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6岁浙大硕士重新高考,朋友骂他是疯子,他却默默落泪!黑咖啡

26岁浙大硕士重新高考,朋友骂他是疯子,他却默默落泪!

在一生中,每个人都要面临无数个抉择。高考就是非常关键的一个选择:有的人考上名牌大学,光耀门楣;有的人名落孙山,无奈选择复读,大多数人都是一条路走到底,很少有人把这两条路都走过。张韫喆显然是一个“不太正常”的人,他考上了无数学生梦寐以求的高等学府---浙江大学的研究生,但是却想要重新参加高考,因为他想要重新选择大学,追逐自己的梦想。张韫喆的这个决定,令很多人感到费解,他也因此受到了不少朋友的责问:浙江大学的研究生,本该是前途光明,但是重新参加高考,不确定性很大,前途又会重新笼罩上一层迷雾,他为什么要从头开始?张韫喆从小就体弱多病,三天两头就要去趟医院,经常被邻居打趣说是“药罐子里”长大的,因为他在医院呆的时间比较长,对医生和护士比较熟悉,从小就对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拥有崇高的敬意。在第一次填报志愿的时候,张韫喆就把自己理想的医学类大学放在了前面。但是天意弄人,张韫喆因为成绩有些差距,最终跟自己理想的大学失之交臂,他被南京工业大学录取。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张韫喆的第一反应就是复读,可是在家人的劝阻下,张韫喆最终选择了低头,他来到了南京工业大学读一个跟医学毫不相关的专业---化学。难道“我”这辈子就只能这样了?难道自己一生注定跟医学无缘?张韫喆不甘心,他努力读书,为考研做准备,四年的本科生涯结束后,张韫喆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浙大,读药物化学专业,这是张韫喆可以选择的跟医学类沾边的“最好”专业了。他本以来,药物化学专业跟药学差不多,可以给病人治病开药,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给了他很大打击,他研究生毕业后到了一家医药公司,做着跟医生完全不相干的工作,虽然有着上万的月薪,但这并不是他想要的工作。经过再三考虑,张韫喆辞去了自己在医药公司的工作,他在老家租了一个房子,开始复习备战高考。虽然张韫喆是浙大研究生学历,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高中时期的知识早已经忘得差不多了,现在一切都要从头捡起来,这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每一次做卷子,对张韫喆来说都是一场打击,看着低迷的分数,他不断反问自己,现在的他还能否考上山东中医药大学?经过一番“悬梁刺股”、“囊萤映雪”般的刻苦求学,张韫喆重新参加高考的成绩发榜了,他取得了高考总分511分的成绩,这个分数跟浙大录取分相比完全不值一提,但是足以让他被山东中医药大学录取。2019年9月底,在山东中医药大学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有一个跟周围有些“格格不入”的身影,他的年龄比许多前来迎新的“学长学姐”还要大,他就是张韫喆。在大一新生中,他是最“老”的一个,也是最“朝气蓬勃”的一个,他是最“沧桑”的一个,也是最“纯粹”的一个。因为他有自己的梦想,在以前,他曾失去过自己的梦想;而现在,他打算把自己的梦想“捡回来”!在很多家长眼里,27岁已经不再年轻了,已经到了成家立业的年纪,但是张韫喆不在意别人的目光,相比起每天安安稳稳的高薪工作,他更愿意为了自己的理想再拼一把,再年轻一次,即使从山东中医药大学毕业后,他可能找不到月薪上万的工作,但是他自己不会后悔!2019年9月27日,张韫喆正式入学,现在他即将成为大二的学生,尽管医学出了名地难学,但是张韫喆却很开心,他为自己的选择而骄傲。有句名言说,“种一棵树最好的时候是10年前,其次就是现在”,年龄从来不是我们寻求改变,追求梦想的阻碍,你认为呢?本文编辑:小初。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死生存亡

26岁浙大硕士再战高考,511分考入山东中医药大学,只为“追梦”

