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拟录取后,大部分院校会要求考生填报《导师意向选择表》,列出第一志愿导师、第二志愿导师,然后根据导师的意向选择进行研究生挑选。各个学校的分配流程会有不小差异,学术大牛都有优先选择权,肯定是之前就优先选择10月份就确定的推免生。在这个过程中,各个研究生导师分配完成后,大部分会主动联系学生,如主动告知"未来3年我就是你的导师,研究方向主要是XX,暑期可以提前来团队熟悉研究工作。同时,注意关注某些学者发表的文章,找找感觉等。"。也有部分研究生的导师是随机分配的,即没有导师主动挑选,学院最终分配给有招生缺额的导师。导师如何主动联系导师,提前搭建良好的沟通渠道呢?首先,看团队氛围和导师性格。如小西和我所在的团队,每年都会主动联系确定进入课题组的研究生,将其拉入我们团队的大群。对于本校学生会安排其提前参加每周的组会,提前熟悉研究内容和团队成员;同城其他院校的学生,会要求其参加课题组每月的户外活动,如10公里跑步、爬山、骑行、羽毛球赛等。出发点是便于他们和其他团队学生沟通,便于9月份入学后更好的融入团队。遇到部分性格较冷的导师,也许一个电话都没有,在9月开学后才会联系你。甚至是整个研一有课程的阶段都不主动联系你,在研一暑假才会安排你进入团队开始实验或课题。导师见面会其次,之前复试时应该会有组建考生自己的群,在群内询问下其他考生的具体导师情况。若是就自己没有导师联系,可电话询问之前负责复试工作的研究生秘书,核实清楚自己的最终分配导师,不一定是你《导师意向选择表》中填报的。记得和秘书要下导师的号码,已经是他的学生,电话沟通更方便和直接。和导师电话沟通下自己的安排,如往届生可主动要求提前进入团队开展工作,应届生也可选择暑期提前过去。前提是导师能够安排是住宿,部分团队会安排暑期提前来校的学生住宿,报销住宿和车票/机票。同时,希望导师推荐一个师姐、师兄的联系方式,方便拉你进群或沟通一些具体的课题组安排呢。主动找导师汇报自己的科研进展在研究生拟录取后,除准备好调档函和政审表后,后期还主动核实档案是否已经送达录取院校。同时,2019年的本科、硕士、博士学位论文评审要求都有明显提升,前天评审的4本硕士学位论文(外校送过来盲审),有1个"不同意答辩"、1个"修改后答辩"、2个"同意答辩"。研究生已拟录取的关键时刻,一定不要对自己本科生毕业论文放松,配合自己的指导老师提升质量非常有必要!最后,近些年导师和研究生之间信任感较低,往往问题就是出在缺乏沟通交流。在导师比较忙的情况下,研究生可以更为主动些呢!加油!
考研导师如何选择?可能很多同学都觉得,这个问题现在探讨有些为时过早,其实不然!因为从考研初试结束到出分,再到准备复试的那点时间根本不够你好好的联系和熟悉导师。而绝大部分考研导师都是带过学生的,这些导师的信息你可以根据师兄师姐提供的信息联系到,提前打好基础,了解导师情况。(一)怎样联系上导师1.目标院校的官网:考研之前,目标学校肯定会在官网放出相关导师的信息。一般来说,这些导师的介绍会比较全面,缺点是信息也会比较“官方”,很多内部信息你无法了解和比较。天津新东方小编建议:官网信息是一定要看的!做个最初的了解和比较用。用排除法,先把绝不合适的导师排除出去。2.联系已经考上的师兄师姐:之前考上的师兄师姐能给你一些内部的信息,但肯定具有他个人的色彩。这个时候,天津新东方小编建议:着重对导师的科研方向、科研能力、人品性格这几方面进行了解和比较,之后再结合官网上的信息,两者结合考虑,选定几个目标导师。3.结合自己的情况充分考虑:每个人的性格和研究方向都不一样,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适合自己的导师非常重要。下面,小编将详细为大家解释如何结合自己的情况来选择导师。(二)如何选择导师1.研究方向:不管这个导师是年轻的教授、还是学术届知名的大牛,他都需要有你感兴趣的,或者说你想要研究方向的项目。要不然他只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给你做指导,但这些知道说不定并不专业,别到最后自己把自己给坑了。