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报考法律博士有哪些条件?有亲

报考法律博士有哪些条件?

之前我们一直都说的是法学硕士,今天来讨论下法学博士如何备考。我国的博土生制度都较严苛,本着”宁缺毋滥,人才至上“的精神,都是严把质量关,严进严出,精雕细磨。给祖国各条战线输送了不少高质量的科技人才,为国家的繁荣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考法律博士需要满足哪些条件?报名条件(一)德才兼备,奉公守法,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已有硕士或研究生学历。(三)年龄定在最高不过45岁,委培生适当顺延。(四)有两位或专业相关的教授书信推荐函。(五)体检表。(六)考法学博士须有硕土及以上学位,有著书立说,有科研论文,知名刊物,在专业领城取得一定成就的!(七)同等学力,本科生也可报考,但也有条件要求。专业相关经历一般六年或六年以上。专业考试达标且有教授证明。另一方面,获得过部级、省级科研成果奖,在名刊上发表过论文,学术研究等。招生单位若有其他要求,以具体情况而定。推荐书籍无论对于博士,还是硕士也好,有哪些书籍可以提升人的法学专业素养,有以下推荐:国内有:民法通则,物权法,侵权法,合同法,道路交通法,劳动法,继承法,刑法,民事诉讼法等,理论书有:《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民法学》,《刑法学》等。国外有:《西方法律思想史》和《西方法律制度史》等,《法理学一从古希腊到后现代》,《西方哲学史一从古希腊到20世纪》。心理准备备考法学博士前我们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准备,切记不要盲目跟风和攀比,博士不是一种光环,而是自己对未来的一种选择。真正成功的人生不是用金钱衡量的,而是在自己的兴趣点与事业之间的结合。法学博士终究是一种学历教育,不过只是处于学历金字塔中的顶端。正确的心态不但对我们做人产生积极的影响,还决定了我们做事效率的高低。在这一点上,对于博士生做研究也同样适用。那么博士生如何保持一个好心态呢?我觉得一个优秀的博士必须具备“低期望高标准的科研态度”生活中究竟有没有诗和远方,主观认识是关键。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博士只是一个科研的入门阶段,在学习的过程中尽量抱着积淀的心态:低期望,即使在研究领域内很难写出好的文章也不要心理落差过大,更不要灰心丧气于暂时的失败而一蹶不振;高标准,在预期目标未达成的情况下,降低标准也是一种折中,收获的是在追求高标准的过程中扎实基础,以求厚积薄发。但愿博士生遍地开花,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好之不厌

刚刚!教育部公布第二学士学位名单!报考须满足三个条件!

【鼎恒商学院新闻中心 语嫣】7月13日,记者从教育部官网获悉,第二学士学位全国各高校完整名单已经公布。同时,教育部还明确,要想报考第二学士学位,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2020应届本科毕业生或三年内毕业生(均须取得学士学位);2、目前未就业;3、学生可报考与原本科专业分属不同学科门类的第二学士学位专业,或与原本科专业属于同一学科门类、但不属于同一本科专业类的第二学士学位专业。另外,各大高校还有自己的报考要求,比如核心课程的学分绩点,以及四六级成绩等。完整名单如下:

史凯力

博士读完能进高校当老师吗?需要满足哪些条件?看完心里有数了!

博士读完能进高校当老师吗?需要满足哪些条件?看完心里有数了!在我国最高层次的学历人才应该就属于博士,能够获得博士学位的人都是非常厉害的,也是具有超强能力的国家稀缺型人才。截至2018年,我国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大概在77万人,可以说能获得博士学位的人都是天之骄子。当然,在他们的学习生涯中,也是付出了很多艰辛与努力。博士虽然在求学阶段比较辛苦,但是一旦毕业之后就会相对于研究生、本科、专科大学生有更好的发展前途。无论是从工资待遇上,还是今后发展前景上,博士都是要比较低学历的人有更大的竞争力。当然,虽然博士比较占优势,但是如今博士数量与日俱增,在博士内部的竞争也开始逐渐增大,很多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就业也并非易事。很多博士除了进大型企业、科研机构等,主要就业渠道就是高校教师,现在一般本科以上院校的招聘机构都得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才能报考,尤其是一些文科类的专业,更是偏重于博士学位的人才。现在高校招聘中,博士进高校当老师成为大多数高校的门槛,有些还得要求博士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相关职称资格、工作经历等,当然也有些实力稍弱的本科院校,一般只要求是博士学位就可以,他们的要求相对还是较低的。博士想到高校当老师,这应该算是比较不错的就业方向,而且高校的工资福利待遇、科研环境、教学环境能都比较不错。而且博士在高校招聘中还是比较占据优势,也更容易在竞争中胜出。

