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央视新闻给大家带来了个消息今年的国考开始报名啦作为一个学生而言不管是是考研还是参加国考目的都是为了有一个好的前途所以参加哪个考试都不为过但是通常来说 一个人的精力只能够选择一种考试来参加真有天赋异禀的人能兼顾两种考试那么他的实力就太令人羡慕了毕竟如果选择两个考试都参加那么你的政治 英语 西综 申论 行测都不能太差 更别说平时还有课程或者工作了既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只能选一种考试进行参与那肯定都愿意选容易的啦那么考研VS国考到底哪个更难呢我认为两个都挺难的如果非要做一个比较的话我们可以从 考试科目难度备考时间 报录比 来进行考虑考试科目难度考研:也称之为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简称考研)指教育主管部门或招生机构为选拔研究生而组织的相关考试的总称,由国家考试主管部门和招生单位组织的初试和复试组成。考试的科目分别为:政治、英语、专业课国考:全称为国家公务员,是各国负责统筹管理经济社会秩序和国家公共资源,维护国家法律规定贯彻执行的公职人员。考试的科目分别为:行测、申论总结:考研考三科,国考考二科。两者都有一个隐藏的考试那就是复试和面试。我们就认为复试=面试。但总科目数量上考研赢了。我们再说一下难点,考研的难点主要在于英语上,很多学生都是因为英语名落孙山。看起来国家线都是45+。但是能考过45+的人还真的没有考不过的人多。很多研友甚至只考三四十分,可见英语的难度有多大。政治相对于英语和专业课来说算是简单。中上等水平的学生专业课也能拿到及格分分。至于考公务员,题目难度一般。难点在于题量比较大,行测部分需要非常快速的去答题,和西综有一拼。如果答不完卷的情况,那就很难通过考试了。备考时间考研:一般要提前一年左右的时间准备。初试和复试一般中间间隔2-3个月,考研是持久战。国考:国考不需要把战线拉的很长,公务员笔试备考时间如果从时间上来说的话,至少提前3个月左右的时间全力以赴。总结:1年和3个月的差距,谁都明白了吧?报录比考研:研究生全专业报录比例基本在25%-30%左右,2019年报考人数破290万,2018年报名人数破230万。国考:近几年国考招录比例维持在1.5%—3%之间,省考招录比例各省数据不一,但基本可以参考国考,总的数据来说每年参加公务员编制的考生(包括国考和省考)规模在500万人左右,招录人数在15万人左右,总体招录比例在3%以内。总结:从报录比上看,是国考赢了。毕竟3%和25%有着很大的差距。但是考研的相关热门专业也很可怕,丝毫不比国考差。而且国考是考上之后直接上班。研究生考上之后,那还是个学生…一切才刚刚开始。国考和考研怎么选考研:如果你想提升学历、或者以后要决定当医生的话。那么那就选择考研是必经之路。国考:如果你想追求稳定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可以选择考公务员。对仕途非常感兴趣的也可以走这条路。希望大家能结合自身条件、权衡利弊,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做一个适合自己的选择。最后问问大家,你们觉得国考和考研谁更难呢?
