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报考人数逐年增加,2020考研人数达到340万。在考研人群中,往届生考研人数比例越来越大,其中不乏考研二战甚至三战的考生。究竟有多少考研二战、三战的考生呢?小编在查阅研究生报考数据时发现,有近三分之一的人。下面我们就通过几个省的数据统计来看一下应届生和往届生的增长趋势。湖北省河北省通过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往届生报考人数增幅已经超过了应届生。据统计,往届生占了报考人数的40%,成为了考研的一大主题。往届生不等于考研二战,那么考研超过一次的又有多少呢?我们接着看一下数据。据2019考研调查数据,超过70%的考生是第一次考研,第二次考研占比约20%,三次及以上占比各约3%左右。考研二战或以上的考生占了30%左右。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和新浪微博联合发起的一项有关考研动机的调查显示,“换学校出身,提高就业竞争力”“通过考研选择一个更适合自己的专业”占据了考研动机的前两位,分别为72.41%和38.66%,而真正希望从事学术研究的考生仅占比24.86%。也许,至少在一些考生心中,“研究生”三个字早已脱离了“研究”二字的本意,而更多成为了一纸学历和未来就业的筹码。小编总结上面这一段话的意思:考研就是为了找一个好工作,或者缓解就业的压力!正因为如此,很多考研学子一边找工作一边复习备考,他们实际上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这种状态之下,他们的复习当然就不可能完备,“裸考”现象出现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所以考研每年这么多人弃考也就不让人惊讶了,今年就有40万人弃考。教育部2016年颁布了以非全日制研究生代替在职研究生的新政,这意味着自2017年开始,所有类型的研究生均为同卷统考,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在职考生考研的难度。另一方面,由于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的难度增加,导致一志愿报考的人数很少。为弥补招生人数的缺额,现在各大高校的做法主要是统一划一个较低的复试线,复试后将总分排名较低的考生从全日制调剂到非全日制中。高校的这种做法实际上令在职考生的考研难度进一步增加。也就是这个原因,很多在职的考研学子第一年考不上,那就第二年再考吧,不仅如此,第三年再来考一次,这种现象也大大增加了。当今的考研热表明社会对知识人才和专业素质人才的重视与尊重,同时也表明国家的经济、文化建设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就业压力逐渐增高,文凭的信号带来较高的收益。所以,为了以后能有一个较好的工作岗位和较高的收入,较多的人选择本科后继续教育进入研究生阶段。但是,随之而来也带来一些弊端,一些大学生为了逃避工作而选择考研这条“绿色通道”这无疑是一种跟风随大流的现象。因此,小编认为,考研只能暂时躲避就业的压力,更不是成功的唯一道路,要理性地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道路发展,最好能够将考研的目标与个人的社会理想和兴趣相统一,将自身所学与社会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不管怎么说,考研是集多种因素于一体的一个过程,大学生的考研动机也是复杂多样的,不同的考研动机会带来不同学习态度,进而影响将来的就业。小编建议:大学生应该找准自己的方向,明确自己的考研目的,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积极地对待自己的人生选择,做出适合自己的决定。