2.自身喜好:上文中也有提到,导师中有年轻的教授、也有学术届知名的大牛,那么在研究方向一致的前提下,这两类导师选哪一种比较好呢?天津新东方小编建议按照自身的喜好选择--(1)如果你自身研究能力比较强,仅需要一个比你“厉害”那么一点的人和你一起研究,那么年轻的教授比较适合你!因为,年轻的教授一般都会非常有学术热情,且他们自己也需要发高质量的论文来评职称,你和他一起研究,自然能得不少好处。(2)如果你自身研究能力比较弱,想着要个学历,然后找份好工作,那么一个学术界的大牛比较适合你!因为,学术界的大牛们不论是在学校还是业界都有一定的知名度,你毕业找工作的时候,说不定就遇到了之前的师兄师姐,甚至是导师能直接给你写一封介绍信。3.导师人品:一个好的导师,对你今后的生活都会有积极的影响。所以,在观察导师人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他最基本的人品怎么样!如果这个导师小肚鸡肠,容易记仇,不喜欢让自己的弟子超过他,特别容易让学生留级,那最好还是不要选择他的好。(三)哪些导师绝对不能选1.控制欲很强的考研导师:这种导师经常表现为将自己研究生的研究全都规划好后,还安排很多私人的事情给学生做。就当学生是自己的免费劳工一样。2.大家都说糟糕的考研导师:有的时候,一两个师兄师姐说这个导师不好,那可能是个人偏见。但是大家都说不好的时候,那肯定是这个导师自己真的有问题。3.经常在外拉项目的考研导师:导师们自己在外有项目很常见,很多研究生也能通过这些项目提高自己的能力。但是“水满则溢”,拉的项目太多,就说明心思压根没有在学术上。4.态度轻浮的考研导师:这种导师不常见,但表现出的问题是问学生具体的家庭情况,特别关心学生的出身情况。对待出身不好的学生,态度就一般,出身好的学生就比较殷勤。关于如何选择考研导师,天津新东方小编今天就介绍到这,希望准备考研的同学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负责的导师!
有人说,现在的研究生遍地都是,随便扔出去一块砖,就能砸到一个大学生。我们这里说的大学生一般是指本科生,相对而言,现在的研究生还是挺少的,读出来后各方面的发展也要比本科大学生有优势一些。所以,大部分大学生在完成了本科大学教育后,选择读研究生,继续深造。对此,许多研究生师兄师姐对考研的学弟学妹们,有一个忠实的建议,一定要重视选导师这个问题,不事先了解清楚自己的导师,后果非常严重,所谓一招不慎,后悔三年!绝对不是开玩笑的!研究生选导师是个非常非常严肃的问题,每个导师每年指导的研究生名额有限,该选个什么类型的导师就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因为一旦选定,后面想换导师基本不可能。有的考研学生,因为选择了不适合的导师,研究生三年,得了抑郁症,退学,甚至跳楼轻生的都有,现在研究生跳楼的那么多,从媒体报道来看,都与导师有一定关系。有的同学很幸运,选择了一位好导师,各方面都能帮助自己,毕业后走向了人生巅峰!所以,研究生阶段能否选择一位适合自己的好导师,非常重要。那么现在的研究生导师主要有哪几种类型呢?如下:1、“放羊型”。这种导师带学生,就像牧羊人放羊似的,除了毕业的时候管管你,其他时间,自己玩吧。这类导师一般是一些大牛级人物,或者是学院的领导,平时忙地跟打仗似的,没有时间,基本不怎么管你,一切全靠自己,可能一个学期见不到几次,需要各种签字还要提前预约!当然这种导师培养出来的学生,一般都具有很强的自主能力,很多事情往往能独当一面,也培养出一些优秀毕业生,但这毕竟是少数。大部分这种导师的研究生都怨声道载。2、“保姆型”。也被许多研究生戏称为“剥削型”!这类导师,一般不担任什么学院要职,平时的时间比较充足,大多数精力都花在了“培养”学生上。平时,一没看见你没来实验室,就得给你打电话,迟到、早退都会被骂!星期天、寒暑假想多休息,还是别想多了!这类导师,也往往事事亲为,所有的事情都要过问,细枝末节都不放过,一切都得按照他的吩咐来做,不遵照,有你好受的!