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考研人数激增,一年接着一年的刷新纪录,根据这个趋势,21年本身考研人数就要450W左右,加上疫情的原因,预计报考人数即将突破500W人,而扩招20W人和增加的150W人相比,7.5:1的比例显然只是杯水车薪。而数学就是阻碍一半同学进入研究生的门槛,每年平均分基本都低于国家线,而国家线只有72分,72分真的这么难吗?其实不见得,命题人都说了120分都是基础题,只有30分是拔高的,而这些人都是奔着C9这类院校去的,那么对于一般的同学而言,怎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呢?很多网上的考研经验有些是自己碰巧了,不够系统,有的是一些大神贴,不适合普通同学去学习,比如狂刷张宇题,哈工大超越卷的。毕竟有一半的同学目标只是73分,而我的方式,只要你做到了,我觉得110左右不是问题。一.首先做出以下说明:1.本文只针对130分以下目标同学,130以上同学请直接跳过!2.纯0基础是指最低可以只有高中数学基础!3.本人情况如下,普通一本,专业倒数第二,本科阶段,高数,概率,线代,教材全新,其中除了高数70分,其他全挂,20考研最终成绩114,虽然不是很高的分,但是基础稳,本来就没打算冲击难题,80分钟做到高数压轴题,除了蒙的一个选择填空,部分计算错误,基本都对。思路上,除了高数压轴题,线代第二问,蒙的两个选填,其他都是思路很清晰。附上在下成绩图二.学习方法介绍核心要义:注重基础定义,拒绝眼高手低。1.学习过程安排(1)纯纯0基础的同学过程。①大三下学期11月:开始学习高数基础,寒假之前完成②大三寒假:高数基础(第二遍)③5月之前:高数基础(第三遍)+线代基础+概率基础+1800基础(大约每个用到1个月)④7月之前:去年的高数,线代,概率,强化视频+对应强化讲义+1800基础⑤7.8月:当年最新的强化视频+对应讲义(第二遍,推荐高数讲义做三遍)+1800强化(做完做660)⑥9月以后:主要任务包括强化不足之处在加强+真题+模拟题+错题。(2)基础有点的同学从②开始(3)备注说明①书籍,视频和老师老师:汤家凤+李永乐+王式安视频:他们对应视频书籍:汤家凤高等数学讲义+李永乐线代讲义+王式安概率讲义+汤家凤1800题②说明:基础阶段,或者强化阶段要全程做好笔记。③个人建议:对于目标130下同学,本人强烈不推荐张宇任何资料,说他讲课有趣的人很多,因为他教了你很多思路,小技巧,但是对于绝大多数同学来说,这些技巧对你来说毫无实用性,除了刚学完做有针对性的题,因为只有基础极其好的同学才能真正掌握他们,其他都是只能把基础定义和这些方法独立开来,这种独立和考研真题注重基础是背道而驰的,因为所有方法技巧都是基础定义的一种情况,如果你不知道怎么用定义推到,和定义什么关系,只要一改动条件,对你来说就是新题,更可怕的是,张宇很多方法(除了和汤家凤讲的重合部分),大部分只有压轴题才会出,如果你遇到了,并且你还想起来了,那你就中奖了,可是这种概率几乎低到可以忽略。所以看张宇的资料,两极分化极其严重,当然差的是绝大多数。参考20考研数学三,除了那几个难的,其他接近120分的题,完全都是基础题,最多多了一两个陷进,用基础定义完全可以很好解决,根本用不到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有趣的,不一定是实用的,不要为了追求好像学到了一个小方法,会做极其稀少的题,就去学这个。教材配图如下2.具体学习待续……
2018年考研结束已经半个多月了,但在考研人心里,还是波澜阵阵,记忆犹新。2月初,考研成绩将陆续公布,现在考研人是忐忑不安,在等待中焦虑,在焦虑中等待。考研人等待中焦虑,焦虑中等待今年238万考生,除了一些纯粹的文史哲类专业和医学专业,大部分专业的考生都需要考数学,特别是理工科和经济类,几乎所有的专业都要考数学。历来,考研人都知道,得数学者得天下。因为数学是最拉分的科目。考得好的,得高分,往往120分以上(满分150分),甚至130、140以上的也为数不少;考得一般的,往往90、100分上下;考得差的,甚至60分以下。就这一科就拉开20、30甚至50分的差距,即使总分能上国家线的,这个差距也是上985/211与上普通院校的差距;上不了国家线的考生,几乎所有的人都是数学考砸了。得数学者得天下,名副其实!咱不怕,数学对很多人都是难题~当然,不同年份,考试的难度有所差异,考生的平均分也不一样。