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商大学以前是一所三本大学,后来升级到二本大学。肖战读的这所大学的专业属于艺术类。该大学的专业以文科较多,金融、管理类、会计学等都适合女学生报的。高考成绩没有竞争力的分数可以考虑这所大学,由于该所大学地理位置好位于直辖市重庆,每年的生源还是可以的。学校有很多硕士学科的授权,有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的授权。读研毕业之后就业还是可以的。特别是学会计学用人的单位还是很多的,如果能考一个注册会计师工资会很高,用人单位也都是大门头。该校的金融学和金融工程也值得学生报,毕业去银行也是有优势的,国有四大银行每年都有很多人考进去就业的。由于这所大学毕业的学哥李佳琦火遍全国,让更多的高考学生知道了这所大学,使它的招生分数也有所提高。不过这些不是主要的,不能人人都是肖战。报志愿的时候一定要三思而后行。重庆工商大学
2018年重庆最好大学前十名是哪些?重庆大学第一,你的母校上榜没?说到重庆这座山城,很多人都是非常向往的!无论是去工作、旅游,还是定居,这里都是非常好的选择。所以很多同学想借着高考读大学的时候选择重庆的大学,这样留在重庆的机会就非常的大。那么,重庆有哪些好的大学供我们高考填报或考研选择呢?2018年重庆最好大学前十名是哪些?2018重庆最好的大学前十名,你想选吗?重庆的大学有几十所,但是出类拔萃的还是少数。高考之后就得填报志愿,重庆哪些值得报考呢?而艾瑞深研究院最新发布的《2018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就将重庆的大学给了一个非常详细的排名,从这个排名中就可以清楚的知道我们在高考或考研的时候选择哪个学校了!重庆最好大学排名前十的学校,有没有你的母校?2018年重庆最好大学前十名是哪些?2018年重庆大学排行榜中,重庆大学第一,没想到第二名是西南大学!不过除了重庆大学这所985院校之外,只有西南大学这一所211大学了,取得第二名的名次也是情理之中!不过就考研报考而言,重庆大学显然不如西南大学热门。第三名是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工商大学第四,重庆邮电大学则排到了第五。这里只列出了前十名的学校,其他的暂未记录!2018年重庆最好大学前十名是哪些?值得一提的是,重庆邮电大学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国内排的名次也是非常的高的!如果是电气工程类考研的话,其他的学校考以不考虑,但是这所学校必须要选择!因为从这里毕业之后,在国内找工作的话,那就是随表挑的了!像重庆科技学院、重庆三峡学院这样的学校都没有上榜,其他的学校更是排除在了这个榜单之外!文学类专业考研,重庆的大学如何选择?无论你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考研,还是打算跨考文学,重庆有几所大学都是你比较理想的选择。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这三所学校的文学类专业都很不错,其他的学校都要差了很多,甚至有的学校还没有文学类专业硕士点。2018年重庆最好大学前十名是哪些?不过因为重庆大学是综合类985院校,报考的人数比较少,只是因为考取的难度比较大。相对而言,报考西南大学这所211大学的最多,其次就是重庆师范大学。不过重庆师范大学的学校基本上都是报考其他学校的居多,如果觉得自己没有实力冲刺重庆大学和西南大学,考重庆师范大学未尝不是好的选择。不过重庆就这些院校吗?显然不是!细心的朋友会发现还有一所比较好的大学没有上榜吗?你能说出它的名字来吗?
重庆工商大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大学?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总结的话,缪老师得说,她是一所经管强、环境美、硬件佳、美食多、社会认可挺高,美女随处可见的,在本科一批和二批同时招生的大学。下面咱就详细来聊聊吧。(缪老师拍摄的重庆工商大学)一、历史曾几何时,在重庆的高等教育版图中,有一所叫做“渝州大学”的高校,算得上是重庆本地的知名大学。而正是他在2002年,与商业部所属的重庆商学院合并组成了如今的重庆工商大学。从2002年,到如今的2019年,这十几年中重庆工商大学的发展非常稳定,生源质量不断提高,社会认可度也在上升。从只在本科二批招生,到现在部分专业本科一批招生,而且本科一批招生专业还在不断增多,这也是学校进步的侧面印证。(缪老师拍摄的重庆工商大学)二、学科财政金融学院和会计学院,一直是学校生源质量比较高的学院。这儿得提醒你一句:学校规定本科二批招生的专业是不能转专业到一批招生专业的。现在的重庆工商大学,是一所优势学科非常鲜明的大学。这也秉承了学校重商的基因。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两个学科排在B-,统计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排在C+,马克思主义理论、管理科学与工程排在C-。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两大经济学专业和市场营销、会计学两个管理学专业,都是国家级特色专业。(缪老师拍摄的重庆工商大学)三、环境与很多大学不同,重庆工商大学并没有宽敞的校园,各个校区的面积都不大,可以称得上是小而精致,“重庆十大花园式教学单位”也绝非浪得虚名,校园美景那是天天可见。拿主校区来说,面积不大坡度还不小,来这儿上学你的健美身材是可以得到基本保障的。背靠龙脊山,周末爬山也算有个好去处。要说交通,那也是工商大学的强项,出门就是“五公里”轻轨站(这是重庆特色的地名:三公里、四公里、五公里。。。),三号线去哪儿都很方便,重庆北站、江北机场、南坪、观音桥都不用换乘。(缪老师拍摄的重庆工商大学)四、硬件南岸主校区的图书馆是值得吹上一吹的,历经N年的工程终于结束,高大上的新图书馆,标志着学校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不管到哪里上大学,吃住这两件事情你都不能不考虑。在重庆工商大学,住宿全部有空调(重庆的夏天,没空调你可怎么过?),最好的宿舍是四人间、上床下桌、独立卫生间,最差也就是六人间、上下床、公共卫生间。要说美食,重庆本身就是美食特别多的城市,重庆工商大学的食堂也同样美食很多,最重要,食堂并不是全部“无辣不欢”,即使你吃不得辣,在这儿也不必担心。校外的美食就更不用说了,校园外面的回龙观,是出名的美食集中地。(缪老师拍摄的重庆工商大学)五、资源重庆工商大学,是重庆市著名的美女集中地(重庆的美女资源,本就全国闻名),毕竟文科招生很多,毕竟女生比例较高,毕竟重商的氛围有利于思维活跃。你可以说重庆工商大学的学风没那么浓厚,也可以说他校园生活丰富,各种各样的商业比赛贯穿着大学生活。学校里面就有学生创业的机会,校内外的各种小店都活跃着学生的身影,也有不少在校生,已经在写字楼和艺术中心里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重庆市有不少企业的创始人,都毕业于这所大学,这也决定了如果你要创业或是在商界摸爬滚打,人脉资源不会少。你喜欢重庆吗?你愿意到重庆工商大学读书吗?快来评论区告诉我吧。
