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6日下午,遇到一个我们回来参加培训的校友(我们承办的培训班)。他已硕士毕业3年,借着培训班的机会回母校看看,有心回校攻读个博士学位。事实上,包含我们学校在内的不少学校已很少愿意接受在职攻读博士(如比例不超过5%),要求个人档案必须转到在读院校。而且,每年高校清退的研究生中,很大一部分学生都是在职读研、读博的学生。之后,未到校或没心思做课题研究,荒废几年后直接被清退。在和他聊天的过程中,他也犹豫过是否需要辞职后,回校在他之前导师课题组全职读博。主要是他已成家,在企业工作收入不错,自己也非常犹豫。在他的感觉中,自己在单位没有晋升空间,想通过读博换个新的工作环境。可是,博士求职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有优势,而且想毕业真心不易。因此,我问了他一个问题:读博后,你想几年内毕业?这么问的理由在于他已工作3年,博士毕业时的年龄稍微偏大。比如,理工类专业的男博士,进入高校后得到青年基金的资助非常重要(35周岁以下)。很多高校引入的新博士年龄基本都在32岁以下,留出2-3年时间用于申报青年基金。他已工作3年,要是不能4年学制内顺利毕业,延期时间过长,找工作就会变得很艰难。他给的答复是希望3年内能破格毕业。主要是在他们课题组,之前就有类似的学生3年、3年半提前毕业的,而且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都不低。之前,翟天临博士的学术不端事件后,更多的高校采用教育部的学位论文盲审平台。盲审平台的话,通常得预留2-3个月时间,漫长的等待期折磨人啊。基本上最后一个学期就是忙活论文送审、答辩、求职、整理结果撰写校论文的事情。很多博士回想起那个时间段的经历,自己都感觉“傻傻地可爱”。目前,国内高校博士学位的学制普遍在4年,少量是3年(如华南理工大学)。事实上,4年学制比3年有优势,因为第4年学制内都会有助研津贴。而且,3年内能毕业的博士比例真的非常低。以学制来说,开题、中期检查、小论文投稿接受、预答辩、大论文撰写送审、答辩都顺利的话,博士大部分是4年毕业。也就是读博士读了4年。但是,之前一份调查显示,国内博士延期率高达2/3。我之前也谈过,想必也得迈过三道坎,分别是学校、专业和导师的毕业标准。在这三个毕业标准中,通常导师的要求是最严格的,尤其是在小论文的数量上。而且,这类要求严格的导师,还不接受档次较次的期刊。宁可不投稿,或者直接不愿意署名通讯。那么,延期之后,读博的最长时间是多久呢?大部分学校的研究生手册中规定:在读博士生不管是什么原因,8年内无法取得博士学位的,就会被清退(部分学校是要求7年)。2017年,小西曾看到一个女老师留言:“毕不了业的是我老公,我跟他都是某高校教师,他考的本校的在职博士,混了8年,一篇文章没有,混到被清退的下场,也算是个奇葩了。”。是不是看到这个留言,很有感慨。事实上,这类本校教师在读博士被清退的并不少。当然,这里有他们之前读博过于容易的因素(学校鼓励本校老师校内或去名校攻读在职博士)。反过来看,这类导师(硕士学位,可遴选为硕士生导师)起码没有压榨自己的硕士生,用他们的研究成果作为自己博士毕业的支撑。也算是不容易呢!另外,优秀推免生选择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通常都是5年内博士毕业的。研二选择硕博连读的,2+3年也能毕业,无法毕业的部分学校可以转硕(答辩后拿硕士学位)。说说你身边熟悉的博士生都是几年毕业的啊?
