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2021年考研复试,很多高校都已经公布了拟录取名单,同时很多高校由于一些考生的考研调剂,一考生面临着考研复试,如何选择导师的问题。那么在考研复试时该如何选择导师呢?所以老师我认为这四类导师不能选。第一类,导师对考生第一学历有歧视。虽然现在很多高校复试比较公平,但是也仍然有一些研究生导师,在考研复试的时候会对考生的第一学历会有歧视,如果考上了第一学历不太好,那么在考研复试的时候可以容易被研究生导师歧视。如果考生在复试时选择了该导师,那么在今后的研究生生活中容易出现各种问题。第二类,研究生导师往届生有没有顺利毕业的。如果考生的复试是打听到自己报考的研究生导师,到往届学生有延期毕业的那么,基本上可以判断该研究生导师在学生的毕业论文上没有认真的去指导,导致学生出现了延期毕业。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考生一定要注意尽量不要报考这类导师。第三类,不要报考态度不好的导师。有一些导师虽然看上去要求不高,但是实际上态度不太好,对待学生管理并不认真,有时候还会因为各种理由去卡学生,经常让学生从事一些与学术无关的事情,也没有去认认真真的去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对于这类导师考生的选择是一定要提前擦亮眼睛,尽量不要报考。第四类,往届生对导师评价不好的导师。考生在考研复试时选择导师,如果有认识的学生学姐,那我提前和这些往届生沟通一下,看这些学生如何评价研究生导师,如果考生的评价不好,那么在选择导师时一定要不要去选择。避免在选择该导师以后,导致研究生期间过得不顺利。以上就是老师认为,研究生在考研复试时不能选择的四类导师,可以作为考生在考研复试时选择导师的一些参考。对此各位考试还有哪一些不同的看法。考研复试该如何选择导师?老师:这4类导师不能选。
2021年考研复试工作现在正在进行,很多考生都已经选择了自己的考研导师,但是很多考生在打听到自己导师的相关信息之后,一些考生心里却出现了后悔,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很多考生打听到自己的导师比较差,可能是学术方面比较差,也可能是人品方面比较差。那么考研考生遇到了“差导师”该怎么办呢?作为老师认为应该做到这四点。第一,做好自己科研的打算。一般情况下研究生的学术论文需要自己导师的帮助才可以,但是如果研究生的导师水平比较差,那么考生就要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因此考生需要自己做好科研的准备工作,考生需要自己提前学习一些与学术论文相关的软件以及论文,避免到时候自己毕业不了。第二,学会和导师沟通。一些导师学生之所以比较差,是因为这些导师平时对学生不太关注,对学生的论文也缺乏指导,导致很多学生没有正常毕业。因此当考生考研选择的导师出现这一问题之后,考生自己心里要有打算,考生要学会和导师进行沟通,避免和导师之间产生误会。第三,和之前学长学姐沟通。如果考生遇到的导师比较差,考生一定要提前和自己的学长学姐进行沟通交流,提前了解导师,同时看看自己的学生学姐都在研究一些什么,这样便于给自己找好研究的方向,避免延迟毕业。第四,要合理分配时间。在研究生期间不可避免的会参与导师安排的一些工作,但是由于一些研究生导师平时关注自己的横向课题,不太关注学生的学术工作,一些导师会让学生从事一些与学术无关的科研工作,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浪费了学生宝贵的科研时间,对学生的个人能力也难以提高。因此作为学生而言,需要学会合理的分配时间,平时为自己的毕业多准备一些科研素材。以上4点就是考生遇到了比较差劲的导师,考生应该怎么做,如果考生选择的导师每年都有延迟毕业的学生,那么考生就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避免到时候自己毕业会受影响。
