和意识混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比如佛学。另外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这个不好说,有些事物思维是能够认识存在,意识是能了解物质的,比如肉眼可看到(或者借助显微镜等仪器)的一切事物:桌子、房子、石头等等,又比如地球发展历程和银河系天体行星的运转。同时也有一些东西是没法证得可知还是不可知的,比如人死后有没有灵魂,人死后没有了思维,那如何证灵魂是否存在呢?这样看来,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可否理解为两者是同时存在的呢?唯物主义都主张物质为第一性,但唯物主义也有不同的历史形态,这个区分点就是:作为世界本原的物质到底指的什么?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依据对自然现象的笼统认识,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实物,比如金木水火土,代表人物荀子。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根据当时自然科学关于原子是物质最小单位的认识,把物质归结为原子,代表人物牛顿,认为原子的属性就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共同属性。现代辩证唯物主义从无限多样的物质现象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质,从哲学作出了最好概括,指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本质规定。我觉得这个客观实在性定义非常广也包括了社会科学领域的如人类社会发展历程这样的社会存在。唯心主义者都主张意识为第一性,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不同的是作为世界本原的意识到底指什么根据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唯心主义者阵营又分这样几种类型:主观唯心主义者认为世界本原的意识是本我的意识,如笛卡尔、王阳明。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作为世界本原的意识是独立于“我”之外的客观精神,如理学、道学、上帝、绝对观念。还有一个问题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但也是一个重要问题。根据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可以分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大阵营。辩证法认为世界是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矛盾的。行而上学则认为世界是孤立的、片面的、静止的、无矛盾的。说到这里,我就很想问:有谁这么傻会认为世界是孤立的、静止、孤立、无矛盾的呢?除非是“塞翁矢马焉知非福”中处于失望状态的塞翁吧,处于失望困境中的人之所以会特别悲观失望都是因为他们不知道逆境困境是暂时的,人不可能一生总是倒霉的、不利的处境。不过,人生若真有一段这样痛苦难熬的时光虽然总会熬过来但身处其中必定不是那么好受吧!据此以上,唯心主义根据世界本原的不同可分为主观和客观唯心主义,根据意识世界是怎样存在的,可分为辩证唯心主义和行而上学唯心主义,根据世界是否可知又分为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之前看待自然是唯物的,看待人类历史的发展又陷入唯心,所以唯物主义也分彻底的唯物主义和不彻底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在哲学史上的第一贡献是第一次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结合,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第二贡献是第一次用物质的观点分析人类社会和人类历史,创立历史唯物。马克思理论上的两大贡献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大风云

考研政治选择题应该怎么做?我来告诉你一些心得

政治知识点多而易今天讲一下我是如何做考研政治选择题的。我个人认为考研的政治其实并不难,去年我政治考了64分,64分是个什么概念呢,这么说吧,考研政治每年考70分及以上的比例是10%。当然我报了网课班,听了老师们的讲解,我还是从中收获颇丰。今年我也报了班,也听了不同老师的讲课,尝试去适应不同老师的风格,其中对政治做题的理解又深了些。一个原则大家一定要记住:政治选择题一定不能靠瞎猜,不能靠感觉选择正确选项,一定要靠知识点判断正确错误。我直接切题讲讲政治选择题应该怎么做吧,考研政治分为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各占50分。选择题分为单选题和多选题,各占16分和34分。单选题1分1个,多选题2分1个。那么首先说一下单选题和多选题,首先要明确的是单选题和多选题决定着政治分数能不能拿到比别人更高的分。考研政治单选题16道,多选题17道,总共33道题。单选题和多选题一般在考试要争取拿35分,这样政治才有可能拿到60-70分。政治笔记要易懂而精先说平时训练选择题的方法,马原的单选题和多选题,我们在做的时候要先看题目考的属于马原的哪一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还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还是科学社会主义,一般考前两个比较多喽。然后看选项是考的具体什么哲学原理,什么哲学观点。一定要对每个选项具体分析到位,这样才能把马原的基本哲学原理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几个基本概念弄清楚。做毛中特和史纲的选择题,先说明一下我为什么要把毛中特和史纲放在一起讲,因为这两部分每年考试的重合度较高,所以内容放在一起复习效果比较好,大家也会在做题的过程中发现毛中特和史纲的选择题会有一定程度的知识点重复,只不过是侧重点不一样。那么这两部分的选择题在做的过程中要把事件的时间,人物,转折点,标志记下来,很多历史事件的考查是因为其特殊意义,所以大家在做的过程中第一遍要把整个事件梳理一遍,最好记住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关键转折点,转折点的意义。毛中特史纲部分最好有一个很清晰的逻辑线,等我复习完了我会写一篇专门的文章来叙述。然后下一部分是思修法基,这个部分的知识点比较细多,知识点相对来说比较分散。那么做这部分题目时要把题意读懂,明白题目考查哪一个知识点,然后先把那部分知识点的内容罗列出来,然后看选项,选项的知识点也要罗列出来,一定一定要把选项讲的什么和题目要的什么相结合起来,这样做题时既复习了知识点,有梳理了知识点相关内容,一举两得。最后一部分是时政,这部分暂时不说,因为考的就是时政,会结合一部分思修法基和毛中特,当然时政是不会考什么时间发生什么的,而是考查某一个新发生的时事的意义和作用影响。总之,做政治选择题,不靠感觉,只靠脑海里的知识点判断。那么如果大家觉得这个方法很好,可以我点个赞或者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一番,我会一一回复的。一些细节我会在之后的文章写出来给大家看。考研路不容易,大家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多在政治上拿分,千万不能死记硬背。考研,努力是充分条件

不迁其德

考研政治:最后20个知识点

