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作为很多大学生都会尝试的一种选择,对于自己学历的提升,工作的前景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且随着考研人数越来越多,考研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很多同学考研都会有很多方向和选择,如果同学们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那么肯定能够事半功倍的。但是很多同学,往往选择的方向特别困难,那么就需要加倍努力了。以下有几个考研方向,希望所有人都能够好好看看哪个方向最适合自己,千万不要走错路,让自己考研之路变得难上加难。第一、本校本专业很多老师在毕业前都会推荐同学们考自己学校的研究生。因为自己考自己学校的研究生可以省去很多麻烦的步骤,而且由于在本校,对于本校招生的信息也非常的了解,这样考研的难度也会下降一些。而且由于在自己学校,所以将来无论是考场还是各种各样的考研需要注意的地方都可以轻松应对。就连到时候要考试时租个宾馆都可以比别人轻松一些。而且导师也可以提前联系好,到时候面试的时候也不会露怯。是一举多得的办法,推荐那些本身学校就比较好而且愿意留在原来学校的学生。第二,本地区,跨学校本专业很多同学认为自己的专业虽然不错,但是学校不是很好,所以特别想找一个更高的平台来完成自己的学业,从而达到能够开阔自己平台的目的。他们考研一般会选择本地区的更好的学校考研,比如武汉有七所211大学,其他五所211大学都倾向于考研去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这样的名校。而且由于这些学校都在武汉,所以同学们要了解到考研的简章,还有考研须知,以及到时候考研导师的选择等等都特别方便,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到别的学校去了。第三,跨地区,跨学校本专业很多同学认为自己本校其实不错了,但是特别想往北上广这些地区考研,所以就倾向于跨地区考研。这种考研方式也是非常多人选择的一种,难度比较大。第一,同学们不是特别了解这些地区的考研要求和潜规则,第二,到时候到这个地方考研也非常麻烦,要提前预订酒店等等。第三,跨地区跨学校的分数毕竟是会高一些,所以特别难考研成功。第四,跨地区,跨学校,跨专业这种考研是所有考研选项中最难的,首先跨地区和跨学校就如同上述选项一样不了解这些大学的具体信息,其次就是跨专业考研需要学习四年没有学过的东西,非常困难。相当于很多专业知识都要从零开始学习,与自己竞争的对手多数是本专业的学生,所以不建议同学们冒险尝试这类考试。以上4种常见的考研选择,越往后难度系数越大,第1种最简单,第4种最有挑战,如果是你,你们会选择哪种考研模式呢?是选择简单的,还是选择难度较大的呢?
考研的日子越来越近了,考生们都已经投入到了最后的紧张的复习之中,虽说大家都是考研,但是每个人的理想目标不同,自身实力不同,所以考研的难度也不相同,下面就一起来看下五种考研难模式下的考生,到底哪个难度要更大一些。模式一:本地区、本学校、本专业适合群体:缺少时间精力备考的考生,或者对外校认可度不高的考生从实际情况来说,这种选择是成功率比较高的一种考研模式,本地区意味着对地区内学校情况的充分理解,本学校,意味着对学校内各学科,各专业的理解和熟悉,再加上本专业四年的积累和学习,选择这种考研模式的考生按理来说,成功率是比较大的,在众多考研选择中也是比较容易的一种。如果大家只是想获得学位,那么很推荐这个考研模式。模式二:本地区、本专业、跨学校适合群体:对自己专业认可度比较高,但是想寻求一个新的学习环境的考生想要换一个学校,这是大部分考研的同学们的内心愿望,毕竟本科四年已经熟悉了一个学校,如果再来三年,我相信很多人的选择都是say no.这种考研选可以说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选择,本专业意味着对学科前沿的了解和专业知识的积累,本地区意味着对地区内情况的熟悉,综合来说,虽然这种选择相比较于第一种略有难度,但是如果能够寻求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和新的平台,这种风险似乎也是值得的。模式三:本专业、跨地区、跨学校适合群体:对本专业认可度高,前景看好,想要追求本更高水平院校和更好学习环境的考生。这种选择除了在专业上有所优势,其他两方面都有很大的难度,一个是对陌生地区的情况不了解,了解成本比较大,还有一个就是对目标院校的不了解,尤其是专业课考试中的侧重点和学术倾向,了解这些都需要花费考生很多的时间成本。