漫画:程璨编者的话人生处处有考试,不仅仅只是学生时代。考试,可能是人生苦事,但只要做好准备,无论结果如何,都能从中受益。本期“五月”,6位青年眼中的考试或许迥异,但成长,正是藏在这些考试中,陪伴你走过一生。欢迎把你的文学作品发给“五月”(v_zhou@sina.com),与“五月”一起成长。高考之后遇见自己丁鹏(29岁)《诗刊》社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高考前最后一次模考,我数学考了30分,低调地打破了快班数学最低分的纪录。数学老师把我叫起来提问:“听同学说你喜欢写诗,你最喜欢的诗人是谁?”夏天的风混合着怅惘的气息,我猜测老师看到我的分数发蒙了,以为自己是在上语文课。“普希金。”我回答。老师点点头:“普希金的诗读一首就够了。”说着在黑板上用力写下:“《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全班被老师金句逗笑,我没心没肺跟大家一起笑。那时,我每天都装作玩世不恭的样子,直到高考成绩出来,我再也装不下去了。因为一位每天说吃喝玩乐是自己志向的同学,低调地考入了全市前十。很显然,他明白一个道理,考得好才能吃喝玩乐。像我这种二本都没考上的,只能回家种田了。这一句并非玩笑。每次从寄宿学校回到家都能感到强烈的落差,因为我们家太破旧了。父亲从地里回来,身上穿着我初中穿旧了的校服。我想起一部电视剧《真情不眠之血债》。主角是位农民,全家卖血供儿子上学,儿子却在学校装富二代,将学业荒废。当父母拿卖血换来的钱去学校找儿子,儿子反而责骂他们给自己丢脸,拿了钱就赶他们回家。其实我和这个儿子有什么区别呢?父亲患有癫痫还起早贪黑地种菜供我读书,母亲也一身病,摆地摊贴补我零花钱。他们在乡下那么努力地生活着,我在环境优美的学校里嚷着谁的青春不迷茫,感觉自己是全世界最痛苦的人。用我姥姥的话说,真的就是“吃饱撑的”。我没有参加毕业聚餐,我想出现在大家面前是脱胎换骨的样子。我填报了一所远方的大学,想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重新开始。原来大学真的很大,即使是三本,也有那么多舞台可以施展才华。学习好的可以拿奖学金;有领导才能的,可以进学生会;多才多艺的,参加了各种社团;甚至有一位学长在创业比赛中获得了50万元奖金。高中时我数学、英语很差,但获得过全国中学生语文能力竞赛三等奖。大学时,酷爱写作的我做了文学社社长,文学作品也接连被知名刊物发表,毕业那年还加入了省作家协会。后来考研,发现英语也没想象中那么难,只是当时不够刻苦,也不重视学习方法。高考英语没及格的我,考研时英语比单科线高了8分,不多,但也没有拖后腿,考上了北京大学。后来,我终于明白高考前那节课,老师的良苦用心。老师说得真好:我高中时的状态真的就像普希金所说:“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但人不应该自怜地自恋地陷在忧郁的情绪里。唯有努力精进,用心生活,才能渐渐地找到自信,找回自我。邢海,画家、书法家、诗人、篆刻家。沙砾邹世凤(22岁)南方,12月,少雪多风,还带着阴雨连绵。滚动的笔尖挡在阴雨身前,我轻瞥了一眼,他的笔盖仍未打开,跷着腿,双手插进兜里,正如我看到他的第一眼,也就是半小时前。学文多年的我,早已习惯,从开卷写到收卷。笔落在试卷,就如一只企鹅摇摇晃晃地在冰雪上踱步;而学理的同学,考试时,则如一头雄狮疾走如飞地在森林里狩猎。最后一门考试,我的视线从时钟上移开,擦了擦布满手心的汗,剩下50分钟,两道论述题刚刚起步。我心里像有无数只蚂蚁,它们在一寸一寸地啮咬着我,紧张急躁感使我的双手微微发颤,顾不上字迹工整,想不到卷面整洁,从树懒变成了猎豹。我知道,他很悠闲,时不时地朝我瞥一眼,摇摇头,又百无聊赖地看向窗外。我希望,他不要的那些时间,都借给我……停止作答的广播响起后,试卷和答题卡都装进了密封袋里,我抽出纸,擦着又热又汗又痛的右手。“你还真能写。”他有些不可思议地看向我。“是吗?”我累到挤不出笑容。不过,和他那几张白茫茫的试卷相比,我确实能写,3个小时,写了12页纸,但其实,我还能写。他没有接话,动手收拾桌上的笔。“各位考生,记得把文具带走,就当是留作纪念。”监考老师在收好密封袋后,看着渐渐起身的同学们,提醒着说。“一定带走,证明我来过。”我顺着声音,看到了他悠闲还带着骄傲的脸,他说完后,还朝监考老师晃了晃手里的文具袋。他没有准备,便无所畏惧;我准备妥当,也泰然自若,竟忘了,2019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已经结束了。我慢吞吞地收拾东西,成了最后一名走出考场的考生……在所有人眼中,学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和考试。考试,是留给准备妥当和从未准备的人,紧张是留给只准备了一半的人。从小学进入中学,再从中学跨入大学,在我们经历的不计其数的考试中,有的同学,认真地对待每一场考试;有的同学,只记得中考和高考两个分水岭;有的同学,早已忘了考试。考试就如筛子,每一次摇晃,都将一批细小的沙砾留在了原地,而那些在考试中渐渐丰满的沙砾,则毫无畏惧地坐在筛子里。我身边有许多留在原地的沙砾,他们一见我,先是感叹,再是羡慕,最后是懊悔。从他们的谈话中,我才知道,原来,没有考试的生活,并不总是尽如人意的。我身边也有许多渐渐丰满的沙砾,在经过一次次筛选后,耽于享受,考试前,总会紧张地拿出一本书随意地翻阅着,最终也被留在了原地……南方,7月,少风多雨,还带着烈日炎炎。9个月后,我将再次站上筛子,等待又一次摇晃,虽然,我也终将留在原地,但庆幸,此时,我还是学生,还有考试在等着我。我想,我应该感谢我学生生涯中的每一场考试,因为,每通过一场,都给我的人生增添了一个选择的机会,让我渐渐地,不再是细小的沙砾。又是一年高考季 亦是一群追梦人何兆亮(24岁)借着夏风的钥匙,解开时光的枷锁,推开记忆之门,选取其中一段回忆。我的高考,已是6年前了。明亮的教室,嘎吱嘎吱的老旧风扇,书本堆积如山的课桌,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那时早课前,我们都是周而复始地背诵古文诗词或是英文单词,记了会忘,忘了再记;课上,纯白的粉笔字一点一点地排列在黑板上,我们一笔一笔地把它们“渲染”成黑色记在笔记本上;课间,我们每天会跑步,以班级为单位,绕着整个校园跑上一圈。尤记得临近高考那几日,附近的街道都被封锁了,不让车辆行驶,校长便带着我们沿着街口跑步,真是好长的路呢!当然,和大多数高考生感受一样,高三的一年学习生活是非常压抑的。所以,适当的时侯,我们会放松绷紧许久的神经。我的后桌是一个女生,她的字迹很是清秀,很漂亮的行楷体那种,据说书法已经十级了。怀揣着字如其人的心思,我便“恬不知耻”地拜她为师,闲暇的时候向她请教。那时,她喜欢的男歌手是许嵩,她会时常摘抄些歌词,而我便每次都拿来她写好的摘抄本临摹起来。腹有诗书气自华,每当练字的时候,疲倦与压力会烟消云散,留下的唯有漫卷书气。一直到现在,总算没有丢她“老人家”的脸。除此之外呢,我的同桌也是在那一年里帮助了我很多。他是我们班的化学课代表,因为他的化学成绩实在太好了,简单的试题得满分成了家常便饭,太难的又得显眼的高分,与我刚及格的成绩甚是鲜明的对比。不过人无完人嘛,他的双语成绩不怎么好,尤其是英语,那简直是触目惊心,能考及格那得“焚香祭天”了。因为平时的模拟试卷太多了,特别是最后的几个月里,有时实在是做不过来或是懒得去做,我俩便互相“合作”起来。有意思的是,他有时会怀疑我的英语水平,而我也会为某个化学问题和他争论不休,最后也只是相视一笑,现在想想很是幼稚呢!抛开学习上的,我们还有其他共同的爱好:喜欢看动漫,爱打乒乓球。就在正式高考的前一天晚上,我们早早吃了饭,一起去了附近的三中体育场,先是和不认识的小朋友们打了会儿乒乓球,然后绕着跑道漫步了几圈。那时的心里完全没有了压力,有的是夜空拂面而过的清风。高考的那天,天气是炎热的,我早早地赶到考场,门却是久久不开的。越发地躁动起来,直到考试铃声响起,执手中的笔开始滑动,心,终于静了。考完英语的那天晚上,我又来到了三中体育场,看到一群人围在一起放飞孔明灯。漫天祈愿,满脸笑容。夏风掠过,让我对这里开始留恋起来,不只是物,更是人与情。我忽然想起一个人,与她一同去食堂吃饭,一同下晚自习,为她写过情书,但终究,没有走到一起。我承认,这是抹不去的遗憾,但我会铭记于心。因为我知道,这就是青春,前方的道路还在继续,更多的梦想等待我们去追逐。盛夏夜微凉冯艳(23岁)六月六日夜,燥热退去,还以大地清凉。清辉下,少女辗转反侧,窃窃私语。不知明年今日,各在何方。不知心之所往,如愿以偿?十年寒窗苦自知,雄心飞扬,难忘今宵。如今七月行旧事,又见烟尘升。中七晴八雨乾坤变,历经周折落座来。故地重游雪前耻,闭目凝神,静待卷开。陌生处,心微惊,慢理条理稳如故。夜半睡梦中,忽闻烦恼声,醒转方晓是真情。匆匆两日,定局已成,静候佳音。国诸事毕,情难续。忐忑放榜日,久坐无音信。权衡三两日,终定。又是一年盛夏夜,又现不眠人。七月不只日高挂,更有夜微凉。留有余地,吟赏烟霞。