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日常咨询中有很多同学想要出国读博士但是自己语言方面处于劣势,有同学问没有雅思成绩也可以申请博士么?今天就为大家解答。众所周知,国内博士毕业难,英美国家的博士大多对语言要求都很高,并且毕业论文要求也很难。尤其在当下疫情期间,语言考试变得难上加难,没有雅思成绩想要去欧美国家留学是不可能的。因此很多同学都想知道有没有对语言要求不高,不用考雅思跟托福就可以申请博士的学校,在这里告诉大家,没有雅思成绩也是可以申请海外博士的。目前很多国家都面向在职人员推出了博士定制班,这种定制班更合适想要出国留学但是无奈没有时间全日制留学的在职人士,该类定制班我们称之为留学专班。这类定制班对语言无要求,开班时间灵活,毕业方面有专业团队提供辅导,学历可回国认证,和国内的全日制博士学历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享受教育部的海归待遇。那么说了这么多,都有哪些学校推出这类定制班呢?今天为大家推荐3所值得信赖的博士项目:1、菲律宾黎刹大学2、菲律宾法蒂玛大学3、国家研究型工艺大学留学专班还有哪些优势呢?1、学习时间灵活专班每年都有几次入学机会,一般在寒暑假期间,这个对于很多上班族来说就是相当不错的留学机会。在授课方式上采用的是集中并且密集型授课的方式,跟普通留学三到四年的学习周期相比,留学专班两到三年的学习周期,让学习效率有了不小的提升。并且在疫情期间会有很多学校可以进行网上授课的方式来进行,属于大环境下的红利期,减少了境外滞留时间的同时还保证了学生的安全。2、留学专班性价比更高对于急需通过提升学历来达到个人升职、丰富学术背景、评奖评优的人来说,留学专班不仅能满足你突破门槛的需求,同时也能让你在专班学习中结识更多的人脉。相比于普通留学来说所需要付出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更低。#博士#留学专班对于想要考博的人群来说是一个高回报的留学新选择,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考研、考博、留学的内容欢迎关注【百纳硕博】公号查看往期更多推送。
文/学姐教育论(本文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学历这个东西真的是高的人只想一直高,低的人也真的是觉的学历没用,再加上现在大学生遍地都是,在早几年就有人说过,大学生将来会越来越不值钱,并且以后就业压力也会越来越大。到今天这样的现象还真的是一直存在的,大学生扎堆,工作呈现一种狼多肉少得局面,很多人就没办法只能一个劲的往上提高学历,但是现在学历再高好像工作否变得难找,于是人们就另辟蹊径,出国深造。女硕士花200万出国深造,回国后实习薪资仅1000多,果断辞职考博小宁(化名)是一个学习成绩中等的女生,但是却不甘于这份平淡,于是在高考失利读了一个普通大学以后就突然觉得这样不对于,于是就开始了往上考的想法,家家里父母都是有自己的工作,条件属于中上。所以家里人很支持,于是在考下硕士之后,他就说想要出国深造自己喜爱的设计专业,于是父母就开始做准备,后来父母算付这几年小宁在外面留学的费用一共是200万,后来毕业了,就回国了,信心满满的开始想要:回本之路,但是过了好久陆陆续续面试了好多个公司,能给他的最高工资就只有1500,小宁无法接受,于是就表示还是回去继续考博吧,这工资指望回本恐怕我要饿死,这种现象其实并不少见,现在很多海归信心慢慢变得回来,却被打击的最后一蹶不振。到底有没有必要出国留学?首先,现在很多人都想着要是有条件一定要送孩子出国留学,开阔眼界,这是最开始老一辈人的思想,到后来就是有没有条件就要出国,就好像只要孩子走出国门就有好的未来在等着他们,之前的海归是一种褒义词,但是现在确实贬义词,很多人都认为出国留学就是拿着昂贵的学费,为自己镀了一层金。其次,之前海归们吃香是因为外国的一些东西我们国家没有的,有些人才也是我们国家需要的,所以他们格外想要引进海归,需要用他们的思维来发展,但是现在其实海归或者是出国留学已经不再是一种需求了,因为在中国逐渐强大,不管是设呢么方面都在不断自主研发不断壮大。海归也就失去了价值。最后,出国留学要是就是想开阔演技而其实还是可以的,但是要是说想要回来捞回本那就有点异想天开了,因为现在国内培养的人才也依旧多得是,优秀的更是多,所以出国回来之后你们也就和国内的新人一样同一起点,并不会比别人高,所以现在还不如脚踏实地在祖国怀抱学习。