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必读!历史学考研复试经典书单非吾罪也

必读!历史学考研复试经典书单

孔飞力:《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王庆成:《太平天国的文献与历史——海外文献的刊布和文献史事的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黄彰健:《戊戌变法史研究》,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54,台北,1970年,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石泉:《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裴宜理:《上海罢工:中国工人政治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施坚雅:《中国农村市场和社会结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何炳棣:《明初以降人口相及相关问题1368-1953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朱荫贵:《国家干预经济与中日近代化——轮船招商局与三菱·日本邮船会社的比较研究》,东方出版社,1994年杨念群:《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895)》,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马敏:《官商之间——社会巨变中的近代绅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年张仲礼:《中国绅士——关于其在19世纪中国社会作用的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王德昭:《清代科举制度研究》,中华书局,1984年朱维铮:《求索真文明——晚清学术史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顾潮:《顾颉刚年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进一步扩大阅读的书目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中华书局,1989年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戴逸:《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导言卷》,辽海出版社,1999年蔡鸿生:《俄罗斯馆记事》(增订本),中华书局,2006年吴义雄:《条约口岸体制的酝酿:19世纪30年代中英关系研究》,中华书局,2009年魏斐德:《大门口的陌生人——1839-1861年间华南的社会动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孔祥吉:《康有为变法奏议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1988年李细珠:《张之洞与清末新政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陈志让:《军绅政权——近代中国的军阀时期》,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0年戚其章:《甲午战争国际关系史》,人民出版社,1994年陶文钊:《中美关系史1911-1950年》,重庆出版社,1993年(上海人民出版社有新版)吕一燃主编:《中国近代边界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张玉法:《民国初年的政党》,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之49,台北,1985年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组织形态》,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滋贺秀三:《中国家族法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梁治平:《清代习惯法:社会与国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1981年张仲礼:《中国绅士的收入》,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黄宗智:《民事审判与民间调解:清代的表达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滋贺秀三等:《明清时期的民事审判与民间契约》,法律出版社,1998年郑振满:《明清福建家庭组织与社会变迁》,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夫马进:《中国善会善堂史研究》,商务印书馆,2005年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2000年度从翰香编主编:《近代冀鲁豫农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李明珠:《中国近代蚕丝业及外销1842-1937》,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陈慈玉:《近代中国茶叶的发展与世界市场》,中研院经济研究所〈现代经济探讨丛书〉第六种,台北,1982年滨下武志:《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朝贡贸易体系与近代亚洲经济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樊百川:《中国轮船航运史的兴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曹树基:《中国人口史》第五卷,清时期,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彭泽益:《十九世纪后半期的中国财政与经济》,人民出版社,1983年周育民:《晚清财政与社会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白吉尔:《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王笛:《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1870-1930》,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陈方正:《继承与叛逆:现代科学为何出现于西方》,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李天纲:《中国礼仪之争——历史?文献与意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沟口雄三:《中国前近代思想之曲折与展开》,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狭间直树编:《梁启超、明治日本与西方——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共同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萧公权:《近代中国与新世界:康有为与大同思想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年周策纵:《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吕芳上:《从学生运动到运动学生——民国八年至十八年》,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之71,台北,1994年罗志田:《近代中国史学十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杨国强:《百年嬗蜕——中国近代的士与社会》,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东方出版社,1987年墨子刻:《摆脱困境——新儒学与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艾恺:《最后一个儒家——梁漱溟与现代中国的困境》,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桑兵:《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邹振环:《晚清西方地理学在中国——以1815年至1911年西方地理学译著的传播与影响为中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阎国栋:《俄国汉学史》,人民出版社,2006年王奇生老师所列书单:政党研究[英]伦纳德夏皮罗:《一个英国学者笔下的苏共党史》,东方出版社1991年。[美]易劳逸:《流产的革命》、《毁灭的种子》,中国青年出版社1989年张玉法:《民国初年的政党》,台北近史所专刊1985年,长沙岳麓书社2004年。邓野:《联合政府与一党训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3年。闻黎明:《第三种力量与抗战时期的中国政治》,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阶级研究:[美]彼得盖伊:《施尼兹勒的世纪:中产阶级文化的形成,1815-1914》,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美]约翰斯梅尔:《中产阶级文化的起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英]汤普森:《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译林出版社2001年。人物研究:[法]雅克勒高夫:《圣路易》,商务印书馆2002年[美]萧邦齐:《血路:革命中国中的沈定一(玄庐)传奇》,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城市与乡村:[美]施坚雅主编:《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中华书局2000年。[美]施坚雅:《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美]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年。民众抗争[美]裴宜理:《华北的叛乱者与革命者》,商务印书馆2007年。[美]裴宜理:《上海罢工》,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美]白凯:《长江下游地区的地租、赋税与农民的反抗斗争,1840-1950》,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王冠华:《寻求正义:1905-1906年的抵制美货运动》,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吕芳上:《从学生运动到运动学生》,台北中研院近史所1994年文化史:[瑞士]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商务印书馆2007年。[英]彼得伯克:《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与社会》,东方出版社2007年。[英] 彼得伯克:《欧洲近代早期的大众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美]彼得盖伊:《历史学家的三堂小说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王笛:《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社会史[美]罗伯特达恩顿:《启蒙运动的生意》,三联书店2005年。[法]勒华拉杜里:《蒙塔尤:1294-1324年奥克西坦尼的一个小山村》,商务印书馆1997年。[日]兹贺秀三等:《明清时期的民事审判与民间契约》,法律出版社1998年黄宗智:《民事审判与民间调解:清代的表达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黄宗智:《法典、习俗与司法实践:清代与民国的比较》,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法律出版社2003年。杨念群:《再造“病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经济史:[美]曾小萍:《州县官的银两》,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美]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2000年。[美]黄宗智:《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中华书局2000年。[法]雅克勒高夫:《钱袋与永生:中世纪的经济与宗教》,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年。思想史:[美]浦嘉珉:《中国与达尔文》,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 。[美]阿里夫德里克:《中国革命中的无政府主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军阀研究陈志让:《军绅政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齐锡生:《中国的军阀政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事件研究:相蓝欣:《义和团战争的起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周锡瑞:《义和团运动的起源》,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 。[美]柯文:《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理论、方法:赵鼎新:《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英]帕拉蕾丝-伯克:《新史学:自白与对话》,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徐谓

历史学考研参考书和教辅教材选择!

