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河北工程大学备考考生在自习室复习。郝群英摄/光明图片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今天启幕。伴随大学毕业生的不断增加,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报名人数持续攀升。中国教育在线掌上考研“2021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1年报名人数增长约36万人。同时,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张,2020年研究生扩招18.9万人,招生人数超过110万人,2021年预计将继续延续这一扩张趋势。2020年7月,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此次会议在研究生招生与培养上都有重大意义。会议对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总体设计与定位,提出稳定硕士规模,扩张博士规模,未来高层次研究人才将主要以博士教育为主,硕士生培养将主要以应用型人才,即专业硕士为主。1.研究生报名人数创历史新高2021年考研报名人数继续呈递增趋势。2021年考研报考人数377万,较2020年341万激增36万,增幅约10.6%。超过半数考生读研目的是为了提升知识水平、能力以及就业竞争力近5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迅速增长。2017年研究生报考人数首破200万人大关,达到201万。2021年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377万,5年间,考研报名人数翻了近一番。目前考研热度较高与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期相关。特别是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就业压力变大,更多的应届毕业生及往届生考研,在缓解就业压力的同时努力提升竞争力。2021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人,加上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使得就业形势更为严峻。通过对考研动机的调查分析,超过半数考生读研目的是为了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以及由于就业压力大,提高就业竞争力;认为毕业学校不好,想提升学校层次为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此外,受疫情因素影响导致出国留学受阻转向国内考研成为新的考研动因。往届生迅速增长加剧了考研热和考试竞争难度考生构成中,往届生占比上升较快,主要原因是往届生对目前的就业状况不满意,想通过读研来提升自我竞争力,获取更好的就业回报。以云南大学为例,云南大学2020年往届生考研人数为12291人,占比56%,已经超过了总人数的一半。2021年往届生考研人数为15410人,占比63%。西北师范大学2020年往届生考研人数为6913人,占比57%,已超过总报名人数一半,2021年往届生考研人数为8392人,占比62%。数据可见,高校往届生报考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部分高校超过六成。往届生迅速增长加剧了考研热和考试竞争难度。2.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增长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及学位授权单位、“双一流”高校招生名额均大幅增加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增长,2019年招生人数已达到91.7万。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由2010年的6.4万发展到2019年的10.5万,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由2010年的47.4万发展到2019年的81.1万。近10年来,硕士研究生扩招年均增幅达到6%,博士研究生增幅在5.5%左右。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张的背后,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及学位授权单位也在大幅增加。截至报告发布前,根据已公示的30个省市2020年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推荐名单,拟新增硕博学位授权点为3648个,拟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59个、博士学位授予单位49个,拟新增自主审核单位13个。30个省市中,江苏省拟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最多,达到302个,其次是广东省,拟新增博士硕士学位点233个。在拟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中,电子信息数量最多,第二是生物与医药,马克思主义理论、资源与环境、公共管理、材料与化工等学科数量位列前十。在拟新增博士学位授权点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数量位列第一,其余依次是资源与环境、材料与化工、电子信息、数学、生物与医药等。2021年“双一流”高校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继续增长。经过统计,“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招生计划中,超过67%的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超过77%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2021年招生计划都有所增长。“双一流”高校招生规模显著增长,其中不乏大量增长规模在1000人以上的高校。专业学位硕士扩大招生多集中在理工类专业,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将进一步扩张近年来,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显著增长。自2017年起,专业硕士招生规模始终高于学术学位硕士。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81.1万人,专硕招生规模达47.4万人,占比为58.5%。2019年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校生147.4万人,占比60.4%。专业学位硕士扩大招生规模,更多集中在理工类专业。根据上海交通大学专硕招生计划显示,相较于2020年,2021年航空航天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等理工类学院的专硕招生占比都有大幅提高,其中航空航天学院在2020年招收专硕比例为69.3%,2021年增长到82.4%。媒体与传播学院、外国语学院、人文学院等社科类学院的专硕占比增幅较小,甚至略有下降。自1981年教育部下达《关于做好1981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通知》,决定“开始招收博士生”以来,我国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增长,目前每年招生规模已突破10万大关,并保持继续快速增长的趋势。198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为302人,1999年至2004年为快速发展阶段,年均增幅23.8%,但总体招生规模较小。2004年后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年均增幅为3.2%。直至2017年,博士招生规模再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8年博士招生人数为95502人,较2017年增加13.9%,2019年博士招生人数达到105169人,增幅为10.1%。