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北作为我国两所顶尖大学其与其它大学的差距可以通过“除了清北争第一,其他院校都在在争第三。”可以看出清北其雄厚的师资力量清北校门可是为什么说清北研究生不值钱呢?很容易考上呢?我们先分析第一个问题就是北大研究生不值钱的问题。小编认为不值钱这个结论完全是空口而评,完全无依据可言。研究生包含了硕士和博士,但是一般指硕士研究生所以小编用硕士研究生做比较图由网易提供经过对比可知清华位列第一,北大位列第四。所以清北研究生不值钱可谓是不攻自破了吧?第二个问题清北考研很容易小编个人经常在百度 知乎等看到不少说清北研究生很容易考上之类的,不知道这些人是从哪里得出考研考清北容易的结论。小编个人认为如此贬低清北硕士研究生的人其中也许有些是真正的学神大佬更多的是嫉妒或人云亦云之徒。小编认为只要参加过高考无论成绩好坏都应该知道去清北上学的来之不易。本科不易孤军奋战的研究生更不容易。虽然小编只是一个普通大学的学生但是小编还是看不下去这些人如此贬低清北硕士研究生,故发文以表意见。也希望能改变下清北研究生被一些人说得如此不堪的情况
在大众眼中,清华北大复旦交大都是中国高等学校里顶尖的大学,尤其是清华北大在世界排名也可以数得到。这辈子能够考上清华北大的人想必是十分幸运且十分努力了。但是有个问题是大家备受争议的话题——同样是考进清华北大,本科和研究生哪个更为厉害些?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如果是高考就考入清华北大,这些学生骨子里就会有一种优越感。大家也都是从高考过来的,清华北大录取分数极高,被录取的人也是少之又少。能够考上985高校的人而这些人也成为所有同龄人中值得仰视的人群。或许在本科就是清华北大的学生眼中,还有更好的值得他们去向往的学校。研究生是清华北大的也同样会受人尊敬,但是尊敬的对象是同级研究生罢了。高考就进入清北的人,对于研究生再迈入清北这件事并不是特别看重。因为清北的本科毕业生,毕业之后出国的几率非常高,不管是自费还是公费,整体来说层次和目标都是不一样的。在考研大军中,考生普遍都知道北京的学校地域歧视严重,对于那些考清北的学生来说在心理和生理上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社会向前发展,对研究生认可度是越来越高的。从现在来看,本科毕业生的吸引力远远小于博士生和研究生。即使你考上博士,去单位应聘时,人力资源部会首先看你的本科和硕士毕业院校,终归是逃不了自己的出身问题。而且我们要明白的一个事实是不努力大学也可能考不上。本科考清华北大难度大,研究生考清华北大难度更大。高考考的内容是全社会共同学习的,想要拔得头筹需要少错一个选择题,多对一个大题。常言道,高考一分就会拉开几千人的差距,何况是考六七百分的学霸级别的人物了。考研考得不只有知识了,它需要通过笔试、面试、加试,而且还面临着被保研的人名额占用以及本科是该学科的人的压力。总之,没有最简单也没有最难,本科和研究生都是靠大家考出来的。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对于这个问题看法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奢求社会高看普通本科学校的学生,也不能对此特别自卑。无论是本科清北,还是研究生清北,只要能考上清北的人都是人中龙凤。你觉得呢?
