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考研:文理科,跨专业考研好考吗?难在哪里?贫人见之

20考研:文理科,跨专业考研好考吗?难在哪里?

跨专业考研有一定难度,但也不全是难度巨大的,得分情况。一、跨专业的类型(一)地区院校层面1.本校跨专业这种在跨专业中难度可以说是最小的,因为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找学长、找导师可以说比较容易,甚至都可以去目标专业所在的学院蹭专业课。2.本地区跨校跨专业这种难度稍大,因为要考本地区其他学校,资源获取方面有一定难度,但好在是在同一地区,用心找资源还是可以找到的,比如学长、学姐、导师等。3.跨地区跨校跨专业这种难度最大,属于三跨,人生地不熟,俩眼一摸黑的那种。不管是了解考研信息还是找相关资源都有一定难度,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才有考上的可能性。(二)专业类别层面1.同一学科门类下跨专业同一学科门类下有很多专业,如果跨考相近专业,考取难度相对较小,比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跨考政治学。2.跨不同学科:理跨文理科专业跨考文科专业,比如土木工程跨考社会学,因为不考数学,难度会相对较小。3.跨不同学科:文跨理文科专业跨考理科专业,比如政治学跨考机械工程,难度极大,单说数学这一科可能就过不了关。4.跨考统考、联考专业如果选择跨考统考或联考专业,比如教育学(统考)、法硕(联考),难度相对较低一些,因为统考或联考科目有统一的大纲,复习起来没那么困难,而且如果都是跨专业,大家起步差不多。二、跨专业考研会遇到的困难1.要不要考数学数学是难度较大的科目,如果数学基础不好,最好避开考数学的专业,否则会很惨,数学满分150分,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考研的成败。2.专业课资源的获取跨专业考研其实最大的困难是专业课,如果考统考或联考专业还好一些,专业课书目和真题容易购买到,如果是跨考非统考专业,难度就提升了,参考书目如果学校公布就还好,如果不公布,就得依靠学长学姐帮忙,这方面的资源不太好找。对于专业课真题,个别学校会公布,这种属于良心学校,有的学校不公布,网上搜都搜不到,这就会对复习造成一定影响。3.自己能否坚持下来考研是一个考验毅力的过程,个中辛苦只有经历了才能体会到,中间可能会有放弃的念头,可能要协调好考研与学校课程的关系,如果有男女朋友也要处理好如何相处的关系等等。三、跨专业考研要考虑的问题1.跨专业考研要做好调查如果确定打算跨专业考研,要选合适的学校,有些学校很少录取跨专业考生,这个需要通过咨询学长学姐或者去论坛获取信息;要关注报录比,报考多少人,最终录取多少人,这个体现的是竞争程度;关注录取最低分和录取最高分,从而知道自己要考多少分才有可能被录取。2.跨专业考研要考虑资源跨专业考研资源很重要,当然不跨专业资源也很重要,如果跨专业资源更重要。一是目标院校有认识的学长学姐最重要,可以获取一手资源;二是专业课书目容易获取或者有明确公布,有利于复习的展开;三是可以获取到真题,对于专业课来说,真题尤其重要,从中可以得知命题方向和命题角度。总之,跨专业考研有难度,但如果能合理的选择目标院校和专业,则不会显得那么困难,甚至有可能比考本专业还容易。

猛犸象

从理科转为文科,我为什么要跨专业考研?