学子想要有一个好的研究生体验,自身的态度,学校的层次,老师的科研水平都需要纳入考虑范围,缺一不可。学生入学考试,第一件事是选择老师,这是决定你研究生生涯是苦是甜,是收获还是徒劳最重要的环节。但在之前,你还需要知道的是,你面对的可选择的老师都是有哪些水平呢?跟着谁对你最好的呢?下面首先讲一下高校的研究生导师分类。一.导师分类1.院士自1955年开始,到2013年止,中国科学院共产生1245名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以下简称院士),是中国设立的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在一般高校里,院士一般都是院长或校长的角色,在学术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桃李满天下。如果你能被院士选择作为学生,那说明你是非常优秀的。但是却不是好事,为什么呢?文章的第二部分告诉你。2.教授教授虽然没有院士金贵,但是说明科研水平是非常高的了。对教授而言,通往院士的路上缺少的或是时间的积累或是一个有重大发现的机会。而且,教授是可以带领博士的。3.副教授副教授一般是做讲师几年,在学校有了资历,而研究有了自己的方向和想法,从讲师到副教授也让学校的师资力量更上一层楼。4.讲师一般是刚在任职老师的职称,他们是没有资格带研究生的。但是如果教授或者院士手底下学生太多,精力有限,是可以把学生交给讲师带的。讲师、副教授、教授、院士是多年的时间煎熬和科研上的辛苦付出见证,状态类似于公务员,从一方面说也是熬资历的一种职业。(二)以上哪个职位的导师对学生而言最有益呢?从学生的角度,需要考虑三个方面:一是不是有时间带我,因为任何果实的收获都需要时间的浇灌,即使园丁的园艺再高,没时间劳作也是白搭。二跟着老师是不是真的可以在科研上有所发现,这是在说老师是不是真地有本事。三满足前两个条件的基础上,老师是不是愿意去付出努力在科研上发力。我的答案是:副教授副教授副教授原因呢?请往下看。从时间上看,院士是没有时间带学生的。如你被院士选中了,恭喜你,说明你是非常聪明的,不幸的是你可能会被安排给讲师带着,讲师进入科研工作的时间一般一年到两年,平时的工作主要是在大学授课,而在科研上投入的时间太少,自然所研究的内容和课题是非常水的。自然你以后的科研水平及你的科研经验也是非常水的。所以院士不符合第一点,你最好躲着走。那教授呢?教授的年龄一般都在40岁左右,他们名利都有了,在学校的地位也是属于上层。生活和经济上也已经没有了压力。但是同时奋斗的意念也是少了,毕竟都明白年轻时压力是我们进步的源泉。教授不会把你交给讲师,他们也没有这个资格,但是缺少了斗志,他们在科研上取得进步的空间也就少了。那么科研结果少了,文章的质量和数量也是直线下降。但文章是学生的立命之本,以后考博找工作都是重要的参考条件。好不好,自己考虑吧。副教授是你需要着重考虑选择的。时间上有充足的时间带你,符合第一条。而副教授一般在30-35之间。而刚工作的时间在27到30。有房子的压力和家庭的压力所以他们会勤于科研,所发的文章质量和数量正值高峰时期,符合第三条。而副教授能够从讲师升为副教授,说明科研上有了自己的研究方向,而正好又是处于前阶段,而且方向有研究价值,符合第二点。例外,从性别上,我还想说明一下。请选择男老师 男老师 男老师。为什么这么说?不是性别歧视,男老师一些小事不计较,但是女老师一般都是事儿多,就我的经验,由男老师带的人活得都比较轻松,女老师都是悲催。大家从平时的工作也能知道,和男生一块工作更能简单,而女老师总是能成功地让你心生畏惧。以上便是选择老师的建议,觉得认同的可以加关注,后面会有相关的更新,请各位持续阅读,谢谢。
这段时间,复试和调剂过后,上岸的、落水的、迷茫的、咬牙叫嚣二战的等等各种各样的青年才俊们正上演自己2021考研的最后一出大戏。今天不说复试了,换个话题,说上岸后的第一件事,选导师。如果现在用不到本文内容没关系,建议收藏了以后看。先说几个事实,首先是我国研究生在校人数将突破300万人,今年的研究生招生人数大概是20多年前的全国高校大规模扩展前的本科招生人数,所以真的,别再拿读个研究生太当回事,怎么说呢?也就那么回事吧。第二,2020年全国共有研究生导师46万人,40多万人是什么概念?大概就是武汉的青山区的常驻人口数吧, 中国人有句俗话叫“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这40多万人里面首先一定是高学历的,并经过层层考核认证的才获得的指导研究生资格,但刘德华都说了“开好车的就是一定是好人吗?”,同样,研究生导师就一定是好人么?