2019考研刚结束,终于在前几日收到了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仪器仪表工程专业的拟录取通知。回望过去两年的考研时光,感慨万千,在此分享一些经验给各位学弟学妹。希望大家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前程似锦。我本科是普通985光电信息专业的,自己在本专业一直是中游水平,大学四年一直被身边的各路大神吊着打,大学四年就和同学一起参加了一个比赛,得了一个省赛一等奖,略水。六级没过。在我们系,大家的女神都是华科和本部,当然也有试水浙大的。我一是不太喜欢工大这种比较压抑的理工科氛围(可能我生性放纵不羁爱自由);二是不喜欢光学这个领域,虽然大二尝试过转专业,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作罢,所以不希望硕士期间继续钻研本专业;三是大家都扎堆考华科、校本部、光机所,我觉得自己竞争不过也没必要,把自己的眼光放得更广阔些比较好,所以一直在寻找主流选择以外的其它选项。我觉得自己要考就考一个自己喜欢的,否则很难有足够的动力坚持到底,即便最后考上了也觉得没意思。找了很多学校作比较,最后清华慢慢进入了我的视野。考清华的精仪系有两个选择,一是考光学工程,二是考控制工程。我虽然是学光学的,但是深知自己很菜,学过的几门光学课就像从没学过一样,曾经试图考这个方向的一点点动机也因为找不到一点清华光工的往年真题而作罢,最后不得不把目光放在控制工程这门课上。选控工这门课我也很难受,虽然我们和测控那边有些课是重复的,然而就是没开自动控制这门课,所以我如果选这个方向就意味着我要自学这本书。或许梦想的力量有时候真的让人能够孤注一掷。在所有选择都充满着重重困难的时候,跨考控工好像成了我可能能抓住的唯一的救命稻草。打定主意后,我在贴吧,论坛,各种考研群里搜集可能的信息,包括是否有真题或是经验,居然阴差阳错碰到当时刚考完清华精仪的本部某学长,学长无私给予了很多经验,更坚定了我走下去的信心,所以我开启了跨考之路。首次考研是从当年一月份开始准备的,报的网课班,后来觉得其实如果买个网盘课要更好,省不少钱……学弟学妹如果自律性好,目标坚定,其实完全可以自学,不用报班。这个视情况而定。我自己数学基础不好,大一大二的数学基础课都是低分飘过,36讲复习了三遍好像都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专业课学了三遍,不过毕竟第一次接触 ,好像也差点火候。反正一年的时间匆匆流过,月底就上考场了。第一次考完以后就考了二百多,尤其是数学挂科。。。哎,真的很惨,当时自己甚至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就不适合当研究生,不适合学习,又或许当初的那个选择真的太匆忙?那是一段人生的沉寂期,心灰意冷,百般无奈。那时觉得考不上就算了吧,大不了找工作算了。找工作海投简历,收获了包括京东方在内的多个offer。自己学历还行,算个敲门砖,容易找工作,但是说到底自己也就是个本科生而已,薪资,职业发展,晋升的天花板很明显。如果选择工作,那种人生好像一眼就能望到头,真是令人绝望。在现实的打击下,或许考研才是改变自己人生的唯一方法。当时心理压力特别大。我们那一届创造了历史,整个系80%的读研率,身边的人几乎都是研究生,落榜无归者寥寥数人而已。导员几次找我谈话,虽然没明说,但潜台词就是我水平还不足,考清华不现实。毕竟我们系只是偶尔有保研清华,想考研上清华的或许我是第一个。家里也总觉得我是不是报的太高了,选个稳妥点的或许更好。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可我就是不甘心。跨考很难,可这条路却是所有选择里最适合我的。我不是很清楚自己喜欢什么,但我很清楚自己不想要什么。在我的坚持之下,家里也就尊重我的选择了。二战考研我找了家里那边一个二本学校,用他们的图书馆上自习(深知自己自律性不好,有一个学习的氛围才能有力的督促我)。去年8月份正式开始,复习了大概5个月。今年二月出成绩,三月去北京复试。最后成功上岸。关于考研选择学校和专业的一些建议:1.选择比努力重要(一定的学校匹配“一定”的能力)考研一定要摒弃“分数决定一切”的概念。