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美国研究生考试怎么回事?这里告诉你孰有之哉

美国研究生考试怎么回事?这里告诉你

美国留学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越来越多的人前往美国留学就为了美国更好的教育资源,那么美国研究生课程是需要大家本科期间进行申请的,大家了解如果要前往美国留学的研究生课程要经过哪些考试吗?三立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美国留学研究生考试的内容,帮助大家更加了解美国留学内容。一、 研究生考试一般来说前往美国留学就读研究生考试的话,除了需要提交给申请院校的专业成绩和推荐书文书和研究成果之类的之外,还需要有以下的考试成绩,一是GRE,它是美国研究生的入学考试,适用于除法律与商业以外的其他各种学科与专业的研究生考试。每个院校的GRE考试成绩要求不同,大家可以根据自己所申请院校进行查询。二是GMAT,它是管理类研究生入学考试。大部分管理类研究生院入学要求需GMAT及TOEFL成绩。和GRE考试一样,GMAT的要求也是和大家所申请的专业院校有关系。三是LSAT,它是美国法学院入学委员会法学院设置的入学资格考试,部分加拿大的法学院也采用此考试标准。作为美国法学院申请入学的参考条件之一,LSAT成绩将作为预估申请入学者在法学院的正确且合理的推论与判断能力、分析及评估能力之表现,没有资格报考的限制。这三个考试可以作为前往美国留学就读研究生课程的拦路虎。二、 其他要求前往美国留学就读研究生专业,除了这些考试之外,三立小编也整理其他的研究生申请条件,一是学历证明,本科生申请读研一般要求应届本科毕业生,往届生也会考虑。大家需要提供在读证明,加盖院校的章,至于中英文版的毕业证和学位证在大四毕业之后再提交即可。往届生则需要毕业证和学位证。大专毕业生可先申请硕士预科课程,再攻读硕士学位。二是成绩材料,一般是 6个学期以上的成绩单,大家可以在教务处可以开具原件,中英对照,加盖院校的盖章。有些院校只有中文版,没有英文版,可以找翻译公司帮忙翻译,并盖章即可。大家的GPA要求因所申请的院校不同要求也不一样,但都要求平均GPA为4.0以上,总分为5.0的话。除了GPA成绩之外,还要语言成绩材料。类似雅思、托福或者是GMAT成绩,雅思成绩大体要求在6.5-7.0,具体也要看申请院校的要求。语言成绩未达到入学标准的,除极个别的院校以外都可以申请语言课程。三是推荐信,四是个人陈述, 有的院校会有字数要求。要求有三个,一是Motivation,也就是为什么要申请,二是Why You,为什么人家要选择大家,基本上可以结合自己的教育背景、个人能力强、实习经验丰富等等,说出大家的优势。三是What to Achieve,也就是大家能从这个学科中获得什么,对大家未来有什么影响,可以简单说下大家的职业规划。基本上围绕着三点说就没什么问题。这些就是三立小编整理的关于美国留学研究生考试的内容,帮助大家更好的前往美国留学。

公德

为什么中国学生成绩这么好,但科研成果与力量却比不过美国呢?

为什么中国学生成绩这么好,但科研成果与力量却比不过美国呢?提起中国学生,脑海中浮现出的词总是"老实、认真、刻苦、勤奋"。的确中国学生是出了名的会学习,同样的一份卷子,中国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答完并且比其他在相同水平的外国学生高许多分。可是为什么在科技、创业等方面,这样看起来十分优秀的中国学生却不如别人了呢? 中国的教育模式与美国不同,因为受传统科举制度的影响,加上中国人踏实肯干,相对保守的性格等各个因素,中国形成了"应试教育"模式。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从小就接受了父母的思想那就是应该如何好好学习,如何应对考试,如何考上一个重点大学光宗耀祖的思想。换句话来说,学生学习并不是为了学到本事,而是为了得到一张录取通知书,得到一份肯定而已,在这种的"只追求成绩"的狭隘思想下,学生的眼光被束缚在教室这个几平方米的房间,眼光被局限在了下一个要考的目标,仅此而已。青年的素质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而中国的教育模式下往往使学生无法得到走上社会所真正需要的科技创新能力,科学研究能力,更是磨没了大多数学生敢想敢做的勇气和决心。美国不同,美国人及其注重个人能力,敢于冒险,因此他们的教育不仅仅局限在一堂课,一本书,一张试卷,而是将学会说那个放在自然和社会中,让他们去闯出一番天地。在这种教育模式的影响下,束手束脚又缺乏创造思维的中国学生自然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中国的教育历程如同一个抛物线,最高点就是高考。往往大部分的学生在高考结束进入大学后就会以为自己的学习路程已经走完,在大学中每天无所事事,做着一些极其无趣的事:打游戏,追电视剧,谈恋爱。大把最有意义的青春年华就被这样浪费,就算在之前的学习中积累了一点什么东西,也已经在四年的中遗忘,荒废了。而美国是属于递进式的教育,随着教育程度越来越高,所需要的能力和所学的只是就越来越多,所以在大学个人水平更是在突飞猛进的提高。由此看来,本来因为教育模式就有些落后的中国学生在大学又虚度光阴,学不到东西,可以说是思维、能力都已经赶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所以在科技、创业等方面就难以露出头角了。当然,这些原因并不能适用于所有人,还有很多学习认真,也努力创造的人,但是美国的科学事业起步时间领先我们几百年,而且大环境一直都非常支持并且看中科研,无论是资源还是分为都要领先于我们很多,我们我大学生生活压力很大,还要买车买房,能够坚持在科研道路上的人又减少了很多,这才是为什么我们的科研力量追不上美国这样的科技强国的重要原因!