不管你怎么有实力,流程都需要走现在就算你再有实力,找工作也依旧要看你的简历,要看你的能力,看你对于公司的忠诚度,不可能一上来就是一个领导的职位,该走的流程都走完才能被领导看到你的实力。从新人实习到后来的一步步的踏踏实实的走就一定不会出现问题,所以不要总是觉得出国深造就高人一等,这种思想放在过去也许有用,但是现在完全没用,还是省省吧。学姐教育叮嘱:现在的社会实践现实的,你以为出国留学,有高学历就能一步登天?那你太天真了,你要是想比别人高一头那就是更加努力的印证,你出去深造的这几年不是吃喝玩乐,而是带回了一身能耐与本事,还有就是收起自己的玻璃心,你的玻璃心在大环境下并不加分。你们会选择出国深造吗?欢迎大家屏幕下方留言。-------------------更多您想知道的育儿母婴知识、心理健康、成长发育都在这里。关注@学姐教育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近日,网上一则视频引发了网友的热议,原来是在上海虹桥机场,一位初一的00后刚从日本回来,途径上海转机。该小孩表示,自己是甘肃的,刚从日本东京回来,和几位小伙伴一起参加了一个OEC的游学营,增强了自己的独立思考以及学习能力。该男孩随即表示自己从7岁开始跟团出国,去过英国、美国等国家,他觉得这种出国调研,可以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为他今后读大学,考研考博作更好的充分的准备。该名小男孩在面对提问是否是学霸时,小男孩谦虚的说自己成绩只是中上而已。不过自己受家里人影响,认为应当对自己的学习、生活以及人生有一定的安排与计划。家长会给一个参考,他自己自主安排。网友们看到这则新闻时,纷纷表示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果然是别人家的孩子,现在就准备读研考博,现在初一就在为自己日后读大学,读研读博出国调研做准备了。纷纷在下面留言评论道,“有理想有思想的孩子。”“非常棒!人在六七岁甚至四五岁时,头脑和语言完全可以像成年人一样清晰,国内到十来岁了,父母还用傻子一样的口吻给他们讲话,实在…这些打小出去的,思维的独立性是慢慢培养出来了,好得很!”看来大家都很喜欢优秀的孩子,话说回来,这个孩子之所以能如此自由的国内国外游,丰富自己的阅历,充实自己的本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有一定的家庭物质基础做支撑。相反,若是家境一般的,该如何培养孩子更优秀呢?答案是除了基本的学习和必要的培训班外,去培养孩子阅读的好习惯。培养孩子阅读,家长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家里要有小小“藏书库”,帮助孩子学会自主选读,爱上阅读。第二:帮助孩子营造一种“阅读情结”的环境。阅读环境要安静、固定,4~5岁以后孩子最好能在他们的卧房里阅读。孩子开始简单认字,家长就可以把书本移到他们手上,由他们自住翻阅。家长一句句读,孩子的手指跟随读到的字一个个移动,训练他们眼睛和手的协调性。第三:把亲子阅读培养成仪式感。家长可以陪伴孩子读书到10岁左右,每天可以抽出时间定时定点。帮助孩子掌握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自主阅读的意识,让孩子沉浸在喜欢的书中,并主动和大家交流交流读后心得。让孩子爱上阅读是成本最低也是受益终身的好习惯,可以帮助孩子发现一个更大的世界。好的书可以塑造他们的人格、人品,让他们向书中优秀的人看齐,一步一个脚印的,人生更加充实和丰富。希望天底下的家长都能帮助自己的孩子爱上阅读。
从本月开始,国内大部分院校将会逐步发布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到底要不要考博士,这个问题也许是上了硕士一年级就需要开始考虑的问题。不知道现在的你是不是犹豫在读博士的边缘,是否在委屈就业觉得磨灭了自己的学术理想,或者在担心博士太难读而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一代又一代的导师们都会对学生们讲,读博士是一件需要一点“学术童子功”的选择,一来说的是读博士并非绝大多数人想的那么简单,相比博士毕业和读博士的过程来说,考上或者申请上博士可能算是最容易的一步了;另外一层想要表达的意思就是,读博士是需要提前做好充足准备的,要提前到什么程度,或许,还在备考硕士的你,就可以想到这一步了。考、或者不考,申请、或者观望,准备读博士的人仍旧那么多,只增不减。今儿我们来做博士备考的第一步,那就是了解申请博士的流程和需要准备的基本内容。