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毕业后申请读博,却缺少硕导的推荐信,该怎么办?小西相信有类似问题的硕士不在少数,总归有一些导师会拒绝给学生写推荐信。也许,每个导师和硕士间遇到的问题均不同,想要确定谁对谁错不容易。-硕士生答辩-曾参加一个硕士生的学位论文答辩。在学院有听说他和自己导师关系不好,激烈争吵过几次,不清楚具体原因。答辩中论文、汇报都是比较不错的,不过后续致谢环节他主动"批评"导师,如没有修改论文、未提供实验条件、日常做不少杂事等。不过,半年后看到他回学校,找自己的导师、学院的另外一个导师帮忙写推荐信。和他打招呼聊过几句,是要走申请-考核制读985大学的博士。以为他的导师不会给写推荐信,可结果是他导师有写,还是自己手写的。推荐信全文都是"美言",称赞自己的学生有科研潜力、肯做事、能做事。-博士生-之前,不少推荐信都是学生自己拟好草稿,电子版发给推荐人。经过修改调整(拔高)后,打印签字后找个其他学生将推荐信内容手抄两份(部分学校支持打印版,仅需签字)。当然,也有部分导师都是自己手写,毕竟写一两份推荐信时间不长。给你讲这个事例,是想说很多事情得你去尝试才知道结果。我也是一个普通的研究生导师,同样盼望有一天桃李天下,更盼着学生们能更好。因此,我也了解大部分导师的心理。不管你是什么原因,之前和导师间闹过矛盾,吵架、砸水杯之类的我都见过,毕业后回去看看导师,真诚地聊聊,都会缓和彼此间的矛盾。不太建议随手一个电话、一个邮件发自己之前的导师,比如我要读博,需要一个推荐信等。平时,你没有给导师打过一个电话、发过一份邮件,甚至春节、中秋等节日群内祝福语都没一个。换位思考,你会乐意给写推荐信吗?面谈很重要。-手写推荐信-不清楚你申请博士的学校,对于推荐信的具体要求是什么?一般来说,找2个正高(教授、研究员)的老师写推荐下即可,部分院校明确要求其中一个得是自己的硕士生导师。必须要求导师推荐信的话,尽量找导师沟通一次,比如请全体在读的同门、课题组老师一起吃个饭啊。或者,找个博士师姐、师兄之类的,帮忙中间调和下气氛,缓和下和导师的关系。这个推荐信的话题也可以由他们引出来。要是不要求自己的硕士生导师,直接找自己熟悉的2个老师写推荐信也没问题的(职称符合要求即可)。之前,帮毕业的学生写类似读博、做博后、出国深造的推荐信,大部分老师都不会拒绝的,而且很友好的。-导师沟通会-读博找人写推荐有3个小的事项:1.推荐信仅仅是资格审查材料之一,并非你能否读博的必要因素。关键还是得看你联系的博导意向、个人科研成果(如小论文)等"硬通货"。说的直白些,在不少学校推荐信仅仅是个形式,有就可以的那种。2.推荐人并非越大牛越好,合适就行,关键还是第1点中提到的靠自己。大学内博士招生,推荐信等材料审核均是学院招生委员会负责的,如某个辅导员复杂初审报名人的资料。审核的人不一定是做学术的,圈内的大牛导师也不认识几个,结果你也就懂啦。3.找大牛推荐,不是要写这类推荐信,得是直接联系的那种。比如当着你的面打个带你话给你意向的博士生导师。简单介绍你的情况后,期望推荐你到他们那边读博。这才是"真推荐"。毕竟,推荐信信上的"套话"反馈不出什么东西,谁也不会当真看的。-求学深造-不过,有一类情况是非常特别的,也是不少人遇到后觉得觉得烦躁的。就是导师希望你留在团队读博,但是你想要去更好的平台,至今尚未有很好的解决方案。只能说尽量不要争吵来解决这个难题,尝试换换思路,如不在国内读博(出国),"忽悠"导师自己读博后回来等。遇到这个难题的话,您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吗?