有经验的考生都知道,近年来,考研数学呈现出奇数年份相对简单而单偶数年份相对较难的“规律”,比如2015、17年则相对简单一点,数学一二三的平均分在75至80之间,而2014、16年都比较难,数学一二三的平均分也较低,在70分左右,甚至还要低一点。2018年又是偶数年份,考研数学也脱不开这个“规律”,难度较大。事实上,考完就有不少人反映:今年数学真心难,跟16年一个级别。还有考研人反映:这是十几年来考研数学的又一个高峰,难度甚至超过2016年!有二战经验的考研人的看法,很有参考价值虽然现在阅卷工作还没有结束,具体的难度情况和今年的平均分还无从知晓,但今年数学难度较大是基本的共识。特别让人扎心的是,数学一还出现了20年没有考过的冷门,数学三甚至出现了二阶差分的超纲题。这些无形中也增加了整个试卷的难度,使得考生的分数不会很好。不过,话说回来,要难大家一起难,大家都会考得不太好。那些感觉考崩溃了的同学,不要担心,说不定你周围人比你考得还差呢。别担心,考研毕竟是看排名而不是看绝对的分数。不管怎么说,经历了,就是财富,坚持了,本身就是一种胜利。静待结果的同时不忘好好陪陪父母,帮助做做家务之类,尽尽孝,没有他们多年无私的付出,咱们都走不到今天。天下父母心都是一样的。孝顺的孩子天不负。另外关注一下调剂信息,说不定能用得着。最后小编祝大家在成绩公布之日都会有惊喜~
2020年考研过去半个多月了,今年的考研成绩预计将会在2月中旬左右发布,考研国家线预计将会在3月中旬左右发布,考生只有在达到考研国家线的基础之上才可以参加报考院校举行的复试,若考生未达到国家线标准则没有资格参加复试和调剂,调剂的最低要求就是总分要达到国家线,单科线也不得低于国家线。近几年来国家线总体来说还是保持稳定状态,究其原因还是由于近几年研究生统考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实行统一划线。以下图片为2018年和2019年专业学位考研国家线基本情况。2018年专业学位国家线2019年专业学位国家线由上面两张图片可知,2018年工程硕士A区国家线为260分,B区250分;A区数学单科线为51分,B区为47分;2019年工程硕士A区国家线为270分,B区为260分;A区数学单科线为59分,B区为54分。综上可知2019年的国家线比2018年国家线多了将近10分左右,其中一个因素为2019年研究生报考人数大涨,相比于比2018年多了将近50多万人;另一个因素为2019年考研数学难度相比于2018年难度降低了一些,所以导致19年国家线以及数学单科线小涨。今年2020年是考研同学们口中的考研偶数年,对于需要考数学的同学来说今年的考研数学注定不会是简单的一年,在12月22日中午考完数学的时候,考研数学迅速挤入微博热搜,考研数学名师张宇老师微博下面一片哀鸿遍野。张宇老师微博在12月22日考研数学初试结束中午,张宇老师在微博上发了微博,安抚同学们继续加油把接下来的专业课科目考好。2020年考研注定不会是简单的一年,随着硕士研究生统考报考人数的急剧增加,与此同时国内双一流高校的研究生招生名额基本没有增加,各大高校保研推免比例持续增高的情况下,留给统考生的名额变得越来越少,竞争越来越大。虽然说考研热度持续增加但是国家线应该和前几年一样会继续保持稳定状态,鉴于2020年考研数学难度增加,工科国家线2020年最好的结果应该是保持不变,毕竟2020年考研人数相比于2019年又增加了接近50万。考得好的同学可以准备复试,考得不好的同学要关注各个学校的调剂信息,做好准备,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小编在最后祝愿各位小伙伴都能顺利上岸。
2020研究生报名人数达到了341万,比2019年增长了近17%,那么录取人数是多少呢?只有111.4万,这还是今年因为疫情原因扩招之后的结果,原计划录取人数只有89万,也就是说还有三分之二的人在这次考试中沦为了炮灰,那考研有这么多的炮灰,仅仅是因为考研比较难吗?有句话这样讲:考研就是一个淘汰的过程,最终能够考上研究生的人,都是坚持到最后的人。也就是所谓备考拖死一批人,初试吓死一批人,英语再灭掉一群人,剩下的学生就通过了初试。考研是一场择优的考试,高校和名额不会快速增长,招生量也都在那,但是考生却是一年比一年多,考上的只有那些努力的,坚持下来的人。考研上岸人数这么少,不是因为科目难,复习时间短,而是因为你没有坚持,没有努力,没有找到正确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好的,你说你努力了,你每天学习七八个小时,可是你没有看见别人每天学习十几个小时。你说你坚持下来了,但是别人在学习的时候,你已经在刷微博,刷电视剧,和女朋友出去玩了。