访落

想进市局,国内考研艰难,考国外研究生怎么样?

大部分高校目前已经进入到了考试周,还有一周的时间,高校就开始陆续放假了。这个时间,对于大三的小伙伴们而言就开始进入到未来方向性选择的问题:考研or考国网?考研和考国网的问题,小编已经在之前的文章中有分析过,有的小伙伴就在想:既然国内考研这么艰难,那我读国外研究生不是一样的吗?国外研究生的性价比怎么样?这么说吧,如果你的最终就业目标还是国网,真心不建议出国读研。原因在哪?小编来给你分析:1、国外研究生认可度低国家电网比较认可的院校一般是985、211及电力院校。所以针对这部分的院校,国网每年也会有额外的提前批次录取。但是对于国外学校而言,就不是了,不管你是QS世界排名靠前多少,对于国网而言,视为普通院校,一律参加全国统考,没有任何优势。针对985、211或者电力院校的本科生出国读研,性价比最差,很多省份对此类院校的本科生也存在提前批,只不过面试过了,同样需要参加统考,但是只需要过及格线就可以了,压力不是很大。而且部分省份对此类学生的分数要求也相对较低,就比如福建省,福建电网2021一批次分数线是这样公示的:你说你如果是国外研究生,还能享受这个待遇吗?2、教学体系不一样,备考难度加大国外院校教学基本是以英文为主,回归备考国网,语言的转换理解就是一道关卡。其次,高校的科目授课并不是以国网就业为前提,很多国内高校针对国网的科目就存在开设不全的问题,或者说有的科目开设齐全了,但是教学的方向跟考试的方向又不一样。反观一下,国外院校会更加贴合国网吗?3、花费较高,付出和产出不成正比宏湃小编给大家大概汇总了下出国留学的费用:与国内研究生1万元/年左右的费用相比,不管是留学哪个国家费用都高了很多。另外,研究生进国网和本科进国网基本工资就相差几百块,但是前期比本科付出的要多很多,不管是时间还是费用上。如果是考虑后期进入电网发展的问题,在职研究生国网也是认可的哦~4、备考时间冲突国外院校的假期安排时间基本跟国内是不一样的。对于长期在国外的学生,买基本资料备考都是问题。有的同学以国网为主要就业方向的,如果有意向参加系统培训,基本时间也比较对接上。很多同学赶回来备考的时候就已经是国网考前了。小编曾经遇到美国的留学生,统考都没能赶回来,错过了一批次考试。还在考虑国外读研的小伙伴可以结合上面的四点好好考虑下,到底还要不要出国考研?其实也并不是国外读研全是弊端,好处也是有的,比如锻炼自己的独立自主能力;国外氛围和国内不一样,更开放,也有助于自控能力的提升;提升口语能力等。但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就业,要结合这一点去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从去年开始,因为新冠疫情的影响,国外形势十分严峻,很多本身要出国读研的学生都选择了直接国内就业,综合来看国外读研是一种选择,但是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三日三夜

