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官网公布,2018年考研报考人数238万人,同比2017年增加37万人,增幅约为18.4%,报考规模再创新高。其中,应届考生131万人,比去年增加18万人,往届考生107万人,比去年增加19万人。考试人数多,也意味竞争力强。根据以往的报录比,3.5:1。有人预测今年的录取比顶多就是4:1。从上面的数据可以明显看到,从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2005年报名人数首次突破100万,2017年首次突破200万。2017首次开始实施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考试依据国家统一要求进行招生,导致2017年报考人数明显增加。而近几 年招生人数增长比例稳定在6%左右。今年报考人数增长比例几乎是招生人数增长比例的三倍,这势必导致考研难度上升。此外,考研的火爆,同时也意味着拿硕士学位将会成为趋势。一方面,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求职档位不同。在各大招聘网站上,除了发布工作职位、薪资待遇、等信息外,还附带了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学历要求。大专、本科、研究生……不同的工作,对应的学历要求各不相同,这充分说明本科生和研究生二者的求职档位有所不同。另一方面,尽管读研,在经济上也增加了不少的成本,但是本科生和研究生(硕、博)在就业薪资上比较起来,依然是研究生更具有竞争力。随着高校扩招研究生越来越多,本科生找工作的压力变得很大。虽说国家严厉禁止在招聘公告中写出985或211的硬性门槛要求,但是现实中它还是“隐形”的存在着。同时,现在很多的招聘信息都明确写出,即使是实习研究生的工资也比本科生多。因此对于一些普通院校的学生来说,考上研究生是增加自己竞争力的一个有效途径。2018年考研人数创历史新高,很多人对于这个事情都发表观点:一部分认为当下就业十分严峻,研究生学历已经是个普遍情况,想要顺利就业,提高学历是必要的。还有一部分读研是为了弥补本科时候不用功的情况,本科学校一般,自己也没努力,毕业了才发现自己太low,想考研提升下含金量。还有个同学表示,自己所在专业,本科学历不够,研究生学历是基础,所以,漫漫求学路还在进行中。可以预见的是,考研会成为大势所需,且考试难度逐步提升。这个趋势难免也会让大部分在职人士感到紧张:在企业、公司多年辛勤耕耘的我们,虽说有工作经验的优势,但硬件与学历上确实与未来进入行业的研究生们无法比较;在人员流动的过程中,自己会不会成为被淘汰的那个呢?新与成商学院表示:与其以后被迫提升学历,不如紧抓现在主动提升。在职研究生需要参加联考,前面提到联考难度未来只会有增无减,所以对在职人士来说最佳的选择就是在职免联考MBA了。此类项目优点在于:无需联考,自主招生录取机会更大;在职学习,工作学习两不耽误;课程灵活,可及时调控生活安排;MBA专业对口,教学内容对职业大有裨益;MBA学员素质极高,读MBA亦可大幅度扩展高端人脉。现大热的在职免联考MBA项目有亚洲城市大学(AMU)MBA和欧洲大学(EU)商学院MBA。更多信息可咨询新与成商学院官方网站。
今年考研扩招了,对于报考了2020年硕士研究生的考生们来说的确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相信近期,大家都在焦急等待4月中旬国家线的公布,不过,考生们一定要耐心,小编相信,那个努力的你一定可以如愿以偿的。不过,谈及考研,相信近几年报考研考的考生们也发现了,当下考研是越来越难了,未来可能很难再遇到像今年这样大的扩招力度,往后报考的考生需要更加努力了。毕竟从今年考研的3大变动也能看出点苗头来。研考报考人数上升速度较快,竞争更加激烈近几年,研考报考人数逐年上升,2020年研考的报名人数就达到了341万,相较于2019年的报名人数上升了50多万人,增幅超过17%,可见今年竞争之激烈。需要注意的是,近几年研究生招生人数虽然不断上升,但是扩招的增幅远远不能和报考人数的增幅相比。未来,报考硕士研究生考试的人数会越来越多,但是录取人数每年差别不会太大,可以说,考研将越来越难考了。