近日,考博热登上了不少媒体的热搜,引发网友们的持续关注。诚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上了考博之旅,这种“热”现象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有人认为正是基于最近几年就业困难的宏观背景,不少应届硕士生甚至往届硕士生为了逃避就业、不走向社会,便开始向上求学。还有些人则认为以学术为业的学子越来越多,恰恰能说明我国高等教育的进步。存在不一定合理,但一定有原因。考博人数暴增的背后究竟有哪些原因?众所周知的是,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一直都在改革。近些年,博士研究生的改革重点是变传统的笔试+面试模式为申请考核模式。传统的考博即笔试+面试模式,这种模式下,考生需要和硕士研究生考试一样,先进行专业知识和英语的笔试,然后再进行面试。笔试和面试的比重往往相差不多,有时,笔试的比重更大一些。在这种情况下,赢笔试者得天下,导师组很少会刷掉笔试高分者,除非临场表现太差。而申请考核制模式,则注重申请者的学术素养,往往要求在申请表中填写自己发表过的期刊文章或者硕士开题报告。对材料进行审核后,确定面试名单,最终决定录取名额。这种模式的优点是给导师极大的权限,更注重学生的学术能力,以防止招进来的学生只会答题,不会创新。当下,不少高校在博士招录时,已经全部或大部分采取申请考核制模式,这就意味着考生必须具备较高的学术能力,否则,在材料审核阶段就会被筛掉。可以设想,未来的博士招录必将是申请考核的天下,那些抱着逃避就业想法的学生,如果不能踏踏实实的在学科领域内展现出学术潜力,很难跨过博士的门槛。除了这种招录模式的变化外,硕士研究生人数的增加与博士生导师人数的增多不成合理比例也是考博热的一大原因。应届毕业生的数量每年都在增加,再加上往届的二战、三战生,硕士研究生的报考人数一年超过一年。这就意味着,考上研究生的人数相对以往来说,呈一种增加趋势。而在当前的高校学术评价体系内,如果想要成为一名博士生导师,付出的艰辛不亚于其他职业。这就造成,每年新增的博士生导师寥寥无几,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却一直在增加,这两类群体之间的增长根本不可能达致一种合理的比例关系。早一年考博,就意味着难度比以后要小,成功率比以后大。一旦明晰了这种想法,考博大军的人数自然会增加。
学士(Bachelor Degree),是本科(undergraate)毕业能够获取的学位。我在中国的时候有理学生、工学士、文学士等之分,不知现在是否有变化。国外的分法也比较类似,比如通识教育的文科(liberal art)的学位常常是BA(Bachelor of Art),理科专业(Science)授BS(Bachelor of Science)等等。学士学位一般需要全时读四年获得,也有的专业譬如工程、设计等需要五年,当然半工半读要多久就不好说了。硕士(Master Degree),是研究生(graate)期间可以获得的第一个学位,在中国硕士一般需要两到三年全时攻读,最后要写硕士论文。在美国硕士则有两种,一种是学分硕士,只需要修够学分就可以毕业,这种以文科居多,用的时间短一些,一年半甚至一年就能毕业拿到学位;另一种是论文硕士,需要做实验收集数据写论文,这样的硕士一般需要两到三年才能毕业。博士(Ph.D),是研究生期间可以获得的比硕士更高一级别的学位,攻读博士并不需要硕士学位,本科毕业可以直接攻博,但是一旦博士不能达到毕业水平的话,可以改成硕士毕业。博士需要三到五年全时攻读,也有延长到更久的,在美国如果七年博士还没有毕业,一般会被认为该博士生没有毕业的能力,但这并不绝对,我认识的同学中有读了九年最后拿到博士学位,论文做的极其优秀,属于慢工出细活儿的那种。学士、硕士、博士都是一种学位,学士到硕士再到博士,是一种学历提升的过程,简单的说,本科生就是学士,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硕士研究生就是通常所说的硕士,毕业获得的是硕士学位,博士研究生就是通常所说的博士,毕业后获得的就是博士学位,目前博士就是最高学历。而博士后是一种工作经历,并不是一种学历,它是有工资的。博士后是指博士毕业取得学位、学历后,进入博士后流动站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进行研究的人员。博士后不是学位,也不是职务或职称,它只是一段工作经历。教授是一种高级职称,比教授低的有副教授、讲师、助教等,过去的教授不一定是博士、硕士,甚至连学士也不是。他们之间的区别,教授可以拿到行业的最高职称津贴,博士后只是一种工作经历,而博士、硕士、学士只是证明他们在相应的学习阶段,顺利完成了学业,取得了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虽然取得了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甚至进入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工作过,但不一定就能很快评上教授。反过来说,虽然教授没有较高的学历或者学位,但是他长期从事教育工作,长期学习和研究某一个领域,教学经验、研究经历比较丰富,他仍然可以当研究生导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对教育事业的越来越重视,并且我国对学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我们要尽自己的能力努力提高自己的学历。