2020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已经在10月24日18时全部结束。根据相关机构统计,最终有139万人报名,目前已通过资格审查的人数大约为127万,预计最终将超过130万人。其中最热门的职位,竞争比达到了2315:1。10月31日,2020年考研报名也将正式结束,根据海天教育的整理的数据来看,2020年报名人数将会达到330-340万人。从报名人数上看似乎考研难度更大,但事实上通常考研招录人数都会远远超过国考招录人数。以2019年为例,考研最终录取率接近1/4,但国考只有1/63因此从招录比来看,国考才是真正的“独木桥”。一个是“铁饭碗”,一个是学历镀金,对于许多考生来说,尤其是在校大学生来说,考研?还是国考?这是个问题。海天教育作为一家从事考研辅导培训近三十年的教育机构,在这方面积累了大量的思考和研究,如果你也纠结于两者,不妨听听他们的建议。国考热度不减,但有些岗位是考研的优势2020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计划招录2.4万人,涉及中央和国家机关86个单位、23个直属机构,提供1.3万个不同岗位。截至今日的统计数据,本次考试的竞争比约为53:1。由于今年计划招录人数比去年增加近万人,竞争程度有所缓解,但依然难于考研数倍。值得注意的是,每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阶段都会出现“冰火两重天”的现象,今年也不例外,有95个职位“无人问津”。国考竞争最激烈前十个岗位,竞争比都超过了1000:1。其中,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计划招录1人,已有超过2300人通过报名审核。海天教育分析表示,这种“千里挑一”的职位,通常是由于对专业、工作年限等条件要求少、门槛低,因此报考人数多。与此对比,仍有95个职位最终“零报名”。这些岗位,有的地点偏远落后,有的是一线执法岗位,对体能、专业水平等有一定要求,工作内容比较艰苦;还有部分岗位,门槛限制较多。海天教育指出,有些岗位会对学历要求较高,因此也降低了考生的报考意愿。他建议,如果考生想提高国考“上岸”率,可以避开竞争激烈的热门岗位,在考研提升自己的学历之后,再报考学历要求较高,但报考人数也相对较少的岗位。这样相对来说“上岸”的机会也更大。考什么不重要,最要的是自己的想做的针对考研还是国考的纠结,海天教育结合自身近三十年来的观察研究,也给出了他们的看法。海天教育表示,国考不仅竞争压力大,而且退路相对来说也少一些,比如,若想要考完国考再去考研,难度可谓成倍增加,时间上更是浪费了整整一年的时间。但考研却有所不同,海天教育表示,每年的考研结束时,虽然国考也结束了,但省考还有许多机会和准备时间。并且通常来说,省考要比国考的难度更低一些。对于一些考生来说,求职是第一位的,因此,可以考完研后迅速开始复习,搜集信息,准备公务员省考也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此外,海天教育还特别强调,通常国考和自己所学的专业都有所出入,因此建议,如果考生所学专业理论性较强,那么考研相比国考和就业就有一定优势。每个学生的想法不同,规划自然也不同,无论是考研还是国考,最重要的是选择自己想走的那条路。
备受关注的2020国家公务员考试于今日(11月24日)开考,此次参加国考的人数突破一百四十万大关,连续十二年国考报考人数超百万!而在不久之后,同样备受关注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也将拉开序幕,国考、高考和考研这三场考试同样声势浩大,也引发了人们对于三大考试究竟哪一个难度最大的疑问。国考、考研和高考,咱们根据考试顺序挨个介绍比较,首先单从录取率上来说,国考整体录取率只有1.68%,其中2019年国考竞争最激烈的岗位报考录取比为2315:1人;2018年高考本科录取率为43.3%,而2019年高考整体录取率超过八成;2019考研人数和录取率暂未公布,不过从往年录取情况来说,研究生录取率大概在30%左右。由此可见,在国考、高考和考研中,难度最大的是国考,考研次之,高考垫底。我想这也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毕竟在很多人眼里,高考才是最难的。当然了,国考、高考和考研其考试方向不一样,其难度高低也是难以比较,笔者这里暂且以录取比高低为考试难易的判定标准。国考连续12年报名人数过百万,要想成功上岸,“鸭梨山大”!根据公开数据统计显示,今年国考报考人数为143万,连续十二年报考人数超百万,尽管国考招录人数都在呈现几何倍数增长,可是在刨除未参加考试、报名未通过等情况后,国考整体录取率并不高,还未达2%。就拿今年国考来说,“2020国考”共招录24128人,其平均竞争比约为60:1,平均录取率为1.67%,这个比例在高考中就相当于是考清华北大的难度。报考人数多、竞争激烈之外,国考被称为第一考的重要原因还在于国考题目非常难度大,各式各样脑洞大开的行测题让考生们眼花缭乱,同时一些岗位还需要进行“申论”科目的考试,这就要求国考考生不仅学富五车,还得要对时下热点有独到的看法和见解。高考人数破千万,上大学难度逐渐下降尽管我们都喜欢将高考视作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可是从2019年高考数据来看,高考上大学的难度其实正在逐年下降,2019年高考报名人数超过1090万,不过接近80%的高考整体录取率,正在让高考上大学变得简单,当然了,从2018年高考情况来看,其本科录取率只有43.3%,这也就意味着2019年仍有几百万考生上的并不是本科大学。考研竞争愈来愈烈,名为小高考,实则难度比高考大研究生和本科生一样,在20年前还属于稀罕,可是随着非全日制纳入统考之后,其考研人数大幅增加,出于提升就业竞争力等多方面考量,考研人数也是与日俱增、屡创新高,这也让考研竞争激烈程度有所增加,与此同时,研究生招生名额也在不断增加,简单说,考研整体录取率大概在三成左右,与高考四成多的本科录取率比起来其实相差不多了多少,可是很多高校推免生比例非常高,这些推免生占据了大量的名额,这也将考研学生竞争推上了新的阶段。因此,从录取比来判定考试难度上来说,国考难度第一,考研其次,高考本科第三。当然了,这里只是简单地以录取比来判断这三者究竟哪一个难度更高,其实对于不同阶段的学生来说,这些考试都无比重要,也都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座座大山,如果你不是天赋性选手,那么就只能依靠自己的努力和汗水,来获取这些考试的胜利!这里笔者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在国考、高考和考研中作弊,就是一种违法行为,如果情节严重还有可能会构成犯罪!因此大家需要认认真真学习、规规矩矩考试!