这几年新闻都常有各种事件:研究生跳楼的、逼迫学生造假的、PUA学生的、下三滥性侵的等等不一而足,当然能上新闻的都是比较恶劣的;第三,如果你按前两条的人数做除法就会发现,平均每个研究生导师要指导7名左右的学生,注意这是平均,而其实导师指导学生的人数是极不平均的,马太效应都知道吧,真相就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有的导师指导20多个以上学生,有的好几年也没有一个学生投门下。说个真事,有个研究生毕业了,导师居然不知道这个是自己的学生,不是这位导师老年痴呆发作了,他就是真没记住这个眼前的小伙子就是自己的学生。现在中国,当个研究生导师没那么神圣,研究生也就更普通,大家都是很普通的普通人,样本足够大了,所以真出个别恶劣事件也别意外,关键是你怎么能避免意外。这就涉及到了研究生阶段的师生关系问题。研究生教育阶段的师生关系远远深刻和复杂于本科教育阶段,研究生阶段的师生关系包括了制度意义上的负责与被负责的关系、传统意义上的师傅与徒弟的关系、伦理意义上的长辈与晚辈的关系、组织意义上的团队合作关系等。一个好的导师可以为学生打开一扇大门,铺就迈入辉煌人生的成就之路,而一个糟糕的导师就如华山派岳掌门,在读阶段全程不管不指导都是小事,关键时候让你背锅、甚至扣着你当长工才叫一个惨。现在多数高校的研究生和导师是双向选择的,一般都会有一个开放期让师生之间相互了解建立初步信任关系,学校的管理部门最后再通过某种方式来正式的确定下来这种关系。按教育部发布研究生导师“八条准则”:“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一旦这个关系在校方确定完毕,导师就正式开始对学生培养负责了。回到主题吧,选导师的时候怎么选呢?首先一条:这个事情还是要综合考量,找导师就如找对象,不只是看导师,也要看学生本人的要求。分这么几种情况:(1)就是混文凭来了,能平安毕业就行的。这样的最简单,对老师要求不高,最后能在毕业前把东西都给凑全了,顺利毕业就行。导师能力水平差不多就行,关键是导师一定对你也没什么高的要求,千万别找那种还挺上进的导师,一天到晚看着你打卡、写代码、做实验什么的。这样的导师项目不多,一般已经混硕导好些年了,但是始终没什么大长进,他也知道自己的斤两,自己也属于比较佛系的,对什么事也都看淡了,典型的“差不多”先生。(2)就是来学东西来了,真心希望学点什么,更希望在科研道路上更向上走一走。这样的的学生选导师一定要先下手,先奔着“大牛”使使劲,试一试看。当然大牛手里项目多,名额更是紧俏,他们招学生要求也高,来的学生恨不得当两个用,996都小意思,主要是心理压力贼大。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吃科研这口饭,挺不下去,整不出来东西也挺闹心的。如果“大牛”没有名额了,看看其他的老师,可以多关注一下还处于“上升期”的导师,这样的老师虽然没有大牛那么多资源,但是自己也比较上进,自己也想干点什么,所以也能带着你向上走,毕竟“大牛”也是从“牛犊子”开始成长起来的,有些刚评上导师的,但是出身自某“大牛”门下的也可以选,只要有这层关系,你导师的导师的资源也能成为你的资源,看造化吧。(3)最后不管你的读研的诉求是什么,要警惕这样一些导师:①人品不行的:扣扣搜搜吝啬成性的,色眯眯见到美女就各种挑逗的,表面知心大姐其实内心PUA的,满嘴跑火车言而无信毫无信用可言的。②能力不行还自己硬撑的,成天给你画大饼吹牛B,实际他跑不来项目也拉不来资源,还tm成天指使写这个本子哪个本子的,全程从头到尾给你找茬的。③彻底放羊自个修仙的。这样老师是啥也不管学生的,根本就不指导你,你交的东西他也不看,跟个神仙似的,你都不知道他成天在忙什么。④个性太强,树敌太多的。这样的老师自己的东西可能还行,但是在团体内部没有什么朋友,都是“敌人”,你在他门下会成为你导师的“敌人”的优先“照顾”对象,会有各种“好事”等着考验你。那么,怎样利用现有资源更多地收集和了解导师的情况呢?请继续关注本号,后续更新!欢迎您点赞,关注本号,更多考研、高校、教育、科研话题持续更新。关于本文您有任何看法、疑问欢迎留言讨论。