高考后的夏天吴任几(23岁)英国利兹大学社会学院学生高考结束后的那个夏天,我回了一次顺德。其实这是我第一次回去。饭桌上,那些我素未谋面的亲戚们用粤语聊着天。我只听得懂十句里的两三句。而我唯一会说的粤语,也只是那句不标准的“hei a”(是的)。坐在我对面的亲戚说:“听说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噢……hei a。”我放下筷子说。坐在我左边的亲戚拍拍我说:“人家优秀得很呢。听他妈妈说,他是学校学生会主席。”“噢……hei a。”我又放下了刚刚拿起的筷子。“你们高中的学生会……”坐在我右边的亲戚一边开玩笑,一边用肘顶了顶我。“噢……hei a。”就是这样,我不知道该如何在说粤语的场合里表达自己。不过,就算用普通话,我又会说些什么呢?这次我预感会成绩很糟,尤其是数学……但我不会说。我感到一种脆弱的骄傲,正在被一个悬着的结果把玩着。而我正用一只木讷的舌头,暂时地保护着它。大多数时间我都躲在表姨家看书。窗外的夏天火伞高张,行人匆忙,一阵高一阵低的蝉鸣透过玻璃,扫过我的书页。姨父说,要带我去海尾看龙舟大赛,于是我放下了那本还没读上几页的《远大前程》。我确实从未见过这样热闹的活动。河道上人头攒动。在下游,穿着队服的人们正在互相加油鼓气,把装饰精美的龙舟小心地放置在河道里。龙舟如一弯弯漂亮的长弓,船头配有含着艾叶的金龙头,船身插着彩旗。队员们依次站上龙舟,在上下摇动,仿佛在测试龙舟是否牢固。在河道的上游有一座桥,桥上用红底金字,贴上了两个大大的“龙门”。那么,这就是他们今天的目标了。“哪个队伍会赢呢?”我问姨父。他笑了笑:“会有很多意外因素,这个嘛,没人知道。”下游传来一阵鼓声与呐喊,一条条龙舟如箭一般争先恐后地驶向我们。岸上的观众纷纷掏出相机,捕捉那些龙舟队员的风采。在第一条龙舟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岸上的观众响起了欢呼声。站在船头的队长手握龙头,那龙头仿佛如一只闪耀的活物,向两岸的观众精神地打着招呼。后面的几条龙舟也跟了上来,而河道里的水仿佛突然激起百层的浪。本就单薄的小舟,在这样的浪花中摇摇晃晃。像是约好的一样,几条龙舟的船员纷纷站了起来。他们的手搭在前一位队员的肩上,随着队长的口令,随着波浪一起上下摇动——原来那是一种稳定重心的办法。而那龙舟,就任凭之前的惯性悠悠地前行。不过,有几条明显生疏的龙舟,他们仿佛想站起来,又似乎不想放弃比赛的进度。然后在犹豫中,几个人就掉到了水里。我慌张地看了一眼姨父。他朝我笑着说:“不怕,广东人水性都好得很……不过你看,越是怕掉到水里的人,才越容易落水。”“但落水也不是坏事嘛。”在一旁的表姨说,“第一次都是这样的,但只要落过水,之后就会更熟练啦。”回家的车上我们聊了许多。说到我们家里曾出过的一些有名的人物,几位进士、几名商人,还有他们那辈人所尊称的“十三舅公”。抗日战争时被迫逃往了新加坡,做苦工,但还是在新加坡办了自己的报纸。一直向家里寄钱,写信教小辈们好好读书,1979年回到顺德,为乡里人扩建了学校和乡庙……然后,姨父拍了拍我的肩:“所以无论如何,接下来要看你们这一代了。”我感受着车窗外的酷暑。确实,还有一个结果在等着我。多年以后我在上海经历了相同的天气。我才突然回想起高考后的那个夏天。那种意外的不安、逃避和那个若隐若现的微弱的启示。以及后来几年发生在我身上的事:在专业课程上的努力、用专业赚到的第一桶金、尝试创业、创业的失败、留学,当然还有最重要的:写诗……而确实,一切都是从那场考试开始的。送你一匹马沙玛妈尔(23岁,彝族)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学生对于18岁,还留下什么印象呢?是那年1月罕见的雪,那年3月激烈的球赛,或者那年5月,滨河路边哭泣的两个人?还是那年6月,一个人站在教学楼顶,听着下课铃声,目送朝夕相伴3年的同学熙熙攘攘地走出校门?学校里昏黄的灯光迷蒙了双眼,于是除了背影一切都无法看得真切。那时,有的人还在教室里做最后的冲刺,有的人已经放下一切,静静等待。有人说:“没有经历过高考的人生是不圆满的。”这句话经历过的人懂,因为那时的“兵荒马乱”和暗自镇定都一样刻骨铭心;没有经历过的人也懂,因为人生中作为学生的那一部分始终缺失了一个环节、一个告别的仪式或者一个遇见更好的自己的机会。高一的时候懵懵懂懂,时间在和前后同学聊聊电视剧、爱情观或者其他话题中转瞬即逝。高二那年的暑假迎来了高中生例行的假期补课,风扇在头顶呜呜地转,我们在课堂上插科打诨:一边和老师探讨地理知识,一边和老师辩论“因为全球气温升高所以我们今年补课所面对的气温是史无前例的高”。那时候很快乐——同桌、前桌、后桌都是熟悉的、聊得来的人,每一个老师都博学而温和。还有,无论走到哪里,都是熟悉的角落;无论想去哪里,都有人愿意陪着你;无论做的什么梦,都有人附和。于我而言,2018年,是最难忘的一年。前半年,一直笼罩在高考的紧张氛围和离别的感伤中;后半年,在忐忑不安地等待结果、小心翼翼地填报志愿和适应陌生的环境中度过。18岁,是一个分水岭,往前是懵懂无知的孩子,往后突然一夜成长,变成一个需要凡事自己作决定的成年人。我一直记得,高考前一夜,向来睡眠极佳的我莫名失眠。我不觉得自己紧张,可是心跳一直很快。室友的呼吸声此起彼伏,我不想再看复习资料,只是拿出日记本,写不出什么文字,最后翻开了同学们写给我的留言。有人说:“人在十五六岁遇到的人最难忘。”那不是没有理由的。那时候我能看着他们的鼓励和祝福静下心来,即使现在我看着他们的留言,仍然还能从中汲取力量。好的友谊、好的经历治愈一生。从现在再回过头看我走过的高中三年,我很庆幸,我遇见了这样一群可以治愈我的人,同时,我也算没有辜负我们一起走过的那一段时间。距离高考结束已经过去两年了,我不曾再梦到过那一段经历,回忆却在时间的流逝中被岁月镀上一层柔和的光晕。时间过去,高考不再“残酷”,她是最温柔的离散,是最坚定的远行,是许多人用尽一生去反复回味的一场梦。我想对今年参加高考的学弟学妹们说,送你一匹马,希望你勇敢前行,奔赴远方,走到梦想之地;愿你牵着这匹马,出走半生,还能记得大家一起奋斗过的最美芳华。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07月13日 07 版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教育部发布重要通知,考研学子欲哭无泪,家长却很高兴:这样容易考上我们都知道,现在时间已经来到9月份,距离今年考研初试的时间只有三个多月,大部分同学都复习到冲刺的阶段了,但是,如果你准备到现在,突然之间发现自己要考的科目发生了变化,我想,大部分同学都会感到棘手,因为考研科目一旦发生变化,意味着之前相关科目的复习都白白浪费了。为什么可能会有变化呢?要想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来看看我国的研究生考试,研究生初试分为统考科目与自主命题科目,一般情况下,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数学(有些专业不考数学)等公共科目由教育部统一命题,专业课主要由各个大学自行命题,但是也有例外,有些学校的专业由全国统一命题,例如法硕联考、396经济类联考,当然,这些事情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教育部发布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就在9月4日,教育部印发了《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对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进行了部署,值得大家关注的是,今年研究生考试具有了重大的变化。来源教育部官方网站同以前相比,今年考研最大的变化就是,通知说到,2021年起,我国全面推进经济类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分类考试改革试点,经济类综合能力考试科目将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供应用统计、金融、国际商务、税务、资产评估、保险等6个经济类专业学位选用,招生单位要统筹考虑本单位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使用。