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考研率高是好事吗?不一定!孤儿泪

考研率高是好事吗?不一定!

这几年,考研的人数也是越来越多了,前几年都只要100多万人,这几年几乎是一年涨几十万人!19年考研人数已经突破290万!可以说考研已经成为了一件在正常不过的事情,那么考研率高是一件好事吗?可以说,考研率越来越高绝对不是一件好事。读大学的目的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找一个好工作,考研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同样也是为了找工作,为了找一个好工作!不少大学一直在宣传学校的考研率如何如何,这并不是一件值得宣传的事情。一个学校,宣传下自己的保研率还差不多,考研率实在是不值得宣传,尤其是部分专业。1.以生物类为首的专业问题导致考研率高生物类专业,以生物工程生物学为首,本科毕业非常难以找到一个专业对口的工作,想真正的从事本专业工作,硕士都不行,博士才有机会,当你读到博士时,又有各种各样的限制。这时候学计算机的同学已经在北京深圳买房,开始了自己的投资。想一想自己还在读书,前途未卜,实在可悲!2.部分“考研基地”这几年,网上有几个学校突然就“火”了,被称为“考研基地”。这是一件好事吗?学生从大一开始,只学习考研要求的几个学科,其他学科都不学,这样确实是比其他学校多很多优势,大学四年准备考研,比很多人准备一年分数确实要强一些。但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并没有提升,也仅仅是比高中多会几门学科罢了。研究生不仅仅只需要分数,高分低能不可取。并且这些人一般读研时成绩并不好,空有一个分数,没有分数所代表的真正水平。中国科学院大学已经命令禁止了几个学校,不招收这几个学校的研究生。那么大家都不考研,行吗?同样也不行。研究生规模不需要扩大,保持在前几年那个规模就很好。像这样下去,以后研究生都会遍地走,研究生还有什么优势?这些学校明知道不好就业,为什么还招收这么多学生?考研率居高不下,反应了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问题,一方面是通过考研来逃避就业,另一方面说通过考研来提升学历,增加自己的筹码。无论那种方式,最终都是为了就业。这也是不少企业卡本科的原因。有些人虽然学历比较高,但是能力并不强,很多时候都不如本科生,所以有时候卡本科也没有错。985/211学校从来都没有宣传过考研率,只有保研率。考研率,高不一定是一件好事,低也不一定是一件坏事。大学应该加重对就业方面的重视,提高学生就业率,提升本科学生的就业层次,找不到工作和逃避现实去考研,不可取。

意境

2021考研初试开始,考研党迎来两个利好消息,却有一事令考生心忧

时光飞逝,转眼之间,2021年考研初试已经到来,考研人即将迎来人生中的重要考验,相信这一天每个人的心态都是不同的,毕竟为了迎接这一天的到来,大家付出了太多心血和努力,在此也预祝大家都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考研党迎来两个好消息2021年考研报名人数增幅降低按照计划,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于12月26日正式开始,根据统计,今年全国考研报考人数再创新高,达到了377万,同比增加36万 ,增长幅度为10.6%,相比此前预测的422万人要少很多,这对于广大考生来讲无疑是一个好消息。自2017年以来,国内考研报名人数持续快速增长:2018年考研人数238万人,较2017年增加37万,增幅18.4%;2019年考研人数290万人,较2018年再增52万,增幅升至21%;2020年考研人数341万人,比去年增加51万,增幅17.6%;2021年考研人数377万人,虽然报考人数总体继续提升,但增长幅度有所降低。国内“双一流”高校扩招明显除了考研报名人数增速放缓之外,国内各大知名高校扩招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根据国内“双一流”高校发布的数据来看,今年绝大多数高校招生计划有所增加,尤其是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等985、211院校,扩招人数均达到了1000人,总体来看,今年计划扩招的“双一流”高校占据了主流。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自2018年以来,国内多数知名高校的研究生招生规模均有所增长,尤其是郑州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这些中西部高校,招生规模增长幅度比较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整体的考研压力。其实不仅是国内“双一流”高校,最近两年,国内研究生持续扩招,仅在2020年,全国就招收硕士研究生近100万,增加了18.9万,增幅超过20%。研究生就业压力有所增加近年来,随着研究生的大规模扩招,普通高校研究生就业压力也在不断提升,很多普通高校研究生就业压力也非常大,因而很多考生对此非常担忧。此前国内某外卖平台的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全国美团外卖小哥的人数已经接近700万,其中有1%的外卖小哥学历为硕士研究生,这也就意味着全国有将近7万的研究生在做着外卖小哥的工作,这样的数据令人感慨不已。从最近几年国内各大知名高校发布的就业质量报告可以看出,目前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领域毕业生社会需求量相对较大,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相对较高,而很多文史类、管理类专业社会需求量相对较低,毕业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研究生学历毫无价值,因为根据总人口计算,目前国内拥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仍然不足1%,并不是很多人所说的“烂大街”,相对而言,研究生占比仍相对较低,也就是说研究生目前仍是我国的稀缺人才,含金量依然非常高。在很多“高精尖”的学科领域,研究生仍然具备很强的竞争力,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新材料、新医药、先进制造业等前沿领域,对于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高端人才需求都十分旺盛。其实不仅是在科学研究领域,在各类招录考试之中,研究生也占据明显优势,不仅能享受高层岗位就业选择、优先提拔机会、各类补贴政策,还有更高的待遇。从以上的介绍可以看出,2021年国内考研报名人数再创新高,但增幅有所下降,为了缓解竞争压力,很多知名高校选择了扩招,而伴随着研究生数量的持续增加,毕业生就业压力也在不断增加,但整体就业情况仍然比较理想,仍然非常值得大家期待。既然选择了考研,便只顾风雨兼程。在此为“考研人”献上最真挚的祝福:希望大家积极备考、诚信应考,愿大家历经千帆,终达彼岸,一“研”为定!

