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考研有大小年?那2020年考研题目难度提高还是降低?钞票飞

考研有大小年?那2020年考研题目难度提高还是降低?

相信考研的学生都听说考研存在大小年,也就是奇偶年,意思就是说考研奇数年容易,偶数年难。那2020年考研的同学是不是已经在风中瑟瑟发抖了呢?选专业在考研交流圈里,一直都有存在着考研大小年的话题。意思是考研一年容易一年难,具体来说是奇数年容易,偶数年难。那么说到这,2020考研的同学瑟瑟发抖了?考研存在大小年这个说法,在某种程度上是认同的,假如前一年题目难度大,则第二年难度就会小。这可以从数学考试中看出来,比如16.18年数学难,17年数学就简单。那大家所说的大小年真的存在吗?有可信度吗?从考研分数看大小年其实所谓的大小年是大家按照每一年出题的老师难度以及各个学科的分数线而推出来的一种趋势。这种趋势可以给大家一定参考,但是绝不可以100%相信。考研公共课的题目是出题人按照大纲来出题的,不会存在太偏、太难的题目,因此在备考过程中,大家只要好好准备就可以了,不要存在侥幸心理。专业课题目对于考研的专业课题目,一般都是学习自己命题,大家只要好好做学校的真题就可以了,多多研究学校出题的规律,至于大小年,大家自己心里有数就可以了。大小年只是一个说法,没有绝对意义。而存在大小年的原因也是命题老师根据以往的考生录取考生考试情况而做出的灵活变化。2020考研2020年是偶数年,那考试难度真的会增加吗?我们又应怎么办呢?其实大家不用担心,就算考试难度增加,那也是大家一起难,分数说低都是一起低,你还怕什么呢?而且考研难度和你是否能看上关系不大,考研难度和你的复习有关,如果你平时认真、踏实复习,那无论题目难易你都会考的很好!最后,预祝2020年考研的学生们顺利上岸!

断肠花

考研有“大年、小年”之分,难度也有不同,今年会是“小年”吗?

每所高校每年即使是专业,录取分数线也会高低不同,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大小年”,所谓“大年”就是指某学校或专业在某年内特别火,报考人数特别多,分数线也就水涨船高了,这年就是它的“大年”。而“小年”正好相反,由于报考人数少,分数线降低。一般来说,“大年”、“小年”是相隔一年或两年交替出现的。因为如果前一年某校或某专业分数特别高,当年报考的学生会担心不被录取而纷纷改报其他学校或专业,从而导致报考人数减少,分数线降低。而后一年的考生看到这一年分数低,则都集中到这里来,分数线自然又会升高,以此循环往复。考研历史上的大小年先给大家看一下近些年考研的报考人数和招生人数:院校的大小年除了整体难度的大小年之外,和大家考研最息息相关的其实是目标院校的报考人数和考研难度。因为即便是全国考研人数再多,只要报考你目标院校的人数很少,那么你录取的可能性就非常的大。不过大部分院校每年报考的人数不会出现大规模浮动,所以院校的大小年情况更多地出现在B区的院校或者一些二线高校。除此之外,某些院校在当年进行大规模扩招或者新成立某个学院等情况也会导致大小年的状况。例如2017年考研中,中国人民大学在复试时就进行了扩招,许多擦线的学生都幸运地被人大录取。建议大家在进行院校信息的收集时多查阅几年的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进行分析比较。同时选取最难的一年作为自己考研标准,以免出现报考人数突然增多难度加大导致措手不及的情况。大小年之间的具体区别综合而言,考试难度大、报考人数多的年份称之为大年,而考试难度小、报考人数少的年份称之为小年。其中,政治和英语的考试难度每年变化都不大,最能区分大小年的是数学。在2017年之前考研数学的难度都不算大,平均三四年会有一年的考研数学难度相对提高。不过从2017年开始考研数学的卷面难度突然增大,并在2018、2019、2020年的考试中丝毫没有减少的迹象。这说明考研对于考生的数学要求在逐步提高。所以大家在复习时千万不要心存侥幸认为2021年的数学会进入小年,考研数学的难度不会减少,甚至还有增加的趋势。倘若20年研究生扩招只是个例,不会保持下去的话,21届考研整体上必然的上是“大年”,其难度只会令人无奈。但扩招政策持续,21届招生人数能与今年扩招政策下的扩招人数持平或者录取人数下降不大的话,整体上可称“小年”。

周辉

考研“大小年”解读!看这形势,21考研算大年还是小年?

奇数年容易?偶数年难?每年接触到考研,大家都会听到考研大小年,奇偶年等,听到最多的就是大年数学会很难,小年会相对简单等,每年准备考研时因为大小年也会特别给自己增加些压力。所谓的考研“大小年”指的是当年考试难度的大小和录取人数的多少。如果考试难度大、录取人数少我们就称之为大年,反之则称之为小年。其中,英语政治的考试难度每年变化都不大,最能区分大小年的是数学。在2017年之前考研数学的难度都不算大,平均三四年会有一年的考研数学难度相对提高。不过从2017年开始考研数学的卷面难度就一直在增大,并在2018、2019年的考试中丝毫没有减少的迹象,2020年考研数学题也是出奇的难搞,这说明考研对于考生的数学要求在逐步提高。所以21年考研的同学在复习时千万不要心存侥幸,感觉说去年数学那么难今年就该是考研小年了,题目会不会就简单很多了,小研认为考研数学的难度不会减少,甚至还有增加的趋势。今天通过更多数据来给大家分析一下眼前的考研形势,我们一起来看看考研大小年到底是怎么样的历史上的考研大小年 先给大家看一下近些年考研的报考人数和招生人数,近五年来,考研报考人数一路飙升到2020年的341万人!竞争激烈的形势下,报录比也逐步加大,到2019年时,每4个人中仅能录取1名!院校的大小年除了整体难度的大小年之外,和大家考研最息息相关的其实是目标院校的报考人数和考研难度。因为即便是全国考研人数再多,只要报考你目标院校的人数很少,那么你录取的可能性就非常的大。如果前一年某高校/某专业分数特别高,当年报考的学生会担心考上的几率小而报考了其他学校或专业,从而导致报考人数减少,分数线下降;到了后一年,同学们看到这所高校的报考人数少,分数线又低,就又会集中到这里来,分数线自然会再次升高,以此循环。不过大部分院校每年报考的人数不会出现大规模浮动,所以院校的大小年情况更多的出现在B区的院校或者一些二线高校。建议大家在进行院校信息的收集时多查阅几年的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进行分析比较。同时选取最难的一年作为自己考研标准,以最难那年的标准鞭策自己,哪怕突然出现报考人数突然增多难度加大你也可以游刃有余!大小年的看法和建议 不要盲目迷信!劝大家不要迷信的觉得今年该到考研小年了,题目会容易些,复习时可以稍微省省力从现在起,这些念头统统扔掉!目前考研热度居高不下、报录比逐步提高、考试难度稳定上涨,可以说未来每一年都将是大年。如果内心一直盲目分析认为今年考研难度会下降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这才是最容易失败的地方。建议大家把2019的难度当做自己的考研标准,考数学的可以借鉴2018年,以这个难度为基本标准,再往上进行自我提升!毕竟只有硬实力才是最好的考研捷径,大小年的预测既不准确也不科学,不要把自己的大事放在这么一个没有把握的机率上面。从目前20考研人复试的情况来看,专业方面素养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大家在准备考研初试时,除了都要考的政治、英语,专业课也该是你非常重视的一部分,不仅是为了初试应试考试,更为了复试时更加游刃有余的与老师进行学术交流!考研趋势要了解 根据近几年的考研情况来看,考研出现了这么几个趋势:(1)考研人数逐年增长(2020年341万人)(2)往届生数量逐渐增多(近两年占据45%以上)(3)考研女生数量大幅增长(女生占比过半)(4)考生报考主要集中在A区985、211高校,B区高校调剂火爆(5)考试难度增加(主要体现在数学上)(6)专硕人数超过学硕(7)推免生比例增加,学校研究生扩招但数量有限上述这些趋势想必大家在很多地方都有了解过一些。根据这些情况来看,2021年考研并不会是考研小年,该有的难度不会减弱一分。说这么多也并不是为了打击大家的考研复习的积极性,而是想告诉大家,选择有时比努力更重要,你在选择好一个目标院校后,一定要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达到自己的目标!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什么都会辜负你,但是汗水不会;一切都会离开你,但是努力不会。请把所有的犹豫、侥幸、畏惧和懒惰拖延转换成斗志、奋斗和努力学习。

