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50岁妈妈陪25岁女儿考研双双被录取:你有多努力,孩子就有多优秀不公平

50岁妈妈陪25岁女儿考研双双被录取:你有多努力,孩子就有多优秀

俗话说,什么样的父母,就养出什么样的孩子。我们把自己活成一道奋发向上的光,孩子的人生自然也会光芒万丈。——鹿妈 作者 | 李核桃来源 | 女儿派(洞见旗下账号)好厉害好厉害的妈妈!白永旗,50岁,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护士长,仅备考两个多月就考取西南医科大学公共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与此同时,她25岁的女儿,也考上了西南医科大学儿科学专业的研究生。多年母女终成校友,这神奇的缘分,却是白永旗努力争取来的。她工作忙,本没想过今年考研,可看到备考的女儿“复习不在状态”,便萌生陪考的念头。护士长哪有时间学习呀?为了鼓励女儿,她给自己制订了严格的学习计划,见缝插针地学习。上厕所间隙,背单词;等红绿灯间隙,背单词;与朋友聚会,仍然带着英语词典,背单词。更别提上下班路上,她抓住一切碎片时间听网课,积极备考。妈妈都这么努力了,女儿怎好意思懈怠?母女双双被录取虽然出乎意料,但也在意料之中。这么正能量的妈妈,令无数网友羡慕。有人调侃说:“怎样能让我妈看到这条新闻?”还有人说:“我妈妈之前也陪我考雅思,一下子让我有危机感。如果我连我妈妈都考不过,那岂不是很丢脸?”只好拼尽全力。教育孩子,家长不要以督促者的身份出现,而是以一个领跑者的身份率先向前。你催他、逼他、吼他,不如陪他一起奔跑,那个有榜样在侧的孩子才会奋力向前,拼命赶上你、超过你。你有多努力,你的孩子未来就会有多优秀。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先成为这样的人无独有偶,去年,49岁的宿管阿姨原梦园也陪儿子一起考研。一起奋战的结果是:她考取了广西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儿子考取了复旦大学基础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提及此次经历,原梦园说:“教育孩子,不是你想让孩子做什么,而是你跟他一起成长,一起做。”曾几何时,她也像大多数父母一样,坐在孩子身边监督他写作业,也曾为孩子的学习状态不好而“河东狮吼”,甚至打孩子。可效果并不理想,孩子焦虑害怕,甚至出现了轻微的多动症,成绩越来越差。她便改变了陪读方式,不再死盯着孩子,而是拿本书在儿子旁边读,陪孩子“一起学习”。慢慢的,孩子不焦虑了,成绩也上来了,而她也通过读书提升了自己。儿子上大学后,她依然没有懈怠,坚持在交大自习室学习,连续三年旁听交大汉语言和英语专业课程,坚持700多天背单词、上网课。40多岁了,还要上班,何必这么辛苦呢?原梦园说:“我爱学习,也想让儿子有学习的氛围。”有这样努力的妈妈,儿子自然也不甘落后,大四开始准备考研。原梦园想:“我想着陪陪他吧,相互督促,至少有个伴。”于是又开始了考研之旅。49岁高龄,体力、记忆力不比年轻人,考研谈何容易?儿子已经计划将考研复习书留给她,没想到妈妈一举击中,跟他成为同届研究生。董卿说:“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首先要成为这样的人。”很多人都有未竟的梦想,他们打着“忙”的旗号,将梦想寄托到下一代身上,督促、催逼孩子努力。殊不知,人生的大部分烦恼,是期待落空造成的。与其期待孩子努力上进,不如以身作则,率先努力给孩子看。最好的教育,都是润物细无声的。与其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不如先成为别人家的父母坊间流传着一句话:一流的父母当榜样,二流的父母当教练,三流的父母当保姆。三流的父母,养不出一流的孩子。前不久看到一个新闻:为求儿子上学,妈妈跪在12岁儿子面前。而她的不孝子,舒服地靠在椅子上,翘着二郎腿玩手机。看着卑微的妈妈,他不但没劝阻,反而拍下她下跪的一幕发到朋友圈,配文“开心每一天”。跪着的父母,怎能养出顶天立地的孩子?我们无意指责这个可怜妈妈,但也应该能看出:她试图用这种极端的方式督促孩子。可是,学习本就是孩子自己的事,妈妈以跪相求,学习仿佛就成了家长的事。“你求着我学,我偏不学。”这大概是失败教育的典范了。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求孩子也好,逼孩子也好,都不如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染孩子。武亦姝,大家都不陌生了,《诗词大会》冠军,去年以613分(上海高考满分660分)的成绩考取清华大学。她的父母爱看书,家里到处都是书。父母读书,她也跟着读,小小年纪便有丰厚的知识储备。张圣一,大家可能不太熟悉,山东理科状元,去年以713的高分被北京大学录取。他的妈妈,为了锻炼他的体格和耐力,每天陪他步行到新华书店看书,风雨无阻。他的爸爸,为了激励孩子学习,自己的书桌就对着他的学习桌,父子同学,一起进步。董吉洋,安徽理科状元,以675分的分数考取北京大学。与此同时,她还通过了小提琴专业八级,是国际象棋国家二级运动员。董吉洋说:“偶尔我也会厌学,不想看书,爸妈注意到了,也不说什么,就把电视关掉,坐下来看书,看到他们在看书,我也就不好意思不看书了。”看到这里,不知道多少父母像我一样自惭形秽。曾经我也立下“一年读50本书”的计划,可听闻某个热播剧贼好看,忍不住熬夜去追。曾经我也有一个考研梦,可捧着英语词典,注意力不知何时就转移到手机上了。曾经我也立誓早睡早起,每天早起打卡写作,可坚持不到三天,就再也起不了。这一切,孩子都看在眼里。所以当我催促他去学习时,他便会反驳:“为什么你不用学习,却要我去学习?”把自己都做不到的事,强加到孩子身上,这大概是很多父母的习以为常。那个积攒了很多不服的孩子,便越发越叛逆:你要我努力,我偏不!你有多努力,孩子就有多优秀知乎上有人问:5岁孩子上兴趣班产生逆反情绪,作为家长是该坚持还是尊重她的选择?题主的女儿喜欢跳舞,妻子给她报了一个舞蹈班,可女儿才学了一个多月就怕苦怕累,每次上课都找借口请假。家长虽然觉得就此放弃不好,却也拿女儿没办法。这多像我们大多数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孩子就是不愿意努力,想法设法偷懒。遇到这样不争气的孩子,我们又能怎么办?高赞答主Cecilia便分享了儿子学跆拳道时的情景:“他说记不住动作,我先生就自己学,学完以后回家再教他;他说累,我们就帮他放松肌肉,告诉他坚持下去能强身健体。”偷懒、拖延、怕苦怕累,是人之常情,当孩子畏苦怕难时,家长的催逼督促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令孩子更生厌烦。既然在后面鞭挞无效,何不率先跑到孩子前面,以正确的示范引领他继续前进?《后汉书》说:“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意思是说,身体力行,别人就会听从;只说不做,别人会跟你争辩。孩子的成长,从来不是他一个人的事,而是全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昆凌荣升为“天王嫂”后,一直没放下自己的事业,无论在电影界还是时装界,都能见到她的身影。记者问她:“周杰伦那么有钱,你为什么还拼命工作?”她说:“因为希望孩子看见,爸爸妈妈都是很努力的人。”人们常说,最好的教育是“拼爹拼妈”。可“拼爹拼妈”,并不是狭隘地拼父母的金钱地位,还有父母的素养、习惯、品格,以及引导孩子成长的方式。父母率先努力,孩子才会懂得自律的意义,才不沉溺于安逸。父母率先拼搏,孩子才会懂得坚持的意义,才不好意思懈怠。父母率先奋斗,孩子才会懂得进取的意义,才不沉迷于低级的快乐。教育学者尹建莉说:“成人心中有馨香,才能对儿童形成宜人的熏陶。”真正好的教育,从来都不是点石成金,而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做孩子的榜样,跟孩子一起成长吧!你有多努力,孩子就有多上进,未来就会有多优秀。

