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长告诉你: 考研成功后,你才会知道本科记阶段自己的决定是多么明智!考研季,无数学子为了考研也是把自己的潜力毫无保留的发挥出来了,在这还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中,会发现,身边会涌现出一批批默默无闻的黑马,怎么拼是为什呢?平常一些低调的人们,现在也都高调起来了,学长告诉你: 考研成功后,你才会明白,本科阶段你的选择是多么明智!距离成功更进一步本科选择考研,对个人以后得发展确实起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现在本科学历“一抓一大把”的现状,考研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己在学历上面的竞争力,虽然现在研究生也比较普遍,但在面试环节,总归比本科学历更具些许竞争力,这是毋庸置疑的,现在很多大企业选拔人才,非985/211的简历,直接就是在第一轮筛选中被刷下而目前国内招收研究生的高校中,985/211高校占据绝大份额,巧妙的避免了第一层的简历筛选,如果个人本科不是985/211的话,那么考研对自己来讲,更是一个非常好的提升机会啦,之前有朋友,普通高校,考研成功进入一所国内985高校,因为接触的圈子有所改变,对自己后面的创业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现在通过研究生阶段积累下来的人脉资源,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是本科阶段不能比拟的。核心竞争力考研成成功后,不同于本科阶段的重要一点在于,你们将几个人分配到导师大咖的盔下,获得专业知识的点评,和各种资源的链接,甚至在一些专业,学生毕业之后,导师就已经给自己对接好用人单位了,能够做到硕士导师,相必各种资源也是比较丰富啦,而作为导师盔下的学生,只要保持谦逊好学的态度即可有些专业的导师经常出差公干,有时就会带着自己的亲学生,这时个人还可以在享受公费旅行的同时,还有一份不错的补贴,这份补贴,完全可以够自己交学费的啦,另外研究生阶段各种奖学金,助学金也是比较容易获得的,导师也会在适当的时候为自己争取的,只要自己表现足够好,研究生阶段,自给自足还是不成问题的,而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便是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老师的亲学生身份,自己虽然刚出校园,但导师的名气还是比较实用的。实现自己的老师梦对于一些非师范类专业的学生来讲,可能以后没有机会从事教学工作了,当然企业培训除外,但考上研究生之后,就有着这样的机会,可以实现自己的老师梦,可能在本科阶段,有时会出现一些授课老师有事情,学长、学姐给代课的情况,毕竟,一些教授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之外,还有一些研究项目和各种课题,还是比较忙的,所以就让自己亲学生,也就是给自己负责教授的这些本科生们代课,这在一些大学里面都是挺常见的,而学生代课的过程中,不仅仅可以教授给学弟学妹们,还可以在这个过程中,重温知识,加深对知识内容的印象,为以后的实际运用打好了基础另外,在授课过程中,还可以锻炼个人的演讲能力,毕竟,面对的是上百的学生,这机会都是非常难得的,这是不考研,没法享受的待遇,在锻炼个人的同时,还有一份不错的补贴,一场代授课,对于研究生们来讲,收获颇丰。总体来讲,考研确实是为自己加码,提升个人核心竞争力的不错选择,不过也要因人而异,并不是所有人都是个考研,无论诱惑有多大,做自己就好。
