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研报考人数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除了学习外,做好、做对选择非常重要。接下来小编就通过数据对比的方法给大家盘点一些相对比较难考的院校专业,给大家一个参考,但更重要的是你们要学会搜集数据对比的方法。01、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上财会计学院预复试分数线▼2018学硕国家线▼2018专硕国家线会计学硕本身就是热门专业,上财的复试还比较人性化,在国家线公布之前就公布预复试分数线,这样那些没有上线的同学可以提前联系调剂。之前小编跟大家总结过像湖大的会计硕士,只招3个人进入复试的94个人,可谓惨烈,那些被刷的同学找调剂可能就比别人晚了一步。02、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2018年新闻学院复试分数线,学硕总分比A区国家线高10分,专硕总分比A区国家线高20分。▽2018人大新闻学院复试分数线▽2018学硕国家线部分截图▽2018专硕国家线部分截图小编从人大新闻学院官网看到学硕进入复试名单有23人,专硕进入复试名单31人,虽然今年的报考人数统计没有公布,但小编想应该不会低于2017年,说明一个问题就是人大新闻学院的初试难度应该比较大,导致报考人数多上线少。03、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翻院04、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2016年度报告05、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这里集中了大批土木界优秀的人才,同样也有很多像你一样各高校的牛人准备跃跃欲试并一显身手。所以,只有你具备了相当的实力,才有希望去拼博一下。06、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07、苏州大学新闻传播专业1995年苏州大学设立新闻传播系,2005年发展调整为文学院-新闻传播学院。2009年苏州大学与香港凤凰卫视集团合作,在整合苏州大学与凤凰卫视集团相关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共同组建的直属公办学院——凤凰传媒学院。2017年学院更名为传媒学院。由于苏大传媒学院与凤凰卫视合作的优势,近两年传媒学院的报考人数一路上涨,竞争也越来越激烈。2016年报考录取人数2017年报名人数2018年报名人数(不含推免生)18年新闻与传播专硕报考人数比17年多了近一倍!再来看18年录取人数:2018年硕士研究生各专业录取人数(不含推免生),其中新闻传播学(学硕)录取6人,报录比将近22:1;新闻与传播(专硕)录取55人,报录比超过11:1,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从下图18年复试分数线来看,录取成绩最低分比人大新传分数线还要高出十几分,虽然专业课试题难度不一,但是跟国家线相比,学硕高出22分,专硕高出33分,难度还是挺大的。08、其他8所院校除以上7所学校外,还有以下由18考研er提供的信息,同样是报录比高需要大家慎重考虑的学校:zero:浙大今年计算机复试线362(对于计算机来说是很可怕的分),报录比接近20:1cloud:南师大法本法硕报考594人,一志愿招生24,Coral:今年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复试比例1:4,没有把握考390的慎报!慎报!慎报重要的事情说三遍Destination:上交的控制,去年分数线比国家线高120分蜉蝣: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的 电影学专业报名快500人。录取人数16。分数线也极高。专业相当好,但也要谨慎报考呀。我觉得它的难度 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过了 中戏,艺术研究院,重庆大学。这两年太热门了。武大电气学硕,复旦经济学院金融专业,湖南大学会计硕士及其他专业(推免生较多),西南财经大学会计硕士等等都比较难考。