当然,这种类型的导师一般是一些小老师,他们一般不具备带研究生的资格,只是你的名字挂在大牛导师名下,被分配给他带,这种模式在许多高校都普遍存在,准研究生选导师一定要注意。这种导师培养出来的学生,思想相对比较欠缺,独立能力较弱,相信每一位考研的学弟学妹都不想成为这样的学生。3、“理想型”。这类导师介于以上两者之间,也是大多数导师类型。基本上隔一段时间找学生交流一次,给予一定的指导,要求周一到周六大部分时间呆在实验室学习。其他时间,自己摸索,充实自己,锻炼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有问题自己无法搞定,也可以寻求导师的帮助。此外,这类导师不仅在学习上帮助你,生活上也可以帮助你,一些研究生甚至与自己的导师形成了亦师亦友的关系,真是难能可贵。大多数研究生也最满意这种导师类型。也是许多考研学子希望能选择的导师。当然,笔者认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性格特点,适合自己的导师类型也不一样,希望每一位考研学生都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理想型导师,千万不要再出现,研究生因为导师的问题而跳楼的悲剧了。对于研究生导师问题,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
考上研究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但是并不是考上了就没有事情了,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选择导师,选择一个什么样的导师决定了你在学校里过什么样的生活。很多考研的同学成功读研之后,在选择研究生导师方面自然倾向于选择比较厉害的导师,这自然是无可厚非。但是,盲目的选择导师的话,研究生阶段不见的就过得很有质量。有一些不负责任的研究生导师能力不足,也不会带学生,研究生期间学不到什么,基本上研究生算白读了。那么,有能力的导师呢?情况会更好一些么?不少人很疑惑,导师怎么选择会比较好,今天小编来带着大家了解一下。在选择导师之前要问清楚自己一个问题,那就是在读研期间你是只想混学历还是搞科研。如果只是为了获取一个研究生的学历,镀一层金,那就选一个“人好,少做科研”的导师,选择这样的导师后期可以省不少的事情,他不会要求你每天在科研室,做这个项目或者那个项目的,没有自己的一点时间。这样就可以把科研的时间省出来自己做点兼职,学学习,针对自己毕业之后想从事的职业做准备,相对来说比较轻松了。如果自己有想在读研期间做科研的打算,或者还想读博士,那么就选择一个做科研的老师。做科研的导师往往都是很厉害的,自己也能吃香,跟着这样的导师自己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运气好的话还可以获得很多项目的奖项,为自己后期升博士做储备。最后选择导师当然要选一个人品好的,记住一定要认真仔细选择导师,在选择之前也可以加一些学姐学长,听取建议,毕竟自己初来乍到,有很多自己不了解的。选择好了导师自己可以轻松或者有价值的过完这三年,选择不好那么就有可能发生悲剧的事件。希望大家都可以找到自己称心的导师,好好过完自己研究生的三年生活。你们对于考研选择什么样的导师有什么看法吗?欢迎评论区留言。
这段时间,复试和调剂过后,上岸的、落水的、迷茫的、咬牙叫嚣二战的等等各种各样的青年才俊们正上演自己2021考研的最后一出大戏。今天不说复试了,换个话题,说上岸后的第一件事,选导师。如果现在用不到本文内容没关系,建议收藏了以后看。先说几个事实,首先是我国研究生在校人数将突破300万人,今年的研究生招生人数大概是20多年前的全国高校大规模扩展前的本科招生人数,所以真的,别再拿读个研究生太当回事,怎么说呢?也就那么回事吧。第二,2020年全国共有研究生导师46万人,40多万人是什么概念?大概就是武汉的青山区的常驻人口数吧, 中国人有句俗话叫“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这40多万人里面首先一定是高学历的,并经过层层考核认证的才获得的指导研究生资格,但刘德华都说了“开好车的就是一定是好人吗?”,同样,研究生导师就一定是好人么?