最近看到《齐鲁晚报》发布的一篇文章,大概内容在讲有一位26岁的浙大硕士生,由于在2011年高考完填报志愿时未能如愿以偿选到自己最喜欢的医学专业。然后,准备想通过选择与医学相关的专业来“曲线学医”完成自己的愿望,但是,未曾想,从本科专业选择化学专业到保研到浙江大学的药物化学专业,本以为自己的这些选择,会离自己的“医学梦”越来越近,但是,现实却是残酷的。无论是本科时学习的化学专业还是读硕士期间学习的药物化学专业,都与自己心目中的“医学专业”相差甚远,自己学习起来也是痛苦万分,因为对于这些不感兴趣的专业没有任何兴趣,所有的学习都只为应付导师的任务。那么,看完这篇文章,其实非常有感触,下面就用这篇文章来谈谈关于这件事情的看法,但愿能够对有类似困扰的同学们一些思考吧。首先,这位同学太过于优柔寡断,这个在我们做出很多决定的时候,都是一个大忌,很容易让我们错失良机。比如,他在高考完选择专业的时候,就是由于没有坚持自己的喜好,听从了父母的建议选择了压根就不喜欢的化学专业,这才是他转了一圈又回到起点的主要原因。其次,刚上大学时,当发现自己对于化学专业丝毫没有兴趣的时候,本来是有机会退学复读的,他当时也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但是,他最后又犹豫了,听别人说,还可以跨专业考研,然后,他就放弃了退学复读的想法。又一次完美地错过了纠错的机会。等他上了研究生才发现,原来自己又想错了,这个时候,一切都晚了。他只能选择重新参加高考圆自己“医学梦”的举措。所以,给有类似想法的同学一些建议:1、做决定不要犹豫,很多决定都是没有对错之分的,只有好坏之分,只要选择了就坚持即可。我们无论做什么决定,都不要犹豫,更不要因为“所谓的有人说,可以这样做,还有人说,还可以那样做”。这些来自有人说的信息有多少能够可信,希望大家能够做一个权衡,包括我们最亲近的人,他们也是没有切身实践过,只是从其它渠道打听而来的。可信度真不高。就比如,有很多人(包括现实中以及网络上)都在说,高考志愿专业随便选,大不了到了大学转专业,大家要是真的信了这种“鬼话”,到了大学,你多半会“骂娘”。因为,你会发现在大部分大学里面,转专业比登天还难。2、想改变越早越好,容错成本越低这个道理很简单,假如高考结束后,对于录取的专业一点也不喜欢,可以果断选择去复读,这个容错成本是最低的,但是,没有多少人会干脆利落地做出这个决定,主要就是因为心存幻想,再加上对于所选专业又不是很了解。所以说,想做出这个决定,一定要对录取自己的专业进行深入研究,多找一些已经在学习这个专业的学长学姐问问。而对于转专业的难度,建议直接联系学院的老师,具体咨询,千万别不好意思,这个是跟自己前途与利益切身相关的。就像文章中这位同学,他哪怕是主动多去询问,调研,对于研究生期间要学的专业怎么也能够搞清楚,压根不需要读研以后才会发现与自己想象中的不一样,现在信息这么发达,什么信息找不到?即使是那些大一退学复读的同学也要比等到大学毕业才傻眼的同学明智不少,容错也要小很多。因为时间越长,自己就会陷入越深,想放弃重新来过就意味着要放弃得越多,报考时间、年龄、金钱这都是成本。3、既然已经做出了选择就不要再畏畏缩缩,坚持走下去就好在我看来,很多时候,我们的选择是没有对与错之分,只有受益大小之分,但是,我们很多时候,对自己做出的选择往往比较后悔,心想:“要是那样就好了”,但是,我们肯定没有想过,要是不做出现在的选择,我们又怎么能够知道现在的选择到底好不好?所以说,无论做出什么选择,这个选择肯定是当时我们的最佳选择,坚信这一点,才会让我们能够坚定不移的走下去。就像文章中的这位浙大硕士生,我相信,经过他的这些经历,对于如今做出的选择,绝对是经过自己深思熟虑的,也是他最想做出的那个选择。希望他能够将自己选择的这条来之不易的道路坚定地走下去,去完成自己的医学梦。最后,我们将以上内容进行一个总结,因为写这篇文章,让我突然想起了一位高中最好的同学,也是我的同桌。他在高考第一次填报志愿的时候,在家人强烈的建议之前,选择了医学专业(这个是很多家长最喜欢的一个专业),但是,经过他深思熟虑与上网了解以后,他后悔了,家人说什么都不去读这个专业,即使是大学录取通知书来,他都没有去学校拿。这一次,他彻底守住了自己的底线,没有丝毫对家人妥协的意思,然后果断报了复读班,当别人兴奋地准备上大学的时候,他却早已经坐到了复读教室,开启了自己的复读生活,拿出高考题默默地做了起来。大家肯定想知道结果如何,结果就是他第二年参考高考,以复读学校第二名的成绩考入一所非常好的985重点大学,至于专业,当然是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专业,这一次,他没有给家人一点机会。讲这个故事的目的,不是说让大家都去模仿,都去复读,我想说的是,无论我们做什么决定,不要犹豫,果断而决绝往往是最好的方式(当然,不是冲动,冲动是魔鬼,注意区分),这个果断是建立在充分研究与分析的基础之上的。果断也是降低容错成本的最好方法,越拖成本越高,越陷越深。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在做出选择的时候,多一些果断,少一些犹豫,少一些遗憾!原创不易,您的点赞与分享是我最大的动力,感谢您的点赞与分享!