多知为败

14岁男孩入研究生复试:年龄不够高考 只好考研

14岁的男生,可能还在初中的篮球场上撒着欢,但出生于2004年1月的广西男生胡耀元,却已经参加了硕士研究生考试。在刚刚结束的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复试中,“小朋友”胡耀元却已经能够和20多岁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一道,成为复试考场上的一分子。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胡耀元在复试中的表现相当不错,最终能否录取,正在等待最后审核。“小神童”的故事小学入学前已经看完《荷马史诗》胡耀元带着一本《小妇人》和一本法汉翻译教程,点了一杯饮料和一块蛋糕坐在咖啡店里,看书看得十分入神。这本宣扬女性意识的作品,对于14岁男生的阅读能力来说,显然是超龄的。但胡耀元的妈妈莫女士并不这么认为。她表示,胡耀元的阅读能力来自宽松环境的培养。“孩子没什么压力,可以自由自在地读书。孩子3岁时能够认识一千多字,小学入学前就已经读完了《悲惨世界》《荷马史诗》等外国名著。”这一串高校中文系学生必读的书单,莫女士说得非常轻松,“小时候,我外公也是这样给我讲名著的,这些名著我都读过。”胡耀元的阅读书单一大部分来自妈妈的推荐。“孩子小学时,有一次做作业我忘了签字,老师罚孩子抄半本语文书。我肯定舍不得孩子,于是我抄了半本书。”抄完后,莫女士有了心得,“我发现书里的一些内容对于孩子的语文教育来说还是有些不够,我希望能够补充一点东西。”莫女士向胡耀元推荐了《红楼梦》。胡耀元接受了这本“大部头”的作品,当作故事看得津津有味。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和莫女士讨论。想参加高考年龄嫌小,那只好考研曾经担任过英语老师和电视台编导的莫女士,对孩子的教育问题颇有心得,她表示,自己和很多教育专业人士讨论过教育话题。对于阅读引导,莫女士也很自信,在她看来,并不是非要一纸文凭才能证明读过书,“陈寅恪没有在任何学校得过任何文凭,你能说陈寅恪没有文化吗?”小学毕业后,莫女士和胡耀元商定,决定在家学习。胡耀元也认同这一做法,“因为学校学不到很多新鲜的东西。”在家学习期间,文科由胡耀元自学,莫女士指导,理科请人回来一对一辅导。“我很推荐一对一的辅导形式,而且我对孩子的理科也没有太高的要求。”小学成绩中等偏上的胡耀元,曾经做过中考的理科考卷练手。“后来忙于复习考试,就没有再练习中考卷了。”按照莫女士和胡耀元原先的规划,胡耀元是要参加高考的。但由于广西高考对于年龄限制的变化,未成年人胡耀元无法参加高考。“不让参加高考怎么办?那我只好考研了!”莫女士解释,“我没选择了呀,要不然我们在家里面一直呆着也很寂寞。”为取得考研资格,自考拿下了本科参加研究生考试,需要有本科同等学力。为此,2014年10月至2017年,胡耀元报考了广西大学自考英语专业、南京师范大学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江苏第二师范学院自考历史教育专业本科等多个专业,其中,他已顺利从广西大学自考英语专业毕业。胡耀元先后通过了30多门自考科目。2014年,胡耀元在准备了一个多月的情况下裸考了4门:《大学语文》《综合英语一》《英语阅读一》《综合英语二》,只过了一门《大学语文》;2014年12月初他又来南京报考了2015年一月上旬考的4门课程《红楼梦研究》《中国文化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015年1月上旬,考试4门全部通过。2015年到2017年,他又通过了《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教育学一》,《综合英语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口语》《英语写作基础》《英语阅读二》《史学理论与方法》《历史教育学》等将近30门考试科目。复习考研期间,每天还看两集电视剧去年11月,胡耀元正式开始复习考研。“我很喜欢传播学,我还自学了文学历史和外语,法语学完了孙辉的《简明法语教程》,德语学完了《德语速成》。”对着我们的镜头,胡耀元流利地背诵起了莫泊桑《项链》法文版中的一段。他决定选择南京理工大学的新闻系作为考研目标,“之前参加《红楼梦研究》自学考试时我来过南京,觉得南理工的学风很好,所以我选择了南理工设传学院新闻方向。”带着五门课总分364分,两门专业课120分和125分的初试成绩,胡耀元出现在了南理工设传学院的复试现场。除了相关专业问题,他还用英语介绍了自己最喜欢的作家简·奥斯汀,“她的《傲慢与偏见》等作品我都看过,是英文原版。”考研备考期间,胡耀元的心态倒是放松。他延续了自己参加自学考试时的习惯,每天看书3-4个小时,中午和晚上各看一集电视剧,晚上的时间还出去跳拉丁舞和打网球。“我喜欢打网球的竞争感。”“特别待遇”如果录取,南理工将为他定制培养方案14岁的男孩儿如果顺利考入南理工,能否融入高校大环境?南京理工大学设传学院广播电视新闻系主任骆冬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胡耀元在复试中的表现还是不错的,最终能否录取,正在等待最后审核。他属于“考试型”学生,学习精神值得肯定。能够通过研究生统考的笔试,充分说明了胡耀元的应试能力。但研究生培养是一个系统有序的过程,胡耀元如果能够通过审核,顺利进入设传学院,学院会针对他的特殊情况,为他定制培养计划。胡耀元需要补上研究生必读的相应书目,此外,由于胡耀元一直采用的是自学的方式,因此写作能力需要经过一定的训练,以符合新闻系研究生的要求。另外一个问题是,如果胡耀元被南理工顺利录取,接下来的生活怎么安排?此前,胡耀元在桂林的自学和生活,妈妈一直陪伴左右。莫女士显然已经做好了规划,“顺利考上的话,我们会在校外租房子,毕竟是未成年人,我们有监护的义务,不能把压力转嫁给学校。”对话“小神童”“做这些都是我愿意的”小学毕业后就在家自学的胡耀元,明显比同龄的男生要内向。紫牛新闻记者抛出“内向”这个词,胡妈妈立刻打了圆场,“他的性格啊,摩羯座。”当年和他一起小学毕业,进入中学就读的同学们,现在和胡耀元还有联系吗?胡耀元的回答是,“他们升入初中后我们就不怎么聊天了,他们比较忙,考试要准备很久的。但每年过节我们都聊天。”更多的时候,胡耀元是一个人自学,但他并不觉得孤独,“从小到大做的这些都是我愿意的。”在妈妈的培养下,胡耀元学会了洗碗,“洗衣服主要还是靠洗衣机。”记者问起“《红楼梦》里印象最深的情节或故事”时,胡耀元流利地背诵起了贾宝玉的诗句。“我很喜欢《红楼梦》里的古诗词。”胡耀元报考的是新媒体方向的研究生,他是如何看待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社交空间的?胡耀元表示,自己会在QQ空间发表说说,“好友会给我点赞。”

