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考博英语助手面对2021年考博,数数手指头,我们也只剩下7-9个月时间。接下来考博英语助手就来为有意报考2021年度博士招生考试的考生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参加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前的流程和考博时间表:考博时间表10月——12月考博报名时间 3月——4月考博初试时间 6月——8月考博录取时间9月——10月考博招简发布时间1月——3月考博现场确认时间3月——5月考博复试时间各学校的具体时间安排不同,有的申请考核制,会在寒假之前结束。请考生一定留意好时间。考博流程01选择专业和院校1.原本专业。2.职业规划。其次,确定报考院校。02联系导师考博前联系未来的导师很有必要。03收集报考信息包括各院校的招生对象、招生条件、选拔方式、考试时间等04备考笔试
延迟开学后,高校考研考博复试会受影响吗?近期,在京多所高校已提前发布通知,透露今年研究生招生工作可能出现的动向,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校表示,将根据疫情防控情况和上级主管部门安排部署,安排考研考博相关招生工作,后续安排另行通知。中国农业大学将制定工作应急预案,如需顺延或调整考研考博复试,将灵活组织。中国政法大学已确定考博复试延期。按照此前的计划,2月起各大高校陆续公布考研成绩,34所自主划线院校陆续公布考研复试分数线,复试时间为三四月份;在考博上,很多高校二三月份也将启动申请审核制的材料审核和复试。应对疫情,今年考研考博是否有变化,也成为很多大学生当前关注的话题。近日,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校均表示,将根据疫情防控情况和上级主管部门安排部署,在保证考生健康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安排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以及博士研究生相关招生工作。后续具体时间、形式和要求,考生可及时关注学校研招网站或微信公众号。中国农业大学也将根据疫情防控情况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安排部署,有序启动研考初试成绩公布、复查、复试分数线公布等项工作,制定复试工作应急预案,并灵活组织安排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招生复试工作。该校研招办还表示,相关工作的时间、方式可能会因为疫情防控工作需要而顺延或调整,会在学校主页、研究生招生网、研招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提前发出通知。中国政法大学已明确表示,学校博士研究生复试工作延期进行,具体时间和方案视疫情情况再行决定,另行通知。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院透露,学校博士研究生初试、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时间暂时不变,如上级主管部门有明确指示和最新要求,将根据学校具体开学时间再行调整,如有变动,研究生院会及时发布相应通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也声明,学校将根据疫情防控情况和上级主管部门指示要求,在保证考生健康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安排硕士研究生复试和博士研究生“两段制”招考初试工作。如确需顺延,学校研究生院网站和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微信公众号将提前发布。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任敏流程编辑:tf011