导师宣布博士学位不通过怎么办?叶秋觉得题主描述不准确,题主可能想表达的是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没有通过,怎么办?首先,从实际情况来看,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极小,为什么呢?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从2014年教育部组织每年抽检以来(博士论文每年抽检上一年的10%,硕士抽检5%),变得越来越严格了,如果被抽检的博士论文不合格的较多,该博士学位论文授予点就会被取消,在这种情况下,各高校都严格要求,很多985都有预答辩,就是在博士论文正式送审以前,组织专家进行预答辩(一般情况下,这些专家也是博士论文外审通过后正式答辩的专家),预答辩通过了才会正式送审,如果题主说的是预答辩没有通过,那就按照答辩专家的要求进行修改,修改完后再次申请即可。不过这种可能也是比较小的,因为导师同意你预答辩说明导师对你的论文是满意的,觉得你达到了学校的要求,而专家都是导师找的关系较好的老师,一般不会不通过,当然可能会提一些意见。一般来说,为了外审通过率,为了将来被抽查时的通过率,在预答辩阶段专家可能会提一些意见,要按照专家的意见认真修改,预答辩不通过按照要求认真修改,然后再次申请即可(有的学校可能只有一次预答辩,答辩就要花钱啊)。如果是正式答辩不通过呢?至少这种情况叶秋没有碰到过,导师同意送审说明导师对你的论文是认可的,外审专家都通过了,导师还有什么理由宣布不通过?而且,题主说的也不对,如果是正式答辩的话,那是有答辩主席的,宣布通过还是不通过是由答辩主席来决定的,答辩小组一般都是五个人,综合五个人的意见,最后决定通过还是不通过,由答辩主席来宣读,不通过的话,那不是打导师的脸吗?所以,如果外审过了,答辩基本上会通过的,至少叶秋没见过外审过了答辩没通过的。如果真的是答辩没通过,那就按照专家组的要求,认真修改,申请再次答辩。如果是在博士论文撰写过程中导师觉得你写的不好,那就按照导师的要求认真修改,需要做实验再认真做实验,因为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学校负责。
#研究生复试#绝大多数研究生面试和调剂老师(有的时候就是带研究生的导师)都会给考生一个自我介绍的机会。这种自我介绍算是例行公事,用处一般不是很大。因为老师早就根据你的条件心中有了决定。但是如果几个人的条件差不多,这个时候你的自我介绍就有用了,这个时候你的回答是否妥当非常重要。要说导师想听的内容网上有很多所谓的专家专门做这方面的咨询,有的靠谱有的不靠谱。绝大多数这些专家的意见我觉得不靠谱,那些专家的意见是坐在家里想象出来的,和导师真实的想法差距太大。我不是什么专家,我说一下我对这件事的看法。各位准研究生可以参考一下我的观点,在面试的时候,做出相应的准备。老师往往让你随便说,正是因为随便说,反而让很多学生比较迷茫,因为不知道老师想听什么。当然这个没有什么具体的标准答案,算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但是总体上来说老师的思路是有迹可循的。这个自我介绍给你的时间不会太长,最核心的问题是说一些导师想听到的信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一些优点和大学时期的亮点很自信。但是你的这些优势和亮点其实是和老师想听的内容压根不在一个频道。你滔滔不绝地介绍自己的优点,但是你的优点老师根本不care。常见错误最常见的错误是考生介绍自己参加了什么社会活动和担任过什么组织的成员。例如我是某大学学生会的主席,我曾经参加过什么志愿者活动,获得了什么好评。这些事情充其量是锦上添花,绝对不是老师在乎的点。老师的个性千奇百怪,其实并不是所有老师都喜欢参加社会活动过多的学生。因为很多老师会觉得这个学生没有沉稳的学习能力。一旦把这个学生会主席招上来,研究生期间也是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我招收一个研究生是让他学习的,也不是招一个学生会主席来指导社团活动的。还有一类错误比较典型,就是介绍自己有什么优秀的品质。例如,我学习比较刻苦、我乐观、我团结同学等。然后愿意声情并茂地举出什么例子,这类话可以放在最后说,也没有什么不好,但是也没有什么好的。因为你说的和别的同学说的其实都差不多。再有一类错误就是卖惨。就是介绍自己多么不容易,然后声情并茂地展示自己悲惨的求学经历。刚开始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怎么突然卖惨成风。后来我才了解,原来是一个网上的所谓专家的秘密武器,还是收费的。卖惨博取同情当然也不能说一点用都没有,但是卖惨的尺度和火候掌握起来并不容易。尤其是当卖惨成为一个潮流以后,老师听得多了基本上也对卖惨免疫了,并且还容易引起老师的反感。你要知道,你面对的是一群有生活阅历,面对过上万学生的老师。你真的觉得他们那么好忽悠?还有一类和卖惨类似的错误,就是说自己要继续考博。我刚开始感觉莫名其妙,怎么好几个考生说要考博,反复强调自己要考博。后来才知道是网上的“专家”说的,说考博士的考生导师会给你多打印象分。我不知道从哪里来的这种奇谈怪论,纯属忽悠那些不懂行的小白兔。在读硕士期间,硕士导师的确会对其中非常优秀的学生是不是考博会很在乎。因为这个硕士生是人才,可以承担很多科研任务。否则,你顺利毕业就好。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一个考生想不想考博士你的硕士导师真的不在乎,并且怎么可能在乎?你需要多优秀才能第一面导师就在乎你考博。你要是有那个本事,学识那么优秀,优秀到见导师第一面导师就关注你考博。你不用讨好导师,你早就被推免了。