你说你真的有认真学习,可是你的考研成绩出来门门低分。你真的努力了吗?你真的坚持下来了吗?你真的认真学习了吗?一、考研要衡量自己的实力你明明只有考普一本的实力,但是你非得去考985,那你就注定要在考研初试中被虐。考研要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千万不要一味的迷恋名校,名校固然好,但是压力真的好大呀。二、考研是优中选优的过程参加考研的人,都是经历过高考磨难的人呢,既然选择了考研,多半个人实力也不会差到哪,但是考研要的是优中选优,过线之后还要看排名,初试结束还有复试,一关接一关的闯,走到最后的人才是获胜者。三、考研比的还有努力与坚持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别人天天都在努力学习,凭啥考研最后胜利的是你。虽然努力和坚持不一定会考上,但是最终成功上岸的人,一定是付出了努力和坚持的人。考过研的同学应该都有些了解,考验并没有那么困难,但是也绝对不是你上下嘴唇一碰这么简单的事情,我们现在能做到的只有坚持与努力。四、考研选对学习方法很重要不少人考研很努力,每天复习时间也是很长,但是总是看不到成效。这是因为考研,光有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一定的技巧。就拿考研英语来说,每年因为英语而被灭掉的人不计其数,但是还是有人不会关注这个难点。如果你英语基础薄弱,学习做题没有方法,那你就得找到适合自己的网课,跟着老师学,才能有效果。学姐当时就是用的巨微4轮全程班,考点详细,知识点清晰,各种学习方法都有,满满全是干货,这简直就是基础薄弱学生的福音。考研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选择+坚持+努力+学习方法的过程,最后成功上岸的同学,一定是做到了这四点,做到这四点的同学往往结果也不会太差,加油吧,考研人!
现在大家普遍感觉考研越来越难,根据大数据显示,每年报考考研的人数都在增加,而招生的人数却没有什么变化,所以竞争自然越来越激烈了。根据教育部数据,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177万,比2015年增加12.1万人,增幅7.3%,2017年在职研究生首次纳入统考后(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类分别编制和下达研究生招生计划),导致2017年研究生报名人数大幅增长,达到201万,增幅为13.6%。其中报考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考生占比明显。而继2017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高涨之后,2018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继续高涨,达到238万人,比2017年增加37万人,增幅18.4%。其中,应届考生131万人,比去年增加18万人,往届考生107万人,比去年增加19万人。考生中,往届生增幅超过应届生 。增长的人数主要有以下三个来源。二战、三战人数持续增加从1995年起,除2008年和2014年受经济形势和就业因素影响,研究生报考人数出现了明显的负增长阶段外,我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整体呈上升趋势。2017年是考研报考人数的一个突变,首次突破200万。在庞大的报考数据面前,由于高校并没有扩招,僧多肉少,考研的竞争愈发激烈。而每年考研过后,很多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拿到录取通知书,有些同学分数很高却在复试环节被刷掉,不想就这样放弃读研,所以选择重考。可以肯定的是,2019考研二战的人数也会非常多。要知道,这些二战三战的同学可都是有丰富经验和上一年学习的积累,无论是学习方法还是资料获取渠道,都比应届考生顺手得多。简而言之,就是二战考生有很大优势。所以,2019考研的竞争将会非常激烈。应届生参考人数增加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过,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人数,达到了820万,达到了一个惊人的高度,再创近十年毕业生人数新高值。