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聊一聊考研初试都考哪些科目。 对于大多数考研学子来说,研究生入学考试将会考四门科目,分别是:数学、英语、政治和专业课。其中,考研数学又可以分为数学一、数学二和数学三。数学一和数学三包含的科目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论,而数学二只包含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对于理工科的同学来说,一般考数学一和数学二,对于经管类的同学来说,一般考数学三。理论上,数学一要难于数学二和数学三 ,但是具体情况还要以当年的考题难度而定。考研英语包括英语一和英语二。按照往年的惯例,英语一的难度要明显高于英语二,尤其体现在翻译和新题型上。通常情况下,报考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考生,考试科目为英语一;报考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考生,考试科目为英语二。最后一门统考科目是政治, 同时也是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科目。每年的政治考察内容都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变化,这主要体现在时事政治上。虽然政治这门科目考取高分很难,但却是付出回报比最高的一门科目,也是最容易学的一科。除了统考科目外,还要考一门专业课。专业课一般是由所报考的院校进行自主命题 。因此,所报考的学校和专业不同,相应的考试大纲和试题也会不同。这就要求考研学子在复习专业课前,必须确定好自己的目标院校。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院校的部分专业不考英语或者数学。所以,对于那些英语或者数学特别差的考生,可以考虑这些院校的相应专业。以上就是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初试科目了,希望对正在或将要考研的你有所帮助。考研加油,祝你金榜题名!元旦快乐!
这周末研究生考试就要开始了!老学长收集了一些同学们的反馈信息,给大家整理了一下。这篇文章,我们就来一起说一下,考研初试,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第一:手机有电有流量受到本次疫情的影响,很多地区都需要同学们进入考点的时候,出示大数据行程码或者是在相应的软件上进行体温申报。所以,你的手机必须是有电的状态,而且一定要有流量!有一些同学,可能需要从外地,赶到相应的考点去考试。同学们最好是准备一个充电宝,以备不时之需。第二:拆卷封考研的试卷和一些相关的东西,都是在一个密封的信封里,是每人一个信封。除了大家经常看到的,一定要在信封上写好个人信息,并且填好相关内容,核对签字等等。还要注意拆信封的时候,你要谨慎小心,不要把试卷弄坏。拆信封的时候,一定要整齐一些。因为你拆完,考试结束后,还需要把试卷放回去。有的考场,给考生们准备了胶水或者是胶棒。有的考场没有准备。为了安全起见,同学们最好还是自己带一个。可以带着胶条和小格尺,因为有些时候你带个小刀,可能会比较锋利,一不小心就划到了试卷或者碰到手。所以,我都是建议同学们带小格尺的。第三:注意时间同学们考试的时候,要掌握好时间。无论是答题进度还是答题时间安排,一定要在老师提醒考试时间的时候,赶紧去涂卡。不要等到最后手忙脚乱!这样反而会影响下一科的考试。第一科考完之后,一定要赶紧看一眼准考证,确定好下一科的考试时间。每年都有几个同学因为疏忽,导致错过了下一场考试。这种低级错误,都是不应该的!第四:物品拿好在一科考完试之后,一定要确定自己的准考证和身份证以及考试相关用品全都带走。最主要的就是把手机取回来!因为今年情况比较特殊,不知道下次入场的时候会不会重新查验健康码。最后这两天,同学们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注意饮食健康。如果同学们现在感觉心烦意乱,可以在网上看一看免费的押题课或者翻看一下之前的笔记。同学们一定要相信,自己的付出,一定会有收获。你们一定是最好的!