三畏

浙大硕士重新高考学医,是在给人生做加法|新京报快评

26岁,还是可以试错的年纪,一眼望到头的不悦人生,不是不可改变。▲视频截图文 | 与归不少人有过多次高考的经历,但是有过两次大学军训的人,你听说过吗?26岁的浙大硕士毕业生张韫喆,很快将以山东中医药大学大一新生的身份,第二次参加大学入学军训了。想想这样的“二次青春”,多少也有些激动吧?不过,所有人都无比怀念自己的大学生活,却没有人愿意再来一遍。放到张韫喆身上,网友们的看法更是如此:兄弟,你一个浙大硕士去上一个二本本科,咋想的?张韫喆的理由很简单,打小想做医生,第一次高考成绩不如意,与医学院校失之交臂,懵懵懂懂读了应用化学专业;然后寄希望于考研,被报送至浙大攻读“药物化学”,原以为这个专业主语是药物,可没想到还是化学。阴差阳错这么多年,到头来参加工作了,还是觉得自己爱的是医学。很多人说张韫喆傻,也有人说他很酷。说实话,如果是我身边的亲朋好友,我也会毫不犹豫说“别”,理由可以有很多,如时间成本、经济效益、风险指数等等。但这终归是个体自主选择,他怎么选是他的权利,“他想不想”先于“我们觉得值不值”——事实上,用“值不值”来评判他走心的选择,也未必妥当。所以,既然张韫喆选择了远方,我们只能祝他风雨兼程,早日见彩虹。张韫喆做了这么“惊世骇俗”的选择,想必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面临着怎样的困境和内心挣扎。其实,不谈初心和梦想,仔细分析下现实情况,或许我们便可以试着去理解张韫喆,或许他的疯狂选择也没那么癫狂。首先,“月薪过万”并没那么可惜。我接触过不少硕士毕业生,其中不乏名校的。就“浙大硕士”这个级别来说,毕业就拿到月薪10 K +的很普遍,甚至20K+的,也并不罕见。放弃可惜吗?可惜。但还能拿到吗?当然很有可能。其次,重新高考和辞职转行,差别也并没那么大。现实中,太多毕业生没能找到和自己专业相搭的工作,很多人也在毕业后的一两年频繁换工作,试图找到那个自己喜欢、待遇不错、能力又胜任的那个最大公约数。张韫喆的不同之处在于,他转行的方法是重新学习一门手艺。再说了,张韫喆的重修和普通新生不一样。现在高校纷纷实行学分制,山东中医药大学也不例外。张韫喆已经硕士毕业了,那些他已经顺利结业的科目,应该可以免修。这或许就意味着,他可以更早、更容易毕业。很多只是看到了“浙大硕士”和“二本新生”身份的悬殊差距,但问题是,无论张韫喆再次考入什么学校、学习什么专业,他的浙大硕士文凭不会因此失效,说到底还是在做加法,而不是减法。换句话说,哪怕过几个月他觉得学医又入坑了,随时退学走人就是。有些人可能会说,你不喜欢自己的工作,转行不就得了。但张韫喆的问题,不是他不喜欢化学,而是他爱医学。张韫喆既然下定了要学医的心,他最好的选择,依然是去高校。毕竟,医学不像其他专业自学就可以轻松搞定,它需要专业的教学、设备、实验室等。所以张韫喆没很多人想的那么傻。毕竟,人家也是被保送至浙大的人,拥有随时反悔的底气呀。人生本就应该是个不断探索、敢于试错的过程,一眼望到头的不悦人生,不是不可改变。当事人张韫喆因其经历的“戏剧性”,而引发广泛关注,但他做的事并不荒唐。某种意义上,他站在了“轻易跟现实妥协”和“求稳不求变”的反面。这呈现了年轻不一样的“面相”,也是对更多不安于现实者的启示:只要有实力和深思熟虑“打底”,放手一搏去试错,也未尝不可。□与归(媒体人)编辑:陈静 校对:柳宝庆

断魂咒

26岁浙大化学硕士竟为圆医学梦辞职考本科?戳中了多少人的心窝!