这种奇谈怪论基本上就是忽悠那些不了解研究生学习的。怎么获得导师的好感那么怎么能够提高你在导师面前的印象分呢?其实最核心的优点就是你以前参与过科研性质的工作。哪怕这个工作你做的微不足道,甚至你觉得没啥用处,但是有一些工作你只要是沾边做过,就有很大的优势。你在本科的时候参与什么大的科研工作不现实,硕士导师当然不会要求太高。所以能沾边的就算,哪怕非常边缘。因为你有相关的科研工作经验,就比别的同学更有优势,因为至少别的同学还不懂,你总之比他们懂一些。例如,你说你曾经帮助老师做过什么科研辅助工作是最佳的回答。例如你说你协助老师做过什么项目,例如你帮助老师修订什么书稿。当然,你要配合说一下具体的内容,否则老师很容易认为你在胡说八道。我举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大家就知道老师对这类事情多么重视。你说你是校学生会主席导师可能会没有感觉,你说你刷试管刷得干净可能导师会对你非常有好感。可能有的人觉得奇怪,其实这个道理并不难理解。学生会主席的能力你的导师用不上,对你的研究生学习没啥太大的帮助。但是你洗试管洗得干净导师能用得上,并且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洗干净试管。这算是一个很大的优点。如果这些你都没有,我给大家一个肯定非常有用的建议。你谈一下你对这个专业的理解,你可以结合一些资料谈相关的学科发展。核心点不在于对错,当然对是更好的,你要让导师看到你有一定的自己的想法,你曾经很用心地思考过学科的问题。最后,也希望各位有志于考研的同学,在平时的本科学习过程中,也加强相关的科研履历和资历。假如,你要是能够在本科阶段,有一些什么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学术经历,在你考研的时候都有非常大的帮助。因为对于别人是有无问题,对你来说是多少问题。这个差异在导师选择的时候,会有非常大的倾向性。明人不说暗话,你都看完了,麻烦点个赞,要是加一个关注就更好了。本人高校教师,教育类的话题,本人很愿意和各位分享。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告知。本文原创,禁止任何形式侵权。
近日在国内某学术会议上,专家提出:博士生数量不足以满足当前科研发展的需求。相信很多人听了,都觉得不可思议,因为现在给大家的感觉是:毕业的博士越来越多,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博士毕业找工作较难,怎么可能博士生还不满足了呢?塔主仔细的查阅了这两年博士生的招生数量与科技发展大趋势之间的关系,发现确实随着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这几年博士生在招生名额上并没有增加,这几年的招生增加量主要在本科和硕士生的招生上,大概在近十年增加了十倍左右,而博士生依然维持在每年四到五万招生量。但是科技人才的需求量却不断地增加,这样就出现了一个供需失调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肯定有人会问:如果博士的需求量是供小于求的话,那么对于博士毕业找工作岂不是就业率就是达到100%吗,为什么目前周围很多博士总是为就业的事情而发愁,找不到工作呢?其实塔主前几天看了一档访谈栏目上面也提到了现在好多企业的招工难和大学生就业难的矛盾,也就是说企业招不到员工而大学生找不到工作,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塔主经过查阅了一些资料和访问了一些博士和用人单位,将自己的一点建议总结如下:就业意识与社会需求存在断档其实很多人当时考博士的初衷就是想博士毕业时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而并非是因为热爱科研工作而去攻读博士学位,所以有很多博士毕业生仅仅把就业目标瞄准在高校或科研院所以及一些事业单位上。如果找不到理想的用人单位,宁可不毕业或者继续去博士后流动站,也不愿去有一些企业性质的单位。但实际上社会对科研人员的需求,在做理论研发的人才需求仅仅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更多的是需要在技术层面上一线工作的技术工人。但是对于很多博士而言,不愿去做这样的蓝领。由于就业意识的问题,导致在供需之间出现了对接的偏差,以至于招工难和就业难两个问题并存。用人单位对博士的定位有所偏差现在的用人单位对博士的定位存在偏差,认为博士是高层次人才,也就是说如果某个单位招来了博士,在业务上和管理上都要表现优秀才能达到用人单位的目的。但事实上,往往毕业的博士生都是刚出校园的学生,在社会经验以及管理方面并没有多少技能,仅是在某一个很小的行业领域内有部分突破,所以说很多刚毕业的博士往往达不到用人单位的期望,这就造成了很多博士去应聘时,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的现象。所以今后的用人单位在对博士招聘的过程中一定要按需来招,也就是说要按照实际的科研岗位需求去招聘博士,而并不是为了招几个博士来为单位提高职工的学历层次、充门面而去招聘。博士自身水平有待提高目前国家博士生名额紧俏确实是制约了科研工作的进一步扩大化发展。但是国家一直不对博士群体进行扩招的目的也是为了保证博士毕业生的质量不能下降。但目前在很多高校的博士中,相当一部分都存在混文凭的心理,因此在博士期间并没有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所以招聘面试的时候达不到用人单位的需求,自然面临着找工作难的现象。其实每个博士可以问问自己,自己领域那些优秀的博士从来都不存在找工作难的现象吧?所以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自身水平的提高才是硬道理。以上三点就是塔主为大家总结的关于博士招生和就业问题总结的建议,欢迎大家与塔主一起讨论。
