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这个过程非常漫长困难,但对每一个真正用心经历的人来说或许是一次重生。我希望自己的经历能带给你们一些有用的帮助。预备阶段:一、关于考哪个学校,选择哪个专业我建议你认真衡量,去想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未来就业机会和前景,还是生活环境,或者一个硕士的学历,考研是人生一个很好的机遇和向上的平台,他对人生不能说有决定性作用,但确实有着重要意义,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才能为以后的生活多积攒一些努力,所以一定要知道自己考研的真正目标是什么,再来选择地区、学校、专业。二、确定了学校和专业之后,一定要广泛的搜集学校信息,从报录比到分数线,最好能够看到学校真题,这样你可以大概知道这个学校的考试题是否适合你的思维,对你来说是不是更容易回答,报录信息,分数线等等网上都可以找到。三、通过自己意愿和搜集到的信息确定自己报考的专业后,一定要从厦大官网上找考研参考书目,如果学有余力的同学也可以参考下其它相关书籍。备考阶段:第一阶段:我大概是在17年十月就开始进行一轮复习,第一轮复习主要是看书,了解书有多少章节,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以《中国文学史》为例子,每一章又都会有小标题,在第一轮看的时候一定要留意小标题,小标题对于提示本章主要内容有很大作用,对每章主要内容有了大致了解后,在看到后面内容时会联想到之前内容,知识更容易衔接,对后期背书有很大帮助。第二阶段:18年四月开始就已经开始背书。《中国古代史》:是直接背了配套的辅导书,但要注意的是《中国文学史》一共有八编,每一编都会有绪论,绪论一定要背,近几年来厦大常从绪论里出题,13年出过文学与经学双向互动、魏晋南北朝发展历程;14年明代俗文学发展与文学特性认识的变化;18年宋词兴盛原因。除此之外《中国文学史》里的小标题一定!要注意,很多时候厦大的题目都倾向于用小标题直接作考题,不过虽然文学史内容多,但厦大不必重点,一定要好好研究真题,近年考过的真题可能不会考,但是考过的人物、时代、或者与以往考题有相似之处的知识点会考,仔细分析真题会发现考试的偏重点,比如人物、作品艺术成就或价值、文学作品等,也会发现朝代里,汉、唐、宋、明考过的题目很多,也很少会连着考一个朝代,但也有例外,比如去年和今年都考了宋朝。现当代文学:现代文学考题又难又偏,有一点不方便的就是现当代文学没有小标题作提示,所以要自己把握内容和重点。现当代文学建议同时参照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可以弥补一下朱栋霖版现当代文学史中遗漏的内容,此外个人认为对现当代文学的把握,最主要还是要依据真题,根据真题分析现当代文学史中最重主要的内容,如对比真题会发现鲁迅先生一直是考试重点、小说相对于其他文学体裁而言也更受重视,新感觉派小说、新历史小说等等都格外重要。外国文学史:外国文学的题目经常出人意料,比如今年简答题就是“垮掉的一代”,对于外国文学史的复习要比任何一个科目都要细致,每一个细小的细节都可能变成考题。可以参考真题猜测考试的重点时代,流派和内容,但一定不要侥幸,一定要细致复习。对于真题的分析,可以给予参考的如对比真题会发现,近年考试开始重视文学流派,如今年考了浪漫主义文学,之前考了批判现实主义,俄国文学、苏联文学、20世纪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也经常被用来考试如《第二十二条军规》、“垮掉的一代”、《等待戈多》等。友情提示一点,鉴于厦大喜欢从0几年的题目里出题,莎士比亚在0几年多次考过,而现在好多年没有考过所以可以给予一定关注。语言学:跟其他语言学专业比,701的语言类题目更常出一些能作为论述题的大知识点,考点也更加基础,《现代汉语》参照真题我重点看了上册,其中词汇、文字考的频率更高,《语言学概论》对照着辅导书和从学姐那里买来的题库背了背,只有最后一章做了笔记。而《古代汉语》对应的翻译其实没有那么难,保持翻译的敏感度就好,也可以休息的时候用《太平广记》一类的书练练手感。802《文学理论》:先看了一遍,当然只是看根本就不够,要弄清楚每一章节内容,有的时候一章就可以出成一道题,此外课后题也要给予重视,课后题中的名词解释,问答都可能在考试中原题出现。文学理论我建议自己要看一遍弄清每一章逻辑关系,然后根据课后题尝试自己梳理笔记,这样再次与学姐笔记或者其它辅导书对比时,既可以补充自己的笔记,也不至于在没有把知识点变成自己语言习惯的情况下,机械的背诵别人的笔记。对于真题,文学理论经常会出相似的或者几年之前出过的知识点,而最后80分的文学评论我是听了学姐卖的文学评论课程,对于文学评论的立题和评论方式也有一定启发,除此之外也可以多看些文学评论类的杂志,或者平时限时练练手。近些年来厦大的文学评论开始偏重于散文、随笔类,如今年叔本华美学随笔《论文学》、之前的《忠义水浒传序》等美学:美学太难看懂,是直接买了学姐笔记来背,同时也看了易中天的《破门而入》帮助理解。总体来说美学的题基本上都考的是重要人物或者重要观点如亚里士多德、柏拉图、黑格尔都是重点,具体的可以参照真题来决定复习的重点。第三阶段11月---12月这一个阶段分析了厦大考试的重点与出题规律外,我只进行了一次模拟考试来练习掌控时间,和答题技巧,之后主要还是背书,只不过背书开始有了侧重点,【有一点要注意哦!虽然猜到考过的题再考的几率很小,但我还是会背!也还会背其它不像重点的知识点,只不过不再是强求精准!】这一时期背书我通常是背一个朝代或者时代,然后第二天复习前一天内容并重新再背新内容。11月-12月具体时间安排是:7:00-8:00:古代文学(昨天朝代+今天)8:00-9:00:现当代(昨天时代+今天)9.00--10.00外国文学(昨天两个时代+今天)11.00-12.00文学理论(昨天三章+今天三章)13.30--14.00美学14.00---17.00英语17.00--19.00政治19.00--20.00语言20.00--21.00复习到了后期基本就是古代文学一次性过两个朝代,现当代两个时代,文学理论五章等等。最最最最重要:1、每个人的记忆力和习惯不一样,所以时间要根据自己习惯调整哦2、每一门课程都要踏踏实实背书,不要自己押题,分析真题和押题是不一样的,分析真题只是为了确定哪个重点背,而不是哪个不用背~~对于真题的分析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在的分析只能作为参考,一定要好好背书,自己琢磨!3、考研都很难,但一定保持好的心态,慌了,累了就休息休息,不要强迫自己,这样大脑可能会拒绝学习的。公共课:我公共课考的并不好,所以也不敢怎么传经验,但是考虫的课可以考虑,肖秀荣的“圣经”就不用多说了。考研很累,我很幸运自己有足够的动机,也非常感激有一个能和我一起考研的伙伴,如果没有她的鼓励和陪伴我想我的考研之路会非常难熬,我希望每一个考研的小伙伴都能成功,也祝愿每一个我身边的考研人能一帆风顺。