博士研究生教育处于国民教育顶端,扩大博士招生规模,发展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符合我国人才强国发展战略,满足提升人才储备水平、推动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需要。2020年9月30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方案提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增设一批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大幅增加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进一步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在我国博士研究生招生中,专业学位博士招生数量少,所占比例低。据统计,2009年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为851人,所占比重仅为1.37%。2019年,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突破一万人,达到10386人,占比9.9%。近10年发展中,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持续增长,但总体招生规模仍与学术学位博士差距较大。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的招生类别为教育、工程、兽医、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共计6个。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始终低于学术学位博士,一方面是因为专业学位博士招生类别少,另一方面是因为大多数博士生的未来目标是成为大学教师和科研人员,选择学术学位博士更契合工作方向。为满足产业经济转型、社会发展需求,我国大力推进专业型研究生教育,增加专业学位博士招生专业,未来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会进一步扩张。非全日制招生比例萎缩,理工类非全日制专业招生计划完成率远低于管理类专业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工作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年来研究生大幅扩招的背景下,多数高校的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比例却逐年降低。受报考难度及就业因素的影响,非全日制各专业招生计划完成率呈现较大差异,热门报考专业的招生计划完成率更高。从北京科技大学2020年的非全日制招生录取情况来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专业的报考人数都远高于实际录取人数,报录比分别达到4.7:1、3.8:1、2.6:1,而物流工程与管理、电子信息的报考人数则与实际录取人数差距不大,报录比分别为1.4:1、1.4:1。管理类专业在非全日制招生中报考热度较高,基本能够完成招生计划,部分高校甚至可以超额完成,而理工类非全日制专业的报考热度较低,招生计划完成率远低于管理类专业,缺额普遍。3.推免生招生比例下降高校推免生招生占比下降,高校间推免率差异较大近年来,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张明显,推免生招收数量虽然在增长,但在总招生量的占比并没有增长,甚至部分学校呈现下降趋势。西安交通大学2018年录取的硕士研究生中推免生占比39.3%,2020年下降至35.2%。厦门大学2018年录取硕士研究生中推免生占比28%,2020年下降至25.9%。中山大学2018年录取硕士研究生中推免生占比22.4%,2020年下降至20.2%。郑州大学2019年录取硕士研究生中推免生占比9.55%,较2018年小幅上升,但在2020年下降至4.9%,降幅明显。造成高校录取推免生比例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硕士研究生招生增长规模远大于推免生增量,基数上比例下降,从这个方面看,推免招生并没有加剧统考生的竞争。推免名额是进行推荐免试的前提,根据制定的有关推免政策,不同类别招生单位推免比例不同,差异明显。根据对各大高校推免率的统计,北京大学(校本部)推免率最高,达到56%,南京大学推免率为34%,湖南大学推免率为20.6%,云南大学推免率为10.7%。即使是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推免率也有明显差异。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推免率差异更大。东北师范大学推免率为18.1%,上海大学推免率为11.4%,海南大学推免率为6.6%,宁波大学仅为4.4%。对于一些普通高校而言,仅有1%左右的推免名额,学生获取推免资格难度更大。推免名额的多少与本科学校的层次和实力密切相关。另外,学生要获取推免资格,不仅需要学习成绩优异,还需要在科研能力、获得荣誉、竞赛奖项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竞争异常激烈。名校接收推免生“双一流”高校生源占比居高不下,多数高校未完成推免招生计划根据北京大学2021年拟录取推荐免试研究生公示名单,北京大学(校本部)2021年拟录取2814名推免生,其中2733人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双一流”生源占比高达97.1%,非“双一流”生源仅占比2.9%,不足5%。中山大学2021年拟录取推免生2090人,其中95.5%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非“双一流”生源同样不足5%。华南理工大学2021年拟录取推免生2010人,其中84.5%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非“双一流”生源仅占15.5%。中国科学院大学2021年拟录取推免生5039人,其中4138人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占比82.1%,非“双一流”生源占比17.9%。名校接收的推免生中“双一流”高校生源占比居高不下,接收的非“双一流”推免生数量有限,普通高校推免生进入“双一流”大学要面临较大的挑战,推免生“内卷”明显。整体来看,多数高校未完成推免招生计划。根据部分高校2021年接收推免生数据显示,广西大学2021年计划招收推免生472人,实际拟录取85人,招生完成率为18.01%。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21年计划招收推免生832人,实际拟录取276人,招生完成率为35.5%。北京工业大学2021年计划招收推免生816人,实际拟录取399人,招生完成率为48.9%。(作者:彭怡、邓沙沙,均系中国教育在线掌上考研主编)高层次人才培养呼唤深层次教育变革2020年7月,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标志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进入新阶段,踏上新征程。教育部等三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总体目标为:到2025年,基本建成规模结构更加优化、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培养质量显著提升、服务需求贡献卓著、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的高水平研究生教育体系。到2035年,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强国。 博士研究生由统考方式向“申请—考核”制转变是大势所趋2003年以前,博士生入学统一考试是高校面向社会招考选拔博士生的唯一方式,它以考试成绩(多采用“初试外语+2门专业课笔试+面试”的模式)为基础,在保证博士研究生招生高效有序的同时也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术能力。