备考历程首先介绍一下我的基本情况,我报考的是社科大的政府政策与公共管理系,然后具体的专业是政治学理论。然后我是定向的,所以是在职考生。另外,我还是跨专业考博,学科跨度非常大,由新闻传播学跨考政治学,最终也是成功上岸,成绩也还不错,专业前列。我觉得我的这个经历还是比较特殊,所以我希望把我这个整个的这个过程以及我的一些感受一些复习的方法和技巧告诉大家,然后也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够早日上岸。我整个报考这个过程其实比较仓促,我决定考博非常晚,就是在去年12月份的时候才决定就是要考,那个时候报名平台距离关闭也没剩几天了。一个认识的朋友推荐社科院,说可以在职,然后具体定下来的学校和专业。报完名就在一天以内完成了专家推荐书、单位证明等需要的纸质材料,赶在最后期限邮寄过去。所以说我的这个整个备考的过程比较仓促,我在北京一所高校工作,年底临近寒假非常忙,因此我是等到一月中旬我们放假以后才开始准备复习。原定的考试时间是三月份,所以我只有短短两个月的复习时间,但是因为疫情原因,我们开学采用了居家办公的模式,同时考试推迟,我非常幸运地又多了三个月复习时间。整个备考过程下来,一个最大的感受就是 一定要把基础打好,不论是初试还是复试,英语还是专业课,都需要非常好的基础知识的积累。光靠几本专业书和做两套真题是远远不够的,具体的复习技巧和策略下面会具体说。关于导师的问题,我事先也没有联系过相关导师,到现在录取了也没有跟导师联络,我还听说我报考的导师年初的时候走了。所以我现在也是一头雾水,不知道我会是谁的学生呢。好像我们系是入学以后才定导师。初试策略英语:大家都知道社科院的英语是在考博英语里边算是比较难的,特别难的那种级别,所以就是初试复习的阶段,我的重心都在英语的复习上面。我首先是就是背了一遍单词,利用业余时间,用百词斩app,背了考研单词和GRE词汇,单词都是就是业余时间背的。然后主要就是做他们的真题,一遍一遍地做, 大概真题我一共做了三遍。第一遍就是精读,主要把里面的生词全部都标出来 然后查好,把所有的生词都背下来。然后第二遍做的时候主要是攻克长难句,然后以及就是文章整个的大意。等到第三遍做的时候就是要去掌握一些做题的技巧,包括他的出题的思路以及基本上做题的思路和技巧。第三遍再做的时候,就不能再纠结于一个词或者这句子有什么不懂的,就是要掌握文章的大意,要理解这个作者他的写作主要的主旨和思路。另外就是要做这个GRE的阅读,我用的是新东方的GRE170精讲精析,挺好用的,也推荐给各位考生,作为英语备考的材料,主要掌握它的解题思路,运用了3S的阅读方法,对于文章主旨大意的掌握比较好用。专业课:我们专业的几本参考书,一个导师推荐的,大概这几本:专业课一:王浦劬的政治学基础,孙关宏的政治学概论,艾伦伟儿的政党和政党制度,专业课二:杨光斌分比较政治学、唐晓的当代西方政治制度、杨光斌的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导论。导师推荐的这几本书应该来说都是政治学领域的一些基础书,也是比较专业的一些教材。首先,如果你是跨专业的考生,比如说像我,就是没有一点基础,这些书都是从头看,一点一点去理解掌握,书都是要翻个好几遍,然后自己去总结一些知识点,到后期就只看自己总结的要点。另外要多关注时事,然后用一些时政事件去结合你的专业领域去做一些分析,要有自己的思考。社科院的专业课的试题出题非常非常灵活,经常会去结合一些时事内容去让你结合理论去分析,所以除了这些专业书本的知识以外。要多去关注一些时事政治,然后去进行一些专业的思考。另外,关注这一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还有上层或者学者提出的一些新概念新理论,日常多进行专业思考,这对于初试或者复试都有很大帮助。复试复试主要分为英语和专业课的复试两个部分。今年比较特殊,因为疫情的原因,所以英语的考察放到了复试阶段,主要分为这个英语的笔试和口试。分别都是50分,然后我们系要求的是英语总分加起来要50分,这个是分数线。英语笔试:2020年比较特殊,英语笔试就采用了这个线上的模式,所以它的题型和时间这方面就是和以往都有很大的区别,今年主要考察英语运用能力,也非常难,非常考验英语底子。主要是就是在一个小时以内,他给你三篇文章。前两篇基本是阅读理解,然后类似于论述题那种,主要针对于你对文章的理解然后回答一个相应的问题,最后一篇阅读的话就是让你写一篇summary。这个跟往年题型类似,日常练习都有涉及到。再说面试,我们系比较特殊,今年仍然采用了线下面试的方式。英语和专业分两个会议室 两边同时进行,顺序是现场抽签决定。英语:英语口语一共5min左右,自我介绍要求一分钟、然后导师根据简历提问两个问题,一般是关于工作或者论文,一般应该是应届就问论文,在职问工作。然后一个专业问题,可能是报考专业或者原来专业领域的。问我的两个问题,一个介绍现在的工作,另一个专业的,说说什么是政治学 专业课:先自我介绍,然后六个专家挨个问问题,都会问,一般是专业知识,具体问题看专家的研究领域,会有比较基础的专业问题(问我的几个是:为什么选择读政治学博士、政治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关系、一带一路对国际格局的影响、新型政党制度等)。另外,可能我们这个专业比较特殊,导师有些也都是外聘。复试我们的专家组好像都不是报考的几位导师 ,有其他系的教授,也有从别的学校请的教授,有北大的、中央党校的等,都不认识。寄语学弟学妹们首先我还是希望就是学弟学妹们能够多一点信心,因为像我的经历就比较特殊,在职考生,我的本科和研究生都是北京一个普通一本院校。然后又是跨专业学科跨度非常大的考博,备考时间也非常仓促,然后最终还是以比较好的成绩考取,我觉得给大家都是一个鼓励吧,像我这种渣渣都可以,大家都没问题的。考博可以说是人生的一个新阶段,希望大家都想清楚攻博的目的和意义,然后规划好生活和工作。最后,祝各位都能乘风破浪,最终成功上岸。