考研复试淘汰高考结束进入大学时代的儿子,我们就开始循序渐进得引导他在大学时期利用学习空余时间合理安排研究生准备。他属于那种没有社会意识有主见,长在温房中的孩子,一直羡慕出国。对于工薪家族的孩子,出国欧美国家也是一笔不小费用,我们这种家庭不适合,再说国内学习资源我们家长认为不错的。毕业也是托关系安排一家保险公司管理工作,工作环境应该不错的。大部分年轻的孩子还去了保险公司还是积极向上的,工作了才知道原来的学业不能满足现状需求。他这时候知道需要进一步提升自己,干自己喜欢的工作, 通过工作积累和调研决定报考复旦保险,好在他高考就是理科生。与原来专业完全不搭噶,学校也不是原来的学校,地区也是大都市,我和他爸爸也不支持他丢掉工作考研,他偷偷摸摸干,可想而知难度有多大。边工作边学习,第一年考试以360多分复旦失利,没有进行调剂,我们轮番轰炸要求调剂,他意志坚定。由于新冠疫情发生,国家扩招,还有通过他努力第二年以384分进入复旦初试。蛮以为进入初试高出10多分和排名进入复旦上学没有问题,谁知道复试也非常重要。初试分数无论多高,复试才是决定你的权利, 初试只是拿到入场券,复试才是决定你最关键的考试。线上面试今年也是第一次,孩子经验不足,出现设备不清楚,影响情绪造成压力大。其实是孩子跨专业考试最主要我认为专业知识的浅薄还是有关系的,所以奉劝孩子考研跨专业还是要有强大的功底和宽阔的知识面,才能去跨越更高的平台,在学校有机会多参加一些社交团体锻炼自己面试的胆量和应变能力,否则你在起跑线上还是会输一程的。大家有什么想法和好的经验可以互相交流。
有人说,自己周围很多人都考研成功了,考研并不难,你觉得呢?考研难吗?其实这个问题需要从整体和个体的角度分别加以阐述。从全国考研的整体角度看,考研的录取率并不高,远远低于高考的录取率。2016年之前的几年里,整体报录比大约是3:1,全国报考人数大约是150万左右,实际被录取的人数大约50万左右。最近几年,因为考研暴热,报考人数一路攀升,2017年报考人数首次突破200万,达到201万人,2018年达到238万人,2019年则猛然蹿升到285万人,到2020年,这个数据是341万人,而全国实际录取人数,2017-2019年每年虽然有大约2-3万人的规模的增加,但实际录取人数依然不超过60万,全国平均报录比在迅速上升,到2019年,已经达到了大约5:1的比例,平均录取率只有20%左右。2020年因为疫情,教育主管部门作出了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增加招收18.9万硕士研究生的决定,使得今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的录取总人数达到了空前的约80万的水平,但是,即便如此,相对于341万报考人数而言,实际的整体录取率依然只有大约24%,平均报录比超过4:1。从上面的数据不难看出,从整体角度看,考研成功的几率并不大。从考研的个体的角度看,则情况差异很大。有些人第一次考研,就因为决心足够、备考扎实、报考目标合理而最终成功上岸,更多的人则因为各种原因,屡战屡败,考了两三次依然没能成功。现实中,很多人第一次考研都失利了,加入了二战的行列。从数据看,2019年报考的285万考生中,有大约110万人是考研失利而卷土重来的考生(主要是二战的,也有少量三战甚至三战以上的),而2020年报考的341万考生中,则有大约150万人是经历过考研失利而依然坚持的人。从这些数据也可以看出,要考研成功,尤其是要一次就上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什么有人会感觉考研的人大部分都上岸了呢?这很可能是因为观察的恰好是一个考研成功率较高的圈子。如果你观察的考研圈子,恰恰是一个考研动力很强劲、备考都很努力的群体,比如那些被称为“考研基地”的大学,如曲阜师范大学、聊城大学这样蜚声考研界的学校,很多考研的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开始准备,有些人读本科的全部目的就是考研成功,所以这些学校考研成功率很高,而且其中不乏考研名校成功的。如果只是从表面观察这些学校,你自然会觉得,考研并不难,甚至会觉得很简单,因为很多普通本科背景的考生不但能考研成功,其中部分人还能考上985名校,甚至有人考上北大清华。