而这个数字在2004年,还是280多万,足足翻了近三倍。虽然近几年增长趋势没有以前那么迅猛,但依旧以平均每年23万的速度在增长。就业形势前所未有的严峻,而在未来的时间里,就业压力只会越来越大。毕业人数多,就业压力大,考研人数也随之增加,各方面竞争都会很激烈。但竞争越激烈,越能显示出考研者的能力和水平。面对这样的考试形式,不能打退堂鼓,要迎难而上。而在这种形势下,为了增加考研成功的几率,我们就要从方方面面考虑,例如:在选择专业上费心思,近年来,考研发生一系列的政策调整,专硕专业的招生不断扩招,这在一定的程度上缓解了考研的竞争,而且由于适用性的特点,专业硕士也成为越来越多公司招揽人才的选择。专业硕士中的管理类硕士的初试科目更是只有两门,考研难度大大降低,并且相比学术硕士,专业硕士的初试在难度上要低于学硕,考生要是想要增加考上研究生的几率,那么专业硕士,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在职人员参考人数增加由中国教育在线联合微博教育发起一项关于考研动机的调查显示,改变学校背景出身,提高就业竞争力是考研的主要动机,比例超过70%。随着就业压力增加,考研人数增长,一些还不错的岗位,包括比较好的公务员岗位,都要求研究生学历。这使得很多在职的人选择辞职,在学历上做投资,转向考研。尤其是近两年,一线城市户口限制,学历更是显得非常重要。拿到高学历,可以找一份可以解决户口的工作。辞职考研,已经成为一种现象,而且在不断升温。考研难度不会改变,竞争的激烈程度也不能改变,但是,努力程度是可以由自己改变的,在这里,山西中公考研小编想给你们分享一些考研小攻略:坚定目标不动摇,不要畏于难度屡次降低要求提前做好复习计划,列出轻重缓急不同科目交叉复习,避免产生厌倦感做好考研笔记复习时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手到"考研难吗?难!但考研人数还是年年攀升。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不愿意努力的人只能被淘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你可以选择走出象牙塔,拥抱社会,也可以选择沉淀下来,用更丰富的知识去武装自己。因为越精彩的世界,越只向有能力拥有它的人开放。所有的拒绝舒适,负重前行,都是帮助你靠近自己理想的生活。最后,考研加油,小姐姐相信,你们都是最棒的!
考前的最后一步打印准考证的时间已经提前到了12月10日,也就是说目前摆在几百万考研党面前的考研流程就只有走向考场考试了。还有15天,相信很多人会感觉时间紧张到恨不得每天通宵学习。前面两篇文章分享了如何应对第一场考研政治和第二场考研英语。但是,事实上,真正最难的可能是第三场考研数学。笔者有亲身的经历,很多考研党前两场考试自我感觉良好,等到第三场考研数学结束以后就有了直接弃考的念头,由此也能说明考研数学想考高分还是非常有难度的,有的考生甚至为了避开考研数学会选择不考数学的专业。时间紧,任务重,如何应对第三场考研数学?学习考研帮在这里和各位考研党分享三点建议。第一,考前强化方法,重视错题数学和政治、英语的复习都不太一样,遇到一道题如果没有思路就很难做出正确答案。所以,最后的十五天时间要强化方法的总结和梳理。有一个很好的方法,那就是整理错题,尤其是真题中的错题,找到当初做错的原因,并举一反三,保证遇到类似的题型能知道如何去解答。第二,做好迎接困难的心理准备在考场上,真正打败你的不是难题,而是心态。同样一道题,平时训练和考场上的做题状态是不同的,很多考生在考场上遇到不会的问题容易恐慌,导致本来可以做对的题目白白送分。所以,想告诉大家的是对于考研数学要做好迎接困难的准备。知识点都记在脑海里了,最重要的还是临场的变通和举一反三。遇到难题不要慌,因为你早已经做好了迎接困难的心理准备,先易后难,逐个击破。第三,重视过程分数客观题讲究解题方法,解答题注重思路和过程。所以,学习考研帮建议大家在解答大题时要注意分步骤去做,只要过程是对的,结果即便不完全对,也是可以拿到一部分分数的。在考场上,大家的目标是能拿到尽可能多的分数。考研数学再难,考得还是最核心的知识点,所以,只要复习扎实了,方法对了,考一个不错的分数还是很有希望的,大家加油。