考研、国考跟省考该如何抉择,这个问题每一届都有人问,个人觉得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人而异,因为每个人面临的问题跟境况以及个人发展规划是不同的,这里跟大家一起分析下!对于“考研”,它是继续学习深造,而国考跟省考则是步入职场,一个是学习一个是工作,我们学习的最后终将还是要面向工作,只是就目前这个大环境中,普遍认为知识储备越丰富就越容易找到好工作,个人觉得在公务员考试中,如果你能坚持读书考研后再去考公务员固然很好,如果想早一点步入职场那就考公务员,在体制内工作并不会出现研究生毕业就一定比本科生混得好,体制内更多要的是情商,尤其是在公务员这个队伍中,看的是人做人做事的能力,如果能当上领导那看得是管理能力。就近几年招考要求来看,仍然是以本科生为主,所以说如果想通过提升学历去换更多的选择或是更好的工作那就去提升学历,如果已经确定要考公务员,有这个志向了,那就不要犹豫,也许三年后你已经在一方水土中升迁了,那个当年去考研的另一个你才刚步入体制,或许还成了你的下属!但是不管怎样,学习时不容间断的,不去考研不代表就终止了学习,不管在工作还是在学校永远不要停止学习的步伐,除了书本上的东西,我们还有很多需要去学习。在职研究生在公务员这个队伍中还是很常见的,毕竟你不是拿学历于千百万毕业生中竞争,而是你已在体制内,只是再造学习,那在职研究生有何不可?至于国考跟省考如何抉择,我想说的是如果想稳定,想待遇好或者工作环境上好那就参加国考,因为国考都是中央或是中央直属单位,首先工作环境一定是在城市,并且待遇也会很不错,用父母那一辈的话说就是很有“面子”的工作,有些单位领导可能就是中央里任重要职位的,天天跟那样的领导在一个单位里,那种优越感不言而喻了…… 但是弊端也不是没有,因为所处的环境已然如此,你需要更加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又因为职位的悬殊,免不了会觉得压抑,而想升职那更是渺茫,国考竞争很大,考上后竞争更大,久而久之,会让人觉得磨灭了一个刚毕业大学生的天分!但是如果选择了省考那就不一样了,虽然体制内整体就让人觉得安逸甚至容易让人有点小慵懒丢了斗志,但是进入省考较于国考后的人还是有点不一样的,尤其是在省考中进入了基层的人,竞争会小很多,升职的可能也会相对大些,基层条件会比较差,也正因为艰苦所以也更加能锻炼人,再则,当官不就是为服务于百姓吗,一个常走在山间田野的人一定会比坐在办公楼里的人更能明白百姓所苦、百姓所需!以上是对于这个问题的简单分析,大家对于考研、国考和省考会怎么选择呢?