假道于仁

攻读博士学位到底能得到什么呢?

随着国家经济高速发展,教育事业也不断的与西方接轨,其中高等教育随着几代留学回国人员进入高校成为各大高校的骨干教师力量,甚至走上校级领导岗位。国内高等教育方式,教学方法和科研体系基本与西方接轨。科研方面,虽然国内研究者还鲜有能问鼎最高科学奖-诺贝尔奖,但是人数众多的中间层级科研队伍和能力已经是世界重要的科研力量,应用层面成果部分领域已经领先世界,顶级科研团队的建设和成果,仍需要几代科研工作者的积淀。科学最高奖项作为进入科研领域的入门证就是获得相关领域专业的博士学位,国内大学生不仅考研的人数每年都在增加,攻读博士学位也成为毕业后的一个热门去向。那么,应该怎么对待攻读博士学位,攻读博士学位应该期待得到什么,自己是否适合攻读博士学位呢?笔者以个人的经验,讨论分享一下经验。高等教育学位制度首先,笔者认为博士学位并不能证明你比其他人高人一等,各行各业顶端都聚集或者筛选了大量精英,这些精英没有攻读博士学位,是因为在他们的领域,他们获得成功,博士学位并不是必须的条件。但是,如果你选择科研作为你的职业,那么,你就必须有博士学位。换句话说,博士学位只是你要从事科研工作的一个必要条件,但是不是证明你比别人强,也证明不了你已经成功,仅仅是证明了你具备了从事科研工作最基本的条件。所以,如果你只是想光门耀祖,向谁证明你成功,读博士是没有意义的,只是自欺欺人而已。李开复博士在工业界取得巨大成功因此,攻读博士学位最基本要得到的是,通过你在导师指导下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过程,掌握理解科研工作方法,研究问题的思维方式,从而可以做一个基本合格的科研工作者,这是攻读博士学位最低的目标,也是博士学位带给你的最根本的能力和素养。进一步,与硕士学位相比,攻读博士学位一般需要4~5年,一些特殊专业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所以这个阶段与硕士学位又不一样。可以说,攻读博士学位是一种半读书半工作的一段经历,这个阶段,不仅可以提高你的专业知识深度,同时,也锻炼了你职业技术或者职场方面的能力,包括工作态度,工作方法,管理能力等一系列综合能力。所以,你可以经常看到很多优秀的企业家,公司高管,政府官员都是出自博士团体。换句话说,获得博士学位,你不仅可以得到一般的科研职业培训,同时还可以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职业、职场的培训。所以,博士毕业后不仅仅是只有一条科研道理,你可以重新选择。笔者周围接触的博士生,有很大一部分往往走入一个误区,他们认为拿到博士学位,只能去做科研,如果做其他工作,就觉得丢人,是因为进不了高校或者其他科研院所,才去企业或者其他工作。这些同学把自己的路不仅没有通过读博变宽,反而更加窄了。笔者认为,攻读博士学位核心是培养自己的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深度能力,有了这些方面的锻炼,可以拓展个人视野和边界,做更有价值的事情。当然,你可以继续从事科研工作,但是,你也可以利用这种能力从事其他的事业,只要能更加实现你自己的价值和对社会有贡献。简单来说就是,博士学位是为了实现个人目标而服务的,而不是个人为博士学位而服务,本末倒置。另外,就笔者个人经验来说,攻读博士学位还有一个收获,就是你可以跟这个行业最优秀的人学习和工作,因为每个专业顶级的课题组,导师还是团队,他们之所以能够做到顶级水平,肯定是包括了非常好的科研思维,方法论,团队高效管理等一系列的优点,在读博的几年内,你可以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使自己价值观,专业素养,方法论等各个方面都有所提升。尤其对于出身社会底层家庭的孩子,这些家庭的孩子,有些智商很高,但是由于受到父母思维和视野的局限性,并不知道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等等,如果能有机会与国内精英学习共事,会对自己有个质变。笔者回顾自己的读博的收获,比起那张博士学位,更重要的是明白了困扰很久的一些价值观,工作方法方面,格局方面的提升,真是改变了整个的人生轨迹,对于读博阶段和导师,满满的都是感激!总结一下,攻读博士学位你可以得到从事科研工作的入场券,给你更宽更高的视野可以选择,但是不要被博士学位束缚住,另外,对于寒门子弟,攻读博士学位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可以与行业最优秀的人学习共事,解决底层家庭的一些价值观和思维的局限性。仅此而已,博士学位是一个起点,而非终点,人生需要不断地拼搏努力!正确认识,让博士学位助力自己实现人生目标!