四川大学中文系从2019年(2020届)考研开始改革,改考大综合,考试科目从原本的635和914变为635和915。915中国语言文学这一科目的考试范围具体可以在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的官网上查看,这一科目涵盖了中文系本科所有专业课的内容。范围的扩大自然给复习带来了难度,仅从复习量上来看学习任务就远重于从前,且四川大学作为双一流高校,中文系的实力也在全国前五的水平,再加上中文系招生人数比起其他同水平院校稍多,报考人数自然也很多。据说2020届考研全国有四万人报考四川大学,考研难度可想而知。1.考研外语1)考研日语因为我在大学期间自学了日语,所以考研时选择了203公共日语。考前准备期间我搜索了一些与考研日语相关的资料,我发现在网上各种资讯中比较普遍的一个回答是:考研日语的难度在N2—N1之间。而根据我的亲身感受,我认为考研日语的难度跟N1差不多,而不是N2—N1之间。这个难度指的不是单纯题目的难度,而是范围、知识上的难度。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同一张考卷上有一个N1才学过的知识点反复出现了好几次,基础知识部分中出现过,阅读题中出现过,翻译题里也出现过,如果只是像其他人所说的,N2—N1的水平就足够的话,怎么能应付多次出现的这个知识点呢?就算是学够了N1的知识点,也不一定全都能记住,有时候学过的知识,忘记了,在考场上再见到也就像新的一样,更不要说学完了N2就去考的了。考研日语203包括基础知识、阅读理解、翻译(日译中)和作文四道大题。基础知识一共有20道题,个人认为13—20题较简单,可能令人纠结和困惑的是1—12题。1—12题是选择一个选项去填长篇文章中的空,可能会考助词的用法,可能会考动词的变形,考查得较为琐碎,考查的范围也较广,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困难,虽然都是基础知识,但有时越是基础越是容易混淆,个人推荐用书是备战日本语能力考时会用到的新完全系列的文法书,这套书后面文法形式整理部分会对这道大题有很大帮助。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作文。如果说其它题目是考查你对知识的掌握,那么作文考查的是对知识的运用,这是最难的。我们可能读得很顺畅,从日文翻译到中文也很顺畅,但下笔去写东西是很困难的。针对作文最好的办法就是在熟练掌握单词文法的基础上多多写作,而掌握知识最好的方法就是去运用知识,两者互相促进,实际上可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2)考研英语在不确定选择考研英语还是考研日语的时候我也准备过考研英语,总体来说考研英语难度较大,但从小到大的考试经验告诉我,无论是什么样的英语考试,最重要的永远都是词汇量,去问100个人,99个人都会告诉你去背单词,这是万变不离其宗的东西。如果不喜欢干巴巴地背单词,建议多做阅读题,遇到不认识、不确定的词就圈出来,做完之后查词典,查完了再背,这样循序渐进地背诵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考研英语推荐张剑的黄皮书,在词汇方面也可以使用考研英语红宝书系列。2.考研政治考研政治由于现在有很多专门做这方面课程的老师,比如新祥旭,复习进度和用书之类都可以跟着老师的脚步走,在这里简单分享一些我个人的亲身体会。第一点就是做题技巧有时候更为重要,如果高中时是文科生,在知识掌握和领悟方面可能会优于高中时学理科的同学,但也容易受高中时做题思维的限制,我们要知道考研政治的做题思路跟我们高考文综是有很大不同的,关于这一点要通过多多做题去体会,有的机构、老师在这方面也会有讲解,注意一定要认真听这一方面的内容,切忌埋头背书,不要认为把书背好就能把题做好,背书当然很重要,但也要掌握技巧,才能自如应对考试。另外一点就是要有条理,有框架,简单来说就是要知道自己在学的是什么,这句话并不是废话,因为真的有很多人就是稀里糊涂的。3.专业课1)915中国语言文学川大从2020届开始改考大综合,改动的就是这门915,考试范围扩大了,复习起来可能会有下不了手的感觉,所以建议大家在新祥旭报个一对一的辅导班由直系学长学姐带你,会轻松很多。但在这里我最想说的就是不要抱侥幸心理,考试中没有所谓重点,什么都有可能考,什么都可能是重点。任务繁重,虽然在复习的时候应该有所偏重,但我认为应该尽量把所有内容都至少过一遍,有的如果实在记不住了,留点印象也是好的,毕竟考试不完全是平时努力,还有临场发挥的部分,如果平常学得到位,有的题还是能写上几行的,毕竟我们考的是语言、文学,这些知识都不是固定、僵硬的,而是灵活的,并且是互相贯通的,这种心态我们也要应用在平常的复习之中。也许有的人面对如此之广的考试范围会感到头痛不解,但我认为所有考查到的知识都是必要的,如果你没有认识到这一点,那么我认为你还是不适合继续走求学的道路,尤其是中文系。在这里多提一句语言学的复习。个人认为语言学、现代汉语的内容是最简单、也是最有趣味性的,但它同时也有很琐碎的一面,有的概念你可能很难分清,最开始你可能觉得自己学明白了,但转眼你又困惑了,在这里我想提醒各位,语言学它是建立在日常生活的基础之上的,遇到困难要多给自己举例,况且参考书上本身就有大量例证,好好利用并认真体会,在生活中也要对各种语言现象保持高度的注意,这并不会给你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负担,而且这种敏感是你作为一个中文系学生本身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我相信大部分中文系本科生在学现代汉语的时候都应该是最轻松也是最愉快的,首先是因为它与你日常生活相关,你会想“怪不得……”;其次它也可能会打破你原有的认知,你又会想“原来……”“居然……”;另外,它还能够给你提供更多看事情的角度,不过具体的需要你自己去体会。915主要会用到的参考书较多,在这里按照学科分类介绍:首先是中国现代文学,建议使用钱理群、温儒敏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中国当代文学,建议使用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古代文学建议使用章培恒、骆玉明的《中国文学史》,搭配川大本科所使用的教材《中国文学》四本书(刘黎明)。语言学和现代汉语我使用的都是川大的教材,《现代汉语》和《语言学概论》,同时也可以参考黄伯荣、廖旭东的《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推荐使用王力《古代汉语》;比较文学使用曹顺庆《比较文学》;外国文学建议使用川大教材《外国文学》、郑克鲁《外国文学史》、龚翰熊《欧洲小说史》。另外,对于中国语言文学来说,参考书固然重要,但也离不开平时的积累和阅读。脱离自己的认识,只谈书本上的内容,就会使答案看起来过于空泛或过于机械,缺乏灵魂,而答案只有与自己的认识、评价相结合,与原典相结合,才会显得丰满和充实。2)635文学评论写作635文学评论写作和往年一样,没有什么变化。