名校推免人数逐渐上升,考研难度增加不能不说,近几年,许多一流高校在逐步增加推荐免试研究生的招生比例,以吸收更多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而推免生的增加会占用统考的招生名额,对于未能成为推免生的考生来说,无疑增加了考研的难度。而且,在研考的复试中,导师更愿意把招生名额给予985,211这样的双一流名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对于普通本科生来说,研考的难度进一步增加了。热门报考专业越来越难考据了解,近几年,考研招生专业在报考上呈现“冷热不均”的现象。例如,管理类、法学类等社科类专业的报名人数要远高于工科类专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可能是由于就业压力的刺激。不少考生盲目追求热门专业,使得社科类专业报考人数激增,拉高报录比,使得该专业的报考考生的个人录取率下降,研考考上的难度也进一步增加。从以上3大研考报考变动和趋势来看,除开今年研考扩招力度较大的特例,未来考研趋势就是越来越难。所以,考生们,如果想要提升学历,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能早点报考就早点报考。另外,对于想要考研的自考本科生来说,未来考研也会更偏向应届本科毕业生,所以,建议自考本科生们也能努力提升自己,尽早报考,这样考研成功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图 | 源于网络 侵权删
2020考研大趋势:考生将面临4个“新挑战”!导师:越来越难近年来大家考研的热情一直不减,考研报名的人是越来越多了。从2017年考研人数增加18.4%开始,每年上涨的比例都是不断增加。而且随着考研的改革,考研的难度也是越来越大的。今天陈默老师就从四个方面带大家来看一下2020年考研的学生将面临的挑战。下面将为大家具体的进行讲述。NO.1考研人数大幅上涨关注考研的人都知道2019年的报名人数已经达到了290万人,增长率超过了20%,从这个趋势来看,2020年的报名人数将会突破300万。虽然报名人数在不断的上涨,但是各个高校的扩招力度并不大,自然考研的竞争就会越来越大。那么这也很自然地成为了考研的学生们要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因素。NO.2保研人数不断上涨一般高校的各个专业的招生人数基本都是固定的,统招和保研都是占研究生名额的,这就意味着如果保研人数不断上涨的话,统招的人数就要缩减。而且,现在各个高校更加倾向招收保研的学生,因为保研的学生不仅拥有不错的成绩,更是拥有宝贵的科研经历,而且保研的学生一般会提前进入研究生学习,可以和老师更早进行磨合,这让本来就不多的统招名额显得更加抢手了。所以说这一点也是20年考生要面临的一个相当大的挑战。NO.3考研复试线升高从现在已经公布的高校的复试分数线来看,2019年考研的国家线会超过2018年的,而且考研复试线升高已经成为趋势。虽然2019年的考研试题难度比起2018年来说略微下降,但是对比2018年和2019年各高校的分数,很多专业的分数线上涨分数达到40分以上,可见涨幅非常大,由此可以推断2020年的考研分数线会继续上涨。这就要求准备考研的学生在复习的时候要复习的更加细致、更加深入,不能只掌握表面的知识,要学会扩展和发散。NO.4考研复试更看重实践经历考研初试是考察同学们对于课本知识掌握的如何,是为了初次筛选考生,而复试考察的就是考生的综合能力和时间能力。以前只要是初试考得不错的同学,在复试不出什么大问题的同学都可以被录取。但是近几年各个高校更加看重的是考生的实践能力。所以很多学校在复试中加试实验或者在面试中增加了和时事相关的问题,这对于不少的学生来说都是比较困难的。以上四点是陈默老师总结的2020年考研的学生将要面临的挑战,所以准备参加20年考研的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尽早进入状态,而且考研是一场持久战,考验的不仅是我们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拼的更是我们的毅力。所以决定考研的同学一定要坚持,千万不要被这些挑战所打倒。关于:2020考研将迎来4个新的挑战!初试复试都将变难,考生:加倍努力!这个话题,你怎么看?