2013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文件明确指出“建立博士研究生选拔‘申请—审核’机制”,2019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明确要求“完善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和直接攻博等选拔机制”。如今,博士研究生普遍实行“申请—考核”制,和直接攻博、硕博连读成为并行的招生方式。这有助于推进统筹招生,提高研究生贯通式培养水平,进一步拓宽选才范围。截至2020年,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已经实施“申请—考核”制的有127所,占该类院校的92.7%,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均已实施“申请—考核”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实施“申请—考核”制的有85所。实行“申请—考核”制在英美等国的研究生招考历史中由来已久。招生不依据统一的入学考试,而是根据申请者的教育背景、学术水平、工作经历、研究兴趣及职业发展等情况自主选拔。不管是借鉴国际经验,还是从改善我国博士生招生效果的角度出发,我国博士研究生招考方式,由统考方式向“申请—考核”制转变是大势所趋。加快建设高水平研究生导师队伍,加大研究生分流力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过程中,研究生导师发挥着关键核心作用。加快建设高水平研究生导师队伍,对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11月,教育部出台《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从坚持思想引领、规范参与招生、把关学位论文质量、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等8个方面,对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提出了“十不得”要求,为导师指导行为划定底线,为建设一流研究生导师队伍打下了牢固的根基。同时,《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中提出:加大分流力度,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及早分流。畅通分流选择渠道,分流退出的博士研究生,符合硕士学位授予标准的可授予硕士学位;未满足学位授予条件的研究生,毕业后一定时间内达到相应要求的,可重新申请授予学位。为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高校需加大研究生分流力度,在研究生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严把“毕业关”。近年来,研究生清退事件越来越多,高校严把“毕业关”已成为新常态。设立新兴交叉学科门类,推动研究生教育深层次变革交叉学科,是指不同学科之间相互交叉、融合、渗透而出现的新兴学科。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上释放出信息,我国决定新增交叉学科作为新的学科门类。自此,交叉学科将成为我国第14个研究生学科门类。科学上的突破和创新越来越依赖于交叉学科。新增交叉学科门类,加快培养交叉学科领域人才,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深层次改革的重要举措,满足了我国对交叉学科领域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截至2020年6月30日,我国各高校(不含军队单位)自主设置的交叉学科数量达到了549个。开设交叉学科的高校共计160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东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济南大学、西南林业大学各有9个学科,交叉学科数量位居第一。“双一流”院校开设的交叉学科数量大于非“双一流”院校,共计310个,占比达到56%。设立新兴交叉学科门类,加快培养交叉学科人才,支持战略性新兴学科发展,是加强国家治理、应对国际复杂形势的需要,也将推动研究生教育深层次的变革。链接:赴美读研申请量负增长2005年至2012年,中国学生赴美读研申请量增长率不断上升。2012年起,中国赴美读研申请量增长率锐减,长期处于负增长。美国国务院最新公布的过去一年签证发放数据显示:在今年4月到9月这半年中,美国仅向中国内地发放了808张F1学生签证,而2019年同期则发放了90410张,同比下降超过99%。除了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中国赴美学生签证数量的减少也与美国对中国学生的留学政策有关。自2019年起,美国就对中国留学生加强了背景审查,尤其是涉及公派的高层次人才、敏感专业。仅2019年一季度,美国就拒签了180余名中国学者。2020年5月底,美国白宫宣布,自6月1日起,禁止与中国军方有关的研究生与学者入境美国。9月9日,美国国土安全部代理部长表示,美国将禁止某些中国研究生和研究人员获得签证,以防止他们窃取敏感研究成果。2020年美国先后把中国10余所高校列入实体制裁名单,严重恶化了美国的留学环境。教育部发布2021年考研报名条件中,明确了留学生报考的条件: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具体期限由招生单位规定)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我国考研政策的调整及美国对中国学生的留学政策,让更多的留学生转向国内考研,成为2021年考研大军的一员。(作者:陈福宽、王薏欣,均系中国教育在线掌上考研主编)(原题为《2021考研风向标》《高层次人才培养呼唤深层次教育变革》)来源:光明日报
近些年的考研考公,异常的受欢迎,也许是大家都注意到了稳定工作的重要性,或者是能力的重要性大家纷纷加入到了考试的热潮中。近几年考研更是出现了大热潮,2021年的考研,考研报名人数达到了420多万,在面对这样的考研竞争下,压力更是不言自明,可是,近日,多所大学又传出一则关于考研生的坏消息,这无异于是雪上加霜,让考研生更是感觉考研太难了。相信大家都看到了,那就是关于研究生住宿的问题,很多学校纷纷发布通知,决定不再提供住宿,学生需要自己解决住宿问题,已知的学校有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大学等,不过,并不是所有学生都不提供住宿,部分符合规定的学生,学校还是会为学生提供住宿。只是这样的决定,让更多的考生来说,无异于让他们的压力更大了。本身考研的压力就足够大了,甚至很多考生已经不是第一次考了,尽管今年很多学校都扩招了,但是这无非就是杯水车薪,无法解决大多数考生的难题,依然会有很多考生是无法成功上岸的,现在又有了这样的消息,对于考研的学生来讲,简直就是难上加难,特别是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负担更重了。这样的消息一出,网友们也是褒贬不一,更多的是引起了人们的谩骂声,很多人都觉得这样的做法对于研究生一点也不公平,研究生也是大学生,都是在校内接受教育,为什么不提供住宿呢?这难道是区别对待吗?而且研究生属于高学历人才,特别是研究生要做的事情也非常多,每天要做实验,写论文等,如果现在又冒出这样的事情,那么学生又要魏解决住宿的问题浪费时间,浪费金钱,岂不是让学生的生活更加困难了吗,而且研究生中有很大一批学生都是来自于普通家庭,这就是在给学生增加负担。当然了学校这样做也能理解,很多学校因为扩招,一些教学资源无法满足学生需求,住宿条件紧张,再加上研究生的数量在近几年也是不断增多,导致学校的住宿不能得到满足,为了解决问题,限制学生住宿也就成了最有效最快捷的方式。但是这样的方法就是治标不治本,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学校加大教学资源的投入,继续建设一些校舍,教学楼等硬件设施,当然这单靠学校是无法实现的,还需要国家的支持,这样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这对于考研生来说,确实是让他们的压力无形中就增加了很多。不过,并不是所有高校都这样做,只是一些教学资源非常稀缺的学校发布了这样的消息,绝大多数的学校还是提供宿舍,考生也无需太过担心,现在正是考研前的关键时刻,应该专心备考,这样的事情等考完试再考虑也不晚。考研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希望大家能尽早上岸。大家对此怎么看呢?