首先,选择读博不同于硕士。读硕士,你可能走在一个十字路口,一方面是同侪压力,身边的人普遍提高到硕士学历,你担心自己的本科学历欠缺竞争力;另一方面是想着是不是要搁置一下就业压力,通过硕士几年给自己镀个金。但到了申请博士这一步,你已经足够成熟到不需要再有一个避风港来躲避就业压力,你也足够了解自己到底是不是真正的热爱某一个学科领域,能不能心甘情愿为它付出时间和精力,你也应该足够清晰未来自己想要过的生活大概是什么模样。需要非常非常清晰的是,选择读博士是因为热爱某个学术领域,而不是因为更好的就业选择,也不是因为更轻松悠闲的几年校园时光,更不是因为未来多金多闲的假想生活,而实际上,这些你也许都未必能得到,你得到可能只是你热爱的知识和真理不断满足你的求知欲和成就感。你要对自己的选择有清晰的预判,至于如何去判断和分析,这不是本文的主要讨论议题,所以此处略过一万字,直接说说决定申请博士后的一些必要流程。博士考核的两条路:“考试制”和“申请-考核制”2016年开始,以国内一流院校为首的一批学校录取开始“申请-考核制”博士的考核方式了,与传统的考试制的方式相比,博士的这种考核方式某种程度的成为了“申请博士”,更加侧重学生的综合水平以及学生与导师之间的研究契合度。与硕士的统一闭卷考试相比,申请审核制的博士入学考试显得更加弹性,一定程度上百摆脱了卷面的限制。但是目前很多学校和专业仍旧沿用原来的考试制的方式,比如一些普通院校尚未施行,以及医学等专业性极强的学术领域仍需全国统一考试来筛选人才。对于新闻传播学大学科来说,很多院校都已经采用申请考核制的方式,因此我们来重点分析一下这种考试方式的备考策略。重要的一步:确定方向,确定导师常规上来讲,读博士的方向与此前的研究应该有一定的连续性。一定的连续性意味着,大概要在之前的研究领域上继续细化选择,而不是大步跳出某个专业选择完全不同的另一个方向,不过这也是有可能的。为完全跨学科读博士的考上提高上岸概率的因素可以概括为一个:有足够的“作品”证明你能够胜任。如果你选择仍在自己原专业读博士,可以先和硕士导师或者同校的其他导师联络,征求意见,获得帮助和认可,通常老师会如实地告知他是否有招收博士的意向以及他的要求,进而可以与自己的目前状况做一个对比,进行一个整体评估。如果你选择更好一些的学校,可以通过相关的学术会议、讲座、专著、交流等多种方式了解到同领域的“最高级”。而通常来讲,学术共同体会帮助你建立关联,你也可以通过学术问题讨论和经验分享的方式与兴趣导师建立联系,让未来的申请博士这件事变得水到渠成,不必显得特别功利。如果选择出国读博士,首先要过了语言关。语言过关后,还可以通过相关的机构做申请,也可以广泛了解各个学校的情况,写研究计划,提前做足充分的准备。其实并不是申请国外的博士就意味着难度更大,如果本科硕士都是国内top行列的,那么出国读博士就是一个自然的选择,选择与否,都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对于博士导师的选择,有几个衡量条件,第一是老师自身的名气和能力,这可以用显性的标准去衡量,比如院士、学部委员、国家杰青、长江学者、百千万人才等;第二是导师的著作和成果,比如负责什么样的项目、基金,有过什么样的著作,著作的影响力;第三,导师的具体研究方向与自己的匹配度,这决定了未来几年是否会有“强扭的瓜不甜”的学术煎熬;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导师的个性与人品,当然,这一点是很难量化的,但是却真真切切地影响到了博士期间生活的幸福度。第二步:了解学校的标准和需求提前摸清几所感兴趣院校的“申请-考核制”流程,如部分院校有12月、3月两次选拔,可根据自己科研论文接受情况灵活选择。除专业面试环节,还有科研实践与写作、外语水平考核,单科不合格就会直接淘汰(合格线不少划到75分)。在时间不冲突的情况下,建议选择2-3所院校,且提前沟通该专业的博士生导师。通常上来讲,导师更佳青睐的博士生会有一些比较共通的地方。国内高校想要的学生:有文章、有作品对于申请考核制的学校来说,申请过程中的材料是重要部分,然后通过筛选后进行面试和笔试。目前很多学校已经采取了这样的方式,例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都是审核制,这类院校对于在职申请读博的高校老师比较占优势,应届硕士生如果专业成果特别突出,比如参与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或重点项目,主持了省部级以上项目,或者在SCI、SSCI、EI、ISTP、CSSCI等刊物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文章,参与国内或国际重要的学术会议并获准发言等,都是重要的加分项,也可以重点考虑一下审核制院校。