新学期已经到来,很多大三、大四的同学或多或少都会在为自己的前途烦恼。考研和考公务员是很多本科生的第一选择,但是每年我们国家都会有很多人报考研究生和公务员,公务员和研究生的竞争压力通常都不小,选择不当可能就会“功亏一篑”,有些小伙伴就会纠结到底是应该考研还是考公务员?其实,有这样的纠结是很正常的现象,一直以来大家都是按照家长和学校的规划前进,到了临近毕业的一两年迎来人生第一次为自己做决定的时刻,难免不知所措。作为过来人,面对“考研”还是“考公”的选择,小仙想说说自己的想法。首先,毫无疑问的“考研”和“考公”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有些人适合考研,有些人适合考公务员。这个就需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晰地认知“我想要什么?”,人嘛做事都是要有一个动机。然而,很多当代大学生其实并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浑浑噩噩地,到了毕业两三年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时间都被浪费了。所以,不妨静下来问问自己想要什么。如果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可以在业余的时候及早的走出校园接触社会:做做兼职、志愿者、实习等,通过这些实践加强对自己的认知,只在学校当然不知道自己需要啥。然后,还是很难抉择的话,不妨把考研和考公务员都了解一下,比如:考研以后的就业方向,考研考什么?自己适合哪些专业考研?考研的竞争力怎么样?都了解得很清楚,“知己”的情况下再“知彼”,或许就能做出最好的选择。大部分同学其实根本没有把两者都了解过,自以为是的喊着要考研或者考公务员,结果往往不尽人意,白白浪费大好时间,比如:数学不好的非要不信邪的选择要考数学的专业;都不知道公务员考啥就高喊“我要考公务员”,小仙在这里建议,不知道怎么选择的同学最好把两者都了解清楚再做决定。还有,小仙觉得喜欢搞研究的人可以考研,追求高学历的人可以选择考研。想要尽快挣钱养家,想要稳定的工作,想要为人民服务,有自己的政治抱负,本专业不好就业等想法的可以考虑一下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最后,在自己无法做出选择的时候不妨听听家长的意见,父母作为过来人,对这个社会了解的可以说是相当得透彻,父母的意见并不会害我们,有些人高考填报志愿不问父母意见,大学毕业该干嘛也不参考父母意见,等到撞得头破血流反倒埋怨父母不闻不问,很不合适。人生很短,每一步都要很谨慎,可能还在读书的伙伴们没有深刻体会。当然了,本章内容讨论的是选择“考研”还是“考公务员”怎么选的问题,是建立在想考“研究生”或者“公务员”的基础上,并不是所有的应届生就只有这两个选择。不想考公务员和研究生以及其他考试的小伙伴,在大三和大四的时候就应该为自己毕业做准备,走出校园,走出舒适区,去到职场提前了解,不能等拿到毕业证书才做打算,那时候真的会手足无措,选择的道路可能也不是自己想要的。总结起来,“考研”还是“考公务员”就是要建立在有清晰的自我认知上,“知己知彼”才能不走冤枉路,所以,不知道怎么选的话不要急于做决定,给自己一点时间深刻剖析下自我,听听过来人的经验,也许会做出最正确的选择,没有了顾忌的选择,才能在备考路上更为坚定地走下去,一往无前。#大学生#
2020年国考报名早已启动,一个月后就要进入国考的考场,同时考研也早已进入了冲刺复习阶段。然而就在这个节骨眼,有位对考研没有信心的小伙伴私信鼬老师「我能不能在复习考研的同时复习申论以应对国考?」。当然首先要明确这位小伙伴提出此问题并非毫无依据。一方面,她的备考方向是会计学专硕,其中的联考题型与行测存在交集,可以与国考同步复习;另一方面,所报考院校的MPACC的竞争强度并不亚于公务员考试,为了给自己留有余地,两者同步进行。不过对此,鼬老师并不建议同时准备。原因有三:1、考试时间太紧凑。国考与考研的初试时间都在年底,其中国考为11月24日,考研为12月23日,两者仅仅相差了一个月的时间。随着天气逐渐转冷,这段时间是小伙伴们最为浮躁和焦虑的日子。一方面,面对如山的考研复习资料需要做最后的梳理和记忆,以不让自己前几个月的努力前功尽弃;另一方面,身边或许已经有不少同学拿到了令人垂涎的offer,更加扰乱“图书馆党”的心智了。在这个时间段,不建议小伙伴们多抽出一到两个月的时间去临时突击国考科目,这只会让你更加浮躁,影响考研进度和心态。2、考试侧重点存在差异。本人坚决反对「国考靠天赋和运气,准备也没用」这种毫无根据的说法。国考确实是一项看重个人综合素质的考试,包括你的逻辑思维、计算能力、阅读能力,甚至还有你的情商。有的方面是靠努力难以在短期内提升的,但是大部分都是可以的。特别是申论部分,好的文笔都是靠墨水堆砌出来的,没有人一出生就会写作,在写作上花的时间是不会比你复习数学少的。