这几年新闻都常有各种事件:研究生跳楼的、逼迫学生造假的、PUA学生的、下三滥性侵的等等不一而足,当然能上新闻的都是比较恶劣的;第三,如果你按前两条的人数做除法就会发现,平均每个研究生导师要指导7名左右的学生,注意这是平均,而其实导师指导学生的人数是极不平均的,马太效应都知道吧,真相就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有的导师指导20多个以上学生,有的好几年也没有一个学生投门下。说个真事,有个研究生毕业了,导师居然不知道这个是自己的学生,不是这位导师老年痴呆发作了,他就是真没记住这个眼前的小伙子就是自己的学生。现在中国,当个研究生导师没那么神圣,研究生也就更普通,大家都是很普通的普通人,样本足够大了,所以真出个别恶劣事件也别意外,关键是你怎么能避免意外。这就涉及到了研究生阶段的师生关系问题。研究生教育阶段的师生关系远远深刻和复杂于本科教育阶段,研究生阶段的师生关系包括了制度意义上的负责与被负责的关系、传统意义上的师傅与徒弟的关系、伦理意义上的长辈与晚辈的关系、组织意义上的团队合作关系等。一个好的导师可以为学生打开一扇大门,铺就迈入辉煌人生的成就之路,而一个糟糕的导师就如华山派岳掌门,在读阶段全程不管不指导都是小事,关键时候让你背锅、甚至扣着你当长工才叫一个惨。现在多数高校的研究生和导师是双向选择的,一般都会有一个开放期让师生之间相互了解建立初步信任关系,学校的管理部门最后再通过某种方式来正式的确定下来这种关系。按教育部发布研究生导师“八条准则”:“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一旦这个关系在校方确定完毕,导师就正式开始对学生培养负责了。回到主题吧,选导师的时候怎么选呢?首先一条:这个事情还是要综合考量,找导师就如找对象,不只是看导师,也要看学生本人的要求。分这么几种情况:(1)就是混文凭来了,能平安毕业就行的。这样的最简单,对老师要求不高,最后能在毕业前把东西都给凑全了,顺利毕业就行。导师能力水平差不多就行,关键是导师一定对你也没什么高的要求,千万别找那种还挺上进的导师,一天到晚看着你打卡、写代码、做实验什么的。这样的导师项目不多,一般已经混硕导好些年了,但是始终没什么大长进,他也知道自己的斤两,自己也属于比较佛系的,对什么事也都看淡了,典型的“差不多”先生。(2)就是来学东西来了,真心希望学点什么,更希望在科研道路上更向上走一走。这样的的学生选导师一定要先下手,先奔着“大牛”使使劲,试一试看。当然大牛手里项目多,名额更是紧俏,他们招学生要求也高,来的学生恨不得当两个用,996都小意思,主要是心理压力贼大。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吃科研这口饭,挺不下去,整不出来东西也挺闹心的。如果“大牛”没有名额了,看看其他的老师,可以多关注一下还处于“上升期”的导师,这样的老师虽然没有大牛那么多资源,但是自己也比较上进,自己也想干点什么,所以也能带着你向上走,毕竟“大牛”也是从“牛犊子”开始成长起来的,有些刚评上导师的,但是出身自某“大牛”门下的也可以选,只要有这层关系,你导师的导师的资源也能成为你的资源,看造化吧。(3)最后不管你的读研的诉求是什么,要警惕这样一些导师:①人品不行的:扣扣搜搜吝啬成性的,色眯眯见到美女就各种挑逗的,表面知心大姐其实内心PUA的,满嘴跑火车言而无信毫无信用可言的。②能力不行还自己硬撑的,成天给你画大饼吹牛B,实际他跑不来项目也拉不来资源,还tm成天指使写这个本子哪个本子的,全程从头到尾给你找茬的。③彻底放羊自个修仙的。这样老师是啥也不管学生的,根本就不指导你,你交的东西他也不看,跟个神仙似的,你都不知道他成天在忙什么。④个性太强,树敌太多的。这样的老师自己的东西可能还行,但是在团体内部没有什么朋友,都是“敌人”,你在他门下会成为你导师的“敌人”的优先“照顾”对象,会有各种“好事”等着考验你。那么,怎样利用现有资源更多地收集和了解导师的情况呢?请继续关注本号,后续更新!欢迎您点赞,关注本号,更多考研、高校、教育、科研话题持续更新。关于本文您有任何看法、疑问欢迎留言讨论。