国际高校想要的学生:有推荐、有能力选择考虑境外高校博士的考生,往往需要一些业界或者学术界大咖的推荐信,如果自己的硕导或者认识的人中有名气非常大的学者、官员、社会知名人士等,那么考境外名校的博士会变得比较简单。如果很难通过推荐而达到国外高校的标准,那么建议考取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有交换生名额的高校,或者博士毕业以后申请国外的博士后、访问学者等也可以曲线实现出国学习的规划,比直接考国外名校的博士更容易。接下来,需要搜集目标院校的信息确定目标院校和导师后,要进一步查找目标院校考试形式、考试时间、地点、考试内容与参考书目,当年和往年的信息都需要掌握和对比。 联系导师,得到导师的认可和同意。记得一定要认真准备一份简历、一份陈述、一份研究计划。 联系导师以后,如果导师对你满意,会和你深入聊下去,介绍他的研究方向或者兴趣领域。如果导师仅仅说了 “欢迎报考”“回去根据参考书好好准备一下”之类的话,也不要轻易放弃,这也不绝对意味着没戏。因为老师和你一样,也在多个学生中选择,学生和导师之间都是在做双向选择。也可能是当时该校尚未发布当年的具体招生指标分配。因此一定和导师保持沟通联系,重点关注研究生院网站的信息。录取过程中,导师对于自己招生指标的生源选择具有极大的自主权,学院考核选拔仅仅是去除不符读博条件的学生的"去粗"过程,也是各自导师的选择自己称心如意学生的"取精"过程。导师这一关过了,接下来就可以联系一下目标导师的师门的博士,及取经,了解导师的研究重点、考试情况、复习计划等。当然,相关信息也都仅供参考。最后,进入备考状态这时候,你就基本已经完成了前期准备,接下来是知识上的准备,也是最重要最具有决定性的部分了。然后搜集目标院校的参考书、历年真题,分析真题,形成学术思维和回答逻辑。通过大量阅读,积累知识,研究导师著作,做充足的知识储备。复习的过程中要一直留意目标院校的研究生院的网站,关注其新的招生政策的调整、变化,一般12月初就要关注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的相关信息,大部分院校是要在研招网上的博士报名端口进行报名的。报名后要与导师再次沟通,告知自己已经报名,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备考过程中有选择地与导师沟通具体的学术问题,增进交流的同时不断确认自己中标的可能性。关于知识方面和应试方面的问题,如果你选择的方向恰好也是新闻传播领域,在专业复习的过程中存在一些疑问,想要更精进的状态,也可以从胡师姐获取相关考博经验和专业指导!
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建设指导意见》指出:适度扩大博士研究生规模,加快发展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全国政协委员刘昌俊在两会说,目前,我国研究生招生结构中博士生招生占比小、硕士生招生数过多,已经很不适应当前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也不能满足学科建设、基础研究的需求。尤其在一些亟需突破的关键学科领域,博生不足已经成为重要的制约因素之一。而发达国家的高水平院校主要以博士研究生为主。改变我国研究生招生结构、提高博士生占比刻不容缓。关于考博你知道多少?考博是实现硕士身份到博士身份转变的一个过程,也是进一步提高个人学术素养的一个途径,目前,考博包括统考、申请考核、直博、硕博和其他一些计划性博士招生(与申请考核类似,只是面对群体有明确规定)几大类。第一,申请考核制将成主要趋势。博士的入学考试,正在慢慢地弱化,未来想要读博,并不是入学考试成绩第一就能如愿读博。申请考核制将成为主要趋势,目前绝大多是学校都实行了申请考核制,部分学校只是保留了个别院系或专业实行统考制,比如近几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山东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顶尖学校在很多专业领域都由原先的统考制改成了申请考核制。第二,考博会越来越难。