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研究生调剂系统已于3.20日开放(4.30日截止),用两个关键词形容就是"神仙打架"与"火爆"。相比2018年,B区的高校被优质生源和蜂拥而来的考生吓懵啦,如广西师范大学去年仅有7000余人报名调剂,今年系统开放一上午已过2万人。另外,没个380分调剂系统内都排不上号,400分的考生进入调剂的同样不少。小西身边的老师们也在讨论,自己的学生调剂哪里被拒绝,名额真的是太抢手啦……站在考生的角度,当下的研究生复试录取早已不是信任的对象,如2月份华南理工大学被爆出的"更改学生复试成绩"事件,更是雪上加霜。不能算是"潜规则"吧,但是本科院校较好的调剂考生往往更易受欢迎,哪怕是初试分数稍低。这也是许多双非院校考生觉得最不满的地方,本校生优势他们同样享受,反对的呼声就没有那么大……考研调剂考研调剂初试分高一定机会大吗?之前几年不是,但是2019年一定是,因为调剂系统已发生变化。首先,调剂名额不算内定的,但可能是筛选的。招生单位会对部分填报学校预调剂系统的生源会优先。在调剂系统开放之前,不少院校(如兰州大学)提前打开学校的调剂预系统,统计调剂生源的数量和提前筛选,在系统开放后对于认可的部分考生发放调剂复试通知。甚至,部分院校会明确要求双一流的考生才能符合调剂,如湘潭大学。其次,2019年招生单位的调剂系统内明确要求确定排序规则,如总分、英语或政治的单科成绩,而不是之前的"综合"选择,对于部分本科双一流的考生优先考虑。若你是今年的调剂生,你会发现学院发布的调剂公告中,都会明确要求按初试总分进行排序。这个改变对于双非院校的高分考生来说是"福音"。最后,不管如何评分排序录取,初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不低于40%,分数越高录取的机会越大,毕竟复试环节想得高分真心不易,考官们还是比较"苛刻"的。2019年调剂评价不过研究生录取依然是综合选拔,进入复试不代表录取,差额录取最低120%意味着不低于20%的考生无法在复试中被拟录取,依然需要再次进行调剂-复试-录取的循环直到录取。在复试环节中,双非院校的考生不要缺乏自信,主观性较大的"综合面试"占比有限,认真备考不会比双一流院校的考生差呢,加油!★你有什么调剂复试的经验分享吗?欢迎留言!
考研:调剂名额是怎样产生的?调剂需要注意些什么?考研调剂名额的产生,从学校的角度来说,是因为第一志愿报考该学校某专业并符合要求的人数达不到学校计划招生人数,这个“缺口”就是调剂名额。所谓符合要求,通常是指超过国家线(总分+单科)。比如,A学校的化工专业计划招生100人,报考人数为200人,但超过国家线的人数只有80人,也就是A校第一志愿学生只有80人能进入复试,最多只能录取到80名合格的学生,则另外20个“缺口”只能通过调剂加以补充,这20个名额就是调剂名额。所以,能产生调剂名额,往往是因为学校层次不太高,或者专业不够热门,生源不太好,导致学校在第一志愿学生中无法选拔到足够的人数,只能通过调剂的方式补充招生人数,以便按照计划完成招生工作。如果生源很好,根本不可能产生调剂名额,甚至因为人满为患会大大抬高考研复试线。这就是为什么名校热门专业往往复试线很高的根本原因,因为高分学生很多。从上面就能明白,考研调剂,往往不太容易调剂到好学校或者好专业,所以不要对调剂的学校层次或者专业寄予过高期望。另外,有人可能会有疑问,会问,如果第一志愿符合要求的人数不够,学校会不会直接缩招而不愿调剂呢?比如上面例子中的A校,可以只招80个人,就不会产生调剂名额了。产生这种疑问,是因为不太了解研究生招生的情况。通常,一个学校(或科研院所)要招多少研究生新生,是首先需要做出符合自身情况的计划,然后报管辖的教育主管部门审批(地方院校一般是省市教育厅,全国性院校是教育部或其他部委),主管部门同意才行。所以,计划不能超过实际情况,不然不能获得审批。而一旦审批后,学校就有义务按照计划做好招生工作,往往不会轻易变更招生人数。从学校自身来说,学校更愿意多招人,有时候某些学校为了多几个招生名额而会反复向主管部门申请。学校通常只有扩招的动力,而并不愿意缩招。所以,缩招的情况几乎见不到,倒是很容易见到学校扩招的情况,不需要担心学校本来有调剂名额但因为缩招而取缔这些调剂名额。需要注意的是,调剂也是研究生招生的重要途径,很多研究生都是通过调剂而实现读研的;如果第一志愿出现偏差,应尽量重视调剂这个途径。而且,因为现在考研热,调剂也是一场激烈的竞争,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感觉第一志愿希望不大的时候。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的分享,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教育部近日印发通知,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明确2020年将计划扩招18.9万名硕士研究生。对于考生而言,每增加一个招生名额就多了一份被录取的希望,特别是在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历史最高的背景下。扩招18.9万人意味着什么?招生名额又会如何分配?高校各方面资源做好准备了吗?