舍者迎将

考研真的有“大小年”之分吗

#2021考研指南#最近,较多考生跟我咨询说:考研真的分“大小年”吗?他们最近看到网上流传着“大小年”的说法。而且大多是一些辅导机构,不知道可不可信,所以问下我这种的。非常感谢能够得到考生的信任。个人认为:所谓的“大小年”并没有科学依据,只是根据经验来判断的。就像辅导机构的最后押题,猜中了吹嘘好久,猜不中绝口不提。1 什么是“大小年”个人认为网传的大小年并不全面。应该分为“国家线”和“院线”两个大小年。国家线和院线未必是同步的。所谓的大年就是:今年报考人数比较多,分数比较高;小年则变成:报考人数比较少,分数相对较低。(1)国家线大小年对比5年以上的考研国家线,你就会发现。考研国家线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可能是国家统一命题的考研政治和英语简单了,也可能是该年的考生太多。所以国家线相对较高,形成了所谓的“大年”。与此相反,试题难度较大,报考人数相对较少。为确保有足够考生过国家线,国家线就会适当降低,于是成了“小年”。一般国家线与考研政治和英语是息息相关的。(2)院线大小年如果国家线决定一个考生有没有资格参与复试,那么院线决定一个考生能不能去复试。很多考生在选择院校时候都会查看学校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以此评估自己是否自己能够考上。但是如果某年学校录取分数较高,也就是所谓的“大年”。那么下一届考生看到这个分数后,很可能被“劝退”。这样该校某专业在第二年考生极大可能就会人数偏少,分数也会相应降低,形成“小年”。一般院线与专业课是相对应的。2 今年是什么年首先,“大小年”是猜测性质的,虽然会一两年一变。但是究竟是一年还是两年,这个谁也无法保证,机构可以年年预测,但是考生你想二战吗?所以,不要过分相信“大小年”。其次,个别高校,个别专业都是不一样的,不要用整体趋势看成你目标院校的趋势。那样极大可能错得离谱。最后,加紧复习才是正道,可信“大小年”,不可全信“大小年”。3 小生活有话说在今年就业相对较难情况下,考研人数持续增加是肯定的。究竟会不会到400万,这个谁也说不好。个人认为,考研人数持续增加的情况下,“大小年”之分就是一个笑话。我们无法把握外界因素,我们能做的只有做好自己。比如复习进度,掌握熟练度,学习效率。秋天了,你应该沉下心复习了,打铁还需自身硬。以上就是关于“大小年”以及个人看法,希望能够帮道大家,赶紧转给身边需要的人吧。

化妆室

考研为什么还分大小年?那2021考研是大还是小?

考研的同学不管是哪一届的考生,可能都会觉得“今年是史上最难的一年”。虽说每一年的考研都堪称惨烈,但是2020考研还是牢牢占据了C位。有人说,20考研真的是赶上“大年”了!这个“大年”是什么意思,也有“小年”吗?考研圈“大小年”的说法流传已久,这是真的吗?2021考研会是“大年”还是“小年”呢?快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什么是考研“大小年”?我们先来搞懂“大年”、“小年”究竟是什么意思:大年:指某学校或专业在某年内特别火,报考人数特别多,分数线也就水涨船高了,这年就是它的“大年”;小年:与“大年”相反,由于报考人数少,分数线降低。另外,也有一个院校“大小年”的说法。就是说,每所高校每年即使是同一个专业,录取分数线也会高低不同。考研“大小年”是否真的存在?一般来说,“大年”、“小年”是相隔一年或两年交替出现的。是否真的存在呢?从试卷难度上看:公共课:相对来说题目难度一直比较稳定,特别是政治和英语的考试难度,每年变化都不大,最能区分大小年的是数学。在2017年之前考研数学的难度都不算大,平均三四年会有一年的考研数学难度相对提高。一般来说,偶数年的考研难度会增加,奇数年的考研数学会稍微简单些。从近几年考研数学的平均分也能看出一二。专业课:大多是由学校自主命题,所以在题目难度的调整上也就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和灵活性。比如,当题目相对比较容易,考生得高分自然也不难,这就会导致录取线也高居不下。此时,会有大量考生因分高望而却步不敢报考,院校就可能会适当加大题目难度或者压分阅卷,以此筛选学生并且降低录取分数线。看起来降分了,就可以吸引到更多对该专业感兴趣的学生勇敢报名。是不是跟你想的不太一样呢?毕竟,没有哪所学校会嫌自己的专业太热门的,越多人报名他们才越能优中选优不是吗?实际上,有时候降分只是表象。如果是评分标准更严格或者题目难度增大导致降分,意味着考生要学的更深才能成功上岸。这些变化反映到数字上,就能观察出大小年的“规律”了,所以,迷信大小年是没用的,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建议大家在选择院校的时候,一定要多参考几年的录取分数线和报录比情况,并且将分数线变化和真题难度变化进行一下对比。大小年,能决定考研结果吗?分数线是我们评判大小年的主要依据,我们大家在说考研的时候,也总是会说“考高分”。实际上,决定我们上岸的是分数线的高低吗?是,也不是。考研和高考一样,分数决定排名,但是真正的竞争不在于分数,而是排名。院校在制定复试线的时候,依据的并不是我们要多少分以上的学生,而是我们要前多少名的学生,最后一名的成绩就是复试分数线。比如:400分,听起来就是高分,但是如果你的竞争对手都考420分,那400分还高吗?350分,听起来不算极高,可如果你的竞争对手都只能考300分呢?2021考研是“大年”还是“小年”?先上结论,2021考研是小年。首先,今年研究生招生扩招至111.4万。另外,按照上面考研数学奇偶年的分析。2021年是奇数年,难度会稍微降低。综上所述,2021年应是考研小年。但是,别高兴得太早!虽然刚说2021应是“小年”,但这并不意味着上岸容易哦!考研人数逐年攀升已是常态。特别是今年,疫情和经济下行的影响下,即便是扩招,也不能解决大多数的就业问题。往届生以及二战考生,甚至包括因疫情导致失业、降薪等影响部分在职人员会继续选择考研。所以,大家不要迷信地觉得今年该到考研小年了,题目会容易些,复习时可以稍微省省力……建议大家把2019的难度当做自己的考研标准,考数学的可以借鉴2018年,以这个难度为基本标准,再往上进行自我提升!最后,甭管大小年,别过多的去想它,给自己徒增心理压力。再难的题也有人会做,再简单的题目也有人会做错。虽然同学们都有趋利避害之心,但我们可控的因素只有自己,比如自己的学习状态、学习进度、学习效率等等。只有自己复习好,才是王道。如果你现在还没有目标,没有重点,那更要抓紧时间了!