相信很多人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我就来给大家说说,在2020年及以前的研究生考试中,上面6个经济类专业的专硕考试科目并不统一,具体来说,截止到2018年,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吉林大学、湖南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南开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同济大学、西南财经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西南民族大学、重庆工商大学等高校的专业考试科目是396经济类联考,而很多大学的考研科目是自主命题,通知中提到,2021年起,这门专业课将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对考研学子的影响如果大家目标院校专业课考试科目改变了,需要及时调整复习策略,但是通知也提到,招生单位要统筹考虑本单位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使用,所以还是需要看各校的具体情况。如果考试科目变成了396联考,也并非没有好处,很多家长就表示:这样可以不考数学三,专业课难度就降低了很多,学生容易上岸。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7月24日,重庆市就业人才网络直播招聘直播间的工作人员正在保障直播的进行。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若一/摄7月24日,学生在重庆大学实验室内做实验。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若一/摄7月24日,正值暑期,学生路过重庆大学主教学楼附近。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若一/摄扫一扫 看视频看到同学们陆陆续续返校,又“有惊无险”地找到了工作,张红春悬着的心终于逐渐放了下来。她明白,最艰难的那段时光,学生和老师一起“顶”过来了。---------------藏族小伙扎西旺拉终于实现了愿望。前不久,他带着自己大学四年学会的一身技艺,回到藏区参与川藏线建设。可就在几个月前,他还在为工作和前途发愁。新冠肺炎疫情紧张的三四月份,工作还没着落,论文还没写完,还要照顾生病的母亲,这个重庆大学应届毕业生整宿整宿地睡不着。“那是最艰难的一段时间。”重庆大学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张红春很了解这群20多岁“孩子们”的烦恼,说起那段日子,她眼眶里还噙着泪水。在将近十年的学生就业工作中,张红春今年面临的困难前所未有:学生无法返校,现场招聘会一度无法开展,不知道学生求职和企业招聘的真实情况,老师们只能居家办公干着急。这也是全国的共同挑战。今年,874万大学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稳就业、保民生,不仅是中央“六稳”“六保”的首要任务,也关系着每个年轻人的出路。就业形势严峻,毕业生和老师一起“顶”过来今年3月,扎西旺拉还在家乡照顾生病住院的母亲。因为疫情,他和所有同学一样无法返校,原本最重要的春招季也黯淡了。“那段时间真是太难了,晚上经常失眠,睡不着觉,担心这个担心那个。”扎西旺拉跟同学们在网上聊天,发现焦虑的情绪正在蔓延。同宿舍的3个室友都还在找工作,其中有两个还是考研失利后才着手准备,时间更紧张。那段时间,他不停地改简历、投简历,找学长学姐请教,盼望着能有面试机会。扎西旺拉的校友、重庆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田毅明原本全力准备考研,但受疫情影响,原本3月公布的考研成绩被推迟到5月。由于成绩不理想,田毅明转而考虑直接就业,此时他已错过秋招和春招两次“黄金期”,形势更加令人不安。学生的焦虑,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张红春是重庆大学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也是一位学生家长。她觉得:“‘孩子们’在家可能很焦虑,老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我们都慌了的话,学生只会更慌乱。”2月份,学生们还在家过“超长版”春节,她就拉着几个同事召开线上会议,商量怎么把招聘双选会、就业辅导、面试指导、三方签约等工作搬到“云上”,以及“屏对屏”地指导学生。疫情期间,张红春最常跟孩子们说的话是“有坑就先占着”“先就业再择业”。重庆大学有许多毕业生都是理工科背景,对面试讨论不太熟悉,学校就安排就业指导老师进行线上指导。“比如网络面试时怎么着装、打灯,怎么回答面试问题这些技巧,都是那时候我们现学现做的。”张红春说。疫情期间,许多毕业生找工作,全程都是在网上。疫情期间,武汉大学毕业生小段投了很多简历,但工作一直没有着落,压力很大。学校就业指导老师得知情况后,鼓励他参加“求职力提升云上训练营”。这个网络就业服务平台不仅介绍了“非常时期面试攻略”,还有“在线面试形象指导”,帮助毕业生提升求职能力和求职信心,还有线上“一对一”的视频咨询为毕业生答疑解惑。云招聘、云面试、云签约……类似做法已成普遍现象。天津大学依托“24365”等网络招聘服务平台,分门别类向学生精准发布就业招聘信息,实现“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疫情形势最紧张的三四月份,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与清华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等多所高校联合在线举办大型招聘,其中武汉大学学生就业中心共发布9场“空中双选会”,每场提供500-4500个展位,吸引了全国各地企业来“空中宣讲”。正是通过线上招聘的帮助,扎西旺拉最终成功签约中铁十二局,毕业后他将发挥专业所学,在川藏铁路建设中从事物资调配相关工作。5月下旬学生陆续返校后,重庆大学又恢复了线下招聘活动,共有270多家企业提供了超过6000个岗位。目前,该校离校就业率已达到83%,预期年底就业率不会低于往年同期。看到同学们陆陆续续返校,又“有惊无险”地找到了工作,张红春悬着的心终于逐渐放了下来。她明白,最艰难的那段时光,学生和老师一起“顶”过来了。“直播带岗”实现数千人就业中国人民大学就业研究所联合智联招聘发布的《2020第二季度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显示,受国内外疫情持续影响,二季度同比招聘需求人数减少9.89%,求职人员规模增加25.82%,高校毕业生求职时间延长且更加依赖线上求职渠道。“因为疫情影响,大量线下招聘活动被取消,利用线上平台求职,越来越受求职者欢迎。”重庆市就业服务管理局局长李为民说。7月24日下午,记者在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围观了一场特殊的“直播带岗”活动:开场先是2分钟的短片,展示企业工作环境;主播介绍后,由HR介绍哪些岗位在招聘、薪酬福利如何;职业导师则会分析这个岗位的需求与前景;每介绍一个企业,直播间的观众就可以同步投递简历……这是由重庆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主办的“重庆英才·职等您来”公共就业人才网络直播招聘活动,每期邀请7-8家事业单位、国企和民企的HR负责人现场直播“带岗”。“网络直播时代,网红直播带货是让观众花钱,我们是让观众挣钱,给观众送岗位。”今年37岁的“带岗”主播郭骏豪说。