其实,读理科是偶然,喜欢文学是必然。一直以来,我对文学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对读书甚至有种偏执的满足。从小时候看小人书,到渐大时读琼瑶和席绢、古龙与梁羽生、汪国真与汪静之,再到研究生期间读《诗经》与《左传》,一路走来,颇多感慨。01 立志跨专业考研我并不是中文系科班出身,高中时期文理分科时被迫接受父亲的意见读理,2004年考入一所普通本科院校,材料化学专业。要说化学,所分科目也是种类繁杂,只所学课程就分无机、有机、分析、结构、材料、高分子等等。整整四年的大学生活就是在撰写实验准备材料、做实验、撰写实验总结材料的日子中慢慢度过。我不喜欢实验,对这些动手操作实验器具甚至有时候还会需要一两个诸如王水、浓硫酸、高锰酸钾等强酸性、高腐蚀危险品的活动兴致缺缺。我依稀还记得,室友在一次煅烧玻璃棒的时候因为用力过度,玻璃棒的碎渣溅到我的衣服上从而烧出一个小洞的“美丽”故事。我还记得同班的一位美女被浓硫酸险些烧伤手臂皮肤的惊悚经历。所以在大四那年,怀着对文学的美好期望和对人生的灿烂畅想,我立志考古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并在整个纳米四氧化三铁本科论文期间不间断的搜寻跨专业的相关讯息。当年,化学系的考研率一直居高不下,学风淳朴,每天早上四五点钟就开始在学校图书馆外排队等着鱼贯而入。甚至当年的考研大军把位于半山腰上的图书馆玻璃门都挤裂过两次。但我相信,这种“良好的业态”极可能与就业率的一路下滑本命相连。跨专业考研,实际上没有多少经验可以借鉴,尤其从理转文或者从文转理。我去问辅导员,辅导员说咱们化学系的历史上,似乎曾经出现过一位考入中文研究生的同学,但是已不可考。我还记得当时辅导员笑眯眯地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加油,如果你考上了,你也是一个传说。02 初入先秦两汉文学我对古代文学的兴趣要远远超过现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所以确定报考的专业是古代文学,方向唐宋诗词。然后就是选择院校、购买真题、制订考试计划,学习过程中也结识了不少研友,后来有一些也成为了同班同学。整个考研过程还算比较顺利,经过公共考试、复试,最终考入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分专业方向的时候,所有通过复试的考生济济一堂,我原报考的是唐诗宋词,但是工作老师说报考这一方向的人太多,结合个人意向及学校分配,部分人员进行了打乱重分配。很不幸,我被分到先秦两汉专业。说实话,在那一刹那,我是有些懵的。唐诗宋词是我一直以来的爱好,但是先秦两汉的古代典籍对我来说是不是难度大了一些?繁体字我都没认识多少,更何况我对那个时代的人文风俗、历史典故一概不知。接下来这该怎么好?刚开始的那一段时间,其实对我来说是一场折磨,我自己的内心也纠结万分。我疑惑于现实跟理想的迥异,我怀疑我自己做出的选择是否正确。我们整日的课程就是研读古籍经典,一学期研读一本。研一读程俊英的《诗经注析》和杨伯峻的《春秋左传注》,辅修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研二读中华书局的《史记》和《战国策》。我终于知道,兴趣不是专业。前者是你的爱好,你可以肆无忌惮的享受其中,或喜或悲,或惊或怒。而后者需要学习和研究,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到那些卷轶浩繁的经史子集、百家争鸣当中。或许是枯燥乏味的论文,或许是平淡无奇的资料,你都要熟读于心,信手拈来。03 文化的美好慢慢地,随着对文本的解读越来越深入,涉猎面越来越广,兴趣和专业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我渐渐发现自己越来越爱自己被迫选择的这个专业方向了。我不仅读导师指定的文本,而且比较其他不同的读本与版本,这不仅仅是研究需要,更多的已经变成兴趣了。比如《诗经》有扬之水的《诗经别裁》,方玉润的《诗经原始》,余冠英的《诗经选》,还有其他分别研究诗经中的植物、女性的专门著作等;《左传》有徐中舒、朱东润的选本,高士奇的《左传纪事本末》,吴闿生的《左传微》,孔颖达的《春秋左传正义》甚至竹添光鸿的《左氏会笺》等等。这其中有今人,更多的是古人著作。而对繁体字,我也不再是“相逢不相识”了,甚至于有很长一段时间非繁体书不看。我开始喜欢这样的精读和研究,喜欢对这些古籍文本进行文学或人物方面的解读及分析。甚至于看一本解读《史记》的今人著作时,不知道看到哪个片段,或许是分析历史中的某个英雄人物时,我竟然感动得流泪了。至今,那本书还放在我的书架上面,我记得是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历史的黄钟大吕》,作者是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黄镇伟先生。其实,这本书就研究价值而言,并不算高,更多的偏向于历史读物。只是它感动了我,便没有任何道理可言。再后来,比如看王云熙的《望海楼笔记》时,为作者的深厚文学功底和知识的博学精深所惊叹;比如看钱穆的《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时,为其中分析人物形象和贵族情怀的准确和传神而击节而歌等等,这已经不是学习和研究,而是一种敬意和情怀。我不是专业文史的研究者,更无心做一个典籍的深度挖掘者。我只愿意,用我的毕生精力,探讨属于文化的独有美好,拥抱属于文学的历史情怀。如此,而已。

为何很多学生考研选择“三跨”?过来人说出真实原因,选对了吗?

