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每一位准硕士研究生来说,更多的还是在欣慰自己能够考研成功,但是很多准硕士研究生已经开始思考研究期间的计划了,而这时或许他们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即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要不要考博呢?究竟攻读博士研究生好不好呢?当然,这其实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也是令诸多硕士研究生所纠结的问题,毕竟我们都清楚博士研究生毕业之后所能够带来的诸多改变,但同时又清楚想获得这样待遇必须付出的各种辛苦和努力。去读博士好不好呢?硕士研究生:慎重,莫冲动!相信当这个问题问到硕士研究生时,很多的研究生会说肯定好啊,如果真的能够拿到博士研究生学历一定是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这是你毋庸置疑的事实。但是在获得博士学历的过程中,真的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承受的,也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够顺利的挺过来的,因为这不是在夸大其词,更不是在说假话,而是普遍存在于各个高校博士研究生所都在面临的共同问题。攻读博士的科研压力、生活压力和未来就业压力等等方面都是时时刻刻停留在博士研究生心中的紧要问题,尤其是科研压力,这真的不是在儿戏,也不是努力就能够完成的事情,因为有很多硕士研究生在读博士时都觉得只要自己努力,只要自己辛苦,只要自己勤奋,那么一定会有优质的科研成果,一定会顺利的毕业,然而事实是每年都有很多的博士研究生延期毕业,也有最终被校方退学的。而这就是博士研究生所要面临的现状,如果说我们更多的去关注博士研究生毕业之后可以获得的各种优厚待遇,那么我们或许更应该去思考读博的艰辛,所以每有人问读博士好不好呢?一般的回答都是肯定好啊,但是读博很辛苦的,读博很难的。记得我们学院院长曾给我们讲过他曾经带的一个博士,当初选择读博是为了能够进入高校任教,所以很果断的读博了,但是在读博期间只有一篇SCI期刊,虽然很努力,虽然很辛苦,但是还是没能够顺利毕业,最终延期一年毕业。所以,在思考自己是否要读博士时,更多的不应该是只看博士毕业后所能够给自己带来的各种改变,更多的还是应该去想自己怎样才能够顺利的毕业,更应该的是去向自己是否能够有足够的能力拿出优质的科研成果,这才是最重要的。总之,读博士好吗?答案一定是好,但一定会加上后缀,要慎重。一定不要只是淡出的因为博士好,所以便很勇敢的选择读博,因为这样的结果很有可能是我们都难以接受的,也是我们所难以承受的。
读博士还有意义吗?有人说读博士浪费时间,下面一起看看大家的经历吧。网友一:研究生毕业后,在一家央企工作了两年,然后考博读博,那时离开的时候,我记得直属领导说,我是想读更好的学校,我想读博士,确实不错,我不知道读完后能不能做更好的工作,我也不知道有什么用,但是我确实得读博。读了也许会后悔三、五年,但不读的话会后悔一辈子,多年后,我没有试过,所以放弃了可能性,我真的会后悔一辈子。网友二:总之,你今后想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和职务,以及读博能满足你工作的要求吗?现在,80名博士进入大学,从事教育和研究,有些博士可能只是一种教学模式,也就是说在大学里给学生上课,有些博士是科学研究的助理型,只教学生在大学里做实验,有些博士属于科学研究型,在大学里几乎不上课,没有学费,当然,更多的学生会听课,或者进行科学研究,如果想做大学工作的话,请在大学里当老师,必须读博士。网友三:有些专业或有些职位只有读博士才有机会,比如医学,现在好的医院也只有博士,如果是专攻医学的话,成绩也很好,将来想进一家像样的大医院,需要博士学位,但是,几个专业专业的本科足够了,我想成为一名程序员,例如计算机专业毕业,本科就足够了,然后请不要读博士,我觉得读完后大家都不需要你。网友四:从普通家庭出生到高中毕业一共18岁,各种费用每年1万元,一共18万元,大学四年,每年1.5万元,一共6万元,硕士学位是六年,每年两万元,一共12万元,一共36万元,考虑现在的物价,让孩子的博士毕业的话,是40万左右。##&&image&#从经济上计算,其他人大学毕业已经赚了六年的钱,每年赚5万元,一共30万元,这样计算的话,读博士是不是损失了70万?大家怎么看?还有留言。
博士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高大上的存在,或许我们都没有想过自己是否会有读博这个选项?但是如果你一旦考研成功成为一名硕士研究生时,那么在你即将毕业时,你一定会就是否读博考虑颇多。在每年的硕士研究生毕业时,必定有一大部分学生在想考博这个问题,但是总是会遇到很多的现实问题。为什么很多硕士研究生抱怨考博很难呢?不是很简单吗?相信大多数大学生都一定通说过:博士是宽进严出,也就是说想读博很容易,但是想毕业却非常的难,因此很多大学生都会很自然的认为读博没有那么简单,但是对于已经是硕士研究生的我们最清楚的是,想读博没有那么的简单。尽管现在大多数高校都是申请—考核制,只要满足一定的基本条件时,我们便能够获得这样的机会,似乎听起来我们有更多的机会,似乎也更加的公平了,但是当你看到这些基本条件时你一定会感叹没有当初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一般来说,如果你想报考985高校的博士研究生,那么最核心的条件便是你在读研期间的科研成果即你的论文发表情况,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指的论文绝对不是我们硕士研究生为了评选奖学金而发表的那些没有含金量的论文,因为对于申请读博的学生一般都需要你发表北大核心和南大核心这些期刊的论文,这才有机会,同时各大高校要求申请读博的学生必须发表两篇这样的论文。