读研要选好导师,研究生导师对你的影响可以说至关重要,直接影响你的研究生生涯。一定要慎重。一、研究生导师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三类:第一类是论文型的导师,课题以理论研究为主,发表论文很多且刊物的档次比较高。如果你喜欢纯理论研究工作,毕业后想进高校或者科研机构,这类导师是你的首选,最好硕博连读拿到博士(现在没有博士学位别想进高校),如果外语够好可以在读研期间或毕业后出国发展。第二类导师的课题以应用或者应用基础研究为主,一般发的文章不多,论文的刊物档次也不太高。如果你毕业后希望到企业、公司工作或者在有关领域从事研发工作(注意:研发和研究是不同的含义,研发是要拿出产品/技术来而研究是以探索某些问题、原理、方法为目的,以论文为主要成果),这类导师是首选。第三类导师是以教学为主、科研为辅。项目不多,科研水平有限。适合只要能读研无所谓方向和导师的学生去选。二、选定导师类型后,可按下面标准挑选理想的导师(1)人品好,肯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的老师应是首选。拿学生当苦力并不愿花心思或没有精力去指导学生的导师最好不要选,原因不言而喻。(2)导师的研究方向你感兴趣,因为导师人再好、实验室条件再理想,你对他的课题没有兴趣的话,这些对你都毫无意义。(3)导师所在实验室有良好的科研条件(有课题、充裕的经费和必要的硬件),你进去后不愁没有科研课题完成毕业论文也不愁没有经费和科研条件来开展研究。(4)导师有充足的时间指导学生,一般来说没有过多行政职务和众多兼职的中年导师是最佳选择,年龄大的老师精力不够、对新事物的接受过程也慢而年轻导师的经验不够、资金也不充足。(5)导师所带的学生都能顺利毕业、毕业去向比较好。(6)导师每年在读研究生的数目不要超过6个,在一个茶壶(导师)配几十个茶杯(学生)的研究生培养方式下,你一年也见不上几次导师的面,从何获取指导呢,除非你自学成才。这样的研究生生涯中,你的知识、才能的长进将很有限,因为能力是靠做事锻炼出来的,可在你做事的过程中没有高人指点、引路,与你讨论问题,你走的弯路将很多、很长,学业可能也很艰难。如果是混文凭,花上宝贵年华的几年时间没有得到实际的长进,文凭拿到手走向社会仍旧没有竞争力:在研究生扩招的大背景下,研究生文凭也在大幅贬值。那么最终还是要看真本事,这本事本该在读研期间培养的,因为导师没选好,你没什么长进,走入社会可能还不如直接工作的同学,境遇与失落感可想而知。三、如何判断导师是否符合以上标准?(1)先通过电话、再通过电子邮件的沟通过程去判断、了解老师的人品、 性格。一个为人正直、肯体谅学生的老师一般心胸都比较开阔,会认真回答你的问题和邮件。你在联系的过程中除介绍自己外,可以主动询问老师的在研科研方向、计划开展的方向、实验室条件、在读研究生数目及对学生的要求等等。一般情况下,能够平等对待考生的老师在接到学生联系邮件后会主动告诉上述事项(除非他对你不感兴趣或者已经有了中意的学生)。(2)通过老师的周围人--在读研究生了解导师对学生的要求、导师的为人、性格和实验室条件等,不过要注意方式方法和语气,如果你给未来的师兄师姐留下不好的印象,那就麻烦了。如果从老师现在的学生口中你都能感觉到他们的不满和冷漠,那么这个导师你就敬而远之。反之,你可以考虑到这个导师这里读研。(3)在初步联系后利用面试前的时间到导师实验室见见导师,可以亲身感受未来学习、工作的环境和氛围,凭亲身感觉判断你是否适合、是否想到这个实验室深造。导师的能力、水平对于一个初出茅庐的考生来说比较难以判断,但从导师实验室的条件、科研经费状况、导师的一些头衔和论文及在读研究生那里可以进行初步了解和判断。四、若导师对你漫不经心,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1)老师很忙,没空理你、了解你。(2)他已经有了中意的学生,不屑理你。(3)这个老师不太重视招生环节与学生的必要沟通,到面试后随便定个学生就行。 无论出于上述原因的哪一条,你都不必把他做为重点联系对象了。当然,只是想混个研究生文凭,能读研就行的学生可以不关心这些。如果你本人就很困难,在发愁有没有导师肯带你的话,以上因素和准则均不是你有资格可以考虑的。