近来很多历史学考研人,来咨询参考书如何选择?小编特意为大家整理了一篇考研教材的选择,跟博仁君一起来看看吧~首先大家都知道,历史学考研有统考和自主之分,自主命题的学校一般都指定参考教材了,而有的学校,只给了大纲或范围,没有指定版本,不过要知道,考试通史内容,事件、发生年代都不会变,重点就是看各版本参考书的框架如何了,哪种更适合自己。目前市面上通行的所谓11本,其实只不过是历年来市面上学生通过经验流传下来的一套比较通用的版本,并没有什么官方公布建议这一说,所以其实并不是就必须11本不可,在具体复习过程中实际上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更换的。而现在博仁考研给所有学员内部推荐使用的教材也不再是所谓的11本了,而是10本。尤其是对于报考211的同学,如果仅仅靠11本,是非常危险的,具体原因老师会在后面讲到。历史学教材10版本先说说中国史部分【中国古代史】朱绍侯主编、龚留柱执行主编编写的《中国古代史》,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这部教材是由河南大学、吉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9所高等院校为主体的17位学者共同编写。这部教材的特色是,编订时间较晚,所以反映了学术研究之前沿;但是缺点也很明显,由于这套书是多人合作编写的,既可能存在观点上的分歧,也有着表述习惯的差异,因而在某些具体内容的安排、文字表述方面存在不够严谨的情况。但是这本书在内容深度上是之前教材版本所不及的,同时这也是博仁所内部推荐的“ 十本”中的古代史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目前市面上考生选择最多的近现代史教材为李侃、李时岳的《中国近代史(第四版)》,王桧林、郭大钧主编的《中国现代史(第二版)(上册) (下册)》,其实这两个版本作为考研复习来说是完全适合的。但是有一个问题便是这两个版本加一起内容实在太多,而且整体编写线索不要明确,对于想要用来整理简答题或是论述题非常不适合,对于跨考生来说,读完这三本书也很难对中国近现代史形成一个完整的线索,时常需要进行多次阅读。所以你需要几本教辅书籍,这里向大家推荐章开沅、朱英主编的《中国近现代史(上)》,马敏的《中国近现代史( 1840-1949)》,对于已经了解整体的基础上阅读,这两本形成完成系统的逻辑框架来说是很适合的。首先马敏这是一部相当精炼的教材,1840- 1949整整一百多年的历史全书只用了300页就叙述完毕。其次这本书的内容也非常教材化,每个自然段第一句都是概括语言,非常适合考生拿来整理论述题内容,再者,这部教材插图相当丰富,大多数都是真实的史料照片,有助于加深记忆。但不可否认,这部教材的缺陷也非常明显,就是叙事论史不够深入,一些细小环节有所省略。但是这部书适合那些跨专业且历史基础不是很好的考生,读完之后对内容繁琐复杂的中国近现代史能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线索。讲到教辅书籍,这几本也推荐大家,是帮助建立史学体系,梳理脉络也会更清晰。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增订本)》(上),本教材最初编写于1960年代,后陆续修订再版。翦伯赞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五老之一,这部教材的特点就是以马列主义为指导,观点很正统。另外,翦伯赞是主编,具体写作者都是学界权威。如先秦部分是吴荣曾,是先秦史的权威。缺点是由于编写年代早,其中一些观点陈旧;另外,它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对考古学、民族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吸收还不充分”。但这部教材无疑是反映老北大特色一部教材。张帆的《中国古代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张传玺主编的《简明中国古代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版,都是北大出版,这两本教辅书,可以作为一个框架参考,另外考北大的同学特别注意古代简史,张帆老师近些年似乎经常参与出题。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这部书由于成书晚,所以观点上比较新,也比较系统。但卷轶浩繁,阅读起来颇为不便。其实市面上这些书籍,可以说各有优缺点,其实随着时间的进步,教材的更替也是理所当然的。新版本内容更新、更全,并且编写体例更加完整,更适合学生复习用。考试内容在不断变化,所对应的参考书理应也是要与时俱进的。博仁推荐的10卷本更适合目前新形势下的历史学考研,即注重史学综合素养,对史学热点、史学研究动态等考查。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上,可以以一个版本为主,其余版本作为一个补充来使用。这样才好做到更充分的准备。好啦,中国史部分就说到这里,关于世界史教材选择和复习备考,可以评论提问,博仁针对考研应试,也有历史学辅导,包含配套的讲义、练习册、真题汇编、模拟题等等,都是总结好的,拿起来就用更方便哦!

怪尸案

历史学专业推荐阅读书目

历史学专业推荐阅读书目一、中国著作部分1.《毛泽东文集》2.《邓小平文选》3《老子》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本,中华书局1984年版4.《论语》杨伯峻译注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5.《史记》中华书局标点本`6.《资治通鉴》(宋)司马光,参读明末清初王夫之《读通鉴论》7.《诗经》江阴香译注本,北京中国书店1982年版' }8.《庄子》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本,中华书局1983年版 9.《孟子》杨伯峻译注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10《荀子》中华书局本11《韩非子》中华书局本12.《孙子兵法》郭化若译注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13.《左传》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本14.《战国策》中华书局标点本$ ]15.《汉书》中华书局标点本;16.《史通》(唐)刘知己,(清)浦起龙《史通通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17.《日知录》(清)顾炎武著,(清)黄汝成《日知录集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18.《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清代学术概论》梁启超著19.《文史通义》章学诚著,叶瑛校注本,中华书局1985年版20.《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陈寅恪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出版21.《战国史》杨宽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出版22.《秦汉史》林剑鸣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23.《万历十五年》黄仁宇著三联书店1997年出版24.《中国疆域沿革史》顾颉刚史念海著商务印书馆2000年出版P25.《中国哲学史新编》冯友兰著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26.《中国思想通史》侯外庐著人民出版社1957年出版27.《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陈旭麓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W% C28.《辛亥革命与近代社会》章开沅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29.《剑桥中国晚清史》费正清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出版30.《现代化新论》罗荣渠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31.《中华民国史》李新主中华书局1981年出版32.《中国现代史》张玉法著台北东华书局出版33.《剑桥中华民国史》费正清费维恺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34.《伟大的中国革命》费正清著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出版35.《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胡绳主编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出版36.《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下卷薄一波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出版二、外国著作部分;1.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2.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3.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4.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5.《政治学》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6《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法)卢梭著,李常山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7.《世界文明史》(美)波恩斯等,商务印书馆1998年出版*8.《历史研究》(英)汤因比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T9.《历史》(古希腊)希罗多德著 商务印书馆1985年出版 10.《社会契约论》(法)卢梭著,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11.《论法的精神》(法)孟德斯鸠著,商务印书馆“汉译名著”丛书本. }12.《科学史》(英)丹皮尔著,广西师大出版社2001年版13.《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德)马克斯韦伯著,三联书店1987年版14.《西方哲学史》(英)罗素著,商务印书馆“汉译名著”丛书本15.《论文明的进程》(英)诺贝特埃利亚斯著三联书店1999年版16.《西方的没落》(德)斯宾格勒著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17.《历史学的理论与实际》(英)克罗齐著,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18.《当代史学发展趋势》(英)巴勒克拉夫著,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19.《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丹尼尔贝尔著三联书店1992年版 20.《历史研究国际手册》格伊格尔斯编华夏出版社1989年出版21.《大国的兴衰》保罗肯尼迪著世界知识出版社1990年出版 22.《白银资本——重视全球化中的东方》 贡德弗兰克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出版23.《世界史纲》乔韦尔斯著商务印书馆1982年出版24.《全球通史》斯塔夫里亚洛斯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出版25.《现代化的动力》布莱克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26.《中国科学技术史》(英)李约瑟著(选读一册)科学出版社1975年版27.《15——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三联书店1992年出版28.《腓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 费尔南 布罗代尔 商务印书馆1996年出版29.《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30.《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亨廷顿著三联书店1992年出版31.《从古代到封建主义的过渡》佩里安德森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出版32.《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布克哈特著商务印书馆1979年出版33.《中世纪经济社会史》汤普逊著商务印书馆1997年出版

竞技场

不吹牛,绝对重磅,历史学、社会学推荐书目,够你读上好几年了!