端脑

什么是考研“大小年” 听听新东方在线老师怎么说

对于考研的小伙伴来说,不管是哪一届的考生,可能都会觉得“今年是史上最难的一年”。虽说每一年的考研都堪称“惨烈”,但是20考研还是牢牢占据了C位。因此,有人说20考研真的是赶上“大年”了。这个“大年”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考研圈流传已久的“大小年”说法是真的吗? 21考研是“大年”还是“小年”?对此,新东方在线刘老师为大家进行了解答。什么是考研“大小年”?分析历年研究生考试可以看出,每年国家线和各个院校的初试线不同,分数也有高低,网友们据此总结了一套考研“大小年”的“规律”,习惯上就称之为“大小年”。所谓“大年”,指的是某学校或专业在某年内特别火,报考人数特别多,分数线也就水涨船高了,当年就是考研“大年”,与“大年”相反,由于报考人数少,分数线随之降低,这就是“小年”。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往往是因为前一年某院校或某专业分数特别高,当年报考的学生会担心不被录取而纷纷改报其他学校或专业,从而导致报考人数减少,分数线降低。而后一年的考生看到前一年分数低,则又会集中到该院校或该专业,分数线又会升高。考研“大小年”是否真的存在?一般来说,“大年”和“小年”是相隔一年或两年交替出现的。是否真的存在呢?这个问题可以交给考研数学来回答。分析历年研究生考试可以看出,政治和英语的考试难度每年变化都不会太大,而考研数学往往有着较为清晰的变化。就近年考研数学分数变化情况来看,偶数年的难度相对较大,奇数年的难度会稍微有所降低,但要注意,分数仅仅是相对而言,并无明确的数据显示存在周期性的变化规律。因此,网上所谓的考研“大小年”,虽说与数学难度变化有关联,但更多的是网友们“一厢情愿”。21考研是“大年”还是“小年”?新东方在线老师提醒大家,考研“大小年”只是经验之谈,并无一定之规。网上所谓考研“大小年”的分析和说法,从未得到过官方的确认。考生们不可把此类“暖心分享”作为自己的备考依据。考研人数逐年攀升已是常态,受今年大环境的影响,21考研的报考人数可能会突破400万大关,即便扩招也是“杯水车薪”。在如此严峻的竞争背景下,如果考生们还抱有考研“大小年”的侥幸心理,最终“受伤”的只能是自己。最后,新东方在线刘老师告诫广大“考研党”,与其关注“大小年”让自己徒生焦虑,不如把精力用在复习上,考研路上的可控因素唯有自己,规划好学习进度,保持学习状态、提升学习效率,才是王道。为了更好地服务考研学子,新东方在线也为大家量身定制了多种班型,以满足不同学习进度和自身能力的学生选择。有需要的同学,可以登录新东方在线官网或者下载官方APP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在双师模式指导下更高效的进行备考。

鬼见愁

考研真的分大小年?考研学子实名惨!

随着国家线的公布,各个学校校线、院线的发布,最近对2020年考研的分析层出不穷,小编也听到了不同的声音,在后台也有很多小伙伴来私信小编,是真的有所谓大小年这种说法吗?每年的考研难度都是差不多的,还是会有大幅度的调整呢?大小年是什么?2021年考研是大年还是小年?每年,国家线都在变动,每个院校的初试线也不同,而往往这种变化都是有规律可寻的。我们称之为“大小年”。大年:就是该校该专业今年“爆了”,报名人数多,录取分数线高;小年:就是该校该专业报名人数降低,录取分数也较低。大年小年往往隔一两年交替出现。这也很好理解,同学们都有趋利避害之心,今年录取分数太高,第二年就会有很多人望而却步,自然报名人数就下降了。若今年录取分数太低,自然第二年就很多同学一拥而上,分数自然就上去了。院校大小年也会受到考试难度的影响。虽然英语每年都有同学出来喊难,但根据专业老师评测,近几年的英语难度并无太大差别。政治更是相对平稳。当然,大年小年也不能仅仅只看录取分数,毕竟录取分数也会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例如,今年山大法硕复试分数线为330分,这并不是因为山大“小年”,而是受疫情影响,山大取消了今年的调剂。要说大小年,首先就要看看国家线,毕竟国家线是各校的“最低线”,若国家线上涨,自然影响各个学校学院的复试线。首先来看看考研人数变化:可见最近几年考研人数每年都有加大幅度的增长,尤其是近两年,每年都能增加50万人参加考研。所以,如果你所打算报考的院校线与国家线持平,那么无论大小年,国家线上升的概率都比较大。院校的大小年可是相信很多同学报考的院校分数线并不完全取决于国家线。比如北大人大之类的自主划线院校,也比如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院校每年分数线远高于国家线。对于这些院校,即便每年考研人数增多,但是如果报考该院校的人数降低,分数线还是很有可能下降的。不过大部分的院校每年报考人数并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尤其是法学实力雄厚的院校,每年的报名人数都相对稳定。比如中国人民大学,每年分数线虽有浮动,但变化并不大。所以能够明显出现大小年的院校往往集中于B区。当然,若该年份院校出现扩招或者增设新的学院/项目,分数线也会有波动。例如2017年人大扩招,很多同学就“捡漏”了。对于2021年考研来说,研究生扩招的政策是否持续还是一个未知数。如何预测2021年考研分数线?预测某一院校未来分数线的变化,不妨参考以下几个问题:(1)该院校历年分数线如果历年分数线稳定在一个数值左右,那么明年的分数也不会偏离该数值太远。(2)该院校今年分数线是否有大的变化如果该院校今年分数线一出,人人高呼太高,那么明年下降的概率就较高。(3)今年分数线是否受疫情影响如果受到了疫情影响,那么今年分数线的参考值就打了折扣。(4)我们又该如何应对?(5)2021考研出题难度增加怎么办?先不用着急,大家都考的一样,你难其他人也难;你能拿高分,其他人的分数也不会低到哪里去。所以对于试卷难度,无论题难还是简单,都和你的考研难度(是否能考上)没有多大关系。因此,考试难度主要与你的复习情况有关!如果你能踏踏实实复习,熟练掌握所考的知识点,在考研这个选拔性考试的面前,无论试卷简单还是难,你都足够把其他人甩一大截。(6)2021竞争更加激烈怎么办?今年受疫情的影响,2021考研的报考人数大概率会继续攀升,所以这就带来了更大的竞争。那么该如何应对呢?对于考研来说,考研初试拿高分,可以极大提升我们的竞争优势,但高分并不代表一定能考上,每年都有不少400+初试被刷的案例。考研采用的是差额复试,10个统招名额,可能会有12-20个复试名额。如果你的竞争对手有20多个也是400+,哪怕你考研拿到了400分的高分,也不一定稳过!因此,竞争程度和也和两个因素有关:招生名额和竞争对手。其中招生名额是客观确定的,和报考的学校和专业与有关;而竞争对手是不确定性的,它们来自全国各地,你不知道你的竞争对手究竟有多少人,也不知道它们究竟有多强!名校的统招名额有限,竞争激烈,且竞争对手实力强;普通一点的学校名额相对多,竞争没那么激烈,且竞争对手的实力也相对弱一些。最后,小编想说,无论未来政策如何,无论接下来考研人数是否又会上涨,无论大年还是小年,如果你已经决心考研,就不要放弃,大年、小年都会有人考上心仪的院校,那么为什么那个人不能是你呢?