1.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2.绝对、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都是依靠延长工人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3.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4.形而上学否定观就是只承认克服,不承认保留,也就是否定一切。(它的观点是错的,这是它的具体内容)5.经济危机会导致经济发展失调、政治体制失灵、社会融合机制失效。6.早期的国际垄断同盟是国际卡特尔;当代的国际垄断表现形式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为主。7.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辩证法的总特征和总观点。8.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注:考材料解析题的可能性最大的地方,关于这方面的知识点一定要熟悉,要知道要点和哲学名词及其含义。特别是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特殊性、普遍性。十分的答题放在这里了,要不要是你们的事)9.实践与认识的内容,这也是出大题频率很高的地方。记住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含义,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然后就是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10.真理,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11.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12.法律义务特点:法律义务是历史的;法律义务源于现实需要;法律义务必须依法设定;法律义务可能发生变化。13.法治政府是法制国家的主体;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14.改革开放的具体内容一定要自己熟练掌握,毕竟这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件,也恰逢周年纪念。15.朝韩双方签署的《9月平壤共同宣言》在改善朝韩关系、推动无核化和消除战争威胁并缓解军事紧张达成协议。但并没有宣布结束战争状态,也没有实现朝韩半岛无核化。16.第五届互联网大会主题:创造互信共治的数字世界——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17.我国和其他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的根本前提和政治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18.进博会发表的讲话是《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关于进博会要注意,毕竟很新,以前没有过。19.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内容,可能会涉及材料解析题,它会结合我国经济制度、民营经济的发展、分配制度等等。20.思修法基的材料题看看爱国、幸福和奋斗、人与自然、还有就是比较热的网络空间管理。考研政治的大题,关于哲学部分很多同学不会答题,这里有一个小技巧——涉及的哲学原理总会相互联系的。只要记住事物发展都是有联系的、看待事物及其问题要辩证的看待不要死板就好了。就照这样答,答题内容其实很灵活,放开去答就好了。关于考研政治的内容总结,笔者做到今天就要画上一个句号了,这个句号完美与否取决于是否帮到了大家。如果觉得笔者总结的有用的话,记得分享给身边一起奋战的研友或者帮笔者点个赞,让我知道我的努力没有白费就好。最后三天也要加油呀!最后,预祝大家考研成功!

居于窈冥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易错点最全梳理

考研倒计时121天!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法硕二战,去年考试英语政治分都不高,每门65左右,所以今年的重点除了提高专业课的分数,这两门科目也比较重视。近1个月的时间一直在跟徐涛老师【乘风破浪的真题】,里面讲了很多知识点以及解题的思路,一直跟着获益匪浅。今日,马原部门的内容已经结束,每个知识点我也都做了全面的总结,今天把这些内容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tips哲学体系中,出现了基础、根本、本质、核心、一切等说法时,这都是高级别的说法,是属于特别确切的说法绝对的高级概念只有:物质、实践、生产方式、生产力,只要它作为主语出现,后面跟根本、决定、一切、核心、基础等词语都不会有问题剩下的高不高级都是相对而言的,重要因素、影响因素等非常缓和的说法,要求就不一样了,一般来说是对的哲学概念中,只有谁比谁高级这个说法,A可以决定B,那么A就比B高级;但是没有谁比谁更重要的说法。但是结合某段材料,可以对某个问题进行更侧重的阐述是可以的。总结:两个概念没有谁更重要,但是两个过程却是可以说谁更重要的。例如:从认识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比从实践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更重要,这个说法是正确的有“忽略不计”、“可有可无”的选项一定是错误的1、普世价值/普适价值都是错误的说法2、自由平等博爱是资本主义社会民主当中的核心思想,我们提倡的是:爱国敬业诚实友善;3、马恩列经典著作大总结:系统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著作是《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个无产阶级的纲领是《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科学总结巴黎公社历史经验的是《法兰西内战》系统阐述剩余价值学硕的是《资本论》,被誉为工人阶级圣经对科学社会主义学说进行丰富的是《法兰西内战》和《哥达纲领批判》全面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是《反杜林论》,这篇文章全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并且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包括:马哲、政经、科社三个部分,被称为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为了恢复和捍卫被修正主义阉割的马恩国家学说,列宁撰写的著作是《国家与革命》1916年列宁完成了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本质和特征的著作是《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在这篇著作中,同时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或几国首先胜利的理论列宁在1908年写了《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艺术,给马赫主义反动哲学以毁灭性的打击,粉碎了唯心主义对辩证唯物主义的攻击,深入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一系列基本观点,捍卫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基础关于古代社会发展规律和国家起源的著作,也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硕的代表作之一,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4、世界的物质观:时空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空具有客观性(非观念形式)。时间和空间是物质世界的存在方式且时空具有客观性和相对性,它依赖于物质。虽然空间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人们关于空间的观念会由于知识的增加而不断拓展时间和空间既是有限的,也是无限的,如果仅强调一面,过于片面,是错误的。