关于考研,有一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问题,困扰着不少考生,那就是考研时要不要提前联系报考学校的导师,小硕认为,联系导师十分有必要,研究生不同于本科,每个老师招生名额有限,如果没有提前联系导师,等到复试后的双选会时,很可能心仪的导师手中名额已满,不过联系导师其中门道很多,一不小心就可能弄巧成拙,本期小硕就为大家带来一些实用的建议。考研是一场长久战,从准备复习开始,报名、初试、复试,持续时间长达一年之久,那么在这一年时间中,哪个时间段最适合联系导师?如何获取导师的联系方式,联系到导师后又应该说些什么呢?初试成绩公布后联系导师最合适联系导师太早,导师在不知道你任何情况的前提下,是不会对你上心的,因为其中不确定性因素很多,联系导师太晚,可能导师心中人选已满,因此联系导师的前提条件一定是要在初试成绩公布之后,这个时候联系确定性很大,导师如果对于有兴趣,一定会回复你,混个脸熟对复试也有一定帮助。如何联系导师?联系导师最好选用邮件方式,既可以全面的表达全个人信息,也不至于显得太突兀,打电话学生可能会紧张,导师说话没有条理,给导师留下不好的印象。一般在学校研究生院官网会有老师的邮箱地址。联系导师要说些什么?1. 详细的个人信息姓名、毕业院校、大学所学专业,在本科阶段的成绩、证书、所获奖项以及是否曾发表过论文,如果有成绩单的话可以附上自己的成绩单。同时也要对自己的整体学习情况做一个详细说明。2. 四六级英语水平很多导师对于四六级成绩都十分看重,如果考生四六级成绩比较高,可以写上具体的分数,来证明自己的水平高,但如果四六级成绩只是低分飘过,那么只需要表明自己过了四六级即可,不必写自己的具体分数。3. 表明自己的兴趣所在与决心这里的兴趣指的不是无关学习的,比如打游戏、运动等,而是与考研相关,你将来读研期间想学习及研究的方向,这才是导师想要真正了解的。除此之外,还可以结合自己的梦想与对将来的理想一起谈,让导师在你身上仿佛看到了年轻时候的自己,让他觉得拒绝你是自己的损失,这时候你就成功了。提前联系导师也有4个注意事项:1. 如果文笔不太好,不建议长篇大段,多说多错可能会让导师觉得你说话没有重点,没有逻辑,适得其反。2. 该写的一定要写,不该写的坚决不写,什么是不该写的?低分飘过的四六级,60分的专业课等等这些对自己不利的,只需要写通过即可,不必把具体分数写上。3. 投其所好要注意分寸,对于导师的研究方向,研究成果等,如果不是百分百确定,就不必写,要学会藏拙。4. 切记联系导师不要广泛撒网,整个学术圈其实很窄,导师之间可能会相互讨论,一次性联系多位导师,一旦被发现难免会给导师留下不好的印象。不管面试结果如果,一定要有一个好心态,真诚的面对导师是一定不会出错的,当然见导师之前也要做好充分准备,让导师认可你的能力,给导师留下好的印象。
2021年考研人数高达377万人,超过国家线人数大概有100多万人。表哥是当年全村的希望,也很争气,顺利考上大学,大学毕业后就选择了考研,考研一路顺利,研究生毕业后,也得到了导师的推荐,成为了气象局的一名科工。表哥其实就是比较幸运的,因为他的导师非常认真且负责,所以在他的研究生三年中,给了他很大的帮助,也是因为表哥比较优秀,所以毕业后在工作上导师也给了帮助。但表哥的一个同学小李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考研复试前没有选择导师,而是碰上哪个算哪个,结果很遗憾,摊上了一个不负责任的导师,整个研究生期间没怎么管小李。临近毕业了,小李的毕业论文也没写出来,导师也没有给予帮助,后来延迟毕业了,再后来,小李被逼无奈选择了退学,所以浪费了3年多的时间,还是一个本科生。像小李这样的例子其实有很多,考研党因为没选好导师,导致自己失去了很多机会,导师在毕业的时候没有帮助不说,甚至有很多研究生不能毕业,所以选择导师是门学问。那么考研党应该怎么选择导师?什么样的导师适合自己呢?20%的研究生因为选错导师导致研究生没能毕业。首先应该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然后再决定选择什么样的导师先知道自己是喜欢主动搞研究,还是喜欢被导师支配,因为有的导师喜欢研究生的2、3年都会一直陪伴着学生,并且会一起进行研究。但有的导师是比较喜欢将学生“放养”,不会一直跟随,更多是让学生自己去搞研究,你要知道你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导师,然后再进行选择。其次就是选择了一个导师后,尽量“从一而终”有的研究生一开始会选择一个导师,并且已经联系了导师了,但到了后来复试前可能又会选择其他的导师,甚至是有的考研党在复试后,还在找“目标”。这样的考研党其实在导师眼里是很不受待见的,导师互相都是“通气”的,如果知道你像买菜一样将导师挑来挑去,你的研究生生涯不会很顺利,所以尽量从一而终。