出而见客

博士研究生毕业时应该具备的能力

我在给博士研究生的论文进行评阅,或者答辩时写评语的时候总是要比硕士研究生多写一句话,说明了该生已具备了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这一句话在硕士研究生的论文评阅或者答辩决议中是不会出现的。怎样的才具备了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呢?首先,博士研究生应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自主创造力是创作的源泉和动力。若想能够提出一个具有新颖性的科学问题,就必须大量地阅读文献。一个人的科研做得是否好,是否具有创新性,就必须有独特的视角,有独特的想象力。而独特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视角绝对不能靠盖上18层被子做梦,而是应该建立在大量文献阅读的基础上。著名物理学家牛顿曾经说过: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只有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知识,才能理解本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实际应用价值。才能更广、更深地将日益增加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并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理解、去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才能知道所在的研究领域里还存在哪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存在着哪些困难,技术上面有没有困难。当我们掌握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我们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登高望远,提出自己独到的科学见解。在理解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能够从中找到研究的不足,独辟蹊径,提出自己的科学假说。这也就是所谓的具有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其次、博士研究生还应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DNA右手双螺旋结构的发明者,Watson和Crick,他们通过研究其他人有关DNA的研究结果,推想出了DNA右手双螺旋结构的理论。这一方面源于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扎实的理论。要解决科学问题,还必须具有坚实的实验功底,勤于动脑,精心准备。我的一些博士研究生,他们在做实验之前,总喜欢先把前因后果分析清楚,把实验的细节吃透,这才开始做实验,每次实验,都有每次的结果。与预想的结果一致怎么解释,与预想的结果不一致,又该怎么对待,心里要有谱,要有应对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将科学假说变成科学理论。第三、博士研究生要具有良好抽象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有些人说,我是茶壶里煮饺子,肚里有货,就是倒不出来。这样的博士研究生是有欠缺的。科学研究,是一个费时费力费钱的过程。没有经费的支持,是不可能长久的。因此,每个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工作者,都应该有申请到足够的经费的能力。而申请经费,就必须会写申请书,能够表达自己的述求。在研究工作中获得了研究成果,还要将其写成论文,公开发表,介绍给同行,看看同行们是否认可你的学术成果。开学术会议的时候,还要将你自己的故事讲给大家。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讲好故事,还要做好PPT,构思好图片。博士毕业的时候,还应该将你的研究成果整理成博士论文,展现给答辩委员会的专家们,得到他们的认可。此外,当一个人受到了科学素养的良好训练之后,他还应该具体团队作战的能力。知道自己在团队中的位置和地位。当助手的时候,要和领导搞好关系,和同事搞好关系,和师兄弟们搞好关系。当PI的时候要知道怎么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怎么能够让大家心甘情愿地完成你交给的任务。总之,当你具备了这些能力的时候,你也就具备了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了,你也就达到了博士研究生毕业的要求。只有这样,才会获得博士学位相应的学术地位,才能胜任将来的研究工作。来源:乔中东科学网博客。

淇奥

想当大学老师,不仅仅需要博士学位,还需满足这样条件!