杀破狼

49岁大叔考研成功,与16岁儿子同年上大学:只要努力永远都不晚

活到老学到老,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然而很少有人能够践行到底。不过,对于已经49岁的姚大叔来说,他已经成功的做到了。已经49岁的姚大伯在今年成功考入了陕西中医药大学,成为了一名研究生。49岁再战考场,并且能够取得如此优秀的成绩,想必许多人都会感到羡慕吧。值得一提的是,姚大伯在今年和儿子一同进入了考场,16岁的儿子顺利考入了大连医科大学,父子两个同时开启了求学之路。姚大伯表示自己想要以身作则,用自己学习的经历来鼓励自己的孩子,能够认真学习。姚大伯表示:只要努力,永远都不晚。49岁的姚大伯表示,自己是1969年生人,作为一名医生,工作时间长了之后,都有一个提高学习的愿望和要求。姚大伯早年是从一所中专卫校毕业的,前年母亲去世的时候,姚大伯感觉十分遗憾,没有学会中医来为自己的老母亲调理身体,于是他就有了考研的想法。姚大伯和自己的儿子同一年参加了考试,自己考研比儿子的高考时间要早几个月。但是通知书下来之后,他一直没有看,姚大伯表示自己这次考研主要是为了陪儿子,自己能不能上学取决于儿子能不能够考上大学。成绩下来之后,父子两个人一起拿了通知书。目前,同样学医的两父子经常会分享各自的学医心得。姚大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儿子,要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付出相应的努力,这样才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49岁大叔考研成功,与16岁儿子同年上大学:只要努力永远都不晚。对于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评论,喜欢记得加关注哦。

我鸣

50岁大龄考生3次考研,备考仅用两个月,要陪25岁女儿一起毕业

大龄考生参加高考在现在看来是较为普遍的现象,有的是为了弥补自己没有上过大学的遗憾,有的是想去重回大学体验生活,找回自己的青春,而有些人想要挑战更高难度的考试,那就是参加考研。#考研#在西南医科大学公布的2020年第九批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拟录取公示名单中,可以看到有一位50岁的考生被公共管理专业录取,她的女儿今年25岁,也考上了该校的儿科学专业研究生。这位50岁的大龄考生名叫白永旗,是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儿科护士长,她这次参加考研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陪考,鼓励女儿考研,现在公布的考试结果出来了,白永旗看到自己作为大龄考生,竟然被学校录取,结果出乎意料,不过这也让她圆了多年以来读研的愿望。“自己是在医院当护士长的,平时的工作非常忙,陪女儿考试都是抽空、利用碎片化时间来复习,从复习阶段到正式考试的时间仅有两个月的时间,我几乎没有休息时间,最后一周的周末,朋友邀我聚会,我都拒绝了,只为考上研究生”。大龄考生白永旗看到女儿多次考研败北,且逐渐对考研丧失信心,在临近考试前,看到女儿不在状态,作为家长,她要想鼓励女儿,所以就想要付出实际行动来影响孩子,选择与她一起参加考试。白永旗(左三)白永旗考研并非是临时决定,而是早有想法,早在2003年时就初次尝试考研,初试成绩通过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护理学专业研究生录取分数线,但没有去读,之后又过了7年,在2010年时,他又一次报考研究生,但因分数的问题,可能面临被调剂至离家较远的学校,家庭和工作的负担,让她不得不放弃。大龄考生,两次考研,考而不读,她的老公又是怎么想的呢?据白永旗说“老公根本不知道她考研的事,平时经常在房内写东西,并不知道她看的书是哪一方面的,没感到有什么异常”,直到成绩下来后,白永旗看到自己和女儿双双录取,直到晚上回家后才给老公说自己考研的事。白永旗也表示自己这是第三次考研,既然考上这一次就不会再放弃了,要与女儿一起读书,直至毕业。她身边有些朋友就劝她别较真“你自己都已经50岁了,在工作几年后就要退休了,现在读研究生有点太晚了,等毕业后还没发挥出优势就要退休了,不如多陪陪家人,锻炼锻炼身体”。在网上看到有不少网友对此表示赞同,认为较大年龄的考生如果再去上学,面临的压力要比年轻人大,如果真要去读书,家里的负担就完全落在老公的身上,网友认为她为了满足自己的心愿去上学,是对家庭的不负责,也是对自己身体和工作的不负责,统统认为“弊大于利”,考上了就已经了了心愿,心意到了就行,不要较真。还有一部分人表示“只要合理安排时间,并不会对工作和家庭产生影响,事在人为,没有什么事都是绝对的错与对,相信自己的决定,不要让自己后悔”。大龄考生作为特殊的考生,不同于应届生,应届生年龄较小,没有工作的压力和家庭负担,只要自己在学校上学完成任务就可以了,而大龄考生除了要完成学业任务外,也要处理工作上的事务、分担来自家庭的压力、对子女和老人的照顾等等,如果真要上学,压力的确是非常大,想要再一次走进校园,恐怕不是那么的简单,还需谨慎考虑。如果你作为大龄考生,被学校录取后,会选择读吗?欢迎分享你的看法。