【生于黑夜】这段剧情在《明日方舟》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将《明日方舟》的时间线大致划分,博士被从“切尔诺伯格”石棺中救出是“巴别塔”时代的结束,也是“罗德岛”时代的开始,那么博士到底为什么沉睡于石棺?沉睡了多久?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吧。在活动剧情【生于黑夜】中,我们从“W”的话中了解到博士在“萨卡兹内战”中效忠于王女“特蕾西娅”,与博士一起的还有“凯尔西”带领的“巴别塔”,也就是如今“罗德岛”的前身以及雇佣兵首领“赫德雷”带领的一种萨卡兹雇佣兵,其中包括了“W”与“伊内丝”。博士在战争中是以指挥官的身份出现,凭借其优秀的指挥能力,王女“特蕾西娅”一方一度占据优势,在这场战争中,博士也得到了“巴别塔的恶灵”这个称呼。但是好景不长,王女“特蕾西娅”死亡,凶手“疑似”博士,王女一方失去了领袖,兵败如山倒,“巴别塔”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才从“卡兹戴尔”撤离。应该是在撤离的过程中,博士身受重伤,于是被“凯尔西”带到了“切尔诺伯格”放入石棺中。关于“凯尔西”为何会将博士放入石棺中这个问题,结合第八章剧情来看,博士与整个《明日方舟》中所有的人物都不同,他可能是唯一一个上个纪元存活下来的纯血人类,而石棺就是一台医疗仓,只有纯血的人类才能使用。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身受重伤的博士躺进去后能恢复如初,而“梅菲斯特”进去后却变成了名为“歌者”的怪物,疑似这不是变异而是一种返祖现象。至于说为什么是三年,在剧情中“伊内丝”曾说过一句“和三年前给我的感觉一样”,可以了解到目前的时间线距离“萨卡兹内战”已经过去了三年了,博士在石棺中躺了三年。而在剧情中,出场了一个名为“娇小的卡斯特”的人物,很容易猜到,这就是曾经的“阿米娅”,那时候的“阿米娅”只是一个孩子,虽然身份特殊,但是有王女“特蕾西娅”在,还不需要“阿米娅”挑起重担。不知是巧合还是什么原因,“W”第一次遇到年少的“阿米娅”是距今三年前,而“阿米娅”的战斗经验正好也是三年,这应该不是巧合,在“特蕾西娅”死亡后,“巴别塔”直接进入蛰伏期,甚至因为在撤离中付出的代价过大,导致组织分崩离析,于是一众元老以“阿米娅”为领袖重新建立了“罗德岛”。说完了“罗德岛”一方,另一边“赫德雷”带领的佣兵们则归顺了“特雷西斯”,而“特雷西斯”又到了“维多利亚”,趁着王位空悬的机会,坐上了王座,是以“摄政王”开始统治“维多利亚”与“卡兹戴尔”。“摄政王”下令雇佣兵加入“整合运动”,以求将事情闹大,以求获取更多的利益,所以说不管是不死的黑蛇“科西切”还是摄政王“特雷西斯”,他们都是将“整合运动”作为手上的棋子进行一场国与国之间的博弈。而看似强大的“罗德岛”只是加在风暴中的一艘小船罢了,即使是“龙门”这样的大型城市在面对“乌萨斯”时都感到畏惧,更何况是“罗德岛”这样的一个小公司。所以未来主线剧情的走向必定是要前往“维多利亚”参与推翻摄政王的斗争中的。
最近收到很多同学的咨询,有正在备战2019考研的,有已经被拟录取的,大家都比较关心一个问题,那就是“国内研究生一般要读几年?学费是多少?”。针对大家的疑问,惠园小编今天一一为您解答。国内研究生一般要读几年硕士研究生可以分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所以,这两类在就读年限上也是有区别的,这都是和专业有关系的。具体怎样划分,下面详细介绍。一般地,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就读年限为3年,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为2年,好的学校是3年,有特殊情况的存在。不同学校对研究生的要求不同,目前有两年、两年半、三年这三种,可申请提前或推后毕业,所以毕业时间并不是固定的,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可以说,国内在职研究生要读几年,与学员的学习进度有很大关系。只有抓紧时间,按照学校的课程安排进度,才能最快完成学业,拿到在职研究生学位及学历证书。如果你不抓紧时间积极准备,不仅是浪费自己的时间,还有可能被学校取消学籍,失去申硕的资格。上面既然谈到专硕和学硕的就读年限是不一样的,下面不妨简单介绍一下两者之间的区别。一般学校都开设有专硕和学硕课程。理论上来讲,专硕更偏实践能力,学硕更偏研究能力。实际上无明显差别。用人单位也不是非常看中你是专硕还是学硕,但在一些方面它们是有本质区别的。1、培养目标不同学术型学位硕士研究生主要是培养学术研究人才,专业型学位硕士研究生主要是培养在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2、培养方式不同学术学位的课程设置侧重于加强基础理论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创新工作的能力和素质;专业学位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教学内容更注重理论与适用性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授课形式不同专业型学位硕士研究生通常研究生第一年上课时间较多,上课形式有小班和大班、讲座三种,修满学分即可,可供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第二年往后课程较少,主要工作是为毕业论文做准备。