但是这样的论文不是那么容易的,甚至对于普通高校的硕士导师来说,这都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作为硕士研究生的我们更是难上加难,一方面是这些期刊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都是固定的、有限的,大多数都已经被那些专业领域内的专家所占用了,另一方面,我们的硕士研究生在写论文方面水平真的优先,即使认真写了也不一定能够在这些期刊发表。此外,对于博士导师来说,他们每年手中的名额非常的有限,所以你会发现一些很优秀的学生很早便和博士导师你取得了联系,基本已经确定,所以当你拿着自己读研期间申请某高校的博士时或许博士导师已经没有名额了。所以,建议所有的有读博想法的硕士研究生一定要早做打算,一方面是争取在硕士毕业的时候发表几篇比较有价值的论文,这是基础;另一方面,积极的和自己理想的博士导师取得联系,关注其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动态,为自己以后的攻读博士打下良好的基础。总之,博士真的没有大家所说的那样很容易的便被录取了,每所高校都有自己严格的门槛,不仅仅是在论文方面,同时还包括你的专业背景、英语水平以及本硕出身,这都是考核学生的条件,因此不要主观的一位博士很容易。
多年前,『没有毕不了业的硕士,没有考不上的博士』今非昔比,近年来就业市场愈发不景气,在一线城市遍地都是硕士学位的竞争者,外加落户难、孩子教育成问题等各种原因,考博人数也在逐年增加。考博,尤其是名校博士,难度不亚于考研,甚至个别大牛导师的报录比堪比国考,就比如北大PKU-GATE的考试人数就多达2000人,远超招生数量。目前,国内博士研究生的招收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直博、硕博连读、申请-考核制和统考。前两种博士录取,一般来说在考研时或是研一研二期间就已经确定,这里主要介绍后面两种,也就是所谓的“考博”。1 申请-考核制目前,高水平院校已经逐步推行申请-考核制,比如北大、浙大、清华等,当然也有部分院校是申请-考核和统考并行,具体实行那种考察办法,可登录学校研究生院的招生简章进行查看。这里要注意的是,申请-考核制不代表不考试,更不代表考试不重要。申请-考核制是先向学院提交材料,主要包括:学历和学位证书、研究生期间的成绩单、硕士毕业论文(应届生提交开题报告)、外语成绩证明(四六级、托福、雅思等)、专家推荐信(两封,一般要求副教授以上的专家推荐,个别学校要求正教授推荐)、学术成果(论文、课题等)、读博期间的研究计划。在材料过审后,才能参加笔试和面试,最终根据笔试和面试的加权成绩确实录取名单。在这些材料里比较重要的有:硕士毕业论文,作为硕士期间最大的科研成果,必须保证论文质量,并且不存在学术不端的情况;外语成绩,大部分学校会对报考者的外语成绩提出要求,比如六级480以上或是雅思6.5分以上方可报考,倘若没有达到学校要求,需要另外参加报考学校组织的英语考试;学术成果,这一点非常重要,特别是参加导师课题的经历是极大的加分项,让博导知道你是一个靠谱的科研小助手。2 统考一般来说,博士研究生统考科目是三门,一门外语加两门专业课。一门专业课是专业基础题,一门专业课是针对特定方向的专业题。比如你报考产业经济学博士研究生,那么一门专业课就是考宏微观经济学,另一门专业课就是考产业经济学。考博英语是公认的高难度,特别是中科院、社科院以及北大都是出了名的“英语过了就行“的学校。不过即使如此,翻看大部分院校往年的成绩来看,外语成绩能拉开的分数非常有限,而专业课才是决定你能否战胜其他竞争者的关键。同时,导师也更关心学生的专业水平,毕竟英语只是工具,只要求你能看懂外文文献即可,而专业能力决定了你能在科研的道路上走多远。3 最后申请-考核制和统考最大的区别在于:申请-考核制报了名,但不一定有考试机会;统考只要报了名,就有资格参加考试。由于考博不限定报考学校的数量,因此小伙伴们可以“多撒网”。对于自身履历过硬,比如名校出身、或者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过高水平文章、参加过高规格的课题,那么可以以申请-考核制为主;如果自身履历一般,本硕院校一般,没有突出的学术成果,那么还是拿出当初考研时的学习精神,以报名统考制院校为主。祝小伙伴们考博顺利~更多考研咨询,欢迎『关注』鼬老师~
对于明年毕业的研究生而言,过完这个暑假后就将进入研究生期间最后一年的学习和生活了。除了毕业后准备找工作的研究生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决定继续读博深造。在博士的问题上,对于三年学制的学硕而言,要比两年或三年学制的专硕要多一些选择的机会,既可以申请硕博连读,也可以考博。而专硕想读博士,只能通过考这一条路了。因此在很多专硕的心里,都有这样一个认知:专硕含金量不如学硕,在考博问题上依然是没有优势可言的,即同等条件下,专硕容易被淘汰。塔主最近咨询了多个专硕考博上岸的博士。跟他们询问了当年作为专硕考博,考试的难度以及遇到的问题时,他们一直都认为在考博问题上,作为专硕并没有像他们开始想象的那么难。大部分是认真备考半年左右,都通过了博士生招生考试。同时,将一些备考经验告诉塔主,那么今天塔主就跟大家分享一下作为专硕考博,比学硕考博到底难在哪里,以及在考博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不要在心理上输给学硕由于很多同学并不知道,在考博问题上专硕和学硕的区别。