收藏起来吧,绝对重磅,而且够读上好几年了!一、史学理论与经典(一)1.柯林伍德:《历史的观念》,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2.彼得·伯克:《历史学与社会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3.布罗代尔:《15-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卷1《日常生活的结构》,三联书店1996。4.汤普森:《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译林出版社2001。5.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中华书局2002。6.柯文:《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7.杨念群、黄兴涛、毛丹:《新史学》(上下册),中国人民出版社2003。8.黄宗智:《中国研究的范式问题讨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史学理论与经典(二)1.李宏图等编:《表象的历史》,上海三联2003年。2.赵世瑜:《小历史与大历史:区域社会史的理念、方法与实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3.彼得·伯克:《欧洲近代早期的大众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4.杨念群:《新史学·卷1·感觉·图像·叙事》,中华书局2007。5.孙江:《新史学·卷2·概念·文本·方法》,中华书局2008。6.黄兴涛:《新史学·卷3·文化史研究的再出发》,中华书局2009。二、政治史1.何伟亚:《怀柔远人:马嘎尔尼使华的中英礼仪冲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2.詹姆斯·R·汤森、布兰特利·沃马克著:《中国政治》,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3.任达:《新政革命与日本:中国,1898—1912》,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4.魏丕信:《十八世纪中国的官僚制度与荒政》,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5.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三联书店2005。6.周锡瑞:《改良与革命:辛亥革命在两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7.易劳逸:《毁灭的种子:战争与革命中的国民党中国(1937-1949)》,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三、经济史1.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2004.2.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刘北城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3.彭慕兰:《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4.王国斌:《转变的中国——历史变迁与欧洲经验的局限》,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5.李伯重:《多视角看江南经济史》,三联书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6.何柄棣:《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1368-1953》,三联书店2000。7.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2000。8.黄宗智:《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中华书局2000。9.滨下武志:《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清末海关财政与通商口岸市场圈》,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10.顾琳:《中国的经济革命:二十世纪的乡村工业》,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四、思想史(一)1.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2.余英时:《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3.艾恺:《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4.周策纵:《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5.本杰明·史华兹:《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6.,高瑞泉主编:《中国近代社会思潮》,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思想史(二)1.柯文:《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王韬与晚清改革》,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2.格里德:《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中国革命中的自由主义(1917—1937)》,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3.萧公权:《近代中国与新世界:康有为变法与大同思想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4.佐藤慎一:《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与文明》,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5.郭颖颐:《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唯科学主义(1900—1950)》,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6.张灏:《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1907)》,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7.岛田虔次:《中国近代思维的挫折》,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8.浦嘉珉:《中国与达尔文》,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五、现代化与现代性(一)1.罗兹曼主编:《中国的现代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2.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译林出版社2003。3.周宪:《现代性的张力》,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4.周宪主编:《文化现代性精粹读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5.汪民安:《现代性基本读本》(上下册),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6.张凤阳:《现代性的谱系》,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7.包亚明主编:《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8.包亚明主编:《现代性与都市文化理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9.(英)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Bauman):《流动的现代性》,上海三联书店2002。《现代性与大屠杀》,译林出版社2002年。现代化与现代性(二)1.阿列克斯·英克尔斯、戴维·H·史密斯:《从传统人到现代人——六个发展中国家中的个人变化》,中国人民出版社1992。2.彼得·布劳、马歇尔·梅耶:《现代社会中的科层制》,学林出版社2001。3.周蕾:《妇女与中国现代性》,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4.史书美:《现代的诱惑:书写半殖民地中国的现代主义》,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5.罗芙芸:《卫生的现代性:中国通商口岸卫生与疾病的含义》,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6.罗丽莎:《另类的现代性:改革开放时代中国性别化的渴望》,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7.贺萧:《危险的愉悦——20世纪上海的娼妓问题与现代性》,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六、后殖民主义1.爱德华·萨义德:《东方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2.爱德华·萨义德:《文化与帝国主义》,三联书店2003。3.J.M.布劳特:《殖民者的世界模式——地理传播主义和欧洲中心史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4.罗钢等:《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5.王岳川:《后殖民主义与新历史主义文论》,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6.巴特·穆尔-吉尔伯特:《后殖民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七、民族国家与民族主义1.迈克尔·曼:《社会权力的来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2.卡西尔:《国家的神话》,华夏出版社1993。3.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上海人民出版2003。4.安东尼·吉登斯:《民族-国家与暴力》,胡宗泽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5.埃里克·霍布斯鲍姆:《民族与民族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6.史密斯:《民族主义——理论、意识形态、历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7.卜正民、施恩德:《民族的构建:亚洲精英及其民族身份认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8.安东尼·D·史密斯:《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与民族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9.罗志田:《乱世潜流:民族主义与民国政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0.杜赞奇:《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八、语言与社会变迁1.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2.彼得·伯克:《语言的文化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3.刘禾:《跨语际实践:文学,民族文化与被译介的现代性中国,1900-1937》,三联书店2002.4.邓晓华:《人类文化语言学》,厦门大学出版社,厦门,1993年。5.陈原:《社会语言学》,学林出版社,上海,1983年。6.周振鹤、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1986年。7.申晓龙:《社区文化与语言变异:社会语言学纵横谈》,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年。九、社会分层1.戴维·格伦斯基:《社会分层》(第2版),华夏出版社2005.2.彼得·盖伊:《施尼兹勒的世纪:中产阶级文化的形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3.凡勃伦:《有闲阶级论》,商务印书馆2004。4.布尔迪厄:《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布尔迪厄访谈录》,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5.韩起澜:《苏北人在上海,1850-1980》,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姐妹们与陌生人》,见熊月之主编:《海外上海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6.黄绍伦:《移民企业家——香港的上海工业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7.熊月之:《上海的外国人(1842-1949)》,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8.梁元生:《上海道台研究——转变社会中之联系人物,1843-1890》,上海古籍出版2003。9.安克强:《上海妓女——19-20世纪中国的卖淫与性》,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0.魏斐德:《上海警察,1927-1937》,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o许纪霖:《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公共交往(1895-1949)》,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o叶文心:《疏离的学院》,见《海外上海学》。十、社会网络(一)1.林耀华:《金翼》,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2.庄孔韶:《银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3.费孝通:《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商务印书馆2001。4.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5.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6.