为了提高博士研究生的生源质量,发挥导师群体、基层学术组织在博士研究生选拔中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学校在招生博士时,采用“申请-考核制”形式。关于“申请-考核制”博士的招生事宜,今天就详细说一下,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1、什么是申请考核制?申请考核制申请考核制是由院校或学科根据导师意见自主考核招收博士生的一种形式,是指由考生个人提出申请,提交相关材料,通过初审、综合考核,按照择优录取原则进行录取的招考方式。参加“申请审核制”选拔的考生不再参加学校组织的博士入学初试考试。2、申请考核制博士具体流程是什么?院校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的基本程序是:个人提出申请、学科考核和学院审查、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四个环节。落实到考生身上,具体的流程是:1.查阅院校招生简章,网上报名如实填写各种信息。2.提交纸质材料3.院校审核院校通过审核后,有的院校会组织英语考试,有的院校会有专业笔试,有的可能不需要考试,最后是面试了。这个跟你报考的院校有关,具体还得咨询院校。注:每个院校的招生流程可能会不太一样,具体报考事宜要以院校公布的招生简章为准。一般来说,这个报读的流程还是很简单的,等学校报名系统开始后,只需按步就班的参加复试、面试走流程就可以了。3、怎样才能顺利通过申请考核制博士?1.提前准备好材料见导师如果你打算报考博士,就要从每年的9月底开始留心各院校的招生简章,一般从9月底开始各院校的申请考核制度招生简章就出来了。看到简章之后,你要提前联系导师,在满足学校、学院的要求情况下得到导师认可。一般经过邮件联系后院校都会让你去见下导师。见导师的时候,你最好提前准备一个PPT,包含自我介绍、科研经历、实验技能、英语情况等。导师约谈顺利的话,会直接承诺要你,那么你就等学校报名系统开始,按部就班的走流程就可以了。2.精心准备审核材料“申请考核制”博士对于院校来说,申请者递交的材料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每个申请者要在满足申请条件的基础上精心准备材料。申请者要寄交的的材料一般有:1、个人信息表一般是自己的情况介绍,包括年龄、民族、出生年月、本科研究生毕业证书相关信息等。2、个人学习及研究经历这个内容一般包括个人学术及学术研究经历、在学期间取得的成就、报考动机、未来发展构想等等。一般没有具体模板,申请者自行撰写即可。3、科研情况以及学术论文代表作汇总这些如是撰写就可以了,一般申请者的主要学术背景资料会在网上公开,所以申请者在撰写时,一定要保证真实性。在这里分享一为博导对申请者的建议。有意走申请-考核制读博的同学,要知道科研论文才是最好的"硬通货",因为没有论文,是通不过资格审查环节的。如果你在硕士阶段由于平台环境有限或导师缺乏指导,可以尝试阅读海量文献和汇总,撰写一篇综述投稿。在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时,综述修改后就是自己硕士学位论文的章节一。3.笔试环节有的院校没有这个环节,有的院校有。如果你要报读的院校有笔试环节的话,申请者除了做好专业知识的复习之外,还要做好长时间作答试卷的准备。一般笔试环节持续时间长2-4小时不等。4.面试环节当通过一系列资格审核后,很多院校会组织专家评委对报考者进行面试考核。申请考核制下答辩成绩还是很重要的。对于这种一人面对诸多导师的答辩现场,报考者一定要自信从容,保持仪态整洁大方,回答评审专家问题时,真诚专注,切忌不懂装懂。其它问题汇总1、申请考核制博士报考条件是什么?申请者须符合下述条件:(1)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境外所获得学位须经教育部相关机构认证);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在博士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2)硕士就读学校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或国外高水平大学,且学业基础好,科研能力强或在某一领域或某些方面具有特殊学术专长或重要学术成果;(3)报考类别为非定向(全日制非在职)。(4)考生须具备报考导师自行确定的其他条件。2、满足申请考核条件就可以申请了吗?有些学校会提到他们的博导都能招申请考核的,有些学校规定只能长江,千人,院士,杰青,青千等才有资格通过申请考核招博士。这些在招生简章里面都会明确注明。3、申请考核是谁来考核?申请考核面试的话是有评审委员会统一考核,其实我觉得如果导师提前要你了,那个就是走形式,就像保研的复试一样。不过有些时候导师不了解你而且名额竞争比较激烈,就看你面试或者笔试(很少)的情况了,择优录取。学校不会审核,他们都把权力下放到学院,大文件一出,学院参考文件自行组织。各个学院也有差别,比如理工科和文科发文章差别。