考研是很多学生在求学路上的一道难关,它不仅要具备优异的成绩,还需要有强烈的目标感和耐心。考研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可以让自己进一步提升学历,在专业领域进一步强化,提升自我素质和专业知识,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在大学期间考研。但是据调查显示,最近几年考研的人更偏向于选择“三跨”,这无疑让自己在备考,学习时变得更加被动和困难,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考研为何更多的人选择“三跨”?所谓“三跨”指的是跨专业、跨院校、跨地区。简单说就是选择非本科阶段所学的专业,非本科就读的院校,非本科院校就读的省份。1、个人兴趣对于考研时的报考选择有着重要作用很多人在考入大学之后,对专业的选择太过草率,导致上课期间,乃至几年大学时光里对此毫无兴趣,所以萌发了跨专业的念头。而在考研时选择的专业一般是经过深思熟虑,并且本身有着浓厚兴趣,所以他们把这次考研结果定为终极目标,希望可以通过这次机会来改变专业,改变将来的就业和生活。2、名牌大学的诱惑力高考时每个人都希望能考入重点大学,但是最终由于某些原因导致没能考入理想大学,因此希望通过考研来获得二次机会,重新进入名校学习,并以此来改变现状,追求自己的梦想。所以很多学生在考研时往往会跨院校,选择非本科就读院校,甚至是外省。3、将来的就业问题无论上多久的学,将来最终会踏入社会,所以找工作成为了学生阶段不得不思考的因素之一。因此在考研时可能会选择与自身不相关的专业,只是为了更加匹配将来的就业环境。只是为了通过这次机会,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获得更好的就业前景,更好的工作环境,更赚钱的工作技能。考研“三跨”注意事项1、在“三跨”中,跨专业无疑是最需要重视的一环,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在选择专业的时候,跨度尽量不要太大,尽量遵循就近原则,选择和自身所学专业匹配度较高,相近的学科或者专业。例如同属某一类别或者同属某一基础理论下的不同分支。当然,如果自身实力比较雄厚,对自己将来所选择的专业,有着足够的兴趣和足够的信心,那么也无妨。如果没有的话,为了保险起见还是不要冒这个风险。2、在作出选择前一定要做好调查,提前找好相关院系和导师,外省还需要上网查询资料或者联系外省院校了解详情。因为每个学校院系都有不同的制度,有的学校欢迎跨专业报考学生,而有的院校条件则比较苛刻。3、普遍来说文科生转理科生困难较大,而理科生转文科生相对来说要简单一些。因为文科的中文专业,历史专业都比较偏感性、认知偏主观意识,所以这类专业可以尝试去报考,但是对于文科生来说,要想转理科生困难太大,尤其是高等数学难度系数极高,没有一定把握千万要慎重选择。4、在选择时应该明确自身出发点是为了就业还是为了学历,又或者是为了兴趣。如果仅仅是为了将来好就业,实现更高的收入,那么在选择专业时可以适当地把兴趣因素降低一些。并且所选的专业要符合目前或者是将来社会的需求,社会的认可。至于学校方面,先确定自身专业,再选择专业领域内排名靠前的学校。考研本身是一件比较枯燥的事情,需要有一定的耐心才能够走得更远,走得更成功。那么在这过程中我们要相信自我,精挑细选,不忘初心,制定系统的学习计划,保持强烈的目标使命感,这些能够让我们在考研路上事半功倍。

大眼睛

跨专业考研:工科跨文科考研怎么选择?

跨专业考研已经成为很多考生的选择,而且多数都是跨学校、跨专业的“双跨”,虽然跨专业考研具有一定的风险,考非本专业研究生不占优势,但是,对于本专业的倦怠、负面情绪,想通过跨专业考研找出一条职业发展道路,也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除了医学,大部分的专业对于跨专业考研的学生基本都没有硬指标限制,文科方面是跨专业的一个好的选择。还有一些交叉学科更适合跨专业考生,工科背景的跨考生,可以选择考数学的一些专业,如经济学、金融、会计专硕这些专业,在跨考的时候可以占据数学的优势,行业壁垒较高,未来就业也很可期,如果不喜欢数学,不想考数学的话,可以考法律、教育学、翻译硕士、新闻传播等专业,考法律的话未来可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等体制内工作,是转专业的不错的选择。当然,文科的专业有很多,也要结合个人的兴趣爱好决定,可以先做下性格测试,职业相关测试,先确定好职业发展方向,再确定目标专业,再选择院校,选择院校需要结合实际,建议不要报得过高,与很多文科专业考研的相比,“双跨生”在考研时是不那么占据优势的,报的志愿过高,基本没有调剂的机会,调剂失败的可能性较大,第一志愿十分重要,报考前可以多做几次模拟考试,确定自己的院校层次。避免报考失误导致的没学可上的问题。工科转文科的时候,基本要放弃原有的专业知识,重新学习一个新的专业课,会面临专业课基础薄弱的问题,这是所有跨考生容易放弃的一个点,有的考生在面对专业课备考效果差的问题时,会产生焦躁的情绪,进一步影响备考状态,难以产生学习的成就感。在备考专业课的时候,可以找一些课程资料、或是报个网课,报个辅导班,来帮忙解决专业课备考难题,可以有效提升备考效率。工科考生相对于文科考生来说,逻辑思维更占优势,但是对于概念的理解能力可能相对较弱,因此,可以发挥优势,扩展知识面,解决概念理解的弱势问题,举一反三,将看书和做题联系起来,不要单纯的看书,在应用中,理解的会更加深刻。以上就是关于工科跨专业考研的一些分析,希望对跨专业考研党有所启发。