很多人还认为,上了学硕就是搞学术的硕士,就能继续深造读博士;而专硕就是找工作的硕士,毕业只能去工作而不能继续读博士。同时,很多人还认为所有的博导都不想或者是不喜欢招专业硕士生源的考生。因此,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很多专硕在心理上就打了退堂鼓,觉得专硕考博时要比学硕短了一截,哪怕是专硕在学术上的表现再优秀也比不过学硕的同学。导致很多人都放弃了考博的打算。塔主想说的是你千万不要这么想,其实在考博问题上,学硕和专硕是在公平竞争同一个平台。不要自己在心理上有所顾忌和担心,如果你长期有这种顾虑,那么自然会造成你在考博的时候没有足够的信心,会影响你整个的备考过程以及博士复试面试的临场表现。这样对你在考博竞争中影响很大。因此,每个考博的专硕都要摆正心态,要有充足的自信。你要相信,只要你足够优秀,导师自然会向你伸出橄榄枝。学术成果和科研素质是硬条件现在的博士生招生模式,正在由考试的形式向审核制转变。说明国家在博士生的基本要求上更加的理性化,也就是说博士的基本素质是要有较好的科研素质和优质的科研成果。所以比起是学硕还是专硕,导师更加看重是否有论文的产出,是否有较为丰富的科研经历。所以如果你是一个发表了多篇论文的专硕,那么在博导眼里肯定要比没有论文的学硕更加看重。所以与其在那里担心自己不是学硕,还不如现在抓紧时间多发表几篇论文,为自己增加敲门砖。提前和博导进行沟通和联系任何一个考博的考生,在考试前一定要和报考的导师联系和沟通,这样会大大增加导师对你的好感,尤其是作为专硕,提前的沟通是为自己赢得加分项。塔主建议提前去跟报考导师交流一下自己原来的研究方向,自己的科研成果以及去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和导师的个人意向,对考博复试成绩的增加有很大作用。准备考博的专硕们,别犹豫了,马上跟导师联系起来吧。以上就是塔主对专硕考博的一些看法和建议,相信准备考博的专硕们会鼓起勇气,勇敢的迎接这一人生挑战,欢迎大家留言和塔主一起讨论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社科学术圈,ID:shkxquan】经微信公众号授权转载,如需转载与原文作者联系不要为了读博士而读博士,你真的适合读博士吗?想清楚了吗?看看你是不是适合继续读博士,这是每一个面临读博的学生甚至开始读博的学生的困惑。一、基本概念博士:在美国叫A Doctor of Philosophydegree, 简称Ph.D.,是最高学位。读一个博士需要做两件事:一是完全掌握一个科研领域,二是在这个领域开创新理论。1、掌握一个科研领域要通读所有这个领域的文献。一般开始时是看书,然后要找学术期刊杂志,会议论文和研究报告。一般在读博之前,学校会有一些方法来考核你对某一个领域地掌握情况,比如要有相关专业本科或者硕士学位。然后,为了证明对本专业的了解,你需要修研究生专业课程,通过考试并确获得较高的平均分。最后还要通过一个评委会的考核(博士中期考核),评委都是博士。2、开创新理论博士和其它学位的本质区别就是一个字:科研(Research)。要开创一个理论,学生必须探索,调查,思考,总结。学术界用“科研”来表示这种行为。“科研”经常暗示着要“实验”,但是科研绝不仅仅实验,还要解释和深层理解。要获得博士学位,必须要写博士论文,并且通过博士论文口头答辩。3、成果的关系科研的成果可以开发新产品或者改善现有的。但是,博士论文的价值不是用商业效益来评价的,必须要引导将来的研究和知识体系。博士成果的效益常常不会在短期创造,而是在长期才慢慢体现。二、问自己几个问题决定是否要读博士之前,先问自己几个问题:1、你想做科研工作吗?你要考虑你的长期目标,因为PhD是训练你的科研能力。如果将来不做科研,博士不适合你。2、你想进高校工作吗?博士是进入高校任教的必要条件。3、你有足够的能力吗?评价一下自己是否有下述能力:智力:显然时间:往往比你想想的要长,你能承受吗?创造力:读博需要你用新的思路看待问题。问问自己喜欢“脑筋急转弯”吗?你学高数时感到有意思吗?好奇心:你是不是强烈的想知道周围事物背后的规律?适应能力:读博常会出乎意料的困难,你可能会到一个没有人知道答案的领域。你能忍受郁闷吗?能忍受住找没人知道的答案时的枯燥吗?自我驱动:教授不会告诉你怎么做,你能自己给自己长期科研的动力吗?竞争能力:你将与最聪明的人共事,别人会将你与这些人比较,你扛得住吗?成熟:读博时间大部分由你自己支配,你要自己安排自己的日程。三、警告博士不是……1、让自己有声望:你毕业后,你周围每个同事都是博士。2、保障自己观点正确:博士只在一个领域有权威,这并不代表所有领域的权威。3、自己的目标:如果你只想要个文凭,很多方法都比这容易。4、工作的保障:很多公司不要博士。即使要了,当公司不景气时先把科研部门砍掉。5、让自己和家人更有面子:你妈可以很骄傲的说自己孩子是个博士,但这不是你读博的理由。6、证明自己的聪明:你要长期从事枯燥的工作,多次面对失败,折磨你的意志。7、将来就研究一个领域:一辈子只吃一碗饭?你将来要不停地科研,学习新方法、新理论。8、找工作更容易:搞笑!9、比其它选择好:每个人都要决定自己究竟要什么,什么最能激励自己。10、赚钱更多:至少5年之内你的收入是负的,除非你爱科研,否则这不是最好的赚钱方法。四、经验如果你有能力和兴趣,搞科研将获得与所有其它工作不同的奖励:你能遇到这个星球上最聪明的人,甚至与他共事;你将不停的超越自己;你将解决以前从没有人解决的问题;你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看多了本科生的此类问题——考研还是工作?几年后发现自己又要面临这个问题的困扰——考博或者工作?人生总是充满了选择,选择也是困难的。博士是一个文凭,更是一种经历。当前社会上有不少人在妖魔化博士群体,尤其是女博士。事实上真的就那么恐怖吗?