主要的题型是填空题、名词解释题、论述题、文学评论写作,还有一道是古文翻译题,会给一段古文让你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说出其中蕴含的观点和理论。主要的参考书是阎嘉《文学理论基础》,《现代西方批评理论》也可以作参考使用。后一本书是主要理论家的生平、作品和原典选读,《文学理论基础》每一章节的最后也有大量的原典选读。个人认为原典选读的意义在于更准确、更具体地认识理论本身,如果说章节里的内容是一个框架,对原典的阅读就是充实、细化这个框架的过程,你需要借助原典选读去更好地理解章节中提及的理论。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论述题部分,有时会考到与当今社会文化现象有关的内容,关于这一点,我认为在吃透书上理论的同时,也需要对身边的现象多加注意,一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二则在答题时也不会使答案显得太过笼统和空泛。以上内容不仅是一些方法上的建议,也为各位提供一种心态上的参考,希望能对各位有所帮助。(本文来源新祥旭考研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众所周知,随着各大院校的扩招,每年报考人数的增长,让考研成为了越来越热门的话题。今天咱们一起聊一聊考研应该准备哪些资料。一、考试科目专业:045300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课初试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54汉语基础④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专业:050101文艺学、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50103汉语言文字学、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050105中国古代文学、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05010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③618语言学综合(含古代汉语、现代汉语)④830文学综合(含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理论)二、参考书目关于参考书目重要性小编在这里就不过多的做讲解了,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过为了帮大家节省时间,小编整理了各个专业所指定的参考教材。推荐参考书目:《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6月,增订五版)。《中国文化要略》,程裕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胡文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刘珣,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文学史》(第三版),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中国文学作品选注》,袁行霈主编,中华书局2007年版。《外国文学史·欧美卷》,朱维之等,南开大学版社2014年第五版。《文学理论》,鲁枢元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三、历年真题我们可以根据历年真题,找到报考学校的命题规律、题型考点、分值分布、难易程度、重点章节、重要知识点等,从而使我们的复习备考更具有针对性和侧重点,提高复习备考效率。郑大考研日日帮为大家准备了以下历年真题: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研真题、354汉语基础考研真题、830文学综合考研真题、618语言学综合考研真题。通过真题,可以让我们了解到知识点掌握的情况,哪些知识点是自己的薄弱环节,哪些知识点是易考点,命题人的出题思路等等。有利于让我们针对性的去加强知识点的巩固,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更好地、系统地、有效地展开复习!通过做真题,可以预测考试范围并锻炼我们的做题节奏,提高我们的应试心态,能够让我们以最好的状态来迎接考试!四、考研笔记由于考研书目比较多,考研笔记也是我们研途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笔记是一个不断补充的过程,它不是一遍就可以完成的。通过不断的整合,可以形成自己的框架和知识系统,也是为最终答题做准备。郑大考研日日帮为大家准备了:语言学纲要2022 考研重难点笔记、古代汉语2022 考研重难点笔记、现代汉语2022 考研重难点笔记、中国当代文学2022 考研重难点笔记、外国文学史2022 考研重难点笔记9、文学理论2022 考研重难点笔记、中国文学史2022 考研重难点笔记、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2022 考研重难点笔记、汉硕《中国文化要略》2022考研重难点笔记、汉硕《跨文化交际学》2022考研重难点笔记、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复习笔记、汉硕《现代汉语》2022考研重难点笔记、汉硕《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2022考研重难点笔记、汉硕《古代汉语》2022考研重难点笔记那么考研笔记在我们考研的路上有什么作用呢?第一:梳理复习思路。第二:,帮助我们把不理解并且需要重点强化的知识点记录下来,从而有利于我们快速掌握重点知识。第三:可以使我们的复习资料变得越来越少,越来越薄。节省我们的复习时间。五、题库和课后习题做题是考研复习的重要过程,只有不断的做题,我们才可以更好的查漏补缺。在做题的过程中,可以让我们开拓思路。只有做的题多了,我们的思路才会逐步开拓,不至于一做题,就感觉到无从下手。做题还可以提高解题速度。简单的说就是熟能生巧。做的题多了,我们的正确率也会跟着提高。做题能够让我们的大脑一直处在在线状态,俗话说三天不练手生,三天不念口生,就是这个道理。做的题多了,有助于我们把握好做题的节奏,不至于在考试的过程中钻牛角尖,因小失大!