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考研”两个字承载了一个东西叫梦想不达

“考研”两个字承载了一个东西叫梦想

考研的人不少,真正最后考上的却不多。成功的各有各的喜悦,失败的有共同的安慰:大不了再来一年。说的时候非常洒脱,但真正决定是否二战的时候却又必须充分权衡,无比纠结。是否要二战,首先考想想自己的考研初心以及一战失败的原因。如果你真的很想考上研究生,想法依然热烈,那也是可以的,只要你的向往还在,有人当初的选择就是因为城市、名校情结等等问题,现在你不再是应届生的身份了,把自己当做一个社会人来看,你是否依然坚定如初?经历过一次就明白考研路上的不容易,压力时常伴随,二战无疑更孤独,时常崩溃,你是否依然愿意为了当初的那个目标而努力?很多人失败不是不够努力,看到2019的形势大家应该就相信失败的不都是划水的,付出不一定有收获,你愿意冒风险吗?二战的人深有感悟肯定有选择大于努力这一点。只可惜有些事情总是经历的太早,明白的太晚。同时要面临的心理压力也要超出大家的预期,可能在失败的时候告诉自己可以二战,但出境的不同将带来压力的翻倍,你也会更加的害怕失败。一战失败给二战考生产生的打击,让人很容易对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产生怀疑,甚至觉得低人一等。总感觉如果再次失败不仅需要付出巨大的沉没成本,而且会再次辜负父母、老师、好友的期望,再次失败会不会遭受他人的嘲笑。面临毕业季你不再有那么充足的时间,还有一部分边工作边备考的同学,能分配给学习的时间久更少了。前半年你的进度会非常的慢,有时候你会惊讶于自己对知识的遗忘速度,学习的时间很少了,还忘记的非常快。等到七八月份专心学习的时候时间久非常紧迫了,这时候就要注重学习计划的安排与学习方法的使用。后期就是几个月的挑战了,时间看起来不长,但是难熬是真的,建议大家找研友一起复习。其实大家在二战前应该考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是否能够承受住心理压力坚持到底?选择很容易做出来,行动上的重重阻力你能否突破?第二个问题是一战的时候你有没有认真的学习?个人的进步空间还有多大?每一个科目还能提多少分,心中要有一个把握,这也关系到二战的择校问题。第三个问题如果你坚持一志愿学校介不介意二战的考生,有没有复试因为这个刷人,或者是新换的目标院校存在歧视二战的现象,复试的厉害不必多说大家都懂啦。第四你能不能接受最坏的结果,那就是再一次失败,你还能不能承受住,这本就是一件风险很大的事情,现在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每年二战失利的大有人在,做好最坏的打算,付出最大的努力,你能不能做到?第五点你有没有找到失败的原因,我们常说在哪里跌倒在哪里爬起来,但是不能爬起来在一个地方跌两次,二战的成本本就比一战大很多,你要放弃很多的就业机会,失去应届生的优势,所以在去年一年的复习中你有哪些没做好的地方,那个笔记本记下来,复习策略、计划等等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的反思之后再开始准备。如果你经过一番思虑你还决心二战,就放下一站失礼的心情尽快全心地投入到备考过程中吧。有人说考研是一件容易让人上瘾的事情,确实如此,我们终究是向往一个结果,希望一个为了自己梦想而执着奋斗的同学,都能收获属于自己的录取通知书。

不纯于德

考研二战到底值不值?看完分析肯定恍然大悟!还有谁更适合二战?