欢迎18考研er在评论区留言谈谈你报考学校和专业的复试比例以及考试难度情况,给19考研er一个择校参考~09、一点提醒复试分数线是我们选择学校的一个重要数据,在这里小编要提醒19考研er,注意区分校线和院线:校线一般低于或等于院线;校线公布时间相对各院系分数线会早一些;校线是能否参加校内调剂的一条基准线。举个例子说明:拿浙大计算机专业来说,浙江大学研究生院官网公布复试分数线(3月5日)计算机学院3月6日发布复试分数线,并且计算机类专业分数线(362分)比校线工科类(320分)高出42分。10、关于择校小编整理这些“难考的学校”目的不是吓唬大家,而是希望大家能理性和慎重,也想让老铁们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所处的“竞争环境”,千万不要放松懈怠!竞争激烈的学校和专业也必定有他的非常突出的优势和特色,有句话叫“欲戴皇冠,必承其重”,你想到得到多好就要付出十倍甚至更多的努力。还有句话:Stand out or get out. 要么出众,要么出局。当你努力成为第一名的时候,就不用考虑报录比了。所以不管你报考什么样的学校,一定要清楚自己所报考院校专业的竞争激烈程度,适当给自己压力感,也许你就不会那么懒散,总是犯困了。实事求是的选择,成功率自然是最高的。可是最难的、最令人纠结的也是做选择,尤其是把所有主动权交在自己手里的时候,太多的不确定性导致我们不敢做决定,甚至逃避做选择,比如对于择校这件事来说,有些同学干脆就随大流,室友把一切信息搜集对比之后,定下目标,然后就报考同一所学校。所以,对于选学校这件事,一定要慎重。很多过来人都说「选择大于努力」,就某种程度来说,从一开始你的选择就开始影响你考研的成败了。根据全国各大研招高校的特点以及成功率高的同学们的经验,选择学校可以分为四种梯度:四大梯度专业择校法结合自身条件、职业规划以及你下定决心的程度、行动力、执行力等等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的梯度,然后根据以上小编总结对比院校是否难考的方法,再去确定自己的目标院校。总之,还没定下目标的小伙伴,要抓紧时间了。希望你能抽出专门的时间去搜集整理信息,结合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合理择校选专业。19考研er,余下的时间不多,但竞争激烈、任务艰巨,老铁们任重而道远啊~大家要加油啊!
现在985,211热门院校及热门专业的报录比都已经达到了这个比例,因此,想要在报考大军中脱颖而出,努力和方法缺一不可,单一的努力只感动了自己,却不一定会换回录取通知书。一般来说,报录比越高说明专业人数报考的越多,也相对难考,报录比越小,说明竞争较小,相对容易。通过了解院校专业具体报录比信息,可以清晰地看到往年的报考、录取情况。看看你所报考的专业竞争力有多大,在择校上能起到一定程度的参考作用。今年部分院校专业的报录比达到了10:1左右,遇到这类情况,就需要思考自己到底适不适合报考了。但是报录比的高低不能完全衡量一个专业的好坏。因为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决定报录比,比如院校知名度、院校所处地区、个人喜好、短期内呈现出的发展前景等。总而言之,院校报录比是绝对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至于价值的多少需客观对待。考研是一场持久战,更是一场信息战。在考研过程中,大家一定要好好利用各个信息渠道,尤其是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目标院校的研究生官网和招生网、目标院校报考学院的官网等官方渠道。在选择院校时,切忌盲目报考名校,要学会根据自己的实力和情况量力而行。不过也别太过担心,报录比只是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之比,而有很多人报名了,却放弃参加最后的考试,而且这样的人不在少数,每年初试考试都有不少座位是空的。加上很多人抱着“打酱油”的心态参加考试,还有一大部分人过不了国家线。考研不易,但是我们没有退路,也许你已疲惫,也许有些不顺心,但是你要自信,相信一切都来得及,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今天有小伙伴发来私信,她说看到51考研倒计时壁纸上面的数字:134天,突然慌了···掐指一算就只剩4个多月了,那一瞬间额头像无数根针扎似的,因为自己学校还没定下来,在两所学校之间徘徊,所以内心有点慌···别慌,今天小编就从整体报录比再到院校录取比,大家可以大概估计一下自己被录取的概率有多大。