如果你的观察范围是一般的普通本科院校,你就会发现,考研其实并不容易,往往一个班几十个人报考,最后能成功的,可能只有几个人。再说极端一点。如果你在北大清华旁边走一圈,你会发现,北清周围都有一大群“考研钉子户”,这些人往往都经历了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考研失利,但依然在坚持,因为他们的目标往往是北清这样的顶尖大学。最终这群人也只有少数人能如愿以偿,而大多数人,即便坚持考了三四次,最终也没能进入自己心仪的学校。你当然会发现,考研很难。所以,从全国整体角度看,考研并不简单,但对于个体而言,能否考研成功,最主要的因素,取决于个人在备考中逐步获得的实力与报考的目标学校的匹配情况。如果你实力不够但目标很高,两者根本不匹配,自然很容易失利;反之,则比较容易成功。对考生而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报考目标,是考研能否成功的关键性要素之一。
最近一个话题上了热搜榜:#考研到底有多辛苦#。看到这个话题我才想起,2020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即将开始了。我点进话题页面,发现大家一如既往地苦中作乐,尤其是一大波考研表情包,把备考经历形容成了段子。我拿着手机笑个不停,跟同事说“哈哈我当年也这副德行”。同事想了想问“你的当年有五六年了吧”(想打人怎么办……)除了考研,每个人都经历过大大小小的考试,有些考试甚至影响了我们的人生走向,扭转了我们的生命格局。我们采访了6个年轻人,请他们讲讲对他们意义重大的一次考试,也许从他们的故事中,你也能发现自己的影子。01司考失败后,我才发现自己的“真面目”肖立,男,26岁,律师可能因为父母都是司法系统的,我一直对法学相关的考试很敏锐。读本科时,每次考试,我不怎么复习都能到90分,连考上法大研究生都是两个月突击的结果。周围人因此称赞我天生是学法学的料。所以到司法考时,我也觉得自己肯定能过,结果惨败。得知成绩后我就开始怨天尤人,成天想“凭什么不如我的同学都能考上”。渐渐地,抱怨演变成沮丧,我开始怀疑自己不是学法学的料,之前考试顺利是不是因为运气好。后来,我无意间看到一个同学的备考教材,那上面的笔记密密麻麻,而我那本简直像新书。我忽然想明白了,我的惨败不是命运不公或天赋不足,只是因为我自负,没有努力。发现了这一点后,我释怀了。因为努力是最可控的事。我开始认真对待法考,这一次,我能坚持每天早上6点起床复习,还会每天吃完午饭带着书到楼下站着背,因为不想午后犯困降低效率。当然,最后结果令我很欣慰。如果没有第一次法考失败,我不会发现原来自己一直自恃聪明不肯脚踏实地,我也不会发现自己原来这么脆弱,一次考试就能令我一蹶不振。而如果没有第二次备考,我也不会发现自己原来可以那么刻苦,也就没有机会重新建立起对自己的认识。在二十几岁时发现自己的真面目是幸运的,因为还来得及校准,以正确的态度面对人生。02背着家人考研让我感受到,没有周围人支持,恰恰是坚持自己道路的时候卢卢潘达,女,23岁,研究生在读父母非常不赞成我读研,希望我参加省里公务员考试,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年纪偏大,比其他父母更能感觉到时间流逝,担心以后不能照顾我,就希望我走稳定的路。我无法决绝地拒绝他们,只能报名省考的同时私下准备考研。过程中我压力很大。一方面不论我和父母的想法谁的更对,与他们背道而驰本身让我感到孤立无援。另一方面,我必须证明不按他们的规划我也可以过得不错,才能理直气壮地拒绝听从他们,那么考研包括考研以后的职业道路,都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这让我在复习时心情总是起伏不定,总是担心考不上怎么办,考上了又怎么办。但恰恰因为这种压力,让我多次检视自己考研的意愿,也促使着我提前思考未来的职业道路。在不断的反思中,我对自己为什么选择考研越来越明晰,对未来的规划也越来越细致。后来我考研成绩还不错,省考刚进面试。父母对比之下同意我读研。虽然他们仍在劝我考公,但我已经向期待的人生迈出了踏实的一步。