读博士还有意义吗?有人说读博士浪费时间,下面一起看看大家的经历吧。网友一:研究生毕业后,在一家央企工作了两年,然后考博读博,那时离开的时候,我记得直属领导说,我是想读更好的学校,我想读博士,确实不错,我不知道读完后能不能做更好的工作,我也不知道有什么用,但是我确实得读博。读了也许会后悔三、五年,但不读的话会后悔一辈子,多年后,我没有试过,所以放弃了可能性,我真的会后悔一辈子。网友二:总之,你今后想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和职务,以及读博能满足你工作的要求吗?现在,80名博士进入大学,从事教育和研究,有些博士可能只是一种教学模式,也就是说在大学里给学生上课,有些博士是科学研究的助理型,只教学生在大学里做实验,有些博士属于科学研究型,在大学里几乎不上课,没有学费,当然,更多的学生会听课,或者进行科学研究,如果想做大学工作的话,请在大学里当老师,必须读博士。网友三:有些专业或有些职位只有读博士才有机会,比如医学,现在好的医院也只有博士,如果是专攻医学的话,成绩也很好,将来想进一家像样的大医院,需要博士学位,但是,几个专业专业的本科足够了,我想成为一名程序员,例如计算机专业毕业,本科就足够了,然后请不要读博士,我觉得读完后大家都不需要你。网友四:从普通家庭出生到高中毕业一共18岁,各种费用每年1万元,一共18万元,大学四年,每年1.5万元,一共6万元,硕士学位是六年,每年两万元,一共12万元,一共36万元,考虑现在的物价,让孩子的博士毕业的话,是40万左右。##&&image&#从经济上计算,其他人大学毕业已经赚了六年的钱,每年赚5万元,一共30万元,这样计算的话,读博士是不是损失了70万?大家怎么看?还有留言。
目前在职硕士是对本科教育的很好的补充,很多名校也都提供了各种在职硕士课程。因此,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人的研究生学历,大都是在工作之后继续学习而获得的。但毕竟是学习是无止境的,所以很多人已经取得研究生学历的,都还打算继续提升自己。那么问题就来了,在职硕士可以考博士吗?怎么考呢?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先大家需要明白的一个问题是,在职获得的硕士学位,是不是可以继续提升为博士呢?一般说来,传统意义上的在职硕士毕业之后是不可以拿到双证书的,学位证书可以到手,但是学历证书是没有的。在职硕士报考博士的时候可以提前查看意向学校的招生要求,一般说来,在职硕士只要满足攻读博士的专业和其他有关条件,就可以进行报考。在了解是否可以报考之后,考生们就需要了解如何报考的问题了。在职硕士报考博士的过程中并没有特别的限制,但是由于博士生在学习研究的过程中,主要是在导师的带领下开展工作的,因为导师的名额都有严格的限制,因此在职硕士最好能够提前联系好意向导师,与导师提前做好沟通工作,这样能够提高报考的成功率。上面两个问题都介绍完之后,考生们还需要对报考博士时的注意事项进一步了解,在职硕士报考博士同样也要经过招生入学考试,成绩合格才能够被录取,正式开始博士阶段的学习。对于入学考试大家不要轻易地放松自己,不要以为已经联系过导师就以为大功告成。实际上,每个学校对于博士的录取率都有严格的控制要求,想要顺利录取十分不容易。现在社会对人才的学历要求不断提高,能够接受博士教育,不仅对于提升学识水平非常有帮助,而且也有助于享受国家各种人才优惠政策,对于大家的长远发展非常有益。
本文的标题是我刚在网上看到的一段评论,觉得非常有代表性,下面结合我的观察,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观察。在我们之前的很多文章中已经比较充分的论证了一个事实:当下普通院校,特别是本硕均为普通院校的学子考博非常难,尤其是应届当年没有顺利考上的日后考博更难。参见除了申请考核制,2020年普通学子考博还将遇到这些难题过去几年我们还观察到一个事实:普通院校的学子并非考不上名校的博士,而是经常出现某2年突然考上好几个,之前之后很多年不再有人考上。其实这个现象在考研中更普遍,很多普通院校的学生被自己学长学姐顺利考取名校的励志故事所激励,就开始了漫长的二战、三战甚至四战某一名校。在昨天我们的分析文章中,我们已经提到上述考生往往面临着一个非常客观的现实,那就是比同批次考生大好几岁。可能在当下的考研中这种现象正在弱化,毕竟现在的学生整体上上大学比较小,年龄分布更集中一些。但是在当下的考博竞争中,我们往往可以看到考生的年龄有很大的差距,一般80后、90后平均分布,也就是考博队伍以25-26岁、28-31岁的为主。