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大四考研VS工作考研哪个更好?导师:差别很大,很现实别惹我

大四考研VS工作考研哪个更好?导师:差别很大,很现实

在就业难的社会大形势下,本科毕业生逐渐失去了就业优势,面对激烈的职场竞争,不得不通过考研来提升自己,以增加学历的含金量。但考研上岸并不容易,考生不仅要面对庞大的大学生考研群体,还要面对工作后想要提升学历的在职考研群体,竞争压力倍增。01在工作与考研之间犹豫不决刘宇正在读大三,面对即将到来的大四,他开始考虑毕业后的方向,是考研?还是就业?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刘宇在和父母讨论是否考研时,父母建议他考研。在他们看来,大学期间考研,学习时间更为充足,会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和复习中,考研上岸的几率比较大。一旦开始工作,难免会被工作绊住手脚,备考的时间不够,也难以进入学习的状态,考研想要上岸就难上加难。刘宇有一个不错的工作机会,可以提前签就业合同,毕业后就可以正式入职上班了,这正是让他纠结不已的原因。但是慎重考虑了父母的建议,他最后还是选择了考研。其实,大学生在大四考研,备考时间更充足,学习状态也比较好,更有优势。一般来说,比较有远见的父母,都会建议孩子在大四考研,可以全力备考,冲刺考研,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大。有些大学生会考虑一些现实性因素,在考研与工作之间,就会比较纠结,这也在所难免。所以,大学生是否在大四考研,还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慎重选择。02大四考研VS工作考研哪个更好?导师:差别很大,很现实1)大四考研精力充足,工作考研精力不够考研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精心备考。大学生在大四期间备考,时间会比较充足,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考研中去。而且大学期间考研,不受外界因素干扰,学习劲头更足,对一些知识的掌握也比较快。工作后,不仅要面对考研的压力,还要面对工作上的压力,往往会让人焦头烂额。由于多了工作上的事情,时间和精力也不够,备考并不充足,学习效果也不佳,考研的难度也会无形中增加。2)大四考研缺乏能力,工作考研更有能力选择在大四考研,主要是学习专业知识,但缺乏实践经验,能力上会有所欠缺,需要导师费心传授知识和经验。若是工作考研,已经在职场上打拼过,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实际操作能力强,可以更好地适应研究生生活,导师更容易带一些。3)大四考研花父母钱,工作考研花自己钱大四考研,无论是备考,还是考上研究生后的一切开销,主要是花父母的钱,需要父母提供经济支持。但工作考研,已经工作一段时间,经济上可以自给自足,基本上都是花自己的钱。在备战考研方面,读大四的大学生更有优势。但在经济支持和经验、能力方面,工作考研的人优势更足。若是进入面试阶段,工作考研的考生经验丰富、能力强,更容易受到导师的青睐。03想要增大考研上岸几率,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就业发展前景若是考研的考生想要走科研的方向,主要看报考院校的科研资源以及科研实力。若是纯粹为了提升学历,将来好就业,主要考虑报考院校所在地区、排名和社会认可度,就业发展前景会比较好。● 院校综合实力考生在报考之前,一般会对目标院校进行全方面的了解,选择一所综合实力强的院校。目标院校的教学水平、科研资源、师资力量以及本校研究生的发展前景等,是否具有优势。读研的学费、补贴等,具体怎样。考生要判断目标院校的综合实力,选择实力强的院校。● 专业的报录比既然选择考研,考生都想成功上岸。在报考相关专业时,就要结合该专业的报录比,去掉推免名额,参考以往年度的报名人数和录取比例,进行综合分析。若是该专业的报录比高,说明竞争很激烈,成功上岸的可能性比较小。● 参考往年分数线考研的考生还要参考以往年度的录取分数线,预估自己的实际情况,判断上岸的可能性。若是报考年度报考人数比较多,竞争会更大,可能录取分数线还会进一步提高。考研的考生就要综合考虑这几个方面的因素,结合自身实力,选择报考一个综合初力强、性价比高的研究生院校,积极备考,争取一次考过。工作考研的考生实力更强,也会更受导师看重。大学生考生就要面对现实,积极做好备考准备,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争取初试后能参加复试,并顺利通过导师的面试关。PS: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师心

大四考研和工作考研有哪些差别?不想毕业就读研,听听导师怎么说

当前社会就业竞争越发激烈,学历在当今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许多好的岗位对学历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为了提高个人竞争力,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考研大军。考研并不限制年龄,只要在入学前能拿到相关学历证书就可以参加考试。因此大部分选择大四考研,但也有很多人因为种种原因选择工作一段时间再考研。大四考研和工作考研有哪些差别,听听导师怎么说考研虽然没有年龄上的限制,但大四考研和工作考研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大四考研意味着知识连贯性更强,考研的成功几率更大大部分考生在考研时会选择本专业而不是跨考。而大四考研与工作了一段时间再考研的学生相比,有所掌握的知识更加连贯的优势。因为大四考研的学生还未毕业,对于学校的知识遗忘得比较少。甚至有些考试内容,大四考研的学生正在学。而工作考研的考生往往离开学校环境有一段时间了,对所需要的的知识比较陌生,很多东西都得重新掌握。所以大四考研成功的几率是高于工作考研的。★ 大四考研处于校园环境,往往更容易集中精力大四考研的考生处于校园环境中,学校会给他们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而且身边有很多人都在考研,学习气氛更浓。工作考研首先在时间上就不如大四考研的学生充裕,远离校园环境,又让他们很难进入学习氛围。可以说,工作考研需要极强的自制力。★ 工作后考研往往积攒了相应的社会经验和经济资本许多人因为家庭原因或者得到好的工作机会于是放弃了大四考研。等到工作不满意或者感受到了自身的不足选择边工作边考研。这类考生往往会积累更多的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而且因为从事了一段时间的工作,会积累一定的经济资本。实际上有一段工作经历不一定是一件坏事。这样的考生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在学习上会更加主动和努力。而且有了经济资本,也就免除了因经济原因而放弃考研的后顾之忧。听听导师怎么说:导师更倾向于招聘哪类考生实际上,考研也是一件相对公平的事,不论是大四考研还是工作考研,只要分数达到要求,导师自然会择优录取。但在分数、表现相同的情况下,导师往往会耿青睐大四考研的学生。这和公司喜欢招聘应届生是一个道理。大四考研的学生更像是一张白纸,老师更容易教导。而工作后再考研的学生往往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思维习惯,老师不那么好指导。无论是大学生还是上班族,想考研究生,必须做好这几点▼高效学习,将每分每秒都利用好无论是上班族还是在校大学生,时间都是很宝贵的。想要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就必须将时间的利用率提升至最大化。不要做无谓的拖延,要时时刻刻关注自己的学习进度。考生在学习时最好有相应的时间表,把控学习进度,严格执行学习计划。▼注意劳逸结合,不要过度劳累考生在复习时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不要过度劳累,毕竟考研是场持久战。尤其是上班族,一边工作一边考研,实在辛苦。注意劳逸结合,才能“战”到最后。▼夯实基础,合理安排每门课的学习时间考研考试分为专业课和公共课,一定要平衡二者的学习时间。相对来说,有数学的专业一定要把复习的重心放在数学和专业课上。不考数学的专业一定要好好复习专业课。最重要的是夯实基础,在基础上有一定的知识补充。答题时要显示出一定自我思考,这样才能取得高分。高学历越来越成为优秀企业的敲门砖,有机会还是要多提升学历的。常言道:“知识改变命运。”提高学历往往意味着更高薪资与更大平台。