知人

14岁男孩入研究生复试:年龄不够参加高考只好考研

14岁的男生,可能还在初中的篮球场上撒着欢,但出生于2004年1月的广西男生胡耀元,却已经参加了硕士研究生考试。在刚刚结束的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复试中,“小朋友”胡耀元却已经能够和20多岁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一道,成为复试考场上的一分子。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胡耀元在复试中的表现相当不错,最终能否录取,正在等待最后审核。“小神童”的故事小学入学前已经看完《荷马史诗》胡耀元带着一本《小妇人》和一本法汉翻译教程,点了一杯饮料和一块蛋糕坐在咖啡店里,看书看得十分入神。这本宣扬女性意识的作品,对于14岁男生的阅读能力来说,显然是超龄的。但胡耀元的妈妈莫女士并不这么认为。她表示,胡耀元的阅读能力来自宽松环境的培养。“孩子没什么压力,可以自由自在地读书。孩子3岁时能够认识一千多字,小学入学前就已经读完了《悲惨世界》《荷马史诗》等外国名著。”这一串高校中文系学生必读的书单,莫女士说得非常轻松,“小时候,我外公也是这样给我讲名著的,这些名著我都读过。”胡耀元的阅读书单一大部分来自妈妈的推荐。“孩子小学时,有一次做作业我忘了签字,老师罚孩子抄半本语文书。我肯定舍不得孩子,于是我抄了半本书。”抄完后,莫女士有了心得,“我发现书里的一些内容对于孩子的语文教育来说还是有些不够,我希望能够补充一点东西。”莫女士向胡耀元推荐了《红楼梦》。胡耀元接受了这本“大部头”的作品,当作故事看得津津有味。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和莫女士讨论。想参加高考年龄嫌小,那只好考研曾经担任过英语老师和电视台编导的莫女士,对孩子的教育问题颇有心得,她表示,自己和很多教育专业人士讨论过教育话题。对于阅读引导,莫女士也很自信,在她看来,并不是非要一纸文凭才能证明读过书,“陈寅恪没有在任何学校得过任何文凭,你能说陈寅恪没有文化吗?”小学毕业后,莫女士和胡耀元商定,决定在家学习。胡耀元也认同这一做法,“因为学校学不到很多新鲜的东西。”在家学习期间,文科由胡耀元自学,莫女士指导,理科请人回来一对一辅导。“我很推荐一对一的辅导形式,而且我对孩子的理科也没有太高的要求。”小学成绩中等偏上的胡耀元,曾经做过中考的理科考卷练手。“后来忙于复习考试,就没有再练习中考卷了。”按照莫女士和胡耀元原先的规划,胡耀元是要参加高考的。但由于广西高考对于年龄限制的变化,未成年人胡耀元无法参加高考。“不让参加高考怎么办?那我只好考研了!”莫女士解释,“我没选择了呀,要不然我们在家里面一直呆着也很寂寞。”为取得考研资格,自考拿下了本科参加研究生考试,需要有本科同等学力。为此,2014年10月至2017年,胡耀元报考了广西大学自考英语专业、南京师范大学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江苏第二师范学院自考历史教育专业本科等多个专业,其中,他已顺利从广西大学自考英语专业毕业。胡耀元先后通过了30多门自考科目。2014年,胡耀元在准备了一个多月的情况下裸考了4门:《大学语文》《综合英语一》《英语阅读一》《综合英语二》,只过了一门《大学语文》;2014年12月初他又来南京报考了2015年一月上旬考的4门课程《红楼梦研究》《中国文化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015年1月上旬,考试4门全部通过。2015年到2017年,他又通过了《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教育学一》,《综合英语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口语》《英语写作基础》《英语阅读二》《史学理论与方法》《历史教育学》等将近30门考试科目。复习考研期间,每天还看两集电视剧去年11月,胡耀元正式开始复习考研。“我很喜欢传播学,我还自学了文学历史和外语,法语学完了孙辉的《简明法语教程》,德语学完了《德语速成》。”对着我们的镜头,胡耀元流利地背诵起了莫泊桑《项链》法文版中的一段。他决定选择南京理工大学的新闻系作为考研目标,“之前参加《红楼梦研究》自学考试时我来过南京,觉得南理工的学风很好,所以我选择了南理工设传学院新闻方向。”带着五门课总分364分,两门专业课120分和125分的初试成绩,胡耀元出现在了南理工设传学院的复试现场。除了相关专业问题,他还用英语介绍了自己最喜欢的作家简·奥斯汀,“她的《傲慢与偏见》等作品我都看过,是英文原版。”考研备考期间,胡耀元的心态倒是放松。他延续了自己参加自学考试时的习惯,每天看书3-4个小时,中午和晚上各看一集电视剧,晚上的时间还出去跳拉丁舞和打网球。“我喜欢打网球的竞争感。”“特别待遇”如果录取,南理工将为他定制培养方案14岁的男孩儿如果顺利考入南理工,能否融入高校大环境?南京理工大学设传学院广播电视新闻系主任骆冬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胡耀元在复试中的表现还是不错的,最终能否录取,正在等待最后审核。他属于“考试型”学生,学习精神值得肯定。能够通过研究生统考的笔试,充分说明了胡耀元的应试能力。但研究生培养是一个系统有序的过程,胡耀元如果能够通过审核,顺利进入设传学院,学院会针对他的特殊情况,为他定制培养计划。胡耀元需要补上研究生必读的相应书目,此外,由于胡耀元一直采用的是自学的方式,因此写作能力需要经过一定的训练,以符合新闻系研究生的要求。另外一个问题是,如果胡耀元被南理工顺利录取,接下来的生活怎么安排?此前,胡耀元在桂林的自学和生活,妈妈一直陪伴左右。莫女士显然已经做好了规划,“顺利考上的话,我们会在校外租房子,毕竟是未成年人,我们有监护的义务,不能把压力转嫁给学校。”对话“小神童”“做这些都是我愿意的”小学毕业后就在家自学的胡耀元,明显比同龄的男生要内向。紫牛新闻记者抛出“内向”这个词,胡妈妈立刻打了圆场,“他的性格啊,摩羯座。”当年和他一起小学毕业,进入中学就读的同学们,现在和胡耀元还有联系吗?胡耀元的回答是,“他们升入初中后我们就不怎么聊天了,他们比较忙,考试要准备很久的。但每年过节我们都聊天。”更多的时候,胡耀元是一个人自学,但他并不觉得孤独,“从小到大做的这些都是我愿意的。”在妈妈的培养下,胡耀元学会了洗碗,“洗衣服主要还是靠洗衣机。”记者问起“《红楼梦》里印象最深的情节或故事”时,胡耀元流利地背诵起了贾宝玉的诗句。“我很喜欢《红楼梦》里的古诗词。”见习编辑:张雪审核:孙红岩