对于这样两个主力考博人员,他们思考的问题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别。其中28-31岁的人员往往处于这样的家庭背景:父母已经60多岁,近一半的人已经或者即将结婚,他们的生活并不富裕,从某种程度上可能还处于贫困线,只不过他们在过去的高考、考研中遭遇过挫折,没有读理想的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发现当下的就业并不理想,而自己还有名校梦以及学术梦,特别是在当下部分院校给博士开出的待遇对他们来说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因此他们认为考博是当下破解自己人生困局的最佳途径。当然这个年龄阶段的也有不少人是体制内的人员,他们基于种种原因向往高校的自由。而25-26岁的人员则是本文标题特别关注的人员。他们的年龄虽然不大,但是比一些同班同学还是大那么1-2岁,在他们中很多人考研时的规划是——将来顺利拿到研究生文凭,然后赶快就业挣钱。一方面这样可以给自己一个相对不错的起点,另一方面他们也深刻地认识到自己该挣钱啦,读研是留给自己的最后几年学生生涯。而且他们考研以及刚入校读研时还是非常有成就感的,毕竟自己披荆斩棘顺利地考取了研究生,而且还是一个相对不错的研究生,比自己的同班同学相对优秀些。特别是当下本科生已经非常多,就业很不理想。但是当他们没有多大压力的开始读完一年的研究生时发现了如下事实:过去一年双一流院校本专业研究生招生人数增加了百分之十到三十,很多高校的辅导员正式告别招收研究生,博士成为很多高校选拔人才的基本要求,而且老家的房价在过去一年也涨了不少,更重要的是自己读完一年的研究生感觉很空虚,更不清楚自己毕业之后想干啥了。在高考后读大学时自己还是非常自信的,但是进入研究生阶段之后发现开始越来越自卑了。在当下很多院校的实习体验非常不佳的情境下,当身边人有人开始考博时,特别是研究生阶段学校强制要求发表1-2篇论文的情景下,他们开始憧憬——也许读个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研二暑假在外面磕磕碰碰,很不爽,于是考虑到马上就研三了,导师也在催自己写毕业论文了,何不告诉导师我想考博。于是就出现本文标题所呈现的情景——我们有好几个研究生,进校时都不想读博,研三的时候拼命想考博。毕竟过去2年自己没有好好学习研究,而当下的考博市场竞争又这么激烈,你说他们能不呈现拼命考博的状态吗
如果要我从至今二十几年的人生中,挑出一件最幸运的事情,那一定是博士被清华导师录取。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之前的人生其实非常顺利。本科就读于家乡985院校,硕士保研到北京,一直是第一名,拿了很多次国家奖学金,专业领域一直是传媒大类,不属于跨专业,没吃过什么读书的苦。在考博之前,我的思维一直在应试教育的框架里,认为认真完成作业就会有好成绩、有了好成绩自然能继续往上读。是的,那时候的我思维线性而单纯,觉得一切都会顺理成章地获得。直到我开始准备考博,才发现这件事其实非常难,它不能够用线性思维,或者我们通常说的“努力就能考上”的认知框架来思考。考博和考研有相似之处,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他们也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1 考博的“难”,难在哪在考博之前我经历一段漫长的纠结焦虑期。一方面,我的硕士同门中有5个人意向读博,这意味着我们如果都留在本校跟着硕士导师读是不可能的。一定有人要考出去,或者被淘汰。另一方面,当时我没有非常出色的论文成果,不认识其他院校的博导,由于我的硕士院校还不错,所以我在北京能选择的,更好的院校就只剩几所了。当时我给自己制定的战略是:主要考北京院校,尽可能多报。每个院校的具体招生信息和博导情况,我都是通过官网了解的。 官网信息检索能力是必备生存技能,在官网上主要看三方面的内容: 了解博导信息,寻找专业对口的导师。 了解考试时间和流程,通过招生简章和前一年的报名、考试通知,弄清楚这所院校有哪些门槛(比如英语成绩、c刊等)以及考试流程。 仔细阅读博士招生简章,选定自己要报的小方向。因为博士招生分的方向都会比较细,比如清华现在是分五大类招生:新闻与传播历史及理论研究(李彬); 全球传播研究(范红、李希光、史安斌、周庆安、张莉);广播影视传播研究(尹红、雷建军、张小琴、曹书乐、司若);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崔保国、杭敏);新闻传播与社会发展(王君超、陈昌凤、卢嘉、戴佳、曾繁旭、胡钰); 新媒体研究(金兼斌、吕宇翔、沈阳、彭兰、蒋俏蕾)在选择大类的时候,一定要选和自己硕士专业以及所做的研究相近的方向。