忽然而已

喜上加喜!最佳考研时机到来,考研或读研迎来多个利好消息

距离2021研究生初试也只有几天的时间了,备考的同学们相信最近一段时间都是起早贪黑,想每天更多一点的时间用来复习。同时也有部分同学已经准备充分,期待着即将到来的考试了,但是据相关数据统计,今年研究生报考人数又创新高,竞争仍然非常激烈。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除了考研同学自身需要倍加努力之外,教育部门近期就研究生招生以及研究生培养宣布了多项“好消息”,可谓是喜上加喜。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首先对于考研同学的好消息就是研究生会继续扩招,小编认为一方面是疫情原因导致的最“难”就业季,但更主要的方面是国内高等教育的普及以及国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以前一个镇子都很少有几个大学生,但如今几乎大部分家庭都能培养出大学生,这与教育的普及离不开关系,如下图所示,也明确提到了“在研究生扩招的背景下,确保培养质量的情况下会向中西部地区、向专业学位、向关键学科进一步倾斜,增加学位授权点,扩大我们的人才培养能力”。说明研究生扩招是趋势并且重点向中西部地区以及专业学位(也就是专硕)方面倾斜,所以想要考研的同学抓住这个最佳的考研的时机。多所高校增加硕士学位点除了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外,国内各高校都在积极申请硕士学位授权点,并且多所高校已成功申请到多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例如安徽工业大学新增了包括机械工程以内的3个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与两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分别为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除此之外还有公共管理、数学、汉语国际教育三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类似这样增加学位授权点的高校还有很多,有授权点就可以招收硕士研究生,其实对考研同学来说也是间接地扩招了,所以对考研同学来说又是一个喜事。非全日制研究生不再受限说完了考研同学的好消息,正在读研的同学也迎来了好消息。在读研群体中,有部分同学就读的是非全日制研究生,虽然毕业的时候也是双证即毕业证与学位证,但是在就业时屡屡遭受“不公平”对待。鉴于此,教育部也明确指出“各省级教育部门要协调和配合有关部门,推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在招聘公告和实际操作中不得将毕业院校、国(境)外学习经历、学习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作为限制性条件”。这也意味着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就业以及升学时会得到更多更公平的机会,对正在就读非全日制的同学或者想考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同学是一个福音。“唯论文”不良导向破除对于在读研究生来说,论文可能是读研三年中最大的压力,部分高校有“唯论文”的不良导向,哪怕学生在其他方面有出色的表现,发不出来论文依然面临着延毕的危险。鉴于此,近日教育部门印发了《关于破除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对于在读研究生来说又是一个好消息,除了论文以外学习成绩、大赛获奖以及发明专利其实都是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的体现,相信有了该文件的声明,部分高校会逐渐转变“唯论文”不良导向。结束语:以上几项消息无论是对于想考研同学来说还是正在读研同学来说都是喜上加喜的好消息。但对于想考研同学小编认为虽然研究生趋势是扩招,但每年都在递增的报考人数也使得竞争更加激烈,想要顺利考上还需要自己提前好好备考。对于正在读研的同学小编认为即使教育部门印发了相关文件来改正目前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情况以及“唯论文”情况,但作为研究生自身在研究生学习阶段一定要有一定的学习成果,打铁还需自身硬,希望每一位研究生同学都能有研究生阶段有所收获。今日讨论:在研究生阶段大家想获得怎么样的成果?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发射线