考研认识导师,换句话说就是提前沟通导师。当然,部分同学可能在本校老师、家人亲戚推荐后认识某个导师的“特例”,这一类“认识导师”的优势有没有,得看导师是否走在违规违纪的边缘(往年也有爆出复试黑幕)。针对普通考生,我觉得“提前沟通导师”对考研有帮助,也许谈不上优势。以2019年290万考研的数据、增长率推算,2020年考研人数超过300万基本是“板上钉钉”,妥妥的。面对名校推免数录取人数的持续增长,想要考上985/211大学的难度已是2015年之前考生一倍有余。因此,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我向说的是任何一点“有帮助”的事情都值得尝试。个人觉得有必要提前沟通导师的几个因素:1.确定优质导师的招生指标。三年读研和考研是2个不同概念,跟着不同的导师命运截然不同。每个导师的招生计划都有限制,如教授3人/年、副教授2人/年、讲师1人/年(前提是都已遴选为硕士生导师)。相信不少学生在导师选择时困惑,选择年轻教师还是大牛导师?可是,大牛导师是想选就能跟的吗?另外,每年因导师问题引发的硕士生悲剧(退学、轻生等)真的不少,这个过程中导师和学生彼此都不满意。相比考研录取之后沟通,自己提前邮件联系中意的导师,起码是经过自己了解后(如找学长学姐打听)的慎重选择。简单的说,并非是要导师给予考研复试等过程给予什么“特别对待”,仅仅是提前确定好自己想要跟的导师的招生指标。否则,就算是考研成功啦,自己的导师是学院分配的,性格和研究方向都不是你要的,读研能有动力吗?2.提升信心,便于了解报考院校细节。学生自己真的非常高兴,在2019年我们学院另外专业的2个女生报考该校后,初试分数不低进入复试阶段后被刷,被迫调剂到非全日制。这也是她在沟通中,比较担忧的事情,同样担心自己也是过了初试,复试阶段被淘汰。在她心中或者许多人心中,都有担心是不是其他人有认识导师才没有被刷?考研有类似想法的人不少,就算我告诉他们答案并非如此,能有几个人信呢?既然如此,何不自己也做到“认识导师”,让自己成为自己眼中的“关系户”。3.缓解紧张,维持平和心态。在沟通导师后得到肯定回复,我建议主动沟通导师要个师兄、师姐的联系方式,日常沟通一些专业课复习的问题。在通过初试后,还可以咨询一些考研复试的细节,如导师喜欢提的问题、往年的复试考题等。是不是这个道理呢?甚至说,在备考过程中面对一些专业课的考题难点,同样可以咨询之前沟通的导师。很大概率,自己沟通的导师进入复试考官名单。面对台下坐着的自己熟悉的导师,甚至会给提个熟悉的问题,是不是就没有那么紧张了呢?作为一个导师,不代表其他人,仅仅是我熟悉的一些同事和朋友。我们并不反感有学生提前邮件沟通,都会做到友好回复。感兴趣的话,也会给予正面鼓励。和学生的想法一样,选择一个自己了解的学生肯定更好啊!难道接触15分钟(考研复试面试阶段)就能了解一个学生?也许,不少人没有关注到周边同学的行程。2019年暑假不少考研的朋友(尤其是往届生)已提前到之前沟通导师的课题组做1-2个月的实验(类似于实习),之后继续备考复习。将心比心,非要说“认识导师”一点帮助都没有,自己都不信啊。上文聊的不少,注意我的出发点并非是要鼓励考研的学生“钻营”。而是想说在认真备考的同时,沟通自己中意的导师是有帮助的,不是体现在能让你一定考上,而是考上之后的研究生阶段收获更大、更舒心。凡事预则立啊!举个小例子:刚进入大三(等不到大四),就有不少学校的导师邀请专业成绩排名的学生组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同时提前预约他们保研后进入自己的团队读研。不管在哪里、在什么时间,优秀的导师和学生都是抢手的,提前沟通真的不难(邮件沟通)。当然,不想报考某个导师的研究生,就别发邮件“刺激”导师啊。之前,我就有收到邮件,问我对专业的另外一个导师看法(人好不好?)。这个问题,我没法回复你啊!