为何很多一战复试被刷的同学,在考研二战时连国家线都达不到?如今已经是进入九月,不到四个月就要迎来2019年的研究生考试了。不少同学觉得二战的人更有机会读研,毕竟他们已经考过了一年,积累了不少的备考经验,再经过一年的努力,肯定会碾压大部分的应届考生,成功读研。但是真实情况却不是如此!不少一战复试被刷的同学,在考研二战时往往连国家线都达不到?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何二战的考生成功读研的不多?其中的原因你猜不到!考研二战就很容易考上吗?其实并不是这样,很多考生二战的时候成绩比一战还差,等打算三战的时候,不少人最终没有完成考试就放弃了。不少人看到二战成功读研的不少,但是在应届生考研成功的人里,占比还是很小的!最近有人跟小水聊天,说要放弃考研了。算上这次,她应该是三战了。第一次考的是天津大学,但是只过了国家线,但是没有选择调剂。然后选择二战,但是在二战的时候考出的成绩很惨,还不够国家线。如今三战,把学校改成了天津师范大学,但是没想到考前还有四个月就要放弃了。二战的时候她在家里没出去工作,全职备考,那时候爸妈还是比较支持的,但是越是如此她的压力就越大,恐怕自己考不上研究生愧对父母。然后患得患失的在家里复习了一年,效果很差,考出的成绩连自己都不相信。二战结束后,她在学校里找了个教书的工作,但是每天很累,没有正式编制,她想再考,但是父母已经不支持她考研了。用父母的话是,已经给了她一次机会,没考上就好好地考编制,找对象,嫁人。她本想一边工作积累一些积蓄,凑过前辞职租房子读研,但是在现实面前,她的希望落空。一个月的薪资到手没有3000元,除了吃喝半年没有攒到5000块!而父母这边又逼着她到处相亲,让她放弃考研的打算,好好地嫁人。她总是在学校和家里之前,这样来来回回地折腾,她也越来越累,压根没时间复习。久而久之,心累了,所以才选择放弃!不少人觉得二战考生考研更有优势,其实他们都错了。也别盲目地以为第二次考研就简单,其实二战的压力非常大,变数又多,远没你想的那么简单!01、考研院校改革,变换考研初试和复试内容今年不少大学已经公布了考研大纲,很多学校开始改革,考研初试和复试内容变化,以前考的简单,如今考的难度加深。这样对二战考研的同学来说非常不利,有些知识点完全没有接触,需要重新学习,这样的话就非常被动。如果没有掌握好考研信息,这样在考研的时候还会很吃亏!02、二战考研时压力很大,来自生活和工作的双重压力和小水刚才说的同学一样,不少同学在二战的时候面临生活和工作的双重压力。如果家庭支持二战倒还好说,如果父母反对的话,考生将寸步难行。对于那些家境不是很好的同学来说,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经济来源!不少同学都是边工作边准备考研,甚至还有攒钱攒够了辞职租房考研的。无论是哪一种,考研备考的效率都非常的低!03、知识在遗忘,不少知识点在更新很多二战的考生有一个很明显的感觉,那就是英语一直在退步!而考数学的话,遗忘的速度更快!对于政治来说,每年考研都要重新复习一遍,基本上和应届生没什么区别。而专业课方面知识点的更新,也使得不少二战考生陷入被动,但是他们又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复习,这就导致他们二战时候考出的成绩更差!所以如果你是第一次考研,尽量选择在这个时候考上,不要寄希望于二战的时候选个好大学。因为二战考生比你想象中的要难很多!不是大毅力的考生,成功的都不多!如果你是二战考生,你是如何处理经济问题的?如果你是在职考研,你会选择辞职备考吗?欢迎留言分享您的观点!
考研复试中应届生吃香?被刷的永远是二战考生?听听学姐怎么说!每年考研的同学中都不乏二战考生身影,尤其是到了复试中,二战的考生几乎占据了复试人数的一半。但是复试的结果总是很让人吃惊,基本上被刷的都是二战的高分考生。是不是应届生在复试中才吃香?导师是不喜欢二战考生吗?研究生复试中为何二战的高分考生最容易被刷?这3点读研请注意!很多二战的考生在复试被刷之后总觉得是导师们偏爱应届生,对二战的考生斩尽杀绝,特别是那些高分的高生,偏偏又是被首先淘汰的对象。那么,为何二战的高分考生在考研复试中最容易被刷呢?其实,在考研复试中相对公平,小水觉得导师们不会因为你是二战考生就对你直接否决,毕竟研究生考试是选择人才的。