除了在方向上要找准,还要考虑导师具体的研究需求与你所拥有的技能是否匹配。因为博士其实更像一份工作,博导希望他招到的每一个博士生,都能够挑大梁承担一份科研任务。全球传播是清华一些老师研究的方向,我相信全国其他院校基本都有。基于目前中国的全球传播战略,政府需要很多能够外宣和国际舆情分析的研究人才,这也为各大院校在此方向进行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北京的中国传媒大学、人民大学、清华大学都是有国际新闻硕士班的,这个班毕业生主要的去向是主流媒体的外宣岗。那么这些院校做国际传播的导师,也主要是在海外接受的硕士、博士教育,他们中很多人在回国之前都确定了做具体的地域研究范围,比如“中—欧”或者“中—美”的文化/传播/关系研究。他们对博士生的国际视野、语言能力、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学科基础有要求,因此你要考量自己的学科背景和英语硬件水平是否过关。2 考博前我准备了什么确定了导师之后,我开始制定复习计划。我当时的复习分为两个方向:一是复习专业课,二是学习英语。(截图来自清华新传院2021年招生简章)专业课的复习主要以看论文、看专业书以及过了一遍考研传播学工具书,由于我是保送研究生,所以没有一个正统的考研复习经历,而此时把所有经典论著读一遍时间上来不及了,所以我选择了考研机构整理好的传播学理论笔记,厚厚两大本。如果你们和我有一样的忧愁,可以通过胡师姐蓝皮书来速补一下理论知识。Tip看这种知识点浓缩的小册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自己拉出一个知识框架图,现在有很多便捷的做知识框架的软件,比如Xmind、幕布(在线网站),大家可以一边看书一边整理出整个传播学的框架脉络,在头脑中对宏观知识架构有了把握,再往里面填充具体的大部头书籍、前沿的论文,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本热点集合,是学姐向我推荐的,我自己没认真看,但我发现我下一届考博的师妹也在备考中使用了它,说明还是挺有认可度的:最后,在读论文上,学界知名学者的新近研究都应该跟进,目标学院里所有老师的论文要通读一遍,重点读报考导师和本方向老师的论文。对于我而言,彭兰老师和喻国明老师的论文中有很多提供看待问题坐标系的宏观理论,对我的复习和笔试答题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学英语,是一件入股不亏的事情。虽然清华对英语成绩没有硬性要求,但是雅思6.5,六级500分以上应该在报考的人中算是平均水平。而这些成绩我都没有。所以我当时迫切需要考到雅思6.5,这不仅仅可以作为一个英语水平的证明,还可以成为之后北大、中传博士考试英语免考的凭证(这两所学校对英语有硬性要求)。3 “债”总是要还的我尤其记得,某一个夏日的午后我在寝室用颤抖的双手点开研招网,看到了“拟录取”三个字,当场痛哭。我的室友吓了一跳,反应过来之后围着我叽叽喳喳说着祝贺的话。其中一定有“哎呀,你看你当时那么焦虑,不也等到了好结果吗!”后来我给父母、男朋友打了电话,分享好消息,那个下午就像镀了金一样,在我的记忆里闪闪发光,阳光的颜色、路上的微风,每当我回忆起这个场景,所有的景色会一起被唤醒。同学们会说:“哇,你完全是人生赢家啊”。幸运之后,也有狂风暴雨的磨练。入学后我经历了人生的艰难阶段。博一的我面临三座大山:完成课程、完成导师课题任务、考雅思。而清华博一的课程特别扎实而密集,一周5-6大节课,每一门课每周的阅读作业都有半本书的体量,而且全是英文的。(意味着一周读3本英文书…)(因为太累有同学在小课上会睡着。 睡眠 学业 有时候你只能选一样)不仅仅是看英文阅读材料,还需要在课上和大家讨论,并且做1次课堂分享,发言就意味着不能划水。最后结课时,每门课需要完成一篇学术论文。在这样强度的课程压力下,我还要抽出一些时间学英语,联系外导为之后申请联合培养做准备,以及完成导师的任务。刚入学时我经常哭脸,后来偷偷和硕士师妹交流了一下,她说这很正常,她刚入学的前半年也是经常哭。名校的光环下,是实打实的高强度训练和激烈的竞争压力,周围的同学都太优秀了,稍有松懈,你就可能成为课堂上的笑话。被清华录取,这当然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是一件非常值得庆祝、高兴、纪念的时刻。但今天我想分享的,是我在考博前后经历的那些艰辛、挫折和焦虑,人生的高光时刻确实闪耀,但它只是一个瞬间。