霹雳弹

考研初试400+进不了复试,了解“大小年”,捡漏避开“重灾区”

关于考研有一个经常被我们宣传的观念,那就是“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事实也却是如此,这一点也是高考与考研之间的最大区别。既然有了选择,那么每一个考研的同学都会有一种“趋利避害”的意识,于是考研就产生了一种“大小年”之分的有趣现象。“大小年”的具体含义是指,“大年”的情况下报考人数多,竞争比较激烈,考上的难度也会很大;而小年恰巧相反,报考的人数少,成功考上的概率会大很多。于是,这一有趣的现象也常常被一些同学用来做“捡漏”。考上的喜悦考研有“大小年”之分2010年的考研人数是140.6万,2020年的考研人数是341万,10年来的考研的人数虽然翻了一倍还要多,但其实增长速度并不是均匀的。在2017年之前人数才增长了36.4万人,而2017年到2020年却增加了164万人。所以其实在2017年之前,考研的大小年之分还不是特别的明显,因为总体的报考人数增加的比较缓慢,竞争的激烈程度并没有很大的改变,所以不足以影响到大家的选择,然而在2017年之后形势就有很大的改变了。考研初试在2017年之后,每年考研增加的人数越来愈多,最近两年都是达到了50万左右,并且在2020年达到了历史新高的341万。人数一多,导致大家选择的流动性就更大了。2018年考研的人数为238万,增长率为18.41%,报录比为3.5:1;2019年考研的人数为285万,增长率为19.75%,报录比为4:1;2020年考研的人数为341万,增长率为17.6%,报录比大致为3.3:1。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明显的感觉到,虽然整体的考研人数在上升,但是增长率还是波浪式的,而且报录比也是波浪式震荡,“大小年”之分还是比较明显的。院校“大小年”差距更明显不仅考研整体有大小年之分,同学们所报考的院校也有大小年之分,而且高校的大小年之分会更加的清晰和明了,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即使是同一个学校的同一个专业,每年的复试线和最终录取的最低总成绩都不尽相同。这个现象放在高校上就非常容易理解了,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同学们可以看到它的部分专业每两年之间的初试分数差距很大,2020年可能部分同学400分都会面临着淘汰,而2019年380分都有很大机会被录取。这就是大小年之间的差距,如果不去找出这个规律,其实是很容易吃亏的,而且也不利于大家做出最合适的选择。不仅仅是华中科技大学,还有很多大学都是这样,尤其是一些名校里不是最拔尖的专业。华中科技大学选错标准可能会导致失败从实际体验上来讲,考研整体的大小年虽有影响,但是会平摊到所有高校中,所以影响有限,但是高校及其专业的大小年之分是直接作用于相关考生的,其中的差距挺大的,每年都有一些比较明智的考生,会根据这个来选择目标院校。这就相当于“趋利避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上岸的成功率。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比较大的影响,那就是同学们的备考目标。孔子有一句话说得好,“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如果同学们报考的高校上一年是“大年”,那么还好,这样同学们给自己定的目标至少不会低,达到目标基本上就能考上;但是一旦同学们定的目标是“小年”的目标,那很有可能考到这个分数都进不了初试,相信今年的同学深有体会,大把400+的没有过院校初试线。失败的难受总结2020考研的同学有的已经在这上面栽了跟头,今年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初试考了400+都没进复试,其中不乏名校,例如清华、复旦、华中科技大、华东师范等等。其实如果你了解了“大小年”的概念也就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了,这样就能根据一定的规律避开相对来讲要很艰难的学校,同时也可以用于捡漏,利用大小年的差距冲一把名校。冲一把没准就成功了你对考研的大小年了解多吗?身边有今年考了高分却没有进复试的同学朋友吗?有什么经验和看法?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或者留言!

命不可变

医学生考研:专硕or学硕?院校?专业?导师?预报名可以这么选!