小水和很多二战成功的同学聊天发现,她们之所以能够顺利读研,其实原因无外乎以下3点!01、注意专业课积累,善于触类旁通很多同学在一战的时候没有过复试线,所以二战的时候只是为了刷分,其实专业课成绩有水分。导师们比较喜欢那些基本功扎实的同学,专业课学得好不说,还能触类旁通,对现阶段该专业领域研究的方向有一定认识的考生优先会被导师们考虑。那些被刷的高分二战考生,大都是高分低能,导师问两句话就露馅了,基础非常薄弱,特别是对于实践性比较强的研究生专业来说,这些学生只是为了考高分而学习,专业水平只停留在理论阶段。所以,导师们会偏爱那些应届生。02、有社会工作经验,对专业有很深理解应届生没有社会经验,而往届生有,有些二战的考生就是在职考研,这在复试中其实是加分项。而有的考生是一年不工作,才考的高分,导师们心中有数。对于某些专业来说,有社会经验的考生反而更好容易理解,导师们当然偏爱这种考生。03、读研的目的性明确,知道自己的方向虽然同样是二战考生,追求也大不一样。有的同学只是为了读一个好学校的研究生,其实本身并不知道为什么读研。而有些考生虽然选择二战,但是却早已确定了自己将来要走的研究生道路,知道自己的研究方向,知道自己该如何度过研究生生涯。对于这样有理想有追求的考生,导师们一定会喜欢的!其实,之所以被人们误解往届生会被区别对待,主要是这3个原因。如果我们是研究生导师,同样的分数进入研究生复试,应届生和二战考生表现的都一样,我们当然会倾向于选择应届生,主要是年轻,而且好培养,基础都在。所以,二战的考生如果想获得导师的垂青,必然要在复试中表现出色才可以。你觉得二战考生在考研复试中会被歧视吗?如果你今年是二战的考生,在复试中最怕的点是什么呢
考研其实是一件非常残酷的事情,每年有200多万人报名考试,而真正录取的只有60万左右。7成的人都会被无情淘汰,而又有很多人不甘于失败,重新来过,那么考研二战的人需要注意什么呢?1、猥琐发育,别浪!考研二战的考生最大的优势就是有经验,而且不用像应届生那样还有课要上。相比于应届生,二战的同学对于考研的流程、获取信息、专业课复习、考研资料等都有很大的优势。但是也不能因此而麻痹大意,毕竟考场上的试卷根本就不会管你是第一次考试还是第二次考试。考研二战的同学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总结经验,反思自己失败的原因,是因为复习不充分,还是因为心态不好、考场发挥失误等,甚至可能是复试的时候表现不佳。只有知道自己在哪里跌倒,才能有机会改正。2、要随时调整心态虽然是第二次考研,但你还是会遇到跟第一次同样的问题,比如厌学、烦躁、失落、挫败感等等。在复习的不同阶段,你也会遇到不同的问题,而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调整自己。你要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一旦心态崩了,那么你这一年的复习又付诸东流了。3、专注复习,不要胡思乱想强调专注复习,就是希望大家把心思都用到复习本身上,除此之外的事情就不要去多想。尤其是很多同学越到后期越感觉压力很大,便开始担心自己考不上,第一次考不上还没有负担,第二次再考不上就会非常有压力。无论是你在复习过程中,还是每天睡觉的时候,都不要去胡思乱想,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到复习上。你要清楚,你就算再怎么担心也是徒劳的,有功夫胡思乱想,还不如好好看书。胡思乱想只会影响你的备考状态,专心复习、按部就班才能取得好成绩!4、拼却全力,坚持到底其实我觉得二战的同学也是比较幸运的,因为你比别人多了一次机会,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机会考第二次的。所以,希望二战的同学都能好好把握机会,拼却全力去复习。拼却全力就是说不要再保留了,把该舍弃的舍弃,全身心投入到考研复习中,不要有顾虑。认认真真复习,坚持到底,你定能收获成功。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送给考研二战的考生:你的坚持终将美好!