考研是否成功是学校背景,考试成绩,个人能力和面试效果的综合,不是说考的分数高就能上或者分数低就不能上,这都是相对的。我的成绩对很多人来说其实并不高,但是在我报考的专业中是不错的,而且如果放在往年,我感觉应该是躺赢了!1)虽然我没学过控工,但是这门课从难度和准备量上都低于光工,况且本来光工学的就不好,所以自学一门新课并不一定就比复习学过的几门课难。2)都说北上广是“旱区”,压分,可是再怎么压分也压不到个人实力之下,终究它是你个人能力的体现。况且即便“压分”,也是在某个省区范围内压分,你的竞争对手并没有在评卷标准上占取丝毫优势,所以,有什么可害怕的呢?3)分数高很重要,但是不要觉得好学校一定需要很高的分数,每个专业在不同学校之间都有不同。像我的这个分数如果报考上交、北大或中科大是不过线的,毕竟人家英语单科线55.......但是我的考卷在那个省是否会考得更高也不得而知。4)放弃初试成绩决定论。每个学校的算分方法都不同,清华的算法是初试占一半,复试占一半,复试中面试起决定性作用。在清华,过初试只是获得了一张入场券,能否让老师看到你的能力和潜力是最重要的。5)思考什么是“求稳”。当很多人都想“求稳”而选择可能是稍次的选项的时候,请你认真评估其中带来的风险。毕竟大家聚集在一起求稳就一定意味着分数的水涨船高,而最好的那个选择可能因为大家都望而却步而相对的降低了门槛,那么这个时候,某些选择是“稳”还是“不稳”呢?6)好好思考自己想要什么。如果对于本专业没兴趣或者不知道未来的方向,记得降低自己的“沉没成本”,及时止损。不要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往年学长学姐们都走这三四条路,那么会有第五条、第六条路吗?这些未知的路是因为不可能走通还是没人尝试,你要好好思考。2.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不要轻易否定自己。但万万不能掉以轻心,凡事认真准备。要想得到100分,就要付出120分的努力。3.信息为王 考研说到底是一场信息战,搜集的信息的全面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考研的成败。往年真题在那里,考点是什么,报录比如何,能否找到考上的学长学姐,这都是影响最终报考决定的因素。说到底,调查、归纳、总结本来就是一个研究生的基本技能,如果这点事情都做不到,那考上以后这个研究生当得也是不合格的。“青春是迷茫的,规划是贯穿一生的指路灯”。结语考清华其实没有想像中的难,所有的坎坷和压力其实首先自于内心的畏惧。如果你对现状不甘,对更广阔的世界心存向往,不要在乎别人说什么,请你用勇敢迈出第一步,勇往直前!考研的时候很喜欢一段话,在这里分享给大家,共勉。“感谢给我逆境的众生。他胆怯过,退缩过,又勇敢了,拼搏了。他在逆境里浮沉过,害怕过,又挣脱了,成功了。”我在清华等你们。来源:中财蹦豆 观海听涛 帕斯卡纳的夏风,图片,来源网络
百度百科对陈勇豪的描述:2014年9四川陈信学堂陈茂斌老师的儿子陈勇豪于2014年在不满13岁的时候高分考入东南大学少年班,被央视新闻称为,跳级王,成为东南大学历史上最小的大学生!2017年10月,由于陈勇豪对于脑机接口方面的研究很感兴趣,人类未来的大脑计划将改变人类生活,而清华大学在这方面领先于世界,一家人商量决定,放弃东南大学保研,参加清华大学研究生招生考试。13岁上大学,以少年班代表登上主席台从10月份到12月份,仅仅三个月的复习,而和他竞争的全国优秀大学生们,很多是二战,至少复习了两年,即使初试考清华大学研究生也是复习近一年,考这样顶尖大学研究生,难度可想而知,而他仅仅复习三个月参与竞争,没有超强学习能力是不可能的。9岁立志考入清华大学由于他小时候在爸爸的鼓励下自学,培养超强的汉语语感和思维,超强的英语语感和思维,超强的科学思维的素养,超强的深层次阅读能力,远大的理想和志趣,超强的领导力和生存力,最后形成很强的发展后劲!培养最强儿童的实操一一陈信教育宝典在考研复试中,他学习数学的能力很强,融会贯通的能力很强,专业课学习能力则很强,在初试中,数学和专业课考出很好水平,在复试中对答如流,进入复试前五名,在2018年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录取的23人中排名前五,成为5名学术型研究生之一,在北京本部培养,将和清华大学本科毕业的保研研究生一起学习。
