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两年考博,从双非到985:不放弃才能从失败中爬起来漠风

两年考博,从双非到985:不放弃才能从失败中爬起来

来源:人大经管 作者:魔都之主今天已经来南开学习半年多了,回首之前两年的考博经历,从没有导师接收,211统考面试被刷,到申请上三所985。这两年有太多的感悟,接下去我将分两部分叙述我的两年考博历程,希望对考博的同学有所帮助。一、211考博经历(懵懂无知)其实从考研开始就萌生了考博的想法,硕士(双非)第一年开始我就准备起了英语,随便比起本科的时候勤奋了不少,自己看了好多专业书,但是做事总是拖拖拉拉,加之导师的放养模式一直没有动手写过文章,期间我也跟硕导提过我想读博的想法,但硕导不以为然,就这样到了研二的暑假,开始了准备专业课(宏微观经济学)和毕业论文的初稿,期间也尝试着联系博士,但是每次找到一位心仪博导给他发邮件然后等上半个月,十有八九是不回复,有几位博导回了邮件也是婉拒了,一直没有博导愿意接收我。直到12月对外经贸的一位年轻博导给我回复了邮件,鼓励我加油备考,她会择优录取,那天晚上把我高兴坏了,就这样一直到3月的笔试,我去北京参加了笔试,考试那天是真的紧张,拿到试卷手都在抖。考了那么多年试真的是头一回这样,或许是真的准备的不怎么样(其实自己心里早有底),拿到试卷发现有一半的题目是懂非懂,怎么办?只能硬着头发往下做,旁边坐着的同学一直在看我,我心想他也没好好准备吧。就这样硬是把试卷都做完了,当天就离开了北京回家等成绩,等成绩的那几天我还是非常放松的,每天不想看书就想玩,直到初试成绩公布的那天晚上,我看着成绩傻了,英语44,专业课50多,加起来也不到100分,按往年的分数线肯定进不了复试。那天晚上心情特别沉闷,准备了那么久结果只考了这么几分,工作也没有找,接下去该怎么办。就这样我整整想了一周时间,父母开导我说没考上就再考一次,我也想明白了,每个人的人生轨迹是不同的,可能我的就是曲折些,但是还是能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的。我收拾好东西继续去市里的图书馆看书,已经准备好了再考一年。同时,也有考博的小伙伴开导我说:你的成绩也不算差,等复试线吧,或许还有复试的机会。其实那时候我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就这样每天回到从前的日子,把专业书英语都从头开始看,过了十多天,竟然出复试线,我也没抱什么希望,随便看了看,竟然今年降了十多分,我的分数能进复试。当时我觉得自己的运气实在太好了,那几天特别兴奋。回学校盖章开证明,准备复试材料。订了北京的酒店和高铁,约了博导见面,一切都是那么顺利,我真的感觉自己走大运了。直到复试复试当天,天下着雨,一个教室里坐着满满的人,数了数四十多个,一共只招15个人,我当时就感觉有点不妙,但是想想昨天博导说让我好好发挥,我就觉得心里踏实了不少,挨个提交材料并签字,轮到我的时候我看到表格上和我同时报考同一博导的还有一位,单位就是这所学校的,我感觉到有点不太好,但这个人一直没来提交材料也没来签字,我想他今天不会来面试了,直到下午回到面试等待的教室,有位一起面试的同学跟我说:你的竞争对手的照片就在墙上挂着,还领着我去看,我看着照片和名字,就在这时候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一个办公室门打开了,走出来的就是照片上的人,我当时就问他,你下午去面试吗?他说:去。这时候我的心已经死了。回想起他考的分数和我一样,这学院降了那么多分,我也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下午参加完复试,我还是没有完全死心,等博导出来询问了他复试的情况,他说:情况不太好,我向他表达今年要是考不上明年还来考的决心。他也说了我的论文是硬伤,没有一篇发表的论文。最后他主动加了我微信。就这样211考试之旅结束了。我也回了家。那时候心情差到了极点,我觉得这一个月的经历像是过山车一样,命运像是再和我开玩笑,想想更像是电视剧的剧情,只是真的发生在了我身上。二、申请985(永不言弃)从北京回来后,我继续收拾东西去图书馆看书,之后回学校参加了毕业典礼,遇到询问我考博情况的同学我总是躲开些,觉得很丢人。但这段时间我想明白一件事,要是真想考上,考试成绩是一方面,论文更重要,没论文可能明年会和今年的情况一样。但我手上就一篇毕业论文,其他什么都没有。这时候我请教了一位认识多年的博士后好友,他说早就提醒过你,要赶紧发论文,到现在才明白。在他的帮助下我把硕士论文拆成了两篇,加了一些方法进去,改了六七次,还让我把其中一篇翻译好后找公司润色成英文投了ssci。那时候别说ssci了,我连发个C都没想过,我觉得自己写的东西能发上去吗?更何况自己一个硕士身份一作,不带任何有职称的老师,包括我硕导。就这样我投了三四个C(一稿多投也是无奈,那时候已经7月了,审稿一般都是三个月),很快有了回信:拒稿。然后又找了不少容易发的C投稿,前前后后被拒稿十个C刊,9月多的时候,我压力越来越大,问好友要不投个普刊算了,被打击了太多次了。朋友说:这样有点太可惜了……直到中秋那天我提前从图书馆回家,我爸说信箱里有一份我的信,我也觉得很惊讶,从来没收到过信,我拿起封面一看,是三个月前投的C刊,打开一看竟然是录用通知书(从未有任何修改意见),把我激动坏了,马上告诉了爸妈和朋友,朋友还说会不会是诈骗(因为有4000版面费),上主页一查,确实有我的稿件录用信息,那天我无比幸福,总算看到希望了。又过了十天,ssci编辑给了返修意见,三位审稿人的意见都很正面,还有一位说建议编辑修改后录用。这真的是半年来最开心最轻松的一刻。那时候朋友建议我去申请考核吧,你手上的成果已经不少了(朋友发C的时候带了我一篇二作)一篇ssci待录用,一篇C(录用),一篇二作C。我那时才真的有信心去尝试下申请考核,找了六所985的博导(一位是院长)发了邮件,很快都回复了,不像去年那样,回复的内容都很积极,一半以上都鼓励我去报考他的博士,接下去就是提交各个学校的审核材料,每所学校要求不同,确实很耗精力,回硕士学校找老师签推荐书,硕导看我拿了好几分985的推荐书要他签(其中就有南开),他只说你去试试吧(其实他并不看好我),同时他推荐我去一所理工211,当时师弟问我你愿意去吗?(老师推荐就是试试吧)。就这样在12月前投了4所学校的审核材料,南开最早出结果,早早的在12月前就面试完了,也确定录取我了,接下去厦大,中山都出了面试通知,竟然也都入围了。就这样我最后选择了南开,一所我以前都没敢想的学校。三、我的感悟两年的心路历程和大家分享完了,接下去我想说说这两年我的一些感悟,希望对大家有所用处。首先,研究生扩张,必然会有更多的人走上考博这条路,而中国也像外国一样,博士入学考试提倡审核制(大多数985已经取消了统考),这也意味着考博不会像以前别人说的那样好考了,审核制更看重论文,要是没有论文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所以诚心提醒各位博友要重视论文的重要性,尽早发论文,多发论文。其次,考博一定不要在一根树上吊死,一定要多报几所,我的经验是把所有211以上的学校都找出来,挨个去主页看他们的招生简章,自己制表把所有学校的考试时间,科目,复习材料都汇总好,然后自己选择时间错开,考试科目相近的学校联系博导并报名。最后,联系不到不理睬或者回复信息不乐观怎么办?我的建议是多报几所学校,哪怕都不理你,你先去考了再说,回复哪怕妥妥的也并不一定百分百收你,考试还有各种进不了复试的人,你只要努力去准备,肯定会有一所学校收你的。所以一定要广撒网。