时空具体物质的时空是有限的,但整个物质世界的时间和空间是无限的,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时空要通过物质运动的变化表现出来。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这个世界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以外,别的什么都没有,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决定意识,认识是对外在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物质世界的形状、状态等东西与人的实践和认识水平确实是有关的,物质世界与人的时间和认识水平有关;但是加上“客观存在”就是错误的。因为,无论怎么实践,客观存在还是客观存在,客观存在的属性是永远不会变的。任何一种东西,都有它的物质状态,也有它的意识状态5、统一性与同一性是一个意思,同一就要接斗争,统一就要接对立对立统一=斗争同一,意思就是我们常说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可分割关系属于对立统一,对立统一强调的是两者既相联系,又相区别。当我们只想强调它的联系的时候,我们会指出两者是不可分割的6、语言和词语,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客观存在的,因此,语言和词语本身就是物质但是同样的语言和词语,人们对它的理解却各不相同,因此,语言和词语的含义就是意识7、运动和静止矛盾是运动的内在原因静止是运动的衡量尺度: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静止找到它的量度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运动的的特殊状态,而不是普遍状态运动的存在方式是时空,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运动必须要有载体,这个载体就是客观事物,就是物质8、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界是人类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人与人之间一切社会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和利益关系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决定力量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9、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物质世界的存在形式具有多样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都属于物质,它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可以是由原子构成,也可以不是人们可以通过实践创造出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现实状态,例如:世界上本没有飞机、轮船,人们通过实践把它们创造出来了!但,创造物质就是错误的说法世界上的东西要么是物质、要么是意识,不存在第三种状态。信息的内容本身是物质,我们对于信息的理解与思考是意识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客观实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10、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普遍性就是共性,特殊性就是个性,“白马非马”就是将事物共性和个性之间的关系割裂开了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相互关系的范畴。例如,资本家给工人发工资是表象,但本质是资本家剥削了工人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内在要素同这些要素的结构和表现方式的关系范畴。例如生产力是社会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则是社会生产的组织形式形态和功能,是指事物本身的呈现与它所具备的作用之间的关系11、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首先,必须要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实践才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在认识论中,实践是高级概念,只有实践才可以成为基础,认识比实践要低级,认识是来源于实践的,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掌握规律的前提,实践是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规律永远都存在,规律不能被消灭,规律只能被认识和利用12、普遍联系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联系的客观性,是指事物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是其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事物内部结构都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与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联系中;整个世界都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环节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13、质量互变规律“坚持”“积累”意味着事物发展的持续性过程,而发展过程又经由量变到质变,再有质变到新的量变,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但是“在任何条件和情况下,量变都必然会引起质变”的说法是错误的庸俗进化论:量变可以一直持续,不发生质变,这种说法是错误的14、永恒发展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之所以能战胜旧事物,是因为新事物具有新的结构和功能,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新事物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新旧事物的区分在于它是否符合历史规律、是否具有远大前途,而不是看时间先后新旧事物相互融合这个说法也是错误的,因为旧事物终将被新事物所取代15、联系和发展的观点事物的发展变化,与时间、地点和条件都有关联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是一个过程,符合过程论的观点,是正确的16、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规律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然规律,一种是人类社会的规律:人类社会历史的规律是人的活动的规律,是人类在改造社会的时间活动中所体现和实现的,且必须予以遵循的规律任何规律,无论是物质世界的规律,还是人类社会历史的规律,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不是人类创造的我们可以认识、利用规律,但是却不能创造规律;规律本身是不可以改变的,但是我们可以改变的是规律起作用的方式社会规律是人的活动的规律,意思是必须要通过人的活动,它才能体现出社会规律来,如果世界上没有人,没有了人类的活动,那么社会规律将无以存在17、综合性辩证法过程论:事物总是作为过程而存在的事物的发展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即一个事物的产生是多因素作用,但是由某个因素决定的:一个因素决定,剩下的都是重要作用否定之否定规律告诉我们:时间万物都是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错觉一定是对某种客观事物的反应,这是正确的。