考研复试被刷的都是二战考生?应届生不会被刷?真相到底如何?随着考研人数的逐年增加,二战的考生也占了几乎半壁江山,三战的考生也多有出现。不过,很多考生发现,研究生复试后被刷的总是那些二战考生,即使分数很高,也难以读研。是不是应届生不会被刷?研究生导师排斥二战考生才导致如此?为何二战的考生在研究生复试中最容易被刷?是不是导师排斥他们?小水遇见不少二战考研失败的学生,他们的分数都挺高,其中不乏二次进入复试,二次被刷的人。这就不得不让他们觉得导师排斥二战考生,偏爱应届生,所以才优先淘汰往届考生。这种偏见小水不敢苟同,当然这也并非真相。在小水带的学生中,有位考生考了福建师范大学的古代文学专业两次,最终却没有考上,调剂去了青海师范大学读研。一战时她差了几分过国家线,不能调剂。在第二次考研的时候,她是全职备考,没有出去工作,老实在家里看书。只不过这次考研的结果并不是太好。她二战的成绩是382分,可以说是不错的结果。但是出乎意料的是,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报考的人数激增,该专业的复试线从360激增到了373。虽然她考的分数不低,但和第一名420分相比,差了一大截。又因为她是二战考研,只为了考高分,没有对专业做过多深入的了解,因此在复试中,回答导师问题不够全面,导师对她的印象一般,复试分数并不高。综合排名之下,她的排名靠后,所以被刷掉了。其实,在小水看来,导师们肯定对二战考生和应届考生区别对待,但也不会因为是二战考生会直接否决。研究生复试相对公平,导师可能对那些二战考生更多期望,也相对要求高了一些。我们看那些被刷的二战考生,不难发现,他们之所以被导师不看好,基本上是下面的一些原因:01、初试成绩一般,复试毫无特色研究生考试是一个择优选拔的过程,不少考生虽然经过二战考研,但是分数依旧没能大幅度的提升。这样的话,考研初试没有优势,复试的时候又不能获得导师的另眼相看,那么复试的结果可以预见了!02、高分低能,专业基础不牢也有一些高分的二战考生在复试中被刷掉,这主要是因为他们过于看重分数的高低,忽略了对专业的学习。这样到了复试阶段,因为专业基础不牢固,导师几个问题就能知道他们的水平高低,如此有水分的考研成绩导师肯定会不喜欢。03、没有社会经验,对专业了解不深不少二战考生都是没有工作,在家里或者租房备考,既没有社会经验,对专业的了解可能还没应届生多。到了复试的时候,导师发现这个情况的话,肯定多少有点偏见,要是你二战的分数低的话,基本上不会考虑录取。因为导师觉得,你花了一年考出的成绩,还没应届生好,肯定实力不行。04、盲目考研,只为混个研究生学历如果考生暴露读研的目的,只为混个研究生学历,无论你是应届生还是往届生,导师都会非常反感!这样的考生导师肯定不会录取!导师偏爱那些有自己读研想法和规划的,特别是那些想读博或者是在某些方面有建树的考生,这点考生格外注意!因此,二战的考生注意了,以上小水提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不然等到考研复试的时候非常容易被刷。研究生导师在录取学生的时候,当然是喜欢那些更优秀的了。不过,同样情况下,应届生还是占了不少优势,二战考生就得在复试中加油了!如果你是二战考生,你觉得研究生导师最看重学生的优先是什么?如果你压线进入复试,比较担心被刷,你会提前联系导师吗?欢迎留言分享您的观点!(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留言联系删除,谢谢!)
考研人,“二战”已经是一件稀疏平常的事情了,因为已经经历过“一战”,且以失败告终,所以既没有了刚开始那样的冲劲,同时在心态上也大受影响。考研本就是一件特别孤独的事情,需要摒弃很多杂念,二战的考生在寻找研友,及时沟通考研信息等方面显得更加无助,比起一战考生,更像是一个“独行侠”,一个人租房,一个人吃饭,这种坚持,倒挺让人敬佩。当然,二战考生的优势也是很大的。最主要的当然是经验,考研也是一场“信息战”,有了经验,信息自然充足,对未来会有更加合理的规划,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志愿填报上,不易走弯路,也会更加脚踏实地,不会过于好高骛远,这一点,是一战考生难以具备的优势。虽然二战考生的压力比一战考生大不少,但抗压能力除了天生之外,很多都是后天培养起来的,经历过的人,抗压能力实际更大。