毛主席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首先,谈谈为什么要读博?1、如果你压根就没想好这个问题,完全是随波逐流,或者证明自己是一个”好学生”,或者认为考博可以带来生活的翻天复地的变化,或者认为读博就是混个学位,为了以后好提升,那么,请你谨慎考虑。首先,博士并不一定意味着高收入。收入更多的是与行业与职位相关,而不是与学位相关的。当然通常计算机的博士要比学文学,考古什么的博士收入要高。其次,即便为了想进高校而读博,也要事先考虑一下是不是喜欢那种生活方式,能否接受那种清苦?能不能坐冷板凳?不然,高校的日子也不好过,竞争一样激烈。而考博只不过是”多米诺骨牌”的间的感受之一就是,周围的人的确不简单,都有令人非常佩服的一面,可能再”混”日子的人,跟一般人相比也有一份自律和坚持。所以这是一个可以相互约束、相互见证、共同进步的群体。高智商基本是读博的刊几篇,理工科的可能还需要在国际刊物上发表。虽然大多数博士都完成任务,拿到了学位,但那是付出了很多焦虑、睡不着觉、掉头发等等代价的。当然,视个人天资和基础不同,可能各有差异,但不努力就可以完成任务的还真没听说过。平时上课、读书的要求就不要说了。为了完成博士论文,或者在那样一个氛围中,为了自己至少像个博士,理工科的人要无数次地做实验,甚至通宵达旦,而文科的学生则要天天泡在书堆里,基本上3年或者4年下来,看小说的时间是没有的。大家都比较训练有素,就是自己浪费了时间会自责。所以为了逃避自责的痛苦和外在的压力,大家一般还是要选择一点点的去面对和积累。没有点坐冷板凳的功夫是不行的,至少在一段时间内是这样。博士同学中已经是硕导的,在博士论文的冲刺阶段,也会形容枯槁,也有老师们形容”做完博士论文就像扒层皮”,毕竟抛却客观要求不说,就自身而言,大家也知道专心在学校搞点研究不容易,所以基本上博士论文就是一段时间内的最高水平。何况博士论文的最高要求,也是最基本的,就是”创新”。这两个字,可是会把人折磨坏的。结果是,做博士论文的时候,大多数同学都”自然减肥”。一个抱着侥幸心理,本来以为混混就可以过关的同学,在博士论文写完之后,说了这样一句深刻的推翻自己以前逻辑的话——”以后,谁要再说博士是混出来的,我跟他急!”接下来看一下读博可能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1、读博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生活节奏和轨迹,比如恋爱、婚姻和家庭。说这个好象是废话。但是我们可以算笔账,一个人中间一直不停地读书,等博士毕业也是接近30的人了。这时候的社会工作经验还可能是零。如果不是足够幸运地在读书期间遇到合适的另一半并且已经成家的话,那么就要在毕业之后不但面临找工作,适应新环境的问题,也要面对建立一个小家,适应婚姻和家庭的问题,还要考虑是先在工作上干出点成绩还是抓紧要孩子的问题。这时候大多数小家庭都是无产阶级,可能早先工作的同龄人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房子、车子和孩子,心理上的落差需要自己摆平。也有很大一部分人是有了一定的工作、家庭、孩子之后又去读博的,这种辛苦就不要说了。面对家庭和自己的前途之间的不调和,需要自己判断、选择。有时候,有所选择是痛苦的。所以有很多人说,早知如此,宁愿不要选择的机会。可是时光是无法倒流的。校园里有不少带着孩子读书的母亲,有的将孩子放在周边的幼儿园或者学校里,自己面对多重压力,孩子也跟着受苦。精力、财力和爱心、责任之间的冲突和压力,让很多母亲说:”等我拿到学位的那一天,我可能最想做的就是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有的时候,鱼和熊掌的确不可得兼,这是事实。所以大多数博士在毕业后都会多多少少有些尴尬,来自情感的、家庭的、工作的,等等。2、读博可能会加重取舍之间的难度。有人认为,读完博士,工作等等可选择的余地更大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博士阶段着重培养的是在某一领域具有独立进行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人。它不是一个通才教育,只会将人的研究领域和学习领域越限越窄。所以,除非是在高校或做科研,不然,博士并不是最好的选择。而且,读博可能多多少少还会产生这样的效应,就是你在长期的研究和投入中已经多多少少对这些研究产生兴趣。明知继续研究可能热情和动力不足,但是放弃却着实可惜,那时该怎么办?其实周围很多同学都是这样的,最后选择的未必是最初想选择的生活道路。我的很多同学,本来想进新闻媒体,或者出版单位,或者机关等等,机会并不是没有,但是真正抉择的时候,却又割舍不下对专业培养起来的感情,最终继续选了高校进行教学科研,也有的虽然进了新闻出版,却做的并不开心,有点后悔的意思。不得不搞学术的时候不觉得热爱,反倒是真正离开了觉得自己”还是有点”喜欢学术的。这是一种悖论。会带来很多困惑和尴尬,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智慧、对自己的了解,还需要决断能力。一旦上了这贼船就必须面对,由不得你了。说了这些,有人可能退缩了,觉得后脊梁骨嗖嗖发凉。其实,运用最简单的逻辑想想,如果真的读博就像地狱,哪还有现在的趋之若骛呢?不否认有一些头脑发昏,没想明白就混进来的人,但是一定也是有人是真正考虑好了并认可这种方式的。读博的好处,权且说其一二:1、读博是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而且很奢侈,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享受的。相比于钱来说,读博的机会显得更是一种稀缺资源。