庭燎

大四考研VS工作考研,哪个上岸更简单?网友:这三点区别很真实

随着国内市场对高学历人才的追求,考研业已成为很多学子提升自我的不二选择。近年来,由于报考人数激增,竞争压力不断增大,考研失败的几率也大大提升。2021年考研报名人数高达377万,然而最终录取的考生预估在110万左右,也就是说,有将近267万的考生落榜,考研失败率竟超过70%。如此夸张的失败率,每年报名的人数依然居高不下,怎样才能在人海中杀出一条通往理想院校的路,这也成为很多考生十分关注的话题。大四考研VS工作考研,哪个上岸更简单?这个世界歌颂成功,乐于分享如愿以偿的好运,却对失败避而不谈。于是我们往往被那些闪光的少数人吸引而奋不顾身,却看不到沉没在雾霭里面目模糊的失意人。但往往这些存在,才是世间大多数人的真实命运。除此之外,考研的时间选择也成为很多人纠结的问题。是在大四的时候考,还是工作之后再考?哪个会更容易上岸?其实,两者之间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点。时间分配首先,在可支配的学习时间上,大四考研生比较占优势,基本学校没课的时候都可投入学习。而且,学校的图书馆、自习室也为考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场所,学习氛围较为浓厚。工作之后考研,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大致在4小时左右,如果想要更充裕的时间,就需要牺牲睡眠长度了。而且,考研的场所也较为局限,一般在家里,学习氛围只能靠自己营造。专注程度大四由于本身还处于学生时期,投入考研复习时往往更为专心,需要考虑的事情比较少,世界还很简单,可以全力以赴地准备考研。投入工作之后,很多问题都需要纳入考虑范围,精力较为分散,学习时也很容易被其他事情干扰,降低专注程度。而且一边工作一边考研需要承担很多压力,每天的忙碌程度加倍,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影响学习效率。经济基础一般来说,大四生的经济情况,还是依靠父母的投入来支撑的。经济暂且不够自由和独立,在需要的大额度课程和书籍上很难向父母伸手。而工作之后,基本可以实现自给自足,至少比学生时代充裕和自由。因此,在面对适合的高额课程时,也有了支付的能力。很多网友看了这三方面区别,表示很真实。尤其是成年之后临近毕业,感觉即将彻底脱离父母的抚养和供给,主动和他们伸手要钱成为一件感到羞耻的事情。大四考研和工作考研,导师会更喜欢哪种类型呢?有研究生导师表示,会更加倾向于大四考研生。由于一直生活在学校里,心思还比较单纯,做研究就需要一心一意的专注。很多过来人表示很后悔,工作后再进行清苦的研究生活,的确很难再适应校园生活,也需要一点时间的适应才能让自己转换身份,沉浸于研究生涯。其实,无论是选择大四还是工作考研,成为研究生都不再是一件简单事。因此,如果决定考研,就需要做出足够的努力,并长久坚持。考研党应注意哪些问题?1. 选择大于努力选择考研的人,除了逃避工作或热爱学术之外,还有一部分人纯粹出于名校情结,以提升自身学历为需求。因此,很多考研党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报清北复交再说,最终上岸的寥寥无几,基本都惨当炮灰。选择大于努力,即填报的院校需要符合自身实力,否则即使辛苦一年依然难以上岸。而且,在决定理想院校和专业之前,相关的报录比、学校实力排名、专业实力以及初试复试有无“黑幕”等问题都需要先做了解。谨慎报考,全力备考,为成功增添尽可能多的砝码,拒绝成为“陪跑员”。2. 学会调整心态考研的路黑暗且漫长,中途情绪崩溃的情况也并不少见,尤其是在考试的两天里,一些考生就由于自我感觉很差,直接放弃了剩下的科目,一年的努力付之东流,何其可惜。因此,心态的调整尤为重要,感到负面情绪时,要积极应对和驱散,给自己加油鼓劲或者寻求合适的方式发泄出来。关于这一话题,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图片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这里是素儿学姐,在这里你能发现最实用、最有意义的教育知识想要了解更多教育知识请关注我们,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分享给更多的人!

殡之森

考研遇到了“差导师”该怎么办?老师:做到这四点

2021年考研复试工作现在正在进行,很多考生都已经选择了自己的考研导师,但是很多考生在打听到自己导师的相关信息之后,一些考生心里却出现了后悔,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很多考生打听到自己的导师比较差,可能是学术方面比较差,也可能是人品方面比较差。那么考研考生遇到了“差导师”该怎么办呢?作为老师认为应该做到这四点。第一,做好自己科研的打算。一般情况下研究生的学术论文需要自己导师的帮助才可以,但是如果研究生的导师水平比较差,那么考生就要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因此考生需要自己做好科研的准备工作,考生需要自己提前学习一些与学术论文相关的软件以及论文,避免到时候自己毕业不了。第二,学会和导师沟通。一些导师学生之所以比较差,是因为这些导师平时对学生不太关注,对学生的论文也缺乏指导,导致很多学生没有正常毕业。因此当考生考研选择的导师出现这一问题之后,考生自己心里要有打算,考生要学会和导师进行沟通,避免和导师之间产生误会。第三,和之前学长学姐沟通。如果考生遇到的导师比较差,考生一定要提前和自己的学长学姐进行沟通交流,提前了解导师,同时看看自己的学生学姐都在研究一些什么,这样便于给自己找好研究的方向,避免延迟毕业。第四,要合理分配时间。在研究生期间不可避免的会参与导师安排的一些工作,但是由于一些研究生导师平时关注自己的横向课题,不太关注学生的学术工作,一些导师会让学生从事一些与学术无关的科研工作,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浪费了学生宝贵的科研时间,对学生的个人能力也难以提高。因此作为学生而言,需要学会合理的分配时间,平时为自己的毕业多准备一些科研素材。以上4点就是考生遇到了比较差劲的导师,考生应该怎么做,如果考生选择的导师每年都有延迟毕业的学生,那么考生就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避免到时候自己毕业会受影响。