不过,这种选择带来的收益也是很大的,能够到一个更好的平台和环境去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这是很多考研学子的初心。模式四:本地区、本学校、跨专业适合群体:对本专业不太认同,但对学校较为满意的考生这种考研模式更适合那些已经找到自己兴趣专业的考生,可能这些考生大多有一个不错的本科院校,只是对自己的专业不太认同或者不太喜欢,想要换一个环境来转变自己的职业方向。当然也有因为就业问题而另择专业的考生。这种考研模式相对来说显得简单一些,比如对地区和学校的熟悉,这些都是明面上的优势条件,但是实际情况是要面对全新的一门专业课程,还要将其学习到和四年同专业的考生一样的水平甚至更好,这其中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模式五:跨地区、跨学校、跨专业适合群体:学历能力强、有强大的内心的考生"三跨"模式考研应该是最难的一种了,从学校到专业可以说是一个重新熟悉的过程,备考过程自然相当艰辛,没有坚韧的毅力和强大的自信是很难坚持成功的。从历年的考研学子的选择来看,一般坚持本专业或相近专业考研的考生还是占绝大多数,所以,前三个模式选择的人数往往较多,而跨专业考研,甚至是"三跨"的学生数量总体较少。以上,就是关于几种考验模式的对比分析,马上就要迎来2020年考研笔试的日期了,希望已经为此复习了很久的考生们都能保持一个好的状态,稳定发挥,最终达成自己的心愿。
共青团中央有态度 有温度 全网青年都在关注导读近年来,现行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屡屡引起热议,有全国政协委员建议构建硕士研究生考试新模式!国考+校试!构建硕士研究生考试新模式?“现行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曾在一定时期内对于国家选拔高层次人才发挥了积极作用,新时代新形势下,国家明确要求高等教育走内涵发展之路,公众也对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的科学性、公平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张改平认为,现行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对本科人才培养的不利影响越来越明显。据中原网报道,张改平建议,以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硕士研究生高质量的选拔为原则,统筹考虑本科人才培养与硕士研究生选拔的有机统一,进一步优化初试,强化复试,构建“国考+校试”的两段考试模式。国考方面,建议参加对象可为大学三年级、四年级学生以及符合相关条件社会考生;科目包括英语、政治、数学、科技写作,一年考一次,建议安排在9月第一周周末举行,方便学生利用暑假时间进行备考;成绩有效期可设定为2—3年,考试合格者将获得合格证书。校试方面,建议参加对象为大学四年级学生及符合相关条件的社会考生;考核方式为笔试、面试联考,笔试主要考核学生的学科基础和专业能力,面试主要考察考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包括外语听说能力、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心理素质、人文素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等;一年一次,建议安排在每年3月份的周末,以方便学生利用寒假时间复习备考。为何这样建议?谈及现行制度对本科人才培养的不利影响,张改平这样认为:譬如,为追求就业率或考研率,教师对考研本科生旷课或课上备战考研等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考研学生开绿灯甚至考试“放水”。本科四年实则成了二至三年读本、一年至两年考研,严重冲击了正常的本科教学秩序。由于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安排在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大多数应届本科毕业生为在毕业后能直接升学,在大四第一学期甚至大三期间就几乎把全部时间和精力花在了复习备考上,严重影响本科专业课学习和知识结构的完善。部分考生考研分数很高,但知识面狭窄,远远做不到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和强能力。而且,硕士入学考试的公共科目由国家统一命题,专业考试科目由招生单位命题,但是考试却由具体考点承担。