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渐浓清华人宅家学习的进度条已来到第六周延期开学,如期开课无论身处怎样的困境清华学子们始终积极进取,克服困难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科研中清华大学研究生会特别策划“清华宅家学习科研地图”活动邀请海内外清华学子分享宅家学习科研规划截至目前已覆盖全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海外5个国家和地区一起来看看小伙伴们宅家都做些什么吧华北地区医学院 单思思从过年到现在,我一直留在实验室做新冠病毒疫苗和抗体的科研。现在每天的科研节奏比原来快了很多,开会讨论进展、养细胞产蛋白、去动物房做小鼠实验等,整个人连轴转,睡觉也想着做实验。为了保证身体能够跟得上,每天还会进行锻炼。我特别珍惜这段时间跟导师和实验室团队的奋战,充满使命感,成长很快。希望我们的研究也能尽快转化!也期待大家能尽快在清华园相聚!机械系 汪泽由于面临毕业,今年寒假我在学校开始了一段不同寻常的科研历程。学习、生活、工作的地点都在宿舍,学校的各种措施都非常完善,校园生活还是非常舒服的,感谢学校所做的一切。目前我的论文进展情况良好,上周通过网上视频会议完成了最终学术报告,现在正为论文送审做最终修改。科研工作之外,我每天都会做好时间规划,多做有意义的事情,并会用app记录下每天做这些事情的时间,以便提醒自己这段特殊的日子应该更加充实地度过。微纳电子学系 魏禹珲今年研二的我科研计划比较紧张,我得抓紧赶上交付时间点,把测试板和芯片加工工作一同完成。在家里科研的感觉很奇妙,而且提高了自己的时间规划能力。不过我还是喜欢园子里的节奏,喜欢实验室里相互讨论进步的氛围。人文学院 武瑞居家期间,需要按时修读相关课程。对于历史系学生来说,阅读史料和相关论著是必要前提。我居家网购书籍,利用图书馆特色数据库检索文献,线上与纸质资源结合使用,广泛阅读,夯实基础。华东地区美术学院 杨秋璇现在我在家乡福建。在这个特殊时期,正好赶上毕业,一切刚开始都有些手足无措。在缺少材料的情况下,我完成了一些纪实性的肖像作品,这与我开题时候的论文方向非常契合,与导师讨论后将此作为毕业创作的一部分,并且通过线上会议交流,其他老师也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艺术来源于生活,又反映着生活,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画作参与到这个社会中来。计算机系 刘阳光作为6月即将毕业的学生,我在家制定了科研计划,写代码、跑实验、做毕设,利用线上平台积极主动与导师沟通科研问题,每周参加组会、交流课题研究进展,与课题组同学开展学术讨论。科研的同时,我从2月初开始也积极主动承担家乡社区防疫志愿工作,测体温、登记出入、搬运物资……白天志愿防疫,晚上学习科研,我既感受到基层群众的淳朴和生活不易,也深刻认识到希望将来能为祖国和社会作出更多力所能及的贡献。公管学院 施瑞祺 作为跨专业的博一学生,深知学习课程努力做好研究基础才是最重要的。本学期在学习公共政策以及大数据政策与治理课程的同时还进行了区域发展与政策、社会学、组织理论、发展与规划、全球化发展课程的旁听。感谢清华的云端课堂平台给予了我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以满足多方面的查漏补缺。近期还与小组同学研究垃圾分类政策的利益相关者分析,云上讨论很方便,不同空间依旧可以交换彼想法并推进进展。电机系 王豪很荣幸在此次疫情中我的博士课题“新型杀菌技术”能够在抗疫杀菌实践中起到积极作用。因此在家隔离期间,协助罗海云老师研发新型电磁消毒样机和高质量完成博士论文成为了我主要的科研目标。目前在消毒样机研制上已经实现了在模拟现场快速高效杀灭各种细菌和病毒,该技术有望在不久的将来用于公共楼宇空气消毒。华中地区新闻学院 黄骏今年一月份我完成了博士论文开题,回到家乡武汉后发生了疫情,遂被抽调到前线的社区参加疫情防控工作。我结合我下沉社区的经验体会,运用本专业传播学理论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评论文章,为一线基层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发声。同时利用休息时间,收看雨课堂上的博士论文写作指导,不断推进自己的博士论文进度。新闻学院 李嘉贝近段时间,我通过远程办公的方式继续在社会媒体进行专业实习。持续和高质的文字输出离不开广泛的知识输入,“宅家”时光里,出于对不同社会选题的报道需要,我阅读了包括煤炭产业、石化产业、人工智能等领域在内的大量文献,提升了作为新闻工作者的“脑力”和“笔力”。华南地区人文学院 林培源疫情滞留在家中,曾一度担忧论文进度。幸好回乡之前做了些笔记,加上清华完备的数据库,我才得以在资料不全、工作条件不佳(把梳妆台当成书桌)的情况下,写完了博士论文最后一章。“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或许可以用来形容和疫情时期的我有着相同经历的毕业生。法学院 陆慧琪疫情期间,我利用寒假和课余时间,参加了针对疫情而开展的线上志愿工作。把疫情相关的信息编撰成每日更新的公开报告,希望为全社会快速了解疫情提供全面而精炼的信息。我很高兴能以这样的方式为战疫尽一份力。让我们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经管学院 黄泽霖居家期间,依旧要远程上课和完成毕业论文的开题。对于我们金融硕士来说,有一部分的同学也会选择利用这段时间远程实习,虽不能现场办公,但要求亦不能放松。同时,我也和导师、同学积极交流,讨论论文题目,保证按时完成毕业论文的开题。