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北大数学科学学院考研,名额少导致不敢报,其实分数低得很罢兵休卒

北大数学科学学院考研,名额少导致不敢报,其实分数低得很

数据都来源于北京大学官方网站,由皮豆整理。2018年考研数学科学学院计划招收全日制110人,推免人数74,考研者的空间为36人,而这36人中金融和应用统计占了30人,数学类专业的空间仅6人,光从人数就感觉到了寒意。北大数学科学学院招生规模从招生人数上看,前面几个专业几乎被推免生包揽,仅有6个剩余计划名额。而在网站公布的推免名单中,数学学院总计75人(比计划的74人多出一人,不知道占不占考研名额)。北京大学根据初试成绩名单,参加考试的总计408人,缺考(一科或多科都算)人数达102人,成绩有效的人数为306。前面几个专业的专业课内容一样,不太清楚招生是按照大类招生再看专业还是具体按照专业分配人数招生。如果是大类的话,仅有6个名额,要是纯粹按照初试来看的话,300分左右的都有机会。前10名成绩是不是觉得很吓人,你没看错,这就是前面几个专业的排名前十选手(总计100人,除去金融和应用统计的),膜拜下考393的大神,分差大家可以看下,393的大神是一骑绝尘。数学类专业高分段与低分段(中间段略)另外金硕士第15名总分为370分,应用统计硕士第15名总分为390分。数学类专业由于6个名额实在是太少了,这还不算本校考研者,留给外校生考研的机会可以说是少得可怜。