高考没有考上清华大学,辛苦四年参加考研,即使初试笔试成绩第一,面试时依旧被关在门外,为什么?最根本的原因,是知识掌握的层次不够高:笔试偏向于知识扎实,面试偏重于知识的创新。研究生考试,看重的是创新能力。因此,笔试成绩与最终录取不是必然关系。于是,有网友问这样一个问题,清华大学本科考研,考研拼进清华大学,两者是否真有区别?2018年的数据显示,清华大学的本科录取率,北京地区大致在1%,河南省,广东省,贵州等地,平均录取率为0.04%。裸分考进清华大学,靠的是全面发展,特长生进清华,靠的是天赋。清华大学研究生报录比基本上维持在10%左右,所以,如果按这个数学比例进行比较,本科考取清华大学,完全比研究生考入清华大学更难。如果从这个角度上讲,清华大学的本科学生确实值得“傲骄”。清华大学本科生毕业时,出国留学的比率很高,2018年达到26.30%,其余的国内考研也是考取本校,或者去往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C9高校,所以清华大学内部才有这样的一个顺口溜: 牛本科,水硕士,烂博士。换句话讲,清华大学顶尖的本科生出国留学,留下的本科生在考研时,也会有不能考取本校研究生的情况。从这个角度分析,在考研时,能考进清华大学的学生还是很厉害的,不过,相对于本科是清华大学、考研又考取清华大学的学生而言,实力确实稍逊一筹:根本原因,还是因为本科没有挤进清华大学门槛的缘故,于是,被一些清华大学本科学生认为是“鄙视链的末端”。这种想法和说法,不仅在国内有市场,在国外也有市场。讲究本科、硕士,甚至博士的毕业高校“档次”,从一方面讲,这是人才竞争的表现形式,从另一方面讲,这是一些人讲究“本科出身”,似乎唯有本硕博同一所大学的毕业的学生才是“根红苗正”,才是真正的“大学传人”。虽然学历和专业重要,但从本科排序到硕士、博士,则完全是毫无意义的“瞎讲究”,那些“保研党”鄙视考研留校的“考研党”,更是无聊。如果从招聘的角度上讲,考入清华的研究生,只要他的学习研究能力适应清华大学的要求,完成研究生的学业,与本科是清华大学的研究生,文凭含金量没有多少区别,除非遇到“瞎讲究的”HR。在考研的道路上,天资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反而是坚持和努力。一个外校学生在本科四年里努力学习,尤其是研究生报考人数多、高校招生计划基本维持不变的前提下,最后考入清华大学,本身就已经说明这个学生非常上进的,有后劲,很难得。因此,虽然本科考入清华大学很难,但是,本校考研与外校考研拼进清华大学,两者水平的高低评判在本科阶段已经结束,研究生阶段,大家都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卷面的成绩高低不代表文凭成色有高低。清华大学的牌子是进入好企业的敲门砖,肯定会被人刮目相看,但最后决定能否录取的条件,还是专业的精进程度和本人是否具备创新思维。
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是我国的最高学府,无论是本科还是研究生阶段能够考进清北,其学习能力、优秀程度甚至是运气都是毋庸置疑的。“700分上不了清北”、“高考状元上不了清北”……前0.05%的比例足以证明高考时考入清北的难度;同样地,考研时初试400分以上才有可能进入复试,而且大学科目的难度远远超过中学,很多科目甚至都需要靠学生自学,因此考研考入清北的同学也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但其实,考研进入清北与本科就读于清北,这两者还是有着较大的差别。能力和素养当很多同学考研进入清北后,就不难发现自己与清北本科学生的区别,这种区别或者落差其实不是指学生本身的能力,而是指在本科四年里学生的见识和成长。因为环境很重要,在清北这种高等学府里,本科的同学们受良好的学习氛围、激烈的竞争、高水平的师资和科研环境的影响,他们四年的成长是非常大的。而其他普通985/211甚至是双非学校的学生,四年能够自始至终自律学习的毕竟不占多数,整体来说他们的综合素质自然不如清北本科生。