白色蛙

记一名双非、专硕、非全的考博二战生上岸之路

双非、专硕、非全,每一个标签都像一座大山,拦在通往读博的道路上,且看我如何愚公移山,披荆斩棘。先自我介绍下,本人90初大叔一枚(虽然长得比较嫩),本科211理工类院校经管专业,毕业后工作四年,随后考入本省双非财经大学攻读在职mba,去年毕业。考博的想法源于研二上学期,因为未来想进入高校任教。想必各位也知道,科研之路需要时间与经验的积累及导师的引路,毫不夸张地说,我属于输在起跑线的那类,因此在2019年一战时手头仅一篇普刊。在2019年考博中共报考三所学校,第一所位于北京的财经类前五的211院校,初试单科都过线,但是总分未过线,止步初试;第二所财经类也是211院校,顺利过线,并且超出分数线40余分,本是信心满满,后被告知已有一名硕博连读考生占了名额,因此复试人数缩减导致我以一名之差再次止步于初试;第三所果断降低目标,报考了本校的博士,结果初试过线30余分并且顺利进入复试,最终复试失败(录取了本校的行政老师)。于是痛定思痛,我在即将跨入而立之年的时刻下定决心二战,所幸父母都表示了极大的理解与支持。我联系硕导,拜托她将我引荐给学校里我报考方向做的最好的老师,义务给老师帮忙并且积极自学,而我的学术能力也在锻炼中进一步提高,不到一年的考博准备时间中,我在复习之余已手握3篇paper。在复习时间方面,我坚持一天10小时的复习时间,哪怕做完手术住院期间也绝不放松。在此分享下个人的备考经验吧!图1:住院期间照常复习在择校方面,我扩大了择校的范围,这里也要说一下,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水平去选择学校,毫无疑问,博导是喜欢科研实力强的学生的,但是一定记住这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如果你学术水平很优秀,但是没有坚定的决心读博,照样很难毕业,因此如果像我这样学术水平一般,不妨突出自己其他的优点,如是否具有社会经验?是否从未跨专业(这表示你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是否有足够的毅力与决心读博?并且如果被博导拒绝或无视也不要灰心,继续联系,总会有收获的。我个人而言,不论是985、211院校还是双非但是专业比较强的学校我都纳入考虑,并且有了文章打底,我发送邮件的回复率也明显提高。抱着拼命的想法,我选择了六个学校,对,你没看错,就是六所,虽然这六所学校考试的专业课科目重复度较高,但是同一科目的指定参考书及考察的侧重点还是有区别的。虽然我本科和研究生都未跨专业,但也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进行准备。而在复习备考环节,在专业课备考方面,建议大家不要一味地读死书,拿我所在的经管专业来说,经管类专业理论的梳理不应该靠死记硬背,而应该首先阅读经典大家的著作,并且进行梳理,在这里强烈建议大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自我总结,我所有的专业课都是这样复习的,要能做到列出提纲就知道具体的内容和知识点是什么,最后你会发现不管哪个学校的考题最终还是万变不离其宗的,而答题的时候要在理论阐述的同时加入自己的见解,要做一定的升华。图2:专业课备考中我认为这一套方法是比较有效的,因为我二战时所有的专业课都过线并且超出不少。而英语方面我基础还可以,早早就过了6级,在复习过程中强烈建议大家好好对待三件事:单词、真题及作文。单词方面我专门有一个本记录生词,并且时不时拿出来背诵;真题的话则可以用来预测和总结各个学校的出题偏好及规律,大家要要跳出来看看备考学校每年真题的类型,比如在改错题方面是不是同样类型的错误出现过好几年,那么这无疑就是这个学校英语出题的偏好点,也是我们重点复习之处;作文的话可以多背背我们的模板,并且一定要做到灵活应用。图3:英语生词本今年因为疫情,学校大多集中在6-7月进行考核,因此报考的6所学校也必须进行取舍。第一所学校我依旧选择了去年第一所报考学校,即北京的211财经院校,原因主要是和这位导师见过面,并且这位博导并没有带过男博士,因此在性别上我是存在优势的。但是这所学校的结果是我依旧单科过线,但总分以三分之差再度落榜,十分遗憾。由于考试时间集中,只能迅速调整心理进行下一所学校的准备,所幸第二所学校(财经类排名前八的院校)顺利进入复试。在复试前我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最终在复试过程中还算回答自如吧,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是考核老师问我有没有想对他们说的话,于是我将自己奋斗两年来的经历做了介绍,当时能感觉到老师们是有触动的。最终在当天考试结束下午,我收到报考导师的电话,确定成功上岸。回过头来总结,在复试过程中,是对整个人的综合素养的全面体现,以下这些资料是必须提前准备的:自我介绍(中文、英文)、已发表的文章(每一篇都要烂熟于心,并且要能调理的叙述出来)、毕业论文(同上)、可能会问到的问题(如你的优劣势、为什么考博等)、英文口试可能的问题(如介绍下你的家庭、你的优劣势等等。在准备资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背诵的熟练程度,以防在紧张状态下可能出现的大脑空白。在上场前注意自己的穿着及精神面貌,这点就不多说了,在过程中切记我们是学生,一定要以谦和的态度如实作答,不会没关系,但是不懂装懂在考核老师眼里其实挺明显的并且会减分。今年因为疫情,学校大多集中在线上进行考核,对于考生的心态而言也要有一个调整的过程,这也能看出考博确实是一个综合性的考核过程。在网络复试过程中,希望大家注意自己的网络设备调试以及周边环境,确保网络畅通,并且周围环境整洁、安静,复试对自我能力的要求毋庸置疑,但对一些其他因素的把控有时也至关重要!在考试之前我和家人刻意去和小区旁边的工地协商,拜托他们尽可能把工地噪声控制好,所幸碰到的工地主管都表示理解,最终复试得以顺利进行。而同考场的一位同学正是因为网络环境卡顿最终影响了发挥,止步复试。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所学校复试前,我还参加了另一所211院校的考试(该校初试复试是紧接着进行的),在复试结束后接到报考导师电话,告知我复试成绩90分以上,并且让我耐心等待初试成绩。因此我目前手握一份offer同时在等另一所学校的初试成绩,不知后续会不会有做取舍的机会,但是上岸已无疑。衷心想勉励各位,不要认为考博有多难、自己有多差,觉得没自信的时候不妨想想双非、专硕且非全出身,为考博拼搏了两年的我!最后希望大家都可以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祝各位成功上岸!来源:考博圈

在桥下

我今年考博上海交通大学成功,靠的是这些准备、经验,来看看吧!