因为错觉是主观的,那么主观的东西一定就是对客观的反映。但却并非一定是由假象导致的18、关于平衡平衡,即均衡,主要考察:质、量、度以及物质运动的相关理论。“平衡”要准确把握事物的度,善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全面理解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平衡亦涉及到运动与静止的问题,因为平衡并不是绝对的不懂,而是要求内部的各个要素都在动,但是却又刚好能够拿捏住那个度,都在均衡状态。平衡不是绝对不动,而是既要动又要保持着一种相对静止稳定状态19、等价概念个别=特殊共性和个性=普遍和特殊=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共性也叫普遍性,它具有抽象性;个性也叫特殊性,它具有具体性20、价值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但却并非一定是由持有者的劳动创造的,价值是商品的特有属性劳动力作为商品时,那劳动力必然会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工人的劳动力价值是养活这个工人至少需要的物资价值,劳动力的价值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的交换是解决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矛盾唯一途径2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列宁指出:实践高于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即能够把人们的思想变成客观现实“预测未来最好的办法是把它创造出来”,意思是要以预见为基础,通过实践真正把科学的预测和理论转化为现实,表明:实践高于认识科学的认识往往具有超前的预见性,是实践的先导,即指导“合一”是不强调差别的一致。而实践与认识有着本质的区别,二者“合一”的观点是错误的,应该说:实践与认识是“同一”的,或者“统一”的“知行统一”、“知行同一”都是对的,但是“知行合一”确实错误的。“合一”是不强调差别的一致,只讲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抹杀了两者之间的区别,认为实践与认识“合二为一”,这是错误的统一、同一,都内在的先承认区别,是以区别差别为前提,然后再来统一或者同一的但是,现在:实行合一是正确的说法先导=指导,认识是指导实践,认识是实践的先导人们能够通过对个别事物的认识而达到对世界整体的把握,体现了通过个别推一般、个性推共性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世界是无限的,因此事物的属性也是无限多样的,但是事物的根本属性只会有一个,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事物的本质是客观的,不随认识的变化而变化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因此,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也是实践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人类获得认识的重要途径,只有把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结合起来,才能形成比较完整的认识,因此,不能说哪一种经验更重要。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理性认识是对感性认识的升华与飞跃我们先有感性认识,但是它是肤浅的,在它基础之上,经过思考加工,才提升出理性认识,所以,理性认识高于高兴认识直接经验≠实践,但:直接经验与实践具有直接同一性,因为,由实践得来的一手经验和认识就是直接经验,当强调直接经验重要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强调实践很重要;当我们强调实践重要的时候,实际上也是在强调直接经验很重要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并且实践和直接经验具有直接同一性22、实践的基本形式时间活动是由主体、客体、中介组成的系统人类实践活动有三种形式:生产劳动、社会政治关系和科学实验,实践最基本的形式是:物质生产实践23、认识的本质直观反映的观点是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观点,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地、被动的反映外界对象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是能动的反映论,把实践引入认识论,把唯物主义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全面解释了认识的辩证过程人不仅能够认识作用于感官的感觉,而且具有抽象思维能力;不仅有感性认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上升为理性认识人类的认识能力总的来说是没有界限的,人的认识能力的提高是无限的,尽管当前的认识能力还无法认识所有的东西认识是主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不能仅仅依靠主观感觉自身形成认识,不能否认外在客观世界在形成感觉中的作用,认为感觉单纯是人自身生理活动的结果24、马哲中,“高于”的应用场景场景一:A可以决定B,所以A高于B。如:物质与意识,实践与认识场景二:A在B的基础之上进行了拔高,A比B更深刻,所以A比B更高级,如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25、关于认识的步骤认识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对外部世界进行摹写,第二步再来进行加工创造,进行能动反应正确说法:a在人们的认识过程中包含着摹写这个步骤;b在人们认识的形成过程中,第一步是对事物进行直观反映;c人们的认识具有摹写性和能动创造性错误说法:a我们的认识就是对外部世界的直观反映/外部世界的摹写;b我们要对外部世界去进行直观反映26、价值评价人类的认识分为两种:一是知识性(认知性)认识,解决“是什么”问题;而是价值评价性认识,解决“对我有什么用”的问题,评价一件事物到底是好与不好认知性评价属于人类认识的第一种情况,就是我们来认识眼前这个东西是什么,如:面前放了一堆水果,分别来认识这些水果是什么?这是香蕉,那是苹果,这属于认知性评价价值评价是具有客观性的活动,而不是主观性。评价行为具有主体性,但不具有主观性真理相关的问题就是对错问题真理是正确的认识,而认识归根到底是属于意识的,不是物质。真理是我们队客观事实的正确认知。真理是客观的,因为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另外,真理的检验标准也是客观的,但真理的形式却是主观的27、全面贯彻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是正确的说法理论既包括正确的理论,也包括错误的理论。