试卷的投递、安全保管、分发和回收等环节众多,给考务组织部门带来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此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4名大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8.9%的受访大学生觉得周围考研低年级化的现象普遍,62.5%的受访大学生担忧考研低年级化会导致学生缺乏基本的学术训练。去年,当时的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指出,考研低年级化的情况在山东、河南比较明显,这两个省高考人数特别多,竞争激烈,有的人担心本科毕业以后就业不好,就把考研当作出路。他还向记者介绍,从统计就业率的角度来说,每个考上研究生的学生都算就业,而且算最好的就业,所以学校会很早就动员学生去考研。一旦有人考上,就会成为一种成功的示范。考研为什么会出现低年级化趋势?调查中,67.9%的受访者指出一些大学生觉得本科毕业就业难度大,想通过考研提升自己,51.4%的受访者指出一些地方院校把考研率作为学校办学的核心,50.5%的受访者认为研究生考试依然注重应试,应试技巧确实能够提升分数,31.3%的受访者认为这是受到考研培训机构宣传影响,25.5%的受访者指出一些大学生对未来规划不明确,把考研作为大学生活的支点。57.1%的受访者建议改革研究生招生模式“现在马上就要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的阶段了。”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李立国表示,高等教育学校扩张很快,很多学生希望通过考研究生进入一个更高平台的学校,提高自己的学历和学位。“有些学校会在招生的时候注明每年有多少学生考上研究生、考上重点大学,以吸引学生报名”。李立国向记者介绍,我们国家研究生招生的制度和设计,改革开放40年来变化不大,一直是全国统一考试,分学校、分专业录取的模式。“这种模式只适合考察学生知识储备、学习掌握情况,甚至是死记硬背的能力,没有办法综合考察学生的学术潜力、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高校对这一方面还是不够重视”。李立国认为,考研低年级化的现象违背了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办学的规律。“高等教育是培养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要求在一定时间内让学生来学好专业课,进行实践实习”。“客观地说,想考研的人基本都在认真读书,有些人假期都不回家。”刘海峰说,“但是考研低年级化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有些学生一进大学,除了考研的科目,其他课都不认真学习,这样会造成学科体系的不完整和学习的偏狭。比如说理工科考研不怎么考实验,有些学生就很少去上实验课,还有一些通识教育,学生也不怎么重视。”改变考研低年级化的现象,70.9%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生要有正确的发展方向,不可盲目跟风;57.1%的受访者建议改革研究生招生模式,注重本科课程学习和学术能力锻炼;50.5%的受访者建议高校明确自身定位,重视本科教育;26.1%的受访者建议对考研培训机构进行规范整治。刘海峰表示,现在各个学校都在扩招保研的学生,有些学校保研的比例很高。“保研的判定标准包含各门课程的综合排名,可以考察综合素质。这种举措可以矫正考生为应付考试而学习的心理”。李立国认为,大学生应摆正学习和考研的关系。他还建议把国家统一考试和研究生的面试结合起来,加大面试的比重,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科研潜力和学术基本能力。在研究生录取中,还应考察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情况,如专业课的学习、技术理论的掌握等。消息一出,引起学生们热烈讨论,一部分学生对此产生疑虑:当然也有不少学生表示支持:你怎么看呢?欢迎转发点赞转载请联系授权校 审 | 吴 笛编 辑 | 李连伟(中建三局北京公司)头 图 | 张玉阶(河南科技大学团委)