人生不止一个方向。而当我们选择了一条和他人的建议不一致的道路,我们其实不能指望他人放弃自己的立场转而支持我们。这时候免不了感到压力。但是,没有周围人支持时,恰恰是我们看清前路,反思自己的机会。一旦想清楚自己要什么,就算没有他人支持,我们也能坚定地走下去。03为了考研吃的苦并不值,但那段吃苦的经历,对我来说弥足珍贵欢乐小马,女,25岁我考研的时候是大四。那段时间,按照专业的要求我们要去深圳实习。这很影响复习,一是压缩时间,二是实习单位的集体宿舍很吵,在那里住着我根本看不了书。为了考研,我跟学校还有单位反复沟通,终于让他们同意我在外租房。由于经济拮据,我租到的房子没有床。我就买床板,在上面铺纸壳板,睡在地上,但这样是睡不着的,半夜醒了干脆起来复习。房间里还没有桌椅,我就坐在“床上”,伏在腿上写试卷。现在回想,我都不知道自己当时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可是考上之后我却发现,在我们专业,学历不仅不加分反而减分。机构偏爱本科生甚至专科生,尤其是有工作经验而读书不那么多的学生。碰壁多次之后,我真的后悔了,回想当时如果没有考研,而是用这两年多时间工作,我早就有了更好的职业发展。即便如此,那段“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考”的时光,并非是浪费。虽然从当前的结果看,我吃的那些苦都不值得,可是那段吃苦的记忆已经成了心底的武器,常常能武装我。现在,不论在什么情境下遇到困难,或感到无助、难熬时,我就会回想起那段时光,给自己加油打气。毕竟,那么苦的日子都熬过来了,还有什么坎坷过不去呢?04一次考试失利不会决定我们的人生,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王者打人机,男,27岁,博士在读我本科时就参与省级项目,加上备考很认真,考上研本来是板上钉钉的。可没想到我因为一分之差,和第一志愿失之交臂,只能被调剂去一所一般的学校。“出身”影响考博,这是众所周知的。所以研究生期间我更加用功,参与国家级课题,翻译专业书籍,想靠实力弥补“出身”不足。我的成果也确实比一些来自更好学校的学生突出,但到了考博时,我还是遭遇了歧视。一位学界顶尖的老师在得知我想考他的博士后态度很敷衍,明明同意跟我当面聊聊,却只安排一位师姐来见我,还对那位师姐说:xxx学校的学生肯定不怎么样,你替我去见见,不行就算了。这件事让我非常生气,立志去更好的学校,就想到了出国。可是当时离申请截止还剩三个月不到,我还什么都没准备,只能没日没夜地学,把身体都熬差了。但我一直坚信自己值得更好的,最终拿到了宾大全奖博士的offer。其实,高一分或低一分,并不代表多大的实力差距,但低一分就是会让人觉得你“差”。可是这“差”未必是真的。我现在时常觉得,如果不是考研时那一分,我可能会在国内读到博士,学术成就可能就那样了。而偏偏是那一分把我推向了宾大,推向这条更有利于我的道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一次考试不会决定人生走向,只要我们的人生方向不变,失利一定会转化为新的可能性。05相比于眼前的得失,我看到的是更长远的潜在可能性站站,女,27岁,产品经理现在回想,考研时我印象最深的是孤独和迷茫的感觉。我本科学校的氛围一般,全专业就我一个准备考研。这让我跟所有人的生活都不一样。比如,早上我去图书馆,室友看剧或找工作。晚上我复习,室友讨论怎么样可以找个好对象。我真的觉得蛮孤单的。而且,我是跨专业考翻译,虽然知道翻译要练,可身边没有人指导,我完全不知道练到什么程度才是对的,就很迷茫。这样的状态下,我时常感到烦躁,也动摇过,但我同时也知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所以还是坚持下来了。后来我考上研来了北京,看到了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比如我发现很多北京的孩子从大一就开始认真找实习,和许多人觉得大四应付一下就行是完全不一样的。