考研:“380分”都难进复试,考研这三个专业最难!看看是你想考的专业吗。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与日俱增,在此背景下,为了更好的拥有就业竞争力,越来越多的同学纷纷选择了考研,不论是出于什么目的的考研,考研人数已经呈现猛然增长的趋势。据统计,一个班级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会选择考研。但是不论考研人数增长如此迅猛,研究生招录人数却没怎么大的变化,保持在70万左右将近,所以考研的录取率达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之间,其中还包括已经保研了的同学。听起来考研很难吧,实际上,由于现实的原因呢,比如一些专业、学校等差异,考研的难度是不一样的,有很多冷门的专业报考的人数少之又少,还有的一些普通本科学校的研究生还是相对来说比较好考的,一般过了复试同意调剂就可以考上。但是相反,有些专业因为报名人数众多,竞争力非常大,所以难度也是很大的,就连复试线也非常高,甚至连380分都难进复试。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三个考研“复试线”最高的三个专业。一、金融硕士金融硕士属于专硕,一般来说,考取专硕会比考取学硕要简答一点,但是对于专硕的金融硕士来说就未必如此了。金融学的硕士非常难考,尤其是想考入一些类似于”五财一贸“等一流财经院校,就更是难上加难了。不过,历史上金融硕士“复试线”最高的并不是上海财经大学,而是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2015年其金融专业复试线高达420分,不过近些年正在逐步下降,去年是370分。除此之外,北大光华金融硕士同样相当难考。二、应用统计硕士21世纪是科技越来越进步的世纪,新科技层出不穷,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大数据油然而生,且迅猛发展,如今,大数据分析人才的需求是直线上升,相伴随的就是统计学考研的难度大幅度提高,要想进入一些好的大学的复试,最低也要考380分,这还不一定能进。三、翻译硕士实际上,翻译硕士和新闻与传播硕士、出版硕士是同样的复试国家线,都是每年国家线最高的三个专业,例如去年,金融和应用统计硕士的复试国家线只有335分,它们难考是个别院校难考且复试线相当高,而翻译硕士的已经连续多年复试线是345分了,比金融硕士高了10分。从学校上看,去年武汉大学翻译硕士的复试线高达395分,相当高。
考研这场战争,短则三四个月,长则两三年,本人考研时以专业第一考入985高校,但是备考期间也经历了接近一个月的崩溃期,差点就放弃了。因为高考备考过程中你有很多次检验自己能力和名次的机会,你也知道以自己的能力以后可以考上什么层次的大学。但是考研的难处在于自己明明很努力但还离成功远得很,那种深深的无力感特别容易导致精神崩溃。1.考研这场战争,短则三四个月,长则两三年,身体压力大,精神压力也很大,人就会疲累。考研带来的是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压力,一场孤军奋斗的持久战,在这场持久战中,战线越长,压力越大,人也会很疲累。就准备时间来说,短的三四个月,长的可能有两三年。很多211/985学校的学生,仗着自己底子好,备考时间在4个月到1年不等。但是很多二三本的学生,将考研变成了一场长达数年的战争。我带的很多二本学校的学生,真的是从大一就开始准备考研,准备两年的学生不在少数。为什么考研会有很大的疲累感和压力?这个压力来自于长时间早起晚睡拼命学习带来的身体上的疲惫,也有拒绝所有外在诱惑为了一个目标而孤军奋斗的疲惫。2.不不考研的人,无法领会其中的苦痛考研的无力感来自于哪里?没有参考系的奋斗+大量的复习内容+高难度的专业课考研为什么让很多人觉得没底?因为考研不像高中,你知道自己的摸底成绩、排名,知道如果自己正常发挥的话可以考出什么成绩、上什么学校。考研是一场没有参照系的战争,你只能自己埋头学习,你不知道谁在跟你竞争,也不知道相比其他人,你有没有最努力、能不能考上。考研真的需要学习特别多内容。比如我考研时有21本专业课的参考书,必须全部倒背如流,直接背书背到吐,后来有一本书几乎背了20遍。还记得自己因为中新史总是背混而失声痛哭再也不想学习……考研专业课难吗?因人而异,但是准备起来是真的难。可能简单的选择、名词解释、简答、论述、计算,看着题目很少,但是确实从几千道题的题库中选出来的。每一道都不简单。3.考研真的很难,但你一定要坚持住啊,只要不放弃,获胜的希望就会大一些考研的时候,每一分努力都不会被浪费。你一定要想,你多背一个知识点,到时候说不定就考到了,那么你就赚了。