阎云翔:《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7.阎云翔:《私人生活的变革》,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8.翟学伟:《中国社会中的日常权威:关系与权力的历史社会学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9.翟学伟:《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0.杨美惠:《礼物、关系学与国家-中国人际关系与主体性建构》,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社会网络(二)1.顾德曼:《家乡、城市和国家——上海的区域网络和认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2.张鸣:《乡村社会权力和文化结构的变迁(1903-1953)》,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3.杨懋春:《一个中国村庄:山东台头》,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十一、社会运动1.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2.孔飞力(PhilipA.Kuhm):《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上海三联书店1999。3.茅家琦主编:《太平天国通史》(上、中、下),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4.魏斐德:《大门口的陌生人:1839-1861年间华南的社会动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5.韩书瑞:《山东叛乱:1774年王伦起义》,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6.裴宜理:《华北的叛乱者与革命者(1845-1945)》,商务印书馆2007。7.周锡瑞:《义和团运动的起源》,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8.裴宜理:《上海罢工:中国工人政治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十二、社会记忆1.莫里斯·哈布瓦赫:《论集体记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2.保罗·康纳顿:《社会如何记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3.王明珂:《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4.(德)韦尔策:《社会记忆:历史、回忆、传承》,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5.霍布斯鲍姆:《传统的发明》,译林出版社2004。6.爱德华·汤普森:《共有的习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7.孙江主编:《事件·记忆·叙述》,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8.景军:《神堂记忆》,网络电子稿。十三、医疗疾病、身体话语与权力(一)1.福柯:《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2.苏珊·桑格塔:《疾病的隐喻》,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3.熊秉真:《安恙:近世中国儿童的疾病与健康》,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99。4.熊秉真、吕妙芳主编:《礼教与情欲:前近代中国文化中的后/现代性》,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1999。5.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6.李贞德主编:《性别、身体与医疗》,台北:联经出版公司2008。7.冯客:《近代中国的犯罪、惩罚与监狱》,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8.杨念群:《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9.黄金麟:《历史、身体、国家:近代中国的身体形成》,新星出版社2006。10.黄金麟:《政体与身体:苏维埃的革命与身体》,台北:联经出版公司2005。11.黄东兰主编:《身体·心性·权力》,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12.汪民安:《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医疗疾病、身体话语与权力(二)1.汪民安:《后身体,文化权力和生命政治学》,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2.高彦颐:《缠足:“金莲崇拜”盛极而衰的演变》,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3.冯珠娣:《饕餮之欲:当代中国的食与色》,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4.疾病史的研究还可关注台湾学者梁其姿、李建民的成果。十四、性别研究(一)1.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研究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2.鲍晓兰:《西方女性主义研究评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1995。3.福柯:《性经验史》,佘碧平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4.李贞德:《公主之死: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法律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5.高彦颐:《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6.杰华:《都市里的农家女:性别、流动与社会变迁》,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7.艾华:《中国的女性与性相:1949年以来的性别话语》,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8.费侠莉:《繁盛之阴——中国医学史中的性》,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9.胡晓真:《才女彻夜未眠——近代中国女性叙事文学的兴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0.胡缨:《翻译的传说-中国新女性的形成(1989-1918)》,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11.张英进:《中国现代文学与电影中的城市:空间、时间与性别构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性别研究(二)1.李银河:《福柯与性:解读福柯<性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2.波伏娃:《第二性》,李强译,西苑出版社2004。3.[美]梅里·E.威斯纳-汉克斯:《历史中的性别》,何开松译,东方出版社2003。4.安东尼·吉登斯:《亲密关系的变革》,陈永国、汪民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5.朱爱岚:《中国北方村落的社会性别与权力》,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6.宝森:《中国妇女与农村发展:云南禄村六十年的变迁》,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7.白馥兰:《技术与性别:晚期帝制中国的权力经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8.曼素恩:《缀珍录——十八世纪及其前后的中国妇女》,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性别研究(三)1.卢建荣:《性别、政治与集体心态:中国新文化史》,台北:麦田出版公司2001。2.重点可看李小江、胡晓真等学者的出版物。3.妇女与社会性别研究网http://www.tjnu.e.cn/women/index.html五、民间社会1.梁其姿:《施善与教化:明清的慈善组织》,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2.赵世瑜:《狂欢与日常:明清以来的庙会与民间社会》,三联书店2002。3.郑振满、陈春声:《民间信仰与社会空间》,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4.王铭铭:《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5.郭于华主编:《仪式与社会变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6.马克斯·韦伯:《儒教与道教》,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7.韦思谛:《中国大众宗教》,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8.王斯福:《帝国的隐喻:中国民间宗教》,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9.韩书端,罗友枝:《十八世纪中国社会》,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10.韩敏:《回应革命与改革:皖北李村的社会变迁与延续》,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十六、城市研究(一)1.瓦尔特·本雅明:《巴黎:19世纪的首都》,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2.罗威廉:《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商业和社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罗威廉:《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冲突和社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4.李欧梵:《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5.王笛:《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6.安克强:《1927-1937年的上海——市政权、地方性和现代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7.卢汉超:《霓虹灯外——20世纪初日常生活中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城市研究(二)1.包亚明:《现代性与都市文化理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2.包亚明:《后大都市与文化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3.孙逊等主编:《都市空间与文化想象》,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4.MichaelJ.Dear:《后现代都市状况》,上海出版集团2004年。5.EdwardW.Soja:《第三空间》,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6.黄凤祝:《都市与社会》,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年。7.魏斐德:《上海歹土——战时恐怖活动与城市犯罪》,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8.小浜正子:《近代上海的公共性与国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9.叶文心:《上海的现代性:一个民国城市的商业与文化》,见《海外上海学》。10.李孝悌:《清末的下层社会启蒙运动:1901-1911》,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中国的城市生活》(论文集),新星出版社2006。《恋恋红尘:中国的城市、欲望和生活》,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十七、消费文化史研究1.桑巴特:《奢侈与资本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2.罗什:《平常事情的历史:消费自传统社会中的诞生》,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3.利波维茨基:《永恒的奢侈:从圣物岁月到品牌时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4.包亚明:《游荡者的权力:消费社会与都市文化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5.巫仁恕:《品味奢华:晚明的消费社会与士大夫》,中华书局2008。6.《奢侈的女人:明清时期江南妇女的消费文化》,台北:三民出版公司2005。7.王儒年:《欲望的想象——1920-1930年代<申报>广告的文化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2007。8.葛凯:《制造中国:消费文化与民族国家的创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十八、知识、阅读与认知1.彼得·柏克:《知识社会史》,台北:麦田出版公司2003。2.彼得·伯克:《制造路易十四》,商务印书馆2007。3.罗伯特·达恩顿:《屠猫记:法国文化史钩沉》,新星出版社2006。4.《启蒙运动的生意》,三联书店2005。5.季家珍:《改造国家——晚清的教科书与国民课本》,台湾《新史学》第12卷第2期,2001.6.《印刷与政治——时报与清末改革文化》》英文。6.潘光哲主编:《思与言》“近代中国的阅读、出版与文化”专辑7.林·亨特:《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家庭罗曼史》,商务印书馆2008。8.黄兴涛:《文化史的视野——黄兴涛学术自选集》,福建教育出版社。9.周宁:《天朝遥远——西方的中国形象研究》(上下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0.《异想天开——西洋镜里看中国》,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中国近现代史经典书目,学长推荐,必属精品~

