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为什么考研的人那么多,考博的人却少之又少?这些原因很“扎心”世有变化

为什么考研的人那么多,考博的人却少之又少?这些原因很“扎心”

要知道现在社会的竞争压力增大,为了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很多本科生选择考研。重点大学的考研率甚至高达70%,普通本科一个班也有一半以上的人考研,考研热让考研竞争变得更加激烈,每年有很多优秀的学生成为研究生。不过奇怪的是研究生毕业的时候考博的人数却不多,大多数人选择直接工作。今天笔者就来分析一下考博人数少的原因。第一,考博的名额少,难度大。从高等教育的角度出发,博士的录取人数并不多,在招考的时候对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考试难度大。即使只有少部分人考博,竞争压力也是非常大的,很多人看到这个难度,就知难而退了。第二,博士毕业难。很多人都知道博士需要发表很多论文,对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在毕业前没有完成学术要求,只能延期毕业。考研的时候注重应试能力,攻读博士的时候就显得力不从心,难以如期毕业。这让很多研究生望而却步。第三,追求学历,想要参加工作,不喜欢科研。一些本科生考研的时候并不是为了科研和学术,他们可能更加看重硕士学历,一旦拿到了硕士证书,就开始找到一份好工作。这些学生的心思不在科研和学术上,即使考博,也难以考上。第四,博士的就业面比较窄。很多企业招聘员工的要求就是研究生和本科,研究生学历已经达到了企业的要求,就不会多花费成本招聘博士。所以很多专业的博士难以进入企业工作,毕业后继续做科研,很多人不想一直待在实验室里。也有博士想进入大学任教,但大学对老师的招聘要求越来越高,竞争更加激烈。很多研究生看到了博士的就业面和就业机会,就选择放弃考博机会了。第五,年纪大,想要早点成家立业。一些研究生,尤其是女生,考虑到自己的年纪已经大了,如果继续读博,毕业时的年纪已经接近三十岁,错过了结婚生育的好年华。一些研究生想要趁年轻的时候出去奋斗,在工作或者创业中实现立业的目标。这些原因还是非常现实的,一个原因就可能让研究生放弃考博。不过笔者觉得博士学历还是更高,在专业方向内有更加广阔的发展机会,能力突出的人可以为我国科研学术事业做出突出的贡献,喜欢科研、不怕艰苦的研究生可以继续深造。