名成者亏

陪女儿考研,自己却成功“上岸”的52岁妈妈,如今生活让人羡慕

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人们很难猜到人生的下一步会是什么,这个52岁的妈妈周亚松可能也没想自己回会成为女儿的“师姐”。她用实际行动鼓励孩子,和孩子一同准备考研,结果女儿落榜了,她却考上了。几年过去了,如今她怎么样了呢?0152岁妈妈陪女儿考研,女儿落榜妈妈却考上了!如今怎么样了华中师范大学有一对非常出名的“母女研究生”,那就是周亚松和女儿吴悠。已经毕业创业的吴悠想要考研深造,于是便备考华中师范大学的研究生。作为妈妈,周亚松感受到了女儿边工作边备考的巨大压力,也萌生了考研的想法,于是决定和女儿一起备考,用实际行动去鼓励和支持孩子。考研结果出来后,52岁的周亚松顺利“上岸”被华师录取,而女儿却遗憾地落榜了。她鼓励女儿“再战一次”,女儿自己也很刻苦努力,终于也考上了华师,成为妈妈的师妹,母女俩还非常巧地住在同一栋宿舍楼。周亚松被称为“妈妈学姐”,母女俩的“考研事迹”也成了一段佳话,鼓励了不少人。网友们直夸周亚松:最励志的妈妈,孩子最好的榜样!真是活到老学到老,实力诠释“努力”的含义。如今4年过去了,周亚松如今怎么样了呢?周亚松当然顺利毕业,在毕业典礼上还发言表示“学习这件事,年龄不是问题,想要继续深造”。在不懈的努力下,56岁的周亚松考上了博士,并且开始博士学习生活。周亚松还表示,自己从原本的高中学历到自考本科,以及后来的陪女儿考研,最后到现在的读博,并不是追求学历,而是把学习当成了一件用一辈子来完成的事。不得不说,周亚松真是个一流的妈妈!02家长也分“等级”,不同层次的家长教育出不同的孩子,这3个等级您都知道吗?1、三流父母:当保姆喜欢给孩子“当保姆”的家长从不懂得放手,事事替孩子安排好,不给孩子独立的机会,最终把孩子养成了“巨婴”。有些家长从不让孩子干除了学习以外的事,也许孩子的成绩是好,但连基本的独立能力都没有,难道父母能照顾孩子一辈子?将来又靠什么在社会中立足呢?若家长有“当保姆”的想法,那可要反思了。2、二流父母:做教练很多家长就喜欢当孩子的“教练”,用他们以为的方式去训练孩子,不顾孩子的想法,逼迫孩子学习各种技能,目的是让孩子在起跑线上就能稳赢。狼爸、虎妈们就是“终极教练”的代表,在他们的严格管教下,也许孩子各方面也不赖,但带给孩子的可能还有巨大的压力和长期被管控下的迷茫。3、一流父母:做榜样优秀的家长很清楚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力,他们更懂得以身作则,就像周亚松这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鼓励孩子,切身体验孩子的备考辛苦,鼓励孩子咬牙坚持。这类型的家长平时就懂得给孩子传递正能量,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生活的美好以及学习的快乐,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完整的人!03如何变成一流的家长?从现在开始,做到这几点其实也不晚!1.和孩子足够的温暖家庭对孩子来说应该是一个温暖的避风港,而这个避风港由家长们建立。营造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就是培育孩子最好的营养土。夫妻间和谐相处,给孩子足够的呵护和温暖就是给孩子的一份好礼物。需要注意的是,给孩子关心和爱,并不代表事事为孩子操心,孩子该有的能力还是要有!2.懂得“因材施教”不是每个孩子都有学霸基因,也许孩子在考试上并不擅长,但有突出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家长们需要有一双发现孩子天赋的眼睛,懂得因材施教,为孩子找到合适的方向。3.努力做孩子的榜样并不是像周亚松那样陪女儿考研才是榜样,其实孩子的榜样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小到每天坚持给孩子准备美味的饭菜,大到在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国奉献。家长的榜样作用是要给孩子传递正能量,多给孩子鼓励和支持,与孩子共进退。不是所有家长都能像周亚松这么励志,但家长们都可以努力成为“一流家长”!今日互动话题:你对这对母女研究生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乃大归乎

30多岁仍在考研的人,你们还好吗?

2020年考研结束没多久,参与的人数也不少,前几天和同学聊起了30而立,但仍在考研的人,不禁有些感慨。要说身边30多岁考研的,还真不少,我们同学里就有。要问怎么看?我觉得挺好,也很佩服他们。能在工作多年后(22、23左右毕业,30多岁至少工作了七八年)还想继续学习,是非常不容易的,是值得称赞,和让人敬佩的一件事。如果没工作时学习过,你不会懂工作之后坚持学习,不应该是很正常的事儿吗,怎么就值得称赞了?一直待在学校里,没有参加过工作的人,肯定觉得学习很正常,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工作过的人都懂。参加工作之后,日常工作繁忙,还经常加班,真是累成狗,再加上婚姻、生娃、辅导孩子写作业、照顾老人等等生活重担,各种压力一个接一个,能抗住就已经不错,哪还有余力?在生活的重压下,想要做出考研的决心都已经很不容易了,更何况还要重新捡起丢掉多年的课本,长期坚持学习,考上理想的学校,真是太难了。如果有人在工作后坚持考研,并且考上了,那真是挺牛的一件事。我身边有同学就这样干过,而且干成了,不过他回忆起来那段“光辉岁月”,那真是一把鼻涕一把泪,大老爷们也哭得哗哗的。所以如果在大学期间,能直接考研,相比起工作后考研,是轻松很多的,大学生们尽量不要浪费这个连贯学习的机会。这也同时引出一个问题:大学毕业后,应该先工作,还是直接考研?先工作还是直接考研?这个问题没有统一的答案,各有利弊。很多毕业后工作了多年的人,再去读研,他们的目标性就极强,读起书来、选择起课题,也会更有针对性。还有更重要的一点,相比起那些直接读研的人,他们深知在工作中受的苦(要不是对现状不满,也不会来考研),所以无比珍惜这个读书深造的机会,往往特别用功。他们的动力,和普通学生是完全不一样的。但这样也有一个问题,他们的目标更功利,而大家知道,研究生多数是偏学术的,需要能够静下心来,努力钻研,功利心强有时并不是好事。直接读研的人呢,由于一直待在学校学习,通常比较单纯,读研的目的也比较直接纯粹,相比工作后读研的人,也能少走一些弯路。在对学历要求越来越高的年代,选择读研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如果大学时能直接考研,还是更好一些,毕竟工作起来牵绊太多,考研难度也太大。有些人为了考研,甚至辞去工作,专职备考,这样虽然有了更多的时间复习,但也会让自己压力过大,可能影响考试发挥。结束语高考失败后,很多人锲而不舍选择复读,持续为自己的梦想努力,马云、俞敏洪都参加过三次高考。多少年过去了,我们不会嘲笑他们前两次高考的失败,只会对他们当初的坚持表示敬佩。所以,真不用纠结30岁以后还考不考研,只要自己想进步,任何时候,都不晚。#教育#

中康

30岁考研,很丢人吗?