点击上方“玮鑫学长” 上学长车哦!“最近有很多学弟学妹在后台给我留言,询问中国近现代史的推荐书目,之前学长也给大家推荐过几本,但是根本没有满足大家阅读的欲望。今天学长专门把我本科母校历史系的学生自办的学术刊物找了出来,找到了我当年非常喜欢的一篇名师访谈录。这里面有韩老师感人的求学经历和中国近现代史经典书目的品质推荐。ps:咳咳,当年学长也是我们系这个学术刊物的副主编,我的导师也是我们副院长做主编,我的导师就是我在文章里经常提到传授我许多关于历史学及考研真知灼见的那位恩师。当年做的最疯狂的一件事就是为了设计这个封面,我到一个文化传播公司学了一个月ps,从一个零基础的小白,做出了这个封面,怎么样,还不错吧~对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爱是最好的方法滨州学院历史系《渤海学谈》第七期“名师访谈”■学生记者 VS 韩荣钧老师韩荣钧我韩荣钧(1968.6—),男,山东枣庄人,副教授,新疆大学历史学硕士,扬州大学历史学博士。在《民国档案》、《扬州大学学报》、《新疆大学学报》、《历史档案》、《滨州学院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中国古代疆域变迁史》、《张仁奎传》、《民国名将张锦湖》、《清代海丰吴氏家族文化研究》等多部著作。现从事中国社会文化史和近现代史研究。获滨州市社会科学奖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一项,滨州学院科研成果奖一等奖一项。韩老师就自身的研究方向和学术热点问题做了简单的介绍,以及给当代大学生提出了建议和期许。Q韩老师,您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学术热点问题一直是大学生关注的话题,您认为现在近现代史的学术热点问题是什么?韩荣钧中国近现代史与与现实不论在时间段上还是联系牵扯上都比较接近,因此近现代史的研究具有较大的现实性和强烈的现实意义,也吸引了相当多的研究力量进入该领域的研究。近现代史虽然时间不长,但处于中国社会的急剧变革时期,出现的历史现象、涌现的历史人物纷乱繁多、留下的历史资料浩如烟海。学术研究方面以往重视的政治史、经济史稍稍回落但远未退潮。当今研究热点多集中在社会史、文化史、学术史方面。同学们可多参考近几年著名大学的博士、硕士论文目录,即可看出学界关注的领域及其变迁。Q现在大学生不知道读什么书,什么是好书,怎样读好书。对此您是怎么看待的?韩老师您推荐给大学生的必读书目有哪些?韩荣钧大学生读书应当做到博与专的统一。读书的范围应当包括提高自身修养和技能的书和自己所学领域的专业书籍。作为大学生当然要注意书籍本身的品味,那些读者群界定为大众的通俗的泛泛之书就不宜浪费太多的时间。如《明朝那些事儿》、《清朝那些事儿》等类似的书翻翻即可。大学生应读经典。社会人士读书一是为提高自身,更多的是为消遣、娱乐。大学生读书也有消遣、娱乐的成分,但主要是提高自身。你是读一个十八岁青年写的书收获多,还是读八十岁老人写的书收获多呢?什么是经典?经过时间筛选的、众口流传的差不多就是经典了。关于必读书目,同学们可在网上搜寻,有许多,这里我简单提示一下中国近现代史方面的书目。(1)专题史: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夏东元《洋务运动史》;戚其章《甲午战争史》;汤志钧《戊戌变法史》;柯文《历史三调:作为经历、事件和神话的义和团》;乔志强《辛亥革命前的十年》;章开沅、林增平《辛亥革命史》;来新夏《北洋军阀史稿》;张玉发:《中国现代史》;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2)通史研究:严耕望《治史三书》;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剑桥中国晚清史》、《剑桥中华民国史》、《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萧一山《清代通史》;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吉尔伯特罗兹曼编《中国的现代化》;费孝通《乡土中国》。(3)专题研究:陈旭麓《近代史思辨录》;黎澍《再思集》;周策纵《五四运动:近代中国的思想革命》;罗荣渠:《现代化新论》;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许纪霖《中国现代化史》;史华兹《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马敏《过渡形态: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构成之谜》;谢俊美《政治制度与近代中国》;齐锡生《中国的军阀政治》;吴雁南、苏中立《晚清社会思潮》;黄逸平《近代中国经济变迁》;陈志让《军绅政权》;杨天石《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邹谠《美国在中国的失败》。Q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学历以及个人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就业难成为大学生的一块心病,您有什么鼓励的话送给正处在迷茫状态的大学生呢?韩荣钧现实是严峻的,但总有人胜出。机会总是留给少数人。正像人们常说的百分之二十的人拥有百分之八十的机会。自己要有决心、有毅力坚信自已就是那百分之二十的人。我们只是看到别人的成功,别人的付出和汗水是我们所看不到的。我们能和别人比什么呢?就比付出和汗水吧!我坚信汗水不会白流的!Q科学的学习方法无疑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韩老师,结合您的经历谈谈在学习历史学和社会工作的过程中,有哪些好的学习方法值得我们借鉴?韩荣钧在这里,简单谈一下我的求学经历。有件小事我是记忆犹新的。在我六岁的时候,我跟着小伙伴到离家两公里远的镇上去玩,到了新华书店。我手里有七分钱。我就问店员:“有七分钱一本的书吗?”店员随手就给拿一本,叫《铁娃和小白鸽》的连环画,我们当时叫画书。我可一个字不识但我会翻着看画。上过学的玩伴读,我就在旁边听。当我有了九分钱的时候,还是这些玩伴,还是到了新华书店,还是问店员:“有九分钱一本的书吗?”店员随手就给拿一本,叫《商鞅变法》。说实话,这本不好看,主要是看不懂,玩伴们也读不下去。不碍事,当我上学之后,我就慢慢读啦。当时人可能都有习惯,在书上乱画,我也是这样。给某人画个眼镜,在某人身上打个叉号,旁边写上“坏蛋”。这扉页写上自己的名字。还要写上“好借好还,再借不难”的字样。后来看到好笑的是我写的“再借不难”是“再借不南”!现在我还保存着这本《商鞅变法》。我看画册的习惯坚持到师范。这时高明多了。看《斯巴达克斯》画册,我竟然作了相当的笔记。谈到作笔记,这个习惯是在师范养成的。我是滕县师范八三级二班年龄最小的之一。学校组织的百科知识竞赛我得了二等奖。奖品是一本《汉语成语小辞典》。不说这么多了,1999年到2001年我在滕州英才学校教书。一周18节历史课。一周要改十八个班的作业啊!还要备课,还要被检查备课。我们检查备课是要查页数的。字写的大一点,查备课的王端天主任会说:“你看你写的字,给核桃样!”我考研要去枣庄,向王主任请假。他说:“一个小中专,要考研究生,嘿嘿……”再嘿嘿,我也得去考试。结果是他让我改完期末试卷再去。我坐滕州去枣庄的最后一班车。下车摸黑找到学校附近的旅馆住下,哪还看什么考场,明天直接找考场考试。结果考上了。王老师挺高兴:“他还考上了!”这是他对别人说的。到新疆大学面试,来回需要七天,这回请假没问题。发工资,给扣了30块钱。伙计们发话了:“王老师作弊了,按规定一天30块钱,七天才扣你30块钱”要知道王主任顶不喜欢我,王主任最喜欢人家夸他、奉承他,我不习惯这样做。在这里我想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爱是最好的方法!明天推#解忧#活动的第三期哦,上榜的同学明天就会揭晓了三省吾身醒觉吾心醒吾历史有温度|有深度 |有创新 |历史学考研