相棒

大家都为什么考博?采访了12名考生,发现最主要原因竟是这个

摘要运用文化资本理论,以12名考博个案为研究对象,开展深度访谈,对收集资料进行三级编码,从考博动机、考博途径、考博后的自我认同感三个方面进行分类描述,形成扎根理论。研究发现,第一,考博动机源于经济、生活的压力与冲突,也有道德责任的规范和自身信仰的追求,但最终的目标是实现经济地位、社会地位、权力地位的获得;第二,在地位获得过程中,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文化资本起到关键作用;第三,拥有了文化资本不一定就必然拥有经济资本或社会资本,行动者经济资本或社会资本占有的数量取决于其有效利用关系网络规模的大小,依赖于和他联系的每个人所拥有的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的多少。 一、引言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2018年,高校毕业本专科人数达753.31万人,毕 业研究生数60.44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48.1%,预计2020年,高等教育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突破50%,大学生就业将成为突出问题。早在几年前,我国硕士研究生就业问题已成 为社会关注热点,硕士研究生就业已经面临多重压力。1980年,全国博士研究生招生数约900人;2010年,博士招生人数达4.78万人;2015年招 生5.38万人;2017年为5.80万人;2018年约8万人;预计2021年,将突破10万人。近几年,博士招生规模并没有明显扩大,就业也相对稳定。高耀,沈文钦对75所高校博士毕业生的调查显示,我国高校总体就业率普遍很高,其中艺术类和师范类 普遍高于工科类院校。2018年,随着《关于高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出台,一些地方院校加大了“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力度,通过给博士及博士后“高额的安家费、科研启动费、相关配套补助”等措施吸引高层次人才。同时,高校内部也鼓励在校教师攻读博士,并推出相关激励政策,如“报销学费、攻读博士期间正常发放工资”等。在这种背景下,大批硕士研究生和高校在职人员加入考博队伍。布迪厄认为文化资本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知识的提高可以改变其社会地位;日本学者天野郁夫认为,拥有社会资本的多少,意味着其社会地位的高低;陆学艺按照组织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的分类标准把中国社会分为十大阶层,不同阶层的人拥有不同的社会地位;李强对转型期中国社会阶层的研究发现,经济地位与职业声望及权力地位存在不一致性,人们对社会地位的评判不是仅依拥有财富的多少,社会影响力和道德价值观也是评价的主要变量。相关研究者从经济、声望、权力、知识几个方面对社会地位进行了划分,探讨了不同阶层间社会流动过程中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所产生的重要作用,以及不同资本之间的相互转化。但对阶层流动中个体向上流动的动机、资本 的使用方式,以及不同资本间的转换方式缺乏较深入的研究。相关研究多使用量化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缺少针对个案的“解剖麻雀式”深度研究。本研究以12名博士作为研究样本,深入探讨被研究者考博的动机、所使用的社会资本,以及文化资本(博士学位)是如何转化为经济资本和社会声望的。● ●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本研究以考博群体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不同院校、不同专业中抽取20名样本对象,去除个别中途退出和其他原因者,最终获取有效样本12名。其中7名男性,5名女性;涉及大学教师、应届硕士和往届硕士毕业生。考虑到不同学科的差异性,样本抽取了理学、文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等多种学科;收入层次上也 考虑到不同收入群体,工作经历上也涉及到无工作经历到25年工作经历的不同群体;研究者进行了为期6年的跟踪观察,除2名受访者未能顺利毕业外,其它10名受访者都顺利完成了学业。(详见表1)(二)研究方法研究者本人是一名在读博士生,与考博群体有着类似的经历和感受,这种共同经历成为我与对话者的一个重要连接点。但其劣势同样存在,由于自身作为“局内人”的囿限,会导致自身价值观的干预,影响研究的信度和效度,为了克服这一障碍,在把自身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时,专门找了另外的专业研究者对本研究者进行了访谈,以局内人(研究者)作为局外人(被研究者)进行研究,以保证研究的真实性。通过分析“考博的动机、考博所使用的社会资本、博士毕业后的文化资本转换”三个方面,建立分析框架,运用半结构式访谈、参与式观察等质的研究方法采集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编码整理, 建构扎根理论。● ● ●三、研究结果动机是心理学概念,主要指引发某人从事某种行为的力量和念头,这里主要探讨是何种境遇 促发了样本对象的考博动机;关系(这里主要指 人际关系)主要指人与人之间形成的心理关系, 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师生关系、同事关系 等,费孝通在《江村经济》中指出了江村人们长时间形成的差序格局,这里主要指社会关系网 络在考博过程中所发生的作用;地位主要指一个人的荣誉和声望,这里主要指博士学位能否实 现一个人的地位转换,即实现个体向上流动的过程。(一)考博动机:功利价值与自由价值并存源自于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对权力的渴望, 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改变当下经济地位、社会地位或权力地位是每位考博者选择考博这一通 道的源初动机。接下来的四组访谈主要针对访谈 对象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和冲突所做出考博选择的 一个深度描述,其目的在于从中发现受访者在考博的过程中所承受的主、客观压力及做出考博选择的反应,通过观察其动作、表情,对访谈对话的录音进行整理,从中找出其中考博的意义和价值。1.迫于工作压力从所获取的田野资料来看,在9名有工作经历的考博者中,工作环境尤其是工作压力是其考博的主要动因。有6名受访者都谈到了工作压力,占样本总量的50%。