26岁的浙江大学化学硕士张韫喆为学医今年重新高考,拿到了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养生专业本科的录取通知书。这对于已经踏上社会的我们似乎被震撼到了,因为这种选择的成本实在太高,这种选择需要很大的勇气和魄力,我相信也有很多人会对所学的专业不满意,工作之后更加不快乐,因为各种现实原因没办法重新选择。 2011年时考了585分,他本来要考取山东大学的临床医学专业,但是很遗憾分数差得太多,各方面的压力下选择了南京工业大学的化学专业。大学里学习不错,保送了浙大药物化学专业研究生。而且顺利毕业了,然而他不知道的是这个专业与自己想的有天壤之别,与当医生的梦想越来越远。他再一次选择了继续花几年的时间把硕士文凭拿到手,而他也确实做到了。张韫喆毕业之后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月薪过万,工作轻松,当时梦想却破灭了。于是在2018年春天他做了改变他一生的选择,辞职高考,圆自己的医生梦。当然这一次他所受到的质疑更大了,因为时间成本太高了,家里人也不同意,可是他还是选择了坚持。简单租个房子开始了他复习的路。大家都知道这条路有多难,他还是挺过来了,考了511分,成功考上了考了山东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养生学专业,张韫喆圆梦了,他哭了。面对这件事似乎大家都佩服他的勇气和毅力,可是摆在现实中的问题似乎他很难绕过去,他今年26岁,5年本科,3年研究生,毕业的时候都34岁了。这对于一般人来说已经是拖家带口的年纪了,这样的选择是否有失考虑?然而其实有很多人都真真切切的在毕业之后想过这个问题,所学的专业和就业环境让很多人彻底失望,很多人也做过重新上大学的梦,但是极少数的人会真的做出这样的决定,况且失败的概率相当大。其实所有的痛处都是在高考选择专业时所带来的后果,那时候我们确实不知道所选的专业究竟未来会干什么工作,会有怎样的发展,这就是信息不对口的悲哀。假如我们在高考时能够有一本百科全书来告诉大家即将学习的专业时干什么的,似乎大家的选择会更加明确一些。其实对于张韫喆这件事问题就出在他重新选择的时间太晚了,所以才会引起大家的热烈讨论。当然假如当时能够选择复读再去考医学或许所有的事就没有这么麻烦了。刚好又一届考上大学的莘莘学子快开学了,如果你选择到了不喜欢不爱学的专业笔者给大家三点意见:1、尽早换专业一般情况下大学在第一学期的考试之后是可以申请转专业的,这一点大家要记住,当然很多学校的要求都是成绩要达标,所以假如有想法转专业的同学大一一定要好好学习,大一一般情况下学生们对大学的新鲜感会比较足,这时候只要你努力去学肯定是有机会转专业的。况且在学习过程中也可以对目前专业有所了解,万一喜欢上本专业了岂不是因祸得福,继续深耕就可以啦!2、选修喜欢的专业假如没有换成专业,那么可以做另一种选择就是将喜欢的专业进行选秀,彻底的了解一下自己所喜欢的专业是不是想象中的样子。其实很多时候大学生如果不仔细研究是无法真正了解专业情况的。当然选秀的专业毕业之后并不被承认,但是还有机会,就是跨专业考研,这对于很多人来讲是可以操作的,当然特殊学科除外,比如张韫喆的医学专业,没有医学基础似乎这条路行不通。3、条件允许,可以复读复读也是换专业的一条道路,这条路更艰难一些,也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有一点要注意,一定要充分了解所要学的专业才行,万一复读了,选择到了喜欢的专业,却发现根本不是想象的那个样子就亏大了。复读是一条很艰辛的路,要慎重选择。无论如何,笔者佩服张韫喆的勇气,也希望莘莘学子们能够在做人生选择时慎重考虑,别再让这样的事重演。而对于已经在社会上摸爬滚打的我们,最重要的就是坚守,干一行爱一行才行,深耕终究没错,心态很重要!