有机会读博的人可能不觉得,但是有很多人是压根没有机会考虑和尝试的,他们的羡慕和憧憬可能不是你读博的理由,但是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你可以体会跟别人不一样的人生。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且这种生活体验是非常奢侈的,有限的,难得的,所以自然也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如果说有人选择冒险、挑战生命极限是一种生活方式,那么读博也是。读博完成和实现的是一种精神追求。享受这种方式本身就是一种经历、一种财富、一种收获。有一个同事,海归,放弃了原来在外企的高薪工作,跑到国外读博士,最后回到高校。就是因为她觉得在外企的工作,使人变得没有时间思考,人像机器。所以为了进高校,她选择了读博并为这个目标奋斗了10几年。她说,人是要有点追求的。当人们解决了基本的生存问题之后,对精神的渴望和寄托就会浮出水面,而读博是使人更接近思想本身的一种方式。2、读博可以有机会接近和聆听大师的声音,并与最聪明的人相处,想不提高都难!有博士点的地方,大都是师资力量相当强的地方,各种资源也很多。读博士可以使人轻而易举地就接近原来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一些大家,聆听他们在学术、做人等等方面的一些感受和教诲,这将是受益终生的,这种视界的打开和融合对一个人的提升来说至关重要。因为这些学者的点拨,可能会使人少走很多弯路,并在一些领域迅速接近国内或国外同行。某种意义上,这有”鲤鱼跳龙门”之效。特别是在一些综合性的名牌大学,这种优势就更加明显。用原来硕导的话说:”就像从省队进了国家队”。各种讲座、交流以及图书等等资源,使人进步飞快。再说周围的同学,都是来自各地的人中龙凤。依我的经验,每个读到博士的人,都是有一些品质可能是一般的老百姓没有的,比如那种悟性、那种天资、那种刻苦、那种执着、那种毅力,等等。所以,与这样的一群聪明人交往,无论别人是不是有一些很难容忍的缺点,但也总是有一些优点是值得学习的,在这样的一种碰撞和交流中,无论是对学术的,还是对生活的看法,都会让人获益匪浅,真的是想不提高都难!3、读博可以积累许多资源。博士期间会遇到很多名师,也会有很多优秀的同学,这些都是一些潜在的资源。就算日后你的同学里出不了王侯将相,但至少以他们的起点,在各行各业上都会是精英。至少就我而言,很多同学遍布在很多城市的很多高校,无论对搞研究,还是作为了解风土人情的交流,都是颇有助益的,博士期间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建立广泛的学术联系。毕业之后,如果选择一个中等城市或者发展中的学校或单位,那么可能意味着你会瞬间拥有别人奋斗10几年才能拥有的东西,比如各种津贴补助、比如房子,或者配偶的工作,都能得到解决,生活会有明显提高。从这个意义上,用原来同事的话说,读博就是赚钱。或者,读博还极有可能在毕业后进入一个博士成群的工作团体。这样,你就有可能使自己一直处于一个不断学习不断上升不断进步的状态,与智者的交流毕竟是令人愉快的。另外,比较重要的一点,也是一个老教授曾经说过的,做研究工作,所有的科研成果的发表,名利都是自己的,不像在机关等单位工作,在年轻的时候多是为别人做嫁衣,而到了退休,往往是人一走茶就凉。而现在看来,读博直接地与以后是否有机会搞科研密切相关。4、读博可以愉悦身心,是难得的生命体验。因为博士不象本科生那样有天天上不完的课程,有各种各样的活动的约束,有各种检查和评比,所以基本上属于比较天马行空的、自由的一群。而高校大都有优美的环境和小资的气氛,博士生里面,大家基本上要么是有收入的,要么是可以自己赚些外快的,思想相对比较成熟了,各方面处于学校和社会的结合带,并可以暂时脱离家庭的束缚,做一些自由自在的个性的事情,是难得的生命体验。对于工作多年的人来说,这是一种放松、调整和休憩,而对于从未走上工作岗位的人来说,也从别人那里直接间接得到一些启迪。我的博士生活就是丰富多彩的。有一帮朋友,大家经常轮流坐庄,出去吃饭、喝茶、野餐,或者就在校园里散散步、打打球,或者在学校的食堂里进行”学术午餐”和”学术晚餐”,关于学术的、人生的、社会的,无所不谈。现在回想起来,我的同学和朋友都颇为留恋那段时光。我们都曾说过这样的类似”痴人说梦”之类的话,”如果条件允许的话,真想一辈子当学生,一辈子在校园里待下去,让读书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亲爱的考博人:你们好!我是你们的博士学长糖醋小排。2021考博已经拉开帷幕,准备冲刺2021考博的你准备好了吗?学校选好了吗?导师联系了吗?官网报名了吗?申请材料准备了吗?复习备考怎么样了?最后扪心自问你为什么考博?等等一系列问题。作为一名考博过来人总想和你们分享点什么,以下内容均为博士老学长的肺腑之言,答应我,把它看完,你会少走很多弯路。01 学校选好了吗?很多时候选择考博学校和选择博导是同时进行的,选择学校不可马虎,但也有一些技巧和注意事项:1. 学校层次所谓学校层次是指你所报考的学校是985、211还是普通高校,是“双一流”还是“非双一流”。选择学校要因人而异,要根据自己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一般而言,如果你本硕是“非双一流”高校,并且学术成果还比较不错,那么我建议你报考211,冲刺985;如果你本硕是“双一流”高校,那么你一定要报考“双一流”高校博士。当然还要看自己的志向,比如非985不上,比如你就是想读博,普通高校也可以考虑。2. 学校数量考博和高考、考研不一样,你可以报考多所院校,但是切记也不宜过多,一般3-4所即可,报考数量过多会导致你没有精力去准备,最终都准备不充分,报考数量过少机会就会更少。考博过程中各高校来回奔波参加考试也真的很耗费精力。3. 