郑大考研日日帮为大家准备了:王力《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考研精编章节题库、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考研精编章节题库、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6版)考研精编章节题库、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考研精编章节题库、朱维之《外国文学史(欧美卷)》(第5版)考研精编章节题库、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研精编章节题库、袁行霈《中国文学史》考研精编章节题库、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6版)考研精编章节题库、王力《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考研精编章节题库、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考研精编章节题库。课后习题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习题,同时课后习题也是各级各类试题的发源地。因为课后习题是专门为检验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程度而设计的。所以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忽略了课后习题哦。
面对考不考研这个问题,学长也是思考了很久,经过漫漫一年的修炼,对于考不考研这个问题我也想得更加透彻吧!面临着放寒假,越来越多的学弟学妹们来问我要不要考研,考研该如何选择学校,考研又该怎么准备。2019届已经考完,2020届确实要开始了。那么面对考不考研这个问题,学长今天就对它做出细致的解答。第一、考研是一个很好的提升学历的机会大家应该都知道,在如今的社会,学历就像一块敲门砖,没有足够高的学历,你根本没机会去触碰。就比如说,你考公务员,学历高的同学一定比学历低的同学升迁地更快,进企业时,HR首先就是根据学历来做第一轮地筛选,记得曾经有一则报道,某个大公司的HR,对于非985学历的简历基本看都不看就扔进垃圾桶。如果你的本科并未很好的985学校,那么考研可以让你更加接近这个目标,考研的竞争其实是远远低于高考的,曾经你望而却步的学校,也许可以通过考研稍微努力一下就够着了。现在社会对于学历的要求可以说是越来越高,如果你去做一些大家都能做的工作,那么确实不需要学历,但是你要是想要在某一行业有所建树,想要当领导,那么你的学历就尤为重要。很多人会说,我叔叔是某企业的领导,而他只是一个大专学历,你别说,那时候的大专可也是高学历。曾经听别人讲过一个真实的例子,有个人在某国有企业任职,那个企业产出效益很好,因此福利也很好,该公司的职工子女都能毕业包分配,但是大专需要到响应地本科学校进修两年;如果是本科毕业,那么就是毕业包分配;如果是研究生学历,那么三年内必升职。由此可见,在当前中国的形势下,学历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你不能规避它所带来的效应。第二、考研是一个很好的换专业的机会其实有很多人很有学文科的天赋,却莫名其妙爱高中时因为说更好考大学,更好就业而选择了理科,也有很多人在高考选专业时根本啥都不懂,随意选了一些名字好听的专业。学长那时候也不知道有什么专业,自己喜欢什么专业,最后因为自己高中时化学比较好一点选择了化学,最后因为材料化学名字比较好听就选择了材料化学。直到现在我才发现,学化学的人都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在工作,稍有不慎那就得一命呜呼。而且化学是传统行业,市场趋于稳定,化工企业也都在偏僻得工业园区。然而这些东西过去我都是不知道的,如果我知道,我肯定不选什么材料化学。只是自己文科也不咋地,也不敢换,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但是我上一届有个直系学长,爱好文学,通过考研直接考上了武汉大学中文系,想想也是很厉害了,从今以后就能和自己喜欢的东西打交道,那也算是人生得一大幸福之事吧。但是,一定要记住的一点就是理科转文科比较容易,文科转理科就算是兴趣再高,那基本上也会失败吧!第三、考研是一个很好的换学校得机会从一个比较差的学校换到一个比较好的学校这是每一个考研人的动机之一,也许是高考没考好,也许是仅仅为了那个名校梦。一般来说,考研人都不会选择考本校,因为都希望自己考的学校能够更加好一些,不然对于他们来说考研就没什么意义了,而那些考本校的那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平常没有好好学习,对于考更好的学校没有信心,而考自己学校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一个好的学校其实就是我们个人的名片,这对我们将来的就业起着很大的作用,让我们接触的层次也很不一样。有一个很明显的就是在招聘会上,如果你的学校很好,那么就会有很多世界500强来你们学校校招,但是如果你们学校不怎么样,那么来的肯定是一些小企业。所以说从一个差一点的学校换成一个好学校是人生的一大飞跃,同时考研相对于高考来说简单太多了,曾经记得我们一个老师说过,你考研只要付出你高考三分之一得努力那么你就一定能考上,经过学长的体验,虽说考研也苦,但那句话是绝对没错的,因为你高考需要努力三年,但是考研你能努力一年就可以了。第四、考研是一个拓展人脉得地方不知你是否听说过一句话:“你所处得圈子就决定了你的高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圈子,有大有小,只是圈子的层次不同。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你初中毕业后没有继续读书,然后出去工厂打工,那么你的圈子就是初中那一群人;如果你上了高中,你又会认识一大群人,他们将来会在各个大学;你上了大学之后,你又会认识一大群人,他们将来会在各个岗位。我有一个很深刻的感受,那就是高中毕业后来到大学,你会发现你的高中同学遍及全省甚至全国,说到哪都好像可以想到有同学在,而我如果毕业后,那么估计会有很多同学在各个高中教书,也就是说我目前的圈子基本还在教师的圈子,而我考研后,圈子又将不一样,因为我将会有一群研究生学历的同学。你读完一个大学你会发现,你新认识的人在大一最多,在大二少一些,到大三更少,到了大四基本没有认识新的朋友。其实人都是一样,你想要拓展人脉,你必须不断走到新的地方,这样你认识的人就会越来越多。有人可能会说,认识人多有什么用,别人又不会帮你,但是你一定要知道,除了你父母没有水会全心全意为你着想,只要你有足够的价值,同时你认识的人多,其实很多人都愿意为你服务。学长觉得考研人主要是这4个动机,这也是考研的意义,面对已经决定考研的同学,一定要坚定自己的信念,走到最后,笑到最后的那就是胜利者。而面对不想考研的同学也要明白自己将来要干什么,为自己的梦想每天前进一点点。多选|你是因为什么而决定要考研的呢?提升学历换专业换学校拓展人脉打开百度APP进行投票