教育部消息,高考、考研学生迎来“好消息”,网友:绝对利好之策

我们在高中以前,其实对大学及大学专业的认识都是不深的,大多是听听家长及亲戚朋友介绍,或老师讲解及网上查询而获得的,这自然而然就造就了很多学生到了大学以后,发现选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甚至发现了其他更感兴趣的专业。历年来,选一所名校重要还是选一个好专业重要,都是大家热烈讨论的话题,曾经有位985大学毕业生就曾经表示:"如果可以重读大学,我宁愿不要名校也要选对专业"。其实专业本身并没有对错之分,至于爱不爱这个专业,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只是等毕业以后,当发现找工作碰壁,所拿到的薪资并不如自己预期一样的时候,就会开始思考这个问题。近日,在某博上无疑看到这样一条新闻,标题是“教育部明确继续开展第二学士学位教育”,一下吸引了我,看来教育部深知我们广大学生的心声啊!上面提到,为充分发挥高等教育资源优势,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高等教育,教育部日前印发通知,明确在普通高校继续开展第二学士学位教育。这样一来,学生的选择性就多了,不仅可以报考与原本科专业分属不同学科门类的第二学士学位专业,还可以报考与原本科专业属于同一学科门类、但不属于同一本科专业类的第二学士学位专业,这样,大大拓宽了学生的学习专业。据介绍,第二学士学位主要招收当年普通高校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的应届毕业生,以及近三年普通高校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目前未就业的往届生。为解决学生后顾之忧,第二学士学位毕业生按当年应届生身份派遣并办理相关就业手续。如中途退学,对于以应届毕业生身份入学的,按退学当年应届本科毕业生身份派遣。考研的学生越来越多,单纯数字的增加并没有什么好奇怪的,这是符合时代的大趋势。但越来越多考研的学生选择跨专业,而且所占比例高达三成以上,这种心酸或许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而这次教育明确继续开展第二学士学位教育,真可谓解决了广大想跨专业的考研学生的后顾之忧,经过对大学的了解,自己可以真正再做一次选择。同时,教育部还表示,将会重点支持高校在国家急需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能源动力、应急技术与管理、大数据、网络空间安全、集成电路、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养老护理、家政服务等相关领域增设第二学士学位专业,支持高校依托“双一流”建设学科专业增设第二学士学位专业。高考在即,填志愿成广大考生及家长头痛的事情,虽然还不知道会考成怎样,但通过平时的成绩情况,一般能预计到所能考出的成绩,毕竟考试失常及发挥超常还是不多的,其实从上面提到的专业来说,考生及家长们都值得去了解,国家大力支持的专业往往都是来自于社会需求,发展前景可想而知。

九方湮曰

准备参加2021考研的学生有优势吗?

20考研很多高校都降低了10分-30分的录取分数线,很多考生进入复试就等于获取录取机会,从20考研的政策导致的录取结果来看,21考研的录取政策也会稍微宽松一点。每年考研的报名人数基数都是非常之大,就算录取政策宽松,仍然需要考取好成绩才可以,因此,比拼的仍然是硬实力。21考研的学生有的优势就仅仅是政策优势,这对所有考研人来说都是一样的,所有谈不上太大的利好。21考研可能是未来10年考研中最好的一年,也是过去10年中最坏的一年。疫情、经济形势、南方洪水,这些外在因素影响着每一个人,当然,也包括每一个考研人,备考的过程可能要比往年的考研相对来说更难一些。处于考研“放羊”状态的考研人是最危险的,缺乏约束和督学,必然会影响学习效果。需要注意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发布了考察科目的变动,有的专业课都换了,需要及时关注并更新复习策略。关于21考研的话需要注意的就是择校报考要合理,还有就是踏实的备考,悄悄的拔尖,提升自身硬实力。择校报考如果是想一战上岸,请合理评估自己的能力,不可好高骛远(当然每个专业的竞争难度是不同的,这个你要自己去研究,去定位)。如果你是理想主义者或是对于目标院校有很强的执念,请坚持自己的想法。踏实备考根据今年形式来看,2021年考研人数可能会突破400w,没必要自己吓自己,很多人可能就随便考考,但是就难度而言,由于疫情因素和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肯定是一年比一年难。考研过程踏实地做题和思考,不要自我欺骗地看视频,对于任意一门学科都是如此,特别是要考数学的。

冷天气

422万人挤破头想读的研究生,真的还值钱吗?