研究生的经验要听,但考研模式别复制,也许他们的方法并不适合你在决定是否要考研之前,你首先要问问自己适不适合去考研。如果你喜欢政治,并且你的英语水平也不错,那你就可以着手去准备考试了。因为这两科成绩不好,那考研是不会成功的。在准备考研前,需要确定一个目标,你可以把目标定得稍稍高一点。如果你很喜欢现在的专业,那你可以选择这个专业来备考。如果你觉得这个专业让你厌烦,那考研的时候就换个专业。无论你打算直接就业还是继续读书,你都要尽早做准备。考研信息早收集,备考计划细制定,别让琐事打乱复习节奏在考研之前,要收集必要的信息,也要对考试的政策做详细的研究。可以到网上收集一些信息,到要报考的学校的官网上去看看。要懂得分辨信息的真假,最好是打电话到想要报考的学校去询问这一年的招生情况和报考的要求。这样就会知道备考过程中要怎么做。可以听听考研成功的前辈的经验,可以适当地借鉴一下,但不可以当作金科律例,完完全全照他们的经验去做。因为每个人的学习方式都是不同,套用别人的方法是有可能会弄巧成拙的。例如,我与去年通过考试的前辈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那时,我问得很详细,包括他的学习和休息时间,学习进度等等都问了个遍。但是,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他的方法,完全不适合我。甚至可以说,他的方法,给我带来了不少负担。在早期阶段,最好花一些时间,去慢慢寻找适合自己的备考方式,千万不要套用前辈的模式。当然,可以去找前辈要一些学习的资料,他们的资料还是有用处的。第一次考研是会有些担心又有些害怕的,这是因为没有经验,所以总会想着要怎么做才是最好的,想着考不上又该怎么办。其实,只要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备考就可以了,不需要去担心,也不需要去害怕。在考研期间,特别是经过一轮复习后,会有大量的问题涌现出来。这时,知识点可能还不那么熟悉,做题时会出现很多的错误,这会使得自己没有了信心,会对自己产生怀疑。但是,这些都是很正常的。所以,不要心慌,学着慢慢调整自己,这些都是可以克服的。此外,生活中发生了一些琐碎的事情,也会影响备考,但只要把心态放好,就不会被这些事情影响到。努力学习是必须称赞的,但适当休息也是必要的。因为休息不好,是无法更好地向前迈进的。如果有人一起进行备考是再好不过的。这样,遇到有不懂的知识点,就可以相互交流。如果没有这样的同伴,那就自己去努力,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做,一切都会好的。
曾经的大学生是天之骄子。现在可以说是人数太多,用烂大街来说也不为过,每年毕业生大概率在1000万左右。要想在就业时获得一定的优势,读研是一条大多数人的选择之路。读研有三种方式:1本科期间本硕连读:如山西医科大学的临床5+3,就是本科5年,硕士三年。上海交通大学临床医学院本博连读8年制(没有硕士文凭),毕业就是博士文凭。目前开设的强基计划培养目标也是本,硕,博连读的模式。2保研。保研率=免推人数/学生总数一般来说保研名额是教育部按需求计划分配到各个学校的,按照应届本科生人数的15%上下确定,对于没有研究生院的211高校一般按照本科生人数的5%,其他学校为2%分配保研名额。最早设立研究院的或者有自己研究院的高校保研率高,这也是我们高考报志愿时的一参考指标。如清华大学2020年保研率58.3%,北京大学55.1%,中国科学院大学:42%等,一般来说985大学或者双一流大学保研指标多。山西省来说保研率最高的是山西大学。将来计划读研的同学你本科选读985大学,读研的几率要大得多,而你假如选择了地域优先,恐怕就要付出比更多的努力了。想要考研的考生一定要关注保研率,有些学校保研率太高,留给统考生的名额就很有限,竞争力自然也就变大了。保研要求你要优秀,不能挂科,三年的绩点排名在年级的多少名,视学院要求而定,每个学院都有自己的一套办法的。当然主要是学科成绩,科研表现及为大家服务付出的成绩是考察主因。3考研。国家受国内国外的环境影响2019年开始研究生扩招,2020年招生计划预计是210万左右。考研人数是377万。所以竞争是还是激烈的。特别是学科实力强,社会认可度高的院校与专业竞争更激烈。像今年的情况:计算机类400分(考研总分500分)进入不了复试的有之,会计专硕,审计专硕等基本就没有调剂全日制的机会。所以要想读研就要提前规划,打好基础。力增压力小一点或者有一个保底院校你再去拼搏就轻松多了。二战,三战的成本是巨大的,考前做个个人规划还是需要的,即使去请教老师也是成本可以忽略不计的。但是:世上没有后悔药,赌博考研,跟风考研是碰运气的,失败率是很高的。