在开始今天话题前,先简单说一下今年的考研进度根据教育部此前发布的通知,今年预报名的时间为9月24日至9月27日。预报名系统每天开放的时间为9:00-22:00。图片来源:教育部另外,为帮助2020考研的同学更好地了解招生政策,各研究生招生单位将于9月19日至9月23日在“研招网”上开展招生宣传咨询周活动。具体的咨询内容可以包括推免人数、报考要求、报录比等等。虽然对于某些问题,院校的回复可能很官方,但还是希望2020考研er不要错过这个宝贵的机会!因为小编是临床出身,所以接下来讲的内容,也几乎都是关于医学生考研的!之前小编也写过相关内容,但都是零零散散地涉及。今天小编尽可能将他知道的、关键的、精华地信息都浓缩在这篇文章里面,所以这篇文章可能会又臭又长,但还是希望你们能耐心看完它!因为曾经走过不少弯路,所以希望看完这篇文章后的你们,也可以有所启发,不用重复我之前的老路,这也是小编对这篇文章寄寓的最大希冀!废话不多说,开始正文部分!首先,是医学生的就业现状!受规培政策影响,现在的医学生毕业后,假如想继续从事临床,晋升主治,就必须得参加规培!但即便参加完三年规培后,就业之路依然充满坎坷。现在,稍微好点的市级三甲医院,入职门槛都直接要求是研究生。而趋近饱和的内、外科的某些科室,要求则更高,在某些大学的附属医院,更是要求只有博士才能进!本科的学历可以说是毫无竞争力!三年规培结束后,依然只能选择去更低一级的县级或者镇级医院。甚至,在某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县级医院都只招收研究生,本科生投放简历看都不看就拒绝了。“学历”在公立医院是个残酷和令人头疼的问题!举个例子,一个88年出生的影像科师兄,在一家稍有名气的公立三甲医院工作。但因为学历问题,本科的他始终混不出头,今年终于下定决心辞职考研。师兄之前也在私立医院工作过,但因为公积金问题,最后还是选择了公立医院!如今,已过而立之年的他,拖家带口,孩子2岁,但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考研。所以,不管是为了工作,还是为了晋升,考研,逐渐成为了医学生的主流选择!但研究生额名额始终是有限的!即使学校都在不断地扩招,但始终赶不上报名的人数。这就涉及到一个残酷的事实:我们要和数以万计的考生去竞争那少的可怜的研究生名额!图片来源:研招网2019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达到了史无前例的290万人,比2018年考研人数增加了52万人,增幅达到了21.8%,考研增加人数和增长率均为近年来最高。在这290万人中,最终只有90万人被成功录取。而另外的200万人则倒在了失败的路上!早在研究生考试开始之前,一些名校的研究生名额早已被夏令营或者保研的同学占据了。毫不夸张地说,某985知名医学高校的应届同学,就有接近一半的人拥有保研资格。除去这部分人后,剩下的放出来给统考同学的名额真的是少的可怜!更别提,你的竞争对手,除了应届的考生,还有二战、三战甚至是四战的往届考生。他们比你更有经验,复习的时间更长。应届的考研er唯有付出更多才能和他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小编讲这么多,并不是为了打击你们的信心,而是想让你们认清残酷的事实,希望你们能奋起直追!图片来源:考研殿堂其次,谈谈临床专硕or学硕的选择。关于专硕和学硕的选择,这一点非常重要,建议你们一定要慎重考虑!两者的培养政策完全不一样:①.专硕三年都是在临床上轮转科室,训练专业技能,可以并轨规培,毕业时有规培证!②.学硕三年大部分时间是在实验室里面度过,培养科研思维,发表文章,无法并轨规培!科研和临床还是存在很多不同的。在这里,小编建议那些本科期间没有接触过科研的小伙伴,慎重选择报考学硕!因为你对学硕的认识,可能都是建立在自己想象的基础上。但现实,往往更加残酷!如果你细心地咨询师兄师姐,你会发现,每个医学院校每年都有不少的学硕申请退学!你在实习过程中可能或多或少会接触到临床轮转的专硕师兄师姐。你知道专硕是什么样子,知道自己一旦选择了专硕,未来面临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但学硕不一样,你在实习时可能压根就没有接触过学硕的师兄师姐。另外,学硕表面上录取分数看似很低,容易吸引到很多同学去报考。有些同学为了冲击名校,但实力又不是很强,就想通过报考学硕来“曲线救国”。然而,他们不清楚自己能不能接受学硕将来指向的生活和就业,就冒冒然然地选择踏上这条路。等到觉得不适合科研,感到后悔想要重来时,却发现已经是为时已晚了,无法再改变了!还有部分同学,包括小编在内,虽然一开始也是报考专硕,但因为复试时被刷,为了能读到研究生或者上一个比较好的学校,从而匆忙调剂到学硕,根本没有事先了解好学硕的相关情况。这里涉及一个严肃的问题:这部分同学,压根就不清楚科研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单纯靠自己的想象来报考学硕的话,当最后发现真相与现实不符,可能心理落差就会很大。一旦发现适应不了实验室的生活,学硕的三年就会过得无比痛苦!!所以,如果你没有过科研经历,请谨慎选择学硕!如果你对学硕真的感兴趣,请向你正在读学硕的师兄师姐了解清楚学硕的真实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如果你能接受学硕指向的生活,那请你大胆地报考!此外,受规培政策影响,学硕出来后,和本科生一样,都是要规培3年的!缺少一纸规培证的学硕,经常会被一些医院嫌弃。因为医院方面,是想直接招收像专硕这种可以上手临床的劳动力。他们不愿意招收学硕后,还要规培轮转培养三年!举珠三角地区作为例子,学硕在这里是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因为珠三角的医院根本不缺干活的专硕,导致很多医院在招聘时都明确要求要有规培证。(PS:南方医系统除外,南方医还是比较看重他本校培养的学硕,出来后待遇和专硕差不了多少)但学硕去粤东、粤西或粤北地区规培就业的话,还是很吃香的,待遇和专硕也差不了多少。而且,考虑读学硕的话,真的很看重平台!跟着大牛、在名校读学硕和跟着双非学校的导师读学硕,真的完全是两码事!省级医院或医科大学地直属医院看重科研,而市级或者县级医院更看重规培证!假如你想走得更远,你可以考虑选择学硕!之所以说这么多,并不是因为小编想黑学硕,说学硕不好。相反,在实验室呆的这段时间,是小编最安逸、最舒适的日子,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但小编仍然想把学硕最真实的东西,可能面临的窘境,完完全全剥开展示给你们。另外,每个实验室/团队的学硕生活都是不一样的!建议想要报考学硕的你,提前向心仪导师手下的师兄师姐了解清楚。只有了解清楚,才可以在深思熟虑后才能做出理智的选择!图片来源:网络在这里,小编也总结了4个常见的关于专硕和学硕常见的误解,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误会一:学硕有文章,专硕没有无论专硕or学硕,有没有文章,主要看老板有没有课题、有没有资金!学硕三年,无所事事,只混到一篇中文核心毕业的,大有人在!而有些专硕,虽然临床三年工作繁忙,但毕业时身上已经有好几篇SCI了。甚至,运气好一点的话,还能蹭一下一区或二区SCI的作者。归根结底,只有导师和平台够牛逼,你才有机会发文章,才有机会发高质量的文章!举个例子,某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研究所关于某种疾病的临床数据。只要导师同意,你又能拿到手,稍微整理一下,发一两篇高质量的SCI不是问题。跟着牛逼的导师/平台,不用你怎么费心,就能轻而易举地收集到数据。甚至,有的平台,连疾病相关数据都收集好了,就差人分析写论文了。所以,专硕跟着牛逼的导师,一点都不比学硕差,是一样可以发高质量的文章的!而高质量的文章,在后面的考博上是非常有优势的!但你千万不要以为,专硕发高质量文章是一件很常态、或者很普遍的事情。许多专硕,甚至是985的专硕,临床轮转三年,文章依然无所得。最后还是在导师的照拂下,勉强发一篇合格的文章谋求毕业。相比白天临床、晚上挤时间做研究的专硕,学硕有一个优点,就是能有更多的时间去钻研科研。科研思维,和临床思维一样,非常重要!好的科研思维不仅能帮你申请基金,而且在以后的晋升写文章中都有很大作用。哪怕你以后从事的医院没有实验室,但你依然可以通过自己的科研思维将简单的病例整理成高质量的SCI文章。或者有自己的想法和计划后,通过外包公司或者实验室,一样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当然,如果导师能力不行(例如没课题、没资金),或者放养你(不指导开题、不指导实验、不指导写作,全凭师兄师姐带等),或者干脆按临床专硕的模式培养你,那么,你的学硕三年可能也学不了什么东西,也出不了什么成果。但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少数。大多数勤勤恳恳的学硕还是能有一个满意的结果!误会二:学硕能直/考博,专硕不能首先,能直博的学硕非常少。很多医学院校都有一个叫做“中期考核”的东西。如果你有SCI,各方面又很出色,导师又有名额,不管是专硕还是学硕,都有直博的机会!