正确的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是应该支持和发展的;错误的理论对实践起消极作用,是我们要打破的束缚28、认识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人靠感官本身,在很多方面都是不如动物的,但我们比动物厉害,是因为人有一种东西是动物没有的,就是理性、思考、思维理性因素是指人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等能力,它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主要有指导作用、解释作用和预见作用非理性因素包括人的情感、意志、联想、想象、猜测、直觉、顿悟与灵感等,它在认识活动中具有激活、驱动和控制作用心理活动是指我们在面对一件事情时心里面的想法和状态,这种想法有时候是理性的,但有时候却又是非理性的“有赖于”的含义:我决定你,你就有赖于我。故而可以说:认识有赖于实践,实践水平受认识水平的影响29、实践的环节实践的环节,也就是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客体、中介。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实践的环节,即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一定方案:确定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二付诸实践:实践主体按照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借助一定手段实际作用于客体,把实践方案变为实际的实践活动;三调整结果: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区分主体与客体是人类进行实践活动的前提,而不是实践即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本环节30、实践的基本形成实践的形成包括:生产劳动、科学实验和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实践的三种形式: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无论是相对真理还是绝对真理都是真理,而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始于“认识”或者“意识”的范畴。真理是我们认识领域的东西,我们对外部世界的认知,认知对了就是真理,错了就是谬误,真理属于认识。“反映”属于认识31、规律及其特点自然规律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则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来实现客观规律都是可以再现的,具有稳定性、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只不过,自然规律是精准重复的,而社会规律确实趋势性重复32、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真理尺度就是要做符合客观规律的事情,价值尺度就是要做有用有价值的事情。人的实践活动必须要遵循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33、历史创造者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什么要为人民服务,这些必须要有理论依据。在唯物史观看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所以我们要以人民为中心,这是一个因果关系“什么是人”,唯物史观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制约人民群众的活动的条件有三个:经济条件、政治条件、文化条件,其中经济条件是根本条件人民群众≠总体的人。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从量上说是社会人口的大多数,只有那些顺应历史潮流并对历史的反战产生推动力的人才叫人民群众34、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到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社会发展的客观过程不是由人民群众的主观意志随意决定的,而需要遵循历史发展规律历史的发展既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在背后起作用,但它又有人们在尊重规律的前提下做出的选择,但这个选择也不是随心所欲的,这就是历史发展中我们要把握的客观规律性与人们的主体选择性之间的关系任何社会形态的存在都有相对稳定性,而不是绝对稳定性,绝对稳定性意思是永远也不会灭亡,这显然是错误的35、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恩格斯指出:每一历史时期的经济生活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经济结构,是政治和精神的历史基础人的社会性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着人的本质,而非人的自然属性,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两对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36、社会形态的更替马克思所说的社会运动的“自然规律”,是指社会运动也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即也是合规律性的,因而,人类总体历史进程是客观的、不可超越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界演变与人类自觉选择的统一,是一个自觉的过程,但自然界的演变是一个自发的过程社会规律:客观规律+主观能动性,是自觉地;自然规律:只有客观规律,是自发的!人类的总体历史进程是不可超越的,但是历史的某些局部进程是可以跳跃式发展的规律性=客观性,目的性=能动性37、骨骼与血肉社会形态=经济基础+上层建筑骨骼和血肉两个词,当然是骨骼具有决定性,先有骨骼再有血肉,如果没有骨骼,血肉将无处附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社会形态范畴的分析,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本质结构和发展的客观规律。马克思指出,社会形态的内容是全面的,既包括经济基础,有包括上层建筑,两者缺一不可,犹如“骨骼”和“血肉”经济基础是社会的“骨骼系统”,上层建筑是社会的“血肉系统”,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政治和思想的表现形态;经济基础即经济结构,是指同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并决定这整个社会形态及其发展,但同时不否认其他因素的影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同时,上层建筑也反过来影响经济基础的发展社会存在=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这个范畴里面有很多东西不属于社会形态38、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马克思认为事物是由一个因素决定,多个因素共同重要影响的艺术、宗教、政治、法律、到的并非是对经济的简单反映,它们在反映的过程中,也同时反作用于经济机械单向作用的意思是:我对你起决定作用,但是你对我丝毫没有反作用,无论是积极地还是消极地,都没有反作用对“积极”一词应该有两种理解,其一:主动,即active;其二:正面,即positive如果只说“积极作用”,那就是主动的意思。如,意识形态对社会历史的发展始终具有积极作用,此处的积极就是主动的意思如果说是“积极的推动作用”,那就是正面的意思。