众所周知,我们知道考研的公共课总共有三门,分别是思想政治,英语,和数学。这三门是属于全国统一命题,属于统考。所以小伙伴们,不管你是考什么专业,对于公共课还是要提早买书,提早复习的。至于专业课一定要确定好学校之后根据学校的招生简章和考试大纲来买书,不要买错啦。对于初试,很多都是思想政治100分,外国语100分(这个外国语包括英语,一大部分是学术型的学生要考的这个稍微难一点。英语二是专业型硕士要考的这个是稍微容易点儿。还有其他的外语,比如像俄语和日语。)像专业课大部分都是有两门儿,每门儿150分,总共是500分。但有的初试考试科目的总分是400分,这要根据考试学校的情况来看。考研是个拉锯战,在准备考研之前,小伙伴们一定要确定自己的目标。为着自己的目标去努力,去奋斗,这样才能坚持下去。考研虽苦,苦尽甘来见日出。
考研是不少大学生进一步提升学历学位的主要渠道,近些年来,考研报考人数屡创新高。随着学历不断贬值的趋势,以及高等教育普及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可以预计今后的考研人数依然维持在高位水平。尤其是当经济社会发展不太景气的时候,大学生就业难,就不得不考研以提高就业能力,缓解就业压力。在考研之前,需要对考研的一些基本概念有所了解,不少人对于考研初试和复试混为一谈,把两个不同的概念等同于都是考研。其实,考研初试和复试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具体来看,考研初试和复试有以下几方面区别:一、考试时间不同考研初试是每年年底12月下旬左右,考研复试是考研初试之后第二年的4月份左右。一般来说,考研初试是每年的10月份开始报名,11月份现场确认考研资格,12月份正式考试。考研初试结束后的第二年3月份左右出成绩,然后各高校根据分数线和招生计划,开始进行复试工作。因此复试的时间大约是在每年的4月份左右,复试结束后,如果通过复试,就会进行政审,然后分批次发放录取通知书。二、考试内容不一样考研初试只有笔试,主要考政治、外语、数学、专业课等科目;复试有笔试和面试,笔试的内容根据院校不同,有专业加试或英语测试,面试主要是英语口语测试和专业课问答两部分。在考试内容上,初试的考试内容更多,范围更广,难度也更大;而复试的考试内容相对较少,但是多了一个面试。三、考试难度不一样考研初试通常来说难度更大,考研复试难度一般来说相对较小。考研初试是全国统一考试,政治、英语、数学等科目均为全国统一命题,专业课有的也是全国统一命题。因为考研也是选拔性考试之一,考试难度比较大,从进入复试的比例来看,考研初试的难度不亚于高考,而且比高考要更难。而考研复试因为是学校自主进行,绝大部分学校是下放给二级培养单位自主进行考研复试,因此考研复试的难度比考研初试要小很多。以上就是考研初试和考研复试的主要区别。在这里要特别提醒广大考研的同学,千万不能忽视考研复试,认为考研初试成绩高就可以稳操胜券顺利被录取,实际上很多考研初试成绩好的学生最后因为复试成绩不理想而没有被录取的人大有人在。所以,考研初试和考研复试是同等重要的考试,一定要提前做好复试准备,避免“到手的鸭子都飞走了”的尴尬和遗憾。
考研初试过后,不知道你是不是一下子失去了生活的重心,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好像好日子一下子来得太快了。终于不用早起去图书馆排队学习,不用趴在桌子上午休,不用看着肖秀荣就要打鸡血、不用背书背到嗓子冒烟……但是由于疫情,你依然不能约着三五好友去狂嗨,而每天在家里闷着似乎也不是长久之计,游戏总会玩完的,这时候该做些什么呢?就让小编来告诉你聪明的同学考研初试后都在做什么,带你解锁宅家的正确姿势!不少同学在考研初试之后,嘴上说着不想对答案,其实已经偷偷的存了好几个答案的版本了,就是想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拿出来自己看一看,上岸有没有希望,毕竟辛辛苦苦努力了大半年,谁不想知道自己究竟有几分胜算呢?看了答案之后,相信大家的心里也会有底了。觉得自己有信心上岸的同学,已经在心仪院校的网站看了又看,等待复试信息的公布,准备复试了。模棱两可的同学们已经在悄悄申请国外院校了,不得不说这部分同学真的很聪明,早早就给自己做了两手准备,国内国外两不误,为自己的研究生之路上了一份保险。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教育部早就回应称:因疫情受阻无法返校的留学生,通过在线修读部分课程,将不作为影响学位认证的因素!听到这样的消息,很多小伙伴就马上着手准备了,那你知道现在申请哪所院校最划算吗?今天就为大家带来一所韩国的院校。首尔科学综合大学院(简称:aSSIST/首科院大学)位于韩国首尔特别市,韩国一流的商学院,从2017年在国内招生至今,已有三届毕业生,100%认证学位。首科大现拥有韩国最大的MBA校友资源,支持中、韩、英三语种授课,经营学专业在韩排名前三,硕士学制一年,前置课程三个月,明年3-6月(第一学期)不出国!非常适合短期内想拿到学位的同学,名额有限,有意向读研的同学请尽快联系我们!