是国马也

研究生与导师相处的6段真实经历

师生不对等学生对导师的恐惧心理强烈讲述者:赵显 性别 :男国内某985高校工科专业硕士毕业生我当时是通过一个已经保研的同学联系的导师,我们都不了解他,见面后的第一印象还可以,感觉他比较严厉,不苟言笑。导师学术造诣还可以,但是因为本校大牛比较多,他就不那么突出了。入学后我们基本上是导师给选课,研一前半学期上课,然后进入教研室学习,基本上就是帮导师做项目、写论文等。一般的实验室是学生在一起,导师偶尔过来看一下,每周一次汇报。我们导师要求比较严,和互联网公司加班时间类似,早上9点工作,一天工作9个小时,每周工作6天。老师规定,一天中9:00-12:00,15:00-18:00,21:00-24:00,三个时间段必须在,一般夜里都会被导师留下来加班。导师是夜猫子,我一般走的时候到凌晨两三点,只有每周六晚上和每周日上午休息,偶尔还有加班。基本上休息不过来。最令人感到压抑的是,导师会一直在教研室盯着你,就像在工作时老板坐在你旁边监工一样。当然,我们导师这种情况算是比较极端的,更多的还是自己做项目,一周汇报一次。导师会让我们做两种项目,一种是研究所或者公司的项目,一种是国家的科学研究基金。第一种项目是有实物或者其他软件要交付,学生要不停地调试出差;第二种基金主要就是写论文和相关的一些实验,一直在教研室坐着不出门,不过论文有SCI或者EI的要求,压力也是比较大的。我们导师也是经常潜在研究室,他租住学校的宿舍,平时基本上是教研室-食堂-宿舍,基本不出校门。他对学生到岗的规定特别严。有一次十一假期, 我的姥姥去世了,当时没来得及和导师请假就回家奔丧了,在家待了五天,刚到学校就接到电话被骂了一顿,可是我当时还在假期啊,为了不耽误进度我八号就返校了。这件事之后,我就预感自己的研究生生活可能会很苦。导师基本上除了上课,就是在教研室盯着,我和师兄弟在教研室基本是零交流,一言不发地盯着电脑,不是看论文就是编程序,环境特别压抑。导师对同学们的态度也很差,基本上就是讽刺加吵,平时没有交流。有一次,一名同学骑自行车被摩托车撞了,找导师请病假,他很不屑地对那个女孩说,为什么那个摩托车只撞你不撞别人?因为长期压抑,有两个学生因一些小矛盾和导师爆发冲突,相继离开了实验室。图源:unsplash 文图无关教研室是一个导师独裁的空间,学生要去适应老师,我的一名本科同学因为项目延期,被迫留级半年,完全是导师决定的。我也只能平时和同学吐槽倾诉一下,但是交流也不多,因为教研室工作太忙,我回宿舍的时候别人都睡了,也想过退学或者换导师,但是所有人都劝我忍忍就毕业了,不要冲动。后来我忍不住,还是和导师爆发了冲突,当时就想干脆退学算了,之后和同学商量,找学院领导反映情况,领导说“你不是第一个离开这个导师的学生,也不是最后一个。”在同学们的支持下,我最终换了导师。我是近几年第一个成功换导师的,之后几年也有同学更换导师,然后学校反复和他谈话,听说这两年已经有所改观。导师对我的监督比较严格,学术上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现在回头来看,最大的问题就是当时的工作环境过于压抑,而不是工作强度大。我关注了最近几起高校事件,我觉得学生自杀并不是某件事情直接引起的,而是导师和学生的地位不对等,学生对导师的恐惧心理强烈,长期以往,个别人会有一些极端的选择。高校应该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从制度上解决学生和老师之间地位不对等的关系。毕业之后做到老死不相往来就好了姓名:喻玉性别:女 国内某高校医科专业硕士在读我2015年从外地考过来,导师是学院直接安排的,我事先对他一无所知。导师在我们这个领域很有名气,他确实有很强的学术能力。刚开始我觉得他挺好的,很喜欢他的课,会给他发微信讲我最近遇到了什么新鲜事儿,有什么问题也会去问他。他很有爱心,有的病人家庭条件特别差,他会主动减免费用、给病人捐款。过年回家时,他会给我们一些路费。入学第一个月,我的手机丢了。导师把我叫到办公室,说手机丢了,饭还是要吃的,就给了我一个信封,里面有800块钱。我推辞了好几次,他一直说没事没事,你就拿着吧。我当时觉得这属于长辈对晚辈的关心,丝毫没觉得有什么问题。有时候我会发微信提醒导师注意身体,会使用喵、啦等语音词,或许是我没表达好,让导师产生了误会。有一次下课以后,导师把我叫去他办公室,询问了我学习和生活方面的事,然后又给了我一个信封,我当即表示没干活不能要钱。导师说他喜欢我,愿意照顾我。我从小被家人疼爱,以为长辈对我的喜欢只是单纯地疼爱。况且导师都五十岁了,我怎么也没有往男女之间的喜欢那方面想。在我弯腰收拾东西准备离开时,他突然过来,亲了一下我的额头。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他就退了回去。导师以前有出国留学的经历,我以为这是他表达亲昵的方式,仍然没有多想。我和导师关系的转折点发生在2015年12月份。一天,我因事去找导师,路上很冷,手快冻僵了。他说来我给你暖暖,我说没事一会儿就好了,他就直接握住了我的手。他力气很大,我没能把手抽出来。然后他又摸了摸我的头发,我只是尴尬地笑了笑。我以为这就结束了,他却说亲一下,我没有多想就低头把额头给了他。导师吻了一下额头,然后居然亲了我的嘴,连舌头都伸进来了一半,这也太恶心了吧!我马上推开他,大喊,老师这太过了!死一般地沉默。我当时整个人都懵了,直接傻掉了。我万万没有想到,作为一个旁人眼中事业有成、疼爱妻女的模范老公,居然会对一个二十多岁的小姑娘舌吻。导师问是不是吓到我了,问有没有人喜欢我。他让我笑一笑,我僵硬地扯了一下嘴角,转身走了,没走两步忍不住眼泪就掉下来了。回去以后我给导师发了一条微信,说您今天的行为实在是超出了我所能接受的范围,我是您的学生,请您以正常的师生关系对待我。然后我把导师曾经给过我的钱都转了过去。他表示自己很内疚,说不要钱,这不是交易。图源:unsplash 文图无关自那以后,每次见他我都有所防备,如果单独见他,我就把手背在后面,站得离他很远。这段时间要修改毕业论文,需要经常去找他。你知道每次去我心里有多慌吗?我连门都不敢关,随时做好逃跑的准备。当时我想的是,如果他继续侵犯我,我就跟他拼个鱼死网破,哪怕是退学,我也不能让他把我怎么样。所幸他还没有坏透,那之后没有发生什么特别过分的事了,平时拍拍肩膀我就忍了,毕业之后我赶紧滚蛋就好。他以前从来不骂我,从那以后就开始骂我了,我犯一点错,他就说你不要来上班了,你出去吧。还有一次,我男朋友来科室接我,被他看见了,回去以后他就给我发微信,说我很讨厌,不要我了,让我休学。刚开始我还打算读博,现在我靠自己已经找好了工作。即使以后工作一段时间再去读博,我也不会读跟他相关的专业,他在我们这个领域算是大咖,我不想和他再有任何接触,毕业之后做到老死不相往来就好了。评判学生的最大权限都给了导师讲述者:李立 性别 :男国内某高校理科专业博士在读当时考上硕士后,我刚开始进行本科的毕业设计,那天老师还没到办公室,我在研究生办公室等待,旁边的师兄师姐们跟我搭话,问我考研了吗?选好导师了吗?我稀里糊涂的啥都不知道,他们就推荐我选现在的导师,说他很年轻、比较容易沟通。第一次见到导师,给我的感觉就是他很有气场,说话也比较严肃,一开始讨论的问题就是专业,然后问我对于他的了解(网上有资料),还问有没有感兴趣的课题。我觉得他给学生的选择挺多的,给人感觉很开明,于是坚定地选他了。之前我没有想过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大概就是带着做事学技能;现在觉得其实也差不多,导师指导做课题、提点需要注意的方向,额外也就是做项目跟偶尔跑下腿,没有其他多余的事。我的导师要求每周发报告,所以和他沟通是最少一周一次,内容都是课题方面的。有解决不了和需要确认的问题都直接找导师,他一般都在办公室。平时都是学术研究,需要合作的项目是找好了相关的学生,安排好各自的工作然后去做。频率不好说,要是外面自己接的项目一般都是合作完成,抽空做,最后大家分成,国家项目就是当课题做,这些行政上都有分配。实际情况自己分配时间,时间最久的从早9点到晚11点,有些科研任务客观要求比较高也可能需要通宵。虽然自己的时间不够了会不舒服,但是为了实验和工作也可以接受,毕竟完成项目确实是需要时间和投入的。而且如果有特殊情况可以跟老师解释。实验室的工作是比较累,但自己的课题做出成果也会很开心。工作的理由最主要还是想要毕业,当然也想学到东西和提升自己的能力。我觉得我的导师还是不错,硕士毕业的时候论文抽到盲审,我担心论文写不完于是向他求助,老师熬夜到凌晨三点多帮我改论文。如果我延期其实还能帮老师至少多做半年的事,但是老师更希望我顺利毕业。他能给指导的都给了,不能的大概率会提供一个思考方向,让自己去摸索。有时候导师比较严格,每个微小的方面都要我们去深究其原因,工作量大的时候会觉得顾及不过来,我会觉得心理压力比较大。他也让我帮他做过私人事情,比如取过工厂的样品,然后转手就让我做相关分析了;还办过个人信息,用于参加会议等。有一些学生可能会经常帮导师跑腿甚至做家务,这个情况看导师个人,如果双方平时沟通比较多,有这种信赖感,大体上是没问题的;如果没有,只是导师单方面要求的话,就很不合适了。