同人

一名大数据专业研究生的自述:跟上这个时代是挺好的事

走进经济生活里的一切导读:2016年2月,教育部公布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南大学成为首批获批高校。次年,又有32所高校获批。此次248所高校获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几乎是前两次获批高校的8倍。来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记者丨王峰 北京报道图片来源/ 图虫创意(资料图)“没有什么行业是没有数据的”“我认为没有什么行业是没有数据的。”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数据科学与信息技术专业一年级硕士生王宇杰说。 他在去年9月从一名工科本科生跨学科进入了大数据专业。大数据专业正成为时下火热的高校新增专业。在4月28日举行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范海林介绍,2017年全国高校备案专业中,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点250个,同比增加了近7倍。从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等知名大学,到一些地方院校均投入了这股热潮。王宇杰大二时在一次展会上不经意接触到了一款大数据可视化软件Tableau,由此对大数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Tableau,王宇杰感受到,数据分析这个行业的潜力无可限量。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量正在不断增长。未来,更多人将学会分析数据,并将数据的洞察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数据分析会从小众走向主流,人人都可以成为数据分析师。接下来的大学时间里,他参加了一些数据科学家训练营,和一些商业机构组织的训练营,还在慕课网站上自修了国外大学的大数据课程。他在2016年的Tableau可视化分析争霸赛北京赛区比赛中拿到了第一名。Tableau可视化分析争霸赛是全球可视化数据分析人士的年度饕餮盛宴,每年都会成千上万数据狂人参加这一比拼。这其中,既有来自各行各业的数据分析专家,也有像王宇杰这样的数据爱好者,而王宇杰是获奖选手中唯一一名大学生。通过这些活动,王宇杰结识了这个一不断壮大的数据分析社区,也让他对这个行业更加充满热情。大四时,王宇杰得到了保研的机会,“国内开设大数据方向研究生专业的大学并不多,主要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这是当时比较知名的几个高校。”王宇杰说。王宇杰得到了北大和清华的offer,权衡之后,他选择了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这是清华和伯克利合办的硕士研究生项目,不仅可以在清华拿到数据科学学位,还有机会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去进行为期9个月的学习,同时拿到相关学位。“我是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招收的第二届硕士生,也就是说,大数据专业其实是一个非常崭新的学科,在我申请的那一年,相对来说,大家对这个概念还不是特别了解,当然已经有一定数量的申请者,远超我们实际录取的人数,但并不是那么的火爆。”王宇杰说。“到了我下面那届,就是招收第三届硕士生的时候,竞争就变得异常激烈,在短短一年时间里,这个专业成为了大家认可的非常有潜力的专业,大批的工程本科生,或者是数学、经济方面的学生开始申请我们这个方向,因此录取率直线下降。个人感觉在近几年内,竞争会变得越来越激烈。”他说。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的数据科学与信息技术研究中心设有6个实验室,分别为传感器与微系统实验室、纳米器件实验室、物联网与社会物理信息系统实验室、未来互联网研究实验室、大数据实验室、智能成像实验室。“我想一般人会认为我们专业课的名称会比较高大上,像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基础等,的确会有这些,但从本质上来说,我认为我们学的课程跟数学、工程学这些基础学科没有太大区别,当然加入了一些新兴科技的课程,比如现在很火的深度学习、人工智能。”他告诉记者。王宇杰进入了智能成像实验室,学习和科研课题是关于计算机视觉。“用一句话来概括,我们要做的是赋予计算机人的视觉能力。怎么理解呢?以后是一个有大量机器人存在的世界,而机器人要跟人类进行交互,做一些基本的工作,必须要有视觉能力,看得懂周围的环境,所以我们做的事情就是通过技术的方法让计算机拥有人的这种视觉能力。”他说。热门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图片来源 / 新华社(资料图)3月21日,教育部公布了2017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在新增备案本科专业中,“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最为热门。根据统计,共有250所高校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其中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等19所教育部直属高校。河南省21所高校新增该专业,为最多的省份。河北、山东、安徽、广东、江苏等省也有较多高校成功获批。2016年2月,教育部公布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南大学成为首批获批高校。次年,又有32所高校获批。此次248所高校获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几乎是前两次获批高校的8倍。该专业备受高校青睐与国家大力支持大数据产业发展及该产业人才奇缺相关。国务院2015年8月曾印发《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明确鼓励高校设立数据科学和数据工程相关专业,重点培养专业化数据工程师等大数据专业人才。根据教育部上述2017年度高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此次共有60所高校获批“机器人工程”专业。“机器人工程”专业大热的背后,是人工智能行业的持续发展。3月6日,南京大学官网正式发布新闻,经研究决定,南京大学正式成立人工智能学院。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四次提及“智能”,并特别指出要“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发展智能产业”。值得注意的是,从清华大学到地方高校,大数据专业成为普遍的时尚。“清华或者其他一般院校,在这个领域里对科研的贡献会有差异,但事实上,在如今的大环境之下,大家都想跟上时代潮流,所以我认为无论处于怎样的研究水平,敢于去跟上这个时代,就是挺好的一件事情。”王宇杰说。“大数据是一个概念,它包含的范围非常广,不同的专业方向,对外显示的名称可能都是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工程与技术,但是整个产业其实非常庞大,从前到后拥有一个很大的产业链。”他说。“我认为数据分析师这个称谓已经太过宽泛了,我觉得这个行业需要细分,未来会有专门做算法的工程师,专门做硬件实现的工程师,以及专门做理论推导的科研人员等。”他说。(编辑 戴春晨)

不仁之人

考研担心年龄大没优势,北大公布研究生新生数据,平均年龄26.5!

每个人考研的目的都不一样,这也就导致不同的群体在考研的时候有着不同的焦虑,对于年纪稍微有点大的同学最担心的莫过于考研复试会不会因为年纪大被嫌弃,会不会因为年龄大而不受到导师喜欢?比如说“94年的老阿姨现在考研是不是有点晚了”?“工作两三年后又回来考研复试会不会被刷”?其实就年龄这个问题很多人是放大了自己的焦虑,年龄对于考研结果的影响微乎其微。可能是随着考研日期的临近,很多人开始出现焦虑的状况,其中一个表现就是放大自己的劣势,双非的学生考985担心自己复试没有优势,年龄大的担心自己复试不被导师喜欢,就算是名校的学生也担心自己考不上怎么办。有人觉得自己25岁才开始考研有点晚了,事实上30岁40岁才开始准备考研的人都不在少数,这一点我们从今年各高校公布的研究生先生数据上可以看出。就以北京大学为例,2020年北大一共招生9301人,其中博士有2968人,硕士生有6333,那这些同学的年龄分布是多少样的呢?看下图!根据北大的统计数据,2020年的硕士新生平均年龄是26.5岁,博士新生的平均年龄是24.5岁,整体研究生的平均年龄25.9岁。按照普遍18岁高中毕业,22岁大学毕业,那么读研究生的平均年龄应该在22~23岁,但是从这个结果来看硕士生的平均年龄显然要远远超过22岁,这就有意味着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读硕士的年龄是在22岁以后。这是因为有相当一部分人考上研究生的年龄是25岁以后,使得整体学生的年龄超过了26岁。事实上从这个统计结果也可以看出,有相当一部分人读,研究生的年龄是30岁以后,甚至40岁、50岁。看到这里,如果你担心年龄大考研容易受到歧视现在可以放心了,北大如此,清华也一样,上图中展示的是清华大学2020年研究生新生数据,和北大一样清华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读研究生的年龄是在25岁以上,其中25岁到30岁的同学占到整体学生的13%,大于31岁的学生占到全体学生的27%,也就是说25岁以上的学生占到了全体出生的40%。所以对于考研来说年龄从来都不是问题,你需要担心的是如何考上的问题!