僵尸侠

他是月薪过万的浙大硕士,却辞掉工作重新高考读二本

张韫喆的经历,也是对更多不安于现实者的启示:只要有实力和深思熟虑“打底”,放手一搏去试错,也未尝不可。全文1013字,阅读约需2分钟▲视频截图不少人有过多次高考的经历,但是有过两次大学军训的人,你听说过吗?26岁的浙大硕士毕业生张韫喆,很快将以山东中医药大学大一新生的身份,第二次参加大学入学军训了。想想这样的“二次青春”,多少也有些激动吧?不过,所有人都无比怀念自己的大学生活,却没有人愿意再来一遍。放到张韫喆身上,网友们的看法更是如此:兄弟,你一个浙大硕士去上一个二本本科,咋想的?张韫喆的理由很简单,打小想做医生,第一次高考成绩不如意,与医学院校失之交臂,懵懵懂懂读了应用化学专业;然后寄希望于考研,被保送至浙大攻读“药物化学”,原以为这个专业主语是药物,可没想到还是化学。阴差阳错这么多年,到头来参加工作了,还是觉得自己爱的是医学。张韫喆做了这么“惊世骇俗”的选择,想必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面临着怎样的困境和内心挣扎。其实,不谈初心和梦想,仔细分析下现实情况,或许我们便可以试着去理解张韫喆,或许他的疯狂选择也没那么癫狂。首先,“月薪过万”并没那么可惜。我接触过不少硕士毕业生,其中不乏名校的。就“浙大硕士”这个级别来说,毕业就拿到月薪10 K+的很普遍,甚至20K+的,也并不罕见。放弃可惜吗?可惜。但还能拿到吗?当然很有可能。其次,重新高考和辞职转行,差别也并没那么大。现实中,太多毕业生没能找到和自己专业相搭的工作,很多人也在毕业后的一两年频繁换工作,试图找到那个自己喜欢、待遇不错、能力又胜任的最大公约数。张韫喆的不同之处在于,他转行的方法是重新学习一门手艺。再说了,张韫喆的重修和普通新生不一样。现在高校纷纷实行学分制,山东中医药大学也不例外。张韫喆已经硕士毕业了,那些他已经顺利结业的科目,应该可以免修。这或许就意味着,他可以更早、更容易毕业。很多人只是看到了“浙大硕士”和“二本新生”身份的悬殊差距,但问题是,无论张韫喆再次考入什么学校、学习什么专业,他的浙大硕士文凭不会因此失效,说到底还是在做加法,而不是减法。换句话说,哪怕过几个月他觉得学医又入坑了,随时退学走人就是。有些人可能会说,你不喜欢自己的工作,转行不就得了。但张韫喆的问题,不是他不喜欢化学,而是他爱医学。张韫喆既然下定了要学医的决心,他最好的选择,依然是去高校。毕竟,医学不像其他专业自学就可以轻松搞定,它需要专业的教学、设备、实验室等。所以张韫喆没很多人想的那么傻。毕竟,人家也是被保送至浙大的人,拥有随时反悔的底气呀。人生本就应该是个不断探索、敢于试错的过程,一眼望到头的不悦人生,不是不可改变。当事人张韫喆因其经历的“戏剧性”,而引发广泛关注,但他做的事并不荒唐。某种意义上,他站在了“轻易跟现实妥协”和“求稳不求变”的反面。这呈现了年轻不一样的“面相”,也是对更多不安于现实者的启示:只要有实力和深思熟虑“打底”,放手一搏去试错,也未尝不可。文/与归(媒体人) 编辑 陈静 校对 柳宝庆值班编辑李二号 花木南