就拿英语来说,普通学校有多少人仅仅满足于英语课不挂科、顺利考过英语四六级,又有多少人在认真学英语,而清北本科生的英语水平整体都很高,除了英语水平,还有科研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清北本科生各方面的能力都甩其他学校本科生很多。重视程度老师对清本和非清本研究生的态度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老师可能有不同的性格和喜好,但是对本专业的学生来说,一般清本学生更受老师欢迎,因为已经一起待了四年,肯定能多一点感情分。据清北学生们反映,从宿舍、录取通知书、各种资源上来看,学校对本科生的重视程度大于博士生再大于研究生。其实这也比较容易理解,本科生每年招进来的都是状元、各种天才,比如本科生特等奖学金的评定每年都能上热搜,这些对学校的名声和影响力都会产生一定影响;而博士的科研产出是维持学校实力和排名的重要因素,自然要重视起来;相比较起来,研究生就有点“高不成低不就了”。归属感对学生们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归属感了,有同学甚至自嘲:当你本科是清北时,你就算回家种地清北也承认你是他的学生;而当你本科非清北、研究生清北时,如果你混得很差,别人就会说“他本科是某某大学的 ”。当然,只要能够进入清北的学生,绝对都是顶级优秀的人才。但是无论你是本科进入清北还是研究生进入清北,都不要让清北成为你人生的最高点,继续努力,提高实力才是硬道理。
清华,在国内高校中实力是顶级的,尤其是理工类学科,科研能力甚至要优于北大,因此这些年来,倍受学霸们的追捧。可是,高考就犹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对多数同学而言,使上浑身解数也只能考上985或211,离清华距离还有很远。所以,这种情况下,就有同学先将清华梦搁置了,想通过考研到清华学习,最终实现梦想的人也有许多。可是,他们都说自己与清华本校保送的研究生,有一定区别,那么,到底区别在哪?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一、学习能力考研能考上清华的同学们,本身也是优秀的,但是,对比高考就考进清华的学霸,就显得没有那么特殊了。因为,论学习能力能够在高考就上清华的人,自然是不会差到哪去,最关键的是,清华是出了名的学风严,每年都有学生因为不努力,而拿不到毕业证。所以说,能被保送清华本部研究生的人,实力也很强,毕竟他们的竞争对手是一批学习能力超强的学霸,而我们考研上清华的同学,虽说学习能力也不错,可是,相对而言底子没有清华本校生扎实。二、眼界人是高级动物,与其他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人拥有独立思考能力,到了新的环境,为了适应下去,就会改变自己的一些习惯。所以,在清华大学认真学习了四年的同学们,眼界自然要更开阔一些,因为,论地域环境它处于北京最好的地带,论科研实力,它又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强,学生想不优秀都难。当然,本科也是名校考清华的同学,眼界也不会低到哪里去,只是相对来说,刚到清华大学读研,可能要渡过一个适应期。三、努力程度其实,本科上了清华的人,自身都有一种很强的优越感,他们大学四年已经享受了清华的学习资源,到了研究生阶段,就会想要出国深造,扩充自己的知识库,本校虽有熟悉感,可某种程度上,不能满足他们在精神上的需求。再者,清华大学国内排名高,可是与常春藤这类院校还是有所差距的,因此保送本校的人可能努力程度,还比不上我们其他院校考上清华研究生的同学。四、找工作其实被清华保送的研究生,与自己考研上清华的同学,拿的毕业证都是一样的,所以说,在找工作时,除了国企会有一定门槛,其他企业一般不会特殊对待。总之,不管是本科考上清华后被保送研究生,还是单靠努力考上清华研究生,这两类同学都值得我们学习,区别是有的,却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大家都知道清华北作为我国顶尖高校,竞争一直很大。