扩招比例超过20%:硕士研究生培养规模有扩大空间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341万人,比上年增加了51万人。与考生激增趋势相似,2020年高校毕业生预计比上年增加40多万人,达到874万人。不管是考研还是找工作,人数水涨船高,难度只增不减。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当口,消息传来——硕士扩招。“今年考上概率肯定变大了。”正等待厦门大学复试的刘达庆盘算着,“原本徘徊在复试线边缘上的人极有可能被淘汰,这下可能被拉回来”。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测算,2019年,考研录取人数约为80.5万人。按照计划扩招18.9万人计算,扩招比例约为23.5%。扩招比例超过20%,是一个什么水平?进入新世纪,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屡创新高,研究生录取人数也不断增长。记者梳理发现,扩招是趋势,但是往年通常控制在5%以内,很少突破10%。硕士扩招超过20%的年份,有但是很少。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测算,在2005年、2009年及2017年硕士扩招出现小高峰,分别比上一年增长13.57%、16.13%、22.45%。硕士招生规模年年增长。即便是这样,在一些人看来,我国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规模仍有可扩大的空间。他们给出的理由是,2018年中国每千人注册研究生数为1.96人。而自2010年以来,美国、英国、法国一直保持近9人的水平。而这一数据一直被看作衡量研究生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毋庸置疑,研究生扩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发挥调节就业的功用,“但理论上说,学生接受研究生教育是一个知识、能力、素养全方位提高的质变过程,而不是简单地把大学毕业生储存在研究生教育的‘蓄水池’里,等到两三年后再重新释放到就业市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赵世奎认为。“硕士扩招的根本动力,一定源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升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增长,突发的疫情只是把扩招的政策窗口开得更大些,或者说加速了该进程。”赵世奎说。扩招学校、专业分配原则:分校确定,精准投放因为初试分数“不上不下”,刘达庆希望自己能够“被扩招进去”。他和所有考生一样,“特别关心”新增招生名额的分配问题。哪些学校、专业会扩招?扩招比例会一样多吗?一些高校官网信息透露端倪:南京邮电大学表示“适当增加”,广西大学回应“有较大幅度增加”,而上海市属高校硕士招生计划“总量增加15%”。教育部给出答案:分校确定招生方案。计划增量将重点投向临床医学、人工智能等专业,而且以专业学位培养为主,以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为主。“这是一种精准投放。”东北师范大学教授秦玉友表示,“扩招的重点投向,反映了当前国家在医药卫生领域、科技发展领域方面的人才需求导向。这与此次抗击疫情有一定相关性。”“我国高校体量大、专业齐全,但我想不是所有专业、所有学校都会获得数量均等的扩招名额。” 秦玉友提醒记者,在这一轮扩招中,各地高校需要制定不同扩招计划,以便新增招生名额合理地分配到相应高校和专业。在扩招的专业类型上,专业硕士则获得更多关注。秦玉友分析:“专业学位硕士强调操作能力培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专硕招生规模的增长,顺应我国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也符合当前我国对研究生培养结构布局。”2009年,专业硕士招生占比仅15.9%,其后在2017年首次超过学硕招生人数,到2018年专业硕士招生人数占比近58%。《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到2020年,我国“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占比达到60%左右”。不过,秦玉友提醒,“专业学位作为扩招重点,对专业实践基地、校外导师的数量和质量都要求颇高”。扩招挑战高校承载力:须统筹规划,有备而招学生大幅增加,教师和其他配套教学资源够不够?这是扩招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当前,全国有近44万研究生导师,按照2018年的招生规模计算,全国平均一个导师招收1.77个硕士。若扩招18.9万人,师生比可能达到1:2.21。