由于就业压力的增大以及博士毕业后的待遇较好,很多硕士毕业生也随大流走上了考博之路,考博热也逐渐兴起,虽然博士会扩招,但是考博的人数远远大于博士扩招的人数,所以考博肯定会越来越难,对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因为首先就是目前申请制和科研成果是决定性的因素,更重要的就是应用能力的考察,因为博士生出来就要到各个企业去独当一面,就是为挑大梁来培养的,所以简单来说,就是个人能力培养,考察的方面不管是申请考核,还是科研型成果都很注重长期价值还有应用能力。第三,科研成果越来越重要。由于申请考核制的实行,对科研成果的要求将越来越高,申请考核的前提是材料的审核,材料审核的得分比重中科研成果将占很大的比例,所以未来考博科研成果将是博士录取的重要衡量标准,虽然现在提倡不以SCI为考核标准,但是在实际的实行中还是以论文论英雄。第四,英语越来越重要。很多博导都是要求发SSCI/SCI英文论文的,所以对博士的英语要求比较高,如果你英语水平较高,那么就是你的加分项,现在的博士招生中,英语四六级考分,有没有考雅思托福等都是老师衡量招生的关键。第五,学校出身越来越重要。以我的经历为例,由于我硕士出身于非双一流,尽管自己学术成果很多,相比较于自己的竞争者,自己的学术成果多的多,但是在申请审核中连资格审核都没有通过,因为审核标准第一条是非双一流不要,一个老师对我说,招收双一流的学生危险系数更小,成功的概论更大。第六,导师的话语权越来越重。考博前一般都是提前联系导师,是因为导师对于是否录取你具有决定性的权利,因为现在实行的申请考核制不需要考试,所以就没有所谓的考试不及格或者考试成绩靠后,导师想要录取你其他的都不是事,所以在考博前一定要提前联系好导师,搞定了导师你考博就成功了一大半。关于博士你知道多少?第一,博士扩招化。2019年我国博士招生突破10万,2020年我国博士招生将会超过11万,增速预计突破15%,而且预计10%以上这个增速应该会保持几年。第二,性价比/含金量下跌。比如河南大学招收辅导员要求博士毕业,比如上海交通大学招收保安要求博士毕业。绝对人数的扩张,质量的下降,使得博士文凭将逐渐泛滥,博士群体内卷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当然,毕竟博士人数相对于硕士或者大学生而言,数量还是非常少的,所以博士学历贬值也不必于过度惊慌。第三,博士毕业越来越难。其一,一般学校对于博士毕业都有论文要求,比如发表2篇SSCI或3篇CSSCI论文等,对于博士来说毕业的硬核指标将越来越难;其二,博士人数增加,很多对科研不是很感兴趣的学生也考了博士,由于对学术的不感兴趣以及科研水平的局限,毕业将越来越难;其三,由于博士人生的扩招,社会对博士需求跟不上从而导致供大于需,所以学校会适度提高博士毕业的难度。第四,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竞争压力主要来源于考博的考生人数众多,也就是研究生的人数众多。因为现阶段的硕士数量巨大,导致在部分企业或地方硕士数量饱和,企业或政府便会提高招工标准,要求博士优先录用,造成一定的硕士就业严峻。所以很多硕士在临毕业之际,有的有目标去考博了,有的不知道毕业干嘛去考博了,然后有些人看着前两类人考博,他们也跟风考博去了(最气人的是听说前两类的考生落榜,结果跟风考生考上了)。由于疫情因素导致就业环境或许更加不理想,硕士毕业本来想工作的人也可能考虑这两年不景气的环境下选择读一个博士过渡,这样又会增加申请人数,增大竞争压力。第五,出口转内销人数增多。考虑到疫情,美国科研投入的下降以及西方反华的不断加强,实际上2020年申请境外博士的学生要么申请难度加大,如果不想等待明年的话,会有很多人考虑放弃出国,转而选择国内,所以出口转内销的情况下加大本来就想申请国内博士的学生的竞争压力。因为越来越越多的师兄师姐读博,带动着师弟师妹读博,形成正反馈,是很多人的情况。很多学生在并不清楚博士的就业前景以及自己的事业规划下,随着大流,盲目读博得越来越多。伴随着高校建设的越来越成熟,学术界如今提供的就业岗位越来越有限,很多博士面临着毕业后离开学术界的必然选择,也就是所谓的越来越多的博士逃离科研了。而对于自己的事业,读博究竟是否值得,很多人根本没想过,所以在选择读博前你是否深思熟虑了?你是否真的热爱读博这个事业?你是否真的适合读博这个事业?这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随着留学市场逐步回温,提前把握出国考试趋势、做好备考计划已经成为众多学生关心的话题。2020年12月18日,新东方在线联合万事达卡发布《2020—2021出国考试年度报告》(下称《报告》),深度解析留学考试新变革,精准预测考试新动向,为广大学生提供指导性方向和建议。