一想到博士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会对其流露出仰望的表情,毕竟这真的是学历的最高峰了,不管是在之后的就业还是职业发展都是一个很给力的基础,当然对于博士研究生来说,或许更多的人会选择进入高校任教,但绝对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是因为高校的待遇非常的高,而是因为高校的各种环境更适合博士研究生前去选择。当然,这其中或许会有这样一个问题,即博士研究生到高校当老师还需要和大学生考教师资格证吗?还是只要高校录用了就能够走上讲台开始自己的教学呢?其实所有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不管是中小学还是大学,每一位教师都需要通过相应的考试,都需要持证上岗,因此想当大学老师,不仅仅需要博士学位,还需要满足这些条件。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拥有教师资格证,只不过这和我们经常提到的教师资格证考试是不一样的,更多称之为岗前培训,即通过高校组织的统一的培训,然后在培训结束之后参加相对应的考试,主要科目包括教育政策法规、教育心理学、教师职业道德和高等教育学,这四门考试课,但是其难度不高,几乎都能够顺利的通过。只不过其和教师资格证考试有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所有考试科目的成绩,如果第一年没有通过,那么第二年仅需要考没有通过的哪个科目,并且成绩保留两年,第三年便会自动取消。此外,所有的博士研究生还需要通过所教学科相对应的普通话等级考试,一般来说是需要达到二级乙等以上,但是对于中文系的一些专业的专业课老师,普通话水平需要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所以还有必要参加一次的普通话水平考试,尤其是对于非师范类的博士研究生,因为很可能在校期间没有报考。但还需要明确的是现在很多高校每年新晋的博士研究生,有很多是没有教师资格证的,但是依然能够从事相关的教学工作,这是正常的,普遍存在的,只不过这会在之后的教师评职称中受到限制。当然,这些条件或许仅仅只是你成为大学老师各种条件中最不值得你重视的,毕竟这样的考试几乎所有的考生都能够顺利通过,你需要做到的或许还是自己能够顺利拿到博士研究生学位,这才是核心之核心。总之,想成为一名大学老师或许是很多博士研究生的目标,只是在成为大学教师之前,还需要参加岗前培训,还需要参加试讲,还需要参加相对应的一些考试的,只不过这都是极为容易的通过的罢了。

黑武士

在职硕士可以考博士吗?如何报考博士生?需要注意哪些内容?

目前在职硕士是对本科教育的很好的补充,很多名校也都提供了各种在职硕士课程。因此,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人的研究生学历,大都是在工作之后继续学习而获得的。但毕竟是学习是无止境的,所以很多人已经取得研究生学历的,都还打算继续提升自己。那么问题就来了,在职硕士可以考博士吗?怎么考呢?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先大家需要明白的一个问题是,在职获得的硕士学位,是不是可以继续提升为博士呢?一般说来,传统意义上的在职硕士毕业之后是不可以拿到双证书的,学位证书可以到手,但是学历证书是没有的。在职硕士报考博士的时候可以提前查看意向学校的招生要求,一般说来,在职硕士只要满足攻读博士的专业和其他有关条件,就可以进行报考。在了解是否可以报考之后,考生们就需要了解如何报考的问题了。在职硕士报考博士的过程中并没有特别的限制,但是由于博士生在学习研究的过程中,主要是在导师的带领下开展工作的,因为导师的名额都有严格的限制,因此在职硕士最好能够提前联系好意向导师,与导师提前做好沟通工作,这样能够提高报考的成功率。上面两个问题都介绍完之后,考生们还需要对报考博士时的注意事项进一步了解,在职硕士报考博士同样也要经过招生入学考试,成绩合格才能够被录取,正式开始博士阶段的学习。对于入学考试大家不要轻易地放松自己,不要以为已经联系过导师就以为大功告成。实际上,每个学校对于博士的录取率都有严格的控制要求,想要顺利录取十分不容易。现在社会对人才的学历要求不断提高,能够接受博士教育,不仅对于提升学识水平非常有帮助,而且也有助于享受国家各种人才优惠政策,对于大家的长远发展非常有益。

裸尸痕

博士毕业能去高校教书吗?还需什么硬性条件呢?