很多一心考研,目标明确的二战考生,选择二战已是破釜沉舟,明白机会难能可贵,很多一战的考生随便一点挫折就扛不住压力,进而打退堂鼓,甚至还“安慰”自己二战很正常,明年再战也不迟。可二战考生已无退路,既然选择,再怎么样也要坚持下去,抗住所有的压力。抗压能力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对于考研党这些年轻人来说。抗压能力强,往往是考研决胜的关键。考研一战和二战的区别基本就这些,非要论起谁的优势更大的话,二战肯定要高于一战,想到这一点并不难,毕竟多了一年嘛,一年可以改变很多事情。或许正是这个原因,二战考研的成功率远高于一战。考研最重要的不是考上名校,也不是换专业,更不是跟随趋势,而是得考上,有书读才是最重要的,特别是在当今考研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所以有时候读个二本,或者偏远地区的学校,也是可以的,曲线救国嘛,保留希望的种子。显然,二战考生更加能明白这个道理,果然还是经历过,有故事的人才看得更加通透。能读个与第一志愿不匹配的院校也算是成功上岸,二战考研人成功率高,就体现在愿意调剂的人很多。时间成本是很重要的,如果经历两年的考研还是没有读个研究生,出去就业所得来的收益,多半是不如读个普通院校的研究生,因为他们已不像一战考生那样,即使失败,还有更多的机会去考公务员、进国企、或者以一个应届生的身份去就业。二战考研有很多的无奈,考研,最好一次就够,不要去考虑二战的事情,安心下来做好一件事—“坚持”。你觉得呢?想了解更多精彩,请关注“教育润无声”
应届生考研和二战考研,各有优劣,综合来看,二战考生占优。1、应届考研具有两大优势:士气旺盛、充满新鲜感;压力不大,轻装上阵。考研这事儿,和很多事情一样,所谓“一鼓作气”,是很有道理的。由于考研相对于应届生而言,是一个全新的目标,一个全新的挑战,这本身就有一种强大的正向激励作用,备考会士气旺盛,充满干劲,有一种一往无前的劲头。同时,备考的各种知识和内容,即便以前在大一大二阶段学过,也是很有差异的,考研是需要学会学深学精的;至于考研的辅助资料,往往都是全新的,这些都会带来很多新鲜感,这种新鲜感是会促使考研者努力想要去探究,所谓“不用扬鞭自奋蹄”,正是写照。旺盛的士气,满满的新鲜感,是会极大地促进初次考研的,这是一个很好的优势。不少考研者在初次考研中,就能一鼓作气而成功,这两点往往功不可没。而反观二战考研者,经历了一次失利的考研,继续再考,往往是“再鼓而衰”,士气往往不会那么旺盛,新鲜感也没了,所以二战的很多人都是靠的决心和毅力,最终才坚持下去的。而且,应届考研往往压力不大,毕竟是第一次考研,也是在不影响本科毕业的前提下的追求升学的行为,所以很多人能轻装上阵,一般不会有太多的焦虑和非成功不可的压力。这方面,二战的考生压力就大了。二战时已经毕业,放弃工作机会专门考研,而且已经历过一次失利,二战几乎有非上不可的理由,焦虑难免时时相伴,其压力可想而知,绝不是应届考研能比的。2、二战考研具有三大优势:掌握的有效信息较多;有较好的基础;能比较合理地备考和报考。作为经历过一次完整的考研程序的人,二战考生往往对考研流程、考研要求、考研最佳复习资料、报考学校等方面都有较多了解,所以在复习备考中,往往能做到更合理地安排复习备考,能使用更合适有用的复习辅助资料,对报考的目标学校有更好的了解,能自我更好地定位等等。这些,在很大程度上排出了盲目性,能更好地完成复习备考,也更能合理地选择考研目标学校。而且,二战考生往往有相对不错的基础,比如对考研公共课英语、政治、数学,乃至专业课,都会有一个相对不错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继续进步,很多时候,更有机会获得成功。在这几个方面,应届考研往往居于劣势。由于没有经验,或者信息收集不够,不少应届考生在备考、报考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在备考中把握不好节奏,没有使用到很好的资料,在报考目标选择上,很难合理定位。从现实看,不少应届考研失利,就是由于备考准备不足而报考目标过高造成。综合上面,虽然二者各有优劣,但从上面的比较来看,还是二战考生占优。考研不但是一个脑力活儿,也是一个技术活儿,需要的,不仅是干劲和激情,更需要有效的信息,合理的方法,准确的定位,以及强大的毅力,才能做得更好,特别是考研难度很大的名校。从现实来看,二战考研的成功率也明显高于应届考研,这是合情合理的。