诡八楼

2022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考研初试经验、推荐书目、复试流程分享

选择报考历史系研究生的人,都是有梦想的人。对于自身能被北师大录取,我深感幸运,同时也觉得这是自己孜孜以求应得的结果。梦想终究要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考研是一场需要努力付出的应试,就初试而言尤其如此。既然是应试,就会涉及技巧、方法、效率等,那么借鉴他人的成功考研经验也就十分必要了。在这里分享一下我个人的考研经验,以资参考,于诸君考研有所裨益。一、择校和专业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科在全国排名靠前,而它的考研试题又与历史学统考试卷相似,这些对一个跨考生来说,自然极大吸引力。而从备考角度考虑,即使最终放弃报名北师大,那么选择其他统考院校也就避免了专业课方面的麻烦。此外,因为很多自主命题院校的世界史和中国史两个专业各自命题、考试,自然吸引了不少考生。相对而言,选择考历史学综合的院校,竞争压力自然要小一些。考虑到这些因素,我坚定了报考北师大的决心。至于具体的专业方向,作为跨考生,学科素养自然没法跟历史专业本科生比,为了减小面试竞争,选择避开那些名师的专业方向。当然,对于历史系本科生或者平时历史知识积累深厚的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向决定专业方向的选择。北师大历史学专业课考历史学综合,总体难度并不大,特别是材料题和论述题,都是很常规的命题,没有偏、难、怪,也不会考查学术动态和学术热点。只是在名词解释中,为求新,会有1-2个稍微冷僻一点的词。至于报录情况,除了北大、川大、人大、复旦这类特殊院校,其他院校的报录比情况没有太大必要关注。北师大历史学维持的10%左右,世界史高了,中国史相应就会低一点(极端年份不考虑)。二、初试经验(1)英语资料:考研单词红宝书+历年真题(有详细解析和全篇翻译的辅导资料即可)往年真题是最好的学习资料。初试方面,专业课自然是重中之重,其次是英语。但关于英语要先多说一点,因为专业课和政治课都很容易提升分数,过单科线也就不存在什么问题,反倒是英语拖了不少人的后腿——低于60分而在单科线上挣扎。因此,英语学习要和专业课同步,前期一定要要把单词量提升上去。在这里建议大家拿一套真题测试一下自己的目前的水平,如果完型和阅读的得分率低于60%,那么就需要在单词方面多下些功夫。具体的记忆方法,因人而异。我自认记忆力稍差,每天抽时间背单词,先把特别熟悉的单词划掉,剩余单词一遍又一遍的过,尤其是考研的高频单词。单词按照红宝书背过一遍之后,我才开始做往年真题。这样可以减少做题时很多不必要的错误——尤其是一些常规单词不认识带来的错误,同时也不必费时间整理真题上碰到的陌生单词。(2)政治资料:肖秀荣考研政治全套政治课的学习以肖的这一套为主,后期除了肖秀荣的八套、四套卷,其他一些热销的试卷也可以买来看一下,都很便宜。政治备考我开始的很晚,是在8月底才着手的,因为很容易得分。选择题最容易失分的,只要能结合肖的1000题,把这部分拿下来,那么65+是没有审核问题的。备考历史的考生在学习中还有一件好事,那就是政治的近代史部分会非常轻松。按照教辅资料按部就班的学习和背诵资料给出的重难点,政治备考不会有什么难度和压力。(3)专业课资料:北师大版教材+朱绍侯版《中国古代史》+长孙博的名词解释和简答论述+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解析+北师大往年真题+统考往年真题推荐书目:中国史: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国史大纲》(观点很重要);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赵翼《廿二史札记》严耕望《治史三书》柯文《历史三调》主要是推荐给跨专业考的同学。对近代史感兴趣的看看陈、柯;古代史感兴趣,推荐看赵翼《札记》和《陔余丛考》,周良霄《皇帝与皇权》。断代史著作根据喜好,找一下前辈学者的奠基之作,这里就不赘言了。世界史:著作一般都太厚,初试不推荐。感兴趣的可以看: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剑桥系列或《企鹅欧洲史》(电子版很容易找到)具体学习方面,世界史和中国史要同等对待。19年考研开始取消了选做题,最后两道论述都要写,无法从世界、中国中选做一道了。历史专业课最重要的是形成逻辑框架,框架有形成了,那么整理和记忆就会很容易。首先,要把教材(北师大版为主)掌握熟练,建议至少看三篇。当然看的时候要根据具体内容,有详、有略。比如中国史中远古时期部分,考名词的几率极低(2014年以来只考过一次),可以直接跳过去不看,后期背几个名词就可以了。世界史同样有这种情况,兹不赘述。此外,教材中纯粹的文学、艺术部分,因为试题没有选择题,也根本就不会考到。朱版古代史部分教材,作为查缺补漏也需要翻阅,尤其是有些内容朱版更详细。两版教材详略不同,互有长短,但报考北师大自然要以它的教材为主。至于其他版的中国史教材,根据个人精力浏览一下,一般都有电子版。其次,统考的大纲解析和统考真题十分重要,特别是对于跨考学生而言如此。因为院校一般都不指定参考书,而且更不会出版辅导资料,所以统考资料算是历史学考研唯一可参考的官方出版物。大纲解析给出的重点内容都是要掌握的,当然,因为北师大没有选择题,前面提到的一些东西则可以忽略。另外,就是统考真题了,真题是有官方参考答案的,对于不会答题的同学,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再次,是北师大自己的真题,这是最重要的参考资料。一方面要分析命题特点,另一方面要反复动手去写。通过练题来培养答题思路和拟答的形式,并控制答题的时间、提高写字的速度。考试时间很紧张,要通过后期的练习来掌握答题节奏。知道的内容不一定都要写出来,因为时间不允许,尤其是在名词解释部分不能耽误太多时间,要控制字数和时间,把剩下的时间投入到论述题上。在这里提醒大家一个小点:如果名词解释碰到了不知道的,不要担心,也不要浪费时间去猜,把这个时间放到其他名词的书写上,可以弥补回来不少。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此外,不会的这题即使空着,也不能瞎猜、胡说八道,给老师的观感不好。如果刚好有一道论述题也是他的,那么前面那个名词解释的“奇葩”答案会直接影响这道题的得分(这是一位本校老师曾告诫过的)。最后,在说说其他参考资料。根据个人情况,选择购买一套机构的辅导资料作为参考。我当时也报了考研的专业课一对一辅导课程,赠送了我一大本专业课复习全书,编的还是非常不错的。因为资料里面肯定有些名词、论述的参考答案拟写得很好,值得作为标准答案去记忆。一些教材上的知识点说的不清楚,可以参考这些资料去梳理明白。但我个人认为,教材是根本,把教材掌握熟练、形成体系框架后,这些资料使用起来才更能得心应手。三、复试经验北师大复试流程:专业课笔试+英语口语和翻译+专业面试专业课笔试主要还是基础题。各面试小组分开命题,比如中国古代史组只考古代史。所以笔试部分不用担心。不放心的话,可以联系师兄、师姐问一问。文献学、史学史方向的复试题会特殊一点,需要复试前自己再学习一下专业课知识,北师大都有相应的教材可以用。英语:学生与老师一对一交流。一般都有自我介绍,根据你所说的内容,再几个简单问题。所以注意不要自己给自己挖坑。口语交流结束后,老师会让你口头翻译给定的一段英文。基本流程如此,老师会说的比较慢,没听不清就请老师再说一遍。面试:复试最重要的部分。初试结束后建议提前着手准备,主要是看报考方向的一些著作,多多益善,要做笔记。我做过面试笔录,发现学生面试时有一些同病:1.经常都会说看了钱穆《国史大纲》、陈寅恪《两稿》、某某几篇文章。一是看的东西太少;二是报考方向最基本专著没有读;不仅接下来面试老师不好,而且问了你不知道的会更尴尬。2.老师问一句,学生就只答一句。这样的话即使学生知道的很多,老师没问的话,他也就不知道你真实情况怎么样。因为面试有很多人,老师一直问问题也就会有疲劳,所以老师问了一个问题后,根据问题情况适当发挥和延伸(当然,如果你认识老师,那就另当别论)。3.面试像是在背课文,把提前准备好的东西一股脑背出来。自然表述就可以了,不要像是在背或者在读一些你准备好的字句,当然,准备还是要准备的。4.当面拍老师马屁。这种情况较少,但也不是没有。这会让老师很尴尬。说到某人学者,就说某某先生或教授即可,不要在前面什么著名、知名之类的头衔。其他情况还有很多,有些甚至堪称“奇葩”,不具有代表性就不提了。总之,面试很重要,需要好好准备,高分进复试线不代表可以高枕无忧。要把认真的态度从备考初试坚持到复试结果出来。四、建议行百里者半九十。考研最多的是半途而废,坚持就成功了大半,遇到流言不要为其干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拿到录取才是结束,切记不要再在初试后放松警惕。希望以上浅陋之见,能给大家的有所帮助。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不要简单地照搬照抄。长风破浪会有时,愿诸君成功登岸,迈入心仪高校。(本文为新祥旭学员自身考研经验,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似趼