逆之则凶

2020迎新|北京大学2020级研究生新生数据大揭秘

今天是2020级研究生新生到燕园报到的日子金秋在即,芳华绚烂一起用“大数据”认识一下这群来自五湖四海的新北大人吧!新生概况2020年北京大学研究生新生入学总人数9301人其中硕士生6333人博士生2968人新生当中内地生8541人港澳台生160人留学生600人在校本部学习的同学有7866位在医学部学习的同学有1435位(以下数据均以校本部为统计口径)学习形式2020级研究生新生全日制6137人非全日制1729人学位类型北大2020级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中3923人为专业学位3943人为学术学位硕士生专业学位新生规模是学术学位新生的2倍有余博士生则以学术学位培养为主男女比例从性别来看这级研究生新生男生4430人,占56%女生3436,占44%整体男女比例为1.29:1年龄分布从年龄上来看校本部新生平均25.9岁其中硕士生26.5岁,博士生24.5岁博士生平均年龄比硕士生平均年龄要低,一方面因为非全日制硕士新生往往是事业有成后求学的,另一方面本科起点的直博生基本是研究生中年龄最小的群体,占博士生比例较大(50.2%,超过一半),一定程度拉低了博士生的平均年龄。民族地区2020级研究生新生中分布在28个民族其中汉族约93%少数民族近7%2020级研究生新生中山东、河南、河北、湖南、江苏新生人数位列前五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分别有66、58和17人国际学生来自90个国家来北大深造的人数超过20人的国家有美国、韩国、加拿大、马来西亚新加坡、巴基斯坦和法国生源院校从新生本科毕业院校来看本校的同学最多(1572人)占比约20%然后接下来各个高校比较平均武汉大学185人南开大学162人中国人民大学161人......大数据就看到这里啦!新同学们是不是已经充满期待了呢?北大欢迎你们的到来祝愿你们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创造出充实而独特的回忆九月的燕园秋光正暖,时节方好且歌且行,欣喜相逢很高兴与你初见北大2020级研究生新的研习旅程正将起航

菩提

2019届考研率排行榜!清华北大复旦倒数!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我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290万。2019年研究生招生共计91.7万人。博士大约在7.5人至8万人左右,硕士最终招生约83万左右。硕士研究生录取率约为2.86:1。考研是一条令人谈之而色变的艰辛道路。大约有207万人未能如愿以偿。剩下的那83万人里,保研多少人?考研多少人?考研党中,真正收到第一志愿高校、第一志愿专业的录取通知书的,恐怕又是少之又少。考研,是一次选择,也是人生的一场磨练,这是一条孤独的路,也是一条努力过就不后悔的路。考研路上,没有失败者,你们都是各自的英雄!本文共计整理高校239所,2019届本科生总数95.9万人。其中可整理考研率的高校222所,本科生总数91.3万人,保研9.8万人,考研14.7万人。2019届考研率排行榜注:本文的考研率,指通过考研升学的比例。考研率=国内升学率 - 保研率,高校详情见200所高校详情:留学、考研、就业、薪酬2019届考研率总体超过2018届。国科大、南方医科大学、天医大、北京矿大、曲阜师范位居前五。清华、北大、复旦大学竟然排名倒数。985高校中,北航、成电、西工大、北理工考研率超过1/4。山东高校、医学、工科类高校毕业生考研意愿较强。考研率超过20%的高校,共计53所。详细名单如下:

食灵

中国高校考研率排行榜:复旦、北大倒数!

