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几天跟朋友聊天,说起了她的原生妹妹,她的妹妹我见过,跟她长得很像,学习很好,虽然大学只上了三本,但是年年拿奖学金,只是妹妹心里不服气,觉得自己学习好却只上了三本,就一直想通过考研证明自己。但朋友说这已经是她考研的第三年了,也一直没什么目标,本科学的国际贸易,考研却要考司法,第二年又换成了会计,一年换个专业,每年都过不了,考研的目的也只是不甘心,不想工作,逃避现实。妹妹刚毕业的时候,找过几次工作,结果都已被辞退而告终现在还在家里准备考研,什么家务活都不做,房间乱得像狗窝,就霸占他弟弟的房间,让弟弟去沙发上睡。弟弟考上了上海的一所大学,就说弟弟是因为命好,才能考上。还说朋友是因为命好,找的工作也好。本来好好的性子,现在变得对周围什么事都看不顺眼,抱怨父母没钱,对自己不好。抱怨别人过得那么好,自己怎么就遇到这么多不好的事,事事不顺心。但是我知道,哪有那么多命好的,谁不是拼命努力的活着!2朋友自己是被抱养的,小时候过得比较苦,养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养父找了小三,不待见他们,他和三个哥哥就跟养母生活,那时候,他们那比较封建,养女都是要来干活的,将来家人好收彩礼钱,家里亲戚劝她妈妈(养母)说女孩子上学没什么用,出去打工还能挣钱,但她不同意,愣是凭着自己的一股倔劲,供自己上完了大学。朋友现在在一家公司做销售,前期累死累活加班工作,现在终于积累了一些经验,工资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她过得不容易是真的,但她拼命努力生活也是真的。她从来没有抱怨过原生家庭狠心,也没有嫌弃再生家庭的贫穷,相反,她很感激他的养母和哥哥们。而她的妹妹,因为从小家里的教育方式就是,只要学习,就可以什么都不用做。而妹妹又是个心高气傲的人,大学考的不好,找的工作不如意,考研多次没考上一连串打击让她只想逃避现实。还让她对社会,对家人充满了抱怨!一个人怎么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决定了她怎么应对自己的人生。拥有逆商的人,才能在逆境中把握人生!3逆商(AQ来自英文AdversityQuotient)全称逆境商数,一般被译为挫折商或逆境商。它是指人们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即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俞敏洪曾在一次演讲中说道:“大学毕业以后进了社会,学习能力尽管依然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重要的是抗打击能力!这就是逆商,是一个你能够面对失败毫不在意,并且面对某种有风险的或者需要突破的事情,你也敢于去尝试的一种心态。”当你有逆商的时候,你会发现人生当中出现的很多困境、痛苦、失败,甚至是在为你未来一个更大的目标在做准备。你有没有逆商,能不能承受住打击,打击以后还能不能保持对生活的热情非常重要。
郑州24岁的赵同学正在备战第4次考研,第一次考研是大四临毕业那一年,那次没有想好,对未来还比较迷茫,别人都在考研自己跟着也参加考研,结果没考上。参加工作后,工作不顺心,主动决定再考研,结果又连续两年考研失利。连续3次考研失利,让自己变得挺自闭。赵同学讲,现在只想考上研究生,不想和任何人交流,然后每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这个过程,肯定有不少陌生人还有熟人对自己有这样那样不好的想法,赵同学称,别人想是别人想,跟自己没有关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节奏,怎么可能往回走,继续考研。实际上像赵同学这样的情况类似的很多,在大学只顾过舒适的大学生活了,没有对未来做好长远规划。不知不觉中大学4年过去了,看到同学们都在考研,自己随大流也参加了考研,但由于仓促备考,很多同学失败而归。第一次考研失利后,有的同学选择先不找工作专职考研,自己找一个地方单独去学习;还有一部分同学想着先去找工作,结果现实挺残酷,几乎好点的福利高点的单位都要求高学历,委曲求全地找个工作,结果发现同类人很少,很多同事都是研究生,而且工作还要从最底层做起,何时熬到头,于是决心再考研。说实话连续3次考研失败,别人有看法也不奇怪,最着急的可能还要说是父母,害怕再失利对儿女打击太大。但我仍然很佩服这名赵同学,有这么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毅力,既然有不达目标不罢休的信念,那就一如既往,努力前行,走自己的路,不管别人怎么说,相信一定会成功。但也提醒一下赵同学,学习也要劳逸结合,提高效率,和同学们一块学习,一块讨论,一块说笑,也许效率会更高,不要把自己封闭起来,沉闷的环境也不利于高效学习。对这位同学的执着网友怎么看?