法学院 郑嘉耀宅家期间,我完成了导师布置的作业,调研了一些国家和地区在灾难管控方面制度体制的异同,探究为完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和应对机制,需进一步完善或修订的法律。这种深入实际的研究工作让我对疫情危机治理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希望我的调研成果也能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一定参考。西南地区马克思主义学院 秦仆疫情防控初期,我就收到了导师对我开题报告的反馈意见,并进行了多次的补充和修改。同时,在学校的教学安排下,担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个班级共400多人次的助教。并围绕疫情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及对其“育人”根本目标的思考,撰写一篇论文。疫情的阴霾终将过去,相信我们将以饱满的姿态迎接艳阳春光。地学系 曹超纪疫情面前居家写论文,是对自己自制力的一次考验,需要按质按量完成每天精细到章节进展的写作计划。与导师和课题组同学每周一次的线上会议,每日收到的来自带班助理的关心,系里老师每日在毕业生群里的招聘启示和毕业事宜提醒,一切都好像在按部就班进行,除了对清华园的思念,日渐浓烈……社科学院 王浩从一月份回家参加选调面试直到现在已经两个多月了,虽然作为一名文科生,撰写毕业论文时需要阅读大量文献,呆在家里的我并不是很方便,不过有学校提供给我们的资源,努力克服一下还是没有问题的。为了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好毕业论文的撰写工作,我会更加努力的!大家加油,一起顺利毕业!西北地区电子系 单小龙我就读于电子系,本身就需要“软硬兼备”。这个学期在家,学校特意安排了线上实验,尽可能地减少了不能返校的影响,对我们的实验动手能力有很大帮助。这学期学校习题课的安排与师生答疑密度也提升了好多。第一次这么长时间在家学习,也锻炼了自己的学习能力,颇感受到古时先贤们在家刻苦学习的品质。法学院 张新望对于法律硕士的同学来说,研究生一年级的学业负担是不轻松的。我这学期有二十几学分的课程,除了上课的时间,要预习老师讲课的内容、阅读课堂上布置的论文、完成相应的作业,还要开始着手准备九月份的司法考试。线上学习也要和在学校一样,一刻也不能放松。化工系 李嘉辉寒假之前,自己有一篇文章修改完后返回给期刊编辑,在二月中旬我收到了再次修改的通知。我在新疆,导师在北京,我和导师通过线上讨论确定了图文修改方案,修改后提交给导师。昨天收到消息,文章已被顺利接收了,这篇文章也许是未来科研生活中值得回味的、诞生于疫情中的特殊文章。东北地区美术学院 陈博贤居家期间,需要按时远程完成毕业任务。对于我们绘画系来说,因为筹备毕业展,需要绘制绘画作品,会有一些材料和场地的局限,但要求不能放松。我居家自制画板、网购画材、材料试验,力争保质保量完成学业任务。公管学院 张婧雯左手文献,右手数据,公共管理视野下的疫情防控研究,有一线的实践者,有应急管理体系的观察,有社会力量参与的思考。我还会持续关注疫情下社会捐赠的来源分布、募捐流向、国内外慈善机构新动态,为记录和分析慈善抗疫留下注脚。电子系 张永健我所在的课题组负责人带领我们从制作土豆介质谐振天线开始,在有趣而贴地气的设想与调研中逐渐恢复科研节奏。现如今,我主要正在文献调研工作,以及远程连接办公室电脑进行电磁仿真工作。每天一次与导师学术探讨,每周一次课题组集中组会,每月一次天线期刊文献讨论,保证科研效率与科研习惯。计算机系 荆明轩前几天刚刚参加了云上博论,分享了自己的科研工作,也完成了培养计划。这次疫情期间社会对医疗、居家服务机器人技术提出了更多需求,也发现了现有机器人技术的不足。毕业前的一段时间正好安下心去思考解决方案和技术理论,争取毕业前能再为智能机器人方向做出更多贡献!海外地区经管学院 Alicia Tien (陈薇) 马来西亚籍I am a first-year Master's in Management student, currently attending 2 online courses, Project Management and Global Strategy. Other than weekly lectures, I communicate with my group project teammates via Wechat groups and online meetings. Taking things online did not hinder the learning as much as I anticipated! In fact I am learning a lot more, as the extra time allowed for me to work on my personal projects and explore creative interests such as film making, design, music and self development! On top of all that, I really appreciate the quality time spent with my family.