读研之后,一直关注考博圈,之前一直看别人的经验帖受益良多。今年考博成功上岸,希望自己的经验也能够帮助到大家。一、个人情况介绍本人本、硕211,推免保研。因为读的是中文专业,所以想继续深造进入高校,大概从研二就开始为考博做准备。19年参加了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的考试(均为申请考核制),目前已收到交大拟录取,复旦的博导也对我感兴趣,也有机会。下面首先谈一下考博前做的准备。1. 充分了解申请—审核制度相信准备考博的同学对申请考核制多少都会有些了解,就我自己的经验来看,申请考核没有绝对的公平,但有相对的公平。“没有绝对的公平”意思是:门槛稍高,最好有科研成果,外语好,综合能力要求高;“有相对的公平”意思是:如果你硕士期间足够努力,有一定的科研成果,即使你非211、985出身,也可以脱颖而出。对于想走申请考核,考C9高校的同学来说,基本的要求一般是:外语六级,有一定科研成果,本硕985加分,外语好(尤其口语)加分,科研成果突出(有核心论文)加分,导师帮忙联系加分。2. 关于联系导师提前联系心仪的博导很重要。个人认为提前3—4个月就可以开始联系了,当然如果你有非常心仪的导师可以更早联系,但联系之后最好保持一定的交流,起码让老师能够记住你。一般老师的回复都会比较官方,诸如欢迎报考之类。在征得报考导师的同意后,可以多种方式与老师取得进一步的联系,如请硕导推荐(认识的话),找报考博导的学生,开会的时候有机会见面等等。总之,要保持联系,不要只发一封邮件就不管了。3. 关于选择学校目前,排名靠前的985学校大多都已采取申请审核制。在选择学校的问题上,要注意这几个问题:首先,你选名导还是名校,关于这一点的选择直接影响你的备考策略,如果你两个都选的话也意味着竞争一定很大,要做好心理准备;其次,考试的时间会有冲突。大部分学校考试时间在三月,早一点的有清华、上海交大(可搜索招生简章了解)。东南部地区如南大、复旦、苏大、中山考试时间大多冲突,北京地区如北师、人大考试时间一般也会冲突,自己要有所取舍;最后,可根据考试时间选择多个学校备考,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一般选2—3所,增大可能性。二、我为考博做的准备因为本硕期间成绩一直处在年级前列,专业基础尚可,个人付出比较多的努力是在科研上。自己考博的优势在于发了一篇C刊(第一作者),此外,普刊3篇,学生项目一项,考了雅思。在具体到备考过程中,除了专业书籍应该系统把握外,还要注重开拓自己的视野。拿我自己的专业来说,不要局限在文学领域内,要有意识地了解跨学科、跨文化研究,尤其涉及历史、社会、思想文化等领域,不用精通,至少应该了解。这对于读博期间能够持续地研究是很重要的,考试时老师也会比较注重这一点。关于外语:对于C9高校来说,六级是基本。至于我为什么考雅思,有些学校雅思达到一定分数可免考,如北大、人大;有些学校要求六级有效期是五年,如浙大、上交。如果你英语基础好的话,雅思能够考到6、6.5(最好),无疑是锦上添花。如果你基础一般但过了六级的话,雅思也不是必要条件。备考雅思是一件耗费大量精力的事情。此外,我考上交和复旦,都考察了英语口语,复旦对口语的要求更高一些。关于毕业论文:个人认为,毕业论文完全是一项打基础、见功夫的工作。写好毕业论文,不仅能够打好做研究的学术基础;在考博中也会有优势。我在考试过程中,导师都对我的毕业论文表现出兴趣,面试过程中,对毕业论文的提问也占了很大比重。不要为了考博复习就不重视毕业论文,否则得不偿失。三、考试申请审核一般分为初选、复试(专业笔试、外语考察和综合面试)。初选是根据所有报考人提交的材料选择几个人去参加复试(具体人选各个学校要求不一,少则三四个,多则十几个)。笔试部分难度不大,一般是宽泛的论述大题,但会侧重考察你视野是否开阔,是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复习时最好了解自己报考学校、报考导师的研究方向、研究成果,做到心里有数。导师组面试一般是根据你的毕业论文、科研计划、研究兴趣随机提问,时常20—30分钟。总体而言,申请审核对考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面试表现在一定程度上比笔试重要。需要说明的是,我的经验更针对准备申请考核的同学。以上经验也只是我的个人感受,不代表普遍性,但申请考核万变不离其宗,备考前充分研读心仪学校的招生要求,提早准备好“硬件”条件,就会增大成功的可能性。考博不易,读博更不易。希望诸位有读博梦想的同学能够坚定信心,早日上岸,也希望我有限的经验能够帮助大家。来源:考博圈 编辑:学长

捧喝

读研读博都遇到好导师是怎样的体验?导师“锦鲤”现身说法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博文,“遇到一个学术上指导不了自己的导师是种什么样的体验”,我首先表示对这一类同学的深深同情(因为没有导师的指导,全部凭借自己钻研实在太难了),运气不好只能靠自己,科研不易,且行且珍惜。其次,我也对自己的幸运表示由衷的开心,因为我硕士和博士都遇到了一个好导师,确认过眼神,这是对的人。01、硕导篇: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本科毕业于山东身某普通二本院校,本想着通过考研改变自己的命运,可事与愿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结果考研成绩不理想就被迫接受调剂到安徽省某普通的一本院校。由于我是调剂生,所以不能像第一志愿的考生一样可以去选择导师,并被导师接受。在一些老师眼里,调剂的都是考试不好的,学术能力不怎么样,所以一般都不愿意接受调剂的考生。当别人一轮选择导师都顺利结束时,我成了一个没有导师要的学生,接着我就开始第二轮选导师,结果导师没有选择我,接着我就第三轮选导师,可还是被活生生抛弃了,最后我就孤零零的一个人等待被选。恰好当时我们学院引进了博士刚毕业的新导师,结果我被选中了,从此才进入了有导师的硕士生活。记得刚入学时,我接到了硕导给我的第一个电话:“你好,我是某某老师,以后我就是你的导师了,我们要一起度过3年的研究生生涯,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尽管说,包括学术和生活上的,我们是师生,但我刚博士毕业,没有代沟,希望我们能成为好师生和好朋友。”(我导师是女性)老师的一番话温暖了我的心,从此以后我不是“没人要的孩子”。我想虽然自己是被迫调剂的,但是既来之则安之,从此以后我和硕导过上了幸福的科研生活。我想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从此以后硕导成为我的良师,也是我的益友。在这里分享一些我和硕导的相处经历。1.研一那些事总结硕导的话:严师出高徒,我博导就是这样要求我的,所以以后我要对你严要求,到时候不要抱怨哦,研一你的主要任务是上课,把基础打牢了,在课程之余多看一些论文,并试着去写论文(老师手把手教我上知网,查文献,看文献和写论文)。争取研一的时候能发一些论文,论文写完发给我到时候我给你修改,咱们尝试着去发表。还有一点就是发论文还能给你评奖学金加分,我们争取拿到奖学金。就这样研一在硕导的敦敦教导下,我在研一时就发表了CSSCI核心论文,成为了我们班级第一个发表论文的学生,也是我们学院有史以来第一个在研一时就发表C刊的学生。此时我成为了班里和院校的“明星人物”,奖学金当然时非我莫属。2.研二那些事总结硕导的话:我们研一就发表了C刊,说明你的学术能力比较强,还是比较有学术天赋的,接下来我们要争取发更多的论文,你的水平在C刊,所以我们就不要发普刊了。我申请了几项课题,都有你参与,你针对课题写一写论文吧。还有一点比较重要,那就是做好人生规划,你打算以后干什么,要不要考博,如果有考博的打算,那就更要加大力度写论文发论文了,你本硕出身学校不是很好,所以考博你没有优势,尤其是在申请考核制的大环境下,你要想考一个985高校的博士,你要拥有你自己的优势,而拥有优势的方式就是多发论文,拥有更多的学术成果。所以你现在就要开始考虑以后的路了。我比较建议你考博,因为你还是比较有天赋有能力的。就这样研二在导师的教诲和启发下,我产生了考博的念想,我想再次通过考博改变自己的命运,为了考博我制定了以后的发展规划,在研二时我两眼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除了写论文就是发论文了,在硕导的帮助下,我研二时又成功以第一作者发表了4篇CSSCI论文,导师一作,本人二作发表了3篇CSSCI论文,从此以后自己以8篇C刊傍身。真的成为了别人眼里的“超级巨星”。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投来了羡慕的目光(哈哈,我想当初拒绝我3次的导师肠子应该悔青了吧)3.研三那些事总结硕导的话:既然你想考博,那么我就从头到尾给你好好讲讲怎么样考博,考博分为统考制和申请考核制,考博需要联系导师、报名、准备报名材料、材料审核、英语和两门专业课备考、笔试和面试。一些事项中都需要注意什么等等。我给你推荐几所比较不错的学校的,这些学校里我也有同学,到时候看看可以帮帮忙不。就这样研三在硕导的鼓励和帮助下,我走上了考博之路,进行了认真的备考,最终在自己的努力和导师的帮助下我顺利考上了某985高校的博士。总结:在自己三轮选导师被弃的情况下,选对了现在的硕导,从而成就了我8篇C刊,各种奖学金和985高校的博士,还有比较重要的一点我结识了一位良师益友。确认过眼神,这是对的导师,我想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02、博导篇:我不是散养人我还是比较幸运的,遇到了一个好硕导,考上了985博士,还遇到了一个好博导。我是2019年考上博士的,所以现在只能说是一个准博士,但是我已经体验到了博士的生活,提前进入到学校,参与导师的课题,和导师一起做研究。博导对我还是比较关怀和照顾的。1.联系博导那些事由于自己学术成果比较多,比一些985高校的学生都多得多,所以在联系导师的过程中还是比较顺利的,总结博导的话:我看了你的成果吓了一跳,你这些成果可以和一个教授三年的成果比了。看来你还是比较喜欢和比较适合做学术的,欢迎你报考我的博士,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问我,希望你能通过考试,以后我们一起做研究。就这样在博导的鼓励下我正式进入了复习阶段,在复习的过程中我有什么问题都会问博导,博导也很耐心的给我回复,最终我顺利考上了该博导的博士。2.准博士生涯那些事确定自己被拟录取后就被博导叫去了学校,提前参与课题研究。总结博导的话:我希望你也能像你硕士一样高产,博士高产更重要,一是对你现在的影响,二是对你以后找工作的影响。我们一起努力,争取做出更好更多的成果。还有就是以后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有什么困难都可以找我,欢迎叨扰。总结:就这样从此以后我和博导过上了幸福的科研生活。博导对我很是关怀和照顾,我不是散养人,确认过眼神,这是对的导师。我和博导的故事未完待续….…来源:募格学术(ID:mugexueshu),转载请在募格学术原文下留言,作者:小胖砸