其次,学硕虽然考博相对容易,但那也是相对专硕而言的。根据某园子论坛的粗略统计,学硕考博成功的比例,大概是十分之一。但在现实中,这个比例可能更低!现在的博士研究生,大多都是是申请考核制和统考制。其中,申请考核制占大多数!没有文章,或者是说是高质量的文章,申请考核通过的希望十分渺茫!假如你的导师不是博导,基本上你不可能读你导师的博士,只能在毕业后去申请攻读另外导师的博士。可其他博导也有自己的学生啊,他的学生如果也报了他老师的博士研究生,那他又为什么要放着已经相处了三年且彼此之间非常熟悉的学生不要,一定要一个性情不熟悉又非常陌生的你呢?你确定你自己有那么优秀,能够吸引得到老师吗?所以,将读学硕和读博直接划等号,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另外,如果你跟着的导师,假如不是大牛,去的实验室平台也就是发SCI 2或3分水平的实验室,那么,你自己再怎么努力,到毕业时,依然很难发出高分的文章。而且,如果导师手里没有课题,别说考博了,硕士顺利毕业也是一件很惆怅的事情!三年后出来,你和名校的同学的差距真的会越来越远!另外,导师的人品也千万要打听一下。毕竟,导师坑学生的传闻,也并非空穴来风!谈到专硕考博,比较难的有两方面。第一,是没有科研经历或者科研成果的话,是很难吸引到导师的。第二,是专博的名额非常少,招收名额远少于科博,可以说是僧多粥少。每年的竞争都非常激烈,能上岸的都是非常杰出的人才!更别提,某高校虽然明面上写着公开招收专博,但潜规则里只招收这个学校毕业的专硕。其他学校的专硕,连进入面试复试的机会都没有!但总的来说,专博现在每年每个高校都是在扩招,考上的人也有很多。只要努力,不气馁,总有机会实现的!误会三:学硕补贴多,专硕补贴少在说这个情况之前,小编先简单总结一下医学生研究生期间的经济来源和开销。无论专硕和学硕,研究生期间经济来源主要由5方面组成,分别为:1、学校的奖助金;2、科室的奖金(医院补贴);3、导师给的劳务费;4、其他收入。而专硕和学硕,研究生期间的开销主要来源两方面:1、学费;2、生活开销。先说说这个学费,大多数学校学硕的学费都差不多8000左右。但专硕,差不多要12000-20000,波动较大。大部分是16000,像是暨南大学,专硕学费就需要20000。而说到学校的奖助金,每个学校的情况则不一样。在这里,小编以汕头大学医学院为例分析一下。汕头大学还是相对比较慷慨的。第一年入学都能获得8600学业奖学金,再加上百分百覆盖的6000的助学金。无论是学硕还是专硕,都可以实现抵消大部分学费,给父母减轻负担。图片来源:汕头大学研究生网但其他学校的奖助金,可能就没有那么高。据小编了解,大部分医学院校只能拿到5000到8000奖学金。如果是专硕,奖学金可能只能抵消一部分学费。另外,奖学金的评定,很大程度也偏向学硕。他们比专硕更容易评到一等、二等奖学金,甚至是国家奖学金。因为评比奖学金中,文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尤其是SCI!虽说学硕获得国家奖学金的机会更大一点,但也不是每个学硕都能获得国家奖学金。毕竟,国家奖学金的名额就那么多,僧多粥少,竞争十分激烈。甚至,在有些学校,评国奖的隐形要求是,SCI 5分一作以上。但专硕也不要气馁,因为在临床轮转,可以得到科室奖金(医院补贴)。如果你拿到了执业医师证,可以独立值夜班,医院还会给你发额外的夜班工资。有些医院的补贴福利是真的很好。例如,珠海市人民医院的某科室、惠州市第三医院的某科室等,专硕一个月所有补贴加起来可以有5000+。但这些科室都是可遇而不可求,只能看个人机缘。另外,外科的专硕研究生,还有一个好处,可以时不时蹭手术室的饭,省下吃饭的开销。当然,还有某些医院,真的是把专硕当研究生苦力用,发工资时当学生看。科室奖金、医院补贴等都没有他们的份。这样的专硕只能等着每月300-800的学校补贴抵消吃饭开销。如果,导师手里有课题,把你叫过去帮忙做实验。好一点的导师,可能每个月会给你800+或更多的补贴。差一点的导师就什么都不给,纯粹当免费的劳动力使用。最后,说说这个其他收入。这个波动范围很大,主要看个人!一些牛逼的科研达人帮别人润色论文,或者经营微店,写稿翻译文章,也可以赚到数目不小的零花钱。但这些副职还是比较容易影响到自己的学业精力。事实上,对大多数研究生来说,能在读研间实现温饱自给自足,不用家里掏钱,就已经很不错了。毕竟,我们还只是在读研的学生。学习才是我们最主要的事情和当务之急!误会四:学硕毕业后去大医院,专硕毕业后去小医院再来说一说学硕和专硕的就业问题,前面也有提到一点,这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能不能留院或者找到好工作,就要看你老板/导师帮不帮忙了!如果你的老板有人脉,或者跟着的老板是院长/副院长,三年来和你的老板稍微混好一点关系。毕业时老板打声招呼,你在当地或者本省找个好工作,其实一点都不难。学硕找工作确实比专硕困难多,因为少了一纸规培证,很多用人单位会嫌弃你。但如果你老板愿意帮忙,动用他的人脉和关系,打个招呼,其实也还可以。不要小看你的老板,他能够到今天这个地步,手里或多或少有一点人脉和资源。所以,尽量和你们的老板打好关系吧,不要和你的老板闹掰!撇开老板这个因素,我们单纯讲讲找工作。四证合一的专硕,出来后在市一级或者县一级的医院还是很好找工作,很吃香。但假如往更高的医院走,不懂科研,就有点后继乏力了。因为好的大型的医院,例如某些省级医院或者XX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根本就不缺干活的医生。而在某些地区,例如上海,学硕是比科硕吃香的,晋升机会也更多。因为每年下级医院上来的的进修生、本科毕业的规培生以及轮转的研究生都有一大把,根本不怕没有人干活。这些医院,更愿意招收懂得搞科研的医生,尤其是发了高质量文章的医生。因为科研实力,可以直接决定它们在国内,甚至是在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这一点在医科大学及它们的附属医院尤为明显。假如你想去医科大学及它们的附属医院,不懂得搞科研,几乎不可能进得去。当然,在这些医院,入职门槛也很高,一般只有科博才有很大机会。所以,有志于考取学硕的同学,尽量目光放长远一点,最好走得更高,继续往博士方向发展。总的来说,不管是学硕,还是专硕,最终选择要看个人的喜好及发展。想要尽快就业的同学,可以选择专硕。想要走得更远的同学,可以选择学硕。但无论怎么说,学硕和专硕的就业和待遇,总体上来说,还是优于单纯的本科毕业生的。图片来源:网络另外,再讲一下目标院校/专业的选择!考研届一直盛行着一句话:“考得好不如报得好!”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每一届的师兄师姐用血和泪的教训证明出来的!有时候,选择确实比努力重要。在报考院校时,一定要注意四个坑!第①个坑:复试时间晚有些学校不仅复试名单出得晚,而且复试也开始得比较晚。在这些院校,一旦你复试被刷,基本上你都没有机会调剂其他院校了。为什么?因为其他院校的调剂复试都早已结束了!举个例子,广东省内一个医学院校,广东医科大学,当大部分医学院校都快进入调剂和复试的尾声时,它的复试才姗姗开始。而这个时候,已经是4月份初了,全国范围内能调剂的医学院校也所剩无几。即便是B区的医学院校,大部分都结束复试工作了!更别提今年B区的医学院校出乎意料得火爆,调剂名额也所剩无几。假如你真的被广东医刷了,这个时候再去找调剂院校,几乎是找不到了。假如你一志愿报考得是这类院校没有百分之百把握确定自己能上的话,请务必在复试调剂期间,多关注一下其他院校的调剂信息。建议初试报考时选择一些复试时间较早的院校。这样的话,一志愿落选的话,还有机会去调剂其他复试调剂时间比较晚的学校!第②个坑:不保护第一志愿有些学校,会保护第一志愿报考它的学生!什么意思?比如你报考这些学校的某个专业,然后不幸被刷的话,那你还有机会去调剂这个学校的其他专业,即校内调剂。而在这个过程中,外校调剂的同学是不能参与的!只有等到一轮、甚至二轮校内调剂结束后,外校调剂同学才能加进来,竞争剩下的名额。举个例子,广州医科大学保护一志愿。假如你报了广州医科大学普外科,不幸被刷了的话,那你还有机会去调剂广州医其他空缺的专业,例如儿科、精神科等。当然,即便是校内调剂,你也要和其他一志愿报考但被刷的考生竞争。但竞争难度会相对小一点。而有些院校,是不保护第一志愿的!如果你一志愿报考这些院校,一旦复试失败被刷,那你就要和校外调剂的考生一起竞争校内剩下的、少得可怜的其他专业的名额。比如说,汕头大学医学院不保护第一志愿。如果你报考了汕大,一志愿没能上线的话,然后仍然找汕大的调剂,那你就要和被985/211刷下来的神仙考生一起竞争剩下的名额。这其中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另外,某些院校在复试接受调剂时有很多“骚操作”。比如,有的院校是一志愿和调剂生一起复试,然后更倾向于要高分的调剂生来改善自己的生源质量。第③个坑:初试压分严重在北京、南京、上海等考研热门地区,竞争激烈,是存在着“压分”现象,尤其是医学学硕。因为学硕的专业课试卷是各个学校自主命题或者学校联盟进行命题,由各自学校改卷,分数波动很大,导致最后的总分相差很大。有些考研人的初试成绩被严重压分,甚至没过A区的国家线,导致没办法在A区进行调剂。