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每年考研中都会有大量的二战、三战考生加入战斗,有的同学甚至在毕业后待业在家一心考研,考了两年都上不了岸,好几次明明都杀进了复试,却依旧落败。不少二战、三战学生也自然冒出了困惑:“难道导师更倾向于选择应届毕业生?二战、三战的考生受到天然的歧视?”或许这个问题听起来像是玄学,但并不是个例,鼬老师的身边就有大把如此的考生。张同学在大四那年报考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在初试阶段落榜,后发奋图强,经过整整两年的复习,在二战时以初试第8的成绩进入面试名单(录取10人),本以为自己只要正常发挥一定能够成功上岸,不料以第12名的成绩遗憾落榜。张同学对这个结果非常失望,甚至有点气愤,但在后来与张同学的交流中鼬老师发现,其实造成这个结果的主要原因来自于自身的不足而非导师的偏见。张同学在本科期间的学习成绩并不好,专业基础薄弱,虽然在政治课上有点自己的见解,奈何数学实在太差,导致一战的专业课和数学三考试都差强人意,落榜在情理之中。张同学确实也认真反省了自己,找准备了薄弱学科,在二战中把几乎90%的精力都花在了数学和专业课上,这也是他为什么能够入围复试名单。然而,这也导致了他的两年复试时间应试性太强,为了恶补大学时期欠下的学习债,只能把大量时间花在基础学习之上,而缺少了对专业知识的运用性思考。可是,在面试过程中,导师的问题更多是发散性和综合性的,这类问题往往没有标准答案,导师只是希望同学能够开动脑筋表达自己的见解。可是张同学从来没有想到那么深入,满脑子的死知识,让他在面试时留下了“书呆子”的形象,以至于被导师淘汰……其实,研究生招生更企业招聘是一样的,导师就是老板,他们需要能够为自己的项目做出脑力和体力贡献的孩子,至于你是应届的还是二战、三战的,对于一个理性的导师而言,是无关紧要的事情。那些在复试中被淘汰的二战考生,很大程度是这些原因造成的:1、初试擦线,复试一般研究生考试是择优选拔的考试,竞争者们就是以实打实的分数来进行比拼的,不管你是一战、二战还是三战,分数不如人就是没辙。所以在一点上,其实应届生会更有优势,一方面他们对大学时期学的知识印象会比二三战考生深刻,另一方面在校期间的他们也不用为生活、家庭、收入等问题所困扰而影响自己的学习时间和效率。2、思维刻板的“书呆子”光有分数也不行,题海战术、疯狂背书只能让你在初试时获得一个好成绩,但是到了面试阶段,你究竟适不适合读研一张嘴导师就能知晓。不少二战、三战学生一方面没有充足的复习时间,另一方面又过于看重书本知识,认为只要初试足够高就能上岸,高分进面的他们一张嘴便暴露了自己在专业知识上的思考不足,这样的学生导师肯定是不会喜欢的。3、盲目考研,只为文凭其实这类人的占比是最高的,不少待业选择二战甚至三战的考生就是因为逃避就业、随波逐流才做出如此选择的。但是导师偏爱那些有自己读研想法和规划的,特别是那些想读博或者是在某些专业方面已经有建树的考生,这点考生需格外注意!
对于考研的学生来说,大家都希望一战成硕,成功上岸,但是现在考研竞争那么激烈,很多时候往往会愿望落空,有的考生选择放弃,而有的却不甘心,想要二战考研。现在每年的考研报考人数中二战考研的学生是很庞大的一个群体,占据考研报名总人数的30%。经过一些数据不完全统计,二战考研成功率可以达到70%,但是第一次考研却仅仅只有20%的成功率。可能听到这话,正在准备今年考研的考生会感到心中一惊。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为什么二战的成功率远远高于一战?这边,小编采访了一些我们今跃寄宿考研的二战学员们,给大家谈一下二战成功率为什么这么高?1、复习更有规划和目的性相较于一战的考生,二战考生更有目的性,他们带着自己一战未完成的目标复习,或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考研目标。但是总的来说,他们比一战考生更容易找到自己的前进方向,不会在考研上面浪费太多的宝贵时间。有了明确的目标和规划之后,就会朝着目标认真复习。2、知识储备更丰富二战的同学,相对于一战考生来说,掌握的知识更多,比一战生多学了一年的知识,对于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完全了解。很多一战考生考研失利大多数在于还没有准备充分,觉得时间不够就上考场了,结果什么都不会。