文|冷丝栏目|考研选择每年这个时候,考研录取工作大多接近尾声,仅剩下调剂和补充调剂招生等少量工作了。很多考研学子喜欢探讨一个有点复杂的问题:一次考研成功率并不高,“二战”和“三战”考研又有多大的成功几率?还有一个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多次考研有多大的风险,会给考生和家长带来哪些负面效应?冷丝先陈述一个基本的事实:从1999年开始,我国内地高校连续扩招,在这短短的22年,毕业生数量呈跳跃式增长,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已经达到874万人,相较1999年涨了10倍多。而研究生的录取的每年总人数也呈现大幅上涨的趋势,尤其是985高校,这一类高校基本成为了培养研究生的高校,本科生录取人数较少。据教育部数据统计,2020年考研报考人数达到341万,较2019年290万,激增51万,增幅超过17%,再创历史新高。更不用说报考人数为377万的2021年,各方面的数据又上升了一大截。必须指出的是,社会各界对人才的需求增长则相对缓慢,面对严峻的就业局势,很多临近毕业的本科生选择考取研究生,避开就业难关,增加就业砝码。近年的考研和以往相比较最大的不同就是往届生所占的比例非常高,这种现象被称为"二战"和“三战”考研。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多次考研的人数比例已经在1/3以上。为何"二战"和“三战”考研的人数有这么大的比例,还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呢?冷丝个人认为,至少有两个原因:多次考研成功率大增;获得硕士学位确实有较好的回报。
考研两次了,是否要三次考研?给点建议,谢谢。第一年,20届考研:报的南开347分,每天都勤勤恳恳的复习,结果出招生简章(10月份)说取消全日制且不要应届生。无奈转投天大347,但是多了实统测三本书我都没看过,我本身逻辑思维不太好所以就没考上(我觉得这不是我的问题)。 第二年,21届考研: 报的天大347,因为疫情在家也不让返校,而且当时觉得一年失利罪不在我,所以很懈怠。八月中旬开始“正式复习”,然后没有一点学习的样子,每天十点左右才到自习室,英语单词啥的也不看。然后九月初天大多加了两本书-人格和行为统计且英二变成英一,我不知道抽什么风特别自信的认为新统计不会考多少,于是只看了机构发的资料。结果考了一道特简单的但是我没看过的简答。果不其然,最后专业课刚刚过线,但英语考的很差很差。 二战失败(来自某考生)对于我这种情况大家建议我继续三战吗?
这篇文章不是鸡汤,也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成功,只有真实而残酷的考研生活。文章稍微有点长,但每一句话都是真实的,希望能对各位有所帮助,毕竟从失败中往往能学到更多东西。今天听到了同学成功考上某财经类211博士的消息,虽然过程异常曲折经历了各种内部角力,但结果还算是不错的。回头想想自己考研的行为似乎有些可笑,即使是多年后的今天我都不太能说清楚当成考研的目的。梦开始的地方考研其实并不算什么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要说改变命运也达不到高考的程度,但在主流的宣传中它总是以一个正面的形象出现。似乎每一个参加考研的学生最终都能收获一个完美的结局,考研是风险和机遇并存的。其实考研倒是跟股市倒有几分相似,高额的回报是要求你对于市场有充分的认识并且要杀伐果断。不过和股市不同的是在考研中有所收获的是大多数人,彻底失败的人还是要少不少。下面我想讲述一个关于考研的不算成功的故事,一来是希望记录一下平凡的人生,一来是希望能让大家更客观地看待考研,这几年的考研热让很多人陷入了和我当年一样的迷茫。我考研的关键词是失败与成长第一次失败:不知道为什么考研的我怎么可能会成功第一次考研是大四的时候,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这个时候的我对于考研、科研、工作这些关于未来的词汇没有任何直观的认识,缺乏社会实践经验也没有任何正式的实习经历。此时的我对于为什么考研基本上没有任何认识。只是听到许多同学都在讨论考研,家里人也一直说考研之后工作会很好找。当时的我也没有想从事的工作或者想去的公司,似乎考研就跟高考一样成了我唯一可选的出路。其实这就是我犯的最大的错误,我只是因为迷茫和不知所措才选择了考研,只是把考研当作逃避现实的一种途径,这种心态注定了难以投入很大的精力。当然据我所知当时我们院有不少人心态和我是一样的,比如我的室友。只是他们在第一次失败之后就果断选择了放弃,避免了过高的沉没成本,考研并没有成为他们的一种心结。第一次考研选择的是西南地区某高校较为冷门的专业,大概是国家线上十几分就很稳的那种。以我当时对自己实力的估算,达到国家线上十几分并不算什么困难的事情,因此我当时整个人的状态是比较放松的。因为没有那种迫切地想要通过考研改变人生的想法,因此整体来说我的学习状态有些漫不经心。上午基本都是9点之后才会去自习室,晚上也基本在9点左右就回宿舍了,整天的有效学习时间相当限。即使是坐在自习室也很可能玩上一个小时的手机才开始学习,而周末出去玩更是家常便饭。总之投入时间的不足是肉眼可见的,再加上当时因为情感问题导致心情波动极大,整体的学习效率几乎低到极点。但由于目标院校的要求相对也较低,所以也不是没有成功的可能性。