来源:WallStreetTequila近日,2021考研信息确认落下帷幕,部分高校报名人数暴涨42%,总预估人数更是超422万。看似热度逐年飙升的研究生学历似乎逐渐走上了“被捧杀”的流量路线0202年,研究僧都有几多愁?都说今年最爱反转,2020申研党最有体会。上一秒刚接受自己进不了梦校的事实,下一秒就被教育部空投了一个惊喜——扩招。2月28日,有消息称,教育部安排今年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预计比去年增加18.9万人;9月22日,教育部表示今年的在学研究生数量将达到300万人,已成为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也许是看到了扩招的希望,于是有了开篇预估人数超400万的场面。最近的一条消息,恰恰让同学们的期待得到了最好的回应。近日,教育部发布了一则研究生招生新方案,表示要将专硕的招生比例扩大到研究生总招生人数的2/3左右,并大幅增加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从短期来看,同学们确实赶上了重大利好。但是先别着急摘下“痛苦面具”,因为往长远看,扩招这件事真没想象中那么好。First blood:宿舍?没有!好不容易成了研究生,盼来了开学,到了学校却发现床位不够了。解决的方式无非以下四种:抢、搬、挤、租。八月末,湖南师范大学就因为大批全日制研究生抢不到床位上了热搜榜,至于校方的回应,也只是官方地回答了一些废话。同样悲催的还有被强制要求搬离宿舍的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以及二人间变四人间、四人间挤成八人间的部分高校,但这些还不是最惨的。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等顶级高校直接表示,不安排专硕学生在校住宿。也就是说,考上专硕=自费租房。:同学你好,北师大附近租金了解一下。毫无疑问,研究生学历的成本又增加了。Double kill:师生比?僧多肉少撇开“更好就业”这个想法,大多数人还是希望能在研究生阶段跟着导师学到更多东西的,但真能学到吗?对比2019年在学研究生人数和导师人数增长情况,2019年研究生增长了13.24万,而导师仅仅增长了3.18万。再来看看师生比,2015年在学研究生人数为191.14万,平均每位导师需要带约6名学生,2019年增长至7名。这只是理想化的结果,因为很多学校热门专业的导师甚至会出现一个人带几十个人的情况。对于本身就有科研+教学双重任务加身的导师来说,大概率是要将学生处于放养状态的。别说传道受业解惑了,估计连准确说出所有学生的名字都够呛,这还指望能学到点啥呢?Triple kill:想毕业?没那么容易越来越高的学历成本+独自成长的研究路,让很多研究生叫苦不迭,也越发盼望毕业的到来。然而,毕业这件事,似乎变得越来越不容易。以中科院为例,无论是博士还是硕士,想要拥有毕业论文答辩的资格,都需要先发表至少一篇符合要求的核心期刊论文。发表至少一篇核心期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研究生入学=毕业论文倒计时,同时还得面对繁重的课程和作业。能不能兼顾,就得看时间管理学的到不到位了。有了答辩的资格,能不能毕业还是得看导师。9月22日,教育部官网公开了一则消息,表示将改革我国对博士生、硕士生毕业考核体制,给予导师决定博士生、硕士生能否毕业的自主权。近几年研究生导师“刁难”学生的新闻也算是屡见不鲜了,所以万一导师就是卡着不放人,那毕业就只能变成“近在眼前,远在天边”了。等匆匆忙忙毕了业,才发现自己早就被推上了艰难求职的风口浪尖。“我要这硕士学历有何用?”以上种种苦楚,到了毕业的那一刻,都会被求职二字彻底引爆。清北硕士,干不过本科生自2015年以来,随着考研人数、报录比的翻倍,录取人数也呈现爆炸式增长。2020年考研录取人数首破110万大关,这还不包括保研的人数哦。同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则达到了874万,可以想象两年或者三年之后,招聘市场会有多爆炸。这种高速扩容带来的求职竞争,即使是清北复交的名校研究生,也有点招架不住。就拿四大来说吧,四大的校招一直有这样一条学历鄙视链:985/211本科生>研究生>海归党>知名财经类院校的优秀毕业生。光从学历上看,研究生就已经输给本科生了。从经验上看那就更不用说了,相比硕士无经验,四大更愿意招聘本科有经验的学生,哪怕前者的学历更高。而且,父母口中学历越高薪资越高的说法,早在几年前就开始成为“悖论”了。麦克斯研究院发现,2012年毕业了就直接工作的本科生,三年后能月入6402元,但当年选择继续读研、三年后再出来工作的硕士生,月收入还比不上本科生,为6206元。不过受扩招波及的,可不止国内研究生……倒霉蛋第一名:海归研究生论求职压力,没人比得过海归研究生这群倒霉蛋。一直以来,研究生在留学生群体中都占据了极大的比重,但在海外求职,硕士其实是一个很尴尬的存在。比学历,硕士输给博士生;比求职,国外的金融、咨询工作,基本都是以录取本科生为主,不需要研究生来做。理由也很简单,本科生可以做的,何必花更多的钱招薪资成本更高的研究生呢?那回国求职会不会容易很多呢?看看今年海归求职的境况你就懂了:80万海归+国内约874万应届毕业生+春招、考研失利的200万人+可能延毕的学长学姐。面对这夹杂着清北复交、藤校、G5众多大神的900万竞争者,万一学校名气再弱点,回国就直接炮灰担当了。做对准备,研究生才不会白读看到这里,大家应该也发现了,本以为读了研=更好找工作,结果并非如此。读研并不意味着100%的求职保障,那些本科毕业就能进入高盛、麦肯锡、谷歌的人,和毕业后就失业的研究生,最大的区别点在于,有没有做好求职规划。不盲目读研,是本科生最明智的选择大一大二的同学们千万你们别眨眼,下面给各位表演一个魔术。这或许就是一眼万四年吧看似可以悠闲几年的大一大二党,其实眨眼间就到毕业季了。到时候不管是否选择读研,再去慢慢了解求职,无疑是为时过晚了。而且,需要大家明确了解的一点是,包括金融、咨询、科技、数据等高薪行业在内的国内大厂,越来越喜欢招聘“试用过”的员工。也就是说,国内高薪行业的求职不是申请即可一步到位的,而是申请可转正实习+转正两部曲。有些大佬甚至开始以比赛的名义,提前给大一大二的优秀人才“开后门”。比如德勤和普华永道举办的挑战赛中就明确表示,不仅面向所有在校大学生开放,而且优秀者有机会提前锁定四大的offer哦~所以,如果你的最终目标是Big Name,就需要抓住本科这个求职黄金期,提前做好准备。如果你已经开始读研或者做好申研的准备,那就需要了解一下申研求职一站式的概念了。被迫内卷?申研求职一站式实现自救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研究生的学制都不算长,撇开科研、课程,留给求职的时间非常紧张。一年制研究生的同学,在入学后的第二年Summer就毕业了,无法申请可转正实习,只能申请全职;一年半和两年制的研究生是和本科生在一个pool里竞争同一个岗位的。所以一拿到研究生Offer就要开始着手准备求职;国内的三年制研究生,科研任务相对更重,所以留给研究生求职的时间并没有多出来多少。了解完研究生求职的大环境,想必大家也就意识到申研求职一站式的重要性了:读研的目的是为了求职,那从求职角度做好申研的前期规划才是最佳办法。像下面这位WST研究生学员,早在2019年3月份就开始做Networking,最终在9月开学即斩获高盛Risk Management来年Summer暑期可转正实习Offer,成功赶上快到飞起的海外求职时间线,才刚开学,直接就业 ↓Goldman Sachs Risk Management第一阶段:申研学员本科背景:Top 50 US National University研究生申请结果:Columbia MFE第二阶段:求职学生对Risk方向求职很感兴趣,而这个部门是很看重目标校优势,以及是否具备工作所需的专业技能。所以在拿到哥大研究生Offer之后,行业导师就开始带领学生分别进行Technical、Behavioral方面的准备。在风控部门,是需要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Excel的VBA是最低要求,如果能够精通matlab、或者Python更是会疯狂加分!加上从3月就开始做networking,学生在投递阶段拿到了多家公司内推机会,成功进入面试环节。并在行业导师模拟面试的帮助下,最后顺利拿到Goldman Sachs Risk Management Offer!2021申请季已经进入下半场,无论你是面对地狱招聘模式的大四党、研究僧,还是两耳不问求职事的大一、大二党,都应该立马行动起来了!读研只是手段,就业才是终点!