最后就是要选择人品好的导师,注重导师的人品有很多考研党考虑第一位是导师的层次,想跟随一个比较“厉害”的导师,但其实比这更重要的是导师的人品,因为只要导师能带研究生,其实就说明导师是有资质的。所以考研党们还是要多方打听导师的人品,可以在这个导师往届带过的毕业生打听消息,也可以从学长学姐这里打听导师的人品。导师的选择其实是关乎着自己研究生生涯的未来的,如果选错了导师就会像表哥的朋友小李那样,导师对自己没有帮助,甚至是会出现毕不了业的情况。所以说选择导师是很重要的一步,但很多考研党可能会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都在找人品好的导师,那这个导师报名的研究生应该会很多,自己的优势不知道怎么体现出来。其实大家在考研初试成绩下来后就要开始选择导师,甚至是在考研前就开始物色,等到考研成绩下来几天后就要“先下手为强”,提前联系导师,正确给自己留下名额。那么,选择好导师后,该如何联系导师呢?建议考研党们在复试成绩出来后的一个星期内,主动联系导师。首先是要用邮件的方式联系导师不少考研党在打电话和发邮件联系导师的两种方式里纠结,不知道应该如何选择,其实非常建议考研党们发邮件给导师,这样不会打扰到导师的私生活。而且很多导师不会接一些陌生号码,再一个是你很难找到导师的私人电话号码,就算找到电话号码,唐突给导师打电话,其实也是很不礼貌的行为。其次是在邮件内容上要有端正的态度发邮件的时候要端正态度,不要自信狂妄,不少考研党感觉自己的初试成绩很高,所以就会在邮件中出现过于自信的表现,导师会很反感这样的邮件。因为导师其实是不缺学生的,如果你用这样的态度和导师发邮件,导师应该会直接拒绝你,还有就是在邮件中不要出现错别字,标点符号都不要错,这样导师才会看到你端正的态度。最后就是没有得到回复可以适当“催促”导师给导师发邮件后,其实有很多考研党是收不到回复的,这个时候要先检查导师的邮箱地址是否正确,别发错人了,如果正确的话,超过3天没有得到回复,就可以适当“催促”。考研党可以再发一封邮件,内容大概就是先说自己是谁,然后前几天给导师发了邮件,担心被当成垃圾邮件而略过,期待等到导师回复,如果这样还没回复,基本没戏了。考研是一个比较辛苦的过程,如果选错了导师可能还要辛苦2、3年,所以建议考研党们在导师选择上是需要下功夫的,而且联系导师也要掌握技巧,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路更好走一些。今日讨论:你感觉考研党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导师对自己才有帮助?你认为应该如何联系导师才能得到回复?
文/哇哦宝贝!研究生考试,是继高考后又一个比较重要的竞争性考试,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同学加入到考研的大军中,就为了自己能在学历上有进一步的提升。奋力备考,只为那一张入学通知书。考上研究生的那一刻,所有的付出感觉都得到了回报。学子们开始畅想研究生的美好生活。考研成功就是好日子的到来吗?其实不然,一些研究生学姐的过来人经验告诉我们,研究生选导师才是决定你读研三年能否幸福。研究生这几年和导师接触的时间是最多的,好的导师助你读研一臂之力。因此要根据自己情况选好了导师,才能给自己读研少点痛苦。选研究生导师很关键,这几种导师不要选1.强行命令的导师有些导师性格比较强势,凡事喜欢占主导,这种性格也会在和学生的相处中表现得非常明显,无论小事大事,一定要学生听从自己的,不容许有任何的反驳和对抗。导师非常威严,并不全是好事,太专制容易让学生感到压力巨大,甚至有些导师规定学生必须上什么课,不能上什么课,本该是有自主决定权的学生,全部要被迫听从导师的安排,这样的研究生学习未免太压抑。2.事情全都“下放”给学生的导师导师经常给学生安排任务,是好事,是为了培养他们的学术技能和专业素质,但把所有事情都给了学生的导师,不是个负责的老师。看似是培养学生,实则是把学生当成了免费劳动力。整天指挥学生做这个做那个,干的都是跑腿的杂活,真正有技术含量的东西没学会,还耽误了不少时间。让学生去研究去写论文,学生认为这是机会,但最后才发现,论文发表的时候自己一字一码写下的论文成了导师的作品。这一类导师不仅没有给学生很好的教育指导,还任意抢夺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如果真碰到这样的导师,学生们苦不堪言,堪称委屈。