受访者E老师表情很压抑,有些欲言又止,但长吁一口气后,还是吐出了自己的心声:“我原来在T市的一所独立学工作,那时已经是团委书记了,但总是想着独立学院没有编制,科研环境又不好,就一直想离开。后来,通过一些关系回到老家的一所地方本科院校,本想着可以一展宏图,谁知道工作那么难搞定,到现在(被访时候)还是学校的临时工,在别人面前总感觉低人一等,每天坐在办公室压力都很大,总想早一点离开这个地方,太压抑了!”E老师的叙述传达了一种内心冲突,“总觉 得低人一等”显示了E老师主观感受到与同事相比 自己在社会地位上低人一等的感觉,“那时已经是团委书记”则表露了其对政治地位的渴望,对权力的渴望,对当前所处政治地位的不满。最后通过一些社会关系实现了向另一工作单位的横向流动,但到了新单位后发现比先前的工作状况更糟,由于情感的无法接受,导致其最终选择考博改变其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受访者G是一所转型期的新建本科院校教务处的科员,她说:“我们学校要向工科院校转型, 教育技术学取消了,学校让我们出去研修,然后 回来教计算机专业,不伦不类的,我可不想那 样……我现在教务处工作,每天看着行政上那批 人,每天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我仿佛看到了 自己的终点。”G老师考博的动机源于价值观的冲突,G老师对权力斗争的厌倦是其考博冲突的动因,她并不想得过且过,她想通过考博提高自身的文化和教育层次,从而实现其社会地位的跃迁,满足向上 流动的需要。2.承担家庭责任受访者H老师是一所地方本科院校教育学院的副书记,他的妻子硕士毕业后想随丈夫进入这所院校,但这所学校要求“具有全日制博士学位者且家属学历是硕士研究生以上”才能符合这所 院校的引进条件。虽然H老师也找了学校的主要领导去“疏通关系”,但领导也不敢突破这条“红线”,最后还是鼓励其通过考博去解决家属工作。谈到这些问题,H老师有些失落:“虽然我是副处级,但学校有规定,只有博士学位才能解决家属工作,虽然我找Y书记(校党委书记)说了很多次,但他说他不敢开这个口子(破例),如果他开这个口子,其他副校长、副书记都这么做,学校就会陷入被动,学校的相关政策就会受到挑战。”受访者J的女朋友在一所民办幼园工作,J说:“为了能和女朋友早一点在一起(二人不在一个城市),我博士毕业可以去一个差一点的地方院 校,学校能解决家属工作,我们两个就可以在一 起了,我们谈朋友都7年了,如果现在因为工作问 题把人家抛弃了,会对她造成伤害,自己感情上 也接受不了。”受访者E老师有着同样的困境,E说;“我原 来在T市的一所高校工作,由于妻子在老家工作, 父母也已年迈,为了能离家近一点,就托关系想 调回老家这所本科院校,等自己工作稳定后,把 老婆也调过来,没想到调动工作这么难,到现 在自己的工作还没有解决,更谈不上老婆的工 作了,只好考博自寻出路,都是被逼出来的啊!(言语中有几分无奈)三位受访者考博的动机源于一种道德责任的需要,通过考博可以解决两地分居的问题,可以 改变其现有的经济和生活现状,生活上的不满是 促发其考博的冲突根源。3.争取政治地位不同于前二者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一些受访者考博的动机是基于对权力的渴望,在他们看来,只有离权力越近,才越能够更从容地应对工作,才能获得更多的收入,也才能离自由更近。受访者A工作在省会城市的一所二本院校,任人 处长,他说:“我小时候家里很穷,是奶奶把我养大的,长大后就是想多挣钱、当大官孝敬奶奶。你也知道,当官在农村很有地位的。如果博士毕业后,回到我们学校竞争副校长机会就会更 大些。受访者K与A的情况大体相似,K说:“我是个来自农村的大学生,那时候(刚毕业留校),住的是‘筒子房’,条件很差,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学校的Z书记(学校党委书记),Z书记说有什么事直接找他,后来学校竞选学生处副处长,但由于我条件不够,当时想到了Z书记,但当 时不敢找啊,你想啊,人家是学校书记,我才是一个科员,但我那时谁也不认识,就硬着头皮碰运气吧,结果Z书记给了我这次竞选的机会,我真当上了副处长,后来又当了处长,现在学校副校长空缺,我想争取一下,如果有个博士学位,那么竞争优势就大一些。”二位受访者想通过博士学位获得政治资本, 从而实现社会地位的转变。在这过程中高学历成为制约他们前进的障碍,攻读博士学位是他们的现实选择。4.选择一种生活方式韦伯提出把学术作为一种志业,曾激励 了很多学者“为学术而学术”,席勒把学者分为 谋生型学者和哲学型学者,谋生型学者学术的目 的仅满足于生存的需要,而哲学型学者学术的目 的则为了闲逸的好奇。博士群体是学术研究的主 要群体,一旦成为博士的一员意味着一生将远离 喧嚣与繁华,静守孤独与寂寞,这是一种追求, 也是一种志业,是不为权力和金钱所左右的知识分子价值观。这种把文化资本看为第一人生要义的价值观在考博群体中也为数不少。受访者C这样说:“我考博就是为了能进高校工作,能够做我想做的事情,并且我一直都有考博的情怀,选择 了读博就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受访者D则把学术追求作为毕生的志业,她说:“我考博在上 本科时就想好了,如果今年考不上明年再考,考完博我还准备读博士后。”受访者C和D都是应届生,她们对报考的学校和导师都比较看重,受访者C报考的是本校的博士生,考上后可以继续自己 的研究方向,原有的学术资源能够得到很好的运用。D是隔壁学校的一名硕士,她报了两所学校, 一所211,一所985,两个学校都达到了录取分数线,成绩排名都很靠前,到底上哪一个学校一直 犹豫不决,后来选择了985。能够看得出,她对学术及专业发展的重视,如果仅仅为了拿个文凭, 一般会选择容易毕业、学术要求低一些的学校, 这所211院校实行三年学制,也相对容易毕业;而 985院校则实行四年学制,学术要求高,也不容易 毕业。受访者D选择了这个985院校,可以看出她 更看重学术的质量而非仅仅为了拿个文凭。与上述几个案例不同的是,C和D认为自身学历太低导致其不能找到好工作,通过提高受教 育水平获得更多的文化资本,通过文化资本与经济资本、社会资本的转换,最终实现其经济地 位、社会地位的转变。博士作为学位的最高层次,是一种稀缺资源,获得高学历便可获得威望较高的职业,同时也可获得较高的收入和较大的权力。(二)考博行动:个体努力和社会关系网络 是实现考博目标的重要途径在目标达成过程中,经济资本、社会资本、 文化资本往往在不同场景、不同对象之间产生不 同的结果,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考博目标达成 的过程中,不同关系群体所使用的资本策略,不 同关系资本在不同场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用。1.疏通人际关系 受访者A报考的是一所985高校,第一年为英语不上线而落榜,第二年考的时候就提前跟导 师进行了沟通。他说:“现在导师所拥有的名额 少,如果正常排队,我要等四、五年才能排上, 我可等不及啊,我就找了省里的重要关系(他不 愿说出具体的内容),多要了一个名额,没有占 学校的名额,导师也落个顺水人情,现在总算录 取了(长吁一口气),从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人际 关系的重要性。