漫漫求学路的底色,依然是咬牙坚持的恒心和不断进取的自我鞭策。图片来源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号(清华又被称为“五道口体校”,因为实在太有运动氛围了!这个操场每天傍晚都会用大喇叭播放:锻炼身体,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胡师姐团队,有很多成功上岸的博士师哥师姐,他们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等。他们会用过来人的经验,为你制定个性化的复习书单,在择校、报考导师上给你提供建议,并全程指导申请与考试,直到你考上!博士定制课程定制服务:专业top高校在读博士、博士后或教师指导,不限次数的一对一授课 笔试指导提供针对申请院校和专业的学习资料规划整体考博学习和申请安排参谋选择哪所学校、申请哪个导师在申请邮件、个人简历、学术资料压缩包制作提供辅助和建议 联系上导师之后的后续沟通提供建议 提供每所院校内部情况供参考(导师申请难度、导师风格、竞争者等)申请研究计划proposal指导(中英文)模拟面试以及面试技巧指导笔试真题演练和批改
在当下的社会里,学历已经成为职场中竞争的一个重要加分项,在同等条件下学历越高的人,就越容易获得更多的机会。正因如此,不少同学在大学毕业后纷纷走上了考研这条道路。对于考研,这些同学的想法非常简单,就是希望拿到研究生文凭,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可以说很多同学正是带着这种想法考上的研究生,在他们研一入校时根本就没有考虑过读博,只想着能够顺利毕业。然而不少人到了研三时又突然转变了自己的观念,为了考博士拼命地看书学习,这究竟是为何呢?不少读者看到这里以后一定会对此非常困惑,搞不明白这些同学为什么会在短期内突然改变自己的看法。但是在我看来,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非常简单,无外乎以下的几个方面。1、研究生学历并不是“万能钥匙”,就业面临的压力依然非常显著很多同学当初之所以选择考研,目的非常简单,就是因为觉得本科毕业后找不到什么好工作,想要通过读研提高学历的方式获得更高的职场竞争力,以便在研究生毕业时轻松找到“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好工作。如果放在十年前的话,拥有研究生学历的同学,找到一份好工作真的是非常轻松。但是在今天,即便是我们真的拿到了研究生学历,就业面临的压力依旧不能小觑。虽然比起本科毕业生来说,研究生文凭确实有很大的竞争优势。但是在研究生中依然是“强中自有强中手”,如果我们空有一张研究生文凭,而个人本身没有什么能力,想要找到好工作真的很难。2、读研期间,有的同学逐渐发现学术科研这条道路才是最适合自己的道路对于研一的同学来说,虽然大家已经考上了研究生,并且正式开启了研究生生涯,但其实大家还仅仅是一群科研道路上的“菜鸟”。如果想要改变当前的这种状态,至少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来适应研究生生活,并训练自己的科研能力。有些人之所以在研一时不愿意读博,就是听别人说了博士不好毕业,非常辛苦之类的话,而自己并不了解科研事业的真实情况。而等到自己亲身经历了研究生的学术生活以后,很多同学变回茅塞顿开,发现科研竟然是非常有趣的一件事,并且深深地爱上了这项事业。等到了研三时,这群热爱科研、热爱学术的同学便选择了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希望在这条路上能够走得更远。3、部分同学希望借助继续读书这条道路来逃避就业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同学选择考研的本质说白了就是为了逃避就业,希望通过读研的方式来延缓就业。而到了研究生三年级时,大家又再次面临着就业和继续求学的抉择,一些同学压根不喜欢学术科研,但是为了逃避就业又再一次选择了考博。总的来看,对于那些研究生一年级时不愿意读博,但是到了研究生三年级时却拼命考博的同学来说,原因无非是以上的三点而已。对于这件事,你认为还有什么原因呢?欢迎发表您的观点。