3. “神出鬼没”的导师还有些导师,看似很忙,每天都找不到人,其实这是他们偷懒的伎俩。读研中最重要的就是研究试验和学术研究了,而刚入学的研究生们就算自身能力再强,也需要老师的辅助和指导。碰到负责任的导师,会和学生们一起深入研究,共同提出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而不是自己整天找不见人,任学生们群龙无首,自己研究。这样的行为会让学生感到很不安,学术能力也不会有太高的提升,反而会因为缺少导师专业的指导,容易将实验和研究做偏,降低学术质量。当然,如果导师确实因为学业问题非常忙,作为学生也能理解,会在时间上尽量和老师配合,争取更多的有效时间来进行学术交流,就怕导师是因为和专业不相关的事耽误着学生们的时间。4. 势利眼,区别对待学生的导师导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使者,这就要求他们尽全力做好知识的传播和普及,不论学生的师资和出处。而有些导师,有点势利眼,容易区别对待不同的学生,特别钟爱自身条件出众或是领悟能力乃至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同学,有好的研究项目优先给这些同学而那些自身条件不是太突出的学生就从来不会主动过问,就连这些同学提出的问题也不屑解答。如果学生被区别对待,不仅仅是专业能力上形成差距,也会导致他们心里的落差,同样都是研究生,都有可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为什么要遭受不公平的待遇呢?以上这几种导师在现实中还是少数,多数导师还是秉承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带研究生的。研究生应该如何选择导师呢?这几点比较关键:1.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导师每个学院每个专业都有比较有威望的导师,这也会让很多学生趋之若鹜。毕竟名额和精力有限,导师肯定不能全选,学生与其一股脑的去跟风老师,不如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更合适的导师。结合自己的专业和特长,再考虑想要研究的方向,综合考虑来选择导师,或许会有更好的研究成果。2. 提前了解导师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这句话也适用于导师和学生的关系。提前了解自己的导师性格和做事风格,多关注导师平时研究课题的方向,去随之去深入研究,在课题中找自己的优势和习惯,更好的和导师配合,让研究事半功倍。导师的水平对读研几年还是很重要的,一定要从实际出发,选个适合自己的好导师,争取让自己的读研生活更有意义,少点痛苦。
在研究生阶段,导师与学生之间可谓是“相爱又相杀”。由于是导师负责制,因此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更为融洽。大多数导师对自己带的学生都非常关心,无论是学术还是生活层面,都能给予细心的指导。当然,也有一些比较佛系的导师,学生可能半年都见不到导师一面。对于研究生来说,最大的难题无疑就是毕业论文,学生能否顺利完成毕业论文,以及毕业论文的完成质量,都与导师的业绩考核、招生名额甚至是职称晋升直接挂钩。因此,导师一般都非常关注学生的科研工作,并尽可能帮助学生顺利毕业。谈到导师与学生的关系,很多经历过研究生阶段的人都众说纷纭,不同导师有不同的性格和处事方式,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有相看生厌恨不得永不相见的,有相亲相爱宛如家人的,有势同水火非要让对方不舒服的……但是,你见过学生“坑”导师的吗?一般来说,导师能被学生“坑”,不仅说明这个学生令人无奈,还代表导师性格很好。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研究生花式“坑”导师现场!研究生“坑”导师4大现场,把导师下半生“骗到手”是什么体验?现场1:为了让学生顺利毕业,导师亲自上手写论文这个花式“坑”导师的故事来自于一位网友的分享。根据这位网友透露,他曾有一位研究生学姐,男导师很年轻,学姐是这位男导师带的第一位学生。