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开学后,高校考研考博复试会受影响吗?近期,在京多所高校已提前发布通知,透露今年研究生招生工作可能出现的动向,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校表示,将根据疫情防控情况和上级主管部门安排部署,安排考研考博相关招生工作,后续安排另行通知。中国农业大学将制定工作应急预案,如需顺延或调整考研考博复试,将灵活组织。中国政法大学已确定考博复试延期。按照此前的计划,2月起各大高校陆续公布考研成绩,34所自主划线院校陆续公布考研复试分数线,复试时间为三四月份;在考博上,很多高校二三月份也将启动申请审核制的材料审核和复试。应对疫情,今年考研考博是否有变化,也成为很多大学生当前关注的话题。近日,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校均表示,将根据疫情防控情况和上级主管部门安排部署,在保证考生健康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安排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以及博士研究生相关招生工作。后续具体时间、形式和要求,考生可及时关注学校研招网站或微信公众号。中国农业大学也将根据疫情防控情况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安排部署,有序启动研考初试成绩公布、复查、复试分数线公布等项工作,制定复试工作应急预案,并灵活组织安排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招生复试工作。该校研招办还表示,相关工作的时间、方式可能会因为疫情防控工作需要而顺延或调整,会在学校主页、研究生招生网、研招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提前发出通知。中国政法大学已明确表示,学校博士研究生复试工作延期进行,具体时间和方案视疫情情况再行决定,另行通知。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院透露,学校博士研究生初试、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时间暂时不变,如上级主管部门有明确指示和最新要求,将根据学校具体开学时间再行调整,如有变动,研究生院会及时发布相应通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也声明,学校将根据疫情防控情况和上级主管部门指示要求,在保证考生健康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安排硕士研究生复试和博士研究生“两段制”招考初试工作。如确需顺延,学校研究生院网站和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微信公众号将提前发布。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任敏流程编辑:tf011
考博过后,认为考博是一场必须坚持的过程。谈谈我自己,本科硕士都是四非,财经类专业,硕士期间发表了一篇C刊。考了三所都过了线,而且成绩排名都不错,算是对自己这一年来最好的交代。择校的时候,选择了3-4所学校很正常。择校的原因如下,因为硕士期间参加过很多的会议,比较喜欢其中一所的氛围,所以把其放在自己的意愿之内。第二所院校是因为考试内容和第一所类似,个人报考时把其当作了练手,检验复习效果。第三所学校,报考了本省的一所985,主要就是离家近且学校也很好。关于择校的建议就是能力之内多报几所,3-4所是很正常的,最后合理的去选择;报考的时候可以选择考试内容比较接近的。考的内容差距比较大、时间也比较接近的,复习起来难度很大。关于联系导师。选定学校之后,就是给老师们发邮件。博导们一般都会直接告诉你他们能不能招收学生或者有几个招生名额。联系老师的时间我觉得2020年下半年都可以,因为毕竟考试没有进行,大部分老师没有明确的学生意向。该发就发,联系的话就有希望,不联系的话万一没有名额,就白白做了复习无用功,这才是发邮件的目的。一封邮件就让老师印象深刻也是很难的,发过邮件得到确定的回复后,就迅速进入复习状态,中间联不联系我觉得影响不算很大,除非发出来论文啊或是在导师面前的加分项,其他的无需报告,踏踏实实,过线老师们自然知道你的努力与信念。准备工作做好就可以复习了。鉴于专业课大家都不同,主要说说我的英语怎么复习的吧,我英语不属于特别好的,六级考了三次过的。使用的书籍资料如下:1.单词书(随便一本就可以)2.机工社的大厚真题(主要就是每天做个一两篇阅读,保持感觉)3.用过别人分享的网课视频(不需要最新的,差不多即可)4.全项指导(但是没有看多少)5.