社科学院 Jol Christoph (柯卓尔) 法国籍I am excited to be a graate student at Tsinghua University at a time when China is leading the largest effort in e-learning in world history. This occassion would scarcely have been possible anywhere in the world even a decade ago and it is likely to provoke our exposure to unfamiliar approaches and ideas that will render a quality higher ecation more inclusive and more accessible in the near future. I look forward to learning for my classes, developing practical solutions with my peers, and contributing to the world that is reborn and remade as we overcome this global health crisis. Thank you to our Professors and everyone that has helped to make our continued ecation possible.经管学院 Samuel Remy(任善明) 比利时籍It definitely took some time to figure out how to get the most out of online classes but once you find your routine, it's actually very convenient! I'm really thankful that everything was shifted online so quickly and smoothly, so that our semester can continue as planned.I even managed to find a supervisor for my thesis, without having to be on campus!苏世民书院 Yogaish Khastgir (杨帆) 美国籍Recently I've been continuing my online studies from my home in the United States. While I miss my classmates and teachers from Beijing, I feel lucky to be able to continue to access many of Tsinghua's great resources through an online medium. While we are not able to partake in the in-person experience, teachers and students alike have made online classes proctive and rewarding. I look forward to continuing my online studies and hope to return to Tsinghua's beautiful Beijing campus soon.面对疫情,自强不息的清华人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而是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清华的优良学风,将“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八字学风落实到了每一天的学习生活。百余年来,清华人历经种种考验,始终坚守着自己的职责与使命。疫情可以阻挡我们回归校园的脚步,但无法阻止我们学习科研的决心。2020年,清华人在学风建设的道路上继续昂首前进!清华大学历来高度重视学风建设,始终将优良学风作为治学之本、成才之本、立校之本。2019年3月,清华大学全面启动“学风建设年”工作,深入开展学风大讨论和工作调研。2019年11月28日,清华大学召开学风建设大会,对“学风建设年”工作进行了总结,探讨建立学风建设长效机制。为了深化“学风建设年”成果,2020年3月13日,学校发布了《清华大学关于加强新时代学风建设的若干意见》。为进一步落实学校学风建设要求,使优良学风深入人心,清华大学研究生会特别策划“清华宅家学习科研地图”活动,邀请海内外清华学子分享宅家学习科研规划。你们不在,我替你们好好逛清华,喵~清华学子笔记大赏!听说你们还想看!Our Story!“2020春·留住记忆”期待您的作品!图文来源 | “清华大学小研在线”公号(ID:xiaoyanthu)编辑 | 赵姝婧感谢同学们提供宝贵图文!
郑州大学郑大城乡规划学681城市规划原理681城市规划原理501建筑学快速题设计2017年2018年考研真题试题一、【083300城乡规划学】参考书推荐参考书目:③681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原理》,同济大学(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④505城乡规划快速设计(快题设计6小时)城乡规划相关法律、法规、国家技术标准。资料清单:【资料不包括教材,下面说的只是资料的,除了教材上面列出的都包括】基础备考阶段(现在买资料就发这部分,这部分约占总部分的85%左右,强化和冲刺部分这个后期发,详情耐心往下看)一、历年考研真题681城市规划原理2007——2014、2017年考研试题(少2010年)505城市规划快速题设计2004——2008、2013、2014考研试题二、考研专业课重点核心笔记,重点总结(笔记为高分研究生复习所用,借助此笔记可以大大提高复习效率,是复习的绝佳参考资料)《区域分析与规划核心重点笔记》研究生手写,介绍了本书的知识点框架《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核心笔记》打印版,内容详细《城市规划原理》考研复习重点城市规划原理 详细规划部分 《城市规划原理》考研总结性笔记说明:有考取郑大的研究生总结而成,每个章节的知识点汇编总结,字体工整,重点突出,是考生基础和强化复习必不可少的绝佳资料。