而某些院校为了接受优秀调剂生源也会压低一志愿考生的分数。不得不说,这些情况是真实存在的!当然,如果你报考学硕的话,笔者建议你把英语好好提一提。因为学硕调剂的话,大多数导师都是只看英语成绩的。因为学硕英语是统考试卷来得,含金量比较高。第④个坑:导师制招生or导师组招生导师制招生和导师组招生是不一样的。导师制招生的学校,例如广州医科大学、汕头大学医学院等,就要求考生在初试时就报到具体的导师名下。导师制学校的导师,复试时权利很大!如果你是报考这些导师制的学校,在填报之前,一定要了解清楚导师今年是否已经有心仪人选了。你可以向导师直接发邮件询问,或者通过师兄师姐侧面打听。为什么要问清楚?因为这些导师制的学校,导师的权利比较大。如果导师不要你,即便你过了复试,也很容易一下子就被刷掉,相当于你这一年的努力都打了水漂。而导师如果已经有心仪的人选,一般都会直接回邮件拒绝你,不会藏着掩着耽误你。一般来说,这种未经初试就已经有心仪人选的导师,还是比较少见的。大家不必过于担心,但也不能放松警惕。去年,有一个学弟,报考了某所导师制院校的消化内科专硕。因为这所导师制院校,以前经常有关系户调剂挤走一志愿的传闻。所以为求稳妥,学弟发邮件过去礼貌地询问导师今年是否已经有心仪学生。没想到,一天后,导师居然给他回邮件了,说今年已经有心仪的人选了。学弟看到后赶紧改了报考志愿,这才成功地上岸。后来,学弟通过师姐打听,才得知今年有一个二战的亲戚同学报考了他。至于导师组招生的学校,它会走流程,不用考生先选择导师。它会先筛出待录取的考生后,再分配导师,即在复试结束后,按总排名/总分数来挑选导师,不需要初试时就具体报到某个导师。最后,讲一讲如何避开上述四个坑。办法很简单,就是向考上目标院校的师兄师姐了解清楚具体情况。千万不能敷衍!千万不要一厢情愿地想象!择校的本质是一场信息战!只有自己花功夫、花时间去了解清楚,才能了解到一手信息,做到心中有数,才不会掉进坑里。其次,除了这五个坑,还要注意报考院校/专业的大小年!举个例子,今年报考暨南大学临床专业的人扎堆了。因为去年是小年,报考暨南大学的同学只要过线,只要愿意调剂,基本就上了。结果今年异常火爆,报考的人非常多,以致于内、外科的复试线十分高。暨大内、外科的复试线在330+分以上,非常恐怖!报考专业也存在大小年!再举个例子,中大五院去年的消化内科都没有招满人,需要靠其他几院调剂才能满足招生需要。但今年却意外地火爆。上线的共有10个人,其中不乏有390+和400+的神仙。消化内10进2,一时间成为五院报录比最高的专业,没有之一!因为今年报考的人参考了去年的情况,扎堆报名,消化内反而成了大年。如果师弟师妹对自己的实力不是特别自信的话,建议避开这些热门的科室。为什么这么建议?因为不管是呼吸、心还是消化等内科,只要你报的是内科学方向的专硕研究生。研究生三年后出来,毕业证上都写的是内科学学位的研究生。因为内科专硕的研究生都是要轮转整个大内科三年。唯一的区别就是自己要报考的本科室要轮6个月,而其他科室只要轮3个月。所以,对自己实力不是很自信的师弟师妹,在初试报考或者调剂时,可以避开那些相对热门的科室(消化内科、心内科、呼吸内科等),考虑一下风湿科、血液内科、传染内科等这些相对冷门的科室。同理,这种方法,放在大外科上也是适用的!而关于如何选择报考学校和科室,小编个人建议是要正确评估自己。最好是在报名前做一下模拟卷子,估摸一下自己的分数再决定目标院校和专业!985、211的名校每年都有很多学霸报考,竞争十分激烈!如果你的实力不是特别强,可以退而求其次,选择一些双非院校的王牌专业。三年后出来,待遇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当然,选择目标专业,千万不能乱选。因为你选择的专业可能就是你未来从事的职业。如果你不能接受这个专业未来指向的生活,就千万不要去读。例如,你不喜欢和小孩子打交道,嫌弃小孩子,就千万不要选择儿科!毕竟,选择学医已经是一个巨坑了,为何还要让自己再掉进另外一个火坑。胡乱选择,不仅浪费了你三年的金钱、精力和青春,也会让你和你的导师十分痛苦。而这又何苦呢?图片来源:网络最后,重中之重,讲讲选择导师的事情!考研,不管是报专硕,还是报学硕,选择导师,都应该是一件非常慎重的事情!导师分博导和硕导。一般来说,博导的竞争会比硕导更加激烈。但这并不绝对,一些口碑很好、又是热门科室的硕导,每年都十分抢手。每年经常都有运气爆棚的小伙伴,发现导师只有自己一个人报考。只要能过线,复试自己不作死,基本上都能成功录取到研究生。但假如你有志于读博的话,小编建议你尽量还是选择博导。因为博导的学生,读博或者说读导师的博士的概率会更大一点。但不管是博导还是硕导,导师的性情都是重中之重!导师可以学术普通,但为人一定要有底线!有些导师,对学生是真的好,虽然物质上没有给学生太多,但精神上真的是把学生当成了自己的孩子。有时候家里师母烧了好菜,还会带上一些给学生吃。也有一些导师,只是为了得到学校的科研经费,才勉强收的学生。收了学生后,就完全撇下给下面的师兄师姐带,不闻不问,纯粹放羊养着,只有在毕业的时候才会过问一下。还有些导师,性情喜怒无常,有时候开会或者聊天,开着开着或聊着聊着就发脾气了。底下的学生噤若寒蝉,大气都不敢喘一口。导师和导师之间差别很大,有的性格温和,有的严肃,有的钟爱科研,有的热爱临床。但大部分导师还是能尽到他们自己的义务的,起码在顺利毕业这方面,不会卡你们。一般来说,导师要招一个学硕,起码要有一个10万以上的科研项目。招一个专硕则需要手头有一个5万以上的科研项目,才能支撑毕业论文的要求。但不排除有些导师,手里头没有项目和经费,还是硬着头皮招学生,导致学生最终毕不了业的。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每年都能发生好几例,硕士和博士都有。建议你报考前,先通过导师底下的师兄师姐,将导师的基本情况了解清楚,包括他的研究方向、科研经费、对学生的态度、未来就业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数。另外,还有一个坑,你需要注意一下。假如你要报考一个科研大牛的专硕,最好打听下大牛以往学生有无被迫转学位情况发生。因为专硕要在临床轮转,不能长时间呆在实验室里面,但学硕可以。为了自己的科研进度着想,大牛一般会把学生从专硕转为学硕。例如,某个医学院校(坐标广州),它的附属研究所和附院的王牌专业的大牛导师,就特别喜欢将专硕转成学硕。如果你不愿意转,可能复试的时候你就会被刷掉,哪怕你是专硕的第一名。你可能会问为什么他们不直接挂牌招学硕,干嘛要挂专硕坑人?其实,答案很简单。学校不会给一个导师批太多学硕的名额,所以只能通过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方式迂回招收学硕。今年,就有一个学妹被坑到了。本来报的是XX科的专硕研究生,考了第一名,最后却被转成了学硕。学妹为了读研也只能咬牙答应了转学位,之后做了很久的心理建设才缓过来。所以,强烈建议你们一定要打听清楚,能联系直系师兄师姐的一定要联系!在这种事情上,切记不能敷衍!其次,导师之间是分派系的。不同导师从属不同的科研团队,自然也分出了不同的派系。这个派系,怎么说呢,说重要也重要,说不重要也不重要。如果你以后在你老板的人脉关系范围内就业的话,这个派系就显得十分重要!举个例子,广东省某城市某医科大学附院的儿科,分成了三个派系。假设你跟着一个儿呼吸科的大牛读学硕,然后儿呼吸主任刚好也是大牛已经毕业的学生。你毕业后,大牛打了个招呼,你来到这家医院规培。因为有老板的关系,你就被自动默认为儿呼吸科派系的人。然后,你会发现,在儿呼吸科派系轮转时十分轻松,主任、带教都会罩着你。反之,其他科室就会轮转得战战兢兢,稍不注意就会被骂。规培完后,你有很大的几率可以留在儿呼吸科里。然后,儿呼吸科派系的科研项目或者团队会向你开放,你可以借他们的平台发文章晋升。而其他科室的科研项目,因为你不是他们派系的人,他们自然就不会带你。另外,如果你不加入一个派系的话,基本上这些科研项目或平台都不会向你开放,也没有人会带你发文章,除非你自己掏钱外包实验室,或者干脆就买文章了。当然,你也可以规培后选择留在儿科的其他科室。但这样的话,先别说他们会不会接受你,首先你自己就会先脱离自己原本的派系。如果你是选择回老家,脱离导师的人脉范围就业,那么导师派系对你的影响就会很低。你可以自由选择你想加入的派系,但同时,你就必须从头开始。因为导师对你就业起不了任何作用,你的三年研究生只混到了一个学历,没有积累下任何人脉。这两种就业各有利弊,希望你慎重选择。如果你读研究生就是奔着就业去的话,建议你先想好以后想在哪个城市工作。然后报考在这所城市有影响力的导师,这是一种性价比较好的选择!再来说说学硕和导师的关系。虽说同样是一个导师的学硕和专硕,但学硕和导师的关系会更密切一点。因为学硕在实验室呆的时间会更长,与导师的交流会更多。而专硕,因为临床轮转,与导师的关系会疏远一点。但这些都是相对的!最后,还有一个比较难以启齿的话题,是关于导师和一作!具体可以看一下小编之前发的文章:医学生考研:谈谈导师和一作的那些事情!建议先向师兄师姐打听好导师的人品,最后再慎重选择!图片来源:网络因为小编当初也经历过弯路,渴望曾经有个人可以拉他一把,告诉他更多的信息,不至于做出选择时那么窘迫和那么仓促!如果你周围也有考研的医学人儿,请与他们分享这些信息,让他们能少走一些弯路,这也是我写这篇又臭又长又没有人看的文章的最大希冀了!最后,衷心祝愿2020考研的医学人儿都能不负韶华,考上自己心目中理想的院校和专业!加油!冲吧