如:意识形态对社会的发展始终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这就是错误的,因为它既有正面作用,又有非正面作用39、社会关系物质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归根到底受生产关系的制约,生产关系决定社会关系虽然人与人之间有多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但最根本、最基本的是物质生产关系,这种关系决定着其他关系40、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反应社会存在的同时也具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不平衡性;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社会意识各自具有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其中,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特点41、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技一般是低级概念,不应当用“根本”、“基础”、“决定”、“一切”、“核心”等词汇修饰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而不是科技革命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是社会制度的改变至于科技是否高级,那要看范围,在社会历史领域,对于社会的发展、历史的发展来讲,科技是个低级概念;而若在社会生产领域和劳动领域来讲,科技就可以作为高级力量,如:科学技术已经日益成为社会生产环节中的决定性力量42、社会基本矛盾首先,物质生活的矛盾首先要排除非物质内容,比如说:上层建筑、社会意识等等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是拜托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社会制度的改变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43、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无论是好人还是换人,都会对历史的发展起作用,虽然坏人不创造历史,但是换人也会对历史的发展起作用(负面作用)历史是无数个人相互作用的合力的结果历史的发展方向是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决定的,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选择历史的发展方向,并且按照社会历史规律创造者历史人民群众≠人人,亦≠总体的人人们创造历史,人民创造历史,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历史总进程、总方向、基本方向=历史规律,不能改变、修改、创造,但是可以跨越部分历史人物可以影响历史,但是不能创造44、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商品的二因素包括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其本质是在物的掩盖下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一般人类劳动其实就是抽象劳动对于上衣来说,如果裁缝自己穿,它具有使用价值,但不具有价值;但如果顾客穿,那么它同时具备使用价值和价值只有商品才有价值,普通的劳动产品,如果不是商品的话,是没有价值的抽象劳动的结果是使商品具有价值;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抽象劳动负责生产价值为别人劳动才叫社会劳动,如果裁缝自己把衣服穿了,这个行为就是为自己劳动,而不是为别人劳动,就不是社会劳动裁缝自己穿的上衣并非社会劳动的结果,而是私人劳动的结果;只有完成交换,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商品二因素:价值、使用价值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自然属性);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社会属性)价值——抽象劳动——社会属性——无差别的劳动——一般使用价值——具体劳动——自然属性——有差别——具体“价值”与“社会财富”的区分:这个社会上很多有用的东西都是社会财富,比如吃的、穿的、用的,但是光靠劳动,是做不出来财富的,必须劳动跟物质资料相结合,才能创造出财富劳动不是社会财富唯一的源泉,还有一个源泉是物质资料(物质资料在人们生产劳动过程当中,改了个名字叫生产资料)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财富都是由劳动创造的。水、空气等物质并不是劳动创造来的,但它们都属于社会财富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这是正确的;但是,若说劳动是社会财富的唯一源泉,就是错误的使用价值构成了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使用价值=社会财富劳动力商品最大特别是:其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能够创造比自身价值还要大的价值45、影响资本积累规模大小的因素影响资本积累规模大小的因素,即:资本积累的速度、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取决于什么所用资本:资本家投入生产是的投资额/垫付资本/预付资本,也就是投资额所费资本:真正的从事生产的过程中耗掉的资本两者的差额就是省下来的钱,而利润应该是赚到的钱,是从工人身上剥削榨取到的钱46、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它内在包含着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个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一切商品只有售卖出去,转化成货币,才能表明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被承认并转化为社会劳动,具体劳动还原为抽象劳动,从而使商品的价值得到实现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是劳动力成为商品,只有劳动力成为了商品可以进行买卖,当你的钱能够买到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的时候,它才能产生增值,你的钱就不再叫货币,而叫资本价值和使用价值,它们分别是商品的两重属性,是同时存在的,之间没有一个转化问题,故而“价值转化为使用价值”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商品转化为货币,是将具体形式的劳动还原为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只有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才可以衡量商品的价值抽象劳动跟具体劳动是劳动的二重性,是每一个劳动都具有的两个方面,之间没有转化的问题所以说:价值不会转化为使用价值,抽象劳动也不会转化为具体劳动, 