我觉得师生之间相处首先大前提是双方都觉得OK,比如我的导师几乎只关心学生工作方面的事,学生也从导师这里学到了很多科研的思路。有的导师会与学生走得比较近,邀请学生一起吃饭,同时也互相分享各方面的信息。这些都挺好,主要就是要规避其他不健康的关系,比如处理涉及个人生活的私人问题或者是单方面的索取而另一方忍气吞声等。图源:unsplash 文图无关相比遇见过的很多正常的导师,我觉得近段时间这些高校事件中导师自身思想行为不当是主要的原因,任何人有这种不好的特质都容易引起不良事件的发生,而拥有这些特质的人群担当导师这个职位的时候会产生很大的反差,从而引起更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毕竟老师作为教育者的形象一直都被要求光明与正直,然而个人特质与其学历或者某方面的思想深度无关,人很复杂。我和同学有讨论过,按照现行的导师制,导师和学生的关系很密切,导师最了解学生的学术能力,因此评判学生毕业相关问题的最大权限都给了导师,但权力过于集中就会导致类似事件的发生。有人提出过释放这些权力,就我个人经历而言,硕士毕业时,学院给的各种要求也挺让人喘不过气的,我的导师也感叹毕业怎么这么麻烦。所以事情还是要专业的来做,权力需要监管。师生之间的界限需要导师和学生共同维护讲述者:张晶性别 :女国内某高校人文社科专业硕士在读我是自己选的导师。第一印象是老师很可爱又温柔,会很认真倾听每个学生的讲话,也会很兴奋的讨论他钟爱的哲学,没有一点点的架子,很有耐心。我咨询过师哥师姐的建议,觉得老师的性格和自己更合拍,个人更加偏爱这种暖心型老师。之前在准备读研前读了许多导师写得书,他擅长用最简洁的文字阐释清楚复杂的理论,觉得更适合跨专业的自己。我觉得师生之间亦师亦友,学业上传道授业解惑,生活上也会有关心和慰问。课程多的时候我和导师沟通比较频繁,特别是老师在学校时,都会和我们沟通一下最近的学习状况,及时予以指导。开始实习后我由于经常不在学校,沟通频率降低,我和导师沟通方式主要通过微信。沟通的内容主要有最近的学习状况,论文准备,生活状态,实习进度。我觉得一个好的导师首先在学业上会花大量时间和学生讨论如何读书写论文,了解学生对学术生涯的整体规划并予以指导。硕士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帮学生找到好而且可行的题目,并逐步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我的导师会分阶段对我们看书论文做出不同的要求,并且耐心的传授自己读书教学的一些感悟,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可能与导师研究方向有些偏差,老师也会在和自己沟通过题目可行性后宽容地鼓励自己去探索。他是一个很温柔善良的人,对教过的每个学生都会热情的打招呼,非常认真的倾听你的问题给出反馈。印象最深的一次便是期末复习焦头烂额时,导师给每个学生准备了橙子,希望我们学习之余也要注意身体健康;他一直保持着健康的生活习惯,早起和跑步,他也会把他的生活理念传达给我们,在微信群里早起打卡,言传身教,每天看到老师的早安打卡都会觉得既温暖,又是自己的榜样。导师有什么困难,学生提出帮忙,分担自己能分担的工作,自然是皆大欢喜。作为学生,我觉得帮老师干活能施展自己的才华,锻炼自己的能力。并且,我的导师一般不会让学生去分摊琐碎的杂事,连报账这些都身体力行,把更多时间交给学生好好读书。可能工科研究生需要到实验室做实验等,师生见面机会更多,除了学习工作之外,在生活上有些接触也是很正常的。但师生之间应该有一定的边界,绝对不能把家里的琐事让学生去承担。我觉得老师关心学生的个人生活是正常的,任何事物都有量和适度的要求,中间的界限是需要导师和学生共同维护的。师生关系应当保持在正规的轨道上,尽量拒绝导师在学生职责之外的要求,不要把师生关系变成主奴式人身依附关系。导师没有决定学生是否可以毕业的垄断权讲述者:郑淑性别 :女 国内某高校人文社科专业硕导我在高校工作有17年了,当硕导有10年时间。我每年会带2名学生,是按学校统一的招生考试方式筛选的。学校研究生选择导师原则上以学生的想法为主,学生填表格申请导师,有三个志愿,原则上满足学生第一志愿,由研究生院统一调度。当然,从我个人的角度讲,是不愿意选择高分低能的学生。所谓导师,就是学生学术上的指导老师。这一角色即便不是唯一的,也是首要的,至于其他角色如生活顾问等则不是必要的。当然,这也不排除和反对导师对学生生活上的关心和爱护,但这种关心和爱护是要有度的。我带学生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面授读书和研究方法;一是修改学生的论文。我对他们没有太高和太多的要求和期待,只要求学生在毕业前能写出一篇合格的学位论文就够了。作为导师,关心和爱护学生是一回事,但师生关系还是纯粹一点好。我并不主张导师要当学生的生活顾问,更不希望老师扮演学生家长或保姆的角色。我之所以在生活上给予学生一定的关心,是觉得通过这种生活上的关心可以一定程度地缓解师生之间的严肃的“高级政治”关系,缓和其“官方”色彩。从客观上讲,正如家庭里面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学校里的师生之间是存在权力差的。但我并不认为这种客观的权力关系会必然地产生老师对学生的剥削和压迫,因为师生之间的这种权力关系不同于政治权力关系,它是自然生成的,是隐性的,它隐秘得几乎让老师与学生双方都感受不到。如果师生之间的权力差引发了灾难,那一定是老师有意地“滥用”权力了。我不会过于亲近学生,不会与学生称兄道弟,因为不希望师生关系发生变异。健康合理的师生关系就是——学问上,学生有求,导师必应。图源:unsplash 文图无关近期媒体曝光了很多起高校中师生关系的负面新闻,我关注了。我觉得导致这些极端事件的根源不完全是制度上的,主要还是人性上的,关键在于个人的修为和价值观。导师应只有学术指导上的职责,没有判定学生学术水平和决定学生是否可以毕业的垄断权。如果导师有坏心思学生容易成为牺牲品讲述者:孙彬 性别 :男 国内某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博导我在2016年招了三个学生,平均每年招收两个,现在手下就是五个研究生。我会不定时和他们见面,一般都是指导学术论文。我对学生的要求是,做一篇论文,需要看大量英文文献,国外的文献确实在我们专业方面做得比较好。做一篇论文下来实际上也是一个学术的指导。他们要看书,我就让他们用我的课题经费订,因为他们的生活费本来就不多,想买什么书就用我的课题经费买,到我这里报销就行了。平时,我和学生很少聚餐,一般一个学期一次,我不会单独和任何学生吃饭。私生活方面的话,硕士生我一般没有怎么管,博士生的话有两个一年级的女生都已经成家了,她们一般时间抓得紧,大事会主动告诉我,比如要生孩子了,小事的话我就没怎么管了。我觉得不需要过多的关注,因为学生都是成年人了。学术研究之外,我唯一让学生做的事情就是报账。报账是很麻烦的,所以每年我是指定一个博士生,但也不会只让一个博士生做,会有分工,不然会让学生觉得压力太大。国内的导师制是搬国外的,学生跟老师做实验,称老师为老板。但中国的导师制还有他的独特性,有尊师重道的传统,学生对老师会更加尊重,服从,这样会加深导师的这种权力。如果导师有坏心思,那么学生确实容易成为牺牲品。各个学校可以制定一些相关政策来规范导师的行为。比如可以通过学术委员会,如果导师觉得学生的论文不行,那还有一个学术委员会,如果他们都觉得可以,导师觉得不行那肯定也没办法。此外就是学生要有一个申诉投诉的机制,让他们能够向学院、学校直接反映。尽管学校有申请换导师的政策,但是学生很怕老师的话,就不敢提出这个要求。比如我们学院就有一个教授,15年六个博士生联名告到了党委书记那里,最后他们是换了导师。那是学生比较多,但是单个人的话,我觉得学生就不敢。 高校师生之间当然是以学术为主,其他个人的事不要去掺和。过于公私不分的话,就会很容易出现问题。我觉得应该有一种明确的政策,没有特殊情况,不能让学生到自己家里去,以前老师没有自己的办公室,学生需要到老师家里去。但现在一般都有自己的办公室,学生有什么事就在办公室去谈,没必要公私夹在一起。我在美国做过教授,知道(和学生谈话)老师办公室的门都是敞开着的。说事情我也一般倾向在微信群里说,可以让其他同学都知道。因为是探讨学术方面的问题,其他同学也可以学习。2018年1月19日,我提出了《全国高校教师反性骚扰宣言》。国内高校性骚扰现象确实比较严重,受害的学生整个人生都是会受到很严重的影响。在中国这种文化环境下,女生遇到这种事可能不会说出来,但如果有老师站出来支持学生的话,实际上对于性骚扰者是一种极大的威慑。国外对性骚扰的界定很清晰,比如你经常约一个女学生出去喝酒,就已经属于性骚扰的范畴了,我在国外读书和工作时也有很多这方面的培训,而在国内,目前这块并没有培训,还存在制度性的空白。国内很多老师也都不知道性骚扰是什么,所以我觉得应该让大家警醒,知道性骚扰的范畴是什么。来源:大木虫综合整理