红外线

跨专业考研,你都了解清楚了?

考研是人生中的第二次高考,它给了那些对自己院校、专业不满意的同学一次重新选择院校和专业的机会,以弥补高考时的遗憾。虽然跨专业考研可以让自己重新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专业,但它却已经没有高考选专业时的自由,有些专业也并不是你想选就能选的,如果你想要跨专业考研,建议注意以下几点:1.了解专业方面是否有限制虽然限制跨考的院校专业不多,但是这些院校专业对考生的本专业有着严格的限制。因此,打算跨专业考研的时候,需要对目标专业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要弄清楚该专业是否接受跨专业考研的考生。如果可以,万事大吉,安心备考即可,如若不可,那便只能忍痛割爱了。这些专业之所以会有限制,是因为该专业的专业性十分强,没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积累,跨专业考生难以胜任以后的学习和实验。例如中国医科大学就不允许非临床专业报考临床专业,即使本校也不可以。如果你已经确定好了跨专业考研的目标院校和专业,那你一定要去学校研究生院官网查询最新的招生简章和招生目录,如果某个专业有特殊的限制和要求,一般会有特殊的标注。2.是否需要基础或一定的工作经验在跨专业考研前,同学们一定要了解清楚,所报考专业是否对工作经验有要求,比如教育部关于印发《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要求,报名参加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硕士中的工程管理[代码为125601]和项目管理[代码为125602]、旅游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符合招生单位相关学业要求,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同等学力并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的限制要求。此外一些学校的一些专业也会有工作年限方面的特殊限制,大家在确定好目标院校专业后一定要仔细阅读院校的相关招生要求,确保自己符合报考条件。3.是否需要加试跨专业考研加试只是针对同等学力的考生,本科同学考研是不需要加试的,正常参加初试、复试即可。初试科目以各学校公布的招生简章为准,一般只要是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毕业生,均不用加试,但是考上后有的学校要求跨专业考生必须补选一定学分的专业基础课程。4.地域是否有限制跨专业考研是没有地域限制的。考生可以跨地区考研,并且也可以换一所学校,不一定要与本科是一所学校。跨地区、跨专业、跨学校的考生就是俗称的“三跨”考生,只不过是相对于一般性的难度稍微大一些,政策上是允许的。5.分数线是否不同同一院校专业考生的分数线基本上都是一样的,这一点跨专业考研的同学可以放心,所有考生都是一视同仁的。但是,由于是跨专业考研,因此你要面临的困难是比本专业的同学多许多,打铁还需自身硬,所以,跨专业考研的同学没有就要加倍努力复习了。6.其他关于跨专业考研的小贴士1.80%的大学不允许同等学力考生跨专业或者跨学科报考。2.理科跨学科相对容易(所学属于基础门类),尤其是跨工学和经济学。3.不同学科即文,理两科,文科跨理科难度系数最高,反之,则易。如果没有相关领域的工作经验,跨距离较远的学科报考一般都不允许。4.学科内部学科类之间难度也较高,但基本不受限制。5.重点说明:一般不允许跨考医科,考生必须具有相关领域工作经验才可能具备一定的资格;一般不允许非语言类考生(比如理科学生)跨语言类专业。注:以上几点适用于大部分院校专业,但是仍会有个别院校专业存在特殊情况。大家一定要以自己的目标院校专业的规定为准。以上就是跨专业考研的同学需要了解的一些信息,跨专业考研本就比本专业考研的同学的压力要多,所以,选择了跨专业考研就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不要让自己再一次留下遗憾!如果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可以在恩波免费学习群中向各科老师提问,了解上海地区院校专业问题可以评论区留言。本文部分内容整理自网络,侵权请私信联系删除。

博弈论

为何跨考考研的同学很多上岸的却很少?跨考的误区你中了几条?