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王传毅告诉记者,“通常来说,每届指导2个硕士,教师的指导质量是有保障的”。在2016年教育部公布的分省别导师数据中,中西部地区导师每年招收硕士平均人数大多不足2人。河南为1.17人、广西为1.43人、云南为1.32人、宁夏为1.24人。“从导师总数上看,这些地区还有接纳更多学生的能力空间。”王传毅介绍,2017年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887个,也分配到了大量中西部地区高校。扩招将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高校倾斜,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人工智能等专业倾斜。但是,有专家称,此次重点扩招专业涵盖部分新兴专业,一些专业刚发展起来,教师的前期储备会存在困难。王传毅对此表示认同:“导师是否充裕,还得分高校和具体专业来看。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一些学位授权点人满为患,也有导师年均招生不足一人。”此外有研究表明:近些年,高校师资的承载能力相对高于经费投入与基础设施的承载力。换句话说,扩招对高校的硬件也是不小的挑战。南京大学教授汪霞认为,当前许多高校之间硬件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也不均衡。她建议,为了扩招高质高效,实验室数量、宿舍条件、图书馆容量的问题到需要提前关注,“在扩招前就做好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规划,做到‘有备而招’”。避免扩招“文凭贬值”:严控培养质量《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考生选择考研的主要动机之一是提高就业和从业的核心竞争力。将近六成的考生认为,研究生学历将对就业有很大帮助。该《报告》勾画出大部分考生的心理:拿到研究生文凭,为在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在大规模扩招的背景下,可能会有不少在知识储备和对学术研究认识等方面准备不足的学生,成为研究生。”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包水梅坦言,他们确实需要在理论方法以及学术能力等方面进行规范化训练。“把他们招进来,仅仅只是个开始。”培养数量上去了,质量会不会受影响?类似疑问与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如影随形。不出意料,这次硕士扩招再次引来对“文凭是否因此贬值”的讨论。“扩招即会造成文凭贬值本身是个假命题。”在包水梅看来,毕业生就业是一个涉及面极广的复杂问题,与社会需求、研究生教育质量和个人发展潜力等都有关系。“研究生规模扩大并不必然导致文凭贬值,研究生文凭的含金量与培养质量把控是否严格直接相关。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社会评价人才不能只看文凭,必须从人才本身的能力和素质出发。”包水梅说,当然在研究生培养上,学校要建立健全导师制,引导导师投入精力指导学生,严格的过程性评价也要跟上。“不断增长的高质量人才有利于我国释放出更大的人才红利。在扩招背景下,硕士培养质量应该成为教育部门关注的重中之重。”秦玉友说。(本报记者 陈鹏)
文|冷丝栏目|丝说考研这几天,最为忙碌、最为心急的莫过于正在寻找各种研究生调剂机会的学子们,考研调剂确实是一件极其麻烦又吃力不讨好的事情。预祝同学复试顺利“冷丝说人文教育”今天就这么几个关键问题给出一些回答:考研调剂有哪些潜规则?考分高是否意味着调剂的机会就越大?部分高校的调剂名额是否被内定?当前复杂的考研调剂有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考分高并非意味着有更多的调剂机会,调剂指标确实有提前“内定”的现象。分数高不一定能够有更多的调剂复试机会。打个简单比方,你的初试考分是380分,报考的第一志愿高校复试线是360分,你的分数应该是较高的。但是,你如果参加了该校复试,却被第二天告知不予录取(各个招生专业复试完毕后当天晚上就可以出成绩结果),如果复试时间较晚,你再去寻求调剂机会,这个时候,绝大部分高校已经定好了复试名额,你想获得好的高校的复试调剂机会,这就几乎不可能了。因为好的高校已经没有了复试名额,你的初试考分再怎么高,那也是没用的。你该怎么办?你必须在参加第一志愿高校复试之前就要做好两手准备,争取提前获得一些好学校的复试机会。当然,你报考的高校本来就是你的母校,也没有跨专业,你的复试分数相对较高,一般而言不太会被淘汰,你不用提前准备调剂。高校召开考研复试工作会议部分高校和部分专业确实有调剂指标“内定”的情况。教育部有要求,某个专业连续3年未完成招生任务,或者未招到研究生,那么,根据专业招生要求,该专业必须压缩招生指标,还极有可能被撤销。这些高校或者专业,相关负责人就会在教育部研招网调剂系统打开之前抢争生源,也就是说,他们在国家统一调剂系统打开之前,复试录取的人已经确定了,只等系统一开,一点一接收即可,其他考生就没有机会获得调剂指标。