但我低估了一样东西那就是心态,特别是面对数学的心态。从小到大我只害怕数学这个科目的考试。因为数学考试中不会就是不会没有任何通融的可能性,而且一旦不会的题目过多那么心理压力会陡增。第一次考研最失败的科目就是数学,与我自己设定的目标线差了接近二十分。记得我的心态是在面对一个线代大题的时候崩掉的。那道题是我前几天还跟别人讲解过的题目,却突然想不起该怎么入手了。接着就是手心冒汗,脑子里面一片空白,伴随着监考老师的报时,我的心脏也跳得越来越快。直到考试结束前三十秒我都还紧张地在脑海中寻找着任何可用的知识点,看能不能在空白的答题纸上留下点什么。不过让我意外的是我还是上线了,虽然是压线,但确实是有参加复试的资格。但我心中还是很犹豫的,压线能上的概率似乎并不大,为此我专门询问了该专业的学姐。她告诉我按照前几年的情况这个专业一志愿都招不满,甚至需要从其他专业调剂过来,所以总体来看机会还是很大的。由此我也下定了决心专心准备一志愿的复试,放弃了调剂的机会。其实说来还是很可惜的,当时一个学校的副院长甚至亲自打电话要我过去(可能是因为本科时候有一点科研成绩)。不过我还是委婉地拒绝了他,当时的我觉得自己一志愿至少有百分之80的把握。寻找调剂异常困难不过当时我也还是去北京某高校参加了预调剂复试。这个学校虽然不如我的一志愿,但是身在帝都有额外加成如果能调剂上也算不错了。可惜这个学校也是一个坑,四个名额居然叫了二十多个人参加复试(一志愿有两个),其中甚至有复旦和大连理工等985的学生。当我看到复试名单的时候就知道没戏,但还是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参加了这场注定失败的考试。出乎意料的考得还不错,总成绩居然还排在第十(初试成绩占60%),不过僧多粥少肯定也是轮不到我的。这是我第一次去北京,住的是50一晚的地下室。整整一天我哪里都没有去一直呆在学校里面,而且北方的暖气我也不太适应,一个下午我就喝了三瓶矿泉水。所以注定了我是和这所学校没什么缘分,只能怪自己学艺不精。复试结束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八点了,还没吃晚饭的我在街上匆匆买了两个杂粮煎饼就赶去了西站。很遗憾好不容易去了一次北京却哪里都没去玩,这就是考研人的宿命吧。一志愿的复试我是下了血本的,报了一个数千块的复试辅导班,以求在复试中十拿九稳。考研机构也向我推销了另外一款项目“保过班”,但是价格有些昂贵,并且解释得十分模糊。当时我并不相信所谓的机构运作什么的,区区几万块就能搞定课题经费都数十万的教授博导?这显然有些不现实。不过去年一个网友和我聊天时候就说过,这种复试包过现在是很流行的,似乎真的能产生某些实质性的影响。反正我是不相信的,但考研复试中确实是存在很多操作空间的。这次复试总体来说我的表现还不错,但是结果非常糟糕,糟糕到我现在回忆起来都有些难受,有种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感觉。不过人要想有所成长还是需要直面伤口的。当时我总成绩排在15,按照往常的录取规则是会录取18个人左右,可今年学院突然就缩招了。我也询问过学姐具体的原因,学姐只是说老师认为这届生源不行就少招点。最后本专业就只录取了10个人,这对于我的打击是非常大的。当时我一言不发地在寝室呆了一天。这次的失败并不是我不努力,至少我在复试的时候已经尽力了,可惜命运就是这样的无情。后面学校还组织了一次校内调剂,我又比前一名少了0.01分而遗憾失败,或许这就是上天的安排吧。这次失败的原因很显然,没有明确的考研目的,也就没有努力的动力,这种迷茫的状态影响了我的整个复习备考过程。最后虽然在复试环节有了明确的目的,那就是有书读,然而还是因为实力不济没能力挽狂澜。要是当时的我能成功从倒数第一名逆袭相信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不过人生没有这么多一帆风顺的时候。保过班水很深第二次失败:不论目标有多么明确,只要在家学习就很难成功二战的决定是在收到失败消息时的就决定的,原因和之前差不多。作为一个没有任何实习经历又没有专业技能的毕业生,我到底能够从事什么工作?说真的我自己也是没有任何想法,在大四期间一次简历都没有投递过,也没有参加过任何招聘会。考研似乎又成了唯一的选择,我不知道读研之后到底会有什么提升,但我心里面想的是至少考上了研究生就会有三年的时间来思考自己到底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考研能给我更多选择的可能性,也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来了解社会去规划未来的人生。再加上同学和父母都劝我继续考研,因此我打定主意还是继续考研吧。反正距离下一次考研也只有半年而已,咬咬牙就过去了。非应届找工作更难当时的我虽然知道了为什么考研,但这种选择不过是迫于无奈,只是因为其他的道路我都不愿意去尝试罢了。而其他考研失败的同学很多都在春招里面找到了不错的工作,现在生活也过得不错。这时的我对于考研有些过于偏执了,我内心深处几乎把研究生和好工作甚至是光明的未来划上了等号。现在想来确实非常搞笑,就算是985的研究生能不能找到一个好工作都是不确定的事情。二战选择的是某中流985,其难度较第一次的学校要高一些,之所以在二战情况下还要选择更高的难度主要还是因为不甘心。多付出了一年的时间,总要获得更高的回报才行,这样的心态是很正常的,但却不是明智的。如果说一战的复习效率已经是极低了的话,那么二战的复习几乎就约等于零。