白豚

读博5年,论文却一无所获,该怎么办?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社科学术圈,ID:shkxquan】经微信公众号授权转载,如需转载与原文作者联系又是一年毕业季,许久未联系的远房表妹打来电话,向我咨询博士就业的问题,电话里满是焦虑和不安。她的情况是:在香港某知名大学读经济学类的博士,熬到第五年终于博士论文通过外审,导师对她的文章也比较认可,批准参加答辩,若通过也能毕业拿到学位。现在毕业不是问题,问题是就业。读博期间她一篇小论文都没有发表,没发的原因她说起来复杂,我听起来却很简单——眼高手低,本末倒置:一开始只想潜心科研做学术,一心只想发SSCI,结果恋爱大过天,博一博二两年经历热恋失恋自我疗愈,等到博三才想起来自己还有大小论文两件要事待办。半路奋起直追最终就是现在的收成:大论文过关,小论文一无所获。那么,问题来了,她原本的就业目标是进高校做老师,可是她没有拿得出手的小论文,这条路基本无望,因为现在绝大多数高校都对新进文科类博士教师有论文的要求:读博期间至少发表两篇C刊论文或SSCI论文。眼看着路越走越窄,不知路在何方的表妹向我哭诉:表姐,我该咋办?我还能找到工作吗?能!工作肯定是可以找到的。为了安慰她,也为了给她就业扩展一下思路,我分享了几位没发小论文或是小论文不过硬的博士就业的实例。1高校或科研院所行政教辅人员不久前,一则题为“高校辅导员也要招博士了?”的新闻在硕博圈小范围传播。其实这并不算新闻,许多经济发达地区的985、211高校2010年前后就开始高校行政教辅人员博士化了。因为这些学校只是少数,并未引起广泛关注。而近两年,不少地方省属院校也开始“博士化”进程,以我所在的省属大学为例,今年的辅导员招聘注明“博士优先”,各学院招聘的科研秘书也都要求必须是相关专业的博士。为了吸引博士来求职,这些岗位都没有发表论文的限制。2中小学教师有些博士生可能会想,做高校行政都有些不情愿,做中小学老师那不是更加委屈吗?其实未必,北上广一些顶尖中小学招聘的教师博士几乎是标配。以人大附中为例,近些年招聘的老师中北大、清华博士毕业的人不在少数,也不乏国外牛校毕业的。我的同门博士师姐当时毕业时为了留京,就选择了中关村某所超级牛小。虽是中小学,但是这些学校待遇福利都很好,户口、编制都有,还为博士们专门开设科研和进修通道。现在一些省级的超级牛校也开始引进博士了,平台好的中小学也是博士们就业的一个选择。3多元渠道大学行政教辅也好,中小学教师也罢,包括去教育机构做辅导老师,都还是在教育圈打转。其实拓宽一下思路,博士们就业的渠道还有许多。我了解到的情况是,有博士毕业做公务员的,一些名校的博士毕业生有机会可以直接选择博士选调路线。有博士毕业进相关企业做研发的。也有人完全放弃了原来的专业,自主创业或是做自由撰稿人。对了,给博士们提供个思路,每年的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大赛可是有硕博创业版块的。可以说,即使没发小论文,博士们的就业之路并未被堵死,只要拓展思路,就业之路还是平坦的。但是,也想给在读的博士们提个醒,要想择业,必先“备业”。一、合理定位学术目标多数人读博时都想着发好论文,只认C刊或者SSCI。可是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在发这些论文之前是否应该先有充足的学术积累呢,试着先从一些省级的普刊发起,将论文写作能力和学习能力从点滴做起,为发好论文打下基础。这样即使到最后C刊级别的论文没发或者数量不够,但至少不会让你的小论文是片空白。二、有效利用读博时间现在多数学校博士都是四年制,排除已婚育的小部分博士,多数博士尤其是文科类博士自由支配的时间还是比较充裕的。博一阶段就应对如何发论文、如何准备大论文的开题和写作有清晰的规划,因为读书要时间、发表要周期,你不提前计划、不合理充分利用你的时间,到最后势必会面临延期毕业或是小论文不达标的尴尬境地。三、拓展就业技能和方向信息社会,学习已不是过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节奏了。在保证专业学习的基础上,博士们也应观世事、知民情,避免眼高手低的行事风格,必须提升就业的技能、拓展就业方向。想去高校的教学技能务必过关,做网上考博考研辅导可以考虑。想去政府机关做公务员,行测、申论考试得提前准备。想做自媒体或自主创业,写作能力和创业设计必须过硬。说到底,就业,就是拼实力。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博士的赛道也渐渐拥挤,毕业和就业之路也越发艰难,这些固然是严峻的现实,但是我们身边更多的是坚持不懈、终有所获的人。道阻且长,唯行者至。

百宝盒

读博5年,论文0发表,何去何从?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社科学术圈,ID:shkxquan】经微信公众号授权转载,如需转载与原文作者联系又是一年毕业季,许久未联系的远房表妹打来电话,向我咨询博士就业的问题,电话里满是焦虑和不安。她的情况是:在香港某知名大学读经济学类的博士,熬到第五年终于博士论文通过外审,导师对她的文章也比较认可,批准参加答辩,若通过也能毕业拿到学位。现在毕业不是问题,问题是就业。读博期间她一篇小论文都没有发表,没发的原因她说起来复杂,我听起来却很简单——眼高手低,本末倒置:一开始只想潜心科研做学术,一心只想发SSCI,结果恋爱大过天,博一博二两年经历热恋失恋自我疗愈,等到博三才想起来自己还有大小论文两件要事待办。半路奋起直追最终就是现在的收成:大论文过关,小论文一无所获。那么,问题来了,她原本的就业目标是进高校做老师,可是她没有拿得出手的小论文,这条路基本无望,因为现在绝大多数高校都对新进文科类博士教师有论文的要求:读博期间至少发表两篇C刊论文或SSCI论文。眼看着路越走越窄,不知路在何方的表妹向我哭诉:表姐,我该咋办?我还能找到工作吗?能!工作肯定是可以找到的。为了安慰她,也为了给她就业扩展一下思路,我分享了几位没发小论文或是小论文不过硬的博士就业的实例。1.高校或科研院所行政教辅人员不久前,一则题为“高校辅导员也要招博士了?”的新闻在硕博圈小范围传播。其实这并不算新闻,许多经济发达地区的985、211高校2010年前后就开始高校行政教辅人员博士化了。因为这些学校只是少数,并未引起广泛关注。而近两年,不少地方省属院校也开始“博士化”进程,以我所在的省属大学为例,今年的辅导员招聘注明“博士优先”,各学院招聘的科研秘书也都要求必须是相关专业的博士。为了吸引博士来求职,这些岗位都没有发表论文的限制。2.中小学教师有些博士生可能会想,做高校行政都有些不情愿,做中小学老师那不是更加委屈吗?其实未必,北上广一些顶尖中小学招聘的教师博士几乎是标配。以人大附中为例,近些年招聘的老师中北大、清华博士毕业的人不在少数,也不乏国外牛校毕业的。我的同门博士师姐当时毕业时为了留京,就选择了中关村某所超级牛小。虽是中小学,但是这些学校待遇福利都很好,户口、编制都有,还为博士们专门开设科研和进修通道。现在一些省级的超级牛校也开始引进博士了,平台好的中小学也是博士们就业的一个选择。3.多元渠道大学行政教辅也好,中小学教师也罢,包括去教育机构做辅导老师,都还是在教育圈打转。其实拓宽一下思路,博士们就业的渠道还有许多。我了解到的情况是,有博士毕业做公务员的,一些名校的博士毕业生有机会可以直接选择博士选调路线。有博士毕业进相关企业做研发的。也有人完全放弃了原来的专业,自主创业或是做自由撰稿人。对了,给博士们提供个思路,每年的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大赛可是有硕博创业版块的。可以说,即使没发小论文,博士们的就业之路并未被堵死,只要拓展思路,就业之路还是平坦的。但是,也想给在读的博士们提个醒,要想择业,必先“备业”。一、合理定位学术目标多数人读博时都想着发好论文,只认C刊或者SSCI。可是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在发这些论文之前是否应该先有充足的学术积累呢,试着先从一些省级的普刊发起,将论文写作能力和学习能力从点滴做起,为发好论文打下基础。这样即使到最后C刊级别的论文没发或者数量不够,但至少不会让你的小论文是片空白。二、有效利用读博时间现在多数学校博士都是四年制,排除已婚育的小部分博士,多数博士尤其是文科类博士自由支配的时间还是比较充裕的。博一阶段就应对如何发论文、如何准备大论文的开题和写作有清晰的规划,因为读书要时间、发表要周期,你不提前计划、不合理充分利用你的时间,到最后势必会面临延期毕业或是小论文不达标的尴尬境地。三、拓展就业技能和方向信息社会,学习已不是过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节奏了。在保证专业学习的基础上,博士们也应观世事、知民情,避免眼高手低的行事风格,必须提升就业的技能、拓展就业方向。想去高校的教学技能务必过关,做网上考博考研辅导可以考虑。想去政府机关做公务员,行测、申论考试得提前准备。想做自媒体或自主创业,写作能力和创业设计必须过硬。说到底,就业,就是拼实力。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博士的赛道也渐渐拥挤,毕业和就业之路也越发艰难,这些固然是严峻的现实,但是我们身边更多的是坚持不懈、终有所获的人。道阻且长,唯行者至。