一定要坚信,你多努力一分,老天一定会看在眼里,多给你一分。考研过程中,很多人只是考研爱好者。比如说要考研的人有100个,去报名的75个,真正去用心复习的50,最后复习坚持到最后坐在考场上答完题的只有35个,所以只要你坚持下来,不放弃,最后坐在考场上把题目答完,你就已经战胜了65%的竞争者。考研很难,也很磨人,但是要记得“好事多磨”,再坚持协一下,马上就解放了。你有你的梦想和很多爱你的人,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哭一下,吃点好吃的,找家人朋友吐槽一下,成功就在前方,不远了,祝福你。
考研难不难?大家的看法不一致:有的说很难,身边的人考了好几年都没考上;有的说很容易,我见到过闹着玩一样就轻松考上的……关于这个话题,我在华图全国各地的讲座上都谈论过这种情况,你看到有的人貌似轻松地考上了,但你却忽略了他背后的默默付出:放弃了原来舒服的一切,赖床、刷手机、逛街、轰趴……哪有什么无心插柳,都不过是努力之后的水到渠成。即使真的有人很容易考上了,也不足以令我们效仿,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学习能力、记忆能力、领悟能力、理解能力、自律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说过: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大于人与猪之间的,很有道理。人与猪之间只是基因上的差异,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就不容易概括。所以,别人怎么样,可以参考和借鉴,但不足以解决你自己的问题。结果不会改变过程,但过程才决定结果。那么,考研是越来越难了吗?跟大家一起分享一组数据:2016秋季入学研招报考人数为177万,最终录取人数为570639,报录比为3.1;2017年研招报考人数为201万,最终录取589812人,报录比为3.4;2018年研招报考人数为238万,最终录取722225人,报录比为3.3;2019年研招报考人数为290万,参照3.3的报录比,预估最终录取人数约为82-85万左右……2016-2019研招报录数据从报录数据上来看,近五年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整体报录比在3.3上下波动,但报录比是个相对数值,透过这个数据后的绝对数值,往往会令人大吃一惊:2016年有120万人考研失利,2017年有141万人考研失利,2018年有166万人考研失利,2019年,预估会有200多万人考研失利……SO,就像我偶尔看到的一句话说的那样,考研是大多数都能参与,只有少部分能如愿的大众狂欢!可怕吗?没感觉?来来来,再告诉你个更残酷的真相:我们采用的录取数据中,包含了约10-15万的保研数据(由于教育主管部门并没有具体公布保研人数,只能采用针对366所具有推免资格的院校进行样本抽查来估算,为了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只能间距较大些)。保研,也就是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考生,这批人由于本科成绩优秀,表现优异,获得了特别的待遇,不用参加考试就可以攻读研究生,他们只需向心仪的学校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学校评估后觉得符合校方录取标准,就可以抛出橄榄枝。我们报考人数、录取人数中都包含这个数据,这15万左右的数据对报考人数而言是个小数值,对录取人数而言却是较大数值,怕数学不好的同学不明白,我举个例子来说明:分子是290,分母是85,两者相除,得数为预估的2019研招报录比,290/85=3.4,上下都减去保研的15人,则式子就变成275/70=3.9,乖乖,报录比从3.4变为3.9,意味着原来34人中有10人能被录取,现在难度增加到39人中才能录取10人,扩大万倍,意味着数万人受到影响。因此,贺老师的结论是,虽然考研录取名额在大幅增加,但由于报考人数增加幅度更大,推免人数近两年也有上涨的趋势,实际上,对我们正常参加考试的同学们而言,考试难度确实是在增加。尤其是,保研的学生首选国内知名院校,而这些院校也优先选择推免生,有数据表明,哈尔滨工业大学部分专业录取推免生占比达78%,中国人民大学的很多专业推免生占比达53%以上。对于有名校情结的考生来说,形势无异是雪上加霜!你可能还想了解的几个数据:2018秋季入学硕士研究生录取数据:共计录取人数722225人其中女:388556人,男:333669人学术型硕士:320121人,专业学位硕士:402104人录取前五的学科是:工学:249625人管理学:116225人医学:75191人教育学:53530人理学:52600人欢迎各位考生与我交流!我的微博是新浪微博@贺争叔。