这也就是我们传说中的考研调剂指标被“内定”的情况。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调剂为何这么复杂?原因在哪里?一是考研志愿填报具有无法参考特点和盲目性。和高考一样,我国目前实行的研究生招生主要还是国家计划形式,每年各招生单位招生数量由教育部根据当年报名人数、社会需求及各单位具体状况等实行总量控制,下达各省市、各单位招生计划数。考生填报志愿又是在考前进行,报考志愿没有参考依据。每个报考者都是相对独立的,不像高考生,相互之间还可以通气,老师可以指导,所以说,考研的志愿填报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很多考生不顾自身实力,一味追求发达地区、名牌院校、热门专业,考生普遍存在即使第一志愿失守,也可调剂录取的保底心理。考研招生调剂辅导会二是我国地区经济差异较大,各个高校填报的冷热度差异过大。因为地域经济发展差异大,招生单位差异和硕士专业差异,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考生报考志愿取向的不平衡。比如,京津沪杭、广州等发达地区一般是考生首选,这些地区近几年报考人数的持续走高充分说明了考生地域观念的强化。招生单位间差别明显,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的差异决定了考生报考单位的冷热不均,名牌重点院校生源爆满,一般院校生源冷清,报考人数最多单位的达5万余人,而少的则只有百余人,相差数百。招生专业间报考人数也极不平,一些传统的热门专业,比如计算机、金融财会等报考人数扎堆,某院校计算机专业计划招生50人,而报考,人数突破近2000人,报考数与录取数达40:1,竞争异常激烈。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些所谓冷门专业报考人数寥寥,甚至出现个别专业无人报考现象。复试工作开始了从地域、院校、专业的不平衡不难看出研究生报考生源的流向,可以简要概括为生源向东部发达地区流动,向名牌重点院校聚集,向热门专业集中。这些生源分布的失衡直接导致了大量调剂的出现。现有的研究生入学调剂制度必须改革。其实,很多考试专家已经提出过,研究生报考方式可借鉴高考制度,改变现有的无序状态。研究生报考可以按照不同学校填报方式进行,但是可以将学校分成不同层次。比如,34所自划线高校为第一个层次,可以率先招生。第二个层次的高校为部分优秀的211工程高校和热门高校,它们在自划线高校完成招生工作以后进行招生和调剂。第三个层次可以有其他各类院校组成,在前面两个批次高校完成招生工作以后进行招生。也就是说,研究生招生可以按照不同层次学校分成几个阶段完成,不能让所有高校同时进行招生。要改变调剂的无序状态,必须有政策的支持。参加复试的考生改革现行调剂政策是唯一出路,同时要结合调剂信息平台,从技术上实现政策。为减少无效调剂和重复录取等无序现象,调剂政策对招生单位和考生的调剂过程必须进一步规范,要细化明确,要增加一些双方必要的约束条件和限制措施。比如,要求考生慎重进行调剂申请,一旦招生单位同意调剂,考生和招生单位接受后都不得反悔。考生不能同时接受多个单位的调剂,调剂申请分期分批进行,只有得到调剂单位的同意后才可重新申请,招生单位不可随意改变考生的调剂结果,还有考生重新申请的时间间隔等等方面的规定。在增加这些约束条件的同时也必须考虑考生的实际情况,在不影响考生的成功调剂的前提下使调剂过程更加有序、更加规范。“冷丝说人文教育”也一直认为,我国研究生招生调剂工作需要站在考生的利益立场上革新,为莘莘学子提供更好的招生环境。
考研调剂是一个技术活,需要有强烈的时间观念和对调剂流程的了解。众所周知,考研调剂打的就是时间战和信息战,谁第一时间掌握最新调剂信息,谁最早联系到有调剂名额的专业和导师,谁就能更容易调剂到好的学校和心仪的专然而,很多应届生都是第一次考研,每个学校的调剂名额有限,考生最好提前了解调剂政策和步骤,尽早打电话到目标院校询问调剂情况,确认各校接受调剂材料的截止时间。首先要对网上调剂操作流程门清1、登录:考生凭网报时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网上调剂系统。如果忘记了用户名或密码,请使用“忘记密码”功能,输入相关信息来找回用户名或密码;2、查询:考生填报前请认真阅读各招生单位在其院校信息栏目里或其它途径公布的调剂要求,登录调剂系统后查询各招生单位的专业缺额信息;3、报名:通过调剂系统选择已发布缺额的招生单位和专业,填报调剂志愿(可同时填报两个志愿);4、复试:提交调剂志愿后,招生单位将反馈是否参加复试的通知。请考生及时登录调剂系统,查看志愿状态和招生单位的复试通知。如果收到复试通知,请考生按照招生单位的调剂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并通过调剂系统回复是否同意参加复试;5、待录取:考生在复试结束后,如果符合录取条件,将收到招生单位发送的“待录取通知”;考生必须在招生单位要求的时限内答复是否接受待录取,否则招生单位可随时取消“待录取”;一旦考生同意“待录取”,在未征得该招生单位允许的情况下,不能再接受其它单位“待录取”;6、复试没有通过:此类考生仍可以继续参加调剂志愿的填报;7、注意事项:考生填报调剂志愿的时候,联系方式尤为重要,是招生单位主动联系的一个重要方式,请认真填写随时可联系的电话。