二战考生就没有这个问题了,他们可以在新的一年里,花大量时间攻克还不会的难题,再巩固下已经掌握的知识,量变引起质变,知识点都掌握了,考试怎么可能考得不好呢?3、较强的考研经验最重要的是二战的同学有了一年的考研经验,他们更了解整个考研流程,更懂得哪些是复习重点,更加了解考试题型,在复习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大部分二战考研的同学,在失败后往往会总结自己的失败原因。然后制定新的一年的复习计划,对于一些自己的薄弱点进行针对性的练习。而应届的考生们,往往因为没有相关的经验,找不到自己的薄弱所在,容易犯一些复习错误,会走不少弯路。这点尤其体现在考研复试上,如果二战考生报考的还是去年的同一所院校,那么考研复试的时候,真的是轻车熟路了,成功率会大大提升。4、没有退路,必须成功应届的同学,可以任性,可以抱着打酱油的心态。“考不上可以工作,可以二战嘛”。有这种想法的应届生我想应该不在少数。但是二战的考生,考研的目标和决心会更强,不会像一战考生那样可能充满迷茫或者重在参与,他们会更有计划、更加坚定地复习,带着背水一战的精神去参加考试,凭着这股冲劲,怎么会不成功呢?综上上面四点原因,可以看出来二战的优势明显是大于一战考生的,所以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二战的考生成功率会更高。但是对于二战考研的人来说,虽然优势很大,但是有时候他们也背负了很多压力和负担,他们不能像一战考生或者应届生那样,心无旁骛,没有烦恼的一心复习。二战考生在前行路上会很累,但是坚持住,风雨之后你们一定会看见阳光和彩虹!当然,一战的考生也不要怕,只要你用心准备,知识水平过硬,那么你肯定也会成功上岸!
“允许考研‘二战’,会不会对应届考生不公平?”有人问。看到这个问题,估计很多网友会说:考研能“二战”,但高考也能复读呀!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除了初中毕业生不允许通过复读参加第二次中考之外(休学的除外),高考、考研、英语四六级等方面的考试,第一次无法顺利过关都可以通过复读、“二战”的方式来实现“逆袭”。允许考研“二战”,我觉得是公平的,原因如下:考研如果不允许“二战”,优秀的学生会与硕士学位擦肩而过。考试这种事,其实和临场发挥的状态是息息相关的,有的考生平时是学霸,但是到考试的那一天因为心理压力过大或者因为当天生病会影响发挥,如果优秀的考生因此而只能考一次研,那么硕士队伍中将会有一部分优秀学子无法进入研究生的殿堂。如果考研不允许“二战”,那么目标院校为了保证不让优秀的学子埋没,所以有可能会大幅度增加保研推免的名额,一旦保研推免的名额大增,那才是真正对应届生的不公平!这是因为,本来考研的报录比就不高,在报考人数这个“分母”不变的情况下,而保研推免生名额这个“分子”变得越大,其他应届生成功被目标院校录取的可能岂不是变得微乎其微了呢?“二战”的考研党压力很大,难保再次“折戟沉沙”。大学的上线率(包括专科院校),大部分地区可以达到八成以上,但考研的“上岸率”有多少呢?最多在三成左右,也就是一百个人当中至少要淘汰六七十个人。如此激烈的竞争,有些考研党就算经历“二战”、“三战”也不一定会如愿以偿。所以,对于第一次就成功“上岸”的考研党而言,他们何其幸运;而对于参加“二战”的考生而言,考研的压力很大,他们很难保证自己能够在第二次参加考研的时候会“顺风顺水”。“二战”的考研党凭本事“上岸”,碍着应届生什么事?有些应届的考研党可能会想:多给失利者一次或者n次机会,硕士研究生的“含金量”会不会“贬值”了呢?或许可能,但是如果研究生考试真的只有一次机会,那么考研的重要性十有八九会超过高考,到时候所有的事情都必须为考研让道,毕竟高考可以复读,而如果考研无法“二战”的话,那么到了大学的最后一两年,肯定会有一大堆的大学生会比当年高三考大学更为勤奋,因为机会对于他们来说只有一次。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大学的相关专业课的学习也可能会为考研“让道”,一些类似于“高考工厂”一般的“考研神校”也会横空出世,这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而言是极其不利的。你觉得允许考研“二战”是不是合理的呢?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