学校考试时间可以根据往年的博士招生简章选择考试时间错开的高校,一定要避免高校考试时间的冲突。4. 高校地理位置一般你读博高校所在的区域就是你以后工作的区域,因为你的人脉圈子都是那个范围,所以高校位置很有可能就是你以后一辈子安身立命的地方。02 联系导师了吗?导师对于是否录取你具有生杀大权,联系导师,“搞定”导师是关键,联系导师的方式和注意事项如下:1. 联系导师方式多种联系方式并用,在中国人情社会最可取的是熟人推荐,比如硕导、学院老师、亲戚朋友等推荐。当然更多的是没有关系没有人脉的考博人需要自我推荐。比较可取的方式是发邮件(附自己曾经的邮件内容)。如果有机会还是最好能够和导师见上一面,这样能够加深导师对你的了解,也能拉近你们之间的关系。当然见导师时最好还是需要带一些小礼物的,比如家乡特产,不宜太贵重,太贵重就有行贿的嫌疑。尊敬的某老师:您好!我是XX大学XX专业的XXX,将于2021年6月毕业。最近拜读了您的论文和著作,了解了您的研究方向,对你的研究领域很感兴趣。我的研究方向是XX,你的论文和著作对我的论文写作有着很强的指导作用。希望成为你的博士研究生,在你的带领下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本人在研究生期间已发表CSSCI论文3篇,省重点大学学报1篇,审稿中论文2篇。先后参与8项XX课题。在研究生期间学习成绩优异,先后获得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奖学金等。(附个人简历)请问老师我能否报考您的博士?祝您身体健康,生活愉快!此致!敬礼! 2. 保持持久的联系选导师不是一锤子买卖,也不是什么一次性交易。所以当你第一次联系了导师之后,如果有意向报考该导师就要保持联系,这样不至于让导师忘了你,联系的过程中也会获得一些考博的信息,这对你考博也是比较有帮助的。3. 联系导师注意事项一定要全方位了解导师,我作为过来人感觉导师最重要的是人品,选择导师坚持人品第一,学品第二。你可以联系博士学长学姐或者通过导师评价网等方式了解导师情况。还要了解导师往年所带学生的毕业情况以及就业情况,了解导师的人脉关系层次以及是否为某期刊编辑。同时选择导师也并不一定选择“大牛”,一般大牛导师都比较忙或者临近退休,并不能给你实质性的学术指导。建议选择中青年教师,正处于上升期对学生比较负责,对学术比较有追求。03 官网报名了吗?注意事项如下:1. 报名时间问题。根据往年的报名时间做好报名准备。2. 错过报名问题。很多同学由于复习的太投入,最终忘记了报名,错过了报名时间。所以在考博时一定要切记报名时间,以及报名需要准备的材料。如果真错过了报名需要联系报考学校的研究生招生办,有的学校是可以补报的。04 申请材料准备了吗?考博方式分为“申请-考核制”和“统考制”。不过现在“申请-考核制”是大势所趋,大部分学校都实现了“申请-考核制”。申请考核一般需要提交申请材料,材料审核通过后才有参加考核的资格。1. 提交材料齐全一般申请考核需要提交以下申请材料:(1)博士研究生报名登记表。(2)往届生提供硕士学位证书原件扫描件;应届生提供每学期均注册的学生证。(3)能够证明外语能力的有效材料的原件。如:国家大学英语考试(CET)四六级、国家英语专业考试(TEM)、托福(TOEFL)、雅思(IELTS)等。(4)硕士阶段的成绩单原件。(5)科研情况一览。(6)专业相关代表作。(7)其他能够证明本人专业水平、研究能力的支撑性材料的原件,如本专业相关学习证书、参与科研项目的证明或获奖证书等。(8)博士生学习期间的研究计划一份。研究计划包含拟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参考文献、已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等。(9)两名与报考学科相关的教授或相当职称(正高职)专家的推荐信。2. 博士研究计划博士研究计划一定要认真准备,仔细撰写,一般学校和老师会比较重视,因为博士研究计划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你的学术素养。研究计划一般包括:研究主题、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综述、研究内容、研究创新点、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研究关键等。3. 材料审核标准据一些材料审核的博导所说,一般材料审核加分项包括:学校层次、科研成果、英语水平、获得奖励。05 复习备考怎么样了?1. 制定备考计划必须要制定严格的复习备考计划,备考计划要尽可能详细,比如早上几点起床、几点到几点复习什么、晚上几点休息等。2. 提高自控力制定详细的备考计划就要严格去执行,提高自控能力,尤其是在春节假期的时候,也不要过度地放松自己,坚持一下,忍一忍就过去了。3. 充足的备考时间备考时间要尽可能的充足,时间越久,复习的就越充分,要尽可能早的确定考博目标院校,在备考过程中即使过春节也不要过多地放松自己。4. 充分利用考博英语真题获得真题的途径主要有:联系导师获得;博士学长学姐获得;淘宝等第三方平台购买;网络论坛、贴吧等获得。获得真题后就要充分利用,尤其是英语真题,这样就一定程度上把握出题方向和出题者的偏好,这样就能更有针对性地复习。5. 做好专业课复习专业课的复习首先要系统梳理,之后再系统理解和记忆,自己要梳理好专业课知识结构,专业课的分支。一般学校考博初试都考两门专业课。最后,扪心自问你为什么考博?自己适不适合读博?考博的目的一定要基于你对学术的热爱,对科研的追求,这样读博的过程你会痛并快乐着。如果你是随大流考博,是为了逃避工作而考博,那么读博的过程注定是痛苦而不快乐的。如果你是为了以后有个更好的工作,是为了镀金而考博,那么读博的过程中需要你咬牙坚持熬过去就会见到曙光。考博或者不考博不是基于外界怎么样,也不是基于别人怎么样,而是基于自己怎么样,自己适不适合,喜不喜欢,感不感兴趣,希望你们都能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最后预祝你们考博顺利,成功上岸! 你的博士老学长2021年1月2日