近日,爱传播发布了2020年新闻传播类百所高校的合集,整体扫过去,20/21级的同学可能都会有点蒙。我们这篇文章的目的主要是对帮助即将备考复试和初试的同学,将新闻传播学的命题趋势和考察的侧重点进行系统分解。前言:本篇文章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分析2020的真题:1、把握新传考研的“热点”,数据说话,告诉你今年的高校都喜欢考什么。这份数据是将2020年百所院校的真题放到数据分析软件里分析出来的结果,将最核心的考点一一罗列在你面前。2、 把握新传考研的趋势,告诉你过去三年考察的变化与不变。笔者将今年的数据和往年的数据进行综合对比。3、 系统把握学科的脉络和发展,将考察趋势和学科的发展结合起来,进行系统分析,旨在帮助入门的小伙伴从侧面认识这个学科的变动与发展。十大命题趋势分析01学科的融合背景下2门专业课考察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学科的融合既反映在学科外部,也反映在学科内部。如果说站在十字路口的传播学科与外部的其他学科交融与对话,已经由来已久。那么学科内部出现大规模融合,主要来源于最近十年新型媒介的冲击。反映到命题中,许多考生会发现,334和440的界限、理论和实务的考察界限愈发模糊,为数不多的区别主要体现了史论和操作题上。这其中的原因,也许正如李良荣老师所说,如今的新闻业是互联网的新闻业,学者们已经突破了“小新闻”的框架和大众传播学的领域,体现出广阔的学术视野和包容的学术胸怀。02院校之间的考察正变得越来越相像我们无法否认的是,像诸如北师大、南大学硕、苏州大学、暨南大学等院校的真题中,肉眼可见喻国明、胡翼青、陈龙、刘涛等“掌门人”的影子;像诸如清华、南师大、天师大、厦大等院校的真题中,仍然可以寻觅到一些既有的考察惯性,这与它们的研究特长有一定关联。但是,从百所高校真题的数据样本中,我们看到了两个现实问题:一个是规模更大的是在选题上逐渐趋同的院校团体,毕竟,国家社科基金指南的课题是有限且聚焦的,我们关注的学界和业界的核心问题是聚焦的;其次是那些关键院校的掌门,本身就在主流视野之下引领学科的潮流,因而他们关注和考察的话题,后来也成为了我们的考题。03考察极其关怀中国发展的现实问题与社会治理的问题首先是,媒介与社会的话题作为近年学界探讨的核心话题,大规模的考题是以“媒介是如何重构社会关系”、“媒介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等角度在设问,媒介与中国城市生活的高度互嵌,已然是当前的社会景观。其次是,大量考题直接和间接的关注中国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考点便是“舆情治理”,词频统计中“舆论”是仅次于“传播”和“媒介”的关键词。如果考生不能把握中国社会最根源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心理,解这样的题也不过是雾里看花。此外,还有政务媒体/主流媒体发展与国家治理、媒体发展与国际传播等,这也都是当前中国发展与媒体关联的重大现实问题。04主流媒体发展与考察的与时俱进,“两会”作为着眼点与突破口每年的两会作为主流媒体的“阅兵式”,在持续输出考点上,从未让我们失望过。2016年两会输出了VR沉浸报道、2017年输出短视频、2018年输出人工智能与竖视频,2019年两会输出的Vlog(8次)、人工智能(21次)、VR(8次)、5G(13次)累积贡献了50次考频。同时,无论自媒体发展多么迅猛,对于话语权的分化多么明显,最让命题人关心的,始终还是广大的主流媒体。仅“主流媒体”词频就出现了20次,超过“自媒体”的17次,这还不算超过60次的媒体融合发展的考察。05传播学领域对于大众传播及大众传播理论的反思未曾间断传播学这样一个在美国建立学科,无论是在本土的发展,还是在课本的书写中仍然难以摆脱“美国中心”的立场,但随着传统的大众传播理论在互联网情景下大规模的不适用,在学界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对传统课本理论的反思与抵抗声音。这种抵抗在今年的考察中呈现的特征是:其一,对阐释力更强的传播理论考察比例提升,诸如传统媒介环境学派理论与新兴的媒介化理论(媒介研究的考察已经对效果研究的考察形成压倒性优势)、欧洲源流的批判理论、重返芝加哥学派、北美的传播政治经济学派、传播传递观之外的其它传播观念、符号学与修辞学等,以往相对冷门的考点,都愈发高频的出现在考察中。其二,提升对于思想史与研究方法的考察比例(两者累积超过80次考察),通过对传播思想史与研究方法的综合性反思,重新确立对传播学科的系统认识。其三,传统大众传播理论的考察比例的下滑,在我们统计最高频的十五大传播学基础考点当中,传统的大众传播理论仅占7席位。