公众号:考博英语助手考博是个漫长且艰苦的道路,为惠及2021年的博友,希赛特邀了三位2020年考博上岸的学长进行了经验、技巧及书单的分享会。在学长们分享的时候,大家都有很多问题,那么答应大家的,小编把所有的问题都整理好啦,都是学长亲自的详细解答哦~这些问题答疑都是满满的干货!快来看看你的问题学长是怎么解答的~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的话,可以分享给一起奋战考博的博友哦话不多说,我们正式开始25岁准博士,2次跨专业,考博一次上线——陈泽宇本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17年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华北电力大学管理科学用工程专业。 本科期间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奖,和同学合作在期刊上发表了两篇学术论文。研究生期间跟导师参与了多项科研项目,得到多位业内专家的认可。在去年暑假被邀请去瑞典参加第11届应用能源大会,并在会上做了20分钟的presentation,发表论文Research on Chinese energy consumption using an improved PSO-LSSVR model based on a stochastic process。1跨专业备考应该如何分配时间?跨专业备考的主要难度在于专业课的准备,相当于要比其他考生多学一门专业课,这样肯定会牵扯到英语复习的时间。但是,英语依然是最主要的,不能舍本逐末。对于跨专业的考生,一定要明确学校的要求,尤其是对于专业课的要求。以河北工业大学为例,它的考试是按照英语排名的,专业课只需要及格就可以,所以我在将参考书籍过了一遍之后,和师兄交流了一下,然后就把精力重新放回到英语上了。明确了学校的要求还有导师的要求,按要求准备专业课,尽量给英语足够的时间准备。2可以选择哪些英语精读材料?精读材料应该以真题为主,尤其是真题中的阅读文章,要把每一篇真题文章都搞明白,从里面总结出学校英语考察的常用词汇、语法点还有出题逻辑。除了真题之外,可以根据希赛的老师所推荐的题目,或者自己找到的题目,选择其中自己做的不太好,或者读的不太明白的文章来精读。可以自己给自己设定一个标准,比如某篇阅读错两个以上就要精读,这样也可以让自己在做题的时候更细致,更小心。3英语复习应着重提升哪方面的能力?英语复习还是要从基础入手,考博英语和四六级还有雅思英语不同,主要考察的是学生有没有进行下一阶段研究的基本英语能力,不是单纯为了选择英语较好的一批人出来,所以会考察的比较基本。具体的点上,我觉得英语复习主要是词汇、长难句结构拆分能力、写作典型句式的积累还有听力这些,只有把基础打牢了,才能帮助后期做题的正确率提高。4英语翻译比重较大,应如何把握?英语翻译中,英译汉和汉译英有很大不同。先说英译汉,它的核心是阅读能力的表现,换句话说,只要能把文段理解了,就可以翻译出来,其中辅以一些翻译技巧。所以英译汉还是要加强自己的阅读能力,从单词和长难句来入手。对于汉译英,其实是比较薄弱,不好准备的一个部分。它的核心是写作能力的考察,但是又不像作文一样可以提前准备模板和句型来应对,所以对能力的考察要求比较高,这就一定要多总结一些汉译英的技巧,在考试的的时候进行运用。在这一方面,希赛的英语课程给了我挺多帮助的,建议大家好好听一下希赛的课程,其中有很多的技巧。除此之外,汉译英往往会有一些自己难以表达、没有掌握的生词,这就要先把握学校的命题规律,看看学校一般喜欢从哪个方面来出题,比如是文化类的还是经济类的,可以自己总结一些相关的词汇。5复试时如何学会自己押题?首先要了解自身优势,要知道自己身上有哪些老师感兴趣的点,这就是押题的基本。尤其是对于跨学校、跨专业来说,老师肯定会关心你跨学校、跨专业的想法,所以我就针对性的准备了一下该怎么回答。还有比如说你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中研究的“高光时刻”,比如我在瑞典参加国际会议的经历。除此之外还有你的学术体系、相关能力还有学术规划,这就需要你预先来对你所报考的导师的学术观点有所研究和思考,并且和你的研究经历来结合。6考博英语备考一定需要老师辅助吗?我个人觉得考博英语备考中,老师的辅助,尤其是有经验的老师的辅助很有必要。首先,老师可以帮助你梳理你所报考的学校的出题规律,并且给你针对性的推荐联系,来帮助你掌握。如果是自己来做这个事情的话,不仅会受到手头资源、信息不足的制约,还会严重牵扯复习的精力。其次,老师比你有更多的考试经验,在你的阈值点可以帮助你突破瓶颈,有时候很简单的事情会自己走进死胡同出不来,影响复习效率。最后,老师能提供的包括一些技巧性的东西,往往在初试和复试的时候有很大的帮助。end好了,上面就是陈泽宇学长给大家带来的问题答疑,陈泽宇学长的成功在于他的勇往直前,他的无畏勇气,他的敢于去拼。感谢陈泽宇学长的无私解答,后续还会有学长的经验分享贴哦,记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