他是重庆市就业服务管理局的一名职工,也是“重庆英才·职等您来”公共网络直播招聘的一名主播。他注意到,网友们最关注的还是岗位的薪酬待遇、假期休息、食宿等情况。重庆工商大学应届毕业生谢苗,通过这个直播平台找到了心仪的工作。今年6月,原本还在为工作发愁的他通过“直播带岗”平台,顺利找到一份工作。谢苗很惊喜。以前,他只在直播上看过表演和带货,没想到如今通过直播也能找到工作。截至目前,“直播带岗”系列招聘活动已举办5期,每周五下午3点开播,共有38家用人单位做客直播间,6865家用人单位携7.73万个岗位同步开展线上招聘,实现就业6757人。“办法总比困难多,成效比预期好。”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长谢辛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撤旧立新,高校专业改革强调就业导向铁打的老师,流水的学生。张红春也很明白,今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暂告段落,也意味着新一年的就业工作即将开始。多年的工作经验和今年的特殊情况都在告诉她,今后的就业形势可能会更复杂严峻,“工作应该做到前面去”。为适应就业新形势,近几年重庆大学优化专业设置、升级人才培养体系。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新增7个新专业,撤销10个旧专业。近年来,该校加强以互联网和工业智能为核心的新工科专业建设,新增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医学工程、机器人工程等4个新工科专业,今年又将新增智能建造、智能感知工程专业、储能科学与工程等3个新工科专业。与此同时,重庆大学今年还决定撤销10个本科专业。重庆大学教务处处长李正良是这项改革的推动者之一。他说,这10个旧专业包括应用心理学、地质工程学、财政学、旅游管理等,共同特征是生源与就业形势不佳,过于传统,且该校专业基础资源薄弱。“其实早在4-6年前,就已经在陆续停招新生,送完最后一届毕业生后,今年会基本撤销。未来根据师生反馈、就业情况,可能还会撤销一些。”这些即将被撤销的专业中,甚至还有工程造价等专业。作为“建筑老八校”之一,重庆大学的工程造价专业招生情况很好,学生就业后的薪资也比较高,但该校研究后认为,未来工程造价专业可能会被更多自动化管理软件替代,而学习建筑工程管理等专业的学生也可以从事这个领域。去年重庆大学录取的数千名本科生中,最高分考生选择的不是该校的“王牌专业”建筑、机械等,而是一个新开设的专业——智能医学工程。“新专业不仅要满足当下需要,还要面向远方。”李正良说,重庆大学正大力推动的学科教育改革强调就业导向,提倡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他希望,未来的大学生不只是会一门技术,还要有不被机器替代的能力。应届毕业生张颖怡是受益者之一。她所学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信息类专业,本科与研究生期间,她要学习人工智能和通信专业等跨学科知识,这也让她在求职时更具竞争力。今年疫情期间,早早地就被某央企“抢下”签约。按照教育部的要求,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为引领的高校专业结构调整正在实施,其特色之一就是升级改造传统专业,坚决淘汰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变化的专业。仅2018年全国就有416个本科专业被撤销。今年,不少高校都根据学科改革与就业需求,进行了“撤旧立新”式的改革。5月,清华大学宣布会计学、新闻学专业停止本科招生,但同时新增计算机与金融双学士学位项目的专业。7月,安徽大学发布2020年度本科专业设置调整情况:增设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智能制造工程2个本科专业,拟撤销税收学、广告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等12个本科专业。强调就业导向,与生源直接挂钩,这项改革启动以来,不少学院的院长都来找李正良,有的还有意见。每次遇到这种情况,他总会劝院长们换换思路:“撤旧立新”虽然有些痛苦,但都是为了学生;只要就业好了、教学质量上去了,生源还用愁吗?
“考上大学就不愁工作了”,确定吗?今天,千万高考生完成了一次,踏出考场,不少人将迎来憧憬已久的大学。同一时间,874万的年轻人走完了四年旅程 ,有人在2020这个特别的毕业季发出了感慨:“学士服是租的,毕业照是摆拍的,论文是抄的,实习报告是假的,三方合同是骗就业率的……只有时间是真的,它每天都在告诉我们,青春终究要散场。”这一点,求职屡屡无果的毕业生们大概最能体会——母校璀璨绚烂的99%就业率,跟我真的一点儿关系都没有。暴跌至百分之二三十,就业率还敢水吗99%就业率的高分答卷,对今年的多数高校来说,可能很难能拿得出手了。上个月初,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其公众号上发布了一则《致校友倡议书》,文中提到,截至5月25日,该院本科就业率为35.17%(其中签约率仅14.48%)、研究生就业率为48.53%。所以,学院希望发挥广大校友优势,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资源。官宣向外求助的不仅这一所学校、一个学院,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国内有不少高校,如重庆工商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已向自家校友打出就业SOS。前有40万增量、共计874万毕业生,后有疫情影响,2020年的求职季的确比以往来得残忍许多。BOSS直聘发布的《2020应届生春招求职趋势报告》中,也提到了“2020应届生春招供需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其中,有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31日, 在春招季(2月3日以来)活跃求职的应届生较去年增加了56%,但企业对应届生的招聘需求规模同比下降22%。2013年3月8日,武汉大学2014届毕业生春季校园供需见面会在该校工学部体育场火爆进行,2万学子挤爆见面会。/图虫创意而据目前一些高校已公布的学生就业情况——山东科技大学交通学院毕业生近400人中,协议就业率23.57%,本科考研率49%;延安大学2020届毕业生总体签约率超过54%,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这些数字,显然与往年同时期动辄满分的就业成绩相差甚远。当然,从年初开始,不仅是学校和学生,全社会都在一边发愁,一边发力想稳住就业率。首先是升学扩招浩荡来袭。考研官宣扩招18.9万,硕士招生增幅接近20%,远高于往年的5%,专升本更是一举扩招了32.2万;不久前,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40多所高校陆续发布招生简章,确认博士扩招名额,今年博士招生规模预计达10万。地方为毕业生提供自主就业环境、发放补贴等举措也紧接着跟上。比如,北京出台“京8条”大力支持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自主创业。最近几天,多个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网站公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严格核查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的通知》。其中,“自主创业”和“自由职业”方面的统计指标有所更新, 开设网店被纳入自主创业的范围,互联网营销工作者、公众号博主、电子竞技工作者则成为了自由职业的新选项。