板报叔

从基层公务员到博士研究生:我的三年炼心之旅

来源:考博圈当我开始敲击键盘准备记录一下自己考博历程的时候,我其实是有点恍惚的,这个场景三年来我幻想过无数次,这次终于变成了现实,真可谓是“久盼不可得,忽而已成真”。先简单介绍下自己的学习经历吧,我今年26岁,本科就读于中部的一所211,当初选择专业的时候希望能学习管理类,但是因为不想再接受数学的毒打,就选择了行政管理。大学的新生见面会上,时任公管学院院长殷切寄语“希望在座的各位未来能涌现一部分有志于学的青年才俊,共同推进我们公管学科的发展壮大!”时至今日,当时祝愿犹在耳边。大学四年我基本都泡在了自习室,最终凭借优秀表现成功保研至东部地区的985高校,专业调整为马院下设的政治学理论专业。硕士期间,我总共跟着导师做了3个课题,参加了4次论坛,发表了6篇文章(一篇独作C刊)。那时的我意气风发,想当然地以为自己能轻松升学,但是终究是事与愿违。毕业之后,我考取了家乡的基层公务员,成为了左邻右舍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两年的基层工作经历让我变得愈发沉稳,更关注基层治理实践问题,我知道自己依然没有放弃读博,所以我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结合相关理论,合计发表了2篇核心和2篇普刊,这样才让我在近两年的材料审核中不再处于劣势。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四重难关和大家分享下我的经验教训,希望能给那些想要读博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一)第一重难关:申请考核到底是什么?2017年暑假我便开始着手准备考博事宜,但深知自己应试能力实属一般,所以坚定选择了申请考核。从2017年到2020年这三年期间,我基本上关注了所有985高校的博士招生简章,原来还有部分高校沿用普通招考的方式,但从2019年开始,基本上都采用了申请考核方式,所以提前知道申请考核需要准备哪些东西便显得至关重要。根据我自己长期关注的结果,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学术背景。主要是考察本科和硕士毕业院校和专业相关性,具体而言,是否毕业于211、985或者现在说的“双一流”高校,以及自己本硕专业是否和博士拟攻读专业一致,如果有出国留学或者交流经历,在这一块相应地会占据一些优势。以我自己为例,我本硕学校还算可以,但学院专业排名都不算靠前,加之跨了专业,所以在申请考核过程中我经常被问到几个问题,你为什么选择跨专业到政治学理论?你觉得跨专业对你攻读报考的专业有什么影响?你怎么在马克思主义学院读的政治学理论?在被一些高校材料审核环节刷掉之后,我诚恳咨询了报考的导师,其中有一位导师告诉我,材料审核小组认为我跨专业报考,可能存在学科基础不够扎实的问题,而且还是马院下属的政治学理论专业。此外,部分高校针对一级学科不一致的考生会安排加试,比如人大公共管理学院会增加经济学和管理学两门笔试。所以,有读博意愿的朋友要慎重考虑跨专业问题,避免因小失大。第二,学术成果。申请考核中学术成果占比很重,尤其是当你没有很强的人脉关系和出彩的学术背景的时候,学术成果是导师判断你的科研水平和科研潜力的主要依据或者说唯一依据。就人文社科而言,想要发表高水平的论文,需要大量阅读本专业的知名著作和顶级期刊的最新文章,密切关注学科前沿动态与学术热点问题,最好在硕士期间发表一到两篇c刊或核心文章,证明自己的学术科研能力。有一些小伙伴之前问我,和导师合作发文,自己是二作乃至三作算不算自己的学术成果,就我自己的申请经历来看,这是完全可以的。另外有一点非常重要,即保持学术科研的专注度和一致性。拿我做反面教材吧,我的研究方向比较杂,在两所985高校的面试过程中,都有老师指出,博士之所以叫博士,的确是希望你能成为博闻广识之士,但前提是你对本专业的学习钻研到了一定的程度,否则只能是半桶水。不出意料,我没有通过这两所学校的复试。第三,研究计划。这是一个很重要,但是容易被人忽视的部分。研究计划是导师判断考生是否有足够的学术敏感度、与自己研究方向是否一致、是否掌握了足够的研究方法的重要参考,基本上所有高校的面试环节,都会提问研究计划方面的问题,其中浙江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要求根据自己的研究计划制作ppt,汇报结束后各位面试老师会根据你的展示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所以别再盲目相信“只要和导师说好了,研究计划什么的只是走个过场”之类的论断了,大多数情况下研究计划准备的好,面试才能打下好的基础。至于研究计划的撰写工作,一方面要选择自己感兴趣且擅长的领域,在此基础之上,最好与报考导师的研究方向大体一致,另一方面,有条件的话,请导师或者师兄师姐帮忙把把关,不断修改完善,加深对研究计划的理解,这也是一个难得的学习过程。第四,英语水平。由于科研规范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现在对博士的英语水平要求也随之水涨船高。材料审核基本要求考生通过六级或者雅思(托福)达到一定的分数,但是我个人建议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选择雅思或者托福会比较好点,一方面是因为对我这样已经工作的人来说,再刷六级已不可取,通过雅思或托福可以再次检验自己的英语水平,也相应可以锻炼提高自己的口语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博士期间有一些出国交流学习的机会,如果你能先达到外语要求,那么机会相应也会更大。毕竟在紧张的攻博期间,能节约一些宝贵时间无疑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要掌握自己学科的专业词汇,在英语面试中准确运用专业词汇绝对是加分项!另外,提前准备好一段3分钟左右的英文自我介绍,背到滚瓜烂熟,可以有效缓解面试的紧张情绪,亲测有效!(二)第二重难关:如何联系导师?如果你有足够的人脉关系或者打算报考自己的硕导,那么恭喜你可以避免大多数考生纠结的联系导师环节。否则还是老老实实提前和报考导师取得联系,表达自己想跟着他搞科研的强烈意愿。扪心自问,如果你是博导,面试的时候两个考生实力差不多,一个提前和你联系了,你对他的基本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另一个你完全不知道,那么你会选谁?所以,各位就别担心自己提前联系导师好不好了,抓紧时间在学院的官网上了解导师的研究领域和联系方式,最好是发邮件的形式,简单介绍下自己的学术背景与科研成果等,最好不要超过200字,如果你实在是有很多展示的内容,建议你做个学术简历,以附件的形式发送。切记!一定要用pdf的格式!很多老师用手机看邮件,如果你用word的格式,手机端打开可能会乱码或者格式错误,免得你一番良苦用心付之东流。导师的回复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很热情详细的回复,表达了对收你的意愿;第二种是中立的回复,比如“欢迎报考”之类的;第三种是拒绝的回复,诸如不回复或者明确说难度很大,谨慎报考等。第一种和第二种回复表明你有一定的机会,自己好好把握,认真备考,逢年过节或者自己有学习心得体会的时候,发个邮件再联络下,避免太久不联系,导师忘了你的尴尬。最后,每所学校最好只联系一位导师,除非你联系的导师拒绝了你,才可以联系同一所的另一位导师,万一导师之间聊到了招生事宜,你的名字同时被两位导师提及,恐怕对你而言不是一个好消息。(三)第三重难关:报考哪所高校?这个问题其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你的学科基础很扎实,平时也很关心学科动态,可供复习的时间很充足,那么你可以报考多所学校。正常情况下,个人建议报考2-3所学校比较合适,最好不要孤注一掷,因为考博的不确定性实在是太大了,任何一点意外都有可能导致名落孙山。根据往年的经验,国内最早开始申请博士的是清华,一般在9月考试,接下来是南开的第一批次在10月,然后是12月的中山大学和上海交大,第二年3月到4月是考博的集中时间段,尤其需要防止时间冲突,最晚的一批则是6月的人大。此外,越来越多高校开始举办夏令营或者暑期学校,给有意报考的学生提供提前了解的官方渠道,比如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等,大家一定要多关注这方面的信息,这不仅是检查自己实力和查漏补缺的机会,也是面对面接触报考导师的绝佳途径,毕竟读博是一个艰辛的过程,找到和自己合得来的导师是非常重要的。至于报考学校是否需要有所差距,我认为是有必要的。比如和我一起备考的考友,本硕都毕业于福建普通一本,已经发表了一篇一作核心和两篇普刊,他申请了西北某985、帝都某211和中部某211等三所学校,最后成功考取中部的211高校。(四)第四重难关:怎么更好更快地复习?确定了报考的学校,联系好了报考的导师,那么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备考环节。最关键的就是根据自己的学习效率和时间安排,制定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来复习,否则只能是镜花水月。以我报考的学科为例,复习内容大体上可以分为专业知识、英语和研究方法三块,有条件的话,最好咨询下已经考上的师兄师姐,或者在网上查找往年的真题,尽快熟悉知识重点和出题风格。在专业课复习过程中,我会运用一些软件制作知识框架图,加深自己的理解记忆。英语则是靠日积月累,我每天都背100个单词,加强专业词汇的积累,保证一个月完成一整套雅思试卷。研究方法的话,虽然不是每所高校都会考,但还是要对基本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在这里,我特别提醒那些工作之后仍有志于读博的朋友们,步入社会之后,想和在学校那样继续心无旁骛地学习真的很难,我非常理解下了班回家吃完饭只想躺下休息,每天要额外花很长时间来调整状态的苦恼,尤其是当周围的同事和朋友下了班约着吃喝玩乐,而自己却要挑灯苦读的时候,想要放弃的念头便立刻跳出来并挥之不去,这个时候请好好回想自己坚定读博的初心,给自己加油鼓劲,如果真的存在厌倦情绪,也请宽慰自己,给自己放个短假,出去跑跑步,做到张弛有度。我的考博之旅已经告一段落,很荣幸自己在这段旅程中遇到了数位通情达理的领导和兢兢业业的同事,认识了许多德高望重的良师,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学友,衷心感谢他们给予我的无私帮助与支持,未来当以他们为榜样,砥砺前行,不负韶华!