受访者L也是第二年才考上的,他说:“我 第一年报考的是母校(硕士就读学校),报考前 我也询问了一个师姐,师姐说考这位导师得要30 万,开始我还不信,后来成绩下来后排名第一, 面试却被刷了下来,我才明白师姐说得对。2.坚守学术信念金钱、权力、社会关系虽然在考博中起很大作用,但并非所有的情况都是如此,受访者E与他们的情况完全不同。E说:“我已经是第三年考了,如果今年再失利的话,可能就放弃了,这 个学校(现在就读的)本来仅准备碰碰运气,但 我也找了关系,有一个同事和这个导师是同学, 但这个同事一直没时间和我一起去,没办法,我 就直接和导师预约,导师也很爽快地答应与我会面。没想到我们一见如故,有很多共同的话语, 在学术领域我们能够进行深度的沟通,导师正好也想要个男生,我笔试又考了第一名,就顺利录取了。录取前,我的一个老师让我专程再来‘看一下’导师,让我准备3万块钱,我思忖了再三, 最后没有送这3万块钱。因为我坚持认为,学术是 纯粹和圣洁的,我相信会有真正的学者,后来证 明,我遇到了一个好的老师。”个人所拥有的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 在考博的过程中,即社会流动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会流动是探究职业结构从上到下或从下到 上的垂直流动程度和模式,地位获得研究的是为什么这种流动会发生,为什么没有发生?但通过 本次访谈我们发现,社会流动的过程是根据场景和时段发生变化的。也就是说,在不同的场域、不同的互动关系之间,不同资本会产生不同的社会流动作用。受访者A利用经济资本和权力资本实现了考博的目标,因为其自身不具备考博所要 求的文化资本;但这一情况并不适用于L,起初L 也认为经济资本在考博过程中会起很大的作用, 但他仍然坚持认为文化资本是最重要的,考博更看重的应该是文化资本,他对使用社会资源深恶痛绝,利用社会关系实现考博梦想他是无法接受的,但事实上他依然使用了社会资本,他的父亲通过社会关系帮他实现了考博的梦想。受访者E是一个工作多年的考博者,他懂得社会关系和金钱在考博中的作用,但他的内心是排斥的,他渴望能够遇到注重文化资本的老师,从而实现价值的相互认同,这样才是他追寻的考博理想,他也试图通过其他社会关系联络导师,但由于各种原因,还是放弃了,最终出乎意料的是,他还是靠文化资本实现了自己的考博梦。(三)考博结果:文化资本可以实现身份和地位的转变考博的源初动机主要是为了经济地位的转变、 权力地位的获得、社会声望的增加三个方面,但这 些博士生在毕业后是否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是否实 现了自我的认同?是否实现了经济地位、政治地 位、社会地位的转变?四年后,本研究对样本对象 进行了追踪调查,进行了再次访谈。1.生活得以安逸受访者F是我的师姐,她毕业后回到了原来 工作的单位,单位分了一套100多平方的房子,10多万的安家费,5年内享受副教授待遇,如果家属 没有工作,按一定条件解决家属工作。在对她访 谈时,她显得很高兴,她说:“像我们拖家带口的,能安顿下来,给的条件也不错,就已经很满 足了,一家人在一起比什么都重要,虽然是一所地方院校,但做学问嘛,就得守住孤独和寂寞, 抵挡得住大城市的喧嚣与繁华。”她对未来的憧 憬让人倾羡不已,从她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她的幸福与满足。但受访者I却与她的情况略有不同,他在博士 毕业后经历了少许的曲折,I博士毕业后去了一所不错的师范院校。他说:“我现在一个月才多块钱的工资,我老婆的工作又不给解决,现在 还没敢要孩子,学校按项目分配经费,可你也知 道,国家项目不好拿呀!”后来在他的导师引荐下,他回到了本科毕业的母校(一所地方新建 本科院校),母校还算优厚,给了他一套90平方 的房子,30万的安家费,按副教授对待,一个月8000多的工资……他的老婆也考上了硕士,毕业 后家属工作也将得以解决。2.政治地位得到提升受访者F和I都解决了来自生活的压力,实现了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转变。接下来两位受访者是学校的领导。受访者B考博前已经是教育学院的院长,博士毕业后很快荣升为科研处长,这次 学校副校长有两个空缺,要求竞选者必须具备博 士、教授条件,且45岁以下,全校就两个符合条件的,他成功的几率很大。但由于一些原因,在 副校长的竞选中失败了,但后来他告诉我,他去 另外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当校长了(副厅级)。受访者K告诉我:“博士毕业后,我顺利当上了学校的工会主席,下次换届不出意外的话就可以当上 学校的副校长了。”从访问的几个案例可以看出,受访者基本实现了经济地位、社会地位、文化地位,甚至政治 地位的转变,成为单位的中坚力量。但文化资本向经济资本及政治资本的转换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时间上的考验和个人努力。受访者F博士毕业很快得到雇主的认可,顺利实现了文化资本向经济资本及政治资本的转变;但受访者I却没有那么 幸运,当文化资本没有得到教育制度认可时,文 化资本的效用就很难发挥,I经过一番波折后,寻 找到了能够认可自身的雇主。受访者B和K博士毕 业后也顺利实现了自己的政治诉求。文化资本发生了功效,从而顺利转换成了经济资本或政治资 本。需要指出的是,文化资本比经济资本更具掩 盖性,风险也相对更大,它不如经济资本来得直接,实现文化资本向经济资本转换过程中,需要一定的策略,甚至社会资本的参与。● ● ●四、结论通过对12位受访者的田野调查,对行动者的考博动机、考博过程中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所发挥的作用进行了深度描述和梳理,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考博群体的动机源于经济、生活的压力与冲突,也有道德责任的规范和自身信仰的追求,但最终的目标是实现经济地位、社会地位、权力地位的获得;第二,在地位获得过程中,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都起到了一定的作 用,但文化资本起到关键作用,文化资本是长期积累,需要时间和努力长期达至,因为它付出了辛苦和时间,作为一种稀缺资源,意味着其可以带来利润和收益或精神的满足,从而导致许多人乐此不疲的争夺;第三,拥有了文化资本不一定就必然拥有经济资本或社会资本,行动者经济资 本或社会资本占有的数量取决于其有效利用关系网络规模的大小,依赖于和他联系的每个人所拥 有的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的多少。● ● ●摘自: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0年3月,第2期.文化资本对个人际遇的影响 ——基于12名考博个案的质性研究;转自人文社科新方法。作者:顾拓宇,郭秋文. 周口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红河劫