非鱼

大四考研和工作考研,研究生导师说出两者差距,各有各的好处

若想不被现实所“打败”,无疑高学历是最好的途径。很多本科生面对就业压力,都会想要通过“考研”来提升自己,从而获得更多的选择机会。但考研成功上岸并非易事,有些处于工作中的考生也会有提升学历的想法。但二者考研难度相差不是一星半点,研究生导师说出大四考研和工作考研的差距,区别很现实。大四考研VS工作考研,两者相差不是一星半点,区别很现实大四考研精力充沛,工作考研精力分散考研成功上岸难度大,很多考生在大学期间,即便做足了准备,最终也难以上岸。因此大学生考研,需要付出足够多的精力去学习。在学习时间方面大四学生会更具优势些,能学习更多的考研知识。但工作后再参加考研的考生,他们不仅要面对考研压力,同时还要面对工作压力,可能只有晚上下班的时间去用来学习,所以工作后的考研参加考研,成功上岸非常艰难。大四考研经济压力大,工作考研会积蓄支撑考研也是非常耗费“金钱”的事情,不仅要支撑生活,还要找一个比较不错的补课机构。如果是大四学生考研的话,那么这部分的花销就只能由父母来承担,从而增加很大的经济压力。但工作后考研却有所不同,他们有了一定的积蓄,虽说并不是很多,但维持正常生活基本是可以的。而且所存下来的积蓄,也能负担得起考研费用。大四考研缺乏锻炼,工作后能力较强大四学生在面对任何事情时,都会有学习的思想,甚至只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能力方面也会缺少一些锻炼。而工作后的考研,他们已经接受过了社会的“毒打”,各方面能力都会有所提升。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会用很多的经验,特别是总结能力、沟通能力,这些都是作为研究生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大四考研经验少,工作后经验更多多数研究生都会面对一定的实验,但大学学生在面对学习这些内容的时候,一般都没有什么经验,都需要导师进行指导和帮助。但对于已经工作的人来说,他们可能接触过这一方面,对某个专业有独特的见解。因此研究生导师可能会更愿意招收已经就业的考生,能为导师节省一些时间和精力。考研上岸难度大,每年报考人数却不减反增弥补遗憾,圆名校梦由于高考的失利,有些考生无奈只能选择自己不喜欢的城市、大学,甚至有些连专业都不是自己喜欢的。所以对他们来说,考研或许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尤其是想要考进名校的学生,虽说重新参加高考已经不太现实,但却可以通过考研来获得实现自己的名校梦,只要有坚定的信念,那么考研必定是不可缺失的一次机会。提升学历,有更多选择考研对年龄的限制并不高,部分地区即便考生年龄超过40也能参加。很多人因为学历低,因此错失了很多机会,无法选择自己喜爱的工作。但如果参加考研,不仅能提升自己的学历,还能在就业中留有很大的选择余地。况且研究生学历在工作中所获得的的薪资待遇方面也非常高,想要在大城市立足,高学历是根本!改变现状,寻求更好的人生机遇名校大学生和普通大学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都会有很大区别,而对位于三四线城市的学生而言,很多在毕业后都会变得比较迷茫,大学生活基本都在荒度时光。虽会有人觉得:一个懒惰迷茫的人,即便考研也不能改变他们的本质。但考研仿佛就像他们的跳板,只有成功登“路”,变得改变自己的读书环境和现状。个人观点历年来,考研人数都在呈现上升趋势,虽说每个学生考研的目的都不同,但最终都想要通过考研来提升自己。我国的发展离不开众多的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的支撑,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无论哪一个领域,都会缺少人才。随着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想要在社会立足,就需要在大学期间学习更多的东西来丰富自己。当然,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扎实,更重要的是,通过学校这个大平台来提升自身能力。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是不可否认的现状。作为大学生,我们有这个时间和精力,那么便可以通过考研来获得高层次的学历。从目前激烈的职场竞争来看,研究生学历的“含金量”还是非常高的,它不但可以让你进入所向往的企业,更能有一个更好的选择和规划,薪资收入也会非常可观。#考研#本期话题:你觉得大四考研VS工作后考研,哪个难度更大?

动于无方

考上研究生后,与导师相处“有门道”,学姐经验:这样相处更吃香

30%的研究生因为和导师相处不好,不受导师待见,导致毕业困难。小姨家的孩子已经是一个研三的学生了,眼看着要毕业了,但毕业论文还没写,小姨很着急,但没办法,因为孩子比较内向,不喜欢说话,所以导师不太喜欢他。从上了研究生那天起,导师也不太喜欢带着小姨家的孩子做研究,导致研究生这3年里,没有什么研究项目,毕业论文也不知道如何写,问导师,也爱搭不理。说到底还是因为孩子自身的性格原因,导致的和导师相处不好,一些其他的学长和学姐就很受导师喜欢,节日的时候还会请这些学生到家里吃饭,但唯独没有小姨家的孩子。自己的同门,其他的研究生毕业论文都写得差不多了,自己却面临不能毕业的困境,也很后悔当初没好好和导师搞好关系,所以说上了研究生后,与导师相处还是“有讲究”的。考上研究生后,与导师相处“有门道”,学姐经验:这样相处更吃香90%的研究生导师不喜欢被学生反驳。了解导师的脾气、习性以及爱好有一些导师本身也是比较内向的,还有的导师是比较热情开朗的,自己要了解自己导师的习性,按照导师的性格等来分析和导师的相处方式。学姐也说,刚开始来的时候,感觉导师非常严肃,自己也是比较害怕导师,在导师身边总是瑟瑟发抖,但后来相处好了,才发现导师也是一个可以成为朋友的人。认真完成导师交给自己的任务其实让导师喜欢自己,其实不是你说一些好听的话,还是要付出实际行动的,导师给你布置的任务,如果你能很漂亮地完成,并且没有怨念,那么导师会很喜欢你。很多研究生一直埋怨导师让自己成为导师的“打工人”,如果长时间有厌烦的心理,表现出来后导师会不待见你,你还不如接受现实,好好给导师“打工”,至少毕业没有问题。出现意见分歧,要合理探讨,适当“言听计从”导师也不是完人,有的导师也会出现错误,很多研究生不敢质疑和反驳导师,就会出现做错很多事情,所以不要怕和导师讨论,但讨论的方式要有技巧。有的研究生感觉导师说错了一句话,就会不依不饶说导师的不对,这样不仅没有礼貌,导师对你也是很难喜欢起来,要合理探讨,以导师为中心,互相尊重才是最好的关系。很多考研党考上了研究生后,开学了才真正了解了自己的导师,可能才发现这个导师并不适合自己,但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你不可能退学,所以这2、3年只能硬挺。所以建议考研党们在初试成绩下来之后就要提前选择好自己想跟随的导师,也要提前了解导师,这样才有助于以后的学习,研究生毕业才能更顺利。那么考研党该如何选择导师呢?40%的考研党在复试前没有认真选择导师,报上哪个算哪个。了解自己所选择导师的性格导师的性格是比较重要的一点,如果遇到了一个不太认真带学生的导师,那研究生这2、3年可能对自己一点好处没有,甚至毕业论文都没有可写的内容。建议考研党先和学姐学长们沟通,侧面打探一下导师的性格和习惯,如果感觉不适合自己,还是要及时选择其他的导师的,适合自己的话再联系导师。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导师的研究方向其实也是可以看出,自己以后跟随导师后,自己的研究方向,如果不是自己想做的研究,可以及时更改。还有就是要知道导师的一些研究成果,获得了什么重大的奖项,如果导师非常厉害,导师资源也很好,可能对自己以后毕业后的工作就业方面都会有帮助。了解毕业生对导师的评价学姐学长们的评价其实并不是很全面的,因为他们还是在读研究生,也担心说了导师不好的话传到导师耳朵里对自己不利,所以很学姐学长更喜欢说导师的好话。因此建议考研党可以看一些已经毕业的研究生在论坛上等地方对导师的评价,如果评价非常好,那也就证明导师不错,适合我们选择,如果不好,那还需谨慎考虑。考上研究生是值得高兴的事情,但如果因为和导师相处不好,或者是因为导师人品不行,会直接导致研究生生涯出现问题的,所以一定要提前了解导师的为人。总而言之,就是积极向上的研究生才更得导师的青睐,你对导师尊重,认真完成导师给的任务,不抱怨,努力认真,这样不仅导师喜欢你,研究生毕业也会很顺利。今日讨论:你认为考上研究生后需要和导师如何相处?你感觉研究生应该对导师言听计从吗?

神农隐几

保研生和考研生相比,导师更青睐谁一眼便知,网友:有何区别?