2要对不同地区的分数线烂熟于心有些学生在调剂的时候稀里糊涂,这是不可取的。国家在划线的时候针对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分数线,一般来说,(考试大)往比你所报考院校所在区的分数线低一些的地区调剂相对容易一点。一区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重庆、四川、陕西等21省(市);二区包括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0省(区)。3动用一切关系,大量搜集信息以往的时候,存在学生找不到学校,但有的学校则招不满生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所以,如果你真的很想调剂,那么就多多搜集信息吧。如果有着良好的关系,那么你可能会调剂到一些不错的院校和专业,甚至是别人自己考都考不进去的。即使一些不太知名的院校,如果你有一些同学或者师兄师姐在那边,那么就给他们打电话吧。也许他们在导师面前一个建议,你就有希望了,说不定还能帮你争取公费名额呢。4积极备战,校内校外两手不误考研调剂并不是总分达到该校的复试分数线即可,有着相同或相近的原则,即调入专业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但接受调剂生时各学校的具体标准因各学校的情况而异。因为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各学校的考题不同,一般而言,考生除必须具有国家规定的复试资格外,一般要求入学考试的统考科目中两科与所调剂专业的考试科目完全相同,两科专业考试科目相同或相近。这即所谓的院外调剂,大部分考生的调剂都属于院外调剂。而报考学校相同,从一个专业调到相近的另一个专业,这是校内调剂;参加所报考院校的校内调剂,如从学术型硕士调剂到专业型硕士。在搜集五花八门校外的专业的同时,应该也关注报考学校的校内调剂情况。5主动出击,先下手为强当确定自己的成绩达到分数线后要即刻并且时常的和所报考的招生单位研招办联系,以尽早知道自己能否能参加该学校的复试,或是查看自己参考所报学校所报专业历年的复试线,如果觉得希望不大就要立即着手联系调剂院校,否则研究生生活可能会与你失之交臂。有些考生把调剂看的过于简单,从不积极主动的去搜集信息,只干等着学校公布调剂信息,然后再去选择合适的学校寄出调剂申请表。更有些同学在某些网站上发布调剂信息之后就不管不问,等着有学校和导师来联系自己。这两种做法都是非常错误的的,因为网上公布的信息是公开的,大家都会去争取的。所以各位考生们不要因为最后的调剂时刻而白费了自己这一年多来的辛苦。而且有些院校的调剂信息是不对外公布的,这就更需要考生主动联系学校,积极的去打听。所以提醒同学们不要指望学校和导师会来主动联系你,你一定要主动出击抢尽先机争取调剂。6多打电话,用热情感染导师有些人只是看看网上的信息,这还是不够的,因为有的学校信息更新不快,或者你查看的网页信息不全。建议把你有意向调剂的地区的学校全部列出,然后查看他们的专业设置,挨个打电话询问,在第一个阶段,主要是打听今年有没有调剂名额。一般情况下,老师是不会告诉你的,通常他们会让你留意网上信息。那你可以侧面问问往年有没有调剂的情况,以此来判断今年的形势。在第二个阶段,也是最关键的阶段,一定要把握好上述两个原则。打电话应该讲礼貌,保持微笑,给对方留下好印象。介绍自己时也应该实话实说,不可夸夸其谈,要向招生老师表明你求学的决心和热情,希望对方能给你复试的机会。事实证明,很多人是这样调剂成功的。7不要只盯着自己所考的专业,可以联系相关专业有些同学在调剂的时候,只找与自己所考专业完全相符的去调剂,这样范围就相对小了一些。如果你对与你的专业相关的专业不是很排斥的话,那么也可以联系。往年有很多学生就成功地调剂到了与自己所报考专业不太相符的专业去就读研究生了。8考研调剂不做单选题,可以多选择有的学生调剂的时候,看好了一个目标,就给他们邮寄材料了,其他的学校就不再关注,这样是万万不行的。考生可以同时接受两个院校的“复试通知”,互相不会有影响。接受了一个志愿,不会影响其他志愿,但是招生单位可以看到考生收到复试通知的历史记录。如果对方没有特殊要求,那么可以多联系一些学校,这样才有最后的希望。9截至之后也可以继续联系有些同学对某个学校很有兴趣,但在网上一看人家调剂结束了,就放弃了,这个时候,如果你兴趣果真浓厚的话,不妨再给他们打个电话,说不定还有戏呢。有些学校发出调剂结束的信息以后,说不定还有补录的名额,只是他们还没有来得及更新信息。也有可能他们看好的学生选择了别的学校,就会继续空出一些名额。总之,在调剂的过程中,要有坚持的精神和耐心,只要不轻易放弃,就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学校去就读。10持之以恒,以平稳心态应对全局考研调剂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但是我们一定要用良好的心态来面对现实,迎接挑战。大家可以先想想最糟的情况,那也不过就是考不上,明年再来。只要你心中还有这个目标,坚持梦想,那它就一定会实现。想想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给自己信心。其他的不用想太多,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如果心里实在有想不开的问题,就找家人、朋友谈谈心,倾吐自己的烦恼,在这个关键时刻,大家都会给你最大的支持和鼓励。保持平稳的心态应对整个过程。