想要在高考中进入这两所学校,基本上要打败全省或全市的考生,所以很多学生为了圆梦清北会选择在研究生时期进入。最近,清华和北大的研究生学院公布了2021年录取推免研究生名单。其中,保研/博至清华大学的录取推免生共2812人,北京大学3525人。下面我们就通过官方数据看看清北校内保研占比如何?外校保研进清北几率多大?有哪些大学录取到清北的人数最多?校内保研清华大学2021年拟录取推免生共3525人,其中硕士1820名同学,直博生1705人,较去年增加了118人;录取清华本校的推免生有1658人,占总推免生人数的47.04%。北京大学2021年拟录取推免生共2814人,其中硕士1629人,直博生1185人,较上年增加了57人。录取北大本校的推免生有1087人,占总推免生人数的38.63%。院系录取人数排名清华大学研究生院2021年共计47个招生单位,较去年新增了万科卫生与健康学院招生,下面是今年推免生人数最多的10个院系录取情况:院系录取推免生人数最多的为深圳国际研究生学院,共录取460人,其中清华本校录取人数占21.52%。其次经管、生科、电子工程、自动化和计算机拟录取人数也已过百;其中外校进入生科专业就读的概率最大。2021年北大共有38个研究生招生单位,较去年招生人数增加最多的是信科院增加50人,其次是马院18人,深圳17人,教育9人,化院7人。院系录取推免生人数最多的为深圳研究生学院,共录取517人,其中北大本校录取人数占12.57%,对外校生更加友好。清北生源校盘点由图可知,清华本校的推免生依旧占据主力,北京大学位列第二,除开本校学生之外,外校学生推免录取的名额最多77人,大部分985,211学校名额在10-40左右徘徊。北大研究生推免名额外校之首是南开大学和中山大学。中山大学近几年来随着实力逐步提升,知名度也越来越高。看了这么多就会发现,虽然有人的会评论说清北的研究生不如清北的本科生含金量高,但是小编想说的是作为国内的顶尖学府来说,不管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是十分好的选择,学以致用,方是正途。你怎么看
清华北大,每年都是百万高考学子的梦想之地。能够考上的无疑不是经历了没日没夜的寒窗苦读,能够鱼跃龙门,无疑是最好的结果。但是,毕竟高考人数招收有限,每年能够考进清华北大的寥寥无几。那么,我们高考没有考进去,以后还有圆梦的机会吗?答案是肯定的。你可以通过考研、考博进入清华北大。但是,有这么一句话:一流本科、二流硕士、三流博士。也就是说,社会上公认的是三个学历相比,本科学历时最为看重的。因此,清华北大的本科生整体含金量都是高于硕士、博士生的。这时为什么呢?用数据说话,2018年陕西的高考实际参考总人数为26.8万人。清华大学招生人数为117人,北大为117人。合计为234人,占陕西总参考人数不到千分之一。真正的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啊。很多高中整个学校高三人数也没1000人,可想其难度是有多大了。因此,想考入清华北大,真的是需要你天赋异禀或者从小就有所准备了。与之而来的就是其含金量很高了,毕竟,物以稀为贵。但是,对于硕士和博士生来讲,虽然考研也有压力,但是却没有高考那么严重,竞争也没有那么激烈。首先在考研的时候,其难度。透明度、公平性、统一性以及社会关注度都没有高考那么高。其次,像清华北大这些名校,很多优秀的本科生毕业后都会考虑去出国深造或者是直接创业就业,导致了本校的研究生名额空缺,那么,对于当时高考没有完成梦想的其他学校的学生来讲,就有很大的机会来争取这个清北研究生了。最后是学校氛围等方面,能进入清华北大的本科生,其在本科阶段所享受的教育环境和所接触的层次境界,都不是一般院校能比的。举个简单例子,渣学校的周围听说有过了英语四级的,卧槽好牛逼,牛逼学校的,没过六级的都感觉不好意思,环境的潜移默化影响自身的要求标准。清华北大与之相比就更大了,其目标也就很高了。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道路。人生,最大的竞争对手其实是自己。不管是清华北大、985/211,还是专科,二本,我们永远的竞争对手都是自身,只有不断的超越自己,纵向发展,而不是横向比较,才会人生活得更精彩。奥巴马年经轻轻就当上了总统,而特朗普年逾古稀才完成了他的人生目标。我们不能单方面的用时间标准来评判他们二位,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同的,只要你在前进的道路上永不停歇,那么,一时的失利,又能算得了什么呢?姜子牙海八十岁助周武王伐纣呢!