而复习效率之所以这么低主要还是有三个原因:(1)感情纠纷的扩大化,使我心情时常处于一个低落的状态。这个就不多谈,有过这个经验的人都懂,所以考研时候保持单身是非常有价值的。至少能在较大程度上保持情绪的稳定,不会频添很多变数。但是感情问题也是因人而异,所以自己进行抉择吧。这种感觉大概就和这句诗很像“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2)当时正值电商发展的红利时期,在网上赚钱相对比较容易,如果你要具体问是什么我就不好说了。反正都不是些见不得光的东西,详细写出来有违禁的可能性。不过当时确实很赚钱,至少比我现在一年收入要高而且相对比较轻松。因此尽管面临二战的压力,我还是投入了不少时间在网上赚钱,美其名曰赚取生活费,但实际上这种行为对于精力的分散是非常严重的。如果你不能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中,就难以形成很强的学习意念,常常会因为其他事情分心。这也是为什么工作之后学习很难,像是考证这种集中度高的还好,要是考研这种全方位的知识学习是需要耗费相当多精力的。当时我的状态差不多就是,学习到一半闹钟就响了,“十点到了,又该抢购xx了”,双十一、双十二更是全天无休。这种轻松的赚钱方式不仅腐蚀了我的学习意志,也占用了我大量的学习时间。说真的,当时我要是花时间搞自媒体也好啊,搞不好现在都火了!偏门不可取(3)其实最重要的原因还是选择在家学习。学习这种东西特别是范围较广的知识性学习是很难在家完成的。记得当时我一个朋友还专门问我需不需要在本科学校附近租房二战,我还是觉得回家比较稳妥。结果这个朋友第二年就考上了人大,这就是在学校复习的优势。现在很流行一个概念是舒适区,我觉得考研就是需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把自己放置到一个陌生的充满挑战的地方,这样你才会有充足的动力去学习。而在家复习,特别是全天都呆在家(不用担心生活)复习效率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如果非要在家最理想的选择还是去附近的图书馆、自习室等学习,反正从学习的专注性这个角度共享自习室是很有价值的。我抱着这种边玩边学的态度一直搞到了十二月,甚至还立下了个flag,先把双十二过完再好好看看押题试卷。其实当时的我就已经隐隐觉得事情不太好,至少从态度上就不是一个在学习的状态。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不管复习的再怎么差我是不可能不去参加考试的。就算我不想去,我也必须做点东西给家长看。这次考试其实除了数学以外和去年成绩相差不大,要是数学和去年也一样,调剂一个本地的学校并不算难事。可坏就坏在数学上,这次居然连一半的分数都没考到。虽然这个结果在我面对卷子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但当自己真正看到数字的时候还是有些难受。难受归难受,这次心理素质倒是好上了不少,既没有偷偷哭泣也没有坐着发呆,当时的我只有一个想法“怎么用委婉的方式告诉家长我的失败,之后的人生又该如何走”。这次的失败基本上是意料之中。而意料之外的是,我完全不知道之后的人生该如何走,一个没有任何实习经验的非应届生又有什么公司会接纳我?第三次失败:妥协或许是成人世界中不得不面对的事情第三次考研与其说是选择,不如说是最后的一根稻草。我完全没有想过失败的后果,事不过三的道理我还是懂的。其实下决心考第三次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我用了很长的时间才平复自己的心情做出了这个决定。在二战失败之后,我曾经寻找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正是这段黑暗的找工作经历才让我下决心再次考研,我不想过多么辉煌的生活,我只希望干自己喜欢的事情(虽然现在来看也很可笑)。找工作的过程其实很顺利,因为叫我去面试的都是些体力劳动或者叫技术程度不高的工作。比如鼎津的所谓市场推广(实质上是搬运工)、某游戏公司的市场推广(实质上就是游戏托)以及我记忆最深刻的某咨询公司的暗访调查员。听上去调查员很高大上,可第一天上班我就辞职。整个工作就是简单地按照甲方要求监督他们员工的工作情况,并拍摄一些视频证据以证明他们的管理是非常有效果的。听上去很像暗访记者,但实际上我们永远只会重复几个简单问题,甚至很多时候需要明示被调查者配合我们的暗访。比如我会在新华书店的每一层询问一个员工,“考研数学的资料书那本好一点?”“最近比较火的小说是什么?”我有些失望,这和我想象中的工作差异还是有点大。我询问了带新人的前辈,他只是淡淡地说“这工作就是这样,赚不到什么钱但也比较轻松。反正混日子就行了,五险一金什么的也别想太多。”我试探性的问了一下,“那为什么不去考公务员或者银行呢?”(何不食肉糜?)他立马哈哈大笑,说出了我这生都忘不掉的话“我们这样的人考什么试,反正这辈子都考不上,浪费时间而已。”我也不再说什么,正是这句话让我彻底明白考研是我最后的救命稻草。这次复习效率还算不错,虽然偶尔还是在网上赚钱,但频率较前一年低了很多。复习虽然也是以在家居多,但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也会去附近的社区图书馆学习到闭馆。