考研是研究生的招生考试,通过考研既可以提升学历,也可以弥补高考失利的遗憾。不过对于广大考研生来说,现在考研却越来越难,一方面是因为考研人数越来越多,考研竞争已经不亚于高考,另一方面是各类大学推免生、直博生的比重逐年增加,统招名额变少,普通大学本科生想要通过考研统招进入名校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清华大学。2020年清华大学共计划招收研究生6000多名,这其中包括了3420名推免生和3270名统招生,在考研统招招生计划中,包括了1984名非全日制招生计划,全日制研究生统招计划只有1284人,在全日制计划的1284人中,学硕名额只有298人,剩下的均为专硕。也就是说,想要通过考研进入清华,需要从一万多人中,竞争几百个名额,难度着实不小。而除了清华大学外,北大、中科大、同济大学、浙江大学以及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名校留给统招生的机会也不多,这些大学保研生(推免生)的比重大多在50%左右(注:教育部规定,学校推免生比重不能超过50%,但一些学校个别专业保研生的比重可能超过80%,甚至100%)。很多考研党不禁感叹:考研真的越来越太难了,名额都被保研生给占了。实际上,保研生(推免生)比例越来越高也是有原因的。一方面是因为很多高考失利的同学,为了弥补高考的遗憾,从大一开始的整个本科阶段都在准备考研,不顾学习、实践,最后虽然以高分进入研究生阶段,却存在综合素质跟不上的现象,而保研生本身就是因为在本科阶段学习优秀,社会实践充实,进入研究生阶段能够很快更上导师的步伐。另一方面,科研都具有延续性,研究生导师当然希望能够招到研究方向相似,而且有一定基础的学生,保研生可能在本科阶段就参与了本校老师的课题,进入研究生阶段就马上着手导师科研任务,而考研至少需要一个学期的学习,等到出科研结果又需要一两年,科研成果从审稿到见刊又是至少一年,考入研究生的同学时间耗不起,不更加的努力延迟毕业是很正常的事。因此,保研生比例增加也是各大名校保护生源的举措。如今,互联网时代,各大高校考研信息具有对称性,大家都知道某所学校的某个专业还剩多少个统招名额,不像原来考研,明明努力考上了自己喜欢的学校和专业,却因为招生名额被保研生占了而考研失败。至少现在,我们知道了考研努力的方向。
对于自主招生的学校,不受国家线的影响,因为只要专业课很好,他们有破格录取的资格。对于国家统一招考的学校,如果考研过国家线的人数低于录取人数,会启用调配制度。首先,会考虑从本校相似专业进行调配报名,然后进行双向选择,填报申请后等待面试通知。其次,如果本校有意向学生还不够招录名额,还会像全国范围内同专业的学生发起邀请,通过网上调配志愿,进行双向选择。一般学校不会浪费每年的招生名额,所以通过调配补录的工作会持续一个多月。而且我当年考试时国家线是分区划线的。所以我的同学报考一类区域分数不到国家线的,就会调配带二类区,甚至调配到三类区、这三个区英语的国家线大概有10分左右的分差。最近没有关注,还请题主自己上网查找相关信息。所以,首先祝愿题主考个好成绩。因为昨天才考完,不一定就那么不理想。其次呢,好好复习,准备复试。万一真的分数不理想,如果一定想在2020年读研,也不在乎学校好坏的话,可以研究一下调配制度。
日前,中国教育在线发布《201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近几年,在相关政策的导向下,高校纷纷进行研究生扩招。但扩招对于普通考生来说,竞争压力有增无减,其中影响较大的就是高校中接收推免生比例的提高,在一流大学推免生源中,普通高校学生占比较低。推免比例在“双一流”建设高校招生中继续放大部分高校接收推免比例超过半数对于“双一流”建设高校而言,接收推免生是招生的重要招生手段之一。近年来部分高校接收推免生比例已经超过半数。浙江大学2017年、2018年推免生占比均为49.09%。 2019年接收推免生比例由于全日制招生计划人数的缩减而大幅提升,占比高达54%。数据来源:浙江大学研究生招生官网四川大学2017年接收推免生数量为2000人,2018年和2017年基本持平,2019年接收推免生数量增至2800人,占比提高到48.44%。数据来源:四川大学研究生招生官网武汉大学2017年接收推免生数量为2700人,占比49.91%,2018年推免占比50.00%,2019年推免占比超过半数,增加至52.85%。数据来源:武汉大学研究生招生官网2019年北京大学中国学(哲学与宗教)、地理学(景观设计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保险硕士、统计学、高等教育学等专业只招收推免生,推免比例达到100%。