院校真题书(不再多说真题的重要性)英语复习的过程,就是每天都要看。不想看的时候就背背单词,少学一点,想学的时候就多做两篇阅读。我个人并不推荐每天花费太多时间在英语上面,没有必要,英语是持续的输入的过程,每天有就可以。专业课的话,一定问清楚参考书目和内容。一定把时间用在刀刃上面,一分钟有一分钟的效用。多列提纲梳理内容,多重复,重复带来的效果非常显著。啰里啰嗦地叮嘱。想告诉以后考博的同学们的一些话,考博不需要你想高考或是考研一样没日没夜的复习,需要的是从头到尾的坚持和心态的保持。其次就是一定要有博友,一年的相互陪伴和相互支持是非常珍贵的财富。博友的好处在于让你清楚的知道大家的进度在哪里,能和你交流的很深入进行知识的讨论,还能在不想学习的时候给予安慰和鼓励,这种正能量的相互促进,是周围的同学不能带来的,也是往后余生很美好的回忆。最后也想告诉大家,复习过程稿踏踏实实,该放就放,把握住自己的节奏最重要。考上考不上是多方面的原因,但是初试过了是对自己和支持自己的人最好的回报和交代,考博是人生中很小的一部分,人生各处都有风景。最后的最后,希望这个经验对后来的考博人有所帮助,更希望大家的每一份坚持都能有回报。来源:考博论坛freekaobo.com 作者:小泉
如果要我从至今二十几年的人生中,挑出一件最幸运的事情,那一定是博士被清华导师录取。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之前的人生其实非常顺利。本科就读于家乡985院校,硕士保研到北京,一直是第一名,拿了很多次国家奖学金,专业领域一直是传媒大类,不属于跨专业,没吃过什么读书的苦。在考博之前,我的思维一直在应试教育的框架里,认为认真完成作业就会有好成绩、有了好成绩自然能继续往上读。是的,那时候的我思维线性而单纯,觉得一切都会顺理成章地获得。直到我开始准备考博,才发现这件事其实非常难,它不能够用线性思维,或者我们通常说的“努力就能考上”的认知框架来思考。考博和考研有相似之处,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他们也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1 考博的“难”,难在哪在考博之前我经历一段漫长的纠结焦虑期。一方面,我的硕士同门中有5个人意向读博,这意味着我们如果都留在本校跟着硕士导师读是不可能的。一定有人要考出去,或者被淘汰。另一方面,当时我没有非常出色的论文成果,不认识其他院校的博导,由于我的硕士院校还不错,所以我在北京能选择的,更好的院校就只剩几所了。当时我给自己制定的战略是:主要考北京院校,尽可能多报。每个院校的具体招生信息和博导情况,我都是通过官网了解的。 官网信息检索能力是必备生存技能,在官网上主要看三方面的内容: 了解博导信息,寻找专业对口的导师。 了解考试时间和流程,通过招生简章和前一年的报名、考试通知,弄清楚这所院校有哪些门槛(比如英语成绩、c刊等)以及考试流程。 仔细阅读博士招生简章,选定自己要报的小方向。因为博士招生分的方向都会比较细,比如清华现在是分五大类招生:新闻与传播历史及理论研究(李彬); 全球传播研究(范红、李希光、史安斌、周庆安、张莉);广播影视传播研究(尹红、雷建军、张小琴、曹书乐、司若);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崔保国、杭敏);新闻传播与社会发展(王君超、陈昌凤、卢嘉、戴佳、曾繁旭、胡钰); 新媒体研究(金兼斌、吕宇翔、沈阳、彭兰、蒋俏蕾)在选择大类的时候,一定要选和自己硕士专业以及所做的研究相近的方向。除了在方向上要找准,还要考虑导师具体的研究需求与你所拥有的技能是否匹配。因为博士其实更像一份工作,博导希望他招到的每一个博士生,都能够挑大梁承担一份科研任务。全球传播是清华一些老师研究的方向,我相信全国其他院校基本都有。基于目前中国的全球传播战略,政府需要很多能够外宣和国际舆情分析的研究人才,这也为各大院校在此方向进行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北京的中国传媒大学、人民大学、清华大学都是有国际新闻硕士班的,这个班毕业生主要的去向是主流媒体的外宣岗。那么这些院校做国际传播的导师,也主要是在海外接受的硕士、博士教育,他们中很多人在回国之前都确定了做具体的地域研究范围,比如“中—欧”或者“中—美”的文化/传播/关系研究。他们对博士生的国际视野、语言能力、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学科基础有要求,因此你要考量自己的学科背景和英语硬件水平是否过关。2 考博前我准备了什么确定了导师之后,我开始制定复习计划。我当时的复习分为两个方向:一是复习专业课,二是学习英语。(截图来自清华新传院2021年招生简章)专业课的复习主要以看论文、看专业书以及过了一遍考研传播学工具书,由于我是保送研究生,所以没有一个正统的考研复习经历,而此时把所有经典论著读一遍时间上来不及了,所以我选择了考研机构整理好的传播学理论笔记,厚厚两大本。