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今天启幕。伴随大学毕业生的不断增加,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报名人数持续攀升。中国教育在线掌上考研“2021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1年报名人数增长约36万人。同时,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张,2020年研究生扩招18.9万人,招生人数超过110万人,2021年预计将继续延续这一扩张趋势。2020年7月,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此次会议在研究生招生与培养上都有重大意义。会议对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总体设计与定位,提出稳定硕士规模,扩张博士规模,未来高层次研究人才将主要以博士教育为主,硕士生培养将主要以应用型人才,即专业硕士为主。1.研究生报名人数创历史新高2021年考研报名人数继续呈递增趋势。2021年考研报考人数377万,较2020年341万激增36万,增幅约10.6%。超过半数考生读研目的是为了提升知识水平、能力以及就业竞争力近5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迅速增长。2017年研究生报考人数首破200万人大关,达到201万。2021年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377万,5年间,考研报名人数翻了近一番。目前考研热度较高与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期相关。特别是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就业压力变大,更多的应届毕业生及往届生考研,在缓解就业压力的同时努力提升竞争力。2021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人,加上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使得就业形势更为严峻。通过对考研动机的调查分析,超过半数考生读研目的是为了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以及由于就业压力大,提高就业竞争力;认为毕业学校不好,想提升学校层次为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此外,受疫情因素影响导致出国留学受阻转向国内考研成为新的考研动因。往届生迅速增长加剧了考研热和考试竞争难度考生构成中,往届生占比上升较快,主要原因是往届生对目前的就业状况不满意,想通过读研来提升自我竞争力,获取更好的就业回报。以云南大学为例,云南大学2020年往届生考研人数为12291人,占比56%,已经超过了总人数的一半。2021年往届生考研人数为15410人,占比63%。西北师范大学2020年往届生考研人数为6913人,占比57%,已超过总报名人数一半,2021年往届生考研人数为8392人,占比62%。数据可见,高校往届生报考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部分高校超过六成。往届生迅速增长加剧了考研热和考试竞争难度。2.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增长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及学位授权单位、“双一流”高校招生名额均大幅增加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增长,2019年招生人数已达到91.7万。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由2010年的6.4万发展到2019年的10.5万,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由2010年的47.4万发展到2019年的81.1万。近10年来,硕士研究生扩招年均增幅达到6%,博士研究生增幅在5.5%左右。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张的背后,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及学位授权单位也在大幅增加。截至报告发布前,根据已公示的30个省市2020年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推荐名单,拟新增硕博学位授权点为3648个,拟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59个、博士学位授予单位49个,拟新增自主审核单位13个。30个省市中,江苏省拟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最多,达到302个,其次是广东省,拟新增博士硕士学位点233个。在拟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中,电子信息数量最多,第二是生物与医药,马克思主义理论、资源与环境、公共管理、材料与化工等学科数量位列前十。在拟新增博士学位授权点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数量位列第一,其余依次是资源与环境、材料与化工、电子信息、数学、生物与医药等。2021年“双一流”高校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继续增长。经过统计,“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招生计划中,超过67%的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超过77%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2021年招生计划都有所增长。“双一流”高校招生规模显著增长,其中不乏大量增长规模在1000人以上的高校。专业学位硕士扩大招生多集中在理工类专业,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将进一步扩张近年来,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显著增长。自2017年起,专业硕士招生规模始终高于学术学位硕士。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81.1万人,专硕招生规模达47.4万人,占比为58.5%。2019年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校生147.4万人,占比60.4%。专业学位硕士扩大招生规模,更多集中在理工类专业。根据上海交通大学专硕招生计划显示,相较于2020年,2021年航空航天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等理工类学院的专硕招生占比都有大幅提高,其中航空航天学院在2020年招收专硕比例为69.3%,2021年增长到82.4%。媒体与传播学院、外国语学院、人文学院等社科类学院的专硕占比增幅较小,甚至略有下降。自1981年教育部下达《关于做好1981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通知》,决定“开始招收博士生”以来,我国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增长,目前每年招生规模已突破10万大关,并保持继续快速增长的趋势。198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为302人,1999年至2004年为快速发展阶段,年均增幅23.8%,但总体招生规模较小。