2009-2018年考研人数与录取统计表接着我们再来说一说考研择校选专业的问题,如果选择过于随意,后续问题会很多,半路换专业风险也会很高。所以初期的选择要谨慎,要注意分析数据。其中报录比就是最重要的数据之一,不论你是有志于报考热门专业、985重点院校,还是想摆脱本科不好的出身,亦或是二战求胜,对报录比的掌握都是你考研路上的开山利器!如何通过报录比/复试录取比来确定学校接下来,小编想为大家再详细讲一讲关于报录比的那些事。有同学会说,其实报录比根本不重要,那些数据看上去吓人,其实都很水,比如某某学校,报考1000多人,实际录取十个左右,那这报录比确实吓人,但是实际上最终能进入复试名单的也不过几十个人,最终你的竞争对手也只剩寥寥无几。的确,报录比不能完全相信,但是起码可以知道这个学校这个专业的热度情况,给自己“复习压力”,有压力才会更有动力,你要知道自己的竞争对手有多少。除了报录比,还有一项复试录取比(复试差额比)考研的你也要会查。之前有一位二战研友问小编,她去年考了北二外的汉硕,没有过国家线,今年二战,问还敢不敢报北二外?小编跟她讲了跟多,也讲到了报录比。在这里也教目标院校没有公布报录比数据的同学,怎么查另一个重要数据——复试录取比例。我们就以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硕为例,帮大家分析一下。首先到北二外研究生院官网,我们看到两份名单:复试名单&拟录取名单,这两份名单大多数的研究生招生单位都是会对外公开的。我们都知道,初试成绩出来不久,34所各院校录取分数线以及国家线就会公布,随后,各院校复试名单也会公布。也就是说哪些同学要进行第二轮的拼杀,哪些同学意味着出局或者找调剂。大家看两份名单公布的时间,3月中下旬出复试名单,四月份复试结果也就是录取名单也逐步公布。所以大家可以按照名单发布的时间,在官网上面查找,很方便。先看北二外汉硕的复试名单情况:每年都会有些同学会因为各种原因,放弃复试,然后就有了递补。小编已经看过了,下面两份递补名单中没有汉硕这个专业的,所以只看第一份名单。从公布的形式来看,北二外还是比较公开透明的,成绩等都公布了,对于考生来说定位自己的目标非常有帮助。小编数了数,进入复试的有50个人(从考生号就可以看出来,汉硕考生的考生号除后三位,前面都一致100317045300,下面只是部分截图)接下来看拟录取名单:(部分截图)同样手动数一数,录取一共45人。也就是说,从复试到录取,刷掉了5个人。小编把进入复试名单以及最终录取名单,这两份名单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发现,被刷掉的那些是谁录取的是谁都能很直观的看到,你会发现有些初试分数高出很多,但也遗憾出局。所以,在这里给大家打个预防针,现阶段,提高初试成绩是首要任务,但是初试结束,你要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备才能干掉那些或许比你初试成绩占优势的同学。刚好,开头跟大家说的报录比,恰好北二外也有,我们就看看2018年汉硕的报考人数。北二外汉硕的报考热度逐年增加,小编也看了17年的复试名单,58人,也就是说北二外汉硕虽然报考人数在增多,但是进入复试的人数相对稳定,最终录取人数也很稳定,也或许说明北二外的专业课题目有一定难度,通过初试能淘汰相当一部分人。通过这几个数据,我们知道,去年北二外汉硕报考224人,进入复试50人,最终录取45人。从以上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报考人数多,但是最终进入复试的人不多,而且进入复试基本上就能录取刷人不多,有可能是因为专业课题难。所以,小编跟这位同学说,因为你二战,而且这个专业的竞争力相对还是比较乐观的,而且手头有资料,还经历过专业课考试,知道考试类型大致怎样,还有一些认识的同学,这些都可以作为你报考的资本。如果不想冒险换学校,可以考虑再次考北二外汉硕。这整个流程大家看清楚了吧,不要总是问别人“喂,你知道这个学校好不好考呀”,自己动手搜集信息,通过对比你就知道了。知道了这些数据信息,不是说好考你就一定能稳上,轻轻松松的复习了。每一年的数据不一样,万一今年又扎堆就难说了。所以,这些数据一方面作为报考院校的指标,另一方面,也是你给自己定目标的参考。每一科目规划多少分,总分在什么样的水平才能保证自己能进复试。已经定下目标的你们也是一样的,给自己定一个“跳一跳够得着的分数”,接下来整个备考的过程中,就朝着这个目标奋进吧!