乍一听,广大对找工作一筹莫展的学子们不用再担心失业了,花几分钟注册个公众号,立马就能自主上岗。只不过,当你兴高采烈地干完一天活,问题就来了——这份自由职业,谁给结一下工钱?公号如果被封,是不是就意味着失业?失业保险,会有咱公号博主的一份吗?99%的就业率,都是怎么来的?稍改变一下统计方法,多了些公众号博主,就业率就能提高一点,这么看来,想把这一数字抬升到90%+,似乎也不是一件太难的事。网易数读曾梳理了国内100所高校在2017年的本科生就业率,并将这些大学分为“985”高校、“211”高校、普通本科、民办本科和独立学院五种类别,结果显示,每一类高校的本科生就业率基本高于95%。说句扎心的,就业率不上90%,学校可能都不好意思对外招生;踏进95%,大概才算踩上及格线;毕竟, 大家的目标可都是99%起步。制图:网易数读就业率最早被写入我国高校历史,是在1999年。当年,教育部首次对各高校就业率进行排名,数据来源为就业协议书。那时也适逢大学扩招,但在四年后,首批扩招下的毕业生的就业率与上一年相比,有明显下滑,这让高教界绷紧了神经,开始紧抓关乎就业情况的数据指标,它也逐渐开始被捧上神坛。2004年,教育部发布《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其中提出“把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作为衡量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发展到后来,就业率持续低迷的专业将会被限制或停止招生,就业指标也渐渐与高校经费挂钩。同年6月,教育部重新修订《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办法》,将待业率、灵活就业纳入毕业生就业统计范畴。毕业生增加,每年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也在增加。一边是高校的发展需要好看的就业率,一边是宽松灵活的统计方式能生成亮眼的数据,这样一来,被过度美化的就业大饼接连着出炉,学生们“被就业”的方式也更眼花缭乱了。早前,《中国青年报》曾于2003年8月8日报道了江西某高校给毕业生定“规矩”, 必须要在指定日期前将劳动合同交到学校,否则就不给学生发毕业证。新华网2004年9月16日的一则报道也指出北京某高校30人的毕业班中,只有7人与用人单位正式签约,但学校给出的“就业率”高达80%。因为那些仅提供了“就业意向”证明的学生,均被纳入“已就业毕业生”范围,而该证明基本为捏造,学生实际上并未找到工作。直到今天,没有劳动合同就不给毕业证、强制“被就业”的戏码仍在上演。多少大学生从没想过,自己还没完全离开学校、踏入社会,就被母校上了这么“社会”的一课。不久前,教育部下方通知,要求各高校不准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并对“提升”就业率的各种猫腻操作提出了禁止。毕业生们为这一规定叫好,但回到现实中,依旧有 成日“被电话QQ轰炸催就业”、被成为“师范毕业的服务员”、被“签约了家楼下超市”的同学在大倒苦水。和敢于拿实际数据说话、积极向校友和社会求助,帮学生寻找出路的大学相比,这些一味刷高就业率便觉得万事大吉的高校,或许并不在意学生是否真正落实了工作。只想从中捞满kpi、拿到经费的它们,也成了虚高就业率的推波助澜者。就业率的虚高病,必须得治国内高校现行的就业率计算方式,基本是由各学校自行统计并逐层上报,最终由教育部汇总后公布。说白了,这更像是一场自己参与竞争、自己上报成绩的比赛,少了外界的监督和问责机制,高校不免多了些动手脚的空间。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则被分成“协议和合同就业”、“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升学”、“暂不就业”、“待就业”六种类别。不过,“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的可“操作”空间,从“开公众号算就业”的标准就能看出;“升学”——国内读研或者出国留学也都算就业;七七八八的去向加起来,此“率”不高都难。从就业率计算公式上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毕业生总数一未就业毕业生数)÷当年毕业生总人数×100%,但它只纳入了毕业生的初次毕业情况,统计时间也仅为学生离校前和当年12月两个时间段。这样的统计方式,一方面缺乏对学生长远发展的追踪,一方面也可能促使学校做出只顾眼前利益的行为。其实,就业率改革的呼声没有停过,一些地方和高校也做出过新尝试。比如,浙江省从2011年开始,省教育厅委托省教科院作为第三方对本专科毕业生的就业数据进行统计,这一过程并不像大多数高校一样“自行解决”,多了独立、客观的因素。就业率到底该怎么计算,是个问题。参考国外高校的就业率统计,如哈佛大学在范围设置上,将升学和后续研究学习单独列出,不列入就业率统计范围。统计层次上,芝加哥大学商学院2001—2002年度毕业生就业报告中,除了统计毕业生就业率外,还对毕业生的工作薪水、工作性质、工作区域、找工作的途径等进行了调查。而为了克服统计就业信息时的“时间局限性”,美国各机构在统计毕业生就业信息时,一般将毕业后若干时间的就业状况作为调查对象,由此尽量避免统计初次就业率产生的误差,也能更具体地反映毕业生们的就业情况。最令人头疼的,还是悬在高校就业率头上的那些刀子——这个数字不仅牵动着大学的招生规模、专业设置、教学评估甚至是经费拨款、领导政绩等。当然,这些关联本身没有错,但简单粗暴地关联方式难免会产生问题。如果顶层评价体系不做一些适当改变,就业数字带来各种迷惑和压力,都将继续转移到学生的身上。参考资料[1] 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模式改革研究,王丽叶,李 会,长治学院学报,2020-04[2] 反思·扬弃·超越——从就业率评价到就业竞争力评价,柯羽,高等教育评价,2004(05)[3]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刘世峰,2013-11[4] 关于改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政策的思考,侯定凯 林似非,复旦教育论坛,2005[5] 美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评估体系初探,高磊,国外教育探索,2004(02)[6] 试论美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统计评估体系,张剑,比较教育研究,2004(06)[7]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调查研究,王霆,高教探索,2015-11[8] 对不起,贵校99%的就业率太假了,浪潮工作室,2018-05[9] 中国大学99%的就业率,其实是假的,网易数读,2019-06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有间大学”。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职校联盟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重庆工商大学,原渝州大学和原重庆商学院合并组成。学校实行大类招生,总共分为12类,经济与贸易类、财政学类、化工与制药类、机械类、社会学类、金融学类、法学类、计算机类、工商管理类、公共管理类、旅游管理类、新闻传播学类(具体各类专业分类可以查询官方网站)。学校会预留65个名额作为调整。学校施行分数优先的原则,按投档分从高分到低分,然后根据考生的专业志愿安排专业。这里要特别注意:如果投档分相同的情况时,文史类(或不分文理)是按语文、数学、外语成绩依次比较,分数高者优先;理工类按数学、语文、外语成绩依次比较,分数高者优先。这一条很重要,同等分数,同专业情况下,是怎么排的,特别是一些工商大学的王牌专业,会计学经济学等等。