针对比较棘手的数学这次我改变了思路不求理解它们的数学原理(完全不看教材),只是强行记住每个大题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对于每种类型的题目都至少要能做出第一小问。事实证明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对于当时已经没有退路的我是非常有效的。这次考试虽然没有了感情问题的困扰,但我却常常陷入可怕的梦魇之中。我常常在深夜惊醒,因为我梦到了第二天就是考试了但我连肖八都没看完。这个梦魇甚至在考试前一天都一直在骚扰我(凌晨两点才睡着),这对于我的成绩还是有不小的影响。这次的目标院校还是一战的那所,想要做个有始有终,不过事与愿违。这次其他科目也算正常发挥,可是数学再次出了岔子。我猜测分数差距差异巨大的原因可能是我涂答题卡的时候是竖着涂的,但试卷上好像是横着的。不过猜测始终是猜测,对于既定的事实我也没办法去改变什么,唯一能做的就是积极调剂。这次的调剂压力较第一次大很多,可供选择的学校也更少(b区)。我疯狂地向各种渠道找到的老师邮箱狂轰滥炸,但回复还是不多。大部分都是非常官方的回复,不过还是有一所学校的老师向我伸出了橄榄枝,这让当时绝望的我感到了一丝光明。虽然最后因为种种原因我选择了另外一个学校开启我的研究生之旅,但对于这位老师我还是非常感谢,可惜有缘无份。三战是无奈之举,也是必须要取得结果的一次考试,哪怕不是最完美的结果,但至少给了我更多的可能性。妥协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我也并不后悔,至少在这三年里面我知道了自己适合干什么可以干什么,并能把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变成未来工作的一部分。这样来看或许第一次我就该妥协,但人总是需要经历失败才能成长的。感恩每一个愿意回复的老师拥抱人生更多的可能性,好好思考为什么考研这三年里断断续续也帮助过数十位考研或调剂的考生,和他们有较为深入的交流。之所以无偿的帮助只是希望其他人不要再走我的老路,希望作为前车之鉴能够为大家提供一点有价值的帮助。我发现大部分考生对于为什么考研还是很清楚的,无非是换个喜欢的专业,找个喜欢的工作,去个喜欢的城市之类的。这样的追求是很简单朴实的。但随着近些年考研热的加剧,一志愿成功的概率也有所下滑。很多考生没有仔细思考过考不上怎么办,调剂又该如何选择,如果二战再次面临失败或调剂又该如何取舍。诚然这些问题是很负面消极的,但这种事关人生走向的大事都应未谋胜先谋败。考研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在失败之后就陷入迷茫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鸡汤固然好喝,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从专科逆袭985的。最后我想说,考研在现在的社会中已经不再是唯一的选择,甚至很难说是最优的选择。互联网带给了这个社会更多的可能性,自媒体、创业、公务员、互联网(摆地摊?)太多的选择摆在了你面前,考研真的不是必须的。但如果你执意选择考研,那么请务必想清楚,你考研的目的是什么,考研的风险和收益是什么,失败之后该怎么选择。切记考研是你的目标而不是你的枷锁。当你一次又一次失败之后,考研可能会变成一个锁链(类似于沉没成本)。如果你放弃考研那这么多年的复习是不会带来任何收益的,只有考上了才会获得收益,这一点是显著区别于cpa等专业考试的。所以考研到底是机遇还是陷阱完全取决于个人选择。而且也并不一定是实力强就可以考上的,机遇与运气在很多时候也是占一定比例的。所以少年,如果你确定要选择考研就一定要努力啊,它不一定能改变你的命运,但一定能让你的未来有所不同。加油奥里给!
作为一个曾经三次考研(一次在校,两次在职)第三次终于成功的人,我觉得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很有说服力。是的,你没看错,前两次考研都失败了,认识我的朋友都知道这些事,我也就不避讳了。下面进入正题。背景第一次考研:本科双非二本机械专业,跨考北京985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全国排名第三)结果:失败(初试未通过)第二次考研:在职,在职准备考东北某985大学计算机专业结果:失败(初试通过,复试被刷)第三次考研:在职(最后一个月辞职,全职备考),北京某211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结果:成功(总成绩第五名)我的经验1.不要忽视政治不要忽视政治!不要忽视政治!!不要忽视政治!!!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很多第一次考研的朋友很容易把政治当成一个随便看看就能过关的科目,这种看法要辩证的看。首先,如果你考的是非34所自主划线学校的话,基本过国家线就够了。如果同时你报考的学校在辽宁,黑龙江,青海,广西等大水区(水区什么意思自行百度)。那你可以说是一个月突击一下,都可以考60分以上。但如果你考的是34所自主划线学校,或者是北京,上海,广东这种大旱区,那你千万不要轻视政治的复习。首先,自主划线的学校政治单科线是自己定的,一般根据当年报考情况来定。其次,考研旱区的政治判卷难度非常大,在水区考60分左右的政治成绩,在北京可能只能拿45-50分左右。