考研之路充满孤独、艰辛……考研不但是次再充电的过程,也是一次人生磨练。如果说保研率、出国留学率代表了学校的实力,那么,考研成功率代表的就是一所大学的校风,学生破釜沉舟的勇气。考研率 = 国内升学率 — 保研率实际考研率:高于表格中的理论值,因为最终有同学会放弃保研。本表几乎准确反应了2017届的考研率,18、19届可参照。国内升学率:来源于2017届各校就业报告(详见附录),2018届毕业生就业报告各校正在慢慢公布,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保研率:来源于各校2019届推免公示。近三年来,保研率几乎变化不大;国内升学率变化也不是太大,大部分小幅略增,小部分略降。考研率超过20%的高校共20所。前三名为矿大北京、哈工程、成电。北邮、西工大、南理工、西电紧随其后。这些高校也是国内升学排名前列的大学。考研率超过10%的大学共74所。北京大学、北师大、上外、复旦排名最后。进了这些学校不用考研,保研、出国留学是主要深造途径。上财、上海交大、同济等校考研率也较低。备注:①清华、人大、北航、北理等校推免数据公示不全,无法整理,未列入本表。②师范大学分母应去除免师,实际考研率应高于表中数据大约10%。③医科类大学,应去除本硕博连读的长学制学生,大约10%。如:南京医科大学2015年本科招生1922人,实际报到1888人。其中5+3八年制150人,占比8%。考研率=国内升学率-保研率-八年制=13.7%。南方医科大学:八年制约200人,占比6.9%,考研率=国内升学率-保研率-八年制=23.5%。附录:中国高校2019届保研率:北大、科大、北师、上交、复旦、南大前六

糜稽

2020北大研究生哪个省最多?权威数据:这个省高考强,考研更强

北京大学是国内最一流的大学之一,曾是无数人尤其高中学子的梦想。但高考被誉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在一些考研大省更是愈演愈烈。在这种情况下,能上一本就不错了,去北大更是难如登天。但其实,如果高考没有机会去北大,还可以走这条路试试——那就是考研。高考大省的孩子都有一个“北大梦”据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官方数据显示,北京大学2020级研究生新生,总共9301人,其中硕士6333人,博士2968人。在今年9301名研究生中,男女比例约1.29:1,相对于隔壁的清华大学来说,还是比较均衡的,没有太大的差异。再来看研究生的年龄,今年研究生新生平均的年龄为24.9岁,大约都是一个大学刚毕业的年纪,还是比较年轻的。最后,我们会发现这些学生的生源地,山东省的人数最多高达801人,排名第一。其次是河南619人,河北排名第三534人,湖南和江苏分别为397和393人,位列第四和第五。原因何在?三条原因!山东向来以“高考大省”闻名,但其实很多山东高校在考研热度方面丝毫不输高考。像曲阜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和青岛大学等学校(当然,还有很多) 学校里的考研氛围是非常浓烈的,80%的同学在毕业时的第一选择都是考研。这当然与本科学历贬值,大学生遍地都是不再吃香有关,但不得不说的是,山东的传统观念对考研还是有很大影响的。在山东家长和考生眼里,只有三个工作才叫“工作”,那就是老师、医生和公务员;只有三种出路叫“出路”,那就是考研、考公和考编。即使是一种调侃的说法,也能反映出山东作为“教育大省”对于教育的痴迷程度了。另外,除了学历贬值的客观情况和传统观念的影响,与山东考生的实力也是密不可分的。虽然在9301名研究生中,北京大学本校的人数最多高达1572人,占比为1/5,其次是武汉大学185人,南开大学162人,中国人民大学161人,这些高校都是人文社科领域的佼佼者,也比较符合北京大学的特色。但是,全中国也就这几所高校人文社科比较厉害,能和北大相提并论一下了,来着这几所顶尖学校的生源就这么多,普通学校的本科生,还是大有人在的啊。考研不像高考那样,在一个省内有固定的招生名额,因为这样对一些高考人数太多的省的同学太不公平,看下面这张表就知道了。当不存在地域优势的时候,拼的就是努力程度了。显然,山东等高考大省无论在在应考技巧方面还是教育重视程度方面,都比其他的省更有优势。如果你觉得不错,就点赞支持一下吧!