考研内部题库( 重点突出,强化复习,可以帮助你在复习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城市规划原理重点知识点总结(打印版,包含80%以上考点,条理清晰)城市规划原理老师授课讲义(PPT格式、打印版)说明:内部复习题库及答案由导师提供,涵盖重要考点、难点,巩固知识点,强化复习效果。强化提高阶段(2018年9月左右更新,是电子版)郑大 681城市规划原理2018年考研试题郑大505城市规划快速题设计2018年考研试题其他的强化阶段资料(这个根据后期情况而定,后期整理出来什么就发什么)冲刺阶段(2018年11月左右更新,是电子版 )暂不确定是否有冲刺的资料,要是有的话,会免费发以上资料经过2018年考研本专业第一名的整理和修改二、【建筑学】推荐参考书目: 501建筑学快速题设计参考书《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张文忠 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年 6 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编号:GB 50352-2005,及相关设计规范、规定;680 中外建筑史参考书《中国建筑史》(第七版),潘谷西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侯幼彬,李婉贞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外国建筑史》(19世纪以前)(第四版), 陈志华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二版),罗小未等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资料清单:【资料不包括教材,下面说的只是资料的,除了教材上面列出的都包括】基础备考阶段(现在买资料就发这部分,这部分约占总部分的85%左右,强化和冲刺部分这个后期发,详情耐心往下看)第一部分:纸质资料一、历年真题1、中外建筑史2006——2014年试题建筑学快速题设计2006——2014(少2010)年试题(无答案)附赠:中外建筑史2003——2005年和建筑学快速题设计2004、2005年试题共5份考研专业课内部资料1、中国建筑史考研复习重点总结及时间表2、外国建筑史考研重点试题集及年代表3、中建史名词解释汇总和古建筑历史要点概括4、外国建筑史课程复习重点总结5、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知识点总结及纲要第二部分:独家视频资料(总大小35+78G)第一部分视频(总大小35G)1、陈志华《外国建筑史》陈志华《外国建筑史》考研考点精讲及复习思路陈志华《外国建筑史》考研名校真题解析及典型习题精讲精练陈志华《外国建筑史》考研冲刺串讲及模拟四套卷2、潘谷西《中国建筑史》潘谷西《中国建筑史》考研考点精讲及复习思路 主讲人:张蕾潘谷西《中国建筑史》考研考点精讲及复习思路 主讲人:张蕾潘谷西《中国建筑史》考研冲刺串讲及模拟四套卷 主讲人:张蕾3、罗小未《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罗小未《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考研考点精讲及复习思路 主讲人:宋霖4、清华建筑史讲座5、绘石教育建筑学视频第二部分视频和文档(总大小78G)建筑设计原理PPT及语音建筑类线稿建筑史整理及语音建筑类精细线稿建筑快题课用图建筑快速设计手绘笔记各类型建筑快题高清版钢笔画高清快题学习复习书籍福利3:高分景观快题福利3:高分室内快题福利6:四方手绘网络课堂福利3:中国西南院校高分规划快题建筑与场地专题及语音理论复习参考书及其要点手绘视频任务书及讲解及语音上色资料库线稿资料库学生自我总结专筑网快题视频建筑学名校真题资料强化提高阶段(2018年9月左右更新,是电子版)中外建筑史2015——2017年试题建筑学快速题设计2015——2017年试题其他的强化阶段资料(这个根据后期情况而定,后期整理出来什么就发什么)冲刺阶段(2018年11月左右更新,是电子版 )暂不确定是否有冲刺的资料,要是有的话,会免费发
考研固然艰难,但每年总有几百万人报名参加,因为他们心怀梦想;考研的竞争纵然大,但每年总有人能考上,因为他们足够努力且方法正确。距离2021年考研初试还有284天,很多2021年的考研党正处于迷茫时期,或是不知道该如何复习,亦或是回家没带复习资料……有时候比努力更重要的是方法,如果你打算考研,不妨看看下面的建议。一、考研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心态考研战线较长,要复习大半年甚至是一整年,而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没有人监督你,也没有人提醒你,全凭自己的自觉。有的考研党甚至要一边上课一边考研或者一边工作一边考研。如此艰难,凭着什么支撑下去?那就是心态。考研不仅是持久战,更是一场孤独的持久战,因此好的心态比多看几本书、多做几套试卷更重要。如果你打算考研,首先就应该调整自己的心态,正视考研这件事情,自始至终保持积极的心态。