当然,议程设置认为佩戴着学科的“理论王冠”,以28次位列单一理论考察频次第一。06媒介技术考察成为大部分问题的出发点即便我们在进行整体的梳理和反思,媒介技术也几乎成为以上这些趋势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们总结的宏观结构五大要素的考察频次里面,技术直接相关的考频达到了135次,仅次于政治的159,远超过社会(81次)、经济(65次)、文化(43次)。07容易被低估和忽视的传播流派与传播思想史的问题在传播学的十五个基础考点的统计中,排名第一的是传播学流派,累积出现56次,这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当然,将学派的综合统计同单个理论相比有些不科学,但是即便将流派与所有效果理论的考察进行对比,也只是少了20多次。我们想要强调的一个问题是,这个比重还会向上浮动。此外,思想史作为认识传播研究的方法论,对摆脱旧有框架的束缚重新认识今天的传播现象,有着重大意义。而这一层意义,被当前的考生们极大的低估和忽视了,以致于考生一旦面对相对宏大的议题和抽象的传播观念,便立刻束手无策了。08传统业务的理论问题仍然是专硕的核心在我们的统计中发现,大部分MJC的命题高校在实务考察中比我们想象中要克制许多,传统的采、写、编、评的技法和意识仍然是考察的核心,对于考生业务基本功的要求丝毫“不敢懈怠”。例如,采访的词频达到了65次,排到了所有词条的第五位(前面是传播、媒介、舆论、网络),而且其中涉及的大多数传统技法和意识。09研究方法覆盖学硕考察并开始向专硕蔓延研究方法考察比重和范围在去年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提升。部分院校的学硕有考察传统,这并不奇怪,但是不少专硕也开始考察,考察的难度和细致程度也在提升。这也与新闻传播学近年的研究发展有关,以往广受诟病的研究规范问题,伴随着大量的海归学者、其他社科研究背景的学者涌入新传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也进一步辐射到了考卷当中。10热点非常重要,但是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汹涌16年前后,你会在院校的命题中,明显感觉到那种技术突进给这个学科的压迫感,很多院校的命题风格,毫无征兆的发生颠覆性的变化,一些在业界尚未形成广泛影响的应用也可能出现在考察中。近两年,又会明显感觉到,即便仍然会有考纲变动的情况,但很难出现意料之外的热点了,甚至对我们辅导团队而言,热点都讲的有些超前了。例如,我们现在其实还是考2010前后相继起势微博和微信、2015年前后形成影响力的今日头条、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的遗产、2017年开始广泛讨论的智媒,5G、区块链虽然来势汹汹,但由于应用尚未成熟,也还未大面积的成为考点。值得注意的是,传统考点仍然集中在拉不开差距的名解和简答区,热点则大范围的聚集在拉开分数差距的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答题区,它们或是直接考察,或是需要大量调配热点案例来支撑。这样一看,热点的拓展仍然是复习的重中之重。关键学科领域的命题特征分析01 新闻学——所剩无多传统新闻理论考点已经被传播学、马新观、媒体融合挤压的所剩无多注:这里所说的新闻理论并不包括分布广泛不均的新闻史和新闻实务。关键结论:1、2020年考频前三的是舆论学、马新观、新闻生产,2018-2019年则是新闻真实、舆论、伦理与法规。2、舆论的考察对其他传统新闻学理论的考点呈现压倒性优势,而舆论学本身的解题和破题其实并不依赖传统新闻理论,而十分依赖传播学理论和视角。其中,舆论监督、舆论引导分别考了25次,几乎赶上议程设置的考频。3、马新观的考察几乎全方位的包裹和覆盖了传统新闻理论,即便考新闻真实,答题中常常涉及的是马恩视野下的新闻真实,考宣传考的是X的宣传观,考新闻事业性质关注的是党性与人民性统一,诸如此类。4、马新观的考察直接涉及到:11次的党性原则考察、22次的X及其相关讲话、10次四力、8次四全……这其中还不包括政治家办报、反客里空这样的史论当中的间接考察,舆论学和宣传学的大规模的相关考察。5、新闻真实问题,虽然与过去2年的主导相比有所滑坡,但依旧是堪比“议程设置”的“巨无霸考点”,相关考点直接出现频次是31次,这还不算谣言传播、伦理与法规、网络治理等间接考点。6、新闻事业、新闻生产的相关问题,一部分与马新观的问题考察融合,一部分与媒体转型与融合发展的问题融合,属于“互联网的新闻业”再难成为一个纯粹的新闻学问题考察了。7、值得注意的是,新闻生产(54次)的创新形式中:机器人新闻7次、建设性新闻5次 算法新闻7次、新闻游戏2次、虚拟现实6次。