考研已经有了结果,相信大部分同学都还在纠结,到底要不要二战,考研二战的心理压力会非常大,现在就为大家分析一下二战到底值不值。说一个真实的故事,我有位同学,二战期间在学校自己租的小屋子自己住(毕了业不能住宿舍只能租空屋子住),平时都是在图书馆学习,虽然也是在自己学校但是别人问起来是哪个班的时候就会很尴尬,期间聊过几次,都能感觉出她的压力非常大,很孤独都没有同学一起玩,每天只是学习学习学习,非常的难熬。最后的结果还是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有了我这位同学的经验相信大部分同学都稍微了解了二战的痛苦,现在说一下我的观点,我是支持二战的,因为我是本科毕业后直接工作的,我在某国有银行工作,深刻体会到研究生的好处。基本工资和在以后的发展潜力方面比本科生都有很大的优势(当然能力要有所匹配),而且在读研期间可以跟着老师实践,学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认识很多不一样的人。最重要的是读研期间可以做许多不同的实践工作,真正认识到自己适合干什么从而去选择,这样对今后的人生也会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呢,我认为二战并不是人人都适合,如果是在一战的时候都没有好好准备,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的同学就大可不必浪费时间,抓紧安稳的找工作就好。在一战的时候认真复习准备,但是最后只是差几分的同学,我建议适当的降低一下自己的目标再战这样把握会更大一些。其实研究生之间虽然会有很大的差距,但是也要看在哪个城市发展或者专业问题,这些我都会在以后的文章中慢慢解析。

行葦

考研“二战”值得吗?

从2019年考研的情况来看的话,国内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二战”考研,且不说值不值得。至少从19年考研的报考往届生与应届生的比例来看的话,往届生首次超过了应届生,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了“二战”考研。我个人觉得考研是否要“二战”,主要是看个人。凡事没有太过于绝对的说法,是否需要“二战”考研主要是看自己的情况。说白了,考研也都只是为了将来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假如是不考研,或者说不“二战”就能找到一份比较合适的工作,那么考不考研我觉得都是无所谓的。况且一旦“二战”考研,再加上研究生三年的学习,一共还需要在校四年。对于不少的家庭来说,多多少少是难以承受的,毕竟读研对家庭也是存在一定的负担的。还有不少的考生年龄的原因,岁数过大也是主要的一部分因素,对读研也是有一定的限制的。不过我个人觉得读研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还是比较的划算的,无论是毕业之后的工资待遇还是将来发展来看。就举我身边的例子来说吧,一位师兄毕业之后去的京东,年薪在25万左右。比起本科毕业要好上很多很多的。当然读研一方面是为了学历,另一方面肯定是为了将来的发展。但是自己的努力是必然的,并不是说考上研究生就能找到一份好工作,研究生不再像过去那样吃香,工作一样竞争激烈,想找一份合适的工作主要看自己的水平。考研不易容易,“二战”更加困难。不单单面对着复习的难度,身边同学一个个都工作,对自己心理也是一种压力,研途风景,且行且珍惜。祝愿19考研的学子都能取得一个好成绩,就读理想的院校。您的关注、点赞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和支持!

鸟兽不恶

为什么考研会有二战,三战……甚至更多?到底值不值得?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会有人选择了二战三战?甚至更多。那么学长天天就跟大家来聊一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吧?第一、选择二战或者三战的人大多数都是由于一战的时候没有发挥好,导致了对自己的现状很不满意。现实中与他们理想之中存在差距,而且他们认识到考研是他们走向成功的最好的路径,所以选择了锲而不舍,尽管可能会面临着更多的压力。第二、不想工作,想要继续获得深造的机会。因为他认为自己本身所具备的素质还不能够应付于现有的工作,需要更深层次的学习,才能够胜任此工作。第三、就业竞争压力大。由于毕业生的变数量在逐年增加,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很多人由于就业压力过大,难以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为了避开一时的就业高峰而选择考研。第四、辞职考研。由于有一战的经历,已经摸索出了一套可以让自己成功的道路。但是现在又在工作,所以,辞职考研。辞职考研是有风险的,但是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第五、专业不对口,自己又想从事一些专业性比较高的工作。但是由于本科所学的专业与自己就业的时候的企业的要求不相符合。导致了在求职中屡屡碰壁,于是产生了考研的念头。第六、别无选择,已经被逼上考研这一条唯一的道路,没有了可以回旋的余地。由于种种原因,只能够考研,来改变命运,在这种情况下,毅然考研。那么很多人选择二战三战甚至更多……到底值不值得呢?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面对众说纷纭的观点,这一类的考生该如何抉择呢?第一、遵从自己的内心。想想自己是否真的需要通过考研这一个平台,让自己达到一个更高的发展。如果是,那将一路无阻。第二、根据家庭的经济状况。有的家庭是独生子女,那么经济状况一般是没问题的。还有的可能会面临着几个孩子一起在上学的这种情况。或者是由于家庭面临着经济困难,那么。这样的话,建议在本科毕业后先就业,如果还是想考,也可以就业后再考。第三、对自己的三到五年做一个较为充分的一个职业规划。想想在这三到五年能够做出一些什么向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如果考研在你的规划范围内,那么就大胆的去尝试,勇敢的去坚持。第四、根据自己本身的学习能力,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如果你看到一本书,你就感觉看不下去了,而你却在强迫自己苦苦的学习。很显然,这样的话,效果往往不好。如果你是一个学习能力特别强的人,对于新的知识能够很快就会学会,那么,考研难度不大,而当你对于一些问题,别人花较短时间,而你却用很长时间才能够完成的,而且完成得并不好,那么这种情况的话,可能你不适合考研。好了,以上就是学长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全部内容。大家觉得二战三战……对于我们的每一个考研人来说到底值不值得?有没有这个必要呢?欢迎在下方留言。首发:作者:啵啵学长