2021研究生入学考试已经结束有一段时间了,在考研结束之后,有很多同学因为考试成绩不佳等原因等待成绩的心情比较着急,为此有很多同学咨询我,关于是否应该提前联系导师。这些考生害怕自己的考试成绩不好,导致进入考试,复试之后在复试中表现不佳。那么在考研结束之后,考生是否应该提前联系导师呢?作为老师,我认为以下三种情况学生应该提前联系导师。第1种情况,部分跨专业考生。在每年的考研当中,都会有考生会选择跨专业考研,但是由于专业课基础比较薄弱,导致这些考生在考研当中专业课科目不占优势,因此经常出现考研总成绩不理想。对于这部分考生而言,为了打消研究生导师对自己的顾虑,可以在考研结束之后提前和导师进行沟通和联系,从而可以提前了解导师对自己的态度如何。第2种情况,报考重点大学的学生。这些学生包括报考985大学或者报考行业211大学的考生。报考重点大学的考研学生人数比较多,竞争非常的激烈,而且考研调剂复试也很困难,作为考生如果报考了这些学校,但是因为与于今年自己的考研成绩不是很理想,那么可以提前和研究生导师进行沟通。如果确实竞争非常激烈,那么考生就要提前做好调剂的准备。第3种情况,报考热门专业的考生。即使考上没有报考212大学或者985大学,那么在考研中如果报考了一些热门专业,考研竞争也依然非常激烈。在考研结束之后,考生也依然需要和导师进行提前的沟通和交流,给导师留下不错的印象,从而在复试当中给考生一些优势。但是这三种情况也并不是绝对的,因为在一些大学中往往是在学生进入复试以后,再根据考生的复试情况来选择导师。因此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的考研报考情况来选择,是否需要和导师进行提前的沟通。考研结束之后,需要提前和导师沟通吗?老师:这三种情况需要。作为考生大家对此还有哪些不同的看法?
读研要选好导师,研究生导师对你的影响可以说至关重要,直接影响你的研究生生涯。一定要慎重。中公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下几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研究生导师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三类:第一类是论文型的导师,课题以理论研究为主,发表论文很多且刊物的档次比较高。如果你喜欢纯理论研究工作,毕业后想进高校或者科研机构,这类导师是你的首选,最好硕博连读拿到博士(现在没有博士学位别想进高校),如果外语够好可以在读研期间或毕业后出国发展。第二类导师的课题以应用或者应用基础研究为主,一般发的文章不多,论文的刊物档次也不太高。如果你毕业后希望到企业、公司工作或者在有关领域从事研发工作(注意:研发和研究是不同的含义,研发是要拿出产品/技术来而研究是以探索某些问题、原理、方法为目的,以论文为主要成果),这类导师是首选。第三类导师是以教学为主、科研为辅。项目不多,科研水平有限。适合只要能读研无所谓方向和导师的学生去选。二、选定导师类型后,可按下面标准挑选理想的导师(1)人品好,肯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的老师应是首选。拿学生当苦力并不愿花心思或没有精力去指导学生的导师最好不要选,原因不言而喻。(2)导师的研究方向你感兴趣,因为导师人再好、实验室条件再理想,你对他的课题没有兴趣的话,这些对你都毫无意义。(3)导师所在实验室有良好的科研条件(有课题、充裕的经费和必要的硬件),你进去后不愁没有科研课题完成毕业论文也不愁没有经费和科研条件来开展研究。(4)导师有充足的时间指导学生,一般来说没有过多行政职务和众多兼职的中年导师是最佳选择,年龄大的老师精力不够、对新事物的接受过程也慢而年轻导师的经验不够、资金也不充足。(5)导师所带的学生都能顺利毕业、毕业去向比较好。(6)导师每年在读研究生的数目不要超过6个,在一个茶壶(导师)配几十个茶杯(学生)的研究生培养方式下,你一年也见不上几次导师的面,从何获取指导呢,除非你自学成才。这样的研究生生涯中,你的知识、才能的长进将很有限,因为能力是靠做事锻炼出来的,可在你做事的过程中没有高人指点、引路,与你讨论问题,你走的弯路将很多、很长,学业可能也很艰难。