什么是报录比?报录比,简单来说就是报考人数和实际录取人数的比例。一般来讲,如果报录比大于1,就说明报考的人数比录取的人数多。同理,如果报录比小于1,就说明报考的人数比录取的人数少。考试前的报录比是指报考的人数和拟录取人数的比例,因此报录比可以小于1。考试后的报录比是指实际报考的人数和实际录取人数的比例。报录比有何影响?报录比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虽然说报录比的高低不能完全衡量一个专业或岗位的好坏,但却是考生在择校、选专业等方面最重要的参考数据,同时也是决定考生能否考研成功的第一大关键因素,2020研究生考试刚过,湖北中公考研小编根据往年的数据比对了今年考研各专业的一个情况,同时结合今年的考研情况(招生简章、和专业课目录)整理了关于今年复试的考研报录比预计情况。我们现在看一下: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今年报录比预计41:1)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是全国著名的会计学院之一,也是上海财经大学前身国立上海商学院成立最早的系科之一,迄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再加上身处魔都上海。报考难度在一定程度上比清北还难。由于不差生源,虽然不是34所,但每年都会在国家线前公布复试线。今年报录比预计41:1。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目前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所在单位,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单位。众学子中常言人大新闻学院甚为难考,令不少胆怯者望而生畏,那么报考人大新闻学院难度究竟几何?学术型硕士(今年报录比预计50:1)每年招生人数为20人左右,这意味着什么呢?人大新闻学院学术型硕士有四个专业方向,意味着有些专业方向可能录取不足五人。那么,每年报考学子总数大约多少呢?近年来大约为1000人。今年的招录比仅为50:1。专业型硕士(今年报录比预计32:1)人大新闻学院的专硕从2011年开始招生,每年的报考人数都在缓慢上升,招录比为32:1左右,而且专硕试题难度与学硕也有日渐接近的趋势。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今年报录比预计36:1)想想从北外高翻出来的很大一部分同学是去联合国工作的,就该知道这个学院的研究生有多厉害了吧……北外高翻所,只招极少数人。关于难度,外界的说法不一,不过说的一致的都是难于上青天。今年的报录比均在36:1左右。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今年报录比预计30:1)有这么一句话,北大人怎么看光华,就和其他学校的人怎么看北大差不多。可见,要考上北大光华研究生的难度非同一般。北大光华的报录比一直在30:1左右。虽然2018年经济学门类复试线360,金融365看起来中规中矩。但光华的专业课很难拿高分,大部分徘徊在100左右,如果要进复试,专业课在115分以下就是拉分,除非其他科目很高。根据教育部本月公布的数据,2020年考研报名人数共计341万,报录比预计是4:1,如果预估没错,这样的报录比数据将是近20年来最高位,也就是录取比例最低的一年,所以说,2020年是“考研最难年”。就2019年和2020年考研发展趋势来看,未来5年,国内考研的难度应该会继续增加,但可以肯定的是,2020年考研是20年来最为艰难的一年!
今日,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拉开帷幕。据了解,今年全国考生规模达290万人,这一数字较上年增加52万,增幅达21%,创历史新高。日前,中国教育在线发布《201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18年往届生占比达到45%,接近半数,非全日制招生纳入统考之后,往届生占比进一步扩大。数据来源:教育部在辽宁省2019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中,往届生占比达到41%,2016年仅为34.5%,三年时间提高了6个百分点。数据来源:辽宁省教育考试院河北省2019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中往届生占比43%,在2016年往届生的占比还仅为32%,三年时间幅度增加了11个百分点。数据来源:河北省教育考试院研究生报录比降低虽然报名人数大幅增长,但研究生报录比整体呈下降趋势,也就是竞争难度并没有增加。其中2009年报名人数的下滑、但招生数量继续增长,导致报录比降至2.8:1,随后几年研究生报名人数增长,报录比有所上升,到2013年达到3.3:1。在2017年非全日制纳入统考,考生数量大幅增加,报名数量达到212万人,录取72万,报录比再次降到3:0以下,达到2.9:1数据来源:教育部就业依然是读研首要动机根据考研动机调查显示,考生在报考研究生时,首要动机为就业压力大,提高就业竞争力,占比36%;其次是继续深造,提高学术研究能力,占比21%;第三是为了获得学历、学位证书,占比17%。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调查而在对于考研回报预期的调查上,对于读研之后是否可以达成预期目标,68%的考生认为有一定帮助,但不能保证实现,仅有31%的人认为可以实现预期目标。随着研究生报名人数的增长,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考生对于投入回报的预期变得理性。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调查赴美留学申请量再次负增长在2011年以前,赴美读研的申请量增长率在不断攀升,但随后几年,申请量开始趋向于负增长,说明赴美读研的高速增长期结束,出国读研的热度大幅下降。下图可以看到,自2012年之后,赴美读研申请量除2015-2016学年小幅回升以外,2016-2017学年再次负增长。数据来源:美国研究生委员会注:本文图表均由中国教育在线制作,转载或使用请注明来源!