不少人都有过类似的疑惑:普通双非院校的硕士、博士还有读的必要吗?若是双一流本科的学生呢?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吧,或者身边总归有类似的案例呢。小西之前也和不少人聊过,根据学生的职业规划和个人需要,普通本科院校的博士同样会有收获,值得就读。但是,不少人会说是不是普本的博士报考难度低些呢?美丽的大学校园小西需要说个前提:普通本科院校能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肯定是校内较为强势或王牌的专业,肯定不是"一流学科",但在省市内起码也是前几名的,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普通本科院校的博士招生采用较多的依然是"普通统考",少量是本校同专业或近似专业的优秀硕士生"硕博连读",极少量采用"申请-考核制"(如有希望冲击下一轮"一流学科"的王牌专业)。不想采用申请-考核制的原因在于大部分报考的学生,不是本科院校层次的限制,而是没有足够的科研成果,如SCI论文。读博人小西之前参加过类似的博士生毕业答辩,聊过博士招生的问题。想对来说,和985高校不同的是,普通本科院校给予的招生指标相对较少,如博士生导师的数量同样较少。而且,普通本科院校职称评定中教授要求不算高(尤其是之前学科评估和双一流建设等阶段,不少院校能评教授、副教授的都给评啦),加上博士生导师遴选的要求(如科研成果、项目课题经费等)也不算高,就会有个问题,不少导师根本没有学生选择报考。也许有人不清楚,大部分院校报考博士是需要明确导师的,确定自己选择的导师有招生名额才会报考,这对于考生来说也是有利的,不浪费时间。而且,部分院校研究生院还有奇怪的设定,不允许过线的博士生调剂,逼着考生报考之前就选择其他导师,增加自己录取的概率。读博同样需要努力学习因此,普通本科博士相对比较好考!只要导师有招生指标,且愿意接受你(圈起来,这个是关键),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博士入学考试(1门英语、2门专业课)过线难度不高。不过,小西见识了太多的人因为英语不及格无法顺利读研、读博,英语短期提升比较难,切记平时带着学习,别丢太远。最后,就算是普通本科院校也有很大区别,如湖南省不少双非院校部分博士点的过线人数远小于招生指标,即过线即可录取,报考这样的博士点难度肯定会低不少。同样,也有不少学科的博士点比较热门,尤其是大牛导师,报名之前沟通联系已明确给其他考生,选择之前要慎重。因此,记得认真筛选学校、区域、专业、导师等因素,做好合理的职业规划,如我毕业之后想做什么、需要什么条件等。最后,博士毕业不管学校层次,都不容易,有心读博就要做好准备,期间不要分心。加油!
本文的标题是我刚在网上看到的一段评论,觉得非常有代表性,下面结合我的观察,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观察。在我们之前的很多文章中已经比较充分的论证了一个事实:当下普通院校,特别是本硕均为普通院校的学子考博非常难,尤其是应届当年没有顺利考上的日后考博更难。参见除了申请考核制,2020年普通学子考博还将遇到这些难题过去几年我们还观察到一个事实:普通院校的学子并非考不上名校的博士,而是经常出现某2年突然考上好几个,之前之后很多年不再有人考上。其实这个现象在考研中更普遍,很多普通院校的学生被自己学长学姐顺利考取名校的励志故事所激励,就开始了漫长的二战、三战甚至四战某一名校。在昨天我们的分析文章中,我们已经提到上述考生往往面临着一个非常客观的现实,那就是比同批次考生大好几岁。可能在当下的考研中这种现象正在弱化,毕竟现在的学生整体上上大学比较小,年龄分布更集中一些。但是在当下的考博竞争中,我们往往可以看到考生的年龄有很大的差距,一般80后、90后平均分布,也就是考博队伍以25-26岁、28-31岁的为主。对于这样两个主力考博人员,他们思考的问题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别。其中28-31岁的人员往往处于这样的家庭背景:父母已经60多岁,近一半的人已经或者即将结婚,他们的生活并不富裕,从某种程度上可能还处于贫困线,只不过他们在过去的高考、考研中遭遇过挫折,没有读理想的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发现当下的就业并不理想,而自己还有名校梦以及学术梦,特别是在当下部分院校给博士开出的待遇对他们来说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因此他们认为考博是当下破解自己人生困局的最佳途径。当然这个年龄阶段的也有不少人是体制内的人员,他们基于种种原因向往高校的自由。而25-26岁的人员则是本文标题特别关注的人员。他们的年龄虽然不大,但是比一些同班同学还是大那么1-2岁,在他们中很多人考研时的规划是——将来顺利拿到研究生文凭,然后赶快就业挣钱。一方面这样可以给自己一个相对不错的起点,另一方面他们也深刻地认识到自己该挣钱啦,读研是留给自己的最后几年学生生涯。而且他们考研以及刚入校读研时还是非常有成就感的,毕竟自己披荆斩棘顺利地考取了研究生,而且还是一个相对不错的研究生,比自己的同班同学相对优秀些。特别是当下本科生已经非常多,就业很不理想。