2.理性评估自己的能力第一次考研的时候,几乎身边所有人都在劝我不要报的那么高,事实上确实如此。我本科是一个很普通的二本,报考的是北京排名前几的985大学,报考的专业还是全国第三。虽然我准备的很充分,初试时专业课成绩排名前十,但因为英语和政治稍微低了一点,没有过线。但可以这么说,以我当时的专业课成绩,基本北京其他的工业设计专业学校可以随便选。3.不要忽视复试第二次考研的时候,我初试成绩考的还不错,有点翘尾巴。同时身边有同学跟我说,复试很容易,基本不刷人(我现在想杀了这个同学),于是我就掉以轻心,没把复试放在眼里。结果啊结果,复试进行了重大改革,增加了上机测试,我因为没有好好准备,上机测试挂了。而上机成绩不合格的话,复试是直接刷掉的。这也导致我第二次考研失败。4.不要死磕一个学校大家可以看到,我三次考研,考的都不是一个学校。不是因为我玻璃心(好吧,其实还是有一点),是因为每次考研失败之后,我都会分析这次考研失败的原因。同时分析下就业市场上的行情,以及以我现在的精力情况,哪些学校性价比最高。只有回归绝对的理性,才能最后考上最合适的学校。life is struggle。我不认为人生是游戏,因为游戏可以重来,可以作弊,人生不可以。同样,考研不是靠热血就能考上的,更多的需要理性的分析与规划。如果你也想改变命运,或者跳槽转行,在职考研也许是一条不错的出路。人生像比赛,如果五局三胜,即使我连输两局,那之后应该做的事情就是:赢下最后三场。有关在职考研的一切问题,欢迎交流,沟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新垣结衣镇楼)
今天,是一位专科学员三站顺利考研上岸的学员带来的考研经历分享,对啊网的老师和这位学员聊天后,整理出来原文,供各位准备考研的同学参考。一直知道有人考研二战、三战,本来完全不能理解他们的执拗,直到我也成为那个三战考生,考上理想的院校也许并不难,只是需要我们少做错几件事。现在的我已经上岸,想把我遇到的坑,跟大家说说,希望大家引以为戒!一战的我:三天打鱼,两天上网我是专科出身,而且是那种初高中就经常倒数的人。真的不是很爱学习,也不太自律。当初决定考研也是个跟风的选择。看身边朋友都考,我就也报了名。事实证明,遇到一群有上进心的朋友真的很重要,自己也跟着进步不少。不过,本性的懒惰还是没能让我踏踏实实地学习。每天都跟着朋友去图书馆,但是学不了多久就想玩手机。就这样玩一会儿,听一会儿课。学习的效率特别不好。舍友约出去玩,也一次没落。一点也不知道克制。查成绩那天自己就知道没戏,因为自己准备得不好。但成绩出来没想到差那么多。最后,朋友们都考上,只有我没考上。那种巨大的落差,是最难过的地方。二战的我:压力+压抑=痛苦二战时,我选择脱产在家复习。有了一战的教训,我也自律了很多。但是二战最难的地方是心态。二战的时候,因为会想很多事,比如:同学都找到工作经济独立,自己却还在“啃老”;父母做一切牺牲给我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觉得自己都这样了,要还是考不上,那自己也太没用了。总之,二战的压力非常大。不断地自我肯定又自我否定。每天都很压抑、辛苦。这次的成绩提升还是蛮大的,超过了国家线。不过,我报的学校分数线大涨,我不幸地又没考上。其间也找了调剂,但是调剂名额太少了。我卑微地给一家家学校发邮件,结果一个回复都没有。三战的我:重新定位本来是没打算三战的,因为觉得不能再继续窝在家里,跟社会没有接触也不利于我以后的发展。而且对考研,也失去了信心。于是,我在北京找了一份工作。直到工作几个月后我发现,我还是得继续往前走,去追求更高的理想和生活。也可能是考研真的会上瘾,没有得到,它就会一直在心底骚动。这次我一边工作,一边备考。有了前两次的经验,我没给自己太大压力,换了个名气没那么好的学校。但是因为学校在北京,我觉得可以获得的资源会对我更有利。并且选择了对啊网在线课程,因为跟着听课,上课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小伙伴一起,让我觉得我不是一个人孤军奋战。并且,有问题可以微信随时问,不让我因为一个问题,钻牛角尖,大大提升了学习效率。相对于以前一个人学习,一道题半天想不明白,现在,有问题老师微信一句话就能点出问题所在,让我觉得学习没有那么吃力了。6月开始,我就按部就班地每天跟着对啊网老师的直播课程复习2、3个小时。加班的话,就少学会儿,一直挺到考试。最终黄天不负有心人,这次终于上岸了。看到成绩瞬间就哭出来了。哈哈,算是把这一路的辛酸、委屈、难过都释放了出来。我及时跟对啊网的各位老师分享了各个消息,老师们也为我感到开心,我也非常感谢各位老师的陪伴!感谢在我最艰难的日子给了我陪伴,指导!我把这三次考研的坑归结成六不要: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要给自己太多压力;不要好高骛远;不要表面努力;不要心存侥幸;不要明知自学不行,还舍不得报网课!我最后悔的6件事,也就是这些。如果我能早早规划好,用强大的自律,持之以恒地学习‘如果我能目标合理,在轻松的状态下合理备考;如果有人能点我一下,告诉我该怎么做……我可能就无需经历这一遭磨练,第一次就能考过。考研不难,只是我们太缺经验,不仅对考试缺乏了解,也对学习这一行为本身没有科学的认识,以为还是能凭借埋头苦学就能死磕出来的。在考研路上,会遇到很多问题,希望大家能吸取我的经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业有成,前程似锦!