长期以来,高校圈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没有毕不了业的硕士,没有考不上的博士”,意思指是硕士“严进宽出”,考上硕士的难度比较难,但硕士毕业比较容易,而博士却比较容易考,但并不容易毕业,尤其是很多名校的博士,想要顺利毕业至少需要4年5年。然而也不知从何时起,“没有毕不了业的硕士,没有考不上的博士”这句话开始流传道普通人的耳中,而很多普通人不理解,博士作为我国教育制度中的“最高”学历,考上博士很容易,是真的吗?为什么现在的博士依旧不多?实际上,随着博士“申请-审核”制度的逐步普及,对于普通大学的硕士生,想要考博的难度也在越来越大。简单的来说,原先考博只要符合基本条件,通过考试和复试基本上就可以被录取,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普通大学的硕士生同样也可以考名校的博士,例如几年前北大博士的招生条件只要2篇核心期刊,而且第二作者也可以。然而,从“申请-审核”制度开始,博士已经没有那么好考了,“没有考不上的博士”这句话也开始逐渐淡出大家的视野。“申请-审核”制度难在哪?对于普通大学的硕士来说,博士的报名条件越来越高了,例如原来的博士报考条件中并没有英语水平的要求,对考生本科、硕士的学校层次、专业排名等“出身”要求不算太高,但“申请-审核”制中,部分高校明确的要求只有211高校或者国家重点专业或者一流建设大学的一流学科才能报考,也很多学校尽管没有明确规定,但或多或少决定了博士申请的成功率,而最重要的一点,“申请-审核”制中的竞争成了硕士生导师资源的竞争,本硕“出身优良”的硕士往往更具优势,第一学历也越发重要,因为第一学历往往决定了学术积淀。“申请-审核”制的优势在于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掘学术人才,而不是只会考试的却没有学术能力的“废材”,然而,其公平性问题却屡遭争议,学校的导师拥有更多的招生权利,“近亲繁殖”、“暗箱操作”等问题依旧无法规避。毕不了业的博士!实际上,很多没有实力的人即使通过“特殊”手段考上博士,在读博期间依旧是会“原形毕露”,因为读博的压力并不是一般的大,很多学校每年都有8年还没有毕业被清退的博士,学术之路太难走,清华、中科大、浙大时常都有博士因为学业压力而“想不开”。博士的毕业得压力来自于哪?就举个论文的例子,博士毕业最低的条件是至少发表两篇核心或者SCI,国内的核心期刊就那么多,博士越来越多,发核心越来越难,因为论文太多有的期刊见刊周期长达2年,耗不起!考研不读博,很亏!该读博吗?该!对于很多人来说,博士毕业的待遇确实很诱人,安家费、科研启动费、生活补贴、包配偶工作等等,是硕士毕业生无可比拟的,而硕士毕业不考博就很亏了,以上这些基本上享受不到。而博士一毕业,房有了,甚至单身的配偶也可能会有!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泰来近日,有英国籍世界顶级古生物学家之称的迈克尔·本顿所著《恐龙复活 与科学家探秘失落的世界》出版,在古生物学界和恐龙爱好者圈引发了不小的轰动。这固然是因为作者在恐龙学术研究以及爱好者圈的地位和知名度,作为第一译者的邢立达也给该书增添了不少热度。说起邢立达,对于一般读者而言,可能有些陌生,但是,在古生物学界和恐龙爱好者圈,这可是个响当当的名字。他在SCI上发表近百篇论文,以一己之力提高了中国地质大学排名,翻译出版近百本古生物科普书籍,他是高产的古生物学者专家。“人形锦鲤”“一己之力”“直播吃4000年猛犸象肉”,他又是身背多重标签的网红。专家也好,网红也罢,在众多的恐龙爱好者心中,邢立达就是一个妥妥的恐龙达人。邢立达,广东潮州人,80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副教授。更不可思议的是,在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的2016年中国大陆学校排名里,中国地质大学排名升至12位。后来有心人查询发现,中国地质大学排名显著提高,其中最主要的原因竟然是因为该校博士生邢立达当年毕业并留校任教。由此,原本就已然成为网络红人的他再次大大火了一把。以至于“一己之力”成了网络上一个著名的“梗”,意指邢立达以一己之力提高了“地大”排名,邢立达的“达”和神奇由此可见一斑。现有新闻报道显示,邢立达出身于书香门第,打小就喜欢恐龙,对这种远古生物充满了好奇,这也是很多男孩共同的爱好。幸运的是邢立达的爱好得到了家人的支持,让他有机会发展自己的爱好,并在高中时就得到机会,跟随国内恐龙学者董枝明教授前往云南野外挖掘恐龙化石,并创办了中国大陆的首个恐龙网站,为后期成为网红古生物科普作家、恐龙达人奠定了基础。还有更幸运的。出乎众人意料,在选择大学专业时,邢立达并没有选古生物学,而是选择了金融学,大学毕业后曾短暂在媒体效力。这对于一般人来说,人生大体已定,此生恐怕再难在工作上与爱好有交集。但邢立达工作不到一年,就毅然辞职,通过进修、留学、考博,再度踏上了古生物学学术之路,终于,对恐龙的研究成了他的专业。2013年,邢立达进入中国地质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张建平、万晓樵,系统研究东亚中生代脊椎动物足迹学和缅甸晚白垩世琥珀。恐龙足迹学成为邢立达研究的主要内容,作为一个小众学科,国内同行只有两三位。卓越的学术成就和有趣的个人风格发生化学反应,让邢立达成了“网红”科学家。人们发现,原来科学可以是有趣而非枯燥的,原来科学家可以是可爱而非古板的。