为何跨考考研的同学很多上岸的却很少?跨考的误区你中了几条?如今考研成了大部分考生本科后的不二选择,2019年参加考研的同学达到了290万人,想必2020年考研的人会更大。在这中间,也有很多跨专业考研的同学,小水在这里提醒诸位考生,有一些跨考的误区,千万别进,否则读研就成了奢望!这些跨考的误区别碰,不然读研就很困难,2020年考研的同学注意!每年跨考的同学很多,但是上岸的人却很少。很多人之所以在考研的时候选择跨考,无外乎是想换专业,或者是以兴趣为主导。但是跨考不能盲目,不然你辛辛苦苦准备了很多年,到了考研的时候却无法读研,这就得不偿失了!小水建议2020年跨考的同学注意以下几个误区!01、别跨考热门专业一般来说,跨考生在考研的时候优势不明显,在同等条件下,考生如果都冲进了研究生复试,导师肯定会先考虑那些非跨考的学生。在跨考的时候,考生尽量别去选择跨考热门专业,尽量选择冷门一些的专业,这样考生的竞争压力会小很多!02、别跨考报录比太大的学校报录比太大的学校,如文学类报考北京师范大学或者南京师范大学,往往一个专业几百人报考,考上的人却不足十人,这个比例太小了。再加上,很多学校报考的人数多,势必会抬高专业复试线,这对跨考的同学非常不利!03、别从文科跨考理科这里小水要特别强调,因为理科跨文科相对容易一些,考生的概率还挺大,反之则不行。因为很多理科类专业在考研的时候都需要考数学,对于文科生来说,数学是一道不可逾越的横沟,如果考生这样做了,基本上读研无望!04、别跨考专业性太强的专业原则上考生在考研的时候跨考什么专业都可以,但是像一些专业性太强的专业,小水不建议考生报考。特别是像金融硕士、法律硕士这样的专业,专业复试线超高,就算你花了两三年冲进复试,专业技能不过关,单靠初试分数的话是没办法被录取的!当然,考生在跨考的时候也要考虑研究生毕业之后就业的好坏,毕竟我们在读研之后还是要找工作的。对于一些冷门专业,不好就业的专业,虽然容易考上,但是就业难,考生在报考的时候也慎重!如果你打算考研的时候跨考,你会选择专硕还是学硕?有人说专硕比学硕实用,你赞同吗?

沉睡者

“文科生”与“理科生”考研的区别,你必须知道

现在大多数综合性的学校都是文理兼修的,有很多文科专业,也有不少理科专业,但是在考研的时候同学们就面临着一个问题:我是文科生,我要不要考研?我是理科生,我要不要考研?考研对我来说有用吗?文科生与理科生想要考研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将来出来了能找一个好点的工作。可是有的同学说了,我一个学新闻的,我考不考研有什么关系吗?考研能学到啥?还不如毕业后去锻炼来的重要些。理科生也是如此。小编说一下“文科生”与“理科生”考研的区别,让大家对自己未来的道路有一个简单的指引。1、从学术角度看什么叫做是从学术角度呢?大家可能知道,如果当一个老师的话尤其是大学老师,那么就会对这个老师的学历和学术研究非常的看中,比如你是哪个学校博士毕业或者发过什么特别高端的文章等等,对于这些来说不管是文科还是理科,考研是都有必要的,因为你既要学历又要学术研究,所以文理都是同等看待,只有你的学术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发挥自己的价值。2、从就业角度看要是从就业角度看的话,就可以发现,企业对于理科生的学历要求也是很高的,硕士、博士、本科的起薪都是不一样的,因为你在不同的学历阶段学习的东西和研究的深度是不一样的。尤其在国企对于理科生的学历要求更是高,所以从就业的角度看来,理科生还是有考研的必要的。文科生则就不一样了,比如你学习播音主持,企业看中的更是你的经验和临时的应变能力,你读个硕士其实这些根本是学不到的,还不如早些毕业去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所以从就业的角度来看,文科生就没有考研的必要了。现在本科生遍地都是,而企业对于学生的质量也是要求越来越高,不管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不管考不考研,大家一定要努力拼搏,才能在这个社会活出个“人的样子”。关注励志学生,获取更多考研资讯,考研技巧和考研的学习方法