2004年后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年均增幅为3.2%。直至2017年,博士招生规模再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8年博士招生人数为95502人,较2017年增加13.9%,2019年博士招生人数达到105169人,增幅为10.1%。博士研究生教育处于国民教育顶端,扩大博士招生规模,发展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符合我国人才强国发展战略,满足提升人才储备水平、推动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需要。2020年9月30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方案提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增设一批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大幅增加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进一步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在我国博士研究生招生中,专业学位博士招生数量少,所占比例低。据统计,2009年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为851人,所占比重仅为1.37%。2019年,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突破一万人,达到10386人,占比9.9%。近10年发展中,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持续增长,但总体招生规模仍与学术学位博士差距较大。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的招生类别为教育、工程、兽医、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共计6个。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始终低于学术学位博士,一方面是因为专业学位博士招生类别少,另一方面是因为大多数博士生的未来目标是成为大学教师和科研人员,选择学术学位博士更契合工作方向。为满足产业经济转型、社会发展需求,我国大力推进专业型研究生教育,增加专业学位博士招生专业,未来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会进一步扩张。非全日制招生比例萎缩,理工类非全日制专业招生计划完成率远低于管理类专业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工作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年来研究生大幅扩招的背景下,多数高校的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比例却逐年降低。受报考难度及就业因素的影响,非全日制各专业招生计划完成率呈现较大差异,热门报考专业的招生计划完成率更高。从北京科技大学2020年的非全日制招生录取情况来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专业的报考人数都远高于实际录取人数,报录比分别达到4.7:1、3.8:1、2.6:1,而物流工程与管理、电子信息的报考人数则与实际录取人数差距不大,报录比分别为1.4:1、1.4:1。管理类专业在非全日制招生中报考热度较高,基本能够完成招生计划,部分高校甚至可以超额完成,而理工类非全日制专业的报考热度较低,招生计划完成率远低于管理类专业,缺额普遍。3.推免生招生比例下降高校推免生招生占比下降,高校间推免率差异较大近年来,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张明显,推免生招收数量虽然在增长,但在总招生量的占比并没有增长,甚至部分学校呈现下降趋势。西安交通大学2018年录取的硕士研究生中推免生占比39.3%,2020年下降至35.2%。厦门大学2018年录取硕士研究生中推免生占比28%,2020年下降至25.9%。中山大学2018年录取硕士研究生中推免生占比22.4%,2020年下降至20.2%。郑州大学2019年录取硕士研究生中推免生占比9.55%,较2018年小幅上升,但在2020年下降至4.9%,降幅明显。造成高校录取推免生比例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硕士研究生招生增长规模远大于推免生增量,基数上比例下降,从这个方面看,推免招生并没有加剧统考生的竞争。推免名额是进行推荐免试的前提,根据制定的有关推免政策,不同类别招生单位推免比例不同,差异明显。根据对各大高校推免率的统计,北京大学(校本部)推免率最高,达到56%,南京大学推免率为34%,湖南大学推免率为20.6%,云南大学推免率为10.7%。即使是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推免率也有明显差异。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推免率差异更大。东北师范大学推免率为18.1%,上海大学推免率为11.4%,海南大学推免率为6.6%,宁波大学仅为4.4%。对于一些普通高校而言,仅有1%左右的推免名额,学生获取推免资格难度更大。推免名额的多少与本科学校的层次和实力密切相关。另外,学生要获取推免资格,不仅需要学习成绩优异,还需要在科研能力、获得荣誉、竞赛奖项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竞争异常激烈。名校接收推免生“双一流”高校生源占比居高不下,多数高校未完成推免招生计划根据北京大学2021年拟录取推荐免试研究生公示名单,北京大学(校本部)2021年拟录取2814名推免生,其中2733人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双一流”生源占比高达97.1%,非“双一流”生源仅占比2.9%,不足5%。中山大学2021年拟录取推免生2090人,其中95.5%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非“双一流”生源同样不足5%。华南理工大学2021年拟录取推免生2010人,其中84.5%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非“双一流”生源仅占15.5%。中国科学院大学2021年拟录取推免生5039人,其中4138人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占比82.1%,非“双一流”生源占比17.9%。名校接收的推免生中“双一流”高校生源占比居高不下,接收的非“双一流”推免生数量有限,普通高校推免生进入“双一流”大学要面临较大的挑战,推免生“内卷”明显。整体来看,多数高校未完成推免招生计划。根据部分高校2021年接收推免生数据显示,广西大学2021年计划招收推免生472人,实际拟录取85人,招生完成率为18.01%。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21年计划招收推免生832人,实际拟录取276人,招生完成率为35.5%。北京工业大学2021年计划招收推免生816人,实际拟录取399人,招生完成率为48.9%。
422万人的数据应该不会太假。2021考研报名人数422万人,增长81万,大势所趋,太正常不过了。2020年比2019年增长51万,2019年比2018年增长52万。今年,研究生招生人数在2019年基础上,教育部扩招18万人,然而硕士研究生录取率依然不到30%。2021国外疫情持续不断,大部分出国留学人员加入到考研大战中,国内就业形势严峻,也使很多待就业人群参加研究生考试。由于人数众多,为了拉开明显差距,在试题难度上肯定会加大。今年或将成为近十年来研究生考试最难的一年。但谁知道明年会不会更难呢?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二字,加油吧,与其杞人忧天,不如奋力一搏!