考研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历练心性的过程。有的人幸运,只要吃一年的自律之苦,就可以成功上岸;而有的人倒霉,即使吃了两三年的焦虑之苦,却依然徘徊在研究生的大门之外,此中的隐情,究竟是什么呢?连续两年考了同一所院校同一个专业,连续两年进入复试,连续两年倒在录取线前,这样的故事真实地发生在了一位叫做小雪的同学身上。今年,她要第三次参加考研了,而在此之前,她最纠结的问题就是,要不要继续考,要不要换学校。连续两次的失败,已经让小雪几近绝望,如果第三次依然没考上,未来该怎么办,人生该怎么办,所以她问,要不要继续考?连续两次的希望到失望,是不是学校对她有意见,是不是学校真的不适合她,所以她问,要不要换学校?01坚持与放弃,可能就在一个数字要不要考研的这个问题,其实变得越来越不像个问题,因为面对大时代的变化,竞争力的加剧,考研成为了战胜时代最好的武器,考上了,可以屹立于天地之间,尚有一战之力;考不上,恐难沐足于上流之水,且无招架之力。时过境迁,这个问题也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了变化,变成了“考研多次失败,要不要继续考研?”。这里有一个适用于大多数人的答案,就是一个数字,“三”。也就是说,如果你考研三次,最终均以失败告终,那就不要继续考下去了,先去找一份工作稳定下来。02真相与假象,可能就在一次顿悟那么如果连续两次倒在了同一所学校的同一个专业,且都是在复试倒下的,又该如何去看待并做出后续的行动呢?在这里面,还是要分清你所处的状况究竟是什么样的,因为稍有不慎,你可能会被假象蒙蔽双眼,而让真相谜之错过。假如你两次的初试成绩都不是很高,那么你两次进复试,两次被淘汰的情况,就属于再正常不过的了,因为现在考研初试的分数越来越高,如果你没能在初试赢得优势,那么在复试表现平平被淘汰,没什么可说的了。而你需要做的,就是继续考,然后全力加强初试科目复习。假如两次或者有一次的初试成绩还不错,并且复试感觉还可以,但是最终还是被淘汰,那你可能要考虑是不是因为你的履历过于平淡,学校背景过于一般,造成导师故意压分的情况。面对这种情况,你就要询问在读的师兄师姐,是否真有这样的情况。如若有,赶紧换。03考研与人生,可能就在一种偶然以前的考研,只是人生的一种调味品,有了会让人生更加香甜;现在的考研,成了人生的一种主食,没有会让人生缺乏补给。而漫漫人生路,拼的就是谁能有更好的体力,能坚持到最后,笑到最后,多了一种主食的选择,你就多了一份走更远的信念。但是考研终究是一种选拔性考试,成与不成,终究是带有一种偶然。而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参与到考研的过程中时,降低偶然,促成必然,不留遗憾;在我们远离于读研的结果上时,变换人生的视野,相信努力和方法终可改变命运。我的一个最好的朋友,本科来自于一所211高校的经济学专业,考了三年的985高校,最终都铩羽而归。后来痛定思痛,放弃考研,参加工作。如今已经工作了五年多,成为了公司的区域负责人,在一线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再回首,考研是不是人生的一种偶然呢?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欢迎转发评论~想要了解更多考研干货请关注我!我是董师兄,考研领域专栏作家,考研专业咨询,私信1或2有惊喜。
不知不觉这已经是我毕业的第三年了,这中间经历了一年工作和三次考研,作为一个考过三次会计专硕的人,很想要把自己曾经有过的迷茫、走过的弯路分享给大家,毕竟在备考路上很多人是慌乱和无措的,不知道该听信哪一种说法,结果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无意义的纠结上。我的每一次失败经历应该都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反面教材。1、一战第一次考研是在大四,由于此前各种考试从来没有失败过,所以当时根本就没有把初试放在眼里,觉得这个东西很简单,所以一直到10月底才开始准备,至于作文,就是考前十几天看了看大概要怎么写,连模板都不屑于背就去考了,结果当然是一塌糊涂,接着又后知后觉的在出了分数线之后才开始找工作。当时一心想的是尽快翻篇儿,考研失败了就要赶紧找个工作,也没有去考虑我到底想干什么(工作后发现那并不是自己想要的在一年后辞职继续考研)。总结:一战的经历在备考本身几乎是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的,因为就没有怎么准备,但是从这里面我想说的是(特别是对于应届毕业生),首先,不要低估会计专硕初试。总有人说“数学就是高中数学难道你不会吗?逻辑看看书就懂了这有什么难的?作文你不会写吗背背模板就ok啊!"诸如此类的话还是别听了吧,从某种程度上我认为专硕比学硕更难,毕竟竞争真的很大啊,要想获得优势就必须要重视和专注;此外,应届生在备考过程中也不要完全放弃找工作。我当时就觉得备考就备考,不要想到两头都占最后只会一无所获。现在蛮后悔的,其实有好的机会是可以去试试的,并不会占用太多的时间,你想想,有时候在图书馆状态不好玩儿手机都能玩儿大半天,去填填网申、面试一下能怎么样?2、二战辞职考研,压力还是很大的,年中离职准备了差不多半年的时间,吸取上一次准备不充分的教训,这次数学的高分指南和历年真题刷了两遍,逻辑精点和真题刷了两遍,加上各种掐时间模拟做题。然而,我又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我在考前甚至没有掐时间写过一篇论证有效性分析和论说文,考试时写第一篇就写了快1个小时,导致论说文没有写完。以至于最后在数学错1道逻辑错2道的情况下,管综只考了154,作文的分,可想而知了。但是由于17年统一划线,意外地进了复试,结果复试没有逆袭成功。总结:①作文很重要。我有一个思路是错的,我最开始认为作文我是无能为力的,只有在客观题上尽可能多得分,然而事实证明,尽管客观题我已经做得很不错了,作文的打击仍然是致命的。所以作文永远永远是不可以战略放弃的,而且平时就应该计时练习,缺乏训练在考试时就能体会到有多可怕,这真的是非常惨痛的教训了。