如果你们和我有一样的忧愁,可以通过胡师姐蓝皮书来速补一下理论知识。Tip看这种知识点浓缩的小册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自己拉出一个知识框架图,现在有很多便捷的做知识框架的软件,比如Xmind、幕布(在线网站),大家可以一边看书一边整理出整个传播学的框架脉络,在头脑中对宏观知识架构有了把握,再往里面填充具体的大部头书籍、前沿的论文,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本热点集合,是学姐向我推荐的,我自己没认真看,但我发现我下一届考博的师妹也在备考中使用了它,说明还是挺有认可度的:最后,在读论文上,学界知名学者的新近研究都应该跟进,目标学院里所有老师的论文要通读一遍,重点读报考导师和本方向老师的论文。对于我而言,彭兰老师和喻国明老师的论文中有很多提供看待问题坐标系的宏观理论,对我的复习和笔试答题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学英语,是一件入股不亏的事情。虽然清华对英语成绩没有硬性要求,但是雅思6.5,六级500分以上应该在报考的人中算是平均水平。而这些成绩我都没有。所以我当时迫切需要考到雅思6.5,这不仅仅可以作为一个英语水平的证明,还可以成为之后北大、中传博士考试英语免考的凭证(这两所学校对英语有硬性要求)。3 “债”总是要还的我尤其记得,某一个夏日的午后我在寝室用颤抖的双手点开研招网,看到了“拟录取”三个字,当场痛哭。我的室友吓了一跳,反应过来之后围着我叽叽喳喳说着祝贺的话。其中一定有“哎呀,你看你当时那么焦虑,不也等到了好结果吗!”后来我给父母、男朋友打了电话,分享好消息,那个下午就像镀了金一样,在我的记忆里闪闪发光,阳光的颜色、路上的微风,每当我回忆起这个场景,所有的景色会一起被唤醒。同学们会说:“哇,你完全是人生赢家啊”。幸运之后,也有狂风暴雨的磨练。入学后我经历了人生的艰难阶段。博一的我面临三座大山:完成课程、完成导师课题任务、考雅思。而清华博一的课程特别扎实而密集,一周5-6大节课,每一门课每周的阅读作业都有半本书的体量,而且全是英文的。(意味着一周读3本英文书…)(因为太累有同学在小课上会睡着。 睡眠 学业 有时候你只能选一样)不仅仅是看英文阅读材料,还需要在课上和大家讨论,并且做1次课堂分享,发言就意味着不能划水。最后结课时,每门课需要完成一篇学术论文。在这样强度的课程压力下,我还要抽出一些时间学英语,联系外导为之后申请联合培养做准备,以及完成导师的任务。刚入学时我经常哭脸,后来偷偷和硕士师妹交流了一下,她说这很正常,她刚入学的前半年也是经常哭。名校的光环下,是实打实的高强度训练和激烈的竞争压力,周围的同学都太优秀了,稍有松懈,你就可能成为课堂上的笑话。被清华录取,这当然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是一件非常值得庆祝、高兴、纪念的时刻。但今天我想分享的,是我在考博前后经历的那些艰辛、挫折和焦虑,人生的高光时刻确实闪耀,但它只是一个瞬间。漫漫求学路的底色,依然是咬牙坚持的恒心和不断进取的自我鞭策。图片来源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号(清华又被称为“五道口体校”,因为实在太有运动氛围了!这个操场每天傍晚都会用大喇叭播放:锻炼身体,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胡师姐团队,有很多成功上岸的博士师哥师姐,他们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等。他们会用过来人的经验,为你制定个性化的复习书单,在择校、报考导师上给你提供建议,并全程指导申请与考试,直到你考上!博士定制课程定制服务:专业top高校在读博士、博士后或教师指导,不限次数的一对一授课 笔试指导提供针对申请院校和专业的学习资料规划整体考博学习和申请安排参谋选择哪所学校、申请哪个导师在申请邮件、个人简历、学术资料压缩包制作提供辅助和建议 联系上导师之后的后续沟通提供建议 提供每所院校内部情况供参考(导师申请难度、导师风格、竞争者等)申请研究计划proposal指导(中英文)模拟面试以及面试技巧指导笔试真题演练和批改