为什么说美国研究生教育已经“病入膏肓”了

前几天,一读EDU关注了我国研究生教育满意度的调查结果,在大洋彼岸,美国的研究生教育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趁着周末,让我们读一篇书评感受下美国的困境与出路。 我们总是关注美国博士生教育的光鲜一面,而忽略了藏在影子中的问题。(来源:pixabay网) 多年来,国内文献较少直面美国高等教育的问题,存在不少认识误区和似是而非的观点。即使美国不少文献涉及其博士生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但依然有国内文献认为,美国博士生培养模式是世界博士生教育改革的“金本位”。《研究生院之道》的翻译出版,为我们了解和借鉴美国研究生教育,提供了一个有益的窗口。“The graate school mess: what caused it and how can fix it”一书于2015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莱纳德·卡苏托是美国福德汉姆大学教授、《高等教育纪事报》“研究生”专栏的撰稿人。他本科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在哈佛大学获文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美国文学和文化的教学科研工作,对美国研究生教育有亲身体会和理论思考。此书出版后引用和评论不少。书商在推介该书时强调:美国研究生教育处于混乱(disarray)已不是秘密。 《研究生院之道》英文原著的封面图(来源:哈佛大学出版社官网) 主要问题作者在书中毫不掩饰对于美国研究生教育的不满,在前言中的首句就发问:“我们的研究生制度已经‘病入膏肓’了吗?”作者回顾总结了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历史、发展和现状,并着重以人文学科为例,深入剖析了美国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 双轨模式在19世纪末,美国高校注册学生仅23.8万人,1947增加到233.8万人。学生数量的快速增加使得高校教师供不应求,博士生培养重心转向准备和提供师资,为此,有批评意见认为研究生院成了“伪装的师范学院”。面对上述问题,不少大学尝试分设学术博士与专业博士,构成了博士生教育的“双轨模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对于应用型高级人才需求的矛盾。但是,文科等专业博士解决美国高校师资紧缺的角色正在受到冲击,伴随美国高等教育规模增速趋缓,对高校教师的需求也随之减弱,加之学术博士也对本科教学岗位趋之若鹜,导致一些大学取消了文科博士培养项目,文科博士学位的授予规模也有所缩小。尽管学术博士与专业博士之间的界限纠缠不清,专业博士的声誉也不高,但在美国大学,专业博士培养模式仍持续实施。(来源:一读EDU编辑部制作)课程教学有文献认为,我国研究生对于课程体系合理性及前沿性的满意度较低,与美国相比,我国博士生的课程教学更加松散、随意、不严格。而作者却认为,美国博士生的课程教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教师(包括管理者)没有投入足够的时间去了解研究生的学习,并提供指导,甚至根本就不愿去了解研究生想学什么、应该学什么。另外,尽管国内文献对研讨课(seminar)赞赏有加,但作者认为,一些不负责任的教师使得这种教学方式问题频出。有的研讨课从一个话题蹦到另一个话题,“就像一场多人沙滩球游戏,球从一人传到另一人”而有的教师非但不加以组织引导,甚至根本就没有遵循教学大纲。综合考试在美国,研究生的“综合考试”(comprehensive exams)是基于教学内容而设计的考试,它所注重的考察范围是一个学科领域内的全部知识。同时,与综合考试相似的“通识考试”(general exams)、“资格考试”(qualifying exams)也在使用。作者认为,上述考试都太过专注于“折磨”研究生而缺乏目的性。这种“覆盖其专业领域中所学全部知识的口头审查”,将“考查重点放在费时的死知识上”,对于博士生撰写学位论文并没有太大的帮助,就像通过跳高来“测试他们是否具备参加马拉松比赛的资质”。论文写作作者指出,“全世界的博士生几乎都有学位论文的要求”,也有大量书籍指导如何书写论文,但导师不仅很少讲授如何撰写学位论文,反而误导博士生“坚信他们的学位论文是应该被出版的”。不少博士生花费大量时间“过分修饰”论文的语言文字,这已成为他们延长学业的又一重要原因。完成学业时间作者批评,美国博士生“获取学位的时间过长,在人文领域严重到了滑稽而令人蒙羞的程度”。20世纪60年代之前,在美国完成博士学位很少超过四五年,但现在获得人文博士学位大约需要9年。同时,由于学术就业市场竞争的加剧,大学教师聘用委员会一般会优先选择那些学习时间较长、学术成就更多及工作经验更丰富的申请者,迫使产出能力较强的研究生“延长学习时间”,以顺应这种标准,也使得“有保障的经济资助”反而会增加学位获取时间。调查显示,我国42所研究生院2007年以前入学并于2010年7月毕业的博士生获得学位的平均时间为4.5年,而美国博士生完成学业往往需要8到10年。(来源:一读EDU编辑部制作)辍学率在美国,有高达50%的博士生最终放弃学业。一些博士生处于获得学位希望不大、但又不甘终止学业的两难境地,不仅浪费紧缺的教育资源,也浪费这些学生的青春年华。美国的学术文化不支持研究生辍学,博士生自身也会认为辍学是人生经历的失败,尽管有的博士生入学后很快就意识到自己并不适合读研、特别是写论文,他们也会不得不努力拼搏至最后一刻。学术就业市场作者批评美国大学在博士生培养过程中,很少顾及培养对象的职业需求,未能使他们准备好面对多种多样的职业生涯。