革命

考研失败后,二战值得吗?

2018考研过去,其中不乏一些考研失败的小伙伴,然而就此放弃却有点不甘心,但是又怕再次的失败,害怕自己的坚持只是浪费时间,害怕他人的眼光。小编只想跟这些小伙伴们说:何必管周围人是什么眼光,你的人生是为自己活的,自己无愧于心就够了!二战三战从来就不是浪费时间,怕只怕多年以后想到这里会很遗憾自己没有坚持下去。然后为自己的无能而感到悲哀。也许在这准备考研的两年里会丧失一些本应学的社会经验,会遭来家里的逼婚,同学们一个个混的还不错而自己却连工资都没有……一个人在考研的路上孤独前行,放弃了很多很多,却未必换来成功。那种压力一定很大吧。或许二战三战,更像是一场赌注。赌赢了,皆大欢喜;赌输了,人财两空。可是只有尝试了才有赢的机会,不试连机会都没有。你可以选择二战或三战,可以再拼一年的时间,放弃很多很多去换一次披荆斩棘视死如归的追求。想要拥有优势,就必须学会做一个有野心的人,追求自己想要的,无惧年龄和蜚语。当你真的成功的时候,没人会记得你是考了几次,大家只在乎你真的进了名校。应聘的时候,没有人在意你曾经是不是失败过,大家只在乎你的出身,还有能力。能力固然重要,可是没有学历这块敲门砖,又有谁愿意了解你、去挖掘你的能力呢……考研只是人生道路中的普通选择,没有什么普世的最优选择,但是在这个“没有什么普世的最优选择”的大前提下,考研仍是一个性价比很高的选择。不可否认,有些人考研花了两三年甚至四五年才最后考上,但是这些人,基本上都觉得他们付出的这几年时间很值。当然,更多的也有没考上的,这当然是对时间的一种浪费了,也可以成为许多人反驳考研的一个重要理由。但是,小编想问一下,如果不考研,难道你用这几年时间做别的事情就能十拿九稳吗?就能保证付出的时间一定会取得预期的价值吗?殊不知有许多人,没有考研,但是年复一年在一个没有前途没有未来的岗位上工作着,难道这样就不是浪费时间吗?难道只因为一个人在工作着,没有辞职比“什么都不干专门考研”的选择就更明智?或者更具有道德上的优越性吗?世上从来就没有什么最优选,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和做决定的权利,所以不用在意他人的眼光,无愧于自己的内心就行了。考研仍然是当今社会为数不多的几次可以改变自己人生轨迹的机会,尤其是对于本科学校不太好的同学来说。你可以去问问许多二本三本的同学,花3年或者更长时间去取得一所985学校的入学资格,值不值得?其实,对于许多人来说,是值得的。可以说,一个名校的文凭,将会在你未来几十年的人生里持续给你带来回报,你本身越优秀,这个回报越高。至于要跟考研磕多少年,要看个人的承受能力了。如果你有足够的动力,足够的决心,并且能够承受考了几年的压力,小编觉得是可以再给自己一次机会的。毕竟,过去的都成了沉没成本,你应该从现在这一刻出发来考虑,是选择考研,还是选择去找一份工作。

其巧一也

为了考研,那些不惜二战甚至三战的考生,你觉得他们值得吗?