考研大军有三百万,但研究生考博人数很少,原因很现实

说到考研,无疑成为了继高考后又一个重要考试,去年就有290万的报名人数,无数专家都预测今年的考研大军会突破三百万。不过与考研热情相比,考博的人数却是少之又少,研究生为什么很少有人考博士,背后原因有哪些呢?首先,学历越高越好,但并不是每个专业的博士可以找到好工作。很多专业对应的企业工作只需要研究生学历,继续读博的效果不明显。一些专业的博士毕业生对口的发展机会就是走科研道路或者去高校当老师,但科研比较枯燥,有的人不感兴趣,去高校当老师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难度比较大。很多研究生想要进入企业工作,硕士学历已经足够了,所以他们就没有考博。其次,考博难度大。我国的博士数量并不多,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学生的素质能力要求比较高,申请考核机制比较严格,想要考上博士是比较困难的,成功几率并不大。很多研究生很早就要开始准备考博,但一旦没有准备好,就难以考上。一些研究生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够自信,看到了考博的难度,可能就已经放弃了考博。另外,博士的学业和科研任务比较重,毕业难度比较大。最近不少人都听闻了博士的压力,他们不仅要完成很多课题任务,还要写一些高层次的论文,毕业的时候考核比较严格,很多博士因为没有完成任务不能如期毕业。博士的压力确实不小,对研究生的心智和能力是一个考验,所以一些研究生可能有畏难情绪,就没有继续考博。最后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很多研究生考虑到未来的人生发展,可能担心博士毕业已经年纪很大了,最小的也需要27、28岁,年纪大的已经三十岁了。不少人已经事业有成,家庭也已经圆满,但继续读博士可能会耽误结婚生子,经济上也没有一定的支撑。考虑到这个因素,不少研究生决定尽早步入职场,为家庭分担经济压力,为自己的事业和家庭生活做规划。无论从心理因素还是客观条件看,研究生之所以不考博的原因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也是比较现实的。如果你是一名研究生,会不会继续考博呢?

卖光光

为何考研成功的同学,愿意考博的很少?其中的原因,过来人才懂!

为何考研成功的同学,愿意考博的那么少?其中的原因,过来人才懂!2020年考研已经结束,考研人数高达341万人,但成功的并没有那么多。而每年考博成功的更是极少数,主要是大部分的考生不太愿意考博。那么,为何每年考研的人数那么多,但是没有几个人愿意考博呢?这其中有什么原因呢?为何每年报考研究生的人那么多,而选择读博的人却寥寥无几?前段时间小水的一个朋友考博成功,被浙江师范大学录取,小水也替她高兴。但是博士录取名单下达之后,她就去了医院看病。因为考博的这件事,总算有了结果,但是前期的努力和备考让她身心俱疲,身体健康出了很大问题,而这一切只有在考博成功之后才能好好处理,毕竟考博成功并不容易。和她一样计划考博的同学最终没有走到最后,直接毕业了,而她也为考博准备了将近三年的时间,没恋爱,也没有想过就业。当初她报考了一所211大学,但是没有考上,调剂去了一所普通工科院校。为了弥补考研的缺憾,她读研初期就想考博,去名校。但是考博是申请考核制,需要核心论文,但她的论文写好之后一直没有审核成功,只能选择和读研院校同级的学校进行统考。前前后后花费了两年的时间备考,在临考的前两个月总是整宿的熬夜,就是为了能顺利通过考试。虽然考博成功了,但是她身体也垮了。要是知道考博那么苦,那么累,她当初也不会那么选。而研一和她一样抱有雄心壮志的同学,早就放弃了读博的打算,其中还有的考生甚至连研究生论文都没有如期完成,只能延期毕业。所以这就很好理解为何考研成功的人多,但是没几个人愿意考博了。考博也不是你想考就能考,还需要你在读研期间特别刻苦才行,还得需要你的导师的帮助。之所以大部分的考生不愿考博,主要有以下原因:01、研究生学历够用,工作就业已占优势,没打算考博绝大多数的考生在考研成功后,没有想过考博,也有的人就是单纯混研究生学历。要知道即使是普通大学的研究生,在工作的时候,竞争力也要碾压大部分的本科生,所以他们压根就没想过考博。02、有些人不适合考博,论文都难以完成有些人在考研的时候就想着能不能读博,却不知道在读研期间,有很大一部分人被论文折磨。他们连学业论文都难以完成,更何况要去考博的话,还需要考生发表两篇以上的核心期刊才有申请考核的资格。不然的话,对于大多数学校的博士研究生无法报考!03、年龄问题,要考虑成家立业年龄问题是大部分考生都会考虑的问题,也有一些考生甚至在读研期间结婚生子,已经很普遍了。有些二战或三战的考生,年龄太大,不得不考虑成家立业的问题。特别是那些有感情牵绊的人更是如此,你想考博,但是对方等不起,那就只能先步入婚姻。04、家庭经济条件不允许,需要工作养家有的考生家中贫寒,即使实力很强,有考博的能力,但也不得不选择工作养家。而考博很多时候年龄限制,家里要是不支持考博的话,很少有考生能坚持下去。05、每年博士研究生录取数量有限,并非报考就有机会考博并非你想报考就能报考的。如果你想报某位导师的博士研究生,需要提前联系,得到同意后才能报考。否则,就算你报考了,也不会录取你。更有的导师每年只有一个学生或每隔一年才收人,这就使得考生非常被动!选择一个自己能考上,还有名额的导师,并不是那么容易!因此,对于那些有考博想法的考生来说,在考研成功之后,就要先了解一下考博的要求和标准。既然想考博,考生在研一的时候就要准备,特别是考生需要高质量的论文作为申请考核的依据,没有论文的话,没有哪个博士生导师愿意要你!你如果考研成功,在一所普通二本读研,你会选择考博去一所更好的学校吗?欢迎留言分享您的观点!成绩一般,没有目标,考研如何择校?做完这四个步骤,读研就稳了劝专科生放弃考研?成功没可能?想在211读研,专科生如何备考?