亲民

跨专业考研:跨考需谨慎,扛得住4种压力,再做选择

很久以来,大学生越来越多。本科学历也不再像之前被当成高学历,更别说被各公司抢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似乎研究生学历也已经成为了一个“必备品”,不仅仅是很多学生不满足于本科学历,很多企业的很多岗位也都已经将门槛设为研究生毕业。进而研究生考试越来越火爆,在研究生考试火爆的同时,有一个名词也应运而生,就是“跨专业考研”。跨专业考研在每年的考研考生中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有很多考生之所以选择考研就是因为想通过考研转换自己的专业,还有一部分同学在考研的时候倾向于选择热门专业,这些都属于跨专业考研的原因。虽然说跨考成功上岸的大有人在,但是跨考的难度也是我们可想而知的。其实,不仅仅是在初试考核中,在复试还有研究生就读期间,跨考生要面临的压力都是非常大的。笔者今天就跟大家说一下跨考生需要面临的4种压力。一、初试专业课难度大研究生考试与高考不一样,高考是不管我们考什么学校考试科目都是一样的,只是不同科目的安排和难度会跟文理科联系起来。而考研完全不一样,考研专业课的试卷是建立在我们的报考学校和报考专业上的,难度也是根据不同学校不同专业有所区分。虽然在考研中我们有了重新选择专业的机会,但是这个机会是建立在我们通过专业课考核的基础之上的。初试是我们进入研究生学校的第一道门槛,初试合格之后我们才有进行下一步计划的资格。对于跨专业考生来说,专业课的准备就是一个从零开始学习的过程。有些跨专业考生可能本科期间修过相应的专业课,相对来说难度没有那么大。最有压力的就是跨度非常大的考生,比如从理工科跨到文科或者从文科跨到理工科,这些考生在本科期间从未接触过相应的专业课,想要在研究生考试的专业课中拿到较高的分数难度是非常大的。二、复试专业课面试考察范围广尽管难度大,但是每年都有不少的考生凭借惊人的学习能力在初试中脱颖而出,成功进入复试。研究生分为初试和复试两个部分,这点与高考也不一样,高考我们分数达到了就可以被录取,不用担心自己还要再面临一次考核。研究生复试是一次重新洗牌的过程,有人从录取名次之外冲上前三甲,也有人从前三甲跌出录取范围。笔者建议同学们一定要提高自己对复试的重视程度,不管是跨考还是考本专业都应该做到。复试是我们进入研究生生涯的最后一次考核,各个学校的复试比一般都在1:1之上,这也就意味着成功进入复试的考生中,一定有些考生是要被刷掉的。即使我们努力通过了初试的考核也并不意味着我们能够成功进入心仪院校,像笔者上文提到的那样复试就是一个重新洗牌的过程。在这个“洗牌”过程中,最不具备优势的就是跨考生了。无论是复试过程中的专业课笔试还是专业课面试都需要学生有非常深厚的基础知识的积累,这也正是跨考生非常欠缺的。三、研究生期间的学术压力有人说研究生跨专业那不意味着本科的知识都白学了吗?也有人说本科期间并没有学什么知识,舍弃了也就舍弃了。其实,等到进入研究生之后,认为本科期间没有学到知识的同学就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只有等到我们要用的时候才会意识到自己知识的“匮乏”。而研究生又对专业水平要求特别高,虽然大家都是“学术小白”,但是本专业学生肯定要比跨考生有优势。事实上,不管我们本科是否有认真学习,我们都或多或少地掌握了一些专业课知识。这些知识积累对于我们研究生期间的学术开展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笔者深有体会。因为笔者就是跨考到现在所学专业的,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很多专业名词自己都没有见过,当自己在纠结专业名词的意思时,别人已经说出这个东西的发展状况了,这就是所谓的“输在起跑线”。在这种情况下,跨专业考生遇到的压力和学习难度是非常大的。四、持续整个考研过程的精神压力作为一个跨专业考研的学生,笔者对这点深有感触,学习上的“落差”我们可以多花点时间来补,但是精神上的压力真的很那缓解。接触一个自己不熟悉甚至是完全陌生的专业,事实上想要上岸的我们不仅仅要接触,而是要熟练掌握。想要在初试中拿到比较高的成绩,更加需要我们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在整个复习过程中也时常会怀疑自己,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是不是不够明智。如果选择另外一条路的话,自己是不是可以更容易一些。怀疑之后又会不甘,不甘心自己被局限于本科的专业中。怀疑到不甘,不甘到怀疑,每一次动摇都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笔者的怀疑是在读研过程中产生的,备考时只想着换专业没想过真正跨专业之后的事情,现在面临的一个个难题都会让自己怀疑自己的选择。总之,跨考生要面临的精神压力是非常大的。很多学生选择跨专业都是一时的冲动,当然也有学生的决定是在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原因之后成型的。无论何种方式形成的决定,跨考生的压力都会比我们想象的大。今天笔者把这些压力大致列举出来就是希望同学们能够谨慎做决定,在确定自己能够承受跨考带来的压力之后再决定是否跨。最后,预祝2020届考研学生都能成功考取心仪院校!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教育资讯,欢迎关注笔者!