这两者的内在逻辑是一样的:它们两者不是转化的问题,而是同一个事情的两个角度、方面的问题47、平均利润社会上所有的部门如果利润率不同,那么不同部门的资本家们会展开竞争,最后使得利润率平均化,睿哲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的价值就会转化为生产价格,即商品的成本价格+平均利润剩余价值的分配商业部门与产业部门之间会产生竞争,并且有资本转移,最终导致利润的平均化,这是平均利润形成的直接原因产业资本家为销售商品将部分利润让渡给商业资本家,这是平均利润形成的外在表现形式,并不是直接原因产业部门将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分割给商业部门,这是商业资本获得的平均利润的来源和实质,而不是直接原因48、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资本家:自己不从事劳动,光凭借着钱去生钱、凭借自己的钱去占有别人的劳动、剥削别人的人高级管理者:虽然他的收入较高,但其实他还是从事劳动的-从事一些管理型的劳动,故而他不属于剥削者,而应当属于被剥削者,因为他的劳动一部分也被资本家榨取阶层、阶级结构发生的变化:a资本家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发生分离,拥有所有权的资本家一般不再直接经营和管理企业,而是靠拥有的企业股票等有价证券的利息收入为主;b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企业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c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发生变化,劳动方式发生了新变化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的变化:私人资本所有制-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国家资本所有制-法人资本所有制政治制度发生的变化:政治制度多元化;重视法制建设;改良主义政党影响力增大经济危机形态发生变化:去工业化、产业空心化日益严重;经济高度金融化,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严重脱节;周期性危机和结构性危机交织;金融危机频发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发生的变化:职工参与决策、终身雇佣、职工持股劳动者的使命就是推翻资本家,所以劳动者不可能会成为资本家集团的力量49、商品价值量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一般劳动者都能从事的劳动复杂劳动是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术专长的劳动者所从事的劳动商品的价值量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计量的,复杂劳动等于自乘或者多倍的简单劳动,是子商品交换过程中自发实现的,而不是由谁规定协商的,也无法事先计算,否则就会造成市场扭曲和失灵,导致资源浪费50、产业资本循环产业资本循环过程要经历三个不同阶段,与此相联系的是资本依次执行三种不同的职能在购买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货币资本职能;在生产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生产资本职能;在售卖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商品资本的职能借贷资本不属于产业资本循环,因为借贷资本不是一个必要条件,有的资本家可能需要借贷,但有的未必一定需要借贷来从事生产51、国际经济机构对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有一定的进步性的,它不断的向前发展,选项中说:促进了什么、加速了什么、推动了什么都是可以的;但是它也是有局限性的,再怎么发展都解决不了资本主义内在的冲突对抗的矛盾、解决不了/应对不了资本主义天然的制度缺陷、摆脱不了它必将灭亡的命运。解决不了/应对不了经济危机的问题国际经济机构的相互协调促使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使得各国和各经济体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商品和服务贸易迅速增加,资本和技术要素加快流动,加剧了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这属于国际经济机构对于经济全球化的消极作用)经济波动指导今天仍然还在持续,经济危机的影响仍然还在,并不能有效应对“有效应对”是一个非常确切的说法,它包含着对应对结果的宝异性的导向,也就是做得好,做得对!但是国际经济机构或许采取了一些措施去应对了经济危机,但谈不上有效应对52、资本主义的本质资本家存在的本质在于他能够凭借资本获取剩余价值,因此资本家是人格化的资本:表面上看,好像是资本家这个人在剥削你,但实质上是钱和资本在剥削你。资本家知识钱的化身,其实是一种有了钱就可以剥削、占有别人劳动的制度在剥削你资本的增值必须在周转中实现,因此可以说资本的生命在于不断运动和不断增值追逐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人的天然本性不是赚钱,只不过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本性是赚钱。赚钱是一定时代下的产物,不是人的天然本性53、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唯一源泉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生产的东西卖得出去,能拿到钱)和实物补偿(可以买到明天生产的原料)问题经济危机的发生,实际上是资本主义条件下以强制的方式解决社会再生产的实现问题的途径,这种强制性的恢复平衡,是以社会经济生活的严重混乱和社会资源和财富的极大浪费为代价的例子:一个包子铺卖包子:购买面粉80元、雇佣工人20元,8小时做完,所有包子卖120元,产生了20元的剩余价值,用m表示从劳动方面来看:具体劳动的任务——转移面粉的价值+生产包子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的任务——生产新价值(m)从资本方面来看:全部预付资本100元(80+20):购买面粉的80元,借助具体劳动转移到最终产品中去,不会增值,成为不变资本c;购买工人的20元,由工人的劳动再创造出来,并且能够增值,称为可变资本,由可变资本带来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率m'=m/v,m'衡量剥削程度从时间的方面来看:全体工作8小时,前4小时,为自己劳动,创造劳动力价值(工资),称为必要劳动时间;后4小时,为资本家劳动,创造剩余价值,称为剩余劳动时间绝对剩余价值是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产生的剩余价值,如:996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如:提高劳动效率,原先4小时后改至2小时超额剩余价值是指:由于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这个差额就是超额剩余价值每个资本家都追逐超额剩余价值,导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相对剩余价值提高。