在职宝妈,报考5所全进面,拿到四所offer

来源:考博圈原创编辑:学长报考了五所院校:中央党校,三所211和南开,最终顺利进入南开。本人基本情况:本科地方普通师范类二本,研究生某内地211,已工作,已结婚生子。没有核心没有学报,主要以普通招考类招生方式准备。下面是我的一些学习方法(内含详细答题技巧),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关于时间分配本人专科院校外聘教师,一周12-14节课的样子,其他时间自由支配,备考时间相对有保障一些。儿子已上幼儿园,周一到周五白天除了上课其他时间都是自己的。晚上哄睡儿子后自己再看会儿书,大概11:00左右睡觉,不熬夜。早上5:00左右起床以背单词为主。周末两天,一天是家庭时间,一天以学习为主。这里需要提醒在职考试的考友,碎片化时间要利用好,上下班班车时间、工作间隙、午休时间等,能利用的一定要利用起来。我会在午休时间把英语每日一练完成,看一个小单元的单词后期就是做一套卷子的阅读,碎片化的时间具体安排什么,因个人情况定吧,一定要有事可做,不要闲着就好。时间大概是这样安排的,由于英语比较差,属于四级擦边过的那种,所以从9月份到年底全力准备英语,专业课没碰过,年末由于疫情原因,一直在家准备专业课,兼顾下英语。关于怎么答题很多同学都会有这样的疑问,马理论应该怎么答题?3h时间,十几页纸,需要写多少、怎么写、写什么等等。当然,今年由于疫情情况特殊,一般考试时间都压缩了,有一门课压缩到1h、1.5h、2h,还有0.5h得,但是,无论考试时间长短,答题的模式与脉络大体是不变的。答题思路基本上就是正常的写论文的思路和格式。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有两点:一是作答时最好写个摘要,写在最前面,把文章的总体内容简单概括下,然后再一级标题小标题的逐步展开,这样更规范些,也有些同学会问要不要写关键词,这个看个人情况吧,如果你很有把握能用几个词概括出你答题的核心,写上也好,我考试的时候没有写,也没有时间想合适的关键词,所以除非特别熟悉否则不要给自己挖坑哦。二是条理和格式一定要清晰,第一部分写什么,二级标题写几点,之间的逻辑关系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关于怎么备考首先,资料准备。关于英语,本人英语很差,属于四级擦边过的水平。报了考博圈英语全程班,然后基本上是跟着课程节奏在走。主要是专业课的复习方法,我今年考上的院校专业课全部80+甚至90+,所以才敢把自己的学习方法分享给大家。专业课复习大概分以下几个阶段和方面:一、打基础阶段,把专业课的基础书籍仔细看一遍,再记忆基本框架和知识要点。我用的是公共课的马原和毛概这两本书,基本上背得很熟了。二,马义发展史和原著的复习,发展史我看了两个版本的,高教版的和庄福玲版的,个人推荐庄福玲版的,更深入一些,在看发展史书籍的基础上找相关论文来读,根据著作分类读论文,比如44手稿,知网上下载相关论文结合着看,这对理解原著很有帮助。按照这个方法,基本上就没有再去读其他原著的书籍了。通过论文来学习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够直接通过论文来构思自己的答题思路,形成自己的一套答题模式。需要注意的是,近几年各个院校都加大了对原著的考察,所以这一部分一定要复习扎实,通过论文把原著中的主要文章理清楚,最后,通过论文+发展史的学习对某一理论的理解肯定是越来越深入的,但是整体的把握未必全面。所以,我的另一个做法是去全国各个重点马院找一些关于原著的书评,会很详细的介绍某一著作的写作背景、主要内容、意义与当代价值等,这对直接服务于答题都是很有帮助的。本人按照这样的方法整理出来的原著材料就有好几次直接考到的,按照之前准备的资料写就好啦。三、关于真题的运用。对于真题,个人认为不必执着于我考哪个学校就找哪个学校的真题来做,当然能找到最好,不能找到也不用太过担心。我的方法是搜集尽可能多的真题,我搜集了有将近100道左右,然后打印出来,每道真题围绕关键词下载十篇左右的论文,结合论文,整理出针对这道真题的答题框架,一般都是列四个部分,各部分写什么列清楚,小标题写出来,如何斟酌字眼都写清楚,基本上相当于一篇论文的提纲。因为是参考的核心期刊的论文,所以一般不会有问题。按照这样的方法把真题整理出来,基本上到考场上哪怕遇到陌生的问题也能写,因为有之前的知识储备再加上答题思路的锻炼至少能保证不会无话可说。所以真题+论文的学习方式大家可以试试,不过需要大家坚持,初期确实很无聊,到最后找到规律会越整理越快思路也越来越清晰。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马中化+原著+发展史个人认为是相通的,不必执着于我考哪个科目就只复习哪个科目,三个一起,联系起来复习就好,而且无论答哪个科目的题目,其他科目的都能来扩展思路,使答题更有思路。以上是我专业课备考方法,希望能帮到大家。关于复试基础很重要,专业基础课书籍一定要熟记吃透,我面试的至少有三所学校面试问题都很基础,这些都是很基础的题目,答题的话类似于初试写文章,先简单讲下某一理论提出的背景, 一般分国际国内背景,然后答理论的主要观点,注意论述观点时一方面结合原著另一方面国际国内结合来讲,这样答题思路广泛、条理清晰又不会无话可说。最后可以简单讲下理论的价值和意义,结合当代是一个角度,结合国际是另一角度。本人报考的211院校基本就是考的比较基础的内容。个别院校会考的综合性更强一下,注意一定要答出一个完整的逻辑结构,把题目论述完整。关于联系导师本人由于不善言辞,再加上实在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成果,因而考前没有联系导师,进复试后会把自己的基本信息、分数等发给导师,表达求学意愿。当然如果可以联系到垦丁最好,这样面试的时候也会更有把握些。但是,联系不到导师的话也不用太气馁,自己安心备考,考出一个漂亮的成绩对导师来讲也是很大的吸引力呢。再就是关于发论文,很多高校复试时候会问论文发表情况,也有不问的,所以很多同学会很纠结这个事情。我是没有核心,研究生期间只发表了一篇普刊。有导师问,就把你文章的观点讲清楚就可以了,其他的不要胡思乱想自乱阵脚。放心准备复试,把复试题目答好,展现最好的精神状态才是最重要的。学长友情提示:联系导师要趁早!!!最后,预祝各位都能早日上岸。