随着教师待遇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想去高校任教,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要求越来越高。现在普通院校的博士生想去本科院校教学的话已经有一定的难度了,尤其是二本院校,很多都要求好学校的博士毕业,甚至对博士专业都有要求的。现在好一点的大学,都要应聘者具有名校博士学历,海外三年以上的学习经历,以及具有竞争力的学术成果,主要指的是学术论文。一般博士毕业生毕业能进什么样的大学当老师,需要参考你就读学校品牌,你自身硬实力或软实力而定,无法一概而论。博士生属于国家的精英人才,高端智库。博士生选择进入高校当老师,更多的是考虑实现人生理想,展示平生所学。用自己的知识教育更多的人,推动社会进步。一般博士能够进什么样的大学,得看多普通了,请对号入座吧。在年龄、第一学历、毕业院校都确定的情况下,科研成果是进入好学校唯一的影响指标了。像清华北大华东五校等博士,直接毕业也可能去高校,但由于没有海外经历,大多只能选择普通一本或二本高校。而且拿不到正式教职,面临两到三年的考核期,考核期一到,就得非升即走。再者,即使有幸拿到正式教职,这些学校的研究氛围,研究条件也有限,难以支撑这些名校博士在科研上的远大抱负。目前,全国具有博士授予权高校已经超过310所,我国每年博士获得人数更是在2010年已经超过美国,并且每年都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如果把教学质量比较好的116所211高校排除后,那还有占多数的非211高校也具有博士授予权,这些学校的博士的水平如何? 因此,真正有志去高校的博士,都会进一步申请海外的博士后,做一两期博后,积累海外留学经历和研究成果。这条路确实充满了艰辛呀。尤其是二本院校,很多都要求好学校的博士毕业,甚至对本科学历都有要求的。一般双非博士生毕业顶多也就是普通一本,二本,专科院校,或者说是民办院校。当然这还要跟自己的学术水平有关了,如果在校期间能发表不错的学术期刊、有不错的成果,去高校任教还是有机会的。但总体来说,一般的博士进普通一本或者二本工作肯定没有什么问题,尤其是在普通二本,如果你是来自国内顶尖名校的博士,肯定是会受到重用的。如果你要去985或者211大学任教,想要进入985、211?难如登天!譬如想要成为我国985、211高校的教师,最低学历有什么要求?如果要进入一流大学或是好一些的本一成为教授的话,一般的博士身份不足以进入。如今国内双一流大学招聘老师的要求最低就是博士身份以上,并且还对其本科院校有较高的要求,一般必须是教育部直属高校。最重要的是,在本科至博士期间,必须要有一年以上的出国留学经历,留学的大学排名还要相对靠前。起码得是世界上能排名学校的博士,当然,这也会和你本人取得的成就,发表的东西有很大的关系,还有视野,能力,能够为学校,为专业带来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能进入985,211这些学校的当老师吗?关键是要看你进什么样的学校。985院校要求三阶段全部985或中科院,两年以上国外工作经验,或者国外重点大学博士毕业。211院校要求稍微差一些,不必都是985,但是起码要211,但博士必须985或中科院,两年国外工作经验或者国外重点大学博士毕业。普通一本和211差不多,条件略微宽松一些,没有国外经验也是可以的。普通二本博士毕业,211的就行,现在博士进大学的条件确实是在增多,双非院校的博士毕业,进没有硕士点的高校还是可以的,而且这些学校一般都没有坐落于省会或者大城市。双非博士如果想进入省会大学,要么进入好大学当辅导员,要么进入三本院校,或者是高职高专院校,这些现在还是可以进的。但是因为现在博士确实比较多了,而且博士的质量确实是不如以前了。还有一些高校为了追求引进博士的数量和质量,所以对博士的要求比较高。一般普通的博士,刚进去很少能进入到教学岗位上的。但是,一些偏远地区的高校和市级以上的高校,这些地区的博士还是比较缺少的,这个只要你愿意,那是可以去的。不过现在博士太多了,竞争起来十分吃力。建议如果要去大学里当老师,在国内上博士的竞争力不强,而在国外上博士的都会成为海归,如果你有能力的话,我建议你去外国读大学,读博士这样不但能丰富自己的,知识和事业,而且也能提高自己的身价比在国内,哪怕是重点学校的大学读博士要强的多。现在的工作不好找,因为海归人现在也很多,可能普通一点的就是2本类院校稍微好一点儿的,那都是需要社会关系的,社会没有关系怎么可能去进好的单位呢?除了关系就是个人能力,能不能进高校当老师,以及能进什么层次的高校当老师,全凭你的博士毕业学校的层次以及你的授课和科研能力。毕竟现在就算二本的学校招老师,也越来越注重博士毕业生的毕业院校,而更注重的则是你读博期间的科研成果,你的科研能力和发表过哪些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是高校考察的重点。博士生,知识渊博,学历高,他们更多的追求理论成果创新,追求自身价值的不断实现。他们是国家的支柱,他们更加看重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和理想。因此,成为高校的教师,还是十分困难的。说那些大学内的老师个个都是高学历的人才,其实并不为过,但也存在个人能力的强弱之分。想要成为大学教授,博士们可要好好努力了!