本文的标题是我刚在网上看到的一段评论,觉得非常有代表性,下面结合我的观察,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观察。在我们之前的很多文章中已经比较充分的论证了一个事实:当下普通院校,特别是本硕均为普通院校的学子考博非常难,尤其是应届当年没有顺利考上的日后考博更难。参见除了申请考核制,2020年普通学子考博还将遇到这些难题过去几年我们还观察到一个事实:普通院校的学子并非考不上名校的博士,而是经常出现某2年突然考上好几个,之前之后很多年不再有人考上。其实这个现象在考研中更普遍,很多普通院校的学生被自己学长学姐顺利考取名校的励志故事所激励,就开始了漫长的二战、三战甚至四战某一名校。在昨天我们的分析文章中,我们已经提到上述考生往往面临着一个非常客观的现实,那就是比同批次考生大好几岁。可能在当下的考研中这种现象正在弱化,毕竟现在的学生整体上上大学比较小,年龄分布更集中一些。但是在当下的考博竞争中,我们往往可以看到考生的年龄有很大的差距,一般80后、90后平均分布,也就是考博队伍以25-26岁、28-31岁的为主。对于这样两个主力考博人员,他们思考的问题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别。其中28-31岁的人员往往处于这样的家庭背景:父母已经60多岁,近一半的人已经或者即将结婚,他们的生活并不富裕,从某种程度上可能还处于贫困线,只不过他们在过去的高考、考研中遭遇过挫折,没有读理想的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发现当下的就业并不理想,而自己还有名校梦以及学术梦,特别是在当下部分院校给博士开出的待遇对他们来说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因此他们认为考博是当下破解自己人生困局的最佳途径。当然这个年龄阶段的也有不少人是体制内的人员,他们基于种种原因向往高校的自由。而25-26岁的人员则是本文标题特别关注的人员。他们的年龄虽然不大,但是比一些同班同学还是大那么1-2岁,在他们中很多人考研时的规划是——将来顺利拿到研究生文凭,然后赶快就业挣钱。一方面这样可以给自己一个相对不错的起点,另一方面他们也深刻地认识到自己该挣钱啦,读研是留给自己的最后几年学生生涯。而且他们考研以及刚入校读研时还是非常有成就感的,毕竟自己披荆斩棘顺利地考取了研究生,而且还是一个相对不错的研究生,比自己的同班同学相对优秀些。特别是当下本科生已经非常多,就业很不理想。但是当他们没有多大压力的开始读完一年的研究生时发现了如下事实:过去一年双一流院校本专业研究生招生人数增加了百分之十到三十,很多高校的辅导员正式告别招收研究生,博士成为很多高校选拔人才的基本要求,而且老家的房价在过去一年也涨了不少,更重要的是自己读完一年的研究生感觉很空虚,更不清楚自己毕业之后想干啥了。在高考后读大学时自己还是非常自信的,但是进入研究生阶段之后发现开始越来越自卑了。在当下很多院校的实习体验非常不佳的情境下,当身边人有人开始考博时,特别是研究生阶段学校强制要求发表1-2篇论文的情景下,他们开始憧憬——也许读个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研二暑假在外面磕磕碰碰,很不爽,于是考虑到马上就研三了,导师也在催自己写毕业论文了,何不告诉导师我想考博。于是就出现本文标题所呈现的情景——我们有好几个研究生,进校时都不想读博,研三的时候拼命想考博。毕竟过去2年自己没有好好学习研究,而当下的考博市场竞争又这么激烈,你说他们能不呈现拼命考博的状态吗
复旦、社科院、上财、厦大、南理工....又一波南审人考博上岸!考博的路上,有开心、有失落、有困惑、有艰辛,“水到渠成,风来帆速,廿四中书考不难”,回头看在南审的所有努力早已为最后的惊喜埋下了伏笔。对于本硕阶段的学习和考博阶段的准备,他们也有满满的干货想要分享给学弟学妹们,一起往下看吧!宋婕本科就读于南京审计大学税收专业,硕士就读于南京审计大学世界经济专业,博士考入复旦大学世界经济专业。宋婕本科课程主要涉及管理与经济两类,因为在经济类课堂上被经济量学化分析与人文关怀并存的特点所吸引,她对经济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考研时便选择了经济学。每一篇论文从构思到写作再到完成后发表,都要经历漫长的过程,期间还会遇到很多困难。而三年里,宋婕有过七篇论文的写作经历,这样大数量高质量的学术产出,离不开她的导师戴翔教授的指导与帮助,宋婕曾在毕业论文致谢中写道,“师从戴老师,是我在南审最幸运的事。”在论文写作上,戴翔教授的指导方式是循序渐进的。他让同学们先从简单的小论文入手,锻炼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然后再学数据测算,怎么处理数据、怎么核算数据,有了这些做基础后,再开始涉及实证研究,这时再进入到完整的学术论文书写阶段。“戴老师对自己的要求很严格,平时就连午觉都在办公室,他的论文产出也很快,在这样的言传身教下,就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带动大家。老师的指导也很精确有效,每个点都直中要害,只要认真领会就能有所启发。”读博是宋婕大一就有的想法,她一直都很想做学术。今年由于疫情考博免去了笔试,主要看重学生的申请材料。也是因为她研究生三年都在踏踏实实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与科研能力,不断有高质量的学术产出,经过大量积淀,才凭着申请材料获得了复旦的青睐。