30岁 我决定考研很多人爱问诸如题目所写类似的问题,就像会有人问“30岁了还不结婚,不着急吗?”一个道理,虽然很无聊,但也确实是很多人实实在在的困惑。既然如此,那就简单罗列一下我们能想到的答案,一是丢人,二是不丢人。然后再联想一下可能出现的原因,说“丢人”的人们可能会认为30岁了再回去校园里,当你和一群20几岁的小弟弟小妹妹坐在同一个教室时,会自己觉得不好意思吧,毕竟同班同学很难不用异样的眼光看你,你也很难做到真正像“学生”一样从容;相反,觉得“不丢人”的自然是当代社会那一套“为了追求经济独立,追求人生价值而进行的自我投资”等等原因,俗套到每个人都不难想象到。其实,说到底这些都是个人的选择,根本没有丢人与否的说法。但有时候,我们又不得不承认,会太过在意别人的看法。就像这个社会人人追求个性、前卫和与众不同,以至于仿佛一有疑问出现,我们就喜欢不自觉地“逆向思维”或者“故意与世界为敌”,来衬托自己的独特,并以此为荣,但这真的是你内心所想吗?我们都该问问自己,真的没有被舆论中的大多数人绑架吗?判断一件事情有无意义,那是只有做完了,才能判断的,你一直不做,那肯定没意义;同理,“很丢人吗”,提出这样的疑问,说明你想去尝试又不敢,一直在踌躇,然而徘徊有用吗?那是只有你去考过,上过研究生才知道啊!说到“亲自体验”,让我想起了近一年来总是因为说话、护夫或者脑回路上热搜的朱丹,最近一次被观众热议是在《做家务的男人》节目中,嘉宾们在讨论家庭夫妻关系的时候,说到妻子坐月子期间丈夫的表现,她表达的大概意思是:“我坐月子期间周先生亲自为我做过一次饭,那时我特别感动,还站在门口偷偷拍他的背影”说的时候一脸感动与自豪,本来到这儿还算是好男人好剧本。但之后她继续说“我觉得这样已经很不错了,很多男人在妻子月子期间连家都回不去,哪还会做饭什么的……”旁边的李诞耿直且直戳人心的说了句“丹姐,咱好歹也是一线主持人,能不能比点好的人家?”热搜之后有人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还有人说“她觉得幸福就够了,别人没必要评价”,是的,假如她真的觉得幸福,那别人是没必要评价太多,但是,要命就要在你可以从历期节目里,看到她的“不自知”。看到魏爸爸勤做家务,调节家庭气氛,魏妈妈很开心的时候,她会流露出一丝羡慕,听到傅首尔那些政治正确的家庭宣言的时候,她甚至会惊讶于别人家的女主人地位之高;特别是看到袁弘放下所有“姿态”宠妻,又是下厨又是甜言蜜语,又是费尽心思准备生日礼物的时候,她会由衷感叹,不吝自己的羡慕眼神……你会发现,李诞说的那些“卑微”、“幻觉”说的很正确,那是朱丹自以为是的“幸福”,活在象牙塔里的幸福,它是在没有见过更大的世界以及亲自体验过被宠爱的感觉时,你的错觉。你看,她深切感受到了别人家的幸福,瞬间就落寞了不是吗?(图片来自网络)再回到30岁考研这个话题,那些说丢人的人,倘若你只满足30岁这个条件,而又没真正考过研,那你凭什么说丢人?同理,你连30岁都不满足,就鼓励别人去考研,说不丢人的人,又是何居心?难不成是“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说到底,任何纠结的事情还是需要亲身经历才好提建议的,或者提出的建议才更具有建设性。接下来我们来看几个30岁考研人的故事吧~@奇妙能力完:2017年6月开始准备,33岁,2017年12月参加全日制考研,2月3号出初试成绩,排名第15,3月27.28.29参加复试,最后复试总成绩第九。我是当年贪玩的,上的西安的大专,然后西北大学的自考本科。如果你认真对待自己的人生,相信你会有自己的答案。也许会有一段朋友不理解,孤孤单单的旅程,但是相信我,在备战的过程中,你总会结识几个比你优秀还比你努力的人,不论年龄。所以,你才30岁,还有好多可以做的事情,一点儿都不晚的。@平常心:我本科在北京某211高校,本来都可以争取保研资格,但由于家里经济条件不行,就没有继续读研,去了某规划院做科研助理。工作了10年,期间结婚生子,柴米油盐,后在32岁的时候毅然决然的辞职,一边带孩子一边复习,读了全日制研究生。2012年硕士毕业,去了某房企做投资分析,赶上房地产大热的风口,起薪是月薪14000。6年过去了,现在月薪已经是35000左右。至于大龄考研的问题,我的建议是,大龄考研一定要满足两点条件,一是坚决的执行力和勇气,二是清晰的职业规划。如果左顾右盼,或是只是为了逃避现在不满意的工作而跟风读研,那么不建议考。@傅傅得正:10年本科毕业,目前马上研二。做基建,当时辞职考研,本打算跨专业考金融,发现本科没积累,于是考回曾经专业。三十而立的时候背着书包跟90后一起自习学的还没他们好,看着曾经同学空间秀孩子照片,我默默的继续看书学习……生活到底是怎么回事值得每个人深思,但有一点,趁年轻可劲儿造!否则当你失去对努力能改变命运的信仰时,会真不知生活何以继续!所以,30岁考研,真的丢人吗?或者,20岁的你若看到同班30岁的大龄同学,会投去异样的眼光吗?