在考研中,最让人头疼的是那些文学性大题,无论是分析、名词解释还是简答,如果背过还好,没背过,基本上就要凉凉的节奏了,因为一道分析题的分值是20分,丢掉一个还拿什么考呢?但是每年的文学考研题中都会出一两道不在"编内“的题,这该怎么办呢?别急,北大中文系422分学姐说,即便是遇到没背过的大题,但只要掌握以下几个技巧,一样能够得分,下面我就将技巧分享给你,希望对你有用。因为每道题的问法不一样,答题方法也不一样,我们以这道2018年某师范大学古代文学考研题为例进行回答。问题:鲁迅曾经评论《红楼梦》是在思想和写法上都冲破了以往的才子佳人小说,试谈谈你的理解。首先,我们从问题中得知,这道题主要回答的是《红楼梦》在思想和写作手法上与传统的才子佳人小说的不同,那么,我们应该先回忆一下,传统才子佳人小说在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上的特点是什么。如果不知道的话,这里就用到了联想法。可以联想一下古代的那些有名的才子佳人小说,比如《西厢记》、《倩女幽魂》等,这些小说在内容上,只是简单的描述了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在写作上,除了语言优美,生动形象,也没有太多出奇之处。知道了传统才子佳人的特点之后,要回答的是《红楼梦》与它们有什么不同,那么此时此刻,就要回忆《红楼梦》在思想内容与写作手法上的特点,如果记得的话,将这些点清晰的列在草稿上。不记得的话,照样使用联想法回忆。第一,先从《红楼梦》的性质进行回忆,大家都知道《红楼梦》是一部批判封建社会的小说,这在性质上就与传统的才子佳人小说不一样。第二,再从《红楼梦》的内容上进行回忆,《红楼梦》不仅讲述了才子佳人之间的爱情,还有阶级、官僚、建筑、饮食、医药、民俗等方面的详细描写,这是传统才子佳人小说也不能比的。第三,《红楼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栩栩如生,看完就让人忘不掉,性格十分的鲜明,像泼辣的王熙凤,睿智的探春,圆滑的宝钗等,这种写作手法比传统小说也更胜一筹。第四,《红楼梦》有众多的心理描写,像林黛玉写《秋风秋雨词》的时候,宝钗偷听小红和坠儿说话的时候,这些也是才子佳人小说没有。第五,《红楼梦》中有很多地方都暗示着人物的结局,除了判词,它们元宵节所作的谜语谜底也都是,这在传统才子佳人小说中也是没有的。这样,一一对比下来,就知道《红楼梦》在思想和写法上与以往的才子佳人小说不同的地方。此外,还要告诉你的是,虽然题面上说的是,从内容、写作两大方面来说,但是内容上又可以分为好几个小点,所以在答题的时候一定要标好序号,做到简约明了。
近几年来,由于本科扩招严重,学历贬值,就业局势也不容乐观,再加上国家出台了许多考研政策,中国的考研人数迅速增多,2017年全国研究生报名人数达到201万人,网上曾经预测2018年的考研报名人数会达到400万人,而今年实际人数也达到了惊人的238万人,增长了37万人。如此大的一股“考研热”,也让许多同学在刚进大学时,便立下了我也要考研的誓言。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专业,都适合考研的。每个专业的社会定向都不同,三年的专业进修关于自己的人生规划是否值得,我们还得适当考虑一下。一、汉语言文学专业简单来讲,就是中文系。有很多同学选择这个专业,是喜欢热爱文学喜欢写作,或许抱着想当作家的期望。本科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了解的只是文学的基础知识,对于写作能力也不能有很大提升。因为专业的原因,考研之后的稳定的就业方向也没有很多,四年的就业时间如果不是有具体要从事的行业,比如高中教师、公务员等,要求研究生学历,关于以后的职业规划可能要多加思考一下。二、新闻传播专业随着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新闻传播专业其实是一直以来比较热门的专业,就业前景也比较好。众所周知,新闻学是一个更加注重实际操作的学科。关于行业内灵敏的嗅觉对于一个新闻人来说相反是特别重要的事情。这些能力更多的则是通过实践锻炼出来,养成思维习惯。三、英语专业英语专业在十几年前是大热专业,那时英语人才比较缺少,会讲的英语的专业生就特别“金贵”。而现在由于英语的普及化,更多的是回归了英语本身,仅仅作为一门语言存在。和汉语言文学专业一样,如果以后当英语老师,学历有要求,可以报考。四、软件工程专业软件工程专业更多是需要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在公司中学习到的是更针对性的工作经验。如果要考研,三年之后出来工作,自己的上司就和自己一样大这是常有的事情。在写编程方面,一个本科生超过研究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五、音乐表演专业音乐表演是一门艺术类专业,有人说这是一个吃青春饭的工作,当年纪比较大了,在行业中会比较吃力。许多高校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难的情况,一年一年新的血液注入,很难保持。确实,只看学历的话,在工作相同时间后,硕士学历确实会比本科学历薪水更高一些,比如2016年广东省毕业研究生的平均月薪为6223元,本科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为3726元,研究生薪资要远高于本科生。但是一个好的就业专业,本科生的薪水就可以轻轻松松超越一些硕士生学历的人。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考研,也不是所有的专业也都适合考研。你得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是专业进修,还是更好的大学平台。
1、三跨考生什么都不懂怎么办?Q:天道考研盼盼老师你好,我是三跨考生,想考中文系,可是相关情况什么都不懂,也没有目标学校,不知道怎么准备,英语特别差怎么办,求助!A:避开竞争压力特别大的学校,还是来得及的。现在要多搜集一些关于专业和学校的信息,选择学校要结合自己的基础与学校竞争情况综合考虑,英语不好,要重点复习,必要时可以报一个课程,老师不仅会讲解知识也会将一些复习和答题技巧传授给你,自己摸索会比较慢。2、如何平衡英语和专业课的复习?Q:老师,该怎样平衡英语和专业课的复习呢?感觉英语是一个付出和收获特别不成正比的学科,不知道该从何下手,迷茫。A:英语的分值只有100分,比起专业课的150分来说,确实有些少,但是需要你付出和专业课相同甚至更多的精力,的确会存在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的情况。但是英语过线一样很重要,英语复习占用的时间不会影响到专业课,安心复习合理分配时间即可。