常哲仁,本科就读于重庆工商大学金融工程专业,硕士就读于南京审计大学数理经济学专业,博士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民经济学专业。为了坚定自己去中国社会科学院读博的决心,常哲仁接连放弃了几所985名校的offer,而由于疫情,社科院的考试从3月延迟到了6月,且考试分成了三阶段,一直到8月份才算落下帷幕。左一为常哲仁那段时间,常哲仁经常会因为压力大而失眠、暴躁,在朋友的鼓励和开导下,他选择通过游泳和练琴的方式来缓解压力。“一头扎进水池里,就可以放空大脑,静静感受水的波纹与身体的接触。”此外,他每天下午都会雷打不动地练习古典吉他,每到这个时候,他的眼中便只有五线谱,心中只有旋律和节奏,而不是一直琢磨考试。“我觉得整个考试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否定和煎熬的过程,特别是在面临选择的时候,看到别人拿到了很多offer,自己拿到的offer却必须得放弃,并且时间进入下半年,自己升学和工作还没有着落,就非常的焦虑,而这种痛苦的感觉直到发榜才得以缓解。所以我觉得,整个考试过程最难的就是调整心态和战胜自我。”左一为常哲仁经济学专业的常哲仁,却以客观题210分、主观题123分的成绩通过了法考。这一切源于他偶然间了解到“呼格案”后,为沉冤昭雪而热泪盈眶,于是便萌生了学法的念头,并想通过参加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更加深入地了解法律。在参加法考的三年里,常哲仁经历了很多挫折,特别是客观题高分通过,但主观题却意外“滑铁卢”让他压力倍增,但他不曾放弃过这份信念,最终还是成功完成了考试。从本科、读研到读博,常哲仁用网上一个段子来概括自己对这三个阶段的看法和感受:本科阶段是老师把烧好的兔子端给你;硕士是老师带着你去森林打猎兔子;而博士阶段是导师对一片森林指着,说这里有可能有兔子,也可能没有兔子,至于到底有没有兔子,如何打猎兔子要你自己去摸索。对于本科生的建议:多学英语,早做考研打算。对于研究生的建议:想明白自己未来想要什么,如果想就业,就多多寻找实习机会;如果想要做学术,就学好基础课程与计量软件,早选题目。希望学弟学妹们理性看待读博深造,不要视其为“洪水猛兽”。陈梦泽,本科就读于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硕士就读于南京审计大学企业管理专业,博士考入南京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陈梦泽在南审读研专业的学习方向和她本科不太一样,她也曾为此烦恼过,但并没有因此气馁,而是在一些专业课和老师的引导下,对供应链研究产生了很大兴趣,开始学习建模写论文。建模求解分析失败是99%会发生的。每次失败,陈梦泽都会先进行自我检查微调,然后再和同学讨论,如果还是解决不了,她就主动去多请教导师,“导师的学术能力和经验,会给我们提出一些根本上的解决方法,所以大家不要怕找导师,他们是会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你的人。”在南审读研期间,陈梦泽取得了很优异的学术成绩:在导师的指导下,主持了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基于渠道竞争和政府补贴下的闭环供应链优化研究”,并成功结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不同主导模式下电器电子产品闭环供应链稳定性研究”,以及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电器电子产品基金补贴失衡下的回收渠道优化及补贴激励机制研究”;还发表过一篇SSCI二区核心期刊、一篇EI期刊和两篇北大核心期刊。谈及发表论文,陈梦泽深有感触,“被拒和修改是常事,要调整好心态,理解审稿人的想法,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修改意见,和导师不断讨论,查阅一些已经发表的高水平的论文,学习别人的一些写作方法。”关于考博,也是陈梦泽经过一番选择后作出的决定,她想要更加深入地探究学术的魅力。南理工也是她通过老师和同学的推荐后作出的选择。南审对陈梦泽来说是永远的家,在南审她参加过许多活动,比如校园十佳歌手的比赛等,也在此度过了很美好的研究生时光。曾艺,本科毕业于长沙理工大学金融学专业,硕士毕业于南京审计大学统计学专业,博士考入上海财经大学财政学专业。初来南审,曾艺就感受到了校园的宁静,蓝蓝的屋顶白白的墙,还有很多花花草草,她下意识地就觉得这是个非常适合沉下心来学习的地方。曾艺研究生学的是统计学专业,与本科时的金融学在专业知识学习上有很大区别。一开始她很不适应,但是在导师的帮助下,她补习了很多统计学的基础知识,每节课上课前都认真预习,在课上认真听讲,慢慢地也就能适应统计学的学习方法和模式了。