随着考研人数年年的攀升,2021考研报考人数达到了历史新高!422万!今年的考研报名已经结束,虽然官方没有给出具体报考人数,各方小道消息已出!那么今年的考研竞争到底有多激烈,让我们看下值得参考的数据--报录比!图片来源:网络(仅供参考)部分高校报考人数:北京大学29990人;清华大学18000人;中国人民大学23800人;复旦大学27000人;上海交大16382人;同济大学19469人;上海大学20174人;南开大学18695人;郑州大学33300人;苏州大学32341人; 南京大学27000人 ;华东师范大学22621人;电子科技大学20674人(涨幅:24.35%);吉林大学24000人 ;武汉大学21668人;浙江大学20343人;天津大学20000人;西北大学18455(涨幅:38.2%);西安交大18797人 ;南昌大学22131人 ;云南大学21867人;深圳大学22715人(涨幅:41.8%)。今年的考研竞争到底有多激烈,我们报考的院校被录取的难易程度如何呢?今天昆明立成教育张老师就和大家聊聊报录比,到底是个啥?报录比:是指报考人数和实际录取人数的比例。分为考前和考后两个阶段:考前的报录比是指报考的人数和拟录取人数的比例,因此报录比可以小于1。考后的报录比是指实际报考的人数和实际录取人数的比例。我们一般参考的都是考试后的报录比情况,也就是观察一所学校往年的报考录取数据情况。2021录取人数根据各高校公布数据和近年增长率综合(仅供参考)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2020年报考录取数据:http://gs.dlut.e.cn/yjszs/fwxx/sslnbmlqqk.htm北京师范大学2017年-2019年学术型硕士报考录取数据: http://yz.bnu.e.cn/detail/b1550f79西安交通大学2015年-2020年报考录取数据: http://yz.xjtu.e.cn/index/zstj.htm国防科技大学2017年-2019年报考录取数据(回忆版): http://yjszs.nudt.e.cn/pubweb/homePageList/detailed.view?keyId=420东华大学2015年-2020年报考录取数据: http://yjszs.dhu.e.cn/lqbl_8883/list.htm上海财经大学1999年-2020年报考录取数据: https://gs.sufe.e.cn/Home/NewsList/157云南大学2006-2020年报考录取数据:http://www.grs.ynu.e.cn/zsgz/qrzssyjs.htm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7-2020年报考录取数据:http://yzb.zuel.e.cn/4637/list.htm北京林业大学2013-2020年报考录取数据:http://graate.bjfu.e.cn/zsgl/lnzstj/index.html深圳大学2008年-2020年报考录取数据: https://yz.szu.e.cn/info/1031/11111.htm江苏大学2015-2020年报考录取数据: http://yz.ujs.e.cn/index/gzdtyxxfw.ht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2020年报考录取数据:https://yjs.cueb.e.cn/zsks/skzl/index.htm浙江大学2005年-2020年报考录取数据:http://grs.zju.e.cn/yjszs/redir.php?catalog_id=131825厦门大学2014年-2019年报考录取数据:https://zs.xmu.e.cn/2019/0919/c5797a377559/page.htm中山大学2015年-2020年报考录取数据: http://graate.sysu.e.cn/zsw/postgraate中国人民 大学2017年-2018年报考录取数据: https://pgs.ruc.e.cn/xgxz.htm南京大学2003年-2019年报考录取数据: http://grawww.nju.e.cn/912/list1.htm东北大学2011年-2018年报考录取数据: http://www.graate.neu.e.cn/4208/list1.htm上海交通大学2004年-2020年报考录取数据:https://yzb.sjtu.e.cn/xxgs1/lssj/wnbklqtj.htm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2020年报考录取数据: http://admission.scut.e.cn/17541/list.htm湖南大学2013年-2019年报考录取数据:http://gra.hnu.e.cn/zsxx/sjtj.ht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2-2020年录取数据: http://yzb.buaa.e.cn/wnzx/lnlqtjxx.htm不管报录比如何变化,作为考研参战或即将成为考研人的你,决不能松懈,按照自己的节奏,调整好最佳状态:1.稳定心态 树立信心:每个人都会有拖延、惰性、恐慌、焦虑等情绪,长期努力不见效果,甚至会失去信心,产生放弃的想法。要充分地理解和接纳自己,因为只有接纳坏情绪,才能正视它、调整它。2.创造学习环境 保证学习时间在仅剩的40多天里,时间很宝贵,这段时间的效率也相对较高,利用好学习环境,提分效率会大大增加。尤其是工作繁忙的职场人,除了正常工作时间外,年底也是各个公司最繁忙的季节。所以,下班回家或去图书馆,创造较好的学习环境很重要。这样你才有可能静下心来认真复习。3.制定目标 不要打乱节奏不要因为外界的因素,打乱自己学习节奏。一个合理的考研目标是必须的,也许是一座城,也许是一所梦想的高校。然后再制定详细计划,分解目标。行动就是强化目标。你可以制定一份暑假复习时间表并严格执行,最好将计划细化到小时,自制力差的考生可以请家人监督。在时间表上,要记得每周留出一天时间来查漏补缺,并结合自己的本周学习效率进行调整。
小编在写2020年考研文章的时候,想着离下一年的考研还有很长的时间,转眼间,2021年的考研马上就要进入尾声了,10月31日考研报名的系统正式关闭,陆续着有很多院校公布了自己学校报考的人数,这些学校一经公布人数就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刚开始公布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报考人数都超过了1.5万人,中国人民大学的报告人数达到了2万多人。就验证了一个事实每年报考的人数只可能增加,减少的可能性非常的小,每所院校报考人数增加的比例都在15%至30%之间,近日又有四所大学公布了自己学校的报考人数,其中西北师范大学的报考人数达到了13575人再次创下了历史的新高,去年西北师范大学的报考人说就急剧的增加,今年一如既往的稳步增长,这让很多考研的学子都感觉到压力山大。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报考总人数相比2020年增加了近40%,总人数也突破了1万人,所以无论是中国的名校还是一些双非类院校,报考的人数都在增加,并没有因为这所学校不是985和211报考的人数就会减少,相反一些双非类院校更加受到同学们的追捧,每所学校也就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权,能够录取更加优秀的学子。医学类的大学的报考人数也是突飞猛进,陕西中医药大学的不可人数就达到了4559人,相较去年的增幅达到了10%,医学类的高校的报考人数就如此之多,更别说一些理工类大学和综合类高校了,学医的同学们更加需要考研,因为想成为一名医生的话对学历的要求是非常之高的,西南医科大学的报考人数达到了4388人,相比去年增加了14.6%,专业学位占据了绝大部分为1673人。你认为今年2021年的考研报考的总人数将会达到多少?