在美国高等教育规模快速增长的“黄金时期”,教职岗位需求量很大。此后,“大多数人文学科博士并不能进入研究型大学的终身教职岗位”,不得不重新开始新的职业生涯,或在高校从事低收入的辅助工作。不少博士学位获得者并未做好在高校学术岗位以外就职的心理和技能准备。加之学术就业市场的门槛不断提高。竞聘者为了一个助教职位都要发表很多文章,甚至……比他们面试者的发文量还要多。攻读博士学位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来源:学岛网) 措施建议加强道德规范美国研究生院已经失去了大部分研究生以及大众的信任,要“重新赢回信任”,就必须证明研究生院“值得被信任”。因此,“高等教育需要一个新的共同的道德规范”,特别是应更加专注对学生的关怀,把人文社科的博士生教育与其个人发展目标相结合。研究生和教授必须共同努力,实际上,这也就是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关键所在。为了使公众了解和理解学术工作及其价值,作者主张,应教给研究生“沟通”的技巧,并加强与各级教育的联系,促使博士生“学会如何接触不同知识层次的受众”,引导他们开眼看世界,帮助其与专业圈子之外的社会建立联系。调整培养目标国内已有文献介绍美国博士生教育目标从“学科看护者”到“可雇佣的人”的转变,培养学者不再是博士生教育的唯一目标。作者也认为:大学、研究生院与导师都必须对研究生的职业生涯负责,必须明确告知能为他们提供何种教育,以及他们毕业后会有哪些出路,特别是这些出路绝不仅仅局限于学术圈。要拓展对于研究生成功的定义,不能将成功仅仅局限于很多博士毕业后实际上难以进入的学术工作。21世纪的研究生教育应当包括实用的技能训练,为毕业生在高等教育系统外部的就业做准备。为此,应定期审查进度,并提供更好的财政支持和更加友善的就读环境。同时,要奖励那些能力出众、努力缩短就读时间的研究生,建立长效的奖励机制。作者认为,大学、研究生院与导师都必须对研究生的职业生涯负责,必须明确告知能为他们提供何种教育,以及他们毕业后会有哪些出路,特别是这些出路绝不仅仅局限于学术圈。(来源:学岛网)改革课程教学研究生教育回归公共服务的使命,必须改革研究生院的教学,更新研究生课程。改革的核心在于,要从现行的“教师中心型课程”向“学生中心型设置”的课程转变,着力改进课程设置和标准,为学生进入更广阔的就业市场做好准备。★ 课程内容:关于课程内容,作者主张,要为研究生设置“一个核心课程群”,并“兼容不同就业需求的学生”,从“无视学生需求的内容主导式教学”转向更加“重视知识技能的培养”,“帮助学生提高诸多在圈外岗位就业的力”。★ 综合考试:关于综合考试的范围和重点,作者建议,应该与研究方法及实践相互关联起来,将长期以来把综合考试作为对学生基本知识掌握程度的测试(顶石法),变为将其看作论文阶段开始的标志(基石法),象征着学生可以从通用基本知识的学习阶段进入具体专业领域的研究工作。明确论文要求既然研究生的职业生涯具有多样性,就应“对博士论文格式的要求更加灵活”,明确撰写学位论文的目的是为了使其获得指导委员会的批准认同,以获得博士学位,而不是为了出书。尽管“要么出版、要么离开”(write a book or else)是年轻学者接到的命令而不是建议,但并非所有的博士论文都适合出版。为此,作者建议,在博士学位论文真正达到专著的水平后,再去出版。拓宽就业选择关于“学术就业市场”的范围,作者认为,应包含学术工作、学术圈内的非教职工作与非学术工作,并建议统计并公布历届博士的就业情况,以使研究生、导师乃至社会都明了学术就业形势。★ 就业教育:同时,应从研究生一入学就加强就业教育,如召开职业发展研讨会、强化就业服务合作关系等,使研究生在入学时就清楚他们的前景,尽职尽责地辅导并帮助他们做出选择,为他们提供咨询和实习机会。 强化导师责任美国高校对于研究生导师的称谓并不一致,作者主张用“adviser”,并将其界定为“大学里那些辅导毕业生论文并在上面署名的教授”。导师可以改变研究生的一生,为此作者提出,导师应该有两个目标:第一,帮助学生完成学位论文,或者劝退;第二,为学生在其自主选定的学术或非学术就业领域做准备。特别是导师应该“理解和支持学生辍学”。作者强调,导师应根据研究生的日趋多样性,来为他们提供“量身定做”的个性化建议,并训练其朝着确定的目标努力,并主张导师“每月见一次学生,检查他们的笔记和草稿,或者规定最后期限,或者让学生集体开会汇报进度,导师还可以指定参考书目或建议一个研究主题,等等”,特别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应竭尽全力帮助他们,“与学习上有困难的研究生坐下来好好谈谈。”相形之下,国内文献对于导师的期望和要求更高,主张导师要对研究生的学习、科研、品德及生活等各方面个别指导并全面负责,并强调这是研究生培养体系的核心因素。调查显示,对师生关系满意或很满意的研究生和导师分别达到了79.6%和91.9%,对师生关系不满意的研究生和导师分别只占3.2%和0.4%。(来源:一读EDU编辑部制作)小结本书写得通俗易懂,翻译得也准确流畅,适合高校研究生、教师、研究人员,乃至关心关注高等教育的人士阅读。当然,本书也有一些可以完善之处。例如,叙事较多,但说理不透。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需要更多的高层次拔尖人才。我国博士生教育的规模还需扩大、结构更要优化,统筹协调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实现内涵式发展,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教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学理论和学科体系。