泰姬陵

初试高分,考研扩招的利好情况,怎么才能妥妥上岸?

怎么才能妥妥上岸?这是我认为最关键的几点,大家不妨试着做:1、趁早找到真题复试中怎样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一个学校复试的命题方向呢?答案就是看历年真题!说实在的,每个学校的复试风格各异,寻找历年真题的方法可以是求助学长学姐,可以是直接淘宝搜索,也可以上考研论坛搜索。不管用什么方法,请一定要在开始复习前就找到真题,这样复习的时候才有方向、有针对性。拿到真题后,先观察题型,专业课可再根据真题去找合适的练习册。以山东财经大学复试真题为例,只考察了计算题和论述类大题,没有选择题的考察,那就没有必要把时间浪费在客观题的训练上了。现在看还来得及,提醒大家一定要趁早开始研究真题,不要想着先看书,最后再把真题作为模考来检测自己。一开始方向就偏了,后期再看真题就来不及了。面试题目可根据往年的类型来做推断,全面地找出可能考察的方向加以准备即可。2、学会“框架法”现在复习专业课的同学,时间紧任务重,怎样高效复习?拿会计专业举例,会计专业知识往往涉及到很多晦涩的名词,建议大家在自学时根据框架来进行学习。所谓框架法,就是“从宏观到微观”,然后“从微观回到宏观”。学习整本书前,先翻一遍本书的大概章节,大致了解一下各章的内容,对本书有一定的初步了解。学习每章之前,将每节的标题列出来,将每节的几个黑色大内容也可以列出来,比如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确认和计量——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固定资产的处置再如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的确认和计量——内部研究开发支出的确认和计量——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无形资产的处置。画完这几框架图后你还能发现这些知识点之间还会存在一定的共性,比如资产都是按照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处置的逻辑展开的,那你就能再对此做出横向的比较,进一步进行学习、记忆。抓紧最后的这段时间把主要的内容复习好,提高复习效率才是关键。3、关于面试,这几天该准备什么?A. 准备中英文面试问题:1)你为什么考研?为什么考我们学校?2)为什么会报考这个专业,以及今后的打算。3)你认为自己本科专业和现在所考的专业有什么互补性或者借鉴性?4)你认为跨专业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诸如此类a.Could you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your family?b.What kind of landscape surrounds your hometown?c.What is your major? How do you like your major?d.Tell me something about the customs of your hometown.e.What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should a post-graate take?f.Which kind of professor do you like best?……诸如此类。B. 准备中英文自我介绍:中英文自我介绍控制时间在5分钟左右,多次练习,保证流畅,凡是问个为什么,在你能想到的可能从自我介绍中衍生的问题,都要准备答案。C.心态调整这几天,除了专业课和面试的内容需要准备,你还要调整自己的心态,锻炼临场发挥能力,面试的时候不紧张是不可能的,但是多练习就可以克服紧张情绪。小编最后叮嘱一句:还是那句话,上岸与否是初试复试加权平均得到总分,要正是有可能存在的问题,准备充分,你们都有进步的空间,希望每个人在复试中都能出彩,顺利上岸!

蛐蛐

2020年考研:医学类考生迎重大利好,热门专业难度不变!