2020年留学考生数据大沉淀:自我提升比例上升,低龄化趋势明显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对留学大环境带来一定影响,但出国留学仍然是考生报名留学考试的主要目的之一。《报告》显示,考试目的为出国留学的考生占比高达67%,而考试目的为移民或工作的考生比例为6%,与去年持平。值得注意的是,以自我提升、国内求职、考研考博为目的的考生占比,为24.05%。《报告》分析认为,这一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为两点,一方面是由于雅思、托福考试成绩在国内高校和企事业单位的接受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是部分搁置或取消出国计划的考生,期望通过雅思、托福成绩提升申请国内研究生或公务员的竞争力。《报告》通过对参加留学考试的考生群体画像进行分析发现,20—29岁之间,时间相对自由、学习自控能力较强的大学生及在职人群依然为主流考生,占比高达72.31%。值得注意的是,留学低龄化的趋势日趋明显,今年以来,初、高中学生参加留学课程学习及考试比例仍有小幅提升。《报告》根据数据变化得出结论,中国考生的留学诉求不仅限于研究生阶段,不少家长希望能够更早将孩子送出国门深造,期望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同时也更好地了解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及文化理念。2021年留学考试预测:托福阅读生物类频率最高,大部分学生按原计划留学为了总结2020年考试的题型分布与变化、语料来源、词频汇总分析等多方面规律,分析预判2021年考试趋势,《报告》特邀新东方教研中心,分别对雅思、托福、GRE、GMAT、SAT和AP六大类考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特别针对学生备考的难点、痛点,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例如,在2020年1—10月的雅思听力考试中,part1、part4保持不变,均为填空10题,而part2、part3的题型在每次考试中略有变化。在2020年托福阅读中,生物类文章出现频率最高,达到35%,历史类文章出现频率排名第二,达到27%,而环境类、社会类文章占比分别为9%和6%。商业贸易类文章出现频率最低,为2%。根据新东方前途出国提供的留学相关数据,2020年秋季入学的学生中,超过70%的学生依然按原计划选择在今年秋季或者明年春季出国留学,在这部分按照原计划留学的学生中,30%的学生选择上网课。此外,仅有15%的学生选择放弃出国留学,而这部分人群以低龄学生为主。《报告》认为,大部分学生的留学计划基本没有受到大的影响,计划2021年出国留学的学生仍可安心备考。
——国际MBA毕业后,能读博士吗。为什么很少看到读MBA的人去读博士,是有什么限制吗。如果我想要读博士,需要做什么准备?只要有研究生的学历,或者硕士的学位,都可以接着往上晋升读博士的。但是需要你是双证的国际MBA硕士,需要拿到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毕竟没有留服学历认证,国家都不承认硕士学位学历,更别说是去考博读博了。可认证的国际MAB这些考博条件都是满足的,当然可以去考博读博。为什么读MBA的人少有读博的,其实是有的,只是很多人选择了出国读博士,然后回国认证。国际MBA读完后回国发展的人,没有很多读博,是因为MBA属于专业研究生,偏重应用,管理学博士属于学术研究生,偏向研究型,这是两个不同偏向的类型。所以读MBA的人,很多追求的是助力事业,而不是学术研究。但是我接触的学员,很多会选择读工商管理博士DBA,因为国内很少有博导愿意收在职的博士,大都是要求全脱产。国际MBA选学校和专业,要先看自己对哪个专业熟悉,或者十分感兴趣。理论上,MBA毕业后考博士可以选择任何专业。但是如果选择经济管理类、咨询类、精算类、市场营销、人力资源、财务管理、会计类等MBA课程相关的专业会更有优势。博士跟国际MBA硕士不一样,首先考试难、毕业难、博导难找。另外上文中也说了,在职博士选择学校也难,招收的学校很少,招的人也少。毕业要求比较高,有些5年才能毕业,还有5年也毕不了业直接放弃的。所以做好长期奋战的准备,没有这个毅力,或者没有非常大的兴趣,就先等等再考。