20考研的人数达到340万,考研人数激增,让更多的人觉得研究生也成了一抓一大把。但实际上,研究生的招录情况真的已经达到烂大街的程度了吗?近8年考研数据从近8年考研招生情况来看,考研招生人数的确在逐年增加,但是在增加的前提下,大家需要注意一点,近8年的考研报考人数也是在不断增长的,尤其是近3年,每年报考人数增长至少在30万人。通过以上数据,大家除了要着重看报名人数和录取人数之外,还需要注重一个数据就是“报录比”,近8年的报录比基本上是没有变化的,所以说,根据这个数据来看,“研究生扩招”的说法都不正确。每年考研究生上岸的人数只有报考人数的3/1,而其余的同学要么选择二战,要么找工作、考事业单位。之所以有报考人数的增加,其实还是因为大学生扩招的现实,2018年高校毕业生达到820万人,2019年高校毕业生达到834万人,其中包括专科毕业生和本科毕业生以及科研院所的学生。与高校毕业生相比,考研报名人数已经显得不多了,再加上还有往届生和同等学力的考生报名考研,所以绝大多数学生还是步入社会,考研究生的人练当年毕业总人数一半都没达到,那就更不用提考研究生上岸的人数了。研究生总数统计从1978年恢复研究生教育到现在,我国的硕士学位授予总量还没超过1000万,这和一年就有800多万的高校毕业生来说,研究生很明显还是占少量的。研究生质量水平学习是个人的事情,研究生的水平质量也是有高有低,所以在毕业后找工作难免会出现与本科生相差不大的工作类型,使得大家对研究生数量和水平产生质疑,不过这也是一种现象,不能带着偏差眼镜去看整个群体。当然,目前也有小学高薪诚聘研究生学历的人员担任教师,有人说这是屈才,但是看过薪资和福利条件后,才知道研究生学历有多重要。所以,如果还认为研究生已经烂大街的话,这类网友身边肯定没有考研的同学,真正接触过考研的人不会说这句话,也不会认为考研简单。考研报考人数多,但是再和高校毕业生总数对比,研究生仍然算稀有的了。
报录比是指报考人数和实际录取人数的比例。通常来讲,报录比也可以分为考前和考后两个阶段:考试前的报录比是指报考的人数和拟录取人数的比例。考试后的报录比是指实际报考的人数和实际录取人数的比例。比如说某个学校的报录比为10:1,这就意味着10个人中有1人录取。2019考研报名数为290万人,2020报名数为341万人,那么今年呢,小编认为只多不少。随着考研人数的增加,竞争压力也在渐渐升高。近日,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官网公布了2020考研报录比数据,部分热门专业报录比奇高,其中应用心理学专业(040203)的报名人数749,录取人数为11,报录比竟然达到68:1。749人中,有738的人在陪跑。关于报录比,大家一定也了解了很多,这也是在衡量报考专业的指标之一。根据历年全国考研报录比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全国考研平均报录比大致在3(4):1。以这个数字为标准,你报考目标的报录比大于平均水平,就算是相对比较困难了;反之,你报考目标的报录比小于平均水平,可能会稍微容易一些。但现在有些学校的报录比已经达到10:1,甚至有些专业已经达到40:1以上,这样高的报录比,小编还是不建议大家报考了,除非你实在优秀,否则就是炮灰。同时,我们也要看的是录取名额,如果录取名额过少,也要小心,你们懂的。报录比的查找方式1、学校官网:一般在研究生院或研究生招生网,通知公告、报考指南等,官网信息绝对不好错过。2、官方未直接公布:从官网往年公布的复试信息及拟录取名单、调剂着手。一般复试办法里会涉及到复试分数线、进入复试人数/复试名单;拟录取名单人数;调剂信息、调剂拟录取人数等。3、联系学校:联系学院老师或专业招生负责人等,可以先问问该校有没有开展夏令营。4、咨询学长学姐,对于往年信息他们一定很了解。5、网络渠道:从公众号、百度、知乎等搜索是否有相关信息。