山行

考研择校分析 — 中国药科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坐落于古都南京。是一所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学风优良、在药学界享有盛誉的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我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学校之一。药学专业中国药科大学的药学专业全国顶尖和协和医学院一样,是全国唯二的A+学科,不比北大、复旦和浙大的药学差,也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药学这个一级学科有很多的二级学科专业,而且分布在不同的学院。药学院的五个专业考研的难度要大点。从收分上看难度比南大和东大的分数低点,虽然药大的这些专业综合实力是国内最好的,但是考研有时候也不是只看专业的,更多的同学还是更注重学校。而且这个也要看专业课的难度,不同学校考的专业课不同。和其他的有这个专业的211学校相比的,难度略大,但是也算是性价比很高的学校了。中药学院有两个专业,天然药物化学的难度要比生药学难度大。天然药物化学18考研的均分达到356分。药学这张表格的药学专业分布在不同的学院,大家从学院名称也可以看出来分布的比较杂。大部分专业的招生人数都是个位数。但是考研的竞争要小点,正常的211难度,还是很推荐考的。药学这个专业受国内大环境影响,就业环境不是很好,本科生出来一般不会有太好的待遇,所以提升学历是一种很好的途径。虽然不如金融,通信、计算机、自动化这些顶尖的热门专业,但是药大的研究生月薪过万还是可以的。药大在药学上也是大家都认可的好牌子。总体来说药大在国内药的领域内里应该是顶尖的。毕竟是顶着国字号的药学专门类学校。而且药大的校企合作较多,可以给很多同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中药学中药学是双一流学科,其实药大最强的应该是药学,无论是生源质量,还是师资配备、科研实力还是就业情况都是药学要占据优势的。但是很遗憾的是只有中药学是一流学科,只能说明药学这个专业好的学校太多了,像北大、协和、复旦、交大、浙大这些,学校品牌太强了,药大的综合实力比这些学校要差很多。但是从专业实力来说药大的药学专业不比这些学校差,而且考研简单很多。就像河海的水利专业虽然是全国第一,但是武大、清华这些学校的水利专业考研难度要比河海大很多。国内有中药学的学校很多,但是数得上名号的学校不多。很多都是中医药大学,像南京中医药大学也是中药学很好的。中药学这个专业除了中药化学和中药药理学招生人数达到两位数以外,其他几个专业招生人数都是比较少的。从考研的难度上看还是很推荐考的,性价比较高。其他专业药大的硕士点总体来看不是很多,主要是专业性太强了。毕竟是顶着国字号的学校,名气上还是不弱的。除了药学和中药学的专业以外,其他专业掰掰10根手指都能数的过来。学硕的话就只有这五个专业了,大家看看还有什么是适合你的专业呢?我看了下好像企业管理性价比还是很高的,可以考虑下。专硕药大的专硕不是很多,也是只有五个。其中有三个是和药学相关的专业,还有一个应用统计和公共管理是属于其他专业的。应用统计性价比也是比较高的。之前有看到过药学专硕很多都是和企业合作的,像美国奥斯达、浙江华海药业这些大企业,还有和国家机关合作的像中检院、国家药典委员会等。可见药大的研究生毕业了前途还是很广阔的,你要是考个其他学校资源渠道就没有药大多,就业就比较难,毕竟中国还是一个看人情的社会。总结:中国药科大学是一所专业性特别强的211学校。但是综合实力不强,这就导致了药大的名气不是很大。而且药大的地理位置比较偏,每次乘坐1号线的时候总会听到本次列车由迈皋桥开往中国药科大学,底站,超远,还好有地铁,不然估计一年也不会去一次。这种种导致了药大的考研竞争不是很激烈,考药学、企业管理、应用统计、中药学的同学可以好好考虑下。

指环王

浙大硕士重新高考学医,是给人生做加法

议论风生张韫喆的经历,也是对更多不安于现实者的启示:只要有实力和深思熟虑“打底”,放手一搏去试错,也未尝不可。不少人有过多次高考的经历,但是有过两次大学军训的人,你听说过吗?26岁的浙大硕士毕业生张韫喆,很快将以山东中医药大学大一新生的身份,第二次参加大学入学军训了。想想这样的“二次青春”,多少也有些激动吧?不过,所有人都无比怀念自己的大学生活,却没有人愿意再来一遍。放到张韫喆身上,网友们的看法更是如此:兄弟,你一个浙大硕士去上一个二本本科,咋想的?张韫喆的理由很简单,打小想做医生,第一次高考成绩不如意,与医学院校失之交臂,懵懵懂懂读了应用化学专业;然后寄希望于考研,被保送至浙大攻读“药物化学”,原以为这个专业主语是药物,可没想到还是化学。阴差阳错这么多年,到头来参加工作了,还是觉得自己爱的是医学。张韫喆做了这么“惊世骇俗”的选择,想必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面临着怎样的困境和内心挣扎。其实,不谈初心和梦想,仔细分析下现实情况,或许我们便可以试着去理解张韫喆,或许他的疯狂选择也没那么癫狂。首先,“月薪过万”并没那么可惜。我接触过不少硕士毕业生,其中不乏名校的。就“浙大硕士”这个级别来说,毕业就拿到月薪10 K+的很普遍,甚至20K+的,也并不罕见。放弃可惜吗?可惜。但还能拿到吗?当然很有可能。其次,重新高考和辞职转行,差别也并没那么大。现实中,太多毕业生没能找到和自己专业相搭的工作,很多人也在毕业后的一两年频繁换工作,试图找到那个自己喜欢、待遇不错、能力又胜任的最大公约数。张韫喆的不同之处在于,他转行的方法是重新学习一门手艺。再说了,张韫喆的重修和普通新生不一样。现在高校纷纷实行学分制,山东中医药大学也不例外。张韫喆已经硕士毕业了,那些他已经顺利结业的科目,应该可以免修。这或许就意味着,他可以更早、更容易毕业。很多人只是看到了“浙大硕士”和“二本新生”身份的悬殊差距,但问题是,无论张韫喆再次考入什么学校、学习什么专业,他的浙大硕士文凭不会因此失效,说到底还是在做加法,而不是减法。换句话说,哪怕过几个月他觉得学医又入坑了,随时退学走人就是。有些人可能会说,你不喜欢自己的工作,转行不就得了。但张韫喆的问题,不是他不喜欢化学,而是他爱医学。张韫喆既然下定了要学医的决心,他最好的选择,依然是去高校。毕竟,医学不像其他专业自学就可以轻松搞定,它需要专业的教学、设备、实验室等。所以张韫喆没很多人想的那么傻。毕竟,人家也是被保送至浙大的人,拥有随时反悔的底气呀。人生本就应该是个不断探索、敢于试错的过程,一眼望到头的不悦人生,不是不可改变。当事人张韫喆因其经历的“戏剧性”,而引发广泛关注,但他做的事并不荒唐。某种意义上,他站在了“轻易跟现实妥协”和“求稳不求变”的反面。这呈现了年轻不一样的“面相”,也是对更多不安于现实者的启示:只要有实力和深思熟虑“打底”,放手一搏去试错,也未尝不可。□与归(媒体人)