研究生有自己的导师,平常需要帮导师做一些实验,剩下时间可以自己支配,只要在毕业前完成自己的论文即可。学术型学位硕士研究生研一上课,研二给老师干活,研三找工作写论文。学习课程强度较低,全靠自己的主动性。4、学习费用不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收费标准为8000元/学年,不同专业有所不同;专业硕士学费按照不同专业类别差别较大,有的要几万,有的却要十几甚至几十万元。5、读博方式不同学术型硕士不用参加全国统考,可以通过自己的导师直接读博;专业型硕士一般不能直接读博,在硕士毕业后要参与考博考试,具体的情况要咨询招生单位。研究生学费一年是多少1、有公费研究生吗?没有公费研究生了。2013年2月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自2014年秋季学期起,取消公费研究生计划,向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的研究生收取学费,自此,我国公费研究生被取消。所以说,我国现在是没有公费研究生的,不论你选择那所大学都是没有公费研究生的。虽然国家取消了公费研究生,但是研究生是有奖学金和助学金的,并且比例提高了很多,也是会减轻很多经济上的负担的。现在学校一般会根据你考研的成绩给奖学金,不同的学校的奖学金细则不一样,可以到你想要报考的院校的研究生网站去查询。2、国内研究生学费一般一年多少钱?一般情况下,国内的研究生分为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一般学术型硕士的学费为每人每年8000元,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专硕一万至几万不等,具体的看学校要求,个别专硕比较高,可能会达到十几甚至几十万元。当然这个费用只是个大概,具体的每个大学的费用都不一样,不同的专业也有所不同,甚至还会受大学所在地的经济水平的影响,你可以参考招生信息里的学费和奖助项。下面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为例,看看一般的高校都是如何收取费用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7级研究生学费收费标准: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费标准为8000元/学年,基本学制2年(精算学3年)(单独考试除外)。国际贸易学(单独考试)硕士研究生学费标准为40000元/学年,基本学制3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费标准如下表所示: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费标准如下表所示:研究生教育阶段主要奖助学金前面反复提到在研究生阶段会有很多奖助学金,这些奖助学金可能会抵消研究生阶段要缴纳的学费、住宿费、个人生活费。甚至有很多同学得到的奖助学金除了抵消自己研究生阶段的花费,还有有剩余。这让很多为研究生学费发愁的同学松了一口气,下面具体看一下这些奖助学金的分类以及如何获得这些费用。奖助学金的分类及获取资格① 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所有全日制研究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的基本生活支出。硕士研究生资助标准不低于每生每年6000元,博士研究生资助标准不低于每生每年10000元。一般学校的奖助学金6000或者8000,分为十个月发放,也就是每个月发600或者800,也有分为12个月发放的。这一部分钱是国家给的,任何人不能截留。② 奖学金奖学金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家奖学金,一类是学校的学业奖学金。国家奖学金是由国家财政发放的,用于奖励特别优秀的研究生。每年奖励4.5万名,其中硕士生3.5万名、每生每年2万元,博士生1万名、每生每年3万元。不过这个覆盖面儿比较少,对于绝大多数的同学都是无缘的,所以这里就不过多的介绍了。学校的学业奖学金是学校发放的,用于激励研究生勤奋学习、潜心科研、勇于创新、积极进取而设立的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在不同大学校里有不同的规定,一般情况下,学校是百分之百覆盖的,它们分为一等二等三等这三个档次,评选需要考虑各种因素的综合成绩。不同的学校学业奖学金的金额也是不同的,有的学校一等奖学金8000,二等奖学金6000,三等奖学金4000。也有个别的学校学业奖学金,并不是百分之百覆盖。③ 研究生补助研究生补助也分为两种,一种是学校发放的,一种是导师发放的。学校发放的由学校统一规定,由导师的科研经费给学生发放,一般150到300元不等。导师发放的由导师自由决定,金额不是固定的,甚至有些导师不发放。④“三助”岗位津贴“三助”岗位津贴是高等学校利用教育拨款、科研经费、学费收入、社会捐助等资金,设置研究生“三助”(助研、助教、助管)岗位,提供的津贴。