不断增长的粉丝们借由这双好玩的眼睛,看到了远古时代的秘密。2016年,邢立达发现世界首例恐龙琥珀,引发了一阵轰动效应,并入选当年全球最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早在2013年,邢立达就开始接触缅甸琥珀,建立了一个买家网络,教他们发现琥珀中的白垩纪鸟翼,以此作为是否具有科研价值和是否购买的判断标准。从2016年发现首例恐龙琥珀之后,邢立达时有斩获,至今已经发表17篇与缅甸琥珀标本有关的论文。如此高产的学术收获,也让网友赞叹其人品之好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他也因此获得了“人形锦鲤”的称号。事实上,在“人形锦鲤”之前,邢立达就已经有许多标签,一个人能够在瞬息万变的网络空间,一次又一次登上话题榜,造就一个又一个的“梗”,这本身就说明了邢立达的知名度,他的影响半径早已超出了古生物圈和恐龙爱好者圈,成为了冷僻古生物学界走出的热门古生物学家。这一方面得益于其深耕多载获取的关于恐龙、古生物的丰富知识,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其对于网络的熟练利用,无疑这是一个深谙网络传播规律,长就的一颗善于运营的“网红”脑袋。这在他早年生活中就已经崭露端倪,不论是高中时期创办恐龙网站,还是在大学时创作科幻小说,每一步都踩在了节点上,举手投足之间都有深厚的的传播潜质,成为网红所差的只是一个时机。2011年,俄罗斯东部永久冻土中出土了猛犸象大腿的腿骨。邢立达敏感地嗅到了其中的机会,他十分大胆地产生了一个疯狂的主意并付诸了实施,邢立达竟然买到了一些已经雪藏了4000年之久的猛犸象腿肉。不过,买来这些肉可不是为了科研,而是为了吃,为了尝一尝封藏了4000年的猛犸象肉究竟是什么味道。怎么样?这个想法很有话题性吧!邢立达不仅要吃猛犸象,而且要当着网友的面吃,还要给观众描述其中的滋味,他选择了直播。那是在2011年,直播还相当小众,那时邢立达就已经在熟练使用并用来扩大自己的知名度。效果如何那是不言而喻的,伴随着他点火、放肉、加盐、撒调料的一系列动作,“嗯,难吃,粗糙,怪味”的七字评价,邢立达的知名度上升了一个新高度,他的人气和话题也不再局限于古生物圈,顺利“出圈”,成了地道的网红。最近几年,邢立达一直在思考如何把恐龙的“好玩”从短暂的好奇变成持久的吸引。“生命的演化本身就是很神奇的事情,所以古生物非常好玩,不断地发现,不断地试错,不断地拓展知识的边界,然后探究生命起源与未来。”邢立达说,他希望更多小孩子感受到古生物的魅力。
什么是战略?借用知乎上的精彩回答:某考研党,天天4点起床,背英语单词看政治看专业课上培训班,坚持锻炼,每天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十几个小时,每天就睡5个小时。这叫战术上的勤奋。然后你问这个考研党,你为啥要考研,考上研之后打算怎么做呀?考研学霸微微一笑,说:我也不知道为啥考研,我妈让我考的,考上研之后我也不知道干嘛,大概考博吧。这个叫做战略上的懒惰。今天我们不去探讨战略有多重要,因为没有战略的企业,整个组织就是灵魂上的流浪汉!然而,在这个充满巨变的时代,很多人认为战略已经没有必要,不过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告诫我们:在大机会时代,千万不要机会主义,更要有战略耐性。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很多企业并不是不重视战略,而是把“战略”一词给滥用了。 战略一词的风靡盛行,大大降低了大家的战略思考能力!很多企业家,对战略的错误理解要远远多于对战略的正确理解。因此,一些CEO和事业部总经理们苦心积虑地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制定了一份“坏战略”。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问题呢?很多高管层都是从技术岗位、销售岗位或者生产岗位一步步提拔上来的,他们往往是技术专家、销售专家或生产专家,并不是战略专家。他们并没有深刻的战略管理实践经验,也没有系统学习过战略领域的专业知识,这很容易导致他们走入到一个非常大的误区:把熟悉的局部专业工作视为全局的战略,运营思维正在日益替代战略思维,他们以运营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当然,也有人认为自己或企业受到了“战略”的伤害,比如战略赶不上变化,战略无法落地,战略预判和未来实际差距太多等。在战略领域,太多浮于表面的正确废话,太多讨人耳目的偏激论调,这不仅浪费了企业家宝贵的时间,更给了企业家太多的错误指向。如何细致分析当前企业对战略认知的误区和偏颇,把握战略分析和形成的方法,掌握战略落地过程中的系列措施;结合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帮助企业家和高层管理者俯瞰全局,韬略市场,最终形成一套适合自己企业的可落地的战略方法论,这是每家企业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企业今天的现况,是企业昨天决策的结果;企业明天的强弱,是企业今天决策的因果。所以,一流的企业总是顺应经济环境和产业发展的趋势,因应而动率先谋划,掌控先机先发制人。一流的培训机构,总是会提前联系企业,预订年底的战略课。