对报考的专业计划已满且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在缺额的专业中进行安排。未满足专业志愿,且不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作退档处理。对单科也有要求,以下这些专业方向是对英语有要求:英语、商务英语、法语和法语(中外合作办学)等四个专业的外语高考单科成绩要求110分及以上。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外合作办学)、工商管理(中外合作办学)、会计学(中外合作办学)、人力资源管理(中外合作办学)、金融学(中外合作办学)等五个专业的外语高考单科成绩要求105分及以上。视觉传达设计(中外合作办学)、服装与服饰设计(中外合作办学)等两个专业外语高考单科成绩要求60分及以上。以下这些专业方向对数学有要求: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数学、统计学、经济统计学等四个专业的数学高考单科成绩要求100分及以上。美术类专业计算规则(双线达标):(文化成绩÷文化总分×300×30%)+(统考专业成绩÷统考专业总分×300×70%)请大家多多关注孙老师!
说到考证,仓仓跟大家聊过,重庆工商大学的“考证狂人”本科四年拿下17项证书,皆是高分一次通过的:相信和很多纠结的小伙伴一样,考研和考证都是为了毕业后找到一份好工作,有一个更高的起点和起薪。毕竟学历和证书都是不少大企业的硬性指标!为了将来理想的offer还是值得一试的1、2020年各类资格考试时间表近日,人社部发布了《2020年职业资格考试时间表》,明确2020年各项考试时间。考证在你的新年规划中吗?人社部2、哪些证书含金量比较高?尤其是21考研的小伙伴,下面这些证书,安排一下!一、英语等级证书1、英语四六级证书相信这是每个大学生必考的一个证书,在之前大部分院校都要求过四级才能毕业,就可以看出其重要性,后来改革,很多院校对四六级不再有强制要求。但四六级不管是对找工作还是考研都很重要,试想当你和一个条件相当的人一同竞争一个岗位,人家有四六级证书,而你没有,你觉得企业会录取哪个?同样,考研也是这个理,尤其是进入复试的时候,也是四六级成绩高大多情况下就是一个“加分”项!所以这次考研前,可以把四六级分数刷高一些!2、雅思、托福证书出国必备证书,对考研也有一定的帮助,后期有出国交流也免去再去考证的麻烦。3、英语专四、专八证书仅限英语专业本科在校生考,是划分英语专业学生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一个考试,但有很多职位会要求要有该证书,比如翻译或外籍主管助理。二、专业资格证书对于咱们考研的同学来说,除了初试书面知识外,老师也非常看重咱们实践能力,那么一些专业资格证书,就是能力最直接象征。1、法律职业资格证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后取得,法官、检察官和律师职业等司法从业者必备证件。考公务员的娃都想过的考试,但难考到可以掉一缸眼泪。通过法考对于我们考法律专业的同学非常有帮助。2、注册金融分析师常见的金融财经领域高端认证,美国"投资管理研究协会"(AIMR)负责实施,耗时长,成本不菲,还需要全英考试,算是一种学霸证明。3、CAD工程师认证证书多用于机械、室内装饰、建筑行业;许多工作都会涉及到图纸,画图技能可以说是工科生必备,当然不是指简单用笔画画就行的那种画图。在应用技能要求提升的今天,市场对高端CAD人才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三、在校参赛获奖证书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加分项,是证明自己能力的一种方式。对于理工科同学而言,各种级别的学科竞赛、创新发明活动证书等都有助于向导师展现自己的能力。如果有“挑战杯”、大型运动会等国家、省市级重大赛事的获奖证书,那无疑会让导师刮目相看。如果有学术论文发表,那绝对会让老师眼前一亮,如此,必定加分有望。文科类专业的同学在校期间可能参与科研课题的机会比较少,不过也能在其他方面下功夫。例如,如果组织参加过一些重大活动,在媒体上发表过文章,或者写过什么东西等都可以向导师展示出来。即使没有获得什么证书,也尽可能挖掘自己的优点,并把相关材料准备好。之前咱的文章提到过,复试要带哪些证书,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帮助,如果有遗失早点补办~可能有同学会问,跨专业的该如何准备?这类考生会担心自己本科也有各类证书,只不过与报考研究生专业关系不大。其实,大家不要有专业顾虑,只要能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科研素养,都要尽可能充分展现。如果没有这些证书也不要太在意,证书知识加分项,并不是决定项。如果你真的没有证书,就认真准备复试面试。对于21的小伙伴,证书也是提高自己层次的一种媒介!来源:木仓学社
“考上大学就不愁工作了”,确定吗?/unsplash今天,千万高考生完成了一次,踏出考场,不少人将迎来憧憬已久的大学。同一时间,874万的年轻人走完了四年旅程,有人在2020这个特别的毕业季发出了感慨:“学士服是租的,毕业照是摆拍的,论文是抄的,实习报告是假的,三方合同是骗就业率的……只有时间是真的,它每天都在告诉我们,青春终究要散场。”这一点,求职屡屡无果的毕业生们大概最能体会——母校璀璨绚烂的99%就业率,跟我真的一点儿关系都没有。暴跌至百分之二三十,就业率还敢水吗99%就业率的高分答卷,对今年的多数高校来说,可能很难能拿得出手了。上个月初,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其公众号上发布了一则《致校友倡议书》,文中提到,截至5月25日,该院本科就业率为35.17%(其中签约率仅14.48%)、研究生就业率为48.53%。所以,学院希望发挥广大校友优势,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资源。官宣向外求助的不仅这一所学校、一个学院,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国内有不少高校,如重庆工商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已向自家校友打出就业SOS。前有40万增量、共计874万毕业生,后有疫情影响,2020年的求职季的确比以往来得残忍许多。BOSS直聘发布的《2020应届生春招求职趋势报告》中,也提到了“2020应届生春招供需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其中,有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31日,在春招季(2月3日以来)活跃求职的应届生较去年增加了56%,但企业对应届生的招聘需求规模同比下降22%。2013年3月8日,武汉大学2014届毕业生春季校园供需见面会在该校工学部体育场火爆进行,2万学子挤爆见面会。/图虫创意而据目前一些高校已公布的学生就业情况——山东科技大学交通学院毕业生近400人中,协议就业率23.57%,本科考研率49%;延安大学2020届毕业生总体签约率超过54%,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这些数字,显然与往年同时期动辄满分的就业成绩相差甚远。当然,从年初开始,不仅是学校和学生,全社会都在一边发愁,一边发力想稳住就业率。首先是升学扩招浩荡来袭。考研官宣扩招18.9万,硕士招生增幅接近20%,远高于往年的5%,专升本更是一举扩招了32.2万;不久前,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40多所高校陆续发布招生简章,确认博士扩招名额,今年博士招生规模预计达10万。地方为毕业生提供自主就业环境、发放补贴等举措也紧接着跟上。