而考研与国考截然相反,其更加重视专业知识。同时复习两门方向截然不同的考试,你除了会获得更多的彷徨和焦虑以外,最有可能的结局就是原地踏步。3、不存在二选一的情况上述两点是在平均水平下的情况,当然也不排除有的小伙伴们天资聪颖,能够轻松应对两门大型考试并且顺利通过考试。试想一个情况,你顺利拿到了国考offer,这当然是个好事,但是你肯定知道,国考offer一旦发放就不能拒绝,否则将被做失信处理记入个人档案。这时候,你就会面对一个矛盾的心理状态:一是欣然接受国考offer。这暗示了你的内心或许并没有那么渴望硕士学位,既然如此,当初为什么不一心国考呢?;二是遗憾接受国考offer。这又说明你内心对没有拿到硕士学位耿耿于怀,那么为什么不一心考研呢?所以,鼬老师认为如果你有这般充足的各方面资源,与其做两手准备,倒不如在充分反思自我所长以及自己的真实意愿的前提下向其中一个方向发挥百分之百的努力,不是么。欢迎小伙伴们在评论区留下你们的看法~我是鼬老师,更多教育资讯,我们下期再见~
我们都知道,近十年中国的大学生是越来越多了。截止到2019年6月份,应届毕业生已经达到1000万,也就是说,每年将会有1000万大学生走出校园,来到社会。就业压力就显得比较大。所以很多大学生就选择考研或者考公务员,从而缓解就业压力。近十年,报考研究生的人数,还有公务员的人数是越来越多,其中2018年考研人数就达到238万,也就是有史以来中国最高达到一个最高纪录的238万。从录取率来说,仅仅只有60多万。也就是说,三比一报录比都没有上。这种情况下,就是淘汰的人比较多,也就说现在的考研,越来越难了。最近有很多人问道:考研容易还是考公务员容易?首先考研分为两种,一是考名校的研究生,另一种是考普通学校的研究生。如果要考985,211这种高校,有很多学校的保研率,他已经达到50%,也就占了一半的名额,剩下的一半的名额,也就是说由这些考生,用通过笔试然后进去。比如某个专业,他的报考人数,和他的那个录取人数,相差就比较大。所以说,每年那就是可能大把大把人可能笔试过了,但是在复试可能就被刷了。如果考名校的话就比较难,考一般的院校的话就比较简单。考公务员也和考研究生差不多,也就是优中选优。笔试和面试成绩同样重要,笔试相对要简单一些,面试更讲究人性化。总体来说考研究生肯定要比,考省直单位一类公务员,稍微要简单一点。
共青团中央有态度 有温度 全网青年都在关注导读近年来,现行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屡屡引起热议,有全国政协委员建议构建硕士研究生考试新模式!国考+校试!构建硕士研究生考试新模式?“现行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曾在一定时期内对于国家选拔高层次人才发挥了积极作用,新时代新形势下,国家明确要求高等教育走内涵发展之路,公众也对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的科学性、公平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张改平认为,现行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对本科人才培养的不利影响越来越明显。据中原网报道,张改平建议,以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硕士研究生高质量的选拔为原则,统筹考虑本科人才培养与硕士研究生选拔的有机统一,进一步优化初试,强化复试,构建“国考+校试”的两段考试模式。国考方面,建议参加对象可为大学三年级、四年级学生以及符合相关条件社会考生;科目包括英语、政治、数学、科技写作,一年考一次,建议安排在9月第一周周末举行,方便学生利用暑假时间进行备考;成绩有效期可设定为2—3年,考试合格者将获得合格证书。校试方面,建议参加对象为大学四年级学生及符合相关条件的社会考生;考核方式为笔试、面试联考,笔试主要考核学生的学科基础和专业能力,面试主要考察考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包括外语听说能力、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心理素质、人文素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等;一年一次,建议安排在每年3月份的周末,以方便学生利用寒假时间复习备考。为何这样建议?谈及现行制度对本科人才培养的不利影响,张改平这样认为:譬如,为追求就业率或考研率,教师对考研本科生旷课或课上备战考研等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考研学生开绿灯甚至考试“放水”。本科四年实则成了二至三年读本、一年至两年考研,严重冲击了正常的本科教学秩序。