小编专注高考、大家及考研的研究欢迎关注:考研大家我们都知道,名校的考研难度大,往往让很多人望而生畏,但也让很多人趋之若鹜。所谓名校,一般是指985大学中排名相对比较靠前的学校,以及很强势热门的211高校。985大学不用说了,大多数都可归入名校之列,部分211大学因为属于热门行业的专业性大学,生源和就业等都很好,也可归入名校行业,比如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及北京邮电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这些名校要么综合实力很强,要么专业很热门,所以考研竞争大,这是自然的事情。难度大,从数据上看,就体现在考研的报录比高。所谓报录比,就是某个学校的某个专业的报考人数和实际录取人数之比。报录比越高,考研难度越大。比如,北京大学2018年区域经济学报考人数为56人,而实际录取仅仅只有4个人,报录比达到14:1,而刑法学报考人数220人,录取33人,报录比7:1,显然,前者考研难度更大。目前在全国范围内特别热门的经管类和电子信息类专业,名校的报录比往往都很高。比如,经济类专业,很多名校的报录比都达到10:1,甚至20:1以上,比如上海财经大学西方经济学专业,2018年报考人数128人,实际录取仅15人,超过10:1;再比如,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报考人数690人,而实际录取人数仅仅12个人,超过50:1!最关键的在于,报录比只是反映报考人数与实际录取人数的数量之比,并不反映生源的质量情况。名校的生源,不但体现在数量优势,而且体现在生源质量上,它们的生源质量往往很好,整体水平很高,很多时候,即便是报录比并不太高,但因为敢于报考名校的考生,特别是敢于报考名校热门专业的,很多人本身实力都比较强,所以整体水平往往很高,即便报录比并不太高,竞争依然很大,考研难度依然会很大。所以,名校考研难度大,特别是热门专业难度很大,报录比高不是关键,整体生源质量高,导致竞争很大,这才是关键。这告诉我们,考研目标的选取,不但要看报录比,更要考虑生源质量的因素,甚至,后者才是关键。你今年考研报名了 吗?你报考除了考虑报录比,考虑了目标学校的生源质量情况了吗?
研究生录取中拟招收一志愿人数大于实际报考人数,其实就是报录比小于1:1,这种情况其实并不太多,尤其是在最近几年,考研如此热的情况下,很多稍微热门的学校及专业,都会出现高报录比的情况,5:1的报录比已经司空见惯了,10:1也属常见,真正的高报录比是20:1以上,乃至50:1。由于报考人数的年年攀升,产生了明显的“溢出”效应,这在学校及专业方面都有体现,很多不那么热门的学校及专业,都变得热门了。从学校看,以前最热门的学校是985,211,报考名校出现“扎堆”现象,普通院校相对并不热门,报考人数相对较少,报录比不高,有时候也会出现报录比小于1:1的情况,但现在,很多普通一本也热门起来了,因为考生太多,竞争太大,不少明智的考生会根据自身情况,回避985、211名校,而选择考研成功率高得多的双非院校,这自然会大大提高双非的报录比,使得以前时不时会出现的报录比小于1:1的情况变得更少了。从专业看,“溢出”效应同样明显。热门专业,比如经济类、管理类、计算机类、法学类等固然继续“扎堆”,但因为竞争太大,曾经不那么热门的专业报考人数也大幅度上升,也变得热门起来,比如教育类专业,比如语言类,比如机械类等专业,很多学校的报录比都空前提高。例如,四川师范大学的学科英语,2021年的报考人数是700多人,而实际拟录取的人数为80人左右,报录比接近10:1,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不过,即便如此,依然会存在报录比不到1:1的情况,这主要体现在偏远地区的高校。因为高校地域对于考生考研的目标选择影响是很大的,绝大部分人都更愿意去大城市,去京津地区、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或者中部地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西部的新疆等地,考生还是不太愿意报考,所以这些地区的普通高校,比较容易出现报考人数不足的情况,尤其是其中较冷的专业。