但有意思的是,这位学姐刚考上研究生就结婚生孩子去了,根本没把心思放在学术研究上面。等刀导师打电话给学生的时候,这位学姐还总拿孩子当挡箭牌:“孩子太小不方便,导师要多多体谅”。可能是担心自己第一年当硕导就导致学生无法毕业很没面子,这位导师一气之下亲自帮学姐写论文,最终学姐成功毕业。现场2:直接把导师下半辈子“坑”到手研究生与导师之间日久生情的例子并不多见,但这并非说一定不存在。这位网友分享的“坑”导师方式,可谓是独树一帜。他自己读硕士时选中了一个博士刚毕业的年轻女硕导,这两人都对本专业某个冷门领域的研究高度感兴趣。在兴趣相投、学习方向一致、天天“相依为命”搞学术的情况下,两人一来二去便诞生了情愫,后来还顺利步入了婚姻殿堂。其他人“坑”导师估计只有一次两次,这位网友坑导师,那可是一不小心就“坑”了一辈子呀!现场3:读研时不带脑子,导师只能高频率收烂摊子这位分享自己“坑”导师实例的网友,是一所不怎么出名的双非院校研究生,而这所学校的研究生是出了名的只要能考上,以当初考研的意志力一定可以撑到毕业。也许,这也是为何这位研究生敢“不带脑子去读研”。但是,这位学生总是在各方面犯错出问题,但他的导师却依旧“不离不弃”,不断给他收拾烂摊子。现场4:一心想浪迹天涯,却硬生生被导师拉回正途这位成功考研的学生,考上研后就忍不住“浪迹天涯、吃喝玩乐”了。由于学习态度不太端正,这位研究生进实验室、每周例会总结的时候硬是一点有用的东西都憋不出来。但是,这位被学生“坑”的导师并没有生气或放任不管,而是耐心引导、一点点告诉学生怎么做课题、任务要怎样完成。最后,这位“水货”研究生虽然依旧没做出什么好东西,但却收获了很多比做课题还重要的东西。考研阶段,要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导师?01先判断自身条件自身条件很好判断,大家可以问自己这么几个问题:1、读研是为了更好地找工作还是真的想搞科研?2、自己的学习自驱力怎么样,是否可以做到无监督情况下依旧安心搞学术?3、自己的自控能力如何?在搞清楚这些问题后,我们就可以根据导师群体的分类选择适合自己的导师。接下来,给大家介绍导师的各种类型。02导师群体的分类导师一共可以分为6大类型:1、年纪大且资质高的行业大牛;2、年纪大但资质一般的佛系老师;3、年纪中等但资质很高的后起之秀;4、年纪中等且资质中等的“平庸”导师;5、年纪很小却资质很高的奋斗者;6、年纪很小资质也低的“菜鸟”。03适合学生的导师类型根据上述分类,第一类导师最抢手,也最难报。年龄大、资质高代表见多识广,对学生的发展有不少帮助。而第二类导师一定要谨慎选择,这种导师一般自己都打酱油,要么对学生没有任何帮助,要么给一大堆活儿给学生干。第三类导师的未来发展很大,做事的动力也很足。如果你想读研时轻松点,最好不要选这类。但如果你对未来也有充足的动力,选这类型导师也很不错。第四类导师和第二种差不多,但稍微好一点,适合普通学生。第五类导师也稍微火一点,尤其是刚刚当硕导的导师,为了面子过得去,一般都会让开门大弟子毕业。第六类导师基本无法判断是否适合报,因为这类导师太年轻了,资质低是很正常的表现。考研到底要不要提前联系导师?联系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01考研一定要联系导师有的导师极其看重公平性,很不喜欢学生提前联系自己。但有这种特征的导师,往往很出名,学生稍微一打听就能知道导师的这个特性。除了具备特性之外的导师,学生都可以提前联系。联系的时间最好定在成绩出来之后,如果你估分觉得可以进面试,就该第一时间联系导师了。如果家里有条件可以和导师攀关系的,最好干脆在复试之前约导师出来见一面、叙叙旧。02导师联系方式获取渠道及常见问题解答导师的联系方式很好找,直接去学校官网“师资力量”一栏中去找自己心仪导师的介绍即可。建议在联系导师的时候,优先使用邮件的方式来和导师打招呼。选择导师的时候,一定要多联系学长学姐,打听导师品德。有的学生可能会很纠结到底要不要提前去导师工作室打招呼,针对这个问题这里给的解答是:如果有搞科研的打算,就提前去。如果没有搞科研的打算,和导师线上打过招呼即可,没必要再去工作室看看。总结不同导师性格,有的同学能与导师打成一片、相处得其乐融融,也有导师被学生坑得不想说话,气得不行!但从整体来说,学生最好不要轻易得罪导师,毕竟自己毕业的“生杀大权”那可是被导师卡得死死的。今日话题:你读研的时候,和导师关系怎样?有坑过导师吗?