②大致估完分就开始准备复试,屏蔽一切小道消息。最开始我是很坚定地考完初试就开始准备复试了,结果某一天脑子坏掉刷微博看到了有消息说分数线可能是多少多少,比我的分高一点,然后又看了各种分析预估分数线,瞬间觉得自己没戏,无心复习,荒废了两周吧,最后分数线出了,我上线了。这个时候我又开始疯狂临时抱佛脚,最后复试没过,然而跟我初试同样分数的还是有不少人逆袭的。③调整心态。整个二战的备考中,压力真的很大,我几乎是把这个考试当成了我全部的希望,这种心态是很危险的。3、三战二战失败心里还是很不甘心的,于是在各种找工作、考公务员的间隙决定今年再考一次,也就是这一次我遇到了老王(比心!)。今年的考试整个人心态都很平和,考前没有觉得紧张,考后没有感到如释重负,一切都再普通平常不过,对完答案结果不算太坏就开始准备复试。总结:①作文的准备。其实没什么好说的,跟着老王就对了,老王说什么就听什么…哈哈。跟着老王之后让我开始重新认识论说文这个事,顺带着我的一些思维和观念也在受到影响。其实很多东西,先自己内化、接受,你真正认可了它,你就是这样想的,就不需要去背也不怕写文章的时候无话可说,慢慢地这种理性的思考成为了习惯,运用于其他许多事情的分析。同时积累也很重要,这需要时间。②以无事之心处有事、将考研常态化。这是老王经常谈到的吧,所以我说听老王的就对了,真正能体会到老王在说些什么的时候,会觉得没有一句废话,朝着那个方向去做就不会错到哪里去。以上,就是我要说的话,也是我对自己这一大个阶段的总结吧。最后,感谢老王。考前那一晚直播的时候,老王说了一些暖心的话,放了一首《朋友》,我竟然泪目了。在我跌跌撞撞荆棘丛生的考研路上能够遇见,实属幸运。我不想说什么相见恨晚,考研只是这个阶段的一件事情, 人生的道路还有很长,而老王给到我的绝不仅仅是对于考研,从这个层面来说,与老王的相遇还是很及时的。
曾经有人问我,考研失败是什么感觉?我说,跟你经历过的任何其他失败的感觉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原本我以为大家都会有这样的心态,直到我看到了这个新闻。一个参加了三次考研的学生,在一个早上,选择了自杀,没有任何征兆。据了解,他的梦想是考上清华大学。他来自一所二本学校,原本可以考上一本,但因为高考志愿填报的偏差,让他以一本的分数,读了二本的大学。第一次考研,他带着名校的梦想,决定冲击清华。然而踌躇满志背后,是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巨大鸿沟,因为没有预料到考清华的苦难程度,所以第一年理所当然的铩羽而归。不过他没有丧失信心,因为毕竟他的目标是大多数人都可望不可及的,再来一次,无可厚非。第二次考研,带着决心,和第一次失败的经验,他开始了出租屋的卧薪尝胆之旅。这一年付出的努力,是前所未有的,墙边那一摞厚厚的笔记,窗台上那散乱的试卷,都是最好的证明。然而,雄心壮志和卧薪尝胆换来的,却是一分的失之交臂。他这次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他想调剂,但是又不甘心调剂。一般的家庭条件,渐长的年龄,本应该参加工作,赚钱养家,开始计划结婚生子,然而这顺理成章的发展历程却被两年的考研失利彻底打乱了。他感觉自己对不起父母,他感觉自己是家里的耻辱,甚至他感觉自己是亲戚眼中的笑柄。在无限彷徨之际,父亲鼓励他,让他再试一年,他这才鼓起斗志,决心再战一年。第三次考研,一样的努力,一样的拼搏,但他开始变得忧郁了,他开始变得寡言了。生活中,除了学习,就是睡觉,没有了和别人的交流,也没有了看外面世界的举动。这一次,如果按照以往的情形,他考上了,但因为推免人数增加,他最终和上岸擦肩而过。留下了一封道歉信,他从楼上一跃而下,和这个世界说了再见。当我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后悔没早点把我身边考研失败人的故事讲给他,我后悔没早点把我身边考研三战上岸的故事讲给他。我没有机会讲给他,但我希望讲给未来的每一个人。失败带来苦痛,是必然的,再好的心态也会遭遇,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在于如何化解失败,如何解决苦痛。仅仅单纯地安慰自己没事儿,显然是不够的。心理学家曾经指出,在不能完全控制事物的时候,就会产生焦虑。因为你不知道未来会如何,因为你不知道转机在何处,所以你绝望,你忧郁,是因为你不知道未来的美好,而只知道无限放大眼前的苦难。当你认识到,考研只是一个选择,并且选择没有对错的时候,也许你的想法和你的感受就截然不同了。本科邻班的一个同学,来自985,目标是北京邮电大学,从暑假开始复习,没有浪费时间,没有玩物丧志,而且模考的成绩也都是当时我们那个考研自习室最好的。但人生就是这么有趣,他考研的时候考砸了,连初试都没有过,更别提调剂的机会了。他没有沉沦,之后就是坦然接受这一切,努力找工作。工作两年不到,年薪五十万,比读研的同学赚的都高。另一个高中同学,来自二本,想考一个一本的财经院校。第一年,失利;第二年,还是失利。第三年急了,直接瞄准了中央财经,结果上岸了。中间吃过的苦,流过的泪,只有她自己知道,但是坚持下来,其实也就那么回事。后来我跟她聊天,我说还蛮佩服你的毅力的,她说其实也没啥,后悔没早点工作了,这么多年都用在备考上了,什么正事都没干。没考上研的,最后结局还不错;考上研的,还有点后悔一直坚持。所以这就是人生,这就是人性,没有一个答案是能让你真正满意的,往往过好现在的生活,就是最好的选择。所以当你看到未来的模样,还哪有心思告别这个世界,你想的应该是如何探寻这个世界更多的未知和美好。永远记住,读研只是一个选择,是所有人生选择当中普普通通的一个。未来无限人有限,瞄准未来抓当前;万千选择万条路,精彩与否看脚步;求职就业有惊喜,也许胜过高学历;学海无涯来日长,风物长宜放眼量。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欢迎转发评论~想要了解更多考研干货请关注我,后台私信我:01,免费领取神秘力量!我是董师兄,考研领域专栏作家,考研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