考研热没有退烧,考博热也悄然兴起,博士生毕业需要哪些条件?

文|冷丝栏目|考研录取在诸多呼吁对“考研热”理性回归的评论和当前研究生就业不景气的社会环境下,一股“考博热”却在人们的舆论空隙中悄悄铺开。不过,内行人都知道,不同的高校对获得博士学位有不同的要求,有的要求很简单,有的高校还有非常苛刻的要求。比如清华大学,该校规定,自2019年起,不再硬性要求发表论文,新规定为“依据学位论文以及多元化的学术创新成果评价博士生学术水平,不再以学术论文作为唯一依据。”就这样的新规定来看,在北大读博士,只要做好博士论文,可以顺利毕业。部分高校博士毕业要求再如北京大学,北大要求:本人为第一作者身份(导师为第一作者时本人可以为第二作者)在国内核心刊物或国际重要刊物上至少发表或被接受发表2篇论文。由此可见,如果没有高规格的论文发表,在北大读博士,毕业没有那么顺利了!是否能够顺利获得博士学位?这个问题似乎没有多少人关心,大家关心的还是能否获得读博的资格。部分高校博士毕业要求冷丝还想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考博族”是否会担心3年后一样要面对就业的尴尬?但无论这是否是一场高学历与“零风险”的赌注,“考博族”依然有他们选择的原因。博士学历虽一纸文凭,却是发展的筹码之一。尤其是在事业单位,博士学历本身就是各种评价体系的重要标准,无论是评职称、晋级、科研评奖,甚至包括解决家属户口等,持有高学历在许多关键时候就相当于持有通行证和优惠证。冷丝也因此产生一个疑问:而在这种功利氛围中培养出来的真正抱着毕生从事研究心态的博士生又能有多少?鉴于当前研究生的就业现状,有的硕士毕业生选择直接避开就业高峰,专心捧起书本冲刺博士研究入学考试,希望通过考博延缓求职压力;有的硕士研究生因“找不到好工作”又不甘心勉强就业,而再进行二度择业,干脆将“博士”当做“职业”,给自己3年时间期待“东山再起”。也有考博学子认为,硕士所读的专业较为冷门,只能在“不限学历、不限专业”的岗位上挤破门槛,没能发挥专业优势,而真正合适的工作起点是要求博士学位,“考博是最好的出路”,继续“书山漫漫勤为径”;也有对科研比较感兴趣的硕士研究生,放弃了毕业时待遇和发展均不错的企业,选择继续深造,为取得高学历跨入实力雄厚的科研单位积累资本。冷丝还思考这样的问题:考博的升温是否又会引发新一轮研究生就业困境或是真正缓解就业压力?高学历是否会被无限贬值?如果学历不再论英雄,是否会让更多人不再潜心科研?研究生的就业市场是否在“升温”与“退热”中取得平衡?如何引导研究生争取面对“考博热”?研究生培养单位将如何真正培养出就业行业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等?总之,这一系列问题值得有关教育部门及社会的深思。