2021年考研复试进入尾声,真是有人欢喜有人忧。我们看看一些新的现象:1国家线先与34所自划线出来,有些自划线院校复试时间晚,让一部分人心焦。2考研调剂比去年有了限制。必须是同一学科门类内调剂。而且统考科目原则上相同。3双非考生考名校,复试被问你只会应试教育吗?提醒考生不仅要会做题,更要会做科研,至少要了解自己科研方面的基本知识。普通本科双非考生报考热门专业,热门院校,竞争残酷,导师完全可以优中选优,初试分高就大意,只能失荆州。4考生接受了拟录取通知,随后打电话说弄错了,让考生取消拟录取,该院校是成都某学院。考研关系考生一生命运的事情,给人的感觉是极不负责任。5考生等不上第一志愿的复试,先行调剂。结果是刚刚选择了调剂院校拟录取,第一志愿复试通知就来了。更有可笑的是刚刚点了调剂拟录取院校,第一志愿拟录取通知姗姗来迟,让人哭笑不得。6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考生明明签了靠前保密协议,考后还要在考研群里讨论违背自己院校规则的事情,说明部分考生的规则意识太差。学法的如此,不学法的呢?现在的大学生追求自由,开放,高薪,不受约束的思想是得好好地提升一下了。7海南大学某院长网上留言,海南大学将回归保护第一志愿考生的做法。考前你看不起我,考后让你高攀不起将是大部分院校招收考研生的趋势。提醒考生理性选择自己的报考院校。8有些院校不知什么原因,有的缩招了考生名额。网友反映海南大学,天津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有缩招情况。而有的院校是扩招了: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9部分院校调剂以总分排名进入复试名单。特别是比较热门的专业如电子信息类等。10这几年到2025年是国家扩招研究生的时期。但是扩招名额主要在专硕。但是也带来了部分专硕如果你第一志愿失败,基本就没有调剂的可能。如:会计专硕,审计专硕,计算机专硕等,报考人数暴涨。总结现在是为了将来。提醒考生在考研努力学习的同时,补上这一课选择好自己的第一志愿院校与专业。避免自己掉入某些坑里。初试怕的是压分,复试怕的是迟迟不出牌,不安正常规矩出牌。如复试时间太迟,公布拟录取名单遥遥无期等。
现如今科学历已经成为普遍学历,考研已经变成本科毕业生的第一选择,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放弃工作的机会,去选择考研。考研的人数逐渐递增,考研也越来越难考。那么是什么造成的影响呢?下面跟随小马一起来看一看。是什么造就了人数多?考研人数的增多,主要受到了就业和企业的影响。如今,就业形势越发严峻,而企业招聘要求却越来越高。想要找到好的工作,拿到高薪,很多人是不得不选择考研。而不是主动选择。所以选择考研,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由于,报考人数逐年增多,尽管各校的研究生每年的招生人数都有所增加,但是研究生报考人数的增多,远不及增加名额人数的速度。就因为考研报名人数暴涨,使考研的难度越来越大。考研难度增大,会影响什么?由于报考人数的暴增,会出现,扎堆报考的现象。热门的专业报名人数爆满,而冷门专业无人问津。有些热门专业,除了本科学历专业人员的报考,很多跨专业的学生也选择报考,导致这些专业每年的报考人数超负,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考试难度增加。竞争十分激烈。有些专业的报录比达可能会达到20比1,场面十分惨烈。而一些冷门专业的报录比甚至达到1比1。对同一届的考生来说,冷门与热门专业相比,考上的几率就会大得多。而事实上,真正增加难度的就是热门的专业。因此考生在报考专业时,一定要结合自己的自身情况,做出合理的选择,不要一味追求热门专业。是什么影响了竞争激烈?近几年来,学校的保研率逐年升高,尤其是很多名校的保研率。学校为了争取优秀的学生,甚至保研率都达到50%以上,而其他一流的好院校的保研率也在30%上下。本身名校的名额就有限,各大名校保研率还在逐年增高。而且在考试难度上并没有降低难度。名校保研率的增高,难度又没有下降,想要考上名校的研究生,就不是付出一点点的努力这么简单了,而对于那些普通高校的学生又或是高考时失利的考生来说,考上名校的机会渺茫了许多。虽然现在考研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究竟要不要考研的问题,不应该随波逐流,考研不是为了考而考,要结合自己的自身情况,想清楚,想明白,再做决定。强行的随着别人,去考研与其花费大把的时间,精力,财力,不如选择你真正需要的。