跨专业考研的学生注意,不要报考这些专业,考上的成功几率小

很多大学生对本科阶段的专业不满意,可能一开始就被调剂了,然后可能慢慢发现自己不适合专业,当然还有专业就业竞争激烈的原因,现在跨专业考研究生的人越来越多了,很多学生都在拼命学习,但最终合格的比例并不高,所以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是跨专业考研的学生注意,不要报考这些专业,考上的成功几率小。一、不要从文科跨理工科有一些理工科专业就业形势更好,工资待遇也比较高,比如计算机类专业,大学里专攻文科的大学生想跨理工科考试,怎么样?首先理工科专业性强,专业知识多,难度更高,其次大学四年学习文科,因为没有理工科的基础,所以学习很辛苦,高校的理科成绩也很好,但是大学三、四年已经忘记了,文科跨考理工科的难度可以预料,可能连基本的录取分数都不能考,成功的概率很小,只要考生不太喜欢这个专业,就打算早点学习复习,可以请专家指导。二、不要跨考专业性强的专业文科系的学科也有很多专业性高、难度高的专家,因为没有基础,所以很难在短时间内取得高分,和原专业的考生竞争很难,例如,金融专家的考试难度本来就很大,因为专业性非常强,所以学习很辛苦,特别是要注意其他专家和原专家的差距,没有学习基础,专业性还很强,很难,例如,如果从土木工程中通过金融学的话,是很难的。三、不要跨考热度高的专业虽然受欢迎的专业发展前景很好,但是一般的就业机会很多,工资待遇也比其他行业高,跨考生学习不仅难,与原专业学生相比优势很小,而且到了复试合格的环节,一些领导人可能会重视学生的本科基础,优先考虑本专业的学生,跨考生的竞争力很小,考研究生的成功率也很小,报考的大学和大学实力很强,考试人数很多,录用范围有限,竞争激烈,大学院考试的第二次考试线也变高了,超过了考生,会有更大的学习压力。跨专业考研究生的学习基础比较薄弱,最好的选择和本专业相近的好专业,为了更好的就业前景,需要尽快开始复习专业课的内容,努力奋斗成功上岸才可以,慎重选择上面三种专业,合格概率小。

汪宽

工作后工科跨考文科,她如何度过考研前的寒冬?