曲偻发背

为什么美国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好,他们的科研能力却那么强?

平民教育VS精英教育当我们和美国在教育方面做对比的时候,我们是在比什么?比人均识字量?比升学率?还是比一流高校势力?而这些真正能可视化的额体现出来的就是——这个国家受到教育的人对这个国家整体实力的影响。比如,科研能力、诺贝尔奖获得者等。不管比什么?除了受教育的人数之外,答案是很显然的。于是就会有很多人问:既然美国的学生数学很差,为啥他们国家的科研能力却那么强呢?今天三克月亮来和大家捋一捋缘由。中国教育是扫盲,美国则是精准培养不得不承认,我们现在现有的教育普及面完全要依赖于上个世纪国家扫除文盲的标语,以及九年义务的普及。否则在如此大的国家,这么短的时间内让这么多人识字。可以这么说,我们最开始的教育目的是为了扫除文盲。而美国则不是,他们因为人口基数小,教育方面的难度自然没有我们大。于是,在扫盲的上一层,他们会把更多的教育资源投放在少数人身上。对于个人的培养方式和我们差别也很大。美国给予不热爱数学的孩子最基础的教育这是打个比方。也就是说为了让那些淘气的孩子不惹事,美国会给他们基础的教育,或者是说能够在生活中用到的一些常识的知识,剩下的时间这些孩子会去学一些技术等等,总之不再升学考试。或者是完成了自己“常识学习”的任务,会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其他的领域,艺术或者体育等等。而中国的孩子的教育可以说是全面发展。从小各个学科都要学,只有到了大学以后,才会出现比较有方向性的学术专业分科。再加上如果大学没有认真学习的话,所谓大学四年的专业也不过和初高中一样罢了。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大学生专业和工作不对口的原因。美国给予热爱数学的孩子最高水平的教育前面我们说到,美国对于那些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孩子,不会去逼着他们学习。只是负责教会他们最基本的即可。但是当有一些孩子在少年时期对于某一学科产生极大的兴趣的时候 ,学校的会重点在这一个学科上培养。而且无论你是从哪一个阶段开始都可以,前提是成绩一定要好。比如很多孩子在他们十几岁的时候就会接触微积分,而且是深度接触。同一水平可以对比一下我们的学生。这些孩子也会有专门的考试,和我们国家的高考是不一样的。高考是为了选拔,而美国的考试是为了则由。当那些尖子生聚到一起时,就会碰撞出更大的火花。注意这里的尖子生已经是从小经过某一领域专注培养的学生了,虽然他们可能对历史不怎么懂,但是绝对是数学领域的佼佼者。社会观念对学习成果的要求不同在我们国家,很多孩子或者是家庭希望学习能够带来的是金钱上的满足,中国人更加赞成的是“活得比别人好”、而美国每个人有一个“美国梦”,要么跟着兴趣走,要么跟着财富走。在这样的动力下,很多学有所成的美国人要么成为了科学家,要么去创造更大的财富。当然我们国家学有所成致力于国家发展的也很多,但是考虑到薪资待遇,还是会有部分人放弃科研或者是出国的。这是我们值得反思的一个地方。这里并不是说我们国家的教育制度不好,只是希望我们不要对美国的教育有更大的误解:”美国学生得到数学比我们差“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仁也

美国大学研究生申请需要具备哪些科研能力

要想成功申请国外名校的研究生,除了拥有过硬的标化成绩外,提前掌握研究生导师的“喜好”也是十分重要的。慧德留学觉得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导师都喜欢热爱科研,并且努力能把科研做好的学生。那如何才能让导师感受到自己对科研的热情呢?首先一个大前提就是自身要对科研保持浓厚的兴趣,这个条件几乎是必须的。很多欧美人对于科研的百分百的投入,绝大多数都是由于对科研充满了兴趣。当然这一现象也很好理解,欧美人的生活选择比较多,很少因为迫于生活的压力而去做科研。当然,这种思路是可以通用的,你热爱钻研技术,是你能不能做好研究的基础,你是否勤奋上进,也是你做好研究的必备条件,所有专业的导师都爱拥有这两个优点的学生接下来就是考验学生自身的科研能力,要想满足导师的要求,慧德留学在这里也做出以下几点分享:1. 有创造性。科研本身是创造性工作,而大多数人的都不具备很强的创造性。如果在工作中能创造性地设计一些简单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会非常出彩。之前有个德国的学生,虽然毕业已经10多年了,毕业时候发表的文章也很少,可是之前的系主任每次说起他都赞不绝口,因为他总能把复杂的问题化繁为简,找出问题的本质所在,并且设计出新的解决方案。创造性对一个课题来说有非常高的价值,因为它往往可以带来新的思路,不仅对个人的科研有帮助,也能激发课题组其他人的灵感,很容易带来工作上的突破。由此看出他们并不喜欢“书呆子”类型的学生,他们在招生的时候最喜欢的是那种除了学习成绩过硬,还在其他方面有天赋特长的人。比如领导力(社团发起人、领袖),富有爱心(坚持参加慈善公益活动)的“精英苗子”。这是一种综合素质能力的展示,也是录取中除了硬件条件之外导师们会关注的一点。我们中国学生向来是以读书闻名的,只要和数学有关的课程,基本亚洲人成绩都很不错。但是因为教育模式,很容易让别人以为我们是书呆子。如果能在保证自己的硬实力条件下,有别的社会活动来体现出综合素质,那国外的导师就会很喜欢了。2. 做事仔细。这几乎是做好科研的必备条件。科研工作中包含大量的繁琐工作,从背景研究,实验设计和操作到数据采集和分析,都需要研究生很有耐心并且仔细地完成工作。由于马虎产生的错误,可能会导致后期的工作全部失效。因此很多导师经常要求学生每一步完成以后能double check,确保准确性,避免到头来发现错误又需要返工。而且做事情仔细的人,很容易给人留下一种靠谱信任的感觉。3. 工作努力。即使在欧洲这种极其强调 work-life balance 的地方,努力工作依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去年有个学生反馈说,在整个课题组里,他经常会在办公室待到挺晚,有的时候连老板和同事都会提醒他注意休息。每当他在组会中拿出很多成果的时候,老板们都是非常开心的,接下来在给他写工作推荐信的时候也特别强调努力工作这一点。拿USC来说,任课老师中有一位基础教育之神称谓的Gandhi Puvvada,这位老师特别喜欢那种逻辑强,喜欢研究的学生,之前在USC读研的学生说,他经常半夜一两点或者四五点给学生发邮件讲某些HW的其他方法或者是考试的tips,他本身都是一个这么勤奋的人,正所谓“臭味相投”,喜欢勤奋上进的学生也是理所当然的。4. 交流沟通能力强。不得不说,科研工作者,不论中国人和外国人,相对来说与人交流的积极性会低一些(总体而言,并不是指全部)。书面交流能力是比较基本的,因为要写文章发paper,所以文章写得好的话,会比较加分。正是考虑到这一因素,一个科研组里必会招一个写作能力特别强的人,不过也不一定全是母语为英语的学生。很多时候这位写作小能手就担负起了全组的language edit的责任,对课题组的贡献会非常大。接下来说是口头交流能力,主要体现在平时开会,做报告等方面,大部分人都中规中矩。但是如果一个学生能做到总能提出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且能激发大家一起讨论,就会变得非常出彩。这需要扎实的专业背景,快速的反应能力,很好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强大的自信心做支撑,在中国学生里比较少见。这项能力有希望给课题组带来的另一个巨大好处就是科研合作。国外大学都是比较强调科研合作的,一起合作申请课题项目什么的往往比较容易成功。5. 还有一点值得提的是你对学习是否有很强的渴望,也就是求知欲。我在USC留学时的感悟就是,但是很多中国留学生一般不喜欢提问,要知道很多学科,例如理工科,如果开始的一个逻辑或者一个问题不理解,对后面的课堂质量是很有影响的。喜欢提问就是其实是一种鼓励思考和参与的行为,所以美国导师喜欢爱提问的学生,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学生的学习更有自主性,也更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的原因。了解了导师的“喜好”后,其实慧德留学最想表达的是,在留学申请中占据最重要位置的PS创作,该如何展现你的这些优点。如果你能够通过一篇PS,让招生导师感觉到你的各项能力,那么相信理想的offer一定不会错过你的!最后附上两所学校在官网中明确给出的要求:哥伦比亚大学:喜欢聪明开朗、乐于创新、善于思考、好奇心强,并且之前在所在的社区是领导者和思考者。而且他们在寻找不但学术上优秀,而且拥有哥大特色的学生,他们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讲承诺,竭诚积极为改变世界而服务,同时拥有无限的求知欲。普林斯顿大学:校方评价一个学生优秀与否的指标有4项:1、头脑质量,其中包括智商、学习能力、创造力等。2、品格质量,其中包括责任感、价值观、判断力等。3、为学校做出贡献的能力。4、未来在本专业和社区中起到领导作用的潜力。普林斯顿大学招生主任是这样说的“我们招收的学生不仅仅是在教室里学习好,而且都充分证明了自己有很好的个性、技能、兴趣、艺术天赋、社区领导力、运动能力等。我很确信他们能为普林斯顿做出贡献。