大家好,我是一位大三学姐,如今社会压力很大,很多大学生毕业不是很好找工作,毕竟现在的大公司招人的标准都非常高。有很多在专科大学毕业的学生,都是因为就业问题,无奈只能选择专升本再读几年看看。而一些本科生也是因为就业问题选择考取公务员和考研,尤其是公务员的职位,不管是哪个城市的薪资待遇和职位都相对稳定一些!本期介绍四个专业,高考生也比较容易能报考的上,如果你喜欢这些专业加上本身有优势,考公务员也比较容易,可以考虑看看!1、汉语言文学专业这个专业属于中文系,一般都是文笔好的学生会喜欢报考这个专业,在大学期间大多数时间都是用来吸收文学知识,增强文学功底,到了毕业后很多都是从事行政行业,还有其他很多岗位上也是比较吃香的,比如说:教学工作、行政管理、文案、汉语言研究、文秘、新媒体、记者、广告方面等等,这个专业的学生还是比较容易考上公务员的!2、经济学目前在国家行政之类的机关单位应聘公务员中,有很大一部分招收的都是,经济学专业的毕业生,也是最多需求中的一种。在前几年的比例基本可以达到24%左右,而且你别看这很少听到的专业,毕业后可以就业岗位还很多,比如法律、卫生、管理、财务、税务局都可以,而且银行的证券公司,同样也需要这样相关毕业生。3、法学专业这个专业会比其他专业要背的知识点更多,而且法律知识一点都不能记错。不过不管什么时候,近几年在国内招的公务员中,有很多都是来自法学专业的人才,特别是公安部,司法局,检察院等单位,都需要懂得法律知识的人才,不过因为书籍无味,如果不是特别喜欢,建议不要报考。4、会计学只要有公司、企业的存在,就会有会计的存在。而且每年国家机关的招聘中,也都会有这样的职位招聘,因为会计类的人才需求一般都是10%以上,也是入选率最高的一种专业。不过近几年报会计的人非常多,如果学不精还是挺难竞争的。这4个专业中只有会计是热门专业,其他三个都是比较少人报考的。如果你在大学毕业后想报考公务员,这4个专业可以考虑选择,一旦考上了在竞争公务员方面也会比别的专业考公务员会更加容易一些。不知道小伙伴们是否也有打算考公务员呢?评论区交流一下吧。
暑期已经开始,考研的日程愈发接近,不知道考研er们准备得怎么样呢?今天小苏为大家带来一篇苏州大学文学院,上岸学姐的经验帖,希望能对你们有所启发,继续乘风破浪!1.资料准备和复习专业书要看。因为我不是跨专业,所以参考书目只看了一遍,详细过了一遍那种。有一份儿电子资料是之前准备的时候买的,有点像分学科的知识点总结。现在都有点过时了,因为我买的是之前一年的,现在就之前两年了。资料是一个不断扩充的过程(这点尤其针对公共课),在复习的时候你会通过很多渠道接触到不同的资源,但真正对你有用的资源是那些你到手之后真正去看了做了和分析了的。否则,即使拥有再多的资源,对你来说都等于没有资源。2.有效学习时间我早上起来会想看一点专业课的东西,看个1/2上午的时间,然后就去看一点英语,英语要背的(比如作文)这时可以背一下。然后就吃中午饭了,吃完回去午休,午休起来过后就看一会儿专业课,看一会儿政治——喔,前期下午的时候很长一段时间是听我报的英语公共课,就是下午做英语阅读,做完过后对个答案,再听一下课程讲解。晚上吃完晚饭再去图书馆,基本上都是看专业课的课外作品。因为在图书馆就坐在三楼的一个位置,我要找什么文学类的作品就是当天复习到的、看到的那些重要的,就去找来翻一下。短篇的可以看的就看一下,那种长篇的,像外国文学那种大部头,我都是直接翻的那种,先把他前面的导读看了,导读里面就会有故事的梗概和情节线那些,还有一些理论上面的评论,看了过后后面的内容部分我就翻很快的浏览一下。上面是我个人初试复习时的一个大致状态,但这个其实是因人而异的(大家千万不要盲目模仿)。就是,你坐在那里学习的时候,真正学进去了,可能就会好一点。3.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你可以大致规划一下哪个时间段,就是你那个精神状态,适合学哪一门学科,然后呢,在具体操作的时候那一天,就是看你的情绪状态,你觉得看哪一科,你更能看进去,你就复习哪一个。还是学习状态比较重要,我觉得就是你真的能看进去的话,你哪个时间段学哪个,其实没有特别固定。只不过,前提是大致总体上的时间规划,就是比如说上半月、下半月、几月份儿了,你哪一刻的进度要到哪里?这种大规划你到了那个时间节点就必须完成,不然拖或者堆到后面的话,就会心里面比较有压力。具体到每一天上午或者下午操作的时候,可以自己调试一下。4.根据题型选择复习方式因为我的考试题型偏主观,没有客观题,所以我就没有刻意去背书。背书的话,我觉得主要是名词解释或者简答题那种需要背吧,因为我没有那种题型,所以我就没有背,就是多看,然后还要看一些期刊论文什么的,组织一下自己的语言逻辑和看一下那种期刊上的论文是怎么写的,培养一下思维。但其实不管怎么样,背一下书还是有好处的。最后一个月的时候,我把文学理论那块背了一下,因为文学理论它就有些术语名词,就是你在回答论述题的时候,也可能需要把它那个术语先解释一下。大概最后一个月左右的样子,背了一点点。主要还是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一些术语背了过后,用的时候你能把关键词写上去就可以了,其他的连接的话你自己组织就好了,不用完全照搬的——针对那种主观题的话。5.利用好目录和简纲弄一个简纲,后期的复习你就可以对着那个简纲查漏补缺。看哪些还没掌握再去翻书,掌握了的就不用再去翻书了。还有要多动笔呀(文科的特性),当时我直接用的那个电子版的资料,我是把它在网上打印成了一本一本的,然后直接在那个资料上画的写的。然后那个目录就相当于一个框架吧,我觉得可以对等。6.良好的心态不管是在时间和节奏上,还是在总体规划和具体操作上,都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学得进去的时候就珍惜那个状态,多学一点,学不进去的时候就做点与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关的事情放松调适一下。或者什么都不做也可以,单纯的休息一下。我觉得我在备考过程中心态一直都还挺好,不管是班级事务还是教育实习什么的,或者其他人的言行,对我干扰都不太大。我好像有一点把那些当做“研途的风景”的态度,在重复的复习生活中的一点调味料,所以就会感觉还不错,心态一直没崩。我实在是有点方的时候,就会跟学姐聊聊。她去年考的(目标院校和备考专业一样),没考上,调剂了。但专业课挺好,我就跟她一直保持联系。7.总结我觉得,上面第2点和第3点还挺重要的,具有普适性,每个人都需要,但每个人的答案又不一样。自己觉得有效的,可能别人觉得无效,自己觉得舒适的节奏,可能别人觉得不舒适,这都是因人而异的。只要不欺骗自己就好了。祝大家学有所成!小苏寄语考研是一场勇敢者的游戏,一路上有许多艰难险阻,但若披荆斩棘走完全程,它的馈赠一定会比你想象中还要璀璨!所以各位考研er要继续乘风破浪呀!来源:苏州大学研究生招生 文字:阿丢 图片:网络 编辑:大芥末子