最近,有越来越多的同学开始准备21届考研,也有一些同学在问我:21届考研的报名人数会是多少?具体难度会如何?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从教育部及研招网上,搜寻了近11年的考研报名和录取人数的数据,今天就用Excel给大家简单预测一下,2021年考研的难度。012021年会录取多少研究生?我将搜寻到的数据,整理在了以下Excel表格里。(因教育部的数据是次年七月更新,故2019及2020届考研录取人数暂时未知)图上我们可以看到:近十年来,考研报名数有涨有跌,但是录取数是稳步增长的。这是因为每年的研究生录取名额,都是由教育部规定,而为了高等教育人才的质量及数量稳步增长,咱们教育部内部大概率是有相应规划的。因此,为了验证教育部内部是否有这样的增长率,我们利用2010-2018年的数据,用excel做一个回归分析。图上可以看到,R值高达0.9,证明这九年的录取数和年份高度正相关,我们的假设是成立的。接着,我们利用Excel的预测工作表功能,预测出:2019、2020、2021年的录取数据的预测区间是:72~86万、73~91万、74~96万。为了方便计算,我们再把预测数据的中间值放入表格中:图上可以发现:19及20届考研同学的录取比例,与往年比有较大下降:由原来平均的33%的录取比例降到了25%的区间内。即使是我们代入预测录取数的上限:96、91、96万。录取比还是下降到了26%的区间内。02为什么录取比例那么低?那为什么会出现录取比下降的结果?原因在于:近年来考研报名人数的数量增长速度,远高于研究生录取数的增长速度,因此竞争激烈程度逐年增加。而考研人数的不断增长,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无外乎: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放缓,针对应届生的岗位供给减少,就业难度不断加大,为了增强自身竞争力,不得不选择考研。这也能解释为什么自2015年开始,考研报名的学生数量开始逐年增长,因为从15年开始,GDP增速不断下降,经济大环境没有前几年那么好了···结合前几天教育部放出的消息:“2020届应届毕业生增至874万,预计就业形势会更加严峻。”还有研招网的2019年的考研报告:“往届生读研比例逐年增加至45%”。我个人做一个不负责的预估:2021年会有更多的学生参加到考研中来,竞争激烈程度会进一步增加。032021年报名人数预测为了相对精确地测算可能人数,我们把15年及以后的考研报名人数输入到Excel中,做了一个简单的预测。结果显示:2021年报名数达到了349~407万,中间值为378万。我们再把之前计算的预测值的中间值带进去(预测数据为红色加粗部分);计算得出了最后的结论:在教育部按照当前的速度来扩招的话,2021年研究生整体录取比例可能下探到22%。当然,以上的推算所用工具也是相对比较低端的Excel,流程也不是很严谨,同时加之有政策、经济这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因此计算的结果会有不少的偏差,故仅供参考。04更可怕的事实细心的同学肯定发现了,其实我们在做计算的时候,没有排除保研的人。这是因为教育部给的每年的教育发布公告中,并未做相应的区分保研和统考数量,小编也没有查到相应的准确数据,故此部分数据未排除。如果排除掉保研的人数,实际上,考研录取比例是更低的。另外,从2017年开始,教育部将非全日制与全日制研究生进行了并轨,纳入统一招生的渠道中,所以,最近几年的报考及录取人数统计,是把报考非全和全日制的考生一起纳入了统计数据中的。这一部分的影响因缺少具体的数据,我们也无法做预先的排除。而如果你不幸报了会计、审计、图情专硕等专业,那你面临的可能是地狱十八层难度了,根据Mpacc教育指导委员的数据,2018年全国的报录比将近13:1,换算成录取比例仅为7%。所以还在看手机的你,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然后立马滚去学习呢?
在当下的经济形势下,越来越多的考生及职场新人选择提升学历,为自己充电!考研人数自2017年居高不下!另外,随着本科及研究生扩招,学历贬值,不少学生希望通过考研提升自己的竞争力。2020考研报考人数341万,符合文都考研小编之前的预测。结合当下的经济形势,小编认为2021考研报考人数将会超过400万。声明:本文系文都考研网原创,2019年12月19日首发于文都考研考研网,转载请联系本站授权!通过上图可以看出,除了2014年,研究生学费改革,由原来的公费变为自费后,研究生报考人数小幅度降低外,基本上,研究生报考人数呈螺旋式小幅度增加!而2017年非全日制纳入统考以后,考研报考人数呈指数增长!2018年研究生报考人数增加37万人(18.4%),2019年研究生报考人数增加52万人(21.8%),2020年研究生报考人数增加51万人(17.6%)!非全日制占报考人数比例无从得知,我们可以从其他地方推测。2017年在报考北京市研究生招生单位考生中,报考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考生为37,949人,占13.1%。江西省10.65%,黑龙江省9.4%。基本上,可以推断,非全日制报考人数占总报考人数的10%左右。剔除非全日制报考人数后,全日制报考人数增长如下。2010年至2017年,研究生报考人数每年增加不超过15万,而2018年研究生报考人数增加33.3万人(18.4%),2019年研究生报考人数增加46.8万人(21.8%),2020年研究生报考人数增加45.9万人(17.6%)!虽然2020考研报考人数增速有所下降,不过考研报考人数还是持快速增长趋势。据文都考研小编推测,2021考研报考人数估计会超过400万!考研报录比也会有原来的3:1,4:1,变为4.5:1。相关推荐2020考研形势分析:或将是最难一年2020考研报考人数或将达340万,考研变得很难了吗部分院校2020考研报考数据统计
目前考研报名已经结束,正在进行报名信息确认环节,与此同时,一些高校也陆续更新了今年考研报考人数。这些高校跟去年如出一辙,人数出现连续增长,最高增幅达到70%,数量上更是均创历史新高。如果按照这个趋势,基本可以确定2021考研人数将突破史无前例的400万!1、中国人民大学人大公布了截止到10月31日的报考数据统计,报考人数增加了6580人,已经达到了26443人,突破历史新高!其中经管、法学类学院人数最多,法学院达到4228人,商学院3928人,财政金融学院2142人,公共管理学院2764人。而根据该校《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公布的招生计划数来看:2021年该校拟招生约4400人。这其中还包括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1000人,如果再除去高推免人数,全日制统考整体报录比还是挺高的,不容小觑。与此同时,和2020年的2.38万人相比较,增幅还是很明显的,在11%左右。不过话说回来,像人大这种等级的985高校,人数不多才不正常,毕竟牌子和实力摆在那。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航近日也公布了21考研统考人数,共16269人报考,与去年的16501人仅仅相差232人,超越去年创新高!报考人数最多的专业是: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的公共管理,共有1912人报考;其次是经管学院的工商管理(1673人)和工程管理(1275人),报考人数最多的这3个专业均为非全日制。