为什么考研的人越来越多,却很少听说考博?原因很现实

文|硬核的班主任为什么考研的人越来越多,却很少听说考博?又快到了一年一度的考研月。每年的12月份,都会有一支浩浩荡荡的考研大军,杀向考场。随着“考研热”席卷社会,每年考研的人数直线上升。据统计,2020年研究生人数达341万人,比2019年增长了50万人。考研已经逐渐趋向“高考”化,眼看就要形成千军万马之势。与考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每年的考博人数。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的考博人数不足10万人。考博人数占考研人数的不到三十分之一。考研已经成为常态化,为什么大部分人考上研究生之后就不愿意再考博了?原因有一下几点:011.考博的性价比不考现在大学本科生考研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提升自己的学历。以便日后在找工作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找到一个更好的工作。所以说,大部分人读研的目的还是为了就业。就学历而言,硕士学位是找工作性价比最高的学位。因为一个公司招聘最主要看中两点:学历和经验。现在的大学教育基本上已经普及,大部分人都能混到一个本科毕业证。由于大学毕业生过多,本科毕业证的竞争力正在逐渐消失。所以,为了保证学历优势,获得更强的竞争力,读研才是更好的选择。那很多人可能会问:“既然如此,博士学位不是更高吗?不应该更具有竞争力吗?”确实,博士学位的学历的确更高。从单一角度而言,博士的竞争力的确要高于硕士。但是,很多人有忽略了一点。——博士的年龄一个博士,在最顺利的情况下,毕业后至少三十岁,即将步入中年人的世界。但是,如果此时他去公司上班的话,还是一个毫无经验的新人。即使他有学历的优势,但是经验这方面可是需要时间的积累的。而一个和他相同年龄,硕士阶段就开始工作的人来说。他已经在公司工作了3年,已经是一个职场的老人了。已经有了充分的工作经历和经验,成为公司的中坚力量,可以独当一面。而对于一个一般领域的公司来说,硕士的学历就已经饱和了。博士学历相反有些鸡肋,过度内卷了。022.博士自身的年龄问题就行前面说的,一个博士毕业至少要三十岁。如果他没有读博的话,经过几年的打拼,自己对于未来的蓝图已经有了基调。剩下的只需要添砖加瓦就行了。可是对于博士呢?他刚毕业,一无所有。读博那几年的赚的钱在巨大的社会压力面前不值一提。没有车,没有房,甚至连一个稳定的工作都还没有。而现在他已经30岁了。已经快要度过自身年龄的黄金时期,却一无所有。033.压力问题什么样的人需要适合读博?答案:真正喜欢科研的人。如果你只是为了逃避社会的毒打,一路顺着学历的阶梯向上走的话。走到头来你会发现走不动了。因为,读博不是那么容易的。我们国家现在的博士生延迟毕业率已经达到了65%。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博士生因为各种原因休学。而他们在之前大学中都是同学中的佼佼者。可是现在他们却因为各种情况休学,浪费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博士患上抑郁、焦虑症等心理疾病。博士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因为博士要求对科研有着极高的要求。他们需要站在科学的最前沿,探索前人没有探索过的领域。这可能听上去很高大上,但真正做起来的时候真的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你需要面临种种难题:做不出实验结果,临时改变研究的方向,实验经费的短缺,实验结果的反差等。这些都是博士的“家常便饭”。而你能做的只有日复一日地守在实验室,不停地对实验推到重来,反复验证。知道得出有价值的结果。博士的压力并不比其它任何一个岗位小。044.总结:一些岗位对学位有特殊的要求如:大学老师、科研工作者等等。想要参加这类工作的同学可以考虑考取博士学位。如果理想的工作岗位对于学历没有特殊要求,考博其实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其实,在合适的年龄走出学校,经历经历社会的毒打,见识见识社会的险恶,有时候也不是一件坏事。

考博只剩下一个月了,还没有复习怎么办?

昨天,有学友的后台留言“您好,考博只剩下一个月了,还没怎么复习,有点焦虑,可以请教你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如何有效复习吗?谢谢您!”不知道看到这样的留言你会怎么回复。我们的自动回复回复到“~噗~然后你还想说什么?”是啊,如果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别人怎么知道呢?也许上述答案不是你想得到的,不过这个才是最实在的建议,让自己去寻找答案吧。怎么去寻找呢?当然是行动起来啦,或者去看书,或者去做题,或者去写作。其实只有这三个事情才能真的帮助你,只有你不断的去前行,去探索,才能找到最适合你的学习方法与复习模式。也许你会说,时间没有那么多了啊?是啊,时间这个东西是最可怕的,最无情的东西,它不会因为你的发呆而停留,也不会因为你的奋进而加速,它始终在那里不紧不慢的滴滴前行。如果你能够赶上它的速度,那么你就成就了自我;如果你不能赶上它的速度,那么你可能已被淘汰出局。这个时代什么都不缺,缺的永远是时间。有人说我缺钱,有人说我缺方法,其实这只是表象,你缺少的始终是时间。如果说培养一个顶级的专家需要1万个小时的训练,而学会某项技能根据最新的研究,只需要20个小时。立足于上面的结论,如果你想成为专家级的备考者,那么你需要3年的时间去努力,对于考博而言,从你考上研究生的那一刻,你就应该为此努力。但是对于应付一场考试,如考博,这个时间真的不需要三年时间,其实只要你为之奋斗20个小时+研究生阶段的积累即可。而很多人不是没有研究生阶段的积累,而是没有花费那20个小时好好的思考自己为啥考博,怎么考博,更没有用这些时间去好好的探索如何更好的备考。也许你会怀疑上面的结论,但是请你相信这样的结论,因为唯有相信才能真的去行动,才能去实现结论。现在我们已经回答了你的疑问,如果你还没有get到,我再简单的为你梳理总结如下,希望你不用看这些内容。一、再次告诉自己我一定要考博,理由如下(建议为了高昂的奖金、追对象);二、请在纸上写上考博的流程,并注明自己现在在哪个阶段?三、请在纸上写上需要考试的科目与考试的时间,并注明哪些是笔试,哪些是面试,自己有多长的备考时间?四、请找到往年的一份考题,然后按照规定的时间去做一遍考题,不要提前交卷,不会写也要编。五、现在打开刚做过的考卷,然后预估一下每道题被扣的分数,接着想办法将扣分最多的减少到最小。六、现在你已经知道了考点,明确了备考的方向,那就取看书、看论文、学习英语去吧。七、恭喜你顺利的通过了初试,请积极为复试准备,祝你顺利考取目标院校。