随着本科学历的人数剧增,就业又没有竞争力,考研成了最好选择。近两年考研的热度只增不减,导致考研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据了解,2021年的考研人数高达300多万人,规模相当庞大,竞争力可想而知。而且考研需要至少提前一年做准备,如果没考上,就需要准备二战或者是直接放弃。然而成为研究生是有两种方法的,一是考研,二是保研。不少考研党进入复试以后才知道,原来高校的研究生名额已经被保研名额占了一部分,想顺利考研成功很难。很多考研党觉得心里不平衡,但是却只能接受现实。保研生和考研生究竟有哪些区别?导师更青睐哪一个?小编来告诉你。保研生和考研生相比,有哪些区别?区别一:成为研究生的方式保研生是根据自己以往的每一次期末成绩,以及平时的表现,向学校提出保研申请材料,不需要参加研究生考试。只要申请通过,就可以直接成为研究生。考研生是需要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也就是说考研初试的前一年就要开始准备。并且只有初试成绩优异,才有机会可能进入复试,复试通过了才能成为研究生。区别二:成功率对于保研生来说,提交的申请的学生,在成绩和综合素质都符合保研的条件下,学校会直接保送读研究生,成功率是非常高的。考研生需要经过至少一年的努力,同其他300多万人进行笔试的竞争,再进行复试的竞争。可想而知,成功的几率和考公的几率相差无几,但是也消减不了考研的热情。区别三:院校的选择保研生一般保送的都是本校,本系,本专业,因为成功率很高。相对来说,为求稳妥,保研生选择跨专业、跨系或者是跨院校的很少。考研生对于院校的选择就比较多了,比如跨专业,跨地区,跨院校等,都可以结合自身的情况以及兴趣爱好去选择。所以能如愿考上自己理想的高校和专业,都是非常优秀的人。综上所述,保研生和考研生成为研究生的方式差别很大。有些考研党读研之路非常坎坷,一考不成还要二战,相对保研生来说,考研生的经验会更丰富。然而保研生也是节省了很多时间,由于本校保送,所以更熟悉,入门也更快。那么对于导师来说,更青睐于保研生还是考研生呢?保研生和考研生导师更青睐谁?哪一类研究生更有优势?第一,保研生的优势对于保研生来说,因为他们平时的成绩和学习能力是比较突出,所以才能获得学校的保研名额。而且读研的时候,往往要比考研的学生更有发挥的潜力。而且保研生不需要花费一年的时间来准备研究生考试,能节省出很多的时间去丰富自己的阅历和参加其他的竞赛考试。所以在时间上来说,一眼就能看出来,保研生更有优势。第二,考研生的优势考研生要经过一年的准备,经历初试和复试,虽然过程漫长了一些,也付出了更多的辛苦。但是成长的过程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而且读研以后也会更知道珍惜和努力。报名参加研究生考试的学生,也不乏有非常优秀的。能在300多万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不管是学习能力还是个人魅力无疑都是出类拔萃的。第三,导师更青睐谁对于导师来说,研究生的成绩肯定是首要的,还要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品格,不管是保研生还是考研生都有值得欣赏和学习的方面。而且每一个学生的潜力都是无限大的,无关保研生还是考研生。是否能发挥,就要看导师是否能挖掘出来。所以优秀的人无论是保研还是考研,导师都会一视同仁。如果非要说导师更青睐谁,那本校保研生肯定是更有优势的。毕竟对于学校和各方面来说,都要比考研生更熟悉。而且有些保研生会提前和导师取得联系,彼此也更熟悉。考研生们需要经过初试或者复试以后才能和导师联系,如果学生优秀,那初试以后就会有导师先找到考研生。所以万变不离其宗,只要优秀,不管是保研还是考研生,导师都会喜欢。大学生如何争取保研名额?很多大学生有考研的想法,但是如果需要提前一年的时间准备,还不一定能成功,想必有很多学生会打退堂鼓。但是大学生们要知道,付出的努力和收获肯定是成正比的。在每一个期末的考试前都要做好复习,争取获得奖学金或者是取得好成绩。其他的时间可以多参加学校的竞赛和考取有用的资格证书,为保研名额多争取一些机会。笔者寄语保研生和考研生确实有很大的区别,但是导师更青睐谁,还是要看学生本人是否优秀。而且对于成为研究生的方式来说,保研生的优势不只是一点点了。大学生们,如果想在考研路上更稳妥,那就让自己变得更优秀,争取获得保研名额。你觉得对于考研生来说保研生占名额,公平吗?喜欢本文的宝宝们记得分享和收藏噢!有想法的宝宝们可以在下方评论留言,我们下期再见啦~(图片均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考研#

灵府

考研成功后,与导师相处“有门道”,储殷教授说出这个潜规则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本科学历背景的人也并不稀缺了。每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都在“突破历史”再创新高,那么也就意味着,学历似乎明显地“贬值”了。三十年前,很多人都是初中毕业就参加工作,能有上大学的经历可能是“全村的希望”。十几年前,本科学历也是比较吃香的,如果考到一本院校,毕业后找到一份还算稳定适宜的工作也是可以的。不过这些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似乎不怎么乐观。李老师是某高中的语文教师,她感慨道:还好当时从师范大学毕业的我,选择了直接就业。现在我们学校招聘同样的职位,非985院校的研究生学历不要,并且待遇没有任何差别。由此看来,一份好的工作对学历要求确实是越来越高了。所以很多同学选择了考研的道路。考研成功上岸后,需要考虑与导师的相处门道经过了笔试和面试的筛选,一些学生已经成功地等到了被录取的好消息,可以说是松了一口气了。接下来就是要准备行李,高高兴兴地到高校报到,迎接新的学习生活。不过,部分研究生同学可能就会泼冷水来了:还没真正接触导师,不要高兴得太早。我们网上采访了一个不愿意透露身份信息的在校研究生,他讲述了自己的无奈。小安(化名)是某高校环境与资源专业的学生,起初来到学校时她还很满意,自己的导师授课还是比较认真的。不过当同学们都表现不错之后,迎来的却是一项又一项繁琐的任务。我们知道,高校一些研究生导师的手里是会有研究项目的。这些项目往往会受到一些资金支持,尤其是那些重点项目。导师没有时间靠一个人完成所有细节的操作,所以会安排自己的学生分工。而项目结束后,大部分的导师也会根据学生们的参与程度和对学术的贡献大小,把得到的经费支持分出一部分给同学。不过具体给多少,并没有一个统一标准,主要看导师自己。而小安的导师,往往把研究任务过多地分配给了他们几个学生,自己真的做到了“运筹帷幄”之中,让学生承担了大部分的工作。只要学生表现出质疑和不情愿,就会被“穿小鞋”。网红教授储殷说出这个潜规则第一,理科导师看重“勤快”,能不能积极干活。储教授是人民大学的一位网红教授,在辩论节目中也有出色表现。在谈话中他透露,学生考研时一定要明确自己的身份,读研究生需要付出时间和辛苦。理科的导师是经常需要学生帮忙“干活”的,所以是否勤快是导师喜欢不喜欢学生的关键因素,学生们务必对这个不成文的规矩有认知,不要认为研究生课程看似很少,就误以为学业是很轻松的。第二,文科导师看重“人品”,能不能长期合作。文科的学术研究模式与理工类不同,但一样需要学生的配合和支持。尤其一些论文所需要采集的数据,以及创新的观点,如果学生在人品方面不过关,盗用导师的一些成果,将给导师带去很多麻烦。所以在这方面让导师安心,才能更好地在研究生阶段跟老师相处融洽。无论是什么专业,其实导师与研究生就像职场上下级。导师需要学生提供力量共同完成学术目标,学生需要导师的指导来学到本领。虽然研究生也属于学生阶段,不过跟本科时比,与老师的关系模式还是有着很大的不同。所以在相处的方式上肯定也要有所调整,学生需要做好心理准备,对如何与导师相处有所思考。【笔者的寄语】考上研究生是很多同学的理想,每年的研究生考试里,也会有一些同学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失败,所以成功上岸的学生是很幸运的。不过这些还只是新的起点。在以后的研究生生涯中,能否跟导师相处融洽,学到真正的本领,是决定着学历含金量的关键。所以多了解一下研究生跟导师的交往规则没有坏处。今日话题:你希望遇到什么样的导师呢?欢迎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本文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除)