单行道

北大、人大、交大…17所高校,2019考研分数线盘点:大部分持平!

截止到今天,也就是3月6日,34所自主划线高校,已经有一大部分高校都公布了2019年考研复试线,今年的分数线是升了还是降了?可能是大家最关注的。话不多说,我们先来看看北京大学2019考研复试分数线:从北京大学的复试线数据来看,分数线普遍明显上涨,较去年相比涨幅在5-20分不等,这也表明研究生考试的竞争已经越来越激烈了。全国17所自划线高校分数线对比我们再来看一下目前已经公布成绩的其中部分自主划线高校复试分数线: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兰州大学,天津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它们的分数线今年到底是升了还是降了?(表格中符号“↑”箭头表示分数线升了,符号“↓”表示分数线降了)我们可以发现,17所高校的13个大专业,3年的复试分数线有升有降,并不是很多人所猜测的“2019年考研复试线大幅上升”。除了极少数专业,绝大学校和部分专业的复试线上下波动并不是很大。比如,率先公布复试分数线的哈尔滨工业大学,绝大部分专业基本没有什么变化,大多持平的。再如南开大学,绝大部分专业复试线也基本持平,部分专业有波动,相比较2018年,2019年的法学分数线是325分,降了20分。(来源:中财蹦豆,综合北大官网、唐迟老师、i塔尖,综合网络整理等)

格拉德

高校考研率排行榜,清华北大考研率为0,这些考研神校比例惊人!

上了大学以后大家都会考虑要选择考研还是就业,而我们会发现这样一种情况,211、985大学更注重就业率,而稍微实力不那么强的学校更注重‘考研率’。今天就来看看2018届高校考研率排行榜,看下你的母校是否上榜?中国高校2018届考研率排行榜本文的考研率,指通过考研升学的比例。考研率=国内升学率 - 保研率,详情见附录。从上图可以看出:考研率前14的高校中,大部分高校2018届考研率超过2017届。广医大、国科大、哈工程、安医大位居前四。考研率超过30%的学校只有两所:广州医科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可以看出医学类和工科类高校学生考研意愿较强。985高校中,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考研率超过1/4。这三所大学的共同点是:都是偏理工科大学,学术研究氛围浓厚,学生考研深意愿强烈。可以看出:211高校、医学、工科类高校毕业生考研意愿较强。考研率超过20%的高校,共计55所。值得注意的是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考研率接近与0,原因可能是:出国深造、选择就业和保研率更高。也可以想到:身为中国顶尖学府的学生要考国内哪所大学才能更加提高自己呢?仅为个人见解,欢迎大家理性讨论。本文共统计已在官网公开《2018届就业质量报告》《2018届推荐免试公示》的高校268所高校。另有52所高校官网公开数据不全,无法统计整理国内升学率或保研率,名单如下:江湖传闻的“考研神校”2018届考研率如下:可以看出所谓的“考研神校”大部考研率排行榜分是实力较弱的高校,师范大学和工科类大学占比较多,这些学校考研率较高的原因可以分析为:学校考研氛围浓厚、学生都更愿意通过提高学历来提升自己,以便今后有更好的发展。以上就就是中国高校2018届考研率排行榜,2019届数据暂时还未统计公布,我们会持续关注相关信息,记得关注我~

株林

中国重点大学考研率统计:清华北大,北航、复旦交大……你的大学?

进入大四后,考生面临两种选择,一种是考研(留学)继续深造,还有一种就是直接就业。当前,随着就业压力增大,很多大学生都愿意去读研,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以增加未来的职场竞争力。那么,我国高校尤其是重点大学(211、985、双一流)的考研情况如何呢?日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航小北统计汇总了2018届本科生的升学情况。整体上来说,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大学(不含医学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升学率较高,都超过了70%。从国内考研情况来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位居第1,其次是清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排名第3,这三所高校也是国内高校考研率超过50%的大学。从国外留学的情况来看,复旦大学排名第1,北京大学(不含医学部)排名第2,这2所高校超过了30%的学生都选择了留学,其次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同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大学的留学率都超过了20%。数据来源:航小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