这三种考研复习方式被称为“自杀式考研”,你是否有中招呢?近几年,国内掀起了考研热潮,考研的人数在不断上升,很多学生在考研复习的过程中就陷入了一些误区,被称为“自杀式考研”,因此导致考研失利的学生有很多,现在依然有学生在做却不知道自己错了,你们知道吗?1.模仿别人的复习模式很多学生考研都没有自己的复习计划,就是模仿别人和借鉴别人的复习模式,这样的方法是不科学的也是偏激的,要知道每个人的学习情况和能力不一样,这时候别人的计划多少会和自己有些出入,这时候就会极大地降低自己的学习效率和质量,这时候自己考研上岸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学生一定要改掉这种习惯,找到适合自己的复习方式,这样才会更有效的学习。2.控制力太差考研竞争力是十分大的,需要学生付出很大的努力,控制力就是一个必备的品质,因为在复习的过程中,自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这时候自己一定要把控好自己,不要让学习外的事情影响到自己的学习,如果没有很好的控制力,很容易把学习落下,这时候考研机会就更小了。3.没有坚定的考研信念和自信心很多学生在考研的时候都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看见别人整天都在没日没夜的学习,这时候自己觉得自己和别人根本比不了,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考研也不会考上,这样的心态就会严重的影响学习效率和结果,考研上岸的几率也就很小,要知道考研竞争何其大,要是没有坚定的信念和自信心,考研又怎么去和别人竞争呢?以上这些考研的大忌,学生们一定要牢记,不要去触及,不然,自己考研上岸是很难的。
1,什么是考研?考研的全称是: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简称作考研。这个承载了200多万孜孜学子辛勤汗水和执着梦想的考试,重要程度不亚于所有高中生要面对的高考。“考研”是由教育主管部门和相关招生机构组织的,面对全国本科大学生的研究生选拔考试。考验主要有两个部分组成即初试和复试。初试就是笔试,由全国统一命题。复试也就是面试,主要是对英语听力和专业课的相关考验。2,考研的内容是什么?考研的考试内容主要有四类组成,即大学英语,大学数学,思想政治理论和专业课知识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大学英语,大学数学,思想政治理论三个科目由全国统一命题。而专业课理论知识的命题是由各个省市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的。3,考研招生对象?考研招生的对象主要是全国本科应届毕业生,研究生按照招生模式可分为两类: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类。按照国家的培养方式又可以分为: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4,选报的要求?选报的要求因为学科的不同,地域的不同,专业类别的不同也有所差别。一般情况下国家将考研的分数线划分为两类,一类是A类,另一类是B类。然而不同的区域又实行不同的录取标准,我国把全国的所有省市划分成两个区域一区和二区。一区用国家A类标准线,二区用国家B类标准线。一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浙江,安徽,附件,江西,山东,河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陕西。二区包括: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建。5,报考的条件?报考条件一共有四个1,报考学生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2,报考学生必须品行端正,思想状态良好,遵纪守法,拥护共产党的领导。3,身体状况必须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及学校的体检标准。4,考生的学业水平也有一些硬性要求:1,考生必须是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2,报名时要通过学信网进行学历检测并得到相关部门的认可。3,对于专升本的学生必须拥有高职专科的毕业证书和年满2年的本科学习证明。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照本科毕业生标准进行报考。5,对于已经获得硕士和博士的研究人员报考之前获得培养单位的认可就可以了。6,考研时间:每年的12月22日-24日7,考研分数:政治100分,英语:100分,数学专业基础150分,专业课150分。8,报名时间:网上咨询:9月22日-26日(9:00-17:00),预报名:9月25日-9月28日(9:00-22:00),正式报名:10月10日-31日(9:00-22:00),现场确认:11月10日-14日到这里关于考研的分享就结束了,正在准备考研的你有没有对考研更深的了解了一点。