2020年考研成绩已经公布了一段时间,各位学子都在焦急等待国家分数线的公布。由于疫情的影响,国家线公布的时间比往年晚了一些,不过时间不会晚于3月底。大家非常关心的是,2020年各专业国家线将如何发生变化?最近,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宣布:将2020年考研扩招名额全部给医科。医学类考生听到这个消息肯定会欣喜异常,今年医学类专业国家线应该不会再涨了。但别的专业考生依旧非常迷茫,国家线一天不出心里就没底。今天,小编就根据目前已经得到的信息给大家做一下梳理和分析,希望这些信息能给你带来一些帮助。同学们都知道,2020年考研人数再创了新高,达到了340万人。考研人数创新高,一方面是因为近几年本科毕业生毕业生人数的大幅增加,就业压力非常大。另一方面也和研究生大幅扩招导致的学历贬值严重有关系,很多优秀企业都将就业的学历门槛定在了硕士,这就逼着本科生不得不选择读研这条路。尤其是一些互联网公司,高薪岗位的就业门槛都是硕士或博士,本科生与他们竞争明显没优势。研究生的毕业人数增加大大压缩了本科生的就业空间,考研人数逐年走高就是最明显证明。由于疫情的影响,2020年企业的春招基本泡汤。同时,今年多数企业都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对于人才招聘的需求大大降低。为了缓解就业的矛盾,教育部也大幅增加了研究生招聘的人数,大幅扩招18.9万人。可能大多数同学都认为,今年考研必然要容易许多。但实际上并不是如此,甚至对于大部分报考名校的考生来说,今年的难度要比往年高得多。因为教育部发布的扩招说明中,明确提出了重点扩招名额将像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高校的托关系国家战略和民生领域的学科、专业倾斜。这些扩招专业包括人工智能、临床医学、应急管理、集成电路等,除了医学类专业受益明显之外,其余专业基本都是新设专业,报考人数应该不会很多。对于绝大多数考生来说,尤其是那些报考重点大学的经济类、管理类、法学等热门学科的考生来说,这次扩招对他们影响不大。并且伴随着报考人数的增加,这些专业的国家线还呈上升趋势。东部重点大学的工科专业也是如此,像计算机类、软件工程类、电气类等热门专业,复试分数线大概率会上涨。当然,对于报考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省份高校的照顾专业的考生来说,2020年考研成功率大大增加。不过从往年的报考情况来看,这些省份基本上都是调剂大户,绝大多数考生的第一志愿都不在这些高校。至于各个省份扩招比例,天津、上海和湖南等省份已经有了初步的消息。天津的研究生扩招名额增幅达到了22.9%,上海市属高校扩招15%,湖南计划扩招5%。部分高校压也陆续公布了扩招的相关消息,其中昆明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和南京邮电大学都明确表态会适当扩招,而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等重点大学目前还未明确公布要扩招。研究生扩招对于大多数考生是利好,报考重点高校未能通过复试,今年调剂成功的概率大大增加。国家的政策也是将人才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高校输送,为这些大学提供好一些是生源,对于高等教育地区发展平衡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鉴于今年的就业形势不是很明朗,如果复试未成功,是选择再战一年还是调剂,还需要考生根据自身情况决定。不管研究生如何扩招,重点大学热门专业的考研难度是逐年走高的,未来大部分专业只会选择那些保送生,留给统考生的名额会越来越少。报考人数多,录取人数不增反降,难度增大是必然的。

明姑娘

考研人数越来越多,是不是好事儿呢?