二、以最终目标为导向,制定长期的计划考研的本质就是考试,既然是考试,那么最重要的就是目标,你要考多少分,考什么学校?并且自始至终以这个结果为行动的导向,制定长期的计划。什么是长期的计划?也就是说你要明白这大半年里,你要复习哪些内容?怎么复习?什么时候复习?做到心中有数。比如英语的复习就是一场持久战,尤其是背英语单词,要连续不间断,制定好自己背单词的计划;再比如政治,不需要太早的准备,但是你要计划好什么时候开始准备;还有数学,到底是以看网课为主,还是以刷题为主……三、如果管不住自己,就对自己狠一点如果你实在不够自律,那么请对自己狠一点吧。比如早上起不来,就在床前放一盆凉水,闹钟响后先把头埋在凉水里让自己清醒;或者设置一个非常刺耳的闹钟铃声,比如类似于警报声,让自己根本无法入睡。还有一点最重要的就是手机或者平板电脑,很多人复习效率低或者静不下来就是因为有手机的存在,建议大家去图书馆后先把手机关机再开始学习,直到离开图书馆时再开机;如果你还是管不住自己,那干脆不带手机或者买一台老人机,考研不结束,不用智能手机。四、别给自己“加戏”,考研就要脚踏实地考研的确很累,但是也别给自己“加戏”。很多考研党非常矫情,喜欢把自己的努力描绘成一种格外壮烈光荣的事情,每天在朋友圈各种打卡、吐槽,突出自己有多么努力、多么辛苦。更有甚者,直接戏剧化自己的考研生活,把考研当成一种表演。我想说的是,努力不是表演,努力应该是一种常态。考研真正能坚持到最后的靠的不是鸡汤和热血,而是自己脚踏实地的努力。因此,不要太矫情,不要觉得自己有多么辛苦,也不要觉得自己有多么与众不同,二十出头的年纪,努力本应是一种常态。
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今天拉开了帷幕!今年全国研究生报名人数341万,比起去年增加了仅50万考生,今天也是考研人数首次突破300万大关。2020年一共有1万8千多名考生报考清华大学。据了解,清华大学本校设置了考场344个,分别设置在第一、四、五、六教学楼,清华学堂、美术学院、旧水利馆、新水利馆、明理楼、法律图书馆。今天,一共有8300多人在清华大学参加今年的考试。另外,报考清华大学的其余考生则分布在北京市外的500余个考点。清华大学2020年计划招收研究生6700余人,其中接收推免生人数(含直博生和硕士研究生)3420人,剩余统考指标3200多人。不过,在剩余的统考指标中,全日制学术硕士招生计划剩余指标人数不足300人,全日制专业硕士招生计划剩余指标人数不足1000人,而清华大学2020年非全日制招生计划为1984名。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报考的基本都是全日制的学术型硕士或者是专业型硕士。也就是说只有1300个名额。对于1.8万人的报名人数来说,清华大学统考的名额尤其是全日制硕士的招生名额,三分之二的计划都留给了接收推免生,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考名校的压力越来越大!图片来源:清华大学
DRAW THE WORLD| 绘世界手绘“绘”谈第一期大家好,我是武汉科技大学2014级城乡规划专业的盛嘉菲。在武汉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考试中,我以总分403分,快题142分录取。很荣幸能够跟考研小伙伴分享我在考研复习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届时也会在线与大家直播互动。政治61分/推荐书目:肖秀荣系列我和研友公用网课杨亚娟考研政治(大家可以微博或者微信搜一下)。为什么用网课?简而言之网课最大特点是省时间,而且因为教学资料也是肖秀荣老师的,所以课程时间的安排也紧根肖老师书籍出版的时间。/时间安排:9月-10月中旬左右:跟着课把1000题刷完,然后在肖八出版之前把1000题刷第二遍(大家可以查一下这些书一般出来的时间,方便自己安排进度)。政治能否拿高分就在选择题上,所以这段时间一定要把选择题吃透。10月中旬-11月中旬:详看时政热点的讲解课,政治每年都是在时政热点的基础上出题。这个课会分析热点出题的各个方面,很全面。十一月中旬及以后:肖八和肖四会陆续出版,这也有对应的课程,会特别详细的讲解,会带着大家回顾重点的知识点。会讲解大题的答题技巧和答题套路,带大家快速的背诵肖四的大题(大题被肖四就够啦)。所以在肖四出版之前大家一定要很抓选择题。Tip:市面上的考研辅导资料80%内容都是重复的,所以选择一种就够啦,但是一定要和真题的出题习惯一样,给自己减轻负担。所以主推肖秀荣老师的资料。2英语69分/推荐书目:《恋恋有词》英语越早开始越好,暑假之前一定要打好基础,包括:记单词、长难句、阅读。个人觉得,无论英语的基础好与坏,记单词应该是一个贯穿始终的事情。记单词:我推荐《恋恋有词》,这本书上的单词都是历年真题的统计,背诵起来有系统,我和研友会隔天进行单词的听写加深记忆,并把单词的所有意思都写全,因为考研的英语单词重点不在于单词基础意思的理解,也会考察到生僻意思的记忆。Tip:可以将单词制成这样的表格,第二天回顾检查,直到记住长难句:我建议唐迟的长难句解析,讲得很细致,很利于打基础,学好长难句真的很重要,不然后面做阅读真的很痛苦。务必将每个句子吃透,反复看与理解异常的重要,每一遍都有每一遍的收获。暑假学快题时英语一定不能停。学完快题之后就可以开始着手刷真题啦。刷真题:第一遍真题的时候建议2—3天做一套。第一天做题,做题的时候一定要卡时间。后两天进行精读,弄清楚真题上的每一个单词每一句话。再做真题的时候可以读一下唐迟的《阅读的逻辑》,讲了很多阅读的技巧,特别有效。第一遍刷完之后就开始刷第二遍,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部分真题刷第三遍。练作文:在考研前一个月左右开始准备,一定要多背几篇。实在是背不完的话,一定一定要背会文章的结构,模板。