不知前后

美国本科申请,科研到底有多重要?

伴随着严峻的美本申请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同学开始为美国本科留学申请做准备,其中背景提升是最为重要的一步,许多美国大学的申请条件中虽然没有明说,但往往要求学生要有丰富的活动、科研经历。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下,在本科出国留学条件中科研经历到底有多重要?一、美国大学申请体系中对“科研”的重视美国顶尖大学在申请文书中,也经常会到科研的题目;斯坦福大学文书:The Stanford community is deeply curious and driven to learn in and out of the classroom. Reflect on an idea or experience that makes you genuinely excited about learning(译文:斯坦福大学的学生都属于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在课堂内容不断学习的驱动力。请思考一个你真正感兴趣去学习的想法和经历)。对于这个问题,不一定就是科研经历,但如果有深入的科研经历,不仅满足这题目的要求,而且有机会写得比较出彩。芝加哥大学的夏校申请文书:Describe your most rewarding recent academic projector academic experience。Upload a legible copy of an academic (not a personal) essay or research paper written by you which is typed, written in English, and includes your teacher’s grade and comments.(请描述你最近一次收获最大的学术项目或者经历。请上传一份你写过的学术作文或者科研论文,包括你老师给你的分数和评价。)芝加哥的这道题是必答题,对于中国的申请者,极少可以提供这样的学术作文或者科研论文,申请难度可想而知。究其原因,美国顶尖大学是基于美国高中教学体系来制定录取和筛选标准的。二、美国高中教学体系中“科研”的要求在美国高中,一般学生会分成几个小组,选题、收集数据和资料、分析数据和资料、使用数据和资料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并形成报告或者论文,再将报告或者论文交给老师评估或者在班上宣讲、展示自己的报告或者论文,所以,美高的学生在进入大学已经在写论文方面有过系统的训练,清楚如何做LITERATURE REVIEW(文献总结)、引文,以及在论文写作中的一些禁忌,尤其是抄袭。美高也有些一些高中通过DUAL ENROLLMENT,学生们在修高中课程的同时,也参加附近大学的课程,在这些大学课程中,有些学生会和教授一些做论文和研究。美国鼓励美国高中学生从事科研和写论文,也有不少的专门的比赛和竞赛。美高学生这样的机会比较多,优秀的学生往往可以抓住这样的机会来突出自己,所以美国顶尖大学预期学生有这样的经历,并且优先录取已经抓住这样的机会并获得成就的学生。和中国大学不一样的是,美国的顶尖大学的学生,尤其是到3年级和4年级的时,会有相当大的比例跟着教授做研究,如果过往有这样的经历,并且经过了研究、训练,就可以充分利用大学的设施和支持,在某些领域做深入的研究,同时,美国大学也特别忌讳学术抄袭,学生了解和明白在学术要求和准则以及道德方面,摔跟头的可能性不大。除了以上的原因,美国顶尖大学还特别看重学生的好奇心、热情和对事物研究的持久性,而通过科研项目,可以体现这种品质。当然,如果你的科研导师为帮你写一封推荐信,对你的申请当然有锦上添花的作用,因为这样可以从第三方的角度来佐证你的技能和个人品质。中国高中生与美国高中生的主要差别之一是在实操能力,有一定含金量的科研实习可以作为很好的弥补,体现出你的实践能力和对所申请专业的研究深度。以上就是天道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国本科留学资讯,更多美国本科留学内容敬请关注天道留学美国本科频道,或直接咨询天道美国本科留学顾问。