纵观世界大势,考研乃大势所趋,吾记元年二零一九(2019)人数高达290万有余,前辈预言2020破三百五十万余。考研武林之争历历在目,新传考研高手云集,争霸考场,武林各派大显身手,考生一举中第,摘得状元头衔乃毕生夙愿。师兄历经考研之痛,考验之苦,考试之累,求学之路生死相依,联袂武林高手公益问答,志于为考研学子指点迷津。只愿弟子十月寒窗苦读,一朝金榜题名。考研总分500分,专业课属于重中之重,望考研人专心求学,切勿三心二意。公共课是基础,不可或缺,考试方法是兵家利器,考试资料不可说,不可说,节约盘缠很重要,望赴京赶考或赴天涯海角的学子能够多多求问,找到便捷之法。更多方法请大家留言,接下来一周给大家分析学习具体有哪些方法
2019考研初试成绩已经陆续公布,又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不得不说,考研人数年年创新高,考研的竞争也愈发激烈。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社会对于高等学历的关注与需求正在上升,严峻的就业形势也是促使“考研热”升温的一个重要因素。2019年考研报名人数达290万,但全国计划招生数仅72万左右,也就是说将有220万考生只能做陪跑。而他们也要面临再选择,就业、出国或者再战!那么以后的考研趋势将会如何,或许是众多有读研梦想的同学需要考虑了解的。1、考研人数还会持续增长据统计,2018年比2017考研增加37万考生,而2019年则比2018年增加47万考生,每一年都可以达到新的报考人数的巅峰。现如今,本科学历的人才已经不足以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因此学生们为了提高自身的能力和价值,必然需要获取更高的学历来提升自己的社会竞争力。加之大学整体鼓励考研的趋势,会有更多大学生毕业时将考研作为第一选择。2、女生占比提升,往届生越来越多在考研的人群中,女生似乎越来越多,从图书馆到自习室再到考场,女生人数的比例确实在发生着变化。2007年,女生站考研总人数的比重为48%,还没占到录取总人数的一半,而到了2016年,女生占比已经攀升至55%,女研究生人数超越了男生。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考研大军中,往届生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多。在2018考研报名考生中,有131万人是应届考生,比去年增加了18万人;有107万人是往届考生,比去年增加了19万人;往届考生占报考总人数的近45%。很多考生在经历了第一次考研的失败后,还会尝试第二次、第三次,也会有学生在毕业进入社会后才做出想要考研的决定,这些都是往届生人数增加的原因。3、推免生将会成为主流,考研就业前景好在很多高校的研究生报考中,推免生占据了很大的比例,甚至能够达到一半多,在招生名额不增多的情况下,普通人考研的难度会越来越大,统招会越来越少,推免将会成为主流。这也恰恰证明了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通过考研来提升自己,期望能够得到更好的就业机会。4、专硕渐成高性价比选择相对于学硕而言,专硕学制短、培养目标侧重实践、就业预期较好,加之国家在专业硕士高等教育政策方面的导向,促使专硕培养规模壮大及认可度有所提升,因此对于不少无意学术研究又想提升就业竞争力和综合能力的考生来说,专硕无疑是高性价比之选。同时非全日制研究生也得到了很多应届考生的重视,既能实现在职充电,又能不耽误学习,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总得来说,考研将会愈发成为一场激烈的争夺战,但显然,无论选择哪一条路,都是不会好走的,重要的是你甘愿承受哪一种苦。
各位小伙伴们大家好啊,欢迎收看本期考研专题,我是小编依依,请关注一下小编,小编每天会给大家带来相关资讯!最后看完别忘点个赞!既然选择了考研,就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那么我们基本上已经知道自己的实力如何,可你全面了解过考研吗?小编今天就给大家分析一下考验最新形势。1.报考人数屡创新高九月份的大事对于考验人来说就是预报名,通过预报名的人数可以大致推算今年的报考人数,而我们要清楚了解,报名的人数只多不少。来看看大数据:考研人数基本上是不断增长的,尤其2018年相比2017年的201万考生多出了37万,猛增18%,考研人数增加率是近年来最高的。考研人数的增加意味着考研难度也会增加,以前全国的报录比是3:1,现在是4:1,也就是说每四个人中才会录取一个,你至少打败4个人才能有几户被录取。这仅仅是全国的平均比例,部分院校或者部分热门专业报录比可以达到8:1,甚至10:1,甚至更多。2.