这几年考研越来越热门,在很多大学毕业生的眼里,考研其实是第二次高考,特别是对于那些从一开始就打算考研读研的大学生而言,更是如此。有些人从刚进大学开始,就把考研作为自己的目标,在大学几年,主要的任务就是考研,像山东的一些考研基地学校,很多学生都是如此。也有一些人,虽然最开始在上大学的时候没打算考研,但在进入大学后,随着对自己大学阶段规划的确立,会在大学期间直面这个问题,会把考研作为自己的一个目标。还有一些人一直没有打算考研,但在临近毕业的时候,因为周围很多人都在考研,或者都准备考研, 就随大流加入到考研的行列。所以,庞大的考研大军中,是有多种不同类型的人的,他们的初衷并不一样,对于考研的态度,自然也就不同。对于那些立志考研成功者,为了考研,不惜二战甚至三战,是屡见不鲜的,每年都有很多这样的同学,最终这些立志考研成功,并且不惜二战和三战同学,很多人都成功了。由于这几年考研竞争越来越大,二战甚至三战者很多。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290万的报考者中,二战的同学超过百万,2020年考研的341万报考者中,大约有130到万到140万的人是二战考生。三战的考生虽然远不如二战多,其实也并不少见。就我所知道的一些学校,很多考研成功者,其实都是二战的考生,也不乏三战而成功的。例如北大,其实在考研成功者中,就有一些是二战甚至三战才成功的。我们班上就有一个本科来自中山大学的同学,经历了三次考研,才最终进入燕园。从全国范围看,每年都有很多考研成功者是二战才成功的,甚至也有三战四战才成功的人(虽然数量相对较少)。每个学校的研究生新生当中,都有很多二战甚至三战才成功的考生,在很多学校,其比例超过新生的一半。从全国范围看,经历了考研二战甚至三战才成功的考生很多,你觉得这些人会觉得自己为了考研,通过二战甚至三战是值得的吗?我相信,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都会认为是值得的。其实对于那些矢志考研的同学来说,第一次就能成功,当然是最好的事情,即便不成,第二次,乃至不惜第三次考研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对于那些明确的目标的同学而言,考研压倒一切,相信他们当中很少有人考虑值不值得这个问题。当然,是否考研,是否坚决考研,会因人而异,并不需要每个人都把考研当作自己的目标,更不需要每个人为了考研而坚持二战甚至三战。只是对于那些坚持考研,并且不惜二战和三战的同学,我们应该报以必要的敬意。只要他们自己觉得值得,那就是值得的。在我看来,从社会发展趋势和长远规划的角度来说,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而言,考研读研对于未来的个人发展是很有必要的,坚定地把考研当作自己的一个目标,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在明确自己的规划和以后将要走的路的前提下,下定决心坚持考研,坚持不懈,不惜二战甚至三战并且成功,是一件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也当然是很值得的。

複製人

考研,二战值得吗?

有一位大学毕业生,今年考研失利,本来自己的成绩都不错,因为数学发挥太差,没能被录取。现在,他正在一家上海企业实习中,转正后,收入不算高。现在,他在纠结,自己是辞职决心明年考研,还是在企业里留下来工作。犹豫不定!笔者认为,如果这位同学在经济上还能过得去,家里尚能继续支持的话,考研究生,是最正确的选择了。因为,未来工作的机会很多,考研的时机错过了,自己想收心再回来考研,将更加的困难了。而且,多年之后,是否是研究生,对自己的影响非常大。多年前,笔者一个班级,有100多名学生,许多同学计划考研,毕业时, 我们班上,只有三名同学考研成功,收到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毕业后,有一半学生选择留在学校复习考研,大家只有一个目标,一定要考上研究生。通过一年的努力,有二十多名同学上岸。第三年,又有十多位同学考上研究生。接下来几年中,每年都有考上的同学。最长的同学,应该考了六年才成功。现在,这些考上研究生的同学,都留在了大城市,而那些没有考研,或者放弃考研的同学,绝大多数同学毕业回到家乡的学校当了教师。虽然现在工作也非常稳定,但是,其舞台明显要小于考上研究生的同学。纵观我们班级考研究生的同学,最后只要不放弃,都考上了研究生。早一年考上,和晚一年考生的差别不是太大,但是,考上者和没有考上者的差别,就非常大了。因而,对于这位学生的情况,我们的建议是,有机会考研究生,一定要抓住,二战不算什么,这也是非常值得去努力的事情。

马德琳

2018年考研初试这个分数真的有必要二战吗?