考研新人如何全面复习历史学?

很多考研新人刚准备考研时不知如何复习,也不知道几门公共课怎么安排时间进度,也不了解怎么找专业的参考书,今天带着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历史学考研如何复习。历史教材在历史教材方面考生可以参考比如以下书目:古代史:朱绍侯的《中国古代史》,北师大版的《中国古代史》,复习前期有空翻看张帆的《中国古代简史》、邱树森、陈振江的《新编中国通史》、翦伯赞的《中国史纲要》。近代史:北师大版的《中国近代史》、参看章开沅、朱英的《中国近现代史》。现代史:北师大版的《中国现代史》。史学动态:王世华《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中国通史教学教程参考》古代卷、近代卷、现代卷。历史辅导书辅导书大家可以关注长孙博系列的中国史大纲解析、名词解释、论述题、真题分析。谭其骧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武月星的《中国现代史地图集》。视频课件同学们可以关注北京大学官网的中国史课件下载,有条件再看名校的中国史课件。都是视频课,学起来也有趣很多,可以当做劳逸结合。如何复习?中国古代史的复习必须是中国通史里的大头,是很重要的知识点,要下的功夫最大。所以《中国古代史教程》这本书务必做到连注解也不放过,每一章的章节引言,课后习题都要认真做下。注意对于古代史的代表性事件还要记忆时间,如安史之乱755至763年,陈桥兵变960年。对非主干的事件则要定性朝代早中晚期,可以下个大事年表记忆。古代史的复习效果整体要达到每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能整理出框架,具体要达到对边缘知识点都要事无巨细的准备到。中国近现代史的主线比较明确,大概就是几次改革和运动。而中国现代史则政权更迭的较快。故看近代史时记忆数次运动主线,而现代史则要达到能背诵具体年份发生的事件的目标。在复习上课可以参考近现代史也是刷3遍,主干教材2遍,其他教材1遍。当然具体也需要根据自己的复习情况而定。熟悉了这些资料以后要注意自己进行整理全部年份的初复试真题答案(留一年模考),结合手里的教材参考书做笔记。整理之后必须进行背诵。这个时候也可以翻看一下王世华的《中国史参考资料》、《中国通史教学教程参考》等书,将有启发的学术名家观点进行抄录。一般而言,专业课的卷子答题时间紧张,容易在考场上出现写不完的情况,所以在考前的模拟考试非常重要。如名词解释的答题时间不超过5分钟,而论述题要预留至少30分钟的答题时间。另外注意各个题型的答题思路。如名词解释,要注意将答题要点都写齐全。而论述题则有注意在基础史实的陈述上有所发散,可以适当引入学术界的一些评价。

处女血

2020历史学考研最新院校分析,择校必看

2019年考研招生工作至此已基本结束,已经录取的小伙伴们也已经开始了新的计划。同时,2020年考研也进入了重要的复习阶段。今天就来分析一下,2020考研,历史学方向的最新院校情况。一般分为四类:(1)统考院校(2)自主命题(同时考察中国史世界史院校)(3)自主命题(中国史与世界史分开考)(4)自主命题(按研究方向命题)(1)统考院校(36所)安徽财经大学安徽大学北方民族大学重庆大学大连大学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师范大学贵州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河南大学湖北大学(中国史)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江汉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宁波大学宁夏大学青海师范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师范大学温州大学武汉大学西藏民族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师范大学长江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郑州大学(中国史)中国海洋大学(2)自主命题(同时考察中国史世界史院校、21所)北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复旦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吉首大学辽宁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延安大学长江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民族大学中山大学(3)自主命题(中国史与世界史分开考)(1)中国史(71所)安徽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渤海大学东华大学福建师范大学赣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湖北师范大学湖南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淮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吉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兰州大学聊城大学鲁东大学南昌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齐齐哈尔大学青岛大学青海民族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山西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四川大学苏州大学苏州科技大学太原师范学院天津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湘潭大学信阳师范学院扬州大学云南大学长春师范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央民族大学(2)世界史(46所)安徽师范大学北京大学福建师范大学赣南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湖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侨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吉林大学暨南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兰州大学聊城大学鲁东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山西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上海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四川大学苏州大学苏州科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湘潭大学延边大学云南大学郑州大学中国人民大学(4)自主命题(按研究方向命题)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扬州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在此,祝2020考研学子成功上岸