考验是为了更好的就业吗?整体来说,提高就业竞争力是大部分考研同学的首要原因,很多考生带着功利性,这肯定不是错误的,本来随着本科生人数越来越多,本科的学历已经不足以满足部分用人单位的需求,就业竞争力也越来越大,为了毕业以后找到一个好工作,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所以一些考生们也加入了考研队伍中。但是这类考生有的意志坚定,有的摇摆不定,可能会在找工作和考研中纠结迷茫,对于他们来说,考研只是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那么如果一旦有机会得到好工作,他们就不会继续考研。小编想对还在摇摆的考研人说一句,如果决定了,就不要轻易放弃。3.专硕受到了欢迎这些年由于招生计划增加的影响,除了报名总趋势上升外,专硕报考人数增长也非常明显,多个省份出现了专硕报考人数超过学硕的情况。早些年专硕比较受到非议,很少有人愿意选择。现在随着专硕规模壮大和认可度提升,加上同一所院校同一类专业专硕难度比学说难度低,时间短,各个院校招生人数多,所以很多学生开始瞄准专硕报考了,并且会越来越多。4.教育部虽然规定高校招收推免生数量不得超过本单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50%,各专业必须留出一定比例招生名额用于招收统考生,但是观察一下近年来高校接收推免生的数量,部分院校推免生比例已经接近或者超过教育部规定的50%。对于考生来说,应届考生人数稳定增长,往届考生也涨幅明显,报考人数猛增,可录取人数基本不变,加上各大院校推免比例增加,都加剧了竞争力。所以,考研,变难了还是简单了?从这些趋势看,随着报名人数增长,已经没有什么“哪个学校或者专业容易考”的情况了!那么想成功上岸的考生应该在择校择专业的时候根据自己的情况对比分析,选出最适合自己的学校,基础不太好的同学尽量避开那些名校名专业,选择努力一把就能够得着的学校最好,具体择校攻略请看小编之前的择校文章!
每年都会有很多考生在纠结到底要不要考研?考研难不难?考研的趋势又是如何?你真的知道吗?只有知道这些才能更好地了解考研,才能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考研未来有哪些发展趋势?以下是小讲堂总结的几个方面的趋势分析,只有更多地了解考研趋势,才能知己知彼。网友说:变化太大!No1.考研人数持续增长,人群更加多样化由于本科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就业竞争愈加激烈,一部分本科生为了增加就业竞争力选择考研,一部分为了逃避就业也会选择考研。当然,考研在大四上学期期末进行,考不上,在大四下学期再找工作也不影响就业,因此很多本科生选择了考研。再加上出国读研的成本越来越高,部分早期计划出国的学生也走上了考研之路。另外,从2012年开始,国家公务员省级以上职位报考条件明确规定,要有两年以上的基层工作经验,不再允许应届生参加考试,也使一部分学生转而参加研究生考试。可以说,考研人数在此大背景下还会持续增长。No2.考试题目更加灵活考研科目分为公共课和专业课,公共课包括政治、英语、数学三门,这是全国统考的科目。从最近几年的真题试卷分析来看,考试试题越来越灵活多变,不只是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更加注重对考生分析问题、掌握问题本质、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核。No3.发展专业学位是未来的趋势目前,我国专业学位教育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大好时机。由于我国经济结构正处于调整和转型期,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各行业分工越来越细,职业种类也越来越多,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社会对各专业领域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专业学位所具有的职业性、应用性特征也正是社会所需要的,现在越来越被社会各行各业所认可。因此,可以坚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规模发展将越来越大。小编有话说:人生百年,转瞬即逝。我们不能选择我们的出生,但我们可以抉择命运。社会不公平,但时间是公平的。紧握时机,成就自我!关于:最新考研未来发展趋势分析,知己知彼,才能考研成功!大家还有怎样的看法,可以在评论区积极地讨论!