明鬼

北大培养出来的这位数学天才,如今在美国搞科研,实在让人心酸

很多网友说,中国的教育就是在给别人做嫁衣,想尽办法送这些成绩好的学生出国学习,当时很多的人基本上都留在了国外,很时候有人回来,为别的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一现象的发生是不是值得我们反思呢?老一辈中有很多优秀的数学家,那么在人才辈出的现下世界,中国数学界有没有涌现出更多的明日朝阳呢?自己的回答就已经代代表了一切。许晨阳就是其中一位,只是他学成之后并没有回国,而是选择留在了美国任教。许晨阳不是没有回到过中国,其实,在2012年他回到过祖国的怀抱,但又在2018年回到了美国麻省理工,面对外界的质疑声,他给自己的朋友留下了3句话,简单的几句话令我们思考很久。国内学风浮躁,潜心研究学术的人少之又少;论资排辈严重,对有能力的年轻人支持不够;学术造假过于严重,处罚力度不够。虽然许晨阳说的这三点很多人表示认同,但是对于他帮助别的国家建设教育事业的选择还是不能理解,一个人想要逃跑总是有理由的。就算很多的人讲说:你已经很厉害了,为什么还要 出国呢我国有多少前辈为了建设自己的祖国,依然坚持了自己爱国的心理,钱学森就是一个最好的对比,为了不让我们国家受人欺凌,他义无反顾的回国搞科研,成为了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也可以选择留在美国过衣食无忧的生活,但是在他的眼里只有国家利益,没有个人得失,这是一种情怀,一种家国情怀!可以这样说,许晨阳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数学奇才,他在数学领域有着突出的成就,从小许晨阳的数学成绩很好,在当时的学校里也是很有名的,可以说是自己的数学力量震撼了多位的老师,在北大数学系毕业之后,随后就在美国继续留学,并且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毕业。可以这么说,在北大数院,能和他比成就,比他高的资质是没有的,有的也只是他的几分之一罢了。更何况他在2014年就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并被评为北京大学长江特聘教授。因此,科研经费对别人或许是问题,但对他许晨阳教授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 212年许晨阳回到了国内在北京大学数学系工作。许晨阳在回国工作的这段时间里,他除了被评为“杰青”“长江特聘教授”等,还在2016年获得了以印度天才数学家命名的拉马努金奖。2017年,他不仅被选为庞加莱讲座教席,还获得了未来科学大奖之“数学与计算机奖”,奖金100万美元。2018年,他又获得了“科学界奥斯卡”科学突破奖中的新视野数学奖。但是六年后的2018年,不知为何与再一次的回到了美国继续自己的事业。中国一手培养的数学天才就这样留在了美国不免让人惋惜,但他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为什么中国留不住许晨阳?针对这样的时间,你又怎样的看法?

蝴蝶胥也

限制科研人员美签悄然袭来?留美博士称签证更复杂了

据美国侨报网报道,前段时间,美国政府对公众表示,正在考虑阻止中国公民在美国的大学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敏感领域研究。近日,在洛杉矶攻读博士的管小姐便切身体会到了这项尚未形成的政策的影响。目前在南加州攻读博士学位的管小姐表示:“我爱人目前在北京的一家物理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他原计划8月利用探亲假,来美国陪我一段时间,但是他的签证问题却远比我们想象得更加复杂。”管小姐称:“5月份时,我们一起去大使馆办理签证事项,当时我的签证一下子就通过了,但签证官要求我先生提供在美的旅行和探亲计划、往返日期,最好还可以提供机票证明。我当时便觉得有些莫名其妙,因为之前我父母办理旅游签证的时候,都是很顺利就办下来了,最多就是提供一下我所就读的学校的信息。现在我先生办个签证,竟然需要这么多信息,着实令人不解。”管小姐说:“近来美签趋严的消息频频传出,当时我们也没有想太多,只是按照移民官的要求,去补办各种材料。”然而,近日管小姐先生的面签结果下来,令他们着实认清了现实。先生原本申请的是10年的旅游签,是考虑到管小姐在美国读博士还要几年,所以会经常往返。但是签证官向其索要了单位开具的一系列工作证明后,却只给了1年有效期的旅游签证,也没有给出具体解释。对此管小姐表示:“此前有消息说,在中国从事科研的人员的美国签证将受到影响,但是很快官方便站出来辟谣。但是从我们的现实经验来看,对于科研人员的限制很有可能已经开始了,因为明显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已经发生了变化。”(来源:中新网)

夜王

美国研究生第一次没考上,接下来你该怎么办?