忘其肝胆

14岁男孩入研究生复试:年龄不够参加高考 只好考研

14岁的男生,可能还在初中的篮球场上撒着欢,但出生于2004年1月的广西男生胡耀元,却已经参加了硕士研究生考试。在刚刚结束的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复试中,“小朋友”胡耀元却已经能够和20多岁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一道,成为复试考场上的一分子。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胡耀元在复试中的表现相当不错,最终能否录取,正在等待最后审核。“小神童”的故事小学入学前已经看完《荷马史诗》胡耀元带着一本《小妇人》和一本法汉翻译教程,点了一杯饮料和一块蛋糕坐在咖啡店里,看书看得十分入神。这本宣扬女性意识的作品,对于14岁男生的阅读能力来说,显然是超龄的。但胡耀元的妈妈莫女士并不这么认为。她表示,胡耀元的阅读能力来自宽松环境的培养。“孩子没什么压力,可以自由自在地读书。孩子3岁时能够认识一千多字,小学入学前就已经读完了《悲惨世界》《荷马史诗》等外国名著。”这一串高校中文系学生必读的书单,莫女士说得非常轻松,“小时候,我外公也是这样给我讲名著的,这些名著我都读过。”胡耀元的阅读书单一大部分来自妈妈的推荐。“孩子小学时,有一次做作业我忘了签字,老师罚孩子抄半本语文书。我肯定舍不得孩子,于是我抄了半本书。”抄完后,莫女士有了心得,“我发现书里的一些内容对于孩子的语文教育来说还是有些不够,我希望能够补充一点东西。”莫女士向胡耀元推荐了《红楼梦》。胡耀元接受了这本“大部头”的作品,当作故事看得津津有味。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和莫女士讨论。想参加高考年龄嫌小,那只好考研曾经担任过英语老师和电视台编导的莫女士,对孩子的教育问题颇有心得,她表示,自己和很多教育专业人士讨论过教育话题。对于阅读引导,莫女士也很自信,在她看来,并不是非要一纸文凭才能证明读过书,“陈寅恪没有在任何学校得过任何文凭,你能说陈寅恪没有文化吗?”小学毕业后,莫女士和胡耀元商定,决定在家学习。胡耀元也认同这一做法,“因为学校学不到很多新鲜的东西。”在家学习期间,文科由胡耀元自学,莫女士指导,理科请人回来一对一辅导。“我很推荐一对一的辅导形式,而且我对孩子的理科也没有太高的要求。”小学成绩中等偏上的胡耀元,曾经做过中考的理科考卷练手。“后来忙于复习考试,就没有再练习中考卷了。”按照莫女士和胡耀元原先的规划,胡耀元是要参加高考的。但由于广西高考对于年龄限制的变化,未成年人胡耀元无法参加高考。“不让参加高考怎么办?那我只好考研了!”莫女士解释,“我没选择了呀,要不然我们在家里面一直呆着也很寂寞。”为取得考研资格,自考拿下了本科参加研究生考试,需要有本科同等学力。为此,2014年10月至2017年,胡耀元报考了广西大学自考英语专业、南京师范大学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江苏第二师范学院自考历史教育专业本科等多个专业,其中,他已顺利从广西大学自考英语专业毕业。胡耀元先后通过了30多门自考科目。2014年,胡耀元在准备了一个多月的情况下裸考了4门:《大学语文》《综合英语一》《英语阅读一》《综合英语二》,只过了一门《大学语文》;2014年12月初他又来南京报考了2015年一月上旬考的4门课程《红楼梦研究》《中国文化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015年1月上旬,考试4门全部通过。2015年到2017年,他又通过了《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教育学一》,《综合英语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口语》《英语写作基础》《英语阅读二》《史学理论与方法》《历史教育学》等将近30门考试科目。复习考研期间,每天还看两集电视剧去年11月,胡耀元正式开始复习考研。“我很喜欢传播学,我还自学了文学历史和外语,法语学完了孙辉的《简明法语教程》,德语学完了《德语速成》。”对着我们的镜头,胡耀元流利地背诵起了莫泊桑《项链》法文版中的一段。他决定选择南京理工大学的新闻系作为考研目标,“之前参加《红楼梦研究》自学考试时我来过南京,觉得南理工的学风很好,所以我选择了南理工设传学院新闻方向。”带着五门课总分364分,两门专业课120分和125分的初试成绩,胡耀元出现在了南理工设传学院的复试现场。除了相关专业问题,他还用英语介绍了自己最喜欢的作家简·奥斯汀,“她的《傲慢与偏见》等作品我都看过,是英文原版。”考研备考期间,胡耀元的心态倒是放松。他延续了自己参加自学考试时的习惯,每天看书3-4个小时,中午和晚上各看一集电视剧,晚上的时间还出去跳拉丁舞和打网球。“我喜欢打网球的竞争感。”“特别待遇”如果录取,南理工将为他定制培养方案14岁的男孩儿如果顺利考入南理工,能否融入高校大环境?南京理工大学设传学院广播电视新闻系主任骆冬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胡耀元在复试中的表现还是不错的,最终能否录取,正在等待最后审核。他属于“考试型”学生,学习精神值得肯定。能够通过研究生统考的笔试,充分说明了胡耀元的应试能力。但研究生培养是一个系统有序的过程,胡耀元如果能够通过审核,顺利进入设传学院,学院会针对他的特殊情况,为他定制培养计划。胡耀元需要补上研究生必读的相应书目,此外,由于胡耀元一直采用的是自学的方式,因此写作能力需要经过一定的训练,以符合新闻系研究生的要求。另外一个问题是,如果胡耀元被南理工顺利录取,接下来的生活怎么安排?此前,胡耀元在桂林的自学和生活,妈妈一直陪伴左右。莫女士显然已经做好了规划,“顺利考上的话,我们会在校外租房子,毕竟是未成年人,我们有监护的义务,不能把压力转嫁给学校。”对话“小神童”“做这些都是我愿意的”小学毕业后就在家自学的胡耀元,明显比同龄的男生要内向。紫牛新闻记者抛出“内向”这个词,胡妈妈立刻打了圆场,“他的性格啊,摩羯座。”当年和他一起小学毕业,进入中学就读的同学们,现在和胡耀元还有联系吗?胡耀元的回答是,“他们升入初中后我们就不怎么聊天了,他们比较忙,考试要准备很久的。但每年过节我们都聊天。”更多的时候,胡耀元是一个人自学,但他并不觉得孤独,“从小到大做的这些都是我愿意的。”在妈妈的培养下,胡耀元学会了洗碗,“洗衣服主要还是靠洗衣机。”记者问起“《红楼梦》里印象最深的情节或故事”时,胡耀元流利地背诵起了贾宝玉的诗句。“我很喜欢《红楼梦》里的古诗词。”胡耀元报考的是新媒体方向的研究生,他是如何看待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社交空间的?胡耀元表示,自己会在QQ空间发表说说,“好友会给我点赞。”