考研有两个现象很有趣,1一战往往定的目标较高(“考研不考985/211,考什么研?”),二战则会降低目标,调剂的时候则会大大降低标准(如“有学上我就去!”“求双非爸爸收留我!”)。2对于非研究生的人来说,研究生压力大、待遇一般这些都不重要,有书读就行,天天搬砖也愿意。对于在读研究生来说,即使自己读的是名校,也会抱怨导师/环境/前景/学校/其他,如跟导师合不来,学校环境、所在城市一般,专业“一般”,项目不顺利,“本来可以去更好的学校的”。为什么呢?因为不同情境下做选择,人的参照点(1)和认知水平(2)不同。因为一战的时候,人是从自身院校为参照点的,如果你是个双非,就会想要考个985/211,这样才有上升嘛。此时你的关注点是“名校”,需求是名校身份。如果你是个211,会想考上游211或985。即使你是985,你也想去更好的学校和平台(除非自身学校就已经很好)。双非去报考双非,211报考211,报跟自己本科学校差不多水平的人是不多的,报比自己学校水平低的人,几乎没有!大家都想进步,都想过的更好嘛,原地踏步甚至倒退,肯定不能接受。人的关注点和参照水平,在“院校水平”“名校身份”上。并且人总是往往会高估自己的水平,多数人就往资源好、名声大的学校填报。这样造成很多人落榜。选择二战的人,一些会调整策略,降低目标。而调剂呢,又是腥风血雨,特别是今年。这时候,人的参照点就不是自己本科院校了,而是,有没有书读!如果没书读,自己就是白丁一个(本科生);有书读呢,则是研究生。所以就算是双非/普通211,我也读了!这时候的参照对象是,研究生学历。给大家的建议是,报考一定要理性,量力而为。第二个现象。有一个认知水平的理论。心理距离越远,认知水平越高,越关注核心品质;距离越近,认识水平越低,比较关注次要品质。对于非研究生来说,他们关注的是“研究生学历”或“名校身份”这样的核心品质。所以对生活/环境/导师/待遇这些东西看的不是很重。有书读就行!用参照点理论看,从无(硕士)学历无(名校)身份的状态,移动到 有学历有身份的状态,所获得的收益很大!所以比较关注这个,而其他因素被折叠和忽视了,因为1对研究生生活没有切身体会,想象不到,2有书读才有研究生生活,所以不用考虑。对于研究生来说,他们的参照点不一样。我已经是研究生了,生活中的各种烦心事,各种鸡毛蒜皮,各种问题麻烦,都会让我对现有的生活抱怨。开始觉得,自己的生活多不好,觉得导师的性格还是重要啊,学学校所在的城市、学校的环境,甚至食堂好不好吃,都很重要。此时,我们很清楚地看到,他因为心理距离拉近了,所以关注的是比较次要的品质(如导师、食堂),而不是核心的品质(学历/身份)能给自己带来多少东西。没读研的人觉得读研太好了,读研的人觉得,读研也就这样,不咋地。围城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城里面的人想出来。有趣。金钱与幸福我跟哥们儿聊天,他在读研,说自己毕业了,去压榨自己几年,狠狠挣几年钱,以后早点退休,过舒服日子。我的观点是,“有钱不一定幸福”。我举了两个例子。一,Minecraft“我的世界”的开发者是一个普通程序员。他把游戏卖给微软,一下子成为富豪。但是生活却被金钱改变了。他觉得自己的友谊被扭曲了,觉得自己有钱,什么都能做什么都能买,却买不到快乐和幸福,生活反而焦虑,健康不断下滑……于是他决定重新开始做一个普通的程序员,他会成功吗……二、杰克伦敦是一个小说家,小说很受欢迎(我初中很喜欢看),中学语文课本里收录了他的《热爱生命》片段(垂死狼和人的斗争)。然而他发财之后花天酒地,最后横死。我朋友听了这两个故事不以为然。想发财是人之常情,“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我也经常脑子里有“一夜暴富”这几个字。孔子也承认爱财,“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果能发财,让我去看门儿,我也去)。但他也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其实自古到今,发财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实都有代价。甚至你发财了也不会好过。“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我在以前一篇文章里说过:[干货]心理学与生活之幸福的法则:人,其实很简单。人的情感需要,只能用情感去满足。而常见的是人忽视甚至抹杀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包括情感需求),把自己当做追逐目标的工具,而不是 一个独立的,可爱的人,真实原本的人。你真的是在做你自己吗?还是受社会的影响,他人的要求,去做那些事,去过自己的生活!!!社会、市场物化(工具化)人,人也在物化自己。人越是这样物化自己,忽视自身感受,不能体验生活本身,越难感受幸福。从而更加投入物化自己的死循环。其实,幸福很简单。更多注重和享受生活本身,才能真正获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