高考考场的一支笔,十八岁夏天的一班火车,把女孩从湖南小城带到北京。那时的她还没意识到这是人生的第一个转折。从此,她与故乡渐远,异乡成了新的故乡。几年后,当她走出校园,才再一次意识到,从学生到社会人,从教室座位到写字楼里的工位,人生是无数转折的叠加,而她终将带着来自小城的执拗和天真,不回头地往前走着……小镇我生长在湖南西部,一个“铁路拖来的城市”。铁路系统给我家带来了所有的生活。十八岁以前,除了旅游,我就没有离开过这个方圆5公里的地方。上学简单得像上台阶——铁一幼(“铁路第一幼儿园”的简称,依此类推)、铁一小、铁一中。学校之间也挨得很近。放学后,大家从校门口走回家,经过菜市场,买几串烧烤,经过小商铺,挑一挑逛一逛,就能在三五成群同学里面,瞥见曾经的校服和未来的校服。毕业以后,我还是喜欢盯着这些校服看,看着看着就仿佛自己也穿上了。早年间,铁路还保留了集体生活遗留下来的风俗——“叫位子”。在那些对上班上学有特殊意义的时刻,比如早上的7点40和8点,中午12点,还有下午2点和5点半,铁轨深处会发出一声嘹亮而悠长的鸣笛。带着时间的命令,白色的汽柱喷涌而出,伸手拧住每个角落的耳朵,足足揪了一分钟才肯作罢。小时候我们都不看表,听到叫位子,就明白到点了。那时候,所有我熟悉的人都生活在“叫位子”的范围里。衣食住行一应俱全,甚至还囊括了一座小巧的森林公园、一个工人文化宫。直到有一天,很久没见到小姑姑,我问奶奶,她说“去广州打工了”。我没有放在心上。我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再也不“叫位子”了。后来我只在电影里听到过这样的声音,老式的蒸汽火车,轧着钢轨呼啸而去。没想到有一天,铁路也带走了我。上学的时候,我语文成绩最好。只有语文,让我摆脱了“做题”的困境,成为一个能够在做题时悠哉游哉,享受文学的人。高三那一年,顺着香菱学诗的路子,我买了本《王右丞集笺注》放在教室,还让爸爸给我买了一套当时觉得卷帙浩繁的“中华经典藏书”,共61册。摆在家里顶天立地的书架中央,很是壮观。当时捧着《诗经》摇头摆尾地读着,懵懂之中体味了音韵之美。十八岁那年,我高考语文拿了全省第一。我像往常一样暗捺住激动,表情依然很矜持,好像在说:没什么大惊小怪,这就是我应得的。倒是爷爷很激动地跑到校门口,为了看我的那一行喜报,盯着头顶上重复滚动的LED灯,站了好久。暑假里,有杂志社编辑在QQ上找我约稿,想让我写点高考心得。聊着聊着,他说自己当年高考也挺厉害的,接着弹出几句话:“大学可能没你想得那么好”“身边优秀的人很多”十八岁的我内心横生一股怒气,这种过来人的语气,是在贬低我的努力。我当时想,这说明他不够努力,不够优秀,才会在一个高中毕业生面前诉苦。我从来没有想过,十八岁离开家的那一天,会是我迁徙的起点。从那一天开始,再也没有办法回到当初一家人天天生活在一起的时光。我以为我只是像上小学、初中、高中一样,上大学。我以为我只是把汽笛声拉大了点,拉响了点,坐一天一夜的火车,穿过大半个中国。我以为像只候鸟一样飞,旅途会把我的家和我梦想中的城市牵在一起。北京我本科在北京念中文系。学校是一所“双非”一本(非985非211语言类学校),但分数线比较高。做这样的选择,是因为我想去北京大学读研。北大几乎是所有人文学科的学子都梦寐以求的地方。上了大学以后,我并没有感到不适应。我喜欢教育体系的延续——我喜欢这个专业,能做得比别人更好。而成绩好就能带给人优越感。除了学业以外,我在校内也做了很多事情,办了两年的人文学院的刊物,做了一年学生会的宣传部长。现在回想起来很有趣,学生会的层级制与社会相似,但又不同。学生会是严格按资历来进行选拔的,大一干事,大二部长,大三会长——这是一套很稳定的层级体系,很难有人能够破格,比如大一当部长。学弟学妹、学长学姐的称呼,本身就已经暗含了地位的高下。在这样一套论资排辈的层级体系里,我称心而安稳。那是2010年代,北京在我眼里是一个非常奇妙的城市,这也是我后来虽然后悔本科没有选择“985、211”的学校,但从不后悔去到北京的原因。我在校外参加了许多具有启蒙意义的文化活动——电影资料馆的放映、女权主义的讨论、污水治理的参观、青年空间的聚会……整座城市散布着形形色色的关注文化与社会的人,大大小小的公共空间非常活跃。我最喜欢的一个地方叫蓬蒿剧场。那是我实习过两次,认识了很多现在仍保持联系的朋友的地方。每当我下地铁,匆匆穿过南锣鼓巷密集的人流,从东棉花胡同一拐弯,眼前就突然空旷。走过中央戏剧学院高耸的灰砖楼,不远处就有一面蓝色的小圆牌在静静地等着你,“蓬蒿剧场”。这是一个容纳了我心中一点理想主义的空间。在一个小小的四合院改造的剧院里,有咖啡馆,有黑匣子,有图书馆,有展厅,最棒的是有一棵槐树冲破了二层露台,四处都是黑瓦楼顶的小四合院,独有这里拥有了一把遮天蔽日的凉伞。图源 微博@蓬蒿剧场在蓬蒿实习的日子里,我接触了很多国内外剧团的戏剧。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法国艺术家,他把普普通通的塑料袋剪成小人的形状,在风扇微风的承托下,扁扁地身体被轻轻吹起,一丝丝地注入了生命。他们一点点地鼓胀起来,尝试着站立,却只能颤颤地匍匐着。当风开始加速的时候,这些彩色的小人忽然腾空,开始轻盈灵动地舞蹈。所有人都会不由自主地发出惊叹。你能想象那种感觉吗?舞动的肢体薄如蝉翼,一呼一吸都怕打乱他们的节奏,他们飘上去又飞下来,细微处如同露珠在草叶尖的颤抖。艺术家撑开一把巨大的伞,满意地看着这些飘浮的精灵。小人们舞动得越来越熟练,艺术家突然变得暴躁不安,他拿起剪刀,捅向这些颤抖的塑料袋,一片片撕碎了它们。全场陷入了莫名的震惊与沉默……这个黑衣男子的创造与杀戮,是上帝,还是人类?这突如其来的狂躁与暴怒,是命运,还是人性?这部剧作叫《牧神午后》,是以同名的德彪西交响乐作为配乐的。图源 lestroiscoups.fr虽然蓬蒿剧场能给我带来精神世界的富足,但实习薪水非常微薄。在民营剧场工作,没办法成为我赖以生存的职业。与此同时,我的内心对进入社会有种逃避和拒斥,也没想好自己未来要做什么。我只是很想继续读书。所以大四的时候,我选择了读研。当然,我还记得自己北京大学的梦想,可我们学校当时保研名额比较少,而且主要是保本校。当我了解到北大的录取人数当中,保研是考研的好几倍,考研的报录比又极低的时候,我放弃了。如果说保研是百米冲刺,考研几乎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我想要确定一个更加可行的目标,于是选择了南京一所985大学。考研的确是一个很磨砺心志的过程。但我一直提醒自己不要为了考试而考试,我需要心领神会,而不是死记硬背。我报考的是现当代文学专业。还记得当时用整个暑假翻看了赵家璧《中国新文学大系》的原本,也在大四上学期认认真真地修完了最后一门“六朝散文”。最后一课是考研前夕,教室里空荡荡的。下课时已是深冬的傍晚,灰白的天空衬得路边的梧桐愈发深沉。几位学生伴着老师走在路上,她问我们准备得怎么样了。我们都说挺紧张的,心里没底。老师说了一句话,让我至今难忘:“如果你们这样的学生都不要,他们要谁呢?”南京考研初试成绩出来了,我进了前十。复试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所在的校区非常偏远。住在校内,居然能听见后面荒山上的狗叫。这是一个很僻静的做学问的地方,但也被学校金融系的大佬鄙夷:“这种不食人间烟火的地方,怎么搞出真学问。”研究生三年,我陷入了一种任性读书、漫无目的的状态。比如,对延安整风感兴趣,就去阅览室翻了一个学期的《解放日报》;对冰心的女性观感兴趣,就去读《冰心全集》;对王鼎钧的回忆录四部曲感兴趣,就去画了个地图来还原他漂泊人生的轨迹;对英语翻译感兴趣,就去全程参与了翻译中国典籍的课程,即便是不记学分的。