凯风

50岁妈妈陪女儿考研均被录取:你拼搏的今天,是孩子有底气的明天

最近被一则励志的新闻感动到了,一名50岁妈妈陪女儿考研双双被录取。由于女儿参加过两次考研都失利了,在去年准备第三次考试时,妈妈感觉女儿的复习不在状态。为了鼓励女儿认真准备,妈妈决定用实际行动感染孩子,也报名了研究生考试,陪女儿一起复习。妈妈的本职工作是一名护士长,平时工作非常忙碌。为了工作学习两不误,妈妈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从准备考研到正式考试,整个备考时间仅有两个多月,这位妈妈都是利用碎片化的下班时间和周末来学习。她走路听网课,随身携带英语词典,上厕所、等红绿灯、朋友聚会等场合,一有空闲时间就背单词。下班后,她关在书房刷数学题,一做就是好几个小时,有时抬头一看,已经是凌晨一两点。有时加班、应酬,无法完成当天的复习任务,第二天必须补上。因为妈妈的努力,看在眼里的女儿备考也更讲究效率,早睡早起,有效记忆。最终,妈妈和女儿双双考上了西南医科大学的研究生。其实这位妈妈具备主任护师资格,又担任医院儿科护士长,四川省儿科护理专委会候任委员,无论是职称还是职务,都取得了相当优异的成绩。周围人劝她不用这么拼,再说年龄大了,读研还有什么用?但是她说:“整个过程我充实快乐。我也喜欢读书。感谢女儿考研,成全了我的读书梦。”既是母女,又是同事,还是同学,她们被网友称为“神仙母女”。这位妈妈的励志特别让人触动,她最厉害的地方在于:为了让女儿好好复习,没有选择去说教,而是愿意站在孩子的角度,用自己的自律、勤奋、坚持,以身作则去引导和激励女儿。英国教育家托马斯·阿诺德说:“父母的言行就是无声的老师,自觉或不自觉的榜样,强有力地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以身作则,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会成为孩子的榜样。01父母不上进,亲子关系变紧张知乎上曾有一位网友说自己的母亲:我看不惯她自己每天哼哼唧唧混日子,同时天天逼着我上进。我父母都是小学文凭,学习这条路上都是我自己在弄,完全没有什么教育模式或者氛围培养。本科考了二本,去年考研挂了,我妈在家疯了似的骂我,嫌我不努力,嫌我蠢。妈妈守着个爷爷传下来的小店,毫无变化和改进,我要教他们开网店,他们嫌累不想学,说只要我把书读出来,他们就可以退休了。我真的受够了,每天看她也没事做,想出去玩就关门。最后她说道:子女都是跟着父母走的,自己每天吊儿郎当,有什么资格来说我不努力?对父母来说,你有没有过让孩子好好学习,自己却不爱学习?让孩子多读书,自己却几乎不会捧起一本书去阅读,对孩子学习的内容毫无兴趣?有没有过要求孩子不要玩手机打游戏,自己却沉迷于手机和游戏无法自拔?你的行为正在影响着孩子,如果自己都没有做到,又怎会让孩子心服口服?时间久了,只会让亲子关系变得紧张尴尬。前段时间发生了这样一幕,一位14岁的少年报警称,他与妈妈因上网课起争执,被妈妈家暴逼得要跳楼了。起初民警以为是孩子淘气耍脾气,深入了解后才明白妈妈的问题居多。孩子考了年级前100名,妈妈不仅不肯定,还总是说“不考零蛋就行。”作业需要家长写寄语,妈妈却说看电视玩手机没有时间,让孩子自己发挥。但是妈妈并没有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觉得孩子不理解她,“我养你这么大容易吗?你要跳楼。”在妈妈看来,我没有不管孩子,我也有给他讲道理,殊不知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不只是靠父母的说教,而在于父母的行为。心理学家武志红说:中国家庭大多陷在一个死循环里,父母往往都对孩子报以厚望,早早放弃自己的人生目标,给孩子最好的资源,希望孩子将来出人头地,实现自己没有完成的愿望。却忘了,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02父母的努力,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少年说》有一期节目,孩子在高台上吐槽妈妈:我的妈妈今年已经38岁了,但是却一直准备考研。你读书太拼了,简直让我自愧不如,学习起来比我还疯。你工作很忙,两周回一次家,回到家也是闷着头在房间里学习,我好不容易见你一次,你还是在学习。别人家都是孩子自己学习,没空理父母,而我们家是妈妈刻苦学习,没空搭理我。所以他想问妈妈,到底是学习重要,还是儿子重要?妈妈的一番话让人深思:每天有不断的新知识会涌入到工作中,所以工作和学习都很重要,但是和儿子比起来,儿子最重要。妈妈总和你说我们是一个团队,团队就要一起合作,没有一个人可以掉队,因为妈妈觉得你最重要,所以妈妈要和你一样学习,也绝不会掉队。妈妈的拼孩子看在眼里,有这样一个爱学习的妈妈,孩子怎么会不积极进取、努力向前呢?只有和孩子一起成长,才能让孩子明白努力的意义。为了提升自己,我准备报考今年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开始每天工作之余看书刷题,周末去培训班上课,时间变得很忙碌。为了按时上课,我把孩子带到培训班,来回路上需要两个小时。除了上班,我所有闲暇的时间都用来备考了,精神和体力都在经受着挑战,同时还要忍受来自他人的不解:这么大岁数了瞎折腾什么劲儿?让孩子也跟着你受罪。我也担心过自己会考不上,不如多陪孩子玩一玩,或者多休息一下。但是这种迷茫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我发现孩子在我的影响下变得爱学习,爱阅读了。以前他总是爱抱怨作业多做不完,现在我俩一起做作业,他变得认真、专注了很多。不管最终有没有考上,我付出的努力都没有白费,因为我给孩子做出了积极的榜样,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不断前进。作家托尔斯泰说:全部教育,或者说百分之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父母的行动远比言语更有说服力,父母好的品质,是孩子最好的精神食粮,滋养孩子的人生,指引孩子前行。03你拼搏的今天,是孩子有底气的明天杭州市某小学的沈子涵,凭借自编自画的绘本《坠落的星》成为了“小网红”。这本绘本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小小年纪的他对每一个人物、物件的精细掌握,而且内容很丰富,完全不像出自一个小学生之手。这本绘本的主题和灵感,就源于他的妈妈,这是他庆祝妈妈成功追梦的礼物。他的妈妈本科就读于浙江大学,因为始终有一个北大梦,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也为了给孩子树立榜样,毅然决定报考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MBA研究生。为此,她充分利用休息时间,“见缝插针”地积极备战。只要不出差,她几乎每天都和孩子一起比赛背单词,背完相互抽查。即使再忙、再累,也会坚持每晚单词打卡。孩子去书房写作业时,她就拿着自己的学习资料和孩子一起学习,绝不刷剧或在网上闲逛。睡觉前是家人共同的阅读时间,妈妈有时会和孩子阅读同一本书,遇到困难也会一起查找知识点。过五关斩六将后妈妈成功被北大录取,最高兴的不是妈妈而是孩子,沈子涵说:“我一定会以妈妈为榜样好好努力。”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这位妈妈一样考上北大,都能考研成功,但你积极进取,努力学习的模样,会深深刻在孩子的脑海里。总有一天,孩子按照你的模样展现出来。家庭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良好的家庭教育,奠定了孩子能飞多高,走多远。我们拼搏勤奋的今天,就是孩子有底气的明天。董卿曾在节目《面对面》里透露自己初为人母时的艰难,说自己全部的时间都被孩子占据了,变得很琐碎,很平庸。但后来朋友对她说的一句话让她醍醐灌顶,“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很简单,你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董卿觉得还应该努力把自己变得更好,不放弃继续成长的可能,让孩子在未来真正懂得的时候,他对于你有爱,也有尊敬,从你身上可以学到一些好的品质。你努力一分,孩子就会知道不放弃的价值;你不停学习,孩子就会看到进步的力量;你积极上进,孩子也能在人群中闪光。最好的教育,是不放任孩子独自行走,与孩子共同进步,彼此成就。共勉。-End-作者:文娟,常常母爱泛滥的幼师一枚,用爱心面对孩子,和孩子共同成长。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