金额一般由高校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当地物价水平等因素确定。⑤国家助学贷款研究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条件、程序及其他有关规定,与高校本专科生国家助学贷款基本相同。原则上,研究生助学贷款以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为主,每学年贷款金额不超过12000元。还有一些适用于特殊情况的补助,比如基层就业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及学费减免、直招士官学费补偿贷款代偿、退役士兵教育资助等。这些情况学费资助标准每学年最高不超过12000元。今天关于“国内研究生一般要读几年?学费是多少?”这一话题就讨论这么多了,大家还有什么要补充的欢迎在下方留言,一起讨论一下吧~~
职场上打拼,年龄越大意味着资历越丰富,但同时也意味着思维和学习能力越来越差了。很多互联网公司在招聘人才的时候都会设置一个年龄的门槛,大部分都是选择不超过35岁的人。所以很多人都会在35岁之前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不但需要稳定,还需要要上升空间,这样才能安下心来打拼。但是世事无常,即便你做了万全的准备,以为事情会朝着你预想的方向发展,偏差却总如鬼魅一般,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出现。李博士今年38岁,是一家企业的技术顾问,各方面做的也都非常的出色,收入也非常的稳定。原本李博士以为这辈子就会在这家企业退休了,但是因为一次会议,自己的理念和老板的理念产生了分歧,慢慢的自己就被公司边缘化了。但是老板的理念明显背离了市场的发展轨道,公司的业绩越来越差,没有多久就倒闭了。38的李博士有了一种被迫下岗的感觉,一个快四十的成年人,从未有过如此无助的感觉。在没有去面试的之前,李博士没有想到如今在互联网行业找一份工作已经如此的困难了。面试官问他的第一个问题往往都是“你真的已经38岁了么”?从这些面试官的眼神里面,李博士很轻易地就能读出“你老了,可能不适合我们岗位”的潜台词。也有些没有这么问的,但是在讨论薪酬的时候,双方又产生了分歧,李博士要求获得一份与之前工作差不多的薪酬,但是他去面试的那些公司表示,给你的薪酬可以让他们雇得上好几个能够完成同样工作的人了。于是李博士就这样一次次的被拒之门外,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了。读到博士毕业,很多人都已经30岁了,相比于20来岁就进了公司的人来说,好像也占不到太多的优势。人生能有几个十年?人们又能工作多久?过了35岁,越来越多的人有了中年危机,年龄摆在那里,公司招聘的技术岗位都要适应时代的步伐,能够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很多从事技术的人员,大多数在30岁的时候已经走上了管理岗位,而不是冲锋在前的一线员工,想要自己不被用人单位嫌弃,要么一直学习最新的技术,要么就为自己规划一条可以转型的道路!
在职研究生报考人群学历起点是专科,但多数都是本科生,也有部分硕士、博士生会再次考研。那这些学历的考生毕业多久可以考在职研究生呢?从不同的报考方式来分别介绍一下各学历考生需要达到什么条件才可以报考。在职研究生有三种报考方式:同等学力申硕、非全日制研究生、中外合作办学硕士。同等学力申硕:本科生:有学士学位应届、往届毕业生均可,申硕阶段需毕业3年及以上。硕士、博士:应届、往届毕业生都可以报考,没有毕业年限要求。注:该方式不适合专科生、本科无学位者报考,仅能学习课程无法获得国家承认证书。同等学力申硕先免试入学,在申请硕士学位阶段参加同等学力申硕统考,所以入学条件要比申硕条件低一些。非全日制研究生:该方式分专业,不同专业报考条件要求也不一样。大多数专业:专科:毕业2年;本科:不要求毕业年限,应届生也可报考;硕士或博士:不要求毕业年限,有学位即可。部分管理类专硕,如MBA:专科:毕业至少5年;本科:毕业有3年;硕士或博士:获得学位至少2年。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报考难度是一样的,入学考试分统考和复试,达到录取标准才能入校学习知识,入学难度比较大。2019年非全日制研究生统考成绩已经陆续公布了,有望过线的考生可以准备复试,若分数不太理想可准备调剂或报考首都经济贸易大学MBA(MPA)、中国政法大学MBA、北京林业大学MBA、山东大学MBA、西南财经大学MBA。可先入校学习后参加统考,同样可获得国家承认研究生双证,仅限当地考生报考,外地考生慎报。中外合作办学硕士:该方式报考院校、专业不同报考条件也不同。例如:中国人民大学-加拿大女王大学金融硕士:本科有无学位均可,毕业时间3年及以上,且要求在金融、经济、会计行业(曾经)从事相关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杜兰大学金融管理硕士:本科有学士学位,毕业1年以上,且有英语四级证书(或公共英语三级证书)。