数据来源: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官网2019年,复旦大学的部分专业接收推免比例达到90%以上,其中固体力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专业推免比例达到100%。数据来源:复旦大学研究生招生官网2019年南京大学的部分专业接收推免比例达到或超过80%,其中材料物理与化学、海洋地质、传播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达到80%,生态学、环境科学专业推免比例达到81%。数据来源: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官网“双一流”建设高校硕士招生占全国硕士招生比例约60% 2017年,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招收硕士研究生20.21万人,约占全国硕士招生比例的28%;招生博士研究生4.22万人,约占全国博士招生比例的50%。95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招收硕士研究生21.5万人,约占全国招生比例的32%;招收博士研究生2.69万人,约占全国博士招生比例的32%。数据来源:各高校研究生招生官网数据整理数据来源:各高校研究生招生官网数据整理从上数据可以看出,“双一流”建设高校研究生招生,占据了全国六成以上硕士研究生、八成以上博士研究生招生。部分名校推免生源中“双一流”建设高校占比在九成以上目前,高校在校生要考取研究生,除了统考以外,还可以选择推免。但推免不仅需要所在高校具有推荐免试资格,还需要考生在本科阶段的学习成绩和综合表现。在名校的推免生源中,学校层次也会成为录取重要因素。根据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官网公布的2019年拟接收推荐免试硕士名单的数据,北京大学2019年共接收推荐免试硕士生2174名,其中有2061人本科来自于“双一流”建设高校,占比高达94.8%。数据来源: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官网中山大学2019年共接收推荐免试硕士生1945名,其中有1770人本科来自于“双一流”建设高校,占比达到91%。数据来源:中山大学研究生招生官网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共接收推荐免试硕士生1849名,其中有1613人本科来自于“双一流”建设高校,占比达到87.24%。数据来源: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官网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部分名校推免生源中,本科毕业于“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学生占比较高,意味着普通高校学生通过推免进入名校的机会相对较低。随着部分高校的推免比例持续提升,普通高校及往届生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不同高校之间推免率差异明显2017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2017年新增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普通高等学校予以备案的通知》,新增中国科学院大学等54所高校获得备案,全国具有推免资格的高校至此增加至366所,在这366所具有推免资格的高校中推免率也有明显差别。数据来源:各高校研究生招生官网从上图可以看出,北京大学(校本部)以53.4%的推免率高居榜首,也就意味着北京大学超过半数的本科生能得到推免机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推免率34.25%,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推免率也较高,超过了25%;而宁波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推免率不足3%,差异明显。推免公平性 考生与招生单位观点对立根据中国教育在线调查显示,接近八成考生认为推免比例提升对于考生不公平,仅有两成左右的考生认为推免比例提升对考生公平。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数据调查与考生观点不同的是,超过九成的招生单位认为推免生的质量普遍高于统考生;超过六成招生单位认为推免政策对考生来说比较公平。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数据调查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数据调查随着具有推免资格的学校数量、招生单位接收推免生比例的增长,叠加往届生源比例增加,普通学校考生、往届生读研压力日益加大。注:本文图表均由中国教育在线制作,转载或使用请注明来源!