周南

昆明文都教育:考研选好专业和院校,高分进名校

我们很多同学,你们的专业课是150分到300分,有些同学把书看错了,惨败沙场。科学专业课参考书至关重要,有些同学说,老师听说从17年甚至到18年,很多学校专业课已经不规定专业课参考书了。同学,你们是2012年考研的,问大家一个问题你是2010考研的,你现在要考研了。你发现你报考学校和专业在复习过程当中没有规定专业课到底考哪几本书。对你考研复习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坏是因为你没有复习范围了,对吧?是这个道理吧。大家记个笔记,同学你发现了你是2010年考研的,当你反应过程当中,你报考这个学校,这个专业没有规定专业课参考书,你别着急,你把这个学校这个专业,大家注意了,一到五年之内规定过的专业课参考书,或刚考上师哥师姐给你建议的经典的参考书,查三个数据,是哪个作者编写的。配置参考书差一个字都别搞错了,特别特别重要。有学生说老师你放心吧,我报考哪个学校哪个专业参考书。官方网站一共规定了十本书,为了保险起见我把这十本书都买过来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联系粗略十本书考上的师哥师姐,又推荐了另外十本书我也都买惯了,老师我专业课书20分,我感觉臣妾做不到。同学别着急,一会儿我讲专业课复习方法的时候,我告诉你怎么从20本书里找出重点,第二个小秘密:同学你现在无从下手,看看参考书目,跟你是不是和跟你本科所学的接近不接近了,所以说参考书和招生人数至关重要,但是讲第三个秘密之前,先打击一下天津工业大学的所有同学,为什么?因为第三个秘密,你看它的名称叫隐性秘密。同学什么叫隐性秘密,今天晚上如果我不建议在这里讲这个课程。可能有50%的同学考完研究生都不知道第三个隐性秘密。所以,今天我要教给大家之前,我先说一下。看去年我在苏州大学讲课,我讲完课程以后,路过一个教室。有一个教室里面也在讲考研的课,我路过了半分钟往里看了一眼,听人家讲了一句。我整个人被颠覆了,那个老师讲得特别好,你看我今天讲课一直都是这样站着的,然后人家那个老师讲课,站着就特别帅,人家是这样这样,那个眼神是这样看的,我给你模仿人家是怎么讲课的,人是这么讲的,同学们一定要坚持住,一定要考上研究生,考上研究生以后,等待将是无比奢华糜烂的生活,就那个手指头就过去了,当时我看完以后,我就震惊了。同学,我认为他讲的确实有一定道理,但是上车以后,回酒店的时候我又想一想,我想给在座所有同学,包括我们远程视频同学聊两分钟,同学,你们现在辛苦两到三年准备考研,不是为了过无比奢华糜烂的生活,你是为了什么。改变自己,今后50年到 70年,同学们,你自己的平台通过自己来改变,你的平台有没有发现我们国家越来越不缺人才,我们缺的是平台,如果你空有一身本领,没有平台的话,有的时候是展不开的,同学你们的年龄现在是大三的,不出意外是不是集中在97年,98年,99年,我的长相可能有点偏老,但是我们几乎相差不大,你们是97,98,99年的,我是那个82年的,好只差了十六、七岁啊,一个82年的老大哥在这里负责任地给我的学弟学妹们说一句话,同学们,你听我说用的时候平台显得有点无奈,如果你自己没有改变就是没有改变。我说一个两个新闻,大家听一听,前一阵我看到一个新闻。说在马路上有一位粉红色的米奇老鼠的扮演者和路过的路人合影,合完以后索要两块钱到三块钱的合影费,合完影片临近黄昏时,精灵米奇老鼠把头盔摘下来,路人惊讶发现这位米奇老鼠的扮演者是个年过花甲的老人,他脸上的皱纹和粉红色米奇装形成鲜明的对比,显得异常滑稽。大陆人笑不出来,前阵还有个新闻说一位出租车司机给乘客说,乘客,你好,能不能等我半分钟。乘客不耐烦地说,你有事儿吗?我很着急的,司机说实在抱歉实在抱歉,我活有点多,一天没有吃东西了,医生叮嘱我说饥饿性糖尿病无法治疗,我有糖尿病。然后司机从后备箱拿这个干面包,在主驾驶边啃边跟乘客说一句话,我半分钟就吃完。开通开车门,从后边儿买一瓶矿泉水递到了司机的手里。所有的评论都在顶乘客,中国好乘客。乘客好样的,作为82年的我,我也觉得中国好乘客,但是我看到贝蒂斯楼顶起来的评论,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4楼说这样一句话,说是,问一下这位司机是谁的儿子。又是谁的父亲,是什么让它停不下生活的脚步。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联系现在上了大三了,你们是九零后,我们是八零后,你们九零后比我们八零后最有想法的,是你们有拼劲,有想法,但是很多九零后同学容易犯一个小错误。有些同学复习考研两天,然后再玩儿两天,然后不行我要努力了,吹吹风,淋淋雨那种感慨没有用,请听我说几句话,你在读研期间你的导师的人脉,在朋友圈和同学的人脉,在朋友圈是在本科期间不能比拟的,有的时候改变平台,今天晚上听完我的课,请所有同学把考研的首选目标定为985,211中等偏上的学校。如果 你考研不考985,211中等偏上的学校,你的专业起码在全国排名中等偏上,为什么?随便考一个大学的研究生,只是晚了三年的工作时间,有点自欺欺人,希望大家通过考研改变一下平台。所以说,我很遗憾地告诉大家,第三个隐性秘密,同学注意了,如果你考研考985,211中等偏上的学校或中等偏上专业,我们惊讶发现这些学校这些专业有30%到50的学校会存在比较严重的专业课透题,偏题现象。什么意思?在考前一周到两周的时间内,他们本学校的老师会给他们本校本科生考他们本校研究生的本科生画一画出题范围。同学能听到我说句话意思吧,我举个例子,你现在要考研了,你不是他们本学校本科生,而考他们学校研究生的本科生就比他们本校本科生,考上了本校研究生的本科生不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我举个例子,天津大学有本科生吗?除了推免的以后,天津大学本科生如果 硕士研究生考天津大学的话,那我们天津工业大学的同学也考天津大学的这个专业,你和天津大学本科生就不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崔同学听完我的课,你问问我问问我们都专业老师千万别吃这个亏,这个亏叫哑巴亏,很多同学辛苦复习了两年多,还没有某些同学画两天书得分儿高。同学们能走捷径就走捷径,尤其是专业课多问几句。努力写吧,请大家记一下第四个秘密,很多老师说,老师你不要讲第四个秘密,对于考研没有用,但同学你们院校选择有一种现象,叫大小年招生现象,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下第四个秘密,今晚我的课后,请你务必查询一下,你报考这个学校,这个专业,近三年最新的报录比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