由于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安排在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大多数应届本科毕业生为在毕业后能直接升学,在大四第一学期甚至大三期间就几乎把全部时间和精力花在了复习备考上,严重影响本科专业课学习和知识结构的完善。部分考生考研分数很高,但知识面狭窄,远远做不到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和强能力。而且,硕士入学考试的公共科目由国家统一命题,专业考试科目由招生单位命题,但是考试却由具体考点承担。试卷的投递、安全保管、分发和回收等环节众多,给考务组织部门带来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此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4名大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8.9%的受访大学生觉得周围考研低年级化的现象普遍,62.5%的受访大学生担忧考研低年级化会导致学生缺乏基本的学术训练。去年,当时的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指出,考研低年级化的情况在山东、河南比较明显,这两个省高考人数特别多,竞争激烈,有的人担心本科毕业以后就业不好,就把考研当作出路。他还向记者介绍,从统计就业率的角度来说,每个考上研究生的学生都算就业,而且算最好的就业,所以学校会很早就动员学生去考研。一旦有人考上,就会成为一种成功的示范。考研为什么会出现低年级化趋势?调查中,67.9%的受访者指出一些大学生觉得本科毕业就业难度大,想通过考研提升自己,51.4%的受访者指出一些地方院校把考研率作为学校办学的核心,50.5%的受访者认为研究生考试依然注重应试,应试技巧确实能够提升分数,31.3%的受访者认为这是受到考研培训机构宣传影响,25.5%的受访者指出一些大学生对未来规划不明确,把考研作为大学生活的支点。57.1%的受访者建议改革研究生招生模式“现在马上就要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的阶段了。”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李立国表示,高等教育学校扩张很快,很多学生希望通过考研究生进入一个更高平台的学校,提高自己的学历和学位。“有些学校会在招生的时候注明每年有多少学生考上研究生、考上重点大学,以吸引学生报名”。李立国向记者介绍,我们国家研究生招生的制度和设计,改革开放40年来变化不大,一直是全国统一考试,分学校、分专业录取的模式。“这种模式只适合考察学生知识储备、学习掌握情况,甚至是死记硬背的能力,没有办法综合考察学生的学术潜力、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高校对这一方面还是不够重视”。李立国认为,考研低年级化的现象违背了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办学的规律。“高等教育是培养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要求在一定时间内让学生来学好专业课,进行实践实习”。“客观地说,想考研的人基本都在认真读书,有些人假期都不回家。”刘海峰说,“但是考研低年级化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有些学生一进大学,除了考研的科目,其他课都不认真学习,这样会造成学科体系的不完整和学习的偏狭。比如说理工科考研不怎么考实验,有些学生就很少去上实验课,还有一些通识教育,学生也不怎么重视。”改变考研低年级化的现象,70.9%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生要有正确的发展方向,不可盲目跟风;57.1%的受访者建议改革研究生招生模式,注重本科课程学习和学术能力锻炼;50.5%的受访者建议高校明确自身定位,重视本科教育;26.1%的受访者建议对考研培训机构进行规范整治。刘海峰表示,现在各个学校都在扩招保研的学生,有些学校保研的比例很高。“保研的判定标准包含各门课程的综合排名,可以考察综合素质。这种举措可以矫正考生为应付考试而学习的心理”。李立国认为,大学生应摆正学习和考研的关系。他还建议把国家统一考试和研究生的面试结合起来,加大面试的比重,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科研潜力和学术基本能力。在研究生录取中,还应考察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情况,如专业课的学习、技术理论的掌握等。消息一出,引起学生们热烈讨论,一部分学生对此产生疑虑:当然也有不少学生表示支持:你怎么看呢?欢迎转发点赞转载请联系授权校 审 | 吴 笛编 辑 | 李连伟(中建三局北京公司)头 图 | 张玉阶(河南科技大学团委)