在背的过程中要背完能默写下来,默写很重要,是知识的输出。3理论131分/3-6月(学习快题之前) 第一轮:泛读。理论书相对枯燥并且繁多,打卡的形式实则是一种自我督促,将整本书分块分类,熟悉内容。本阶段的读书并不要求精读,但是重在理解,所有的知识点有了大致了解才能从容进行第二轮的精读。6-9月(在学习快题之余)第二轮精读,将书读厚再读薄的过程,此过程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较强的逻辑思维,不放过书中每一个小小的知识点,避免盲区,按照书的顺序(或者按照之前打卡的顺序),在精读后,将每一个章节用树状图进行梳理,了解每一章的脉络和逻辑,由点及面的分散式思维将每个知识点关联。9-10月第三轮也是以打卡的形式将知识点进行归类,此时开始有意识的锻炼自己的专业语言表达能力,试着回答武大真题的论述题,培养答题的思路和观点角度。10-11月第四轮:背诵加理论班的热点课,此时是背书的黄金时刻,可采用背书加默写的形式,自问自答,做背诵的输入和默写的输出,并隔天温习,不断的重复背诵默写才能将知识点牢记心中,并熟悉了解热点。12月第五轮:背诵加做真题加继续熟悉热点,武大会有些许的重题率,故在吃透真题的基础上继续加深知识点的记忆。武大的论述题内容相对灵活,所以死记硬背不能满足高分的要求,必须形成自己的答题思路与观念角度的知识储备,才能做到看题不慌,一眼看到题眼与中心重点。4快题142分/规划快题是一个很拉分的科目,也是不确定性最大的科目。我觉得是很考察综合能力的,包括:方案、手绘、排版等等。所以很重视基础和积累。/我在绘世界手绘学的是4-6月的平时班,7月的基础班和8月的强化班。/4-6月的平时班是打好基础的重要一环。在这三个月中我逐个攻破平面图,鸟瞰图和分析图。方法便是临摹,参考的书目是绘世界出的城市规划快题设计方法论和城市规划快速设计图解,还有各种实际项目的CAD图。从建筑单体到平面到鸟瞰图,分不同的专题,先用硫酸纸描绘,练习手感与尺度感(尺度感很重要,决定了一张图的专业性),在自定比例进行实际项目的cad转手绘图的平面图练习,和鸟瞰图的模仿临摹(记住建筑和环境的表现手法)。7月和8月是A1成图排版,色系等一系列自己风格形成重要时间。7月重在解题,吃透功能布局,空间形态布置,人行流线和车行流线和景观的所有要素结合,一张张图的积累,不能光图图面好看,真正好的快题重在方案的设计(即解题能力和功能空间布置的合理性),只有掌握好尺度,熟悉上百张实际方案平面图,才能做到真正的规划而不是画图匠。8月重在形成自己的排版和对快题的熟练感,开始扣表达的细节,慢慢形成成熟的快题风格。9月-12月一直要画图,保持一周1-2张的频率(武大是三小时快题)。当时也是因为绘世界组织了每周都有网络辅导课程,也是对我的一个督促吧,慢慢的将时间一点点控制在3个半小时到3个小时之间,严格自律,快题是个熟练工,一个星期的搁置就会手生,一定要不间断的练习并严格控制速度。手绘作品/盛嘉菲
文| 陈小兵欢迎关注:说教育考研党只要400+才能上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最后录取的全日制硕士都是400+这样的分数吗?事实并非如此!正如上面这位同学所举出的清华某王牌专业的初试情况一样,初试就没人考到了400+,专业课能过线就基本能进考研复试了。这样的结果似乎和我们想象中的有些出入,大家可能以为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就该被炒到400+,甚至更高?实际上,清华大学的专业课难度普遍大于其余985院校,且该校的专业课考查范围还很广,在复试的时候你还得像初试那样拼搏!很多其他985院校的同学能把专业课考到140多分,这对于考清华大学的考生来说,比登天还难!清华的考研情况并没有那么夸张就昨日清华大学公布的最新的考研复试分数线和要求而言,清华的水准依然保持在很高的水平线,该校的考研复试分数线总体有所上升!而且,清华大学的校线和院线还有较大差异。某管理类的同学说:“清华的管理学居然只要340?”这其实只是校线,一般来说院线应该是在380分以上!该校的校线实际上是考生能够进入清华大学复试的最低分数线,这说明该校有个别专业的院线是和校线一致的。当然像这种“院校两线”保持一致的专业一般都不会是很热门的专业。有考生还是大胆欢呼:别说什么冷门热门了,能进入到清华我就能笑一辈子!清华大学某学院的录取请情况我们来看看清华大学2017年在研究生院的实际录取情况,上图为清华环境学院的录取列表:最高分也只是刚过400分,而考上400+的人也屈指可数!其中还有几位同学的考研初试成绩低于350分,最低考生仅考了333分!这是为什么呢?本来考研就和高考有本质的区别,高考的那个分数线具有很重要的参考意义。但是高考是以省份为单位,而考研则是以一个一个的大学为单位,这就拉开各个学校之间的差距,且分别具有各自的考研特色!在高考圈子里,只要你考了650以上,那你想不上名校都难了;但是,在考研圈子里,你考了400+也不一定能稳上名校!当然要排除上面那几位考301、304和319的清华考生