溜冰场

研究生该如何与导师相处?6段真实经历突显选对导师的重要性

师生不对等 学生对导师的恐惧心理强烈讲述者:赵显性别 :男国内某985高校工科专业硕士毕业生我当时是通过一个已经保研的同学联系的导师,我们都不了解他,见面后的第一印象还可以,感觉他比较严厉,不苟言笑。导师学术造诣还可以,但是因为本校大牛比较多,他就不那么突出了。入学后我们基本上是导师给选课,研一前半学期上课,然后进入教研室学习,基本上就是帮导师做项目、写论文等。一般的实验室是学生在一起,导师偶尔过来看一下,每周一次汇报。我们导师要求比较严,和互联网公司加班时间类似,早上9点工作,一天工作9个小时,每周工作6天。老师规定,一天中9:00-12:00,15:00-18:00,21:00-24:00,三个时间段必须在,一般夜里都会被导师留下来加班。导师是夜猫子,我一般走的时候到凌晨两三点,只有每周六晚上和每周日上午休息,偶尔还有加班。基本上休息不过来。最令人感到压抑的是,导师会一直在教研室盯着你,就像在工作时老板坐在你旁边监工一样。当然,我们导师这种情况算是比较极端的,更多的还是自己做项目,一周汇报一次。导师会让我们做两种项目,一种是研究所或者公司的项目,一种是国家的科学研究基金。第一种项目是有实物或者其他软件要交付,学生要不停地调试出差;第二种基金主要就是写论文和相关的一些实验,一直在教研室坐着不出门,不过论文有SCI或者EI的要求,压力也是比较大的。我们导师也是经常潜在研究室,他租住学校的宿舍,平时基本上是教研室-食堂-宿舍,基本不出校门。他对学生到岗的规定特别严。有一次十一假期, 我的姥姥去世了,当时没来得及和导师请假就回家奔丧了,在家待了五天,刚到学校就接到电话被骂了一顿,可是我当时还在假期啊,为了不耽误进度我八号就返校了。这件事之后,我就预感自己的研究生生活可能会很苦。导师基本上除了上课,就是在教研室盯着,我和师兄弟在教研室基本是零交流,一言不发地盯着电脑,不是看论文就是编程序,环境特别压抑。导师对同学们的态度也很差,基本上就是讽刺加吵,平时没有交流。有一次,一名同学骑自行车被摩托车撞了,找导师请病假,他很不屑地对那个女孩说,为什么那个摩托车只撞你不撞别人?因为长期压抑,有两个学生因一些小矛盾和导师爆发冲突,相继离开了实验室。教研室是一个导师独裁的空间,学生要去适应老师,我的一名本科同学因为项目延期,被迫留级半年,完全是导师决定的。我也只能平时和同学吐槽倾诉一下,但是交流也不多,因为教研室工作太忙,我回宿舍的时候别人都睡了,也想过退学或者换导师,但是所有人都劝我忍忍就毕业了,不要冲动。后来我忍不住,还是和导师爆发了冲突,当时就想干脆退学算了,之后和同学商量,找学院领导反映情况,领导说“你不是第一个离开这个导师的学生,也不是最后一个。”在同学们的支持下,我最终换了导师。我是近几年第一个成功换导师的,之后几年也有同学更换导师,然后学校反复和他谈话,听说这两年已经有所改观。导师对我的监督比较严格,学术上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现在回头来看,最大的问题就是当时的工作环境过于压抑,而不是工作强度大。我关注了最近几起高校事件,我觉得学生自杀并不是某件事情直接引起的,而是导师和学生的地位不对等,学生对导师的恐惧心理强烈,长期以往,个别人会有一些极端的选择。高校应该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从制度上解决学生和老师之间地位不对等的关系。毕业之后 做到老死不相往来就好了姓名:喻玉性别:女国内某高校医科专业硕士在读我2015年从外地考过来,导师是学院直接安排的,我事先对他一无所知。导师在我们这个领域很有名气,他确实有很强的学术能力。刚开始我觉得他挺好的,很喜欢他的课,会给他发微信讲我最近遇到了什么新鲜事儿,有什么问题也会去问他。他很有爱心,有的病人家庭条件特别差,他会主动减免费用、给病人捐款。过年回家时,他会给我们一些路费。入学第一个月,我的手机丢了。导师把我叫到办公室,说手机丢了,饭还是要吃的,就给了我一个信封,里面有800块钱。我推辞了好几次,他一直说没事没事,你就拿着吧。我当时觉得这属于长辈对晚辈的关心,丝毫没觉得有什么问题。有时候我会发微信提醒导师注意身体,会使用喵、啦等语音词,或许是我没表达好,让导师产生了误会。有一次下课以后,导师把我叫去他办公室,询问了我学习和生活方面的事,然后又给了我一个信封,我当即表示没干活不能要钱。导师说他喜欢我,愿意照顾我。我从小被家人疼爱,以为长辈对我的喜欢只是单纯地疼爱。况且导师都五十岁了,我怎么也没有往男女之间的喜欢那方面想。在我弯腰收拾东西准备离开时,他突然过来,亲了一下我的额头。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他就退了回去。导师以前有出国留学的经历,我以为这是他表达亲昵的方式,仍然没有多想。我和导师关系的转折点发生在2015年12月份。一天,我因事去找导师,路上很冷,手快冻僵了。他说来我给你暖暖,我说没事一会儿就好了,他就直接握住了我的手。他力气很大,我没能把手抽出来。然后他又摸了摸我的头发,我只是尴尬地笑了笑。我以为这就结束了,他却说亲一下,我没有多想就低头把额头给了他。导师吻了一下额头,然后居然亲了我的嘴,连舌头都伸进来了一半,这也太恶心了吧!我马上推开他,大喊,老师这太过了!死一般地沉默。我当时整个人都懵了,直接傻掉了。我万万没有想到,作为一个旁人眼中事业有成、疼爱妻女的模范老公,居然会对一个二十多岁的小姑娘舌吻。导师问是不是吓到我了,问有没有人喜欢我。他让我笑一笑,我僵硬地扯了一下嘴角,转身走了,没走两步忍不住眼泪就掉下来了。回去以后我给导师发了一条微信,说您今天的行为实在是超出了我所能接受的范围,我是您的学生,请您以正常的师生关系对待我。然后我把导师曾经给过我的钱都转了过去。他表示自己很内疚,说不要钱,这不是交易。自那以后,每次见他我都有所防备,如果单独见他,我就把手背在后面,站得离他很远。这段时间要修改毕业论文,需要经常去找他。你知道每次去我心里有多慌吗?我连门都不敢关,随时做好逃跑的准备。当时我想的是,如果他继续侵犯我,我就跟他拼个鱼死网破,哪怕是退学,我也不能让他把我怎么样。所幸他还没有坏透,那之后没有发生什么特别过分的事了,平时拍拍肩膀我就忍了,毕业之后我赶紧滚蛋就好。他以前从来不骂我,从那以后就开始骂我了,我犯一点错,他就说你不要来上班了,你出去吧。还有一次,我男朋友来科室接我,被他看见了,回去以后他就给我发微信,说我很讨厌,不要我了,让我休学。刚开始我还打算读博,现在我靠自己已经找好了工作。即使以后工作一段时间再去读博,我也不会读跟他相关的专业,他在我们这个领域算是大咖,我不想和他再有任何接触,毕业之后做到老死不相往来就好了。评判学生的最大权限 都给了导师讲述者:李立性别 :男国内某高校理科专业博士在读当时考上硕士后,我刚开始进行本科的毕业设计,那天老师还没到办公室,我在研究生办公室等待,旁边的师兄师姐们跟我搭话,问我考研了吗?选好导师了吗?我稀里糊涂的啥都不知道,他们就推荐我选现在的导师,说他很年轻、比较容易沟通。第一次见到导师,给我的感觉就是他很有气场,说话也比较严肃,一开始讨论的问题就是专业,然后问我对于他的了解(网上有资料),还问有没有感兴趣的课题。我觉得他给学生的选择挺多的,给人感觉很开明,于是坚定地选他了。之前我没有想过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大概就是带着做事学技能;现在觉得其实也差不多,导师指导做课题、提点需要注意的方向,额外也就是做项目跟偶尔跑下腿,没有其他多余的事。我的导师要求每周发报告,所以和他沟通是最少一周一次,内容都是课题方面的。有解决不了和需要确认的问题都直接找导师,他一般都在办公室。平时都是学术研究,需要合作的项目是找好了相关的学生,安排好各自的工作然后去做。频率不好说,要是外面自己接的项目一般都是合作完成,抽空做,最后大家分成,国家项目就是当课题做,这些行政上都有分配。实际情况自己分配时间,时间最久的从早9点到晚11点,有些科研任务客观要求比较高也可能需要通宵。虽然自己的时间不够了会不舒服,但是为了实验和工作也可以接受,毕竟完成项目确实是需要时间和投入的。而且如果有特殊情况可以跟老师解释。实验室的工作是比较累,但自己的课题做出成果也会很开心。工作的理由最主要还是想要毕业,当然也想学到东西和提升自己的能力。我觉得我的导师还是不错,硕士毕业的时候论文抽到盲审,我担心论文写不完于是向他求助,老师熬夜到凌晨三点多帮我改论文。如果我延期其实还能帮老师至少多做半年的事,但是老师更希望我顺利毕业。他能给指导的都给了,不能的大概率会提供一个思考方向,让自己去摸索。有时候导师比较严格,每个微小的方面都要我们去深究其原因,工作量大的时候会觉得顾及不过来,我会觉得心理压力比较大。他也让我帮他做过私人事情,比如取过工厂的样品,然后转手就让我做相关分析了;还办过个人信息,用于参加会议等。有一些学生可能会经常帮导师跑腿甚至做家务,这个情况看导师个人,如果双方平时沟通比较多,有这种信赖感,大体上是没问题的;如果没有,只是导师单方面要求的话,就很不合适了。