8、专业主义(16次)的考察看似有所下滑,其实不然,今天对“新闻工作四力”(10次)的要求是一种专业主义,对传播伦理和道德(18次)的要求也是一种专业主义。02 新闻实务——业界最为珍视,时代稀缺四个关键结论:1、 行业的巨变,并没有动摇考察的初心。传统的四力,仍然是吃(na)饭(fen)的关键。2、 假新闻泛滥的年代,记者的核实流程被高度挤压的年代,新闻采访的基本功成为考察之最。3、 观点过剩与事实稀缺的年代里,调查性记者在行业凋零,解释性报道(9次)、深度报道(8次)、非虚构写作(8次)相继成为考察焦点。4、 当负面情绪和社会焦虑成为普遍现象的时候,建设性新闻(4次)这样的考点有望在明年覆盖的更深远。03 传播学考察——宏观层面技术与政治为考察底层逻辑媒介与效果理论依旧为考察核心关键结论:1、媒介研究已经超过效果和受众研究成为绝对的核心。这并不让人意外,学界整体的研究对象中心,已经从“受众”与“内容”为中心,转向了以“媒介为中心”。2、媒介研究考察,主要分布在媒介环境学派理论、媒体融合发展、媒介与社会的互动影响、媒介技术与互联网发展史等几个方面的考察。一个细节——麦克卢汉是2020年出现频次最多的学者,超过拉扎斯菲尔德(7次)、施拉姆(6次)。3、传播学流派的重要性被大大低估了。这在上文的十大趋势中有探讨。4、效果理论2020的年考察频次排名依次是:议程设置、沉默的螺旋、框架理论、数字鸿沟与第三人效果;2018-2019年是议程设置、数字鸿沟、意见领袖、沉默的螺旋。毫无疑问,重合的三个仍然是考察的巨无霸,框架理论容易被忽视,而且这个理论的可以阐释的上限非常高,幸而我们团队在模拟考的命题中单独强调了。5、社会责任论考了17次,甚至超过把关人、数字鸿沟,想必让很多人意外,我也很意外。6、从媒介技术的考察趋势来看,可以说“平平无奇”。社交媒体、智能媒体、移动媒体(直播与短视频、5G)“三驾马车”,齐头并进。这条线索从10年就开始起势:10-13年移动互联网发展与社会化媒体发展相辅相成‘2014-2016年“互联网+”作为顶层战略推行;2016开始互联网经济模式不断创新,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相继释放影响力,直播与短视频平台也开始起势;2017-2019年智能技术开始全方面的渗透到新闻业和人们生活的日常,再来是区块链、5G等在已有技术基础上继续叠加。至此,媒介环境的发展线索与命题线索基本成型,最近2年再无大的波动。7、大数据和算法这样的底层技术,仍旧会持续热门。同时值得注意的是,5G、VR、物联网在明年或许会有上升势头8、从宏观层面来看,政治和政治传播依旧是学科的核心。这不意外,毕竟学科是做总统选举研究起家的。从外部的趋势来看,2016年美国大选的研究遗产延续至今,2020适逢有一个选举年,可以继续拭目以待;从国内的考察来看,对内和对外政治宣传、舆论学、后真相政治、社会动员与抗争等这些都不会被未来的考察放过。9、经济的话题依然是考生不得不面临的难题,更难的是传统“传媒经济”和“网络经济”运行逻辑的截然不同,逼迫着没有广告学考察要求的考生,必须要理解数字时代的营销传播特征,对于MJC来说,必须要清楚社群营销、场景营销、智能营销等的运行逻辑。传媒经济的本质已经不仅仅是注意力经济和影响力经济,考生们需要运用关系经济、场景经济、数据经济、网络经济等新经济模式逻辑去破题解题。10、对文化话题的考察,也不再少数。需要考生们对关注媒介文化的批判学派,尤其是文化研究学派的理论更为熟悉一些。同时,跨文化的考察也不再是武大、云大的专利,国际传播、网络空间中的文化冲突都开始被很多院校的考察提及。04 媒体融合——保持着政策驱动与技术驱动的考察关键结论:1、媒体转型对应的媒体融合的问题,是一个不断变动和需要重新注解的考点。很多时候考察的注解的更新,总给人一种“物是人非”之感,例如,今年考的”全媒体”已经不是前两年的“全媒体”。2、媒体融合的考察中,主要围绕着2条线索进行,一条是技术发展对传媒转型的影响;一条则是2014年以来关于融合发展的文件与讲话精神的贯彻落实。去年以来的“县级融媒体”的文件精神和年初的“四全媒体”讲话,都无一例外的成为选题的核心。3、 众多转型案例里面,“总台”和“联播”(9次)当属今年最耀眼的考点。4、自媒体(17次)的考察没有想象的那么多,但17次考察中有12次都聚焦在自媒体治理的相关问题,这一点也与政策趋势一致。05 广告公关——趋向实务与业界实践贴合关键结论:1、 营销传播(27次)整体上成为第一大考点,这与近几年业界不断拓展的各类实践创新密不可分。2、 品牌传播(18次)的考频出现大幅度提升,这与国家层面推动下的国家品牌与传统品牌的发展有关。3、值得注意的是公关活动策划和危机公关应对成为了主流考察对象,可能和今年层出不穷的危机公关事件有关。4、 互联网广告部分,原生广告的考察比较多,这与过去2年的情况一致,原生广告在业界也逐渐成为了各个广告主投放的首选,需要特别注意一下。