现在在一所大学校园里,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比例基本上已经对半开,甚至在很多大学校园里,研究生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本科生的数量,大学教育都在往精英教育方向靠拢,清华大学同样如此。一、我们先来看一些数据根据清华大学官方数据,清华大学目前在校学生数量总数为48739人,其中本科生数量15707人,研究生33032人(硕士18829人,博士14203人),本科生跟研究生比例为1:2。从清华大学每年的就业质量报告来看,每年本科生中,约一半左右的学生选择在国内继续深造,而清华大学本科生读研基本上只有三个去向,大部分人选择本校,少部分人选择对面的北京大学,还有更小一部分学生选择了中国科学院系统。所以,我们从上面一系列的数据来看,也就是说,清华大学校园里,大部分研究生都是来自外校,本校的本科生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二、我们来看高考和考研进入清华大学的区别第一、高考进入清华大学前几天写过一篇文章,就是正常情况下,一个学生在高考中,考入清华大学有多难。柔通过对近年来高考情况分析,一般省份的考生想裸分考入清华大学,需要进入到全省文科或理科前100名,甚至前50名。这个难度有多大,自己想想就明白。在高中阶段普通的学霸,也是没有可能考入清华大学的。第二、考研进入清华大学清华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来源渠道主要包括保研和考研,保研的人数占了很大一部分(包括本校和外校),本校的就占了总数的50%左右。真正通过考研进入清华大学的人数少之又少。虽然我们没有具体的数据,但是可想而知,每年真正通过考研进入清华其实难度是非常大的,跟高考考入清华大学的难度也差不多。不是一般自信的学生,相信也不敢轻意报考清华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我们以2018年清华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数量为例,根据大数据分析,2018年清华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共5372人,男女比例为1.7:1,我们来看看生源地和生源本科学校情况:一是大多数同学来自山东省,湖北省,湖南省,河南省,河北省,江苏省,安徽省和四川省等这几个高考大省。二是进入清华大学读硕士的学生中,本科毕业学校中人数排名依次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吉林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看看上述这些学校,哪所大学不是名校,最差的也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这所211大学,其余全部为清一色的985大学,而且都是名校,普通大学的本科生想进入大学,基本上属于凤毛麟角。三、结论综上所述,高考进入清华大学和考研进入清华大学的区别其实并不大,很多人可能都猜错了,都以为是高考要难得多。试想,高考考入上述这些985名校的学生,显然已经不是普通学生了。也许有的人认为,高考进入清华大学的学生素质更高,考研进入清华大学的学生素质要差一些?真的是这样吗?显然已经不是了,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经历了大学四年,谁都不知道这些学生发生了哪些变化。你们说呢?不知道对于这个问题,你们怎么看?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