急诊室

我的法学考博经验

自从考上博士之后,就经常有人来问我关于考博的问题,以前都是单一回复的,但感觉这样回复有很大的弊端,一来是每次回复都要浪费大量的精力来打字;二是可能因为一时想不起而产生遗漏。因而觉得可以写个稿子,将我自己的经验合盘拖出,也方便大家交流。总体来说,我的这篇经验贴将围绕以下5个问题展开:一是是否要考博;二是如何选学校和导师;三是如何联系导师;四是如何准备材料;五是如何应对考试。一、是否要考博(一)想好自己要不要考博?博士学位是目前中国体制下最高的学位了,很多人因为一时兴起,或者是逞强,觉得自己要很牛逼,然后就考博了。特别是对于法学这个吃学历的专业,觉得有博士学位后会轻松很多,因而一股脑子的考。对此,我劝大家在考博之前将这个问题彻底想清楚(时间的话,硕士应该在研二上学期之前彻底想明白)。总的原则是:本科硕士不知道自己要不要上,就上;博士不知道自己要不要上,就最好别上。博士的好处坏处如下:好处:我个人感觉而言,觉得考博的好处就是,你毕业后有一个更高的学历,选择性会大一些,比如教职一般都要求博士。除此之外,别无优势。坏处:1、穷。目前除少数有钱的高校外,大部分的法学博士都很穷逼,学校的补助基本维持在2万左右,有些高校甚至只有1万5,说实话,就这点钱,你可能还要自己接外活才能养活自己。而你的同学、朋友都是老婆孩子热坑头,这会在你博士期间明显的体现出来,关键是你可能不仅读书期间穷,你以后挣钱挣得也可能比没读博的同学少。毕竟,学术是有钱孩子才能搞得,穷孩子只能把学术当做一只饭碗,你的心理还有很多的折磨。2、累。现在国内对于法学博士的毕业要求越来越高了,很多高校的博士毕业都要求一篇法学类CSSCI,老实说,如果你不是天纵奇才或者背景深厚,想自己搞篇法C,少几分之一的阳寿是肯定的,有可能命少了,文章还是搞不出来。而且,法C搞出来以后,你还得搞一篇博士论文,很多博士头发少,是有原因的。(二)想好考博后,要做什么?如果你想好后要考博之后,你接下来马上要做三件事情:1、多看书,多看书、多看书,要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2、搞好英语,掌握第二外语。搞好英语这不用多说了,有很多牛逼人物,语言不行,法学也搞得很666,但你最好不要抱这样的幻想,因为,这样的牛逼人物是凤毛麟角的,如果它外语好的话,可能会更牛逼,上限更高。况且现在好的学校都实行申请考核制了,而外语就是最基本的条件。有人会问,我英语要搞到什么程度。我觉得,雅思6.5;托福100;6级530;达到其中的一项标准,这样是比较稳的。比如清北都是要求雅思6.5,而对于托福和六级成绩,他们可能是有浮动的,如果你达到这个标准,基本上就不怕了,当然像对外经贸那种对语言要求奇高的学校,你就要事先好好看看他们的条件了。也有人会问,我第二外语学什么。现在第二外语基本选择就是德语、法语、日语,而他们的现状是:第一:德派在中国法学界可谓是一骑绝尘。特别是民法学界,牛逼的新生代都基本是德语语系中出来的,刑法学界也基本差不多,但还有很多老一辈的日系大佬。如张明楷老师。第二:日语最快能用。日语因为和中国属于东亚语系,学起来,能很快的看,但是越学越难,而且冷不丁就把意思看反了。第三:法语性价比高。因为法学界会法语的不多,而法国法很强。目前法语厉害的老师好像是人大的石佳友,法大的施鹏鹏。(欢迎补充)(三)发文章文章的作用大概就是三个:一是让老师知道你很牛逼;二是让你自己变得牛逼;三是弥补语言的不足。如中央财经就规定六级没达标准的话,有三篇普刊也可以。文章的重要性,相信这个大家都应该知道,不多说了。二、选学校和导师(一)选学校其实大家都读硕士了,要考博了,对于法学哪些学校牛逼,应该已经很清楚了。我再说,也是属于多说,但是怕很多人不是很清楚,我说说我自己的理解吧。!!!声明:因为涉及到很多人的母校荣誉感,我只代表自己的观点。1、全国性法学牛逼高校能上全国性法学牛逼的高校的只有传统的五院四系和一些后起的富得流油的985高校。(1)五院四系近年来五院中,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最厉害的应该是西南政法,现在基本可以确定是中国政法在五院中一枝独秀了。西政、华政和中南财经政法整体实力可以说差异不大了。如果你想在西南、两广发展,建议考西南政法,那边目前还是西政的势力更强。如果你要在华东地区,就选华政吧。中南财经政法属于211,这是西政和华政不具备的优势。西北政法近年来有点窝火。大家都懂,不评论。四系的排名也是比较清楚的。北大人大最强,接下来武大,再接下来吉大。(2)富得流油的985高校法学可以说是最容易办的专业。几间教室、买几本书,请一些老师老师就可以办起来了,所以,关键就是在请大牛老师上了。但全国这么多985中间,可以说很牛的高校基本上,就是这么几所了。清华大学。不用说,有钱牛逼,关键是清华不止有钱还有眼光和牌子。短短20余年,就办起来了法学院,现在基本上可以说清华北大人大是法学的真三强,而且,这个格局,在未来也很难改变。其他还有: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欢迎补充)(3)中国社科院这个应该不需要解释,毕竟专门干这一行的。2、区域性强校区域性强校指的是在本区域内比较有影响力的高校。这一块主要是以一些985和211为主。如上海有:上海财经大学;江苏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福建有: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广东有:中山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湖南有: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重庆有:重庆大学;云南有:云南大学;甘肃有:兰州大学、甘肃政法大学……3、专业强校这一块主要是一些特别的专业。如海商法等,这一块貌似是大连海事和上海海事,具体我也不是很确定,欢迎补充。强调一点:只有时间不冲突,博士是可以同时报考多所学校的。(二)选导师本科看学校、硕士看专业、博士看导师,可以说选个好老师,你的博士生涯会轻松很多很多。学校和导师的选择属于一个相互协调的过程。个人觉得选导师大致按照大咖、对学生好、自己崇拜这个顺序来。前提是你自己要估计好自己的分量,至少自认为有希望被老师选上。否则,你还是选个能要你的老师比较重要。不用管他好不好。大咖的话不用说,大家都懂。行政法姜明安、韩大元、马怀德,刑法陈兴良、张明楷、等等老师肯定都算。衡量是不是大咖主要看三个方面:一、学术地位;二、行政职务,主要看是不是校长、院长、处长等等,三、是不是期刊的主编、副主编或者责编。跟大咖的好处是未来导师随便给你点甜头,就够你能快活很多年了。具体大家应该都懂。大咖选不上,你就选个对学生好的老师。实在都选不上,没办法了,你就选你崇拜的吧。至少以后找偶像签名会方便一些。三、如何联系导师确定好老师后,你就联系老师吧。(一)要不要联系导师有人会问要不要联系老师,我的答案是:绝对要!因为你老师都不知道你,你怎么考?先不说你水平怎么样,至少你连诚意都不够呀。(二)如何联系老师推荐用邮件。邮件可以写的长一些,还可以用福建把成果附带上,老师看起来也方便很多。(三)邮件如何写基本的套路是先赞扬老师,然后写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和学术成果,再表达仰慕之情,最后写自己想考博士。另外,邮件该有的格式和署名和注意。四、准备材料准备材料,你们就看学校的招生简章中要什么材料,你就对号入座就好。一一贮备好,一定要符合标准。其中专家推荐信的话,个人建议找推荐专家的原则:一是可信度高;二是学术能力强;三是和你报考老师的关系要不错,可以看看你报考导师的渊源之类的。五、准备考试(一)笔试还是那句话:多看书、多看书,你不看书,没本事,真的神仙都帮不不了,除非你有个好爹娘。你的实力是根本,其他的只是术。具体来说,就是看你报考学院导师组的老师的成名作和近期的论文,这个要好好看,知道他们的观点,写出自己的见解。你自己本专业有影响力的著作,也要看。知道里面的观点。(二)面试1、材料。要能把证明你能力的一切材料都带上。面试一般就是几十分钟,老师们只能根据你平时的材料来看你。特别是你获奖证明、平时成绩以及发表的论文,统统准备好。事先问好有几个老师,要为自己和每位老师都准备一份。2、心态。要有自信。有可能面试的老师,是你平时崇拜的偶像,学界大牛,你看到他们紧张是很正常的,但你一定要自信。你要相信,再大牛也是人。对自己说出来的话要自信,你本来是错的话,如果你一直自信,老师们说不定以为你研究过这个问题了,就相信你了。毕竟法学是人文学科。3、答题过程。这个没好说的,知道就直接回答,技巧就是显得自己有水平一点,可以表现出自己看的书比较多。不知道的,就往尚未概念或者自己比较了解的相关制度扯。实在不知道,就态度诚恳一点,表示自己对这方面不太了解,以后一定好好学习。