希望小编整理的这些资料可以给你带来帮助,也祝各位考生在短短的六个月准备中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2020考研已经开始了,很多考生不喜欢大学所学专业,在纠结要不要跨专业考研?考本校还是外校?近五年考研报考人数增加,也预示着今年考研会更加困难。下面小编总结一下考研四种报考模式,具体对应的难度也是不一样的。一、本专业本院校报考很多考生在考研中都会选择成功概率高保险的一种报考方式。通常情况下,只要考生本科院校和专业不错,大多数考生基本上都会报考本校本专业。虽然报考难度不高,但是也要仔细查询本校研究生院历年考研录取情况,做好复习备考计划。报考本校本专业的优势1、专业课基础扎实,考研复习可以把专业课的时间适当分配到公共课上。不跨专业、不跨院校有很多复习时间,选择空间也比较大;2、报考本校存在另一个重要优势,本校生与院校导师存在着“血浓于水”的关系,在复试阶段肯定会占一定的优势,初试分数差不多的情况下,面试的导师也会存在一点私心,对自己院校学生会照顾一下。二、本专业跨院校报考跨院校报考主要存在两个原因1、本科专业不错,但是院校一般,想通过读研换更好的院校或发展好的大城市;2、本科专业太热门竞争压力大,考取本校本专业的把握不大,所以选择跨院校报考。本专业跨院校报考的难度要大些,虽然专业是一样的,但是每个院校的专业课考察重点是不一样的。加上对于跨考的院校不是很了解,获取学校专业课信息上就没有那么多资源了。给跨院校考生的两点建议1、选择目标院校要结合自己实力,查看目标院校历年的报考人数、录取分数线、报录比等关键参考信息,切忌盲目报考和从众报考,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体现;2、选择院校要与自己报考专业性质对应,文科生不要选择一些热门的理工类院校,这样对于后面就业没有明显帮助。三、跨专业本院校报考本院校比较不错,但是不喜欢目前所学专业或者是想报考一个比较热门的专业。虽然还是同一个院校但是隔行如隔山,跨专业的难度也是比较大的,特别本科文科专业准备跨理工类专业一定要慎重考虑。给跨专业本院校考生的两点建议1、可以早点准备考研复习,在本科阶段多去听听目标专业的课程,可以帮助对新专业的理解,为后面考研奠定一点专业基础;2、尽量报考和原专业性质差不多的目标专业,特别是所报考专业需不需要复习数学这门公共课,如果本科没上过数学课程,没有数学基础建议不要报考理工类专业。四、跨专业跨院校报考这类考生对自己原先专业和院系都不满意,决定要重新再选择一次彻底改变一下。这类备考模式工作量和难度都很大,不仅要面临专业课程学习,对自己目标院校也不了解,在考研过程中需要花费的精力很大。给跨专业跨院校考生的两点建议1、早点准备考研,在前期阶段多了解目标院校情况,可以关注院校贴吧、论坛、QQ群、找找学长学姐;2、在决定目标院校之前一定要认真选择对比,不要随大流。只有自己认真选择后面变换目标院校的概率小,踏踏实实复习。以上就是小编归纳的四种考研报考模式,考生可以根据自己情况选择一个合适自己的目标院校。院校专业是考研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希望广大考生重视。
导读近年来,现行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屡屡引起热议,有全国政协委员建议构建硕士研究生考试新模式!国考+校试!构建硕士研究生考试新模式?“现行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曾在一定时期内对于国家选拔高层次人才发挥了积极作用,新时代新形势下,国家明确要求高等教育走内涵发展之路,公众也对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的科学性、公平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张改平认为,现行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对本科人才培养的不利影响越来越明显。据中原网报道,张改平建议,以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硕士研究生高质量的选拔为原则,统筹考虑本科人才培养与硕士研究生选拔的有机统一,进一步优化初试,强化复试,构建“国考+校试”的两段考试模式。国考方面,建议参加对象可为大学三年级、四年级学生以及符合相关条件社会考生;科目包括英语、政治、数学、科技写作,一年考一次,建议安排在9月第一周周末举行,方便学生利用暑假时间进行备考;成绩有效期可设定为2—3年,考试合格者将获得合格证书。