再比如后来我进BAT工作,真实体验“007”,也学会如何在夹缝中寻找快乐。不是我推崇这样的生活方式,只是考研让我有机会跳脱出来看到不同,看到环境影响人的选择和发展,而这些事是人被裹挟在单一环境时感受不到的。相比学业进益,考研带给我的平台和眼界对我的影响更大。如果当时我不考研,现在未必不好,但我肯定少了去探寻新生活的机会,自然就不会知道哪种生活更适合自己。潜在的可能性比眼前的得失更重要,这是考研教会我的事。06能够直面自己的“做不到”,比努力做到更需要勇气蕾酱,女,28岁,全职妈妈我15年报名考驾照,可是只考了科目一,后续的迟迟没考,因为我害怕车。我的害怕是有生理反应的,比如一坐在驾驶座就心跳加速,就算只挂一档,我握方向盘的手都会抖。有这些障碍在前,其实我不该学车。但我当时觉得有困难该去克服而不是逃避,于是逼着自己报了名。可事实证明我克服不了。驾校教练将我当成反面教材,我也一直感到自己没用。但有一次我偶然碰到当时一起学车的一位大姐,得知她后来科目一都没考就把钱退了。我问她为什么,她对我说“我就是年纪大了看不进去书啊,这没什么嘛。做不到还逼着自己去做,才不聪明。”她的这句话启发了我。我本来就害怕开车,为什么要逼自己去克服呢?于是我联系驾校,跟他们说我不考了,会去办手续。说定这件事后,我感到一身轻松。其实,考驾照真的是件很小的事,却给我造成了许多压力。究其原因,就是我没有在一开始就正视自己的“做不到”。一直以来,我们遇到困难第一反应是逼自己克服,而不是允许“做不到”的存在,因为我们不想承认自己能力有限,也害怕自己不思进取。可是,生活中本来就有许多“做不到”,承认“做不到”,我们才能将有限的精力放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实际上是精简自己的生活。从这个意义上,承认“做不到”,其实需要更大的勇气。KY作者说:大部分人在小时候是非常讨厌考试的,可是长大以后我们渐渐发现,考试是人生中少数特别公平、只要付出就有回报的事情,而组成人生大部分的,是就算再努力也没办法的事件。不仅如此,考试还是生活中少有的有确定性的事情。除了考试,我们很难再找出什么事有“标准答案”。从工作、爱情,再到成为什么样的人、如何生活,所有的维度只能靠自己探索和试错。但即使如此,标准化的考试依然是有意义的。有时,一次考试的成功与否,会带我们走向截然不同的道路,备考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也在未来协助我们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可是,一两次考试的成绩对于我们的影响又有多少呢?如果站在现在回看过去的某次考试,我们可能会发觉,无论当时我们觉得人生如何被那次考试扭转了,我们这一路走来,都已经成为了现在的自己。也许,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命格局,不论是考试,还是其他的什么事件,可能在某个阶段令我们停滞不前或走向别的方向。但最终,我们都将探索出属于自己的生活。如果生活是场考试,你会给自己写出什么答案?以上。
回顾2019,是惊心动魄的一年,也是值得我郑重做年终总结的一年。本科-考研-研究生2019,考研人数达290万,各大营销号纷纷报道,称2019年将是考研难度最高的一年,虽然大家普遍也认为2020年考研人数肯定比19年多,但谁也没想到2020年会突然增加到341万,一时19年上岸的考生感到无比庆幸,不知道2021年的考研人数是否能突破400万,一切是未知。忽然发现,人生重要的节点就那么几个,15年高考,第一个重要的岔路口,也是第一次真正感受分数改变命运。19年考研,没日没夜的复习,誓要弥补高考的失败,深知所学专业想找份好工作,必须靠学历加持。还好,庆幸的是我成功了。打赢了考研这一仗,把握住了这个重要节点。然而,研究生的生活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完美,依然是紧凑的课程,做不完的实验,数不清的项目永远在等着你。但总算有些目标就放在那里等着你去完成,一下子又充满了力量。