看一看一个导师的招生计划,遇到这么一个导师,这事太幸运了。本以为我的导师已经够好了,没想到还有比他更好的。下图招生计划,是不是跟很多学校的招聘计划差不多,但如果按照第一条的领军计划这个小伙伴至少也能评个博导以上的帽子教授级别吧。这个拔尖计划和优秀学生计划也是相当的牛,基本小伙伴是副教授和博士级别好像我读研时期,隔壁实验室真有一个牛人师兄硬生生通过他的努力把导师从硕导推到博导的。下图对学生的要求真的很人性化,比较接地气,还很随缘。跟绝大多数导师平时所做所想吻合。但现实中,很多导师是很拼的,经常早上七点前就开始工作,晚上十二点还在忙碌的。稍不留神做学生的在凌晨一两点还能收到导师的邮件。其实就是说,招聘你们的目标就是把我培养成院士!真的遇到这样的导师,不学都不行。
随着各院校拟录取名单的公布,2018年的考研已接近尾声,很多准备考研的学子已踏上2019年的考研征程。什么时候联系导师?如何正确选择导师?是很多同学们都非常关注的问题。今天惠园小编就和大家一起聊一聊这些问题,希望可以帮助同学们解除这方面的疑惑。什么时候联系导师?对于什么时候联系导师这个问题要根据自己报考学校的情况而定。每个学校是不一样的,有的是报名时填好导师,有的是入学之后才填报导师。如果你有心仪的导师,最好在确定复试的时候联系,这样可以增大录取到他名下的几率。但是联系导师是一个技术活,要注意方式方法,不然可能会适得其反。与导师沟通的方式很多。一般而言,如果你擅长口头表达,可以首先电话联系;如果你不擅长口头表达,那么最好先发封邮件给老师,写明你的考研打算、个人情况、读研计划等。最后表明你对导师的敬仰之情,感谢导师的阅读,并希望得到导师的回复。导师回复邮件之后,可以继续保持邮件联系,也可以打电话告诉导师已经收到邮件,并感谢导师的关心和指导,顺便询问几个相关的问题。除非与导师关系密切,否则应把与导师的电话交谈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而且尽量不要频繁给老师打电话,能通过邮件的方式联系的尽量通过邮件联系。频繁地打电话容易打扰到导师,可能会形成负面效果。如何正确选择导师?除了一些推免读研的学生,大部分的学生在读研的时候需要自己去选择导师。对于如何了解导师相关情况,很多同学一头雾水,下面小编介绍一些了解信息的基本途径:(1)学校的网页上关于专业领域老师的介绍; (2)通过百度、谷歌等网站搜索导师的毕业学校、科研经费、研究方向、联系方式等信息。当然这样查找到的信息可能比较简略,甚至有很多信息是过期的,但初步筛选这个方法还是可行的; (3)学校学生论坛上的相关信息。 (4)与该导师带的高年级的学长学姐交流,了解更多导师的信息。在做出选择之前,我们再来看一下导师一般有哪些类型:(1)院士、教授一般院士、教授在专业领域上更有权威,手里的研究项目也多,只是可能经常要到各个地方出差,很少有时间能亲自指导,一般都是通过网络或者你的学长学姐传达给你需要做的任务,而且报的人也很多,竞争也比较激烈。总的来说,选择院士、教授类的导师,优点是导师有可能会帮你推荐工作,别人对你的认可度也是比较高的;缺点是导师一般会很忙,老师管你的时间很少,全靠自觉。(2)副教授、讲师副教授、讲师类的导师,虽说手里的项目不是特别多,但大多数能亲自指导你学习研究。副教授、讲师类的导师又会分为两类:努力发paper评职称的讲师或副教授以及不需要发paper、不参与评职称、做工程的的副教授。努力发paper评职称的讲师或副教授这类导师为了出高影响因子的论文,会更加细致地指导学生做实验、发论文,对科研上的指导非常认真和细致,导师的要求一般会非常严格。选择这类导师的优点在于发paper拿奖学金等会概率较大,而且可以培养吃苦耐劳精神。缺点就是比较难学到科研能力以外的其他技能。不需要发paper、不参与评职称、做工程的的副教授中,有一类导师自己开公司,于是会让同学帮自己做工程项目。好处就在于可以早点接触项目,提早与工作接轨。缺点在于科研建树较少。所以选择上看你更需要哪种类型的了。选择导师的时候具体考虑哪些因素呢?(1)人品好的导师。研究生阶段,老师的为人会对你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一个好的导师,一般都很谦虚,尊重学生,给研究生一个很宽松自由的研究氛围,并且很信任你,知道你一直在努力和刻苦工作。这个一般要通过学长才能了解到,当然也可以在跟导师的联系交往中看出来。(2)科研能力强的导师。一般我们选择读研就是想提升自己的科研实力,希望在某一领域可以拔得头筹,而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形成的。如果导师的科研能力不行,完全靠研究生自己摸索的话,要想在某方面有所建树就会比较困难。另外,如果导师的科研能力不行,可能意味着该导师的科研经费也会比较拮据,无法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所以在选择导师的时候对于科研经费这一块还是要重点关注的,当然如果你报考的是名校,这一块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名校导师的科研经费还是比较充足的。 (3)与自己性格相符的导师。不同性格的人有各自的行事风格,导师也一样。读研究少则两三年,多则五六年,只有选择与自己性格相符的导师,后面的相处才会愉快。所以要分析自己是什么性格,然后选择与自己性格相符的导师。 (4)导师科研方向与自己的兴趣、专业追求相符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要尽可能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深入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选择那些与自己兴趣一致的导师。导师的科研方向和兴趣,可以通过导师近期发表的论文以及最近研究的课题来了解。好了,关于导师选择的问题,今天就聊这么多了。已经在读研的小伙伴们可以在底部留言说说你的导师,以及你当时导师选择方面的经验,可以为将来的学弟学妹提供一些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