2018年复试已经开始了,那么没有过线的同学现在应该已经考虑要不要准备二战了吧,今天就有一个同学把分数发出来,让我们一起讨论,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这位同学计算机专业的,考852,一战数学二41,总分280。七月份开始准备的,考成这样总有一些不甘心,现在想二战。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都咋分析的吧,另外一起看看二战后大家的情况都咋样。一、同是天涯沦落人啊,分数差不多,数二45,准备二战了,不过是在职,考专硕计算机。二、你这成绩必须二战,你英语不缺项,专业课也可以,就数学不好,,数二考的内容少一点,正经努力半年,一定会突破,既然数专硕,可以报个更好一点的学校了。三、你有基础了,压力更多的是心理压力。四、考数学的时候晕车难受着,选择填空做的不顺手,就慌了,脑子一片空白。五、风险大不大看个人,17年我一战差国家线9分,这次二战高上一年国家线80多分。六、风险大,我一战工科学硕350多,今年330多,没换学校没换专业。已经认真准备了,感觉看运气吧,一年一年政策变化太大。七、老哥我数二70,报的211,实在心里不甘心努力一年,打算二战了。八、数二70,可以调个一本,能走尽量别二战,我就是二战的,今年数学75,总分311,也是个极其尴尬的分数,希望能进复试吧,真的是身心备受摧残,唉。九、如果你觉得自己有考上的实力,如果觉得不甘心还想上,如果能挺得住二战的压力,那不妨再来一年。十、二战巨痛苦,如果二战目标别定太高了要不然很难受,考个稍微容易点的。十一、我二战直接考本校过了,然而看那些考985的今年都抢着调剂过来。十二、多种原因造成的,一是去考场晕车晕的特别严重,考试的时候晕晕乎乎的,二是平时做题的时候太难的就直接放弃了,结果今年数学难度比较高,选择填空做的不顺手就慌了。十三、难题得靠平时题量的积累和经验,简单题靠计算能力,楼主多看看难题吧,不会就放,直接最快速度写完简单题,最后会剩不少时间的其实。十四、自己考虑一下自己的数学能力,觉得到底是自己底子还是努力程度还是方法问题,底子问题不建议二战。十五、二战可以的,第二遍学相对来说轻松一些一战220,二战340,在自己学校复习,心态主要是我家里不催我工作,而且自己也想要考研,甚至抱着二战不行再三战的心态,给自己一个余地,不逼的那么紧,但是复习的时候还是按必须考上的心理复习。十六、别二战了,有学就去上吧(如果让我重新选的话)…我英语一直不好,去年57,今年43英语认认真真学了一年…我都想笑了。十七、去年没好好复习数学,考55,今天用半条命复习大半年数学,考了59,在专业课今年变态的情况下,总分至少了到了280多,所以我这波经历说明了,考数学还是要有些天赋,没天赋宁愿挑个文科或者不考数学专业,慢慢学,今年的数学,考的高不高跟你下多大功夫没有必然关系。十八、今年数学对于那些平时做题过刚100的人来说就是一场噩梦,今年题的难度普遍上升,对于平时做题130、140的人来说可能就是做题用的时间久了些。十九、一战394,二战344,一战数学135二战89,还战不战了?二十、16年老哥我一战,过线了,可是没敢去复试,17年二战压根没努力,如今18三战这分数估计也只能进复试露个脸,希望你不要像我一样坎坷。二十一、一战录取的武大非全,退学回来重考,结果二战数学炸穿,二战需谨慎。看了大家的真实案列我想你们都已经明白了,要不要考虑二战,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基础、经济实力、家庭支持、心态、目标。望对大家有帮助,我们是知了网伴随,大学生成长的趣味、高效在线学习平台,欢迎关注我们每天的原创文章,更多的考研、四六级等内容请关注我,点关注不迷路,也欢迎大家私下交流,如若认同请帮忙分享转发。