第四区

考博难题:博士学位不通过怎么办?教育达人给了答案!

导师宣布博士学位不通过怎么办?叶秋觉得题主描述不准确,题主可能想表达的是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没有通过,怎么办?首先,从实际情况来看,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极小,为什么呢?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从2014年教育部组织每年抽检以来(博士论文每年抽检上一年的10%,硕士抽检5%),变得越来越严格了,如果被抽检的博士论文不合格的较多,该博士学位论文授予点就会被取消,在这种情况下,各高校都严格要求,很多985都有预答辩,就是在博士论文正式送审以前,组织专家进行预答辩(一般情况下,这些专家也是博士论文外审通过后正式答辩的专家),预答辩通过了才会正式送审,如果题主说的是预答辩没有通过,那就按照答辩专家的要求进行修改,修改完后再次申请即可。不过这种可能也是比较小的,因为导师同意你预答辩说明导师对你的论文是满意的,觉得你达到了学校的要求,而专家都是导师找的关系较好的老师,一般不会不通过,当然可能会提一些意见。一般来说,为了外审通过率,为了将来被抽查时的通过率,在预答辩阶段专家可能会提一些意见,要按照专家的意见认真修改,预答辩不通过按照要求认真修改,然后再次申请即可(有的学校可能只有一次预答辩,答辩就要花钱啊)。如果是正式答辩不通过呢?至少这种情况叶秋没有碰到过,导师同意送审说明导师对你的论文是认可的,外审专家都通过了,导师还有什么理由宣布不通过?而且,题主说的也不对,如果是正式答辩的话,那是有答辩主席的,宣布通过还是不通过是由答辩主席来决定的,答辩小组一般都是五个人,综合五个人的意见,最后决定通过还是不通过,由答辩主席来宣读,不通过的话,那不是打导师的脸吗?所以,如果外审过了,答辩基本上会通过的,至少叶秋没见过外审过了答辩没通过的。如果真的是答辩没通过,那就按照专家组的要求,认真修改,申请再次答辩。如果是在博士论文撰写过程中导师觉得你写的不好,那就按照导师的要求认真修改,需要做实验再认真做实验,因为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学校负责。

胡绳

考研的本科生很多,为什么考博士的却很少?原因有4个

虽然我们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看重学历,尤其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之中,找工作等各方面都是对学历有一定要求的,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都否定了读书无用论,读书无用论在什么时候都是一个谬论。但是细心的人就会发现一个全新的问题,那就是虽然看重学历,但是本科生考研的人很多,但是考博士的人却很少。博士学历是要比研究生还要高的,那为什么考博士的人很少呢?第一,在找工作方面,博士生并没有绝对的优势。有些人说学历越高,找工作方面越好找,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在找工作方面,研究生和博士生其实在待遇上,除非是名校,其他学校的研究生和博士生并没有较大的差别。如果你是国内外名校毕业的博士生,那么你有绝对的优势,但是大多数人都是国内普通院校的博士生,而已在这种情况之下,很可能仅仅是一个研究生就可以。毕竟国内普通院校的博士生是没有绝对的优势的。第二,家庭负担大。许多人考研对于家庭而言,就已经是很大的负担了,如果再继续读博士的话,那么在这期间收入是很少的,对于一些家庭条件并不是很好的人来说,读博就没有了必要,还不如读完研究生直接去工作呢。他们也想为自己的家庭减轻负担,所以对于一些家庭条件比较差的人来说,他们不会选择再继续读博了。第三,年龄大是硬伤。现在人们的思想成熟的越来越早,如果说到了三四十岁还依旧在读书的话,那么对于以后的生活影响是很大的,尤其是在结婚和找工作方面。虽然我们现在对婚姻并不是说一定要早结婚的态度了,但是大多数人的观念,如果到了三四十岁还不结婚,确实是不妥当的。但他从这一点来看,大多数人都不会选择读博,毕竟年龄大是硬伤,在生活之中,各方面都是会受到影响的。第四,没有研究学问的志向,其实读研和读博有一个本质的区别,那就是读博的人大多数是真心喜欢研究学术,而读研的有一部分人都是为了找工作而获得学历,这是一个本质的区别,大多数人是没有继续研究学问的兴趣的,所以他们也就只读完研究生,不会再继续读博了。正是由于这方面的差距,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只是会选择读研,而并非是读博,大多数人看来读博士没有什么绝对优势的,也是没有什么必要的。但是是否选择读博还是要看自己的意愿。如果是你,你会选择继续读博吗?

闻知

众多高校今年博士录取取消统考,普通硕士想考博该怎么办?