网友一: 看到这种问题,总是一声长叹。。。我的求学之路应该是不幸中的万幸,不幸在于大学考了个渣渣的民办三本,庆幸的是自己这些年一直努力,考研跨专业考了个普通的985学校,考博又考到全国专业排名第一的985院校,如今选择在清华做博后,虽然博后算工作性质,但好歹圆了自己在清华呆一呆的梦想。。。一路走来,最大的感触就是好累,还有就是大学在个渣渣学校真的荒废了,来好大学发现小孩子都在考雅思托福,准备出国,而我们那会儿考六级一个班都没几个人过,更别说出国了,我那会儿最大的梦想就是一个月拿3000块就烧高香了觉得,现在想想哈哈哈。。。所以,看你怎么规划人生吧,读个差大学意味着你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当然,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不过在国内这种阶层固化如此严重的环境下,没个有钱的爹,读书也许算是一条较为便捷的通往上层的路吧 网友二: 本人没有亲身经历,只说一个身边的例子,我一个学长的真人真事!!本人不才,志愿没报好,超过录取线50多分考上一所曾经牛逼的普通二本!扯远了,为了交代背景!我学长,上了这所学校,心有不甘,专业是工科类,不喜欢!于是人家直接找到领导,说他准备考研,请求领导给他开绿灯,允许他挂科,他全部精力去考北大的法学(应该是吧,反正是很难考的文科类),领导蒙了,一个普通二本的工科生,考北大的文科研究生!闻所未闻,经不住他的请求,领导开了绿灯,大意是如果他考上,不及格的挂了科的给他补考过,平时分数尽量照顾他。如果考不上,那就正常对待!那个时候学长才刚开始他的大一!后来学长每天就是开始了他的北大考研准备,大四那年,他参加了考试!最终,神奇的被北大录取!堪称牛人!! 网友三: 我说一个我认识的吧,高中的时候学习很不错,有考985,211院校的潜质,可惜高考没有发挥好,考了一个普通的一本。那个时候就决定了要考清华研究生,从大一开始,就在自己的书桌上写着考研清华,每天都为这个目标奋斗着,年年都拿国家励志奖学金。大三暑假,直接在学校复习,每天都是学习到夜里一两点,早晨七点多起来学习,比高三都辛苦。最后在研究生考试的时候,初试全国二十七,考进了清华。 网友四: 我今年考的研究生,初试的时候并不是很清楚本科出身对选学校的重要性,只知道影响很大(我本科是一个二本学院,比较差,报考211,专业方向排名全国前二十)后来复试提前去见导师,与导师的交谈中才深刻的体会到本科院校对于选学校影响真的很大,导师要的是动手能力的人,不希望你是只会读书的书呆子,而一般学校的学生那有机会动手,除非你能拿出成绩来证明你的动手能力强,比如说国家级的大奖,考研不仅仅是拼努力,还要拼你的收集信息的能力,尽量找已经考上的师兄师姐聊聊,问问他们的看法也不迟,毕竟你还有的是时间 网友五: 我本科就是在一个非常普通的本科师范类院校读的,学习成绩也不是很好,也不差,反正中等吧。大三才有想考研的想法,因为看很多同学都在准备考研,我也就随便准备了一年,本来就没抱什么希望的,干脆就报考清华大学吧,最后出成绩的时候居然被我考上了。所以我觉得考清华并不难,因为说难的都是考不上的,考上的其实也没有很努力。人就是这样适合自己做什么不适合自己做什么,都是要有自知之明,否则就是浪费时间。 网友六: 我本科哈尔滨一屌丝二本,学的软件,大学四年基本就是荒废,最后一年工作太不好找,选择考研,报的哈工大,结果打了260分,13年时候我班最好的工作是每个月6000,大家还羡慕的不行,后来毕业,自己租个找房子每天去哈工大打游击,让人撵,每天9点到正心楼,十点回去,最后358成功考到计算机,两年下来,来北京工作,有户口,觉得最大感触就是要敢想,然后敢做,其实没有什么是做不成的
一般人的认知里,研究生要比本科生厉害,但对于清华大学这种顶尖高校来说,我个人觉得本科考进清华学生比考研进清华的更厉害。大家还记得延安一村民家里5个娃4个考进清华北大,获政府30万元奖励吗?我们发现这几个孩子都不是本科直接考进清华、北大的,但最后都进了北大、清华读研。一、本科考北大清华难度太大。我们知道北大、清华每年本科招生不过7000人左右,而全国有考生1000万,清华、北大还不止千里挑一呀。更何况清华、北大有保送生、自主招生等多种形式的招生,使得真正裸分考进清华北大的少之又少。而那些保送生都是身怀绝技的优秀学生,在五大学科竞赛取得优异成绩,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所以能到清华大学读本科的都是智商超高,学习能力超强的学生。二、考研进清华相对要容易得多。我们看看一方面清华的研究生招生人数要多于本科生。根据清华大学官方数据,清华大学目前在校学生数量总数为48739人,其中本科生数量15707人,研究生33032人(硕士18829人,博士14203人),本科生跟研究生比例为1:2。而这些研究生中,清华本科继续在本校读研人数不会太多,一部分会直接就业,一部分会出国留学,还有一部分会到北大、中科院、复旦大学等大学去读研。所以清华的研究生主要还是来源于外校。而清华研究生来源非常重要的途径是推免生,不否认这些学生一定是在所在大学属于最优秀的群体。推免生比较多的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等。这些大学的高考录取分差清华少的40多分,多的在80分以上。这个分差不是简单努力就能达到的,是智力有很大的差距。比如郑州大学,2019年推免了39人进清华大学,而郑州大学与清华大学录取分相差近100分。三、清华大学本科生与研究生的认同感不一样。如果是清华大学本科毕业的,那么他的第一学历就是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就是他们的母校。而考研进入清华大学的,第一学历不是清华大学,对母校的认同感也不一样。当然不能否认,不管是本科进清华大学学习的,还是考研、考博士进清华大学的,都是非常优秀的,是我所难以企及的高端人才。只不过看到清华大学本科出国留学率近30%,而且这些留学生回国率比较低,我总觉得这样的人才资源的流失让国家损失巨大。还是希望清华学子担当起建设祖国的大任,不辜负国人对你们的期待。你们觉得清华本科和清华研究生哪个更厉害?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很多学生都有名校情结,高中时没能努力考取清华北大,只上了一个普通二本学校,大学时想努力一把,考研清华北大,有希望吗?到底有多难?下面我们来看几个网友的答复网友一:我说个真实的,我是很普通学校的学生,刚入学没多久吧,就看到学校拉条幅,有个学长考研考到了清华(或者北大,反正是其中一个),大家的老师导员都是差不多的,真的没什么差别,但是听我们导员说,那大哥冬天在图书馆考研室学习,每天带一大桶凉水,早上去了双脚直接插凉水里,就开始学,大冬天啊,北方啊,室内图书馆大家也都穿羽绒服啊。