考研笔试成绩已经发布了,一般考研国家线公布后多久复试,现在已经是3月下旬,距离考研成绩公布已经过去一个月,2020考研国家线什么时候公布呢?公布后多久开始复试?很多初次参加考研的同学还不太了解,为了解决大家的疑惑,对此,小编来为大家进行解答,希望有所帮助!按照往年考试经验,3月份公布国家线,34所院校复试分数线公布时间可能会比国家线提前一些,以往一般在3月初陆续公布。国家线公布之后,各研招单位陆续开启复试工作了,考研复试预计会在3月份进行,部分高校也可能会安排在3月底或者4月进行。考研国家线公布后全国各研招单位复试工作也将陆续开展。复试时间、地点、科目、方式由招生单位自定,复试办法和程序由招生单位公布,复试一般在4月中下旬结束,招生单位认为必要时,可再次复试,外国语听力及口语测试在复试进行,成绩计入复试成绩。受肺炎疫情影响,考研复试工作将推迟举行根据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布消息,2月1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教育部明确原定近期举行的自划线高校考研复试、考博复试推迟举行,具体由所在地本地疫情防控情况确定。原定4月初进行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复试将另行通知。考研复试一般能过吗?国家研究生入学考试包括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初试成绩设有国家线,包括单科国家线和总分国家线,全国地区分为A区和B区,不同地区的国家线要求不同。国家研究生入学考试有规定,具有复试资格需要单科全部过国家线,总分也要过国家线,然后才有资格进入复试环节,对于最终能不能进入复试,还需要根据所在学校当年的招生要求与你成绩的排名来考虑。考研报录比是报名的人数和最后录取的人数的比例。对于专业而言,参加复试的考生数一般是录取人数的1.2~1.5倍,不同专业方向的录取情况各不相同。越是热门院校越是热门专业复试淘汰率就越高。因此各位考生,一定不要轻视考研复试,在复试时间尚未发布之前,好好准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考研复试的几点建议,希望有所帮助!如何准备考研复试?1、提升专业素质。专业素质乃研究生复试的最根本考察要素。总所周知,研究生的选拔更多的着眼于未来“研究者”的选拔,最本质的同学们专业基本功的较量,所以专业基本功不过关,研究生复试极容易被刷。2、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很多同学在公众面前表达的时候,会出现非常多的表达障碍,比如口头语、脑子空白、词不达意、回答问题毫无逻辑等等,那么如何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呢?建议同学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入手:首先训练自己说话的逻辑,再碰到一个问题时,不要急于开口,先在脑海中构建回答问题的架子,然后再依旧架子填充内容;其次,开口表达,大家在日常的准备过程中,尽量开口将自己准备的东西表达出来,并同时给自己录音,这样就能够轻而易举地发现自己的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纠正;另外大家在准备复试的过程中切记不能背诵稿子,否则未来的面试考场上背稿痕迹会给大家大大的减分。3、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在复试的考场上,尤其是综合面试的考场上,不仅仅会有压力性面试,同时老师们也是怪招频出,那么如何漂亮的接招呢?事实上,研究生的复试中,很多的时候老师往往没有那么在乎针对同一个问题你回答的内容是什么,他们更多的在意的是你思考问题的方式,这就告诉同学们,日常准备复试的过程中,碰到一个问题,一定多角度思考,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以上就是关于“考研成绩出来后一般考研国家线公布后多久复试_考研复试?”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想了解更多信息的可以搜索聊城中公教育(liaocheng.offcn.com/)进行查看哈!
奇异博士是漫威电影中人气比较高的角色,他的魔法让人眼花缭乱,相信屏幕前很多人都非常喜欢他,而且也很羡慕奇异博士的魔法。但是他在漫威宇宙中只是个二流角色,能够击败他的大佬实在是太多了,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绿殇浩克大约需要半个小时的时间,可能很多人没有看过原著,在漫画中浩克变成了绿殇的形态,击败了复仇者联盟的全体成员,虽然奇异博士利用强大的魔法和心灵控制能力阻挡了浩克一段时间,但还是被愤怒的绿巨人击败了。灭霸只需要7分钟就可以战胜奇异博士,他在《复联3》中证明了这一点,虽然博士的魔法非常炫酷,但对于灭霸来说只是一些花里胡哨的戏法而已,奇异博士的攻击并没有对灭霸造成任何实质性的伤害,反而因为自身防御力太多,被灭霸一拳重伤。乌木喉虽然是灭霸的属下,但他解决奇异博士的时间更快,只需要3分钟就够了,因为乌木喉也是一位强大的魔法师,他的强大是站在整个漫威宇宙层面的,而奇异博士只是在地球层面,从两个人的施法速度我们就可以看出孰强孰弱,奇异博士还没来得及释放技能的时候,乌木喉的攻击就已经狂风骤雨般展开了。最后这位是奇异博士的老师古一,在电影中这个角色变成了女性,而且实力也被严重削弱,在原著中古一其实是个老头,他是漫威宇宙中最强大的魔法,虽然看中了奇异博士的潜力,但他的底蕴深不可测,想要击败博士的话,连一分钟都不需要,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呢?