校试方面,建议参加对象为大学四年级学生及符合相关条件的社会考生;考核方式为笔试、面试联考,笔试主要考核学生的学科基础和专业能力,面试主要考察考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包括外语听说能力、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心理素质、人文素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等;一年一次,建议安排在每年3月份的周末,以方便学生利用寒假时间复习备考。为何这样建议?谈及现行制度对本科人才培养的不利影响,张改平这样认为:譬如,为追求就业率或考研率,教师对考研本科生旷课或课上备战考研等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考研学生开绿灯甚至考试“放水”。本科四年实则成了二至三年读本、一年至两年考研,严重冲击了正常的本科教学秩序。由于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安排在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大多数应届本科毕业生为在毕业后能直接升学,在大四第一学期甚至大三期间就几乎把全部时间和精力花在了复习备考上,严重影响本科专业课学习和知识结构的完善。部分考生考研分数很高,但知识面狭窄,远远做不到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和强能力。而且,硕士入学考试的公共科目由国家统一命题,专业考试科目由招生单位命题,但是考试却由具体考点承担。试卷的投递、安全保管、分发和回收等环节众多,给考务组织部门带来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此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4名大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8.9%的受访大学生觉得周围考研低年级化的现象普遍,62.5%的受访大学生担忧考研低年级化会导致学生缺乏基本的学术训练。去年,当时的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指出,考研低年级化的情况在山东、河南比较明显,这两个省高考人数特别多,竞争激烈,有的人担心本科毕业以后就业不好,就把考研当作出路。他还向记者介绍,从统计就业率的角度来说,每个考上研究生的学生都算就业,而且算最好的就业,所以学校会很早就动员学生去考研。一旦有人考上,就会成为一种成功的示范。考研为什么会出现低年级化趋势?调查中,67.9%的受访者指出一些大学生觉得本科毕业就业难度大,想通过考研提升自己,51.4%的受访者指出一些地方院校把考研率作为学校办学的核心,50.5%的受访者认为研究生考试依然注重应试,应试技巧确实能够提升分数,31.3%的受访者认为这是受到考研培训机构宣传影响,25.5%的受访者指出一些大学生对未来规划不明确,把考研作为大学生活的支点。57.1%的受访者建议改革研究生招生模式“现在马上就要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的阶段了。”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李立国表示,高等教育学校扩张很快,很多学生希望通过考研究生进入一个更高平台的学校,提高自己的学历和学位。“有些学校会在招生的时候注明每年有多少学生考上研究生、考上重点大学,以吸引学生报名”。李立国向记者介绍,我们国家研究生招生的制度和设计,改革开放40年来变化不大,一直是全国统一考试,分学校、分专业录取的模式。“这种模式只适合考察学生知识储备、学习掌握情况,甚至是死记硬背的能力,没有办法综合考察学生的学术潜力、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高校对这一方面还是不够重视”。李立国认为,考研低年级化的现象违背了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办学的规律。“高等教育是培养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要求在一定时间内让学生来学好专业课,进行实践实习”。“客观地说,想考研的人基本都在认真读书,有些人假期都不回家。”刘海峰说,“但是考研低年级化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有些学生一进大学,除了考研的科目,其他课都不认真学习,这样会造成学科体系的不完整和学习的偏狭。