四时殊气

他是浙大硕士,月薪过万,却辞掉工作重新高考,网友:不值得

时间进入八月份,各省份高考录取工作正在紧张地进行中,考生们正在面临着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刻之一。回首今年高考,出现了多位“高考红人”引人热议,其中既有颜值与智商双在线的杨晨煜与武亦姝等,也有哗众取宠看似“学霸”实则“学渣”的杭高考生“林欢”。近日,又有一位考生“火了”,他就是山东省淄博市考生张韫喆。今年高考,张韫喆以511分的成绩考上了山东中医药大学,看起来平平无奇,但是他的经历却相当“复杂”。2011年,张韫喆第一次参加高考,由于分数不够没能考上自己一直喜欢的医学院,在父母的建议下报了自己并不感兴趣的南京工业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大四时由于表现出色被保研至浙江大学药物化学专业。毕业之后,张韫喆很轻松地就在上海的一家上市医药公司谋得了一份不错的工作。这份工作非常轻松,月薪过万,按理说张韫喆应该满足了。但是,张韫喆觉得自己并不开心,他的理想仍是成为一名医生,为此他寝食难安。最终,张韫喆做了一个“疯狂”的决定,辞职重新高考,弥补遗憾,圆梦中医,即使遭到全家人的反对。这令我想起了去年高考的一位考生李一峰,他大三时从中科大退学,重新参加高考后考出了712分的高分,他拒绝了清华北大的橄榄枝,毅然选择四川大学口腔医学专业。同样是为了自己的梦想,一位从名牌大学退学,一位辞掉月薪过万的工作,这样的行为值得吗?许多网友表示:张韫喆太任性了,不值得!原本他可以有更好的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比如本科时转专业,或者修双学位,也可以考研考医学专业,但是他这些大路不走,却走了复读这条小路。而且,张韫喆今年26岁了,5年本科,3年研究生,毕业的时候都34岁了。而且,山东中医药大学相对来说,在我国各医学院中排名靠后,毕业之后的前途有保证吗?放弃高薪工作,赌上自己的前途,不考虑父母的感受,只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很多网友表示:这位考生太任性了!其实,我觉得网友们话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决定权毕竟在张韫喆自己手中,只要他觉得自己的行为值,那就肯定值!同时,也给那些今年没有被自己喜欢的专业录取的考生一个建议,如果你实在不喜欢现在的专业,一定要早做好打算,这是为自己的前途负责。你觉得张韫喆的行为值吗?欢迎留言交流。

驚魂島

26岁的浙大硕士张韫喆辞掉月薪过万工作重新高考,你怎么看?