全日制报考人数较多的专业:计算机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532人)、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的控制科学与工程(355人)与电子信息(353人)。据了解,2021年,北航拟招收各类学历硕士研究生约5000名,其中全日制学习方式约3600名(含拟接收校内外推荐免试生约1800名),非全日制学习方式约1400名。与2020年简章的招生计划5500人相比,2021年北航硕士总招生计划还减少了500名,其中全日制减少100名,非全日制减少400名。另外,北航的2021推免生录取数据也公布了:截止2020年10月26日零点推免系统关闭,共有1499名(含各类专项)确认接受北航的录取通知。3、首都师范大学截止到10月25日,报考首都师范大学的考生数已达到13551人,这个数据已经非常接近首师大2020年的报考人数了。20考研,首师大硕士报考人数13632人,录取2509人,整体考录比近5.5:1。其中报考人数突破1000人的学院有:心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文学院、初等教育学院。今年首师大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2400人左右(含拟接收推免生937人),其中全日制硕士生2330人左右、非全日制硕士生70人左右。就目前该校的报考数据来看,人数创新高应该是没啥悬念,毕竟目前只差81人,最后还要加上10月26日到10月31日的报考人数。并且今年的涨幅不会很夸张,去年可是达到了疯狂的31.5%。4、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近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公布了今年考研报名人数,首次突破万人,创历史新高!其中一志愿报名人数为10376人,较去年增加1310人,增幅为14.45%。去年该校报考人数8498人,录取1578人,其中推免201人,统考1377人,报录比6:1,高于全国平均报录比水平,有一定的难度。今年该校表示将扩大推免规模,达到284人,较去年增加83人,增幅为41.29%。其中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192人,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92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在这两年的招简中并没有明确具体计划招生人数,结合以上院校的情况对比来看,今年预计也不会有太大起伏,所以统考难度一定程度上是加大了。5、成都大学根据成都大学学校官网消息:截止9月27日预报名期间,成都大学已有1620人报考,比去年增长71.2%。报名人数超过200人的学院有:商学院(473人),美术与设计学院(331人),影视与动画学院(208人)。6、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预计为2400人,全国共6179名考生报考,报考人数比去年增长8%。其中:参加全国统考6023人,单独考试156人;报考全日制4786人,非全日制1393人。报考人数较多的专业为公共管理(专业学位)、土木水利、会计(专业学位)、工商管理、资源与环境(安全方向)、会计学、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采矿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各大高校的报名人数都有上升趋势。2021考研突破400万人应该不会太难。7、北京林业大学截止10月31日,共有9243人报考北京林业大学,比去年同期增加15.8%。考生来自31个省市,考生来源主要以普通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生居多,占总报考人数54.6%,考生报考的考试方式以全国统一考试为主。
如果有机会,相信大部分考生还是会更想读个211或985。而就211而言,也有竞争大小之分。不想竞争太激烈的话,那些报考人数接近4万的,整体报录比达7.4:1的热门211,就需要22考研考生慎重考虑了。郑州大学2021考研约37140人一志愿报考郑州大学。2021郑州大学拟招生人数8100人左右,整体报录比约为4.6:1。暨南大学全国共有27455名考生经网上确认报考暨南大学,相较于去年增加1170人。2021暨南大学统考拟招生人数3710人(已去掉推免录取的789人),整体报录比7.4:1。热门报考专业为工商管理(2041人)、电子信息(1773人)、公共管理(1406人)、金融(1330人)、英语笔译(978人)、新闻与传播(856人)、会计(750人)、法律(非法学)(654人)、药学(569)。云南大学云南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为24653人,增长12.74%,再创历史新高。统考拟招生4416人(已去掉推免284人),整体报录比约为5.6:1。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2021考研统考报名人数10588人,今年统考拟招收2773人,整体报录比约为3.8:1。北京林业大学截止10月31日,共有9243人报考我校2021年硕士研究生,比去年同期增加15.8%。2021拟招生2200人(其中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约200余人),整体报录比约为4.2: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共计8968人报考中国石油大学,其中全日制7086人,非全日制1882人。2021拟招生2800人,总报录比约为3.2:1;全日制报录比2.9: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全国共6179名考生报考我校,报考人数比去年增长8%。我校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预计为2370人,总体报录比约为2.6:1。小结:郑州大学虽然报考人数直逼4万,但是它的历年的扩招幅度也是非常大的,今年计划招生人数达8100人左右,这样使得整体报录比没有那么恐怖。相较而言,暨南大学的竞争反而更为激烈一点,因为招生人数不足4000,使得整体报录比偏高。另外像云南大学虽然是B区,但难度也不小。目前已知的211报考人数中,最少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有6179人报考,整体报录比不高,上岸难度也相较更低。有时候,选择和努力同样重要。从2022考研的角度来说,已经热门的211依旧会继续火爆,如果害怕竞争太大,像郑大、暨大、云大这类院校就要慎重考虑了。而矿大、中石大这些虽然会有增幅,但整体的竞争还是会比郑大等小很多。ps:数据仅供参考,院校选择还需结合具体专业情况来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