读研的很长一段时间我没想过工作的事情,我只是想读书。我非常想去国外看一看,但拖着拖着就错过了最佳的交换时机。后来我读《斯通纳》的时候,写下一段批注:“现在回想大学,正如这个人一样,努力但是缺少规划,缺少对规则的掌握,不会合理将自己的计划和固有的制度结合起来,达到想要的目标。埋头读书,也是一种目光短浅。”临近毕业,我在读博和工作当中纠结许久。读完博士可以在大学任教,但如今学历高度通胀,留校教书几乎成为不可能的事情,只能往更低一级的学校去谋取职位。我终于还是用一套更“现实”的条框说服了自己,与其四五年后面临未知的就业市场,目前我需要一份稳定的薪水,先经济独立。那年的秋招有点兵荒马乱,中文系的就业劣势和局限是非常明显的。总结经验之后,我写了一个知乎问答:“纯文科生(文史哲等)怎么选择就业方向?”我坚信文科生有一些底层能力是与职场相通的,例如表达能力、逻辑能力,万万不能因此灰心丧气。社会当我蓦然踏出了大学校门,周边环境的逻辑已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在学校里,文学便是“圣贤之书”。我仍清晰地记得,本科时有一位颇有唐代仕女气质古汉语老师,在课堂上朗声问我们:“为什么读书?”一位男生站起来,中气十足地答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老师笑而点头,告诉我们这是张载说的,并让我们诵记。然而进入社会才发现,对于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文学是一种奢侈品。周围价值观的巨大转变,让我偶尔有点丧气。但也我也质疑自己,是否因为自己所念的专业,便产生了一种自命不凡的傲气?千古文人,高山仰止。可我们这个时代,识文断句已经是每个人都会的本事,每个人都可以用键盘敲出一行朋友圈,一段微博,一个段子。即便有的人文学造诣很深,但各行各业也都有这样顶级的人物,为何文学会带给人一种“举世皆浊我独清”的错觉呢?现在,我所在的行业是建筑业,跟中文系简直是两码事。在工作中用得上的技能,大多是学生会那个时候给我的经验,比如印刷常识、PPT制作这样的小事。文案工作也算是我得心应手的,对于文字的运用和风格的体会,是我这么多年的文学熏陶里提炼出来最实用的一部分。我在职场上也面临着许多问题。首先,是建筑行业方面的知识空白。我发现,对于实际工作来讲,文字只是一种工具。只有内容够充实,文字才不会流于形式。所以,要多多学习业务知识。其次,是在职场社交方面缺乏经验。在学校里一心读书的后果就是容易对于实际生活中的人与事缺少省察,在工作中就只知道埋头做事。所以,要与外向和情商高的朋友多多沟通。当我工作快满一年的时候,“小镇做题家”这个词开始频繁出现。这并不是一个新鲜事。几年前,“学生思维”有关的话题早就在知乎上成为了热门。有意思的是,“学生思维”是一个来自于外界的负面评价。它意味着学校与社会的评价体系,是完全不一样的。学校要求一个人独立完成课题,导师就是唯一的上级与标准;社会要求团队合作,体系与层级之间存在很多微妙与灵活的关节。所以社会人是与学生大不相同的身份,少了学校的庇护,多了责任与繁难。“小镇做题家”不太一样,最初带有自嘲和戏谑的性质,是一种自我评价。界面文化这样解释:“他们的共性在于,高中阶段因成绩优秀而拥有的光环,在进入大学之后迅速瓦解。”前行我突然回想起,高考毕业那年,那个编辑用自身经历轻轻提点的两句话,在这里得到了应验。我在学校并没有感到多少压力,在进入社会后,高涨的房价与落户的门槛、职场的压力与同辈的竞争,让我明白,自己身在象牙塔的这些年,社会也在滚滚向前。更没有想到的是,时隔十年,曾经去广州找事做的姑姑,与在大城市打拼的我,都同样拥有了“打工”这样的时代烙印。姑姑没有上过大学,是随着那一代打工潮,随着小姐妹去的广州。而研究生毕业,留在了东部沿海大城市的我,也被冠上了“打工人”的称号。只不过不同的是,姑姑仍然可以选择回去,但我回不去了。在外求学七年的生活,让我彻底适应了大城市的便利、开放、多元、快速的生活节奏,我没有办法回到家乡,我只能继续往前走。在我离家之前,我爸不止一次焦虑地对我说:“我们家没有什么背景,只能靠你自己了。”“做题家”以“小镇”为前提的时候,就意味着这是一群从相对落后的村、镇、城里走出来,想要向上流动的学生。在《我的二本学生》里,黄灯老师有一句令人丧气的结论:“学生成长的可能性,越来越受制于家庭的溢出效应。”在这样的语境下,原生家庭成为了一种“原罪”,“小镇做题家”似乎成了“凤凰男”、“凤凰女”的另一个翻版。可如果一切已在冥冥中决定,那么个人奋斗与自我觉醒又有什么意义?如果原生家庭是“原罪”,那么这是否意味着这本是社会结构的问题?从个人层面来说,“小镇做题家”是一种不甘。早些年工作包分配的时候,学历是与社会地位、职级体系挂钩的。可现在自由竞争的就业市场,让小镇青年用十几年的努力换来的高等学历,没办法保证可以等价交换。所谓“985废物”,对于“废物”的标准是夸大的,并不是这群人无法通过工作获得报酬,无法维持生计;而是他们无法获得与“985”这个头衔相称的工作岗位和社会地位。“小镇做题家”也是如此。从学校进入社会,在两个截然不同的评价体系,从顶部向下滑落,产生了较大的心理落差,造成了这种有些酸楚的心理。我是一个胜负心很强的人,小时候下棋下不赢我妈,我会哭鼻子。哭到我妈都觉得诧异,为什么伤心成这个样子?因为我就是要赢,不接受自己输。我至今仍然没有改掉这个习惯,好面子,胜负心强,不大能接受批评。当然面对批评我会表现得很虚心,但内心早就筑起了防御的一道高墙——我做得够好了,错一点也再所难免。当我看到《优秀的绵羊》里这么描述精英学校里的大学生的时候,我惊叹于它的普适和准确:“我们当今的名校大学生,对成就和成功有着一种被压迫式的追求:他们都觉得自己必须要以最高效的方式去完成自己的目标,从而再接着去追逐下一个更高更伟大的目标……比它更具杀伤力的是名校生们内心的恐惧,他们害怕在他人面前示弱,担心自己成为一位众人眼中的屈服于压力的弱者,因此他们拒绝示弱。”很多时候,我会存在极度自信和极度自卑的两面。后来,我找到一个心理学的术语,叫“内向自恋情结”(Covert Narcissism)。特征有以下几点:对批评高度敏感用冷漠的敌对行为表达不满,抬高自己非常需要外界鼓励,容易自我沮丧害羞和内向的性格当我找到这些解释的时候,简直觉得每一条都在针对自己。我也用了很长一段时间,反思原生家庭对我造成的影响。我自己性格的很多细节,都烙印在童年不愉快的回忆里。但我也最终意识到,如果我不走出这个阴影,我将把自己永远地困在过去,在回溯过往、自我反思当中陷入无尽的循环。我丢失了此时此刻真正的自己。所以,这是一个小镇做题家的自白,也是一个小镇做题家的觉醒。小镇与做题都是往事,我们面临的是更加多变而戏剧性的未来。我想要找到自我身上因为环境改变、自我觉醒而产生的最新最有创造力的那一部分,这一部分是我最有力量、最能改变人生的那一部分。我要继续往前走了,你呢?本文作者:云使。图片:除特殊标注外,均来自于Pexels。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小镇做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