百年之木

2020年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史学考研招生信息、参考书、报录分析

中国海洋大学是一所海洋和水产学科特色显著、学科门类齐全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2017年9月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学校创建于1924年,历经私立青岛大学、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等办学时期,于1959年发展成为山东海洋学院,1960年被国家确定为全国13所重点综合性大学之一,1988年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2002年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现有文化产业管理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中国现当代文学山东省重点学科;设有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文艺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专门史、历史地理学、文化产业管理、传媒文化、中国学、汉语国际教育等硕士学位授权点;本科专业有汉语言文学、编辑出版学、新闻学、文化产业管理、汉语言(留学生教育)。现有研究生约250 人,本科生约1000 人,留学生约100人。学院还承担着学校大量人文类通识课程和留学生语言课程的教学。一、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史学硕士考试科目(1)所属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研究方向:00不区分研究方向(3)招生人数:8人(不含推免)(4)考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203日语313历史学基础备注:复试按历史地理学、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二级学科,分别笔试历史地理学,中外关系史与中外文化交流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二、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史学复试分数线(近三年)2019年:政治/英语:44,专业课:132,总分:351分2018年:政治/英语:43,专业课:129,总分:315分2017年:政治/英语:45,专业课:135,总分:315分三、参考书目1 《世界史古代史》(上卷) 高等教育 吴于廑 2 《世界史古代史》(下卷) 高等教育 吴于廑 3 《世界史近代史》(上卷) 高等教育 吴于廑 4 《世界史近代史》(下卷) 高等教育 吴于廑 5 《世界史现代史》(上卷) 高等教育 吴于廑 6 《世界史现代史》(下卷) 高等教育 吴于廑 7 《中国古代史》(上册) 福建人民 朱绍侯 8 《中国古代史》(下册) 福建人民 朱绍侯 9 《中国近代史》(第四版) 中华书局 李侃 10《中国现代史》(上册) 高等教育 王桧林 11《中国现代史》(下册) 高等教育 王桧林备注:历史学统考教育部没有指定教材,通用的考研教材是各辅导班根据自己的经验列出来的有两个版本。一个是11本,一个是北师大版本。相比较而言,北师大好一点,编的比较新,适合跨专业备考。下面是北师大版本:1. 《中国古代史》(上册),晁福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 《中国古代史》(下册),宁欣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3. 《中国近代史》,郑师渠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4. 《中国现代史》,王桧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5. 《中国当代史》,郭大钧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6. 《世界上古史》,周启迪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7. 《世界中古史》,孔祥民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8. 《世界近代史》,刘宗绪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9. 《世界现代史》,张建华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在选择学校之前还是需要考虑几件事情,一起来看下吧。 一、思索一旦我们决定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那么我们应该选择申请志愿考试。这是我们所有人都应该考虑的第一个问题,因为我们不应该没有准备就打一场战争。所以研究生入学考试前充分准备和学习自己的选择,是成功的必要保证。首先,在你报考之前,你必须考虑以下几个问题:1、您最喜欢哪个学院或研究机构?2、有为了一所学校不惜一切的决心吗?如果你在第一年不及格,你会一直有足够的力量一直通过考试为止吗?3.你认为你的实力能使你在批准的期限内(比如说三年)通过考试吗?如果你对自己没有信心,或者是理性一点的,报考一个相对简单的大学,或者只是做不好的事情。要知道研究生学习的成本很大,而不是高估自己,鸡蛋打石头,最好冷静下来,找到一份好工作。 二、学校类型全国有许多大学,有许多专业。全国的大学有“211工程大学、985工程大学、重点大学等”。有些大学注重于研究,有些大学注重于教学,有些大学注重综合性大学。你自己所报考的什么类型的学校?这些是需要在报考前需要明确的。 三、学校地理位置与家庭因素当学生们在报考研究生考试的时候,还是需要考虑的是清楚学校所处的位置,还是需要考虑到家庭因素的。学校在南部,或这在北部;在内陆,或在沿海。这些都可以根据将来的学习和毕业的去向来考虑的。在本科的时候,许多学生仍然还是懵懵懂懂的,对这些问题没有太多的思考。但是这一次机会,可以让学生们充分考虑到许多的因素,或者结合自己的兴趣。 四、学校专业研究能力考生在确定考研专业时,需要考虑该专业哪个学校的科研能力较强,学校科研经费、基础设施等这些问题比较完整。因为这些问题直接决定了考生入学后的生活和学习,以及毕业后的就业问题的联系。在选择专业的时候,要详细了解下未来的就业的情况,毕竟我们考研最重要的还是为了就业。不要盲目选择热门行业,要了解就业情况等,还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的。 五、注意的问题在选择一所学校时,必须注意各个学校各专业的历年招生情况(包括招生人数和录取人数),必须看清入学考试前的现状。从进入90年代以来,考研逐年升温,考生比例逐年上升,特别是一些名校的一些热门专业。也就是说,竞争相当激烈。可还是有些人还是不顾这样的严峻的事实的,盲目的报考名校,结果呢?十之八九的分数是低于羞于告人的地步了,从那以后,就再也不去想研究生的考试了!这种心态可以说是极端的,我们都要根据自己的实力和情况,按自己的能力去做。 六、考生的类型非常重要统一考试考生类别分为两个类别分别为统招本科、同等学历,具有同等学历的考生有更多的要求。在专业方面,大多数学校要求具有同等资格的考生不能申请跨专业报考。

怵然为戒

广西民族大学学科历史考研丨考试科目、参考书、研招人数全解析

#广西文都,懂广西考研,更懂你!#随着国家对教育的不断重视,各学科教学工作培养也能为社会所关注的问题。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历史专业的就业前景也将随之得到发展。学科教学(历史)的研究生毕业后可前往中学从事历史科目相关的教学、调研工作,其中最主要从事的岗位是中学历史教师。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康康广西民族大学的学科教育(历史)考研情况吧!001 基础概况学科教学(历史)专业所在的学院是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该学院成立于2003年7月。学院现设有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3个系,拥有民族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历史学(自治区级优质专业)、社会学、社会工作与人类学5个本科专业,学科教学(历史)、文物与博物馆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民族学、中国史2个一级学科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002 考试科目初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33教育综合/843历史学基础(自命题)复试科目:历史教学论(笔试)/外语听说测试/综合面试003 专业课参考书目333教育综合:1. 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2. 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3. 王炳照等著:《简明中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4. 张斌贤主编,王晨副主编:《外国教育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5. 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6. 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843历史学基础(自命题):1. 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上下册),福建人民出版社2.《中国近代史》编写组:《中国近代史》,高教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3.《中国近代史》编写组:《中国近代史》,高教出版社、人民出版社4.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世界古代史》编写组:《世界古代史》(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 6.《世界现代史》编写组:《世界现代史》(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 004 招生人数2018考研:17人2019考研:18人2020考研:18人(拟招)五.录取情况分析参考2019考研的复试名单和录取名单,来简要分析它的情况。以下是2019考研学科历史的复试名单:可以看到在2019考研中,学科历史是很多调剂名额的,一志愿报考过线的人数极少,调剂的考生较多,因为学科历史在广西区内相对其他学科教学类专业而言,并不是非常热门的专业,在2019考研中有大量的调剂名额,成绩过了国家线就可以申请调剂了,进入复试的人数一共是32人。以下是2019考研学科历史专业的录取名单:学科历史最后的录取人数是18人,由此可知学科历史的复试差额比是1:1.8,从录取名单中,可以看到一志愿报考的2人均被录取了,对于考生而言,即使初试成绩不是很高,通过在复试中良好地发挥,最后总成绩也提升上去了。广西民大在复试的时候是非常重视学生的综合面试表现的,如何在复试当中给考官留下良好印象,获取优异成绩,这是需要考生在前期就做好最足的功课。广西文都教育,扎根广西多年,对广西高校的考研初试/复试情况是最熟悉的,无论是初试还是复试,能给考生提供最实质的辅导和帮助,确保考生一战成硕,研海上岸!前段时间,广西民大也公布了2020考研一志愿报考生进入复试的名单,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与2019考研对比,可以看到在2020考研中,一志愿报考民大学科历史的人数明显增多了,而且,其中还不乏高分考生,可见在今年留给调剂生的录取名额不会很多了。21考研想要报考学科历史的考生,最好把目标分数定在350左右,才能最大把握地拿到复试入场券!结语:2021/2022考研的考生,要尽早开展复习,不要一等再等,错过在大学期间提升学历的最后机会。在时间面前,人人平等,岁月很残酷,它不会对任何人手下留情,总有一些年轻人喜欢沉浸在岁月静好和现世安稳中,然而,机会从来不会垂青躺在“舒适区”的人,想要成长,就要不断奔跑,不断挑战自己,改变自己,这样人生才有更多可能,更多选择。如果在考研上存在问题,可以直接私 信我们!也可以到我们广西文都各地分校当地直接进行面对面了解!(公众号ID:南宁文都考研,桂林文都考研;深耕本土多年,懂广西考研,更懂你!)更多广西考研资讯:广西民族大学考研丨化学工程与技术考研参考书、初复试难度分析广西民族大学汉语国际教育考研就业前景、初复试难度、科目解析广西大学MBA考研报考难度、考试科目、招生情况、复试情况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