今天是九月的最后一天,考研预报名已经结束,很多考生已经通过预报名选择了要报考的学校和专业,也选了报考点。不过,在10月10号正式报名后考生还是可以重新报名,选择新的学校和专业,生成新的报名号,以缴费确认时的报名号为准,没有确认的报名号自然作废,有些考生填写信息时不小心填错了问怎么办,重新报名生成新的报名号,以新的报名号为准即可,如果以前的报名号已经交了费,如果没有确认费用会退回的。所以,如果目标院校招生计划有调整,即使已经预报名,在正式报名时仍然可以重新选择,那么,如果目标院校招生名额大幅缩招,只有个位数,是继续死磕原学校还是及时止损换学校呢?叶秋完全能想象招生名额大幅缩减对考生的冲击力,有的考生估计直接崩溃了,考研的整个节奏被完全打乱了,能缩减到个位数说明以前统招生的名额就不会太多,可能也就10来个,现在一下子可能只有两个,或者三四个,难度大幅增加,到底何去何从,确实十分纠结!南开部分专业招生信息一方面,现在满打满算离考研也就两个多月时间了,再换学校的话太仓促。因为正常来说,现在在目标院校的各种情况都比较了解了,专业课也复习到一定程度了,有心的同学应该在各学校的考研群中拿到了专业课历年题,也从学长那里打听到了部分出题特点,很可能目标院校的目标导师都选好了,如果贸然换一个新学校报考,很可能要从头开始,这个代价确实很大。另一方面,如果和目标院校同档次的学校招生名额没变,或者说招生名额比较多,换过去的话很可能有更高的录取概率。毕竟,专业课的内容就是那些,换目标院校的话只需要找到历年真题好好研究一番,说不定考试重点正好自己非常擅长,岂不美哉!但另一个很可能的结果是因为不同学校的考察重点相差很大,考察形式也相差很大,新的学校的考察内容自己完全不适应,短时间内很难突破。所以,究竟需不需要换学校需要自己根据实际情况做决定,如果目标院校难度太大,而同档次的学校专业课历年题自己做起来并没有多费劲(有的考生可能准备比较充分,会加好多学校的考研交流群,能搞到很多学校的历年题,报考之前可能有几个目标院校),这个时候可以果断换学校,毕竟,考同档次的学校,内容自己都比较适应,而难度却相差很大,当然选一个更容易考上的学校!如果只准备了一所学校,新学校的历年题自己做起来很不适用,那还是死磕原学校吧,虽然统招名额只有个位数,但好好复习,说不定你就是个位数里的一员。不过,不管是换学校还是不换,一定要尽快作出决定!叶秋的建议是:除非临时换的学校考试内容确实非常适合自己,最好还是不要换学校!因为,随后这两个月正是冲刺期,对提高最后的成绩非常重要,不要因为换学校影响了自己的复习,而且,一旦下定决心,就不要更改了,抓紧时间复习才是王道
随着最近几年刮起的考研热,很多人都会将考研与高考的难度混在一起。但这样是错误的,高考其实在所有的高中生里面是公平选拔的,但是考研是面对所有的本科院校中选取,很多高校的复试都会考虑第一学历,带走一定的“歧视”。而且考研分数与高考分数相比来说实在是低好多,但为什么考研每年报考的人特别多,而录取的人数却很少呢?首先,如果根据两年来考研的具体情况来说,给考研的人数和高校的研究生数量可以做一个分析,原因有这3个方面:01各科必须达到分数线以上考研其实除了总的要求,那么它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每科都要达到标准线以上,也是需要考研学生均衡发展,而一般考研的专业课十分难学,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刷刷下了更多的考生,所以考研分数看似不高,但是其中想要到达这个层次的学生就很少,再加上有着各种框框条条来得来限制,那就更少了,而且考研现在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件特别平常的事情,毕竟现在本科的学历根本不足以应付现在的社会,仅仅靠着本科毕业拿到的工资,很难养活自己,对于男生来说,养老婆孩子就更是无稽之谈了,所以大部分人都准备考研,但是一旦选择考研,就应该做做方方面面的准备,才能有一战之力。02名额少,保送名额更少考研的985211等的高校当中,研究生数量一向都是不多的,而且中国的很多一流高校都有自己的保研名额,很多学校更偏向自己本校的学生,所以这部分名额自然会分配给本校的考研生身上了。03大学学习三心二意想必我们在大学之前的学习都是为了考一个好的大学,找到好的工作,那么大多数的学生上了大学之后呢,还有各种各样的人际沟通,社交实践,以及各种课外活动的拓展等其他方面的学习,这些大量的课外活动,占据了我们很多课外时间,让我们,很分心。而且大部分学生到了大学以后,因为学习气氛不如以前,思想上“堕落”的学生也很多,所以考研根本不是想象的那般简单。而且现在基本上每个院校的考研都是从大三开始的,既没有统一的学习时间,也没有任老师的指点,更没有人管,都是自己去寻找学习资料,自己刷题,自己报补习班等逐渐自学适应的,同时考研的方向太多,知识也盘根错节,凭自己一个人很难全部兼顾,所以这就是看似考研分数低,但实际到那个层次真的很难的原因了。这也是有些专业考400分就是高分,但有些专业300分就是高分了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