在决定考博时,曾艺是先选择目标导师再选择院校的,“因为一个好的博导比一个好的院校对我而言可能更为重要。”下定决心要考博,也是源于巧合。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有幸听了现在博导的一堂讲座,当时就被老师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亲切幽默的讲课风格所吸引,在拜读了老师的几篇文章后,更是被老师严谨的逻辑思维折服,因而选定了上海财大作为自己考博的目标院校。博士是和本科以及研究生完全不同的一个全新的阶段。“进入博士阶段后,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才是真正的学术研究。身边的同学变得更加优秀,觉得自己还有非常多的功课需要补上,道阻且长。”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曾艺最希望的还是能够进入高校任教。考博建议:对于“申请考核制”的博士而言,主要分为四个步骤。首先,是在研一研二时就要发表一到两篇拿得出手的代表作,为研三的博士申请做准备,所以在研究生入学后就应该明确是否有读博计划,并付诸实践;其次,是要提前半年左右的时间联系博士生导师;再次,根据所联系博导给予回复的积极程度,选择2~3个学校报考,并且准备好相应的申请考核纸质材料;最后,在进入复试环节后,依据学校的报考指南准备笔试和面试。”袁璐,本科毕业于江苏大学会计学专业,硕士毕业于南京审计大学会计学专业,博士考入厦门大学会计学专业。“建筑风格很优美”,这是袁璐对南审的第一印象,高考时她就很心仪南审,但遗憾的是当时并没有被录取,所以来这里读研也是弥补了她曾经的遗憾。而她选择考博,是希望自己以后能够致力于学术研究,为今后扎根于政府会计工作拓宽道路。“南审和考博带给我最多的就是让我拓宽了眼界,也遇到了很多优秀的人。”在校期间她参加了很多项目,并致力于学术研究,掌握了比较扎实的基本功,还发表过一篇CSSCI检索的论文,是个十足的学霸。但成为学霸的路却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她说:“最艰难的就是写研究计划,因为我做的是政府会计,能做实证的话题很少,写得有点困难。”袁璐在学习上一直都很自律,因此对她来说,考博就和平时差不多,只是会多看一些厦门大学考试相关的书籍论文,同时准备面试。考博路上,对袁璐帮助最大的就是自己的坚持,坚持政府会计,并在一个研究方向上做深。在简历上,她写道:“我愿扎根政府会计领域,致力于相关学术研究,今后从事政府会计教学科研工作。”她想对即将考博的学弟学妹们说:“要把功夫下在平时,多积累,多参与一些科研活动;申博的时候要坚定目标;考场上要自信地展示自我。”来源:南京审计大学 文 | 李冰岩、马筱菲、马金阳 图 | 本人提供 责任编辑 | 王大可
记得在考研的时候,一起复习的研友总是会在休息的时间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即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要不要读博呢?考博难不难呢?好不好毕业呢?虽然当时仅仅只是随口一说但是当真正开始硕士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后我们才能发现,这个问题真正意义上的摆在了我们所有人的眼前,读博还是不读博?只是对于在读的硕士研究生在了解了博士的相关事情后,一定会发现如果你想读博并且想更加容易,更加顺利地进入博士生活,那么你的硕士导师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几乎所有的硕士研究生都希望自己的硕导能够为自己读博发挥一下光和热。但是现实却是很多硕士导师并不想参与到学生的读博问题,因此有一部分硕士研究生并没有得到导师的鼎力帮助,那么,在没有导师帮助和人事关系情况下,如何才能够保证自己顺利考上博士研究生呢?攻读博士只有三个途径,一是申请-考核,二是参加统考,三是硕博连读,对于绝大多数的硕士研究生都希望自己是能够通过申请-考核的方式顺利进入博士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只是这便需要每一位考生在读研期间能够拿出足够优秀证明,能够证明自己科研能力的论文,例如C刊、核心期刊等,这样才有机会顺利的录取,只是这个过程中硕士导师的作用非常关键,甚至如果你的硕士导师能够为你引荐,那么你就可以攻读博士研究生。只是在没有导师的帮助下,我们更多的硕士研究生只能是参加每年的额博士研究生统招考试,这就是我们首先读博梦想的唯一途径了,所以你需要做很多的事情,需要很长期的一个复习:一方面,一定要先找到已经在读博的学姐和学长,并且是通过统考攻读博士的学姐和学长,这样会给我们足够多的经验,尤其是在复习专业课和英语复习上,绝对是我们考博新人最难得的复习方法,同时还可以通过学姐以及学长联系到自己的博士导师,这样还可以争取一下自己面见博导的机会,能够和博导有更深入的探讨学术研究上的一些问题。