5、广告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在复习过程中应该时刻保持理论和案例的联系,在进行案例分析和案例实操的时候要思考到用了什么样的理论,对于理论进行理解时也应搭配相应的案例。07 设问方法:A对B的影响成为最常考的命题方式1、 问影响的题以压倒性优势占据榜首,这其中有超过八成是媒介技术的影响。2、 概念对比作为困扰考生备考始终的命题,其实出现频度并不高(15次),并且绝大多数考察是类似对比“消息”和“评论”、“新闻”与“宣传”这样差异较为明显的基本概念。3、 问看法这种“你答什么都行”的设问方式,还是很流行(26次),人文社科的作答常常就是这么开放,没有很多束缚。4、 可见背景、内涵、意义、特征、成因、影响等要素,一直都是知识点记忆的基础要素。敬请期待,今天开始我们将陆续为大家分析2020全国重点院校真题,本篇为整个系列的总论,配套使用,效果更佳。爱传播祝愿21级&20级的各位同学,备考顺利。作者:文冲、璐璐编辑:羽生主编:羽生寒假别浪费欢迎挑战自己碾压对手我是爱酱,专注新传考研辅导五年,想得到更多新传前沿热点及干货分享,可以关注我,或请关注公众号:爱传播。
2019年考研初试成绩出了,旁友们,大家都考的怎样呢?还记得下定决心、和第一个朋友说起“我要考研”的那个瞬间吗?从那以后,你就陷入了“痛苦”,晚睡早起、大脑停机、背到脱发、累到姨妈都不准时来看你……但是,最痛苦的,是我们内心的不安全感,考不考得上、会不会辜负那些爱我们的人的期待、如果结果不如意未来该怎么走……出成绩后,大家不外乎就是这四种情况——高分,老铁双击666尴尬的卡线党国家线没问题,院校线无望还有一种,就是,那种我们不愿意面对的情况……给高分党|初试不是成绩的全部首先是恭喜你!用一年的努力,你离加入脱发青年俱乐部只差一步了,说不定某天我们会在某个学术会议上偶遇,听你说说,属于你的研究成果。然后,要给你泼盆冷水,初试并不是成绩的全部,初试的优势,在复试中要先被换算成100满分,然后再乘以一个70%的系数(部分学校更是只有50%),其实真的不大!努力准备,给老师一个不能拒绝你的理由,手握一大把好牌,没有理由把它打烂了。复试前的一个月里,我希望你——保持每天开口说点和专业相关的东西的习惯;学点与演讲、表达相关的东西;练好英语口语;提前想好最少10个老师可能会问你的问题;读1-2本经典,从安全的角度。给卡线党|尽人事,听天命卡线党其实又分两种——能进复试,排名倒数,不知道能不能进复试心塞塞……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啊~第一类同学,坚持吧,调剂是一条比初试逆袭更艰难、成功率更低的路,放弃复试直接调剂的思想是要不得的,你怎么希望老师不会看上你呢?第二类同学,尽人事听天命,两手准备,7成精力在准备复试上,3分关注调剂信息。你们已经很棒了,请不要攻击自己。考研里随机因素太多,你们只是不够走运而已,说不定学校就扩招了呢?一分希望,十分努力,我们初试都熬过来了,还怕复试吗?给调剂党|重要的是你想去哪我就不暖心地说什么抱抱你了!千万不要被恐惧统治,千万不要和我说你只要有书念就可以!不读研我们可以工作、可以出国、可以考公,你们都是23、24岁有最多可能性的年纪,出路出路,只有走出去了才会有路!大体了解哪些学校可能要调剂,然后,想想你愿意去哪里。在恐惧中,你需要去找到自己的底线,考研最大的成本不是你花的钱、考试时间,而是你读研要花的2-3年!不要让自己太过卑微!此处不留爷,可能只是不合适罢了,我们都知道强求是没有幸福的,其实,学校也是一样。那种我们不愿意面对的情况轻易别二战,我是认真的。我想抱抱你们,这些天,你们会过得很累。我希望你们处理好和父母的关系,有理不在声高,如果他们问你接下来该怎么办,也许,放低声音说一句,“我知道这个是一个对我很重要的决定,我需要时间考虑”,会比激烈对抗好很多。其实大部分的父母对我们只是不放心而已,他们也希望我们可以作为成年人去对自己的未来做系统的思考,交谈过程中,告诉他们你是一个足够成熟的成年人,会比你给他们的任何答案都重要。但是,我更希望你们处理好和自己的关系。很多的同学在这个阶段会去攻击自己,觉得自己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可是,你爱的是你自己,还是爱的是一个顶着你名字的研究生?学会去爱自己,只是因为你是你!轻易别二战,很多人会说二战需要勇气,其实不二战才需要勇气!二战是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重复,走出去是对新生活的探索。从小学算起,我们年了16年书,其实,每一个想二战的人都要问自己一句“我是真的喜欢读书吗,还是单纯的路径依赖”?让自己真正去了解这个世界,也真正了解自己内心的喜好,然后,再去做决定,不急,问清自己的内心。加油,考研鹅们!星火君一直陪在你们身边!