对于美国研究生申请,我们首先必须明确的一点:虽然大学有四年时间,但是大多数学校的申请都会在12月截止,部分学校的部分专业申请甚至11月就已经截止,还有一些学校采取的是滚动录取的模式(rolling admission),也就是学生随时递交,学生接收到申请后随时审核是否可以被录取,招满就停止申请了。那么对于大四学生而言,最多能够被利用的时间也只有9-11这短短的三个月,可以说是时间紧任务重。因此,大学前三年的规划对于申请来说至关重要,建议大家按照以下时间规划进行备考和材料准备:为什么要从大一就开始进行备考,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原因:1. 国外的顶尖高校越来越重视中国学生的海外交换经历,而想要申请学校的留学交换项目,一定需要提供托福成绩。所以大一先考出一个满意的托福成绩,就可以满足大二留学交换的使用。2. 中国学生托福的平均考试次数为3.5次,所以提前开始准备,才能够避免了在大四申请截止之前匆忙刷分,却难以取得理想效果的尴尬境地。同时,托福的准备可以帮助GRE/GMAT学习打好基础,托福不达到85以上的水平,在学习GRE/GMAT的时候都会有比较大的压力。3. 同学们在大二进行留学交换,同时开始GRE/GMAT的备考。这样在大三开学之前,已经有了海外交换的经历,可以作为含金量较高的申请材料了。同时,海外交换对听说读写的锻炼非常大,同时又经过了GRE/GMAT备考的磨练,英语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有了显著提升。此时再参加托福的二战,既能保证成绩在申请的时候处于两年有效期之内,又能够比起大一的托福成绩有明显的提高。4. 大学前三年的暑假,建议同学们进行高含金量的的实习,增强标准化成绩之外的软实力。然而,针对已经处于大三下学期,即将进入大四的同学来说,时间已经非常紧迫了,建议大家按照以下时间规划进行备考和材料准备:那么对于刚参加完2-3月考试的同学,建议大家尽早报考下一场GRE考试。以下是今年GRE考试的时间安排:同时,根据ETS Global官网放出的信息来看,大部分选择二战的GRE考生都取得了更好的成绩:——接近60%的考生在语文部分获得了更高的分数——超过60%的考生在数学部分获得了更高的分数所以就大数据而言,选择二战的同学,有很大的概率可以获得分数上的提升。很多同学在第一次去考试的时候,准备其实是非常不充分的。就在刚过去的2月份,就有许多同学报考了2月22日的考试,但是1月中旬才开始上课,在短短的20多天内每天要上4-6小时的填空、阅读、数学、写作课,一方面自己非常辛苦得不到休息、吸收效果欠佳,另一方面还非常缺乏时间来进行单词的背诵、方法的沉淀、每天就在无止境地做题,但是也没有时间去思考自己能力到底欠缺在哪方面。下面我们用一个表格给大家呈现出想要获得verbal 155+甚至160+需要的能力:所以,大多数同学GRE一战的结果不尽如人意,其实是完全正常的。1)可能上课时间太紧,根本没有时间背单词,以托福的词汇储备量应对GRE考试;2)可能单词背得还不错,但是因为高中大学的语法基础不够扎实,需要很长时间进行句子结构分析才能看懂;3)可能单词和语法知识都不存在问题,但是平时英文接触过少,导致阅读速度就是达不到考试要求,在30分钟内就是做不完20题;4)可能有些同学根本没上过课,完全不了解GRE 的答题逻辑,看了几百个核心单词做了两套模拟题就上考场了,把托福阅读的方法生搬硬套在GRE填空和阅读上……以上种种,都是我见过同学曾经出现过的问题,虽然大家难免可以自行对号入座,但我们希望的事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解决问题。明确了自己的问题之后,就要从现在开始为下一次考试做准备了,无论是背单词、练语法、刷真题、读英文原版书,都会在不同的维度提升自己的考试能力。关于需要多长时间来准备二战,Christine Sarikas在prepscholar上有一个大致的估算,提升后分数的上限大致不会超过325分。如果希望考到330+,所需要的就不仅仅是短期的备考,而一定是长期积累的体现:5 points = 40 hours10 points = 80 hours20 points = 160 hours30 points = 240 hours所以,如果我们想把分数从315分提升到325分,至少需要80个小时的学习,而且这还不包括文化背景积累、阅读速度提升等隐性能力的培养时间。总之,大家一战后多多少少都能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如果是单词问题,就赶紧制定背单词的计划,并且每天严格执行;如果是阅读速度问题,就尽可能增加日常的英文阅读量,无论是英文网站、原版书籍、学术论文等等;如果是方法没有掌握,感觉托福和GRE完全不是一门考试,也不知道自己欠缺哪个方面的知识,就尽早报一门课,让老师帮助梳理解决,制定个性化的备考方案。无论你现在是大一大二还是大三,暑假的时间都是非常宝贵的,每一天都不能浪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提前规划,尽早行动,是申请上理想学校的不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