关于考研经历过才有发言权。关于考研,我有两点经验想和大家分享。首先,明确自己到底适合什么类型的考试。有很多学校是用统考试题,但是越来越多的学校已经开始使用自命题试卷。你是适合风格朴实、注重基础的统考还是出题风格化明显的自命题学校?这一点,你必须认真严谨地弄清楚。毕竟选择很重要。第二点,不要被看起来刻苦的自己所感动。我们接触的教育是刻苦就有收获。包括各大新闻公众号也是会着重渲染“谁谁为了考研一天学习十几个小时不休息“,容易引起大家感叹是某大学的学霸紧紧密密的作息表,在什么时间完成什么任务,这个真的不建议大家盲从哈。图片来源于网络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说考数学的小伙伴,会给自己限制,8点-9点完成两道大题的练习,9点半开始复习英语。10点复习政治,以此类推,每个时间段都被排得满满。但是这有一个问题就是,假如最初的这两道数学题很难怎么办?有可能1个小时根本不够做的,那你是选择继续完成下面的任务还是继续攻克这两道数学题呢?所以,不要盲目地把一天排得满满的。这样会让自己很有压力。尝试把任务分解,只要在一个时间范围内完成一个任务即可。举例:这周完成一个章节的知识点复习。这周完成5份英语真题的精读。等等。不要过度劳累,感觉脑子不够时,收拾好东西,躺床上睡一觉,恢复精力后再学习。我们拼的不是时间,拼的是效率。记住:选择比努力重要!效率比时间重要!展望2020对于我自己来说,2020依然是作为科研长工的一年,认真上课,认真做实验,积极发论文。生活方面,好好读书依然是必须得!给自己定个小目标,新的一年先读上100本书!对于接下来要考研的同学们,我的建议好好选择学校,形成自己的学习思路,及时复盘!加油!新的一年,愿我们的远方有星光照耀。
今年的考研,还有4天,就要拉开帷幕了。看着校园里辛苦学习的孩子们,想想十几年前自己的考研经历,说一下经验,让孩子们看看,放下焦虑。我是2000年大学专科毕业,当年专升本,成绩第一,却被人顶替,毅然而然,也是迫不得已,参加了工作。却极其幸运,进入了中外合资企业,做生物菌肥。三年来的工作,因为老板的信任和工作需要,没有放下英语,除去每天弄文件,还会读点《英语文摘》里面有趣的小文章。三年后,公司内讧,我又下定决心回到校园,开始了租房考研之路。对于英语学习,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每天学点,培养语感,凭着感觉做题就行。我是这样一路走来,专科时的四级、考研英语、研究生六级,都是一次性通过。这与我对英语的些许喜欢有关吧,每天不看点,就觉得缺了点啥,即使只看一篇诗歌。当时非常简单的《牛津小书虫》系列,我也看得津津有味,简单,却给自己带来了语感和成就感。当年最爱的牛津小书虫系列对于政治学习,我会浏览整本书的大概,作出详细的框架,然后再往里面添血添肉。框架是非常重要的,大题都出自框架之间的相互联系,想明白了,知识点就不会遗漏丢分。不用总对着详细的知识点翻来覆去念来念去,浪费时间,容易走神。我会合上书本,闭上眼睛,在脑海里慢慢重现框架。这个方法不光对政治有用,对我当时的专业课化学也非常有用。后来才知道,原来这就是现在流传的思维导图。对于专业课的学习,细节和框架同样重要,这些,都要以所考学校的参考用书和复习资料为前提。每个学校的科研重点不同,研究生主要就是为了做科研,所以,要先了解所报考学校的科研重点,找到报考学校的复习资料,或者历年考研试题,这些,都不是难事。多看几遍资料后,你自己就会明白重点,然后,依照重点,把相关复习内容和框架做出来,再多做几套试题,一般也不在话下。为了方便,我当年报考了读大学时候学校的研究生,毕竟,熟悉一点,弄资料方便一点。然后,就按照上面的方法复习、看书,找了几个一同考研的朋友租房子,每周看一部电影调节心情。就这样,也没有感觉多少压力,考研就成功了,毕业后,就来到了高校工作。可以说,比较顺利。看着学生们埋头苦读的身影,想对孩子们说,考研,没有那么难,现在扩招了,反而更容易了,调节好心情,身体心理都帮帮的,才是现在最需要做的事情。