是不是老是奇怪为什么别人和你一样的听课,一样的做题,可考完查分时,差距就如此明显?这就要看看人家考前一个月到底是这么准备的,下面班长给大家搜集了学霸的六条考前备考准则。一起来看看。一、重要科目把握优先权,掌握考试节奏我们在考试的时候,一定要把控好专业课与公共课的精力分配流程,将国家划线的重要科目优先投入。优先以保分为主,提分为辅,不要以为专业课拿了高分,就可以高枕无忧,所以要均衡发展。同时,在初试的前一个月就要在做模拟题的时候按着考试时间来做题,控制考试节奏,在正常的考试时间里留出检查的时间。养成习惯。这样在考场上,你才不会受考场紧张的氛围所影响。二、答题卷面里的规则,细微处见真章在历年考试中,卷面分都是一个拉分的地方,大家一般也不会太注意,班长建议你重视一下,分值虽小,可一分之差就是一个分水岭。1.简答题,无论是什么科目都不要空着,哪怕不会答,也要从脑袋里找最接近的专业术语去填充,空着一分没有,写满最少1分。2.答题卡上有很详细的要求,一定要看一下再答题,按照要求将对应的题目填写到对应的位置上,如果你答案填写的位置错误,你备注了提示老师,也是拿不到分的,因为批注的时候是有区域划分的,不一定会看到负责区域之外的备注,因此,一定要按着顺利来,认真答题。3.答题的时候,一定要将你的得分点按照主次,清楚地写出来,不要写成一堆,要1、2、……的明确标出,阅卷老师没那么多时间仔细看,你写得越清晰,给分的可能性越高。4.在背模板的时候,不要完全背下来,要将模板进行分析,抽取其中典型的句子,将部分内容替换成自己的东西,在进行背诵。阅卷老师,每天要看很多的卷子,如果你和别人写的东西雷同太多,很容易被压分。切记,切记!三、考前一周要写考试答题计划书,有计划不慌张有计划的考生,上考场可以应付各种考试状况,不慌张。这是做事的正确思考方式,你不计划就特别容易被意外情况弄懵逼。有人说,我考试从不计划,也考得很好啊。班长想说的是,你很幸运,你的本能已经做了计划,只是你已经习惯了而已,如,考试遇到这个题怎么办,你会本能地去计划去看看这个题,以免遇到。这就是一个小计划。计划书不要求多么复杂,但一定要尽量全面,每一科目,要想想大体会考什么,如果考了什么,我该怎么应对。心理要有一个底。现在什么事儿都要有个AB计划。考研也是需要的。四、计划书要分小阶段进行,跨度不能太大计划太多太大,执行的时候会坚持不下去,要分阶段去拆分执行,初试计划,复试计划等。有计划后,一定要去做,不然计划就失去意义了。五,遇到突发情况要以保分为主,顺势而为不钻牛角尖考研初试中,你会遇到各种情况,其中最严重的就是你完全无从下手的难题,这时不要慌,一定要冷静,因为这是考研啊,遇到这种情况实在是太正常了,你的策略就是先放弃它,先从你能做的题开始去做,以保分为主,会的题一定要快、准。等能拿分的题都做完了最后在面对这些难题,难题也要从得分多,容易的开始。遇到完全无法解决的题,要尽量用自己还记着的知识去推演填充。六、每一场考试都需要总结,每一次总结都是成长每一次考试都要总一下总结和复盘,不要考完了就没事儿了,这种习惯不好,无论是之后的研究生生涯,还是步入社会,总结经验教训是提高的一种手段,收益无穷,在工作中尤其明显,你不懂得复盘数据,你就无法看到自己的进度所在。知己知彼说着容易,做起来就不会那么轻松,因为知己很容易被忽略。上面这六条是考研初试前一个月大家必须要去做的事儿,也是考研初试准备中最基础的几个条件,优秀的考生和普通的考生之间的差距就是在这些细节上,你不珍惜就丢分,我去珍惜就不丢分,分值的差距中,细节分值占总分值的1/10。到查分的时候,你才会发现你有多后悔。现在是9月中旬,大家先把学习上的差距减少一些,如五夜十篇要看,蒋中挺的2020考研政治冲刺点睛也要去参加一下,具体入口,可以去微博文都大班长那去私信去要。不要怕麻烦,为了成绩,必须做的事儿,一定要马上执行。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考研这条路,希望通过考研来提升自己的学历或者更好选择就业方向,那么艺术生考研考什么呢?今天,福建中公教育小编整理了艺术生考研的相关资料,来给大家解答一下。艺术类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也分为初试和复试。初试的考研科目考四科,政治和英语由国家教育部统一命题;还有两门专业课由学校组织命题,不同不同专业不同方向所考专业课不同,具体考试科目要看目标院校的招生简章。例如:清华大学艺术学理论,专业方向设计艺术历史与理论研究,考试科目:政治、英语一/俄语/日语/德语/法语、中外工艺美术史及现代设计史、艺术概论;专业业方向设计艺术历史与理论研究,考试科目:政治、英语一/俄语/日语/德语/法语、中外美术史、艺术概论。