另一方面,不管是在初试还是面试,每一个读博的学生英语水平一定要非常的好,一定要有可以证明自己的科研成果,一定要及时的联系自己的博导,把握博导手中的名额。因此在读研期间一定要认真钻研自己的研究方向,最低也需要发表两篇核心期刊论文,然后一定要在读研期间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最后就是及时和导师联系。我的同门师兄也是参加统考顺利的考入了首都师范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在和他谈论的时候,他的经验就是比较简单,只是在因孤独方面需要有一定的基础,同时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必备的基本的专业素养,这就可以了。总之,能够争取到硕士导师的帮助,那么将会为我们顺利读博提供极大的帮助,即使没有我们也可以通过统考争取到自己目标高校的博士名额,只是或许有一定的难度。
在当下的社会里,学历已经成为职场中竞争的一个重要加分项,在同等条件下学历越高的人,就越容易获得更多的机会。正因如此,不少同学在大学毕业后纷纷走上了考研这条道路。对于考研,这些同学的想法非常简单,就是希望拿到研究生文凭,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可以说很多同学正是带着这种想法考上的研究生,在他们研一入校时根本就没有考虑过读博,只想着能够顺利毕业。然而不少人到了研三时又突然转变了自己的观念,为了考博士拼命地看书学习,这究竟是为何呢?不少读者看到这里以后一定会对此非常困惑,搞不明白这些同学为什么会在短期内突然改变自己的看法。但是在我看来,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非常简单,无外乎以下的几个方面。1、研究生学历并不是“万能钥匙”,就业面临的压力依然非常显著很多同学当初之所以选择考研,目的非常简单,就是因为觉得本科毕业后找不到什么好工作,想要通过读研提高学历的方式获得更高的职场竞争力,以便在研究生毕业时轻松找到“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好工作。如果放在十年前的话,拥有研究生学历的同学,找到一份好工作真的是非常轻松。但是在今天,即便是我们真的拿到了研究生学历,就业面临的压力依旧不能小觑。虽然比起本科毕业生来说,研究生文凭确实有很大的竞争优势。但是在研究生中依然是“强中自有强中手”,如果我们空有一张研究生文凭,而个人本身没有什么能力,想要找到好工作真的很难。2、读研期间,有的同学逐渐发现学术科研这条道路才是最适合自己的道路对于研一的同学来说,虽然大家已经考上了研究生,并且正式开启了研究生生涯,但其实大家还仅仅是一群科研道路上的“菜鸟”。如果想要改变当前的这种状态,至少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来适应研究生生活,并训练自己的科研能力。有些人之所以在研一时不愿意读博,就是听别人说了博士不好毕业,非常辛苦之类的话,而自己并不了解科研事业的真实情况。而等到自己亲身经历了研究生的学术生活以后,很多同学变回茅塞顿开,发现科研竟然是非常有趣的一件事,并且深深地爱上了这项事业。等到了研三时,这群热爱科研、热爱学术的同学便选择了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希望在这条路上能够走得更远。3、部分同学希望借助继续读书这条道路来逃避就业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同学选择考研的本质说白了就是为了逃避就业,希望通过读研的方式来延缓就业。而到了研究生三年级时,大家又再次面临着就业和继续求学的抉择,一些同学压根不喜欢学术科研,但是为了逃避就业又再一次选择了考博。总的来看,对于那些研究生一年级时不愿意读博,但是到了研究生三年级时却拼命考博的同学来说,原因无非是以上的三点而已。对于这件事,你认为还有什么原因呢?欢迎发表您的观点。
在当下的社会里,学历已经成为职场中竞争的一个重要加分项,在同等条件下学历越高的人,就越容易获得更多的机会。正因如此,不少同学在大学毕业后纷纷走上了考研这条道路。对于考研,这些同学的想法非常简单,就是希望拿到研究生文凭,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可以说很多同学正是带着这种想法考上的研究生,在他们研一入校时根本就没有考虑过读博,只想着能够顺利毕业。然而不少人到了研三时又突然转变了自己的观念,为了考博士拼命地看书学习,这究竟是为何呢?不少读者看到这里以后一定会对此非常困惑,搞不明白这些同学为什么会在短期内突然改变自己的看法。但是在我看来,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非常简单,无外乎以下的几个方面。