南通大学22号楼613女生宿舍,被同学称为最美的“学霸宿舍”。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162班的王曦雯,桂雪琪,金洪洪,刘文竹和李蛟,眼下已经收到了山东大学、南京航天航空大学、河海大学、沈阳理工大学和哈尔滨理工大学的研究生预录取通知。大部分人都感觉理工学得好的都是男生,但是这个女生宿舍考研的强势表现,让人刮目相看。要说说成功的秘诀,可以概括成以下几点。每天打卡图书馆几个姑娘每天都去图书馆自习,如果到早了就在门口背单词和政治。9点半图书馆闭馆后,大厅的灯会关掉,她们就将便携式小台灯夹在楼梯把手上一直背书到11点,从最后一个关闭的门离开图书馆。拥有一致的目标不光是刻苦勤奋,整个宿舍有一致的目标也有关系。在准备考研的从始至终,五个人一直互相打气,没有让一个人掉队。他们的班主任周根荣也表示,到了大学老师就要跟学生说也要定个目标,四年以后考研或者工作。有些学生没有定下目标,就不知道该如何学习,就会放松。相互激励不掉队“学霸寝室”成员金洪洪表示,寝室长是一个作息十分规律的人,每天都会准时起床,没有她室友们可能就会睡懒觉。金洪洪称自己比较有惰性,没有室长可能就无法坚持下来。打好基础要实践大一开始除了上课、做实验,她们还参加了机器人比赛培训,并在各类全国大赛里多次获奖。“学霸寝室”成员桂雪琪表示,想拓宽自己的视野,纯粹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所以她想多做一些实物。在平时机器人的调试过程中,书本上的原理也有一些应用,她感觉用到了实践中,学起来会更有成就感。现在,5个人已经完成了论文答辩,马上要离开通大校园了。尽管不舍,但对马上要开始的研究生旅程,她们充满自信。“学霸寝室”成员王曦雯表示,大家的目标是在研究生期间更加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尽力而为的努力过后,应该是全力以赴的开始。”班主任周根荣也对同学们寄予了厚望:“到了研究生又是崭新阶段的开始,我希望她们继续保持本科时的优良传统,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取得更大的成绩。”(素材来源:南通新闻 编辑:刘清扬)
关于考研你了解多少?考研如果不坚持到最后一步也会凉凉。2.大学里获得的荣誉和你初试没有任何关系,所以不要想着能加分,不要想太多,安心准备好初试再说别的。3. 努力不是一个阶段,而是你的一种生活习惯。往后余生,不努力依然凉凉!所以现在就养成这个习惯,将行为固化,你将受益终身。4. 千万别心急火燎的跟别人比,走好接下来的每一步才是最好的选择,比来比去你将会失去自我。5. 你做的笔记不是摆设,一定要反复看,否者将会失去它存在的价值。6. 地域区分没有你想的那么严重,所谓的压分都是失败者的一种泄愤、排解、自我安慰。所以请你做一个学霸,不要人云亦云。7. 不要过分迷信报录比还有分数线,水涨船高,但是一定要分析近几年的录取形势。8. 注意自己的学习效率,而不是学习时间,不要到最后感动的只有自己。9. 考研的经验帖可以学习,但别把自己当成主角,方法可以借鉴,但是不一定真的适合你。10. 踏踏实实学习。每天考研打卡是可以的,但一定要真真正正去落实,如果只是形式主义,或者只是做样子而已那么请不要自己欺骗自己。11. 身体是自己的,永远是第一位。多注意休息,健康饮食,合理安排时间,再忙也要给自己留出锻炼的时间。因为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12. 学习一定要有规划。不要一股脑买一堆参考书,看见什么书就想买,但是一定要精读。有时候,一本书读透就足够你用!13. 定期总结。总结是对学习的最好的巩固,通过总结可以知道自己那一部分知识掌握不是很好,通过总结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的学习进度,根据剩余考试时间来调整,更能有助于成功。14. 手机是你考研路上的最大阻碍。如果你能控制自己不玩手机,那更好。如果你缺乏自制力,那就换个老人机吧!祝考研路上的你:考研必过!加油!