所以说真正考不考的上不是几率的问题,是自己有多大决心有多努力,能付出多少。看到很多人比我们优秀,其实没必要比较,因为有人真的真的比我们拼,就平常心,能享受生活就享受,能吃苦就吃苦。最后要相信点滴积累,真的特重要,量变才能引起质变,所以我们要注重平常的积累。网友二:我们有个学姐,4年来天天风雨无阻去图书馆,宿舍就在我们旁边,但我们都没印象,考上北大的研究生,复试被嫌弃,努力争取了一下,录取了,而且在考上之后还天天去实验室……所以只要不是智商特别高,基本都得这样吧~而且我觉得可以中科院也是很好的选择,我们专业考上中科院的要比清华北大的多……加油吧?网友三:有人考上过,所以希望是有的。但我只听说过两个人,一个是艺术生,一个在考研机构工作三年。艺术生其他课我不清楚,只知道英语九十多;参加工作的人最有参考价值,他天天听考研课,为老师和考生服务的,很多知识就算不去背也记住了。考清华北大,数学和英语需要特别强,需要接近满分,政治至少要七十以上,专业课就是需要看什么专业了。如果你是刚上大学不久,考上几率比较大,毕竟可以复习三年;如果不是就还是放弃吧!网友四:基本就是0了,首先弄清楚二本这个概念。但凡教学水平中等的地区,只要不是完全不学基本都可以考上二本。而一本二本和985最大的区别我认为是氛围和自律性。我是电子科技大15届计院的,这么说吧,我们院可以说是学校最好的几个院之一了。在有毅力有智商有氛围的一切大条件下,清华北大研都可能某年一个没有。可想而知顺推到普本的难度。网友五: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的,一般清华北大就收985 211和一些不比211差的大学的可能分数比一些照顾性211还高的一本。其实普通一二本考c9都比较难,普通的985还有很大的希望的。考研是不公平的,很多导师不认为那些山区,偏僻二三线城市的人能有足够的能力,导师都是老板,他希望有好的员工。他没有足够的时间看你强不强,考研我感觉有高考的六成吧。网友六:理论上来讲比你高考要考上这两所学校的几率要大,因为高考考上这两所学校的人都是既有天赋又努力,而考研只要你拼命努力就算天赋一般也还是有机会的。当然这只是说笔试,面试除非你认识导师或表现得极其出色才有机会,因为我之前参加过北大的夏令营,那的老师连我母校山大都瞧不上,更不用说二本了。所以,我劝你还是放弃比较明智。。考我们山大啊,也还不错……在上大学之前,你与考上了名校的同学就已经有差距了,四年的大学生活多半会将差距拉的更大。当然了,二本学校里也会有很优秀的学生,所以,这就是你的希望。如果真的打算好了去考清华、北大的研,就早早定下专业,与导师联系,勤奋地准备,用你的努力和坚持补足你在学历方面的不足。为了自己的梦想去奋力一博,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但是,这件事情,做好会失败的准备。
考研和高考谁更难?很多人都在我这个问题。其实在我看来,考研比高考更难。为什么呢?因为你处于不同的阶段,考研更需要的是你的自律与自我学习能力。高考阶段的你,正处于青春期,只有一个目标考上大学。而考研阶段,你除了要准备考研,你还需要思考你考研的目的,你所考专业的就业前景,你考研以后的出路在哪里。而且此时的你已经不再是高中时的少年,此时此刻你已经很难静下心来学习了。因为懒惰是人的天性,高中有老师督促你学习,而大学,督促你的只有你自己。我的考研史,亦是一部血泪史。从蹩脚英语到70高分逆袭我是理科男。背英语对我来说,简直要人命。从上学开始,我的英语成绩就特别差。要想考研,英语对我来说,是一个必须攻克的难关。但是我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拿到理想的成绩。那时的我接近崩溃的边缘,我时刻怀疑我自己。但是就此认输吗?不可能。你见过吃饭都在背单词的人吗?你见过把所有单词都贴在床的四周上的人吗?你感受过睡觉之前看的是单词,睡觉醒来还是单词的世界吗?那段时间,我的世界除了英语还是英语。真的有那样一种感觉看见英语就想吐,可是,没有那段时间的努力,就没有现在的自己。从懒觉到第一个跨进图书馆大家都知道在哈尔滨零下几十度的地方,早上从睡梦中爬起来有多艰难。我是一个特别喜欢睡懒觉的人,上大学以来,我从来没有准时起床过。因为床上太暖和,而外面的世界太冷了。决定了要考研,我每天早上7.00会准时起床。刚开始是不适应的,甚至不想起床。但是,看着前辈们的光鲜亮丽和自己丑小鸭般的状态。几经挣扎,梦想还是战胜了懒惰。第一天,我来到图书馆,这里已经早早的坐满了人。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连续一周都是如此。这样下去,不是办法。狠了狠心,咬了咬牙,后面一直以来我都会比其他人提前半个小时到达图书馆。因为梦想,要从戒掉懒惰开始。其实考研准备阶段,真的没有睡过一次好觉。从拖延到今日事今日毕,哪怕凌晨3点我是一个严重的拖延症患者。很多事我都拖延到第二天,第二天继续到下一天。在考研准备过程中,我发现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如果这个习惯不改掉,会是我考研路上的一大障碍。痛定思痛,每天给自己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如果当天没有完成,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就算到第二天凌晨三点,也要完成了再休息。一直以来都是这样做的,所以才能成功考入北京大学。成功没有捷径,你只有努力才能到达彼岸。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故事素材来源于哈尔滨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