考博公众号/学之恒考博天地各学院具体考试时间及考试方案将于6月1日起陆续通知,以各招生单位通知为准。关于:对外经贸考博的注意事项0、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只招收全日制博士。1、报名时间:12月1日-1月20日(大概时间)2、考试时间:初试3月10日(大概时间)复试4月12日(大概时间)注:考博可以报考多所院校,所以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本专业、院校之间专业课的相似度来选择学校,但是一定要注意考试时间,千万不能冲突,具体以官网最新简章为准。3、考博形式现在考博是分申请考核和考试制,对外经贸大学从2018年开始施行申请考核制,条件还是比较宽松的,大致流程是这样:先申请,如果过了,就参加考试制的第一阶段,过了就直接被录取。如果没过,可以继续报名考试制,参加两阶段考试。4、关于报考条件简章里有需要提交的资料,在这就不给大家说太多,简单说一下难度:如果是走申请考核的话,最好是211以上本硕,论文国家级以上,不然第一关较难通过。如果是走考试制的话,学校差的考生可以冲一下,但是最好能发几篇论文。5、现在考试难度越来越大,大家不能只把看官网给的两本书,还需要扩展经济的很多知识,包括当前热点,当然这些育明教育也会给大家做讲解。除此之外大家一定要多做题,通过做题去强化自己的知识点。关于:复试1、第一阶段考试单科分数不低于 40 分,总分不低于 95 分,以上分数线适用于少数民族骨干生和对口支援生。申请审核制的分数为单科不低于 30 分。2、复试基本内容包括外语听力水平和口语水平测试、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3、复试形式分两部分:专家组面试:综合素质测评分数 100 分,学院统一组织;导师对考生评价:专业综合考核分数 100 分。4、总成绩=初试分数(满分 200 分)+专家组面试综合素质测评(满分 100 分)+导师对考生评价专业综合考核(满分 100)。专家组面试和导师对考生评价及格分均为 60 分。关于:招生目录【考生一定要问清楚你所报考的导师是否还有名额】考试科目:财经类:1101英语 2201经济学基础 数理类:1101英语 2202经济数学综合注:与其他学校不同,对外经贸第一阶段大部分是考两门科目,专业课部分留到第二阶段考察,或者是笔试,或者是面试。经济大类里第一阶段主要是考英语和经济学基础,但是对于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和统计学院两个学院,考生还可以选择英语+经济数学综合,其他学院的经济类只能选择经济学基础。关于:第一阶段考试详解【官网】英语部分:1101英语为博士公共英语,类似四六级考试题型(初试不考听力),具体以考试时的题型为准,不指定参考书。A:2201经济学基础部分(一)参考书: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九版格致出版社,2015年范里安《宏观经济学,》第十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多恩布什(二)题型结构宏观经济学50分,微观经济学50分。具体题型结构及分值如下:1、计算题(每小题10分,宏观2题,微观2题,共4题,40分)2、问答题(每小题10分,宏观1题,微观1题,共2题,20分)3、论述题(每小题20分,宏观1题,微观1题,共2题,40分)(三):考试大纲微观经济学部分:消费者理论厂商理论不确定性下的选择局部均衡一般均衡博弈论信息不对称市场外部性公共品福利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部分:国民收入核算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增长理论周期理论IS—LM模型总供给与总需求通货膨胀与失业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外贸易与汇率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宏观经济学流派国内宏观经济热点问题B:2202 经济数学综合(一)大纲涉及《数学分析》、《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三门课程。1、《数学分析》除了重积分、线积分和面积分之外的任何内容。2、《线性代数》行列式、矩阵的特征值和分块矩阵。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概率论部分:古典概型,常见的一元离散分布和连续分布,以及相应的数字特征;常见的多元分布,边际分布,条件分布等;数理统计部分:各种估计方法,抽样分布,假设检验。《数学分析》、《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所占比例分别为40分、25分和35分。(三)参考书目不指定参考书目,三门课程主要测试考试的数学修养(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灵活运用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考博心得,来自19级博士新生我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学硕,学制为三年。由于考虑到年龄问题,又因为想要尽快地步入博士生涯,所以决定提前毕业一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通常博士研究生初试时间设定在每年的三月中旬左右,今年我是3.16号参加的考试。所以根据这个时间推算,我是从18年的7月份开始准备的,到19年三月份,八个多月的备考时间。可能有些人会觉得这个时间有些长,由于我是提前毕业,所以在备考阶段还要完成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以及硕士毕业论文。