比如,北京出台“京8条”大力支持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自主创业。最近几天,多个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网站公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严格核查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的通知》。其中,“自主创业”和“自由职业”方面的统计指标有所更新,开设网店被纳入自主创业的范围,互联网营销工作者、公众号博主、电子竞技工作者则成为了自由职业的新选项。乍一听,广大对找工作一筹莫展的学子们不用再担心失业了,花几分钟注册个公众号,立马就能自主上岗。只不过,当你兴高采烈地干完一天活,问题就来了——这份自由职业,谁给结一下工钱?公号如果被封,是不是就意味着失业?失业保险,会有咱公号博主的一份吗?99%的就业率,都是怎么来的?稍改变一下统计方法,多了些公众号博主,就业率就能提高一点,这么看来,想把这一数字抬升到90%+,似乎也不是一件太难的事。网易数读曾梳理了国内100所高校在2017年的本科生就业率,并将这些大学分为“985”高校、“211”高校、普通本科、民办本科和独立学院五种类别,结果显示,每一类高校的本科生就业率基本高于95%。说句扎心的,就业率不上90%,学校可能都不好意思对外招生;踏进95%,大概才算踩上及格线;毕竟,大家的目标可都是99%起步。制图:网易数读就业率最早被写入我国高校历史,是在1999年。当年,教育部首次对各高校就业率进行排名,数据来源为就业协议书。那时也适逢大学扩招,但在四年后,首批扩招下的毕业生的就业率与上一年相比,有明显下滑,这让高教界绷紧了神经,开始紧抓关乎就业情况的数据指标,它也逐渐开始被捧上神坛。2004年,教育部发布《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其中提出“把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作为衡量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发展到后来,就业率持续低迷的专业将会被限制或停止招生,就业指标也渐渐与高校经费挂钩。同年6月,教育部重新修订《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办法》,将待业率、灵活就业纳入毕业生就业统计范畴。毕业生增加,每年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也在增加。/unsplash一边是高校的发展需要好看的就业率,一边是宽松灵活的统计方式能生成亮眼的数据,这样一来,被过度美化的就业大饼接连着出炉,学生们“被就业”的方式也更眼花缭乱了。早前,《中国青年报》曾于2003年8月8日报道了江西某高校给毕业生定“规矩”,必须要在指定日期前将劳动合同交到学校,否则就不给学生发毕业证。新华网2004年9月16日的一则报道也指出北京某高校30人的毕业班中,只有7人与用人单位正式签约,但学校给出的“就业率”高达80%。因为那些仅提供了“就业意向”证明的学生,均被纳入“已就业毕业生”范围,而该证明基本为捏造,学生实际上并未找到工作。直到今天,没有劳动合同就不给毕业证、强制“被就业”的戏码仍在上演。多少大学生从没想过,自己还没完全离开学校、踏入社会,就被母校上了这么“社会”的一课。不久前,教育部下方通知,要求各高校不准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并对“提升”就业率的各种猫腻操作提出了禁止。毕业生们为这一规定叫好,但回到现实中,依旧有成日“被电话QQ轰炸催就业”、被成为“师范毕业的服务员”、被“签约了家楼下超市”的同学在大倒苦水。和敢于拿实际数据说话、积极向校友和社会求助,帮学生寻找出路的大学相比,这些一味刷高就业率便觉得万事大吉的高校,或许并不在意学生是否真正落实了工作。只想从中捞满kpi、拿到经费的它们,也成了虚高就业率的推波助澜者。就业率的虚高病,必须得治国内高校现行的就业率计算方式,基本是由各学校自行统计并逐层上报,最终由教育部汇总后公布。说白了,这更像是一场自己参与竞争、自己上报成绩的比赛,少了外界的监督和问责机制,高校不免多了些动手脚的空间。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则被分成“协议和合同就业”、“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升学”、“暂不就业”、“待就业”六种类别。不过,“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的可“操作”空间,从“开公众号算就业”的标准就能看出;“升学”——国内读研或者出国留学也都算就业;七七八八的去向加起来,此“率”不高都难。从就业率计算公式上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毕业生总数一未就业毕业生数)÷当年毕业生总人数×100%,但它只纳入了毕业生的初次毕业情况,统计时间也仅为学生离校前和当年12月两个时间段。这样的统计方式,一方面缺乏对学生长远发展的追踪,一方面也可能促使学校做出只顾眼前利益的行为。其实,就业率改革的呼声没有停过,一些地方和高校也做出过新尝试。比如,浙江省从2011年开始,省教育厅委托省教科院作为第三方对本专科毕业生的就业数据进行统计,这一过程并不像大多数高校一样“自行解决”,多了独立、客观的因素。就业率到底该怎么计算,是个问题。/unsplash参考国外高校的就业率统计,如哈佛大学在范围设置上,将升学和后续研究学习单独列出,不列入就业率统计范围。统计层次上,芝加哥大学商学院2001—2002年度毕业生就业报告中,除了统计毕业生就业率外,还对毕业生的工作薪水、工作性质、工作区域、找工作的途径等进行了调查。而为了克服统计就业信息时的“时间局限性”,美国各机构在统计毕业生就业信息时,一般将毕业后若干时间的就业状况作为调查对象,由此尽量避免统计初次就业率产生的误差,也能更具体地反映毕业生们的就业情况。最令人头疼的,还是悬在高校就业率头上的那些刀子——这个数字不仅牵动着大学的招生规模、专业设置、教学评估甚至是经费拨款、领导政绩等。当然,这些关联本身没有错,但简单粗暴地关联方式难免会产生问题。如果顶层评价体系不做一些适当改变,就业数字带来各种迷惑和压力,都将继续转移到学生的身上。参考资料[1] 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模式改革研究,王丽叶,李 会,长治学院学报,2020-04[2] 反思·扬弃·超越——从就业率评价到就业竞争力评价,柯羽,高等教育评价,2004(05)[3]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刘世峰,2013-11[4] 关于改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政策的思考,侯定凯 林似非,复旦教育论坛,2005[5] 美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评估体系初探,高磊,国外教育探索,2004(02)[6] 试论美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统计评估体系,张剑,比较教育研究,2004(06)[7]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调查研究,王霆,高教探索,2015-11[8] 对不起,贵校99%的就业率太假了,浪潮工作室,2018-05[9] 中国大学99%的就业率,其实是假的,网易数读,2019-06【欢迎留言讨论】2020毕业季,你的求职经历、学校就业率如何?撰稿 | 李科编辑 | 秋裤排版 | 瓜子* 未标注来源图片来自网络原文首发于《新周刊》旗下公众号“有间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