比如说理工科考研不怎么考实验,有些学生就很少去上实验课,还有一些通识教育,学生也不怎么重视。”改变考研低年级化的现象,70.9%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生要有正确的发展方向,不可盲目跟风;57.1%的受访者建议改革研究生招生模式,注重本科课程学习和学术能力锻炼;50.5%的受访者建议高校明确自身定位,重视本科教育;26.1%的受访者建议对考研培训机构进行规范整治。刘海峰表示,现在各个学校都在扩招保研的学生,有些学校保研的比例很高。“保研的判定标准包含各门课程的综合排名,可以考察综合素质。这种举措可以矫正考生为应付考试而学习的心理”。李立国认为,大学生应摆正学习和考研的关系。他还建议把国家统一考试和研究生的面试结合起来,加大面试的比重,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科研潜力和学术基本能力。在研究生录取中,还应考察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情况,如专业课的学习、技术理论的掌握等。来源:中国青年报
对于一个法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最难选择的就是大三了,到底是先准备考研,还是先准备通过司法考试,毕竟这两个考试的难度都不小,对人生的未来走向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今天,小编就以一个过来的人身份,和大家聊聊,进行大三,应该如何面对。对于考研和法考的关系,小编总结了四个模式,并对每一种模式的利弊进行了比较分析,给正纠结于法考和考研选择的学弟学妹们一点参考。第一种模式:先法考这种选择比较适合准备就业的同学,其好处是,通过一年的复习,为之后从业打下扎实的基础,提高一次性通过法考的几率,让自己的在就业招聘会上,通过资格证书,提高自己的就业质量。其坏处是,尽管通过一年的专心复习,但并不能保证自己可以一次性通过,考试这种事情嘛,运气和考试时的状态也是会影响考试结果的,如果还是有考研想法的,这无疑是浪费了一年时间,从时间成本来看是不划算的。第二种模式:先考研这种选择比较适合想要继续学术深造的同学。其好处是,先通过一年专心的复习考上研究一个好的研究生学校,提高自己的平台,让自己的未来有更多的选择(据笔者所知一个好的学校的研究生文凭不管是在就业、考公务员等上都会更具优势),考上了研究生后,你再去用三年的时间去准备法考,这样的衔接,从时间成本、精力分配,经济能力等来说,都是比较好的选择。其坏处就是:如果运气不好,考研成绩不理想,可能会面临二战、面临就业等残酷的现实和巨大的心理压力。第三种模式:考研和法考兼顾型这种模式比较那些极少数的学霸级人物。可能身边并不多见,但是总会有这样的人存在。这种模式的好处是,法考和考研虽然侧重各有不同,但是知识点本身是一样的,是一个融会贯通的体系。据我身边的人透露,在考研时,也会运用法考复习的知识去做答。这种模式的不足是,比较适合法考+专硕模式,因为专硕是全国统考,复习起来没有学说那么精那么细,没有很多需要拓展的内容。而学硕的话,是各个高校自己给出考试大纲、参考书目,自己出题,每个学校有自己的教学特点,自己选拔人才的关注点,其出题会有各自的风格,这就要求你更加专注,要适当性拓展。第四种模式:先法考客观题,后考研这种模式是适应法考考试变为9月客观、10月主观的新变化而发明出来的。这种模式虽然才经过1次检验,但是笔者发现,这种模式带来的结果还是不错的。我身边有一个同学,9月通过了法考客观题后,立马冷静下来,投入考研大军,通过已有的法考复习基础再加上三个月的异于常人的努力,最终考上西南政法大学。这种模式的好处是:恰到好处的衔接了法考和考研,充分利用其知识点的贯通性,让自己以良好的心态,迎接两考,大大减轻自己的压力。其不足是:如果9月客观题没过,也要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要受其他人的干扰;此外,要用三个月的努力追上人家用一年的时间复习的程度,真的要异于常人的辛苦。最后,小编给各位法学专业同学的温馨提示:1、考研、法考与就业不冲突。不管是法考还是考研,可以在“金九银十”之际,抽出一两天参加来校招聘单位的宣讲会,遇到合适的工作可以签一份,给自己保个底,在时间不会耽误,也不会有什么损失,多一条路多一个选择。2、重视并充分利用“应届生”的身份,你不要觉得没有用,在部分公务员招录的时候,会成为限制你的门槛。3、不管如何选择,一定要想清自己要做什么?能做什么?社会能让你做什么?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合理定位自己。好了,今天的分享就是这些,欢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