有不少同学对于考研到底怎么才算考上一直弄不明白,甚至简单的以为过了国家线就算考上了,其实考研的分数线还是有点复杂的,来看看到底怎么才算考上吧!1.国线是基本线对于所有的候选人来说,国家线是最基本的线。要求为:单科线和总分线。研究生入学考试有四门科目,政治英语100分,其他两门科目150分,总分500分。通过分数线的要求是四个科目都必须通过单科分数线,你的总分也将通过总分线。如果你的单科成绩满分,但总分还不够总分线,或者你的单科成绩还没有过线,但总分足够总分线,那么它还是没有过线!但通过国家线后,只意味着你可以获得第二轮考试的资格,这并不意味着你已经通过了考试,因为还有第二轮考试。2.复试更为关键通过初试后,可以参加复试或调剂,但真正能做的决定是复试。第二轮研究生入学考试一般是差额第二轮,也就是说,第二轮将按2: 1或1.5:1,然后根据分数排名进行录取。研究生入学考试末次会议将对研究生入学考试总分进行排名。研究生入学考试总分=初试总分的权重+复试总分的权重。一般来说,初试占60%,复试占40%。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权重。最重要的一点是,复试不合格者将不参加最终结果的排名,复试不合格者将被直接淘汰!三。其他说明34所自主划线学校通常根据自己的招生计划划定分数线,但个别学校选择遵循国家的分数线。一般来说,34所自划线高校的分数线高于全国线,复试安排相对较早。如果复试不幸被淘汰并通过国家标准,则应尽快调剂。只要初试成绩符合国家过线要求,就可以进入复试并参与调整,但不同学校对调整有不同的规定。每个人都要注意收集信息,更要注意复试和调整。
10月15日,央视新闻发布了一条关于#国考报名#的微博。这表示新一年的公务员考试激战又要开始了。在这里小昭要先给大家划重点的是国考报名以及考试的时间:报名:2019年10月15日至10月24日18:00笔试时间:2019年11月24日紧接着16日央视新闻再发微博#国考报名首日竞争最激烈职位#说道:截至17点,全国报名人数86456人,其中待审核75832人过审核10624人。竞争比最高的职位是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复制处一级主任科员及以下职位,竞争比高达248:1。对于现在的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不管是国考还是考研都是为了能有一个比较好的前途,趁年轻的时候努努力好让自己未来的工作和生活都能够安逸一点儿。但是就目前这个形式来看一个人一年内准备考研和国考同时进行的话还是有很大困难的,考研和国考的报名人数每年都在暴涨,当然其中不乏抱侥幸心理试水的人,但相信绝大多数人还是对这个考试相当重视并为此准备了很长时间的。那么考研和国考相比的话二者有什么区别呢?科目设置考研:政治、英语、专业课国考:行测、申论难度分析考研考三科,国考考二科。两者都有一个隐藏的考试那就是复试和面试。我们就认为复试=面试。但总科目数量上考研赢了。我们再说一下难点,考研的难点主要在于英语上,很多学生都是因为英语名落孙山。看起来国家线都是45+。但是能考过45+的人还真的没有考不过的人多。很多研友甚至只考三四十分,可见英语的难度有多大。政治相对于英语和专业课来说算是简单。中上等水平的学生专业课也能拿到及格分。至于考公务员,题目难度一般。难点在于题量比较大,行测部分需要非常快速的去答题,和西综有一拼。如果答不完卷的情况,那就很难通过考试了。备考时间考研:考研是持久战,一般来说在考试之前的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已经开始准备了,初试和复试一般中间间隔2-3个月。国考:国考不需要把战线拉得很长,公务员笔试备考时间如果从时间上来说的话,至少提前3个月左右的时间全力以赴。报录比?考研:研究生全专业报录比例基本在25%-30%左右,2019年报考人数破290万,2018年报名人数破230万。国考:近几年国考招录比例维持在1.5%—3%之间,省考招录比例各省数据不一,但基本可以参考国考,总的数据来说每年参加公务员编制的考生(包括国考和省考)规模在500万人左右,招录人数在15万人左右,总体招录比例在3%以内。怎么选?考研:如果你是单纯的想提升学历、以后还是想往临床方面发展或者在医院工作的话小昭还是建议大家踏踏实实准备考研,千万别因为想去国考试水影响到你复习的进度,导致考研成绩也不理想,那可就得不偿失了。国考:如果你想追求稳定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可以选择考公务员。对仕途非常感兴趣的也可以走这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