考研人数越来越多,是不是好事儿呢?需要从个人,社会,国家三个层面来考虑。1、从个人层面来讲这绝对不是一件儿好事儿。因为,考研人数的增多,意味着,考研竞争的激烈程度在增加,甚至能够达到让人望而却步的地步。下面这张图是近十年的考研人数图:图1:2010-2019考研人数表画成折线图如下所示:图2:2010-2019考研人数变化趋势图这个曲线图一目了然,考研人数的变化特别明显,而考研招生人数受到的限制有:(1)教学设施的硬件;住房,教室,教学用具都要有很大的增长。(2)教师资源;教师的数量,尤其是可以招收研究生的老师也不是那么容易培养的。(3)研究生宿舍。这个听说有的学校的研究生因为扩招还需要自己去租房子住。这些原因就决定了,一定时间内招生的需求远远无法满足,考生的需求。而这落榜的考生复读会进一步加强考研的惨烈程度。所以,从个人层面来讲,考研人数的增多对于个人的考研成功绝对不是一件儿好事儿。除此之外,考研人数的增多也意味着输出研究生数量的增加,同样会增强就业的严峻性。高考扩招后,本科毕业生大肆增加,一时间本科生供大于求,对于本科生的择业也产生一定的影响。研究生的大肆增加也会导致类似的结果。2、从社会层面来说从社会层面来说,尤其是企业,无论是私企还是国企都会有较多的机会去招收合适的员工,更优秀,综合素质更强的员工。对企业非常有利。除此之外,高学历群体的增多,也会有助于城市的社区建设,从而促进社会的文明程度的提高。对于一个民族来说也是利益巨大的。3、从国家层面来说从国家层面来说,整体国民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助于更好的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强国的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咱就单单从科研层面来说,科研人数基数越大,国家的科学技术实力也会越发达。图3:中国内地高校高水平论文排行榜这张图是中国2018年内地高校高水平论文排名。单独国内还不够明显,因此放上国际上中国科研水平排行榜,就有较大的说服力,如图四:图4:Web of Science数据库在2007年至2017年期间跟踪全球出版物和引文的情况汇总从这个图上,可以看出,中国的科研论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超过其它国家,仅次于美国。甚至,中国加美国的科研数据之和超过剩余所有国家的科研成果总和。这不得不说这是中国高学历人才数量增长的一个最明显和最亮眼表演。但是也有很大的不足,单篇引用量几乎只有美国的一半,这也充分说明了高水平论文的数量有很大的不足,也说明,科研论文注水现象比较严重。但是科研人员的基数绝对是考研成果成正比。图5:2007-2017年间发表科技论文数20万篇以上的国家(地区)论文数及被引用情况图6:过去十年WoS数据库中进行索引的平均引用计数(来源: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这与中国足球大多数时候毫无起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国科研成果的大幅度提升有赖于科研人员的增多(研究生,博士生人数的增多),而中国足球的注册球员总共又有多少人呢?咱们说的足球人口基数,不是指的中国的十四亿到十五亿人,而是仅仅踢球的那一小撮人。中国足球的青训根基到底是怎样,有多少孩子踢球是最根本的一个数据对比。据相关人士透露,截止2019年为止,在中国足协注册的18岁以下的球员为43499人,其中男足球员35773人,女足为7726人。据日本足协官网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4月,日本18岁以下青少年足协注册人数为752966人。日本18岁以下男足的注册人数接近中国的21倍,踢球基数少,这是中国足球青训面临的最基本的问题。从这个对比就可以略见一斑啦。另外找到一份刘未来的关于注册球员的表格:图7:中国2004-2017年男足女足注册人数(来自于知乎:刘未来)这个踢足球的人口基数绝对是超小的,否则也不至于泱泱大国踢不过弹丸小国啊。因为根本没有那么多人踢球,怎么能够做到优中择优?搞科研,就像养蛊,只有蛊王才能成为最顶尖的那一批人,但是科研也需要的很多的科研民工,管理设备的,处理数据的,联络的,整理账簿的,搞财务的,拉项目的,现在的科研的细化导致每一个地方都会有无数的人通力协作,才能做到的。就这样也有很多作出贡献的人在论文上连个名字都没有。所以科研也是一条血泪之路啊。因此从国家层面来说,考研人数的增加对于科研成果有很强的正向作用,并且对增强国力帮助巨大。尤其是这个科技的时代更显出科研的力量。以上。如果有帮助,可以关注阅读修身,了解更多。