万物一府

为了考研,不惜二战和三战,这样值得吗?学姐:不要盲目考研

最近几年,考研的人越来越多了,2018年报考研究生的人数是295万,到了2019年,一下子涨到了341万,考研人数增长了46万人,俨然成为了一只庞大的考研大军。凡是考试就必然会有人成功,有人失败,高考的时候存在复读的现象,但是那个时候学生年龄还小,所面临的压力也比较小,而考研失败了,同样可以进行二战、三战,但是这个时候已经是二十多岁的人了。那么为了考研,不惜进行二战和三战,这样做值得吗?学姐是一次就成功考上的研究生,并且目前已经进入职场工作有好几年的时间了,对于考研二战、三战这件事,学姐认为不要盲目考研。考研二战、三战压力较大,想清楚为何考研才重要其实随着时间的推进,国家的大学生人群会越来越多,而且高学历人才也是在增多的,虽然研究生依然是高学历人群,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学历还是在贬值的。大四考研是很多人的正常选择,最好是能够一次考研成功。而如果一战失败,为了考研,准备进行二战,这个时候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失败之后所面临的困境会更大。所以,不要盲目进行二战、三战,要想清楚自己为何要考研才比较重要。如果单纯只是为了逃避工作,抱着这样的心态备考,无法做到全力以赴备考,考上的概率降低,同时即便是考上以后,也可能不会专心去学习,这样难以使自己在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具备足够的竞争力。而如果是真的是不甘心自己只是本科学历,想要在科研的道路上走得更要,考研是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那当然是值得的。考研二战、三战,考上名校还是非常值得的认识一位朋友,本科是西南财经大学的,已经是一所比较不错的大学了。而他在大四时候,选择了报考北京大学,第一年失败了。于是准备二战,经过一番努力之后,最终考上了北京大学光华学院,从西财到北大,虽然经过了两次考研,但是却让他实现了一次完美的蜕变,直接去到国内顶尖的大学读研。等到毕业以后,基本上是不愁找工作的,薪酬待遇也不会差。所以,考研二战、三战虽然消耗了时间,但是能够考取名校,还是非常值得的,能够让往后人生的道路更加顺畅。既然选择二战、三战,就要全力以赴不论如何,如果选择了考研二战、或者三战,那么就要做到全力以赴,绝不可以懒懒散散。如果没有考上,浪费的不仅仅是一年时间,还有接下来举步维艰的人生道路,当然如果努力了仍然没有考上,那么至少是无怨无悔,对得起自己的。所以,为了考研,不惜二战、三战,需要弄清楚的是自己为何要考研,如果选择了继续考研,那么就要做到全力以赴,考上名校研究生还是非常值得的。

势用

考研一二战的区别,二战真的会考得更好吗

一战的准备时间更充裕一战虽然是在学校准备,偶尔也会有专业课要上,但是时间还是相对宽裕的,没课的时候还有周六周日都可以去自习室复习。二战的考生,大多数都是有工作的,每天上班需要时间,只能晚上抽空出来复习。有的时候工作要加班到很晚,就无心复习了,复习效率大打折扣。二战党更受导师青睐二战党一般都是有魄力、有决心,意志坚定的人,这也是做科研必备的前提条件和基本素质,经历了二战也就经历了考验,导师更喜欢。不过,二战党也有不利的一面,就是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万一考不上怎么办等等,所以素质一定要好,心理素质一定要好!三、考研初试的地点不同对于不同类型的考生来说,考研笔试的地点是不同的。应届生的同学们在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时,大多数人都选择在学校所在地报名参加考试,确实还是比较方便的。但是对于二战的考生来说,则需要回到户口所在地参加初试,这一点确实比较麻烦。一般来说二战考研人的成功率还是相对要高得,就像高考一样一般复读之后分数线大部分还是会考的高一些的。当然也跟应届生基数大有关系。总体来说二战考研人在心理压力和备考环境方面是要比应届生有劣势一些的,但是在备考及流程上面,同时对自身的认识上面还是要优于应届生的,要调节好自身的心态不能在最关键的时期心态崩了就得不偿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