经验和教训历来都是取得成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每年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来说,考研复习的经验和教训、初试应考的经验和教训以及复试准备的经验和教训,这些都是每年考研学生迫切希望得到的。因为当掌握了这些考研成功的经验和教训时,或许我们的考研之路将会更加的顺利,更加的有希望。而对于每年考研经验的分享者,很多在读硕士研究生学姐都感叹,当考研结束之后,绝大多数考生都明白了这些道理,比考研成功更有意义和价值。可能每年新一届的考生更多的是希望自己打探到考研复习的窍门和捷径,这样自己就能够更轻松一些,但事实上每年考上硕士研究生的学姐学长,没有一个是轻轻松松的就拿到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的,更为重要的是当考研成功之后,他们的经验绝对不是帮助考生能够更加轻松的通过考试,更不会给每年的考生提供怎样的考研复习捷径,因为这些都是不存在的,他们能够给考生提供的更多的是考研复习的观念,但基础还是建立在考生努力和辛苦的基础上。所以,对于每年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学生来说,或许你应该认真地去领悟研究生学姐的这些经验教训,它所起到的作用将是不可限量的:1.自认为十拿九稳的科目,却成为了最掉链子的科目参加考试的学生每一位都有自己的优势科目,有的考生英语水平高,有的考生政治水平高,但同时每一位考生都有自己的劣势,有的是数学解题能力不理想,有的是专业课知识点容易忘记等。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考生都会集中自己最多的精力和时间用在弥补自己的短板,使之能够和自己的长板达到同样的高度。这样做虽然没有问题,但是很多的考生却在这个过程中将自己的长板慢慢的磨平,慢慢的降为短板了,更为重要的是考生自己却并没有发现,因为他们更多的是沉浸在短板的弥补,一旦到了考场才发现自己当初引以为傲的优势科目,发挥很一般,完全没有给自己的整体成绩带来积极作用。2.努力、拼搏的路程中,最靠得住的人只有自己都说考研之所以难,更多的是因为难于坚持,难于熬到头,或许很多没有经历过考研的学生对其并不是很赞同,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只不过在谈到坚持这个话题时,相信所有曾经多的考研人都明白在自己努力和拼搏的路程中,最靠得住的人只有自己,所有的事情都需要自己独立去完成,当你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时,或许从你寄托开始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这件事情必然要流产,必然不可能成功。尤其是在考研复习这漫长的时间中,只有学会自己鼓励自己,自己相信自己,将所有必做的事情都尽可能的做到亲力亲为,而不是想方设法通过某些途径给自己节省时间和精力,给自己创造更多惬意的空间,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时,你才能够真正掌握考研复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够最大程度上的保障自己复习的顺利进行。所以,当你决定考研的那一刻开始,请一定要明白接下来的这一年时间中,你的所有努力,你的所有辛苦都将是你自己一人承担,你所遇到的任何事情,你只能是自己去高效完成,不要指望通过他人的帮助来实现,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甚至有时还会事与愿违。总之,每一年考研学生最终追求的是考研成功,追求的是一战成功,但在成功之中还隐藏着这些比成功更重要的经验,而且这些经验不仅仅适合于考研复习这一时间段,更重要的是其适合我们之后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才是最重要的考研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