颜元

考研潮的背后,不再是单纯的选择,更多的是现实压力和时代需要

我们常常说选择考研和选择工作,这两个动作听起来就是主观意识很强的行为,是考研主体自行作出的决定,但事实是这样吗?事实真的并不一定就是大家想的那样简单,考研的浪潮越来越大,这其中有多少人将考研作为自己人生规划的一部分?又有多少人是迫于现实而无奈地选择了考研?具体的数字我们可能无处得知,但是关于考研因素的调查是真正有人做过的,这些调查的结果告诉我们,考研潮的背后,更多的不一定是选择,而是现实压力和时代要求。现在的考研究竟有多火,目前还没有很多人能够说得具体,这点不仅仅是外人很难说清楚,就连考研的同学都很少有真正意识到的,大家对于考研潮只是有一个很模糊的概念,那就是考研人数很多,那么到底是怎么个多法呢?下面请看分析。考研大潮从报考人数上来看如下面图片所示,除了2008年、2014年以及2015年考研报考人数有短暂的下降,其它年份都是在增长,因此20年间的整个报考人数趋势是稳定上涨的;2000年的考研报考人数为39.2万,2020年的考研报考人数为341万,20年间报考人数增加8.7倍,具体增加人数高达300万,这不由得让我们感叹教育大国的名头不是没有理由的啊;从图中我们还能清楚地看到2009年和2016年考研报考人数增加的趋势明显变快,尤其是2016年之后,曲线变得越来越陡,到2019年和2020已经连续两年考研报考增加人数超过了50万。数据清晰地展现在面前,整个浪潮越来越大,并且丝毫没有减弱的迹象,这也就是说未来研究生报考人数将会越来越多,照目前的速度增长下去2021年考人数极有可能超过400万。当然,从图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在报考人数增加的同时,考研录取人数也在增加,报录比基本维持在4:1到3:1之间。近20年研究生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从报考比例上来看能够体现考研浪潮越来越大的指标除了直观的报考人数外,报考人数与当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的比例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能够清晰地表现出整个毕业生群体中具有考研意愿和考研选择同学所占的比例,这个比例越大,说明有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考研,反之则说明考研势头减少。由于2020年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国家统计局并未发布,所以数据只到2019年,图中我们能够看到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为95万,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为758.5万,增长数量是十分可观的,这也说明我们人均受教育程度在不断上升。两条曲线的趋势十分明显,总体都是稳步提升的,随着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增长,考研报考人数也在增长。近20年本科毕业生数和考研报考人数为了更清晰地分析毕业生中具有考研意愿和考研选择的学生比例,下面我们将近20年的数据做成比例折线图。如图中描绘,报考比例最高的时候是在2002年的时候,达到了0.47;最低的时候是在2008年、2009和2015年,为0.23。这种最高值和最低值出现的原因一般是当时的社会环境,当然这不是本文需要深究的,我们要看的是趋势。2015的时候报考比例是一个小低谷,然后从2016年开始,报考比例在逐年上升,在2019年的时候就达到了0.38,这也就是说报考的比例超过了1/3,每3个人里面超过1一个人的比例选择了考研,考研的浪潮究竟有多大可见一斑。不仅如此,这里面并没有统计到2020年的报考比例,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人数预计在800万左右,考研报考人数341万,我们粗略算一下,2020年的报考比例将在0.43,每10毕业生里面有将近5个人选择了考研,这种近半的比例是不是给了你直接的冲击?图中我们还可以发现,更为重要的是这个报考比例上升的趋势并没有减弱,势头不减,那么超过半数的毕业生选择考研那只是时间问题。通过前文的分析,现在这个考研的浪潮才是明明白白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这也是我在之前的文章里鼓励大家考研的原因,因为这已经是大势所趋,也是我们时代的需要,社会对于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现在不通过考研来提升自己,在不久的未来就会被社会甩下。历年考研报考人数比例考研潮背后的单向驱动—现实压力这么大的考研浪潮,如果我问为什么考研变得这么火?大家的答案肯定是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了考研。但是这个答案却不完全对,标准答案应该是越来越多的人在现实的迫使下选择了考研。曾经有人做过关于“考研的影响因素”的调查,调查结果也能够印证这一点,就是越来越多的人因为就业压力而选择了考研,没错,“就业压力”就是本科毕业生将要面临的现实,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很多本科毕业生不得不选择考研,这是在现实迫使下做出的选择。用数据来说话,下图所示的是近10年来大学生本科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已就业本科毕业生数/需就业的总本科毕业生数),我们可以看到,就业率的顶峰是在2014年,达到了92.6,在2014年之前就业率在稳步提升中,但是在2014年之后就业率已经连续5年处于缓慢下降过程中了。五年间大学生本科就业率下降了1.6%,看起来变动很小,但是由于毕业生基数很大,事实上的真实失业人数很多,我们以2011届为例,当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为608.2万人,那么从总体就业去向分布上来看,2011届大学毕业生中,有82.1%的人毕业半年后受雇全职或半职工作。但仍有近57万人处于失业状态,10多万人选择“啃老”。时至今日,这个数据只多不少。近10年大学就业率考研潮背后的双向驱动关系—时代要求如果你以为上面就是全部事实,那就错了,上面统计的就业率只是统计了已就业本科毕业生数和需就业的总本科毕业生数,也就是说考研生并没有统计在内,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考研,这本身就是缓解市场就业压力的一种现象,因此我们应该把考研率和就业率放在一起进行分析。近5年的本科就业率在缓慢下降,因此我们还将2014年作为分界线,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2014年之前本科生半夜就业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考研报考率也是曾上升趋势,这就是一个利好的形势。考研率上涨能够降低就业市场的压力,从而影响到就业市场,提高就业率,这样的一个双向作用可以使得当年庞大的毕业生数量被逐渐“消化掉”。近10年本科生就业率与考研报考率但是从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种利好现象在2014之后就消失了,考研率依旧保持者上升趋势,而毕业生就业率却处于缓慢下降中,虽然图中没有统计到2019年和2020年的数据,但是形势预计更加严峻。这样的考研率上升、就业率下降的局面表明就业市场的就业压力已经过高,从而产生反向挤压,使得更多的同学被迫选择考研。现在你还能简单地说考研是主观的选择吗?当这些数据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就很容易明白一个点,将有更多的本科毕业生在现实的迫使下走向考研战场,同时这也是时代要求下做出的选择。但是反过来想,社会对于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了,也恰恰说明我们的社会是在发展和进步,对于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了。压力下的考研总结当然,本文的目的不是为了宣扬就业压力和考研压力,而是为了让大家对这个巨大的考研浪潮有个更清晰的认识,这样有助于考生理解自己的考研的巨大意义,坚定自己的考研决心。毕竟跟风考研和佛系考研的考生不在少数,这部分多数是根本就没有深入了解过考研,当更为准确和具体的事实摆在面前的时候,能够让他们能端正自己的态度,为自己的未来负责。事实上,无论是出于人生规划的原因选择考研,还是出于就业压力的原因选择的考研,这都没有任何问题,因为这个时代就是对我们的要求越来越高,深造绝对不会是一个错误的选项,考研现在很火,未来会更火。考研人群综上所述,在这个巨大的考研浪潮后更多的是现实压力和时代要求,在这样的考研背景下,无论是出于什么目的,还是迫于什么压力,踏上考研路都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数据来源:麦可思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