现在马上就要进入10月份,很多高校今年的博士录取招生简章陆续公布,而从今年很多大学的博士招生简章来看,基本上很多高校都取消了统考考试,基本上都是申请考核。这对于一些毕业于名校的普通硕士而言,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这些毕业名校的硕士申请考核非常有优势,但是另一些普通大学毕业的硕士却比较困难,想申请考核成功并不容易。那么对于这些想读博的普通学校毕业的硕士而言该怎么办呢?具体来说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学校期间尽量出科研成果。现在高校博士申请考核基本上都是看重论文,很少看重课题。因此作为普通大学的硕士如果还没有毕业,那么就需要在上学期间多出一些科研成果,多发一些好的期刊论文。而从现在申请考核情况来看,基本上需要有两篇不错的文章,才可以顺利参加申请考核。否则即使有一篇也很难有机会被录取。第二,提前准备报考学校考试。虽然不少大学现在施行的是申请考核制,但是不同的大学之间还是有一些差异,一些大学完全看学生的科研成果,但是还是有些学校会比较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这些高校一般会根据学生的申请考核材料给学生一定的分值,然后学生去参加考试,最后根据材料分和考试分来择优录取。因此对于普通大学毕业的硕士而言,虽然科研成果一般,但是也可以通过笔试成绩来提高自己被录取的机会。第三,提前联系导师。在博士考试当中导师的影响是很大的。在博士报名中,要提前联系导师,尽量选择一些不太热门的导师,这样考试不会竞争太激烈,考试压力不会那么大。而联系导师一般是在招生简章出来之前进行联系,询问导师是否有名额,询问导师报考人数的多少。这样才可以避免考试进面试后被刷的情况出现。随着博士录取申请考核制的推行,有博士统考的学校越来越少,读博的难度也在加大。而作为普通大学的硕士,如果想读博就需要提前做到上述几点,这样才可以事半功倍。

从之

为什么很多同学考研上岸后,却对考博说“不”?学长说出真实原因

2021考研人数再次突破历史,冲破了400万人的大关,可见考研正在成为本科生越来越唯一的毕业选择。如果按照这个道理,那么考博的人数也会飞速增长,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考博人数的增速要远远小于考研人数的增速,这又是为什么呢?要想知道这个现象背后的原因,你首先要明白,硕士和博士究竟有多大的差别。当你看清了这些差别之后,你就会明白为什么考研上岸的人那么多,但是打算考博的人那么少了。01读博门槛,你可能“高攀不起”考研和考博在形式上已经越来越不同了,考研想必大家更为清楚,就是先进行初试,然后进行复试,联系导师,最后录取。考博的过程则大有不同,考博当前分为两种,分别是普通招考制和申请考核制,这两种形式,对于考生的要求也有很大的不同。首先说普通招考制,首先要联系好导师,确定如果你最终录取,导师会收你,然后才是报名,笔试,复试,最后最终录取。所以这里面的关键环节是联系导师,以及笔试复试,和考研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只是略有不同,所以还是停留在“考”的层面。但是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学校采取申请考核制,也就是先要联系导师,然后提交材料,只有材料审核通过,才有机会进入到接下来的复试,通过后方可上岸。它弱化了“考”的概念,强化了“材料”的作用,所谓的材料,也就是你在研究生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这是实打实地考察你的科研能力,所以很多没有足够科研成果的人根本是“高攀不起”的。02毕业要求,你可能“难以企及”博士的心理障碍问题越来越成为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而造成这一障碍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博士的毕业要求。由于各大院校对于博士毕业的成果要求逐年升高,使得越来越多的博士陷入焦虑,以至于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那么博士的毕业要求,和硕士的毕业要求,究竟有多大的差别呢?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硕士的毕业要求是爬华山,那么博士的毕业要求就是爬珠峰。硕士的培养目标是能在一个领域有所建树,而博士的培养目标是能够开拓一个领域,所以两者的差别,高下立见。也正是因为博士毕业难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所以越来越多硕士生对于博士产生了敬畏之心,望着自己在研究生阶段苦苦憋出的一些成果,再看看博士毕业的要求,瞬间就失去了继续走下去的勇气,毕竟,这样的毕业要求,一般人真的“难以企及”。03社会价值,你可能“不会忽视”上面说的两个问题,是最为关键的“进”和“出”的问题。接着我们要讨论的,就是博士的社会价值问题。如果从国家的层面来讲,博士的增加,对于国家的科技进步和人文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是从博士本身的角度来讲,其实并不是所有博士都能够拥有等同于学历的价值兑现,换句话说,并非所有博士都能够在毕业后拿到高薪和优待,因为这和所学专业有着极大的关系。可能一个冷门专业的985高校优秀博士,薪资比不上一个计算机专业的211高校普通硕士。所以也正是基于这样的事实,很多人放弃了读博,因为在他们看来,如果付出的时间不能获取到等量的回报,那么硕士学位足矣。我们不能说这样的想法是错的,但是从长远看来,无论是之于个人,之于家庭,还是之于社会,一个博士的价值,远远超乎你的想象。研究生期间,院长就曾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家庭条件允许,一定要读到最高学位”。现在,你明白为什么考研上岸的人那么多,但是打算考博的人那么少了。简单来说就是,读博门槛高,博士毕业难,就业分化大。但如果你有一颗科研之心,而且也有一股科研之力,那么读博未尝不是一个上佳之选。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欢迎转发评论~想要了解更多考研干货请关注我!我是董师兄,考研领域专栏作家,考研专业咨询,私信1或2有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