根据《自然》杂志面向全球26个国家、2200余名研究生的调查报告,这个群体的焦虑和抑郁倾向均为普通大众的6倍,有中度到重度抑郁或者焦虑的受访者分别约占总人数的40%……本文共4134字预计阅读时间:11分钟作者 / 李雅娟 编辑 / 秦珍子只读了一年博士,金雯决定从就读的国内知名高校退学。开学不久,导师就交给她一个课题,要求她从头开始研究某种微生物的作用机制。在整个实验室中,没有人在这个方向做过任何先期研究。导师期望金雯能发一篇影响因子为10的论文。“就连导师自己发过的论文,都远没达到这个水平。”给了课题,导师却不再指导研究方向,金雯成为唯一的探索者。实验进行了几个月,没做出导师期望的结果,她得到的批评越来越严厉,压力越来越大。她知道,就在这所名家辈出的大学里,许多硕士、博士研究生在心理咨询室痛诉他们承受的种种压力。金雯不想像他们一样,所以选择离开。近日,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发布了一篇面向全球26个国家、2200余名研究生的调查报告,受访者中九成为博士生,理工科和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生比例大致为1:1。这份题为《研究生教育中的心理健康危机》的报告表明,研究生群体的焦虑和抑郁倾向均为普通大众的6倍,有中度到重度抑郁或焦虑的受访者分别约占总人数的40%。论文的通讯作者之一、美国肯塔基大学毒理学和癌症生物学系助理教授内森·L·范德福德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研究团队曾对比过来自不同学科、不同区域的受访者填写的问卷,都没有发现系统性差异。“说明这(研究生的焦虑、抑郁倾向)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那股兴奋劲儿持续不了多久”3月26日,《自然》杂志官方推特转发了这篇调查报告。推文发布后,世界各地的研究生占领了评论区。有网友说:“实验室来了兴高采烈、干劲十足的新同学,我们都默默看着不说话,那股兴奋劲儿持续不了多久。”博士研究生莎拉·纳森回复:“总有人告诉你,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一周工作6到7天还是不够好。你还得为自己的每一个决定自我辩护,而且你从来不被信任,你作的决定从来不被认为是正确的。”关于“压力”,《自然》杂志的这条推文,还“炸”出一些早已成名成家的教授。在这篇报告之前,2014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调查表明,生物科学领域的研究生中,43%~46%的人患有抑郁症;2015年亚利桑那大学发布报告称,大部分博士生报告有“超出一般的”或者“巨大的”压力,受访者认为学校和教育相关的事务是压力的最主要来源。在中国,尤其是近年来,研究生因种种压力自杀的新闻屡见报端。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护理系教授亚历山大·克拉克表示,研究生一般每周工作80~90小时,如果还有另一份工作,时间会更久。在美国纽约州求学的法国人比翁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他的同学有不少人为了读博士,在做实验、上课之余,还要打两份甚至三份工挣钱。比翁回忆,自己读博时压力很大,很少会跟朋友出去玩。他生活的区域房租昂贵,学校发的工资勉强够付房租,“根本不能有什么爱好,爱好是要花钱的,出去放松、释放压力,都要花钱”。女性面临的状况更糟。根据那份新出炉的报告,跨性别群体和性别不适者(gender-nonconforming)面临更大的抑郁和焦虑风险,女性比男性更有可能罹患心理疾病。金雯记得一位师姐曾因怀孕引起导师不满。克拉克说,已婚的女性除了完成研究任务,还要照顾家人,她们只能工作更长时间、睡得更少。当德克萨斯大学的同行特蕾莎·M·埃文斯提议做这项研究生心理健康调查时,范德福德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想起自己读博经历中高度的紧张感、不确定感还有经济压力。他在读博期间结了婚,妻子是没有收入的在校学生,他一年两万多美元的博士生工资捉襟见肘。多年过去了,范德福德觉得当下的研究生比他那时艰难:发论文压力更大,就业市场情况不容乐观,教职越来越难找。导师也会失败在聚集不少硕博士生的小木虫论坛上,有人困惑地发帖:“高校研究生和导师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楼主”表示,自己已经失去学习知识的激情,与导师之间人情味也很淡薄,多了许多利益的色彩。在前述研究中,经历过焦虑或抑郁的研究生,有50%的人不认为他们的导师提供了真正的指导;超过50%的人不认为导师有助于自己的职业发展。在《自然》杂志去年的一项针对5700多名博士生的调查中,大部分受访者对导师很满意,但也有将近1/4的受访者表示希望换个导师。研究者认为,研究生和导师之间密切的、支持性的、积极的关系,与减少焦虑和抑郁显著相关。在金雯短暂的读博经历中,导师急着出成果,几乎天天催问进度。但要研究出一种微生物的作用机理,尤其是对于一个没有任何研究基础的课题而言,并不那么容易。拿不出导师期望的结果,金雯参加组会时被当作反面教材屡次受到批评,不开组会时,也经常挨导师训斥。她考虑,再忍受3年乃至更久的委屈是否值得,更重要的是,到时候,被导师寄予厚望的课题也许依然一无所获。