1、研究生学历并不是“万能钥匙”,就业面临的压力依然非常显著很多同学当初之所以选择考研,目的非常简单,就是因为觉得本科毕业后找不到什么好工作,想要通过读研提高学历的方式获得更高的职场竞争力,以便在研究生毕业时轻松找到“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好工作。如果放在十年前的话,拥有研究生学历的同学,找到一份好工作真的是非常轻松。但是在今天,即便是我们真的拿到了研究生学历,就业面临的压力依旧不能小觑。虽然比起本科毕业生来说,研究生文凭确实有很大的竞争优势。但是在研究生中依然是“强中自有强中手”,如果我们空有一张研究生文凭,而个人本身没有什么能力,想要找到好工作真的很难。2、读研期间,有的同学逐渐发现学术科研这条道路才是最适合自己的道路对于研一的同学来说,虽然大家已经考上了研究生,并且正式开启了研究生生涯,但其实大家还仅仅是一群科研道路上的“菜鸟”。如果想要改变当前的这种状态,至少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来适应研究生生活,并训练自己的科研能力。有些人之所以在研一时不愿意读博,就是听别人说了博士不好毕业,非常辛苦之类的话,而自己并不了解科研事业的真实情况。而等到自己亲身经历了研究生的学术生活以后,很多同学变回茅塞顿开,发现科研竟然是非常有趣的一件事,并且深深地爱上了这项事业。等到了研三时,这群热爱科研、热爱学术的同学便选择了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希望在这条路上能够走得更远。3、部分同学希望借助继续读书这条道路来逃避就业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同学选择考研的本质说白了就是为了逃避就业,希望通过读研的方式来延缓就业。而到了研究生三年级时,大家又再次面临着就业和继续求学的抉择,一些同学压根不喜欢学术科研,但是为了逃避就业又再一次选择了考博。总的来看,对于那些研究生一年级时不愿意读博,但是到了研究生三年级时却拼命考博的同学来说,原因无非是以上的三点而已。对于这件事,你认为还有什么原因呢?欢迎发表您的观点。
“读研读博有风险,读研读博需谨慎”每当我们想考研考博时,总会有学长学姐以“过来人”的身份劝阻我们:“怎么想来读研读博呢,是头发太多了吗?”我们总能看到读完研究生以后可能会光鲜亮丽的人生,但却看不到在读期间他们掉过的头发以及偷偷抹掉的眼泪。在倾听了不同专业的不同研究生们的“过来人”经验后,总结了如下只有读了硕博研究生才会懂的事——1. 刚入学时,你周围的同学可能出身名校,拥有很多帽子和光环,跟他共事后你才能发现,原来他并不是你心目中那种德才兼备的人,甚至学术能力和人品都会让你大吃一惊。不能因为本科学校就直接断定谁为精英,很多时候他们只是紧致的利己主义者而已。2. 导师不只是导师,他是你的老板,你不只是学生,你还得负责搬砖。3. 导师是杀熟的,你帮导师做了一件本不是你职责在内的事,不要以为导师会感谢你,他后面会有更多的事来找你。当然,谁都希望马儿跑,更希望马儿不吃草,一个月500-2000元,要你付出4-8年。4. 读了研究生才知道原来导师这么重要,能不能毕业一半都是导师决定的,以前课本上学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原来只存在于课本上。5. 如果导师不尊重你,千万不要惯着他,会惯坏的。6. 不要以为读硕读博是要你一心搞科研,一心做实验,一心钻研书籍,其实你很多时间都是在给导师处理杂事。7. 一定要早点把课题定下来,就算杂事很多,也要抽出时间来做你的课题,对于硕博研究生来说,这些才是你以后找工作的武器和资本。8. 找研究方向比瞎努力重要得多,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不要觉得别人能发的文章你套弄一下也能发,发文章一定是一件独立的事。9. 要敢于尝试自己知识能力范畴以外的工作,不然永远找不到新颖的研究方向和课题。10. 老是能看见一些硕博研究生因为压力过大轻身的新闻,科研、学习、工作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一定要把目光放长远一点,好好活着比什么都重要,读书的时候除了每天泡在实验室和图书馆,去健健身、跑跑步、谈谈恋爱,体验生活的乐趣。11. 研究生三个字听上去光鲜亮丽,实则要背负家人的不理解,尤其是读到博士这个阶段,你身边的人可能都已经成家立业,有车有房,妻儿满堂,而你还在实验室担忧自己能不能毕业,这种压力是可以让人窒息的。你要知道并不是只有你一个人是这种情况,承受不住压力饿时候不要一个人憋着,找朋友倾诉倾诉,出去旅旅游,健康永远比你的毕业重要。12. 即使最终被退学了,你也要相信自己是一个优秀的人!有哪些事读了硕士和博士才会懂?可以继续留言补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