国际MBA国际MBA满足读博士的条件,但是考博不是你满足条件,就能被录取读博的。考博很特殊,能报名≠能考过分数线≠能被录取。这是所有想要读博的学生,共同要面对的问题,导师手里的名额不够。我的学员也是国际MBA毕业,继续深造的目的就是为了助力事业,咨询了几个国内学校,准备了很久。主要原因是导师,导师没有名额了,或者是不想带。你得和博导打好招呼,毕竟他们博士名额有限,手里还有那么多硕士等着升博,得协调好。博导不是随便就能找到的,有的根本不会理你。我的学员考博士,他给我说,博士大多会看科研成果的,我们的毕业论文尽量要是优秀,然后有精力的话可以发一篇C刊,一作或是核心,不然博士学校很难会录取。除非你是能给博导带来实际收益的人,我学员说他们隔壁就有一个砸钱读博士的,或者你是高级官员、企业高管读博,博导可能会答应带你。
朋友们好,我是张老师。我有一个朋友,前几年见人都夸他的闺女,学习如何好,如何高中毕业就考上了北京理工大学,如何大学毕业又上了研究生,如何研究生毕业直接出国考博士。他喋喋不休地夸女儿,收获的是一片赞扬声,也可能人家肚子里一片羡慕嫉妒恨。渐渐地,朋友夸闺女少了,这几年索性只字不提,当别人一提到他的闺女,他眼圈都红了。怎么回事呢?朋友的闺女也确实很优秀,在德国留学,在德国上的博士,接着留在德国一家研究所,年薪50万人民币。这个闺女要长相有长相,要学历有学历,样样拿得出手,经得起夸,就一样是爸妈的死穴,就是今年40不惑,仍然单身一人。难道说,这个闺女就没谈过恋爱吗?当然谈过,她在读研究生时认识一个男孩,可是后来男孩去北京工作,她来到了德国,两人劳燕分飞,谁会等谁呢?从闺女35岁起,她爸爸妈妈就开始催她找对象结婚,每年还去德国三个月,美其名曰是看闺女,实际上是催婚。闺女烦透了,有一次爸爸妈妈有提起找对象的事时,闺女说:为什么非得结婚吗?我不想结婚,少我一个,不会影响到世界和平。以后谁也不许再提起这档子事。女儿很优秀,在国外成果一嘟噜一串,每天只顾埋头在实验室里,好像已经不知人间烟火。我给朋友出了个主意,我说,你们以后别催她找对象结婚,改成劝她回到国内就业,就说老爸老妈老了,需要人照顾,回国既能尽忠,又能尽孝,说不定还能找个好对象,多好。我估计这个主意也不一定管用,朋友说,早知道这样,当初说什么也不让她出国,学历越高想法越奇特,这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好了,今天的话题就到这里,谢谢朋友们的关注。
来源:考博圈 作者:洲洲本人普通二本,硕士北京211、985高校,本硕皆为英语专业,跨考北大中文系比较文学博士,现已成功上岸。拿到通知书的那一刻仍旧充满了不真实感。回想自己从读研时期爱上学术,到备受挫折远走他国,再到重返故土奋力一搏。期间的各种心酸不易,真的不足为外人道也。无心插柳柳成荫,最终机缘巧合地被北大中文系最知名的教授之一录取,深感自己幸运,也深叹功不唐捐。故而将我的考博经历和心路历程与还未上岸的学弟学妹们分享,愿各位能从中获取一二经验,早日圆梦。我是在读研期间接触到了现在从事的研究方向,那时便深深为之吸引,立下了深造的宏愿。因本人英语系出身,当时学院老师都鼓励我出国念书。谁知道在成功陶瓷,写完研究计划,得到老师的offer之后,我没能申请到奖学金。因家境普通,实在无法在经济上支持我完成学业,于是我只好放弃。参加了学校某项目远赴欧洲一年。期间学术梦想始终无法泯灭,于是毅然回国考博。北大中文系是我的夙愿,我现在的导师曾是我不敢企及的梦想。因此虽然心之所向,但是仍旧不敢冲动,考虑到诸多现实因素,还是稳妥的报考了我硕士学校的中文系,选择的专业是文艺学。因为之前便有雅思成绩,研究计划也是早已写好的,便抱着试试的心态,报考了北大中文系。从去年九月至疫情前,我除了去旁听北大报考导师的课(每周3小时),便一直在复习文艺学。此时我已经算是半工半读,一边需要一定的收入保障生计,同时也抓紧时间复习,找导师。借助地理位置优势,我面见了报考的两所院校的老师,老师不会许诺什么(尤其是文科),只是说欢迎报考,鼓励好好复习。因为博士生考试没有参考书,我找到了自己报考的老师录取的博士,询问了一下他们当时看过的书,又买到了历年真题的回忆版(北大没有),以供参考。在这样知己知彼之后,我便安下心来全力投入复习。复习基本分为三个环节。首先是专业课基础书目,尤其针对跨专业的我而言,硕士入学的参考书都需要重新阅读一遍,拎出该领域的研究架构和历史脉络。这一阶段大概需要一个月即可完成。在了解基础知识和学科架构之后,深入重点,反复阅读几本书(具体书目可以咨询心仪导师的博士生当年的备考书目),并且有条理有逻辑地做笔记。这一阶段相当于二轮复习,要深入,反复研读,做笔记是重中之重!