疯马秀

教育部要求博士学位不再与SCI论文挂钩,毕业标准低还是高了?

下面的这些条文,对于一些高校博士研究生来说,应该是滚瓜烂熟:在SCI(含SCI-E)、EI、SSCI收录的期刊上发表论文至少1篇,同时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至少1篇。在SSCI收录的期刊和JCR分区表1区或2区的期刊上发表(或已录用)论文1篇。在SCI、EI收录期刊、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或已录用)论文3篇。要想毕业,要想戴上博士帽,必须符合这些“申请博士学位基本条件”,否则只有两个字:延期。其它条件不说,仅是这一条,足够使一些博士研究生愁白了头。还是青年人呢,有的已经是“鬓已斑”。上周末,一纸重磅文件在高校圈内刷屏。教育部科技部印发了《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其中有一句话,尤其引起博士研究生们的关注:不宜以发表SCI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等指标作为学生毕业和学位授予的限制性条件。原话是这样的:学校应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过程,发挥基层院系和导师的质量把关作用,加强对学位论文的质量审核,结合学科特点等合理设置学位授予的质量标准,不宜以发表SCI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等指标作为学生毕业和学位授予的限制性条件。这正是《意见》开宗明义所说的“破除论文‘SCI至上’,探索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营造高校良好创新环境,加快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应有之义。那么,这一变动,对于博士研究生来讲,毕业标准是降低了还是提高了呢?如果仅从发表论文的期刊级别来说,确实是降低了。毕竟,SCI论文不是谁都可以发的,也不是什么专业都可以发的,对于苦苦未能发表SCI论文的人来说自然是降低了要求,再也不用为发表SCI论文劳神费力了。一些博士研究生就是因为没有迈过发表SCI论文这道坎,没有如期毕业或是毕业了却与学位无缘。但是,这意味着毕业难度降低、学位授予标准放松了吗?可能并不是这样。别只看了“不宜以发表SCI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等指标作为学生毕业和学位授予的限制性条件”这一条,《意见》还有另外一条呢?“加强对学位论文的质量审核,结合学科特点等合理设置学位授予的质量标准”。这叫做有破有立。SCI论文已经不作硬性要求了,但是新的“质量标准”又是什么?其难度到底有多大?这还难说。毕竟现在社会上对博士要求是很高的。还有一条,可别忘了。博士学位论文是要经过相关专业或同行专家评审的,是要求“创新”和达到“博士学位论文水平”的。而这“创新”和“博士水平”还真不好办。“创新”的要求在某种意义上比发表SCI论文更难办。发表SCI论文有套路,选准了方向,摸准了途径,是可以发表的。这“创新”的灵感,有的时候还真没有地方去找,更无规律可循。你说是不是?《意见》关于“分类评价”的要求,对博士研究生也许同样适应博士毕业的“创新”要求。对于基础研究,评价重点是论文的创新水平和科学价值;对于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评价重点是对解决生产实践中关键技术问题的实际贡献,以及带来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实现产业化应用的实际效果。这“创新水平”,这“科学价值”,这“实际贡献”,这“实际效果”,可不是评价出来的,而比较出来的,没有干货还真不能说达到了这些要求。对于发表了SCI论文的人来说,其实也不要认为没有用了,如果你的论文确实有所创新,确实达到了博士水平,岂不是什么损失也没有,还可以顺利毕业么?学位不再与SCI论文挂钩,博士研究生毕业标准到底是降低了呢,还是提高了?你又是如何看的?(本文为原创,百家号首发;文中资料和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