所以说:超额是原因,相对是结果54、资本积累资本积累会导致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产生相对过剩人口,即失业人口相对过剩人口:即劳动力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求而形成的过剩人口由于资本主义自身无法克制的盲目性,资本主义生产必然呈现周期性特征,而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发挥了劳动力蓄水池的作用,有效调节了劳动力的供求关系资本主义的生产周期性特征需要有相对过剩的人口规律与之相适应:这两个规律相伴而生,如果没有一个规律,另一个规律将不会存在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波动,相对过剩人口也在波动:当经济高涨时,失业率一般会更低;当经济低迷时,失业率一般会更高失业的原因:随着资本积累越来越大,资本家越来越有钱,他们就会用更多的钱去购买不变资本,以取代手工操作,这就会导致出现事业和相对过剩人口资本主义的社会过剩人口之所以是相对的,是因为它不为资本价值增值所需要(相对过剩人口形成的本质)资本的积累必然会导致工人人口的供给相对于资本的需要而过剩资本主义的经济是周期性的,相对剩余人口的变动也是周期性的(故而,若是说资本积累,使得资本主义社会的人口失业规模呈现出越来越大的趋势,这个说法是错误的)55、c/v“机器换人”:机器用量越来越多,那么自然技术构成也会越来越高剩余价值的来源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工人的劳动一个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通俗来说,就是全社会生产该商品的企业,平均做出这个商品需要花费的时间所以率先提高生产率的个别企业,独自使用机器提高了生产率、缩短了生产时间,但是由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没有缩短,所以商品的价值量应该是不变的;如果全社会都是用了机器,那么价值量应该降低个别企业通过技术进步率先攫取的是超额剩余价值,即超额利润,不是社会平均利润社会平均利润是部门间的竞争,是由行业与行业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的(技术变化)资本技术有机构成(生产资料/劳动力,即物:物)=价值构成(面粉涨价)资本技术有机构成(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即钱/钱)≠价值构成工人的剩余劳动——剩余价值——资本积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56、利润率平均化利润率的平均化就是全社会形成一种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现象资本家剥削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并对其进行分配,因此各部门的资本家在加强对工人阶级的剥削上,利益是一致的利润平均化的过程,就是剩余价值在各部门不同的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过程银行资本家的利润可能高于、等于或者低于平均利润如果是部门内的,就与平均利润这个概念无关,关系到的是超额利润如果是部门间的,就与平均利润这个概念有关57、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基础,并且生产力快速发展正是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根本原因跨国公司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促进了国际分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为国际资本的流动、国际贸易的扩大、国际生产的大规模进行提供了适宜的体制环境和政策条件企业为了适应全球化,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和管理创新,而不是企业进行技术和管理创新就可以实现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宏观层面的问题;企业的技术管理创新,是一个微观层面的问题:把因果颠倒,是命题老师设置干扰选项一种常见的做法58、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马克思主义政党≠工人阶级本身,是工人阶级中的先锋队,仅仅是一部分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从工人阶级种产生的,它来源于工人阶级,但并不等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说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以工人阶级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来源于工人阶级,以工人阶级为基础,是工人阶级当中的先进分子或者要求要先进分子组成的党先有工人,再有马克思主义政党,故而不可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决定工人,是先来的决定后来的59、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列宁模式和邓小平思考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相通之处两者都对资本主义文明成果进行学习和利用、都强调生产力的突出地位、都懂得利用市场发展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快速实现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这是中国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历史任务,故而这并不是共同之处60、社会主义的发展列宁在《论欧洲联邦口号》中明确表示: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科学社会主义是同资本主义的斗争中诞生的,因此,必然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着重要的联系希望有需要的朋友自取,记得点赞收藏喔,后续的知识仍会坚持给大家分享的呢,别忘了关注我呀

海棠红

2022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真题——才聪考研

关注我!2007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真题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1)哲学的定义及其要点(见表1)表1哲学哲学的定义及其要点(2)哲学基本问题在本体论方面和认识论方面互相联系①认识论必须以本体论为前提和出发点从人的认识的实际发生过程来说,只有回答了本体论的问题以后才能回答认识论的问题。认识论总是渗透和贯穿着本体论,认识论是不能脱离本体论的。②本体论也不可能离开认识论任何关于本体的理论,都是通过一定的认识路线而形成的,本体论总是渗透着一定的认识论。离开了认识论,离开对人的认识能力、认识本质、认识过程进行考察的本体论必然是独断的、不可靠的。(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见表2)表2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2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1)唯物主义的发展阶段(见表3)表3唯物主义的三个发展阶段(2)唯心主义流派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见表4)。表4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见表5)表5辩证法和形而上学(4)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见表6)表6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麻烦大家关注+点赞,谢谢!!本文由【才聪学习网】原创,关注我了解更多考试资料!

不可

考研政治:马哲答题分析题万能模板

考研政治中,马原的分析题是第34题,10分。哲学部分的内容相比其他几个部分是比较难一点的,所以下面的答题的模板大家可以看看!分析题常考的无非也就那么些内容,大家好好背背,做题的时候套进材料里面,其实得分都不会太差的。但重点是,看到材料你得知道用什么原理,方法论等来解答这个问题,再结合材料答题。如果高中是文科的童鞋应该都比较清楚,但是理科的童鞋也不要怕,好好背,理解了答题也是很简单的哦!还有最后的一个月啦,冲冲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