2020年考研已经过去一大半,走出数学考场的同学们,心情可能不是特别好,作为2016年考过数学一的学长,非常理解大家的心情。因为,回顾过去十年考研,数学最难的可能就是2010年与2016年,这两年的考研数学,无论是数学一、数学二还是数学三,无一例外都很难,不光难在出题套路有所变化,而且计算量也超级大。就拿2016年来说,学长考的是数学一,从做选择题开始,到填空题,就已经发现苗头不大对劲,因为,做过三遍真题的我,发现,这玩意跟做过的真题差太远了,当我做到大题的时候,心情已经非常沉重了。在考数学的考场上,就有女生一直在哭,原来不止我一个人觉得难,而是大家都觉得难,然后,心态稍微调整了下,继续将后面的大题都“写满了”,仅仅是写满了,而不是做出来了,因为,没有一道题的答案是完整能算出来的。当然,最后分数线出来以后,证明确实很难,因为分数线真的很低,所以,很幸运,学长也过线了。那么,2020年的考研数学到底难不难呢?是不是与2016年一样难?我们看看已经考完的同学都是怎么说的呢?我们在网上分别找一些考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的小伙伴们。数学一下面这位同学说:“考的数学一,在他看来,数学一基本上没有时间思考,本以为这题空过去,先做后面简单的,结果发现,越高山丘才发现,都是珠穆朗玛峰”。这位同学,觉得后面的每一道题都难于前面的题,可见今年的数学一真的不简单,没有时间思考,多半是因为计算量大,并且他还提到有同学因为草稿纸与监考老师起了争执,看来计算量确实不小。数学二下面这位同学,考数学二,他虽然说得有点夸张,但是,也说明了今年的数学二也不简单。看看下面这位同样考数学二的同学,这位同学的感受与上面一样,感觉数学二是30年来最难的一次,总体来说,选择题与填空题感觉比较简单,大题比较难,大概有5个大题卡住了,包括两个线代大题。还有一个双重积分和证明和求渐近线。还是考数学二的同学,感受:“原地爆炸,有史以来最难”,心疼考数学二的宝宝们!依旧是数学二的同学,依旧是难在计算量大上。数学三考数学三的一位同学,说,难度偏大,主要在于计算量大。看看下面这两位同样考数学三的同学,感受依旧是一个字:“难”。好了,关于考研亲历者的感受,我们就看到这里,下面进行一个总结。2020年考研数学,整体来说,无论是数学一、数学二、还是数学三,都偏难,尤其是数学二,根据同学们的感受来分析,可能是最近几年最难的一次。我们看一份来自蒋中挺老师创建的关于2020考研数学难易程度的投票,这个投票有11.7万人进行了投票,其中有6.9万人认为太难,有2.2万人认为难。认为太难的人数占了58.97%,认为难的人数占到了18.8%,两者合计77.77%,也就是说,超过2/3的投票人数,认为2020考研数学比较难。那么,今年的数学到底难在哪里?其实,通过分析大家的感受,不难发现,很多同学觉得难,不是在于题目有多偏,也不是在于题目有多新颖,出题套路也没有特别大的变化,乃至于很多同学都觉得,感觉题目都能看懂,就是算不出来。所以,真正的难度在于计算量大上,这与2016年有点相似,所以说,总体来说,数学二可能比2016年难,数学一、三可能比较接近。这对2021年以及今后考研的同学复习又有什么启发呢?启发肯定有,那就是:面对考研数学,没有任何捷径,唯有在掌握基础概念以及题型的基础上,不断去刷题,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提高自己的做题速度。数学,是真正需要实力的,如果不注重计算能力以及做题速度的培养,到了考场上就会发现,什么“套路”、什么“花拳绣腿”,都完全不管用。所以说,对于考研数学,大家千万不要想着走捷径,也不要想着掌握多少“套路”,还是踏踏实实刷题,多练、多做,多总结。最后,既然数学已经考完了,大家就不要再去想,多想无益,再说大家都觉得难,那就是真的难,相信自己,没有什么大问题,分数线也肯定会有所下降。坚持考完最后一门专业课,尽可能将早上的损失补回来!感谢您的阅读,喜欢文章就点赞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