博士考试不在知识点本身,而在于你的思辨、批驳和表达能力。所以二轮复习的时候,要注意知识点的串联,逻辑框架的搭建,更重要的是对大的理论和问题的整合性思考。这一阶段过后,是输出环节。博士生考试是表达能力的考核,需要谨记书面写作能力是考核一个博士的重要标准。因此一定要多写,多练,把思考化作笔尖的文章。试着自己给自己提问,并且让自己限时作答。这是一个查漏补缺的过程,一方面,它能让你在输出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比如有些知识点记忆不深,有时逻辑不够清晰,理解不够到位等;另一方面,这也是一种表达能力的训练,帮助你练就清晰连贯的语言表达。因为不管是书面的还是口头的表达,都将是博士生入学考核的关键。而如果是申请制的录取制度,研究计划和论文发表则是重中之重。因为我是转专业考试,所以本身没有并没有该领域的研究作品。此前在外语系成绩平平,也没有拿得出手的作品。幸而今年北大的初试是以研究计划为考核标准,不参考背景,所以非常公平。研究计划的写作虽然大概只有三四字,但实则需要大量的文献阅读和独立思考。个人总结下来,研究计划的写作核心问题就在于发现一个好问题,即一个值得深入研究、进一步探索的问题。老师在这个阶段考察的是你发现问题的能力,而问题的发现一定是基于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的拓展。这就使得文献阅读能力变得至关重要。大概确立研究对象之后,要快速检索相关文献,迅速筛查做出判断。再根据不同研究视角分类打包,按重要性标记阅读等等,都是做文献综述必不可少的技能。阅读之后记笔记,记录下自己的批判性思考,最终以此形成自己的问题,设定自己的研究步骤。针对我的学科和报考导师而言,一个好的问题意识便是研究计划致胜的关键。而研究计划的主要任务就是阐述你的问题,并且详述该研究的意义和合理性,以此说服导师你的问题是值得研究的。因为疫情原因,今年的种种为考试所做准备都没能如我所愿的派上用场。但是深感功不唐捐,不管是比较文学还是文艺学,学习的方法、能力,以及学科本身便是相通的,这使得我在面临北大的面试机会时,能迅速重拾之前读过的书,写过的东西,快速掌握比较文学的学科架构和历史发展,最终成功被北大录取!记得面试结束的时候,在场的诸位老师为我是英语系出身而研究了中国问题而吃惊,更没曾想我的哲学(文艺学)知识了解如此详实。因此印证了硕士导师曾说的,博士需要的是独立研究和学习的能力,这才是导师的首要考量,当你具备了这样的能力,离成功便很近了!最后仍旧想给未上岸的准博士们说,其实无论如何备考,如何报考,愿大家坚持心中所爱,勇敢追梦。在我看来,对学术最真挚的爱,对报考专业的执念,对报考导师的认同和钦慕,才是学习最大的动力。你要相信,只要不断走在进步的路上,最好的、最对的一切,都会来到你身边。祝各位都得偿所愿。事事皆尽力,则好运常相伴!
文| 路和平欢迎关注:说教育高考学子 我考不起研,更读不了博,连个三本都是混的,所以我嫉妒他们呀,我要写篇文章贬低他们?肯定不是的,因为我们非亲非故!高考证明一个人的天资,考研证明一个人的努力程度。高考、考研、考博,看似越来越水?却越来越难!其实能力比学历重要,说白了普通人读书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挣钱。不读书的也有赚钱厉害的,你能保证研究生的工资比搬砖的工资高?所以读书无用论虽然偏激,但是技能有用论是不会错的!考试一流,做事菜鸟,所以只能吹牛,实在拿不出能见人的东西。 考研学子考研人数占高考人数四到五分之一,但你可知道几乎所有人考研都是考至少211以上的学校?全国211大学才多少?985更不用说了。考研是全国范围的竞争而不像高考是本省竞争,对于名校来讲,竞争更激烈。有多少学生考本校的研究生考不上的?我认为现在考研比高考难,尤其是好学校。博士倒是听说比较好考,只是听说。请问那些出国留学的一流研究生能回多少?如回头率太低,国家投那么多钱到清华北大值吗?个人认为,不如减少大学投入,另建国家实验室,培养自家的研究生博士,让人与财各尽其责。 考博士现在最讽刺的是很多名校学生考本校考不上,普本的有很多考上名校的。但你能说普本的学生就是二三流吗?人家可都是付出了努力的,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收获,这是真理吧?除去推免的,统招人数真是少的可怜。而且你还忽略一点,就是考研不光是考学校,更是考专业,这其中的竞争强度,不言而喻吧?那是因为一流的本科生出国了。那些说考博容易的请去考一考再说,十几年前也许不难,可现在的情形,谁考谁知道。