所以这些地区的高校往往是调剂大户,有调剂打算的考生要尽早关注。那么,报录比小于1:1的时候,是否意味着第一志愿报考这类学校的这类专业,只要进入复试,就会稳了呢?如果是以前,只要进入复试,并认真对待复试,是可以很稳的。因为基本上这种情况,基本都有“第一志愿保护”的政策,也就是第一志愿都是优先录取,然后才是录取调剂生。不过,什么事情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形势有变,则过去的经验就不一定适用了,否则就是刻舟求剑。2020年的考研,让我们见识了考研调剂可以那么火爆。当年很多初试分数超过国家线的考生,参加了调剂,但基本都没有成功。原因很简单,调剂竞争很大,要看本科背景和初试成绩。很多学校都可以收到远远多于调剂名额的考生的调剂申请,且考生本科背景较好而初试成绩也较高的大有人在,这就使得那些本科背景普通且初试分数也不高的考生就被挤下去了。不少高校在这种调剂高竞争中尝到了“甜头”,通过调剂可以获得优质生源,对于调剂就十分上心了,一些学校就悄悄地放弃了“第一志愿保护”政策,让进入复试的第一志愿的考生与调剂考生同等竞争,因为调剂生数量不少,相对优秀的也不少,即便是第一志愿考生,也有在复试中被刷下去的风险。当然,并非每个学校都会放弃“第一志愿保护”政策,所以,如果是这类学校,报录比小于1:1的情况下,第一志愿考生进入复试,一般来说,只要不出现什么明显意外,就意味着考研成功;但如果是那些放弃了“第一志愿保护”的政策的学校,则根本无法保证一定成功,仍然需要慎重对待复试。所以,考生在报考中,要注意准备报考的高校是否有一志愿保护政策,这一点,挺重要。
今天整理资料,发现了很多学校的报录比数据,往常都有很多同学追在我屁股后面问:有xx学校的报录数据吗?今天有数据可以给大家唠唠这些问题了!当然,由于有些院校的研究生官网没有找到相关文件,所以只统计到了19所院校的报录数据,如果还想知道其他院校的数据,可以自行前往院校的研究生招生网站寻找相关信息哈!以上报考人数为参加全国联考的人数,各个学校的报录比一般会按照教育部规定控制在1:1.2-1:1.8之间,有些同学可能参考这个报录比就直接决定目标院校的报考难度,预估自己的通过概率了。其实,报录比仅仅能帮助你粗看这个学校的录取数据,但对于大部分院校来说,对于没有参加提前面试,或者提前面试没通过的正常批同学来说,其录取难度还应该再看一个数据——往年提前面试及正常批招生比例。在目标院校的官网上你可以统计到往年拟录取名单,名单中一般分为提前批拟录取及正常批拟录取,你动手翻一翻、统计统计,就能知道目标院校的提前面试/正常批招生比例。大部分院校提前批已经占据了大部分的招生名额,如对外经贸2018年非全日制录取名单中,正常批录取人数仅占15%,仅仅录取26人;再如,人大2018年非全日制项目,也是如此,正常批名额仅占11.24%;再再如,中大岭南的,正常批仅剩20个名额,仅占4.7%招生名额。如果你报考的院校正好也是这种比例,你恰好又是正常批考生,那一定要研究好这个学校的复试考核标准和录取规则。对于正常批考生来说,一定要记住,对于MBA来说,正常批过线≠被录取!高分被淘汰或者压线被录取都是常有的事情,像2018年贸大的拟录取名单中就有这样的现象,可以看出来,有165分刚过线但未录取的,也有200多高分未录取的,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复试结果并不与笔试成绩成正比。2018年对外经贸名单部分截图这是因为MBA的录取规则更看重复试,比如中央财经大学的录取规则:总成绩=初试成绩×30%+复试成绩×70%;复试中,英语成绩占10%,综合素质面试成绩占90%,复试成绩不及格者不予录取,按照总成绩的排名择优录取。所以,在准备复试时,一定要提前看看往年招生简章中对录取规则的定义,如果你也遇到像中财这样的情况,那就一定要充分准备,切勿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