自身情况介绍首先说一下我的情况,我是2017年毕业的工科生,毕业后在深圳的一家公司做了将近一年的工程师。越工作越觉得自己工程师的工作与我的性格不匹配,我更愿意和人打交道而不是机器,再加上对心理学日渐沉迷,做梦都想从事心理行业,进而产生了跨专业考研的想法。周围的朋友都觉得我的想法不切实际,认为工科转文科跨度太大,但我内心就是不甘心。考研的想法一旦产生,就一直困扰着我,直到我下定决心辞职考研。我最终选择了312全国心理统考,四月份正式开始在家里备考。好在大半年的努力后,结果没有辜负我,我以总分402的成绩来到了高中时的目标——华科!时间管理每天起床后的半小时(没有前摄抑制)和睡前的半小时(没有倒摄抑制)是记忆的黄金时间,非常宝贵,一定要充分利用起来。此外,关于日计划、周计划和月计划,我推荐使用Forest和番茄ToDo,通过设定每一个任务集,统计在每一个板块上所花费的时间,可以很明确地看到自己的学习情况。劳逸结合考研是一次长跑,战线长而且主要靠自律,因此,有规律的作息和劳逸结合非常重要。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要对自己要求过于苛刻,长期高强度压抑的学习,容易反弹,突然颓废则无法集中注意力。我当时的时间安排如下图:锻炼身体考研学习周期长,身体不好的话后期容易倦怠甚至生病。在备考前期,尤其是十月份之前,建议每周至少锻炼三到四次。我当时在家做hiit(推荐软件keep)、去公园跑步或者去超市采购交替进行,坚持锻炼。从4月到8月,学姐瘦了近20斤,也算是意外的减肥了~总体建议312统考,指定书目为七本,涉及面广,考察较深入,且一般总有超纲题,复习一定要以理解为主,结合背诵,切忌抱有侥幸心理,需要背诵的内容非常多。心理学七本书的复习建议一轮一轮的来,按部就班、有条不紊的进行。建议把专业课分为四大块,按照重要程度依次是普心,统计+测量+实验(心理学研究方法),发展+教育,社心。建议前几轮复习安排如下:第一轮:听网课,看教材,看资料书,自己画思维导图(每章节,每本书);每过完一门,花时间回顾一遍再进入下一门。目标:清晰每门课程的框架,理解网课听到的内容,细看教材,细节的知识点记不住的话暂时放过,不用深究。第二轮:听网课,看资料书,习题练习,完善思维导图并背诵。 目标:理解所有重点考点,通过习题巩固理解,背诵每门课程的框架梗概。第三轮:复习每门科目的内容、资料,教材。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选择是否要看网课;开始真题训练,同时也进行习题训练;默写每门科目的框架,提炼知识点的关键词并背诵,归纳相似的有关联的知识点。最好能把重要的概念用自己的话表述一下,知识的输出能让你理解更深刻。目标:习惯真题的模式,理解所有需要掌握的考点,对每门科目的内容梗概可以直接默写,背关键词。第四轮:进入背诵,真题加上习题的模式,之后根据自己的时间往后一轮一轮地进行,理解越深入,背诵次数越多,后期越轻松。题库推荐(都是我刷过的)《阿范题》 比邻推荐理由:包括真题和习题两部分,解释比较详细,而且比邻有相应的网课进行讲解,内容贴近考点。建议把习题部分作为第二轮的练习,先把真题部分空出来,后期用作分章章节真题,集中训练。《2015考研心理学高分必备2000题》(绿蓝色封面)推荐理由:题量大,知识点很细,有一些书上没有的知识点,做好补充。这本题库前几年非常牛,押到过真题,后来各种原因没有再出新版了,但是依然很经典,推荐。《心理学考研重难点1200题》笔为剑主编推荐理由:笔为剑老师本身就是江西师大心理学老师,是心理学考研论坛的版主,研究心理学考研多年。这本书比较适合第三轮以后使用,难度较大,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融汇要求高一点。《高教版1000题》, 官方指定教材。真题使用方法推荐入一本高教版 《考研心理学历年真题超详细标准解析》,讲解非常全面,还有知识点的补充和归纳。认真对待每一轮真题,做真题不要翻书,不会的地方空出来做好记号,做完后不要先对答案,自己翻书把自己做的答案检查一遍,把不会的地方弄懂补上,然后再对答案,并认真分析错题。前期知识点不牢固,没有开始背书的时候,先不做大题。后期对知识点掌握比较好的时候,建议做真题时不追求速度,把每一题、每个选项涉及的知识点,自己默写下来,做完后比对修改,争取做到做每一遍真题都能最大限度的复习一遍所有考过的知识点。温馨提示:如果还没有开始大题的背诵,现在可以开始了。312考察的知识面广,需要背诵的内容琐碎又庞杂,需要一轮一轮的背诵,反复夯实加固记忆。同时后期政治大题的背诵基本会占用考前一两周大部分的时间,所以小可爱们背诵任务要抓紧了,背诵的轮次越多,理解越深入,考前的焦虑越低。真题是312考试最最最宝贵的资源,不论之前你刷过多少次真题,都不可以忽略。学姐是在做真题大概第三、四遍的时候,基本上不会有什么错题了,就开始针对真题进行专项扩展。写完真题之后,把每一道题对应的知识点和可以扩散的内容,整体回顾一遍,整理下来,背诵并且思考这些知识点还可以怎样考察。到第五轮的时候,基本上每做一年的真题,都相当于对全体内容回顾了一遍,我自认为还是非常有效果的。总之,大家不要放过真题,榨干真题的最后一点利用价值!重点再整理一遍统计测量实验,研究真题在这一大块的考察题型,自己做具体的题型总结。尤其是实验,针对实验大题的考察,分值高,系统性要求高,考前一定要注意系统性的训练~心态这个阶段不要放大自己的情绪,按部就班的进行自己的计划,你就是最棒的~另外要合理的对待负面情绪,在这个阶段的焦虑和烦躁都是正常的,不代表你没有准备好,或者复习效果不佳,它只是更多的说明你在意考试的结果。记得去年我到了背诵阶段,几次背书背到失控哭泣,等情绪发泄出去了,再重新回顾计划,继续背书。不要担心,它们都是这条路上的通常会出现的拦路虎,你不是唯一一个出现情绪问题的小可爱~根据耶克森多德森定量,对于复杂艰难的问题,尽量降低动机水平,反而会带来更棒的行为效率~另外,对抗焦虑最好的办法,我认为是行动,尝试着简单记录下来每天的复习任务和完成情况。情绪不佳的时候翻看一下,你会发现,你真的很棒很努力,有认真对待自己的时间。不要让负面情绪干扰到自己哟,正视它们,接受它们,并尝试和它们共存。就分享到这里吧~希望大家都能心想事成,早日登“科”!以上经验分享仅供参考。来源: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