我觉得师生之间相处首先大前提是双方都觉得OK,比如我的导师几乎只关心学生工作方面的事,学生也从导师这里学到了很多科研的思路。有的导师会与学生走得比较近,邀请学生一起吃饭,同时也互相分享各方面的信息。这些都挺好,主要就是要规避其他不健康的关系,比如处理涉及个人生活的私人问题或者是单方面的索取而另一方忍气吞声等。相比遇见过的很多正常的导师,我觉得近段时间这些高校事件中导师自身思想行为不当是主要的原因,任何人有这种不好的特质都容易引起不良事件的发生,而拥有这些特质的人群担当导师这个职位的时候会产生很大的反差,从而引起更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毕竟老师作为教育者的形象一直都被要求光明与正直,然而个人特质与其学历或者某方面的思想深度无关,人很复杂。我和同学有讨论过,按照现行的导师制,导师和学生的关系很密切,导师最了解学生的学术能力,因此评判学生毕业相关问题的最大权限都给了导师,但权力过于集中就会导致类似事件的发生。有人提出过释放这些权力,就我个人经历而言,硕士毕业时,学院给的各种要求也挺让人喘不过气的,我的导师也感叹毕业怎么这么麻烦。所以事情还是要专业的来做,权力需要监管。师生之间的界限需要 导师和学生共同维护讲述者:张晶性别 :女国内某高校人文社科专业硕士在读我是自己选的导师。第一印象是老师很可爱又温柔,会很认真倾听每个学生的讲话,也会很兴奋的讨论他钟爱的哲学,没有一点点的架子,很有耐心。我咨询过师哥师姐的建议,觉得老师的性格和自己更合拍,个人更加偏爱这种暖心型老师。之前在准备读研前读了许多导师写得书,他擅长用最简洁的文字阐释清楚复杂的理论,觉得更适合跨专业的自己。我觉得师生之间亦师亦友,学业上传道授业解惑,生活上也会有关心和慰问。课程多的时候我和导师沟通比较频繁,特别是老师在学校时,都会和我们沟通一下最近的学习状况,及时予以指导。开始实习后我由于经常不在学校,沟通频率降低,我和导师沟通方式主要通过微信。沟通的内容主要有最近的学习状况,论文准备,生活状态,实习进度。我觉得一个好的导师首先在学业上会花大量时间和学生讨论如何读书写论文,了解学生对学术生涯的整体规划并予以指导。硕士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帮学生找到好而且可行的题目,并逐步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我的导师会分阶段对我们看书论文做出不同的要求,并且耐心的传授自己读书教学的一些感悟,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可能与导师研究方向有些偏差,老师也会在和自己沟通过题目可行性后宽容地鼓励自己去探索。他是一个很温柔善良的人,对教过的每个学生都会热情的打招呼,非常认真的倾听你的问题给出反馈。印象最深的一次便是期末复习焦头烂额时,导师给每个学生准备了橙子,希望我们学习之余也要注意身体健康;他一直保持着健康的生活习惯,早起和跑步,他也会把他的生活理念传达给我们,在微信群里早起打卡,言传身教,每天看到老师的早安打卡都会觉得既温暖,又是自己的榜样。导师有什么困难,学生提出帮忙,分担自己能分担的工作,自然是皆大欢喜。作为学生,我觉得帮老师干活能施展自己的才华,锻炼自己的能力。并且,我的导师一般不会让学生去分摊琐碎的杂事,连报账这些都身体力行,把更多时间交给学生好好读书。可能工科研究生需要到实验室做实验等,师生见面机会更多,除了学习工作之外,在生活上有些接触也是很正常的。但师生之间应该有一定的边界,绝对不能把家里的琐事让学生去承担。我觉得老师关心学生的个人生活是正常的,任何事物都有量和适度的要求,中间的界限是需要导师和学生共同维护的。师生关系应当保持在正规的轨道上,尽量拒绝导师在学生职责之外的要求,不要把师生关系变成主奴式人身依附关系。导师没有决定学生 是否可以毕业的垄断权讲述者:郑淑性别 :女国内某高校人文社科专业硕导我在高校工作有17年了,当硕导有10年时间。我每年会带2名学生,是按学校统一的招生考试方式筛选的。学校研究生选择导师原则上以学生的想法为主,学生填表格申请导师,有三个志愿,原则上满足学生第一志愿,由研究生院统一调度。当然,从我个人的角度讲,是不愿意选择高分低能的学生。所谓导师,就是学生学术上的指导老师。这一角色即便不是唯一的,也是首要的,至于其他角色如生活顾问等则不是必要的。当然,这也不排除和反对导师对学生生活上的关心和爱护,但这种关心和爱护是要有度的。我带学生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面授读书和研究方法;一是修改学生的论文。我对他们没有太高和太多的要求和期待,只要求学生在毕业前能写出一篇合格的学位论文就够了。作为导师,关心和爱护学生是一回事,但师生关系还是纯粹一点好。我并不主张导师要当学生的生活顾问,更不希望老师扮演学生家长或保姆的角色。我之所以在生活上给予学生一定的关心,是觉得通过这种生活上的关心可以一定程度地缓解师生之间的严肃的“高级政治”关系,缓和其“官方”色彩。从客观上讲,正如家庭里面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学校里的师生之间是存在权力差的。但我并不认为这种客观的权力关系会必然地产生老师对学生的剥削和压迫,因为师生之间的这种权力关系不同于政治权力关系,它是自然生成的,是隐性的,它隐秘得几乎让老师与学生双方都感受不到。如果师生之间的权力差引发了灾难,那一定是老师有意地“滥用”权力了。我不会过于亲近学生,不会与学生称兄道弟,因为不希望师生关系发生变异。健康合理的师生关系就是——学问上,学生有求,导师必应。近期媒体曝光了很多起高校中师生关系的负面新闻,我关注了。我觉得导致这些极端事件的根源不完全是制度上的,主要还是人性上的,关键在于个人的修为和价值观。导师应只有学术指导上的职责,没有判定学生学术水平和决定学生是否可以毕业的垄断权。如果导师有坏心思 学生容易成为牺牲品讲述者:孙彬性别 :男国内某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博导我在2016年招了三个学生,平均每年招收两个,现在手下就是五个研究生。我会不定时和他们见面,一般都是指导学术论文。我对学生的要求是,做一篇论文,需要看大量英文文献,国外的文献确实在我们专业方面做得比较好。做一篇论文下来实际上也是一个学术的指导。他们要看书,我就让他们用我的课题经费订,因为他们的生活费本来就不多,想买什么书就用我的课题经费买,到我这里报销就行了。平时,我和学生很少聚餐,一般一个学期一次,我不会单独和任何学生吃饭。私生活方面的话,硕士生我一般没有怎么管,博士生的话有两个一年级的女生都已经成家了,她们一般时间抓得紧,大事会主动告诉我,比如要生孩子了,小事的话我就没怎么管了。我觉得不需要过多的关注,因为学生都是成年人了。学术研究之外,我唯一让学生做的事情就是报账。报账是很麻烦的,所以每年我是指定一个博士生,但也不会只让一个博士生做,会有分工,不然会让学生觉得压力太大。国内的导师制是搬国外的,学生跟老师做实验,称老师为老板。但中国的导师制还有他的独特性,有尊师重道的传统,学生对老师会更加尊重,服从,这样会加深导师的这种权力。如果导师有坏心思,那么学生确实容易成为牺牲品。各个学校可以制定一些相关政策来规范导师的行为。比如可以通过学术委员会,如果导师觉得学生的论文不行,那还有一个学术委员会,如果他们都觉得可以,导师觉得不行那肯定也没办法。此外就是学生要有一个申诉投诉的机制,让他们能够向学院、学校直接反映。尽管学校有申请换导师的政策,但是学生很怕老师的话,就不敢提出这个要求。比如我们学院就有一个教授,15年六个博士生联名告到了党委书记那里,最后他们是换了导师。那是学生比较多,但是单个人的话,我觉得学生就不敢。高校师生之间当然是以学术为主,其他个人的事不要去掺和。过于公私不分的话,就会很容易出现问题。我觉得应该有一种明确的政策,没有特殊情况,不能让学生到自己家里去,以前老师没有自己的办公室,学生需要到老师家里去。但现在一般都有自己的办公室,学生有什么事就在办公室去谈,没必要公私夹在一起。我在美国做过教授,知道(和学生谈话)老师办公室的门都是敞开着的。说事情我也一般倾向在微信群里说,可以让其他同学都知道。因为是探讨学术方面的问题,其他同学也可以学习。2018年1月19日,我提出了《全国高校教师反性骚扰宣言》。国内高校性骚扰现象确实比较严重,受害的学生整个人生都是会受到很严重的影响。在中国这种文化环境下,女生遇到这种事可能不会说出来,但如果有老师站出来支持学生的话,实际上对于性骚扰者是一种极大的威慑。国外对性骚扰的界定很清晰,比如你经常约一个女学生出去喝酒,就已经属于性骚扰的范畴了,我在国外读书和工作时也有很多这方面的培训,而在国内,目前这块并没有培训,还存在制度性的空白。国内很多老师也都不知道性骚扰是什么,所以我觉得应该让大家警醒,知道性骚扰的范畴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