等于说中间有大部分时间都会被学校的一些事情占据,真正的静下心来专心复习的时间其实并不多。7、8月份,由于放暑假,我是在家复习的,前期复习比较松散,精力大部分都放在了英语上面,因为英语确实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我用每天早上的时间来复习英语。用到的英语资料主要是根据外经贸考博英语的题型来准备的。首先要有一本考博英语词汇,我到最后这本词汇书过了十遍以上。另外就是阅读理解,改错,无选项完形填空,翻译以及作文。根据这些题型去准备复习材料会事半功倍。而我认为比较能够快速提升英语水平的材料就是华慧考博的教材。专业度比较高,解答较为详细,关键是出错点几乎没有,对于考博学子来说还是很靠谱的。英语的这几种题型,我认为最好拿分的就是主观题,即翻译和作文。改错加强训练也可以拿到理想的分数。阅读理解的话,主要看你的词汇积累量以及你的做题技巧。无选项完型填空的话,除非英语水平特别强的,一般人是hold不住的,这类型的题,最后冲刺阶段能提升就提升,提升不了的话,直接放弃,因为大家在这一块都是短板。9月份开始,我就逐渐加上专业课复习了。我考的专业课是2201经济学基础。用的教材是外经贸研究生院指定的(大家可以去外经贸研究生院官网博士招生简介查看),辅助教材主要是各院校考博真题汇总,宏观微观经济学两本,然后就是指定教材的题解,网上都可以买到。外经贸的专业课相对来说比英语难度小一些,尤其对于一直学经济学的学生来说。外经贸的专业课题型主要是三种,一是四道计算,二是四道简答,三是两道论述。宏观和微观比重各一半。专业课想考高分的话,首先计算题的分值要把握住,其次就是论述题,因为论述题毕竟一道二十分,简答的话,这几年出题比较灵活,经常不出常考的,而是出一些书上你看不到的知识点,绝不会超纲,但是如果你没有很多精力去复习的话,这些知识点你很容易忽略。专业课高分的技巧不在于你会多少这种比较偏的题,而在于你本应该答对的题你得分了没有,因为难题你不会,绝大多数人都不会。简答和论述的题库我建议背那两本各院校历年考博真题题解,资料上面的题还是很全面的。偏一些的简答题只能认真看书了,查漏补缺。我是19级外经贸的博士,初试总分130,以上只是我的复习心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20年报名及考试时间报名时间:2019年11月21日至12月12日20年由于疫情原因复试时间推迟到了6月份(取消笔试环节直接面试)二、申请条件1. 申请人应符合《北京师范大学2020年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的基本要求。2.攻读博士期间必须能够全脱产学习。3. 申请者的英语水平如果达到以下条件之一,英语成绩为合格;未达到以下条件者,须参加学院组织的英语加试,成绩合格方可录取。(1)英语专业本科(含)以上毕业(需提供相应阶段的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2)在相应英语国家获得过学位或近五年里课程学习超过一年及以上(需提供进修或经中国留学服务中心认证的学历证明)。(3)雅思(学术类)6分,或托福90分。(4)GRE成绩1000分以上(总分为1600)或300分以上(总分为340)。(5)GMAT成绩600分以上。(6)WSK(PETS 5)考试合格。(7)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CET)成绩在475分及以上。三、提交的材料1.报名登记表(通过网上报名系统打印,打印前须按要求上传本人电子照片,打印后须本人在每页亲笔签字确认);2.个人自述(在网上报名系统下载空表后填写);3.已获硕士学位人员提供硕士毕业证、学位证书复印件(同等学力人员提供学士毕业证、学位证复印件);4.英语水平证明材料复印件;5.硕士课程成绩单原件(由考生攻读硕士学位所在院校研究生培养部门提供并加盖公章,也可从本人档案管理部门复印并加盖其公章);6.往届生需提供硕士论文全文,应届生需提交论文摘要、开题报告全文;7.研究计划书;8.相关学科两位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推荐信(在网上报名系统下载空表后请专家填写),推荐信须由推荐专家密封并在封口处签字。9.本人最具有代表性的学术作品、所获专利及其他研究成果(原件或复印件均可),不超过3篇。四、招生专业及导师2020年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拟招10人,实际录取10分。五、复试考核2.复试考核专家组(按实际人数可按专业分组)由进入当年博士招生目录的博士生导师组成,每组人数不少于3人。3.英语加试。英语成绩未达到学院免试条件(见二、申请条件)的考生须参加学院组织的英语考试,成绩分为合格、不合格二等级,合格者方能获得录取资格。4.笔试。所有获得复试资格的考生均须参加,主要考查考生对专业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等的掌握和理解。总分100分,60分以上合格,成绩不计入最终成绩。5.面试。主要考查考生的科研素质(含学术水平、科研潜力、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英语口语等。总分100分,各位专家独立打分,取平均值为考生的最终面试成绩。面试成绩80分及以上为复试考核成绩合格,并在学院网站进行公示,公示期为10个工作日六、推荐专业一参考书1.《公共管理导论》欧文·休斯2.《公共政策学》杨冠琼3.《公共管理学》汪大海来源:知乎几深教育考研考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