如果是混文凭,花上宝贵年华的几年时间没有得到实际的长进,文凭拿到手走向社会仍旧没有竞争力:在研究生扩招的大背景下,研究生文凭也在大幅贬值。那么最终还是要看真本事,这本事本该在读研期间培养的,因为导师没选好,你没什么长进,走入社会可能还不如直接工作的同学,境遇与失落感可想而知。三、如何判断导师是否符合以上标准?(1)先通过电话、再通过电子邮件的沟通过程去判断、了解老师的人品、 性格。一个为人正直、肯体谅学生的老师一般心胸都比较开阔,会认真回答你的问题和邮件。你在联系的过程中除介绍自己外,可以主动询问老师的在研科研方向、计划开展的方向、实验室条件、在读研究生数目及对学生的要求等等。一般情况下,能够平等对待考生的老师在接到学生联系邮件后会主动告诉上述事项(除非他对你不感兴趣或者已经有了中意的学生)。(2)通过老师的周围人--在读研究生了解导师对学生的要求、导师的为人、性格和实验室条件等,不过要注意方式方法和语气,如果你给未来的师兄师姐留下不好的印象,那就麻烦了。如果从老师现在的学生口中你都能感觉到他们的不满和冷漠,那么这个导师你就敬而远之。反之,你可以考虑到这个导师这里读研。(3)在初步联系后利用面试前的时间到导师实验室见见导师,可以亲身感受未来学习、工作的环境和氛围,凭亲身感觉判断你是否适合、是否想到这个实验室深造。导师的能力、水平对于一个初出茅庐的考生来说比较难以判断,但从导师实验室的条件、科研经费状况、导师的一些头衔和论文及在读研究生那里可以进行初步了解和判断。四、若导师对你漫不经心,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1)老师很忙,没空理你、了解你。(2)他已经有了中意的学生,不屑理你。(3)这个老师不太重视招生环节与学生的必要沟通,到面试后随便定个学生就行。 无论出于上述原因的哪一条,你都不必把他做为重点联系对象了。当然,只是想混个研究生文凭,能读研就行的学生可以不关心这些。如果你本人就很困难,在发愁有没有导师肯带你的话,以上因素和准则均不是你有资格可以考虑的。
经历过考研面试的人都很清楚,考研导师总是很喜欢问一些同学的家庭情况,比如家里有几口人,经济收入怎么样。当老师在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多同学的心中都比较忐忑,因为害怕导师因为自己的家庭而对自己有歧视。其实很多同学都误会了,老师问这个问题并不是对学生有歧视,也不是有什么暗示,而是另有别的隐情。首先如果你的家庭情况还可以,那么就不会在读研究生的过程中总是想着赚钱,让父母早一点过上好日子,就可以把重点放在学术研究上。导师在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是有私心的,因为作为一个老师,很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走上博士这条路,做到一个持续的输出,但是如果家庭条件一般,研究生毕业就会直接走向工作岗位,因为研究生三年就已经花费了很多钱,再读博士这会让很多家庭望而止步。有很多同学会说,导师在面试的的时候直接问自己考不考博士不就可以了吗,为什么还要再问家庭情况。这样去问主要是因为很多人在刚开始读研的时候,对博士以及自己的未来都很迷茫,或者暂时并没有要读博士的想法,但是在读研的过程中可能就会想读博士了。读博士与很多因素有关,经济条件就占很大一部分,所以导师问这个问题还是可以理解的。其次考研导师问这个问题也是在变相地帮助你。很多同学可能看到这句话有很多不理解,为什么问这个问题会帮助到自己呢?这是因为在读研的过程中,导师会带着我们做很多科研活动,其中有些科研项目是比较赚钱的,收入会很多,那么老师就会将这种课题,也就是能赚钱的课题交给家庭情况不是很好的学生来做,既达到了培养能力的夙愿,又弥补了家境一般带来的心灵缺憾。导师是自己学习道路上的帮手,只会给自己提供更大的帮助,而不是阻碍我们进步,所以导师再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千万不要误会,不要误会老师们的好意,毕竟导师不会害我们。另外考研的同学要把握好与导师交流的机会,留下一个好印象,这对以后两三年考研生涯有很大的帮助。你们认为考研面试的时候导师应不应该问这个问题呢?欢迎留言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