但是当他们没有多大压力的开始读完一年的研究生时发现了如下事实:过去一年双一流院校本专业研究生招生人数增加了百分之十到三十,很多高校的辅导员正式告别招收研究生,博士成为很多高校选拔人才的基本要求,而且老家的房价在过去一年也涨了不少,更重要的是自己读完一年的研究生感觉很空虚,更不清楚自己毕业之后想干啥了。在高考后读大学时自己还是非常自信的,但是进入研究生阶段之后发现开始越来越自卑了。在当下很多院校的实习体验非常不佳的情境下,当身边人有人开始考博时,特别是研究生阶段学校强制要求发表1-2篇论文的情景下,他们开始憧憬——也许读个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研二暑假在外面磕磕碰碰,很不爽,于是考虑到马上就研三了,导师也在催自己写毕业论文了,何不告诉导师我想考博。于是就出现本文标题所呈现的情景——我们有好几个研究生,进校时都不想读博,研三的时候拼命想考博。毕竟过去2年自己没有好好学习研究,而当下的考博市场竞争又这么激烈,你说他们能不呈现拼命考博的状态吗
读博是在某一科研领域寻求人生真谛、接受思想的最高方式。一个人要完全掌握一个科研领域,并在这个领域开创新理论,读博是最好的选择。读博比读本、读研更难,因为读本是有问题;读研是有问题,没答案;而读博是没问题,没答案,进门难,而出门更难。读博的效益常常难以在短期创造,不像读本、读研那样来得快捷。尽管读博难乎其难,还是有一些勇士把读博当作实现人生目标的另一种选择。如果读博是为了随波逐流,或证明自己是一个优秀学生;如果认为读博会给你的物质世界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读博是为了混个学位提升自己,让自己和家人更有面子——骄傲地自夸是个博士。那么,请你谨慎考虑!因为要得到一个比大本、硕士更冠冕的文凭,很多方法都比这容易得多。如果读博是为了找工作更容易,多一个博士帽多一条选择,甚至想发财的机会来了!搞笑!因为很多事业编、公务员招考大都是本科,最多一个硕士足矣。很多公司宁可要有实践经验的硕士生、本科生,哪怕是高职生,也不愿出高薪要博士。即使要了,当公司不景气裁员的时候,要最先把科研部门砍掉。一个博士比硕士、本科能选择的行业更少,可能要一辈子只吃一碗饭,要长期从事一个领域枯燥的工作,要多次面对失败折磨你的意志。博士工作时,硕士至少有了三年的收入,大本至少五年的积累,而读博至少在5年之内是负增长,因为收入的多少与行业或职位相关,往往与学位并不相关。人生总是充满了选择,读博还是工作?选择是困难的,有时是痛苦的,这比本科生面临读研还是工作的问题更令人困扰。以前社会上有不少人不理解考研,认为读研是最优厚的职业,似乎读研都是混日子,硕士没有多大的含金量。当今社会又妖魔化博士群体,尤其是女博士,都是混个高文凭往自己脸上贴金。其实博士不是混日子的人,他懂得自律和坚持,是一个相互约束、相互见证、共同进步的群体。虽然大多数博士需要在刊物上发表论文,从而完成科研项目,拿到了学位,但付出了很多焦虑,常常夜不能寐。一个博士,需要坐冷板凳、耐得住寂寞的功夫,啃理论,写论文、搞实验,至少在读博这样一段看似短暂实则漫长的时间内如此。读博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生活节奏和轨迹,比如恋爱、婚姻和家庭,但不一定比那些早工作的同学幸福。一个博士毕业已是近30岁的人了,而社会工作经验有的可能是零,大多数小家庭却是无产阶级,有的成了剩男剩女。这个时候,早先工作的同龄人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房子、车子和孩子。心理上的落差需要自己摆平。也许,很大一部分未读博的同龄人,有了工作、家庭之后,突然感到压力太大,还需要提升自己,往往选择在职读博。听一个在职读博的母亲说:“等我拿到学位的那一天,我可能最想做的就是找一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此中辛苦不言自明。“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明知读博的经济、热情和动力不足,但是放弃实在可惜,这好比手里捧着个刺猬,因为刺里有肉还是捧在手里。其实好多未读博参加工作的同学也如此:本来想进机关、学校、新闻媒体等等,机会并不是没有,但最终还是进了不理想的地方,反倒……一旦上了贼船必须面对,由不得你了!既然你选择了读博,就应该从容面对。读博是跟别人不一样的人生,是一种冒险,在挑战生命极限。这种体验是有限的,难得的,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读博实现的是一种精神追求,思想上是最为奢侈的。读博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以共享“学术午餐”和“科研晚餐”。享受这种方式本身是一种经历,一种财富,一种收获。当人们解决了基本的生存问题之后,找到了一份高收入的工作之后,对精神、思想的渴望和寄托就会浮出水面,而读博是使人更接近思想和精神本身的一种方式。读博让你认识更多更优秀的同学,这是一些潜在的人力资源和财富。就算日后你的同学里出不了王侯将相,至少他们是各行各业的精英。毕业之后,意味着你会瞬间拥有别人奋斗三五年,甚至一二十年才能拥有的东西。至少所有的成果属于自己,而不像好多人多为别人作嫁衣裳,而到了退休,人走茶凉。读博还可以让你有机会接近和聆听大师的声音,和某一领域最聪明的人相处,让人少走很多弯路,并迅速接近国内外同行,就像球员从省队进了国家队,大有“鲤鱼跳龙门”之效。读博更要明白:读博不是通才教育,除非在高校做科研。博士着重培养的是某一领域具有独立研究,能解决问题能力的人。也就是说,博士只有在某一领域有权威,并不代表所有领域有权威。读博是在某一科研领域寻求人生真谛、接受思想的最高方式。一个人要完全掌握一个科研领域,并在这个领域开创新理论,读博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