对于26岁的浙大硕士张韫喆辞掉月薪过万的工作重新高考,大家都对他表示理解,并赞赏其为了梦想而努力。我倒觉得他明白太晚了,浪费了大好青春,浪费了父母血汗钱及国家教育资源。一、有梦想去追求没错,但干嘛浪费七年呀。2011年考入南京工业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后又考入浙江大学药物化学专业的研究生。我们说你报大学志愿时为什么不报医科大学,就算你高三毕业不了解,难道上了一二年大学后还不了解自己专业。还有直到研究生毕业才发现自己专业不对口,真是笑话,连这都不了解,你读的什么大学?要追求梦想就应该在大一就退学重来,不是有很多同学大一时觉得专业不喜欢就退学回去复读了吗?这时回去还来得及,也比较合算。二、26岁硕士重新高考浪费巨大。从2011年到2018年,七年的本科和研究生学习,不仅需要父母负担十多万的费用,也浪费自己七年的大好时光,还浪费了国家的教育资源。试想2019入学,上完四年大学都30岁了,你正常的恋爱、成家、立业都会推迟,还得父母帮衬,父母欠你呀?是不是有点自私呢?三、药物化学专业一样会有作为。张韫喆读的研究生专业是药物化学,药物化学是药物的发现设计,然后用有机化学的方法去合成。如果能研制开发一些新药,能治愈一些疑难杂症,不一样能救死扶伤吗?甚至我觉得比一般的医生作用更大,为什么非得要当一个用药的医生呢?真有点想不通,是不是走火入魔了总之我对这种行为表示不赞成,我觉得太浪费,你们怎么看呢?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海之路

浙大硕士辞职重考二本,到底为了啥?

摘要中青评论不得不说,张韫喆的故事里充满了励志和勤奋,但同时他也是不幸的。由于对报考专业不太了解,他“一错再错”,终究还是和白大褂擦肩而过。这固然有张韫喆自身的原因,但某种程度上说,他也是“信息差”的受害者。每年高考,总有那么几个不走寻常路的考生。比如,26岁的浙江大学硕士张韫喆为学医,辞掉工作重新高考,并于近日拿到了山东中医药大学本科的录取通知书。为此,有网友称其为“傻子”,亲友骂其是“疯子”,他却落泪:终于等到这一天。名校硕士重新高考,还激动地收下了二本院校的录取通知书,这在常人看来难以理解。那么,张韫喆何苦如此呢?原来,张韫喆从小立志学医,第一次高考成绩不理想,错过医学院校,在父母建议下读了应用化学专业;然后寄希望于考研,也幸运地被保送浙大攻读“药物化学”专业,但本以为“药物”和医学沾边了,却发现更多的还是学化学。不得不说,张韫喆的故事里充满了励志和勤奋,但同时他也是不幸的。由于对报考专业不太了解,他“一错再错”,终究还是和白大褂擦肩而过。这固然有张韫喆自身的原因,但某种程度上说,他也是“信息差”的受害者。有人说,填报志愿就是第二次高考,其实一点都不夸张。这不仅仅是说,一旦填报环节出现失误,很容易造成分数高但却无学可上的尴尬。而且,选一个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专业,并不容易。甚至可以说,选专业就是在选行业、选人生。高考填报志愿,有句不成文的规则或者叫经验:“一本选学校,二本选专业”。通俗讲,就是当分数足够高时,要优先选个好学校;当分数不太理想时,最好先选有就业前景的好专业。很多时候,专业相比大学,对一个人的影响要大得多。大学就是个交通枢纽,专业则是方向,不同的人从此开始进入不同的“世界”。近年来,不少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容易望文生义被误导;甚至,不仅仅是专业,在以往的案例中,还出现过一些考生把大学搞混的现象。比如,北京师范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和东华理工大学等,就曾引发不少考生的“误解”。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毕业后,其工作的行业和自己的专业领域不搭,甚至风马牛不相及。因为从一开始选择的时候,就已经错了,然后就是步步错。这不仅是对高等教育资源的浪费,从长期看,也是对个人发展埋下了不良的伏笔。作为高校,在招生的时候,不能过于笼统、模糊地介绍学校的专业状况,甚至只捡好的说、往大了说;而应该有更加细致、客观、全方位的介绍,更大地满足考生们的“知情权”。如此,在双向选择中,才能显得更加公平。毕竟,无论高考还是考研,招生工作都无法重新来过,所以要尽量做“事前诸葛亮”。而作为考生所在的高中,也不能简单地认为,高考一结束,学校和学生之间就没有关系了,而是应该由专业人员,对考生填报志愿进行指导和辅助。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填报志愿就好比相亲,要知己知彼,才能找到合适的,才不会误了终生或者“离婚再嫁娶”。总之,从张韫喆的案例中,我们不仅要看到“离奇”,还要看到诱因。我们理应考虑改善这种现状,通过做更多的服务工作,让更多的人少一些阴差阳错,少一些遗憾。毕竟,在学校那里是动动嘴普及,在考生那里就是一辈子。而又有多少人,能有张韫喆这样重新来过的勇气和能力?撰文/与归微信编辑/黄帅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