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理论,考试科目:政治、英语一/俄语/日语/德语/法语、艺术概论、艺术史论(美术史论);音乐学,考试科目:政治、英语一/俄语/日语/德语/法语、艺术概论、音乐史。北京电影学院艺术学理论,专业方向电影文化传播,考试科目:政治、英语一/俄语/日语、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学术型)、中外电影历史与理论。各位考试在考研选择院校专业的时候,需要了解目标院校目标专业的考试科目。艺术生考研复试一般为面试,但是有的院校还有加试的要求。比如,北京电影学院规定,以同等学力资格报考的考生,复试时需要加试两门大学本科专业课程笔试;中央音乐学院则要求专科学历者、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所有报考音乐教育方向考生需要加试“视唱练耳”。艺术生研究生考试,不同专业复试的特殊要求也会在复试通知单上向考生交代清楚。希望各位考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好专业,然后认真备考!福建中公教育祝各位早日上岸!更多考研指南、考研资讯,关注福建中公考研!
研究生考试,近几年参加人数越来越多,如果你在考研的时候初试分数很高,那么在接下来的复试时会占有很大的优势。但是也有这样的一些例子:很多往年排名靠前的高分党却偏偏在复试中首先就被刷,笑到最后的却是比他们初试分数低的同学,这些高分出局的同学,究竟在考研复试中,经历了什么?很多人遇到这个问题第一反应就是复试中有猫腻,其实仔细一想就明白不是的。通过分析往年的研究生录取名单我们就会知道,很多高分学生在中复试出局的情况,不是一个学校的情况,也不是哪一届的专利,很多学校历年都有相同的情况发生,因此,这算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也就是说这些高分同学在复试中出现了一些致命失误,才导致了这样的情况发生。今天,小编就在这里给大家总结一下在复试时容易出现的几个致命失误,希望大家能够有所注意,成功避开,顺利读研。1、高分低能,心理素质差部分学生属于考霸类型,逢考必过,对于考试非常擅长,但是,面试却一塌糊涂。神态慌张,词不达意,心理素质很差。对于导师来讲,这类学生是非常不受欢迎的,因为研究生考察的是综合能力,只是擅长于死记硬背而没有清晰地逻辑将自己的思维表达出来的学生往往是首先被淘汰的。2、临阵磨枪,随心所欲初试成绩出来后,很多人觉得自己的成绩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对于复试觉得就是走个过场,因此丝毫没有对复试进行准备,有的还好一些临近复试才准备一下,这种临阵抱佛脚的行为往往会让自己在复试过程中没有清晰的条理逻辑,随心所欲的复试会让你得到一个很低的成绩,这时候,即使你初试成绩很高,但最终还是会被淘汰出局。3、英语口语差英语学习,对于很多学生来讲是一门感到头大的课程,即使一些学得好的,由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口语方面也是非常欠缺的,甚至可以说是完全没有基础。有的同学在初试的时候,专业类成绩非常高,但是英语成绩却是侥幸飘过,口语就更别提了。在复试的时候,口语的底子就被暴露的一览无余,这样的考生在复试时很难收到导师的青睐,针对这方面薄弱的同学,一定要提前准备好英语的自我介绍,加强自己的英语口语练习。4、触及红线,直接出局很多同学是为考研而考研的,其目的只是为了拿到一个硕士学位证,对于专业其实并不感兴趣,或者说是为了逃避复杂学科,而转考其他专业,对于有这些想法的同学,在面试的时候如果直接讲出自己的内心想法,会直接淘汰出局,因为,每一个导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喜欢最起码对所选择的专业有兴趣,这种直白的回答,会让导师们觉得你看不起这个专业,不过是为了混文凭罢了。曾经有一个跨考文学的考生以初试第一的成绩进入复试,当导师询问他跨考原因是,他直接就告诉导致因为数学太难了,文学专业好考,最终的结局当然是理所当然的被淘汰了。小编认为,能进入考研复试的同学,特别是高分进入的同学,只要在复试中正常表现几乎都能够被成功录取。只要在复试时注意别犯这些致命错误就好了,虽然高分是一种优势,但古语有云:行百里者半九十,前段时间沸沸扬扬的翟天临时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戒骄戒躁,沉着冷静,最终胜利一定是属于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