霹雳舞

理跨文二战攻博,拿下两所院校offer,来看看上岸学姐的备考历程

我本硕都是双非,并且考研已经是跨考过来的。本硕专业基本上可以说是风马牛不相及。这些都构成了我考博的劣势,基础相对薄弱,从理跨文,去年我在考博一战的笔试中吃尽苦头,不光理论不如本专业的学生,手速也比不上。去年失败后,我深刻地反思了自己的问题,并且认为自己只有调整报考策略,才有可能考上。所以今年在报考前夕,我看了很多学校的简章,最终把自己的主攻目标确定为一个可以把自己本硕专业结合起来的方向。此后,便以此为中心,开始了漫长的复习过程。此外,我还报考了其他两所学校,虽然学科门类不太一致,但这几所学校的研究方向是可以找到共同点的,其中主攻院校和B院校的参考书目有重合,A院校与我的硕士的研究方向有切合点,总体而言,三所学校都研究的是新闻传播类相关的内容。在报考的时候,不仅要看专业,更要注意报考的研究方向,可以放宽视野,不囿于学科门类的一致性,同时能最大限度利用自己的复习内容与研究计划。其实,我今年二战考博的心态并不是太好,几乎是抱着不考上不罢休的决绝,用自己强大的意志力督促学习。而这样产生的结果就是人容易患得患失。回顾整个考博过程,顶着巨大的压力,个中苦涩只有自己明白。当然,尽管过程并不是那么好受,尤其是后期由于疫情考博时间推迟,感觉上岸遥遥无期,那个时候意志力也快被消磨殆尽,复习效率并不高。但是,前期的沉淀并非没有效果。硕士三年的努力,也不会被无视。就考博复习安排而言,前期相对温和,考试三科,就上午、下午和晚上各复习一科。到了今年三四月的时候,每天都在推测考博的时间,以确定冲刺安排。最初判断五月中下旬会考试,当时感觉自己之前看的东西太多,基本都忘了,需要迅速抓起。于是尝试了大约半个月的魔鬼式学习,早上五点起床,晚上11:30睡觉,中途除了吃饭上厕所,基本上都在学习,做笔记,背单词。事实上,我忽略了当时自己正奔三的现实,身体很快吃不消,同时由于长时间低头,颈椎已经出现严重的损伤。与此同时,目标院校的考博时间似乎丝毫没有安排在五月的迹象。我当时一边想调整身体和心态,一边又害怕它突然某一天公布,我到时准备不全,措施不及。五月中旬以后,我基本就处于这样的一种胶着状态,其实心里怕得发慌。直到六月初的某一天,我发现我报考的A院校有了动态,其实这所院校当时并不是我主攻的学校。但是我认为,有考试机会就应该牢牢抓住。同时,我报考的另一所B院校也出了通知(也非主攻),由于这所学校是申请考核,我只是按要求邮寄了自己的申请材料。补充一下,我硕士期间虽然研究有点分散(这点并不可取),但是相应的成果也不少。c加北核加普刊,大概发表了10余篇论文(包括已收到用稿通知的)。另外就是研究计划的问题,我在考博前期就已经准备了一个一万字的适用报考范围较广的研究计划,在递交AB院校的研究计划前,我再依据导师的研究方向各自修改,当然其实这个修改的工程量还是比较大的,不过过程可以加深对热点话题的把握,对面试有一定帮助。也许因为文章的原因,我意想不到地进入了B院校的复试。同时,还有很幸运的一点,由于我一直准备的是主攻院校的笔试科目,A院校的笔试科目并不熟悉,但是A院校却调整了招生方式为申请考核制度,因此我也幸运地进入了复试。这个时候距离这两个学校的复试时间都只有半个月的时间。于是我及时地调整了自己的复习策略,将主攻院校的复习工作全面暂停,当时这么做的原因一方面是前期复习时间较长,这个时候对主攻学校的专业课1已经自我感觉达到了一个相对不慌的状态,哪怕我放半个月一个月,我也不会忘,另一方面,我觉得当下的两个复试机会,来之不易,我需要好好把握。因此,半个月我几乎都在看A院校导师的论文以及我认为会考到的问题。论文我是一边看一边提炼框架,到考前再拉通看一遍。可能的问题我就是根据报考导师近两年的关注点找了一些专业书籍、论文来看,在看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理解,思考面试时候的表述。现在看来所看的知识需要融会贯通,才能在考试过程中灵活应变。不过这一点,我做得并不太好。同时,我英语口语不好,报了考博圈的复试模拟课。事实上,考试的时候我B院校的面试发挥得更好。原因在于心态。因为我当时以为B院校我是没有机会的,抱着一种考不上的心态去参加的考试,在考场上就比较敢说,没想到最后竟然意外收到通知。A院校最后也上岸了。以上就是我这一年考博的整个心路历程,不好的情绪自己已经消化掉,整个过程不仅是理论知识学习的过程,也是心态不断自我调整的过程。需要克服自己的一些怀疑、消极的负面想法,同时尽可能为自己在考试过程中创造身心舒适的环境,以节省稀缺的意志力。考试的院校选择,尽可能多结合自身的特点与优势,让导师看得自己的闪光点。前期基础也很重要,如果时间充裕尽可能早做准备,不论是文章、理论还是研究计划。最后是心态,保持心情放松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