克拉克在艾尔伯塔大学任教15年以来,曾参加过不少面向学生的工作坊,他试图在科研知识之外再教给学生一些“街头智慧”——更加切合实际、能够付诸实践的建议。工作坊的主题形形色色:如何写论文、怎么申请研究基金、如何管理时间、怎样应对情绪问题……前述报告的研究者认为:“研究生的培养囊括了许多获得成功非常重要的技能,但常常会忽略心理健康因素。”“学生的论文被拒、没有拿到心仪学校的教职,等等,这些都会带来情绪上的挫折,都需要关注。”克拉克说,“(读研期间)除了丰富你的简历之外,更要丰富自己的人生、让心智得到成长。”克拉克曾在读博时经历过一次艰难的考试,这个以“乐观主义者”自居的人一度怀疑自己的能力,足足花了10年才重拾对科研的信心。他希望能在学生身上培养出“成长型”的心智:“例如当你有一次考试得了低分,你不会认为自己就是个失败者,而是会继续努力前进。”他不避讳在学生面前展现自己的失败。“我的论文也会被拒,我不在学生面前假装完美。”他认为,当学生看到导师经历失败和挫折,就会觉得失败很平常, “(在研究生阶段)因为你研究的内容更难了,所以遇到更多的失败也很正常。”范德福德等研究者呼吁改变学术界的“文化”:“学术界的许多人曾大胆说出自己的心理疾病以及他们在学术界面对的污名。担心得不到终身教职、害怕同事评头论足,仅仅是患有心理疾病的学术界人士所承受压力的一小部分。”留下很好,离开也没关系在小木虫论坛里,“吐槽”读研经历的“硕博家园”与考研考博交流板块挨在一起。考生为能不能如愿考上而担忧,并表达着对上榜者的羡慕。这两类帖子下面,总有人引用小说《围城》中的经典语句来劝慰“楼主”: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根据《自然》杂志2017年的调查,在那些因焦虑或抑郁寻求帮助的博士生当中,将近一半的人表示对自己的博士项目满意或非常满意。在全体受访者中,有四分之三的人表示对自己的博士项目满意或非常满意,这些数据与往年的调查结果高度一致。尽管读博期间压力很大,范德福德表示自己从未想过放弃。他会鼓励那些想放弃的学生坚持下去。“博士学位很有价值,它意味着你更能胜任雇主的工作。”在《自然》杂志编辑部看来,情况没那么简单。最近的那条推文在短短两三天内就得到上千次转发和上百条回复,《自然》杂志于3月29日发布社论,语气严肃地表示:“是时候谈谈为何这么多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都这么糟糕。”文章将矛头直指学术界的风气:“科学界的文化出了问题,这让年轻一代研究者肩上的负担越来越沉重。”社论中提到的“问题”包括:工作时间长、官僚习气、就业市场形势严峻、研究生缺乏适当的职业指导……“改变这种文化要花一段时间,不幸的是,要让这个共同体中的一些人意识到改变的必要性,也要经过一段漫长的时间。”文章说,“但改变势在必行。”社论认为,切入点是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关系:“有太多的资深科学家把拿到博士学位、却不在学术界工作视为失败。”但现实是,学术界确实没有足够的职位提供给毕业生。这份期刊已经不是第一次表示:研究生不应局限在学术界找工作,学术界外的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在肯塔基大学,范德福德的调研引起了管理者和教师的重视。就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当天,他还要去参加校方举行的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研讨会——自那篇论文发表后,这类研讨邀约几乎没断过。对于中途“退场”的人来说,生活还在继续。法国留学生比翁的导师没能申请到下一阶段的科研经费,他没法继续课题研究,还要帮导师处理与研究工作不相关的琐事。开学一年半之后,比翁选择退学。读博时,比翁可以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离开实验室、在家里做全职奶爸,他也没有感到太多的遗憾——照顾3岁的女儿同样给他带来很多快乐。现在他在考虑找一份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在喜欢的领域中继续探索。向导师申请退学时,金雯挨了最后一顿批评。办完退学手续后,她感觉特别轻松。临走时,她看到办公室桌上的一张纸,上面写着:同意×××等180名同学退学。金雯试图回想离开学校的那一天,却发现她对校园的记忆已经模糊——自打入学,她还没顾上完整地绕校园走一次。对于那里,她的感受还有点复杂:学校的讲座、活动其实丰富多彩,“遗憾的是我来错了时间”。(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金雯和比翁为化名)丝巾,保温杯,KTV里的电饭煲 丨 最了解我的人 丨 中国唯一的手语律师:为无声的世界呐喊 丨 马路上有烟头应该罚保洁员吗? 丨 在生命的暮年,他们挤进了这个房间 丨看出《头号玩家》里的暗梗,我们就是自己人了 丨再见了,我的蛙丨号子唱了一辈子丨 同一个世界 同一种歧视丨医治村庄 丨 厌倦人世,就迷上了它 丨 河南这个村,照亮中国大片 丨 18岁写成千万富翁,这个女文青的人生你复制不了 丨 震后十年 丨 我们不需要户口簿里的城镇化 丨 我只不过随手点击了“同意” 丨 让这颗心替你去“玩儿命” 丨 参加抗议游行不影响你申请哈佛 丨 他走了七万公里,送别人的家人回家 丨 如何科学地做好大龄女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